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工作

2024-08-13

节约集约工作(共8篇)

节约集约工作 篇1

在全市节约集约用地现场工作会上的讲话

市国土资源局 明才(2007年8月)

同志们: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继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之后,又于2006年8月31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省政府办公厅于2007年2月14日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这些文件的发布实施,使我国的土地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十分旺盛。如何破解用地难题,消除土地制约瓶颈,真正把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主基调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认为,土地作为宏观调控的闸门,严在哪里,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要想合法取得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规划必须通过规划调整来解决。二是用地计划。要想依规报批用地,必须取得指令性 计划用地指标。三是基本农田。除国家、省重点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用地外,均不得占用。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地方讲:项目引来了,就是落实不了地,无法推进。实事求是地讲,有些项目的确有土地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在国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政策的大背景下,由于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现行的土地供应政策,自然就不能供地了。但这绝不是项目上不去的决定因素,关键的问题是一些项目在选址问题上很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如:符合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调整规划能不能实现?涉及不涉及基本农田?符合不符合产业政策?用多少地合理?计划指标如何去解决?我想这些应是我们上项目考虑的问题。

下面,按照市政府这次会议的安排,围绕上述问题,我就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利用国家土地政策破解我市用地难题讲几点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助于我们项目建设和合理用地。

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

所谓规划调整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不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建设用地、耕地等主要用地规模及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的局部变更。

(一)可以申请规划调整的项目范围。主要包括: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大型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改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此以外,列入或为实施省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行业发展建设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计划的项目;列入或为实施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项目;列入或为实施市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军事、卫生防疫等具有特殊选址要求的建设项目;县(市)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模和布局变化的且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符合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产业集聚原则的,由设区市以上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一般生产性建设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的,均可申请规划调整。

(二)规划调整的基本方法。为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我省规定了三种规划调整的方法。一是按项目进行规划调整。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能源、水利、交通、矿山、军事设施等单独选址的项目建设需要调整规划。二是集中进行规划调整。即通常说的优化布局调整,是指将零散的规划建设用地集中到近期需要用地的区位,使规划建设用地集中连片,从而满足城市、村庄及独立工矿区近期建设用地的需要(市装备机械制造工业集聚区用地采取此办法解决)。这种规划调整方式的特点是不带项目进行规划调整,一次可调整出多块土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符合 工业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商品住宅用地及其他经营性用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要求。三是按计划进行规划调整。这种方式主要是解决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批准前,一些地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已经使用完毕,需要经过预支规划指标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问题。但预支规划指标时,预支规模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空间结构必须符合新修编的规划大纲或者规划意图。预支的规划指标,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中核减。

二、关于建设用地预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一)预审管理。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二)预审申请。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在申请核准、备案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三)预审受理。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省国土资源厅受理,其中建设项目占用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土地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市国土资源局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建设项目,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市国土资源局受理,提出初审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受上级委托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并转报上级。

建设用地单位申请预审,应当提交下列材料:①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②预审的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选址情况、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补充耕地初步方案;③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批复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预审的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用地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②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③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和总规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④占用耕地的,补充耕地方案是否可行,资金是否有保障;⑤属于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的修改方案、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预审时限: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受理预审申请或者收到转报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出具预审意见。二十日内不能出具预审意见的,经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预审意见:预审意见包括结论性意见和对建设用地单位的具体要求。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预审意见提出的用地标准和总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落实预审意见,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核准或者批准建设项目前,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不得办理供地手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重新申请预审。

三、关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一直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国务院31号文件把土地利用计划作为控制用地规模,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指出了新的形势下土地利用计划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主体,以参与宏观调控和严格耕地保护为重点,对照原来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现了三大改变:一是新办法改变了计划指标体系。新体系由新增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和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三项组成。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包括建设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与以前不同之处,就是把建设占用未利用地也纳入了用地计划管理。二是新办法改变了计划监管办法。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计划指标不能再与工业项目一一对应。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省采取留 出一定比例的用地计划指标,用于省政府及其投资主管部门所确定的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不可预见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其余指标下达各设区市和扩权县,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用地。

今年,省里直接下达给我市用地计划指标为4665亩(不包括省里统一安排的重大项目的定向指标和预留的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不可预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其中扩权县675亩。预计我们还能争取到省预留农用地指标1000亩左右,未利用地指标3000亩,通过土地置换能解决2000亩,内涵挖潜,利用存量地也在千亩以上,几项加起来近万亩,按每亩投资强度100万元计算,可以保障100亿元的投资用地,基本上可以满足用地需求。但是,目前用地指标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发展的因素,最大问题是列入省重点项目不多,争取省预留指标太少。一是今年省下达各市用地计划指标63240亩,省下达我市指标只有4665亩,低于全省平均数1084亩,指标数位于全省 位。造成指标少的主要原因是,省下达各市用地计划指标主要依据各市今年预报的项目确定的,由于我市项目少,特别是大项目、重点项目少,省给我们安排的用地计划指标也就少。二是今年省留重点项目定向计划指标65220亩(下达指标时已经安排完毕),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数的38.8%,比下达各市用地计划指标总数多1980亩。但我市只有3个项目列入了省重点项目,省安排定向计划指标390亩,使用省重点项目指标数量位居全省末位,远不如其他市一个县的用地计划数量。三是今年省留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不可预见重大建设项目39540亩,占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数的23.5%,主要用于列入省政府和省发改委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不可预见重大建设项目,由于我市大项目落地难度较大,一些中小项目达不到省重点项目的标准,多数项目不能列入省重点项目范围,使用省控指标的数量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市。为了弥补用地计划指标不足,最近,我们通过实地调查,认真筛选了8个重点急需的生产性项目和急需建设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用地5673.087亩,拟请省政府批准使用省预留计划指标,以缓解我市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现状。下一步,希望市、县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通过向省汇报、积极跑办,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能够列入省重点,使用省预留计划指标。

四、关于土地置换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匮乏已成为困扰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文件)精神,今年2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07]2号),其中在深入推进存量挖潜和集约用地条款中明确了“已经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或者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土地,可以置换;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标为建设用地且实际勘察结果为工矿废弃地的土地,有关市、县政府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可以用于置换。置换后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基本农田之外的土地。实行土地置换要严格遵循不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农用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供地方式,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符合 规划调整条件。”省国土资源厅为规范土地置换行为,对2005年制定的《土地置换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3月27日正式下发。

(一)土地置换程序。土地置换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步是对原有闲置建设用地的复垦;第二步是对拟置换的集体土地报批。

1、土地置换项目的立项。由县(管理区)国土资源局对拟复垦的原有建设用地进行调查摸底、筛选,确定复垦地块。由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国土资源厅直接申请,省国土资源厅接到申请后,对复垦地块进行实地勘察,出具批准立项报告。审核的内容:一是是否依法取得了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建设用地使用证(如已批已用的砖瓦窑、旧村址、已批未用的其他建设用地等);二是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是否是建设用地,且实际勘察结果为工矿废弃地或村庄废弃地(县政府出具的证明文件)。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图斑标明是建设用地,实际勘测结果是农用地的,可灵活掌握,也可认定为建设用地。经审核,符合复垦立项的,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用于土地置换的土地复垦项目立项批复,土地复垦项目由县政府投资实施,复垦完成后,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请验收程序和标准申请省国土资源厅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市县政府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就可以用复垦验收的土地置换其他农用地。

2、土地置换报批程序。原有建设用地复垦验收工作完成后,根据当地建设项目用地需要进行选址,用复垦的耕地置换新的建设用地。首先由市县政府提出申请(跨县进行土地置换的由市政 府提出申请),新选址的项目用地除用于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或易燃易爆危险工业项目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程序报批外,其他项目申请土地置换分批次报批。涉及农用地的,连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一起,逐级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核。300亩以下的,由省国土资源厅代省政府审批,300亩以上520亩以下由主管省长签字省政府审批,520亩以上省长签字省政府审批。

(二)土地置换条件、要求。按照冀政办[2007]2号文件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置换办法》规定,置换后新的建设用地应当选址在基本农田之外的土地。实行土地置换要严格遵循不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农用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供地方式供地,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符合规划调整要求。具体讲,土地置换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用于土地置换的两块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批已用的建设用地复垦,复垦的建设用地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的建设用地可以选址在规划圈内也可以选址在圈外,但不能占用基本农田,用地选址在规划圈外,需要规划调整。复垦的建设用地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新的建设用地必须选址在规划圈内;已批未用的建设用地复垦后,新的建设项目用地只能选址在规划圈内。二是已批未用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置换,只能还用于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不能干别的。三是土地置换应当取得土地权利人的书 面认可。拟置换的土地涉及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取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四是用于置换的两块土地面积相当。土地置换的面积不能突破原批准转用的土地面积,不能因土地置换造成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农用地面积减少或耕地面积减少。也就是说原来批准的是100亩,只能置换100亩或少于100亩,如果多出来,多出部分按正常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程序组卷报批,并占用年度计划指标。五是用于置换的土地不得低于将要占用的农用地质量。原来批准的是非耕地不能置换耕地,但原来批准的是耕地可以置换非耕地(好地可换次地但次地不能换好地)。六是对已批已用或已批未用的国有建设用地复垦成耕地置换集体土地的,市、县国土部门应当与原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退地协议书。对新占用的农用地必须征得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签订征地协议。七是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为建设用地,且实际也是建设用地,但没有土地手续的(1996年以前的违法用地),应向省级缴纳每平方米15元的耕地开垦费(有土地使用证的不交)。八是土地置换经省政府批准后,由市县政府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供地方式和用地定额、地价标准执行。

(三)我市土地置换工作现状。去年,省国土资源厅举办全省建设用地置换培训班后,我局召开全市国土资源局长会议,已对土地置换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各县基本上完成了本辖区内已批未用的建设用地和废弃工矿、砖瓦窑、旧村址和其他闲 置不用的各类建设用地清理,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和图上标绘。张北、万全、涿鹿、怀安、沽源、康保等县和察北管理区已开展了土地置换工作。张北县为破解用地不足,充分利用土地置换政策,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要,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亲自督导,县国土资源局深入各乡(镇)调查摸底,寻找可置换的闲置土地资源,土地置换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通过实施土地置换满足了各项用地的需求。截止目前,全市已批准用于土地置换的旧村址、已立项废弃砖瓦窑复垦项目56个,约4000亩。其中,张北县土地置换项目28个,2113亩(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分批次置换农用地转用300亩);怀安16个,872亩;万全复垦项目6个,300亩;涿鹿6个,309亩;沽源4个,364亩。这些项目复垦验收工作完成后,可申请置换一大批用于各类项目建设的农用地,对有效地缓解各县农用地转用指标不足,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根据我们的掌握,已经上报摸底情况的15个县(包括管理区)中,只有5个县已经过省市批准立项,其他县还未进入实质立项阶段。有关县如果需我们帮助,请及时与我局土地利用科沟通,我局将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五、关于基本农田问题

目前,国家对占用基本农田限制的很严,卡的也很死。但并不是冻结,仍然留了一个口子,如:国家、省重点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用地,还是可以规划调整报批的。对此我 有两点想法建议:一是对难以避开,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一些城市建设项目和单独选址的项目,在项目包装上、立项报批上、位置选址上以及项目名称上可往已建或在建的能源、水利、交通、矿山等的国家、省重点项目上挂靠。争取以生活后勤服务、连接线、延伸线、产业延伸项目等名义申报立项,进而依法依规解决占用基本农田的问题。尤其在项目的前期运作上,要有这种意识,这样跑厅里跑部里才有解决的可能性。例如:2005年蔚州镇190多亩的住宅项目,就是以蔚州煤、电、气一体项目的综合服务区名义批回来的;张宣公路拓宽占的基本农田,也是以丹拉高速与市区连接线的名义运作的。也就是说,部里、省里想扶持你张家口,你得给人家找个政策理由。二是摸清基本农田现状的底数,为下一步争取规划的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的缩减找准理由、提供依据、做好准备。基本农田划定已经十多年了,这期间,政策导向、土地类别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今后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占用上的限制、违法查处上的力度会更加严格。所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摸清基本农田现状底数。1996年前,在核定基本农田面积时,由于当时工作不细,有的甚至把国有河道、国有集体林地、滩涂水面、荒坡荒沟都划进了基本农田,特别是多数把城镇周围耕地都划进去了。而国家、省里现在审查批准土地,是以图说话,你要上项目、搞建设动不动就会涉及基本农田。所以这次土地大调查,一定要把划定基本农田范围现状搞清楚。尤其要把生态退耕、沙化、盐碱化、水毁、撂荒、过去错划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地类数据、比例搞清楚,为下一步争取政策,进而缩减保有量奠定基础。同时,要把十多年来,县、乡、村退出的耕地和国家、省、市投资开发新增加耕地的数量、质量、位置搞清楚,为将来基本农田位置上的调换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下一步,如果国家政策允许你调换基本农田的地块位置,你得有地可调,底数清楚了,多争取的余地会更大一些。这样,我们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又保证了基本农田的数量,而且为落实区域经济布局,解决县区产业项目集聚区用地拓展了思路空间。

六、关于未利用土地政策

我市在未利用土地的占有上,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未利用土地较多,是我们张家口的优势。目前,国家在管理未利用地方面相对于基本农田、农用地的管制较为宽松,征用、占用未利用地的成本较低,有利于招商引资。尽管今年国家对建设占用未利用土地亦实行了计划管理,但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掌握,实行预控管理,也就是说,相对于农用地计划指标是较容易争取的。

现在国家、省政府对未利用土地有三条基本政策:一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内,将集体未利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除市辖区外,由设区市政府审批。二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国有未利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由设区市政府审批。三是对农村村民建住宅需使用集体未利用地的,由县政府审批。鉴于上述情况,各县区要 把握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三大机遇,做好以下工作:

1.实事求是地做好二次土地大调查。这次土地大调查,是现状的调查,要吸取十年前调查的教训,在确保耕地保有量指标的前提下,把事实上确实不是耕地,不是草地、林地等当时搞错的纠正过来,特别是对拟选定的工业集聚区范围内,经过现场鉴定确认,实事求是进行地类变更,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对小片荒、撂荒多年的旱地,严重退化的草场草坡,虫害、病害严重的小老树,要争取从地类上调整为未利用地。进而扩大未利用土地比重,为下一步调整规划、以项目争取土地报批创造条件。2.结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对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土地权属性质进行重新界定。特别是县区、乡镇今后拟选定安排的区域,要重视起来。90年代初的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当时确定的集体所有土地比例很大。现在看来,上企业办项目,受到了很大限制。集体所有的,就得依法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就得报省里批准。因此,在这次调查中,要坚持依法界定权属,找足法律依据,做好村集体工作。在对地上附着物,前期开垦费用合理补偿、维护稳定的前提下,依法增大国有未利用地的比重。

3.关于疏林地、草地问题。首先讲,按规定林地、草地、池塘、水面属农用地,而农用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就得有计划指标,并且报省、国家批准。所以建议各县区:对拟选定的工业集聚区范围内,已基本消失的林地、严重退化的所谓草地和干涸多年的 淖、池塘、废弃的小水库,应及早责成林业、畜牧、水利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鉴定,政府同意后,土地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认可,进行地类变更。别到项目用地时才办,那样容易引起上级部门误解;对选定区域内的“一退双还”等生态工程,通过做工作,看能否由政府出资,异地造林种草。从上而下,从图上、微机里调换出来,以方便今后的项目用地。

七、关于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根据我们的掌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土地违法行为又有所抬头。最近省国土资源厅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查处违法占地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正在组织各市之间进行联查,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这次会后各县国土资源局要认真落实土地巡查责任制,加大巡回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责任区内发生土地违法案件未及时发现和制止的,要严肃追究巡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土地违法行为,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按法律规定应当拆除或者没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对土地违法行为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典型的土地违法案件要公开处理。

同志们,以上是我汇报的实行土地新政所涉及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要充分认识国家土地调控政策的重要性,坚决把国家的各项土地调控政策落实到位,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 快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节约集约工作 篇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要素,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土地管理领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意义十分重大。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用地的关系,将节约土地资源放在土地管理的首位,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

1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必要性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要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内部挖潜上,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才能不断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从白山市的土地情况来看,经济、社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势在必行。一是从白山市的区位状况来看,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称之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市土地面积为1747372.81公顷,其中耕地102990.90公顷,只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19亩,不到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水平。二是从近几年来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来看,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在增加。从2006年—2009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共3168.07507公顷;三是当前我市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极严重紧缺。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在规划理念及管制措施等方面,切实加大集约利用土地的力度,确保土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白山市在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还不高,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状况仍需改善。出让方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土地市场竞争机制。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招商引资中对土地利用状况不够重视。目前我市大量土地被占用,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建设用地的存量空间已十分有限。为追求招商引资目标,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对用地单位的后续开发缺少约束,导致了一部分用地单位的投机行为,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三是监管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制约粗放用地、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3 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措施

要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3.1 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本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点控制建设用地,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充分挖掘用地潜力,统筹规划各类用地”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土地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超前预测,充分论证,科学划定土地用途区域,使用地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引导合理、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强化土地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

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市场,国土资源的需求信息、审批结果、价格水平、登记资料等要全部公开,接受社会公开查询。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土地潜在价值,增强市场主体用地成本意识,提高全社会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自觉性。

3.3 强化用地项目审查与项目用地批后管理,督促节约集约用地

加强预审管理,把好用地预审关,严格审查用地规模。严格用地审批,对要求新增建设用地的用地单位,必须充分消化使用了现有批准土地,才能安排新的用地指标。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对农用地转用、征收的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建设情况,实行跟踪检查验收制度。

3.4 节地挖潜,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力度

一是加大利用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在做好现有建设用地普查评价的基础上,加大闲置土地、转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依法可以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二是提高低效土地的利用效率。完善节地挖潜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压缩超标的绿地面积和辅助设施用地,扩大生产性用房,实施厂房加层、改造老厂、内部整理和余缺调剂,引进先进设备,节约生产空间等途径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我们要深刻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上,不断开拓新思路、建立新机制,加快实现土地资源从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突破土地资源瓶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摘要:要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实现土地资源从粗放利用向节约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从而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以白山市为样本,分析了白山市用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2]赵江虹,马占一.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吉林农业,2010,(04).

关于做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问题;对策

所谓节约集约用地,是指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及配置率[1]。各项有关土地建设的项目都应当遵循节约原则,尽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每个建设项目都应不断增强产出投入强度,提高集约化程度;利用置换、整合、储备等对土地投放节奏及数量进行合理安排,对项目用地的布局和结构等进行改善,以此达到提高利用率及配置率的目的。

一、当前社会下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分析

1、思想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思想意识较为淡薄,观念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自身企业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造成土地闲置浪费、低效用地等,经常出现用好地、占而不用、多用地及少批多用等现象。

2、利用率低下

部分企业大都是低层建筑,危旧房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改造难度较大。农村地区新建住宅逐渐向外部扩张,形成许多“空心村”,从而加大了土地利用及治理的难度。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相应政策,尤其是缺乏对运作空间处理、经济利益平衡关系处理的规定及政策,无法充分调动集体组织或企业转变利用土地方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缺乏制约监管

目前,仍存在诸多滥用土地、乱占土地等违法行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管,导致违法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部分地区虽然制定了对违法行为的有关处置办法及处罚条例,但缺乏可执行性,造成制约监管不到位。

4、土地规划缺乏合理化及科学化

政府部门在进行土地规划时,缺乏合理化及科学化,出现贪大求洋现象,严重忽视土地建设的实用价值。乡镇建设过程中,部分政府部门将外延扩张作为工作政绩,出现诸多土地浪费及利用率低等现象。

二、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

1、增强思想意识

城市有关部门必须从长远目标及当地经济发展出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的紧迫性及必要性,将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全面贯彻和落实,对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从而促进该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相关领导必须增强思想意识,统一思想,真正认识到该项工作开展的紧迫感及责任感,并将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及利用率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将土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以此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利用率

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是该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土地节约和集约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应坚持“扩大增量、管住总量、节约集约、盘活存量”原则,多措并举的进行土地资源挖掘,从而保证用地的有效供给。扩大增量指在用活、用好计划指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用地增减的挂钩工作。将思路转变为农村居住逐渐向中心村及城镇集中、工业项目逐渐向园区集中,加强土地置换,为城市项目建设及建设开发提供基本的用地保障。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该项工作,应采用“招拍挂”形式对投入的项目建设土地进行公开出让。对于抛荒、闲置的土地,应全面进行清查,并摸清底数,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其收回。对于征而少用及未用的土地,一旦闲置时间超出有关规定的期限,应对所有者依法征收闲置费,或将土地使用权收回;对于新批的建设项目,应提高到位率,督促工程尽快开工;对于未开工但已经办理土地证的建设项目,应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开工,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开工,应依照相关法律将其土地收回。在乡镇地区中全面推进厂房标准化建设,实现少增地、多增资。

3、加强制约监管

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执法管理的相关长效制度,对管理秩序进行全面规范及整顿,促进制约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应推动联动效应,督促有关部门完善联动机制,实现用地情况的持续执法检查,将治理违法行为、清理闲置用地作为工作切入点,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严肃查处,以此提高制约监管的工作效率。应加大执法监管的力度,建立执法信息员和协查员制度、违规违法举报奖励制度,预防违法行为,定期进行巡查,对违规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4、推进土地规划合理化及科学化

必须重视合理化、科学化城市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引领地位,全面推进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及科学化规划。土地规划应当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相互叠加、相互衔接,如水利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建规划等。必须对重点项目的建设土地区域进行科学划定,才能统筹整体用地布局。土地规划应与挂钩工作和土地整理相互结合。结合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和空心村整治,在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保证耕地保有量。

结束语:节约集约用地不仅是当今社会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紧张矛盾下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基本的土地政策,只有做好该项工作,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笔者主要分析了该项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世权.浅析如何搞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12,18(11):58-59.

[2] 曹淑晶.完善我国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19(22):65-66.

节约集约工作 篇4

迎接县人大常委会视察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活 动 方 案

一、时 间 2012年3月20日(星期二)上午

二、参加人员

参加领导:胡新符 县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

杨安娜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戴福盈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崔修连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允国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岳耀寅 县政府副县长

冯成义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李振武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高仲森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室主任 解汶宁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室副主任 陪同人员:房茂成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如修

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 林 县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 主任科员 纪委书记 张相忠 县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

车辆安排:鲁

HA0012 鲁H0096A 鲁HA6569 鲁HAF369

三、视察路线

县委楼前→明星路、南二环→东达电梯(停车视察)→标准厂房(停车视察)→新风光产业园(停车视察)→南一环→东一环→东二环→蒙馆线→苑庄镇新苑社区(停车视察)→苑庄镇演马社区(停车视察)→大秦村→蒙馆线→东二环→兖梁路→县国土局(座谈)

四、听取汇报

地点:县国土局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安排

(一)集合地点:县委楼前上午9:00

(二)责任分工:

1、县人大办公室通知人大常委会领导及相关参加人员。

2、县国土局安排现场及路线,准备好汇报材料、布置会议室、接送电视台记者、安排就餐。

六、午餐

就餐地点:圣泽大酒店

401房间:县人大领导及人大相关人员

岳耀寅 县政府副县长 房茂成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如修 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 林 县国土资源局党委副书记 主任科员 纪委书记 张相忠 县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

节约集约工作 篇5

叙永县人民政府

关于呈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总结的报 告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部署,我县高度重视,认真开展了土地矿产兼有型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办法和途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叙永县社会经济概况

-1-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面积2976.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30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1.76万人,全县耕地面积99.8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9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3439公顷。2010年末,共有建设用地总面积9258.91公顷,比2009年新增建设用地40.65公顷;2010年全县GDP达54183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85902万元。

二、创建工作取得成果

我县在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当中,紧紧围绕创建目标,结合叙永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的要求,狠抓落实,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通过开展创建宣传,促进全社会充分认识土地国情国策、倍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促进了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科学发展理念社会共识的形成。

二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措施,加强了区域土地利用统筹,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与结构,促进城乡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开源与节流并举,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新增耕地1000余公顷,少占各类建设用地270余公顷,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2005年起已连续6年获泸州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并先后荣获了“全国地灾防治先进县”、“全国测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地灾防治十有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是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建为契机,着力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建立健全了加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共同保护、定期研判、2- -动态巡查监管、联合执法、定期通报、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三、创建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活动顺利推进

根据国土资源部及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安排部署,我县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明确规定县、乡镇两级政府是创建主体,国土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国土、发改、农业、财政、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确定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专人负责创建活动具体工作,确保了工作有组织、有人管、有分工、有人抓。制定了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由政府主导的乡镇部门共同协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考评细则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工作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召开了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创建活动相关要求,研究和分析我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重点和要求,加强创建工作开展过程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安排、有结果。

(二)广泛宣传,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良好氛围

为促进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和叙永县实际情况,我县制定了《叙永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宣传方案》,确保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印制15000宣传材料,向基层群众、用地单位和相关部门发放,主要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二是在叙永县电视台制作播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专题片进行反复宣传报道,积极利用《泸州日报》、《叙永通讯》等媒体对创建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典型案例进行报道,做到报道内容及时、丰富、生动。三是广泛开展以“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

-3- 为主题的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组织国土资源现场咨询31场,接受群众咨询6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26次,在重点地段书写宣传标语230余条,悬挂横幅56条,通过这些活动和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声势和创建氛围。四是利用县委党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对相关部门、乡镇、村社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6场,受训干部1000余人(次),进一步加强广大干群节约集约用地法律意识。

(三)狠抓创建工作落实,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确定创建土地矿产兼有型节约集约模范县,在创建活动中,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相关要求,以“三查、三看、三促进”和开展“六大专项行动”为重点内容,将创建工作逐渐引向深入,不断探索创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建设。

1、突出规划龙头作用,加强源头控制。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认真吸取上一轮规划教训,从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专题分析调研,科学配置和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投放到最需要、最适宜、最高效的产业项目中去。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从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存量用地、加强土地开发整治等方面进行开源节流,确立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和政策措施,在新一轮规划期内,我县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不超过1039公顷。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我县严格依法办事,认真组织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在节约集约用地上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县无擅改土地规划、擅变 4- -土地用途情况发生。

2、合理布局,拓展城市空间。一是科学安排用地计划。将有限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市转型项目建设用地,确保发展用地的保障。二是挖掘用地潜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市建设,通过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结合,合理提高容积率,控制广场规模、道路宽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通过对321国道县城过境两旁低矮平房、棚户及闲置土地的利用,建成了如今繁华的环城大路。在挖掘用地潜力,发展城镇建设方面,被评为省节约用地的典范。通过实施永宁路、中环路、滨江商城、宝珠片区、杨武坊广场等旧城改造项目,为古老的叙永县城增添了勃勃生机。近年来,拆迁改造13条街道危旧房40多万平方米,改善了12000多户居民居住条件,新增建设用地50.18公顷;同时县城新区的建设,还将带动东外老城区近2平方公里棚户区开发建设。

3、集中安置,突出节地。推进土地征收工作中,坚持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利益为本,通过统一规划安置地块,修建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又避免了乱建乱占。近年来,在新区建设、江门竹浆项目、正东赛德水泥、纳黔高速公路、叙大铁路等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2600余户,集中安置近1500余户,节约用地60余公顷。

4、市场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严格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和土地招拍挂管理规定,对所有经营性用地100%实行公开出让、房地产开发用地100%实行公开拍卖出让、工业性用地实行最低价标准挂牌出让,有效地提高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益。2003年以来,出让商品用地100余公顷,收取土地出让价款近3亿元;出让采矿权49宗,收取矿权出让价款2500多万元,较好地发挥了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

-5-

5、强化治理整顿,盘活存量土地。一是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巡查,严格执法监察,健全了县、乡、村、社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监察网络,建立了由县国土、法院、公安、工商、安监等组成的密切配合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制止了绝大多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行为。2010年,我县共下达《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20宗,有5宗违法用地被遏制在萌芽状态,立案查处违法用地15宗,责令恢复土地原状件2.139公顷。二是切实加强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清理闲置土地70余公顷,利用闲置土地重新招商引资建起了三友打叶复烤厂、江门纸浆厂等一批规模企业。

6、保护与开发并重,确保占补平衡有余。一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县政府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落实了耕地共同保护责任,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实行保护目标“一票否决”,强化了县、乡(镇)、村、社四级保护责任体系,完善了《耕地保护工作考核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加强耕地保护的制度。截至2010年底,我县耕地保有量达到了68223公顷,基本农田面积53439公顷,比2009年增加保护面积5359.46公顷,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二是建立了耕地后备资源项目库,争取省、市立项投入1.5亿多元,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0余个,开发整理土地4300多公顷,新增耕地1000余公顷,实现了本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其中2010年即实现新增耕地面积509公顷。

7、优化工程建设,尽量少占土地。在纳叙铁路、纳黔高速、叙大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与设计施工单位密切配合,优化设计方案,大量采用 6- -高架桥、遂道,少占各类土地130余公顷。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临时用地规范管理,已复垦临时用地95公顷。

8、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我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开发利用的有煤、硫铁矿、石灰岩、页岩等等29种矿产可供开发利用,2010年煤硫生产能力达400多万吨,矿业经济已成为我县支柱产业。一是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采用“关、停、并、转”的方式,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环境污染较大的煤、硫矿山实施关闭,推进矿产资源有效整合。2010年完成19对整合煤矿各种审批手续,淘汰、关闭了6万吨以下的煤矿,采矿权总个数由2007年前的191个下降到目前的129个,并通过“关、停、并、转”节约矿山用地27公顷。通过资源整合、技改投入等措施,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矿山开采回采率达标率达96.8%、矿山选矿回收达标率达95.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达标率达100%。二是通过持续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建立了矿山动态巡查监察机制,彻底取缔了非法小煤窑743个,其他非法矿23个,有效遏制了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三是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按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对新设置矿业权一律公开“招、拍、挂”有偿出让,充分发挥矿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共出让采矿权49宗,收取矿权出让价款2500多万元。四是认真开展矿权年检、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矿山年检率达100%、矿山储量年报完成达98.5%,实地核查129个采矿权矿区范围,埋设界桩,为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奠定了基础。五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从2008年起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

-7- 证金制度,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仅 2010年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治理矿山环境,复垦、治理恢复矿山用地9公顷。

(四)健全制度,逐步完善长效机制

坚持从制度抓起,从机制入手,建立健全依法管理、节约集约利用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一是建立定期研判制度。我县主动学习贯彻土地政策,县委常委中心组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多次学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带头强化“守土有责、惜土如金、用土有方”的发展意识。县政府每年召开土地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国土专题会议,并将国土工作纳入每月的经济调度和大建设调度例会中,强化了各级对“耕地保护红线”的认识。二是建立巡查监察制度。县国土、监察、检察、法院、公安、安监、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共同参与,开展“联合国土资源执法动态巡查监察”活动,成立了巡查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乡、村、社四级联动巡查,努力将事后查处变为事前防范。三是建立通报制度。每月对各乡镇国土资源违法及处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通报,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同时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的好经验、好项目,及时推广应用。四是建立问责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非法采矿行为,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发现领导干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从严处理。五是建立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对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实施年度考核,对表现优异的给予表彰,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县将继续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再上新台阶。

(一)严格耕地保护,确保占补平衡。一要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 8- -任制。二要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

(二)严格用地管理,确保发展用地。一要主动服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要及时跟踪项目用地报批,千方百计地确保项目用地,重点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项目提供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统筹安排社会事业项目用地。二要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严把用地预审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要盘活存量土地,要继续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清理,做好闲量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四要加强批后监管,加大供地力度,督促项目落地投资建设,利用供地电子备案与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做到供一宗、录一宗,确保往年批准的建设用地供地率达60%以上。五要强化农村土地管理,严格规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使用,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

(三)建立健全土地矿业权交易机构,规范土地矿业权交易行为。一是加强土地矿产储备交易中心建设,构建土地矿业权交易及融资平台。二是规范土地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出让力度,完善招拍挂出让工作运作程序,积极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开辟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规范矿业权交易市场,落实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严格执行新设立矿业权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加强矿业权交易监管。

(四)推进执法监察,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加强国土资源法律宣传,利用多种平台、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宣传国土资源政策法规,让国土资源管理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依法行政,按程序办案,加强国土、公安、法院和监察等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规违法行为,特别要严肃查处非法占地破坏耕地的行为。三是加强预防为主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把动态巡查工作延伸到最基层。

-9-

(五)强化矿业管理,注重生态保护。一要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公布及实施工作;二要继续加大矿山整顿力度。认真落实矿山分级管理责任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打击取缔无证采矿行为。三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的长效机制。

- 10-

节约集约用地办法 篇6

“摊大饼”模式告终结

长久以来,在土地利用、城镇发展方面,“摊大饼”模式一向为人诟病。“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不统一,开发边界无限制,粗放外延,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非常不利。”省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说。

《办法》规定,要建立共管体制,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则负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具体管理工作,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具体管理工作。

《办法》规定了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严格实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等制度,这些给开发“划界”的制度设计是这一《办法》的亮点之一。

“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龙头,应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念融入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省法制办相关负责人说,《办法》强化了对建设用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统筹管控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明确要求“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保障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

向空中、地下要空间

《办法》提出了立体空间资源的概念,鼓励从土地的平面开发向立体开发转变,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地上或者地下空间分别设立。

为此,《办法》规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满足消防、城市防洪、环境保护和建筑物(构筑物)安全要求的,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公共广场(绿地)、学校操场等的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库)和商业服务、物流仓储以及人防与避灾等设施;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消除城市上空的“蜘蛛网”,也为土地利用向空中发展腾地。

除了向空中和地下要空间外,我省还存在大量的存量土地:低效、闲置的.厂房,一些“僵尸企业”占用了不少土地。

《办法》要求建设使用土地应当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产业空间的整合与集聚,加大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的改造,引导工业用地合理置换。还要通过企业盘活、协议置换、低效用地再开发、未利用地开发、村庄改造、宅基地有偿退出等不同方式和途径盘活土地。

“无形之手”更要起作用

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办法》规定,要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明确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当充分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通过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对地价确定、基准地价调整、政府收购储备和协商收购及补偿作了规范。

在以往,建设用地往往采用50年期限出让,这也是目前常用的做法。《办法》打破了这种“常规”,赋予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和产业政策等,在工业用地法定最高年期内,确定不同产业建设用地使用权年限。

土地节约集约现状和方法 篇7

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首先, 更好保护耕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土地, 人们之所以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开展城市建设以及保护耕地, 既是矛盾同时又彼此相互支持。城市要发展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土地, 而耕地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城市化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此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全面节省城市建设。投入到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适当减少对土地本身的投入, 提升城市用地的布局以及人口分布的积聚程度。对于城市建设用地需要集中布局, 适当集约利用后土地, 来不断减少基础设施的运行费用, 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与基础性设施, 提升城市建设用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 土地集约节约现状

首先, 土地利用的布局、结构不科学。工业工地占到的比例相对较大, 交通与绿地偏少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为这方面的用地偏紧, 导致出现城市交通拥挤, 并且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还存在土地空间布局混乱, 不能建立功能合理的布局结构, 也就影响了城经济运作, 不能全面发挥好聚集经济效能。

其次, 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当前的一些项目的土地的宽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利用的效能较为偏低, 让原来就紧张的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加, 粗放型使用土地情况较为普遍, 土地利用整体效能低, 让可持续发展缺少必要的后劲。

3 土地集约节约的有效方法

首先, 编订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有效的土地使用规划, 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建立在全面规划调研的基础上, 对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展开全面的把握。制定出一些富有成效的规划,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结构布局以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科学安排, 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能。

其次, 做好土地的整理和置换工作。用地区位本身的稀缺性、固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从集约土地的视角来选取配置方式, 真正科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通过土地整理和置换工作, 能切实体现出从土地低效使用到高效土地的利用, 能对经济结构调整与引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每一个层次都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所起到的引导、控制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每一个层次需要明确土地整理和置换的具体内容, 从整体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 编订土地置换与整理规划, 对需要进行置换与整理的土地进行科学安排, 并对整理与置换之后的土地控制指标、使用性质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 从宏观层面做好土地的整理与置换工作。与此同时, 还需要从微观层面来整理或置换后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加以明确的规定, 避免因为置换与整理中存在的逐利行为, 导致超出了环境、经济的可承载范畴, 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 确保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

再次,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实际上由政府委托的相关机构, 采用收购、征用以及置换等方式, 从分散的土地使用人手中, 将土地逐渐集中起来, 在经过对前期的放开之后, 按照土地出让计划, 再有计划、分批次的将土地投放到市场内。

最后, 健全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督机制。从事土地管理的部门, 需要充分使用好权利, 对土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的要求给与必要的处罚, 对土地闲置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或直接回收。做到政务公开化, 加强行政权利行使的透明性与公开性。确定好基础地价和公布工作, 全面扩大对低价监管的监测范围, 进一步增加对土地使用的监测点与监测数量。加大对土地地价情况变化进行监督, 对重要市场信息加大分析的力度, 判断并把握好土地市场运作情况, 探讨土地分析的供需矛盾, 预测土地开发的基本要求。要定期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与路径向社会全面发布土地供应规划, 及时公布土地地价的动态变化情况, 引导正确的市场供求信息, 稳定市场预期, 避免地价出现大规模的变动。

4 结论

总之, 土地是重要的民生资源, 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用地, 将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性, 特别是针对当前土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土地利用的布局、结构不科学以及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编订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 做好土地的整理和置换工作, 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健全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督机制, 提升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安排好土地投放的节奏与数量, 适当改善当前的土地布局与结构, 全面支持并实现保障发展, 发挥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 提升土地的利用效能,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土地节约集约是全面提升土地利用的整体效能,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因此, 考察当前的土地节约集约现状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全面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情况, 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现状,方法

参考文献

[1]乔晓东.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 2009 (2) .

[2]鲁慧勇, 胡秋莉, 胡朝阳, 梁伟.影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素及对策[J].国土资源导刊, 2009 (1) .

[3]梁宇哲.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J].广东土地科学, 2009 (1) .

[4]朱天明, 杨桂山, 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 2009 (6) .

[5]温占军, 晏晓红, 耿冯康, 殷少美.FAO可持续土地资源管理综合规划指南及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1) .

珍惜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 篇8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甚至是全国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虽然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但截止2012年底, 全市耕地保有量558万亩,人均耕地仅0.79亩,已低于世界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0.8亩。此外,随着多年的补充耕地开发,衡阳市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越来越稀缺,而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个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城市进一步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保证发展用地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树立珍惜土地理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持续发展。

强化行政推动,

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

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去年5月,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衡阳市下发了《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通知》,从政策层面就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特别是切实提高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一是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属于鼓励发展的项目和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出效率低等项目,限制供应土地。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可以预留规划用地,但必须根据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二是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依据规定的行业、产业用地控制标准及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三是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建立健全划拨用地公示制度。严格控制划拨土地范围,除军事用地、廉租房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楼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四是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禁在集体土地上开发商品住宅。严禁以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名,非法占(租)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严禁将工业用地变相用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工业用地需改变规划用途由政府优先收购储备。严禁炒地、囤地行为,因自身原因导致土地闲置满两年以上的,由政府无偿收回。

强化规划引领,

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功能配套、节约集约、衡阳特色”的规划理念,以规划引领节约集约用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专业规划相协调的编制体系,将节约集约用地贯穿全程,统筹用地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加强土地资源整合,确保土地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进“一张图”管控,即整合“三规”形成“一张图”,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范围控制线“四线”。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联动平台,实现多部门管理信息共享、联动和动态更新, 推进“三规”在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的“六统一”。在建设项目具体推进过程中,以预审为抓手,以计划指标控制为手段,从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资强度、产出率等各个环节审查把关,确保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土地综合整理专项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为引导,加大土地整治、土地流转、建设用地置换等工作力度,促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保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

强化批后监管,

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举措

严格执行衡阳市新出台的《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对已供的建设项目用地,依据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等有关文件中的土地利用约定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位置、用地规模、土地开发强度等执行情况实施全程监管,并出具检查核验意见,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必要内容。对未按有关批准文件或合同要求执行的,按规定追究土地使用者的违约责任,依法收回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并收取违约金。对没有按照土地使用合同开工建设和竣工的,依法依规提出处理意见,督促企业限期完成开发。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对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满2年的,依法无偿收回。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监管制度,流转后的集体建设用地因用地单位自身原因闲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流转合同收取土地闲置费。建立“阳光用地”信息系统,及时公开供地计划、供地结果,以及已供应土地的开工、竣工要求等动态信息。对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时通报给金融部门。

强化执法监察,

严肃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严格土地执法监察,充分发挥城区、园区分局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前沿哨所的作用,建立纵向分段、横向切块、全员执法、全域覆盖的内部共同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公安、法院、检察机关的联动执法机制,及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及时查处和打击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土地违法案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全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办法,将区域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纳入属地政府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创建工作,通过量化节约集约用地各项指标,落实奖惩措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系衡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兰州拉面我的最爱初二作文下一篇:创造于人,依附于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