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科技

2024-08-10

保密科技(共10篇)

保密科技 篇1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档案馆又是国家秘密集中体现之处。我们必须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特别是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科技档案,是指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成果开发、推广、应用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是科技成果的直接体现,是档案馆中核心的内容,具有凭证价值、参考价值和情报价值,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技档案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窃密、失密事件时有发生,保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做好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本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有的同志保密观念淡薄,认为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有密难保,科学技术无国界,应该“造福全人类”,发表论文时,毫不保留地论述科技成果关键技术内容;接待外单位参观时,将其高新成果的技术档案资料供他人阅览。有的同志认为,科技档案已经立卷归档,进了档案室,就如同进了保险柜,可以高枕无忧;有的同志图省事,不经过机要途径办理邮寄涉密档案材料或在他人借阅时不仔细查阅相关手续、对象等。所以,我们每位同志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加强科技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 从源头抓起,实行“超前控制”。

即对档案收集工作从一开始就予以规范,在科研计划下达的同时,下达相关的归档计划,切实履行“五落实”,即落实归档单位、项目、建档负责人、文件材料、时间。在项目完成后,档案部门应主动与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直接参加项目验收、检查归档计划落实情况。凡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实行“超前控制”使科研项目的材料从开始之日起就纳入正常归档轨道,有效防止“先天不足”,保证科技档案齐全,避免了应归档材料失控而导致失、泄密的情况。

2. 档案库房管理。

科技档案库房是科技秘密的储藏重地,是保密要害部位,应设置专门库房,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行全方位封闭式管理。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科技档案库房的设置不宜设在楼房底层,库房与阅览室应分开,库房的门窗配备“三铁”、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器等相应技术防范设施。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3. 科技档案应单独编制档案目录,单

独检索,建立科技档案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科技档案混装问题。同时,还应按规定在卷内目录上登记卷内文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并在案卷封面上注明所划定的密级,在划定密级时要本着“案卷的密级宜高不宜低”的原则,以防由于密级不明确而泄密,并能对今后的解密提供方便。

4. 对到期档案的销毁工作不能大意。

要严格审批手续,登记造册,按规定监销,避免档案在最后一个工作环节中失、泄密。

三、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工作收集是前提,整理是手段,提供利用是最终目的。然而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也正是最不容易控制,最容易发生失、泄密的过程。因此,档案保密工作的重心必须放在提供利用环节上,确保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的有效控制,不发生人为的泄密事件。

1. 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档案馆中核心的材料,无论是保密还是利用,都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档案保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科技成果价值;片面地强调保密,就会失去保密工作的意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科技档案的利用,首先必须是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最终会给党和国家的利益、安全造成危害。保密与利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保守国家秘密与科技成果档案利用的关系,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做到既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又能做好保密工作,维护档案保密安全,确保党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使档案随时处于受控范围内。

2. 做好科技档案利用的监督工作。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旦失去了有效的责任监控,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程序,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制止并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档案保密不利的情形发生,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监督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制度监督。档案部门和保密部门的责任取向不一致,档案部门注重科技成果档案的利用和管理,而保密部门注重的是科技档案在保密期限内是否确保绝对安全以及不发生失、泄密。档案利用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借阅审批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范。科技档案保密制度应依照档案工作程序来安排保密工作的程序,制定一个既能突出档案工作的特点,又能与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相衔接的档案保密制度,如在借阅审批制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相应的利用范围,规定相应的审批手续等等。只有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借阅等利用行为,并努力杜绝档案保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利用工作才能真正走向正轨。

(2)人员监督。首先,运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形式,实行工作责任的具体细化和分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级级相紧扣、层层负责任、事事抓落实。笔者所在的油田企业除成立油田保密委员会外,还在党政办公室设立保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保密工作。其次,提供利用首先要将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利用对象应该是科技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利用者必须承担保密义务,对违反规定的利用者,依法追究其责任。在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思想动机,加强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在利用者离去之前,应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及文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再次,企业保密委员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技档案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利用范围、目的、效果等,及时堵塞失、泄密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秘密载体丢失、被窃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借阅监督。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查阅科技档案必须出具有效的行政介绍信并说明查阅理由。科技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必须在档案室内阅览。这种方式既快捷、方便,又能提高利用率,减少繁琐的审批手续,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科技档案,便于档案的周转,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又可以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其次,做好档案利用登记工作。登记本上对借阅人、借阅目的、所查档案的卷号、借阅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收回档案时,必须当面清点、注销。再次,对科技成果档案利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档案馆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在利用者离开之前,应仔细检查被利用过的案卷内的有关材料,及时发现偷拍、涂改、撤换、抽取、损毁等违章情况。

四、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开放档案为社会所利用时,应当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首先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对这项工作可以分三步:第一步初审,档案工作人员根据标准,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逐件进行审查,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第二步中审,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的部分档案,以确定其取舍。第三步终审,由有关领导,根据初审和中审的情况,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审查,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其次做好档案的解密工作。保密档案是有等级的,其划分等级是根据《保密法》规定,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确定档案的密级,就是为了让档案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档案。但是秘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便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为此我们就不能按原有的保密文件管理,而应该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向社会各界开放的档案,必须是到了规定时限的档案,要开放,必须先进行划密解密,把未解密的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对划密档案进行解密工作,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16条的有关规定,即:“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再次做好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开放档案首先要做好档案开放的基础工作,即提高开放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利用原有基础,进行系统整理,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的要求。建立健全档号,要适应开放后检索与管理的要求。编制检索工具,一是基础性检索工具,二是骨干性检索工具,三是文字叙述性检索工具,使开放档案的检索工具逐步形成以骨干性检索工具为主,以基础性检索工具为辅,以叙述性检索工具为必要补充的检索工具体系,实现检索途径的多元化。准备好副本,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应采取抄录、复印、照相等形式进行复制,搞好档案副本。

保密科技 篇2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保护甲乙双方在合作中涉及的保密信息,需要取得对方的相关业务和技术资料,为此,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保密资料的定义

本协议中的“保密资料”是指甲方以书面、口头或电子的形式提供给乙方的任何源代码、软件代码、编程规范、设计文档、接口文档和相关文档、程序接口、研究成果、开发流程、质量标准及其它的技术信息等。本协议中将要重点保密信息如下: 其中软件源代码信息、设计文档、接口文档、程序接口为重要保密信息。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披露给对方的明确标注或指明是“保密资料或信息”的相关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书面或其它形式的资料和信息(简称:保密资料),但不包括下述资料和信息:

1、已经公布于众的资料和信息,但不包括甲乙双方或其代表违反本协议,规定未经授权所披露的;

2、在任何一方向接受方披露前已为该方知悉的非保密性信息;

第二条 双方责任

(一)甲乙双方互为保密资料的提供方和接受方,负有保密义务,承担保密责任。

(二)对于甲方封装好的保密资料和信息,要求乙方不得拆封的保密资料和信息,乙方任何时候都不得拆封,甲方有权随时对甲方所提供的要求乙方不得拆封的保密资料和信息进行验证是否处于保密状态,乙方必须严守机密。

(三)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包括新闻界人士)公开和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保密资料。双方也须促使各自代表不向第三方(包括新闻界人士)公开或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保密资料。除非披露、公开或利用保密资料是双方从事或开展合作项目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双方今后依法律或合同应承担的义务)适当所需的。

(四)双方均须把保密资料的接触范围严格限制在因本协议规定目的而需接触保密资料的各自负责任的代表的范围内;

(五)除经过双方书面同意而必要进行披露外,任何一方不得将含有对方或其代表披露的保密资料复印或复制或者有意无意地提供给他人;

(六)如果合作项目不再继续进行或其中一方因故退出此项目,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返还其占有的或控制的全部保密资料以及包含或体现了保密资料的全部文件和其它材料并连同全部副本。

(七)甲乙双方将以并应促使各自的代表以不低于其对自己拥有的类似资料的照料程度来对待对方向其披露的保密资料,但在任何情况下,对保密资料的照料都不能低于合理程度。

第三条 保密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一)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权保存必要的保密资料,以便在履行其在合作项目工作中所承担的法律、规章与义务时使用该等保密资料。

(二)甲乙双方有权使用保密资料对任何针对接受方或其代表的与本协议项目及其事务相关的索赔、诉讼、司法程序及指控进行抗辩,或者对与本协议项目及其事务相关的传唤、传票或其他法律程序做出答复。

(三)任何一方在书面通知对方并将披露的复印件抄送对方后,可根据需要在提交任何市、省、中央或其他对接受方有管辖权或声称对接受方有管辖权的监管团体的任何报告、声明或证明中披露保密资料。

第四条 违约责任

(一)为保护甲方所提供的保密资料和信息,经甲乙双方约定,如乙方违

反本协议,一旦因乙方所造成保密资料和信息泄漏,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赔偿甲方原项目金额的30倍的违约金。

(二)甲方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本公司倒闭,乙方有权支配使用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保密信息,甲方不得干涉。

(三)甲方自身在经营过程中转行,不再从事教育软件行业,乙方

有权支配使用甲方提供给乙方的所有保密信息,甲方不得干涉。

(四)若甲乙双方在协商合作过程中,乙方所提出需要甲方开发、制造等事务,在通过有关技术鉴定认证后,证明甲方没有能力或达不到乙方所提出需求,乙方有权使用甲方所提供的保密软件源代码,乙方可自身使用保密源代码但不能提供给予第三方,接口可以提供给第三方使用,甲方不得干涉。

第五条 争议解决和适用法律

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对因本协

议或本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和争议、经双方协商或协调无果时,可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诉讼程序,维护权益。

第六条 保密期限

本协议长期有效。

第七条 协议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 贰 份,双方各执 壹 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保密义务应自双方签章之日起开始生效,本协议应对合约方之继承方和转让

方具有同等约束力。

甲方:乙方:电话:电话:

传真:传真:

邮编:邮编:签字:______________签字:______________

地址:地址:

盖章:盖章

保密科技 篇3

关键词:档案监督;存在不足;农科档案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2

1做好农科档案保密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的保管过程中档案保密是一项最基础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档案保密是为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更好地利用档案。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日益发展,如何做好档案保管利用中的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当前档案利用过程中,很多人对农科档案的保密工作存在认识错误,认为不会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抱有忽视态度。其实任何档案都有保密要求,农科档案也应如此,涉及企事业单位隐私和商业秘密等问题,因此在农科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必不可少。

2当前档案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制度不完善

从事档案监督和保护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要有严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一是要时刻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对于档案要有着无比的热情;二是业务方面,知识必须专业而且能够从容面对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关于文化和个人素养,对工作人员的学识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要有善于总结和观察的能力,因为工作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此同时,还要有敏感的观察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措施不完善

一些重要的档案管理机构要采取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比如要安装监控等设备,防止有图谋不轨的人对档案进行盗取或者篡改。平时会有看书翻书页占口水的习惯必须要严加管制,因为档案大多数都为纸质容易破损。保证监督明确,监督到位,不能让档案受到任何的损失。工作人员要勤快,关于档案的保护与监督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关于相关的法律规则要勤与人们交流传播,并且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份档案的被使用情况与变动;要勤于动脑,及时征求使用者对档案收储工作的态度与建议,及时检查被查档案的变化,及时登记与记录实施情况。在使用者离开之前保证档案的万无一失,如果出现了故意损坏档案以及盗取行为或者无意损坏档案的人为行为,及时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应,采取一定的补偿惩罚,以挽救档案的完整。

2.3管理不完善

一是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专业,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有部分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二是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三是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虽建立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谨。例如: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档案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等,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少部分人员借工作的机会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1做好档案的审理与审查

审查工作是档案进行开放为使用者服务之前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要准确地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以及内容的审阅,确保档案的万无一失。这项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初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凭借一定的标准,对于一定期限开放中的档案进行对比与审核,要做一个初步判断需要开放的时间以及开放的应用范围,中审最为严格,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做出决断要不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维护档案,终审是审查的最后一个步骤,这项步骤需要领导加以定夺,通过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并要通过分析与判断,决定是否对一定量的档案进行开放。

3.2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单调而枯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时完成。与此同时,奖罚要明确,坚决制止徇私舞弊,为员工各尽其职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物质激励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质激励方式有多种,要根据每个岗位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在设计物质激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公平”原则,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导向,以每位员工创造的绩效大小为依据,制定基于绩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充分体现“多创造价值多得回报”的理念。

3.3档案开放之前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策略 篇4

关键词:涉密,科技档案,保密

涉密科技档案包括了从新的创造、发明到技术关键、工艺配方以及技术诀窍等等, 相关的保密性材料都纳入了涉密科技档案保密范围。从涉密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可以看出, 归档保存的科技档案覆盖了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 而需要保密的科技材料是涉密科技档案归档的核心材料。随着科研合作交流日趋市场化与信息化的情况,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策略更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涉密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1.1 加强宣传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宣传力度, 档案部门要对《档案法》进行宣传, 加强涉密科技档案管理领导与科技人员的保密意识, 积极做好保密教育让相关人员能够更好的按照保密规定进行日常的管理、生产与研究工作。加强保密的宣传力度能够加强档案保密建设的客观要求, 更是依法加强保密工作的基础条件。

1.2 加强保密工作的认识

涉密科技档案工作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 直接关系到国家、科研单位的安全与利益, 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治与军事活动, 科技档案一旦出现泄密情况还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因此,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尤其是要重视对涉密科技档案文件或者相关载体的监管工作, 要最大限度保障涉密科技档案的安全。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保密法为工作原则,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流程, 从而制定符合本单位涉密科技档案保密的具体制度, 从源头控制泄密事件发生。

1.3 科学制定涉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方案

善于从源头抓质量, 需要提前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能够更好的防止文件材料落入个人手中, 最大限度规避必须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出现丢失或者泄密的情况, 进而确保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涉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遵循“四同步”工作法则:首先, 工作任务下达、项目计划、文件材料提出需要同步;其次, 工作检查、项目计划与文件材料积累情况检查工作必须要同步;再次, 工作验收、工作鉴定与项目成果验收、鉴定文件材料归档必须要同步;最后, 工作、项目与总结与文件材料也要必须完成同步归档。例如:国家下达的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密级的, 因此, 首先必须要做好涉密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2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2.1 涉密科技档案整理与保管

涉密科技档案整理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战, 涉密科技档案的案卷封面上必须要有标示 (加盖密级) , 而涉密科技档案的密级是根据卷内文件材料的最高密级进行加盖, 并且要将时间标准出来, 最大限度规避由于密级标明标明不清, 出现泄密。通常涉密科技档案一定要单独进行目录编制, 单独设置搜索功能, 建立涉密科技档案统计台账。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密级的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要有单独的密码柜, 从而进行存放于保管。

2.2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管理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要有对应的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 做好防盗、防火, 要坚持从各个全面实施全封闭式的管理。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在选址的过程中, 通常不要选择在办公大楼的最底层, 还需要注意的是涉密科技方案库房必须要与查阅室、档案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分开。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安装防盗门、铁栏杆, 库房周边还需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与防盗控制报警系统。需要24小时安排值班人进行专门的管理。涉密科技库房以外的人员, 没有相关批准是不能进入库房区域的。

3 涉密科技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当中, 保密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利用,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工作, 服务于社会。因此, 必须要重视涉密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要最大限度保持涉密科技档案不仅能够更好的利用, 而且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1 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与利用

涉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正确认识与处理。涉密科技档案毕竟涉及到国家的科研机密、企业的科研机密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与技术是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因此, 涉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 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保密与防范意识。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保密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利用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涉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2 涉密科技档案的利用与监督

涉密科技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实时有效的监督, 这是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内容。对整个利用过程的监督, 能够更好的、及时的发现一些泄密问题从而及时制定方案进行制止, 最大限度防止不利因素的发生, 从而保护涉密科技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第一, 制度的监督。涉密科技档案使用过程中若要使监督能够更加规划化与标准化, 必须严格根据档案利用的相关制度, 规范涉密科技档案的利用行为。涉密科技档案利用的相关制度主要有《涉密档案借阅审批制度》、《涉密档案复印制度》等等,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这些保密制度严格落实, 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 以及现实的需要加强对这些利用制度的完善, 最大限度规避泄密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保障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与安全。

3.3 借阅极端

科技人员在查阅涉密科技档案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填写《查阅涉密档案审批单》, 科研人员必须要将查阅涉密科技档案的理由阐述清楚, 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领导层层审批一直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查阅。涉密科技档案原则上是不允许借出去的, 必须要在规定的查阅室进行浏览, 基于某些特殊情况有借出的需要, 必须要填写涉密档案相关资料, 才能借出。从各方面细节入手, 不能马虎才能真正做好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综上所述,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自身的保密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涉密科技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基于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积极探索与解决涉密科技档案的存在中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处理涉密科技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促进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铭, 徐敏, 董慧, 李锦.浅谈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4 (17) :102+106.

县科技局保密工作总结 篇5

我们科技局对保密工作十分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强化教育,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使我局的保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我局保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保密工作机制。

我局十分重视保密工作,认真分析在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对提高科技局的公信力具有重大意义,完善保密工作机制。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长宋玉良担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保密工作办公室。二是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总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保密工作建议,每年对全局机关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出安排和部署。及时制定年度计划,使机关保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奠定了组织保证,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是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保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保密制度,规范对要害部门及涉秘人员的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新时期保密工作过去只局限于保证文件不丢失,只要管好文件就是做好保密工作,现在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全方位防止失、泄密事件,保密工作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过去我们经常提到是“两管三铁一器”,即:管住文件、管住嘴,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现在我们提倡“三防一加强”,即:人防、物防、技防和加强管理。

三、加强保密工作硬件建设,不断落实各项保密防范措施。

为了保好防范工作,一是准确界定保密要害部门、保密部位。二是做到与非要害部门、部位有效隔离,对进入该区域的外部人员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三是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加装防盗门窗。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研究 篇6

1.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高校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

1.1 涉密范围广

新形势下, 高校科技工作的涉密事项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三个方面。国家秘密有高校承担的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相关的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等;商业秘密包括高校拥有自主产权的科研成果以及尚未公开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工艺、技术、方法、材料等技术信息[3];工作秘密有科技档案、评审材料等。以上事项一旦发生泄漏, 轻者将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秩序, 重则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1.2 对外交流活动频繁

当前高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给科技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高校过去的“闭门造车”发展模式已经被废除, 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高校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寻求广泛合作, 人员、科研、学术等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 这必然会大大增加泄密的渠道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扩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又保证秘密不被泄漏是当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中需要认真要求和解决的问题。

1.3 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办公自动化在校园里的推广,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因特网、校园网的使用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 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网络窃密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亦需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日前发布的《瑞星2007上半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500多万台电脑曾经被病毒感染, 占到上网电脑数量的一半以上, 在这些病毒中, 木马病毒有8万多个, 后门病毒3万多个, 这两类病毒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 侵入用户电脑, 窃取用户信息和资料。如果上网的电脑中存储有涉密的文件或资料, 很难保证不被不法分子窃取。甚至一些硬盘中被发现装有能将信息以无线电波形式发射出去的部件, 然后通过卫星或附近的接收器把里面的信息复制出来。如果是高价值的信息被敌对势力掌握, 后果将不堪设想。

2. 新形势下对加强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一点设想

2.1 加强保密宣传工作, 提高师生员工的科技保密意识

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师生保密意识不强, 没有认识到高校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无密可保”, 或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情, 与己无关, 放松了思想警惕, 为窃密者造成可乘之机。甚至个别人出于虚荣心, 显示自己, 把掌握的秘密予以公开, 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保密工作部门应当联系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宣传手段开展教育, 提高保密宣传教育效果[4], 使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法律性, 从而自发地做好保密工作。

2.2 建立、完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各项保密法规的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易操作的科技保密规章制度, 这样在开展保密工作时才能做到“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如制定科技资料、项目定密和变更密级工作制度, 明确保密的事项, 这样在保密工作中才不会毫无头绪, 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制定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加强对涉密载体的管理;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制度, 对涉密的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同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 消除网络泄密隐患;制定各项保密工作审查审批制度, 即使发生泄密事件, 也能够有效的追查泄密事件的责任者。为保证各项保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应加强保密检查工作, 通过检查发现泄密隐患, 通过整改提高保密工作水平。

2.3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

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固有的特性, 它在提高数据与设备共享性的同时, 带来了信息、数据被非法窃取、复制、使用等弊端。高校在采用相关安全保密产品防止科技秘密信息外泄的同事, 还应该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计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工作。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计办公自动化保密工作中, 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要统一标识, 专机专用, 专人管理, 严禁存储、处理、传递涉密信息, 并与涉密计算机及涉密网络进行彻底的物理隔离, 实行上网登记制度。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除了与公共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外, 对存储的涉密信息必须进行相应的密级标识, 并按照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进行防护;携带涉密计算机及介质外出时, 必须经过审批, 并采取安全保密措施, 使计算机及介质始终在携带者的监控之下;涉密计算机及介质需要送往外部修理的, 对磁介质必须进行消磁等技术处理, 避免涉密信息泄露。

2.4 加强对秘密载体的管理

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等各类物品。秘密载体由于具有便携性, 很容易丢失、被盗、被抢, 导致国家秘密泄露。因此, 必须加强对秘密载体的管理。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履行清点、登记的手续,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操作, 避免秘密信息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坚持“保密源、把出口、做好跟踪服务”的工作方向, 定期对秘密载体管理链中的各个环节检查, 确保无任何泄密隐患。

摘要:虽然世界形势日趋缓和, 但针对我国的窃密活动从未停止。高校作为国家高科技战线的主力军,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 其保密工作必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新的形势下, 高校必须增强保密意识, 加强保密工作。

关键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廖芳, 殷铁铭, 陈科.浅议新形势下的高校保密工作[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 (6) :103-105

[2]李培新, 李永刚.论科研管理中的科技保密工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7:31-33-105

[3]张福增, 高美蓉, 张三香.浅议高校科技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 (9) :104-105

[4]张玲.浅谈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保密工作[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5-66

保密科技 篇7

一、基层央行保密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难点

(一) 地域广阔、接入内联网计算机众多

央行派出机构一直辐射到县一级, 地域广阔。基层央行承担着大量的资金数据往来、基础数据收集等工作, 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涉密信息, 大多数都是通过分散在各地众多的接入内联网计算机来完成, 由此形成了点多面宽、工作场所众多的布局, 给保密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局。

(二) 涉密人员构成复杂、层次参差不齐

基层央行工作人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既包含着科技人员又包含着众多业务人员。部分人员的计算机保密意识不强, 或者由于操作失误、计算机知识欠缺等因素, 很容易造成涉密信息的外泄, 给保密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 信息化程度增高、网络四通八达

人民银行计算机系统运行在一个联通全国的庞大的局域网中, 还包括各地与其他部门连接的专用网络, 这给日常办公及业务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如何保证网络信息安全而避免网上涉密信息泄露, 给央行系统的保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四) 移动存储设备操作不规范、使用泛滥

移动存储设备已经成为日常办公的一个重要工具, 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涉密信息泄露源。操作上的不规范以及使用泛滥, 极易感染木马病毒, 并造成大范围的传播而使涉密信息陷入泄露风险中。移动存储设备的规范使用, 是当前保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五) 基层技术力量薄弱, 保密管理工作操作困难

基层科技人员数量不多, 许多县支行甚至仅有一名科技人员, 但是管理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他存储载体数量庞大, 而其自身技术知识水平缺乏有效持续的更新。以少量技术力量薄弱的科技人员管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和存储载体, 在保密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上存在困难, 解决人的持续发展问题才是解决保密管理工作的一个可持续道路。

(六) 国内外安全形势严峻, 国内外敌对分子众多

国内外敌对分子从未放弃对国家安全的破坏, 他们很可能会利用基层央行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和漏洞, 来窃取国家机密, 威胁国家安全。对蓄意破坏分子的主动防范应成为保密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主题。

二、以科技力量带动保密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以及保密意识、知识和技能学习

各级单位科技部门多为保密委员会成员, 在目前的状况下, 实际上承担了大部分的保密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科技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保密教育、增强自身的保密意识以及更新自身的保密观念。熟悉各种保密规章制度, 增加保密技能学习, 进行保密经验交流。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对科技人员的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让其掌握先进的保密管理经验和高效的保密管理技能。这是处理好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 从科技角度做好保密宣传工作、强化科技人员参与保密管理工作

保密工作是一项防范性工作, 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意识, 是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根本。针对性地利用科技人员的技术知识优势, 在重点时期、重要部位对重点科室、重要人员利用各种时机进行宣传教育, 形象地描述出涉密信息的泄露风险以及泄露方式, 增强员工的保密忧患意识, 防患于未然。培养和强化科技人员参与保密管理工作是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养成人人讲保密、事事联保密的工作作风。

(三) 建立健全涉密计算机系统管理制度, 使科技人员参与保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保密规章制度既体现了保密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又给日常科技保密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保障。依据保密属地管理原则, 根据上级行相关文件精神, 针对新形势下本辖区内涉密计算机系统的管理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对涉密计算机系统的密级划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作出具体规定, 从制度上堵住涉密信息外泄隐患。

(四) 利用技术手段, 加强计算机系统检查监督防范工作

利用Symantec防病毒软件监控辖区内客户端PC机的病毒防范情况, 定期检查病毒代码的升级。利用LANDesk补丁分发系统对客户端PC机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 定期扫描漏洞分发补丁。利用IDS系统及时阻断安全事件源, 并进行及时、快速、精确的定位。利用桌面管理系统制定相关的策略, 对客户端PC机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利用中华箭程序进行非法外联监控管理。加强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管理, 有效阻止涉密信息外流。另外, 需要定时对客户端PC机进行普查或抽查, 涉密计算机要求确定使用人、负责人、使用范围, 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 设定密码口令, 将涉密信息泄露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技术手段与规章制度相结合, 可以制定出更科学、更可行的对策, 有效地克服保密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起到了监督保证作用, 使保密管理手段更加趋于成熟。

(五) 着重加强移动存储介质、手提电脑管理及非法外联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 移动存储设备 (如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以及手提电脑的使用范围逐步增大。由于其使用的易移动性和随意性, 导致它与非法外联成为了央行信息安全的两大杀手。不少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包含涉密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或者手提电脑擅自接入互联网而使得信息遭到了破坏或泄露。对涉密移动载体应对密级、保密期限、使用范围等作出标志, 对其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登记。严禁涉密介质接入互联网, 加强对接入互联网计算机的安全管理, 严格限制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台数, 互联网信息必须以光盘刻录的形式传入内联网, 确保涉密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加强外单位信息报送管理, 必须使用金融城市网或者刻录光盘进行报送。

(六) 对参与重要业务系统计算机和人员进行重点关注

支付清算、国库、征信等重要业务系统是支撑人民银行业务的中间力量, 参与其中的计算机和人员掌握着大量的涉密信息, 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做到这些系统专网专用、专机专用、专人负责, 强化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时刻保持信息安全警惕性, 加强对此类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投入, 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七) 加强重大事件时期、敏感时期的保密管理工作力度

越是在重大事件时期或敏感时期, 国内外敌对分子越是活动猖獗, 故意制造混乱。在这个时期的涉密信息泄露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此时的保密工作要上升到国家安全的等级, 增强在此时期的保密管理工作政治敏觉度和加强保密管理工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各项保密管理工作都应当加倍执行, 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安全死角。

(八) 落实保密责任制, 利用考核奖惩等手段促进保密管理工作

要严格落实上级行以及本行制定的涉密计算机和移动载体的管理制度, 对涉密计算机和其他涉密载体进行规范化管理, 分清责任, 做到“谁涉密、谁保管、谁负责”。及时利用技术手段记录病毒木马、漏洞扫描、各种攻击源、非法外联等安全事件。利用考核等手段形成奖励约束机制, 对突出贡献者要有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 对造成安全事故者要严惩。总之, 奖惩只是手段, 目的是让涉密人员增强保密意识, 提高岗位责任感和行为自觉性, 对日常保密管理工作养成习惯。

保密科技 篇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术交流的广泛与频繁, 科技期刊所刊载的科技论文内容也日益丰富, 其内容包含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 这些科技类文章大多来源于作为我国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科研院所或是大专院校等科研单位, 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科研生产工作的经验积累与理论升华的智慧结晶, 有些文章直接涉及我国科研生产工作最精尖、最前沿的领域, 而这些领域往往涉及非常多的国家秘密。如果这些文章在撰写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很容易超出学术交流的范畴, 触及国家秘密, 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 给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造成损害。这种情况下, 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1995年, 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就颁布《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其中第二十条规定:利用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和声像制品进行宣传或者发表论文时不得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201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中第二十七条规定: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 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 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均从国家最高层面对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科技论文保密审查主体分析

既然国家对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在法律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那么, 谁应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 把关科技论文的公开发表事宜就成为不得不研究讨论的问题。

理想情形下,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其一为科技论文的作者本身;其二为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其三为科技论文出版发行方;其四为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这四类主体根据角色定位履行各自保密审查职责, 即作者作为论文撰写者履行自我审查职责;作者所在单位对本单位员工撰写的论文履行审核把关职责;论文出版发行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审与送审职责;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履行监管核查职责, 以确保科技论文内容安全可控, 不涉及国家秘密。

但现实情况中, 四类主体中的一、三、四类主体保密审查职责履行方面均存在明显局限。就论文作者而言, 其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带有“功利性”, 其为了文章能够发表, 容易将注意力主要其中在文章的内容、结构上, 有时为了提高论文质量, 常常会使用科研生产工作中实际使用的数据、图片、表格以及名词等, 从而忽略了保密问题, 这就很容易留下泄密隐患;就论文出版发行单位而言, 科技论文稿件所研究探讨的问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 而论文出版发行单位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与更新上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势必导致论文保密审查盲点的出现, 从而造成失泄密隐患的出现;而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工作监管核查方的有关主管部门, 由于其时间、精力有限, 只能做到抽查, 无法实现对众多科技论文的全面普查, 监管漏洞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下, 既有动力、又有能力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只剩下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一方。因为保密工作出现问题所需单位承担的责任与损失“逼迫”作者所属单位必须做好保密审查工作;而作者所属单位对于员工研究领域的熟知度也决定了单位有能力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综上所述, 科技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实应作为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主要力量, 在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可控。

三、科技论文保密审查方法研究

上文讨论得出, 科研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对科技论文保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 科技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也均或多或少的开展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 但如何使此项工作更为规范、有效, 本文作者作为科研单位保密管理工作者, 根据日常工作经验, 提出以下建议, 期望能够规范科研院所对所属职工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 提升其保密审查能力。

(一) 成立审查机构, 明确审查人员

科研单位应专门成立负责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组织机构或赋予相关组织机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有关职责。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其目的都是为了保密审查责任的有效落实, 避免审查工作流于形式。审查组织机构可以是实体组织, 也可以是虚拟组织, 其人员构成应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其一为来自单位各科研领域的科研人员, 其职责是作为各领域的审稿专家, 凭借其对自身研究领域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熟知度, 对该领域论文进行保密审查;其二为组织协调人员, 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各领域审稿专家开展论文审查工作, 并承担一定的监督检查职能, 确保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

(二) 建立审查制度, 明确审查责任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具有严肃性与制约性, 对于科研单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此种关系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工作而言, 必须要将其上升至制度层面, 用制度明确审查责任与行为方式, 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制约, 才能确保保密审查工作得到严肃执行。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制度中一定要明确审查责任的划分, 以便审查责任的落实。科研单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中涉及的保密审查责任主体主要由两方构成, 一方为科技论文的作者, 另一方为科研院所自身, 其责任主要由审查机构承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此双方都承担着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责任。科技论文的作者一方应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对自己撰写的文章进行保密自审, 在文章中自觉回避任何与实际科研工作相关的真实素材;而审查机构一方则应凭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因此科研单位所制定的保密审查制度中必须对双方审查责任的界面进行清晰的界定, 使双方都明确各自责任并有效落实。对于科技论文的作者一方, 可明确要求其对论文是否涉密作出保密承诺, 否则一律不批准其发表。对于难以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 作者应主动联系单位审查机构研究决定。对于审查机构而言, 则更要切实履行保密审查职责, 决不能因为有作者自审在先, 就放松对自身保密审查职责的履行。同时, 科研单位还应建立配套的保密审查责任考核办法与处罚措施, 确保制度有效落实。

(三) 规范审查程序, 建立审查体系

科研单位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应在制定相应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梳理、规范保密审查流程, 明确审批程序中必须把握的保密审查节点, 包括:作者保密自审环节、审查机构保密审查环节、对外投稿控制环节等。用规范流程的方式固化制度, 逐步形成完成的保密审查体系。

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可自行开发保密审查控制程序, 运用技术手段控制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各个环节, 在明确责任的同时, 将人为疏忽或徇私舞弊造成泄密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此外, 还可在程序中嵌入版本控制功能模块, 防止因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审查通过的文章与最终发表文章版本不一致、内容出现偏差的现象。

(四) 结合技术手段, 提高审查效率

科研单位的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可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现今市场上已有基于关键词检索的审查软件, 科研单位可直接购买使用, 有条件的科研单位也可自行开发, 提升审查软件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 运用类似审查软件进行保密审查, 关键之处在于对关键词库的维护与更新, 这也就要求科研单位的保密审查机构必须注重日常积累, 只有关键词设置合理、准确, 方能真正发挥审查软件的作用, 提高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效率。

(五) 加强保密教育, 提高保密意识

上文中所谈及的成立保密审查机构、建立审查制度与程序等等都体现为一种硬性的规定。其实, 这种硬性规定只是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的一个方面。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做好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还不能忽视做好对本单位员工的保密教育, 只有通过教育, 使其明白保密工作对于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意义, 才能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与保密自觉性, 使其自觉自愿的做好科技论文的保密工作, 从根本上解决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问题。

四、结语

随着新修订保密法的颁布施行及国家保密工作的不断深入, 科技论文保密审查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保守国家秘密, 科技论文的各类审查主体一定要切实履行各自的审查职责。尤其是对于科研单位而言, 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工作是其保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所以科研单位一定要绷紧保密这根弦, 在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工作上多下工夫、加大投入, 切不可放松对保密审查的要求, 导致国家安全与利益的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以及学术交流的广泛与频繁, 科技期刊所刊载的科技论文内容也日益丰富, 随之, 科技论文存在的泄密风险也日益加大。本文作者正是基于此点考虑, 从科技论文保密审查责任主体分析入手, 研究探讨了关于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方法。

关键词: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审查主体,审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保密局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释义[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年

保密科技 篇9

一、高校二级单位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1. 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保密培训未能普及

不同于军工单位,高校由于大部分师生平常主要从事非涉密研究工作,因此保密氛围不浓厚。部分涉密教师甚至有“只图自己工作方便,不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只要不严重到被抓就行”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具体表现为:在非涉密电脑或U盘上处理或存储去掉了秘密两字的涉密文件;在外随意携带涉密文件,不能妥善保管涉密文件,容易使文件遗失;不按正常的保密审核程序,随意将涉密的科研成果发布在网站上;出国交流或参与项目合作研究不按保密审批规定,共享涉密内容等。[1]涉密项目的研究通常由项目负责教师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共同参与完成,而项目负责教师自身保密意识淡薄,在开展涉密项目研究过程中,随意将涉密研究工作未做任何脱密处理就分配给学生,也不跟学生严加强调该研究工作需要保密。此外,高校的保密培训一般只针对长期参与涉密工作的教师,这更加使得参与涉密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无从得知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微信、QQ、陌陌、米聊等聊天工具迅速崛起,高校研究生是这些软件的主要用户群。由于保密意识淡薄,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随意将涉密文件通过QQ传送,拍照发“朋友圈”,这些不严格遵守保密操作而导致的涉密,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惨痛的。2013年1月,某大学教授在非涉密电脑上处理存储涉密文件,导致涉密文件被窃。2008年四川成都某高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被境外间谍策反,同时还发展自己的同学一起向境外情报组织泄露秘密。这些都是由于涉密师生保密培训不够,保密意识不强,保密意志不坚定造成的。

2. 涉密人员流动性大,涉密场所分散

随着学术交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国内高校和社会、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密教师在开展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或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时,没有把控好涉密研究工作用于学术交流的度。同时,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其中担负着涉密研究工作的教师跳槽和离职,可能会带走大量的科技秘密。另外,参与涉密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流动性更大。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为2-3年,博士研究生为3-4年,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从开展到完成的时间一般都在3年以上。这就意味着一个涉密项目还未结束,就会经历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研究生的不断更新,即不断有研究生带着科技秘密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工作,甚至出国深造。这给国家科技秘密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校二级单位里,除了相应的课题组涉密外,学院的党办、科研管理科等都有机会接触到密级文件。办公区域也存在涉密管理不分区的问题,即涉密电脑和非涉密电脑,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共处一室。部分高校研究生不仅参与涉密科研项目,而且还要参与非涉密科研项目工作,其办公场所分布在学校实验室、办公室甚至是个人寝室。因此涉密场所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态势,这给涉密工作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2]

3. 保密制度形式化,落实难度大

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通常是按照保密制度来开展的。高校会制定一个适用范围较广的保密制度,但是对于校二级单位保密工作的开展并不具有针对性,因此保密制度往往没有在校二级单位落到实处。尽管部分校二级单位也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普遍存在保密制度内容陈旧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有些保密制度甚至是东搬西抄,导致制度最终沦为一种形式。[2]另外,参与涉密科研工作的教师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身兼数职。他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兼顾保密工作,而教师的考核往往不包括保密工作,使得保密工作难以落实。此外,多数领导干部不重视保密工作,未将保密工作纳入到学院整体工作规划中,并认为保密工作只是校级保密办的事情,从而淡化了学院内部对师生进行保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这也是广大师生对保密规定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信息时代下,保密措施落后

如今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革新,传统媒体被新型高端的现代化社交媒体取代。信息的扩散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便捷化,人人都是信息收集和发布的中心。高校属于知识密集型单位,所涉及的电子技术和设备都较超前,但针对电子产品的保密措施却落后。[3]例如美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而2013年在德国举行的一个黑客会议上,独立记者兼安全专家Jacob Appelbaum就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把苹果手机转换成窃听器,并用雷达设备从电脑设备中获取电子信息。可见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窃密手段变得更加高明,方式更加隐蔽,行为更是无孔不入。然而参与涉密科研项目的师生在商讨涉密研究工作内容时,常常在无任何电子干扰屏蔽器的实验室或办公室里进行。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保密措施的落后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二、加强高校二级单位科技保密工作的对策

1. 加强保密宣传,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古人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同理,高校保密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校保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校二级单位要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引导校各级领导干部、涉密教师和研究生们知保密、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以达到人人都保密的效果。大量的实践表明,做好保密工作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保密环境。要打造一个良好的保密环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首先,在学院的官方网站,为保密宣传工作开辟一个新板块,内容主要为保密基本知识,泄密案例,保密相关知识的题库。其次,利用学院宣传展板,结合师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以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列举案例的方法帮助师生们快速熟悉并掌握保密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学院定期开展针对研究生的保密知识讲座和培训,尤其对于参与涉密项目研究的学生,应将保密培训纳入到他们的学习中。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宣传手段,打造一根有梯次、衔接无缝的保密教育链条,通过细致入微、层层深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师生们熟悉保密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保密意识,从而成功地营造出“人人知保密,人人懂保密”的良好保密氛围。[4]

2. 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保密组织机构

一个地方或部门在保密工作上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纪律松散,管理不严,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没有落实保密责任,保密机构形同虚设。因此,要抓好高校保密工作,首要任务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密队伍。首先,领导干部应带头提升防范意识。领导干部应带头加强学习保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自觉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保密培训,熟悉和掌握保密技巧,养成良好的保密行为习惯,时刻严防泄密事故。其次,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应带头遵守一切保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论是大到学院的保密领导,还是小到课题组的负责人,都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第三,领导干部应时刻监督,以使保密机构发挥真正的职能作用,推动部门的保密工作完全落实到位,严格监管课题组的保密工作动态。同时学院还应配备专职的保密人员,严格要求他们,组织保密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谈话精神,提高保密队伍的专业性,推进保密队伍的职业化,使保密工作网络化,从而达到强化保密工作组织的目的[5]。

3. 完善保密规章制度,规范保密工作管理

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是开展保密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可靠保障。在校级保密办出台的保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校二级单位应结合各自的科研工作特点,制定出“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首先,严格确定科研工作的保密范围,分清涉密与非涉密的界限;其次,严格规范涉密人员在参与涉密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如涉密会议中严禁携带手机;涉密研究内容严禁在非涉密电脑上操作;涉密文件的借阅和存放必须登记等;第三,明确涉密电脑的使用以及涉密文件处理与存放的要求。如:“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不能使用非涉密的复印机、打印机处理涉密文件,涉密文件的销毁应使用涉密碎纸机等。第四,明确落实责任制体系,建立统一、严密的责任追究程序。将领导干部和涉密教师的保密考核纳入到年终考核中来,以提高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

4. 强化技术监管,多方位牢固保密防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保密与信息安全已经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网络已成为了主要反窃密、防泄密的主战场。2015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以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持续做好网络保密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各二级单位应认真学习《规定》,坚定做好网络保密工作:坚持“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和“谁上网,谁负责”等原则,在涉密会议室等涉密场所设置信号干扰源,涉密办公场所必须设置门禁,涉密人员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涉密人员应加强与信息网络安全人员的合作,以完善网络保密防范措施。总之,高校应重视网络安全,尝试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设备和系统进行技术监管。

三、结论

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信息时代下高校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各二级单位应在校保密办的领导和管理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执行保密规章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坚持贯彻“积极防范、突出重点,防患于未然”的方针。高校应不断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不断提高保密队伍的专业性,完善保密规章制度,增强涉密师生的保密意识,以做到“人人懂保密,人人会保密”。

参考文献

[1]张晓琦.浅议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

[2]闫科.以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为契机构建高校保密管理长效机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2-154.

[3]钱晓辉,袁智强,余光华.高校研究生参与涉密项目保密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1(30):195-196.

[4]申家鹏.黑龙江省“两识”教育小计[J].保密工作,2015(3):25-26.

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篇10

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它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当今世界上, 上至国家, 下至单位, 谁的保密工作做得好, 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取得优势。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技档案保密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在做好科技档案保密工作的同时, 又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是摆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本文将对此予以浅析。

一、科技档案管理的内容与作用

科技档案管理, 是指对科技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的一项专门工作, 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内容。

科技档案管理无论在企事业单位还是科研院所都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 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条件, 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是生产技术管理、科研、设计管理等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管理机构通常为档案室或档案馆, 目的在于在更大范围内组织和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科技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二、科技档案保密面临的新问题

大而言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 国与国之间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也日益加剧;小而言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之间的工商业窃密行为不断增多, 科技档案保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一) 保密法规落后

目前, 我国关于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健全。作为规范我国保密工作的一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简称《保密法》) 与当前形势发展相比, 明显存在滞后性。这就给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保密规章制度带来一定的难度, 给科技档案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带来了困难, 因而对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不利。

(二) 保密意识淡薄

很多单位领导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涉密研究人员保密意识淡薄, 思想存在误区, 对经手的大量的秘密习以为常, 认为市场经济无密可保, 或者有密难保。此外, 相关领导和部门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也对一些人的保密意识产生误导, 突出表现在很多涉密单位在保密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宣传轻管理的不良倾向, 宣传教育上多于实际举措。保密工作归根到底是一项管理工作, 宣传教育虽然不可缺少, 但管理才是保密工作的核心。

(三) 保密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各种高科技设备的进一步普及, 科技档案保密技术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高科技窃密无处不在, 通讯窃听无孔不入;网络的社会化、开放性及管理的不健全, 使得互联网泄密案件逐年增多。此外, 窃密者利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他们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渠道对重点涉密人员进行刺探、窃听活动和网络接触, 通过各种漏洞窃取所需的秘密信息。

三、科技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要解决科技档案管理所面临的保密困境, 需要更新保密管理观念, 转变保密管理方式, 建立新的保密管理机制, 注重涉密人员的管理, 切实维护秘密信息的安全。

(一) 加强保密法制建设

科技档案保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保密法律、法规, 才能实现科技档案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科技档案保密法制建设不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更是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相关涉密单位要依据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备科技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二) 强化人员保密意识

保密工作不能只靠教育, 主要还是要靠管理。档案管理者具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 他们对保守秘密责任重大。可以说, 档案保密工作的好与坏, 档案管理者至关紧要。档案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高度的保密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防止无意识的泄密。总之, 要强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 把保守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三) 提高保密技术手段

形势的发展对科技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业务素质方面, 要求相关人员要与时俱进, 懂得高技术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为此, 科技档案保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另一方面,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使相关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四) 正确处理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的保密管理固然重要, 但保密管理归根结底还是为提供利用服务, 否则, 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 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 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 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所以, 对档案工作而言, 保密与利用二者都十分重要, 不可偏废。涉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环节都要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 确保科技档案万无一失。

四、结语

保密管理是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保密管理工作, 是维护科技档案安全的重要保证, 是确保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保密管理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管理工作, 必须紧跟保密形势的发展, 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 确保秘密信息的安全。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实际, 首先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内容、作用等问题进行相关阐述, 而后重点对当前科技档案保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策略, 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保密

参考文献

[1]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休眠系统论文下一篇: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