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双语课程(精选7篇)
《公司理财》双语课程 篇1
一、引言
为了提升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同年7月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教高[2007]14号) , 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进一步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6号) 。上述文件旨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形式, 采用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手段, 依据“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达成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战略目标。
在相关文件的精神下, 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逐步深化, 其中构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是这一深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 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已开设了大量双语教学课程, 也建设了不少校级及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但高等教育领域鲜有对当前高校在构建《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的具体实施问题开展深入思考, 并且, 目前尚未有高教研究者基于本科双语教学课程进行过详细地案例研究。因此, 本文试图基于多年来笔者在双语本科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对高校如何打造《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展开可行的创新性探讨。
二、《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的新思维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教高[2007]14号) ,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诸多方面, 即: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本文以《公司财务》本科教学为案例, 结合多年双语教学实践经验, 从如下多个方面展开创新性的探索:
(一) 双语教学理念与目标
明确双语教学的理念与目标是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首要问题。《公司财务》是基于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门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课程, 其主要理论的各个方向与现实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或决策是相互对应的, 这种与实务天然的密切联系也使得《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无论在广度或是深度上都不断扩展和加深。
本文认为, 《公司财务》双语本科教学可以大胆地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在双语教学基础上, 采用研究型教学和小组学习等西方教学模式与本土传统本科教学相融合, 辅助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向本科生教授《公司财务》的精要内容, 并注重相关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实践知识相结合。在此, 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重要的双语本科教学模式, 即“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由此形成的《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的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及“统合教育”的观点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的双语本科教学可以成为推行本科生研究型学习的有效载体。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 《公司财务》双语本科教学的目标可以设定为:通过课程的学习, 本科生应该掌握《公司财务》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框架和现代公司金融的分析方法。具体而言, 本科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深入理解现代公司财务决策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 现代公司应该做怎样的投资?即现代公司的投资决策, 即投资项目的选择和投资决策的判断标准等资本预算问题;第二, 现代公司应该做怎样的融资?即现代公司的融资决策, 即在选择了合适的投资项目后如何进行融资, 以及采用怎样的融资结构等问题。
(二) 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选择恰当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核心问题, 是决定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本科教学效果上差异性大小的关键。如前所述, 笔者在《公司财务》本科教学中推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及“统合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 通过在双语本科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手段共同构成了本科生研究型学习的有效载体, 因此, 本文在《公司财务》本科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1所示:
图1中, 双语教学是实施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前提, 研究型教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即文献与案例研读模式、Seminar模式、参与课外课题研究模式, 再与分组合作模式相结合, 最终打造成“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本文认为, 在《公司财务》双语教学基础上强调研究型教学主要有如下理由: (1) 教师通过研究型教学可提升学生对《公司财务》实务知识的掌握, 研究型教学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上深化对这一领域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可接触到《公司财务》前沿理论知识, 教师不可拘泥于初级教材的基础知识, 而应在考虑学生接受程度的前提上引入相关的前沿理论知识; (3) 研究型教学对理论与实务并重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异经常成为激发《公司财务》研究的切入点, 而这些视角对于培养学生对理论与实务问题的逻辑思考是最具价值的、最有效率的手段。由于《公司财务》是基于西方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建立起来的前沿学科, 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相关教材或著作比较滞后, 因此, 双语教学充当《公司财务》本科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更多更新的西方理论与实务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目前看来, 笔者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收效甚佳。
(三) 双语教学的内容与教材
合理地设计双语教学的内容并构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是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重要问题。基于《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的创新理念将西方教学模式与本土传统本科教学相融合, 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旨在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因此, 笔者将多个模块的内容纳入《公司财务》双语教学框架, 注重文献及案例的讨论, 涉及现代公司的融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政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 引导学生对这些与实务相对应的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层次地学习, 提升他们对《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知识的掌握。具体而言, 上述模块内容包括:企业的目标 (The Objective of The Firm) ;资金的时间价值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财务报表分析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股票与债券估价模型 (Stock and Bond Valuation Models) ;多元化与投资组合理论 (Diversification and Portfolio Analysis)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贴现率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and Discount Rates) ;资本结构与平均加权资金成本 (Capital Structure and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项目评估与资本预算 (Project Evaluation and Capital Budgeting) ;最优股息政策 (Optimal Dividend Policy) ;文献、案例及讨论 (Literature Reading, Case Study and Discussion) 。
另外, 《公司财务》双语教学综合采用国外经典英文教材, 这些教材已经被国外及国内一流高校普遍采用, 可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Richard A.Brealey和Stewart C.Myers编著的《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以及Ross Westerfield和Jaffe Roberts编著的《Corporate Finance》。选用上述英文教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丰富的网上双语学习资源。除此以外, 学生还需在教师指导下对相关文献及案例进行研读和讨论。目前, 各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不少有价值的中、英文网络资源, 这对“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的推进至关重要, 教师和学生可以检索并下载重要文献和案例报道, 还能获取相关数据, 例如:Elsevier、Wiley-Blackwell、Pro Quest、EBSCO-BSP、CNKI、维普、万方、国泰安经济金融数据库、万得金融证券数据库和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等。至今为止, 采用以上方式构建的双语教学资料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公司财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笔者在多年来《公司财务》双语本科教学中收到的反馈信息, “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获得了学校各级领导、同行及学生的好评。尤其是, 学生普遍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了课程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务知识, 同时还培养了规范的逻辑思维与研究分析能力, 以及专业英语技能。当然, 也有少数同学认为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本科教学差异较大, 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 结合相关教学实践及各种反馈信息, 本文认为将《公司财务》打造为一门合格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并应采取相应对策, 具体如下:
(一) 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须建立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以此为目标, 《公司财务》课程除了课程负责人外还应配备了2~3名主讲教师, 鉴于“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多数教师应具备博士学位及1年以上海外经历。然而, 目前一门非双语的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课程常常至多由2-3名教师来承担, 也就是说, 要达到上述要求建立一支实力较强的双语师资队伍并非易事。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可以聘请1~2位国外教师或专家来进行授课, 国外教师或专家的选择以母语为英语的国家高校为主, 这也将协助本土的师资队伍改进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 双语教学的难度掌握
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还须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课程难度。如前所述, 少数学生在《公司财务》双语本科教学中感到创新性教学模式难度较大。一方面, 这种情况取决于本科生的外语基础, 外语较弱的学生对语言本身存在的恐惧感是他们汲取知识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 这种情况还取决于本科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较被动的学生往往觉得参加研究型教学困难较大。因此, 想要获得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掌握课程安排的难度,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调整,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考。
(三) 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
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还须设置一套完善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与教学模式相协调, 以此为目标, 《公司财务》课程在“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多元化考核, 突破以往传统本科教学期末笔试的单一方式。一般情况下, 期中考核采用分组合作模式, 每一组学生在教师给定的研究论文中抽取一篇英文文献完成一个英文课堂陈述, 须包含文献概括、文献述评和结论三部分, 但这一考核方式对小班级更为有效。另外, 期末考核采用双语笔试形式, 更加重视主观题部分的论述与分析, 学生可依据试题分别以中、英文作答。
四、结论
本文以《公司财务》本科教学为案例, 结合笔者在多年双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对高校如何打造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展开具有可行性的创新性探索, 包括双语教学如何在理念与目标、模式选择、内容与教材三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尤其是, 本文基于《公司财务》本科教学实践首次提出了“以双语为基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使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的双语本科教学可以成为推行本科生研究型学习的有效载体, 这一崭新模式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及“统合教育”的先进高等教育思想理念相接轨, 还符合我国本土高校展开双语教学的实际条件, 能够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
《公司理财》双语课程 篇2
1. 双语教学的涵义。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 双语教学应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方法。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也就是说, 它不是语言教学, 而是以讲授专业内容为主线, 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外语。
2.《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特点。
《公司理财》在我国高校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称为《财务管理》,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则被称为《公司理财》。在一般意义上, finance有三层涵义:首先是指货币资金的管理, 特别是指由政府、公司和大型组织对大额货币资金的管理;其次是指货币资金, 特别是指由银行或类似的机构所提供的用于帮助企业经营或购买的货币资金;最后是指为公共活动、组织和企业等提供货币资金, 特别是大额的货币资金。
《公司理财》由于其概念的灵活性和计算的复杂性, 一直被学生们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 这一方面是由课程特点决定的, 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教科书的编写体系与重点不同。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国外广泛运用的两本教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注重原则和思想方法的灌输, 从理论的高度来进行讲解, 但同时又从案例入手, 使得学生可以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公司理财》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谈到面临的困难, 首先人们想到的当然是师资。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具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 而高校中青年教师一般占多数, 也就是说, 多数教师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推行双语教学在师资上还存在困难, 这就不得不说明目前的英语教学和考试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其次, 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实际情况表明, 即使是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的本科学生, 阅读专业英文教材的水平也远未达到其中文阅读水平。除了英语水平外,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最后还存在教材选择上的困难。虽然国内的一些出版社特别是几家高校的出版社与国际上有名的教育出版社联手推出了一些双语教材, 但是这些教材的适用性还有待检验。
笔者认为, 目前真正的困难不在教师, 也不在学生与教材, 而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水平。开展双语教学前我们必须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是不是真正认识到了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认为推行双语教学仅仅是弄几本英语原版教材进行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那么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误解:这是个英语教学的问题, 与《公司理财》专业教学无关。
二、《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建议
如何解决上述困难, 本文认为, 首先应该全面认识在《公司理财》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不仅认识到它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作用, 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对于提高《公司理财》专业教育水平、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师质量等方面的意义。
其次, 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减少或合并一些课程, 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 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再次, 双语教学应该实行小班制, 即每班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要超过50人。同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应大体相当, 以便教师选择双语教学的具体形式, 即以英语讲授为主, 还是以汉语讲授为主, 等等。
最后, 负责双语教学课程的相关领导最好同时参与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考核。这是提高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和使用效率的关键。如果被培养的教师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能得到有效培养, 其后果显而易见。如果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能得到适当的激励, 没有相应的考核加以约束和激励, 其后果同样显而易见。总之, 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权、责、利的统一, 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都对双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思考
1.《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定位。
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但这种英语交流能力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 而学科知识的国际化思维主要取决于学科知识的特点。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会计》与《公司理财》国际化趋势的不可逆转性决定了《会计》与《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势在必行。《公司理财》国际化和国别的差异对《公司理财》双语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以国内外公司文化和制度背景交流为目的, 让国外的企业文化走进来, 使国内的公司文化走出去。《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既了解国际企业文化, 又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制度背景, 而且通晓国内外公司财务活动的优势和缺陷。
这一教学目标对《公司理财》双语教学进行了明确定位, 使之形成了具有独特学科性质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学科特点把握上, 要认清《公司理财》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公司理财》学科的技术性决定了其技术层面的东西可以在两种语言中自由转换, 而《公司理财》的社会性决定了其社会层面的含义必须通过不同制度和准则作为媒介进行转换, 否则就会造成思维错位。《公司理财》有其自身的商业语言, 同人们的生活用语一样, 其本身就存在国别差异。现有的《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却很少注意到这种国别差异, 这一缺失使得该课程的双语教学进展缓慢。
2. 对《公司理财》双语教学方式的探讨。《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存在不同的教学方式, 下面对其进行逐一探讨。
(1) 用英语遵循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规定进行讲授。随着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融资业务的日益增多,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也急需走向世界。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外交流本国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能力。但是在这种讲授方式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 这就需要精准的翻译教材作支撑, 而目前国内鲜有这类教材。目前采用这种方式教课的教师, 一般只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适当穿插英语:有的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有的只是将一些专业术语教给学生, 并适当辅以汉语解说。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有些教师干脆选用有关的英文教材进行讲授, 但英文教材选用的是国外案例以及与之对应的法律制度背景和金融市场, 这就容易导致思维错位。若教材思维与讲授者的思维不一致, 就有悖于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定位, 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 效果可想而知。
(2) 用英语按照国外的公司体制和制度背景进行讲授。在国际投资者大批涌入我国的情势下, 国内企业迫切需要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金融市场的操作规则。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外交流国际会计准则的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外金融市场的情况。另外, 这类讲授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依托, 实施起来难度较小。但这种方式只是单向地讲授国外的会计文化, 不利于中国本土会计文化的传播。学生如果只了解国外公司体制、金融规则和国际或美国会计准则, 显然是不够的。实施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具备国际化意识, 关注公司理财活动的社会性。但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国际化思维, 按照中国的公司情况和规则介绍国外规则时, 会对教材进行中国式的删减,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学得非中非西, 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3) 用汉语按我国的公司制度进行讲授, 用英语介绍国际规则和惯例, 即进行穿插式双语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具备较高层次的国际会计准则的交流能力。这种讲授方式主要以中文教材为依托、外文教材为辅助, 讲授时思维清晰不易混淆, 能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国家间的差别。用汉语讲授中国的公司理财文化, 虽然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公司理财文化的中国特色和优势, 却无助于我国理财文化的对外传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国外企业的理财文化走进国门, 也无碍于中国企业的理财文化在国内传播, 却不能使中国企业的理财文化走出国门。
(4) 用英语同时介绍中国和国际规则。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引导学生吸收国际企业理财文化精髓的同时, 培养其宣传我国企业理财文化的能力, 可以使学生既具有对外交流本国企业理财文化的能力, 也具有交流国际企业理财文化的能力, 推动国内外企业理财文化的双向交流。
综上所述, 只有第四种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公司理财》双语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 在这种讲授方式下, 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仍以中文教材为依托、外文教材为辅助。但在课堂讲授时, 应按不同的准则及思维, 用同一种语言即英语来讲授, 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中国会计文化, 在听觉上感受国际会计文化的融合和分立。这主要在教师或学生英语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步, 在学生或教师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 以翻译教材或讲义为依托, 使课堂讲授无论是在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达到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要求。可以说, 这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也是双语教学的较为完善的做法。
摘要:双语教学目前正在高校推广, 但其并没有像起初设想的那样得到广大师生的推崇, 相反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对这一思路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许多学生从开始的热情高涨到兴趣渐失, 本文拟以《公司理财》的双语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公司理财,双语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 2007;1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篇3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
1.课程设置及实施标准的制定。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学, 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出路之一是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早在1986年, 许国璋先生就主张英语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应有所侧重:中学六年学习一般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大学前两年学习分科 (文理法) 英语, 大学后两年包括研究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双语课程就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 它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对双语教学具有指引性意义, 而且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双语课程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受制于学校目前的师资状况、学生群体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等, 因此, 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设置适宜的双语课程并制定其标准, 但一定要针对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准入标准做好教师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
2.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研究。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的贡献率, 我国双语教育的起步较晚, 这是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从开展的范围来讲, 中西部地区更是起步晚、起点低, 在各大院校还没有成体系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 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数量短缺, 上岗教师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的现状。首先在教师的培养机制上,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 却不注重外语水平的提升和本专业外语的学习, 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形式主义, 要从教师队伍的培养入手, 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外语考核和培训。二是在校任职教师的培训机制, 在校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很好, 但是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 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 对于这个现象, 学习可以采取岗位培训政策, 针对不同教师的课业实况进行本专业外语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建议给教师出国实训的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其次, 从外校引进双师型教师, 甚至从国外引进双师型的专业人才, 都是解决教师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双语教材建设方案的研究。目前高校对双语教学普遍采用原本教材这是适合双语教学的目的的, 然而原版教材的选用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较厚的原版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一个学期完成对其的教学工作的, 所以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 而对于不同语言难易程度的教材可以组织相关方面的语言专家进行认定。此外, 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超出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 一般而言对教材的选择都是以影印版为主。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出当地院校的特色来, 根据学校的不同教育目标来编订教材, 根据不同双语课程的难点来制定教材的研发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要体现一线教师的意志, 加入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 同时要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结构紧密。
4.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浸入式双语教学。作为起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教学形式, 浸入式教学法主张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 需要被“浸泡”在母语之外的语言环境中, 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 而不使用母语。 (2) 保持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 使用本国/本族语言,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二种语言逐渐代替本族语言在部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 过渡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进入学校后, 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可参考以上三种方式, 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因而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造更佳的视觉环境;创造更佳的听觉环境;创造学生参与课程的环境。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1) 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采用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构建多维立体教学平台在教学手段方面, 应形成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
6.考试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人们对双语课实行闭卷还是开卷的看法不一, 鉴于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是刚刚起步, 学生对双语课的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考虑半开半闭型考试, 制定合适的开闭卷比率, 开卷部分应该有更多的能够让学生发挥的主观题。
7.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教学过程, 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环境和多学科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普通课程, 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主要从两方面来确立: (1)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①教学设计, 即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的要求;②教学管理, 在组织管理上所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的英语表达和其他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效果,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参与程度如何, 是否能够保障整体学生有参与意识。 (2)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①对学生进行考核,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最能说明双语教学效果;②评教, 除了教师采取听课的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评教外, 还应该积极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8.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在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学院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估方式等相关政策, 既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双语教学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9.完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学习是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仅通过一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就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双语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语言的学习做到“不断线, 不断链”。可考虑每一学期或至少每一学年开设1~2门双语课程, 使双语课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学阶段, 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保证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比如, 从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到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再到大三、大四的专业选修课“EDA技术”等。
二、结论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 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漂洋过海进入我国, 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中, 各高校及相关课程的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双语教育还未进入成熟阶段, 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细化实施方案, 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的双语教学标准, 不断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 培育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本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的确立, 提出九条具体的研究内容, 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案、教学评价, 到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较全面的考虑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前七个研究内容是双语教学建设的基本要素, 需要仔细地斟酌, 确立合宜的方式, 后两个研究内容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和管理课程的最终实现, 使得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能够合理的制定和实施。
摘要: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 是双语教学的本质。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 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本文着眼于提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 结合南航实际情况, 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丁立平.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197-198.
[2]刘芳, 孙福万, 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01) :16-23, 79.
[3]赵武.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7) :123-124.
[4]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02) :62-69.
《公司理财》双语课程 篇4
双语教学即“Bilingual Education”。目前, 在中国高校展开的双语教学, 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 (如英语) 进行诸如金融、经济和管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育。早在2001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就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王本华 (2003) 在上海召开的“英语 (与双语) 教学国际论坛”上强调要在金融、国贸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6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等特性, 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200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 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高教[2005]1号) 中, 都提到了网络课程。其次, 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 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 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以《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为例, 对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进行理论与设计分析。
二、关于双语网络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929年国际教育局 (IBE, International Bureauof Education) 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双语教学会议, 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在此之后, 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当中, 他们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 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名族运动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浸入式双语教学革命运动拉开了帷幕。目前, 加拿大被称作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 其发展成熟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育和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 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王斌华, 2003) 。
在中国, 双语教学也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末。1928年, 清华学校正式改名为清华大学, 是我国最早实施“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学校。但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有:一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二是针对双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对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早在20世纪末, 全球就掀起网络教育的热潮。1989年, 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 (NGFL) ;1993年, 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正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然而, 到目前为此, 关于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研究依然处于空白状态, 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置, 意在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引导, 使学生个体实现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教师们通过侵入式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过程来形成全新教育理念和课程生成能力, 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的网络学习平台, 以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
三、双语网络课程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 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斯波尔斯基认为, 以往的双语教学太过于简单, 仅涉及到部分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归类, 并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 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 双语教学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 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 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可以促进双语教师更加明晰化、科学化, 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二) 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理论
皮亚杰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 认为, 学习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外界刺激相互整合的渐进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 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化,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 就是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体系。
双语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比如教学制度、社会人文环境、社会文化差异、学生认知特点、学习文化氛围等。因此,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图文并茂、音色俱佳的模拟学习情境, 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外语应用能力, 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应用。
四、目前高校双语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网络课程刚刚起步, 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凸显;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时间较长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但是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 双语教学依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 对双语教学理解偏差
很多人认为进行双语教学就是简单的外语教学,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成为了专业英语老师, 双语教学成了英汉翻译课。教师在课堂上将英文的教材当做英文翻译的目标, 学生根本无暇顾及专业知识, 学科教学变成了单纯的传统语言教学, 学生并没有学到外文教材中的技术精髓。
(二) 教材选择较难
专业教材的选择是否合理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选用教材的方式有: (1) 采用原版英文教材, 由于大多数学生理解英文的能力有限, 面对复杂的英文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在理解甚至会出现偏差。 (2) 采用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并结合辅之以中文翻译教材。此种方法也存在局限, 如翻译不准确等会误导学生并加重学生经济负担 (需购买两本教材) 和精神负担 (需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同样的知识) 。
(三) 教师自身的师资水平
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水平 (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英文水平) 。由于国内大多数双语教学的教师没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经验, 教师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不相匹配, 教师用专业的英语向学生表述所教知识点有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口语表达方面、英语思维以及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转换方面。
(四) 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受限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尽相同, 进行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无法统一。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对于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非常欢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双语教学则普遍感到难以适应。这会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五、以《金融工程学》为例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目前高校双语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现有成功经验, 本文以2013年教育部新开课程《金融工程学》为基点, 通过对《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 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掌握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包含了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文化修养和情感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同时, 通过网络课程,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 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笔者对《金融工程学》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如下。
(一) 构建《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在《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教育部指定教材为实施指南, 逐步摸索并构建富有个性和普遍意义的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和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课题实施过程自我管理, 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课题”的教学模式。
(二) 建立《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动态网页
构建课程实施网络辅导平台, 开展广泛合作交流, 促进《金融工程学》在课后的师生互动, 领悟课程目标, 增强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等, 为师生沟通建立多途径 (包括网页互动) 、立体化、动态化的“课程实施”的渠道, 为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立”、“计划和方案”、“探究过程”及其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提供重要的衔接和沟通的手段。
(三) 构建《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运行体系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运行体系以3种方式推进: (1) 以研究为主要的实践活动方式, (2)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 (3) 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 形成各活动方式的方案和策略。建构良好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衔接与沟通, 促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理论, 结合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以金融学专业国际化和网络信息化为研究背景, 深入分析了目前高校双语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现有成功经验, 以2013年教育部新增课程《金融工程学》为例, 对双语网络课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探讨。
关键词:构建主义,双语课程,网络课程,金融工程学
参考文献
[1]代玉簪.金融营销学双语案例复合模式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1) :61-62.
[2]曹蔚.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赵慧臣.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研究: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 (2) :40-47, 54.
《世界经济》课程双语教学探讨 篇5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实施《世界经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欧洲, 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 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 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 繁荣经济, 形成合力。目前在我国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 指的是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双语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英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所以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 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 也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英语上课。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交流和互动之中。
(二) 《世界经济》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 《世界经济》双语教学符合本课程的特点, 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课是一门研究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专业理论课, 其一些理论观点源于国外的先进理论成果, 同时它又是多门社会科学的综合和广泛的运用。所以, 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能够将教学的内容与国外先进理论成果接轨, 有利于师生在研究和学习中吸取新观点和新方法, 有利于细致研究学科中重要的理论问题, 并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其次, 《世界经济》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需要。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媒介语言, 通过引进原版教材的学科教学, 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规范和风格, 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双语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与外界交流以及了解科技前沿和吸收各种国际信息的能力, 加快高校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和国际竞争, 更需要通过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 《世界经济》双语教学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需要。国际化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是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此外, 高校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 进行学术交流。双语教学课堂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们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机会。
(三) 《世界经济》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鉴于《世界经济》课程涉及世界经济的现状、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而且主要探讨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所以实施双语教学不仅符合课程涉外性的特点, 也是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从双语教学的实施对象看, 选择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开设该课程的双语教学, 学生已经掌握了系统的语法知识, 有了相当的词汇基础, 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从师资队伍来看, 各高校一般拥有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 经过充分的备课与培训, 完全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
二、《世界经济》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路
(一) 教材的选用
目前, 国内高校《世界经济》双语教学实践中可选用的教材不多, 有的高校采用的是任课老师从国外带回的英文原版教材, 如《Global Shift:Reshaping the Global Economic Map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Peter Dicken。更多的学校采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詹姆斯·格伯编著的《World Ecomonics》。这本书是基于美国的英文原版教材, 经编审后增加了忠于原文的中文注解部分。所以, 该教材相对于其他的世界经济教材更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而且, 各章节中的案例学习部分都具有权威性和新颖性, 能在加深学生的理解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了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任课老师还可以选用几本中文专业教材辅助学生的学习, 如张幼文主编的《世界经济概论》 (第二版) 、庄起善主编的《世界经济新论》等等。同时,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 追踪阐述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发展以及解释和介绍相关专业术语等, 师生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各种英语报纸、期刊杂志以及网络资源等, 收集更多的最新资讯。
(二) 教学方法的选择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 我国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因课程设置不同, 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一些高校使用英文专业教材, 中文授课, 试卷考核是英文的。二是一些高校采取两种教学语言, 其中主要用英语进行讲解, 对某些难点内容以汉语辅助讲解, 板书和标注用双语进行。三是一些高校以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以全英语进行板书、讲解、提问,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三种教学模式中, 第一种在全国高校, 尤其是在中西部的高校中应用广泛。后两种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应用比例较大,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课堂上英语与汉语的使用比例是多少才算是双语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如果全部用英语来讲授, 学生会过多地注重语言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本身和内容体系, 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双语课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如果大量使用汉语讲授的话, 虽然能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些, 但又会让人觉得这不像双语教学。因此, 《世界经济》任课教师具体采用哪一种讲授方式, 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 然后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双语使用应该有一定的掌握和安排。
(三) 考核方式的选取
《世界经济》双语教学涉及到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由于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 因此考核应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 英语语言技能为辅 (比如可以实行开卷考试, 或中英文试题相结合等) , 同时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的考核等多方面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期更好地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三、关于《世界经济》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 双语课师资队伍匮乏的问题及对策
双语教学需以双语教师为基础。从事《世界经济》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听说能力。可是在我国只有少数专业教师可以胜任两种语言的教学任务, 不具有普通性。这些教师要么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 要么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的国贸专业知识比较欠缺, 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双语教学效果。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有一定的英语能力, 而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 比较适合双语教学, 但是人数太少。因此, 加强环境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首先,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 包括国内的或国外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课教师的需求。其次, 在《世界经济》任课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进行英语培训, 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最后,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可以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 以此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二) 双语教学资助较少的问题及对策
各高校应为推动《世界经济》双语教学的开展, 给双语教学教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相对于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来说, 双语教学无疑是一场需要极大资金、精力投入的教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学研究很难, 甚至比科学研究还难。所以, 开展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 一些高校一般是给予双语教学老师的工作量乘1.5倍系数的奖励。笔者认为这个还远远不够, 应加大资金的投入。除资金支持外, 学校或院系还应该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 对《世界经济》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 通过多种渠道为双语教学提供方便。各高校在给教师以经费资助之外, 还应为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等, 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成功完成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受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测试要求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普遍偏低。尽管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经过近十年的外语学习, 系统学过了语法知识, 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 但学生往往听得不太懂, 看得比较慢, 更无法用外语进行交流。同时, 大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也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推广。同样一个班, 有的学生英语水平高, 非常适应双语教学方法, 而有的学生几乎听不懂, 造成在课堂上厌学和自我放弃的结果。
在这方面, 首先, 学生要更加重视外语的学习, 尤其是加强专业词汇的学习并学以致用。其次,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如, 课堂上可以采取讨论方式的教学方法, 即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不同将其分组, 老师在课前布置好讨论题目, 学生可以分头查阅相关资料, 然后汇集成小组意见拿到课堂上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而且可以通过课前准备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提高学习兴趣, 对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也有帮助。此外, 任课教师也要加强自己的口语表达的能力。譬如, 教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或其他机构提供的专门培训, 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选择出国培训。
参考文献
[1]齐晓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 .
[2]阎志军《.世界经济》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淡水养殖学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篇6
黄淮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 学校采取“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方式, 与国外1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黄淮学院的办学特色, 在全校选拔一些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淡水养殖学是率先开展的双语教学课程, 受教材、学生外语水平、接受能力、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笔者对淡水养殖学双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作一番总结, 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讨论, 旨在为今后其他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 淡水养殖学双语课程概况
淡水养殖学双语课程在我校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开设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该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我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制定, 旨在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英语实用能力, 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淡水养殖学课程内容多, 理论和实践性较强, 实施双语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本着“母语为基, 外语为辅, 专业为本”的原则[2], 采用平衡使用英汉2种语言进行教学的形式, 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掌握淡水养殖学英语专业词汇, 能够流利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 学会专业英语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材应选择原版优秀教材, 选用原则:内容新、权威、优质、低价, 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能够反映较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3]。
基于上述标准, 选择了一本美国原版教材《Aquaculturefarming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 (2th edition, John S.Lucas and Paul C.Southgate, 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 该教材出版于2012年, 内容系统全面、图文并茂, 涵盖了水产养殖的基础理论和不同种类水产动物的养殖技术, 体现水产养殖较新的研究成果。但是, 该教材的内容和深度与课程大纲有一定的差距, 不能照搬原版教材, 在实际的教学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简, 选择了与本课程教学大纲相符的教学内容。同时, 国外教材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的教学特点, 并且考虑到学生外语基础差异较大, 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外文教材往往有排斥的心理, 因此除了选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外, 还选择了一本内容相近的中文教材和一些参考用书提供给学生, 便于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外文教材内容, 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专业的在线词典, 如有道词典、爱词霸等, 还有一些纸质版词典如《汉英渔业词典》《简明水产词典》等。
3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3.1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讲授该门课程之前, 学生没有学习过与水产养殖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 使学生毕业之后发展有后劲, 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养鱼, 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 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一是水产养殖的基础理论知识, 设置了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控制、饵料与肥料、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教学章节。二是结合我国淡水水产养殖的生产实际, 重点讲授成鱼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内陆大水域 (河、库、湖) 养殖、综合养殖等饲养模式。
3.2 采取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淡水养殖学双语教学, 在开课之前, 对所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调查。我校2010级、2011级、2012级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 通过CET-4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8%、52%、44%, 通过CET-6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2%、13%、15%, 调查显示, 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这对有较高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要求的双语教学来说是不利的。根据淡水养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英语基础, 开始授课时采用简单渗透型教学模式, 使用英文课件, 以中文讲授为主、穿插英语术语, 即术语引导型, 对于简单容易理解的内容用英文讲授, 此阶段课堂讲授英语使用比例为15%~30%;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 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4], 循序渐进地过渡到以英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部分采用英文讲解、中文翻译2种语言进行教学, 该阶段课堂英语使用比例达到50%~70%。中英文使用比例的确定, 以“学生可以接受、教师能够胜任”为基本原则[5]。此外, 为激发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采取问答式、讨论式、竞赛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3.3 运用英文多媒体课件
授课过程中采用英文课件, 并且是提纲式、关键词式的英文, 而不是整段的英文内容, 否则学生只看课件PPT, 而缺少了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针对一些重点的专业词汇辅以中文注释, 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强化记忆。此外, 运用多媒体, 可以引入大量的图片、案例、影像资料等, 同时用英语讲解, 可以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淡水养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国内外先进的鱼类养殖技术以视频方式展示给学生, 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增强教学效果。
3.4 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双语教学中, 需要抓好3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作业环节, 其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巩固双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已建成的课程网站, 学生可在每节课前, 根据教学进度提前预习相应的专业词汇、教学内容, 初步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快融入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中去。课堂教学中,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为学生展示国内外的水产养殖实例, 并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鼓励学生用英语自由发表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仅仅依靠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 学生难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须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 鼓励学生用全英文作答, 教师认真批改作业, 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使学生熟练掌握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句型, 强化记忆专业词汇, 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4 课程网站建设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淡水养殖学”双语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针对性地建设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站。网站包括以下栏目:课程概况、教学资源、学习园地、作业习题、考试考核、网上交流等。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本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中的定位、教学目标、大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案、电子课件、网络资源, 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通过国内外优秀的网络资源,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学习园地:针对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搜集中英文电子参考资料和图片, 便于学生学习;建立主要养殖鱼类的档案, 对其习性、生长、繁殖、养殖条件等进行归纳, 使学生了解更多鱼类, 增长知识, 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鱼类养殖方面的知识发挥引领作用。作业习题:根据讲课内容, 设置相应题目, 学生按要求完成, 可随时检测学习效果。考试考核栏目包括该课程考核方式、历年考试真题, 便于学生做好期末复习。网上交流: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登录课程网站及时向教师提问。
5 考核方式
淡水养殖学双语课程考核方式采用期末的试卷考试 (占70%) ,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及用英文完成作业等, 按使用英语的质量和次数进行评定, 占成绩总评的30%。考题中英文占50%以上, 题型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 对于偏重基础、简单的英文题目, 要求学生用英文解答;对于难度大的简答题, 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用英文解答, 给予加分奖励。从2次的考试成绩来看, 学生对英语专业术语掌握较好, 但对专业知识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英文学习资料, 学生通过多听多看多写, 加强专业英语写作技巧的训练, 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从根本上来说,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来考虑, 为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 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加大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 并在平时作业中提高英文比例;二是双语教学考题中英文所占比例、英文题的题型与内容, 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 如果反映良好, 可适当增加英文在考题中的比例、主观性题目的比例、覆盖教学内容的比例, 反之, 应加强对平时学习的监督和辅导;三是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核评价相结合。
6 结语
双语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促使学生了解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和课程特点, 选择适合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听课信息反馈,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网站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探索、改革与实践, 双语教学一定会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摘要:以黄淮学院淡水养殖学双语课程为例, 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和自身体会, 从教材的选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程网站建设、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养殖学,双语教学,教材,教学方案,课程网站,考核
参考文献
[1]杨煜俊, 陈新度.关于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90-91.
[2]李朝霞, 王满元, 龚慕辛, 等.中药学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2) :62-63.
[3]符晓四, 赵永礼.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 2010, 12 (6) :145-148.
[4]何宝祥, 杨蓉, 左宗辉, 等.兽医内科学双语教学课程调查问卷的启示[J].农业与技术, 2013, 33 (12) :240-242.
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篇7
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国际金融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入WTO以来,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 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活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在此时代背景下, 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2001年9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1]4号) 中指出, 对于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三年内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占所开课程的5%-10%。为此, 国内很多高等院校, 尤其是财经类院校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建设, 并纷纷将其列入双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批试点课程。
二、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 由课程自身特点所决定。
作为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同时实现一国的内外部均衡。在理论方面, 我国的国际金融学科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移植性, 因为很多内容都是在借鉴和参考西方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许多理论观点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并不断更新、消化和吸收;在实务方面, 外汇交易、国际结算等很多国际金融专业实践都需要用外语来操作, 熟练使用外语工具是完成实务操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因此,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外语工具, 才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2. 当今时代的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金融创新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时代的发展要求国际金融教学必须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 因为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品种总是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然而, 国内现有的教材普遍内容陈旧, 更新速度慢, 没有及时将最前沿的新内容补充进来, 而欧美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更新速度较快。但目前国内欧美教材中译本的固有缺陷也使其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使用欧美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目前, 我国的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上市企业的涉外活动越来越多, 对复合型金融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 目前我国金融界最缺乏的就是既能熟练操作国际经贸金融实务, 又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金融人才。针对这一现实, 在教学中必须对以单纯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将外语 (主要指英语) 工具贯穿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将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好地为我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双语教学则是一门包含了诸多学问的高深艺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用双语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工作, 同时还要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这就对教师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及其专业背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要兼顾专业和外语两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 英语教师虽然发音纯正, 英语水平很高, 但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能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所以无法胜任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而专业课教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 但他们的英语水平往往不达标,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训练。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培养双语师资的教育体系, 现实的困境使得我国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2.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除了掌握前期的相关专业知识外, 学生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才能保证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 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同一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距很大。即使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 对于英文原版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也不能与中文教材相比。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双语课不但不能起到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还会降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阅读原版教材和相关文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因此, 学生的英语能力问题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
3. 缺乏统一合适的双语课教材。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教材供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使用, 各高校有的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有的选用自编教材。原版教材更新速度较快, 能使学生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理论,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符合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且英语表达原汁原味, 但缺陷是价格较贵, 且教学计划和内容与中国国情结合不够紧密。自编教材往往更适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教学状况, 能弥补原版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但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接受过出国培训或专门的写作训练, 有些教材内容甚至是通过“金山快译”等翻译软件翻译成英语的, 这样的“汉化英语”不仅不地道, 而且还容易出现一些语病和歧义。
4. 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 本课程授课方法单调,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上课并采用“英译汉”的单一教学方法, 将双语课上成了专业外语课。这不但偏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 课程考核太注重期末考核, 而忽视了平时考核。
四、对策建议
1. 大力开展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 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如提高双语教学学时的系数, 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评优方面进行适当倾斜, 以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外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第二, 直接从国内双语教学开展较好的重点院校或从国外高校引进人才, 通过人才的带动效应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第三, 组织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轮流出国进修和深造, 或聘请国外专家对校内双语课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以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
2. 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适时开展双语教学。
各相关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如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收听英语节目和广播, 开展英语演讲、朗诵比赛, 组织英语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 学校广播站加强英语广播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水平。另外, 双语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而言, 国际金融双语课比较适合大三、大四的财经类本科生, 因为此时很多人都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 英语水平较入学时有了很大提高, 而且高年级学生已经修完了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基础课, 这些为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双语课教材研发和教学实践。
优质的双语教材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原版教材虽然优势明显, 但并非完全适合中国学生, 本土优秀的双语教材是较好选择, 能有效反映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对外金融发展状况, 且其思路、架构、语言都让学生倍感熟悉和亲切, 减少双语课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为加强本土双语教材建设, 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并配备一支具有较强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进行教材研发和双语课教学实践。
4.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别可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 对英语成绩较好的班级可加大英语授课的比重。另外, 针对不同的内容, 也应有选择地确定中英文授课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引导式教学为主,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例如, 可以采用国外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presentation方式, 即小组讨论并派代表上台发言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增加提问, 举行课堂辩论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要改变仅注重期末考核的传统考核方式, 加大平时考核所占比重, 平时考核应占70%, 期末考核仅占3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对平时积极用英语回答问题或提出新见解的学生可考虑加分。期末考试试卷采用全英文的形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