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合作探析(共4篇)
国际环保合作探析 篇1
“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以下简称节能环保展)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展览会。2005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展示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重要平台。
近三届以来,节能环保展规模连续保持2万平方米以上,参展企业300多家,专业观众约1.5万人,企业间达成的签约额及合作意向超过百亿元,展会吸引了包括德国、美国、瑞典、韩国、芬兰、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参与合作;ABB、西门子、松下电工、飞利浦、神华集团、中船重工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新奥集团、北京金隅、京城机电、京仪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相继参展,超过200家企业连续三年以上参展;形成大使馆组团参展、生态城市对接、专业团体互换展位、专业机构多方参与、展览公司参与运营的合作模式。在节能、低碳、环保、新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自主创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为国内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交易创造了重要商机。
为进一步提升展览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推进节能环保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向社会公开征集国际合作伙伴单位。
征集对象
节能环保展每两年举办一届,逢两年举办,2016年6月举办第九届。本次征集节能环保展唯一的国际合作伙伴,与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共同作为本展览会的承办单位,合作开展展会的商业运营。
资格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履行合同能力、在国外注册成立的国际展览公司(包括在中国境内成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的国际展览公司)。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社会形象,在对外商业活动中诚信履约,没有不良记录。
3.注册资本与所承担服务责任相匹配,财务状况良好。
4.具有相关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项目的国际招展组织、商业广告策划及商业活动运作等经验,拥有一定数量和资格的专业人员。
征集程序
1.符合上述要求的国际展览公司登录节能环保展官方网站(www.enercn.com)下载《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国际合作伙伴意向表》,《意向表》请于2015年1月30日前送至征集处(或邮寄、发送电子邮件)。
2.征集组织单位根据报名情况,同时通过定向邀请,约请国际展览公司进行面谈,双方就合作相关事项具体洽谈,最终确定一家国际合作伙伴单位,并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双方首次合作期限为两届以上,并致力于长期战略合作。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甲2号(北京节能环保中心)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人:王润卓电话(传真):010-52052681 E-mail:wangrz@beec.gov.cn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篇2
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可以使我国高职院校快速的吸纳、学习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 完善人才的培养策略。因此,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政策, 引导高职国际办学模式的建设, 为未来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国际合作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同样也承担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虽然高职教育有了跨出国门的机会, 但是面对外国机构的竞争,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工作的开展正在面临着经济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体制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工作一直没有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因此在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内部约束机制方面也很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也十分缺失。
2.办学层次总体偏低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中的生源主要是一些中专学生, 或者是一些初中未毕业学生以及社会肄业考生, 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少, 导致在国际合作办学中缺乏优质生源, 无法满足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在校学生的要求。
3.国外教育机构功利主义严重
国外的一些教育机构进入中国与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往往是瞄准经济利益而来的, 他们的直接目标与教学的效果、社会的影响等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这就导致了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下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标准。
4.对已开展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缺乏管理经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对人才资源需求量大, 所以高职院校与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推广速度也比较快, 但是这些合作的共同体往往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不能够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无法形成经验总结, 导致了后续问题的频繁发生。
5.不重视信息化建设
国内高职院校不太重视英文网站的建设, 导致国外院校很难了解国内情况;与此同时, 目前我国缺乏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信息统计系统的标准化, 没有一个官方的关于全国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统计, 也无从了解目前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状态, 缺少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难以收集到相关信息等。
三、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解决方法
1.政策调控, 完善管理, 转变观念
根据市场发展方向为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制定相关政策迫在眉睫。一方面, 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引导高职院校确立发展方向,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合作水平;另一方面, 应对相应的办学机构、项目的审批制度等进行完善, 将办学许可证制度落实到实处, 同时对国外的教育机构也要进行严格审查。
2.加强交流, 形成特色, 确立目标
以特色求发展应该是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生存策略。办学机构应该审时度势, 建立沟通交流渠道, 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特点和需要, 扶持和鼓励具有专业和市场特色的合作项目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内的交流学习, 还应该去国外多参观考察, 加强交流, 互通有无, 让我们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实践中少走弯路。
3.突出重点, 创新学科, 双向发展
完善并更新现有的培养目标, 确保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能够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依旧应该突出专业特色, 强调内部独特的教学设计以及落实方法。通过利用中西合璧的优势, 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 应该突出专业的重点, 开展理论实践创新学习课程的应用, 激励学生在理论掌握、实践操作的道路上双向发展。
4.总结管理经验, 完善相关政策
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 应该统一认识, 及时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办学水平。同时, 要完善和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实行专人负责制, 确保相关政策能够落实到实处。
四、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 只有紧紧把握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 才能为我国培养国际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1.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往往在社会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所以办学模式在未来发展变化上必然会朝向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迈进。
2.在未来发展中, 国内外院校的差距必然会逐渐减小, 各取所长、弥补各自短板的发展模式也将逐渐形成。
3.在未来的合作办学中, 引进国际的先进教育理念, 深化我国高职国际办学体系改革, 也将成为未来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 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加以内部优化改革, 必将取得可喜的成果。
摘要:高职院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在我国境内开展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双兰李梦卿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教育发展研究职教论坛2013年22期.
[2]陈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优化分析, 学理论, 2014年02期.
国际环保合作探析 篇3
目前,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国家一方面增加对科研项目资金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注重对资金使用的管理, 如何使科研项目经费发挥充分的作用, 取得预期效果。同时, 也能增强承研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这种认识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主要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建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制度
建立经费预算支出和科研项目成果质量与绩效结合的预算目标管理制度。项目申报人在编制经费预算时, 必须具体明确项目成果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一定时期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 并且与项目申请经费数量挂钩。如不能达到预算所确定的目标,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或项目经费资助者应停止经费资助或采取其他惩罚措施, 如限制科技项目申报等。
严格预算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经费预算列支的项目和金额应当严格执行, 但考虑到预算编制依据的变化, 可允许单项费用支出金额在一定的幅度内上下浮动, 但支出总额不得突破。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经费预算作较大调整的, 应由项目承担人提出申请, 报项目批准人或经费资助人同意。
自选或研究所下达的课题, 经学术委员会讨论, 研究所领导批准后, 课题负责人应将开题报告书或协议书、合同书及批准经费的详细预算交研究所办公室办理立项拨款手续。
国内科研院所核定项目管理费用后,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核定的范围内, 严格执行经费预算管理。严格在核定的经费指标内开支, 项目负责人为经费管理第一责任人, 经费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核实, 按照项目报销流程入账, 按季控制分析使用情况, 经费预算纳入科研项目的年度考核。
海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内科学院下达的成本费用控制指示, 执行和分解国内科研院所下达的管理费用计划、制造费用计划、基本投资计划。国内科研院所监督海外科研项目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必要时有权建议提出修正财务计划。
财务预算编制的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国内科研院所的财务计划, 努力完成各项科研目标。
二、建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配套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控制, 强化财务核算和管理, 促进科研项目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结合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实际需要建立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配套财务与审计管理制度。
(一)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重点完成经费的划拨、管理和资金风险控制。
借鉴欧盟框架计划的实施过程并结合我国自有国情, 整个项目实施分批划拨。其中, 经费不直接划拨给项目申请人, 而是通过项目协调人分配给项目申请人。同时, 规定在项目协议中使用的银行账户必须用于项目资金, 不能挪作他用。在整个项目周期内, 申请人只能获得一次预付款项, 其后每一阶段预付款都要根据项目执行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专家的评估并得到批准才可支付。在资金划拨的控制和管理上, 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对各种项目财务报告的审批和核实上;另一方面是对经费申报后的系列风险控制上。为了尽可能地加强项目资金控制, 对申请者提供的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方法应建立严格的审查, 包括要求申请者提交财务决算证明、财务方法证明、平均人力成本证明以及经费申报后的系列风险控制方法, 一旦发现项目申请人有违规行为, 将对其进行财务处罚。 (图1)
为了规范项目资金和银行账户的管理, 建立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保障货币资金安全, 加强对货币资金和银行账户的财务管理。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正确处理财务关系。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有效利用资源,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 做好分析考核工作。监督海外项目资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 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 首先应加强海外资金和银行账户的管理, 开立银行账户时应该先对拟选择的开户银行进行资信调查, 包括银行的股东、经营业绩、在当地的影响, 资信调查完成后, 项目部应提出开户申请, 向国内研究院报送《银行账户开户审批表》、《境外银行信息调查表》 (附件) 及相关资料, 报送审批。国内财务部对拟开户单位的开户申请进行审核提出意见, 报国内研究院领导审批。审核同意后, 开立账户。海外银行账户的授权管理人严禁只授权一人管理, 可以降低资金的管理控制风险。
库存现金应根据机构所在地的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库存限额, 并报国内科学院财务部核准。严禁超限额存放现金, 库存现金超过限额, 应及时送存银行。提取、运送大额现金要两人以上同行, 现金应存放保险柜中保管, 并设有专门的、且能保证安全的放置场所。
对于人员经费, 应该报送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发放, 因现场需要的劳动竞赛奖及各种福利, 报国内科学院批准后由项目部在核定的额度内掌握控制使用。
员工国际间出差的机票应向三家不同的票务公司询价, 报销时发票、行程单、询价单 (注明选择该航空公司的理由) 交财务部审核。
(二) 改革科技项目经费审计监督方法, 实行绩效审计评价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纠正和完善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稽核制度, 明确相关机构或人员的工作职责,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看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监督检查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看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监督检查印章的保管情况, 看是否存在全部印章由一人保管现象;监督检查票据的保管情况, 看是否存在票据管理漏洞。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纠正和完善。
组织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 定期检查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研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组织审核财务决算。
财会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 对不真实, 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 对记录不准确, 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退回不给予报销。财会人员对认为是违反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分公司有关规定的财务收支, 应制止与纠正, 制止与纠正无效的, 应向海外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意见, 请示处理。
三、建立外汇经费管理制度, 防范汇率风险
国际合作项目尽可能地约定使用人民币或主流货币结算。对美元或欧元应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防范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外汇汇率风险应做好合同签订前汇率趋势分析;加强合同履约, 最大限度降低海外业务应收款项。在项目所在地收到款项, 应及时划回。划回的外汇应根据汇率的变化和支付计划判断是否结汇。
目前, 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由此汇率风险成为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作为进出口企业, 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回避汇率风险已成为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鉴于此, 国际合作项目经费管理应当采取汇率保值增值措施, 尽量减少外汇汇率损失。
选择合适时机结汇。海外财务部应根据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编制的资金收支计划, 考虑欧元和美元的汇率走势, 确定结汇时机和结汇余额。对于美元收款, 尽量做到收款当天或隔日结汇, 美元账户不保留大额款项;对于欧元收款, 选择较高的价格结汇。从根本上解决汇率风险的途径是要求业主来承担汇率损失, 和第三方协商采用签订合同当日的人民币对美元固定汇率结算合同价款,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由第三方全部补偿。这个要求从目前来看并不过分。
四、建立配套的海外研发基地财务管控制度
在内部控制方面, 采用统一的财务费用计算方法, 从根本上排除由会计方法错误和不合规定而导致的问题;承担单位定期上报科研成果和财务状况, 并提供有独立第三方审计员出具的审计证书。在外部监督方面, 公开审计报告的内容、后续承担处理结果, 甚至适当公开审计监督的工作程序, 接受社会和大众的监督。在差旅费管理方面, 遵照我国发布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本项目人员的差旅费制度。差旅费管理的目标不仅是降低费用, 还要考虑增强差旅费管理的透明度和合规度, 提高费用管理流程效率, 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安全感和满意度, 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一是应制定清晰明了的差旅费管理制度, 并随环境变化 (如航空公司、住宿服务、餐饮业政策或物价变动) 及时加以更新;二是对差旅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 将处理差旅费用的流程标准化, 使之可以及时搜集有关数据并全过程监督差旅费用;三是保证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差旅费制度, 以避免在未被授权的领域内支出费用。
摘要:当前, 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越来越多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 越来越多的重大科研项目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国际合作已成为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控制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 对国际合作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探索。
关键词:国际合作,科研经费,监管
参考文献
[1]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集团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纪实[J].中国总会计师, 2005.11.
[2]加强财务管理, 加速企业发展——记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姚维汀[J].中国总会计师, 2005.11.
[3]陈慧云.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研究[J].煤炭技术, 2005.8.
[4]黄朴.企业集团海外拓展资金管理策略[J].财会研究, 2005.5.
[5]李翀.论跨国公司资金融通的内部化[J].国际金融研究, 2004.3.
[6]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跨国公司资金统筹管理模式与外汇收支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 2001.7.
[7]王卫东.双货币资金管理——一个与未来支出相匹配的资金管理方案[J].中国外汇管理, 2001.3.
国际环保合作探析 篇4
一、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内容与特点
在目前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内容中, 主要有总论和分论两大块内容。其中, 总论主要包括全球各国地理、人口、世界主要贸易中心以及各大国际航线等基本知识内容。而分论内容则更为专业, 介绍世界各国主要生产的商品及影响这些商品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较于其他经济学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较为崭新的学科, 它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具有地理学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还具有与经济学科相同的社会性特点, 与国际贸易、西方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交叉非常明显的学科。
二、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全国各大高校对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来看, 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与缺陷:
第一, 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 缺乏实践性教学。国际贸易地理是内容非常丰富的一门学科, 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从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情况来看,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当然, 这有国内大部分国际贸易地理教材的编写过于理论化的原因。但教学模式的理论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高校和教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其实还涵盖了很多实践性的学问, 包括具体操纵层面、实际分析方面等等, 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并没有在现有的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得到反映。
第二,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化, 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对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 大部分高校都是沿用其他社会学科的教学方式, 即“填鸭式、满堂灌”、“一支粉笔一张嘴, 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压缩教学的时间, 但其实在教学质量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参与时间少, 互动机会少, 这导致学生无法深刻领会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精髓。虽然一些学生通过短期的死记硬背优秀通过了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考试, 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却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合一”的效果。
第三, 实验设备、师资力量等条件继续完善。在大部分高校里,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主要是以专业必修课的形式出现, 这与专业主干课有着较大的差距。国内高校对专业课程的师资配备与资金投入主要倾向于专业主干课, 这使得专业必修课的课程面临着这方面短缺的问题。一方面, 国际贸易地理是需要有实践环节的课程, 这必须要应用到实验设备, 但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就是对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并未配备实验设备。另一方面, 高校对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师资力量配备较少, 一位教师往往要承担起多个班级的教学, 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自主-合作教改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对于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可以从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角度入手, 分三方面对国际贸易地理教学予以完善。
首先, 完善教学内容, 强化实践教学。目前,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冗长, 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较广。但是, 由于授课时间有限, 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讲完, 这要求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要突出重点, 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完善, 就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同时,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入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来编制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实训教材, 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纵能力。
其次, 加强师资与实验设备, 实现校内外共享。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提升必定离不开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的加强。目前,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师资力量不仅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 而且还面临着师资过于理论化而缺乏实战型教师的窘境。对于师资力量的加强,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安排这些教师在实际企业中进行学习与挂职, 提升其实践方面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采取聘任兼职教师的方式来充实师资队伍, 从外贸、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聘请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学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 定期开展实践教学培训。同时, 对于实验设备的加强, 可以与一些外贸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 借助企业的实验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 推行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注重图表的运用与分析, 透过图表来解释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论点。同时,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借助电影、录像等渠道, 以直观教学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讲座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辨析法、任务演练法等方法,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理解, 加速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的重要一门学科。本文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入手, 分析了当前国内各高校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方面所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并针对这三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模式,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苏广实.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 .
[2]吴志婷.浅析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J].企业导报, 2012 (21) .
[3]梁结仪.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J].考试周刊, 2013 (9) .
【国际环保合作探析】推荐阅读:
国际施工项目环保管理论文10-11
环保税的国际比较研究12-13
国际志愿者日环保宣传活动11-17
环保合作机制07-19
国际气候合作06-21
国际科研合作06-27
国际产能合作08-14
国际教育合作10-07
国际创新合作10-29
国际证券监管合作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