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保密管理

2024-08-02

科技保密管理(共10篇)

科技保密管理 篇1

摘要:科研项目档案库存中存放着很多大量科技密件, 它既是档案也是密件, 其管理工作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更要符合科技档案管理保密规定。本文从涉密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好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以及涉密科技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入手, 旨在提高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涉密,科技档案,保密

涉密科技档案包括了从新的创造、发明到技术关键、工艺配方以及技术诀窍等等, 相关的保密性材料都纳入了涉密科技档案保密范围。从涉密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可以看出, 归档保存的科技档案覆盖了所有需要保密的内容, 而需要保密的科技材料是涉密科技档案归档的核心材料。随着科研合作交流日趋市场化与信息化的情况,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策略更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涉密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1.1 加强宣传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宣传力度, 档案部门要对《档案法》进行宣传, 加强涉密科技档案管理领导与科技人员的保密意识, 积极做好保密教育让相关人员能够更好的按照保密规定进行日常的管理、生产与研究工作。加强保密的宣传力度能够加强档案保密建设的客观要求, 更是依法加强保密工作的基础条件。

1.2 加强保密工作的认识

涉密科技档案工作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 直接关系到国家、科研单位的安全与利益, 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治与军事活动, 科技档案一旦出现泄密情况还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因此,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下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尤其是要重视对涉密科技档案文件或者相关载体的监管工作, 要最大限度保障涉密科技档案的安全。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保密法为工作原则, 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流程, 从而制定符合本单位涉密科技档案保密的具体制度, 从源头控制泄密事件发生。

1.3 科学制定涉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方案

善于从源头抓质量, 需要提前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能够更好的防止文件材料落入个人手中, 最大限度规避必须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出现丢失或者泄密的情况, 进而确保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涉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遵循“四同步”工作法则:首先, 工作任务下达、项目计划、文件材料提出需要同步;其次, 工作检查、项目计划与文件材料积累情况检查工作必须要同步;再次, 工作验收、工作鉴定与项目成果验收、鉴定文件材料归档必须要同步;最后, 工作、项目与总结与文件材料也要必须完成同步归档。例如:国家下达的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密级的, 因此, 首先必须要做好涉密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2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2.1 涉密科技档案整理与保管

涉密科技档案整理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战, 涉密科技档案的案卷封面上必须要有标示 (加盖密级) , 而涉密科技档案的密级是根据卷内文件材料的最高密级进行加盖, 并且要将时间标准出来, 最大限度规避由于密级标明标明不清, 出现泄密。通常涉密科技档案一定要单独进行目录编制, 单独设置搜索功能, 建立涉密科技档案统计台账。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密级的科技档案的安全性与真实性,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要有单独的密码柜, 从而进行存放于保管。

2.2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管理

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要有对应的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 做好防盗、防火, 要坚持从各个全面实施全封闭式的管理。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在选址的过程中, 通常不要选择在办公大楼的最底层, 还需要注意的是涉密科技方案库房必须要与查阅室、档案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分开。涉密科技档案库房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安装防盗门、铁栏杆, 库房周边还需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与防盗控制报警系统。需要24小时安排值班人进行专门的管理。涉密科技库房以外的人员, 没有相关批准是不能进入库房区域的。

3 涉密科技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当中, 保密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利用,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科研工作, 服务于社会。因此, 必须要重视涉密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要最大限度保持涉密科技档案不仅能够更好的利用, 而且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更好的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1 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与利用

涉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正确认识与处理。涉密科技档案毕竟涉及到国家的科研机密、企业的科研机密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与技术是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 因此, 涉密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 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保密与防范意识。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保密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利用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涉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2 涉密科技档案的利用与监督

涉密科技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实时有效的监督, 这是涉密科技档案保密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内容。对整个利用过程的监督, 能够更好的、及时的发现一些泄密问题从而及时制定方案进行制止, 最大限度防止不利因素的发生, 从而保护涉密科技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第一, 制度的监督。涉密科技档案使用过程中若要使监督能够更加规划化与标准化, 必须严格根据档案利用的相关制度, 规范涉密科技档案的利用行为。涉密科技档案利用的相关制度主要有《涉密档案借阅审批制度》、《涉密档案复印制度》等等,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将这些保密制度严格落实, 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 以及现实的需要加强对这些利用制度的完善, 最大限度规避泄密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保障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与安全。

3.3 借阅极端

科技人员在查阅涉密科技档案的过程中, 必须严格填写《查阅涉密档案审批单》, 科研人员必须要将查阅涉密科技档案的理由阐述清楚, 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领导层层审批一直同意之后才能进行查阅。涉密科技档案原则上是不允许借出去的, 必须要在规定的查阅室进行浏览, 基于某些特殊情况有借出的需要, 必须要填写涉密档案相关资料, 才能借出。从各方面细节入手, 不能马虎才能真正做好涉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综上所述, 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强化自身的保密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涉密科技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基于涉密科技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积极探索与解决涉密科技档案的存在中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处理涉密科技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促进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铭, 徐敏, 董慧, 李锦.浅谈涉密科技档案管理保密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4 (17) :102+106.

[2]张鲁冀.关于科技档案保密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津科技, 2015 (08) :3-4+6.

科技保密管理 篇2

甲方: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姓名:

部门:涉密岗位:

为了保障甲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依据《保密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第19条第2款、第22条,《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15条,以及甲方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法规,就保守甲方秘密签订本专项协议书,它是劳动合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和延续。

1、乙方对所了解、掌握的甲方秘密,必须严格、自觉地按照国家和甲方的有关保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2、乙方主动要求离开甲方,必须提前六个月向甲方提出书面通知,由甲方将乙方调离涉密岗位,并采取相应脱密措施。提前通知期少于劳动合同期的,则劳动合同期限相应延长至与提前通知期一致。

3、乙方调离涉密岗位或离开甲方后,必须继续按照国家和甲方的有关保密规定,对在岗时所了解、掌握的甲方秘密,在未解密之前,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其他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扩散。

4、乙方在本协议规定的提前通知期内,单方面擅自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的,即视为违约行为。

5、乙方违反本协议,将甲方秘密泄露或扩散,对甲方的政治、经济、技术等造成任何损失的,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发生违约行为的,应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00元。

6、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7、本协议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8、因本协议引起的一切争议,由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管辖。

甲方(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科技保密管理 篇3

关键词:档案监督;存在不足;农科档案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9.062

1做好农科档案保密工作的必要性

档案的保管过程中档案保密是一项最基础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档案保密是为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更好地利用档案。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日益发展,如何做好档案保管利用中的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当前档案利用过程中,很多人对农科档案的保密工作存在认识错误,认为不会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抱有忽视态度。其实任何档案都有保密要求,农科档案也应如此,涉及企事业单位隐私和商业秘密等问题,因此在农科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做好保密工作必不可少。

2当前档案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制度不完善

从事档案监督和保护的工作人员,对于制度要有严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一是要时刻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对于档案要有着无比的热情;二是业务方面,知识必须专业而且能够从容面对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三是关于文化和个人素养,对工作人员的学识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要有善于总结和观察的能力,因为工作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此同时,还要有敏感的观察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措施不完善

一些重要的档案管理机构要采取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比如要安装监控等设备,防止有图谋不轨的人对档案进行盗取或者篡改。平时会有看书翻书页占口水的习惯必须要严加管制,因为档案大多数都为纸质容易破损。保证监督明确,监督到位,不能让档案受到任何的损失。工作人员要勤快,关于档案的保护与监督需要一定的宣传力度,关于相关的法律规则要勤与人们交流传播,并且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份档案的被使用情况与变动;要勤于动脑,及时征求使用者对档案收储工作的态度与建议,及时检查被查档案的变化,及时登记与记录实施情况。在使用者离开之前保证档案的万无一失,如果出现了故意损坏档案以及盗取行为或者无意损坏档案的人为行为,及时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应,采取一定的补偿惩罚,以挽救档案的完整。

2.3管理不完善

一是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专业,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有部分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二是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和准确;三是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虽建立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谨。例如: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件资料堆积如山,档案整理不及时,档案资料收集不全,丢失严重;借出的档案不履行借阅手续等,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还有少部分人员借工作的机会私自涂改文字或数据,严重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和利用价值。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1做好档案的审理与审查

审查工作是档案进行开放为使用者服务之前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要准确地确定档案的使用范围以及内容的审阅,确保档案的万无一失。这项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初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凭借一定的标准,对于一定期限开放中的档案进行对比与审核,要做一个初步判断需要开放的时间以及开放的应用范围,中审最为严格,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做出决断要不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维护档案,终审是审查的最后一个步骤,这项步骤需要领导加以定夺,通过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并要通过分析与判断,决定是否对一定量的档案进行开放。

3.2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单调而枯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保证工作按时完成。与此同时,奖罚要明确,坚决制止徇私舞弊,为员工各尽其职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物质激励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物质激励方式有多种,要根据每个岗位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在设计物质激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公平”原则,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导向,以每位员工创造的绩效大小为依据,制定基于绩效的物质激励体系,充分体现“多创造价值多得回报”的理念。

3.3档案开放之前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

企业科技成果保密管理的改进探讨 篇4

一、当前企业科技保密的管理现状

目前, 企业科研机构大多建立起了在保密委员会或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的, 相关职能部门分类管理和指导, 科技项目承担主体具体负责的科技保密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规范、管理科研人员离职、离岗及工作交接程序;信息网络部门, 实行内、外网络物理隔离, 开展敏感信息安全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或科研院所, 还成立有保密委员会或密码工作领导小组, 进一步落实保密责任, 加强对科技保密管理的组织、安排、考核和教育、培训。

科技院所和企业科研部门, 大多制定出台了项目、档案等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审批表单、流程图示。基本覆盖了从项目策划、储备到项目结题、验收的项目实施全过程 (一般管理流程和输出见图1) 。

二、风险隐患及其原因分析

对于承担有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或军工项目的科研单位, 承担的多是事关行业技术、发展全局的涉密课题项目, 有些甚至应列为国家秘密。同时, 技术成果往往横跨不同学科领域, 研发委托外协多、链条长, 失泄密隐患多、风险大。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企业的科技保密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

一是保密责任落实、分解不到位。涉密岗位和人员的劳动关系管理和保密承诺, 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加强。研究所对涉密岗位的定义和把握尺度标准不一, 存在应纳入未纳入涉密岗位的科研开发人员。

二是保密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涉及技术成果、企业秘密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 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专门化、针对性强的保密培训。新员工、科研人员存在着无意识失泄密的风险。

三是保密管理与业务衔接不紧密。缺乏统一的科技保密管理与审查机制, 制度要求与业务工作脱节。文档资料的密级标示上, 存在错定、乱定的情况;研发失败项目的过程文档、技术分析等资料, 还缺乏规范、明确的归档和管理机制;服务外包和加工委托上, 多由承担课题的研究室或项目负责人直接负责, 缺乏统一规范的分类分级和专业审查;技术成果, 图纸、参数、代码等管理粗放, 缺乏区分使用对象的分层分类的版本区分和对外提供、借出的严格明细流程。

四是对员工出入口涉密管理把关审核不到位。员工入口把关上, 缺乏对拟聘任员工履历的背景调查, 一旦涉及竞业禁止、竞业限制、脱密期管理等事项, 将给企业带来法律诉讼风险;在员工离职管理上, 技术工作、项目资料交接上还缺乏明确、具体的项目清单, 对离职员工此后从事工作也缺乏针对性的限制和约束。

五是保密技术手段滞后、科研开发技术资料的管理分散。项目实施过程中, 缺乏统一规范、协同高效、适用实用的专门管理平台和技术手段;科技开发活动形成的各类技术文档、开发代码、外委成果、阶段总结、设计图纸等的存放和管理上, 存在多处存放、多头管理的现象, 加大了科技保密的工作范围和管理难度。

六是信息资料产生、传递环节存在风险。技术资料的传输管理上, 员工外网电脑加班情况普遍;内网也存在安全防护和过滤机制不严密, 缺乏对科研开发领域敏感信息的专门化防护, 技术资料成果的失泄密风险较大。

三、全面加强科技保密管理的建议措施

不管是科研院所, 还是企业内设科研机构, 作为科研主力军和成果聚集地, 建立覆盖全面、简洁高效的科技保密管理体系, 既是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完善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等工作程序的迫切需要, 也是更好保障技术成果的价值实现, 推动技术知识的资本化的必然选择。

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 保密工作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建议从保密制度建设、保密责任落实、人员教育培训、保密技术手段和法律防范救济等五个方面, 建立起既确保技术秘密安全, 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科技保密动态管理闭环机制 (见图2) 。

(一) 紧密结合业务需要, 全面加强保密教育

科技保密工作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 更是科技人员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开展重要涉密人员、重大涉密活动保密教育和科技人员岗前、在岗保密技能培训, 使科技工作者真正做到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 纠正和解决对科技保密工作的认识误区, 也让主观上失泄密的人员清楚责任、明白后果、形成警示。一是学习保密制度规范, 让科技人员强化保密意识, 明确保密重点;二是组织观看保密警示影片, 让科技人员认清保密形势, 增强保密观念;三是举办科技保密讲座, 讨论分析科技保密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以案促防, 为科技人员做针对性强、适用实用的保密专题辅导。

(二) 细化科研开发规范, 完善优化制度流程

科技保密工作的成效, 要始终坚持防范为主的原则, 从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入手, 有效消除失泄密隐患, 不断增强对失泄密的防范能力。一是突出抓好科技保密制度建设, 把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优化科技项目管理流程放在首位, 细化制定或优化科研开发活动指引 (标准规范) , 使科技保密管理法制化、经常化、规范化。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部位管理, 明确科技项目实施各阶段形成需要保密的技术资料清单, 按照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 规范用途去向和管理职责, 严格借阅使用、对外提供的审查。三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专业保密检查要与保密教育培训同行, 通过严格检查措施, 使保密检查经常化、专业化、技术化, 对检查发现问题, 现场剖析, 具体帮教, 督促整改, 既及时消除了失泄密隐患漏洞, 又达到了以查促教、以查促培的效果。

(三) 严格落实保密要求, 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以领导干部责任制为核心、以保密责任分解背书为主线的科技保密工作责任体系, 是有效落实保密管理要求的重要举措, 也是做好科技保密工作的必要前提。通过明确保密职责、规定保密“必要动作”, 分层分类承诺背书, 将科技保密管理责任分解定位到技术秘密产生的每一环节、覆盖聚焦到涉密载体流转的每一角落, 切实做到“保核心、保重点”。一是紧抓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保密责任, 关键是以“抓领导、领导抓”找到突破口, 以抓促管, 营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的科技保密工作格局。二是紧抓关键岗位涉密人员管理。一方面严格审查考核, 加强涉密人员入口管理, 加大对社会招聘人员工作履历与拟聘任岗位的比对审核, 避免出现因其个人违法违约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 综合运用竞业禁止、竞业限制条款和涉密承诺、脱密期管理等法律手段, 规范重要岗位涉密人员的离职行为。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保密责任不力、发生重大失泄密事件等情况的单位和个人, 组织人事、绩效考核、纪检监察等部门, 严肃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确保科技保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四) 统一部署系统平台, 集中管理科技资料

随着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资源媒介和载体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 科技保密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传统的“重视纸质项目档案、忽略其他介质信息, 重视成果输出资料、忽略实施阶段评估, 重视研发成功项目、忽视失败项目总结”科技项目资料管理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常态。在企业整体层面, 建立统一、高效的项目资料管理平台, 规划包括电子数据档案在内的项目资料的新的管理手段, 已是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提升科技保密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 加强科技项目规划, 做好法律防范保障

新的形势、新的变化, 要求科技保密工作必须要用法制观念和创新思维, 找出新的对策, 拿出新的举措。一是加强成果保护方式策划, 根据科技创新成果类型和特点, 进行必要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和评估, 制定相应的科技成果保护策略, 分别采取专利权、著作权和技术秘密等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 提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起点、水平、质量和效益, 避免重复研究或发生不必要的侵权纠纷, 确保技术成果价值最大化。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价值管理, 把知识产权的形成和使用纳入研究开发、成果转化、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对企业接受委托, 以及外委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共有技术等成果, 通过合同协议进行产权归属及权益划分约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价值保护, 按照国家鼓励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关规定, 从创新战略和经营方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密切跟踪、持续分析市场、行业内的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行为, 防止侵权事件的发生。

摘要:科技保密管理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智力劳动成果的重要法律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激励创新、规范竞争、调整利益的重要作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 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和技术信息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 建立并完善既确保技术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的科技保密管理机制, 既是落实保密管理要求的具体措施, 也是更好保障技术成果价值实现、推动成果资本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科技成果,保密管理,改进,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

[2]《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 (1990年10月, 国家保密局、国家技术监督局第3号令) .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修正) 》 (国家工商局令第41号, 1998.12修订) .

[4]《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 (国资发纪检[2006]139号) .

县科技局保密工作总结 篇5

一、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1、紧紧围绕保密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制定出台《科技局20xx年保密工作要点》,印发各股室。

2、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保密员及分管领导的岗位职责,进一步健全了保密队伍体系。

3、认真做好我局涉密计算机办公平台正常运转工作。为贯彻落实市县保密委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涉密计算机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变被动防范为主动防范,消除涉密计算机违规连入互联网所造成的失泄密隐患,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在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涉密计算机政务办公平台正常使用。

4、认真做好全局涉密载体清理检查工作。6月中旬和11月底,我们对科技局、防震减灾局、科技开发中心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的保密管理和涉密介质清理工作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实地查看了各股室涉密文本、资料的制作、收发、传递、阅办、清退、保存、复制、销毁等情况,对密件进行了清查、核对,对须上缴的涉密文件进行了整理移交。

5、做好了“5.1”、“10.1”等节假日期间的保密工作。为了确保节假日期间国家秘密的安全,局领导周密计划,认真部署,要求全体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的保密工作。

6、做好新修订的保密法的学习宣传工作。为认真做好新修订《保密法》的`贯彻学习,全面推进保密工作依法行政,根据省国家保密局《关于组织征订修订后的〈保密法〉有关书籍、挂图的紧急通知》要求,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做好了新修订《保密法》的学习宣传工作。

二、关于市县保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办公室组织开展“四加强、两提升”学习实践活动,科技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市委张会民书记在全市保密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工作中树立工作具体抓、抓具体、一抓到底的作风,任务要具体、措施要具体、责任要具体、要求要具体。做到“两转一创”即: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转变以往“部门小、人员少”的思想,树立“小部门、大作为,小团队、大形象”的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转变以往“平平淡淡、不愿为、不敢为”的现象,树立“站在全局思考谋划,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以往“上级要求干啥咱干啥”,转变为“我要主动去干啥、咋干才能实现目标”这样主动开展工作的局面,推动保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轨道。

三、20xx年的工作打算

1、结合新《保密法》的颁布实施,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月活动,加强保密干部教育培训。

2、总结“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科技保密管理 篇6

高校科研活动中, 大量使用计算机和各类电子载体 ( 如U盘) 。这类设备会存储大量科研技术秘密, 并具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 所以在现在办公和科研中的广泛使用。在高校这样的群体中, 由于普遍成员知识层次比较高, 易于尝试高科技物品, 因此在高校中计算机和电子载体更是人手必备。

计算机和各类电子载体的多样化固然给科技保密增加了难度, 而高校保密管理中最难的是对人员的管理, 因为各种电子载体都是为人所用的。众所周知,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因需进行人才培养而使涉及科研和设备的人群, 相对于一般科研院所等单位而言更加庞大、复杂。在高校中, 因教学互动、学术交流频繁, 载体外联、交叉使用等现象突出; 载体保密管理仍然存在重视不够、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泄密危害严重, 迫切需要高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涉密科技成果的保密管理, 切实抓紧抓好。

一、高校科技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 因其职能较多和开放式学术氛围及特殊服务对象, 其保密管理存在的保密问题有其特殊性。

1. 人员思维活跃, 保密意识淡薄。高校是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 要求教师们必须紧紧跟随世界新技术和新思维的更新。这一要求使得广大教师学术充分自由、思维相当活跃、交流相对开放, 甚至一部分科研人员认为高校承担的是二三级配套产品, 没有什么秘密可保。而这对于科技保密管理工作来说, 其思维方向显然是与之相悖的: 科技保密管理要求各位职员按程序开展各项事务, 计算机和电子载体操作按进程进行记录和控制, 相当刻板和教条, 最好不要有什么创新与例外, 严肃而又严谨。

2. 人员构成复杂, 保密难度很大。高校的人员类型构成相当庞大、复杂。首先, 有人员众多、构成复杂的教职工群体。一所普通高校中既有教学研究系列的教师、实验工程系列实验人员、厅局县处级的行政管理干部, 又有会计系列的财务审计业务人员、研究馆员系列的档案图书杂志业务人员及后勤管理员工等。教职员工构成的复杂多样为科技保密工作带来了难度, 增加了科技泄密的可能。第二是相对于其他单一的研究院所等单位而言, 高校人员最大的不同在于还有数倍于教职员工的学生群体, 包括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 一般是其教职工的10 ~ 12倍。教职工是高校的正式编制人员, 可以进行经常性的科技保密教育管理, 但是对于四年或三年即将毕业而必然会离开学校的学生来讲, 对其进行科技保密教育和管理, 难度相当大。学生, 严格来说是高校教学服务的对象, 不是教职员工, 不能以严厉的的保保密密责责任任约约束束其其参参加加涉涉密密事事项项的的行行为为后后果果。。而而如如果这些学生的行为后果都由教师负责, 那对于教师的保密要求又太高而无法贯彻执行。

3. 保密对象广泛, 管理布控不易实现。高校学科与专业数量众多,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专业数量大增。这使科技成果保密的范围扩大, 保密对象广泛。同时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保密要求, 其中既有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科研项目, 又有涉及学校经济利益的应用开发项目。而高校教师因其职称评审制度的要求, 必将发表所研究技术的学术论文、技术发明专利, 其承担需要保密的科研项目与其平时的学术方向往往相同。其发表的论文和专利难免会涉及研究领域的技术成果, 从而加大了失密的可能性。

4. 管理体制不充分, 保密措施难以贯彻。科技保密管理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高校法人负责。但是高校的科研承担方式, 决定了重大技术秘密是掌握在教师个人手中, 项目研究往往是一个教授带领一个讲师和数个研究生来开展艰巨的重大技术攻关, 那么这种方式会产生两个可能隐患: 一是缺少专业的保密技术管理部门支持。一般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由党办、科技处和信息中心进行统筹管理。这些部门都有繁忙的自身业务工作, 造成了兼顾保密管理工作而力不从心, 而项目组不可能设立专职保密人员跟随项目进展而开展保密工作, 只能由项目组人员兼职。这种状况使学校管理部门和底层项目组都不能有效保证保密工作系统推进。二是高校机关管理不可能介入涉及国家利益的科技项目的研发, 对项目密点不是非常熟悉, 而课题责任人一旦因故不能正常开展研究工作, 很可能造成技术秘密失控或遗失, 从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二、有效解决高校科技保密管理问题的对策

属于国家秘密资料的重大科技项目成果需要持有单位或人员妥善保管, 不能泄露。对于涉及学校经济利益的成果也应予以保密。高校的科技成果比较集中, 人员众多, 易于泄漏,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措施, 改善管理, 做好成果保密管理。

1. 加强对高校师生的科技保密教育。有效提高保密管理成效的前提是提高广大师生的保密意识, 加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一是进行保密法的普及教育。对于涉密人员 ( 例如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的人员) 行为效果, 高校可以采取加强保密教育培训的对策, 保密法要求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 如果效果不明显, 建议加长培训时间或增强培训强度。二是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市场经济意识, 强化对本校经济利益的保护意识, 对一般性的科技产品开发成果也要注意保密, 防止失密后对本校和合作方造成损失。

2. 严格科技保密制度, 强化奖惩。面对新要求新工作, 明确制度、强化执行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高校科研人员特殊的思维活跃和学术自由氛围, 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予以爱护和支持, 一方面要统一思想, 坚决按保密制度执行, 重奖科技保密先进行为而树立典型, 严惩保密违规行为而以警效尤。唯有如此, 才能使科技保密要求得到贯彻, 使科研人员提高保密意识并付诸行动。

3. 加强涉密计算机和载体全过程保密管理。高校应当根据学校师生使用计算机和载体的特点,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涉密载体全过程各环节的保密管理, 建立涉密载体“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的闭环审批登记模式, 确保涉密载体的可控; 应当严格保证非密载体与涉密信息的物理隔离, 加强监督, 严禁违规行为, 严格责任追究; 重点抓好涉密计算机的使用, 加强技术检查力量, 杜绝失密现象。

4. 强化涉密参与人员的管理。在高校中, 要加强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特别是要限定其参与科研学生的人数, 尽量减少参与人员数量, 严格控制涉密知悉范围, 做好学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保密责任和离岗承诺, 制定其严重违规行为与毕业学位挂钩的措施。

5. 设立独立部门、配置专职保密管理人员。高校应当设立独立的保密办公室, 使其承办保密委的具体工作。其人员从党委、科研和信息技术三部门抽调。保密办公室配备必要的专职管理人员, 专门从事日常保密管理工作, 从制度修订、文件审批、日常监督等方面加强保密管理能力, 遇到问题及时向党委、保密委反应, 切实贯彻好校保密委的工作布置。学校分管领导也应定期检查、询问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关心和爱护一线保密工作人员, 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以确保科技成果秘密安全。

高校做好科技保密工作虽然相当困难, 但只要高校领导有信心做好保密工作, 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 各级管理部门切实了解保密工作实际情况, 采取适当措施, 配置合适的人、财、物, 切实贯彻保密工作条件和实施办法, 基层科研人员认真履行保密工作程序、遵章守法, 全体人员齐心协力, 构建保密有序体系, 就必然能够做好高校科技保密管理工作, 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

摘要: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 因此与单一职能的科研院所等单位相比, 其科技保密管理存在较大难度。高校科技保密的对策有:加强对高校师生的保密教育;严格保密制度, 强化奖惩;加强涉密计算机和载体全过程保密管理;强化涉密参与人员的管理;设立独立部门, 配置专职保密管理人员。

关键词:高校,科技保密管理,难度,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Z].2010.

科技保密管理 篇7

1 科学认知档案服务功能与保密管理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录,是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是指有关人员通过借阅、复制、咨询等多种形式直接提供档案原件或复印件加以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对于科研院所而言,科技档案作为一种有着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源,不但要保管好它的纸质文件,确保其安全、完整、准确,更要让它自身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这就需要在加强对科技档案保密管理的同时,尽可能发挥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功能[1]。

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非常重视档案保密,很多参加过保密培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谈密色变”,更有甚者,只要是涉密档案,就一律不准开放。如此一来,不仅不能发挥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反而会削弱档案本身存在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档案的保密和利用同等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工作思路,在切实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工作职能,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

2 实现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

2.1 确定科技档案的秘密等级

档案部门对科技档案进行保管并提供利用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整理好的科技档案进行严格的分类。在工作中,科技档案往往表现为围绕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规律性地形成一系列相关的科技文件整体,成套性是科技档案相对于其他档案最鲜明的特点。而在这一科研项目中,并不是所有与之相关的文件材料都需要保密,很多情况下,需要作为密级档案保管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严格划清关于该课题的非密档案与涉密档案界限,再根据其不同特征和开放程度,对不同级别、不同需求的利用者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利用范围,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达到闭环管理,使档案在利用的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又能防止密级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杜绝档案“只保不用”的现象[2]。

2.2 提升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

首先,在整理科技档案的过程中,对原始科技档案文件的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项工作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而使这项工作能够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在这一基础上,档案管理人员要对科技文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科学的分类,准确把握文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和类别,组卷条理清楚,目录编写清晰,题目摘要简明扼要。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要分别组卷,并在案卷封面注明密级及保管期限。其次,根据国家档案局的相关规定,结合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对保管的档案进行编号。编制档案号最重要的目的是便于档案管理人员检索,能够通过档案号快速准确地查找档案文件。因此,科学又合理的档案号编制方法会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三,应尽快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相较于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在实际利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纸质档案的重复利用,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损、褪色等现象。因此,档案部门应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同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服务功能[3]。

3 强化科技档案服务功能和保密管理的重要途径

3.1 建立档案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档案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本单位的档案服务体系,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鉴定与销毁制度等。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利用者限定不同的档案利用范围,制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档案服务功能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归还的档案要及时清点,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2 加强对电子档案的保密监管

在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的环境下,电子档案信息在产生、处理及传输的过程中,使档案资源共享,近远程查询利用成为现实的同时,也使档案的保密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这种安全上的威胁不仅来自软件系统的设计瑕疵,而且在网络线路、视频辐射乃至电源信号上都可能出现安全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各种涉密档案信息,必须要配以多项行之有效的保密技术,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才可以较好地实现科技档案的信息化服务功能。做好电子档案的保密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物理技术保障,主要是防止电磁干扰及电磁辐射所导致的信息泄露,可以采取安装屏蔽设备或使用视频监督保护等手段来解决。二是网络技术保障,主要是使用网络隔离和段接等技术来建立访问监控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定位跟踪等[4]。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科研院所的各级领导和有关涉密人员,对科技档案的保密管理和开放利用工作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了解、掌握《档案法》和《保密法》。二是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档案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档案工作的特点,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学习,仔细钻研,积极探索,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三是具有敏锐的感察力和强烈的责任心,能独立处理档案工作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果断实行有效措施,避免保密档案的信息外泄。

摘要:分析了科学认知档案服务功能与保密管理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实现科技档案的服务功能,并提出强化科技档案服务功能和保密管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技档案,科研院所,保密管理,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罗君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利用与保密[J].广东档案,2009(3):25-26.

[2]宋丽华,王林.浅谈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45-47.

[3]朱文莉.如何搞好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J].科教文汇,2008(7):98-99.

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篇8

一、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增强科技档案的保密意识。有的同志保密观念淡薄,认为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有密难保,科学技术无国界,应该“造福全人类”,发表论文时,毫不保留地论述科技成果关键技术内容;接待外单位参观时,将其高新成果的技术档案资料供他人阅览。有的同志认为,科技档案已经立卷归档,进了档案室,就如同进了保险柜,可以高枕无忧;有的同志图省事,不经过机要途径办理邮寄涉密档案材料或在他人借阅时不仔细查阅相关手续、对象等。所以,我们每位同志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加强科技档案保管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 从源头抓起,实行“超前控制”。

即对档案收集工作从一开始就予以规范,在科研计划下达的同时,下达相关的归档计划,切实履行“五落实”,即落实归档单位、项目、建档负责人、文件材料、时间。在项目完成后,档案部门应主动与科技管理部门联系,直接参加项目验收、检查归档计划落实情况。凡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验收。实行“超前控制”使科研项目的材料从开始之日起就纳入正常归档轨道,有效防止“先天不足”,保证科技档案齐全,避免了应归档材料失控而导致失、泄密的情况。

2. 档案库房管理。

科技档案库房是科技秘密的储藏重地,是保密要害部位,应设置专门库房,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行全方位封闭式管理。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科技档案库房的设置不宜设在楼房底层,库房与阅览室应分开,库房的门窗配备“三铁”、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器等相应技术防范设施。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3. 科技档案应单独编制档案目录,单

独检索,建立科技档案统计台账和存放地点索引,彻底解决密与非密科技档案混装问题。同时,还应按规定在卷内目录上登记卷内文件的密级及保密期限,并在案卷封面上注明所划定的密级,在划定密级时要本着“案卷的密级宜高不宜低”的原则,以防由于密级不明确而泄密,并能对今后的解密提供方便。

4. 对到期档案的销毁工作不能大意。

要严格审批手续,登记造册,按规定监销,避免档案在最后一个工作环节中失、泄密。

三、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档案工作收集是前提,整理是手段,提供利用是最终目的。然而档案的提供利用过程也正是最不容易控制,最容易发生失、泄密的过程。因此,档案保密工作的重心必须放在提供利用环节上,确保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的有效控制,不发生人为的泄密事件。

1. 正确处理科技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档案馆中核心的材料,无论是保密还是利用,都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要高度重视。科技档案保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才能体现科技成果价值;片面地强调保密,就会失去保密工作的意义,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科技档案的利用,首先必须是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最终会给党和国家的利益、安全造成危害。保密与利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保守国家秘密与科技成果档案利用的关系,积极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做到既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又能做好保密工作,维护档案保密安全,确保党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使档案随时处于受控范围内。

2. 做好科技档案利用的监督工作。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一旦失去了有效的责任监控,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科技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程序,是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制止并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档案保密不利的情形发生,以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利用监督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制度监督。档案部门和保密部门的责任取向不一致,档案部门注重科技成果档案的利用和管理,而保密部门注重的是科技档案在保密期限内是否确保绝对安全以及不发生失、泄密。档案利用的规章制度一般包括:阅览制度、借阅审批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规范。科技档案保密制度应依照档案工作程序来安排保密工作的程序,制定一个既能突出档案工作的特点,又能与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相衔接的档案保密制度,如在借阅审批制度中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相应的利用范围,规定相应的审批手续等等。只有切实做到制度化规范借阅等利用行为,并努力杜绝档案保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利用工作才能真正走向正轨。

(2)人员监督。首先,运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形式,实行工作责任的具体细化和分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级级相紧扣、层层负责任、事事抓落实。笔者所在的油田企业除成立油田保密委员会外,还在党政办公室设立保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的保密工作。其次,提供利用首先要将利用对象与利用范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利用对象应该是科技项目的直接参与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明确告知:利用者必须承担保密义务,对违反规定的利用者,依法追究其责任。在利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掌握其思想动机,加强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在利用者离去之前,应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及文件,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再次,企业保密委员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科技档案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利用范围、目的、效果等,及时堵塞失、泄密的漏洞,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秘密载体丢失、被窃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采取相关的补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

(3)借阅监督。首先,任何单位和个人查阅科技档案必须出具有效的行政介绍信并说明查阅理由。科技档案原则上不得借出,必须在档案室内阅览。这种方式既快捷、方便,又能提高利用率,减少繁琐的审批手续,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科技档案,便于档案的周转,保证科技档案的齐全完整,又可以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其次,做好档案利用登记工作。登记本上对借阅人、借阅目的、所查档案的卷号、借阅数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收回档案时,必须当面清点、注销。再次,对科技成果档案利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档案馆还可以安装摄像监视器。在利用者离开之前,应仔细检查被利用过的案卷内的有关材料,及时发现偷拍、涂改、撤换、抽取、损毁等违章情况。

四、做好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研究 篇9

1.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高校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在这种形势下, 高校科技保密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

1.1 涉密范围广

新形势下, 高校科技工作的涉密事项主要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三个方面。国家秘密有高校承担的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相关的科研项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等;商业秘密包括高校拥有自主产权的科研成果以及尚未公开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新工艺、技术、方法、材料等技术信息[3];工作秘密有科技档案、评审材料等。以上事项一旦发生泄漏, 轻者将影响高校正常工作秩序, 重则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

1.2 对外交流活动频繁

当前高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给科技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高校过去的“闭门造车”发展模式已经被废除, 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高校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寻求广泛合作, 人员、科研、学术等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 这必然会大大增加泄密的渠道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扩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又保证秘密不被泄漏是当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中需要认真要求和解决的问题。

1.3 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办公自动化在校园里的推广,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因特网、校园网的使用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快捷的同时, 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网络窃密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亦需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日前发布的《瑞星2007上半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500多万台电脑曾经被病毒感染, 占到上网电脑数量的一半以上, 在这些病毒中, 木马病毒有8万多个, 后门病毒3万多个, 这两类病毒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 侵入用户电脑, 窃取用户信息和资料。如果上网的电脑中存储有涉密的文件或资料, 很难保证不被不法分子窃取。甚至一些硬盘中被发现装有能将信息以无线电波形式发射出去的部件, 然后通过卫星或附近的接收器把里面的信息复制出来。如果是高价值的信息被敌对势力掌握, 后果将不堪设想。

2. 新形势下对加强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一点设想

2.1 加强保密宣传工作, 提高师生员工的科技保密意识

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师生保密意识不强, 没有认识到高校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无密可保”, 或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情, 与己无关, 放松了思想警惕, 为窃密者造成可乘之机。甚至个别人出于虚荣心, 显示自己, 把掌握的秘密予以公开, 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保密工作部门应当联系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宣传手段开展教育, 提高保密宣传教育效果[4], 使广大师生员工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法律性, 从而自发地做好保密工作。

2.2 建立、完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各项保密法规的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易操作的科技保密规章制度, 这样在开展保密工作时才能做到“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如制定科技资料、项目定密和变更密级工作制度, 明确保密的事项, 这样在保密工作中才不会毫无头绪, 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制定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 加强对涉密载体的管理;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制度, 对涉密的计算机及信息系统同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 消除网络泄密隐患;制定各项保密工作审查审批制度, 即使发生泄密事件, 也能够有效的追查泄密事件的责任者。为保证各项保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应加强保密检查工作, 通过检查发现泄密隐患, 通过整改提高保密工作水平。

2.3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管理

由于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固有的特性, 它在提高数据与设备共享性的同时, 带来了信息、数据被非法窃取、复制、使用等弊端。高校在采用相关安全保密产品防止科技秘密信息外泄的同事, 还应该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计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制度, 加强管理工作。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计办公自动化保密工作中, 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连接互联网的非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要统一标识, 专机专用, 专人管理, 严禁存储、处理、传递涉密信息, 并与涉密计算机及涉密网络进行彻底的物理隔离, 实行上网登记制度。涉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除了与公共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外, 对存储的涉密信息必须进行相应的密级标识, 并按照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进行防护;携带涉密计算机及介质外出时, 必须经过审批, 并采取安全保密措施, 使计算机及介质始终在携带者的监控之下;涉密计算机及介质需要送往外部修理的, 对磁介质必须进行消磁等技术处理, 避免涉密信息泄露。

2.4 加强对秘密载体的管理

秘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等各类物品。秘密载体由于具有便携性, 很容易丢失、被盗、被抢, 导致国家秘密泄露。因此, 必须加强对秘密载体的管理。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履行清点、登记的手续,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操作, 避免秘密信息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坚持“保密源、把出口、做好跟踪服务”的工作方向, 定期对秘密载体管理链中的各个环节检查, 确保无任何泄密隐患。

摘要:虽然世界形势日趋缓和, 但针对我国的窃密活动从未停止。高校作为国家高科技战线的主力军,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 其保密工作必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新的形势下, 高校必须增强保密意识, 加强保密工作。

关键词:高校,科技,保密工作,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廖芳, 殷铁铭, 陈科.浅议新形势下的高校保密工作[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 (6) :103-105

[2]李培新, 李永刚.论科研管理中的科技保密工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7:31-33-105

[3]张福增, 高美蓉, 张三香.浅议高校科技保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 (9) :104-105

[4]张玲.浅谈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保密工作[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5-66

科技保密管理 篇10

一、高校二级单位科技保密工作现状

1. 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保密培训未能普及

不同于军工单位,高校由于大部分师生平常主要从事非涉密研究工作,因此保密氛围不浓厚。部分涉密教师甚至有“只图自己工作方便,不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只要不严重到被抓就行”这种投机取巧的想法,具体表现为:在非涉密电脑或U盘上处理或存储去掉了秘密两字的涉密文件;在外随意携带涉密文件,不能妥善保管涉密文件,容易使文件遗失;不按正常的保密审核程序,随意将涉密的科研成果发布在网站上;出国交流或参与项目合作研究不按保密审批规定,共享涉密内容等。[1]涉密项目的研究通常由项目负责教师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共同参与完成,而项目负责教师自身保密意识淡薄,在开展涉密项目研究过程中,随意将涉密研究工作未做任何脱密处理就分配给学生,也不跟学生严加强调该研究工作需要保密。此外,高校的保密培训一般只针对长期参与涉密工作的教师,这更加使得参与涉密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无从得知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微信、QQ、陌陌、米聊等聊天工具迅速崛起,高校研究生是这些软件的主要用户群。由于保密意识淡薄,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随意将涉密文件通过QQ传送,拍照发“朋友圈”,这些不严格遵守保密操作而导致的涉密,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惨痛的。2013年1月,某大学教授在非涉密电脑上处理存储涉密文件,导致涉密文件被窃。2008年四川成都某高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被境外间谍策反,同时还发展自己的同学一起向境外情报组织泄露秘密。这些都是由于涉密师生保密培训不够,保密意识不强,保密意志不坚定造成的。

2. 涉密人员流动性大,涉密场所分散

随着学术交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国内高校和社会、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等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密教师在开展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或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时,没有把控好涉密研究工作用于学术交流的度。同时,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其中担负着涉密研究工作的教师跳槽和离职,可能会带走大量的科技秘密。另外,参与涉密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流动性更大。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为2-3年,博士研究生为3-4年,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从开展到完成的时间一般都在3年以上。这就意味着一个涉密项目还未结束,就会经历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研究生的不断更新,即不断有研究生带着科技秘密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工作,甚至出国深造。这给国家科技秘密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校二级单位里,除了相应的课题组涉密外,学院的党办、科研管理科等都有机会接触到密级文件。办公区域也存在涉密管理不分区的问题,即涉密电脑和非涉密电脑,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共处一室。部分高校研究生不仅参与涉密科研项目,而且还要参与非涉密科研项目工作,其办公场所分布在学校实验室、办公室甚至是个人寝室。因此涉密场所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态势,这给涉密工作的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2]

3. 保密制度形式化,落实难度大

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通常是按照保密制度来开展的。高校会制定一个适用范围较广的保密制度,但是对于校二级单位保密工作的开展并不具有针对性,因此保密制度往往没有在校二级单位落到实处。尽管部分校二级单位也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密管理制度,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普遍存在保密制度内容陈旧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有些保密制度甚至是东搬西抄,导致制度最终沦为一种形式。[2]另外,参与涉密科研工作的教师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身兼数职。他们不仅要承担自己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兼顾保密工作,而教师的考核往往不包括保密工作,使得保密工作难以落实。此外,多数领导干部不重视保密工作,未将保密工作纳入到学院整体工作规划中,并认为保密工作只是校级保密办的事情,从而淡化了学院内部对师生进行保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这也是广大师生对保密规定知之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信息时代下,保密措施落后

如今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革新,传统媒体被新型高端的现代化社交媒体取代。信息的扩散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便捷化,人人都是信息收集和发布的中心。高校属于知识密集型单位,所涉及的电子技术和设备都较超前,但针对电子产品的保密措施却落后。[3]例如美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而2013年在德国举行的一个黑客会议上,独立记者兼安全专家Jacob Appelbaum就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把苹果手机转换成窃听器,并用雷达设备从电脑设备中获取电子信息。可见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窃密手段变得更加高明,方式更加隐蔽,行为更是无孔不入。然而参与涉密科研项目的师生在商讨涉密研究工作内容时,常常在无任何电子干扰屏蔽器的实验室或办公室里进行。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保密措施的落后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二、加强高校二级单位科技保密工作的对策

1. 加强保密宣传,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古人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同理,高校保密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校保密行政管理机关要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校二级单位要做好保密管理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引导校各级领导干部、涉密教师和研究生们知保密、懂保密、会保密、善保密,以达到人人都保密的效果。大量的实践表明,做好保密工作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保密环境。要打造一个良好的保密环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首先,在学院的官方网站,为保密宣传工作开辟一个新板块,内容主要为保密基本知识,泄密案例,保密相关知识的题库。其次,利用学院宣传展板,结合师生的认知特点,图文并茂,以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列举案例的方法帮助师生们快速熟悉并掌握保密相关法律法规。最后,学院定期开展针对研究生的保密知识讲座和培训,尤其对于参与涉密项目研究的学生,应将保密培训纳入到他们的学习中。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宣传手段,打造一根有梯次、衔接无缝的保密教育链条,通过细致入微、层层深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师生们熟悉保密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保密意识,从而成功地营造出“人人知保密,人人懂保密”的良好保密氛围。[4]

2. 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保密组织机构

一个地方或部门在保密工作上出现了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纪律松散,管理不严,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没有落实保密责任,保密机构形同虚设。因此,要抓好高校保密工作,首要任务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密队伍。首先,领导干部应带头提升防范意识。领导干部应带头加强学习保密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自觉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保密培训,熟悉和掌握保密技巧,养成良好的保密行为习惯,时刻严防泄密事故。其次,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领导干部应带头遵守一切保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论是大到学院的保密领导,还是小到课题组的负责人,都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第三,领导干部应时刻监督,以使保密机构发挥真正的职能作用,推动部门的保密工作完全落实到位,严格监管课题组的保密工作动态。同时学院还应配备专职的保密人员,严格要求他们,组织保密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谈话精神,提高保密队伍的专业性,推进保密队伍的职业化,使保密工作网络化,从而达到强化保密工作组织的目的[5]。

3. 完善保密规章制度,规范保密工作管理

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是开展保密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可靠保障。在校级保密办出台的保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校二级单位应结合各自的科研工作特点,制定出“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首先,严格确定科研工作的保密范围,分清涉密与非涉密的界限;其次,严格规范涉密人员在参与涉密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如涉密会议中严禁携带手机;涉密研究内容严禁在非涉密电脑上操作;涉密文件的借阅和存放必须登记等;第三,明确涉密电脑的使用以及涉密文件处理与存放的要求。如:“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不能使用非涉密的复印机、打印机处理涉密文件,涉密文件的销毁应使用涉密碎纸机等。第四,明确落实责任制体系,建立统一、严密的责任追究程序。将领导干部和涉密教师的保密考核纳入到年终考核中来,以提高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

4. 强化技术监管,多方位牢固保密防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保密与信息安全已经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网络已成为了主要反窃密、防泄密的主战场。2015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以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持续做好网络保密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各二级单位应认真学习《规定》,坚定做好网络保密工作:坚持“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和“谁上网,谁负责”等原则,在涉密会议室等涉密场所设置信号干扰源,涉密办公场所必须设置门禁,涉密人员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涉密人员应加强与信息网络安全人员的合作,以完善网络保密防范措施。总之,高校应重视网络安全,尝试用技术手段对信息设备和系统进行技术监管。

三、结论

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信息时代下高校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各二级单位应在校保密办的领导和管理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执行保密规章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坚持贯彻“积极防范、突出重点,防患于未然”的方针。高校应不断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防范水平,不断提高保密队伍的专业性,完善保密规章制度,增强涉密师生的保密意识,以做到“人人懂保密,人人会保密”。

参考文献

[1]张晓琦.浅议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4-125.

[2]闫科.以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为契机构建高校保密管理长效机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2-154.

[3]钱晓辉,袁智强,余光华.高校研究生参与涉密项目保密工作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1(30):195-196.

[4]申家鹏.黑龙江省“两识”教育小计[J].保密工作,2015(3):25-26.

上一篇:抑郁焦虑共病下一篇:精准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