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初中生物

2024-06-12

信息化初中生物(精选12篇)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1

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 生物学的最初成型就是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实验。实验对于我们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对于学生们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因材料缺乏、场地限制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弥补这些漏洞, 使实验发挥最大的功效。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生物实验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有关活动的进行中, 借助实验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具体一些说就是指以生物的教学目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们的总体认知水平有目的地进行或者设计一些程序等,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 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有关活动。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我们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 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是如此, 信息技术的融入意义重大, 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是一次伟大的改革。

1.与教育改革的步伐相协调

教育改革的有关纲要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在我们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着具体表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为了阐述克隆这一名词的概念, 引进了“多莉”的诞生这一实验。但是在讲台上老师很难去重现克隆过程, 但是只是通过描述又会显得乏味, 提不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时候, 信息技术的作用就被体现了出来。老师们通常会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相关视频或者是模拟克隆的动画来进行播放, 在播放过程中对各个步骤进行简要的讲解。这样一来, 同学们对于克隆就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 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并不是十分完善的, 受条件的限制我们并不可能复制每一个经典的实验。信息技术在此刻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帮助老师们完成一些并不可能的实验教学任务。教育改革中将这样一些实验内容引进到初中生物教材之中, 与此同时可认可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未来发展途径, 因此信息化与生物实验教学相融是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结果。

2.与素质教育相协调

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着, 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较高一层次的要求。在初中阶段, 我们以往的生物实验过于强调技能操作以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并不十分吻合。学生们通过重复操作来加深记忆以此来完成的实验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实验, 这样的学生也只能是一名工人而不可能成为科研人员。针对这个问题, 素质教育对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初中生物实验要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因此现在我们信息化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是与素质教育相协调的表现。

3.促进生物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的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相比理论知识一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因此在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引进了一些必要的实验内容。比如说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实验中, 学生们通过显微镜下看到了洋葱内部的微观世界, 比较直观的有了微观这一概念。但是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毕竟有限, 可以做成功的切片种类也很少, 不利于知识的扩展以及加深。因此老师通常会在试验结束后进行十几分钟的总结。在总结的时间里老师会播放一些其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图, 这样在学生们有了微观意识之后又了解到了更多的微观小世界, 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多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形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了, 它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弥补实验材料不足的缺点, 而且它作为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其本身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弥补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实验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是我们众所周知的, 但是实验毕竟是一件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 在同学们的实际学习中并不切合实际。比如说在人教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一个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这个实验中所用的材料需要经过一昼夜的遮光处理, 而对于学生们而言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这个内容更是一个复杂而且漫长的实验, 需要经历种植、开花、结果这几个阶段, 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因为时间的限制就将实验忽略掉, 只是由老师们的几句话将实验一带而过,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对于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一味的删减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需要借助一些其他工具来模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验状态, 这个工具就是我们的信息技术。借助CAI系统将豌豆种子由播种到发芽到开花到下一代的发育过程加以演示, 豌豆种子的种类通过CAI的系统的演示一目了然, 杂交后的结果也是一目了然, 这样一个要经历漫长岁月的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形式体现了出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信息化对于我们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 大大弥补了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 使得学生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几乎真实的实验操作, 获得了较为直观的知识。

综上可知,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正在借助的信息化的力量而快速发展着。通过信息技术的协助, 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将会查缺补漏, 有更长足的发展。

摘要:实验对初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们现代社会生物教学更要与时俱进,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应借此时机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 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晓飞.新课改下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J].学周刊.2011 (33) :53

[2]沈宾.重视生物课外实验提升学生能力[J].中学生物学.2009 (03) :24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育的理念、发展和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进行示范教学,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演示实验效果,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102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了解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中学生都喜欢看视频、听故事,所以教师借助电教媒体把生物知识点融进视频和故事中,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进行示范教学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示范,不仅方便,而且直观生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该实验的完整操作示范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尤其重要,这样有助于他们敢于动手尝试,不怕失败,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示范教学对于强化实验操作的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3.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显微镜又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视频资料和动画,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由于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教具、投影片、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对于受精过程,则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个动画,并演示给学生看,也可以用视频呈现这一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在进行生物的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仪器的限制,或者时间、空间受限,呈现的实验往往现象不够清楚和直观,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更是无法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而影响整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验拍摄成录像或视频,上课时结合演示实验播放,那么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大,或是放慢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演示八年级上册“发酵现象”实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通过录像可以看到培养瓶中气泡的产生,及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通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把实验现象放大,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也就更直观明显了。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任意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反复播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

重点、难点的理解。

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遮光植物与见光植物叶片在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知:见光植物绿叶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通过既直观又生动的视频演示,学生牢牢记住了“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这一结论。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是教师,故不应以机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适度运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到内容适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快速地

集中?W生的注意力,但在使用时要讲究实效,千万不可滥用、乱用,并且注意每次播放视频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2.合理组合各种教学媒体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做到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学生能深刻理解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辨别心脏的外形,以及分清心脏四腔的位置。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把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敢于创新,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同时,要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理念,敢于创新,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用微课,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针对性强,简洁生动,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

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学生除了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外,还要耐心等待绿叶的暗处理过程,因此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且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模式,可创新使用微课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微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可使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实验的操作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真正实验操作时就会更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传授课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生物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实验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17-01

当今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经常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如有的实验耗时而缓慢,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有的因场景太大或常有危险性而无法进行等,这些均制约了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展,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有些实验材料的选用和实验操作过程,有悖于现代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传统实验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 运用网络技术支持的虚拟实验室,能起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实验作用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室,多怕学生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所以许多实验对学生进行了诸多限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这些都暴露出传统实验的弊端。网络虚拟实验的创建,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如在讲述人体废物的排出时,我利用三维动画,虚拟出人体泌尿系统及肾单位的三维图形,立体、直观、生动的演示尿液的生成过程。并且清晰的显示体液在人体泌尿系统及肾单位内流动时,其成分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使学生对尿液的生成过程一目了然,深刻理解了原尿和尿的区别。轻松地突破了课堂中的难点,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大大地加强了教学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去丰富实验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归纳、总结、整理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现代摄影工具资源,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借此去丰富生物实验课的内容。例如,在观察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时,我让每组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去观察、拍摄三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及相关的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资料展示和交流。每组所展示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这种实验教学的尝试,让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3 信息技术的利用使抽象、难懂的实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利用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实验的融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应用多媒体技术使生物实验现象和过程清晰呈现于大屏幕,这样缩短生物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信心。例如,米勒的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始终是无法在实验课堂中操作或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以往一直处于抽象的理论讲解和平面图示解读阶段。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演示实验发生的整个过程,既生动、形象、又可以分步演示模拟实验过程的各个阶段,再配以清晰的讲解,使课堂实验教学环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逼真的声、光、动画效果,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直观感觉。也让抽象的、难以观察的实验过程浅显化,很好的突破了教材中的难点。也创造出了一种学习实验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由厌学、苦学向爱学、乐学转变。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实验过程生动、形象、快捷,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间

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传统的实验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而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登堂入室后,给实验教学注人了无限的生机。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大大的缩短实验的时间,节约上课有限的时间,又能清晰的呈现实验过程。进而弥补了传统的实验中有些实验过程太长,学生探究兴趣锐减,而教师也很难管理实验课堂的缺点。例如,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平台,使用動画模拟实验,让学生灵活拖动鼠标在网络虚拟实验创建的三维物件环境中进行虚拟实验。轻轻点击鼠标便把骨放在火上煅烧或放入10%稀盐酸中浸泡。很快,生动的呈现出变为“灰”和“打结”的形象画面,大大的缩短了实验的时间。这种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巧用信息技术,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现代教育媒体有丰富的表现力,巧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让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另外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实验的融合,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模拟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只要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摆正学生—— 教师—— 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在教学中相得益彰,既能拓宽实验教学渠道,给生物实验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又能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课堂教学进行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高建中.生物多媒体课堂互动教学[J].生物学教学,1999(4).

[2]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学苑出版社.

[3]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Z].2000(1).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4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材料感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在外界的管制下被动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而要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工夫,要以学生的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直观而丰富的内容,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在传统教学中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枯燥无味,这不符合学生的天性与心理,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更加符合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心理特点,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中蛔虫这一知识点时,如何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再配上几张静止的挂图,教学枯燥,知识难懂,无法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寄生虫的概念和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这一知识点上,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效益低下。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功能来再现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生活的情景,再辅以教师必要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更具趣味性与直观性,整个教学也都洋溢着欢快而自由的气息,自然能够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二、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习视野限定在教材上、教室内,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书本上死的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生物是研究生命学的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研究范围,其与生活与生产密不可分。我们的生物教学只有置于延伸课外,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才能焕发生物学科的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突破时空的特殊功能,我们正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将生物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实现教材、生活、网络等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生物课程教学资源,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的热情,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增强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三、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的学科。实验既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主要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又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改非常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现行教材与新课改同步,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探究以及调查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而有些实验在现实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正是实验教学最大的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来完成许多在现实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实验,引导学生顺利地展开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取与实验技能的提高。

如显微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其运用非常广泛,如何让学生正确运用显微镜这是一项基本的实验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教师以讲解为主,板书实验要求与实验步骤,使得学生并不能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目镜、物镜以及粗细调节器等。虽然当时教师讲得很清楚,但学生在操作中却是一片混乱,并不能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操作,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准确地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又如蚯蚓的探究性实验,包含饲养蚯蚓、观察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形态结构等一系列的活动,而这些都不适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验中展开。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在课下来进行蚯蚓的饲养与观察,拍下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在课上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可以突破重重阻力,将蚯蚓的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自然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让信息技术入进初中生物课堂范文 篇5

海丰中学陈道敏

[论文摘要]:多媒体设备已进入课堂,应当积极使用。把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后进入课堂,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和视野的拓宽,巧用图片、flash和数码视频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作实用有效、互动性强的PPT。

[关键词]:信息整合有机整合实用有效正确导向

今年,海丰县政府为全县的公办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生物教师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

一、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课。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 1

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生物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质的提高。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生物整合课是生物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课就是课,不能上成远程教育。

二、如何上生物整合课?

生物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信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

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1、认真选择整合的点:整合是广义的整合,可以是课堂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一定是全过程的整合,可以是课堂上不同手段的整合,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要电脑,就要网络,要先进的软件,没有电脑就不是整合了。《消化吸收》:材料多,素材多,但是消化、吸收很少直观动态的内容,使用flash动画,数码摄像技术等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家兔肠胃的蠕动,消化过程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物的移动等等;《空中飞行的动物》:为什么鸟能飞行?如何适应飞行?与飞机有什么不同?选用flash动画整合飞行原理。摆脱了学生问:为什么能飞?有翅膀的答案„„

2、发动学生,精心整合。整合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上整合课我都是引导学生加入整合课的研究行列:

在发动学生方面有很多东西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生物标本的采集、收集、购买;生物视频的拍摄;生物图片的照相;生物实验的模拟;生物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生物现象的观察等,都可以发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整合。

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备课不仅仅要备重点、难点,备学生,还要把知识呈现的手段、方法、时间备进去(何时呈现,怎样呈现,重点内容多几个方式呈现和互动)。因此,不是整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或者某项技术,其实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是很重要的整合手

段之一,这就重视了人的资源,重视了以人为本。

3、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体技术。不要盲目的追求好看,追求很高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用,要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目前很多老师都掌握了PPT、flash等较高级的软件的使用,但在制作是往往要化大量的时间。这就让老师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

一、两个礼拜的时间甚至更长,很多老师不愿意上整合课。其实,FrontPage,PowerPoint、WPS、OFFICE、ACDsee等软件的也使用很简便,花的时间也很少,我们不要盲目跟风做复杂的课件,做适合自己的课件,整合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和素材就行。有的时候,我就直接用视频软件播放拍摄的青蛙的心脏的跳动,这样还更加真实。不要强求自己非常完美,可以逐步完美。

生物复习课,我就用WPS进行整合,把练习和提纲整合;学习细胞的结构,我们不但让学生看显微细胞摄影、细胞模型、细胞图片、还要进行细胞结构图的绘画,这也是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不用电脑就可以,因此,我们选用合适的技术整合是看自己的技术水平,也看实际的需要,做到简单、快捷,突出重点就行。整合不一定要有课件,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授课意图;要有一定的交互性;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要适合自己。

三、正确的评价导向。

一节生物课,是具有生物课的基本要求,生物整合课,也有基本的导向,才能引导老师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有方向,有技术,有积极性,是保证生物学科整合课能正常开展的关键。

1、贯彻新课程标准。包括认知、情感、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等目标,反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智力因素。

2、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要求内容与课程设计,能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吸引学生适当参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发挥生物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5、生物教学语言清晰、科学严谨,适当板书。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6

一、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融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许多生物实验比较抽象和复杂,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不能通过传统实验来理解和观察,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展示实验过程,使一些无法观察又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生理过程等变得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多媒体课件内含丰富的信息,不仅能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3.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3D打印、4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实验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4.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融合,是现代化实验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運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空间,减少实验时间。很多生物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随着课程进度的发展,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和认知也会逐渐淡化,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实验时间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生物实验主要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电教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内含的动画效果、图片解说词、适合的背景声音创设出一个独特的、恰如其分的情境课堂,学生置身其中,思维也会异常活跃。

2.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利用多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鲜艳明亮的图像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节的顺序进行观察,让学生掌握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3.设计PPT课件、Flash课件或搜集相关视频,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疲、乐以忘忧,教师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杂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认识生物多样性”一章中,我从网络中搜集到一些关于沙尘暴的视频,通过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件或视频,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相对枯燥的讲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融合是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同时掌握现代化媒体应用理论,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验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7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当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育手段, 应用于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 对生物教学的开展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当中的书本教学, 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 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生物, 这就需要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其次,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 可以将抽象化的生物知识具象的表现出来。例如只有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细胞、细菌、微生物等, 仅从个人的实验观察, 得不到相对准确的结论。

第三, 增加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微观抽象的生物现象具体化, 可以对实验当中产生的现象进行准确而具体的分析,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加强了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 使生物实验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2]。

(二)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在课堂教学当中,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和下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作为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丰富了生物教学素材, 有效地拓展了书本之外的生物知识。然后, 在课堂教学当中, 对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地进行利用, 突出体现生物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将信息技术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利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生物知识的探究。教师布置相应的生物实践任务, 并予以学生相应的指导, 实践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在进行传染病的研究时, 围绕生物课本内容,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采集,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引起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有效地预防治疗办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地拓展了生物知识,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进行[3]。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高效进行, 但仍然有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 相互整合并不代表完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 而是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辅助生物教学的开展, 而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生物现象, 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课程内容教学时, 就可以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实践当中, 让学生自主地对植物光合作用现象进行观察, 近距离体验, 根据实验当中的实际需要, 对于其中发生的微观现象, 可以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进行补充。

其次, 在生物教学当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质, 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学的进度, 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生物知识, 往往会欲速则不达, 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一种传统教学工具, 反而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 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

第三, 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 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需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围绕着教学内容,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对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细胞分裂和血液流动等比较抽象性的内容时, 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表达。而在介绍人体骨骼结构、器官构造的内容时, 实体模型就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来。另外, 应用信息技术采集教学资料, 需要进行必要的筛选, 选择与教学内容符合的信息, 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4]。

结论: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育自然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进行, 初中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当中, 并进行有效地整合, 极大地加快了初中生物教学和改革, 对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慧.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王新春.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3]刘凯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 S1:95.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8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中有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多媒体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视觉、听觉的有机整合, 还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感受, 将成果通过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可以调节课堂氛围, 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 还能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更直接地表现出来, 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明确, 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教科书以外的内容, 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中播放相关影片进行教学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 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 教师立即进行解答,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只负责教而学生只负责学的教学模式, 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益处

(一)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进行照本宣科的工作, 提出的问题也很有局限性, 学生只负责学习,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处于朦胧状态, 似懂非懂, 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也较少。新课改以后, 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并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 增添了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整合,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所需的图像、 影视动画进行综合处理, 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设置教学主题, 将所讲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得更加直观, 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考, 实现课本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于网络信息也不陌生, 但网络技术在发展中有利有弊, 所以这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具有新颖、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要了解的内容, 并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经过一阶段或一学期的学习后, 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这就要求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复习, 但由于时间有限, 不能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复讲解, 所以在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以往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播放,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将信息技术与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 多媒体教学方式走进课堂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大量的道具, 但不能将所需要的道具都拿到课堂上, 即便有些道具方便带到课堂, 但由于季节或条件的限制还是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应用。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项实验中就需要大量的花朵作为道具, 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没有任何一种花朵是可以随意采摘的, 所以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可以找到实验中所需的内容, 还能让学生观看得更清晰、生动, 能很好地解决采摘等带来的问题。

(二) 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进行互动的工具

现代技术较为发达, 因而要正确利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 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 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如在进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项实验时, 自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网络上选取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教学, 通过视频中的试验, 提出“在这项实验中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分解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 在不同温度下, 加入碘液后淀粉的颜色会不同, 在37摄氏度时加入碘液颜色不变, 但在100摄氏度时, 加入碘液后颜色会呈现蓝色, 这就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学生观察越仔细, 收获也就越多。

(三) 运用信息技术生动讲解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更新较快, 教材更新永远跟不上科学研究, 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如在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需要小鱼作为实验对象, 但传统的实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 教师就可以选择最新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 如用载玻片将小鱼的尾鳍压住, 关注小鱼尾鳍的摆动情况, 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这样不仅能达到实验目的, 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实验方法。

综上所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必然的, 将二者进行整合以后,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让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深刻。

参考文献

[1]曹晓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示例[J].生物学教学, 2010 (11) .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 生物教学中对物质形态、结构的表现, 是教学内容的核心,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授课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一味地将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仅仅运用简单的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手段, 无法周全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 并且缺少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然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动态展示。例如在学习“花粉的传播方式”时,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花粉在微观视角下的形态, 让学生明白花粉分为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两种方式。通过显示花粉放大后的图片, 学生可以观察到花粉具有粉粒较大、外壁粗糙、富有粘性等特点。传粉是植物有性生殖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花粉是怎样借助风、昆虫来实现异花传粉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生物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只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 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物课程的魅力,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课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 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细胞是如何分裂并且产生新细胞的, 医学中的癌细胞又是怎样在人体内扩散的, 动物或者植物体内的细胞又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 理解性地记住相关知识,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本、图片活动动画的同步,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此外, 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 许多植物、海洋生物都只能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实现和还原。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世界丰富而广阔, 而生物教学的教材内容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隅, 想要领略生物世界的神奇奥秘,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认识世界,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因此存在“讲少了不够用, 讲多了记不住”的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获取最新的资料与信息, 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有声读物为保障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提供服务, 对于一些珍稀植物或者灭绝的物种,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和了解。例如在学习企鹅、北极熊时, 由于学生不可能亲临极地去进行考察, 因此必须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北极熊、企鹅的生存环境、形态以及繁育等, 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们在信息的获取、传播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为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从网络中获取信息、查阅资料, 并且对生物教学进行不断的扩充与完善, 以实现日益发展的生物技术紧扣现实生活, 让学生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锻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生物教学资源中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教学成果, 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多媒体课件、及时查阅资料、增加课外阅读等方式予以解决。

五、结束语

正确认识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辅助,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知识量储备, 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从而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信息技术现已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它通过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教学方法, 将原本枯燥、复杂的课本知识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及好奇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以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泽芬.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技术世界, 2013 (7) .

[2]张红梅.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考试周刊, 2015.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单一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模式的构建原则

1. 主体性构建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 开放性构建原则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生物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

3. 实用性构建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模式应成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生物课程和生物教学之间的桥梁。

4. 探究性构建原则

生物教学中通过情境—探究—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生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多样性构建原则

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应是唯一的、固定的,可根据生物课的课型、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元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1. 基于课件的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鼓起勇气,发挥长处,稳步前进;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发挥优势,突飞猛进;使学生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在课件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在课件结构上采用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流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用。同时,考虑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重视反馈练习的安排,使学生所学内容及时得到巩固。

(1)研究方法

恰到好处地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一,强调设计的探究式的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自然的。第二,情境的设置必须有可探究性。一方面,情境设置的复杂程度应适度,另一方面,设置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三,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具有发散性,即学生由此生成的问题或解答时具有多元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自主生成居于探究式教学中心位置,教师应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和生成问题,进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施过程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件形式整合于教学,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善教学。

(3)评价

采用课件媒体配合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速度,而且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以问题为核心是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教师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足: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制作的,程序性强,课堂上不能做到即时修改。

因此,要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必须结合必要的板书,对一些重、难点突出并解释。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即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因此在利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善于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该模式的优点,以提高教学效益。

2. 基于资源库的导学式整合模式的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个体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如在传统班集体教学中,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有着相当的差距。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性化的探索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开放的平台,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目标,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特征,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组合起来,链接成一个网状结构,实现对同一内容的多种描述,这样许多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就可以以文字、插图、音像资料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哪种形式感兴趣,就利用哪种形式去整体感知、进入情境,学习生物学知识。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为师生多向信息传递提供一个平台,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兼有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并能兼顾每个学生客观上存在的能力和知识方面的差异,分层教学,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使学习真正成为终身行为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 (5) :83-86.

[2]周宏.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 信息技术 整合 必要性 有效性

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上,教育部陈至立部长,针对当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及其他学科教育的实际情况,第:次明确提出:“要努 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 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 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起来。”

一、整合的含义

整合来源于英文“integration”,可解释为“一体化、成为一个整体”。从现代教育理念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之:一方面,它是二十一世纪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必将进入课堂。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看,“整合”是学科教学的一场深入改革。这场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在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与方法,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很难、甚至无法提出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更高、更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推进教育教学深层次改革的目标。“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整合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的今天,在新概念的教学领域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大大滞后于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与信息息息相关。良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生命科学发展迅猛,生物教学随之也融入了许多研究生命本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幻灯等,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视频、动画、课件等,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此外,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和规律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整合的有效性

1、创设良好的情境

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它还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使学习变得自然,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图像化本身就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要,它能以各自不同方式和进度来对图像化的信息进行个别化、理性化的筛选和理解。图像化的信息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同步进行的可控宽频带通道,而单纯口授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如讲述《生命的起源》时播放从《动物世界》进行视频剪裁,把生命的演化史动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连续或间断式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学习环境,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创设的情景,由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的兴奋,教师由情景提供参与机会,示范或指导参与方法,学生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化为参与教学的行为,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愿意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明显地感受知识有新的拓展,信息量有新的增大,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更能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样带领学生徜徉在科学历史的长河中去领语,更易点燃学生年轻的心灵之火,为热爱科学、献身科学而燃烧。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工作,使多媒体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利用课件制作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化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之初,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为一体,创设出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生动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奠基。在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中,非常注重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有很多内容受到学生阅历的限制,利用很多日常难以见到的、趣味性强的、蕴藏着无限生命奥秘的视频资料的收集播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科学的崇尚和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人类学习的动力是出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如果教者选用一些生物题目制成趣味游戏题让学生练习,那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寓教于乐,非常轻松。这种游戏要设计讲究,图像精美,游戏紧张刺激,玩游戏的同时可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思想。

信息化初中生物 篇12

一、《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根据这一章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目前,健康教育在普通中学广泛开 展,但青少年 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均未完全达到要求,特别是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等因素的压力 和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他们的负荷,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障碍,甚至导致疾病,影响学习和健康。因此 把健康知识传授给青少年,让他们自己维持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是普通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其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面关 注,他们正处在长身体,为以后的健康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影视作品中不良观念对中学生的效仿作用,如减肥、酗酒、打架等。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因此课堂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情趣的主要战场,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尤其重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明确的关于健康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在“课程具体目标”的“知识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的“第十个主题”明确要求学生“健康地生活”,包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传染病和免疫”“威胁 人体健康 的当代主 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等多个知识点;在其他主题中也有明确的内 容标准,如:第五个主 题“生物圈 中的人”中要求“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注食 品安全”等知 识点。可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初中生物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表明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必要性[2]。

三、信息时代对初中生健康观念的影响

1.社会各界对初中生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

信息时代下,初中生可通过电视、电脑 等媒介轻 而易举地了解到健康的各种相关知识。现在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同过去相 比有了很 大的提高,以致初中 生中近视、肥胖的比比皆是。生物课上只是单纯的传授生物知识,并没有把健康教育完全融入其中。在教育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健康教育被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在应试教育横行的当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健康教育大打折扣,甚至被彻底边缘化、遗忘化,使学生的健康知识严重缺失。

目前,学校健康教育不健全主要表 现在以下 方面。首先,任课教师的专业培养严重滞后,由于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使得学校健康教育大多停留在文字上以及对健康知识单方面的传播上。其次,我国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使得健康教育被分配到的课时很少,开课率又低,课程内容也多局限在与体育相关的方面,不能全面、综合地把握健康教育的内涵,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健康教育课不开设或被其他课程替代,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影视作品对初中生健康观念的影响

信息时代下,影视作品传播途径泛 滥,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中学生。它的 传播具有 几个明显 的特点:单向性、密集性、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形象化。这些特点,容易使初中生过分专注于具体画面的变动,不利于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不利于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缺乏进行理性分析的耐心以及追寻事物本质的渴求,无益于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

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是非判断 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极易以身仿效,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具有叛逆性,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冲击。有的影视作品为了宣扬青春的自由与个性,有意无意地把本该坚持的价值观作为靶子,以破坏和反抗这些价值观为荣。比如“喜欢你,没道理”“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这类语言在情绪的 宣泄上简 单有力,很容易被 青少年接受,把个人的感觉和非理性宣扬到了极致,导致了固有的价值观念的失效。[5]

比如,自从台湾的《流星花园》在大陆打开 市场后,青春偶像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里面帅帅的男主角和美美的女主角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但里面的对抗老师,为一点小事打群架,迟到早退,早恋等也是初中生争相模仿的对象,成为初中生健康成长的极大阻碍。初中生健康的另一阻碍是暴力行为。据估计,最近10多年我国约80%的影视作品包含有暴力镜头。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神话剧、武侠片、动画片等影视作品中,暴力镜头更是比比皆是[4]。

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不断更新知识,积极渗透健康教育内容

信息时代下各种思潮的涌入,初中生缺乏辨别和判断能力,极易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扬长补短,开阔自己的眼界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要求。[6]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受益终身。

2.与生理知识相结合,渗透健康教育

高素质的教师善于根据课标的需要对教材做出 合理调整和组合[6]。初中生物课本与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讲授生理知识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如PPT、视频短片、插图、模型等,把学生身边的实例贯穿于生物课堂,保持课堂活跃积极的气氛,不失时机地渗透健康教育。如“生物圈中的人”这一节中,教育学生要平衡膳食,不要挑食,同时关注食品安全,尽量少吃路边摊;在讲“人体结构、功能及卫生保健”时,结合一些结构在自己身体上的位置和功能等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 部分。结合“传染 病和免疫”讲授一些相关器官病变的知识,同时结合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安全,及时教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勤洗澡勤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开展主题辩论会,引导学生养 成良好、健康 的生活习惯

把生活中羞于启齿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到课堂 上辩论,既能让学生正视自己,挖掘学生的灵魂深处,又能使其在众口辩辞 中找寻自 己的定位,把握好自 己的方向[2]。

大多数初中生都有叛逆心理,教师的直面教导肯定收效甚微。初中生看完影视作 品后,极易模仿。比 如,模仿周润发吸烟;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为了所谓的美丽,天很冷却穿很少等。对此,可召开主题辩论会,让学生收集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对生活学习习惯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结合生物知识,通过“多问一个为什么”环节,巩固课堂知识,渗透健康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生物课堂内外的知识,还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4.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早恋是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又 一杀手。对于 恋爱观的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列举一些身边人的例子和伟人对待爱情的范例,让学生自由讨论,从各种案例中总结出如何才能拥有美好长久的爱情,最后教师挑明成功 的爱情是 尽量使友 谊长一些、牢 固一些,使爱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而绝非电闪雷 鸣、大起大落。这样,破除了爱情的神秘感,学生能够更 加正确地处理男女关系,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五、结语

上一篇:规划教育设想下一篇:水性硝化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