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柔性

2024-12-31

能力柔性(共10篇)

能力柔性 篇1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中, 各汽车公司每年都需不断研发更多的新车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当然也不例外, 公司技术中心每年都有6个以上全新产品研发项目, 需要试制大量的样车白车身, 经常出现两个项目在同一时间内需要制造白车身的情况, 而试制只有一条白车身生产线, 无法满足项目新产品研发的需求。因此, 通过研究、分析、讨论, 需要对现有试制白车身生产线进行柔性改造, 使一条生产线能同时生产两个项目的新车型。

1 柔性能力改造的技术要点、难点

难点1:如何优化白车身BOP制造工艺, 合理布置焊接设备, 实现两种车型同时生产。现有软工装生产线只有600平方米, 场地狭窄捅挤, 面积较小, 而且钢结构长度只有54米, 要想布下两种车型13个工位几乎不可能, 就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况, 通过工程师多达12次的现场测量, 多次论证研究, 将生产面积细分0.5平方米, 通过跳跃思维和精密计算, 最终得到最佳BOP工艺方案, 实现两种车型共线生产, 实现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生产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难点2:如何提高焊钳通用性和利用率。通过对现有五菱车10多种产品车型1万多个焊点工艺的分析统计, 从焊点位置研究统计到焊接厚度及焊接参数分析对比, 整理分类, 最终得到比较接近的焊点组数74组, 然后将它们比较合理分配在A/B两种车型共用工位, 适当更换通用性强的焊钳, 增加焊钳的喉深喉宽, 实现两种车型焊点的焊接, 提高焊机焊钳的利用率。

难点3:设计柔性拼台夹具, 总拼台采用气动关夹技术。对于提高拼台夹具柔性能力, 工程师查阅大量资料, 从夹具方案确定, 到数模的评审都进行了8次, 在气动关夹设计和气动元件布置上改进工作多达20多项。

2 柔性能力改造的解决方案

优化白车身BOP制造工艺, 通过重新调整各焊合零件的工艺流向, 调整夹具、焊机焊钳的布置位置, 延长生产线输送装置滑移轨道, 增加零件总成吊运距离, 增加软工装夹具拼台, 使车身生产线工位数由原来9个工位变成2+2+5+4个工位模式。通过新的BOP制造工艺模式下, 实现两种车型同时生产, 实现生产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生产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最大限度发挥软工装车身生产线的柔性生产能力, 保证新产品样车试制研发工作。

2.1 灵活布置工位, 创新2+2+5+4个工位布置模式。

图1为原来软工装车身生产线工位布置图, 共有9个工位, 由于焊钳选型局限, 通用性差, 夹具平台少, 柔性能力差, 只能生产一种车型。主要是车门总成焊接工位2个, 左侧围总成焊接工位1个, 右侧围总成焊接工位1个, 下车体总成焊接工位1个, 下车体总成补焊工位1个, 白车身总成焊接工位1个, 白车身总成补焊工位1个, 白车身调整工位1个。

图2为通过改造优化后的软工装车身生产线工位布置图, 工位数变成2+2+5+4个工位模式。其组合含义为:第一个2代表车型A的两个固定工位, 分别为下车体总成焊接工位和白车身总成焊接工位, 它们的工装夹具和焊机焊钳都是车型A专用;第二个2代表车型B的两个固定工位, 也是下车体总成焊接工位和白车身总成焊接工位, 工装夹具和焊机焊钳都是车型B专用;5代表有5个工位为两种车型共用, 工装夹具和焊机焊钳共用, 主要是两个车门总成焊接工位、下车体总成补焊工位、白车身总成补焊工位、白车身调整工位;4代表有4个工位是需要通过切换拼台才能实现的, 主要是两种车型的左侧围总成焊接工位和右侧围总成焊接工位, 它们的工装夹具专用, 焊机焊钳为共用。

2.2 改造电源线路和供气供水线路, 优化焊机焊钳安装位置 (见图3、图4) 。

由于采用新的BOP工艺路线, 增加了工位数量, 而焊机数量不变, 因此, 只能重新调整焊机安装位置, 同时需要对原来车身软工装生产线的电源线路和供气供水线路进行改造。经过工程师现场对软工装生产线多次考察论证, 提出两种可行性方案:一种方案是大范围调整焊机位置, 改造工作量大成本高, 但生产线焊机布置最合理。另一种方案只是局部调整焊机焊钳安装位置, 改造工作量小成本低, 唯一的不足是需要加大焊机移动范围, 但基本满足BOP工艺的需求。最后传承了公司低成本高产出的制造模式, 采用第二种方案。该方案首先就是将原来车门总成焊接工位改造成A/B两种车型右侧围总成焊接工位, 在原有两台套焊机焊钳的基础上增加两台套焊机焊钳, 需要改造增加2个电源线路、2个供气口、4个供水口, 将原来右侧围总成工位的其中两台焊机焊钳拆移过来。原来两台套的焊机留用, 四把焊钳中只保留焊门导轨的焊钳, 其它三把焊钳更换上原来右侧围总成工位的焊钳, 将门总成焊接工位调整到左右侧围工位左边。其次是将白车身总成调整工位改造成B车型白车身总成焊接工位, 需重新增加4个电源线路、4个供气口、8个供水口, 将原来白车身总成补焊工位的4台焊机拆移到该工位, 焊钳更换为车型B的专用焊钳, 将白车身调整工位调整到白车身总成补焊左边。

2.3 延长运输电动葫芦的导轨和滑触线, 增加零件总成吊运距离。

原软工装车身生产线是2005年建造, 当时新产品样车试制项目较少, 每次只需生产1-2种车型, 不需长距离吊运零件总成, 输送的电动葫芦只能够在5个工位之间进行运输零件。已不能满足新BOP工艺路线的零件吊运要求, 必须新增加2个工位的零件的吊运能力, 才能满足两种车型共线生产的需求。因此, 通过工程师的实地考察论证, 决定利用原来的钢结构架, 在原左右侧围总成工位上方处, 新增加两跨12米长的导轨和滑触线, 要求与原下车体工位上方的导轨和滑触线形成无缝连接, 延长电动葫芦的运输距离, 提高软工装生产线零件输送的能力。延长示意图见图4。

合理布置焊钳, 提高焊钳通用性和利用率。通过对车型各焊点工艺的分析, 分析各焊点位置, 焊接厚度, 焊接参数, 合理分配焊点的焊接工位。在A/B两种车型共用工位, 适当更换通用性强的焊钳, 增加焊钳的喉深喉宽, 实现两种车型焊点的焊接, 提高焊机焊钳的利用率。在项目改造过程中, 共重新调整26把焊钳的布置位置, 更换通用性强15把。

2.4 新增和改进夹具基础平台, 提高拼装夹具柔性能力。

由于原有软工装生产线夹具平台较少, 不能满足两种车型共线生 (2) 产的需要, 必须针对车型B新设计4套软工装夹具基础平台, 分别为左侧围总成拼台 (图5) 、右侧围总成拼台 (与图5类似省略) 、下车体总成拼台 (图6) 、白车身总成拼台 (图7) , 而且对夹具基础平台的安装工作面进行加宽加长, 尺寸由原来1.6米*4米变成1.8米*4.5米, 增强软工装生产线夹具的柔性能力, 满足公司新开发的超大微客N400项目的样车试制需求。同时, 在软工装白车身总拼基础平台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气动关夹技术。通过设计气动线路, 合理布置管路和气动元件, 控制压缩空气的输入和输出, 引导气动元件的打开和关夹, 很好实现白车身总拼台侧框的自动关夹和打开, 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提高拼台夹具定位精度,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增强夹具安全性。

3 柔性能力改造的创新点

自主设计, 创新规划布置生产线, 延续SGMW低成本高产出的制造模式, 以较少的投入, 实现两种车型共线生产线目的。

工艺创新, 优化工艺路线布局, 使软工装生产线工位数由原来固定的9个工位变成灵活切换的2+2+5+4个工位模式, 主要是下车体总成焊接工位及总拼工位固定不动, 部份补焊工位和车门工位为共用, 通过切换侧围拼台即可实现两种车型同时生产。

提高焊钳的通用性,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两种车型共用补焊工位, 统一更换使用大喉深喉宽的焊钳。

提高车身生产线软工装夹具的柔性能力, 焊接夹具平台由4套变成8套, 新增四套软工装夹具。

4 柔性能力改造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试制软工装生产线改造, 提高了焊钳通用性, 提高设备利用率, 提高软工装夹具的柔性程度, 实现两个项目同时生产, 解决试制软工装生产线产能问题。为公司节约汽车研发的成本, 减少厂房投入, 焊接设备及夹具投入, 保证新产品汽车顺利研发, 每年可以生产样车500台以上。

投入改造资金如下: (1) 焊钳投入:15*0.7=10.5万元; (2) 平台夹具投入:65万元; (3) 气动元件投入:1万元。

产出经济效益如下: (1) 减少焊接设备和钢结构架投入, 节约资金73万元; (2) 每年按多生产样车白车身300台, 产生效益160万元。

此改造共产生经济效益为:160+73-65-10.5-1=156.5万元。

5 小结

通过这次试制白车身生产线的柔性能力改造, 实现两种车型共线生产, 提高了试制白车身生产线的柔性能力, 创造了一种新的建造试制白车身生产线方式, 为今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新建试制白车身生产线提供宝贵的经验, 值得在汽车行业内推广和借鉴。

能力柔性 篇2

本田把员工的智慧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想方设法地发挥人才资源的创造才能,不遗余力地开发员工的潜能。本田实施“柔性”管理方式,给员工充分的自由,构建了相对宽松的人际环境。“柔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对职位职责不做明确规定。

公司对员工从未提供明确的职位说明书,从未硬性规定员工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们认为职位说明书会对员工造成过多限制,尤其限制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在没有职位说明书的环境里,员工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部门经理的任务只是提供一种组织结构及必要的管理方向,鼓励员工把事情做好,鼓励员工大胆创新,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部门经理及主管从不干涉员工的行动,而是在一旁协助员工工作,鼓励员工想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并设法完成任务。

实行“既往不咎”的政策。

不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的,还是从其它企业退职进入公司的,凡成为本田正式员工之日起,关于学历、经历等档案材料一律被勾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消除顾虑,不必为过去的事情“背包袱”,可以在公司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专长。

重用个性鲜明的人才。

本田在强调团队精神的同时,也重用个性鲜明的人才,

他们认为:“没有个性鲜明的人才,就不会产生独具特色的商品。”因此,本田不乏性格怪异的人才,他们或奇思异想,或爱提不同意见,或热衷于发明创造。经验证明,个性鲜明的人才往往最具有创造力。在美国获汽车设计大奖赛中获奖的本田新车型,大多是由被称作“怪才”的人创造设计的。

平等待人,志在创新。

本田主张员工平等,致力于营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环境。进入公司后,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均称作“先生”,而不是以职务相称。在本田所有的经理主管、员工都一视同仁,不仅穿着同样的制服,在相同的地方用餐,拥有相同的车位,甚至有相同的权利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不仅和生产工人同桌吃饭,而且整天和工人们在生产线一起工作。在本田所有人都在一个没有间隔的大办公室里办公,办公桌彼此相邻,丝毫没有等级差异。公司董事也不设个人单独的办公室,同样采取 “董事同室办公”的方法,既稀释了等级观念,又加强了相互联系。本田研究所形式上虽分为设计室、试制室等部门,但是室长级人员都是具体工作人员而非专职管理干部。

“混血主义”的人事制度。

本田明确规定凡在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亲属一律不得进入公司工作,从根本上铲除了封建的“裙带关系”的滋生,保持了公司旺盛的创造力。公司还规定,高层管理人员到50岁就要为后来的年轻人让位,既保持了公司决策层的年富力强,又为年轻职员最大限度地创造了发展的机会。

能力柔性 篇3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实施办法

0引言

企业中柔性管理是指以顾客需求和员工满意为指导,在努力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诱导、感化、启发等非强制方式,使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精神,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顾客这个中心,从而达到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柔性管理首创于丰田汽车公司,原指“生产系统应付变化的环境或环境带来的不稳定性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实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对顾客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利用电脑技术调整生产线,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郑其绪在《柔性管理》一书中对其概念的界定是一“管理中采用非线性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1实施柔性管理对企业的要求

1.1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能向职工群众提供使其受到鼓舞、激励的共同价值观,并通过典型人物和表彰奖励,证明实践这种价值观就意味着受到褒扬、尊重及至个人事业获得成就时,就会对所有成员充满吸引力。这时,人们会从内心深处唤起一股精神力量,自觉地把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化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来追求,乐于为它的实现而竭尽全力,并打心眼里感到自豪。这样企业群体之魂就铸造起来了,形成了一股企业内部的合力。

1.2管理的非理性化。人类的理性追求与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实践和理论中表现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前者以生产为中心,本质是理性的:而后者是以人为中心,本质是情感。人类追求理性是为生存所迫,而理性追求在人类社会中演变为一些基本价值:个人追求生存与发展: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最低成本和最大效益;在管理活动中追求效益和效用。人们对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类对这些基本价值观常是不加怀疑的,并且根深蒂固地潜入了人的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活动中刚性管理缺乏人情,将人置于机器设备同样的地位,贬低人性。柔性管理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因此,现代管理不仅注重人的理性因素,更应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从而使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1.3有效的长期的人才培育系统。现在的智能性生产经营方式,对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工人在生产线上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同时在几个方位进行操作的本领,而且要掌握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技能。由于柔性管理引进了电子计算机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懂得其操作方法;另外,实施柔性管理的专门人才也有待于培养。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还要有对高科技的发展动态的敏感。所以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培养柔性管理人才,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企业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忽视市场需求,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显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柔性管理要求企业组织提高对市场的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实施柔性管理仍存在许多障碍,如企业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人文化素质低,没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管理技术,管理人员也没能掌握柔性管理技术,缺乏优秀的知识型企业资源。企业组织的刚性成分过重、缺少亲情。组织层次过多,不能及时沟通等。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培养柔性管理人才,把柔性技术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实验和推广。要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中,改进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树立在管理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的意识。

2企业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2.1决策柔性化。传统的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其追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唯一的最优解。而在现实当中,最优化的决策却很难做到,并有可能出现过于理论化的决策,从而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于是指出了以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的观点,决策者在决策中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唯一的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这种决策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是实现了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同时,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的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片面、武断的缺陷,有时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或产生严重的矛盾。“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优采纳、相互补充,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之为柔性决策。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尽量避免刚性决策可能造成的失误。

2.2信息管理柔性化。决策的柔性化要有信息的柔性化与之相适应。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柔性信息。由于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它是以全面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其开拓、创新精神为其基本的出发点,涉及到物质、精神的许多层面。因而柔性管理所需收集、加工、利用的信息就不可能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这种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把它们区分为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等。以上关于信息的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同一种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可同时归人多种不同的分类中。总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必须善于综合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柔性信息,应侧重于精神层面。

2.3组织结构柔性化。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应十分注重柔性化管理的有效运用,确立“人本中心”的管理思维,在组织内部员工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等诸方面均重视柔性化的合理运用,确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柔性化组织结构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职能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在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下,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多层网络状的组织形式中,加速知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发挥知识产品互补相求的正向外部效应,提高组织绩效。柔性化组织结构兼备等级型组织机动的计划小组二者之长,既降低了组织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反应程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4分权式的民主化管理一“作业管理”。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事物,它把管理深入到“作业”的水平,“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地深化了它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权力结构,把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化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化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发言权,即坚持职工本位的原则,以员工满意作为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实现了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的革命性变革。

2.5奖酬机制柔性化。柔性管理的适用对象包括从事创造活动的员工。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并且智力活动本身又难以直接计量,其创造性的工作也就难以量化,过于注重我们实际工作的量化指标作为对这类人的奖酬依据,势必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国企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失”大多由于这一原因,这时注意奖酬机制的柔性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除了在物质上不应使这部分员工受挫外,还应注重其精神上的嘉奖,可以通过扩太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其进行激励。

能力柔性 篇4

一柔性管理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理论联系

柔性管理与创新能力是两个概念, 貌似毫不相干, 但在高职动漫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过程中, 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

1. 何为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的理论, 是西方现代经济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也是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的扩展。 (2) 说到“柔——————————————————————————性管理”, 人们自然联想起“温柔”一词, 温柔管理、温情管理, 把内在的、情感的、心理的管理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中, 激活内因、挖掘内隐,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何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可以看出, 创新能力强调的是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的努力, 这里强调的是必须调动创新者的主观能动性。创新者要具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精神, 就必须具备优良的创新素质和创新品格。而柔性管理的核心恰恰是注重激活内因、挖掘内隐, 调动主观能动性。因此两者之间不谋而合。

二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 中国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依然延续着本科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依然是知识的传播和储存。教师是“传道士”, 学生是“存储器”。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动漫专业定位时就出现了问题, 认定其是艺术门类中的操作性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 大多偏重色彩、素描以及动画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课程教学,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理论知识和软件学习上, 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课不做考虑, 对与影视相关的人文课程安排相对较弱, 而对学生创新能力、市场把握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几乎不在培养之列。这样的专业教育没有直面企业的实际需求, 也背离了现代高职教育的理念, 必然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弱, 而且严重缺乏创造性思维。另外, 校企合作的名存实亡, 致使既精于教学, 又拥有创新、创作能力的教师严重匮乏;学生也缺乏创新平台。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当前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用柔性管理

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很多方面:实践能力、洞察能力、记忆能力、直觉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能力、沟通能力、预见能力、决断能力、推动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动漫是一门时空和视听复合的艺术, 具有叙事性和造型性相融合的艺术理念。对上述创新能力构成的要求既有相同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 高职院校要体现出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 要适应市场对动漫人才质量的需求。首先在教育观念上有所改变, 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笔者认为, 充分合理地应用柔性化管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教学方向明确, 模式导向清晰

在当今多元化人才需求的状况下, 高职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必然面临各种困难。要培养出专业有特长, 就业有优势, 创业有能力, 提高有基础, 发展有空间,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型动漫人才, 必须构建一个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柔性化培养模式。首先从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上来说, 课程设置如果很宽泛, 面面俱到, 蜻蜓点水, 那么学生的基础知识必不扎实, 专业知识也只会浮于表面, 难以深入。并且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直接影响到教学计划制订及执行, 教材征订、教学检查、教材的衔接等。而课程设置面太窄也不行,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容量, 导致学生知识单一, 缺乏想象力, 也难以适应当前动漫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针对此两难问题, 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动漫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柔性化培养模式”的导向: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2. 细化课程体系, 完善柔性管理

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设置, 是创新能力柔性管理的重要一环。改变原来教学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组合特点是当务之急。课程体系的柔性化应该体现为:基础、模块、特色相结合, 以满足动漫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基础课涵盖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三部分, 提高学生修养, 拓宽视野, 厚积才能薄发, 不可弱化。模块可设为必修和选修, 既能保证专业课的“专”, 又兼顾学生兴趣, 加强个性发展的“精”。具体做法:美术基础课与艺术设计课应该倾向于一体教学, 把临摹、写生、创作融合在一起, 保证以后造型创作的生动性。组成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所开设课程可相对弱化素描、色彩, 加强动画速写、场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巩固基础;对于原画、运动规律等专业课不可忽视。抓牢PS、3DMax、Maya、After Effects影视动画制作等软件操作课。特色是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及周边环境,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设置具备特色的课程及实践环节, 保障符合专业特点的可操作性教学有效进行, 实现毕业后与企业顺利对接。

3. 依托情感激励, 深挖学生潜力

柔性管理的实质是“以人为本, 情感激励”, 因为情感激励是实施柔性管理的主要途径, 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原动力。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较容易情绪化, 受外界的影响较多, 很多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动漫、游戏中的故事情节等影响, 还有的学生情绪容易受到周边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应改变常规的管理理念。要强调因材施教, 教学中有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对待方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激发其学习热情, 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动漫形象、动画短片、动画电影中的元素深入到他们的生活, 为其艺术创新做好铺垫。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建立起朋友关系, 同时倡导学生之间加强互助, 多方交流。领导多进行人文关怀, 多采用激励的方法, 走进动漫专业学生的内心, 给他们自我的空间, 强调想象力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摆脱陋习, 寻找更高层次的追求, 用感动和鼓励来唤醒动漫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立起学生自我的主人翁意识, 深挖潜力, 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4. 完善教师队伍, 搭建互动平台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是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是既掌握教学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而且要善于进行团队融合, 补齐教学中的短板。每个教师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外, 应分配并指导学生及学生团队创作的任务。确立目标, 以活动和比赛作为动力, 学院组织定期检查教学效果, 并纳入考评。以保证充分调动师生协作,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动漫专业学生, 任重而道远。必须在高职动漫专业创新教育中融入柔性管理理念, 更新管理体制,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全面调动动漫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 倡导他们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创新, 推行和保护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 以点带面, 多树典型, 让学生坚持“自主发展”的育人原则。教师的工作贯穿“多交流、多引导、多赞美”的“三多原则”, 激发动漫专业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沛朋、李俊雅.高职两年制动漫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8)

[2]赵淑华.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5) :101

[3]何成战.高职动漫专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J].轻工科技, 2012 (5) :151

对柔性执法的心得 篇5

俗话说:“书读万卷,遇事不乱”,读书不仅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更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进行疏导,为我们排忧解难。为了让自己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最近对柔性执法进行了细读,读罢,合上书本,静坐书桌前,感悟颇多。

通过近年来烟草行业的不断宣传,公民对于烟草专卖法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烟草行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地促进了烟草行业发展,维护了烟草行业稳定,保障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烟草行业目前的法治建设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就中国目前整体的法治形势来看,我们还不能说是非常乐观,烟草违法犯罪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在某些领域甚至有增无减,这些都让我们烟草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预防犯罪加强管理,我们烟草行业实行了柔性执法刚柔并进。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专卖稽查人员的刚性执法已不适应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柔性执法法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柔性执法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与我们的工作都是息息相关的,熟练的掌握柔性执法律并加以精确地运用对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烟草专卖人员,我不仅有义务去加强自己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法律修养,提高自己的法律觉悟,更有义务去运用柔性执法维护我们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去维护国家利益。我联系《烟草专卖法》及柔性执法,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的体会:

一、提升学法用法的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上到位,才有行动上的自觉。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和贯彻运用法律知识,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我们的水务部门工作与一些法律是息息相关的,比如:《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和各种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由于平时不善于积累,导致我们对烟草专卖法律知识的掌握相对匮乏,致使我们在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问题时难于应用法律的手段去处理,直接影响了工作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工作对象。

二、积极主动加强学法

我深知柔性执法的重要性,常常通过网络、书籍,查阅大量的法律、法规及条例,学习和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据此整理出一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条文、条款以备工作需要时随时参看。工作之余,我还与同事讨论一些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法律案件、积极地向他们请教一些法律问题。工作中我主动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自觉践行,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水平。多样化的法律知识学习方式不断地充实着我的头脑,从学法用法的实践中感受到自身法律素质有所提高,使我能更主动的去学习,工作中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能及时依法处理,若遇难题就找专家边问边学,不断地增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依法办事的意识和水平也有所提高。

三、学用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能善于把书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灵活变通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推进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烟草执法环境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稳定中、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法治理念的思想和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地学法、懂法、用法才能合理合法妥善的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才能真正维护合法权益,才能为烟草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汇百溪方能成大海”,我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非常渺小、非常有限的,要想更好地维护我们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需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进行。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组织职工集中学习柔性执法若干次,学习时,要做好专门的记录,以备事后进行查阅与温习。二是坚持培训制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些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专家,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广大职工进行培训。也可以以谈话的形式,让广大职工与聘请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解除大家的迷惑之处。三是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因此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与特点,联系自己在的工作实际,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加强自身的法律涵养。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一些自己在学法用法方面的调研文章或心得体会。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读死书不如不读书,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柔性执法的轨道当中,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单位的各项事务,努力提高自己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水平。

通过学习柔性执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行的,但是法律又不是万能的,存在着不小的弊端,因此柔性执法的出台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法制社会,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基础,以道德为基准线。法律只能对我们的外部及最基本的行为进行规范。在某些问题上,法律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显得那么苍白。这就需要我们在柔性执法的的领域内开场一片们新天地。

柔性管理行为安全 篇6

行为安全管理的内涵

行为安全 (behavior-based safety) 管理是一种以人的行为为基准和以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不同, 相对于技术的可靠性,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是基于生产过程中对人的可靠性分析, 认为绝大多数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冒险行为引起的。国内外对于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理论上探讨人的失误或者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特征、成因、预防措施等, 该类文献分别从人类工效学及行为科学视角出发, 论述了人的行为与伤亡事故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从人的行为入手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措施;另一类是关于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证研究, 其大多数是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运用于煤矿、海事、桥梁、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 揭示如何在这些行业内通过行为安全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

行为与安全的关系

行为科学认为, 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 其基本模式是:环境影响 (有时决定) 需要, 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支配行为, 行为指向目标。根据这一普遍规律, 企业在培养职工安全行为中, 可通过优化环境、调节需要、激发动机、设置目标来制约职工的行为, 使之符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规范。安全管理科学认为, 引发事故的4 大要素是人、机、环、管,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事故原因。人是安全的主体, 也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对象。因此,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 鼓励安全行为, 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 通过教育、培训和安全行为训练, 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这对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不安全行为解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相对于安全行为的另一个概念。目前, 学术界对不安全行为尚未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引发事故的人的行为差错, 即人的一种主观行为。也有人认为, 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 行为者能力低于系统对行为者能力要求时的行为特征, 表现为行为的功能没有满足系统对行为者所要求的功能。在本文中, 笔者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失误、违章行为是一个概念, 即不安全行为。

1. 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态度问题。存在这种情况的行为者一般具备良好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也明明知道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但过于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为了走捷径而不顾安全, 或者抱着侥幸心理采取冒险行动, 属于明知故犯型。

教育、培训不足。加强对从业者的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能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存在3 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即经典条件反射式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式学习和观察学习。企业管理者需要将这3 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到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上。

生理或心理缺陷。比如:煤矿作业是一项情况复杂、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对从业者的心理和生理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特定的要求, 就可能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作业环境恶劣。煤矿开采一般属于井工开采, 地下的作业环境复杂, 而且作业环境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作业行为。比如, 照明、通风、温度等都会影响作业环境。作业环境恶劣, 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强度使人产生疲劳, 另一方面使人心烦意乱, 注意力不集中,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进而影响正常的操作和生产效率。

人机界面的设计缺陷, 系统技术落后。绝大部分的作业行为都是通过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来完成的。如果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存在设计方面的问题, 或机器存在系统老化等, 都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要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识别和控制, 就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 下面简要介绍4 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一, 按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我国GB 6441—86《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 将不安全行为分为13 类, 即: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品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第二, 国际劳工组织 (ILO) 对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没有监督人员在场时, 不履行确保安全操作与接受警告;使用不安全的速度操作机器和作业;使用丧失安全性能的装置;使用不安全的机具代替安全机具, 或用不安全的方法使用机具;不安全的装载、培植、混合和连接方法;在不安全的位置进行作业和持不重视安全的态度。

第三, 按不安全行为的后果分: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扩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第四, 按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源分:有意不安全行为;无意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行为是可观察的, 通过对行为特征的识别, 可以区分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这些特征包括心理异常特征、非理智特征、生活变化特征、知识缺少特征、能力欠缺特征、判断欠缺特征。我们可以观察这些细微的差别, 根据观察员的经验总结和科学依据, 就能正确地辨识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对于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 可以通过技术、教育和管理手段进行处置。管理措施包括管理安全化、操作安全化、本质安全化和环境安全化。常用的技术措施为用机器代替人的操作、冗余系统、耐失误设计、警告及良好的人- 机-环匹配。而对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是行为安全管理的关键, 行为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辨识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并采取措施让员工改变不安全行为, 养成安全行为习惯。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需要管理者具有足够的安全知识、敏锐的眼光、科学的沟通技巧和足够的时间, 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观察员, 才能辨识出员工的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

擅用工具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流程, 通过这些流程, 作业员工能够分辨、度量和改变自身的行为。该过程依据的是前因—行为—后果的模型原理, 它假设所有的行为都有一个或多个行为前因来激发该行为, 而且有一个或多个行为后果来激励或阻止 (不鼓励) 该行为的再次发生。

1. 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运用流程

第一, 需确定获得所要求行为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在这项步骤中, 要把员工达到指定安全绩效 (如零伤害) 所需的行为确定下来, 员工、主管和管理层应有的行为也要确定下来。所要求的行为可通过这些途径来确定:学习经验报告及事故调查报告;实施先进员工的经验;急救、伤害的记录及细节、事故与调查趋向。

第二, 要把安全行为的要求及正确的实施方法传达给员工。所有员工都需要知道哪些行为是要求的, 并知道如何安全地实施所要求的行为。

第三, 观察员工的工作并记录其安全和不安全的行为, 要对员工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 在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时予以及时纠正或指导。这一步骤是行为安全管理过程的关键, 经过培训的观察者, 应亲自到作业现场观察员工的行为, 与被观察员工进行沟通, 以提供信息反馈, 并对被观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或指导。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观察之前, 应预先制定好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时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突发情况。如:对具有高风险的工作岗位和关键岗位、要害岗位进行观察;避免干扰正常工作活动的进行;利用两个人一组的方式进行观察工作;在远离工作区域的地方完成观察报告;检查作业区域内的通道是否畅通, 内务整理是否有序。

此外, 在计划观察时, 应对以下群体进行观察:新员工、年轻的员工、行色匆匆的员工、工作压力较大的员工、特殊岗位的员工。总之, 纳入观察的人应该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一个可行的观察/ 干预程序如下:接近员工时, 先对其观察30 ~ 60 s, 再向员工做一个自我介绍, 应注意不要在员工进行危险操作时打断他们, 要等到员工未处于危险状态的时候才能介入;告诉员工你在做什么, 目的是什么, 并告诉员工你可能还会继续观察他们的工作;继续观察一段时间;打断员工的作业;用一种积极的方式, 向被观察的员工反馈你所观察到的信息;对所有采取安全方法操作的行为, 给予积极的激励;当观察到不安全行为时, 要从员工那里了解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危险行为, 并提供及时的辅导和纠正, 这样才能达到要求的安全绩效;感谢员工的积极配合;鼓励员工继续安全的工作。

第四, 收集并记录观察数据。收集和整理观察检查表上的记录结果, 并将结果录入到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

第五, 总结并分析观察数据。对观察数据进行总结, 建立数据模型。在分析过程中, 检查观察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尤其重要。

第六, 向全体员工传达观察数据和分析结果。观察数据的结果、总结的数据、数据分析报告, 以及任何对于行为前因、行为后果或条件的改变, 都要及时传达给全体员工。行为安全管理实现的是双向沟通, 这样做可以确保员工及时得知观察结果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同时将保证员工继续参与观察的积极性。

第七, 当安全行为得以改进时, 给予员工肯定和表扬。当预定的安全绩效目标实现时, 要给予员工适当的认同和赞美, 这对于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安全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 适时地调整纳入观察体系中的行为、行为前因、行为后果。当行为的可接受程度达到95% 以上时, 或者其他数据达到安全目标时, 就应该考虑对实现所要求的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进行调整改变。

第九, 将每一项修改都传达给员工。将作出的任何变化都要告知一线员工, 让他们知道为何要进行修改, 将要发生哪些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响应已调整的内容及改变他们的行为。

2. 行为安全管理工具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 将行为安全管理理念介绍给公司管理层并获得支持, 建立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行为安全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公司的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领导风格、诚信和企业文化等因素。每一个公司都必须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基本管理体系, 公司应将行为安全管理纳入现有的管理体系, 并使其成为日常化管理的一部分;创建一个强有力的行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小组的成员应取决于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但为了强调行为安全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建议由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直接领导该小组。

第二, 当领导小组的成员确定以后, 要对其进行安全行为管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事故处理、事故致因理论和后果严重度分析, 这些培训将有利于小组成员对行为观察和干预数据的审查, 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三, 确定获得所要求行为安全绩效的关键行为。

第四, 从员工中挑选观察员。观察员应具有以下品质和能力:有一定的威望;对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感兴趣;对行为安全管理感兴趣;能熟知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能辨识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能够与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对安全行为进行积极的激励, 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指导/ 纠正。

第五, 培训观察员。培训的内容包括:确保观察员知道哪些关键行为是安全的, 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观察与干预的方法技巧;观察结果的记录方法;观察的顺序;应对特殊情况的处置能力。

第六, 观察员工的工作并记录安全和不安全行为。介入员工的工作, 对其正确的行为给予激励, 出现不安全行为时, 予以及时纠正或指导。

第七, 创建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方法, 可创建或开发一个软件来记录和分析观察数据, 这将有助于企业行为安全管理的实施。

影响与改变

在安全文化背景下, 企业的行为安全管理在以下3 方面颠覆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第一, 安全管理人员到作业现场进行安监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传统安全管理中, 安监人员到现场进行安监工作, 主要是对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和惩处;在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注重对做出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进行关注, 及时给予奖励, 并借此强化该类作业人员的正确行为, 鼓励其持续做出安全行为, 最终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此外, 通过对做出安全行为的操作人员予以表扬, 给其他作业人员作出示范, 以强化现场作业人员对正确、安全操作方式的认同。

第二,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方式由惩罚转变为平等沟通。一直以来,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对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总是采取严格监督、严厉惩罚予以监管。作业人员因惧怕惩罚而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也因惧怕惩罚长时间处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 以致其心力憔悴, 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影响其做出安全行为。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 不以处罚为目的, 而以改变作出不安全行为作业人员的观念, 并最终改变其行为为目的。比如:通过告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后果, 以及本行业因此种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伤害, 让其从内心予以警醒;在作业现场以持续做出安全行为的人员作为标杆, 使其他作业人员的行为有所参照;通过同一工作区域作业人员间的相互提醒, 促使大家对不安全行为予以警觉。这些将有利于员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三, 对作出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歧视转变为对其的关心和呵护。长期以来, 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 对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统称为“三违人员”, 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化称呼, 给做出不安全行为的作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甚至使其自轻自贱, 不利于良好的安全氛围的形成。而安全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安全管理, 以维护做出不安全行为人员的尊严为前提, 通过与其平等沟通, 共同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危害, 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体现企业对作业人员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 又有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柔性版制版研究 篇7

柔性版印刷作为特殊的凸印方法, 最初称为“苯胺印刷”, 以用苯胺染料制成的挥发性液体油墨而得名。

最初的苯胺印刷出现于20世纪初, 当时采用的是手工雕刻橡皮版, 只能印制大色块、简单图案等。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玻璃纸, 玻璃纸印刷不能用凸版、平版印刷, 使用凹印费用昂贵, 但苯胺印刷可在玻璃纸上印刷, 同时又可进行卷筒印刷, 所以受到人们重视。20世纪50年代后, 聚乙烯薄膜的出现并大量应用在包装上, 又进一步促进了苯胺印刷的发展。随着苯胺印刷的逐渐成熟, 印刷方法、使用设备和油墨不断完善, 又研制出新型油墨。到1952年美国包装学会第14届学术讨论会上正式将“苯胺印刷”改为“柔性版印刷”。我国印刷技术标准术语GB 9851.4-90定义:柔性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 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1]。

近20年来, 柔性版印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 被越来越多的印刷界人士所接受, 并在印刷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柔性版印刷已被列为当今四大印刷方式之一。在印刷比较发达的国家, 柔性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从设备的制造、版材的开发、再到印前制版及上机印刷, 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标准, 这也是国外柔性版印刷发展较我国快速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 柔性版印刷制版还缺少系统的研究。

在柔性版制版的环节中, 曝光过程是重中之重。研究曝光时间与版材间的参数关系, 不但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版材的性能, 而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技术人员控制柔性版制版的质量。本次课题主要对华光3.94mm柔性树脂版的曝光参数进行研究, 研究版材的底基厚度、网点还原、阴线深度、表面结构等所受到的影响。

2 华光R-394柔性版简介

华光R-394柔性树脂版是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专为瓦楞纸箱印刷企业和制版公司研制, 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1代柔性版。

华光R-394柔性版结构:版材厚度3.94mm版材结构如图1所示。

应用范围:瓦楞纸板、厚纸板、标签等印刷。

油墨/溶剂兼容性:适合于水基油墨。不兼容油基印刷油墨、烃溶剂或含醋酸乙酯量超过25%的油墨。

R-394印版技术指标:

硬度 34~43Shore A

网目范围 5%~95%, 120 line/inch

独立细线 0.38mm (0.015inch)

独立点 0.50mm (0.0197inch)

浮雕高度 1.8~2.0mm

R-394版材推荐制版参数如表1。

注:以上数据, 基于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制版设备而产生。实际应用数据须在对应设备上测试以便达到最优的的制版效果。

版材保质期:华光R-394柔性版保质期为12个月。

3 实验材料和仪器

版材:华光R-394柔性版, 版厚3.94mm。

胶片:测试用的阴图片上的图像信息应包含有实地、线条和网点等信息。实验采用的胶片由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研究所提供, 含有120线数下, 3%~95%的网点信息。阳线条和阴线条各自包括0.2mm、0.3mm、0.5mm线宽, 独立阳网点大小有0.5mm、0.6mm、0.8mm、1.0mm几种。另外还有若干大小的阳字和阴字。

制版机:实验采用KEMAO柔性制版机 (广州白云科茂有限公司生产。42根80W菲利浦UV-A紫外灯管, 灯距5cm) 。制版时, 先从支撑膜面曝光, 即背面曝光30~60s, 再揭去保护膜, 正面曝光不同时间, 用四氯乙烯/丁醇 (3/1, 体积比) 显影, 60℃烘干1~2h, 常温保持24h, 然后用上述制版机去粘16min, 使用VIPFLEX334网点分析仪 (意大利Viptronic公司) 测定网点面积大小、阴线深度等。

版材厚度检测:使用CHY—C2测厚仪, 测量精度:3μm

4 结果和讨论

4.1 背面曝光对版材底基厚度的影响

对印版进行30s、35s、40s、45s、50s、55s、60s不同时间背曝光, 冲洗6min, 60℃烘干2h, 使用CHY—C2测厚仪测量后得出, 华光3.94mm柔性版进行45s背曝光可以得到2.0mm的底基厚度, 相应得到版材的浮雕高度是1.94mm, 如图2所示:

4.2 烘版时间对版材厚度的影响

对印版背曝光45s, 正面曝光13min, 冲洗7min, 60℃烘干4h, 印版厚度变化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 对印版烘干之前, 印版厚度为4.072mm, 表明印版经洗版后,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膨胀。烘干前2h, 印版厚度有明显下降, 2h后, 印版厚度下降幅度明显变小, 基本保持在3.95mm左右。印版在室温保持24h后, 印版厚度恢复到3.949左右, 基本接近印版原厚度为3.943mm, 因此印版在60℃烘干2h是必需的。

4.3 正面曝光对阴线深度的影响

对印版背曝光45s, 正面进行10min、14min、16min、18min不同曝光时间, 冲洗7min, 60℃烘干2h, 再放置24h。将含阴线的版材部分切剖面图, 用VIPFLEX334网点分析仪分析0.5mm阴线的深宽比。图4是版材0.5mm阴线示意图, 表2正面曝光对阴线深宽比的影响。表2说明该版材具有良好的曝光宽容度。

4.4 正面曝光对网点还原的影响

对印版背曝光45s, 正面用10min、14min、16min的不同曝光时间曝光, 冲洗7min, 60℃烘干2h, 再放置24h, 阴图软片120lpi下3%~90%的实际网点与还原网点结果见表3。表3数据显示20%以下的网点, 制版后网点还原小于相对应的阴图片网点;而30%以上的网点, 制版后网点还原大于相对应的阴图片网点。5%及其以下的网点, 尤其难以还原, 因为网点面积越小, 透过的紫外光能量越少, 交联密度也就越低, 网点支撑相对也就难以形成, 洗版时易被洗得多或者洗去。表3表明随着正面曝光时间增加, 网点还原逐渐增大。

对于3.94mm柔版, 一般来说, 85lpi下5%~90%网点能够还原已经达到使用要求, 因此华光3.94mm柔性版能满足印刷纸箱时的版材网点还原要求。

4.5 曝光对印版表面结构的影响

在柔版制版中印版表面没有裂痕是基本要求。华光3.94mm柔性版正面曝光时间延长至30min,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分析结果表明印版表面没有裂痕出现。

印版使用UV-C灯管去粘, 曝光10min后印版表面失去粘性, 曝光20min后印版表面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没有发现裂痕。

5 结论

上述制版试验表明:

(1) 华光3.94mm柔性版材曝光宽容度大, 网点还原良好, 合适的曝光时间对印版表面结构无不良影响;

(2) 印版烘干前2h, 印版厚度有明显下降, 2h后, 印版厚度变化不大。印版在室温保持24h后, 基本接近印版原厚度。印版在60℃烘干2h是必需的;

(3) 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开发的华光R-394柔性版完全满足实用制版要求。

参考文献

[1]Sakaguchi Y, Kawahara K, Yamada T, et al.Diffusionof Unreacted Monomers Detected by ATR FTIR Spec-troscopy in a Photosensitive Printing Plate After Photo-rea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 92:2903-2907.

[2]Liu X, Guthrie J T, Bryant C.A Study of the Process-ing of Flexographic Solid-sheet Photopolymer PrintingPlates[J].Surface Coatings Internationl, 2002, 85 (4) :313-319.

[3]Leloup L G.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Print Quality Required in Flexographiy and the Toler-ances in Materials and Paper Manufacturing in Terms ofPrintability-www:t2f.nu.

[4]Mulvihill, Donna C.Flexography Printer.Pittsburgh, PA:Graphic Arts Technical Foundation, 1985.

[5]张丽红.柔性版制版工艺.上海包装, 2002, (2) :29.

[6]张逸新.柔性版印刷制版技术.广东印刷, 2003, (3) :20.

柔性财务理论构建探析 篇8

一、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一) 理财假设方面的不足

理财假设包括理财主体、持续经营、有效市场、资金增值及理性理财假设 (王化成, 2006) 。但这些假设缺乏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相容性, 即一味的继承新古典经济学遗留下来的诟病而缺乏“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容的时代特性。诸如理财主体表现出浓厚的“理性经济人”色彩, 在决策时很少考虑人的感性社会效果而一味追求理性经济效果;理财主体为了实现资金增值而忽视社会伦理、缺乏社会责任,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由此带来社会的不和谐、不安定等。一方面, 这反映了我国财务学发展未能跟进财务环境变迁, 却墨守陈规、因循守旧, 这对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另一方面, 这正是太多的“刚性”财务理论无法应对财务环境的变迁所表现的缺陷。由此, 笔者认为, 缺少社会责任假设是近来诸多污染事件发生的主因。社会责任假设更多的体现了企业“财务柔性”的特点, 继而缓解了“财务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不仅有利于让企业在财务意识上得到社会责任的积极意识反射, 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前提下, 成文的规定在潜意识方面更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更能规范企业的行为。正如法律诉讼上的“无罪辩护”, 先假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在财务上是负有社会责任的, 如果企业违背社会责任假设, 一方面, 正如“无罪辩护”一样企业会在社会的监督下难以自圆其说, 也就不用解释就“有罪”;另一方面, 因为假设企业是负有社会责任的, 但却由于利益驱动而违背了这一假设, 其后果就是企业既会遭受道德的谴责而且与相应负有社会责任的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必会负有较高的社会成本并被社会竞争机制淘汰, 毕竟声誉的丧失、遭受舆论的谴责及罚款支出的增加在纳税时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都将会减少社会对它的信任进而失去顾客的支持、债权人的融资支持及投资者的青睐等, 进一步引起市场占有率的下降, 最终引发现金流短缺而面临财务危机。

(二) 财务目标方面的不足

在财务学教科书上, 企业财务目标包括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学术界经过激烈争论后最终更倾向企业价值最大化, 尽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弥补了前两者的不足, 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 而且扩大了财务目标主体的范围, 即根据重要性原则, 从只考虑股东利益转变为考虑股东、债权人、职工及政府 (王化成, 2006) , 但这不足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利益相关者观点, 还是属于资本雇佣劳动的资本强权及股东利益至上观点。首先, 财务目标主体考虑不全。它忽略了对社会公众、供应商及客户的考虑, 想“以偏概全”来体现利益相关者观点实为欠妥。这也正体现了学术界对财务环境变迁的漠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逐渐进入知识经济及“顾客至上”的时代, 如果企业还秉承原先的重要性原则, 而忽视市场资本的提供者———客户及供应商与社会资本的提供者———社会公众的力量, 在追求“用户体验”及重视“社会和谐”的当下, 无疑会让企业在产品竞争及价值创造方面落败, 从而无法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更不可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次, 财务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的风向标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向导, 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通常, 在定义表述上,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但查阅各种财务教科书, 不难发现企业总价值的计算仍旧是股权价值与债权价值之和, 而且在定义表述上也未体现利益相关的性质。此外, 从计量角度考虑, 这会阻碍财务计量模型的建设及财务理论在发展上的创新, 继而陷入路径依赖恶性循环。对此, 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真正企业总价值应包括股权价值、债权价值、市场价值及社会价值。在定义表述上笼统的说明企业价值最大化, 以及在价值计量上舍弃市场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计量, 这些不免让财务目标显得太晦涩而依旧重复着“股东至上”的财务逻辑, 这也体现了主流财务理论漠视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所要求的利益相关特性而固守本原。

(三) 财务内容方面的不足

根据财务分层管理理论, 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及财务经理财务 (汤谷良, 1997) 。笔者出于财务柔性角度考虑, 对财务进行了新的划分, 即它包括财务代理人财务与财务委托人财务。首先, 财务理论发展的一个分水岭是詹森与麦克林代理理论的建立, 它是区分近代与现代财务的根本标志。代理理论的建立也正体现了在财务理论及实务研究中重视不完全信息对财务影响的作用。由此, 委托代理问题是财务困境形成的主因。其次, 随着两权的分离, 企业财务运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财务负责人, 即财务代理人。财务代理人具体表现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与总会计师等。他们在企业中的职位以及地位也正反映了他们对财务运行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至此, 在财务内容方面, 笔者引例财务代理人来加以论证。

财务内容包括了资金的筹集、投入、收回、分配, 也就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 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 (郭复初, 1999) 。在财务内容方面的不足, 着重体现在对财务活动形成特定的财务关系的重视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处理财务代理人的关系上。通常, 在财务活动中, 财务代理人被当作“经济人”, 而忽略了其作为“社会人”的特点以及企业领导者缺乏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应用及理解, 进而引起财务代理人在财务行为选择上的偏离而不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从激励角度考虑, 在筹资上, 由于缺乏“自我实现”层次的激励, 财务代理人在筹资渠道及方式上产生错误的选择, 例如, 从资本成本角度考虑, 可以进行债务融资的, 最终却选择了成本较高的股票融资等;在对内的项目投资上, 当现金流充足时, 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在对外的金融投资上, 不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地风险评估而冒险地投资风险较大的衍生金融工具;在分配上, 对于股东的股利支付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规则采取低股利政策, 保留更多的现金在企业以供自己在职消费;在营运资金管理上, 对存货保险储备、最佳现金持有流量的考虑不周等。当然, 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这些是很难察觉的, 这也体现了财务代理人具有“内部人控制”的影响。从相机治理角度考虑, 如果缺乏对财务代理人激励的重视, 那么公司很难将财务治理结构与战略管理结构相结合而实现企业有效价值增值。因为在组织治理中, 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性” (张维迎, 1996) 及“人力资本的产权相当特别:只能属于个人, 非‘激励’难以调度” (周其仁, 1996) , 如果对财务代理人激励不足, 且财务代理人作为财务治理结构与战略管理结构的主导者, 那么原先价值增值的部分势必或多或少地转化为代理成本, 从而使企业财务目标难以实现, 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同时也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 理论研究起点方面的不足

我国学术界对理论研究的起点仅仅局限于财务本质、假设、目标、本金, 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客观财务环境的作用。其实, 以上理论研究起点无不是客观财务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离开客观财务环境来研究财务理论, 那么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无法真正促进财务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重视财务“刚性”的研究而忽视财务“柔性”研究所造成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就是最好的证明。诸如在列报上, 财务报告的列报不能适应财务环境变迁的影响导致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完整;在计量属性选择上, 财务报告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使会计要素的价值显示出更多的滞后性而不能真实的反映各会计要素价值。这导致对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不全, 如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全而产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现象, 从而导致中小股东“用脚投票”的行为, 使资本市场不能真正起到它内在的资源配置作用与价值发现功能而表现出更多的内涵与外延的脆弱性, 更无法引导企业积极应对由于财务环境不确定性而引起的一轮轮财务危机。

二、柔性财务理论构建

(一) 柔性财务的理论研究起点与内涵

为了了解柔性财务的理论研究起点, 必须了解企业的本质。围绕企业本质的探索, 学术界形成了企业资源理论、竞争理论及知识理论。企业资源理论认为, 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 并认同企业与市场 (或环境) 的价值置换功能, 并有确定的界面以及发生在界面间的资源交流。此外, 该理论也提供了企业为了进行价值的置换与创造主动应对环境不确定的可能性。企业动态竞争理论认为, 为了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需要有“创造性毁灭”的动态竞争能力, 而关键在于强调企业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不断更新自身的技能与提高相应的优势。基于以上理论, 不难发现企业与环境的密切联系。所以财务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 与环境的联系密不可分。再者, 从次贷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让绝大多数企业陷入诸如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困境及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 充分说明了学术界与企业界对财务环境变迁影响的重视不够。如果企业真正能认识并重视财务环境的影响, 就一定会拥有柔性财务的功能安稳度过危机并实现价值的创造;如果学术界能较早重视财务环境的起点作用, 随着财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对企业应对由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务危机能提供更多的可行性建议、措施与方法。因此, 柔性财务的理论研究起点是财务环境。

在管理学领域, “刚性”的基本含义是面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 企业通常在管理活动方面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而相对于“刚性”, “柔性”较多地体现了企业面对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在管理活动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基于企业柔性学习观角度, 万伦来等 (2002) 认为, 企业柔性是指企业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系统地、持续地整合内外资源以应对环境变化和因果模糊性挑战的一种能力。至此, 我国财务学术界关于企业财务柔性内涵基本都是基于万伦来的企业柔性观点来定义的。邓明然等 (2000) 认为, 企业理财系统柔性是快速而经济地处理理财活动中环境变化或由环境引起的时时、处处不确定性的能力, 这种能力应由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赵华等 (2010) 认为, 企业财务柔性是企业系统的一种适应财务环境的动态变化和系统的不确定性、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的财务综合调控能力。此外, 西方财务学者认为, 财务柔性表现为一种应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或者投资机会的把握, 以此产生对环境不确定性及时反应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Franck等, 2011;Denis, 2011) 。针对中外关于财务柔性内涵的定义, 两者共同点都在于应对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 但在财务柔性研究的侧重点、方法上略有不同。在侧重点上, 我国学术界更注重理论的研究, 西方则更注重实务。在方法上, 由于侧重点不同而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 目前我国对柔性财务学的研究方法仍处于探索状态, 而西方则以现金持有量或投资机会为突破口来探索柔性财务研究的方法。

出于财务环境起点的考虑, 笔者认为, 财务柔性是企业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而应对未来财务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被动型能力与主动型能力。其中, 被动型能力为缓冲、适应能力, 主动型能力为创新、整合能力。基于我国学术界已对被动型能力有较大篇幅的论述 (邓明然, 2000) , 笔者主要就主动型能力进行阐述。首先, 创新能力就是所谓的对旧事物的变革能力。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 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寻求组织有效变革。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理念、思维与生产方式, 才能与竞争者形成产品差异化、生产专业化, 成本优势等, 获取动态竞争的优势, 从而实现企业财务价值创造。其次, 单纯只有创新能力是不够的, 因为没有终端的整合能力, 企业很难真正实现创新能力所带来的价值。正如格兰特 (Grant) 认为, 企业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将存在于许多个人中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然后将整合的知识转化为产品或劳务。由此根据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柔性财务也就“天然”地继承了企业的整合能力, 而这种整合既包括对财务资源, 也包括对非财务资源 (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等) 的整合。

(二) 柔性财务的假设

柔性财务的假设分别为理财主体、社会责任、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首先, 理财主体是指独立地具有以财权为核心, 并伴有相应权利 (经营权、控制权等) 进行财权配置能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组织或个人。理财主体假设的设立, 使得柔性财务学有了财务目标主体, 为柔性财务活动提供了主体支持, 明确界定了理财主体与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的关系, 也为柔性财务学目标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其次, 社会责任假设体现了我国和谐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它融合了资源观、环境观等相关理论, 让企业真正意识到价值创造过程中应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重要性, 并且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社会声誉, 这不仅会带来社会效益的提高, 而且为企业有效把握财务环境的变迁提供支持, 从而降低企业社会成本, 促进企业资源的创新与整合。最后, 环境不确定性假设与风险及报酬同增假设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它符合柔性财务的内涵, 且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也奠定了两者的这种必然联系, 由此在柔性财务假设上也得以体现。

(三) 柔性财务的目标

柔性财务学的目标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首先,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相比, 在定义表述上没有陷入资本强权论及股东至上的逻辑之中, 而更多地体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这与柔性财务中社会责任假设形成呼应, 达成了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相容性。其次, 它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利益相关特点, 重视了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财务关系, 使组织内部更易于产生良好的财务文化氛围。良好的财务文化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理成本, 使利益相关者在总体目标上步调一致, 企业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再者, 这也增强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增强科层组织间的有效沟通, 避免了企业内部的财务冲突。最后, 基于所有权理论, 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 (张维迎, 1996) , 这更能唤醒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积极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与价值创造。一方面, 源自状态依存所有权的作用;另一方面, 即使按照资本强权论来理解, 股东与债权人是企业财务资本的提供者, 经营者与普通职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提供者, 供应商与客户是企业市场资本的提供者, 政府与社会公众是企业社会资本的提供者, 因为企业的所有权归于资本所有者, 考虑到各自的利益关联度, 在财权配置中利益相关者势必都会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

(四) 柔性财务的内容

柔性财务的内容应紧紧围绕财务代理人财务来构建, 它既包括传统的财务内容, 即筹资、投资、营运资金及收益分配管理, 而且也包括柔性财务特有的内容, 即柔性财务治理。在传统财务内容方面, 企业应牢固认识财务代理人“非理性”的意识、机会主义行为, 并有效把握这些根据质量互变规律体现在财务活动方面的影响。一方面, 针对财务代理人的财务行为企业应设计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对财务代理人的财务激励计划, 如股票期权、业绩股份等, 使财务代理人与企业主体产生利益关联并意识到自己对企业的责任意识, 这样在企业财务内容各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价值损失。具体表现为:根据财务环境的变化, 在筹资上, 企业能有效地进行多元化融资;在投资上, 有效地捕捉投资机会;在营运资金管理上, 合理保留最佳现金持有量、存货保险储备等来应对财务危机;在收益分配上, 合理运用股利政策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公司的发展信息, 以此获得利益相关者在投融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应发挥财务委托人的作用, 对财务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管。基于财务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既包括财务委托人财务对财务代理人财务的内部牵制也包括前者对后者的外部管制。在内部牵制方面, 有待于企业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外部管制方面, 有待于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并建立委托人集体诉讼制度等。柔性财务治理贯穿于传统财务内容始终, 它着重表现为处理与财务代理人财务关系方面的内容, 意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 进而在应对未来财务环境不确定性时形成较好的财务关系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与增值的过程。如果不重视柔性财务的治理内容, 财务代理人主观主义、福利主义及功利主义等会影响企业传统财务内容价值创造过程而无法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且财务代理人对企业贡献更少的财务柔性同样不利于价值创造与增值, 这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本创值的重视, 从而也就忽视了财务环境变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结构》, 《会计研究》1997年第5期。

[2]赵华、张鼎祖:《企业财务柔性的本原属性研究》, 《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

[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4]邓明然、钟丽萍、代继平:《企业理财系统柔性及其评价研究》,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5]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复初:《财务通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版。

[7]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分析 篇9

1.专利行业的申请量今年来突飞猛进, 质量上不断提高, 但是面对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 我国的专利事业面对巨大挑战, 尤其是在国外很多大企业已经在众多领域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专利壁垒的情形下, 我国企业联合攻坚克难势, 重点研究热门领域技术势在必行。

2.国内企业无论是申请上、还是后续专利权保护上都未能充分利用好所作研究的价值, 很多有价值的发明创造都不能产生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建议形成专利价值评估及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发明创造。

3.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应对专利质量严格把关, 善于发现专利申请的潜力, 重点把握专利的应用前景, 为我国专利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帮助企业、个人获得稳定、有效的专利权。

柔性显示技术已经从科幻变为现实, 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的飞跃, 目前, 随着显示装置的广泛应用, 柔性显示技术正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本文抓住当前技术趋势, 研究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情况、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脉络, 以期为国内申请人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柔性显示技术专利申请概况

柔性显示技术在专利文献中最早出现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在1977年申请的《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昭54-28172) , 该申请主要是为了解决冲击力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损坏, 将面板设计为柔性, 在之后的1978~1995这段近2 0年时间里, 大多数国家的柔性显示技术处于潜伏期, 仅日本和德国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有少量相关专利申请。

从1996~2008年, 柔性显示技术处于萌芽期, 前期日本的技术仍然走在世界领先位置, 自2010年开始, 柔性显示继续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韩国、美国、中国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均呈直线式增长。伴随着三星在2013年初的CES 2013展示的一款55英寸可弯曲的OLED高清电视, LG公司也在2013年4月推出了可弯曲的弧形高清电视机, 进而2013年10月三星在一场韩国发布会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柔性曲面显示屏的智能手机galaxy round, 该机机身左右两侧呈弯曲设计, 柔性显示从科幻片走进了现实, 改变着人们一直以来的观赏习惯。

根据Displaybank最近发布的《软性显示技术动向及市场展望》报告, 柔性显示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11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420亿美元, 约占平板显示市场的16%。替代现有产品的市场规模约从2015年的5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9亿美金, 新型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2亿美元, 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柔性显示技术发展脉络

在20世纪80年代后, 柔性显示屏开始被应用于各类小型显示装置上, 例如1984年, 日本夏普株式会社申请的JP24666984A中, 将柔性LCD单元用于便携式计算器中, 在1999年, 出现了在小型环状可佩戴装置上设计的柔性显示屏, 例如美国的维斯特公司向世界专利局提交了WO1999US09816, 其中涉及一种具有柔性显示器的可佩戴装置, 在正常使用和携带过程中可以承受通常由手表或者其它可佩戴装置, 例如臂章、戒指或者腰带所经历的那种类型和大小的弯曲, 而不会破坏显示元件或者丢失所显示的信息。

到21世纪时, 随着手机、电脑、电子书等便携式终端、家庭影院、广告显示等大型显示装置以及其他各类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 柔性显示技术以其小体积、宽视角等优势, 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由柳相圭 (RYU SANG-KYU) 提交的韩国申请KR20090114213A中披露了一种便携式终端的软性显示装置, 其中利用由软性材料制作而可弯曲的软性显示器, 进一步扩大便携式终端 (手机、PMP、电子词典、DMB、汽车导航仪、笔记本电脑、UMPC) 的画面, 从而向使用者提供更宽的画面;无锡市新区梅村镇同春太阳能光伏农业种植园则提出了“有机发光显示器应用在猫衣服上的广告装置”, 使得家猫一边行走, 一边向人们展示位于猫的身体侧面的猫衣服上的电子活动广告;再到最近几年, 柔性显示技术出现在了窗帘电视、在智能穿戴等领域, 例如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CN201120300481中所涉及的柔性显示器, 在CN201410454226披露的一种能够提供触摸、导航、照明等功能, 还能实现能量的自给自足, 节能环保, 又具有保暖和保护人体的功能的智能手套。

柔性显示技术类型

无论是小型佩戴显示装置, 还是便携式终端上的显示装置, 抑或是大型显示器上的柔性显示器, 在柔性显示技术从出现到发展的过程中, 根据其显示器可弯曲的程度, 可以分为卷绕式、折叠式、弯曲式以及输入应变式等类型。

卷绕式的柔性显示装置先于日本申请中出现, 在卷绕式柔性显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 已经从最初的便携目的, 例如, 1990年11月,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申请的JP30627090A、1995年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提出的JP29250595A, 保护显示装置, 例如2004年,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欧洲专利局提出了可卷动的电子面板装置 (WO2005/091110A1) 、2008年联想 (北京) 有限公司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篇可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01685581A) , 发展到兼顾图像显示, 更佳的是希望图像与卷开面积进行适应性显示, 以便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 进行显示装置的大小控制, 例如2009年, 上海易狄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一种电子信息阅读器 (CN101887663A) , 其中采用OLED柔性屏幕和一卷轴式容器, 在传感器监测到柔性屏幕的有效显示宽度发生变化后, 控制器根据当前的有效显示宽度对显示内容进行重新排版, 并控制柔性屏幕进行刷新, 其在柔性屏幕的有效显示宽度变化已足够大, 或停止变化后, 再进行重新排版和刷新, 可以减少排版和刷新的次数, 减少电能消耗, 2011三星显示有限公司提出的申请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20110120915A) 中, 柔性显示单元100是柔性的, 控制器400基于在导电标记130与电容触摸面板120接触的位置处电容触摸面板120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显示区域DA, 并且改变在柔性显示面板110上显示的图像的尺寸, 使得该图像的尺寸对应于检测到的显示区域DA。

折叠式显示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不需要对柔性屏的每一处进行弯曲, 其研究重点在于折叠处显示区域的处理, 折叠式在大小上会比卷绕式的相对大, 但是, 其可实现多层式折叠, 以实现屏幕的大型化。

弯曲式显示装置在近年的发展不算活跃, 该类显示装置主要是通过弯曲构件的变形或者位移实现其上的显示屏的形变, 其可采用由任意方式实现变形的构件实现显示装置的变形, 其可实现显示屏在变形后定型与某一弯曲形状。其相对于卷绕式的体积会大一些, 不能解决柔性显示需求中的小巧、便携的问题。

输入应变式柔性显示装置的出现远远晚于其他几类, 但是是目前多个国家的研究热点, 尤其是韩国, 例如, 韩国的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泛泰株式会社在2010年提出了一款具有形状变化特性的柔性电子产品 (KR20100008584A) , 其包括柔性电子组装体和具有形状记忆构件的致动器, 柔性电子产品的致动器响应于输入而变形;2012年, 韩国乐金显示有限公司在KR20120067300A申请了一柔性显示器, 包括柔性显示面板 (150) ;弯曲形成单元 (180) , 形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表面;弯曲信号产生单元 (170) , 将弯曲信号提供给弯曲形成单元, 以便基于用户设置条件、外部环境条件以及显示图像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而控制柔性显示面板的曲率半径, 其中弯曲形成单元响应于弯曲信号而形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表面。

输入应变式柔性显示装置从用户需求考虑, 采用用户输入定制柔性装置的形状,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且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置, 这类柔性显示装置将是未来便携式终端中柔性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小结

柔性轻型屋面施工工艺 篇10

1 工程概述

某展览馆屋面采用压型钢板以及PVC防水可塑性柔性材料建成, 工程占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工程纵向长达168米, 横向跨度为70米。屋顶为管桁架结构, 桁架间檩条间距4m, 屋面支撑层采用镀铝锌压型钢板, 并充当次檩条, 支撑层以上为无纺布、玻璃丝棉带铝箔防火层、PE膜隔汽层、挤塑聚苯板保温层、无纺布、PVC防水层。屋面设有排水天沟、虹吸雨水排水系统、溢水口、突出屋面的防排烟天窗及防雷系统等。

2 工程屋面结构的施工难点

(1) 由于展览馆的占地总面积较大, 工程的屋面面积也随之变大, 从而造成实际施工时, 面临着作业面大, 施工复杂的难题。再加上展览馆内所聘请的施工人员过多, 施工工序又极容易产生交叉, 更加增大了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且因为展览馆需要尽快投入运行, 屋面结构的施工需要尽快完成, 所以工期紧也是其施工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2) 屋面结构的节点连接形式比较复杂, 并且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幕墙、钢结构、避雷、虹吸防水等多种工艺, 这便要求屋面施工技术需要同时满足建筑物受力均匀、防水防渗、保温避雷等多种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难度。

3 展览馆柔性轻型屋面的施工技术分析

施工难点中提到本工程屋面结构施工时, 需要满足建筑物受力、防水、防渗、保温、避雷等多种必须要求, 现针对上述所提出的这些要求, 设计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屋面施工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3.1 穿孔吸声压型钢板

穿孔吸声钢板既要满足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 重量轻, 同时又要达到设计要求的吸声效果。该屋面采用1mm厚W600型镀铝锌穿孔压型板。最小屈服强度为350MPa, 铝锌含量200g/m2 (锌95%, 铝5%) , 加工成截面形式为波峰宽70mm、开口宽245 mm、肋高130mm、波距300mm的波形, 同时板肋开直径约6mm的吸声孔。开孔率为25%。

压型钢板与檩条间采用2.5mmx3.0mm自攻钉固定在60mmx30mmx3mm的矩形钢管主檩条上。间距300mm。

一般情况下, 用于屋面结构施工的压型钢板都是先在工厂制作完成, 然后经由运料车运至施工现场, 采用施工现场所配备的全自动化数控压板机进行压型与制作。这种采用机械化作业, 严格控制钢板截面规格和尺寸大小的制作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人为造成的计算失误, 保证钢板材料的质量。

3.2 挤塑聚苯板

挤塑聚苯板作为屋面保温层, 兼有防火功能, 同时也是屋面上部荷载传力层和防水基层, 厚度要求不小于80mm, 强度不小于250k Pa, 耐火等级B1级, 密度30~32g/m3, 热导率不大于0.028, 吸水率不大于1.0%。固定件间距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聚苯板规格2400mrnx640minx40mm, 每块板上固定8个专用固定件。展览馆屋面结构施工中, 安装智能天窗时需要布置的管线数量比较多, 如果不对管线进行合理的布置和敷设, 轻者会影响屋面结构的整体美观效果, 严重者则会直接造成管线危害, 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本项工程采用嵌入方式对屋面的管线进行布置, 将管线嵌入进挤塑聚苯板的底部, 并保证聚苯板表面的平整, 使其不对屋面结构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3.3 防水卷材

屋面防水卷材为外露式, 既要满足防水功能, 又要考虑柔性屋面跨度大、温度变化大等引起的较大伸缩和耐老化、抗紫外线等要求。本工程采用2层1.5mm厚增强型PVC防水卷材, 拉伸强度大于10MPa, 耐低温-20℃,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不小于2%。

3.4 屋面天窗

由于屋面结构的施工设计图纸只提供了屋面天窗的安装位置, 以及天窗安装完成后的外形构造和大小尺寸, 所以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时候对天窗进行深化设计, 使其能够符合电动开启、烟感雨感以及消防联动控制等多方面功能需求, 并且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进屋面应该具备的保温防水性能, 以保证屋面结构实用功能和美观价值的同时体现。

4 屋面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

4.1 压型钢板安装

安装前须设置控制点。用汽车式起重机将压型钢板运至屋面指定位置, 再由人工逐块安装并调校准确。安装时注意防止倾斜和变形, 相邻板间保持顺平, 两板接缝的叠合长度控制在5~8cm。每隔300cm用专用自攻螺钉钉紧。

4.2 挤塑聚苯板铺装

无纺布、玻璃丝棉及PE膜等材料铺设完成后, 开始铺装挤塑板。为减少接缝, 尽量用标准整块, 不足整块须裁剪时, 先弹线用小刀将聚苯板裁剪整齐。在聚苯板周边涂密封胶, 用力推挤使之与相邻板粘合, 上下两层板缝须相互错开1/3板宽。自攻钉安装前, 应先弹出控制线, 保证自攻钉均在压型钢板的波峰上且间距为300mm。

4.3 PVC防水卷材铺贴

卷材应平行于屋脊铺贴。铺贴前根据卷材宽度及搭接长度弹控制线。先进行预铺, 把卷材按控制线展平顺直并适当剪裁, 尽量减少接头, 接头至少错开30 cm。专用固定件沿长边固定, 间距300 mm。卷材搭接长度长边不少于120mm。短边不少于80mm。在平面上用自动热风焊机将相邻两卷材搭接部位焊接在一起, 宽度25 mm。边角及其他无法用自动热风焊机的部位用手提式热风焊机随焊随压密实。焊接缝的结合面应干净, 无水、油及其他附着物。檐口收口部位U形压条固定后, 用专用密封胶密封, 完成后防水表面应顺平, 无皱纹, 排水顺畅。

5 工程的质量检查

完成所有屋面结构的施工工序之后, 为了保证其结构的施工质量, 需要做好所有施工项目的检查工作。一般来说, 在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时, 必须协同业主、监理单位以及屋面幕墙制作厂商三方一起, 并在检查过程中记录下实际的检查结果。大面积屋面结构工程的检查项目一般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屋面结构节点连接的牢固性, 检查其连接点的连接质量;b.检查所安装屋面结构的表面是否存有间隙, 保证屋面的无缝性;c.检查屋面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 所安装的保温防水材料, 保证其安装质量;d.检查屋面防雷装置以及接地装置的安装质量, 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柔性轻型屋面用于大面积空间建筑施工时,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压型钢板的安装、挤塑聚苯板铺装、PVC防水卷材的铺贴等三个工序的施工, 并在施工完成后做好施工质量的检查, 切实保证大空间建筑屋面结构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C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上一篇:照明控制技术下一篇:生产计划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