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2024-08-28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通用12篇)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为满足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中, 纷纷开设室内设计相关专业, 一时间, 室内设计教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室内设计教育中, 重技能教育轻理论教育的倾向, 已严重影响到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我国目前的室内设计在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在观念上轻理论教育、重技能训练。由于室内艺术设计源于工业化大生产, 在教育观念上受欧洲强调技能训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轻视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此外, 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 社会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 而室内设计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种特定环境下, 功利性教育思想比较严重, 从而忽视理论教育, 过多地强调技能训练。这种忽视室内设计理论教育的观念, 对我国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很不利。

其次, 室内设计理论的教材落后, 不成体系。由于我国设计本身的落后, 对设计理论的科研投入较少, 在设计理论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理论。反映在室内设计理论教育上, 就是缺乏具有理论深度和宽度、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设计理论教材, 而且各门理论课程的教材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第三, 设计理论教育方式还存在问题。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中, 一般是采取“由技入道”的教育方式, 人们习惯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 进行的是填鸭式的讲解教育, 常常出现老师一言堂, 孤军奋战到下课铃声响起的局面, 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肯定不利于达到通过设计理论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目的的。室内设计理论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 教学环境较差。此处的教学环境不是仅仅指教学设施, 还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入学水平。近几年, 随着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 在一些院校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学生。教学设施、教师数量、艺术设计理论图书和文献资料等, 都严重不足。学习资料的不足, 严重影响着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教师不足, 只能采取大班上课, 老师成了教学机器。

第五,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背负的负担太重。高等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招生院校通常是美术类和工科类学生一起招入, 文科考生技能基本知识差、理科考生美术基本知识差, 而且由于中学教学对艺术类教育本身的不重视, 学生基本知识较差, 使得在教育中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补发达国家学生在中学就已经掌握了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室内设计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更多的只是传授限定了T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学生素养将来对技术发展固然是有利的, 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局限的。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前进, 设计作品也是要不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 设计师的探索精神应当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探索, 没有创新, 作品就不会有生命力了。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所显现的诸多特征, 都表明它是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而演变、进化和设计师进行积极探索的结果。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包豪斯,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等人就已经界定了设计师的教育模式, 就是既要有艺术家的审美意识, 又要有技师的工艺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 这是成为设计师的唯一道路。现有的室内设计职业教育模式, 是“绘画式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但室内设计毕竟不只是表现图的绘制, 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 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材料及施工方式和与其他室内技术工种的衔接与配合。当今, 许多毕业生会画表现图却不会画施工图;设计作品千篇一律, 缺乏人文性与地域性, 更少有独创性, 或空有理论, 凭感性思维对待设计任务, 只能画出一些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这里既有学生个体的原因, 也有教育方法的原因。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 除了掌握必要的技能以外, 还必须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能力,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能力, 要培养这些必需的能力, 就必须进行艺术理论的学习。所以, 室内设计教育中理论教育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室内设计理论教育。任何室内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复制, 而是具有独创性的创造。在当今社会, 创新设计成为各个设计单位提高产品竞争力、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果没有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 不掌握艺术设计的规律和原理, 开拓视野, 仅凭传统的技能教育, 是难以成功的。

其次, 理论教育对培养正确的设计理念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 都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是否具有正确的设计思想是“设计工匠”和设计师的重要区别。室内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设计师。如果不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育, 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就是程序化和麻木性的设计人员, 很难具有正确的设计理念, 从而培养优秀的设计师就更是一句空话。

第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当今的世界是变化的世界, 各种新现象、新文化、新作品层出不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就必须具有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人们常说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离开理论教育, 仅靠单纯的技能性教育培训是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第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提高的能力也离不开理论教育。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满足社会的一时需要, 而是要让学生获得终身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 而学习时间有限,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可能把所有今后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学到。因此, 就要培养学生能够长期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能力。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自学能力, 是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持续提高的。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离不开基础理论教育的。

三、加强室内设计理论教育的措施

要培养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 高等院校就必须加强艺术设计理论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思想文化境界, 懂得社会, 懂得市场经济, 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首先, 要转变观念, 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学校要加大对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宣传, 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艺术设计理论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性, 使教学双方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从而提高教和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 在课程设置上也要真正体现对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视, 把相关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体系设置, 以此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面, 促进基本技能水平和综合设计素质的提高。一是要加强文化理论课。此类课程包括艺术史、文学史、建筑史、设计史和设计原理等, 在教育过程中, 要连续地灌输艺术与文化意识, 使学生能从始至终的在这种氛围中强化审美能力的培养, 形成独特的设计思维, 为以后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可以增设跨学科课程, 增加选修课、开设辅修课, 要求学生必须选本专业以外的课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可使学生视野宽广, 减少知识盲点, 优化知识结构。

第二,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随着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表达技能的训练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减少。然而, 片面追求电脑的应用, 不愿动手进行建筑创作及基本功训练, 极易在课程设计中产生一些弊端, 如只重视建筑形式而忽略对环境、功能及技术的周密考虑;就电脑绘图而言, 有的学生在图纸上的构图及字体设定方面都缺乏美感;看似逼真的透视效果图, 在色调、配景配置乃至构图上仍反映出设计者基本功的不足及专业素养的欠缺。为此, 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对待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功既包含一般意义上的表现技能, 又包含对建筑审美诸如比例、韵律等的感受和把握能力等。重视设计理论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进行专业素养熏陶的一种必要手段。

第三, 加强艺术设计理论的教材建设。室内设计理论即要能指导艺术设计的实践, 又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因此, 不是纯美术或艺术理论, 而是各种理论的综合。教材要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哲学艺术思想, 又反映了设计理论发展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特点。同时, 各种理论教材还要能紧密配合, 形成一个设计理论教育的教材体系, 可以由一所著名大学牵头, 由各大学对艺术设计理论具有较高造诣的学者组成教材编写委员会, 采取系列编写的方法来加强理论教材的系统性。此外, 还要注意引进和翻译国外的原版教材或艺术设计理论专著, 以供教师和学生提高理论修养, 开阔视野, 从而推动国内的艺术设计理论研究, 促进教材建设。

第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本身就比较落后,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 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因此, 对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的要求较高。同时, 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还必须紧密联系设计实践, 所以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技能, 不但能讲, 还要会做。此外, 教师从事的是教育工作, 还需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能把握学生的心理, 组织好教学活动。

第五, 改进教学方式, 实行互动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而能力是不能仅凭向学生灌输和学生机械记忆就能提高的, 必须通过互动式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 以科技为媒介, 探索设计理论教学的新路子, 利用视听技术的发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传统设计室的局限已被打破, 真正意义上的“无墙工作室”得以建立。像国外的艺术设计, 很早就开始利用虚拟学习环境进行教学, 已经从早期的电脑软件利用, 发展到目前的既创造知识又能学习、掌握知识的网络环境教学, 让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和实践活动来主动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艺术设计能力。

四、结语

毫无疑问, 加强建筑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 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所应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多方面的。我们通过探索改革室内设计理论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 力求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新途径, 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现实应用的同时, 特别注重设计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室内设计人才, 以满足新时期室内设计市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

摘要:目前, 我国大多数室内设计人员思维方式仍习惯于沿袭艺术创作的定式, 过多强调个人化的感性创作, 不屑于理论的深入研究。同时, 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中重技能教育轻理论教育的倾向, 已严重影响到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就怎样加强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育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理论教育,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何辉, 黄柏青.中国设计艺术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刍议.美术研究, 2006, 04.

[2]吴家骅.设计师的现代艺术基础.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3, 12.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2

襄阳百领教育是一所规模大、师质强、信誉高的品牌学校,上课以实战为主,培养现代社会的实用人才,樊城区/襄城区都有校区,日前有6所分校!学员可就近选择报名学习。

平面(广告)设计班

广告设计创意、策略、表现手法等

常用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的基础应用及配合交互式使用

各行业广告产品综合实践(CIS与VI设计、海报、POP、DM单、包装、画册、书籍、报刊包括 Logo、创意海报设计、企业名片设计、书封设计、版式设计、Web 界面设计等,)行业常用设备应用(数码相机、打印机、扫描仪、喷绘机、写真机、雕刻机、绘图仪等)广告行业业务常识(工作流程、工作规范等)

专业级照片后期处理,包括精修片、分色校色、色调风格表现、照片特效合成处理等,项目实训:包括平面广告创意定位、品牌策划与推广、各类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等,美术设计基础结合具体专业融合至课程中讲解

室内(外)装饰设计/环艺设计

预算报价与招投标,装饰材料与工艺,人体工程学与空间尺度;

常用设计软件(CAD、3D、VRAY、Photoshop)的基础应用及配合交互式使用; 综合实践(中、欧式、现代风格家具设计,办公、展示、商业、餐饮、酒店空间设计)掌握室内设计原理、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室内装饰工程监理、室内设计项目综合案例分析等

樊城校区:人民广场豪门新天地二区13楼4号(武商旁)

襄城校区: 湖北文理学院三顾人家学生通道中段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3

【关键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实践模式    创新

服装与服饰专业是由原来的服装设计专业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演变发展而来的。目前很多高校对该专业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本文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从服装产业背景、教学实践体系等角度出发,总结出现阶段教育模式的不足,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借鉴优秀的教育培养模式,不断完善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符合服装服饰行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不仅是加速专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会对我国服装服饰行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一、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服装服饰行业需要的是能解决服装生产实际问题,能从事服装服饰产品设计开发、懂得营销市场等知识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为了满足这种人才需求,可以采取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相结合的模式,在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中,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参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

1.参与项目设计

专业的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能够体现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应该得到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建立优良的产学研基地,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纵向课题及企业的横向课题,在主体学习阶段引入项目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参与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讨论、实地考察、真实参与等。通过这些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2. 增加实习机会

实习是很多服装业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里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分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实习是实习的第一阶段,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深入效益良好的工作室或企业学习或任职,以了解服装服饰行业的相关行情、基本信息、企业工作环境及服装生产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或设计助理的身份参与服装服饰行业相关信息的调研,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3.结果评价

对于学生的动态实践过程很难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等书面作业只能作为评价学生工作的参考依据之一。以“课程设计”为例,报告书第一步通常是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信息、资讯搜集,因此对于开放式的实践环节,过程的监控非常重要。课程开始时要明确工作任务,包括方向、内容、数量等,中期要检查实践的进展情况及工作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检,这样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在课程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实践活动的执行情况。还有学生在制作报告书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等,也要结合实践教学的目的,由授课教师、企业方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工作组给出具体评价结果并提出意见。

二、鼓励创新教育培养模式

1.调整课程内容

服装服饰专业教育不断融入国际教育的大环境里,多数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要根据市场变化及专业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于部分实践课程也应不断更新,在内容调整上适当加入现代元素,或增加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的新课程。还以 “课程设计”为例,增加信息调研的教学量,在大量流行资讯的引导下,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使设计作品与时尚相结合,与市场实际相结合。这种专项设计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以后进入相关行业参与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 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从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形成卓有成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服装服饰专业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点,学院派的设计者更加注重的是服装、服饰产品艺术创新性的展现。学校要能够为学生提供服装服饰行业的前沿资讯,营造艺术氛围,加大综合技能训练的力度,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艺术见解,展现艺术创造精神。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运用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到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素养,培养适应服装服饰设计专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锋.试论创新能力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与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1).

[2]陈先进,丁峰.服装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3]邹平,王琳.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纺织科技进展,2009(6).

[4]阿尔巴赫.陈舜芬译.21 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室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思考 篇4

放眼国际, 如意大利、日本、美国等设计强国, 其室内设计专业一方面也对艺术的尊重;另一方面对科学性、工程性的严格要求, 两相融合, 兼而有之。相比之下, 我们的专业教育着实值得反思。目前, 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其中有四个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教师专业性问题、导师教学系统性问题、学生实践体验性和学生求学状态问题, 笔者尝试从以上四个问题的角度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1 导师专向制度

术业有专攻, 为从纵深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应当对专业教师的授课进行定向管理, 也就是课程安排专人专向。在教学研究领域, 这无疑是最佳的发展策略, 使专业教师越教越专, 越专越精。而不是非对口专业教师“教学客串”“插科打诨”的教学部署避免出现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隔靴搔痒的授课现状。需要建立相对科学的教学分配机制, 每一位教师达到专业对口的标准, 固定对几门课程的研究和教授, 并且不能随意跨专业夸方向授课, 通过形成技能有深度、专业有精度、研究有高度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以保证学生学一门精一门, 而非蜻蜓点水, 是是而非。

2 双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 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组成, 而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课程学分制, 不同的专业课导师负责不同的课程教学, 然而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 学生对专业学习系统性的不足和在教学效果方面缺乏跟踪监督从而使教学计划显得松散, 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关键还是在于难以维系师生之间持续的教学沟通, 因此提出双导师制的构想正式基于对此的改善。双导师针对学生而言除了目前状况下的课程导师维持不变外, 另外为其增派固定的专业导师, 在入学之初即可平行分配组合, 学生除接受系统的课程导师教学环节外, 还有固定的专业导师对其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专业思维等方面的跟踪辅导和监督, 并且专业导师可以带领学生介入市场实训, 提升实操能力时间分配与课程教学相互协调, 同样设定明确的培养计划, 以保障教学效果, 这样的搭配模式, 可以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教育目的。

3 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是在高校教学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模式, 但在普通高等教育 (研究生以下) 环节中利用工作室制度的院校并不多主要还是师生配比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所致。工作室制度是与导师制相辅相成的, 由专业导师建立的工作室实践平台既能促使学生专业学习的实效性, 又能保障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系统化。弥补了市场实习的不规范, 也优化了传统教学纯粹理论化的纸上谈兵。工作室教学实施难度在于师生数量配比和有效的教学监管制度, 然而作为利大于弊的策略, 无论实施难度再大也应当坚持落实。专业教师工作室教学实践并重, 是课堂的延展, 也是教学改革和升级的开拓地。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水平的同时, 导师和学生的零距离互动, 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 最终必然使得专业教育效果能得到显著改善。

4 学生激励制度

其实教学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是“交流”, 如果说双导师制度、工作室制度是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 那么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容忽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专业学习更为重要。班与班交流、年级之间的交流、系科之间的交流、校与校交流, 甚至国内外的交流, 既需要内部交流, 也需要走出去和外部交流。如何实现交流的意义最大化, 通过建立广泛的交流渠道和平台机制, 可以使学生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 从而进行自我引导, 由此引发的意义难以估量。著名数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最伟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一旦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 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也能为教学的计划开展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具体而言, 激励制度包括开设教学观摩活动, 实习考察, 广泛的联谊交流活动, 专业学习竞赛等等。其中最有成效的可能是专业竞赛活动了。从交流的系统性而言, 专业竞赛是最直观的交流, 在竞赛过程中综合性能力的训练, 技能操练、思维碰撞交融等, 从多方面刺激和感化学生。同时, 在激烈竞争的平台上, 带动了学生专业探索的欲望, 在比较中提升和塑造自己。不仅如此,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 学生能历练自己的心态, 适应市场客观的生存法则, 并且在收获与荣耀之下催生明星学生, 形成“优生表率效应”这能有效带动集体学习氛围, 在这方面, 优秀院校都是非常重视的。

不仅如此, 通过校际乃至全国性竞赛, 学生对明星设计师、对专业大师、对知名企业和专业行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和构筑职业梦想, 这些都是在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也是促使学生优秀的要核。总之, 专业激励机制具有强大的教学潜能和丰富的溢出价值, 应当积极导入专业教学环节中!

俗语有云:教学相长, 室内设计教育应当追求教与学的双赢, 教者有所慰, 学者有所成, 和谐共进。在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改革中必须以此为第一要务, 践行专业的研学、系统的督学、实践的导学、激励的自学, 一言以蔽之:围绕交流为核心的综合教学策略, 充分挖掘交流的“魔力”, 实现勤学、活学、乐学的美好图景!

摘要:室内设计在70年代进入中国, 90年代黄金时期, 直到现在的平稳繁荣时期, 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 室内设计已经在我国遍地开花, 深入民心。然而相对发达国家我们无论是行业实力, 还是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都仍处于落后阶段,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专业教育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文基于此结合个人教学和实践体验, 对室内设计职业教育进行反思而提出优化专业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2版.深圳:新世纪出版社, 2001.

美术教育、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篇5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级美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装饰、装璜设计工程公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设计、创意、策划,大型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管理、产品包装设计、工艺美术品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在普通初中、职业中学从事美术教学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能系统掌握绘画,设计,美术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规律,具有良好的中学美术教学基本功,有良好的师德,能为人师表.2、英语能够通过国家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要达到国家二级水平。

3、有健康的身体,体育成绩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素质。

三、学制学分:

三年(修业年限3——5年)学分:110左右

四、专业主干课程: 书法,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平面广告设计,PHOTOSHOP,AUTOCAD,3DMAX。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 表

(二): 表

(三):

六、专业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书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了解中国书法史的概况,掌握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以及楷、隶、行书的基本技法,并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书法、篆刻》 中国美院出版社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

2、课程名称:素描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素描是一切美术门类的造型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透视空间的变化规律,明暗之间的变化规律,形体结构及运动规律,掌握各种不同的造型法则,并能熟练掌握一至二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素描》 中国美院出版社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

3、课程名称:色彩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与色彩造型的基本技能,提高色彩画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并为专业设计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水粉》 山东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色彩新思维》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树立近、现代造型设计和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抽象能力,构成能力和掌握现代设计基础。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平面构成》 满懿 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黄刚 编著

中国美院出版社

5、课程名称:色彩构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系统地逐步把握色彩的视觉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提高审美能力,造型艺术设计表现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色彩构成》

钟蜀珩著

中国美院出版社

6、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懂得立体构成是由视觉的反应与知觉的作用联系起来的这一视觉语言特征,掌握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运动作为要素的这一表现形式,从而能够将形态的要素按一定原则组成的具备多维空间的形与色的立体。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立体构成》 赵殿泽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7、课程名称:平面广告设计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广告信息动态,广告制作的技法和规律,提高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广告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综合广泛的社会基础知识策划,设计和制作广告,使之达到艺术性,实用性高度统一的目的。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8、课程名称:PHOTOSHOP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成对图像进行编辑和将图像着色,修改校样,重新创造或完成图像合成,并且制作印前的彩色分色,来得到最高级、最专业的结果。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9、课程名称:CORELDRAW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内容:这是一个专业矢量图形处理及图像设计软件,该软件的特点是功能强大,且易学易用,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来轻松地创作专业级设计作品。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10、课程名称:3DMAX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内容:3DMAX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可以充分应用于影视广告、机械制造、建筑装潢,抽象艺术,教育娱乐,军事科技等领域。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参考书目:《3DS MAX大课堂》 海洋出版社

11、课程名称:AUTOCAD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内容:AUTOCA是著名的三维辅助设计软件,并广泛地应用在机械制造业中及室内外施工设计图的应用中。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参考书目:《AUTO CAD实用技艺》 中国电力出版社

12、课程名称:艺术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密切联系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建筑等各种艺术现象,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准确的阐述,使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考核方式:随堂考试

教材:《艺术概论》 王宏建主编 高教出版社 附:表

(一)总时间分配表

(二)课程性质和结构比例表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艺术设计的主题正从“设计与经济”扩展到“设计与文化”,并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设计教育体系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在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当前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加强艺术设计类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民族本性的浓缩,是一种价值观念所在,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作为未来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的世界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主要表现为:

1优秀设计作品的创意往往来源于传统文化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思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性”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影响的现代设计,是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土壤和根基,是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创作观,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也影响着设计作品的生命力。一些设计人员漠视传统文化,一味盲从追随外来文化和国际设计作品,使得自己设计的作品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作品的生命力不旺盛。而一些设计大师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合理地对传统艺术进行发掘、提升与利用,把国际设计语言、时代感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中国韵味又具有现代感,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国当代设计作品。

2艺术设计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随着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学校的大量增加和扩招,入学门槛的降低,相应的学生素质也普遍降低。这不仪表现在造型能力等专业基础较差,而且在文化素质方面也是差强人意。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具有设计技巧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更应该培养具有思想张力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发,离不开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

3合格的设计师应该是一名复合型人才。传统文化修养是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素质,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作为设计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创造力等,既能把握住时尚潮流,又能传承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实现商业、文化、社会化价值的完美结合。设计师在设计作品过程中,应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带给大众精神的满足,并起到引导社会的职责。

二、当前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障碍

当前,各种艺术思潮相互渗透,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也强烈冲击着中国艺术设计。因此,中国当代设计特别需要正确把握自我,将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运用于当代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中国风范、民族语言又符合新时代精神的设计作品。但在社会对现代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情况下,设计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以“流水线”的方式培养了大量的次品毕业生,尤其是毕业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更是大幅下滑。反思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学生片面理解设计作品的好坏。当前,中国的设计处于市场牵动状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而不是思想牵动、社会牵动,从而引领客户、引领市场。浮躁的社会风气让艺术设计变的功利,让设计人员忘却自己的引导职责。许多学生忘记艺术设计是功能效用与审美意识的统一,片面认为只要设计作品具有艺术性,有一定的形式感,或受市场的欢迎,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就说明设计是成功的。因而许多学生就一味地盲从他人的创意,迎合市场和顾客,模仿跟风国外的设计,或呆板再现物体,或依葫芦画瓢,“紧跟”世界潮流,过分强调设计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

2对传统文化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教师、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不重视,有“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法、轻理论”的错误观念。由于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无法从大文化观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计作品。有的学生在作品上仅仅使用了传统图案,就以为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实际上仅停留于形式上的嫁接、挪用和拼凑。有的作品甚至图案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

3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不健全。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是在传统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转型而来的,其教育模式大多沿用美术教育的模式,教学侧重于技法方面的训练,轻视理论素养的培养。在教育理念上,有的学校过于强调设计性、实践性,过于强调与世界的接轨、潮流的追从,轻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设计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虽然许多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专业要求,但在主要课程设置方面或无具体体现,或未设置系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课程,传统文化知识散乱于各理论课程中。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以苍白的叙述、单薄的知识讲授传统文化,缺乏互动双向的交流探讨,无法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设计结合思考,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4理论教师队伍有待加强。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教师队伍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情况。一方面讲授传统文化的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跨学科知识欠缺,突出表现为一些教师不懂艺术设计。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引导学生将文化融入设计。

三、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并理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涵化为修养,指导艺术设计实践活动。同时使学生掌握大量传统视觉符号,了解其蕴涵的象征意义和延伸的哲学道理。最终通过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在视觉语言上自然流露传统文化,在作品中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性的设计人才。

1合理安排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把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民族背景作为艺术课程的基础,强调艺术教育的文化多样性。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开设了中国文化与设计、哲学与设计、文化研究等课程。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的教育,应响应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的要求,直面有关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中国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设课程、加大教学力度,努力建构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如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民俗、易学、儒学、道家(包括老庄哲学)、佛教文化,还有书法篆刻、雕塑造像、古代舞蹈、古典戏曲以及传统音乐等。

2积极探索授课方式。在讲授传统文化时,需采用启发、互动教学形式。也可开设专题讲座,如中外著名设计师专题,从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受的教育以及秉持的设计理念等方面介绍分析他们的作品。又如通过各个时期社会主导潮流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等传统文化。还可采用讨论的方式,由教师点题或学生自行选题,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设计作品的内涵。

3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是中国设计的灵魂,现代是设计追求的目标。既要避免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风格”,丧失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也要防止僵硬运用传统因素,脱离现代社会。要将传统文化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融合于现代设计之中。二是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的关系。学习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学习、重视西方现代艺术的前沿思想和培养前卫的创新意识并不矛盾。既要让学生把握设计发展潮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设计方法和理念,也要学习、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在设计中糅合,在作品中实现交融。三是传承与超越的关系。传统纹样、符号等,既是有形的、可识的,又是无形的、隐寓的、内蕴的。传承传统文化,并非简单的移植,也不是一味地“照搬”,需要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发展现代有创意、的文化艺术,也就是把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灵活运用于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实现传承到超越的转变。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7

一、幼儿园更需要主题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是指在集体活动中, 以一个主题为线索, 并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主题活动贴近日常生活, 幼儿自然兴趣较高。幼儿园的主题一般选择季节性、节日性以及幼儿的兴趣点为话题, 例如“春天来了”“春节”“我和动物是朋友”这样的话题, 既贴近生活, 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幼儿也会比较感兴趣, 更具有实用性, 能够“学以致用”, 具有系统性及灵活性等特点。

2013年之前, 都是以撰写毕业论文来完成的。但从多年的毕业实践中我们认识到, 毕业设计与幼儿园的实际岗位需求在衔接上有很大的距离, 另外也有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 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成为抄袭和瞎编乱造的产物。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写论文与幼儿园的教师岗位任务有距离, 学生缺乏实际体验, 因此只能照葫芦画瓢地完成作业而已。二是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严格的科学论文写作训练和积累, 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因而也就不具备撰写论文的素质要求。因此我们认识到, 毕业设计论文变为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更符合幼儿园的岗位需求。

基于以上的不足之处, 我们组织高职老师走入幼儿园, 了解到幼儿园老师所需要的能力如下:有沟通协作组织能力、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会写教案、组织活动、会做PPT、会写观察记录、教育笔记、教育效果反思等, 能够组织策划主题教学活动。根据对幼儿园上述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 得出幼儿园更需要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我们经过反复商讨最后确定, 就从学生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最多也最实用的主题活动设计入手, 开始我们的毕业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依据岗位需求开展毕业主题活动设计教学改革

从2013届毕业生开始, 汇佳职业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将毕业设计改为主题活动设计答辩形式。已对2013、2014、2015、2016届毕业生实施, 让学生把自己在校三年所学的知识、技能如何尝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争取做到学校培养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 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毕业设计内容围绕“幼儿园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某一个主题”进行系列化主题活动设计。具体做法是:学生按班为单位、6~8人自由结合组成小组, 选出组长;选报指导老师。组长带领本组共同商定一个主题, 包括主题活动名称、主题由来、网络图、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主题分学科活动的设计教案、主题大版的布置、区域角的设置等。在这个主题下, 在指导老师一步步的指导下, 组长进行主题活动的总设计, 每人自选一个学科领域进行教案设计。最后全组共同作出PPT, 进行演示汇报答辩。

例如, 主题“我和动物是朋友”, 七个学生为一组, 选出组长一人进行六个学科的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做答辩时的主持人, 进行整体系统设计。其他六人通过健康、数学、美术、社会、科学、音乐六个学科围绕“我和动物是朋友”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最终达到这个主题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感知与观察中体会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2) 尝试运用感官、绘画、做游戏等方式了解小动物, 萌发幼儿对动物世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想象力、表达能力与动手能力。

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 自信地站在小朋友 (学生扮演) 中间组织活动, 俨然一个幼儿园老师模样。在组长主持下, 每个学科学生有秩序地组织进行活动。语言流畅、应变自如。

最后由各组指导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答辩小组”, 根据学生答辩进行点评和提问。根据学生10个方面的表现通过毕业设计答辩评分表进行现场评分, 给出毕业主题设计的成绩。

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主题 (学科) 名称:

通过这种主题活动设计答辩形式, 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 在这个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提高了自我表达能力, 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了综合使用, 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对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有直接的示范作用。

三、毕业主题活动设计让学习目标与岗位目标实现了无缝对接

(一) 学生带自己设计的主题活动到幼儿园, 体验主题活动设计的可行性

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 选出优秀主题设计活动到幼儿园去体验, 让学生和“小朋友”一起亲自体验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年龄段的适合性, 活动对幼儿各方面发展起到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主题活动设计进行反思和提高。学生在幼儿园试上主题活动后最大的感受是对孩子们在活动中随机提问和突发状况老师要有提前预案的设计与思考较少, 这是学生今后要努力和反思之处。

(二) 毕业设计感受与收获

主题活动设计答辩结束后, 学生写出“我的毕业设计感受与收获”, 这些环节, 与幼儿园的岗位目标环环相扣, 无缝对接, 比起写论文, 学生的收获更多。

1. 学生在毕业答辩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次答辩让我明白,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今后的授课中, 不管为幼儿设计什么主题的课程, 都要真正地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孩子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是支持者和引导者, 而不是干预者和指挥者”。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有什么不懂的大家一起商量, 听听不同的建议, 使我们各自写的教案更加完善, 学会了做主题大版, 我们在课余时间也经常聚到一起演练说课, 锻炼了我们的沟通组织能力”。

“毕业设计这种形式是我们第一次接触, 在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知道了如何去写教案、进行活动设计、活动反思, 更懂得了如何运用PPT将课程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让幼儿更容易地接受, 这些都是我们的经验, 对我们今后在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2. 幼儿园的园长们也有很不错的反馈

“毕业设计是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而设计的教学环节, 到幼儿园非常实用, 能够直接运用, 相当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小组分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使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 知道如何整合资源”。

3. 学生工作后给老师的反馈

“写教案很规范, 知道如何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工作。主题大版制作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分小组合作, 加强合作沟通能力, 并运用到孩子们的教学活动中。说课展示提升了自我表达能力, 学会做PPT, 让我们学会了主动思考、探究”。

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尝试, 明显感觉这种主题活动设计的毕业设计形式优于先前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有所提高。从结成小组、选题、主题活动内容设计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这种方式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毕业设计反映了学生三年的学习收获水平。二是毕业设计过程就是一个“实习实训实践操作”过程。三是主题活动设计就是幼儿园的实际主题教学过程, 毕业设计学生完成了课堂理论知识技能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的第一次尝试, 为今后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任重而道远, 这是我们依据岗位需求而进行的毕业设计尝试, 今后我们会根据幼儿园岗位需求不断地创新改进,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幼儿园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8

“空间艺术设计”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它是研究空间结构与内部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括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学科的学术范畴。老子著名的“空间论”道出了空间与实体的真谛, 即空间是目的、实体是手段。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课程大致都属于空间设计范畴。

二、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而且已经融入了全球化, 这是空间设计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空间设计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设计人才也大量的进入了社会,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空间设计行业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空间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的支撑, 虽然每年众多的设计院校都在扩招, 毕业生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但与其不相适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设计公司为招聘不到合适的设计师而苦苦发愁, 而众多的毕业生也因为没有好的去处而为前途担忧。另一方面虽然现在设计师队伍庞大, 但因为社会上缺少优秀的设计师, 许多设计师只一味抄袭西方设计作品, 不结合当地情况及甲方需要, 达不到要求, 造成大量不合格的设计作品, 成为了一些垃圾工程, 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如何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在空间教学上, 对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空间艺术设计教育的构想

(一) 加强学生的体验式教育

空间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需要设计者有很强的尺度和比例感以及空间体验感。齐康院士说过“对于设计师和设计院校的学生, 一定要求真务实, 不能纸上谈兵, 要不断地实践, 从实践中求进步。”

随着城市的发展, 现在的居住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 人们对空间的需要越来越高, 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还在与空间不断地进行着情感交流, 空间形式的情感化和人性化正慢慢深入人心。因此了解空间所体现的情感使我们的城市更充满感情, 更加具有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体验不同空间给我们的感受, 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去进行设计实践, 才是真实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无疑实验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就学生而言, 实验是学习空间感受的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现实, 而且还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对现象的分析、研究, 在实验中不断地反复尝试、反省和总结,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在设计上也能得到不断的创新。自包豪斯以来, 还包括同时期的现代艺术都强调一种严谨的探索。在空间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能亲身体验不同的尺度、比例感和空间情感, 如果我们还坚持认为空间设计是更多的依赖于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对某些样式的临摹学习,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形式创新, 及具有感情色彩的空间作品。

我们具体到实验性教学实践, 设计教学中课题的设置就变得十分重要, 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围绕思维与方法的培养来展开设计训练, 如何让课题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需要在目标的定位, 设计对象的选择、内容的安排以及指导方式上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

现代设计不仅是艺术创作, 更是科学的研究。空间是凝固的音乐, 每一个空间作品都应该奏出美丽的乐章, 不同的空间给我们的空间感受是不一样的, 他不在是一个活动的场所, 不同的空间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每一个空间作品都应该讲述不同的故事。如果只凭教师的讲授是不能给学生有很直接的感受的, 不同的空间必须让学生学会去体验, 并且学会总结提炼, 在体验的同时总结也是很重要的, 把空间感受变成文字转化成设计语言, 那么在设计中才能够把我们的空间组合成美丽的音乐。

(二) 艺术设计教育应将计划型教学转变为市场型教学

在社会生产中,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门类, 最大区别是它具有实用性, 每一件作品都不能根据设计师自己的喜好为设计目的, 设计的是否成功需要市场的检验。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 到今天的市场经济, 产业化的大潮不断冲击着我们, 学院教育也在所难逃。高等院校应提倡“设计与经济的结合”。设计必须服务于经济, 一切与市场经济打交道的学科特别是空间艺术设计学必须重视市场经济原理的指导。我们的教育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学有所用也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目的。然而现在大部分院校的设计专业教育还一直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 大到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建设, 小到教师在堂课上的教学内容, 都列入了我们的学年计划。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们将教学当成任务, 为了应付教学计划的检查而教学, 通常教师多年的课程设计的教案和教学方式几乎不变, 设计课程缺少实践性变成了纸上谈兵, 设计理念和概念成为衡量设计创新好坏的标准。因此, 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似乎很有想法, 而一旦在工作中, 很多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和市场脱离。

没有凭空想象出来的设计, 设计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设计。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艺术家可以“以我为本”, 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创造个人的唯心世界, 不用更多的考虑他人或他物的想法和关系。而艺术设计则以客观世界为依托, 客观的服务现实社会。艺术领域会有像梵高这样生前不受尊重的艺术家存在, 但对于设计界绝不欢迎像梵高这样的艺术设计师。设计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社会为前提, 这是艺术设计取得成功的保证。例如:从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建筑设计, 只有最适合某一项目或某一特定使用者人群的建筑设计。从艺术性或者技术角度最好的建筑产品, 不一定是市场和顾客最需要的产品, 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于住房空间使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针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强调“经济”与“适用”, 而针对高收入人群的住宅则强调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能体现顾客的身份。而要让设计能恰到好处地满足消费群体的现实与需求, 不仅需要研究调查这一部分消费者的生活背景、心理需要、消费特征, 而且还需要充分研究项目所处的地理地形特征、周边环境、人文环境、项目的规划布局、小区内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及后期物业管理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要让建筑设计符合整个房地产项目运作的定位。消费者住房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住宅评价标准的不统一性。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空间艺术设计。时代在变, 社会在变市场需求及人们的需求都在发生变化。空间设计教育应该把学生带入到市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中来。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起就开始接触市场, 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去研究性的解决一个空间设计的问题, 把设计作为一种理性的创作过程而并非一味的将空间设计当成艺术的表现。

(三) 加强学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空间设计是一门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环境学和心理学的综合学科, 设计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我们的空间设计教学的课程应该变得更加开放, 打破专业的界限, 学生应该有更多机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这也是对未来职业设计师的要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文学艺术是表达情感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描写赋予城市与建筑空间浓厚的情感, 城市与建筑空间又反映艺术思想所蕴涵的精神境界, 正是建筑科学的艺术性所在, 也是更贴近于人文科学所在。所以我们有理由学好文学知识, 更好地为我们的设计服务。在学习其他交叉学科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专业修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能让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设计。在当今空间设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似的设计, 设计更趋于复合式的设计。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 他有着建筑师和机构师双重身份, 我们在看他的建筑时, 常常被他的丰富想象力及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的精准掌握所折服, 他认为美丽的形态能够通过力学的设计表达出来, 在大自然之中生物的形态, 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 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题材, 通过他扎实的结构学知识来设计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 让我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理解我们的世界, 他的作品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美的特征。他的高质量的设计是集体创作的思想和协作努力的结晶。他的成功应归功于他众多的技巧和才能的综合, 这些技巧和才能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卡拉特拉瓦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在设计上不断地创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后自立门户, 成为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 在建筑界业内, 赖特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 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 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 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采用, 和一系列新的技术 (比如空调的采用) , 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 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作品包括:东京帝国饭店、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宾州落水山庄及其他著名建筑。在他7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 他不仅是一位设计家, 也是改革家、理论家及教育家, 正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渊博的知识给了他无限的动力, 才能设计出具有感情色彩的建筑空间, 成为世界现代建筑四位大师之一。

在现代社会,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 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 通过各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社会上各种创新的不断出现, 促使了很多人突破了原有学科间的壁垒, 不断地交叉、融合, 进而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创造与发明, 这些人员具有强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 是新科学的生长点, 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封闭教学而言的, 是一种资源的共享, 是打破原来教育的专业壁垒, 让我们的学生更灵活。开放式教学打开了学校的大门, 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 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需要, 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给予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设计师的工作, 从而达到高校设计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建立适合开放式教学的思想与合作意识, 同学生进行多学科专业的学习与探讨, 提倡协同培养模式, 按一定的研究方向或依托一定的研究课题建立培养小组、学生合作组等方式, 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也可依托市场项目, 通过导师指导、不同学科学生共同负责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多种知识、多种人才、多种方法、多种研究手段交叉与市场融合, 达到光靠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团队目标, 在相互工作与学习过程中, 最终达到设计与教学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艺术设计的思维与表现[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2]李伟.室内设计于装修[M].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刊, 2006 (12) .

[3]沈慷.空间的形式实验[M].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

[4]金岩.室内设计师[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7) .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9

关键词: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电机与控制技术

0 引言

“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是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气设备修理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各类型直交流电机原理与控制、变压器、微控电机原理与控制与直交流电机电力拖动基本原理等内容,除包括电机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涉及到实际电机拖动与控制问题。课程理论抽象、工程技术应用要求较高,而士官学员的特点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精、不深、不够,而实际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为解决上述矛盾,教学组紧紧围绕课程“专业基础服务专业”的课程定位,以专业与学员任职岗位需要为牵引,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内容,使得教学设计理念和目标更加细致、完整、科学合理,通过内容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设计,完善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评估机制,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形成。

1 课程设计①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设计是教员根据教学层次或者对象对授课进行预先策划与精心设计。教学设计的总体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课程的组织实施设计、教学评估设计。

1.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和规范教员的教学行为。教员授课质量的好坏,教员的教学理念将对此产生直接影响。根据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理念要以士官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基于项目或任务载体、加强能力实训、以学员为主体、一体化教学等基本原则。

1.2 确定目标

基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并细化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一般可分为总目标、分目标。总目标是对课程的方向性总体把握,分目标是对课程各个子部分的提出更为细致教学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设计与确定需要反复完善与修改,绝不能一成不变。

1.3 优化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实质部分。教学内容在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内容要符合学员的专业与岗位需要,对后续专业教学有支撑作用;(2)针对课程目标,构建优化教学内容;(3)内容应考虑专业的前瞻性;(4)内容应综合考虑广度、深度和难度的平衡。通过合理设计,优化内容,保证内容的基础性和专业特色。

1.4 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

这是课程方案的形成和实施环节,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方面:(1)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2)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与活动形式;(3)教学进程与课时分布。

1.5 课程评估

设计方案实施后,要及时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等因素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设计。

2“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理念

根据士官学员特点、专业和岗位需求,构建应用性理论、验证实验与技能实训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强调“实用、适度”,重视应用性;加强教学互动,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性教学,实现电机理论知识和应用、电机实际控制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做”教学过程,使学员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合理采用讲授式教学、比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媒体、部组件、实物等手段,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建立过程性考核系统,调动学员在实践训练、师生互动、学员协作交流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性。

2.2 教学实施

(1)教学中,教员要贯彻“以学为主”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员为中心向以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转变。②(2)要求教员要积极提倡学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教员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对电气维修及相关专业学习的桥梁作用,正确处理基础内容与实际装备应用的关系,强调用电机拖动技术解决电机与控制技术问题的方法学习,调动学员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力。(4)实验教学教员要围绕培养学员的知识理解、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相对完整的实验实训内容。

设计了4个基础实验、4个实训项目和多个开放性实训项目等三个层次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实验紧密围绕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要求,合理设计和组织了实验内容,抓住了学员的兴趣点,有效培养了学员主动学习和应用所学课程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实训项目,以修理车间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或者任务,例如修理车间的配电系统安装调试、电机正反转控制、电机顺序起停控制、电机Y/△起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设计等。通过实训项目,可以有效加强学员对课程中电机拖动与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增强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岗位能力。开放性实训项目打破课程体系的束缚,设计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项目任务,让学员熟练掌握低压电器等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能,同时也培养学员的工程实际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具体化。

2.3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从难到易,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逐步展开,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

(1)压缩电机原理的内容。电气设备修理相关专业学习电机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学习特种电机使用和维修打好基础。因此,对电机原理内容进行了较大的压缩。一是着重讲授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的电磁关系、工作特性及交流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等,对各类电机的绕组及磁动势部分只作简要的介绍即可;二是对此部分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授,如直流电机的换向、交流异步和同步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2)强化电机拖动内容的教学。“电机及拖动基础”应着重掌握电机的机械特性、运行特性以及对拖动系统运行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电机的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上。对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花较多的时间详细分析,既分析不同频率下电机的机械特性,又分析不同性质负载时电机的转速、电动势、电流、电磁转矩等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新型电机的教学内容。在新型车辆上特种电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无刷硅整流发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为此,控制电机要的同时增加这部分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时数,使教学更加适应新技术和新型车辆发展的要求。

2.4 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教学对象和课程本身特点,确立以理论讲授式为主,同时采用比较式教学、演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系统掌握电机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体系,形象化地理解抽象概念,使得理论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5 教学评估设计

评估设计采用了针对教员教和学员学的双向考核的措施,全面监督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③

在评估教员教的环节中,设计了学院教学督导组听查课、系教学督导组听查课、教研室领导听查课三级听查课制度,同时课程结束后立即组织召开学员评教会,在课程教学全过程进行教员教学的综合评价。学院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务科;系教学督导组将听查课的情况和指导意见及时反馈给系、室;教研室领导把三级听课情况及时通知教学组;在期末,教务科、教学组和学员代表联合召开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收集学员对任课教员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教学组根据教学评价信息,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实效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学组教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评估学员学环节中,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实训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员成绩综合评定办法。该综合评价方法,贯彻了过程性、形成性考核思想,激励学员重视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调动学员在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协作交流、实践训练等方面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双向考核措施和方法,全面监控和评估教员教和学员学两个方面,促进提升了教员教学能力和学员学习能力,提高了授课质量。

3 结束语

教学组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改革,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取得了实效。通过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体系更加完备,更加贴近专业,更好服务于专业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有助于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员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注释

1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9-18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6-181.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思考 篇10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中还存在好多问题。

一、学生问题

在大多数高校招考中, 艺术类考试要求是重专业轻文化, 所以, 大多艺术类学生都是专业强, 准确的说是基础专业较强, 而其他方面的素质则较差, 这也是艺术生开始学习专业, 忽视文化学习, 造成文化基础薄弱的结果。从而在高校学习期间, 对专业课之外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大。而我们都知道设计专业又要求一个设计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才能设计出集审美、实用于一身的作品。

二、教师问题

在这里我们再重申一遍, 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而现在在高校的教师队伍当中不乏一大批年轻教师, 多为硕士毕业, 学历高, 专业知识多, 但实际的应用经验则比较缺乏, 因此, 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是教学骨干, 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 对学生的将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在年轻一代的教师中, 由于工作量的压力较大, 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因此在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上, 一致在沿用老教师的授课模式, 科研成果更是相对较少, 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较慢甚至停滞不前。

三、学校问题

在许多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 在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繁而不精;在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上, 比如教学场地, 教学道具等严重不足;对专业的实践应用教学上, 研究比较滞后, 教学实习往往因人力物力不足, 让学生自己联系学校和企业实习, 有些流于形式, 这些做法使实习教学形同虚设,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也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的培养产生很大的隐患, 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艺术设计的教学方向

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 并能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人才的地方, 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并且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不断创作出关注生活, 反映生活, 表现时代, 开拓创新, 服务社会的作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 采用“学校、企业、社会”紧密联系的培养方式,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教学方法改革

1.调整课程设置

在一些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繁复, 有些课程可以说作用不大。我们都知道, 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就必须能够应用于实践中才行。假如不能用于实践当中, 那就是毫无意义的。由于本专业的时代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设计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在建立设计工作室和专业实习基地时, 不仅要具有科研攻关的功能, 同时对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要重视起来。特别是近些年学校扩招, 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学生多, 教师少, 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是理论多实践少。教师也不能将全部学生带出去实习, 往往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比较多, 但是时间周期却很短,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却是实践不了。因此,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针对于设计专业来说应该在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多重视艺术的实践技能的训练, 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 可以分为专业基础 (比如手绘基本功, 电脑基础设计软件的应用等) , 项目实践, 设计比赛, 专业考察,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

2.师资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现在很多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多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 理论知识十分丰富, 但是缺乏实践。学校可以实施教师定期分批轮训制度, 特别是像艺术设计专业, 更为重要。可以让年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培训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更加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在教学中的不足,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专业业务水平, 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培养出即精于理论教学又善于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师。

兼职教师。学校在教师的聘用上有时显得过于严谨, 比如教师必须在研究生以上文凭才可以任教, 应该视情况而定。在与企业中不乏一些文凭低, 但是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 实践技能十分丰富, 可能就缺少一些授课经验而已, 学校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或者可以聘请他们直接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这也是一批优秀的教育团队。

3.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关键, 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是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兴趣非常重要, 兴趣是一切主动性的来源。当然, 教学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现在的教师讲的多了, 写的少了, 现在多媒体应用很广泛, 从而也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惰性, 一门课一直使用一个课件, 学生在不断的变换, 教材在不断的变换, 社会需求同时也在不断的变换, 但是教师的课件始终如一, 这对学生来说, 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教学内容上, 不能一沉不变。

总之, 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非常必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设计人才的培养, 为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加薪添炭。教师只有不断改革和探索, 才会涌现出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为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来说,其主要是结合艺术设计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所实施的特殊教育手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几年,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选择进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和更为激烈。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十分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涉猎广泛的专业学科,学科确立至今约30余年,因其在专业理论领域内的涉及广泛和技能要求的多样化,被誉为现代环境科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学科。由于,这项学科在我国确立时间不长,因而在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上较多的借鉴了日本相关学科构建的教学体系。

从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上看,我国教学体系的组织按照一定的知识逻辑,可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这三个类型。而教学目标才是学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针对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诸多院校已经成功地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国内的业内经济发展,在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出极具中国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我国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要由年轻的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数为高校毕业生,虽然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理论技术,但是在工作实践方面往往缺乏一定的經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育能力不足,无法对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社会竞争能力的获取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善性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缺乏完善性,实践教师、实践教学以及实训课程的开设都相对独立,尚未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相应的培养。

2.3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了实践教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理论支撑,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都由本校专业教师完成,社会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导致课程内容的选择过于片面,无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措施

3.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是首要的。当前阶段,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单一,以介绍创业流程为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设《市场营销管理》《消费心理学》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构造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了解创业所需,并为今后的创业做必要的准备。通过这些与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老师可以穿插与创业有关的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得到创业教育的培训,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每年新生入学时可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也能引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2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创业教育的束缚,推行建立新型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创业是需要创新意识的,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已经难以给创业教育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适应创业这个新的教育活动,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来说十分重要。设立不同方向的工作室由企业专家和资深老师协同进行领导,以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标准要求自己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来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也在市场第一线中了解客户需要,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做好准备。以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式的设立不仅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也通过准公司化的运作来了解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的真实需要,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效果。

3.3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微博、论坛、兴趣小组、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畅谈以及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参观设计公司、创业产业园区、设计展览、博物馆等,以及定期举办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汇报展。毕业设计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范围和艺术氛围,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本校摄影专业的学生经常组织参加摄影展,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影楼电商等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学院还特意设立了系部专业公众号,经常采用摄影专业学生作品进行新闻报道,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向宣传各种专业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日渐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基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十分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中,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宁.探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之路[J].成功(教育),2010,02:201-202.

[2]端文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265-267.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篇12

一、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概念及构建工作室的必要性

工作室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 是以室内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 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 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

室内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 学生对社会和行业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广泛联系和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通道。在工作室教学中, 实训指导老师以企业设计师身份参与管理并指导学生, 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

二、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根据课程岗位模块, 设置不同工作室

课程岗位模块建设是室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 以岗位职业要求为标准, 构建设置工作室。如室内设计专业可建设的工作室有创意工作室、施工管理工作室、室内陈设及软装饰工作室、绘图工作室等。创意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根据学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 艺术功底的好坏以及对设计理念理解较透的学生适合创意工作室的培养;施工管理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材料与施工工艺的掌握, 一般理性思维较强, 对艺术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在施工管理工作室可以发挥特长;室内陈设及软装饰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对空间尺度和软装饰的掌握, 开设人体工程学及花艺布艺等课程, 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室内陈设工作室发挥特长;绘图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 能够利用电脑辅助工具将设计思维表达出来, 对电脑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绘图工作室得到发挥。

2、构建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对照国家对高职教育所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标准来看, 真正既具有教学经验又具有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师少, 同时由于片面追求教师的职称文凭学历等, 使得有丰富实践一线经验的人才又进不来, 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室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关键。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 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 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 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考核机制。构建一支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管理队伍。

3、室内设计工作室的运行管理

室内设计工作室是针对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教师;二为学生。室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仅仅靠理论的教授是无法达到设计效果的, 而实践本身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锻炼与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问题、积累经验, 教师在反馈到教学中, 使学生得到提高。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出现, 如以设计总监的身份出现,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设计;以施工监理的身份出现, 组织学生进行施工学习;以设计顾问身份, 引导、督促、监查学生的项目设计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与身份, 共同协力完成设计任务。

4、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管理

开放型的教学是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是提高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教学通过与社会实践联系, 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运作模式。专业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实际设计项目的时候, 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解方案设计。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工作的能力。但前提是学生在第三年进入工作室, 同时保证第一年和第二年学完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大部分课程, 进入工作室主要是对专业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运用的基础上细化专业岗位。在第三年要对课程的管理采取“灵活运用”的方式, 因为专业的市场灵活性, 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5、室内设计工作室学生的日常管理

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不同于学生在校的通常的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式。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及相关的配套管理问题。因此, 在学生进工作室之前, 应通过书面形式、电话等方式同所有家长进行联系, 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工作室人员情况安排一名专任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 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每个工作室安排一名责任人负责学生的学习、勤务和设备管理等工作。

6、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扩大工作室的教学方式, 促使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目前, 国家在室内设计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有室内装饰设计员。职业技能鉴定和设计软件的认证具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鉴定办法, 有一定得权威性, 这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是有好处的。我们在做好上述职业技能鉴定和Adobe、Autodesk设计软件考核认证的基础上应继续开发相关国家职业技能的鉴定, 如展览展示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 来促使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通过考核鉴定来检验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掌握情况, 使教学能与社会行业充分接轨。

三、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符合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和高职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 它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趋一致,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改革的理念与精神, 并与学校的制度、物质文化的建设有机结合才能使室内设计工作室教育模式由探索变为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探讨, 讲述了室内设计工作室的构建体系、教学模式探索, 分析了在教学模式探索中要按岗位设置工作室、工作室的运作、教学、财政收支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脱离社会需求, 探索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培养合格的职业院校人才。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薛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6) :82-83

上一篇:故障检测方法下一篇:企业经营中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