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识别

2024-05-11

企业形象识别(共12篇)

企业形象识别 篇1

前言

CIS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 为企业上下普遍接受, 因而能对职工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使自己的行为顺从于企业价值观以及作为这种价值观念的体现———企业目标。

今天, 由于市场不断扩大, 特别是竞争国际化, 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别缩小了, 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服务、牌子、款式等更挑剔了, 商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 而且要满足审美需求、精神和心理需求。因此, 企业形象就成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塑造

企业形象塑造是指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塑造过程, 改造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结构, 并通过对企业的视觉设计, 将企业形象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播给企业内外的广大公众, 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认同的目的。企业形象塑造内容为CorporateIdentity System (英文缩写CIS) , 译为企业识别系统, 简称CI。

一、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容

CI作为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 根据企业形象可以相应的分为企业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和企业视觉识别VI三个层次。

CI的企业整体形象塑造的核心任务是对企业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是企业内在定位于外在包装的统一。

(一) 企业理念识别的塑造

理念识别MI的英文全称Mind Identity, 就是一个企业具有独特的经营哲学、宗旨、目标、精神、道德、作风等。MI是CI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 他对BI和VI具有决定作用并通过BI、VI表现出来, 就好比一个人具有内在独特的气质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和外表才能感受得到。

企业文化精神层———理念识别系统主要由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企业宗旨等六个方面构成。这六个方面尽管角度不同、各有侧重, 有时在内容上还会互有交叉, 但它们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因此, 在进行企业理念塑造时, 既应该有所区分, 又不可机械的分离, 既要在内容上力求完整、全面涵盖, 又不可单纯在表达形式上强求一致。做到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 企业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要求相结合, 提炼和塑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的企业理念。

(二) 企业行为识别的塑造

行为识别BI英文全称Behavior Identity, 指企业理念统率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BI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 而有别于企业名称、标识等静态识别形式。从BI实施对象来看, 它包括内部活动识别和外部活动识别。员工及其群体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 公众可以不必借助其他传播媒介而直接通过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产生对企业的认知。因此行为识别实际上是MI的最主要载体;是企业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 企业视觉识别的塑造

视觉识别VI是英文Vision Identity的缩写, 指一个企业由于独特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要素而区别于其他企业。VI的表达必须借助某种物质载体, 如厂房、店面、广告牌、产品外观及其包装等等。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视觉, 因此VI是CI中最形象直观、最具有冲击力的部分。人们对CI的认识是从VI开始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脱离了理念和行为识别的视觉识别则是缺乏生命力的。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的塑造是CI具体化、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 通过视觉传达设计, 并借助传播活动与途径, 最终在广大公众心目中塑造企业的形象, 体现企业的个性。使企业形成统一视觉形象, 促使人们在视觉上认同这些标准化形象, 即等同于认同企业本身。

二、企业形象塑造的意义

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看, 企业竞争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产品竞争, 靠物美价廉的产品取胜, 有人称之为商品力。随着竞争的加剧, 企业单靠物美价廉的产品已不足以建立自身的优势, 人们转而看中优秀的推销员, 以形成强大的销售力, 于是, 企业家把促销作为经营战略的重点。今天, 由于市场不断扩大, 特别是竞争国际化, 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差别缩小了, 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服务、牌子、款式等更挑剔了, 商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 而且要满足审美需求、精神和心理需求。因此, 企业形象就成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 企业形象塑造的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

1、对内:

CI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 为企业上下普遍接受, 因而能对职工行为和企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 使自己的行为顺从于企业价值观以及作为这种价值观念的体现———企业目标。同时, CI还为职工提供了评价正义、是非、美丑, 崇高和卑鄙的标准, 把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 使整个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效能。

2、对外:

CI有助于促进企业走向、占领和开拓新的市场。成功的CI, 通过各种宣传媒介, 形成辐射, 引起大众关注, 从而产生对企业或产品信赖和偏爱。现代社会, 市场竞争日趋剧烈, 谁的CI占上风, 谁就能赢得竞争的胜利。因此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都十分注重树立企业形象, 展示企业实力, 塑造理想品牌, 引导消费新潮。

(二) 企业形象塑造在竞争中的作用:

广东太阳神集团是一家生产保健品的企业。太阳神指中国炎黄二帝, 象征健康、生命、热情、向上的崇高理想。“太阳神”标志由圆形和三角形构成, 红色的圆形象征太阳, 代表着健康向上的产品功能与企业的经营宗旨。三角形是APOLLO的首写字母, 象征人的造型, 体现出企业向上的趋势和“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太阳神”保健饮料刚问世时, 销售平平。企业拖着试试看的心理敲响了“新境界”的大门, 请CI专业机构设计了产品的包装方案。当以红色圆形与黑色三角形为基本定位的崭新形象出现在广州街头时, 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之大, 令人注目。十年来, 这家企业年产值从520万元猛增到15亿元。这一神话般的发展速度, 使人感受到企业形象塑造的奇效。

企业形象塑造是透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 运用整体传达沟通系统, 将理念、文化和活动的信息传递出去, 以凸显企业的个性和精神, 与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关系, 从而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

摘要:世界上的前500强企业, 无一不重视企业的CIS研究与策划。CIS作为一套在精神、行为和视觉形象上系统塑造企业形象的方法, 是本世纪以来, 现代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广告设计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成果的运用, 也是许多企业家经营实践和平面视觉设计师们智慧的结晶。CIS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文化的企业中的运用,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单薄到平实的过程,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众多企业尝尽了CIS带来的好处, 而我国企业运用CIS则是近些年才开始的, 目前全国专业从事CIS策划的机构有数千家, 但其中做得较为出色的却不到三分之一。本文将对企业CIS的塑造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理念,行为,视觉

参考文献

[1]加藤邦宏著.《CI推进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仁敏、李巍著.《CI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

[3]苗守生著.《公司品牌经营》.云南大学出版社

[4]励忠发著.《CI设计的春天》.中国经济出版社

[5]原博著.《企业形象整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6]许俊基、张百清著.《CIS发展与国别模式》.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7]张德、吴剑平著.《企业文化与CI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

[8]张建辛、荆雷著.《CI战略的教学与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

[9]王凤仪、俞斌浩著.《装潢设计CI设计专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0]马玉涛著.《企业形象识别CIS与广告经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企业形象识别 篇2

5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在其设计顾问:“透过一些设计来传达IBM的优点和特点,并使公司的设计在应用统一化”的倡导下,首先推行了CI设计。

60年代初美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将能够完整树立和代表形象的具体要素是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战略,并希望它成为企业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

70年代CI理论引入日本,少数有远见的企业先行导入CI,并逐渐产生了功效。进入80年代,中国南方一些企业也开始CI尝试。广东太阳神集团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导入CI-S的企业,通过视觉元素的展现,较好的体现了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

CIS包括三部分,即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其中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的表达出来。

BI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活动等。

识别并管理企业的应用个性 篇3

惠普公司企业服务集团杰出的技术专家和云顾问E.G.Nadhan就曾撰写博客指出,应用往往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使我们形成对其行为和存在的独特印象。

开始深入了解自己应用组合的不同个性,并制定一个完整的方案将成为企业为传统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关键。它使企业清晰地看到了从现代化中所能获得的好处,这将推动应用现代化取得快速进展。

应用个性是什么?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而这些个性都需要进行独特的管理,以确保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同样适用于IT领域,在此,具有鲜明特点的应用能被识别出来。描述应用并识别其个性,或称为“应用个性”,对于日常管理以及制定现代化路线来说非常重要。

企业经常发现自己在苦苦挣扎,并不断浪费宝贵资源来支持失控的应用组合。很好了解每个应用的个性将帮助企业更轻松地制定有效的IT策略并对老旧系统做出决策——无论是保留、更换还是淘汰。这种对应用组合进行转型的能力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提高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归纳出不同的行为

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包括其存在性、可用性、负责的领域,以及其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功能需求的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就像我们采用其它替代方式来管理不同的关系一样,Nadhan认为企业可部署适合这些应用行为的有效管理手段。

应用个性的分类

大多数企业的IT产品组合常见的应用个性有五大类,每一种都需要特定的管理方式和集中化的治理方式来应对其所构成的不同挑战。

“领导者”

这是核心应用——整个企业都在使用它以完成其主要业务功能的、无所不在的应用个性。

“领导者”的典型例子包括零售商所使用的订单管理应用,或保险公司的索赔处理应用等,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随时供人使用的系统。

投资“领导者”通常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以确保其能持续为不同服务提供坚实基础。全天候运营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其所做的任何变更都需要极严谨的态度,并为所有用户提供实时更新。

只要得到妥善关照,“领导者”就是最基本的应用个性。

“孤星”

可靠稳定、年老、忠实的“孤星”在支持特定的关键业务或技术功能方面非常有效。其作用虽然在幕后,但是,就像任何稳定的涡流一样,不论什么情况它都在那里。

“孤星”的例子包括金融企业中运行的汇率计算引擎,或大学中的课程时间安排程序。除非它支持的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否则一般不会接触这种应用。它们只需要在有需求时提供。

这种应用很少需要资本投入,通常只是需要直接用到它的部门来购买。如果变更控制流程到位,可在无需进行主要沟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变更。

受人喜爱的“明星”

大家都喜爱的“明星”是一种粉丝众多的应用个性。试想一个精心设计的搜索应用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为每个人检索到合适的信息。这种应用需要随时可用,它必须能在附加功能不超负载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其做任何改进都必须谨慎,因为用户可能会不高兴。

集中管理的治理方式最适合受人喜爱的“明星”,因为它的声誉基于其满足不同企业部门需求的能力。

“问题小孩”

像青少年一样,“问题小孩”是不易捉摸、容易惹麻烦的。而这个首席信息官的噩梦往往是企业自己开发的应用。这些应用被多个项目团队使用,而每个团队都对其基本功能有着自己的理解。

“问题小孩”有错误,经常会死机,没人愿意对其负责。当前运作模式中明确界定的退出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可能包含修复根源或终止应用。

对于“问题小孩”来说,投资需要进行优先排序,并让用户随时了解情况。补救措施可能也需要用于所有此类应用个性。

“通才”

它是应用世界中的变色龙,其应用个性的特质是所有行业中都很常见的。“通才”往往出现在后台应用中,并具有标准化功能,如总账。它适用于企业中的任何部门,并能快速适应其环境。

因为竞争差异的范围最小,“通才”是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主要候选应用,创新则最好用于核心或关键功能。

“通才”所提供的服务会影响内部和外部客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始终如一地满足大家对其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标准化应推动投资的优先排序,而与用户的沟通则必须主动、准确。

轻量级治理模式加上外包策略就足够了。

评估应用组合

对不同应用个性进行的应用合理化评估是任何转型之旅的重要一步。应用评估的主要因素包括:

·界定每个应用的具体战略价值、运营影响及总成本的清单。

·对每个应用的技术和功能质量的分析。

·识别重复和冗余功能。

·将产品组合与业务战略和技术目标相结合,并根据成本、风险、质量、复杂性、价值和使用时间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计算出应用合理化的企业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化路线图可通过参考商业案例来制定 ,以便对老旧系统进行转型并为企业提供:

·从应用管理角度来看的正确的IT策略。

·集中管理的治理方式。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性质和沟通频率。

·不同的服务水平。

·投资类型及其支持理由。

-Steve Saltar

SUSE Cloud 2.0

部署私有云

近日,SUSE宣布正式发布SUSE Cloud 2.0,它是企业级OpenStack发行版的最新版本,用于构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私有云。基于OpenStack Grizzly,SUSE Cloud 2.0能够创建一种混合虚拟管理程序(hypervisor)的私有云环境,这种云环境可以被快速部署并轻松管理,从而提高业务敏捷性,削减IT成本。

SUSE Cloud 2.0的设计初衷是让企业可轻松地利用OpenStack来部署私有云,缩短管理员时间,精简OpenStack私有云的设置过程。SUSE Cloud 2.0采用了一套经过改进的安装框架,便于KVM、Xen、Microsoft Hyper-V和VMware ESXi虚拟环境的并行实现,让企业更加灵活地创建自己的云。此外, SUSE还为SUSE Cloud 2.0提供了24x7全天候的企业支持,这得益于SUSE卓越的工程能力和为全球机构提供屡获殊荣的20年丰富经验。

SUSE全球联盟与营销副总裁Michael Miller表示:“SUSE Cloud助力企业客户以更快的速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风险。因而企业可以从更稳定、更安全的开源开发中获益,获得更佳的选择空间。”

我国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创建方略 篇4

关键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构成要素,建构原则,创建要点

一、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构成要素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 一般分为三个方面:理念识别 (Mind I dentity, MI) 、行为识别 (Behavior Identity, BI) 和视觉识别 (Visual Identity, VI)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 并被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CIS战略是企业文化的形象体现和外化, 是企业文化中最活泼、最有影响力的部分, 而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又为正确实施CIS奠定了基础。

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向和经营战略目标。企业行为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行为表现, 主要体现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员工在企业内外的各种行为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视觉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视觉化, 通过企业设计表示、商标设计、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内部环境布局等媒体来传达企业理念。CIS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企业视觉和企业的行为识别来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传达企业理念的。

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建构原则

CIS主要由人、财、物等诸多要素构成, 主要体现在三者组合是否得体, 是否体现出最佳功能, 从而推及CIS体系是否灵活多变, 分配机制是否合理, 市场竞争力提升与否, 企业员工对企业凝聚力和的向心力是否够强, 企业全体员工素质是否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企业对外界媒介与消费群导向是否为正, 等等, 因此, 企业必须遵循某些原则来构建一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1. 时代特征原则。

企业形象体现出时代的精神特征, 从而必然反映出一定时间的企业经营哲学, 因此CIS必须由时代经营哲学思想作为核心内容, 充分利用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良好的策划思想, 并聚焦生活, 着眼未来, 并结合实际情况, 紧密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 快捷高效地实现。

2. 民族特色原则。

CIS虽然起源于国外, 但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它牢牢结合我国的民族精神、良好的社会道德、优秀的传统文化、良好的社会风尚等;结合我国当前政策和国情、管理水平、经济能力, 各企业的战略思想和产业特点, 员工素质及消费群的承受能力等创建。因此, 中国的CIS一方面体现出重构核心 (共性) , 另一方面体现特色 (个性) 。

3. 科技进步原则。

企业的形象和CIS的成功不仅反映在正确的经营方式、经验理念观上, 还体现在职工素质的培养、科研开发能力的增强、全员能动性的提高、企业产业的发达, 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性的发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多个方面。如果科技水平不断下降, 就一定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最终影响企业形象, 因此科技进步原则是CIS的战略重点。

4. 系统协调原则。

企业识别系统要具备协调性, 即强调企业内外协调、上下一致, 只有这样企业活动步伐和企业形象才能一致和协调,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企业良好的形象和魅力。

5. 柔性活化原则。

CIS系统协调方式要具备很好的柔性和人性化原则, 作为企业形象的塑造主题。在员工以企业为家、默默工作的同时, 企业必须具有很好的柔性, 实行以“人性”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让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性化, 对他们予以重视。如此, 企业的形象在员工的心目中会得到提高, 这为企业形象的扩散传播添上有力的两翼, 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外部环境与内部建设相统一。

三、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创建要点

1. 重视“企业形象”的评价及其在公众中的地位。

CIS设计先进实用与否与企业形象的好坏并不是全靠自己来判断, 它必须经过实践来检验。因此, 首先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来评判企业的质量。特别是公众评判企业形象, 以此来实现系统的反馈调节功能, 从而达到自律自省, 以追求“企业形象”的不断完美。

2. 建设“企业文化”。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需采用先进的经营哲学, 提升生产率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和团结紧密的氛围, 形成企业全体员工共识的价值观和经营观念, 等等。树立企业文化建设全新的经营价值观, 对培养企业形象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作为CIS建构的前期工程和内核成分, 加速员工意识的开发。

3. 调整创新“企业经营方式”。

企业经营方式不能没有创新, 不能一味采用“理性”或“刚性”为主的经营方式, 而应以“人情”为主, 贯彻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 坚持以“人性”为主的经营方式。增进感情联络和认知同化, 不断吸取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创新企业形象, 使企业形象之树常青。

4.“企业标识”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形象的系统性, 公众的视听、评价等有序化管理是企业视觉规模化的重心。CIS要素管理与组合系统结构简单化, 更利于系统的稳定与强壮, 同时使公众与媒体宣传与识别的正导向功能最大限度地释放, 减少负诱导作用, 也可使民众尽量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和侵权。

5. 重视“公益事业”。

树立企业形象不仅要靠员工的努力, 而且需要媒体公众的力量。所以必须保持企业内外协调的关系及企业上下一致的形象, 积极频繁地参与公益事业, 对于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舆论界、消费群的意识宣传和消费导向是极为重要和有效的捷径。

6. 维护“企业信誉”。

作为体现企业形象与CIS建设主体的企业员工, 其表现与行为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要使企业员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就必须通过各种奖惩机制来实现对员工表现的奖励与惩罚, 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激发其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敬业、创新精神。这项战略应当重点来抓, 企业员工应积极参与,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触动性和创造性。

7. 加强公众视听、记忆“企业识别”的宣传。

企业形象识别的宣传与公众的印象有着一定的关联, 公众印象的深浅是由视听的次数多少和快慢来决定的, 这是人们记忆的生理本能。一般来说, 公众接受企业识别宣传是无意识的, 是被动的。因此, 如何宣传企业形象才能加深公众的印象就很值得研究。除了在形象设计上要独特新颖、引人入胜之外, 广告策划、包装设计、品牌策划、商标形象设计等企业形象要素的创意本身也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八卷俊雄.企业形象战略[M].台湾:艺风堂出版社, 1993.

企业识别系统或企业形象统一战略 篇5

CI又名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MI(mind identity)BI(behavior identity)VI(visual identity)

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MI即Mind Identity,是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责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理念系统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层,包括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及员工的概念、心理和意识形态等。

理念识别,是指资讯时代,企业为增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而构建,经广泛传播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反映企业经营观念的价值观体系。显然,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点:

1.构建企业理念识别的目的是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提升企业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得胜利。

2.企业理念识别的基本特点,一是体现自身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企业;二是广为传播,以使社会公众普遍认同。

3.企业理念的基本内容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宗旨、精神等一整套观念性因素的综合,构成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经营理念方针的完善与坚定,是企业识别系统基本精神之所在,也是整修企业识别系统运作的原动力。通过这股内在的动力,影响企业内部的动态、活动与制度,组织的管理与教育,并扩及对社会公益活动、消费者的参与行为规划,最后,经由组织化、系统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计划传达企业经营的讯息,塑造企业的独特的形象,达到企业识别的目的。与BI VI构成CIS

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fy)行为识别系统,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

bi包括以下内容

对内: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福利制度等等;

对外: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活动,流通对策,产品研发,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等。

企业之“手”

BI 是指行为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它的基础和原动力,它规划着企业内部的管理、教育以及企业对社会的一切活动。对内的活动包括:干部教育、员工教育(这里又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巧、礼貌用语和工作态度等)、工作环境等项目。对外活动包括: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公共关系、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各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事件和公益文化活动,也属于活动识别的范畴,其目的主要在于赢得参与活动的社会公众的认同。一切B1S活动,应该是从人出发,再回到人本位,使活动充满人情味,有关心人的亲和感。这对包括公关、促销等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当让企业的宗旨、企业精神及形象设计渗入到生活领域中去,因为生活领域比销售领域更宽广,更有潜在影响力。CI 渗入到生活领域应当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的,默默地体味到企业的关怀,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例如福特汽车的关怀是这样向世人传达的:在汽车的斑马线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准备过马路,但车水马龙,谁也不肯停下一会儿,这时画外音:“人人都有老时”。这是一则成功的广告,虽未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却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并留下了关心他人的福特汽车的企业形象。

而在行为识别系统中对内部员工进行的教育训练等活动一定要通过媒体传达出去,才能起到双重效果。例如,某商场为适应商品市场的竞争,在本商场员工中,推出了主要内容包括有:

①店史及未来发展规划教育;

②商店仪容、仪表和道德规范教育;

③销售技术(迎接顾客,提示、介绍商品,包装、捆扎商品,商品结帐,欢送顾客)教育;

④收付款方法;

⑤商品知识;

⑥商品管理,商品分类,商品补充,商品整理,盘点等;

⑦商品陈列;

⑧采购业务;

⑨票据的使用和填写等的“岗前教育计划”,然后通过广播报刊的宣传。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企业通过VI设计,对内可以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VI为企业CIS中的一部分,企业CI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BI、MI、VI,三方面为行为识别,企业理念识别和视觉识别。它具有统一性、差异性、有效性三大原则。

补充终端建设之SI全国连锁店品牌识别系统

SI(store identity system)专卖店形象识别系统

专卖店理念、文化及行为识别专卖店展示系统专卖店宣传规范

SI系统的规范设计包含几具最基本的原则:

1、要与品牌的理念识别(MI及BI相吻合)

2、要充分考虑市场定位的适应性。

3、要兼顾客空间及美学,消费心理等多维层面。

4、要在品牌视觉识别(VI)的基础上延伸应用。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类别;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不仅是在我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为财务危机破产的企业数不胜数,这其中有中小企业,也包括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的现金流如同企业的血脉,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多半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也就是现金流的管理不善。财务风险轻则会使企业面临信誉危机以及筹资成本的上升,重则会使企业濒临破产清算的边缘,因此建立科学有效地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仍有很多企业不能正确到认识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笔者在此文中通过介绍财务风险的种类以及识别机制以期使读者能够建立初步的财务风险意识。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融资规模、融资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股东利益受损以及债权人的权益受到额不确定性因素。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债务筹资风险和股权筹资风险两大类。引起筹资风险的原因有负债的期限、负债结构、经营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

企业对筹资风险的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以及现金流的实际状况确定融资渠道、最佳资金规模与资金结构,使之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匹配;其次应该合理科学的预测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等变化因素,确定企业能够以合理低廉的成本达到融资目的,以免企业承受不必要的财务负担;最后应该制定必要的风险转移渠道,比如通过开展专业化协作,将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承包给能力较强的企业去完成。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只有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才能降低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被投资方经营状况的恶化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原因,使得企业投资的实际效益低于预期效益,进而引起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生产经营受到抑制以及声誉危机等不良后果。企业的投资风险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以及危害性波及面较广的特征。

应对投资风险,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做好投资之前的全面风险分析,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预期因素都考虑在内,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其次在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评估项目投资风险,调整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企业应该建立风险储备基金和风险预警机制以应对非预期因素的产生是的企业暴露在财务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连锁风险之中。投资活动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之一,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而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所以,建立科学有效地投资风险防范机制是企业能够航行万年的有力保障。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一)德尔菲法

该方法主要是由调查者拟定标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召集的专家组成员进行征询;而专家组成员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征询和反馈之后,最终得到有较高认可度的风险识别意见。德尔菲法吸收专家成员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具有较高程度的专业性及科学性。另外,由于专家调查差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意见采用方面随波逐流,使所有专家的意见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最后由于预测过程采取不断征询、不断反馈的方式,最终使得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使得决策结果的可信度显著提高。可见,德尔菲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风险识别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有效地分析出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

(二)风险度评价法

风险度评价法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从而有选择的对某些高频率高危害的财务风险加以关注。风险管理人员一般会粗略的将风险发生概率按概率大小划分为几乎不可能发生、偶尔会发生、有可能发生、很有可能发生这四种类型,而将风险损失程度划分为损失很小、较小、中等和较大这四种类型。一般而言,企业应重点关注风险发生概率较大同时可能带来的损失也比较大的风险因素,而对发生概率较小同时对危害程度较小的风险因素则可以忽略不计。

(三)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是对企业财务运作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整个企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流程图分析具有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的优点,尤其是当企业规模较大、流程较复杂时,这种风险识别法就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另外,流程图分析法应用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人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M].:1999年第4期

[2]董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解析.财会研究[J],2006, (4)

企业应主动识别项目风险 篇7

此案例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前成本核算与项目风险管理案例, 项目风险源于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已经被识别并分析过的风险, 要进行有效地规划应对措施;对于没有被识别出来的风险, 则无法主动进行管理, 项目团队应该为未知风险创建应急计划方案。公司把风险看做是不确定性并可能给项目造成影响, 公司和项目管理者应该正视风险存在, 接受不同程度的风险, 有不同的风险承受力。如果风险给项目造成的威胁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并且与冒此风险可能得到的收获相平衡时, 该风险就是可接受的。要想取得成功, 组织应致力于在整个项目期间积极、持续地开展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 公司与项目各个层级管理者都必须有意识地积极识别并有效管理风险。项目从构思那一刻起, 就存在风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 如果不积极进行风险管理, 实际发生的风险就可能给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导致项目失败。该项目在前期投标 (洽谈) 过程中, 并没有有效地进行项目损益核算分析, 致使项目损益核算内容中漏掉保险费用成本, 导致不能在可控的项目损益核算成本中进行项目风险转移。

企业隐形资产价值识别探讨 篇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资金、技术、产品、市场等都在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企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企业经营业务的兴衰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产品与业务的开发不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尤其是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核心业务一旦失效将会把企业推向窘困的境地。变革与转型正成为企业谋求新一轮利润增长的最佳出路。面对危机,选择核心业务重塑的企业有很多,然而这种转型带来的不一定都是成功,也有不少企业途中夭折。显然,企业要想实施转型需要厚积薄发,管理者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有哪些?核心业务转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是否存在可供利用的、尚未发掘的优势?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祖克所作的调查,当核心业务改变时,采用捍卫现状、“大爆炸式”购并或向热门市场多元化转移的战略,成功的几率均不到20%,而利用隐形资产对核心业务进行重新界定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40%。本文着重探讨隐形资产的价值识别,以期为企业利用隐形资产实施核心业务重塑提供理论指导。

二、企业隐形资产及其构成

1、企业隐形资产的界定

与会计领域有关无形资产的含义不同,本文将隐形资产界定为这样一类资产,即真正处于隐匿状态而未被注意,只有在全力以赴实施新一代战略以及对其赖以建立的竞争性差异资源进行搜寻的过程中才会展露出来的资产。

隐形资产是企业常常忽视的重要财富,它不应仅仅局限于无形资产、企业信誉度、企业品牌价值等方面,还应包括企业与客户间沟通的渠道、企业核心技术、企业扩张的规模以及与之配套的人才。通过这些方面,管理者尽可能的识别出企业的隐形资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2、企业隐形资产的构成

隐形资产可能基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商业信誉度,还有可能是企业传承下来的文化,它的不可见性增加了管理者识别隐形资产的难度。本文依据克里斯·祖克的观点将企业隐形资产分为三大类,即隐形业务平台、隐形客户资产以及隐形能力。

隐形业务平台是指企业利用原有核心业务所积累的资源开拓的关联性强的新的业务平台或者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持作用的技术、服务、系统。它们具有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平台的潜力,是企业需要充分识别的隐形资产。本文将隐形业务平台进一步分为关联性业务平台和辅助性业务平台。

隐形客户资产不仅仅是客户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还是客户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综合利益。这种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户通过直接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二是客户对企业的间接贡献。显然,两种价值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本文将从客户细分和客户信任两个角度分别展开。

隐形能力这里指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之所以“隐形”,一是由于它相对于客户资源、业务能力来说,更难于观察到来;二是它可能代表了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未显露的能力。

隐形业务平台、隐形客户资产和隐形能力三者构成了企业隐形资产的主要内容,管理者只有将其充分识别出来,并合理利用才能提高企业进行核心业务重塑的成功率。

三、企业隐形业务平台价值识别

1、关联性业务平台价值的识别

众多转型成功的企业案例表明,管理者要想识别关联性业务平台的价值,必须首先实行渐进主义。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认为改革应该是不断微调的和稳健迈进的。同样在进行企业核心业务重塑时管理者也要保持“渐进思维”,首先,从企业的核心出发,而不是进行一场突如其来的构想。其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企业原有核心所积累的资源,如分销渠道、客户关系、品牌。企业利用这些资源进入一个新的与原核心业务有关联的业务平台,使企业形成良好的隐形资产。再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领导力经济学。使企业在市场上成为领导者并控制利润空间,即使是在企业业务的次要部分,也是具有价值的。最后,从一个可重复的模式向另一个对企业具有独特意义的模式转移,为企业开启下一轮核心业务的形成做好铺垫。

2、辅助性业务平台价值的识别

对于企业的辅助性业务平台,识别其价值有两种来源。一是为满足某些特定情势下的核心客户的需求而开发的内部服务,本文称其为关键客户支持的隐形业务平台。一般而言,关键客户的贡献率越高,基于关键客户需求所产生的业务贡献率也越高。因此,基于关键客户支持形成的隐形业务平台可用关键客户的贡献率和满意度来衡量。本文为了使企业识别隐形资产价值具有准确性,将其量化,公式如下:

通过以上公式,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与企业业绩相关性较大的客户群,并着重于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发相应的内部服务。

其二是为巩固企业的核心业务而开发的内部功能,这种功能具备将来构成一项新业务的核心的潜力,本文把它称为技术支撑隐形业务平台。其公式为:

管理者将辅助技能开发形成的产品收益与其他技能开发形成的产品收益相比较,确定是否将这种辅助技能开发成为企业的隐形资产。

四、企业隐形客户资产价值识别

1、从客户细分识别隐形价值

由于客户需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管理者应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识别客户价值。这里引入“客户净推荐值”这个概念具体说明。净推荐值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企业产品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它最初是由贝恩咨询公司客户忠诚度业务的创始人佛瑞德·赖克霍德提出的。管理者应密切跟踪净推荐值,可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客户应从分析与客户相关的利润率、客户在“促进者—诋毁者”标尺中所处的位置两方面着手。图1 是分析需要用到的利润方格图。

在图1 中,横轴代表客户对于企业而言所扮演的角色,诋毁者位于左侧,被动者在中间,促进者在右侧;纵轴表示顾客带来的利润率,这条线上方的消费者是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在每个区间中画的椭圆代表企业的客户群或细分客户,椭圆的大小与客户群带来的收入成正比。通过图1,管理者可以看出企业利润增长动力的健康程度。

第二步,提出对每一个目标区域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这里的关键在于价值主张不应仅仅是一项产品或一次服务,还应包括所有的客户感受。对于一个提供服务的公司而言,客户感受是从购买到技术支持、订单处理、产品升级和服务更新等全部过程中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如果这些环节中有一个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他就难以成为企业利润的促成者。

2、从客户信任识别隐形价值

客户信任是指客户对某一企业、某一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认同和信赖,它是客户满意不断强化的结果。首先,根据基于客户信任的单位客户贡献率来判断该客户信任属于认知信任、情感信任和行为信任中的哪一层次。本文给出以下公式:

贡献率低的客户偏向于认知信任,反之,贡献率高的客户则偏向于行为信任。

然后,管理者再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企业专业性、服务质量、品牌的看法以及客户对企业忠诚度的高低。客户信任与客户忠诚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的国外,Harmon Coney、Fred Selnes等人发现客户信任度越高,客户就越忠诚。像这种由客户信任所产生的相关效应也属于企业需要识别和关注的客户资产。

五、企业隐形能力的价值识别

1、基于价值链的能力认识

管理者在开发自己的战略选择时,需要对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素质进行充分的考量。本文以价值链作为出发点,提出识别企业隐形能力的一种思路。价值链显示了一个企业所从事的旨在给客户提供价值的每一项重大活动,并说明了如何将一系列活动组成体系来建立竞争优势。

假设大多数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设计、制造、物流、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企业需要针对每一环节将相关的能力进行排序,从而决定哪种能力处于首要位置,哪种能力处于次要位置。例如营销活动,如果企业拥有一支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营销团队,那么第一种能力可以是营销策划力;如果其中有个别成员拥有着多年的、丰富的市场调研经验,那么第二种能力可以是市场调研能力,第三种能力以此类推。通过价值链分析,管理者可以对企业的主要活动和潜藏于它们之下的能力予以直观、形象的说明。正是由于这些价值增值活动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进行,从而构成了企业独特的隐形能力。

2、核心能力识别

为了识别隐形能力的价值,管理者还需要从非核心能力中分离出明确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差异化,在利润空间里处于十分重要地位的能力。本文在综合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核心能力的三大特征。

(1)知识特征。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是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某种途径就能获取的知识。隐形知识是内化在企业之中的,具有独占性的知识,因此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培养以隐形知识为主的核心能力。

(2)资产特征。隐形能力是企业的一类隐形资产,企业的核心能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一项专门资产,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价值特征。核心能力对企业的价值是无穷的。它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核心能力能满足大多数顾客的需求,甚至为顾客带来超过预期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企业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原因。

基于以上特征,本文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知识分析。从知识的吸收、传播、内化、外化、灌输等知识流过程出发识别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进而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第二,技能分析。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拥有所有卓越的技能,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项技能使其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第三,竞争差异性分析。管理者应该解决如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能力差距在哪里,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二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使能力差距扩大化还是缩小化?对于企业来说,一项能力只具有差异性是无效的,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样,一项能力不能仅仅为企业创造出价值,也要使竞争对手难于模仿,以保证利润的可持续性。

六、结语

企业隐形资产的价值是无限的,充分利用隐形资产实现核心业务重塑的企业将会获得新一轮的利润增长。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隐形业务平台,企业必须关注不同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暂时处于辅助支持位置的技能开发。对于隐形客户资产,企业一方面要明确哪些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推动者,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它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终达到客户忠诚的效果。对于隐形能力,企业应该运用价值链理论充分识别使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同时借助核心能力的三个特征来识别隐形能力。当然,本文对企业隐形资产价值识别的探讨是初步的,对企业隐形资产价值的综合定量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hris Zook:Unstoppable:Finding hidden assets to renew the core and fuel profitable growth[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7.

[2]匡奕球:关于客户资产价值及其实现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3]王玮:企业隐形资产及其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4]杨大蓉:提高客户忠诚度的NPS方法及其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7(3).

[5]李晓明: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信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企业年金的风险识别研究 篇9

关键词:企业年金,风险类别,风险管理

企业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 目前在国内外快速发展。企业年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研究风险管理, 首先要识别风险。总的来看, 企业年金主要面临三大类风险: (1) 老年风险; (2) 投资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3) 委托代理风险、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图1为企业年金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内在联系。

1 与生存有关的风险

老年风险, 一个养老金参加者比预期寿命生存时间长的话, 就面临生存风险。因为, 企业年金参加者是以个人账户余额为养老金发放基础, 当他的寿命很长时, 个人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他的养老金, 就会面临养老金中断的风险。

2 与基金积累有关的风险

(1)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 不良投资给企业年金基金带来的损失。从实际运作的角度看, 如果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 投资损失就发生了。从投资工具看, 股票的投资风险高于债券的投资风险, 因为股票的投资收益变化更大。投资收益率的变化对积累型的企业年金影响比较大。积累的时间越长, 投资收益率对基金积累价值的影响越显著。

(2) 利率风险

利率变化影响着企业年金计划的充足性。利率变化产生两种形式的投资风险:一种风险与资产价格的变化有关, 当利率上升时, 债券的价格则相对下降, 而债券是企业年金基金主要投资的资产;另一种风险是再投资风险, 投资回收的现金流, 如果需要再投资的话, 利率的下降, 则会造成债券再投资收益率的下降。

(3) 汇率风险

为了规避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风险, 企业年金基金国际性投资是一种有效措施, 但国际上汇率变化就会给以外币计价的国际投资带来了汇率风险。汇率每天都在变动, 汇率受各国的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有时非常剧烈, 以外汇计价的企业年金资产价值变化也会相应地剧烈。

3 与制度有关的风险

(1) 法律和政策风险

法律和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法律和政策的调整, 制度设计不足造成的风险, 或者组织内部制度存在的漏洞或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导致的风险。尤其在我国, 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不长, 无论是政府监管当局, 还是具体经营管理企业年金的金融机构来讲, 企业年金还是新生事物, 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不断修订与完善当中, 法律和政策的不完善给企业年金带来一定的风险。

(2)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一般包括欺诈、不诚实或其它不实行为。企业年金受益人和管理机构都存在道德行为。从经营企业年金的机构来看, 发起人不能及时、足额地缴纳企业年金费用, 投资管理人的关联性交易, 管理人向受益人或监管机构提供虚假投资报告, 基金托管人擅自挪用基金等, 都属于道德风险范畴。

(3) 信用风险

在我国, 企业年金运营是以信托关系为基础, 在信托关系之下还存在受托人与其它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 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 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 存在多层的和多类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参与企业年金运营的多主体性、契约的不完备性、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性, 以及实际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很多因素, 都会增加企业年金运营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徐俊杰.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55-63.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研究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企业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类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如图1所示,企业财务风险在资金的筹集、投入、消耗、回收、分配五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其中,资金的筹集与分配可以被归纳为资金的筹措管理,产生的风险称为筹资风险;资金的投入、消耗与回收都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资金使用阶段的经济活动,可以被归纳为资金的投入,产生的风险称为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如图2所示。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中,预期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风险。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宏观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资金供需市场发生变动,期限结构发生改变等。

企业资金来源分为两种:一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称为自有资金或权益资金;二是向社会或金融机构借得的资金,称为借入资金或债务资金。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如果负债规模过大,利率与期限结构、债权结构以及币种结构等不确定因素突变,就为债务的偿还增加了风险,这种风险称为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在股票发行过程中,预计的发行数量、时机以及成本等因素使企业面临风险,称为股权筹资风险。股权投资的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环境都是可以引发股权筹资风险的诱因。

(2)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两种形式。对内投资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无形资产的投入;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企业现有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进行投资,或购买有价证劵等金融产品。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预期获得的经济收益与实际的经济收益产生的差异而诱发的财务风险称为投资风险。就对内投资中的流动资金而言,投资风险之一是存货风险。存货的数量过多,会导致资金周转率过低,致使资金的积压;存货的数量过少,资金的周转率提高了,但会由于无法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对外投资如果采取的是购买有价证劵的方式,有可能发生系统风险和非系统分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上由于政治、经济、外部环境发生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的出现,利率与汇率出现动荡,使企业的投资无法正常收回而带来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投资的回收而产生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1)客观存在性。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其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不能彻底地消除它。

(2)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就是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风险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有效地控制不确定因素,是预防财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3)可度量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虽决定了风险无法根本消除,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其出现规律的把握,采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对其出现的机率进行预测,对其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双重性。损失即给企业财务资金带来的损失,收益则是指提高了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人们对财务风险危害的认识,有利于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管理财务风险。

(5)覆盖全面。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筹资与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管理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对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方面风险的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风险的大小及影响度进行初步的判断,为财务风险的度量与处理提供更多的依据。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类型的确定,财务风险诱因的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运用。常用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统计类预测法与非统计类预测法,如图3所示。

(一)定性识别方法财务风险定性识别方法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判断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以此作为预测企业是否会发生风险的依据,判断企业是否会出现财务风险。这种识别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全面、判断依据可靠,依赖于人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进行预测,适合内外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它的缺点在于工作量大,识别成本高,依赖人的知识水平与经验,容易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

(1)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如表1所示,可以将企业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划分为高、显著、中、低四个级别。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分为轻微、较小、中、较大、危机性五个层次;将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分为肯定发生,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一般、较小与发生的概率为零五个层次。将财务风险对号入座,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结构性质估计表。企业要重点处理发生概率大,对企业影响大的高风险级别的财务问题。在企业动态运营的过程中,也要实时监测各种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此方法的研究重点是财务危机。依据财务风险中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与实现期,企业会在每一个阶段产生有代表性的症状,如图4所示。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以其表现的具体症状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处于哪个阶段,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提出的。它通过组织多位专家调研企业的内外环境,凭借专家专业知识与丰富判断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否存在诱发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此作为预测财务风险的依据。

(二)定量识别方法定量风险识别方法是以数据为根据对财务风险概率进行判断的。此风险识别方法客观、准确,只需要收集被分析企业的相关数据,再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简便易行,分析成本低。但是,此风险识别方法作出的决策是根据若干个变量进行的,不同的变量反映的问题是不同的,得出的判定结论也是不同的,结果的不唯一性让相关人士对财务风险定量识别法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

(1)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单变量分析法通过对单一的财务比率值进行预测,来判断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最重要的财务比率有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单变量模型判定法的使用先要选定一些发生财务风险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样本的产业、资产规模、发生时间与被分析企业要相近;将发生风险的企业与被分析企业的财务比率计算出来;确定分类误判率的最小分割点;验证分割点的准确性;利用经过验证的分割点对被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2)多元线性判别法。多元线性判别法的的使用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判别函数;第二步是利用相互排斥的案例建立判别函数,不仅具有分组信息,同时还具备其他特征信息。多元线性判别法可以避免单变量模型应用于同一公司的相异变量预测其结果会自相矛盾的后果。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也有不足,例如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建立在自变量服从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并非总是成立的;建立模型的一些变量是理想值,与实际差别较大,并且固定影响假设和完全线性补偿假设是线性判别函数无法解决的逻辑问题。

(3)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运营实践中,财务比率在相对的范围内发生上下波动并不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只有财务比率接近临界值时,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才会提高。财务风险概率并不是逐渐增加的,因此,财务比率值与财务风险概率有可能是非线性的,那么,单变量分析法就可能会失效,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是此种情况下进行财务风险概率分析最适宜方法。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

当前,多元判别函数被广泛有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上,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研究,结论与选择的变量及变量前的系统数有关。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综合到一起,用于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chyProcess)由运筹学家塞惕(T.L.Saaty)提出。此方法是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再将每一个层次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解决复杂问题从解决简单的小问题入手,将人的主观判断的表达与处理结果都用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那些复杂的无法定量进行分析的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1)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运用主要有4个步骤:

一是层次的划分。具体为:进行财务相关活动的调查;理顺问题所涉及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构;将关联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例如,操作层、制约层、准则层和目标层。操作层是指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制约层为影响问题解决的诸多制约因素;准则层是指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遵循的准则;目标层是指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是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的确定。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准如表2所示。

三是评价。采用确定的比例标度,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评价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与企业决策者进行沟通,建立判断矩阵;第二步,计算出权重系数;第三步,检验其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所得的权重系数可以接受,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上述操作。

四是排序。以评价总目标的关系为依据,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按计算结构,对方案进行排序。

(2)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不足。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层次,思路明晰,结构条理性强;采用两两对比评价的方法,使评价的结果更客观科学;将定性判断与定量判断综合到一起,结果的可靠性更强。层次分析法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AHP采用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构造判断矩阵的标度,这种方法忽视了人的判断具有模糊性。扩展AHP在模糊环境下的应用可以提高判断的科学性,这一扩展就为模糊AHP。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的主观决策具有一定偏差,如果进行一致性的调整,则有些盲目。AHP虽然客观合理,但是如果评价因素数量较多,标度的工作量就会变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模糊的判别方法一般会用于处理一些不确定环境下产生的问题。财务风险处于不确定环境,因此,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可以采用模糊理论。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就是模糊分析研究的重要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条件下层次分析法的(AHP)延伸与拓展,判断矩阵的构造是通过运用三角模糊数的比较判断实现的,消除了在层次分析法使用中人的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模糊层次分析法既参考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还使用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技术,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模糊一致性矩阵应用于权重集的构建上,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它将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是将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化,它是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应用。

企业代言人识别诊断法 篇11

2006年10月25日,联想宣布放弃了与曾两度当选“世界足球先生”的巴西球员罗纳尔迪尼奥签订的形象代言人合同。其原因就是由于小罗在德国世界杯的表现直线下滑,直接波及到联想的营销战略。

而这,距离4月联想与罗纳尔迪尼奥联姻的时间才刚满半年,蜜月期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就已经分道扬镳,这不仅让媒体和所有关注联想和罗纳尔迪尼奥的人都大跌眼镜。

企业起用形象代言人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情,除了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外,选择不善或者频繁更换形象代言人都会给企业形象留下负面效应。联想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但是,从这次聘请罗纳尔迪尼奥作为奥运代言人以及整个运作表现来看,联想在选择明星代言人方面尚未成熟,还需要不断发掘、改善与提高。

那么,企业尤其是类似联想这样的领导型企业,该如何聘请自己的形象代言人?

识别定位

不同的定位决定不同的策略,选择明星代言人也一样,只有门当户对才能建立比较持久的关系。

在企业采用明星代言提升企业形象的策略之前,首先要考虑清楚两个定位:

是领导型定位还是依附性定位

不同市场地位的企业在起用明星代言人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领袖型企业的做法往往是挖掘潜力型代言人,与代言人共同成长,共同腾飞。这样不但能体现其前瞻性,也能将代言价值最大化。

而成长中的企业则是借明星之势而引起关注度,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光彩夺目的明星代言人,因为这样才能让依托价值最大化。

是短期代言的主题促销,还是长期的企业形象代言

短期代言,是利用明星的璀璨光芒,将代言最大化,或是做主题(如世界杯)、做促销活动,短期内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而长期代言(如形象代言、品牌代言、企业代言)则是通过挖掘代言人的成长性,让企业形象与代言人获得共同成长。

联想在选择明星代言人的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领悟到自己的角色与一般企业有什么不同!因为共同引领品牌发展与借势明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并且,原本只是想找世界杯主题活动代言人,却做出了聘请企业形象代言人的错误选择。对自己和明星定位产生了认知错位,自然风险也加大了许多。

“+”字诊断法

领袖型企业如何选择恰当的企业代言人,我们可以利用“+”字诊断法作如下建议:

找“潜力股”而非“最优股”。

领袖型企业选择品牌代言人,其目的是为了发掘自己品牌的内涵,让受众通过代言人身上附含的一些特质的不断发挥,来使受众对代言人的印象转嫁到品牌上。因此代言人需要选择“潜力股”。

比如宝洁,选择的形象代言人从来都是自己挖掘的明星,并且从来不会让明星的光芒超越自己品牌和产品的光芒,他们的成功更多靠自己亦步亦趋、丝丝入扣的营销整合,而不是靠代言人来一炮走红。

相反,我们从现有的“最优股”上,往往只能看到“最优股”的“优”的现象,而内在特质反而不被受众所重视了,而“潜力股”,却有更多的优势:

■更让人期待,潜力股代言人的特质发挥让受众更加关注与跟进;

■更可在潜力发挥过程中,让受众亲密互动,从而有利于品牌与代言人更好的融合;

■更可针对性地制定与品牌目标贴近的营销活动,更为企业“所用”;

■费用更低,“性价比”更合理;

■灵活性更强,“潜力股”的发掘可层出不穷。

找短期代言而非长期代言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企业品牌也如此。所以,不断地进行代言人的选择与更替,就是对品牌推广有效执行的必然选择。

这种短期代言选择成功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地分析:当期品牌传播的方向在哪里,传播点在哪?在品牌要让受众了解的当期核心因素找出来之后,就可以去选择相对应的代言人了。当我们发现如果代言人身上的特质与这个品牌的核心因素有一定的吻合度,受众也能一眼看出两者之间的相通性、相似性时,代言也就成功了。

短期代言还有一个选择的路径,那就是依据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促销策略来考虑。很多大型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开展大型的主题活动。这时选择的就是活动代言而非品牌代言,所以,选择明星反而成了首选。活动什么时候结束,代言也就终止。

策略而非战略高度

可以说,代言很难上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因为品牌推广与形象树立是长久之事,二者之间的区别明显。

很多小企业聘请名人代言,那是由于企业资源和目标决定的,他们甚至只是为了目前的销量而努力,很难去关心建立强势品牌。

而大型企业就不宜如此操作。因为明星已经星光灿烂,很难再创高潮,只会保持或者下降,他们的成长性和稳定性都欠安全,所以更不宜将其上升到战略的高度。

要将代言提高到重要高度,首先要想清楚代言只是策略里面的品牌运作或者促销借用手段。对于联想集团而言,其完全可以只将代言当作促销策略,在短期内为产品更新、新产品上市、夏季促销、终端建设、消费者开发等服务。

挖掘品牌内涵

进行品牌代言,就是要将品牌内涵通过代言人来表达,从而让受众轻易接受并留下印记。为什么有些企业聘请代言人,反而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那是因为代言人行为或表现与品牌内涵相冲突、不和谐,从而造成印象与品牌内涵严重脱离。

很多企业根本没有了解到品牌内涵的实质,仅仅只是想得到知名度。而只有品牌的功能、个性与情感元素,才能让品牌产生巨大的张力。

产品功能是品牌最初始的基本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从这个角度选取代言人的企业,越来越受到诚信的质疑,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待这种企业的代言方式。

个性元素代言,也让很多企业获益匪浅。比如“步步高”电话广告,是一个极具“丑星”形象的普通人物代言来体现该品牌的不同。

情感元素代言,比如湖南卫视打造的“快乐频道”,不断用新推出来的超级女声们来代言该台的品牌形象,体现了湖南卫视想在观众面前打造的快乐情感。

说到底,品牌代言其实就是一句话,通过对品牌的内涵发掘,找出品牌特征,同时,仅以此为品牌代言的基础,去寻找本身具有或者能够体现该品牌内涵的代言体。联想与其签约小罗,倒不如发掘潜力股式的代言人,寻找在国际上科技领域等有作为代言人,或者寻找体育、娱乐与生活当中的一些“未来之星”作代言,这样更恰当一些。

谈林业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 篇12

一、自产农产品与收购农产品的涉税风险识别

农产品是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 ( 以下简称“四业”) 所收获而成的农产品,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 ( 财税字 ( 1995) 32号) 所称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多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注释所列的自产农业产品。就林业产品方面的自产农业产品包括: 1原木, 是指将砍伐倒的乔木去其枝芽、梢头或剥皮的乔木、灌木以及锯成一定长度的木段。2原竹, 是指将砍伐的竹去其枝、梢或叶的竹类植物, 以及锯成一定长段的竹段。3天然树脂, 是指木科植物的分泌物, 包括生漆、树脂和橡胶, 如松脂、桃胶、阿拉伯胶、古巴胶和天然橡胶等。4其他林业产品, 是指除上述列举林业产品以外的其他各种林业产品, 如竹笋、笋干、棕竹、棕榈衣、树枝、树叶、藤条等。直接从事以上这些种养业所生产的产品就是林业的自产的农产品。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进而明释, 所称农业, 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 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农产品, 是指初级农产品, 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目前以财税字 ( 1995) 52号文的解答为要。

属于对外销售自产农产品的, 按《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可免征增值税; 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 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花卉、茶叶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依 ( 财税〈2004〉30号)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免征个人所得税。

而对于对外收购的农产品, 依据财税字 ( 1995) 52号《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所述: “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外购的农业产品, 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仍然属于注释所称的农业产品, 不属于免税范围, 应当按照规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因而收购的农产品是农产品, 不是“自产农产品”, 也不是直接从事自产的农产品, 因而对外收购的农产品后再转出销售的, 一般来说要征收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二、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工的涉税风险识别

什么是农产品初加工, 可据财税 ( 2008) 149号《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农产品初加工范围 ( 试行) 的通知》的规定, 如林木产品初加工, 是指通过将伐倒的乔木、竹 ( 含活立木、竹) 去枝、去梢、去皮、去叶、锯段等简单加工处理, 制成的原木、原竹、锯材。这样的初加工, 属于自产对外销售时, 依税制规定, 可免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而深加工完全改变原木、原竹的性能、形态和原状, 而形成新的另一种林产品, 不能享受上述税收优惠待遇, 应承担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利用场地建厂、安装设备设施的还要交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及其附加, 如教育费附加、文化建设费、水利建设基金及其他附加等。这些深加工林产品, 包括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和木制家具等等木制品。

三、农产品与三剩物的涉税风险识别

农产品前面已有所述, 且分别自产农产品和外购农产品作了细说, 其优惠待遇享用程度亦有所介绍, 在此不再累赘。这里另就林区三剩物与农产品的涉税风险进行区分。

根据财税 ( 2011) 115号《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第六条所述的“三剩物”是指采伐剩余物 ( 指枝芽、树梢、树皮、树叶、树枝以及藤条、藤木等) 、造材剩余物 ( 指造材截头) 和加工剩余物 ( 指板皮、板条、木竹截头, 锯末、碎单板、木芯、刨花、木块、蔑黄、边角余料等) 。同样还应包括次小薪材和农作物秸杆。

所谓次小薪材, 是指次加工材 ( 指材质低于针阔林木加工用原木最低等级, 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次加工原木, 其中东北内蒙古地区按LY/T1505—1999标准执行, 南方及其他地区按LY / T1369—1999标准执行) 、小径材 ( 指长度在2米以下或尾径级8厘米以下的小原木条、松木杆、脚手杆、杂木杆、短原木等) 和薪材。薪材指作燃料用的柴火, 即采伐林木所获及的枝丫材尾部, 既可以作燃料用, 亦可作深加工用 ( 如切木片, 制纸浆, 刨花板等) 。

所谓农作物秸秆, 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的粮食作物 ( 指稻谷、小米、玉米、薯类等) 、油料作物 ( 指油菜籽、花生、大豆、葵花籽、芝 麻籽等) 、棉花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和水果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利用三剩物、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等三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生产的木 ( 竹、秸秆) 纤维板, 木 ( 竹、秸秆) 刨花板, 细木工板, 活性炭, 橡胶, 水解酒精, 碳棒等, 依照财税 ( 2011) 115号文第四条规定, 对其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80% 的政策。

四、青山流转与农产品流转的涉税风险识别

青山流转是指活立木对外出售的再培育。这种流转, 一不改变活立木的植物活性; 二流转时不直接即行采伐; 三继续用于培育一定的生长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的决定》 ( 中发 ( 2009) 9号) 第14条明确:“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 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因此, 活立木流转是我国现代林业市场立体化经营的新模式, 是搞活森林资源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种流转方式涉税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只有规范性文件有所解答。国税函 ( 2002) 700号《关于林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一文在批复福建税务局时说: “单位和个人将其拥有的人工用材林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应按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转让土地使用权征收营业税。如果将人工用材林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的,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 财税字 ( 1994) 002号) 规定, 可免征营业税。就此说明, 活立木流转不是目前税法规定的征管项目对象, 没有改变活立木形状, 继续用于农业生产的, 不征收流转税———营业税。因此, 活立木流转是否存在活立木涉税风险, 其风险究竟有多大, 就看地方自由量裁权的作用。如果流转的活立木即行采伐则是另一个性质问题, 不在此例了。

而农产品是经过采收环节形成的农产品包括初级农产品, 它不再具有植物的活性能力, 其涉税问题涉及到流转税的免与征、所得税的免与征。而活立木流转与所得税关系不密切, 但因活立木流转仍为种植业的范畴, 因此所得税同样是减免的对象。

五、租林地造林与出租林地给他人造林的涉税风险识别

单位或个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对外租入林地用于造林, 不改变林地属性, 仍用于造林育林等营林作业, 则无涉税风险, 也就是说承租者无税费负担。

而对于出租林地给他人造林, 出租者取得的林地租金收入问题比较复杂。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若干项目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 财税字 ( 1994) 00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土地出租征税问题的批复》 ( 国税函 ( 1998) 82号) 等文件规定, 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 免征营业税。转让林地使用权同样享有优惠政策。

但林地出租取得的林地租金收入是否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目前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按照《立法法》的规定, 理应不用计交所得税, 因为林地出租亦是营造林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但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公告》 ( 2011年第48号) 绕开林地不谈, 既不讲应税, 亦不讲免税, 其妙在含糊, 由地方自由量裁。现行税收政策对林地流转的支持作用不明朗, 征免不明确, 导致风险较大。有的地方初次流转免税, 二次流转或多次流转征税, 扰乱了林地流转新市场的形成, 很不利全民、全社会、全民间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环保事业。

六、产业政策待遇优惠与否的涉税风险识别

产业政策优惠待遇是指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规定, 鼓励类的产业项目可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待遇, 而对于限制类、淘汰类产业项目则不能享用相关优惠待遇。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 2011年版) , 有鼓励类产业目录和限制淘汰类产业目录之界限。如对农林类鼓励类有, 速丰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等, 限制淘汰类, 如不能在公益性林地上搞商品林造林, 所以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 凡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年版) 中限制和淘汰类项目不能享受《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优惠政策。因此, 要想多得效益, 就必须致力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项目。而不能贪图林地租金低, 租入水源林林地发展速丰产林造林业, 结果适得其反。

七、股份制经营造林与独资经营造林的涉税风险识别

现在有一些国有林场的家庭林场与国有林场组建股分制造林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造林成林成材采伐销售, 对实现利润以股权分利, 国有林场获得的利润, 按《企业所得税法》属于免交所得税范畴, 而对于家庭林场 ( 个体) 所获得的股利 ( 红利) , 则按《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七款、第三条第五款的20% 计征个人所得税。

但如果改变营造林生产经营方式, 把股份制造林变为家庭林场 ( 个体) 单独造林所获得的造林育林利润, 按财税 ( 2010) 96号《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的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以及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的明确规定: 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捕捞业 ( 以下简称“四业”) , 其投资者取得的“四业”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所以股份合作制造林和个人合伙独资造林所取得的红利, 其税收风险大小的程度大相径庭。

八、受托与委托种养的涉税风险识别

国税发 ( 2007) 17号《关于受托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受托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行为, 应按照营业税‘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何谓受托与委托, 该文指出单位和个人受托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行为, 是指委托方向受托方提供其拥有的植物或动物, 受托方提供种植植物或饲养动物, 并最终将植物或动物归还给委托方的行为。该文明确规定受托种植养殖的劳务收入要计交营业税。继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木销售和管理征收流转税的通知》 ( 国税函 ( 2008) 212号) 相应明确:“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理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 其取得的收入中, 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属于其他收入的, 应照章征收营业税。”

以上仅就流转税而言, 关于所得税, 亦有受托与委托之区别。国家税务总局 ( 2011) 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企业根据委托合同, 受托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的初加工范围 ( 试行) 的通知》 ( 财税 ( 2008) 149号) 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有关范围的补充通知》 ( 财税 ( 2011) 26号) 规定的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服务, 其取得的加工费, 可以按照农产品加工的免税项目处理。该文第九条第二款也明确, 企业受托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取得的收入, 比照委托方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上一篇: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下一篇: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