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行业

2024-09-30

煤电行业(精选7篇)

煤电行业 篇1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霍县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 2000年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加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并成为其子公司。公司位于晋中煤炭基地内, 现有霍州 (生产矿区) 、离柳 (生产基建矿区) 、岚县 (基建矿区) 、霍东 (准备矿区) 和乡宁 (后备矿区) 等5个矿区, 分布在临汾、吕梁、忻州、长治和运城5市所辖17个县 (市、区) , 目前拥有矿权的总面积988.9平方公里, 地质储量84.86亿吨, 主要赋存有肥煤、1/3焦煤、焦煤和贫瘦煤等煤种, 主导产品为冶炼精煤、电煤、焦炭共20多个品种级别, 享有“冶金工业细粮”之美称, 市场覆盖国内20个省 (市) , 并出口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 近年来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成长, 基本摆脱了落后的生产工艺, 实现了采煤100%综采、煤巷半煤岩巷100%综掘、煤炭洗选100%重介, 建成了数个日产万吨工作面, 大采高、放顶煤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得以广泛推广使用, 企业的产能规模、内涵素质以及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十二五”, 企业确立了“五大指标”翻番, 建成5, 000万吨级现代化煤电联合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深化实践工程, 构建校企虚拟创新机制

山西焦煤霍州煤炭集团的决策层、管理层在对国内能源以及煤炭行业的形势分析的基础上, 未雨绸缪, 在2010年10月16日启动了“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 通过与国内8所煤炭高校合作, 从高校中引进年富力强的教授、博士到企业挂职锻炼, 在企业担任矿长助理、总工助理等职。这项引才工程的目的是在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的基础上, 开展企业“引智”计划, 加强企业与行业高校的联系, 在解决企业生产中一批技术难题、培养一批科技人员的同时, 也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通过校企之间建立起有效地互助、信任机制, 以达到构建校企产学研相结合的虚拟技术创新模式, 实现校企双方共赢。虚拟技术创新属于“组织间协调”这种制度形式, 适用于非替代性、但却是互补性的经济活动。这种相互协调方式不应完全置于企业之中, 因为这些活动并非相互替代, 也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力量, 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某种物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而是单个企业投资计划之间产品质量和数量的相互匹配。 虚拟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创新过程的虚拟化, 是指技术创新过程各环节分别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的创新主体来完成, 通过各创新主体的合作及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来完成产品或技术的开发及商业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创新活动各个环节之间是互补性而非替代性的关系, 企业把自己不擅长的创新环节通过与其他主体的合作来完成, 而非将其内部化, 采用的正是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第三种方式-组织间协调, 在不提高组织成本的前提下, 降低了交易费用。各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契约相连, 以互信为基础,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从契约理论角度来看, 其实质是一个多契约联盟。与传统技术创新模式相比, 虚拟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了创新主体的多样化, 分散了创新风险;以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 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与共享, 达到创新过程的“并行化”, 缩短了创新周期;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一) 构建校企虚拟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1.校企虚拟创新机制能节约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获取研发成果的费用。

企业要获取一项研发成果, 可以有直接研发或通过技术交易购买两种途径, 直接研发有独自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方式。在独自研发的情况下, 企业的技术交易费用很低, 甚至为零, 但研发投入费用很高, 同时要求有相当数量的研发人员;在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研发成果的情况下, 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很低, 但交易费用很高, 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 研发成果作为一种知识资产其专用性越来越强、适用范围越来越小, 使得市场不能有效地沟通供求, 要保证交易顺利进行就必须采取更为复杂的交易协调方式, 也就意味着更高的交易费用。合作创新同时发生研发费用和交易费用, 但能实现合作者对研发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有效沟通, 保证获取研发成果的总体费用降低。校企虚拟创新能节约企业的学习成本。随着产业知识化程度提高, 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 但学习是要付出成本的, 合作创新中伙伴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降低学习成本。

2.校企虚拟创新机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是不仅为合作伙伴提供了理论交流的机会, 而且有机会以研发工作验证这些理论交流结果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二是为了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 合作各方会根据合作要求将自身具有的部分技术诀窍在合作组织内公开, 实现技术共享;三是合作创新追求开发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因而不仅提供了学习对方已有知识和技术的机会, 而且具有在实践中共同探索新技术的特点。通过在研究项目和产品的过程中学习, 不仅提高了研究参与者个人的学识和智力, 而且使群体智力得到开发, 实现以较小的成本付出获得研发人员人力资本增加和企业研发能力增强。

3.校企虚拟创新能实现创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通常要求同时使用资金、设备、人才、专利和专有技术等资源, 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市场竞争程度加剧, 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迅速增加, 很多企业拥有的创新资源不能满足投入的要求, 而通过实施合作创新可实现企业自身与其他组织的技术创新资源互补和共享, 必然能使新开发的技术成果超越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能够达到的水平, 将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校企虚拟创新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技术吸收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 企业的技术能力只能在研发中形成。我国企业因为研发资源不足, 限制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而通过建立合作创新组织, 企业可以利用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发设备和人员, 并通过研发活动实现对技术能力的获取、传递和整合, 使企业能够得到能力发展和组织学习的机会, 特别是合作创新组织成员间的互动学习是企业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技术和管理知识经历技术共享、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人员的互派、战略性整合, 实现合作创新组织内部知识的传递与整合, 为企业提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平台与机制。

5.校企虚拟创新可以提高企业新技术进入市场的速度。

知识的快速贬值、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整合性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产品不断向高级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单个企业的经营资源已不足以保证企业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继续生存和发展, 要求企业能够跟踪外部技术的发展, 并有能力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新技术为己所用。而技术创新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 企业一般很难胜任独立开发的使命, 只有开展合作创新, 才能加快技术研究与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二) 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 “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现状。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所实施的“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 是依托国家煤炭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在评估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基础上, 为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战略目标而做出的正确决策。集团公司各部门以及下属各个单位为保证“实践工程”的有效实施, 都做了很多工作。目前, 集团公司的“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已经进行了第二期, 第三期“工程”正在积极的筹备过程中。通过“实践”工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如下:

1.“实践工程”中挂职教师为生产一线矿井解决了很多制约企业生产的技术问题。

挂职教师在生产一线调研过程中,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科研项目, 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效率, 改善了作业环境。例如在李雅庄煤矿挂职锻炼的教师主持完成了李雅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远程监控升级改造, 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平台OPC远程访问控制支持。在曹村煤矿挂职的教师针对曹村煤矿下属整合的兴盛园煤业公司一条副斜井穿过流沙层出现的施工难题, 以及斜井在接近基岩段出现的黄土层冒顶塌漏直至地表的控制难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技术建议。这些工作进一步推动霍州煤电集团公司的科技研究、科技创新水平。

2.“实践工程”中挂职教师为生产一线矿井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各挂职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以及生产矿井人才的实际情况,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根据煤矿的作业现场的实际问题, 选择几位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进行相关理论与技术的重点培养, 向他们传授最新的煤矿开采、支护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 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挂职教师大部分还担任企业职工培训的教师, 通过上课大范围的传授煤矿生产相关技术, 大幅的提高了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素质。同时, 集团公司科技处还积极搭建平台, 举办了霍州煤电集团公司首届“现代采矿技术论坛”, 所有挂职教师以及集团公司所属的各生产矿井共计约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共有8为挂职教师围绕“现代采矿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技术交流, 在企业内掀起了一轮技术创新的高潮。

3.“实践工程”中挂职教师成为校企技术创新合作的纽带。

“实践工程”的挂职教师在学校都是科研、教学的骨干, 是学校经过挑选之后带着学校、学院领导的殷殷期望到霍煤集团挂职。同时, 霍州煤电集团对前来挂职的教师也十分重视, 在工作、生活的安排上尽公司的可能来满足挂职教师的要求, 是前来挂职的教师对霍州煤电集团以及工作的矿井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工作的满足感。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或者不熟悉领域的问题时, 挂职教师会向自己的母校的专家、教授求教, 力争把问题解决掉;同时, 不同科研领域的挂职教师经常相互交流, 也促进了自己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挂职期间,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安徽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8所院校的校 (院) 领导均带领相关专业的教授到集团公司所属矿井进行调研和科技对接, 极大的活跃了校企双方的科技创新活动。

4.“实践工程”中多学科的技术交流, 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挂职教师中, 除了煤矿生产主体专业以外, 还包括很多其他相关的专业, 不同专业在解决煤炭生产所遇到的问题时, 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效结合, 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 西安科技大学的陈进博士, 把纳米材料技术和洗煤厂的介子优选技术有效的结合, 初步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的良好效果。

5.“实践工程”提高了企业在高校中的知名度, 为吸引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挂职教师在霍州煤电的“实践工程”工作经历也成为宣传霍州煤电的有力范本, 扩大了霍州煤电集团在行业和各高校的影响, 通过挂职教师们回学校对霍州煤电集团的介绍, 尤其是对集团公司重视技术、爱惜人才, 求贤若渴的全面展示, 吸引了学校相关专业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签约到霍州煤电, 为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

总之, 通过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的开展和不断深化, 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 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另一方面, 也向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了目前矿山实际的技术装备水平, 增强他们在以后的科研、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以挂职教师为纽带, 为以后高校和企业全范围的技术合作, 建立有效的校企虚拟创新机制打好了基础。这种实践活动应该成为同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校企技术创新机制的样本进行推广。

二、对“实践工程”的建议

(一) 集团公司应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目前, 挂职教师虽然在各个煤矿帮助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 但这种技术合作往往是点对点的, 即使立项了一些科研课题, 也只是针对某些具体小问题进行的技术创新研究, 其效率比较低。虚拟技术创新机制是通过有效的契约管理, 在并行的基础上, 实现分担技术创新风险, 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在“实践工程”中, 应以挂职老师的工作为切入点,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的进行校企大范围的技术创新合作, 以达到集团公司各部职能能够有效配合的目的。

(二) 对挂职教师应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挂职教师在高校中往往只是在某一领域进行科学研究, 虽然在相关领域也有涉猎, 往往在相关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欠缺的。而在具体的煤矿中, 某一领域的问题一般不是很多, 在挂职教师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方案的实施效果得到肯定以后, 其在煤矿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就会降低, 这就容易造成宝贵的人力资源闲置, 而其他的矿井的同一领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矛盾。因此, 应站在全集团公司的角度上对这些挂职教师进行调配, 以达到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三、结语

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所实施的“煤矿高层次专业人才实践工程”, 开创了高校和企业技术合作的新模式, 通过这种校企虚拟创新机制的构建和不断地深入, 既提高了高校骨干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 又降低了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风险, 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 为集团公司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方旋.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10:23~35

[2].范柏乃.城市技术创新透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99~107

[3].赵黎明, 冷晓名.城市创新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5:28~44

[4].银路.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8:45~49

[5].刘景林, 刘幸.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加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市合作与发展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 2004, 6:54~56

利用煤电联营促进煤电和谐发展 篇2

关键词:煤电联营,和谐发展,作用,展望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 也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快速增长, 煤炭近几年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其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是因为煤炭开发利用成本低, 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而且随着加工和转换技术的不断提高, 可以成为高效洁净利用的能源。

在我国, 煤炭是基础能源, 也是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将长期作为电力发展的基础能源, 在我国目前的发电结构中, 用煤发电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而煤炭行业的最大用户则是电力企业, 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销售量的60%左右。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 没有煤就没有电, 但如果发电不用煤, 一半以上的煤矿也要关门。

但是连续几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都出现了签约率偏低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也随之做出了实行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煤电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煤电之争, 但也只是权宜之计, 随着经济发展, 面对煤炭、发电企业关系紧张的严峻形势, 国内学界与业界均认为“煤电联营”是中国煤炭、发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 要鼓励发展坑口电站, 建设大型煤电基地。

二、煤电联营的涵义

煤电联营, 即鼓励煤电双方通过相互渗透建立产权纽带, 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 实现混合经营, 其核心是资源优化、资本运作。该模式是解决我国煤电之争的重要途径。

“煤电联营”既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又是企业的组织形式。从组织形式上看, “煤电联营”囊括煤炭、电厂、铁路、港口等行业, 分为两种模式: (1) 专业化公司。开采条件好、铁路运距短、船舶航运便利、距离国内用户较近的煤炭企业不断兼并组合成企业集团, 向发电企业提供产品并大量出口。 (2) 上下游产业结合。煤炭、发电企业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 联合经营, 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税收环节, 降低成本。从经营方式上看, “煤电联营”包括: (1) 煤电一体化, 即以发电厂为依托, 通过组建企业, 实现煤电联营, 其方式主要是并购企业。 (2) 煤电基地, 即在煤炭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 在保障坑口电厂供煤的同时, 形成煤炭生产基地, 实现煤炭外运, 积极开发煤炭相关的产业链, 其方式主要是大型坑口电站的建设, (3) 煤电战略联盟, 即大型煤炭、发电企业共同开发煤炭、发电项目建设, 稳定煤炭市场, 形成煤炭基地, 其方式主要是入股、控股、组建股份制企业。 (4) 长期契约, 即煤炭、发电企业签订长期的供应契约, 稳定煤炭供应, 满足电厂需求。 (5) 金融工具, 即煤炭、发电企业通过使用各种金融工具, 减轻价格风险, 稳定供应, 其方式主要是期货等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

目前, 我国“煤电联营”的实践探索, 具体表现在五种模式, 分别为: (1) 神华模式———煤炭企业控股和建设电站并举; (2) 山西焦煤模式———煤炭企业兴建电站; (3) 鲁能模式———电力企业兴办煤矿; (4) 伊敏模式———煤电合一, 统一经营, 电力集团集中控股; (5) 淮南模式———煤电企业合作新建煤矿或电站。

三、煤炭联营在经济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 稳定煤电价格, 维持市场繁荣

积极支持煤炭企业建设大型坑口电站, 支持电力企业投资建设煤矿。这样, 电价与煤价之间的矛盾可以在“煤电联营”式的企业内部比较容易地被消化, 同时建立起电价与煤价的联动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 资源型产业的上、下游行业互相参股、持股很普遍, 这样能够形成互保机制。

长期以来, “计划电”与“市场煤”的摩擦和碰撞, 几乎都是以“计划电”还利于“市场煤”而告终。从1992年煤价试点放开, 到2002年取消政府电煤指导价, 再到2006年重点电煤价格并轨, 煤炭企业从理论上已进入市场经济, 煤炭产品价格应由市场决定, 但是电价至今仍然是由国家严格控制, 并且定价的标准既非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作出调整, 也不能完全反映电力产品的准确成本, 加上铁路货运价格的不断提高, 给电力企业也增加了成本。煤电联营后, 电厂直接从煤矿进煤, 既节约了运费, 又降低了发电成本;当电厂实行竞价上网后, 既增加了竞争实力, 又平抑了电价。

(二) 优化经济结构, 完善产业链

在能源产业中, 煤炭与电力不仅是上下游的买卖关系, 更重要的是, 我国能源确立了“以煤炭为主体, 以电力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我国电力发展的基础能源是煤炭, 电力是煤炭发展的主要动力。既然我国煤电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如此密切, 而现行的产业结构与价格体制又难以改变, 那么, 以煤电的中长期合作与联营为核心的新合作模式, 无疑将有助于解决煤电两大能源产业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能源产业链角度看, 两个产业不应该是彼此竞争的关系, 而应该突出其一个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如果能够通过实施互相渗透进行一体化经营的话, 无疑将为我国能源发展与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模式。

煤电联营组成能源集团, 是解决目前彼此之间矛盾, 完善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之一。煤电联营可以将外部风险转化为内部风险。一方面解决了煤炭企业仅提供初级产品的问题, 延长了煤炭企业的产业链,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电力企业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 减少了供应环节的风险。

“十一五”规划倡导的煤电联营, 即鼓励煤电双方通过相互渗透建立产权纽带, 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者控股, 实现混合经营, 其核心是资源优化、资本运作。煤电联营不仅仅可以避免煤炭与电力这两大行业在体制上的冲突, 从经济上、资源利用上均有意义:通过煤电联营, 发电企业可拿到稳定的煤炭来源, 由于坑口就在煤矿附近从而避免了运输环节, 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 煤的经济利用率也可得到提高。而对煤炭企业来说, 除了可延长产业链、解决仅提供初级产品的问题, 而且在煤炭供应加大的时候, 稳定了市场需求。在煤炭产地推进煤电一体化, 就地变输煤为输电, 不仅可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减少运煤对沿途环境的污染, 而且拓展了煤炭产业链, 提高了附加值, 也降低了发电成本。

(三)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煤电联营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煤电联营如果采用“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开发”的方式, 不仅可以从投资和土地上节省建设铁路、煤场、水源地和煤碴场的消耗, 更可以实现煤矿与电厂在水、煤、灰等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和综合利用, 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兴建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消除了煤矸石等低质煤堆积造成的矿区污染问题;采用循环硫化床燃烧技术实现炉内脱硫, 减轻了燃煤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污染;大多数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使灰渣综合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投资少、费用低、见效快。

在兴办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过程中, 一些煤矿以电厂为龙头, 积极发展相关产业, 延伸了产业链, 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 使矿区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煤电联营未来发展及展望

实行煤电联营, 有利于实现煤、电企业的优势互补, 化解煤电纷争, 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实现煤、电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武承厚表示, 在政策层面上, 煤电联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煤电行业“十一五”的规划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 (1) 加快大型煤炭基地的坑口电站建设, 实现煤电资源共享; (2) 鼓励各类电力和煤炭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 组建大型煤电联营企业或集团, 充分利用煤炭能源和电力能源, 就地就近发展相关用煤和用电优势产业, 实现煤、电和下游产品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签订中、长期供货合同, 实现煤炭直接供应, 减少中间环节, 稳定煤炭供货渠道与价格、减低社会交易成本; (4) 建立新的煤电投资机制, 鼓励煤炭企业利用煤炭资源优势主动投资电力行业, 鼓励电力行业投资和兼并、购买煤矿。因此, 煤电双方通过相互渗透建立产权纽带, 通过煤电资本的相互持股、参股或控股, 实现混合经营。

煤电联营”以电促煤, 以下游产品的利润扶持上游产业, 可以加快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 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 还可以解决煤炭营销市场混乱的部分问题, 解决煤炭行业自办小电厂存在的技术水平低、效率差、污染严重等问题, 提高竞争力, 实现发电上、下游之间的相互促进, 有助于加快煤电转换的进程。

煤电联营是世界煤炭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属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资源的国家, 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必将与世界趋势相一致, 煤电联营将成为缓解煤电矛盾, 创造更良好经济效益的有利保证。

五、结束语

电力和煤炭是中国能源产业的两大行业, 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 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的特点, 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和煤炭的基础地位。“以电力为中心, 以煤炭为基础, 煤电一体化发展”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 煤电一体化发展不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煤电之争的矛盾。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刑艳君, 毕东兴.解决煤电之争的措施[J].煤炭工程, 2006, 86 (6) :86-87.

[2]武承厚.对煤炭市场与煤电联营的几点看法[J].煤炭市场, 2006, 32 (4) :16-19.

[3]程敏, 赵敏, 李龙清.煤电联营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9, 30 (3) :362-365.

[4]贾晶莹, 马占新.关于煤电联营状况的综述[J].北方经济, 2009 (3) :47-49.

[5]陆剑南, 吴道蓉, 王越.发挥煤电两个积极性协调发展煤电联营[J].中国煤炭, 2000, 26 (9) :35-36.

[6]于立, 刘劲松.中国煤电关系的架构取向[J].改革, 2005, 132 (2) :30-36.

[7]于立, 刘劲松.中国煤、电关系的产业组织学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198 (9) :50-56.

美国煤电何去何从? 篇3

霍尔曼·瓦特·詹金斯:近60年以来, 人类癌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 我们将其归咎于非自然因素的放射性。相对于科学合理性来说, 做出这种解释的政治因素更强一些。

事实并不像想象中的数据统计那样, 其实, 如果从核电站存在时开始计算, 每年死于煤矿事故的人数比死于核事故的人多得多。更重要的是, 煤电厂释放的诸如汞等金属毒素, 以及放射性钍比核电站还要多, 这不是无端的猜想, 而是已经有事实证明的。

火电厂和炼油厂的废气排放占美国总排放量的40%左右。美国环保局表示, 他们会为火电厂和炼油厂设定相关标准。据美国环保局估计, 接下来推行的新排放标准, 每年将挽救1.7万人的生命。

(霍尔曼·瓦特·詹金斯, 《华尔街日报》主笔)

清洁空气责任组织:在过去的十年间, 美国煤炭的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 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 在2009年出现回落。美国国内对煤的消费需求也在增长:在美国, 由燃煤发电产生的电力总量, 平均到每个人, 每年就几乎需要消耗3吨的煤, 人均用电量比中国和印度的消耗总量还高7倍。

中国和印度的用煤量也在增长。在中国, 火电站的数量已经达到美国的2倍, 煤的用量在1980~2006年间以400%的速度飞涨。中国相当一部分火电站在过去的5年才建成, 而且没有迹象表明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火力发电的势头会减慢。在印度, 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甚至比中国的发展还要迅猛, 在1980~2006年间, 火力发电的增速达到450%。

当全世界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 世界性的经济、环境危机也可能会随之加深。事实上, 煤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不论是煤的产量还是消费都在增长。我们面临的挑战是, 如何在煤的生产中避免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启动关闭火电厂计划

保罗·约瑟夫·华生:2011年初, 奥巴马政府启动了白宫关闭火电厂计划。

这一举措有助于激励新的清洁煤电站开始建设, 但是, 也加剧了德克萨斯州和其他州对能源的依赖, 由于电站不能满足用电需求, 德克萨斯州和其他州遭遇轮流停电, 能源短缺现象严重。

尽管白宫发言人丹·菲佛对于停电进行了巧妙的解释, 说停电是由机械故障引起的。但是, 德克萨斯州掌管全州电力的机构——电力可靠性委员会已经确认停电是由于“超载”, 即电力负荷过重。而“超载”是由于联邦政府推行EPA标准, 关闭火电厂的行动导致的。

由于美国联邦和各州推行能源政策以及EPA标准, 德克萨斯州推迟了3年才被许可建立拉斯维加斯能源中心, 而这个能源中心一直是德克萨斯州迫切需要的。

2010年9月, 马萨诸塞州的一家咨询公司布拉特尔集团预言, 50亿千瓦~65亿千瓦生产能力的火电厂将在2020年之前关闭。华盛顿国家开采联盟发言人卢克·波波维奇表示, 小型、老式的燃煤火力发电, 在新的清洁能源标准下, 不可能成为经济的主流。

在奥巴马政府关闭火电站的影响下, 部分能源公司竞争力将被削弱, 甚至被淘汰;市场价格有可能被操控, 电力供应也将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短缺。

奥巴马政府关闭大量的燃煤电厂, 被认为是奥巴马政府逐步使煤炭工业退出历史舞台的公开日程的一部分, 与其说是为拯救环境, 不如说是为把美国经济拉出困境, 使美国在“后工业革命”时代, 能够保持其在全球领先的精英地位。

破解煤电矛盾的对策思考 篇4

国家电网称,今年将是自2004年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目前,中电联在其官网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预计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3 000~4 000万千瓦。究竟是什么导致年复一年的“缺电”在今年最为严重?是电力结构性矛盾、煤电价格矛盾、供需矛盾等等,原因还可以罗列很多。有业内专家表示,“缺电”不是今年才有的,近几年年年“缺电”。多数分析师也认为,电力结构性矛盾、煤电价格矛盾、供需矛盾等多重原因叠加,才导致今年“缺电”特别严重。

我国大部分还是火力发电,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一直存在,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如何破解煤电矛盾,有效缓解“缺电”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我国煤电矛盾始末

1992年,在放开煤价以后,国家对电煤实行双轨制,即对占煤炭总量60%的电煤实行政府价格,其余40%则按市场定价。1996年电煤国家指导价格采用规定最高提价额度的办法。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电煤指导价,煤价开始真正进人市场化。2004年年底实行煤电联动。2005年,五大发电集团联合上书国家发改委,反映煤电问题。国家不得不实行煤电联动,允许煤炭电力价格一起涨价。国家先定了电价不能再涨,煤价双方协商的原则,结果五大发电公司一单未签。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文再次实行煤电联动。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提高电力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公告》,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2008年8月国资委表示鼓励煤电联营。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召开2009年煤炭

[收稿日期]2011-09-10

[作者简介]李清,女,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运部副主任,经济师。

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通知,明确表示将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2008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表示,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09年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国资委3月25日宣布大唐可以涉足煤炭业务,至此五大电力集团已经全部拥有涉足煤炭业务的权利。

说到底,煤电矛盾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是“煤炭市场定价”和“电价政府定价”弊端带来的必然结果。

2 我国煤炭、电力现状

2.1 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煤炭作为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成本低、技术风险小的突出优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能源基础,煤炭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电力燃煤占到原煤总产量的接近一半。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决定和明确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所以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电力行业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公用事业,电力为经济运转和人民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起着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由于我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所以我国电力企业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2008年底燃煤火电装机占装机规模的75.9%,火电机组燃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9.3%。2011年4、6月份国家发改委对部分省份上网和销售电价进行了调整,但电价缺口仍然较大,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已经严重影响行业的生产和发展,电煤矛盾进一步凸显。

2.2 能源资源基本分布与流向

从地理上看,我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这种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煤炭资源分布,使得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区域极不协调。煤炭的生产与供应基本在中、西部,调出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而煤炭消费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错位布局决定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总体流向和以晋陕蒙(西)煤炭市场基地为核心,向东部和南部呈扇形分布的格局。

我国煤炭的运输方式包括铁路、水路和公路,其中尤以铁路运输为主,或单方式直达运输,或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而煤炭历来是铁路运输的主要货物,铁路的煤炭运输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方,而煤炭消费主要在东南方,从而形成若干从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运煤铁路大通道。由于煤炭的大量运输导致了铁路运力的紧张,多年来经常发生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铁路部门采取提速、开大列等提高运力手段已基本用完,再想提高运力只能修建铁路。因此,运输方式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3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电力体制改革情况

1993年煤炭价格改革以来,国家逐渐放开了对煤炭企业的补贴,使价格符合市场要求,自2000年起,国家又放开了电煤价格,基本实现电煤价格的市场化;1997年以来,电力行业逐步进行了旨在引入市场竞争的体制改革,实现“厂网分离”,2003年12月,成立了五大发电集团,分割全国的发电市场,逐步实行“竞价上网”的改革,引入竞争,提高市场化程度。但是,由于电力产品的特殊性,用户侧电价依然实行管制,保持政府指导价。为了缓解煤炭、发电企业的紧张关系,国家实行“煤电联动”,即:对于电价和煤价在一定范围内联合变化。事实上,用户侧电价受政府管制,难以放开,实行“煤电联动”,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的上涨范围有限,依然要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煤炭、发电企业关系紧张的问题不会彻底解决。

另外煤炭的远距离输送,增加了中间环节,由于铁路运费、中间商的利益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最终用户的煤炭价格。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3 理顺煤电关系的一些建议

3.1 继续推进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从1992年7月试点放开煤炭价格,到2002年1月国家完全放开煤价,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之中。每年的电煤供应量,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于是,在煤炭行业中就有了“计划内”用煤和“计划外”用煤的概念。1992年国家放开煤价的同时又对电煤实行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实际上是放而不开,电煤价格水平一直很低。煤炭产品的主要需求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用煤是煤炭消费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的煤炭消费中,火力发电用煤占我国煤炭消耗总量的60%以上左右,因此电煤价格对煤炭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行电煤价格不分重点合同内外,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明了政府彻底放开电煤价格的决心。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部分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发电企业集中采购的优势,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协商确定煤炭价格的机制并未形成,与其他行业用煤炭价格相比,电煤价格最低。

同时应逐步清理取消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针对煤炭企业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行政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3.2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彻底改革中国电力的供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因无论电力供求形势如何,政府也不可能放任电力企业竞相降价导致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更不可能允许电价大幅上涨,使用户受损而电力企业牟取较高利润,这样发电市场的竞争状况虽然难以真实反映,也不能有效传导到用户,最终使竞争大打折扣,难以持续。所以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逐步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从供应方看,电力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电网为国有独资企业,产权单一。电厂尽管大都实行了股份制,但基本上是国有资产一股独大,外资、民资只占较小比例。从消费方看,我国企业、居民等电力用户自行承担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还未成长为真正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同时,社会各界对改革期望值较高,大都希望通过竞争降低电价,对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在此背景下,电力市场的供求、价格等信号及风险难以正常传导,终端用户电价与市场竞价联动难以实现。因此形成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要途径。

3.3 全面推进煤电联营

从宏观战略意义上讲,煤电联营对构筑稳定、安全的能源体系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电联称,目前在电价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竞争性电力市场尚未建立的条件下,煤电联动机制仍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措施。因此,建议按期启动煤电联动机制,联动到位,同时要继续完善这个机制。

实行煤电联营的优点是:首先实行煤电联营可以化解煤电矛盾,多创效益。通过煤电联营,可以从煤电搏弈转变到寻求利益均分、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完善产业链。煤电联营一方面延长了煤炭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保证了电力企业煤炭价格和供应的稳定性,降低了供应环节的风险。其次实行煤电联营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电联营有利于矿区煤炭、热力、土地等资源综合利用,各种基础设施共同使用,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大大优化资源配置。如在矿区兴建坑口电厂就地发电,可以减少煤电的逆向互供,节约大量的运力和电力。兴建低质煤综合利用电厂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不仅解决了矸石等低质煤造成的矿区污染问题,而且投资省、费用低、见效快。最后实行煤电联营符合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发展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实行煤电联营,一方面可以成立煤电运一体化公司。“神华模式”、“山西焦煤模式”、“淮南模式”、“鲁能模式”已经提供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应引导其健康稳定地发展。从实践看,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型联营能够保证优势互补,而相应的煤电运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完善更应有利于煤电运一体化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实行煤电的强强联营。煤电联营目前大多是“贵族现象”,并不是所有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能实现的,投资密集的特点决定了目前还仅适用在大型的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之间。因此,需要国家在税收、征地、融资、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以实现广泛的煤电联营。

3.4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其他能源

煤电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火电建设已经严重失控,能源结构出现了极度恶化。我国的能源发展政策历来都明确强调要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但是火电装机却不降反升,火电投资同比减少。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4 962万千瓦,同比减少224万千瓦;前三季度,全国火电新开工规模1 262万千瓦,同比减少1 338万千瓦。火电需要大量的电煤,火电发展的严重失控导致电煤供需发生了问题,煤炭企业掌握了更大主动权,于是提高电煤价格,煤电矛盾爆发。巨大的煤炭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火电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划,降低煤炭发电比例,提高其他能源发电比例。

4 结语

煤和电是构成我国能源安全的两大支柱,且是上下游产业,二者应相互依存、协调发展。但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煤电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供需上的巨大缺口,价格上的两难抉择,利益上的相互博弈,使得本已不太乐观的能源供应形势显得愈加严峻。本文就如何破解煤电矛盾,有效缓解“缺电”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还需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摘要:更好地理顺煤电关系,对于煤电走上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回顾了我国煤电矛盾始末,分析了我国煤炭、电力现状,最后就理顺煤电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煤电,矛盾,建议

参考文献

[1]郎一环,王礼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保障问题[J].中国能源,2004,26(2).

[2]张洪伟,黄素逸,龙研.分布式能源系统与持续发展战略[J].节能,2004,259(2).

[3]邢艳君,毕东兴.解决“煤电之争”的措施[J].煤炭工程,2006(6).

[4]于立宏,郁义鸿.基于产业链效率的煤电纵向规制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6).

煤电荒下的思考 篇5

近10年来, 中国各地都出现过程度大小不一的“煤荒”、“电荒”以及“油荒”的局面。今年北方三大煤炭中转港口库存量已连续四周下跌, 多个省市电煤库存亦先后告急, 与此同时, 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也在下降。种种迹象表明, 今年煤电荒已卷土重来。

为何煤电荒现象近年来不断发生呢?有的专家学者指出, 是由于近几年宏观经济回暖步伐加快, 对电力、煤炭的需求大幅增加, 而煤炭的供应量不足。有的学者提出, 南方水电因季节原因减少发电导致火电发电量负担增加, 引致电煤需求加大;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是我国的煤炭价格在涨, 而电费的价格没有涨, 致使发电厂不愿意发电;也有许多学者提出是我国的运输能力不足, 导致煤炭无法及时的运到发电厂。笔者认为, 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专家学们提出的一些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方法, 根本不能够从实质上去解决煤电荒问题。

2煤炭的使用现状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书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约为5.57万亿t, 探明煤炭保有资源总量达1万亿t之多。如此庞大之数字, 使人们对我国煤炭资源产生“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错觉, 并对此产生盲目乐观。我国煤炭资源按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 在生态环境容量所允许的有效供给的满负载量为原地可采量2064亿t, 准有效量1281亿t, 净有效量仅1037亿t, 只占探明储量的10%。因此, 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 但有效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2010年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达到30亿t, 根据预计2011年将达到35亿t。按照正常情况发展,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推算, 中国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耗需要25~33亿t标准煤, 均值29亿t。如果煤炭占能源总产量比例按照近年来的70%的平均水平推算, 需要24.5~32.34亿t原煤, 均值28.42亿t原煤。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 如果发电用煤占煤炭供应总量比例按照过去几年的2%平均扩大水平, 到2020年发电用煤需求将可能上升到煤炭总产量的80%, 需要大约19.6~25.87亿t原煤用于发电。根据煤炭工业联合会正在进行的规划研究, 到2020年煤炭最大产量为20.5~22.1t, 考虑环境制约因素和其他限制条件, 专家预测中国产煤的最高峰值仅在35亿t左右。以上数据说明, 实际上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已经不可能在正常情况下支撑发展需要, 更何况支撑超常的发展态势。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近1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77%左右, 目前乃至今后几十年中, 煤炭还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 我们经济发展不可能一直依靠煤炭作为主要能源, 所以“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错觉必须要擦去, 新能源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 水电、核电、风能将要作为我国将来的主要能源。

思考一:经济增长与煤炭发电的关系

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国内生产总值Y作为被解释变量, 原煤发电所占比率x1与电力消费比上年增长率X3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其它不确定因素用u来表示, 建立经济增长模型Y=C+a1X1+a2X3+u, 利用2000~2009相关数据 (见表3)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张保法, 2000) , 得到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 结果见表4。

回归方程的结果可以看出R2值较大, 说明样本拟合优度较好;F值均大于检验临界值F0.01 (K, 21-K) , 说明回归方程均在99%的水平上显著成立, 回归效果良好, X1的系数是正值, 与预期的一致且X1的t值>2, 说明煤炭的发电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 虽然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但是它在中国能源禀赋中居绝对优势地位是最主要的能源, 现在乃至以后的几十年当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煤荒、电荒的现象必须得到解决, 依据对电的需求关系确保煤的产量, 不能让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思考二:环境污染与煤炭发电的关系

影响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以二氧化硫排放量Y1 (作为环境污染的指数) 作为被解释变量, 原煤发电所占比例X1与水电、风电、核电、所占比例X2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其它不确定因素用u来表示, 建立环境污染模型Y1=C+b1X1+b2X2+u, 利用2000~2009相关数据 (见表3)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到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 结果见表5。

回归方程的结果可以看出R2值较大, 说明样本拟合优度较好;F值均大于检验临界值F0.01 (K, 21-K) , 说明回归方程均在99%的水平上显著成立, 回归效果良好, X1的系数是正值, 与预期的一致且X1的t值>2, 说明煤炭发电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显著的。

煤炭是电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但是, 煤炭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可小视的。煤的开采过程造成的污染包括水及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对含水层的影响、对水文平衡破坏等。煤的加工和处理所排放的废水会造成水体污染, 破坏水生态系统。煤的运输也会产生污染, 如粉尘的遗落等。煤炭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包括粉尘、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二氧化碳以及汞带来的空气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哮喘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针对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征收的费用主要包括排污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等。这些费用的征收属于排污权的交易, 在我国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而且对环境的保护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所以我国可以考虑征收能源税、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等。

思考三:影响煤电产量的因素

影响煤炭产量的实证分析 (该实证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以原煤生产量Y作为被解释变量, 国有经济煤炭选业固定资产投资X1、交通总货运量X2、铁路营业里程X3作为主要解释变量, 其它不确定因素用u来表示, 建立煤炭产量模型 (1) Y=C+d1X1+d2X2+d3X3+u, (2) Y=C+d1X1+d2X2+u, (3) Y=C+d1X3+u, (4) Y=C+d1X2+u。

利用1995~2009相关数据 (见表6) 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得到解释变量的回归方程, 结果见表7。

从以上四个回归方程的结果可以看出国有经济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多少对煤炭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而交通总货运量、铁路营业里程对煤炭的产量影响不显著, 所以如果想要提高我国煤炭的产量应该增加对煤炭选业的固定投资。

思考四:煤电联动应该尽快取消

煤电联动机制是指若联动周期内 (原则上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不少于6个月) 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 相应调整电价, 超过5%的那部分煤价成本, 由发电企业承担30%, 其余70%则通过涨价来消化;若变化幅度不到5%, 则下一周期累计计算, 直到累计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 再进行电价调整。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受需求弹性的影响, 生产商不可能将上升成本全数转移到下游。中国现在还缺少对电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研究;据美国的一项研究, 对电需求的价格弹性, 居民约为-2.5~0, 商业用户约为-4.74~0 (C.Dahl, 1993) 。在煤电价格联动的规则中, 电力生产商承担约至多30%的煤炭上涨成本 (该制度下发电厂所用的煤中57%是不能涨价的) , 即使考虑到在煤炭价格上涨不足5%时不调电价的情形, 也比市场定价机制下更为宽裕。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带来的发电煤耗的减少, 发电企业受到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所以, 许多学者认为“因为煤炭的涨价, 而电费不涨, 致使发电厂的亏损, 所以发电厂不愿意发电, 导致出现电荒”的这一论点是绝对错误的。

由于中国绝大部分的发电依赖煤炭, 煤炭价格的变动一直是制定上网电价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开始推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电厂可根据煤价的上涨情况, 适当上浮电价。这种机制给煤炭行业造成错误的信号, 即煤炭价格的上涨可以完全由电力生产者来承担, 结果削弱了煤炭市场的竞争。而事实上, 在我国各种能源资源中, 煤炭资源量大、分布广, 生产者和消费者多, 不易产生垄断现象, 可以建立完全竞争性的煤炭市场。2006年底, 国家发改委弃用煤炭价格的“双轨制”开放电煤市场竞争, 这原本是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的契机。但若煤炭行业可以通过煤电联动, 随意将煤炭市场竞争压力转嫁给发电企业, 这势必导致煤炭价格的扭曲。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同时也给电力行业造成错误的信号。电力企业已多次呼吁启动煤电联动, 以应对高企的煤炭价解“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在政府不愿意放开对上网电价限制的前提下, 煤电联动机制被看成帮助电力企业缓解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的途径, 而电力企业间的竞争对成本上涨的缓解作用却被忽视了。

由此可见, 在煤电价格联动的政策下, 煤炭和电力市场的价格都会受到扭曲, 并导致社会经济效率低下。只有取消煤电联动, 并进一步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和电力体制改革, 才能理顺中国的煤电价格。

摘要:近年来煤电荒愈演愈烈, 电荒发生的时间不断提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可是煤电荒现象并没有得到解决, 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煤炭发电和电的消耗的关系, 环境污染与各种能源发电的关系, 煤炭产量与国有经济对煤炭行业的投资、铁路营业里程、以及交通货运量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探讨了影响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煤炭产量的各种因素的显著水平及贡献度, 挖掘出煤电荒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煤电荒,现状,思考,煤电联动

参考文献

[1]茅于轼、盛洪、杨富强, 煤炭真实的成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8.

[2]崔选民, 2010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4]山西统计局, 2010山西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煤电矛盾的症结在于解放电价 篇6

1 煤电企业在挣扎

在煤炭持续涨价的情况下, 燃煤电厂严重亏损, 发电企业为了生存, 采取了堤外损失堤内补, 大办煤炭、大办多种产业, 进口煤炭。

(1) 发电企业办煤炭。发电企业办煤炭的主导因素是电煤价格不断攀升而电价由政府严控、煤电企业严重亏损, 电力企业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逐步进入煤炭行业。到2010年, 五大发电集团已控制煤炭产能2.45亿吨, 煤炭年产量达到1.78亿吨, 2012年达2.5亿吨, 在煤电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 煤炭已经成为五大发电集团的利润增长点。据测算, 到2015年, 我国煤炭年需求将达38亿吨, 五大发电集团煤炭产能将达5亿吨, 为其电煤需求的25%~30%。

(2) 发电企业办多种产业。发电企业进入煤炭行业之后, 为了煤炭运输需要修铁路、装车点、码头甚至航运公司。此外还进入煤化工、电解铝和天然气生产领域, 这些领域一方面为了配合煤炭和电力生产,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取利润, 以弥补燃煤电厂的亏损。

(3) 煤炭进口。由于国内煤价已高于国际煤炭价格, 电力企业参与进口煤炭。我国自2009年成为煤炭净出口国以来, 煤炭进口逐年大幅增加。全国煤炭净出口量由2009年的1亿吨, 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2.65亿吨左右, 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7%。

上面提到的3项措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燃煤电厂的亏损, 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带来的困难。特别是一些燃煤电厂, 为了减少亏损, 主动燃用劣质煤, 虽然可以减轻燃料费用负担, 但对发电设备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煤电企业的挣扎给燃煤电厂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极大的损害。

2 煤电矛盾的原因何在

我国缺少油电、气电, 主要靠燃煤电厂, 煤电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70%左右, 煤电年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政府为控制电价就得控制煤价, 煤价放开、电价控制住, 于是煤炭企业大盈利, 煤电企业大亏损。所以煤电矛盾的实质是煤价和电价的矛盾, 是国家如何管理煤价和电价的矛盾。

为什么我国计划经济年代没有煤电矛盾?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煤电矛盾?原因在于计划经济年代的煤价、电价都是政府定价, 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是收支两条线, 企业不存在盈利问题;市场经济国家煤价、电价都随行就市, 不管煤炭企业或者电力企业都有合理的价格和利润, 即使石油、天然气、煤炭涨价, 也没有油电矛盾、气电矛盾和煤电矛盾。

煤电矛盾明明是个定价问题, 可是这几年都说是个体制问题, 把它说成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似乎是因为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趋前, 已经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业, 而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滞后, 还停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业。既然是“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 总不能把已经前进了的煤炭行业拉回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以适应电力行业的落后状况, 只能是电力行业加快改革赶上煤炭行业。但是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实在太大,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已经10年了, 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仍然很慢。

实际上, 我国的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差无几, 都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之中, 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都是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价格具有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 通过价格信号能够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 即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然后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 同时需求相应下降, 供求达到平衡;供过于求时, 价格就会下跌, 然后需求就会增加, 供应相应减少, 最终也达到供求平衡。现在看来, 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我国电煤市场上“失灵”了。前几年煤炭价格连续多年上涨, 价格甚至超过市场经济国家, 供应增加相对有限, 发电企业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 电力企业由于承担着保障电力连续供应的社会责任, 不能因为亏损而停止发电, 煤价虽高但是电力企业不可能弃煤而去选择石油、天然气, 因为油、气的价格更高, 所以在煤价高企时电煤需求不能减少, 煤炭供求始终保持了“紧平衡”甚至十分紧张的状态。从2012年开始, 由于欧美经济危机波及我国, 经济下行, 电力需求下降, 电煤需求随着下降, 电煤价格下跌, 燃煤电厂并没有因为煤价下跌而增加需求;相反由于水电站来水充沛, 火电大发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增加, 使燃煤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 减少了电煤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煤炭供应也并未减少, 使煤价维持在较低水平。

电煤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灵”的状况?原因在于我国的所谓煤炭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 “计划”色彩很浓, 发电行业没有把电煤涨价传达到终端电力用户, 而用户也没有因电煤涨价而减少电力消费, 使电煤消耗变成刚性。煤炭行业的“计划”色彩表现在:一是煤炭市场的准入是政府管制的, 企业不能随意进入煤炭开采行业。二是煤炭产能乃至每个煤矿的产能都是政府相关部门核定的, 企业不能随便扩大和减少。三是煤炭这样的大宗商品, 其流向和流量不仅受需求影响, 而且还受到铁路运力的制约。铁路运力不足, 造成要用长途汽车运煤, 抬高了煤价, 即便市场有煤炭, 也不一定能运得出, 电厂也不一定能拿得到, 煤炭中间环节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收费, 又进一步抬高了煤价, 再加上中间环节的掺杂作假, 亏吨亏卡出现变相涨价。四是这些年地方政府整合煤炭资源, 众多小煤窑被关闭, 煤炭产能布局变化, 使得电煤供应渠道受到影响。五是随着煤炭市场的整合, 煤炭生产日益集中, 煤炭企业可以选择供煤或不供煤, 议价能力大幅提高, 相对而言, 发电企业不能不发电或不买煤, 不具备议价能力。六是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需要, 明确规定了能源消费总量的约束性指标, 煤炭供求紧平衡格局将长期保持。七是煤炭生产省 (区) 财政、GDP、就业等方面对煤炭的依赖性增强, 地方政府对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 不少地方还在煤炭上附加征收了多种基金和收费等, 也推高了电煤价格。八是因为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调节电煤市场的机制失灵的情况下, 缺乏“看得见的手”来调控煤炭市场。

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煤炭、电力、运输都还存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在生产经营中的自动调节作用受到抑制的情况下, 单方面放开煤价、运价, 对燃煤发电企业是极不公平的。从煤炭企业放开煤价来看, 重点电煤合同、电煤价格双轨制是不合理的, 但是煤价放开、电价管制, 比重点电煤合同更加不合理。正如五大电力集团公司对电价并轨的意见是“重点合同电煤价格并轨, 将进一步加重发电企业的经营负担。”从解决煤电矛盾来说, 应当先解决好煤电价格不同步的矛盾, 使燃煤电厂有一条生路, 再去解决电煤价格并轨。电煤价格并轨不能解决煤电矛盾, 只会激化煤电矛盾, 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3 煤电价格联动是个好办法

自2003年以来, 我国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矛盾加剧, 煤炭、电力供应紧张, 价格矛盾突出。国家发改委为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促进煤炭、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 决定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于2004年12月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揭开了煤电价格联动的序幕。这是政府干预煤炭市场并且较为完善地解决煤电矛盾的办法。该意见并不是仅仅讲煤电价格联动, 还包括电煤价格监测、适当调控电煤价格和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

应该说, 煤电价格联动是个好办法, 至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是个好办法。可惜的是煤电价格联动办法中存在明显的缺点, 主要问题有4个:一、不是以到厂煤价实行煤电价格联动, 而是以电煤综合出矿价格 (车板价) 为基础进行联动, 因为车板价不包括中间环节的各项基金和收费, 与实际到厂煤价差距较大。二是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 对电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要求太苛刻, 发电企业负担太重。像香港实行的煤电联动 (香港称为燃料价条款, 不仅是发电用煤, 还包括发电用油、发电用天然气价格的变动) , 每年一个电价标准, 煤电联动时发电企业不承担煤价上涨因素。三是要求各类用户中, 居民电价、农业电价、中小化肥电价一年最多调整一次, 而在实际执行中对这几类用户往往不调整, 结果是在原来交叉补贴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了交叉补贴, 使电价扭曲更加严重。四是联动机制中规定要确定电价联动周期。原则上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联动周期, 而且变化幅度要超过5%, 这个规定又要求发电企业承担相当数量的涨价因素。香港实行的煤电联动, 建立了一种煤电联动基金, 燃料涨价时, 发电企业可以随时从基金中得到补偿, 燃料减价时, 发电企业应当把多得的燃料费退回基金, 这样发电企业可以实时得到补偿, 而用户的电费只须每年调整一次。

煤电价格联动办法出台后, 出现了各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煤电价格联动是计划经济的办法, 市场经济的办法应当是在电力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确定发电厂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 输配电价由政府按市场经济规律核定价格。要知道靠竞争性电力市场定价是件不容易的事, 拿最早进行电力竞争性市场改革的英国来说, 在第一阶段采用强制电力库模式, 没有成功;在第二阶段采用以合约交易为主, 辅以不平衡电量交易, 即NETA模式, 也有不少问题;在第三阶段将NETA模式推广到电力市场进程缓慢的苏格兰地区, 建立统一的英国电力交易与电力输送制度, 也被否定了;第四阶段要彻底转向低碳绿色的智能电网, 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实在太大, 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进行竞争性电力市场改革这么难, 从计划经济转型的中国电力工业的竞争性市场化改革更难, 要等电力竞争性市场化改革来解决煤电矛盾, 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 我国的煤炭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 供求关系调节价格的作用“失灵”, 如果实行煤电价格联动, 就可能出现煤炭、电力轮番涨价, 影响下游各行各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正好说明, 一个不完全的煤炭市场, 政府不能放任不管。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 基本上还是国有企业, 政府管制还是起作用的, 不能由此来否定煤电价格联动。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 煤电价格联动会推高销售电价, 指煤电企业由于电煤涨价提高上网电价, 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联动, 必然要提高销售电价。为了使煤电联动不影响销售电价, 建议采取半联动方式, 即只提高上网电价, 不提高销售电价。建议对不提高销售电价部分给予补贴的办法, 一是不调高销售电价给电网公司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财政补贴来消化。二是不调高销售电价给电网公司造成的损失, 从煤炭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来补贴。对于这种方法, 有人提出, 本来是燃煤电厂因电煤价格上升而亏损需要补贴, 为什么要转一个手, 补贴电网公司呢?从煤炭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来补贴, 那么不如叫煤炭降低电煤价格不是更为简便易行?从煤炭企业征收补贴经费或者令煤炭企业降低电煤价格, 煤炭企业必然有意见, 因为电煤价格高除了车板价外, 还有运输和地方政府等中间环节收费, 据说这部分费用要占到煤价的30%~60%, 怎么电价涨价造成的问题全要由煤炭企业来负担?这次取消的重点煤合同、取消电价双轨制就说明, 叫煤炭企业降低电煤价或者叫煤炭企业拿钱补贴煤电企业亏损不可行。再说石油、天然气、煤炭、薪柴涨价, 非要控制销售电价不涨价, 必然会造成电价与其他能源的比价失调, 电价比其他能源价格便宜, 于是出现了一哄而起的以电代油、以电代气、以电代煤、以电代柴的高潮, 造成电力的浪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煤电价格联动, 配合适当调控电煤价格, 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是解决当前煤电矛盾的最可行的方案。煤电价格联动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办法, 也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力工业所采取的办法, 煤电价格联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煤电矛盾最有力的措施。

4 电煤价格并轨

2012年12月25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 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 发改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 鼓励双发签订中长期合同。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专家指出, 这种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或几方不利的事, 在推行时要兼顾各方, 为各方都留下生存发展空间, 电煤并轨方向是对的, 但要协调各方利益。

我国的煤炭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 所以不能把电煤完全交给市场去运作, 政府应当依法管理。在这样的认识下, 国家发改委2004年印发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中, 除了规定煤电价格联动办法外, 还提出了加强电煤价格监测工作, 适当调控电煤价格和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当前电力企业主要担心改革不配套, 担心煤价一涨再涨, 而煤电联动一再落空, 因为2004年规定的煤电联动执行不久就废止了。

2011年, 国家发改委除了未采用煤电价格联动之外, 提出了与2004年类似的意见, 即依法调控电煤价格、适当提高电价和试行阶梯电价。在依法调控电煤价格中, 除了规定2012年电煤调价幅度外, 提出3项措施:一是全面清理整顿涉煤基金和收费。二是适当扩大煤炭生产运输能力。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2011年, 国家发改委为适当疏导煤电价格矛盾, 确实采取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措施, 特别是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 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3分, 对于抑制能源过度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保障2011年迎峰度冬电力供应有一定积极意义。

不要以为从去年开始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煤炭、电力供应缓和之后, 就可以把电煤完全交给市场去运作, 事实并非如此。从今年煤炭交易大会来看, 虽然今年煤炭供大于求, 煤价没有上涨的理由, 但煤炭企业仍然要求上调。煤电双方博弈并非公平博弈, 煤电自由博弈的时代并未来到。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 与2011年适当疏导煤电价格矛盾的意见相反, 在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双轨制的同时, 只接受2004年意见的煤电价格联动部分, 不采纳适当调控电煤价格和加强对电煤价格的监督检查, 也没有采纳2011年适当疏导煤电价格矛盾中提出的全面清理整顿涉煤基金和收费、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

山西省全面启动煤电联营方案 篇7

作为我国重要煤电能源基地的山西, 担负着全国煤炭供应及外输电力的重任, 积极妥善处理煤炭与电力发展的关系, 化解煤电矛盾, 建立煤电和谐发展机制, 事关全国能源安全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为全力推动煤电联营, 按照《山西省促进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 并结合山西省实际, 2012年山西省将全面启动煤电联营。

为全力推动煤电联营, 山西专门成立了煤炭电力企业协调发展领导组, 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担任领导组组长, 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任润厚担任副组长, 领导组成员包括了省经信委、发改委、监察厅及财政厅等十三大部门。由此可见山西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动煤电联营的决心。据了解, 整个联营过程, 将分“三阶段”进行, 到2015年, 山西省调火电企业将全部实现电煤长期协作合同管理, 部分火电企业和煤炭企业将完成以股权为纽带的战略联营。

分阶段推进煤电企业协调发展

《方案》显示, 2012年是煤电组合实施的第一阶段, 山西省将重点推动煤电股权联营。“政府引导、自愿合作、一厂一策”是煤电股权联营的原则。政府鼓励省调现役火电企业与煤炭企业通过资本金注入、股权交换等方式, 实现煤炭企业与省调现役火电企业的相互参股、控股, 或通过资产重组注册成新的煤电联营企业。实施煤电联营后, 双方仍可独立经营管理, 煤电双方按照股权权益当年分配损益。推动电煤长期协作合同的实施是今年煤电组合的另一重点工作, 山西省拟建长期协作合同全覆盖的省内电煤供需管理模式。

据悉, 长期协作合同合作期一般应在五年以上, 合同中将主要明确战略合作期内定点、定量的供煤条款, 以便达成定质、定价的合作意向。与此同时, 煤电双方将在长期协作合同的框架内, 根据电煤市场需求状况, 双方签订年度供需合同, 合同内容主要明确当期内的数量、质量、供煤价格以及价格联动条款、违约责任等。长期协作合同和年度合同均由煤炭管理部门制订合同范本并组织签订, 与第三方交易机构鉴证合同签订, 组织交易对接, 建立健全合同监管奖惩机制, 监督合同履约情况。

在双方合同建立与交易的过程中, 山西省将充分利用煤炭交易中心现货交易平台第三方的作用, 实现煤电双方直接见面, 自主交易, 开通绿色通道, 减少中间环节。届时, 电煤的运输方式将由煤电双方自主协商, 可采用矿场发货制, 执行矿场价, 也可采用送货制, 执行到厂价。同时, 对于电煤产运销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费, 山西省将会要求相关部门清理取缔, 净化电煤市场环境。

建设坑口煤电一体化新型能源项目

方案明确指出, 2013年至2014年期间, 除巩固煤电股权联营, 落实电煤长期协作合同机制外, 山西省还将推进坑口煤电一体化新型电源项目建设, 并鼓励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新型煤电企业。

“十二五”期间, 除城市热电联产、电网安全需要建设的电源项目外, 新建的燃煤发电项目, 原则上要求按照坑口煤电一体化要求进行规划。鼓励煤、电、铁 (路) 联营电源点和煤源点之间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同时, 还将加快推进电源点配套的煤炭、电网的项目建设, 对坑口煤电一体化的电源项目和配套煤矿, 原则上优先立项报批、优先准予投产。

上一篇: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下一篇:商业英语新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