创业的核心问题

2024-10-01

创业的核心问题(精选11篇)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1

摘要:随着当今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 社会就业率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创业资金、经验和管理问题, 采用比较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研究和分析, 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志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信心, 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自主创业,资金,经验,管理

目前,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也为了使大学生发挥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 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创业, 再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如公司法中针对大学生减少了开办公司的注册资金, 并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近些年的确有不少大学生成功地走向了创业之路。风险投资以及创业资金的不足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不再“温和”。另外, 许多大学生创业还难在社会经验、创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匮乏、社会关系人脉资源不够。该问题的调查研究和解决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的核心问题。

1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应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有一定的优势, 譬如年轻、激情、精力旺盛, 而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 以及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了诸多条件, 但也仍面临许多问题。

1.1 资金

资金不足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难题。研究发现:56%的高职大学生表明资金是自主创业的最大障碍。创业需要资金, 对于某些领域的创业甚至需要大量资金。对创业者来说自筹资金数量有限;借贷资信不足, 还有期限要求, 不能满足创业的长期投资需求;风险投资是最好形式, 特别适合大学生创业者。但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市场还很不成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投资者很少, 数量也有限。为此, 国家应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1.2 经验与管理

创业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 如果没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的精神、充分的心理经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 就不会取得成功。研究发现:56%的高职大学生表明个人能力是自主创业的一大障碍。从近几年涉足自主创业的毕业大学生的情况分析来看, 不少创业者缺乏意志, 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同时, 家庭对学生创业的不理解和不宽容, 导致家庭矛盾, 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创业初期的管理一般是创业者需同时担任多种角色, 常常疲劳不堪, 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创业要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 这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创业者所不擅长的, 由于缺乏挫折承受准备, 容易心灰意冷, 怀疑自己的能力, 害怕承担风险, 容易使人半途而废等。这就要求创业者事前就要预见到创业的艰辛、风险和可能的失败, 做好面对的心理准备, 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一切。

2 自主创业资金、经验和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有效筹措资金

大学生初进社会, 很少有足够的资金积累。资金来源可以借助于亲朋好友、个人综合授信、大学生创业贷款和政府担保贷款等渠道。如果企业拥有市场前景好的产品或成果, 还可以寻求风险投资商的资金支持。创业起步资金是从理想到现实的关键一步。调研数据显示:46%的学生选择靠自己积累创业资金;35%向亲朋好友借钱;19%的学生选择贷款。除以上所提到的三种融资方式, 值得提倡的是以下提到的“由小到大, 自我积累”的融资方式。

当今的职业教育多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经调研分析我们总结出了这种创新融资渠道。调研数据显示:59%学生选择到企业实习, 并有69%的学生认为获得创业方面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途径是通过实习和实训。首先,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积累一些资金。其次, 教学计划安排中, 通常要求学生参加半年或者一年的生产实习。学生要深入企业一线, 已正式员工的身份, 参加并完成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求的不同岗位任务, 并按时领取相当数额的工资和奖金, 这也可视为一种筹资渠道。第三, 学生在毕业后, 可以先在一些公司和企业的相关部门打工, 为今后的自主创业积累社会关系、工作和管理经验。自主筹资不仅减轻了大学生家庭的负担, 也减轻了大学生支付创业贷款利息的负担和时间限制, 同时也使大学生得以各方面的锻炼。

2.2 建立优势互补的团队和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

自主创业所面对的事情面广、量重, 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应对。建立能力和经验互补的创业团队, 能有效进行创新与经验、经济管理的互补。有效的创业管理还能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 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创业团队组建初期, 应注重创业团队成员的性格搭配、角色分工及对公司远近期目标、策略制定、股权分配的认同等等, 因为这些都是与企业成长相关的经验和管理问题。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 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是摆脱在与社会创业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因素。一个初期开办的公司往往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才能得以发展, 创业者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大学生建立广泛社会关系的渠道有许多。本课题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 可以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亦可以在深入企业和公司参与生产实习的过程中, 在指导老师的引荐和帮助下, 在某一专业领域建立广泛社会关系。这不仅为大学生今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社会资源的基础, 同时, 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验证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3 结语

在寻找优质的创业项目和环境方面, 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高校作为创业市场, 熟悉的环境和相对宽松的制度都是创业的有利因素。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便于运行, 但不利于长期发展。依托高校开展创业活动, 目标顾客群和市场有限, 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在积累资金和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走出校园, 通过参与各种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生产实习、临时打工, 为今后的自主创业积累社会关系、工作和管理经验。因为, 毕业生在踏入社会的时候, 存在着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 对外界社会的极度不适应, 产生的焦虑心理对社会、自身和家庭等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为自主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蔡水清, 李根平.大学毕业生心理焦虑及其心理指导[J].黑龙江教育, 2007 (7~8) .

[3]黄海霞, 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试[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6) .

[4]麦可思.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什么是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篇2

如果你回答说产品是你最大的竞争优势,除非iPhone是你发明的,不然人家立刻就会追问你有没有销售的天文数字;如果你说团队是优势,除非你团队简历加在一起会跳出一打世界500强公司高级副总的职称,不然在人家眼里你就是光杆司令加一群虾兵蟹将的童子军;记住:千万不能说资本是优势,因为既没人相信你的钱和他的钱有任何不同,也没人相信烧钱就能打赢战争。

创业公司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要规模没规模,究竟啥能称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你不是乔布斯、马云、史玉柱,所以人家才会转弯抹角来考弄你,最好的回答就是直说“信不信由你,我们创业公司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我”。

创业cEO的思想力,本质上是创业公司根本的竞争力,他/她如何想、如何带领团队前进、做怎样的决策,哪一步都离不开思想,综合成了公司的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全部潜能,彻彻底底发挥到极致!

查立点评

瑞泽文化与太平洋门户

两位创业者的

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红海中杀出一片血路,刘大鸿在阿里巴巴等一批巨头横行的B2B领域找到了一丝缝隙,为中西部的中小企业提供企业门户的“云服务”,创业六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客户群开始逼近个爆发点他的最大挑战是规模,这里需要资金以及更上一层楼的管理和执行团队。郑颖更是个实力派的创业者,她是“王婆喜铺”和“江南布衣”品牌的创始人,上次创业成功被人收购,又一次创业瞄准了艺术品市场,这是个鱼龙混杂的传统市场但郑颖则在寻找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从iPad艺术杂志到3D虚拟美术馆每一个产品部令人刮目相看,她的挑战是迅速让销售起来,钱进来了就能证明她新的商业模式。

草根互动——

什么是创业者缺一不可的素质?

郑颖:创始者必须有开放的思维、对市场的判断、对人的识别、团队的控制,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换句话说,成功需要在对的时间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机遇=对的时间,产品=对的事情,团队=对的人。

刘大鸿:创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简单说就是这件事情为什么是你的机会而不是别人的机会,你为什么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凭什么你能做,中国其他13亿人不能做啊?外加“天分”和“义气”,“天分”是指不需要外人督促而天生具备的执著和挑战精神、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不知疲倦的体能,它是创业者骨子里散发出的一种力量,感染别人;“义气”是指你对得起投资人、同事、客户对你的这份信任。

产品、技术、团队、资本、机遇……你认为哪个最重要?

刘大鸿:最重要的是团队。因为有了一个好团队,其他什么的都会有的。有一伙人,你给他们发工资,他们来干这个事,那不叫团队,充其量叫一个小团伙,因为一旦钱没了他们可能就作鸟兽散;而一帮穷哥们,凑了几个钱创业,吃住办公都在家里,夏天也没空调,电风扇吹着边流汗边敲代码的,这就有点像团队的雏形了,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团队,还要战场检验,团队是磨练出来的,磨难出来的,打出来的。打一仗输了跑一半,饿一顿再跑1/3,最后留下几号人说,咱们干到底,这就是团队,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查立:我不太同意“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这种情况在现实的创业中不存在技术、团队、资本、机遇等等都是“配料”,关键是看能炒出什么菜来,即产品好产品自己能走遍天下,好产品需要好团队、好技术、好资源……创业团队应该专注打造好产品,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事情理顺,好产品也意味着客户的满意

如何发现和激发创业公司的竞争力?

郑颖:创业公司规模小,但小不是劣势而是优势,感觉敏锐,速度快,因此要致力开发别人没有的产品,抓住别人忽略的市场,尽量灵活应变,及早切入,先入为主,占领市场。

刘大鸿:许多早期创业公司由于“没有安全感”,不能专注,决一死战,尤其是商业模式不成熟的时候,很难产生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服务好客户“出发,来发掘创业团队的竞争力,反复倾听客户反馈,搞清楚客户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搞清楚他们真正买单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把这个东西做好做极致。优势是摔打出来的,在市场里摔跤多了,才能长真见识,掌握真正的制胜本领。

查立:创业CEO的思想力,是激发创业团队竞争优势的原动力

如果竞争对手的资金、技术、客户资源都比你雄厚,怎么办?

郑颖:创业得自信啊,对自己的实力作个估算判断,如果值得拼一下,做就是了,别想那么多:如果不值得,立马放弃。我相信市场是会不断变化的,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只要创业公司能保持创新,不必顾及竞争对手,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要让自己能一直朝前快跑。

刘大鸿:我会去研究竞争对手核心团队尤其是CEO的思维方式、背景、学识、性格,把他所有的视频、讲话、照片都拿来看。然后去感受这个公司的文化和基因,学习其长处,找到它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弥补市场空白的心态来做事,知己知彼,用智慧来制胜,而不是跟他死磕火拼。如果碰上哪个大象般的公司来竞争,它常常会因为自身官僚或反应缓慢把自己搞死,我只顾做好自己就行了。

应该如何建立创业公司的竞争壁垒?

刘大鸿:拉大差异化,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更执著,不断地提醒自己:专注,专注。站牢脚下,布局天下。

郑颖:创业是一个过程,竞争也相对是一个过程,当出现竞争时,创业者需要调整和更新,寻找出新的方向甚至新的蓝海。创业需要拼搏,不断创造领先,不能老是想到去防御,要在求变中争取胜利!查立:对于初创的公司,我赞成要有一种“阿甘快跑”的精神,什么也不顾,只顾自己使劲儿往前跑……建议去看看《阿甘正传》中的那一段,很有启发的。

你如何看创业公司面临“山寨”的恶意竞争?

郑颖:这个问题好像与我无关。第一,有“山寨”别人的精力和资金,为什么不去独创—个新的领域呢?这样竞争者也少一些,成功机会和未来的成就也大一点。第二,我不在乎人家“山寨”我,让他们去跟风好了。第三,中国人需要加强创新教育,不仅仅要教育创业者,还有同样一起跟风投资“山寨”的“疯投”们!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价值审视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历史使命,青年价值观的“第一颗扣子”扣什么和怎么扣都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路方向。而在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抑或创业实践都处于“初级阶段”, 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创业知识的传授,对创业实践的研究往往定位于创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创业实践的价值观问题却鲜有研究。俗话说:“人各有志”,其中“志”意蕴着价值观,其“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事实上,价值观问题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创业观以及创业实践成功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支撑。基于此,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一)实行价值引领,厚实创业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大学生创业实践,不仅仅是“为稻粱谋”,更是大学生知识的发挥、智慧的挥洒、社会的奉献、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要实现这些创业意涵,必须要具备一种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创业精神。但是,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何以建构呢?不难发现,在一些大学的创业教育中,以“创业能力”教育为本位,忽视了 “创业精神”的基础作用,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价值偏差, 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对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嵌入其创业实践,用“爱国”来丰富其社会奉献精神,用“敬业、诚信、友善”来增强其职业精神,帮助其体悟创业的厚重与使命,成为一名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创业型人才。

(二)克服消极创业思想,建构正确创业价值观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模糊” 向“清晰”转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理想、有干劲、有激情,敢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创业实践的开展恰好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相吻合,然在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复杂、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创业实践失败的案例俯拾皆是。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创业遇到困难时,往往将责任归结为社会体制的问题、创业教育的失误等等,以至于产生消极的创业思想, 认为国家大力鼓励创业仅是一个“口号”。为此, 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端正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中的“偏差”,让其明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梦”,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庄严承诺,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制度,从而帮助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建构正确创业价值观, 实现人生价值。

(三)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形成积极创业心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政策经历了“统包统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阶段。当前, 我国已然进入“自主择业”的就业阶段,也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然部分大学生仍然持有传统的就业观念,等待企业的呼唤,缺乏创业的精神,更谈不上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勇气和担当。就业乃民生之本,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推动大学生由“被动就业”向“积极创业”转变,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建构大学生的创业理性,涵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消解其盲目从众带来的就业压力, 形成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增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思想误区

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生对创业价值观基础性地位了解的“误差”,导致了大学生创业实践行为和效果的“势差”。究其缘由,在于对创业教育中的“能力主导、知识本位”的过分倚重,而对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失位”,导致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出现了思想的“误区”。

(一)重个体利益,轻社会奉献

集体主义、社会奉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然在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视角下, 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由于在独立性、自主性方面逐渐凸显,建构起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价值选择, 以至于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过分关注自我,轻社会责任”的错误价值取向。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经济活动,积极思考选择创业项目,慢慢摸索提升创业能力,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这显然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内涵。但却存在个人利益至上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以获取金钱为目的,注重个人对社会的索取,片面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从市场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认为创业实践的价值在于金钱、 地位、声誉,忽视了对社会的关爱、奉献,缺乏对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责任感等等错误价值观,弱化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应有的“正能量”。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消解创业意念

经济全球化的摄入,多元文化的渗透,使原本相对单一、封闭的大学文化环境被冲破,形成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交织的局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极有可能因为缺乏理性的判断而造成价值观的偏离抑或错位,如部分大学生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多元化价值取向,对于其日后的职业发展乃至个人成长成才带来“负能量”。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直接影响是创业意念的消解, 导致其在创业实践中对于创业的艰辛缺乏充分的准备,存在认识与行动的双重标准、创业决策的不理性、创业目标的“朝令夕改”等等。俗话说:“行百步者半九十”,大学生在创业意念上的不坚定, 极有可能导致创业实践的曲折甚至失败。

(三)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工具理性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关注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价值理性则强调“做什么”的问题,追问事件本身的价值意涵。事实上,工具理性作为一种物化活动需要价值理性的关怀。正如M·谢勒认为:“每次理性认识活动之前,都有一个评价的情感活动。因为只有注意到对象的价值,对象才表现为值得研究和有意义的东西。”[4]然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以实用主义为代表的工具理性抬头,价值理性则日渐式微。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工具理性表现为创业能否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用何种方法能更快地带来创业效益等显性价值。价值理性则表现为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社会责任、博爱奉献等隐性价值。 大学生创业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此时创业精神之价值理性厚实远比工具理性带来的暂时成就更重要,但却仍然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过分关注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而忽视自我品格、创业品质的磨练与涵养,有时甚至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引导路径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思想误区与创业的应有价值和成效存在直接关联。要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必须将大学生创业实践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坚持教育引导、环境熏陶、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融入, 帮扶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坚定创业意念,实现自我价值和奉献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认知体系”向“信仰体系” 的转化,让大学生敢创业、善创业、创好业。

(一)以国家价值目标为根本,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奉献社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应然状态。 富强即国富民强;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文明即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和谐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融洽相处。大学生创业实践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不能忽略的是,国家层面上给予了包括创业贷款、行政审批、政策鼓励等等巨大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国家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其就职演讲中曾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当前,国家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将大学生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尽最大努力来满足大学生的职业诉求。但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个人主义,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奉献的价值偏差,没能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没能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对此,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教育引导中来,帮扶大学生厘清自我的发展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关系,让其深悟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才是创业实践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进而为其懂得奉献、乐于奉献,厚实价值根基。

(二)以社会价值目标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坚守价值、坚定意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美好社会的必然状态。自由即人的生存、发展、思想的自由;平等即人权、 法权、公权的平等性;公正即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伸张;法治即依法治国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大学生创业实践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市场经济坚持自由贸易、主体进入市场的平等性、交易的公正性,但更需要法制建设带来制度保证。然在我国社会走向法治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 “官本位”“裙带关系”“关系户”等破坏公平、公正的现象出现,弱化了市场经济的“正能量”,使一些大学生在看到负面现象的时候,呈现创业价值观偏差、创业意念不坚定等现象。对此,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四风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看清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正方向,正确辨别是非,敢于同破坏公平正义的不良行为作斗争,而不是随“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之波逐流,并将建设美好社会的愿景作为创业实践的动力,进而坚守创业价值、坚定创业意念。

(三)以个人价值目标为准则,引导大学生磨练品格、涵养品质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4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1990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一般认为,在企业竞争力中那些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

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竞争力就好像为这棵大树提供营养的根系。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外部差异化是产品、品牌及服务,企业的内部差异化则是核心能力,是核心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优劣势。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中可将其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核心能力表现在市场竞争中,就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将核心竞争力概括为能够使主体确保长期稳定地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对于煤炭企业来讲。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存在于煤炭采选及综合利用过程,因为这些活动在煤炭为企业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专业性、技术性强,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于生产矿井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综合的机械化开采和掘进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权台煤矿建矿于1959年,四十多年来,矿井的生产能力由最初的年产量45万吨发展到现在的180万吨。开采方式也由原来的到处掏洞的“小回采”发展到现在的正规长壁工作面机械化开采。近年来,由于采用先进的装备,实施先进的开采、掘进技术,矿井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掘进、回采劳运效率明显上升,矿井产量、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外出创业档次不断提升,2006年,仅外出创业劳务收入就达到了8000万元以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较长期的能将企业自身发展与行业发展、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人们一提起核心竞争力,就认为它包括产品质量、技术管理、销售网络和服务等,而忽视企业战略方向与战略目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曾经是世界IT界的巨无霸,它的创新水平与产品质量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平,但是近几年来,它的业绩日渐衰落,主要原因就是它当初轻视了可能引起世界电脑市场革命的个人电脑,顽固地固守专业市场,摒弃了英特尔CPU和Windows操作系统,而被戴尔、惠普、东芝等公司挤在一偶,可见企业战略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我矿在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及时制定了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道路。

2、矿井拥有先进的采掘生产技术,独到的安装、拆除方法和工艺。在煤炭生产中,我矿采取减头减面减化生产系统,实行综采放顶煤开采,形成两综采的开采格局,综放工作面产量每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煤巷掘进采用锚杆锚索支护,条件允许的巷道采用掘进机施工,不仅提高了施工速度,也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在工作面的安装、拆除工作中,经过长期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到的、快速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3、具有个性特色的管理模式。近年来,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收入分配中本着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将职工收入与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挂钩,极度大地调动了全矿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活干,班班比着干的可喜局面。

4、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采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的方法,在全矿开展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每旬对全矿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进行评比,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员由矿进行奖励。每年评选一次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员,每月给予100元津贴。每季评选对矿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万元重奖。每年还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一次集中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创新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几十年来,经过各种困难条件的考验,权台矿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乐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近年来,由于在职工中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技能教育,职工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有一半以上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通过经常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职工的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为完成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矿井实施主辅业分离,煤炭生产轻装上阵。长期以来,国有煤矿企业中“企业办社会”现象非常普遍,煤矿企业从生产、生活后勤一应俱全,机构庞大,人员众多。2002年,集团公司本着“小业主、大社会”的发展思路,精干主体,壮大多经,发展后勤的思想,对我矿等三个矿井实施了主辅分离改革试点,即将矿井划分为生产线,多种经营线和生活后勤线,与主业脱离自行发展。通过改革,减少了我们煤炭生产核心板块的员工数量,提高了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应当看到,我矿的核心竞争力与先进的现代化矿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我们现在赖以打拼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超越。在当前集团公司上下着力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间,我们必须不断地培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打造人力资本,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2、培养核心技术能力。要想保持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地运用现代化的开采装备和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开采效率,节约开采成本,不断运用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关键是要有核心技术,有了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形成专业化优势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牢靠地占领市场。在培养核心技术能力上,在运用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科技攻关。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3、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把企业机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4、扬长避短,培育竞争优势,集中优势资源从事专业化经营。应当根据矿井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定向。我矿是从事煤炭生产的,在采煤及其生产工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独到的创新能力,在同样条件下,煤炭生产产量高、成本低。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不断进行提升和发展。

5、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的竞争力量。必须确立“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人是否恪尽职守,将自己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各项工作与企业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人气”旺起来。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员工充分调动起来。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5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竞相争夺话语权,大学生创业群体中出现了价值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不良倾向。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引导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提出政府宏观调控和舆论引导、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规范、个人自我教育和自觉践行等路径来培育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38次提到创新,2015年5月,国务院发出(2015)36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以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为基本原则,力图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良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创业群体存在的不良价值取向

1、国家层面的价值虚无主义

目前,“价值虚无”、“思想错位”的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底线,大学生愈来愈多地通过物质的炫耀,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价值虚无主义体现出两个明显的表征,一是人们对社会进步信念的怀疑,二是社会多元价值观嬗变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游戏人生、拜金享乐主義、正在瓦解大学生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

2、社会层面的个人主义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有些人认为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集体主义只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应该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集体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体主义也逐渐强化,但是固化地强调集体主义消解了个人主义的创造性,也会减缓社会的发展进程。做到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和谐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3、个人层面的功利主义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世界中,理想化已逐渐向务实方向转变,由注重“义”向注重“利”转变,人们通过这个事物所持的价值尺度来判断这个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正好迎合了当今社会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在社会蔓延,价值观和信仰体系遭到消解。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国家层面的立论之本。国家要满足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经济深刻变革的今天,我国顺应社会潮流和时代的发展,积极调整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从经济性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更好的维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张力。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加快他们行动的步伐。

2、人的本质的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强调人的本性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作为筑梦者的大学生群体更应该抓住历史的机遇,积极融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有信心面对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用自己不朽的青春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引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发挥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能动性,关键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比重,为满足社会需要提供更为广度的智力支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舆论导向力

政府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正面引导和正能量传达,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使之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加强政府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流价值传播渠道的作用,以大众化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部门要完善文化市场机制体制建设,积极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和道德模范带头实践活动,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局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和谐的竞争氛围,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2、更好提升高校培育管理和教育规范力

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使之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培养大学生公平的竞争就业观和积极的多元创业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其次,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育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组织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让高校就业创业课程真正满足社会实践需要,以多种渠道传授就业创业技巧和经验,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和心理需要;最后,建立符合高校就业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指导老师的重要作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优秀的就业创业指导老师,搭建就业创业成功校友“反哺”在读大学生交流的平台。

3、更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觉践行力

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高校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发挥其作为思想的活跃载体的重要作用;其次,大学生要科学设计职业规划,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各阶段的就业环境,即时调整职业坐标,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打乱自己的长远计划。最后,大学生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不平凡的人生。

总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地位,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去迎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创业与创新管理:过程·实战·技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章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识机制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60-61,68.

大学生创业的精神核心要素 篇6

恕我直言, 我们为什么今天特别要谈创业?这是跟当下大学生就业联系在一起的,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或者内部驱动的结果。前段时间, 浙江大学搞了一个校长和同学的面对面。我跟同学们讲的第一句话是, 同学们你们多么幸福啊!电影《高考1977》在杭州的首映式放在浙大我作为嘉宾上台致辞。我就跟在场的大学生们讲,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选择, 不能选择, 只有一条路———到山沟里去工作。当然这里有老师认识我, 更多的是后面的许多中南大学的同学认识我, 他们刚才围着我。我想中国的许多大学生是认识我的, 也敬佩我的。我要说, 如果你们还认为郑强是一个牛人的话, 那你们就应该问问我是怎么牛的。我如实告诉你们, 之所以牛, 就是当年我大学毕业时没有选择, 只有一个选择———到艰苦的地方去。只有一个选择, 就造就了我今天的牛。我首先要讲, 恰恰今天你们选择太多, 今天你们有太多选择, 可能就很难成功。创业, 创业要成功, 不能有太多选择, 更不能投机式的选择!

我要问一句, 到底我们今天提“大学生创业”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名称, 这个概念, 我们今天提出来, 重视了, 很好, 很响亮, 甚至很时髦。今天因为是学术交流, 可以畅所欲言, 特别是我要对得起高书记, 是高书记特地把我叫来发表“高见”的。我要讲一句———冷静, 对待这个词儿, 我们要冷静。我们一昧地讲大学生创业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 这是对他们重大的诱导或诱惑。我要冷静地说, 日本战后的《宪法》60年没有改一个字, 他们没有推出多少新名词儿, 科技与产业均居世界前列, 特别是还出了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难道他们就没有创业?就没有创新?你们看到了, 今年我们的媒体变得比较冷静, 再也没说“我们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这样的话了。但是, 也不要脸。为什么呢?把美国得诺奖的钱永健跟我们的钱学森扯到一起, 说是钱学森他们家亲戚。我说, 如果要谈钱永健的话, 我们有多大的光荣呢?如果要这么谈, 美国就没有诺贝尔奖, 因为许多得奖的人的爷爷奶奶都不是美国人。如果我们老谈“华裔”, 我们更多的也是羞耻, 因为我们的邻居———日本比你沾上的“裔”的光彩更多———去年4位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中有2位是日裔美籍。前天《参考消息》你们看一看———主题是讲日本到了科学的丰硕的收获期。其中就总结到, 其根本原因是从明治维新到现在, 日本民族的坚持和坚韧, 老老实实做人。我要说, 本来“创新”与“创业”这两个词儿就够新的了, 就够有号召力、感染力甚至震撼力的了, 拿来用到学生身上, 如果是鼓励其科学研究, 探索未知, 或一生成长发展历程的行为指向和方式, 是可以的, 是不会有大问题的。过去可以, 现在可以, 将来也可以。但是, 现在拿“创业”来跟大学生就业找工作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联系在一起, 用以鼓励, 用以倡导, 是否合适?是否恰当?是否应成为我们教育界的主流教育思想和方式?值得冷静思考。

我要问, 要创业, 大学生有资格和本钱吗?真的有吗?有什么样的金钱的资本和技术的资本?我想明白无误地说, 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既没有金钱的资本也没有技术的资本。他们拿什么去创业?!他们没有创业的能力和资本!与其鼓励他们去创业当老板不如鼓励他们随业或就业当学徒!千万不要将“创业”局限或异化成逞能独干, 争当老板。我们要倡导, 要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融入社会, 低起点起步 (包括技术层次、地位、薪酬) , 甘当学徒, 乐打下手, 也是创业, 就是创业。这样倡导, 学生们就能找到工作, 而且心情也会好的。浙江大学10多年来提倡要培养“未来领导者”。我现在讲, 千万要注意这个“领导者”的定义———不是当老板, 也不是单单指当领导, 而是指做一件事能够起到一种坚韧不拔的领头的作用, 一种具有能够坚持的能够扛得起的精神。因此, 我跟浙江大学的同学讲, 要创业也好, 要成为未来领导者也罢, 对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树立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真的要鼓励交大、浙大、北大、清华的大学生, 鼓励在座的中南大学的同学们, 创业, 首先要有一种坚持的精神, 就是要甘当助手, 敢做下手。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真正地生生不息, 才能使我们的科技可持续发展。

怎么才有创业的资本?我就要讲, 就现实而言, 就眼前来讲, 最简单、最直接的, 就是学好所有的基础课;恰恰, 你把它学好了, 你的基础就扎实了, 你就有了本钱了, 你才为今后创业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不要以为好听的名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不要真正干活儿的创新没见多少而编好听名词的创新不断涌现。日本得了这么多诺贝尔奖, 我们得不到。我要说, 不要怪我们的大学生, 而应怪我们的教授。因为中国的教授缺乏坚韧不拔———中国的教授多喜欢创新啊———今天做纳米, 明天改做生物———你看我们的中国教授多聪明啊———翻新花样, 追赶时尚, 已成为当下中国人所谓“创新”的价值追求。日本的教授就傻啊, 一辈子傻到底啊———做一个专业方向持之以恒甚至一辈子不改变自己的方向。到了最后, 中国的教授都改变方向了, 日本教授坚持走到最后, 结果他就是世界的那个领域的“NO.1”了。因此我要讲的是, 同学们, 要冷静地思考, 自己到底拿什么去创业?创业, 就得好好学自己的专业, 好好学了还得好好爱自己的专业。专业, 就是你创业的优势。请大学生们爱惜自己所学的专业, 真正认识所学专业对你一生的价值———所学专业, 赋予你创业或面临竞争时具有胜过别人的非对称优势!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7

一、创业资源整合的内涵

创业资源, 是指创业企业开垦和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资源, 其包括创业要素资源和创业环境资源两大部分。其中要素资源包括场地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和技术资源;环境资源包括政策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和品牌资源。本文以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为重点研究。

二、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创业资源整合对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要求资源内部充分实现相互衔接和协调, 而上述四种关键创业资源是否做到有效整合关系着衔接和协调的绩效。

2、创业资源整合对创业企业重要性的评价模型。

企业的目标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种方案:X1信息资源整合;X2人才资源整合;X3生产资源整合;X4资金资源整合。影响方案的3种因素:I1组织机构合理性、I22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度、I3员工的工作效率。

运用A H P方法由专家按比例标度确定因素层关于总目标的判断矩阵及激励方法关于各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aij) 分别为表1, 2, 3, 4中分子构成的矩阵。可得企业激励方法整合评价数学模型。

3、创业资源整合对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琼花为例

(1) 案例背景。江苏琼花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江苏琼花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 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技术开发中心等六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江苏琼花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制定了“技术+资本”整合的发展战略并进行了成功的战略运用。其核心能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技术创新的能力和资本运作的能力。 (2) 公司案例分析。江苏琼花拥有两种独特的资源, 即依托中科院所获得的技术优势和通过上市所获得的资本优势。这里请专家群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要求, 视被评价者的综合表现对其分别确定各指标的分值, 综合专家群体咨询意见构造各层的判断矩阵。根据上一节建立的模型以及公式 (1) (2) , 得出表2。 (表1) (表2)

根据以上四表中数据, 得出各类资源整合对总目标的合成权重为W总= (W1, W2, W3) *W= (0.0602, 0.1920, 0.5117, 0.2370)

由此数据可确定四种资源整合对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总目标的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正是通过“技术+资本”这一核心能力的整合与培育, 江苏琼花从根本上确立起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保证了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创业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创业资源对于创业的支持作用, 是创业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职能。本文分析了资源整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关系, 设计了模型对创业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以案例数据进行了说明, 对实施资源整合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吉鑫.企业资源整合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 2006:15—17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8

目前的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消费喜好很难把握, 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对于消费者喜好的把握将成为创业营销的核心内容。新的事物总是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者, 因此对创业营销创新思维的探索, 成为了创业营销的首要目的。

第一, 对于营销来说, 营销思维是其核心内容, 因此创业营销要构建顾客价值创新的营销模式。创业过程中的各类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对顾客的消费需求和潜在要求有准确深刻的了解,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确定产品消费群体。根据具体消费群体制定出更准确、科学的营销策略、宣传广告等, 提高了企业销售目标的完成率。且互联网信息传递迅速,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营销策略有所偏差时, 还可以有时间进行修改, 更大程度上保证了营销目标的完成率。

第二, 保持企业产品的创新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 要想提高自己产品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实现区别于竞争对手并保持走在竞争者前面的优势, 只有通过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逐渐实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对于市场销售情况随时掌握, 可以知道自己企业内产品的生成量, 采购量等, 保证不会大于市场需求。且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大致看出竞争公司的产品供应量, 在采购计划的制订中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研究, 优化本企业采购方案, 使得在供应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预先订购, 从而确保市场竞争的优势。

第三, 企业要建立顾客价值创新的新型营销模式, 需要把流程创新作为最基本保证。无论是营销思维的创新还是企业产品的创新都是表现在各种营销、生产等活动与流程的创新上。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支持, 使得企业营销在具体流程上更符合市场、更合理。

2. 利用“互联网+”实现外部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而提高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率。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营销要想获得显著成果也是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目前相当多的互联网影响的经济环境下的相关企业规模比较小, 企业内部拥有的各种资源是特别有限的, 所以企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在开展营销活动的同时注意设法利用资源的杠杆作用, 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进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创业的企业, 就企业规模而言大多很小, 企业内部资源有限, 那么该企业要想快速成长起来, 就要想办法利用企业外的其他资源。在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时, 互联网起到的作用有:一方面, 企业的价值链、价值网的价值创造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在互联网的环境下, 与企业规模大小无关, 只要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相关各种工具实现外部资源的利用, 进而帮助公司在营销上制定出更符合市场的营销策略及方案。通过互联网, 对潜在客户信息了解上变得容易, 使得企业营销对象具体化。在顾客方面而言, 通过互联网也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相关信息,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及喜好参与到产品设计等创作阶段, 这样加强了顾客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这种顾客参与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顾客对企业的认可, 进而对顾客所附带的其他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当然,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时, 风险的理性承受应当是企业进行资源撬动最为重要的前提。

3. 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与顾客的交流互动

创业者需要利用互联网, 建立潜在客户资料收集, 形成系统的数据库, 在客户对公司的产品进行咨询时, 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用客户的相关资料, 对客户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荐, 可以提高交易成功率。那么怎样来收集潜在客户的资料信息呢, 与客户保持沟通交流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 可以了解到不同客户自身所具备的性质, 对产品的设计要求更人性化, 使得客户参与到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来, 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了客户。可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 可以为企业降低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成本。

设计并制定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 并且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这种网络营销系统建立并成功运营, 对该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大有帮助, 因为你在信息的接收与传递上超越了同行业很多, 可以提前把握住很多商机。

除了与客户时刻保持沟通之外, 还可以通过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其他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其客户群进行交流,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策略等得到其顾客的情感认可, 那么其顾客的忠诚度就无可撼动了。通过改善并加固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 实现互利共赢, 并形成意识与行为两个层面上的顾客忠诚, 该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结语

创业营销这个理念的提出实质上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应对逐渐变得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从而能以一种全新的形式, 利用内外各类资源而采取的营销新模式。创业营销的理念融合了市场营销以及创业管理两方面的要素, 在以市场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上, 对资源整合、加强客户之间的沟通等各方面进行强调。创业营销过程会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环境条件下, 企业学习采用新型创业营销模式, 大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来从事营销活动, 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目标市场的互联网化, 来提高企业营销的绩效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艳.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营销[J].江苏商论, 2015, 10:25-35.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9

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在飞速发展, 知识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对于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2011 年,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部在2012 年颁布的“创业基础”教学大纲中,将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作为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鼓励青年创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为响应国家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号召,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高校财经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创新创业的角度为切入点研究其人才培养模式。 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归纳出其中蕴含的经验及启示。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有着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之分, 广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 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 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以及创造能力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阎立钦(2003)指出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也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以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为核心,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个性的发展;鲁保富(2008)则认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先转变观念, 当前高等学校应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朱永新(2014)提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人格, 使学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造新生活。

(二)创业教育

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狭义的创业教育则与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相关,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办新企业的能力,侧重培养创业人才。

王永友(2004)认为,我国发展创业实践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最终提高创业能力。 杨爱杰(2008)提出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以及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生存、 提高能力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 唐嘉芳(2011)则认为,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 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检验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来验证高校创新教育的成效; 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载体, 创业的成败由创新教育的根基扎实程度决定。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不仅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而且在内涵上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众多学者均肯定了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并指出要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高校要以改革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为重点, 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而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开创性个性,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一)浙江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大学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新理念,以培养“时代高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模式创新、文化熏陶、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为主要措施,将创新创业全方位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中。

1.构建全链条、立体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早在2006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专业人才教改项目,即“浙江大学多渠道、阶梯式、复合型高层次管理学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创业精英管理班”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浙江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创业与创新基础、技术创新创业等课程30 余门,并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辅修专业。 为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举办多个创业竞赛活动,如“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友创业大赛、“新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邀请赛等。

2.营造鲜明的、引导性的创新创业文化。 浙江大学以社团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梦想。 现已成立30 多个创新创业社团,全年举办400 余场“创业者导航”“创业点子秀”“创业沙龙”等活动。通过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实施“大学生创业导师计划”,以创业家创业论坛、创业总裁说、企业家结对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3.搭建多元化、支撑性的创新创业实战平台。 通过成立义乌创业育成中心、 浙江大学科技创业实验园以及紫金港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目标,实现师生高科技科研成果的转化。 为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孵化育成平台,打造大学生创业小镇。

(二)湖南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大学坚持以改革带动创新的宗旨,以“虚拟创业学院”为主要平台,深入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了涵盖课程、虚拟创业学院、导师队伍、学分学制、实践训练、文化氛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就业质量,特别修订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必修课,加强创业教育内容,重点拓展和建设“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课程。 二是增开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全校学生均需在本校通识选修课体系中的“创新创业”领域修读2 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以“湖南大学虚拟创业学院”为主要依托,开设“创业基础”等系列课程,并通过引进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优秀慕课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

2.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为提供学生更多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 湖南大学特聘请知名教授负责论坛活动的统筹与策划。 同时,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学生可通过参与讲座获取相应的学分。 为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湖南大学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展”,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湖南大学设立了具有特色的 “创新创业学分”,根据实践成效直接认定学分,以课外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对于在学科竞赛、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创新作品(创新论文发表、创新设计运用等)、创业实践(开设公司或在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开展虚拟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课外实践领域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学分。 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学生可以在学校允许的年限内延长学习时间或者休学创业。

(三)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年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成果,着手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及政策的保障和支撑,构建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政策咨询平台、培训交流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积极升级文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完善创业课程,着力创新创业培训。 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引入KAB创业基础、SYB、IYB、NFET公益创业培训等创业教育课程, 引进企业高管及实务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开展的“最新实务课程”、国信证券开展的“最新资本市场与证券业务”等课程。

2.升级创业文化。 学校以“玩中创”为创新创业理念,打造了“西财玩创”系列活动,包含“西财玩创汇”(项目路演),“西财玩创营”(创业训练营)、“西财玩创趴”(创业沙龙)和“西财玩创派”(创业故事汇)四个子活动,以升级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同时学校注重专业竞赛, 积极组织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SPSS大赛等实践性大赛,以及会计软件应用比赛、ERP沙盘比赛、挑战杯等全国性竞赛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技能。学校设立了多种创业类社团,如金融投资协会、金融分析协会、创业社团、谈判协会等,有效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3.注重创业体验,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学校先后建立了学生自主募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学生实验超市和广告实验公司。 实验超市和实验广告公司通过董事会拆分以及拆小股本金等方式,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运营管理。 “全真创业”通过股权交易、营销文案设计、文化形象设计、见习等途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感受创业的机会,也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

(四)江西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江西财经大学以创业带动就业另辟蹊径,为引导学生就业提出创新观念,为推动学生就业组织模拟实践,为带动就业开展实习营销。

1.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会计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国家政策,在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培养创新意识”,以培养具有“会计特质创业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案中增加了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 并开设了创业学概论、创业管理、创业学、创业心理学等创业相关课程,同时结合学院特点开设了创业财务管理、公司理财学、税收筹划等实践类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

2.开设创新创业实验班。 创新创业实验班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程、管理类选修课程、经济类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五大模块组成。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创业意识、 创业技术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育课程则通过拓展训练、创业模拟、岗位实习、创业实践、创业下领域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3.开展模拟实践以及创业大赛。 “模拟财务公司”等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是其开展创业技能月的一大亮点。学生充当“模拟公司”的管理者,在 “模拟公司”中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成功创业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会计学院每年均会举办一次“金点子”创业大赛,以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自身职业能力。

四、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

比较分析几所典型的高校财经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对我院会计学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有着如下启示:

(一) 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多数高校已经开始重视通识教育。我院可以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目标要求,重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设一定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企业管理实务课程以及创立企业所涉及的法律常识,如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指导、成功学、创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创新创业管理等课程,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实践,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可借鉴湖南大学虚拟学院的经验,将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构建便捷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网络平台。 在官网上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系统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展开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室,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以及开展创新创业成果展等方式, 丰富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生力军, 应从青年教师抓起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应制定相关制度鼓励青年教师骨干参加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学术会议、 提供短期进修等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专业实践技能。 也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知名教授以及企业高管等担任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将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学校与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促进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四)以竞赛促创新、加强模拟实践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我院可以定期举行会计专业技能竞赛, 如会计软件应用比赛、ERP沙盘比赛、模拟炒股大赛等, 采取竞赛形式以及评优表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较大范围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并开展创业技能月模拟商业实战, 使学生通过设计创新创业计划体验全程的创新创业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五)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

我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具有“会计特质创业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着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及实践, 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并通过采取依据创新创业实践成效抵消学分、允许在校学生延长学习时间或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措施,推动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我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查[J].会计研究,2013,(4):26-31.

[3]鲁宇红,张素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江苏高教,2011,(6):106-108.

[4]郭星梅.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9):7-8.

[5]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大报,1999,(2):11-14.

[7]胡伟.特色会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策略[J].商业会计,2015,(1).

[8]易凤霞.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准则,作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准则已经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在医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同样重要。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是一种使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与法律素养、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视野不断开拓,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创业主题不断深化的终身教育,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同质性竞争较低的特殊学科,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关系着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医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教育及其过程。

一、培养医学生的创业精神

当前,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也随之进行着改革,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也应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医学教育的变化侧重培养医学的创业精神。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就业的口径的单一性,传统观念中医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在医院工作,和“创业”是没有关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是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的机遇,所以,醫学院校对象牙塔中的医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开展创业精神的培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创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用创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

二、树立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不仅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等手段开展相关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精神的氛围。多层次、多角度、多实践的方式使医学生主动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医学院校要帮助医学生转变观念,拓宽就业创业途径,创新思路,提高创业意识。同时,医学生自己要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专业学习之余多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大胆创新与创业。

三、提高医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素质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品质等。

创业素质教育是一种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终身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为创业成功这,而是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实践的精神,能够成为历史的开拓者。说到底,医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的社会属性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社会的强者和创造者。

四、拓展医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指的是创业的技能,包括创业的计划与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的管理能力以及把握商机、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的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未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就要求医学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增加就业创业课程的内容中突出创业技能的培训,创业是一个实践过程,创业能力不可能通过创业一墩而就的,它需要在创业的实践中去提高、发展并完善。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医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医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是医学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创业的核心问题 篇11

1. 创新创业人才与人才集聚概念的界定

创新创业人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名词, 是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三重复合概念。刘丽君等 (2009) 提出, 创新创业人才, 是指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留学园、孵化基地等平台载体, 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并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人。[1]肖为群等 (2014) 认为, 创新创业人才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创业能力, 能将成果转化为效益的复合人才, 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或科技型企业家。[2]这与刘丽君等、肖为群等提出的创新创业人才概念相近, 具有稀缺性、贡献性、流动性、不可替代性等社会特征。同时, 具有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具有技术、项目和专利等外显特质, 又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等内隐特质。

人才集聚概念最先由朱杏珍 (2002) 从人才流动视角提出, [3]许多学者赞同她的观点。李乃文等 (2011) 从人才集聚效应视角指出, 人才集聚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产生对人才的吸引力, 通过人才流向特定载体而实现聚集效应的过程。[4]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是创新创业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受经济、政策、环境、平台载体等因素的影响, 从不同地区向特定地区流动, 最终形成聚类现象的过程。

2.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方面, 王奋等 (2006) 提出, 宏观层面的科技人力集聚影响因素有, 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等。[5]孙其军等 (2008) 认为, 经济发展、企业状况、社会文化、人才市场、人才政策和生活环境这六大因素, 是影响北京CBD人才聚集的相关因素。[6]徐茜等 (2010) 提出, 影响城市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有, 经济环境、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生活环境5个方面。[7]韩伟亚 (2014) 将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为, 经济发展因素、生活水平因素、技术创新因素、文化教育因素、社会保障因素, 并提出16个二级影响因素指标。[8]

学者们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 多数是人才或创新创业类人才, 且研究集中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 而对西部区域、城市的研究较少。所以, 本研究从区域发展的视角, 分析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 提出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匹配建议。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分析

2012年, 国务院正式批准“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 为包头市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和人才集聚提供了契机。然而, 包头市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人才较缺乏, 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探索与包头市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 对包头市吸引与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区域稳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模式

目前, 包头市主要采取“政府促进+产业聚集推动”的人才聚集模式。一是政府促进人才聚集。通过制定和实施培养、使用、引进人才政策, 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推进建设科技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平台载体, 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二是产业聚集推动人才聚集。通过优势的产业发展、多层次的项目方式, 聚集重点产业需求人才。包头市的支柱产业为钢铁、装备制造、稀土、铝业、电力、煤化工。由此类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 能吸引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创新创业人才聚集。

2.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现状

创新创业人才主要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业园孵化基地等平台载体而存在, 鉴于数据可得性, 选用科技活动人数、科技活动人员中硕士数、科技专利授予量、科技机构项目数、高等院校数、专任教师数、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数等指标, 分析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现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当前,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仍存在差距, 其发展亟待加强, 且创新创业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通过数据分析,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面临以下这些问题:

(1) 创新创业人才规模较小。据统计显示, 北京市、天津市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分别为30602人、13340人;成都市、西安市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分别为8130人、8586人, 而包头市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不足北京市、天津市的1/9, 不足成都市、西安市的1/3。此外, 天津市、西安市科技活动人员中硕士人员的占比分别是27%、19%, 而包头市的科技活动人员中硕士人员占17%, 落后于天津市, 相近于西安市。

(2) 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能力偏弱。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市、天津市的科技专利授予量分别是14817项、12263项, 而包头市的科技专利授予量不足其1/7, 但与成都市、西安市相近。在科技机构项目数量方面, 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分别是23949个、6561个、6460个, 而包头市仅为1294个。

(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欠佳。包头市共有高等院校数5所、专任教师4520人, 远落于北京市、天津市、西安市、成都市的高等院校数和专任教师数。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 包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数仅55所, 不足北京市、天津市的1/6, 西安市、成都市的1/4。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影响因素体系分析

依据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 按照科学性、独立性、重要性以及可比性原则, 运用专家咨询法、文献研究法, 经过“确定—修正-再确定”的过程, 建立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

政策因素 (A1) , 反映一个区域吸引集聚人才的战略导向, 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策维度下的4个因素包括: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B11) 、创新创业融资、税收政策 (B12) 、人才引进政策 (B13) 、信息交流共享政策 (B14) 。

经济因素 (A2) , 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 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根本原因, 稳健的经济有利于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经济维度下的4个因素包括:产业经济 (B21) 、收入水平 (B22) 、消费水平 (B23) 、人才流动成本 (B24) 。

自然地理因素 (A3) , 反映创新创业的自然条件、优益的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 能为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助力。自然地理维度下的3个因素包括:空气质量 (B31) 、人均绿化面积 (B32) 、地理位置 (B33) 。

社会因素 (A4) , 能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提供后盾支持。社会维度下的5个因素包括:创新创业配套设施 (B41) 、创新创业服务 (B42) 、教育发展水平 (B43) 、道路交通 (B44) 、医疗、保险水平 (B45) 。

技术创新因素 (A5) , 是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吸引、集聚、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维度下的3个因素包括:科技项目量 (B51) 、专利授予量 (B52) 、科技园区量 (B53) 。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5个维度、19个影响因素, 虽不能反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全部内容, 但还是能够从某种程度和或某些视角反映城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状况。

基于Fuzzy-AHP的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确定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具有多层次性、多因性、模糊性, 其核心影响因素的筛选, 多受主观判断的约束, 而本研究则采用Fuzzy-AHP的方法, 确定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即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将问题系统化、清晰化、灵活化, 对评价目标的评价更客观、更准确。

1.各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专家访谈法, 确定维度间及维度下的影响因素权重。

(1) 选取5位政府、高校创新创业管理者、4位创新创业方面的企业创业者共9位专家, 依据指标含义, 按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对每级因素分别排序, 运用“集值迭代法”, 汇总处理数据来确定最终的影响因素排序。

(2) 将影响因素的排序结果反馈给9位专家, 并请专家对维度间及维度下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两两比较赋值,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得到各个维度判断矩阵;然后, 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运算, 得出每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维度间影响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

运用MATLAB工具, 计算影响因素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比率, 并得到因素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为:λmax=5.1785、CR=0.0398<0.1, 通过一致性检验。维度间因素权重为WA1=0.4642、WA2=0.2157、WA3=0.0451、WA4=0.1520、WA5=0.1230。同理, 可得5个维度下影响因素权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及权重如表3所示。

2. 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模糊综合计算具体步骤为:首先, 建立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其次, 设计调查问卷, 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再次, 回收问卷, 进行统计计算分析。

选取包头市创业企业、软件园、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为调研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 回收117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得到有效问卷共98份。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影响因素比重, 来确定各单因素评价隶属度向量。基于此, 建立相应隶属度矩阵:

政策维度的隶属度矩阵:

政策维度的权重矩阵W1= (0.2777, 0.1588, 0.5137, 0.0498)

由公式Si=Wi×Ri可求得:

政策维度的隶属度评价值S1=W1×R1= (0.0612, 0.0612, 0.2777, 0.3265, 0.3367)

计算可得:

经济维度的隶属度评价值S2=W2×R2= (0.0612, 0.1429, 0.2653, 0.2347, 0.3265)

自然地理维度的隶属度评价值S3=W3×R3= (0.1122, 0.1531, 0.3325, 0.3776, 0.2551)

社会维度的隶属度评价值S4=W4×R4= (0.0510, 0.0714, 0.2134, 0.4490, 0.2957)

技术创新维度的隶属度评价值S5=W5×R5= (0.0816, 0.1047, 0.2755, 0.2583, 0.3163)

所以, 模糊综合评价判断矩阵

综合权重矩阵:

由公式S=W×R可求得模糊综合隶属度评价值:

3.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计算, 在模糊综合隶属度评价值中, V5的隶属度最高, 为0.3367。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五类影响因素的综合重要性处于很重要的水平。

(1) 对隶属度评价值进行横向比较。一是在政策因素隶属度评价值中, V5的隶属度最高。表明政策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处于很重要水平, 且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创业融资税收政策, 比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信息交流共享政策更为重要。二是在经济因素隶属度评价值中, V5的隶属度最高, 为0.3265。表明经济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也处于很重要水平, 且产业经济、收入水平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影响更重要。三是在技术创新因素隶属度评价值中, V5的隶属度最高, 为0.3163。表明技术创新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处于很重要水平, 且专利授予量比科技项目量、科技园区量更重要。四是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的V4隶属度最高, 分别为0.3776、0.4490。表明这两个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处于重要水平, 但低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与技术创新因素的重要性。

(2) 对隶属度评价值进行纵向比较。V5的隶属度中, 0.3367>0.3265>0.3163表明, 政策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重要程度最高, 经济因素的重要程度居中。其次是技术创新因素, V4的隶属度中, 0.4490>0.3776, 说明社会因素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影响程度比自然地理因素要高。

综上所述, 提取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为, 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在该维度下提取5个核心影响因素, 为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创业融资税收政策、产业经济、收入水平、专利授予量。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建议

1.以政策因素为主导,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1) 包头市应从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标准、人才职责、程序办理、相关待遇等方面, 着手修订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例如, 提倡“一站式”咨询、“零成本”办理、“便捷式”审批, 以及设立具有竞争优势的, 诸如优先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优先推荐申报相关国家科技研究、优先解决配偶子女户口、就业、入学等待遇。

(2) 包头市应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融资税收政策。一是简化相关金融审批制度, 缩短审批流程、减少审批关卡, 同时适度下放行政权力, 合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增强创新创业发展。二是在现有融资税收政策基础上, 提供更有优势的利率、贷款、担保、贴现等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三是探索“互联网+金融”投融资渠道, 打破传统金融模式桎梏, 在政策上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

2.以经济因素为依托,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1) 若短时间内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来包头工作, 关键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收入水平, 提供区外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申报机会、社会保险、津贴荣誉等隐性收入, 解决区外创新创业人才住房、户口、配偶子女随迁等隐性消费问题。

(2) “高收入、低消费”的集聚方式, 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流向包头市。若从根本上解决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 需提高包头市优势产业的发展, 以稀土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力产业, 延伸助推区域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以初级化冶金产业、轻化产业,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从而增强区域或产业的竞争力, 加快区域经济稳步发展。最终形成以“经济发展激发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3. 以技术创新因素为支撑,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1) 建立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高新区、科技园区等载体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基地, 鼓励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专利研发等。

(2) 加大对技术经费的投入, 保障技术创新研发工作持续有效进行。与此同时, 加强技术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监督管理, 健全技术经费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 提升技术经费贡献率。

(3) 优化专利、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进程。包头市需强化专利、科技成果转化, 优先推荐前瞻性专利与科技项目, 做到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责任到人, 确保专利、科技项目成果高效产出。

结论

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 分为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创新因素, 以及该维度下的5个核心影响因素。但这些核心影响因素并不与包头市发展完全匹配, 仍存在盲区需及时调整。因此, 随着包头市发展阶段的变化, 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应及时作出动态调整。

摘要: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对包头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核心影响因素的确定, 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包头市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现状的基础上, 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影响因素体系, 并确定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核心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丽君, 李斌, 郑焱, 霍灵瑜.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5) :50-51.

[2]肖为群, 樊立宏.创新创业人才成长:一个整合框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10) :7-10, 16.

[3]朱杏珍.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7) :55-56.

[4]李乃文, 李方正.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吸引力研究---以辽西北地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 2011 (6) :41-48.

[5]王奋, 杨波.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科学学研究, 2006 (5) :722-726.

[6]孙其军, 王詠.北京CBD人才聚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08 (5) :25-31.

[7]徐茜, 张体勤.基于城市环境的人才集聚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9) :171-174.

上一篇:宏程序加工轮廓曲线下一篇: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