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节约

2024-09-15

技术节约(精选12篇)

技术节约 篇1

1 我国节约型园林技术现状分析

在最近的几年时间中, 园林绿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导, 各个城市在对绿化建设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好的攀比现象。有些地方过分的强调景观建设, 不重视自然生态、地域民族文化等。建设大量的公园绿地, 破坏城市原来的自然生态。许多地方崇尚国外的文化艺术, 忽略本土文化建设、传统的园林艺术发展, 建造大量的“追洋建设”, 如此这番造成浪费, 形成不好的奢侈攀比, 由此会引发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 对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不好的影响。有些地方还把园林绿化建设当做“政绩工程”进行实施, 建造公园施工时间反季节, 中标价格低, 导致低质量高耗能、工期短。这些不良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成果, 完全是实施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 为我国的绿化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所以, 推广实施节约型园林建设势在必行。投入最少的资源能源, 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远离园林建设的误区。根据绿化建设的实践总结, 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转变园林绿化建设的增长方式, 构建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绿色植物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园林绿化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美观、适用、经济统一的原则, 严格根据规律发展。我国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三大问题:

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改善环境、绿化生活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想要提高成活率、降低成本、收益高的树种, 就必须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土壤状况选择优良的树种, 一般都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 主要是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强的水土适应能力。城市绿化建设要因地制宜, 应当将本土园林植物作为首选, 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不要盲目的选择外来物种, 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本土树种又称为乡土树种, 也可称为地域性树种。从客观上讲也包括引进来的树种, 但是这些树种经过在当地长期的种植栽培, 已经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生长状况良好的树种。园林绿化应该遵循因地制宜, 根据土地状况选择树种。本土树种是园林绿化的主要选择树种, 最符合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本土树种成本低, 成活率高, 管理比较省事, 也不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出现状况。根据园林种植实践表明, 本土树种在园林中生长茂盛、枝叶浓绿、抗旱、抗寒、适应能力强, 在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中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有些外来物种在本地经过长时间种植也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常州的小区道路绿化, 种植的主要都是香樟。这些香樟树并不是当地原有的树种, 是由南方地区引进的树种, 经过长期的种植已经适应常州的气候环境, 由此就可以作为适宜的树种在当地大面积种植。这种植物在炎热的夏季生长的特别茂盛, 没有任何不适宜的生长状况, 绿荫如顶, 走在路边, 很是一种享受, 将炎热的夏季遮挡在绿叶之外。引进的杜英的生长状况就没有香樟好了。杜英在每年的早春和秋冬季节为绯红色, 红绿交错, 赏心悦目, 叶色根据季节变化, 但是却不适应常州的气候变化。在气温低时, 会有冻害生长状况不佳, 病虫害相当严重, 能够存活下来就是一个难题, 绿化效果根本没有可提之处。这些外来物种最后的命运值得关注, 由此告诫人们本土树种才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力量, 才是最经济最实用的选择。

在城市建设中, 有许多城市在绿化建设中, 为了使绿化效果立竿见影, 不根据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 盲目的种植大面积的草坪, 代替种植树木。在大面积种植草坪的同时也引进一些外来树种。草坪的绿化效果见效很快, 但是生态效益却不如乔灌木。大面积种植草坪现已成为最不受欢迎的绿化方式之一。

从经济投入的角度来看, 草坪和树木的投入比例是10∶1, 但是产生的生态效益比例确实1∶30, 两块面积相同的草坪和树木种植地, 树木种植地的制氧能力是同面积草坪的几十倍, 树木在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空气净化、降低热量、减少噪音等方面是草坪的20倍以上。草坪在浇灌、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上成本高。这些与建设节约型绿化园林的思想主题不符。对于收益效率低的植物应该减少其种植面积, 多种植本地植物减少经济投入, 提高生态建设收益。

2 相关的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的误区分析, 结合以往多年的工作经验, 经过相关的调查、总结, 得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改变园林绿化的方式这一结论, 下面对园林景观节约型建设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

2.1 将园林景观转变成绿化生态

现在的园林建设在选择植物种类时, 树种类别单一。应该根据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展开植物混交栽培, 改良出层次分明、季相分明的树种。营造出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创建新型园林植物培植方式。

2.2 以生态效益为主

生态效益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关注点儿, 是园林绿化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主要任务。强调生态效益并不是拒绝景观, 主要是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化设计规划、养护管理、苗种选择等各个任务中, 都要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以景观建造为主, 生态环境优先, 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

2.3 选择优良品种

收集大量的树木基因, 结合本地的土地状况, 选择适合的品种。在这些树种的选择中以本土树种为中心, 通过实验、观察选择合适的园林绿化树种, 并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快繁技术体系。以这些为基础, 通过选择优良的种苗,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 积极开展杂交育种项目, 力争培育出优良品种, 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2.4 追求低能耗

什么是节约型园林绿化?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节约资源、高经济效益, 少花钱、曾绿多, 这也是现阶段园林工作的形势, 也是园林绿化发展的在未来的方向。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才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建设资源少、环境友好为目标, 以最少的投入, 最大的收益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2.5 建设、养护并起发展

城市绿色的增加不仅是因为绿地规模的扩张, 最重要的是现有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养护管理如果不好, 城市绿色就会失去很多, 经济投资就会增加。所以在建设的同时, 养护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2.6 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当今的城乡建设中, 提倡城乡发展要统筹, 所以园林建设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小城镇和乡村绿化建设将成为下一个发展的方向,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共同享受绿化建设带来的益处。在建设中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新格局, 使城乡关系协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结束语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是一个艰苦的长期任务, 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只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对园林进行相关的设计规划, 根据实际情况转变的情况, 尽量少走弯路, 达到少投入高收益的目标。大力推广节约型园林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误区着手, 研究探讨我国发展节约型园林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建设节约型园林工作实施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园林建设,节约型,实施战略,计划

参考文献

[1]唐学山.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7 (08) 109-120.

[2]楼崇, 陈天国.江苏园林[n]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9) 98-99.

技术节约 篇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承担着语文教学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带来的益处浅谈几点:

信息技术能使语文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缩短了老师对文本描述的时间。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

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情景的特点,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如讲授《黄河的主人》一文,先展现黄河这一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境界,通过学生的看、听、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黄河就会有令人胆战心惊的感觉,同时对像“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等语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复播放录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来突破。这样,即缩短了老师对文本描述的时间,又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布置作业,又有利于学生的训练,学练相结合,不但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谈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 篇3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成为其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成本和质量的竞争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房屋建造中如何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合理的施工策略,以此实现建筑行业高效率、低成本的蓝图成为建筑业领域里尤为重要的一环。作者结合国内房屋建设施工的现状,对房建施工中技术节约措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针对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提出了节约性的解决措施,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良性经营模式。

关键词:房屋建筑;技术节约;施工措施

1 我国房屋建设施工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和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我国房屋建设施工中所追求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但这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因为,现今我国建筑业仍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高产值、低效率、成本过大、资源浪费等。所以,如何在房屋建设施工中避免诸多问题,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2 房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 1 机械设备资源的浪费

在房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施工人员在选择设备不当的方面。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超负荷作业的机械设备的存在,使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出现负值,这也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同时,不完整的后期维修工作也加快了机械设备浪费现象的速度,而且这种机械设备资源的浪费相继导致了很多方面的浪费,例如,超负荷的作用会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加速机械设备的老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等。

2. 2 照明设备资源的浪费

作业照明、管理照明和夜间照明是施工照明的三种作业方式。目前,施工现场的照明设施虽然比较落后,但却出现灯火长明的现象,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如果说在房建施工中机械设备超负荷的疏忽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损耗的话,那么照明设备资源的浪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施工现场所采用的灯泡通常情况下都是发光效率低、易损坏、耗能大的白炽灯泡,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电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不合理控制也促使了大量照明设备资源和电力资源的浪费。

2. 3 水资源的浪费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却利用率低,造成了水污染严重、供给紧张的现象。这种对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在房屋建设施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缺少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这也就导致了用水无节制、滴水、漏水等现象的存在。在我国人口逐年增加的态势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大势所趋的不争事实,但是房屋施工中大量的用水量远超出了预算。若这种管理不善和施工人员节水意识不强所导致的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这将对我国人民用水造成巨大的压力。

2. 4 施工材料资源的浪费

在房屋建设施工中,许多原材料由于缺乏妥善的管理和严重的超耗而白白的浪费了,这些都是可避免的、不该存在的损失。

其中,最主要的现象就是采购环节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在采购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部分原材料丢失的现象,还有运输工具超负荷的作业现象,其后果的严重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资和能源的浪费上,还导致了车祸和人员的损伤。同时,在原材料管理中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许多材料因放置时间过长,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的情况频频发生。例如,在房屋建造中水泥的利用,由于缺乏合理的管理,使得大量的水泥存放在仓库里,久不利用因受潮、进水等等而造成大量的浪费。

2. 5 垃圾回收力度不够

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是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難免会产生许多建筑垃圾,但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然而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节约意识的欠缺,导致了垃圾回收力度不够,可再回收材料的大量浪费现象的存在。

3 房建施工中技术节约措施的具体应用

1)管理条例方面。房建施工中最主要的举措就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条例,房屋建造计划和成本预算,使施工人员有目标、有指导的去工作。也就是说,企业在房建施工前要拟定一个全面的、健全的责任成本管理条例,其中,包括明确生产成本和责任负责人,将责任进行详细的划分,落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身上。同时,做出相应的奖罚制度,严格执行管理条例,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节能意识。例如,在责任成本的划分范围里,对于能够完成节约成本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对于无法明确自身任务,超出管理条例中自身责任的范围和导致浪费的,不论所处官位的高低都应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其目的是提升房建施工中所有人对成本和资源节约的意识,从而达到高效益、低成本的目标。

2)人力资源方面。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房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房屋建设的施工人员是开展房建工作的主体,同时,也决定这个房建施工的效率及质量[3]。因此,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与利用是房屋建设施工中实现技术节约的首要任务。首先,在工程实施的最初阶段就要做到严格控制施工人员个数、出勤率、工作量、加班加点等问题的安排。其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考勤工作做到及时发现与安排,发现员工中不合理利用资源现象的存在或工程进展速度慢、窝工等问题,及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惩罚。这种严格的考察制度不仅是对工程效率的提升,也是对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的一种培养,杜绝闲散人员的出现所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

3)施工规划方面。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是在房建施工中实现高效率的最佳选择,做好材料的选定和供应成本的精准计算,可以对施工的进程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施工方案不完整,无法根据现场的情况执行规划的情况,也就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大量耗费。所以,施工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充分的考虑施工对象的规模、环境条件、装备设施和人员素质等因素。要想在房屋建设施工中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做好全面的施工规划,并提高员工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可制定多个施工规划,因地制宜,在比较中选出最适合、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案,从而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提升施工建筑自身的价值。

4)总结分析方面。总结与分析是每项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已完成工程中的经验和下一个新工程的开始。当管理人员每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对其进行预算规划的同时,工程结束后也应及时的做出总结与分析,从不足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避免措施,这不仅能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时间的浪费。同时,这种总结工作的周而复始对于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与提高企业效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节能与效益的最大化。

4 结语

技术节约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这面临着许多方面的考验,但只要企业与施工人员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自身做起,便可避免资源过度浪费的现象,并实现房屋建设的蓝图。与此同时,在房建施工中注重节约、科学的工作方法、合理的工作规划、人为资源浪费的避免以及多样的节能技术的应用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建筑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高彩霞. 浅析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12):218-222.

[2]刘东亮. 浅析房建施工中几项技术节约措施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5(16):89-90.

[3]魏冠军. 探讨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J]. 城市建筑,2013,14(9):64-70.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技术途径 篇4

节约型园林可以理解为“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节约型园林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能源, 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建设节约型园林, 要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与必要的保障条件之间的关系[3]。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资金投入, 需要消耗各种资源与能源, 在倡导节约的同时, 必须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必需的用地、用水、必须的财政投入。

2 我国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园林建设中模仿现象普遍存在

在园林行业中, 很多情况下都是不顾实际盲目模仿, 最后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4]。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广场风”几乎全国到处都有, 呈现出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之感, 它们大都是低头草地铺装, 平视喷泉旗杆, 仰视雕塑, 简直成了新的“广场八股”。大部分广场都与环境不协调, 无个性, 这样的广场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令人感到枯燥无味, 缺乏生机。又如当前社会上, 刮起了一种“大树移植”的风气, 从我国东南沿海逐步刮向内地, 致使许多大树, 甚至千年古树因为被移植而死亡,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2 盲目的追求档次

“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 豪华的用材, 它意味着大量的投入。这主要和决策者有关, 譬如在广场建设中, 决策者往往把调定高, 而不管该场所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的地位, 他们只注重广场的豪华、宏大、形式的新颖, 对于广场的功能、作用、内涵却置之不理, 决策者通过高档次的景观设计来显示自己的业绩, 而设计者为迎合领导, 赢得工程, 不惜舍本求末花费大力气来创造高档次的景观设施[5]。考虑到我国现在的国情, 花费巨大投入建设几个所谓高档次的园林, 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建设更大众化的园林上来。其他诸如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过分关注形式而忽略其本来的功用的园林等就不一一列举。

3 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技术措施

3.1 因地制宜,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

保护现有绿地及景观资源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前提, 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之一。要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 维持城市地域自然风貌, 反对过分改变自然形态的人工化、城市化的园林建设倾向。在园林建设中, 要保护原有树木, 特别要严格保护大树、古树名木。在道路改造过程中, 反对盲目地大规模更换树种和绿地改造, 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 坚决查处侵占、毁坏绿地和随意改变绿地性质等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

3.2 选择乡土植物造景, 适当利用当地野生植被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积极利用当地的植物群落, 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 大力推广宿根花卉和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 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植物种植, 以及引种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等倾向。要推进乡土树种和适宜地被植物的选优、培育和应用, 培育一批耐旱、耐碱、耐荫、耐污染的园林树种。

野生植被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合理利用野生植被可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 节约水资源, 营造具有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 所以, 在园林绿化中, 还可以适当利用野生植被建设园林绿地。

3.3 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节约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 城市中可用的园林绿化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但可以转换思维, 另辟蹊径来拓展园林绿化空间, 使园林绿化向空中发展、向立面发展。应大力提倡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园林绿化形式,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需要的回填土和种植土, 大多来自山地和农田, 势必对山区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些单纯考虑从视觉效果出发而堆砌的高大土丘, 因植物生长困难而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来维持, 不仅带来高昂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与养护费用, 而且造成水土资源的巨大浪费。

园林绿化节约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包括3方面: (1) 要保持场地原有的地貌特征, 尽量做到“顺势而为”; (2) 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工程, 并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表土作为种植土进行埋填; (3) 要通过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等措施, 实现植物正常生长与土壤功效的提高。

3.4 降低能源消耗, 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资源和能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由于大型城市广场、音乐喷泉、景观大道等城市形象工程的盛行, 造成全国各地在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 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 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园林绿化建设中, 还应提倡并鼓励利用当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太阳能、水力等。尤其是那些远离城市的公路绿化, 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等能源不仅能解决照明、灌溉问题, 还能节约大量的管网建设投资。其次, 利用反光和荧光材料制作园林小品、指示牌等, 既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又能够产生独特有趣的园林景观。

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 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 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 降低工程造价, 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特色。在实践中, 有许多富有创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或再利用的方法, 形成十分奇特有趣的园林小品。如利用搅拌机剩余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 以铺路剩余的石块、砾石作为园林铺地, 以及利用死树枯干装饰、构造的园林景观、用废弃的油桶做座椅等等。

3.5 开源节流, 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措施

从提高渗水率的角度考虑, 应尽量减少铺装面积、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 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 以及采用微喷、滴灌等节水设施。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增加可利用的水源总量, 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不仅要在水的运输、灌溉等方面减少损失, 如利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利用土工布减少水分渗透等, 而且要选用耐干旱的植物种类, 并将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 如微喷、滴灌, 在树木根部盘绕穿孔输水软管等, 这些技术措施花钱不多, 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也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 结语

园林建设是事关人居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建设节约型园林对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恶化, 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必然要走上节约型的道路, 将更加注重协调资金的投入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 使之达到资源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节约型园林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是未来园林绿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杨思勇.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河北林业科技, 2010 (1)

[2] 徐贵娟.经济节约型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16)

[3] 李瑛, 张铁成.浅谈可持续发展下城市节约型园林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12)

技术节约 篇5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倡议,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的保护环境,迫切需要我们增强节约意识,建立珍惜资源的理念,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党总支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加强体育系办公管理

(1)体育系办公室要节省办公用纸张,节约使用稿纸、信封、复印纸和计算机用纸,提倡一纸多用。所有文件和材料应采用双面打印,对使用过的信封、打印纸要尽量重复利用。

(2)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制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要充分利用因特网、教育网、校园网,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分期实现所有文件传递都在内部网络上进行和上传下达的各种文本材料使用电子邮寄方式的目标。

(3)我们学校食堂浪费现象严重,在学校加强食堂管理的同时,体育系要在思想上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养成节约习惯,使节约意识深入学生心中,尽量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2、节电节水有成效

(1)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现象。体育系各个教室,宿舍等场所在自然光照足够的情况下,不允许使用照明灯具;办公照明要实行分路式控制,根据需要开启照明灯;公共楼道、卫生间的照明灯具由自动控制开关控制;校内道路及校内广场照明灯具由专人负责,定时开关。全体师生员工要养成平常看到“白昼灯”、“长明灯”就关的习惯。

(2)合理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在寝室禁止使用小电水壶、电炉子、电暖风、电暖气等大功率耗电设备。冬季采暖前要做好门窗的封闭工作。

(3)电脑设置休眠状态。体育系个办公室要尽量减少计算机及音箱、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饮水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下班时要切断办公室各类电器设备的电源,防止电资源无效流失。

(4)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严禁跑、冒、滴、漏,坚决避免长流水现象。水龙头应尽量开小,用完随手关闭。如果发现有水电设施设备失修现象,要及时报告总务处修理。

(5)将所有楼内的水龙头全部换为开关式或者感应式,厕所冲水系统应使用循环水,并且加强水压,减小水流。

3、健全组织,注意调控

为强化师生的行为规范,倡议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节约是义务,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1)、建立健全学校的组织机构。工作责任制学校领导亲自抓,工作转变扎实,真抓实干,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更好地推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

(2)、建立并落实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责任制。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注意每一个节约环节,堵塞每一个浪费漏洞。

(3)、建立各项奖惩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做法和行为。安排人员定期地对各办公室、各班级节约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察,发现有浪费行为的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相应处罚。评选出起到带头作用的集体

或个人给予奖励创建节约型校园,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学校在某一段时期内搞的“主题活动”;而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贯行为,也是落实我们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途径,可以说是为我国甚至是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己所能去把它做好,做到实处。

技术节约 篇6

众所周知,包装印刷车间往往需要恒温恒湿,办公楼等地方在炎热的夏季也需要空调制冷,而印刷、涂布等过程则需要烘干热风,而利用热泵技术便能实现有效的能源利用。热泵的工作原理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其作用是从周围环境中西区热量,并传递给被加热的对象。这就如同利用水泵将水从低处引向高处,利用热泵就能将制冷的一部分用于办公楼等地方,而加热端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印刷烘干系统,这样便可大大节省电费,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好方案,值得大力推广。笔者以热泵技术在卫星式柔印机上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热泵在卫星式柔印机上的应用原理

柔印技术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柔印技术的绿色环保性毋庸置疑,但其干燥时的高能耗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热泵技术与其结合应用,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为印刷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目前,包装印刷行业使用较多的是空气能热泵热水机,该设备通过自然能(空气蓄热)获取低温热源,将低温热源冷却后的空气用于车间、办公楼、吹膜机等进行制冷;冷凝器释放出来的热量用于加热水、取暖或供应热水到印刷机、涂布机烘干系统的热交换器,以加热烘箱进气,整个系统集热效率甚高。

卫星式柔印机印刷油墨的干燥原理一般是利用热源(如蒸气加热、电加热及天然气加热等)将空气加热,然后将热空气以一定风速吹到承印物表面,带走油墨中的溶剂,实现油墨干燥。在卫星式柔印机上应用热泵实现加热的过程为:热泵加热装置从卫星式柔印机干燥箱排气中吸取热量,并把热量传递给需要加热的新鲜风,降低热源加热需要的热量,从而达到节能目的。热泵干燥除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外,还因其属于均匀的低温除湿干燥方式,相比传统热空气干燥方式,可较大幅度地提升成品率和印品质量。

卫星式柔印机如何选用热泵

一般情况下,卫星式柔印机有两个部位需要干燥装置。一个部位是在印刷色组之间,通常被称为色间干燥装置,其目的是在印品进入下一印刷色组之前,使前一色墨层尽可能快速、彻底地干燥,以避免后一色墨在叠印时与前一色墨发生混色;另一个部位是在所有印刷色组之后,通常被称为集中干燥装置,其目的是彻底排除印刷墨层中的溶剂,进一步巩固油墨的干燥,以免在复卷或后加工时造成背面蹭脏等质量问题。卫星式柔印机这两个部位在选择热泵装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色间干燥一般采用低温度、高风速的干燥方式,温度一般不会高于60℃,风速大于45米/秒。因此使用热泵时,还要配备一个高压风机来控制风速大小。此外,为了避免热风由风腔溢出,造成干版现象,还必须配备一个风机将进风全部排出,以免发生热风溢出现象。综合评价来看,色间干燥所需温度不高,使用热泵的节能效果不明显,综合制造成本较高,因此不推荐使用热泵。

(2)集中干燥一般采用高温度、高风速的干燥方式。温度一般在70~80℃之间,使用热泵时需配备电加热器,以保证热风温度。烘箱风嘴风速一般不小于30米/秒,因此在此处使用热泵配备一个高压风机即可,具体安装使用形式如图1所示。新鲜风由新风口进入,先经过显热换热器,从中吸收了冷凝热后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随后经由风机送至加热器加热,使其达到预设温度后送入干燥箱进风口,将承印物中蒸发出的溶剂带走;接着,空气通过烘箱回风口再次经过显热换热器和热回收换热器,使两个换热器分别吸收热量用于加热新鲜空气;最后,废空气经由排风口排出。

热泵带来的效益

通过在卫星式柔印机上实际的测试验证,使用热泵实现的综合节能效率大约为50%~70%。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简单计算。

假设卫星式柔印机集中干燥装置加热功率为72kW,按集中干燥装置实际运行使用率60%、卫星式柔印机每天开机18小时,年运行天数300天,工业用电费用1元/度进行计算,年运行费用=72×60%×18×300×1=233280元。按热泵最小节能效率50%计算,年节能费用=233280×50%=116640元。卫星式柔印机配套使用的热泵加热装置费用约15万元。那么,投资回报年限=年节能费用/热泵加热装置费用=15/11.664≈1.3年。

热泵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卫星式柔印机干燥能耗高的现状,并为包装印刷企业减少大量的运行成本。同时,热泵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体化设计省却了繁琐的管路,提高了整机美感。热泵技术和柔印技术的结合,是一个能为包装印刷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项目,相信将得到更多包装印刷企业的青睐和选择。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及策略 篇7

1.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

我们国家的社会和经济一方面为国家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尤其是随着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对土地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但是我们国家这近几年来在实施土地改革和发展策略, 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政策和想法改变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降低人们对土地的占有率, 但是实际上在国家的各项土地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

1.1 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

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的开展, 以及国家对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的需求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样的发展进步和改善的过程中城市的建设者忽视了对城市耕地的保护, 在城市耕地利用和城市发展之间没做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主要表现在:城市中还有很多的闲置土地, 这大多是由于近几年来的圈地潮引起的, 这样不仅引起的是土地的价格暴涨, 其次就是违法利用土地现象, 大规模地滥用土地, 其次就是很多的城市对现有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地下,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未能体现城市土地的真实价值。

1.2 房地产产地结构对现有的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房地产市场曾一度是我们国家的核心产业和核心竞争产业, 但是房地产市场普遍都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首先就是:房地产试产中投资投机的比重不断上升, 尤其是一些投机分子凭借自己的资金优势, 提升了现有土地资源的价格和价值, 致使了土地资源的分配不公, 其次就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滥用提升了大众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但是也同时提升了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和占有的欲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分配。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对于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可见一般。

2. 土地节约集约技术的改善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土地节约集约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分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土地节约集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主要来讨论土地节约集约的改善策略。

2.1 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和城市的规划相结合

要想改善目前的土地节约集约技术利用现状就必须要通过改善现有的机制做起, 首先就是要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和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 将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完美结合, 充分体现土地的实际价值, 做好城市的建设工作。这样做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按照实际的标准和要求搞清楚城市化的建设、耕地和经济以及人口需求之间的真实关系, 也必须要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及本政策和基本目标, 彻底地改变目前社会上现有的所有的土地利用都必须跟着项目走, 以实际的项目为依据, 保证所有的建设指标体系都必须要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从而达到发展建设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实际目的。

2.2 从根本上做到土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

土地资源会随着社会的使用和配置不断减少, 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改善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最终必然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滥用和稀缺, 而且很容易从现有的土地利用资源现状看出目前的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已经非常危险, 在今后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要以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 利用城市土地的实际土地资源的真实价值为城市的建设和土地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所有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使用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严格坚持城市的建设要以不破坏城市耕地数量和滥用城市土地资源为基本目标。

2.3 严格化工业用地的产业格局的形成和使用

工业用地和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基本要求和需求之一, 而且工业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 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 产业负责人合理地优化和配置产业的资源, 实施产业园区的聚集, 使得土地由现有的现状转为节约集约型使用情况, 而且这样也有利于土地向着占地少和技术资源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这样也可以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和现有的环境保护政策相适应, 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为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做贡献, 同时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结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是我们国家的实际发展需求, 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结合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现状个人提出了一些目前国家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但是本文的讨论只是非常简单的讨论关于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还都不成熟, 后续的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国家实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才能够更好地为土地的利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希望未来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土地会成为国家发展的有利资源, 并得到最优的配置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骆丽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4) .

[2]强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体系构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 25 (6) :18-19, 50.

技术节约 篇8

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技术创新

1.1 科技兴农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方针, 农业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节能减排能力。我国农业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学技术、技术创新来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经过详细的测算, 提出了有关“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论文, 引起全球轰动。他在走访中国几个部领导之后, 认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 城市快速扩张, 高速公路大规模兴建, 占用越来越多的农田, 而可开垦的荒地资源不足以补偿占地规模和速度, 导致农田面积萎缩, 中国人自己无力解决粮食问题, 这会导致世界范围的粮价猛涨, 谁都没能力养活中国人, 这是多么令人沮丧的前景。将近二十年过去了, 布朗的预言破产了, 中国成功地养活了自己。布朗犯的最大错误是低估了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过去曾经冠以“低产作物”帽子的小麦做到大面积亩产过千斤;水稻更是创造出平均亩产近一吨的超高产记录。这一系列重大突破, 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全面理解农业技术创新

过去曾有一种观点, 认为技术创新主要指农业科学研究, 忽视了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活动。从理论上讲, 技术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 二是集成创新,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者相互依存, 各有侧重。原始创新主要集中科研领域, 是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创新;集成创新是适合农业多科学、综合性特点, 把单项技术优化组合, 解决农业生产上重大的科技问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是把从国内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升级、本土化, 使之实现技术上的新进展和新突破。这第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是产生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的过程, 这是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创造。例如:塑料地膜是在1979年北京举办的十二国农机展上由日本引进, 在日本主要用于稻田上, 但是, 经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地膜已在几乎所有农作物上大面积应用, 特别在新疆大面积棉田实现机械化铺膜, 在技术上有突破性创新。再如, 由日本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经过黑龙江等地再创新, 出现单本稀植新技术等。

1.3 技术创新应注意观念创新

技术创新有着宽泛的领域, 它不仅仅指新的技术发明、新的产品设备的创造, 而且也可理解为新的思维创造, 产生新的理念、新思想或者转化为新的软件设计。农业技术创新往往容易被局限在新品种、新农机具、新农药、新化肥、新饲料等上面, 而对技术创新中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则重视不足。如上所述, 水稻稀植是对通常密植增产模式的逆向思维结果。1958年提出“八字宪法”中“密”, 是通过加大播种量, 增加密度获得增产。而稀植则反其道行之, 减少每亩秧苗密度, 充分利用单棵稻株的有效分蘖, 也能达到增产的目的。由于稀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减少种子、秧苗的投入, 增收效果更为明显。这就是由于技术创新中产生的新理念导致的巨大效果。

1.4 技术创新的多向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的发展和创新带有鲜明的方向性。科学家诺贝尔发明的黄色炸药, 可以成为和平发展的开矿利器, 也可以成为毁灭成千上万生命、财产的战争工具。追溯几千年的农业史, 自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来, 任何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都是紧紧与提高产量、解决温饱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短缺经济的阴影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 技术创新只能是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量, 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要求。一些产量高而品质不太好的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 淘汰了很多品质优、有特点的农家品种, 使其灭绝。以至于国际组织墨西哥小麦玉米中心专门立项研究如何保护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目标, 调整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方针以来, 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农用化学品及各项农业物资的投入, 使得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全国人民彻底地摆脱短缺经济的阴霾, 解决温饱奔小康。党中央及时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和谐的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在这样大的背景下, 我们应当认真考虑调整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我们要鼓励技术创新向绿色、节能、减排、低碳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农业技术推广也应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 农业污染严重急需绿色节能型技术

2.1 农业生态环境长期欠账太多

当我国在1959~1961年三年遭到农业歉收、粮食匮乏的煎熬的时候, 西方正悄悄地发起一场绿色革命, 以良种、化肥、农药等投入物的广泛使用, 使得玉米、小麦、水稻单产提高, 有效地缓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的短缺。但是, 另一方面发端于绿色革命的这场运动, 继而引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能源和农用化学品需求的迅速增加, 加剧农业对工业和自然资源的依赖。当中国尚未完全走出“文革”阴影时, 也开始后起直追。在1972~1974年先后引进13套大化肥成套生产设备, 又自行研制33套化肥生产设备, 年产尿素可达2 000万t。我国化肥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平均贡献率为32%。

与此同时, 农药的使用量也在迅速攀升, 还不断引进国外新型化学农药。自1975年起, 我国农用物资物耗指数超过农业总产值增幅, 呈现出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1990年与1980年相比, 化肥用量为1980年的2.12倍, 而粮食产量仅为1980年的1.29倍。每hm2耕地化肥施用量超过了美国和前苏联的化肥用量, 化学农药也居高不下, 农用塑料薄膜用量更是全球之冠。到21世纪初, 每年大约需要投入4 200万t化肥、120万t化学农药和30万t各种农用塑料薄膜。这些投入品大部分遗留在农业环境之中。加上星罗棋布在农村的乡镇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废水、废气、废渣的点源污染, 农业环境每况愈下。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曾初步估算:重金属污染农田达30 500万亩、农药污染农田13 600万亩、污水灌溉引起耕地污染3 250万亩;大气污染8 0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6亿t畜禽粪便点源污染严重;乡镇企业排放未治理的废水59亿m3。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大量农膜使用导致塑料残膜对农田土壤结构的破坏污染。过度使用化肥, 特别是氮肥, 造成20%~30%耕地氮养分过量, 湖泊、近海富营养化, 造成红潮泛滥。此外, 由于滥用农用化学品, 还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 农药残毒超标, 出口农产品时有退货。据不完全统计, 仅2000年一年, 共发生891件农业环境污染事故, 污染农田4万hm2, 造成农畜产品损失2 489万kg, 直接损失达2.2亿元。

2.2 农业环境污染深层次原因

在我国农业环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 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自然的因素, 更多的是人为的因素, 我国农业环境呈现出污染退化的趋势, 其根源仍在农业发展模式自身, 仍然走着仿效工业“先发展后治理环境”的老路。长期以来, 只是向大自然、向环境索取, 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 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 农业污染实际上就是对这种稀缺资源的消耗, 同时环境又是一种公共物品, 处于非竞争性使用状态。农民认为任意取用, 用之不竭。由于过分看重眼前利益, 不关心未来, 在决策上存在短视的倾向。而保护环境往往要求农民部分地牺牲当前利益, 保护长远未来利益。这样, 就存在认识水平问题。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 存在着“政府失灵”。当需要政府干预时, 政府却没有及时干预。另一方面, 有些政府干预在某些方面的目标获得了成功, 但是对环境却产生负效应。例如, 对特定化肥的补贴有助于化肥推广使用, 但对土壤和地下水有长期不良的影响。此外, 存在着管理失灵, 缺乏强劲的行政手段和指令以达到政策目标与农业环境目标的一体化, 从而导致农业环境的整体性污染退化。

此外, 信息不完全、不对称, 也是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农民不了解环境成本等信息, 决策者不了解农民为清洁水支付意识, 水价定价过低, 造成农民不注意节水或污染水体。政府对农民的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滞后, 信息渠道不通畅, 不能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我国绝大多数农业环境滥用与“公地的悲剧”有关, 个人对公共环境资源的超标利用, 因此, 有必要引入“环境产权”概念。只要产权归属明晰, 环境资源的配置也就有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2.3 绿色、节约型技术的创新

基于绿色、环保和节约理念的技术创新是缓解、减轻农业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技术创新与大多数农业技术一样, 旨在发展生产力, 但又有些不同。一般农业技术创新都立足增产增收, 通过增加物资投入来达到目的, 通俗地讲, 在做“加法”;而绿色、节约型技术创新的理念是做“减法”, 适当地减少物资投入, 达到生态平衡、天人合一。

从理论上讲: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是在生产力方面, 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有生产经验及劳动技能的人, 技术创新着力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物质资料, 而绿色、节约型技术创新则侧重于第三者, 通过创新, 采用和推广绿色、节约型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物质资料的投入。打个通俗的比方, 治病救人常规做法是打针吃药, 但是, “是药三分毒”, 在治病的同时会给机体带来毒副作用。而针灸则不同, 它只是给机体输入信息, 没有物质投入, 又省钱, 也不会有毒副作用。绿色、节约型农业技术就类似于医疗中的针灸技术。

绿色、节约型技术创新源于基本理念的创新, 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简称IPM) 技术体系为例, 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喷洒化学农药为主, 为了将害虫、病原菌赶尽杀绝, 农药越用越多, 越用越毒。害虫不但没杀光, 而且, 抗药性越来越强, 打药打不死。可是不耐药的有益天敌却大批死亡, 破坏了生态平衡, 导致害虫更加猖獗, 害虫越治越多, 越治越重, 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使用剧毒农药不仅造成有益天敌的死亡, 人类也不能幸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农药中毒, 其中20万人死亡。滥用农药还导致农产品残毒超标, 直接危及广大消费者。1972年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提出了IPM新概念和新技术体系, 立足于生态系统对害虫种群的协调管理, 充分利用自然防治 (包括生物防治) , 只有在必要时才用人工的防治害虫方法 (包括喷洒化学农药) 。不是用农药将害虫彻底消灭, 而是将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IPM技术的推广应用, 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改善了农业环境。从过去只想把害虫杀灭光到允许田间有一定数量害虫与天敌共存, 形成了一个协调的、可控的田间生态系统, 应当说是观念上的一次飞跃。正是这一先进理念, 催生出生物防治等一大批绿色、环保技术。

再如, 综合植物营养管理 (IPM) 技术体系, 纠正了传统盲目施肥的观念, 根据各种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具体需要, 有针对性平衡施肥, 避免了过多施肥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正大力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是利用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获得特定肥料效应, 如:生物固氮、微生物溶磷、溶钾, 菌根协助作物吸收营养等, 充分利用土壤环境中的营养元素, 节约了投入成本。

3 推广绿色、节约型技术的对策建议

3.1 减少污染、降低残留、改善农业环境的基本思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 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主要是“一低两高”, 即农产品质量低、农药残毒高、生产成本高。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节约型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不能重蹈西方“石油农业”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从农用化学品投入这个源头上下手, 扼制滥用化学农药、化肥的势头, 积极寻求利用技术创新替代农用化学品的绿色技术。中国自古就有崇尚“天人合一”哲理的传统思想, 殷商甲骨文就有施猪粪肥田的卜辞, 我们提倡多用有机肥, 少用化肥, 鼓励生物防治, 既提高农产品品质, 又保护了农业环境。

3.2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推广绿色技术的对策

首先, 要制定优惠政策, 推动农民采用新技术。绿色、节约型技术不同于增产增收技术, 它的效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民自身可得到的近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如没有相应优惠政策的鼓励, 农民较难接受和使用绿色技术。例如在IPM中, 常使用物理方法 (黑光灯诱杀害虫) 、释放天敌等方法替代过多的化学农药。农民传统的观念是看见害虫死了才算数, 而生物防治技术毕竟起效慢、着眼于环境与生态, 不如打剧毒农药来得快, 况且, 虽然省了化学农药的费用,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比打药还麻烦。在农民头脑中缺乏生态、环境意识, 这给绿色技术推广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 建议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适当的补助有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其次, 将推广绿色、节约型技术与绿色、有机食品挂钩。由于绿色技术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而间接地由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益却十分突出, 将两者相结合, 有助于绿色、节约型技术的推广和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 两者效益互补, 相得益彰。鉴于今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以此为契机, 加强绿色、节约型技术的宣传和普及。

第三, 要充分利用WTO的环境条款, 通过援引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 在一定时期向全部或者部分免除我国应履行的某些义务, 为农业环境治理赢得宝贵的时间。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4条, 为政府大力增加农业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开了绿灯, 应该用足、用好这些绿箱政策。

探讨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 篇9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借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 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向低成本、高质量和高速度的趋势发展。施工企业若想抓住先机、取得竞争力, 不仅要在质量上下功夫 (因为质量才是信誉之本) , 还要注重节约资源 (资源的节约不仅利国利民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 从而实现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之路。

二、房建施工的浪费情况

1. 机械设备利用效率低

在房屋建设施工现场会发现, 许多机械设备都是超负荷工作, 长久的超时工作对机器本身产生了损害。所以, 有些机械设备出现耗能大却效率低下的情况。除了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超时工作外, 很多机器甚至经常忍受着风吹雨打和日晒。在不用机械设备的时候, 它们就像是被丢在一旁的垃圾, 随意的被自然腐蚀。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机械设备的老化速度, 增加了损耗。另外, 一些企业为了省时、省心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例如, 从不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及检修, 没有对施工的机械设备建立档案跟踪观察。因此, 保养和维护工作都做的不到位。

2. 照明设施浪费严重

如果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对机械设备的工作量不能及时把握, 继而造成机器因超负荷而损耗的话, 那么照明设施的浪费是不是很显而易见呢?施工现场总是灯火通明, 不分白天黑夜的常亮。虽然施工现场因为各种作业要求需要亮灯, 但由于管理不善则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造成浪费的原因, 既有电网的布局不合理又包含管理照明人员的责任不到位。从科学的角度来说, 施工场地应该采取的光源该是漫射型的, 不该是耗能大且易损坏的白炽灯, 电工不该只保证有电而不管该如何用电。

3. 施工现场用水严重浪费

现如今,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再加上严重的污染和浪费现象, 越来越加剧了我国人口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 城市用水紧张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 房建施工现场的用水量仍然很大。即使是有安装计水设备进行监督, 但实际的用水量远远超过预算, 甚至是预算用水量的2~3倍。根据有关调查, 究其浪费的主要原因是现场的管理不完善, 施工用水的布置不合理。另外, 由于用水管道埋在土中的深度较浅, 加上来回车辆碾压造成了管道的破裂, 因此出现了漏水现象。还有些人员技术不过关却还任意的乱接水管, 由于水管接口处密封不好也出现了渗漏。总而言之, 如果浪费水的现象如果不加以根除, 长此以往会给人民用水造成更大的压力。

4. 施工原材料的保管不到位造成严重损失

造成原材料损耗的原因有很多, 如材料在装车时的挤压、运输过程中的洒落以及仓库保存中的不当等。这里, 我们重点讲一下人为因素造成的仓库管理不当。有些仓库由于没有事先做好防潮和防水工作, 雨季来临时会使许多机械设备因遭受雨淋而产生报废。还有就是露天放置造成生锈、仓库管理人员不负责任、不及时进行管理和维护, 这些都使许多可以避免的损失一次次发生。

5. 处理“三化”的力度不够, 造成建筑垃圾增加

说到“三化”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其实它是指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化和施工中的减量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资金, 不愿在“三化”上进行投资;再加上施工管理的不合理, 因此产生了很多垃圾。因为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 所以很多垃圾的处理都是流于形式, 继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三、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

1. 工程一旦开工就要保持连续性, 避免因间歇等造成的损耗

要知道工程一旦开始, 施工单位就要对机器的运转和人员支付费用。所以, 如果停工或延误都会增加成本。

2. 制定明确的责任制

制定责任制就是要把工程的责任成本下放到每个人身上, 使每个人, 大到项目经理、小到劳工都能具有责任意识且时时刻刻都能注意勤俭节约。对于节约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 对于超出责任范围成本的个人实施惩罚, 做到奖罚分明。另外, 就是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定期的跟踪审核和考察。要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把损失降到最低。施工建设离不开用料, 对于材料的管理一定要加强。在采购设备前做好调查, 对每一阶段的用料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降低使用过程中物资的损耗量。对于用料量和领取工作做好记录, 使以后的用料有规律可循。

3. 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管理的重点, 如果把这点做好, 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 还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此, 在施工中要强化考勤制度, 督促员工积极工作。对于人员的安排要做到人尽其才, 避免因不恰当的派工造成延误工期。另外, 除了激励制度要健全外, 还要做好奖罚制度。规避闲散人员的出现, 达到节省人工成本的目的。

4. 均衡施工进度

接到一项工程之后, 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花费和时间进行测算, 保证在有限资金或低成本的情况下缩短施工的时间。如果施工的速度可以提上去, 那工期就会变短, 从而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就会减小。

5. 合理的测定资金流量

重大工程的进行总是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流动。为此,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 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发和补充, 避免不必要的铺张浪费。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等措施, 实现对工程的监督。

6. 养成事后分析总结的好习惯

每一阶段的工程完成后, 要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对于优点要继续发扬, 对于不足要避免其在下次继续出现。只有这样反复分析, 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房屋建设工程虽然涉及面较广, 但只要我们加强管理, 就一定能够节约资源、杜绝浪费。所以, 我们一定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为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不断地探索。如加强人员的管理、增强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意识、把责任下放到个人、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等,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定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战中.房建施工中几项技术节约措施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 2000 (01) .

[2]韦立凤.浅析房建施工中技术节约措施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4) .

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分析 篇10

1 房屋建筑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各行业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建筑行业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实现了空前巨大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就更加激烈, 高质量、低成本和高效率已经成为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众多房建施工企业如果想提高企业竞争力、掌握市场先机, 一方面要保证工程质量, 质量是保证并提升企业信誉的根本, 另一方面要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 而且也利国利民, 最终目的是实现最低成本达到最大经济利益。

2 房建施工现场中浪费的现况以及一些突出的表现

目前我国房建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浪费情况包含以下几点:

2.1 机械设备选择不当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状况不好, 电能利用率和效率较低, 甚至还有很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已经到期但还在使用中, 不仅效率低、耗能大, 还存在安全隐患。已经在工作的机械设备也没有按照国家和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检查和维修, 没有制定房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更没有做到定期的保养、维修和检验。没有建立完整健全的机械设备相关档案, 很多机械设备运转已经超负荷, 还存在过度的设备闲置, 随意摆放在施工现场, 无论天气如何都没有进行保护, 导致设备老化速度快, 损耗增加。

房建施工现场的照明设施落后, 施工现场的照明分为三种类型, 管理照明、夜间照明和作业照明。一般情况下, 施工现场使用漫射光源, 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灯泡多使用白炽灯泡, 不仅发光效率低、易损坏, 而且耗费电能很严重, 这就造成了电能的浪费。房建施工工地的电工只对送电负责, 至于如何用电他们毫不知情, 用电者也不采取任何节电措施, 照明长亮情况十分严重。对于施工工地电网的布置不规范, 包括配线型号和材质的选择都不合理, 没有建立完善的房间施工现场用电规划。

2.2 水资源使用浪费

房建施工人员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很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施工中, 漏水、滴水和随便用水的情况到处都在发生。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及水资源使用保护措施的相关制度本身就不完善, 和农村相比, 城市用水已经十分紧张。有少数的企业对房建工程施工场地的用水量已经做出明确规划和控制, 但是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房建施工工地实际用水量远远超出规定用水量。用水设备、装置及用水管理等都不合理, 施工人员也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 导致大量水资源不断的被浪费。

2.3 施工原材料管理不当造成损失

导致施工原材料损失的原因有多种, 例如材料运输的遗落、挤压时造成的损坏或者是仓库管理不善等。这里主要探讨仓库管理不当这一因素。很多仓库在雨季没有做好防水措施, 导致原材料因雨淋或受潮而报废;或者露天摆放生锈、管理维护不当等, 都造成原材料的损失。

2.4 三化力度弱、建筑垃圾过多

房建施工人员都了解三化, 所谓三化就是垃圾无害化、施工减量化和资源节约化。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只是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 而一味节约资金, 投资在三化方面的资金很少。还有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管理不当, 导致建筑垃圾越来越多。正因为投资太少或根本不投资, 所以在建筑垃圾的管理方面没有专业人员控制和管理, 垃圾处理只是形式化, 最终导致建筑垃圾的不可抑制, 环境也遭到很严重的污染。

3 在房建施工中技术方面节约措施分析

1) 需注意建筑工程的连贯性。在房建施工中, 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都应该加强对施工环境的重视, 努力去除由于中断施工导致的经济损失, 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 应该做好施工用料、施工机器设备的检查工作, 检查材料是否完好、设备是否齐全等, 必须从根本上防止出现中断施工的情况, 使得职工工作效率和物资供应都跟得上施工进程, 促进工程高效、高质量完成, 从而减少项目成本, 提高工程利润率。2) 职工管理责任制。职工管理责任制, 也就是负责人应该管理好自己工作范围的生产投入, 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的第一管理者是项目经理, 管理成绩和绩效考核挂钩。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房建施工过程中, 人力资源的管理十分重要, 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力度不到位,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还能促进施工人员积极工作。所以房建施工相关部门要严格管理考勤, 并想方设法推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所有员工都能发挥自身的才能, 坚决杜绝因派工不合理而延长工期。同时要建立适当的激励和奖罚体系, 尽量避免施工现场出现闲散人员。4) 加强资金流量测定的合理性。房建施工工程项目普遍都较大, 所以资金流动量也很大。所以, 房建企业要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团队, 负责配发、补充和监督资金流向, 避免出现任何的资金浪费现象。合理的对人员和机构进行配置和精简, 以达到提高效率、监督项目的目的。5) 事后分析总结要加强。基本每项工程都是分阶段进行, 在每阶段工程完工后, 都要对工程成果和缺陷做出总结。不断发扬优点, 而对于缺陷不足一定要避免再次发生。这样不断总结并分析, 能够提高效率, 降低失误、错失和不足,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工程实例

本文以一品龙潭住宅小区为例, 该小区位于柳州市柳石路368号 (原雅乐饼干食品厂内) , 规划用地面积17971m2;建设净用地13550m2, 共7栋, 其中3、4、5、6#楼有地下室, 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4450.95m2, 实际地上建筑面积24408.34m2。该小区开发商投入的资金有限, 对住宅楼的质量要求较高, 工期较为紧张。工程前期的主要难题是如何降低成本、确保质量、减少工期。针对这些问题, 项目负责人对设计图及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基础上, 对小区工程技术节约措施进行改进, 并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 取得了良好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只要施工企业从自身做起, 严格依照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施工, 强化工程的管理对策, 坚持以科技作为发展的原动力, 保证职工责任明确, 从而达到保质保量、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小议节约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与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2]高彩霞.浅析房建施工中的技术节约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越花越节约 篇11

吃得丰富多彩,而且经济实惠,这决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事实。比如笔者一家3口, 若每日三餐吃单一的大米饭,是既单调又花费。当然,花在大米上的钱不多,多的是小菜钱,每天起码要25元到30元。如买500g左右的小黄鱼9元到10元钱,500g左右猪肉7元到8元,青菜1元钱,素鸡2元钱,笋3元到4元,鲜菇2元钱。说实话,这些小菜3人吃三餐还不能“大吃大喝”。如果不吃大米饭,而是吃饼子、包子、面条、年糕……就省多了。若三餐都包饺子吃(也可吃二餐饺子,一餐面条),那么买饺子皮4元到5元钱,买猪肉(做馅)5元到6元钱,买菜(做馅)1元钱,一共才11元到12元钱。三人完全可以放肚皮吃上三餐。吃面条的话(吃炒面、吃汤面均可)也只要10余元钱。笔者经过多次实践,证实吃花色面食比吃饭足足可以省下一半多的钱。

发现这一“新大陆”后,我就一反365天天天吃大米饭这一传统,而是采取了“三三制”的新办法。所谓“三三制”就是每个月10天时间吃大米饭,10天时间吃花色面点,10天时间花色面点跟大米混着吃。“三三制”的新吃法,不仅较以前吃得丰富多了,而且较以前节省多了,原本每月1,000元开支,如今只要800元就够了。

技术节约 篇12

交通的发展肯定会占用、消耗一定的土地资源, 近几年我国的交通建设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也使得公路占地面积在急剧上升, 中国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稀缺, 公路发展中的用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稀缺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 公路建设的用地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交通建设。公路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工程占地问题, 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 做到高效利用, 缓解公路建设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利用土地节约集约技术, 合理设计路基高度, 路基的横断面形式, 路基的支挡结构以及控制用地红线等。

2 公路路基设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应用

2.1 路基高度设计

公路路基的填筑高度与公路底部宽度直接相关, 公路底部宽度又直接决定公路的占地面积, 公路路基的填筑高度越高, 则底部宽度越宽, 公路的占地面积也就越多, 并且路基的高度越高则相应的土方工程量越大, 土的用量也就越多[1]。目前我国路基的平均高度为4米, 在保证设计科学、合理的条件下, 很少有公路路基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中考虑节约建筑用地问题, 造成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所以为了实现土地节约集约设计理念, 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尽可能的按照最小路基高度进行施工工作, 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 使资源使用量最小。

低路基设计是公路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既能够减少公路建设用土量, 有效节约土地资源, 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公路施工工程的工作量, 降低公路施工成本。但是低路基的设计方法容易使公路工程受到严重的地下水的影响, 所以很多的公路工程施工完成后因为低路基的设计方法使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都大大降低, 所以在低路基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证公路工程质量这个重要前提, 在公路路基高度设计和具体公路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公路施工过程中, 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合理设计地基高度, 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 合理降低路基的填筑高度。第二, 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公路的纵断面, 适当降低公路路基的填筑高度。第三, 合理设计施工公路和施工场地已有道路的汇合点, 重点考虑施工场地的排水灌溉情况, 设计科学、合理的路基涵洞以及路基通道。第四, 根据公路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工程方法, 降低公路路基的最低高度要求, 如增加排水设施的建设, 对路基土地进行预处理等措施。第五, 可以通过选择好的公路路基填充材料, 改善公路路基的填筑施工工艺等方法, 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第六, 通过优化低路基的排水系统的设计, 可以提高路基的抗水稳定性, 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山区的公路路基高度设计

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 高低起伏的坡度比较大, 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很难使填挖工作达到平衡的状态, 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高填深挖公路路基。高填方路基的填方量很大, 占地面积广, 填方边坡的坡面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 路基的沉降、变形情况严重, 并且难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 但是当公路工程中存在较多弃方时可以综合考虑高填方路基高度和弃方、弃土占地等因素, 设计合理的公路路基高度, 减少弃方、弃土占地情况[2]。公路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 施工场地的原有自然山坡或是人工边坡都是公路工程挖方边坡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挖方边坡的高度要保持在30米以下, 当施工过程中遇到30米以上的深挖方时, 应该尽可能地尽快调整公路施工路线方案, 调整路线纵坡等来降低挖方的边坡高度, 或者是采用隧道的施工方案,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节约公路工程用地面积。

2.3 路基的横断面形式

公路路基的横断面包括硬路肩、碎落台、土路肩以及边坡平台和排水沟等, 所以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约工程用地。一般情况下, 当施工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已经确定后, 公路的横断面形式以及更组成的施工要求必须满足施工标准, 不可以随意改动, 以免影响公路工程的后续施工情况, 但是当施工过程中严重受到用地限制时可以在满足施工规范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用规范标准的下限值, 合理调整土路肩、硬路肩以及碎落台和边坡平台等的宽度, 灵活运用设计规范标准。

(1) 硬路肩设置。公路横断面的硬路肩主要供紧急停车使用, 保护行车道的路面结构, 提供适量的侧向宽度, 保证车辆的安全、舒适行驶, 同时为道路养护工作和临时车道提供空间, 为公路挖方段留有足够的视线空间, 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及减轻事故的严重度。但是当情况有限时可以适度降低硬路肩的宽度, 但是最小不能低于0.5米。

第一, 山区的地形、地势以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所以当要修建的公路的工程规模较大并且交通车流量较小时, 可以考虑适量减小硬路肩宽度, 降低公路工程施工量、减少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第二, 如果需要修建的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 并且耕地面积比较多, 土地资源比较缺乏时可以考虑适当减小硬路肩的宽度。第三, 对公路进行改造扩建时,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改变硬路肩的原有用途, 充当行车道使用, 提高公路的行车量, 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资源, 减少建筑占地。

(2) 碎落台设置。碎落台是指在修建在路堑边坡的坡脚和边沟的边缘处, 为了堆放碎落物而设计的纵向平台。但是目前公路的边坡设计比较保守, 边坡处的防护措施较多, 很少产生碎落物, 因此碎落台的使用功能逐渐降低,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不考虑实际路堑的边坡高度、防护设施的类型, 而全部设计通用规格的碎落台, 是一种严重的工程浪费现象, 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国家的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碎落台宽度大于1米, 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设计碎落台宽度为1.5米到2米之间, 所以在用地受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最低限值, 甚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消碎落台的设置。

(3) 边坡平台设置。边坡平台是指在边坡坡率发生改变或是单级边坡的高度达到一定值时设置的一种横向平台, 公路挖方的边坡平台一般为1米到2米之间, 但是实际施工中可以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边坡的稳定性, 局部的挖方可以适当的减小边坡平台宽度, 减少土方的开挖工程量还能节约土地资源的使用。

(4) 路基边坡设置。路基边坡的设计需要在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基础上, 选择设计合理的边坡率, 合理的边坡率和防护形式能够使路基的设计更好的适应自然。边坡比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边坡的防护措施和防护措施施工费用, 工程前期的综合成本和边坡失稳后需要的维护、处理费用等, 在确保边坡可靠的情况下, 从经济和节约土地两个方面, 设计科学、合理的边坡比, 降低施工工程成本, 减少占地面积。

(5) 排水设施设置。公路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地下平排水系统等, 对地形比较平坦, 冲刷性比较小的路段进行浅碟形边沟设计时采用草本植物防护措施, 实用性很强, 并且施工成本比较低, 对汇水面积比较大的深挖方路基路段采用加盖板的矩形边沟较为适合。因为矩形边沟相对于梯形边沟来说能够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情况, 浅挖路段可以利用自然草本植物或人工培育的方法取代边沟的设计, 降低施工成本。路基横断面的排水设施都是按照最不利的情况设计排水断面的, 所以排水距离是否相同或者排水沟底的纵坡是否相同基本上都采用相同尺寸的排水断面, 实际使用过程中有很大压缩空间, 所以在设计排水断面时灵活设计断面的尺寸, 减少占地面积。所以, 在公路排水设施修建过程中排水设施的大小要根据具体施工的地形、地质情况, 路基填方高度以及汇水面积、排水设施泄流能力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3]。

(6) 路基支挡结构设置。公路路基支挡结构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路基在荷载组合下发生的不稳定的现象, 是一种公路加固措施。为了减少土地使用情况可以在土地价值比较高或者敏感性比较强的公路路段设置合理的公路路基支挡结构, 优化路基边坡设计, 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公路工程中路基支挡结构一般包括挡土墙、抗滑桩等, 在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周围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公路工程的具体要求等综合考虑设计路基支挡结构, 在保证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占地面积。

(7) 用地红线设置。公路的用地红线是指按用地范围使用的用地边线, 用地边线要按照施工技术标准严格执行, 在耕田等的土地价值比较高的地方尽量使用下限值, 用地边线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区分安全要求和景观美化的区别, 某些公路工程为了制造美化景观而人为的在路边设置绿化长廊, 对土地资源造成浪费[4]。

2.4 以桥代路

以桥代路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最好方法, 在公路路线经过大片耕地时, 公路路线设计应该综合考虑路基高度、公路工程施工成本以及环境代价等确定施工采用桥梁或是路基方案, 最大的发挥耕地价值。

2.5 以隧代路

山区修建公路时因为地形、地势比较复杂, 经常要穿过崇山峻岭, 所以在公路路基开挖时经常出现边坡高度太高, 边坡稳定性不足等安全隐患, 此时一般绕开或者采用隧道的方法, 所以在施工设计阶段通过修建隧道将公路线路拉直[5], 优化设计方案, 节约工程用地,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 结束语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是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路基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满足公路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降低路基高度、合理设计路基横断面形式以及路基的支挡结构, 在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土地资源的使用, 保护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金虎.公路路基设计中土地节约利用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5 (31) :52-53.

[2]徐舟.公路路基设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J].公路工程, 2014 (02) :163-166.

[3]张淑芳.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政府与公共管理, 2014 (29) :30-32.

[4]苑菲菲.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管理科学, 2015 (28) :278.

上一篇:文化与经贸同行下一篇:双专业教学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