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规划(共3篇)
柔性规划 篇1
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非常关键,如果没有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好,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在进行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柔性技术,柔性技术在智能电网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将柔性技术的作用发挥好,那么整体性工作也就无法顺利的进行,在进行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柔性评价方法与分析方法,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1. 智能电网中的柔性
智能电网柔性主要就是指在一定的参数下,可以抵抗外部和内部的干扰的参数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电网就可以顺利的使用,在进行配电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智能电网柔性评价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够做好柔性评价,否则是无法顺利的使用智能电网柔性技术的。在智能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中,需要将柔性评价做好吗,保证智能电网可以顺利的工作。
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中,要想做好柔性评价就要将发电、供电、输电等环节的运行工作都做好,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保证整个智能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中的柔性评价可以做好,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智能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有利于系统运行的方面来考虑,这一评价体系的好处是可以将原先固定的参数转变为可控的参数,这样就可以将整个工作做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是从不利的一个方面来看,那就是容易导致整个智能电网系统出现系统波动和负荷波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做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智能电网中的柔性评价指标
2.1 智能电网中的柔性与过程系统柔性的区别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的柔性与过程系统的柔性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的,但是仅仅是在在对参数变化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这两种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过程系统中参数有着不确定性,在极端的情况下,参数值会达到设计值的30%—50%,这样就影响了整个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智能电网系统,那么在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就会增强,这样对整个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这样就给整个系统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这样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是极其不利的,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一定要重视智能电网系统面临的危险性,将柔性评价做好。
2.2 智能电网电力系统中的柔性评价方法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是离不开柔性评价方法的,如果没有柔性评价方法,那么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都离不开柔性化手段,利用柔性化手段,需要将整个系统的可控参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在既定的刚性约束条件下,使整个智能电网都可以离开整个约束边界,在这样的条件下,就要将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做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与运行,在使用柔性控制技术的时候,还要将整个智能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全面的了解,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将整个评价工作做好。
2.3 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中的约束柔性评价指标
约束柔性评价指标是为了将整个系统的某一断面直观的体现在大众的面前,将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做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智能电网中的约束性指标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关的负荷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评价的过程中,系统所具有的离约束边界的网最大的能力为这个电力系统的柔性指标,这一指标使用柔性公式表示如下:
在整个公式中Δh+与Δh-代表的是不等式所约束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一定的差值,范围是δξ[0,1],这就是系统的柔性指标,在进行系统柔性指标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做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还要将对以上阶段指标进行分析,如果系统的约束性指标越来越大,那么整个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中的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可行域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对智能电网的利用是十分有利的,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控制。除此之外,如果整个电力系统需要考虑的指标过多,这样就需要将电一尺度的入刑指标进行扩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单一尺度的柔性指标变为多尺度的柔性指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让整个系统呈现出指标综合的优势。
通过对上述公式进行分析得出的约束柔性评价指标充分的显示出了两种极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多目标的优化,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这样就可以将上述公式变为以下公式:
在这一目标函数下,就要将这一典型的目标进行优化,求得一个较为满意的解决方式,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柔性约束下的智能电网中的发电机组的功率有着很大程度的下降,在使用了柔性评价的方法,电力企业就不在需要使用燃料费用进行降压,从而减少了整个系统的无功功率。
3. 现有电网柔性规划方法的不足
首先,现有电网规划方法大多基于电网负荷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对负荷预测结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不同负荷预测结果之间的细微差异可能造成规划方案的较大差异。但是,任何一种负荷预测模型或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测负荷未来的变化,这就造成得到的电网规划方案对未来负荷变化适应性的降低,还可能为满足未来负荷变化而产生巨额补偿投资。其次,现有电网柔性规划方法对未来不确定因素采用确定性方法进行描述,即基于一定的预测模型,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进行数学描述。但是,现实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经济、政治、市场等,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即使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本质上仍是对确定的不确定性进行优化,弱化了未来电网不确定性的本质。
4. 结论
本文从加强电网自身网架结构坚强性的角度出发,在规划过程中预留一定的输电线路运行安全裕度与输送能力,增强电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通过电网全规划周期内的柔性成本分析,综合评估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摘要: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智能电网的规划就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转化效率,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工作做好,要想保证智能规划与运行控制可以顺利的进行就要将柔性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弄清楚,这样对整个电力规划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整个柔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对柔性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运行控制,柔性评价方法,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孙伟卿,王承民,张焰.智能电网中的柔性负荷[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03)
[2]白玉东,王承民,衣涛,陈东,顾黎强,徐芳敏.基于柔性分析的风电并网容量优化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2)
[3]孙伟卿.智能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的柔性评价及分析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3
柔性规划 篇2
关键词:可重构制造系统,柔性测度,动态规划,柔性值
一、引言
可重构制造系统 (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RMS) 是一种能够根据产品功能和生产能力的需求及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以应对不可预测的全球性市场激烈竞争的制造系统。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 制造企业面临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及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的多重压力。在这一严峻形势下, 提升制造系统的柔性对企业提高竞争优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MS是一种可重新构形的现代制造系统, 它不仅具有刚性制造系统较高的生产制造效率, 还具有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 从而它是满足大批定制要求的最佳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在构建可重构制造系统时, 需要综合考虑柔性与成本两个因素, 合理地确定RMS柔性的大小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因此, 准确地测度RMS的柔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针对生产制造系统的柔性研究, 早期学者的研究侧重于针对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进行评价。杨思远、刘细兵在讨论柔性制造系统柔性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柔性的净现值指标评价模型;李岩、张晓坤和徐跃飞等在针对影响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制造系统柔性进行评价。随后, 学者们逐渐将柔性作为制造系统的一个特征, 研究柔性的概念并针对影响制造系统柔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柔性评价的方法。近年来, 梁福军、宁汝新及姜晓鹏、王润孝、库祥臣分别对RMS的柔性进行了定义并系统阐述了柔性的分类, 但是都没有针对RMS柔性的测度方面进行研究。
在已有的制造系统柔性测度研究中,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制造系统柔性的测度进行了研究。Mandalbaum用制造系统的柔性在环境变化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或者带来的收益来对柔性进行测度;Gustavsson认为制造系统的柔性可以用制造系统的投资剩余值与投资原值之比来表示;Kumar则根据生产制造系统处理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以反映该系统的柔性, 建立了基于信息理论的柔性测度方法;Slack认为制造系统的柔性应该在由状态范围维度、状态转移费用维度和状态转移时间维度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进行度量;Barad认为制造系统运行柔性可以用系统适应变化所需的时间来度量并采用时间Petri网描述柔性。以上为学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柔性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柔性测度方法。
综上所述, 目前对于制造系统柔性的测度主要是基于经济效果、信息论、Petri网和多维度的柔性度量方法, 但这些柔性度量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虽然目前制造系统柔性度量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但是针对制造系统“柔性”这一特征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是, 目前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柔性的研究还很贫乏, 还仅限于柔性的概念和分类。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 本文选用随机动态规划的方法, 针对制造系统的一个生产制造周期构造了RMS中柔性的随机动态规划定量评价模型, 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最优收益值, 本文用RMS和刚性制造系统最优收益值之差来定义柔性, 既可避免由于运行环境、制造系统自身等因素的变化对制造系统柔性测度的准确性的影响, 又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可重构制造系统对顾客需求发生变化的响应程度。
二、RMS的柔性及测度原理
(一) RMS的柔性
RM S的柔性是指RMS整体通过系统本身的构件之间的重新构形从而实现的对加工任务或加工工作的适应性。RMS由七个柔性因素构成, 即设备柔性、产品柔性、工艺柔性、工序柔性、运行柔性、批量柔性和重构柔性。RMS具有柔性决定了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优势:RMS具有刚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的特性, 其生产能力和生产功能介于刚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系统之间;RMS是基于多个工件族来进行设计的, 对工件族中的所有工件提供定制柔性;另外, 其构形能够根据产品生产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以多品种、中小批量、短的产品生命周期等为特征的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因此,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柔性对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RMS柔性测度原理
本文设定了一个生产制造周期, 即从上一种产品生产制造完成时刻开始到因顾客需求改变而转入下一种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的生产制造完成时刻为止。针对这一生产制造周期建立随机动态规划模型, 求解出该条件下的最优收益值, 即可重构制造在面临需求改变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这一过程中的获得的最优收益。由于刚性制造系统不具有柔性, 在相同的假设条件下求得的刚性制造系统的最优收益值即制造系统不具备柔性值时的最优收益。RMS的最优收益值和刚性制造系统的最优收益值之差为可重构制造系统仅考虑柔性作用下制造系统的最优收益即可表示RMS的柔性值。
三、RMS柔性测度模型
RMS因其内在的柔性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做出相应的反应, 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 可重构制造系统要素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使得系统的定量评价更加困难, 因此必须建立能够反映其内涵的动态随机模型。由于影响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本文主要讨论由于顾客需求发生变化对RMS造成的不确定性, 而这里所指的顾客需求变化指的是顾客对产品组合、需求数量及对新产品的需求等。
(一) 可重构制造系统柔性定量评价的假设条件
1.
假设该机械制造企业一个生产周期为上一批工件加工完毕的时刻开始至下一批工件加工完毕的时刻为止, 且生产制造的两种产品种类不同。
2.
假设制造系统在第一种产品生产完成至第二种产品开始生产之前自身已完成调整可以进行转产, 因为本文主要研究可重构制造系统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响应程度。
3.
制造系统在整个生产周期内不受到除顾客需求发生变化之外的其他外界因素影响。
(二) 评价RMS柔性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
1. 确定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将要进行个阶段的生产加工。
2. 状态变量和决策变量的设定
在t阶段末, 第t阶段的生产制造过程结束并开始第t+1阶段的生产制造。若在第t阶段末, 已知顾客需求第i种产品的产量为di (t) , 即Ni (t) =di (t) ;假设生产制造完第j种产品的产量为xj (t) , 则有:状态变量St= (xi (t) , di (t) ) , 可达到的状态集合St={xj (t) , dt (t) }, 其中i, j=1, 2, ..., n, xj (t) =1, 2, ..., Mj, di (t) =1, 2, ..., Dj。
第t阶段末需要对第t+1阶段的生产进行决策, 允许集合为:Dt (St) ={xi (t+1) }, 其中, i=1, 2, ..., n, xi=1, 2, ..., D。
若决策变量Ut (St) =xi (t+1) , 则有所做的决策为:第t+1阶段生产制造第种产品的产量为xi (t+1) 。其中, Mi为每个阶段各种工件的产量上限数, Mi取整数;Di为每个阶段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上限, Di取整数, 且Di≤Mi;xi (t) 为第i种工件的产量;dj (t) 为顾客对第j种产品的需求产量;Nj (t) 为第t阶段末顾客对第i种产品的需求量, Nj (t) =1, 2, ..., Di;di (t) ∈[1, Di], di (t) 取整数, i=1, 2, ..., n。
(三) 决策过程
由于上文中构建的模型假定初始状态已给定, 因此选用逆序解法求得结果:。此时, F值为该可重构制造系统在整个加工阶段的最优收益值。
通过利用上文构建的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并对其求解, 可以得到RMS在需求等外界条件处于经常性变动的情况下整个加工阶段的最优收益值F。同时, 也可以计算出该制造系统的刚性最优收益值F, 即假设顾客需求等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造系统生产制造同一种产品的最优收益值Vf。最后, 计算两者之差即可定义为RMS的柔性值, 即
以Vf, 即可重构制造系统与刚性制造系统最优收益值之差来定义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柔性值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四、结论
本文在可重构制造系统柔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随机动态规划的方法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分别得到可重构制造系统与刚性制造系统的最优收益值, 最后可重构制造系与刚性制造系统的最优收益值之差即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柔性值。
本文尚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只考虑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时RMS对这一外界变化的反应能力, 而没有考虑其他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对RMS柔性的影响;二是建立模型时假设了一个理想状态即设备处于无故障状态、原材料供应充足等条件完全具备, 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这种理想状态并不总是存在。因此, 今后需要针对以上不足之处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思远, 刘细兵.柔性制造系统的经济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1994 (02) .
[2]李言, 张晓坤, 徐跃飞等.FMS柔性的评价[J].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4 (02) .
[3]梁福军, 宁汝新.可重构制造系统系统理论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 .
[4]姜晓鹏, 王润孝, 库祥臣.可重构制造系统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 2007 (35) .
[5]Mandalbaum M.Flexibility in Decision Making:an Exploration and Unification[D].Univ.of Toronto, 1978.
[6]Kumar Vinod.Entropic measures of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1987 (07) .
[7]Slack N.The Flexibility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Int.J.of Oper.&Prod.mauagement, 1978 (04) .
柔性规划 篇3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划逐步推出。2012年12月, 我国《“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讨论通过。2013年2月, 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国发[2013]5号) 。随着发展区域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 是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的北部, 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 下辖26县 (市) 。由于各种原因, 长期以来, 苏北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洼地”和“软肋”。工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支撑力的部门, 工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对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所以, 对苏北地区实行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提升, 为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根据其具备的特征, 对该区域循环经济区进行产业规划, 以期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区域概况
徐州市贾汪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 北依齐鲁大地, 南连淮北平原, 西南距“五省通衢”徐州市区38公里, 东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150公里, 区位十分优越。贾汪区委、区政府批准在贾汪区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地区建立徐州市 (东部) 循环经济区。并且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按照规划, 在建青山泉镇工业集中区、青山泉镇高端铸造集中区和江庄镇工业集中区为贾汪区重点发展规划区域。
2 循环经济区产业规划
2.1 循环经济区构建总体框架
江庄镇工业集中区、青山泉镇工业集中区、青山泉镇高端铸造产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区构建的总体框架, 概括起来就是围绕“能源、钢铁、建材、焦化、造纸”等主导产业和项目, 围绕“一个核心”, 在“三个工业集中区”, 紧扣“四条纽带”, 重点建设“五个延伸”, 在纵向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基础上, 逐步实现横向耦合产业链结构和区域稳定高效运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并与周边地区有效对接, 构建一体化生态共生网络, 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江庄镇、青山泉镇循环经济区循环型产业体系如图1所示。
2.2 产业共生系统基本构成———共生耦合产业链
江庄镇工业集中区、青山泉镇工业集中区、青山泉镇高端铸造产业集中区产业共生系统, 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的, 其中最重要的食物链、关键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分别对应产业系统中的产业链、重点节点和“资源生产者—加工生产者—还原生产者”。
本文以江庄镇工业集中区为例, 对其系统基本构成进行分析。江庄镇工业集中区现有3大产业:冶金产业———成日钢铁、焦化产业———东兴能源、建材产业———龙山水泥。现有的3大支柱产业之间未能构建良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以现有的3大产业为核心向外延伸, 延伸的产业链均围绕在现有的3大产业附近, 一方面通过现有3大产业的产品优势发挥聚集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这3大产业的副产品 (包括废弃物) 发挥系统集成效应。现有的3大产业与其重点延伸的4大产业链共同构成江庄镇工业集中区的骨干。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和合理布局是整个生态工业系统高效良性运转的关键。
现有的3大产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共生耦合关系,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 现有的3大产业之间的链接还未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构成后, 各产业之间可形成如图2所示的链接。
(1) 冶金行业与建材行业之间的链接:冶金行业的废钢材、废渣等可作为建材行业的原材料。 (2) 焦化及煤化工行业与建材行业之间的链接:焦化行业脱硫产生的脱硫石膏可作为建材的行业原材料。今后将要发展的煤化工产业产生的电石渣也将作为建材行业的原材料。 (3) 焦化及煤化工行业与冶金行业之间的链接:焦化行业产生的焦炭可作为钢铁厂生产钢铁的原料。 (4) 上游产业链与冶金行业之间的链接:上游产业中氧气厂产生的氧气可以供给钢厂转炉使用。 (5) 上游产业链与焦化及煤化工行业之间的链接:上游产业中氧气厂生产氧气过程中产生的氮气可供焦化行业熄焦使用;焦化行业产生的脱硫石膏可供上游产业再生石灰, 循环脱硫使用;上游产业中洗煤厂可为焦化行业提供精煤。 (6) 上游产业链与建材行业之间的链接:上游产业链石灰窑依托现有的石灰石资源, 生产石灰供建材行业使用;上游产业洗煤厂产生的煤矸石可作为建材行业原材料。
2.3 循环经济产业系统柔性分析
企业柔性是指在动态环境条件下, 企业通过对各子系统的协调优化与有效集成, 在包括生产、销售、研发等在内的各个环节上响应环境变化、获取生存与发展机会的能力[3]。循环经济基于主业的相关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就体现了所谓“柔性”。
循环经济柔性发展是传统循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竞争经济相融合的产物,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 要求通过提高循环经济系统的节点柔性和结构柔性, 并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进行柔性控制和优化, 以实现循环经济系统的进化发展, 即整个循环经济系统能够根据资源、市场、生态环境的随时波动及时做出有效反应[4]。
目前, 工业集中区节点链接存在的问题: (1) 企业间信息不完全, 产品、副产品、废弃物无法实现对接, 或即使有对接也不完全, 资源再生利用效率不高, 增加了企业成本。 (2) 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区内产品种类单一, 产品结构简单, 因此对抗市场冲击的柔性相应较低。同时, 集中区内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有钢铁、焦化、水泥企业为高耗能企业, 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情况并不合理。 (3) 缺少补链的关键种。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结构的刚性问题, 产业链内的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受到相关成员的制约和产业链的影响, 一旦一家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 则有可能波及到上下游企业甚至整个集中区的稳定和发展。若缺少关键种补链企业的参与, 集中区的共生网络长期会面临断链的风险。 (4)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滞后。相关企业规模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 如东兴能源的余热的利用问题。同时, 集中区内未能实现集中供水、供热、供电, 污水集中处理。 (5) 生产的季节性、原料、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影响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6) 由于产品的固有经济属性, 现有集中区内的产品未能在集中区内最大化循环链接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 工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工业系统要增强系统柔性: (1) 立足于现有的高新低碳技术, 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入集中区。为了避免由于集中区内某个企业倒闭或者改变其产品组合, 其供应商和下游企业会失去主要供应源或市场的情况的发生, 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及供货商与企业之间签订保证稳定供应并包括违约追索权的合同来减少风险, 建立柔性的供应渠道。 (2) 建立信息中心, 实现集中区内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由贾汪区政府主导建立涉及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市场信息、污染排放、环境影响分布式信息系统数据库, 整合远程环境监测系统, 建立涵盖集中区内企业主要产品、副产品、废弃物生产销售处理等内容的信息交换平台, 并与招商引资、政务网、商务网有效对接, 实现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集成, 为行业以及集中区的发展、决策、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 (3) 注重集中区内循环经济产业系统的多样性, 引入既具有比较优势又相互竞争的高新低碳项目, 不因个别企业的退出或波动影响整个集中区的共生关系。 (4) 针对集中区的现状, 积极利用现有的核心企业, 并积极引进关键种企业, 增加各个产业的产品种类, 使集中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尽量消解产生的各类废物, 可使循环经济产业链更加完善, 最终使集中区达到污染物零排放的目标。
3 结论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江苏整体经济比较发达, 但其内部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尤其是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已严重制约江苏整体经济的发展, 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5]。在苏北地区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提升, 为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对江苏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对其循环经济区进行产业规划, 并对循环经济产业系统进行柔性分析, 为苏北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摘要: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江苏整体经济的发展, 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苏北地区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链提升, 为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对江苏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对其循环经济区进行产业规划, 并对循环经济产业系统进行柔性分析, 为苏北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苏北地区,共生耦合产业链,柔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长灏, 张凯.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探讨[J].2014 (3) :61-63.
[2]张炎治, 聂锐.苏北地区的工业化与工业结构[J].统计观察, 2005 (24) :78-80.
[3]何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 2007.
[4]翁翼飞.循环经济柔性发展的系统分析[J].商业研究, 2009 (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