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

2024-10-24

激情燃烧的岁月(共9篇)

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1

由于工作之便,有幸读到了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纪念《甘肃教育》三十周年精华本《那些岁月那些人》。

书中一篇写一位从北京来的民办教师的报道深深打动了我,由于报道把更多笔墨用在了主人公的工作业绩上,以至于我无法判断和想象主人公的生活和经历。但即便是这样,主人公简略的故事依然让人感动和深思。

这篇报道的主人公叫申兆杰,她原来在北京广播事业局科学研究所实验工厂工作。1962年,她响应党中央关于干部下放、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毅然离开了北京,来到酒泉三墩公社古城大队,并在那里“安家落户”。

1964年,她被推荐当了三墩公社古城大队古城小学教学点的民办教师。这个教学点北靠大沙漠,是三墩公社最偏远的教学点。在她来之前,这个教学点名存实亡,因为学校没有教师,也没有桌凳,只有五间破旧的房子。

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申兆杰所面临的处境。

她来学校后就自己动手修房,用土块砌桌凳,这样,学校就算办起来了。为了让学龄儿童上学,她走门串户到大队的三个生产队调查登记,做动员工作。

这个学校就在她一人的努力之下办了起来,虽然我无法判断她当时的年龄,但一个女人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让人感慨了,也不得不让人思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这样做。

而让现在的人更加无法理解的是,她的爱人在省城兰州某单位当领导,按说,她进入省城找个工作,不会太难。再说,夫妻俩生活在一起,这也是人之常情。

最让人动情的是,对于进省城这事,她有条件也有机会,但她担心的是:“我走后这些孩子谁来教?”

这是何等的责任感!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这种责任感正是当时“时代的特征”——理想,奉献,乐观,责任,激情。

在当时,申兆杰的事例不是特例,而是太普遍的事例,普遍得让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写这篇报道的人都没有过多地记录她的生活和经历,而着重记录了她的教学事迹。

这篇报道写于1982年,到这一年,申兆杰在学校渡过了18年。关于她后来的事,我无从得知,不知道她最终当了多少年民办教师,也不知道她最终是否调到了省城,和她丈夫生活一起。

但不论怎样,那是一个让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人最有尊严和使命的岁月。

时代造就了申兆杰们,也正是无数申兆杰们成就了让我们仰视的“星空”——充满乐观、爱心、奉献的时代。

但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很多人变得麻木、浮躁、消沉、抑郁。各地的学校越来越现代化了,而主宰学校的人却失却了理想,没有了热情,人浮于事,私欲膨胀,个个都愁容满面。难道物质的富裕必然要带来精神的贫乏?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思索吗?

在这本书中,申兆杰的故事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但让我感触深刻的一个而已,我想不同的读者都会读到让自己感动甚至像写自己一样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教育战线人们的激情、乐观和奋斗的精神。

就像这本书的序中所说的一样:这本书虽然汇编的是宣传一个个优秀教师事迹和他们教书育人思想的文章,但透过其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味出文章主人公对教育的热情和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具有传承性的精神可以跨越时代,超越时空,激励一批又一批教育人奋勇前行。

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吧!

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2

尤其是后半句是如此中肯深邃,触动了我的心。

我认为,不管人在激情燃烧时带着多少“傻气”,只要这股激情是冲着自己认定的信念去的,它就因单纯无私而迸发异彩。它会具象为勇敢和奉献。

回想那段 “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欣慰自己曾经燃烧过、单纯过、执着过。再说我们普通人,有激情也说明有旺盛的生命力。当一个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时,心湖里不会荡漾起一丝涟漪、心田里连一点星星之火都熄灭了的时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珍视、维护心里的这点激情,希望在夕阳晚照的日子里,它还会沉稳地燃烧,温暖我的身心,也温暖爱我和我爱的人。

不过呢,过去光是眷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少思考当时的激情的另一个侧面,它同时也是“燃烧岁月的激情”。这两句之所以触动我,是因为它提醒我:这种激情将我的青春岁月燃烧殆尽,那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因激情的燃烧化成“灰烬”,抛洒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熊熊燃烧的火光中,青春岁月显得那么悲壮!

人的生命有限,它像一支蜡烛,烧啊、烧啊,总有一天要烧完。但我宁可它一直烧着、亮着。千万不要一直放在仓库里,完好无损地躺着,更别提被老鼠啃烂了的结局。

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3

一、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有责任心,班主任的责任心就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在我担任五年级二班班主任走过了第一个年头,虽然我自己非常辛苦,但看到孩子们都能以心学习,以高昂的姿态生活,倍感欣慰。可是,分班的消息传来,这就意味着原本一个整齐的班要拆散,尤其是班上女生特别优秀,分班后,学校的一切活动要亲历亲为,心里总感到很失落,于是我暗暗给自己打气,相信这个班会好起来的。从此以后,我每天早上一走进校园,首先迅速地检查教室的卫生,学生的个人卫生,然后检查学生的出勤,并告诉学生如有事请假须家长亲自打电话告知原因,最后检查到校的学生是否养成在科代表的带领下自觉地早读。过了一段时间,就在我认为班上一切走向正轨时,突然有一天早上,我因为有事提前到了班上,当时的情景我很失望,他们有的在追打,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高兴地谈论着什么……,我非常地生气。从那以后的一段日子,我便很早地来到学校,亲自指导他们朗读,对那些声音低小,无精打采的孩子,我走上前去,鼓励他们大声地读。鼓励一次肯定不行,两次,三次……渐渐地,教室里的声音大起来了,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读书,谁都不会去打扰,谁也不忍打扰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班获得了“一等奖”,班级的学习气氛也比过去浓厚了。

二、宽容心是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班主任工作的宽容心,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有时会用同一要求同一模式来塑造学生,但是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自己所设的轨道去走。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要求班主任有一颗宽容心。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差,一心沉迷于游戏厅,早上很早起来一定要先到游戏厅玩一会儿,才到学校上课,我知道后,气急败坏地批评他,却没效果,然后找他家长配合,也是收效甚微。前几周,我得知他又去了游戏厅,气愤之中,我把他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狠很地批评了一顿,然后请其它同学告诉他打游戏的坏处,当然,他后来没去游戏厅了,可接下来的这段日子,这个学生都闷闷不乐,我猛然意识到,我在帮他改正错误的同时,却刺伤了一个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再次主动找他谈心,告诉他沉迷于游戏势必会影响学习,但假期中偶尔打打也是可以的,因为游戏不但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还可以开发智力,在班会课上,我还要求其他同学谈谈网络的利弊,帮他找优点,给他找自信,那次班会课后,我发现笑容又回到了他脸上,在学习上他比以往更认真了。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多数孩子都迷上了网络游戏,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引导孩子走出网络游戏的误区。

三、公平心能得到全班同学的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在不知不觉的工作中,我们总会犯这样的错误,眼里只有优生的存在。可是,一个好的班级,就需要有一支能起模范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于是,我以德才标准推选班干部,工作中严格要求他们,班级每开展一项工作或重大活动,我都大胆放手,要他们各司其职去完成,每天要求他们认真指导检查其它同学的作业,还不时的鼓励他们大胆地积极地工作,不要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及时地做好检查和总结,使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一次检查作业,班长因种种原因没有写完,我是很想给她面子,但是,想到全班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还是从严“处理”了此事,课后,我告诉她,你是班长,要以身作则,要给其他同学率先垂范的作用,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了。从那以后,学生与我更亲近了,我便拥有了整个班级。

四、爱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法宝

爱心成就教育。 “教育者,爱胜过一切”这句话我铭记心间。因为我深知爱心对班主任来说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爱。现如今,班上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我班有个学生叫小强,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外出打工,小强交给他奶奶看管,“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厌学,自卑,行为习惯差,性格孤僻,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纠纷,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每当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我真不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不愉快的一幕,都不想狠下心来去惩罚他!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我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亲人,我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给他唱生日歌。这一天,他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第一次收到礼物,第一次有人给我唱生日歌,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在平时的学习中,我经常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经过小强的事件后,我还在班上开展了“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的主题班会,孩子们踊跃发言:“爸爸妈妈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才外出打工的,虽然他们不在身边,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爱,何况我们的身边还有朋友,老师的关心”。我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关爱他人,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用行动发现他们值得欣赏的地方,我们要走进学生心里,就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因为我坚信——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五、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助手

自信迈向成功,细节决定成败。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更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

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4

一.《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成功之路

《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功之路究竟在哪里?大致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恰当的时代发展中迎合了中国大众的审美欣赏的心理, 表现出军人的另一面的情况, 满足广大读者的期待视野, 符合了文学发展艺术的规律。

(二) 《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叙述小说的技巧上运用了新的视角———残缺化的角度, 采用人物残

缺的表达方式, 塑造出了新时代下的一个有缺点的但很可爱的英雄形象, 讲述了一个具有“个性”的婚姻史的故事, 这种残缺式的人物形象塑造大胆颠覆并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旅题材小说和爱情题材小说。它的诞生将两者有机的融合, 使观众在欣赏完作品后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开拓了文学艺术的多样性。

二.《激情燃烧的岁月》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 文学小说的创作由单一题材向多种题材融合转型, 这个是大众的需要, 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由于这些小说的题材是融合的, 所以使得一般小说中的主人公有多重身份, 这些具有多重身份的主人公又很具有时代性格, 让读者把他们放进自己的视野当中。《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人公石光荣, 他像是一处美丽的奇观, 把读者的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询问阅读过这部小说的读者为什么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的原因, 绝大多数给出了这样的的回答: (一)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以非模式化的创作手法创作的, 创作出了一个满富个性, 具有残缺美的人物形象, 这是该小说最大的亮点。 (二) 由于作品中的时间是新中国解放前夕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 那个时期的人物具有一种阳刚之气、英雄气概以及特定的精神追求, 这一系列性格特点都是我们当今社会中人们所缺缺少的东西。通过作家对小说人物有力度有张力的刻画, 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生活化、个性化的美, 让读者阅读后既有审美享受, 又对人生、对社会有所感悟。《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更多的没有想过这些问题的人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潜移默化的教育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在美学层面上感受到了一种残缺化的美。

《激情燃烧的岁月》刻画出了一个坚强、倔强并且富有个性的军人, 但同时这个军人还有另外一些特点, 那就是不爱干净、不懂浪漫、一身臭毛病。这两类完全相反的特点也就是人物形象的残缺化。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名字叫石光荣的解放军团长, 在解放战争中由于作战勇猛、战法得当, 在那么艰苦的年代, 他所在的386团第一个打进东辽城, 全国解放了, 但由于从小进入部队参加革命的原因, 石光荣把个人的婚姻问题给耽误了。骑马进城时, 石光荣看上了一个还没有出嫁的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名字叫褚琴, 经过组织的帮助, 他和褚琴结成了夫妻, 在婚后到他们的暮年, 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争吵、矛盾, 甚至发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这些最终没有把他们彼此分开, 而是更加恩爱。

三.具体分析《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代美学:残缺化

《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什么如吸引读者的注意?它相对于同类型的小说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能正如世界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一样, 正因为缺失的, 才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 与原来的传统军旅爱情题材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其没有叙述郎才女貌的和谐爱情故事, 正好相刻画的是有残缺的婚姻, 让读者从一反常规中突出作品的亮点和新意, 表现出特殊的文艺美学———残缺美。

(一) 残缺化的男人形象

首先我们来说说小说主人公作为男人的形象。第一, 年龄的残缺。小说一开始, 无论是在部队中, 还是在婚后的家里, 小说主人公总是说一句话“我今年三十六了!”这里就有违爱情小说中男主人公风华正茂, 喜欢追求含蓄委婉、年龄相配的女子的传统。由于小说女主人公褚琴和石光荣结婚的时候, 年龄只有二十一岁, 和石光荣相差了十五岁, 从他们结婚一直到老年, 石光荣一直叫褚琴“丫头”。俗话都说“人三岁一个代沟”, 而他们整整五个代沟, 这个对于褚琴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来说, 丈夫的年龄存在着残缺, 使得在很多婚后的交流上没有共同语言致使发生争执。同时这个男人在做事情上往往不计后果, 但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残缺, 更表现出他性格的那份单纯。第二, 相貌上的残缺。小说中也是从开始, 对石光荣的相貌进行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描述“面相偏老, 一脸胡子拉碴, 牙齿泛黄并且很稀松”, 这个形象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其实并不美, 还可以说有一种农民的面相。褚琴在小说开头和小说后部分分别叫过石光荣一个词语“胡子”, 从这些可以看出在相貌上打破传统爱情小说或军旅小说男主人公年轻化和英俊化, 形成了在相貌上的残缺, 但是正是由于他的这个“残缺”, 使得他在高兴的时候, 在生气的时候, 特别是在大笑的时候, 笑容是那么的朴素、自然、大方, 那么具有亲切感, 这个就是这种“残缺”带来的美学感受。

(二) 残缺化的军人形象

再来说说小说主人公作为军人形象, 《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一改传统小说把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塑造成“高大全”的军人形象或圆形人物形象。首先是石光荣具有很多传统军人不应该有的坏毛病。爱骂人、脾气怪、爱喝酒、不爱干净、土气, 这些特点作为传统军人残缺的部分正好是从另一侧面把小说中的这个人物从书本拉出来, 走进了人民群众当中, 更加有血有肉, 活生生站在每个读者面前。虽然坏习惯归坏习惯, 但是上级分配给他的任务他都能出色的完成, 也满足这个时代读者们的理想期望。他的“残缺”在他对待任务出色完成的面前更加突出作为军人的个性, 使读者在欣赏这部作品过程中, 从慢慢走进自己的期待视野, 再到突然打破这种期待视野, 给读者很大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增强了剧情的悬念感, 牢牢的套住读者的眼球, 在这种“形成-打破-形成”这样的循环模式中, 使读者把这部作品看完。

还有就是石光荣喜欢斤斤计较, 作为早期的军人形象, 那是一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伟岸形象, 但是从石光荣身上却一改这种优良作风, 当他们团占领了一个山头, 缴获了敌人的军械后, 和胡毅团发生了争夺军械的纷争, 作为一团之长, 它不但没有边线处传统意义上的谦让的品格, 反而还“护犊子”, 开口骂走了胡毅团的士兵, 这种斤斤计较的“市井百姓性格”把军人形象给残缺化, 这种对每一位读者来说,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看点, 更加满足了读者们的审美需要, 把一个“残缺”的主人公写的更加完整。

(三) 残缺化的丈夫形象

再来说说主人公作为丈夫的形象, 由于石光荣在小说一开篇就说他是一个从来不知道女人是个什么东西的男人, 这就给小说奠定了后来这段婚姻的基调。石光荣由于没有文化, 加上年龄和褚琴差距太大, 使得他在结婚后, 不会照顾自己的妻子, 不会让着自己的妻子, 整天以自己为中心, 正是由于作为丈夫的这种“残缺”, 使得后来石光荣经过胡毅开导之后, 开始关心褚琴, 让着褚琴, 更能够表现出男主人公的率真、真挚。

(四) 残缺化的父亲形象

最后再来说说主人公作为父亲的形象, 石光荣这个父亲和一些其他小说中的“完美”父亲相比, 是一个“缺陷父亲”。他不喜欢安慰自己的儿女, 喜欢儿女当兵,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子女。为了让儿子当兵, 在儿子高考当天回来阻止儿子参加考试;女儿在参军过程中受伤, 作为父亲的他, 不但没有担心, 反而觉得好。和大儿子就为当兵一事, 一直没有说话, 一直到他病危时才冰释前嫌。正是通过这样的“残缺父亲”的形象更表显出一种深沉的父爱, 打破传统的美学观念, 在老题材小说中创作出新的美学观念, 更加满足了现在读者的审美心理。

综上所述, 在这部小说问世之前, 当代小说都朝着刻画人物完美化、完整化的方向去描写, 但是顺应时代的美学发展, “残缺化”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完整化的不足, 使小说人物更加接近读者, 让小说人物更加真实。在面对今天的文学作品, 读者们要与时俱进, 发现并发展这种“残缺”美, 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性, 让读者阅读了这样的文学作品后能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军元、张健《故事传奇、历史重构与英雄呼唤——当前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传播“卖点”简析》 (J) , 载《中国电视》, 2009年第11期.

[2]吴增定《人“穷”则返本——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情节信仰说起》 (J) , 载《文化产业》, 2009年第8期.

[3]周涌等《影像记忆—当代影视文化现象研究》 (M)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

[4]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 (上) (M)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5]陈晓云, 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 (M)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 1999年.

[6]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 (下) (M)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5

金秋时节,10月13号,周末,成都浣花公园来了这么一帮人。

风光旖丽的浣花公园,每逢周末都来许多的人。这帮人的到来并不格外引人注目。湖畔路边的游客,尤其是如花似玉的姑娘小伙,估计对他们提不起多少兴趣。

一个二个的,身体发福了,头发斑白了,眼角额际,沟壑蜿蜒,阡陌纵横。论级别确实不低,起码都是太婆、大爷级的了。一句话,都不年轻了。倒是他们自己,你对我深深注目,我把你细细端详,尽管38年过去,居然一眼认出对方。

你好你好何军,你好你好建新,哟,你俩咋还这么漂亮又年轻!

咯咯咯,好久没听见这样的表扬了,笑得合不拢嘴。还漂亮?还年轻?泽旗兄,告诉你,咱俩老太婆现在都带孙孙啦!

哦哟,那么这位现在贵姓呢?

哎呀,姓方嘛!方新川你都认不倒了么?何军建新一起叫。王骆大哥在一边捂嘴笑。嘿,哪会认不倒?我是说该同志这么多年过去了都还姓方,咦,方新川你先生坚持得好哟!

难为古道热肠的王骆大哥,不辞辛苦,四方联络,这一天终于将地北天南的这帮人聚在了一起。而这帮人,事实上早在38年前,也就是上世纪的1972年,就聚在一起了。十几岁、二十来岁,一帮朝气蓬勃稚气未褪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组成一支小小的职工文艺宣传队——西昌车务段宣传队,然后从冰天雪地的大凉山,到骄阳似火的攀枝花,逐个车站巡行慰问。半年之间,行程不下千里,演出不下百场。也许按现在的眼光,或者按专业的眼光看,他们的水平的确太业余,他们的节目的确太粗拙,但那时候,在偏僻的山区小站站台伴着飞驰而过的列车,在空旷的露天坝里头顶星星月亮,在深山在峡谷,在寒风中在烈日下„„他们那么尽心尽意地唱,那么热情奔放地跳。即令如今已不必再唱什么高调,但确实可以说,在那个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相当贫脊的特殊年代,他们给沿线职工和当地群众,带去过快乐,带去过欢笑,带去过在当时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食粮。确实可以说,他们把他们的青春和赤诚,献给了那条铁路,献给了那片土地,献给了在那条铁路和那片土地上艰苦工作和生活的人们。而美好青春时代的这一段重要经历,也给他们自己,甚至给他们今后的漫长人生,带来了许多许多。有一部感人的电视连续剧叫《激情燃烧的岁月2》,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个部队文艺宣传队的故事。那么可以说,当年的西昌车务段宣传队,那一段难忘的经历,那些个难忘的时光,正是这帮人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倏忽38年过去,不期今朝再相会。不消说,那份兴奋啊,那份激动啊,那份亲热啊,啊啊啊,不摆喽不摆喽!而这帮生性活泼的前文艺宣传队员,从前是这德性,如今还这德性,一见面就是说不完的笑,逗不尽的乐,以至于忘了情,以至于没了正经。

这不,又来了一个没正经的。小老李—一听这QQ网名就知道没正经——一向喜欢嘻哈打闹的秀兰妹妹,明明自己老公在旁边,偏要挨着泽旗兄坐。泽旗兄顺势一把揽过来。心里唱:“抱一抱那个抱一抱,抱得那个妹妹笑弯了腰。”

这边厢妹妹笑弯了腰,那边厢那姓方的哥哥心里着了急。咦,泽旗兄,你硬是“凶”。抱了新社会出生的小妹妹还不算,还要抱旧社会出生的老妹妹。一见朱明江就迎上去,来个西式礼节怎么样?不由分说就是一个热情的拥抱,人家老公也在身边哩。

倒是王骆大哥心胸宽广。人家在自己的QQ上开宗明义引了名言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王大哥于是在心里谆谆训导:方老弟,放宽心。皇帝没急太监急,人家老公都没开腔你吃什么飞醋呢?莫着急,历史的经验已证明,那泽旗兄虽然想法多多,样子也做得凶,其实很让得人的哩。有道是:你不

上,他就上;你一上,他就让。不争也不抢,悄悄闪一旁,高风又亮节,独自话凄凉。不信你就上一个试试如何?

是呀,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自己为什么不试一试,也上前抱一抱呢?从前没勇气也就罢了,今天多好的场合,多好的机会呀,为什么不大胆的上前,譬如说抱一抱当年深深心仪的李妹妹呢?想当初多少人帮着展劲啊,都怪自己不争气,没出息啊。路边小贩都在念,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这其实也是一条深刻的人生哲理啊。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只好做兄妹。方哥哥呀李妹妹,今天是个好机会,再不抓紧就不对!那就向泽旗兄学习吧,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肆时就放肆,方哥哥你说是不是?

不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点泽旗兄人家也懂得起的。譬如见了本家小妹,立时谦谦君子,文明绅士,温文尔雅,礼貌一鞠:淑荣你好,别来无恙?然后,热情握手,久久不放。心里是否在唱《真的好想你》不得而知;而这时耳边又响起了银铃般的爽朗而悦耳笑声,不用说,“小娃儿”——康静妹妹驾到。也是尔雅温文,握手热情,久久不放——只能是这样,人家身边英俊帅哥保驾,虎视而且眈眈,你不装正神还能怎么样?王骆大哥在一旁,把这热闹而风趣的重逢场面,一一看在眼里,滋滋乐在心里。他觉得自己的一番辛苦没白费,忍俊不禁而叹曰:我活泼可爱的宣传队兄弟姐妹们哪,见了你们格外亲,想不思念你们都难哟!

总算有“正神”登场了。宣传队员们性情总是要活跃些儿的,却也不是个个没正经。譬如保安先生,这些年人家不仅在工作单位作正神,当年在宣传队舞台上也尽出演正面人物,甩着胡子积肥的朝鲜族老头儿啦,抵制不良风气的货运员啦„„等等,等等。关于这一点,不知别人如何,相比之下至少泽旗兄便有些儿自惭形秽了。因为即便当年上台,他老兄至多也只能扮个带阿米子看火车的彝族“雀波”队长。虽然也还逗趣,却至多只能在“生旦净末丑”中占一个“丑”字你说是不是?但我们的彝族老“雀波”,其实多年前就想郑重其事地给朝鲜老头提一个意见了。当年就因为前者叫你一声“阶级老表”(括号:享受阶级兄弟待遇),你老人家笑得喘不过气,满嘴白泡子流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给人家一耳巴子呢?你难道忘了我们各族人民的确是亲密的阶级兄弟么?

纪律也来了。已然满头银丝,令人肃然起敬。依然如故一丝不苟的大背头,让人感觉出先生一如既往的沉静和稳重。“纪律”,你听听这名字。当年乐队里最守纪律的自然非该先生莫属,绝不跑调也绝不抢调。而谁跑了调,谁抢了调,他先生听得一清二楚,然后轻言细语、语重心长跟你讲道理绝不含糊。算了嘛,何必那么认真呢?你看王骆先生,分明也听出了谁跑调和抢调,人家就装糊涂。再说了,人家泽旗先生吹笛子唢呐的可比不得你们拉二胡板胡的,挣得脸红筋胀不说,还要跑场带阿米子看火车,累得来一身“帕稀稀”的,容易么?该同志保证下次一定注意改进行了么?(括号:亲爱的同志们哪,还有下次么?你们希望还有下次么?)

一群人先是在一处公馆集合。虽说苦孩子出身的泽旗兄,当年曾经像长工一样每天哼哧哼哧地替地主一般的焦仁骐表少爷扛活背洋琴。而即使如此,泽旗兄此时也要客观地指出,焦仁骐表少爷今天的公馆,比之当年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其实还是差了老大一截的。尤其是,当初刘家庄园里有的是三妻四妾,而我们可怜的焦老表,如今却孤身一人独守空房,盖因唯一的(是唯一的吗?)的焦表嫂已然被发配去独守焦公馆之二了,焦千金也去了焦公馆之三„„唉,什么是奴隶啊?什么是房奴啊?让我们为我们政府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欢呼吧。好在我们的焦老表眼下其实也不寂寞,盖因金屋藏了娇,或者金屋藏了“骄”(对不起,一时没能分辨出其目下同居者之性别)。这时候发了福的焦老表偕其同居者——一头肥硕的牧羊犬——正对大伙的到来表示由衷欢迎。焦老表笑呵呵,热情地对每个人不住点头,牧羊犬呵呵笑(估计是这表情),热情地对每个人不住摇尾。一时间,焦公馆里,然后在温馨的餐厅,然后在美丽的公园,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你拉我的手,我搭你的肩。欢声笑语,娓

娓细语,把酒话当年,我们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当年曾扛过400斤重盐包子的铁路装卸工硬汉泽旗兄的眼睛湿润了,多少美好的回忆涌心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你,有我,有他,有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并肩走过。啊,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但愿人长久,愿我们永远是朋友!

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篇6

在讲到什么是好工作时,他说:“好工作就是凭你现在的心智,凭你现在的经验,还干不了的工作。你需要去学习,去请教来完成,让自己长本事,长能力。很多年轻人认为好工作就是可以每天轻松上QQ聊天,看电影,这样两年下来至多也就是打字速度锻炼得快些,一个大学生慢慢就废了。”

工作中遇到挫折怎么办?他说:“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就放弃自己的责任,抱怨的同时不要忘了走路,要有承担精神和大局意识。”

在讲到与人交往的艺术时,他说“两个人在一起工作,相处,当你感觉很舒服时,另一个人可能感觉他有点吃亏了 当你感觉很舒服时,另一个人,肯定感觉吃大亏了。有很多很要好的朋友关系莫名其妙的变坏。那肯定有一个人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了。”

吴春军还经常和学生们分享一句话,那是他自己在大学时听著名美籍华人李玲瑶女士讲座中的一句话,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他,那就是“如果你能像渴望呼吸一样渴望成功,那么,你一定能成功!”

站在大学讲台上的吴春军还有个身份——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聘请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坚持抽出时间走进校园,和大学生们分享自己多年来的心得和感悟,为他们答疑解惑。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会遇到各种困难,环境艰苦。收入低,业务不适应。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人来推他们 把。回想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些困难都遇到过,而且还很艰巨。所以我曾经有个演讲的题目叫《在坚韧中麽砺与积蓄,在担当中进步与成长》。坚韧,是讲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有韧性,要吃得住劲。积蓄,就是说要积累我们的职业能量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而担当,是你作为一个领导或团队负责人,要讲政治,有大局观,不能简单判断对错,要有承受能力和带动能力。关于这些,我想或许我的亲身经历会对年轻的朋友们有一些启发。

一直以来,吴春军对校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在大学校园里,他曾经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单纯、最充满活力的一段时光,也是在大学的学习和经历,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选择理科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长,到了大学又成为了班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吴春军一路走来,颇有“官运”。

“上课的时候,如果发现别的同学不认真听讲,我就很生气下课了还会跑去教育他,你怎么能这样呢”?从小就是这种认真性格,其实这更多是家庭所给与我的特质。

吴春军出生于个军人家庭,父亲和三伯父都曾是四野的老兵。“他们都参加了解放战争,仗打完解甲归田转业回家乡。‘文革’时家里受到了冲击,就是这时,父亲也用军人的习惯与韧性教育着我。”军人家庭的影响在吴春军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做事很执着,认准了方向,就会坚韧地点点向前走。

如果说父亲给了他性格坚韧而阳刚的一面,那么母亲则教给他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

“母亲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与邻居相处,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会跟人去争,十里八村有分歧了,都会请她去调解。邻居父母教育孩子,总会说你跟南街老吴家那个小军比一比!

正是在这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里,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温和构成了吴春军幼时成长的基本环境,也影响了他此后一生的方向。

命运的抉择往往在于最紧要的几步。在高中,他遇到了命运的第一个重要抉择,文科还是理科?

吴春军从小就是同学们公认的秀才。然而,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里,吴春军还是选择了理科。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选择了隧道专业,这个选择,其实源自于之前的一次偶然所见。

那还是高考前夕,吴春军和一帮同学到县城边的大秦铁路建设工地上玩。繁杂的工地上,一个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很快引起了他的兴趣。“一个打山洞的机器,有四个机械手,往里面钻,还有一个操作台,这太厉害了。”吴春军后来在大学里也才知道,那台让其震撼不已的机器名叫四臂掘进液压台车,从日本引进,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亦极为先进。

这个偶然的发现让他兴奋不已,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隧道专业。当时全国仅有几所院校有这个专业,其中硬岩隧道施工领域最好的专业就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当年529.5分高考成绩的他成了铁院隧道专业的大学生。

社团领袖

就这样,一个尚显稚嫩的唐山青年,带着浑身的欣喜与不安,懵懵懂懂敲开了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大门。

“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前身是铁道兵工程学院,属于部队院校。1 984年脱军装交给地方。我85年入学的时候,前几级同学其实还是穿军装的。所以,我们去的时候也还是军校氛围,很严肃。”

不过,严肃的军校氛围反而给了吴春军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舞台。“正是因为原来是军校,气氛不是很活跃,社团活动也少。我们作为初创者发起创办了不少社团。”

吴春军正是彼时社团领袖中的佼佼者。“当时参加全校演讲比赛,我的题目叫《做人要有点精神》,结果得了第一。”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紧接着,我发起了一个‘读书演讲社’,很快成为学校最好的社团之一。后来他们高年级的,也就是84级的同学也注意到我,还请我做了他们路魂文学社的理事长,这个在当时也是很高的荣誉了。”1988年,他所带的隧八五班团支部还通过层层评比选拔,被铁道部团委评为全国铁路系统先进团支部。对于那一段丰富而有质感的生活,吴春军至今依然向往。

丰富的社团生活之外,则是对于人生,对于家国命运的无尽思考。“当时学的虽然是工科,但还是很爱读书,书读得也很杂。大一我就把《资本论》前三卷都读完了,读费尔巴哈,读康德,读尼采也读汪国真和席慕容,还有朦胧派的诗歌。”

回望那段极富理想和浪漫主义的大学时光,吴春军颇有感慨。这其中,有留恋,也有遗憾。1 987年5月4目,他雄心勃勃地组织了一届河北大学生诗会,主题定为弘扬“五四精神,想不到很快就被所谓崇尚自由和个性的偏激同学搅局了。虽然遭遇了挫折,但他的人生并未因此而蹉跎。一向喜读书、爱思考的吴春军,始终葆有一份理性而审慎的人生态度。”好像这么多年走过来,虽然也比较活跃,却从不标新立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在一些特殊的时刻我的人生轨迹从未偏离过正轨。

青春足迹

那也是一个热情探索的时代。就在吴春军大三那一年,他做出了让所

有同学大吃一惊的举动,决定一个人去西部旅行。那时,背着背包一个人浪迹天涯还不是时髦而又令人向往的事。

“学校每年都会有社会实践夏令营,我那年是华北地区实践夏令营营长。参加完学校的大活动后,我就想组织一些同学去西部,就像现在驴友似的。引来很多人报名,但临走的时候,他们都打退堂鼓了,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从院团委借了一部120的海鸥相机,背了一背包方便面和榨菜,吴春军就这样上路了。一个好集邮的同学,还给了他一堆明信片,告诉他每到一地就往邮箱投一个。

“同学有订《中国日报》的,临走时就卷了一大堆旧报纸,在火车上钻进座位底下铺上报纸当卧铺。当时北京去新疆的是69次,也恰好一共69个小时旅程,我在石家庄上的车,三天三夜,就往西边走,也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

第一站是莫高窟,他在那住了三天。正是在那里,吴春军踏入了自己向往的艺术殿堂。白天看不够,晚上就拿着手电筒去看——黑黢黢的夜晚,吴春军拿着手电穿梭在大小佛像之间没有恐惧。有的只是艺术的陶醉,那是一个让人多么热血沸腾的时代呵!

也是在这里,吴春军开始遇到三三两两和自己有着相似想法的人得以结伴而行。有新疆建设兵团的老战士,在上海做了点小买卖,发了点小财要回去再看看老战友的。有和自己一样有着探索冲动的大学生。让他吃惊的是,还有一些女孩子竟然也是一个人旅游。

走到天池时,吴春军还干了一件让他自豪不已的“傻事。”到天池时,就想着一定要穿着游泳裤到水里游泳,还要照张相。当时是清晨下水太早博格达冰峰上融化下来的池水刺骨一样的凉。结果到了乌鲁木齐就发高烧了,也亏了年轻,在旅店里面蒙着被子睡了一天宿就好了。”

莫高窟,月牙泉吐鲁番,楼兰古城……一路走去,宛如一部文化苦旅。“我现在很留恋那个疯狂的青年时代,在那个年代,就是有一种探索的劲头,到远方去,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在哪儿住不知道,前面能看到什么也不知道,完全是探索未知的一腔热情。”

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7

在采访的过程中, 黄世山所长不止一次地跳出我们的谈话, 感叹在安徽暖通行业的从业人员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以及共同努力的精神, 这让他十分的欣慰以及感动。他说:“每次出去参加学术会议, 我们的行业人员都会聚在一起讨论, 平时工作再忙, 我们也会抽空交流。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第15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 事实上这是对安徽暖通工作不断努力的肯定, 是大家对这份工作投入的激情换来了一次次的回报。”

“其实我还只是晚辈, 行业的前辈很多, 还需要不断地学习, 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这是黄世山作为一名安徽省暖通行业资深专业人员对自己的寄语。同时, 我们也和黄世山所长一起感谢那些一直在安徽暖通行业不断辛勤工作着的人们———你们辛苦了!

《中央空调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安徽的暖通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黄世山:就我们院而言主要以民用建筑项目为主。专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国家经济技术发展过程的体现。比如, 由于电力紧缺, 出现了峰谷电价, 我们主要研究了水、冰蓄冷的项目。到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超高层建筑, 我们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转移。如今, “节能、减排”更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更加关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何能够处处体现节能和环保。所以, 在近期四川省某中学的项目设计中, 由于那里冬长无夏, 采暖期长达160多天, 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我们就想办法结合建筑设计, 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系统供应采暖及生活热水,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实现节能减排。

近2年, 安徽的整体发展势头较好, 一方面由于国家加大中西部的开发力度, 引进了很多项目, 另一方面, 安徽地理上交通便利, 拥有铜、煤、铁等资源, 发展速度快, 空间大。

从市场产品类型来看, 前两年多联机的市场有所上升, 我们也听取了一些反馈, 也有业主反映多联机在安徽某些地区的使用上制热效果不是很理想, 运行效率不像其在说明中标的那么好, 但总体看来还是各种空调方式并存, 且集中系统多一些。

《中央空调市场》:自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后, “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政府也是积极响应。您认为中央空调企业品牌应该如何真正做到“低碳”?

黄世山:我个人认为“低碳”是节能理念外延的扩大, 这是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时刻具备的一种节能理念。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 起初我们很依赖进口国外产品。如今, 随着中国的空调企业研发机构自身在不断的完善, 其产品的环保、节能性也越来越高, 很多企业都在脚踏实地的走着“低碳”的道路。比如, 在水、风冷机组上加强对热回收的研究, 降低对大气的热排放;研发高温离心式冷水机组, 从机组、水系统、末端3方面降低能耗, 实现“多重节能”就是很好的范例。

总的来说, 在企业不断改进完善其自身产品的同时, 工程设计人员也应对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节能系统。

《中央空调市场》:面对水/地源热泵的日益快速发展, 市场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您如何看待?

黄世山:我首先要肯定的是水/地源热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项技术,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技术。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 也要根据具体环境, 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判断, 尤其是地埋管, 它涉及到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等许多专业的许多课题, 应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我希望我们一些有实力的科研、教学单位和相关企业能携手合作, 加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暖通作为一个专业, 仅仅是这一多学科课题的参与者之一, 但却肩负着把这一技术推向市场的重要职责。

《中央空调市场》:我们发现随着甲方和乙方沟通的日益加强, 左右投标结果的因素日趋多样性, 这是否意味着设计院的影响力有逐渐被淡化的趋势?

黄世山:不可否认,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信息闭塞, 设计院掌握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市场信息, 当然权威性很高。如今, 市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强, 甲方人员已经能掌握许多信息, 乙方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地加强, 这事实上也是整个行业进步的体现。

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设计院的专业影响力还是占有一定的地位, 我始终坚持的观点是, 能够积极响应标书的投标方案才是最合理的, 决定中标结果的是投标者本身。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项目设计上, 在确定方案的时候, 多花心思在方案设计上钻研, 给业主提供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成果, 这才是设计人员应起的作用。

《中央空调市场》:我们注意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真正能从事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您怎么看待这种“浮夸风”现象?另外, 暖通的工作十分枯燥, 对年轻的设计师来说, 您有怎样的建议?能谈谈您的业余爱好吗?

黄世山:的确,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有的时候, 由于工作忙, 的确没有钻研的时间, 但是我们应当要努力把握业务工作和业务学习的平衡, 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更新要求专业人员及时的学习和了解, 当然, 工作过程的本身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暖通工作繁杂是正常的, 对年轻设计师来说, 做好专业首先要有敬业精神, 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 虚心学习。只有在多做、多练的基础上, 才能不断地总结提高。

激情燃烧的年夜 篇8

我的老家在闽南,它与对岸的台湾共风同俗,习称除夕为“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旧时用木炭炉)的圆桌上一起吃年夜饭,谓之“围炉”。这种最具传统也最有人情味的节俗,好比没有命令的集合,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羁旅异地他邦的游子们,除非遇到特殊情况,一般都要回家“围炉”,吃一顿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年夜“围炉”是全家人精神上得到莫大快慰的时候,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过去辛辛苦苦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小字辈们正可借此机会将感恩之情回报父母。倘若因事阻碍有亲人未归,家人们也总是为其留出席位,摆放碗筷,表示家圆无缺。“围炉”聚餐要比平日里早上一两个钟头,街市百商谢客,居家红烛高烧,摆上丰盛菜肴酒席,由家长拈香,全家大小先在列祖列宗牌位前跪拜致意,表达不忘祖不忘根的心迹,然后再“围炉”开席。

丰盛年菜摆满桌,阖家欢声笑语多。“围炉”的幸福感真是难以言喻,全家人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天伦之乐的喜气。桌上的每样菜几乎都有吉利含义,用发菜、豆腐为主料烹的菜,取意“发财多福”;肉圆加入猪骨汤象征“骨肉团圆”;萝卜,闽南和台湾人习称“菜头”,隐喻“好彩头”;猪蹄,表示有前途、有奔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吃“韭菜”喻示年寿“久久长长”……闽南和台湾沿海人都喜欢买泥蚶(海产贝类)。贝是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把吃剩的贝壳象征性地收存着,说是“积存钱财”,预兆来年能发财致富。“围炉”餐桌上的最后一道菜通常是甜汤,希冀明日岁华新,生活更甜美。席间,要避免说不吉利的话,倘若失手打破碗碟,要说“岁岁(碎碎)平安”、“落地开花”或“碗豁嘴,大富贵”之类的吉语。

除夕的米饭要煮的比平日多,只因要留一大碗隔年饭,插上一朵梅花状的红纸花,谓之“饭春花”,寓意家有余粮。闽南和台湾人“围炉”结束后有吃甘蔗的习惯。我祖母在世时,总会将事先买来的几根甘蔗,削成一节节,让全家人边吃甘蔗边拉家常。她说,甘蔗节节甜,一节一节地啃,来年生活会如甘蔗一日比一日甜。祖母还会郑重其事叮嘱我们:“年夜食蔗,新年齿不痛”。除夕之夜,厅堂红烛通宵长明,合家欢聚一堂守岁迎春。一到零点,家家大放鞭炮迎春纳福,谓之“开新正”,奏响了新春第一天的序曲。

每次过年“围炉”,我总会萌发一番抚今追昔之忆念。改革开放以前,过年如过关,大多数家庭的年夜饭都要苦费心思提前准备。几个蛋几斤鱼都要凭票证限量供应,人们得起个大早冒着严寒去排队,有时轮到自己了,却因商品短缺而白费了好几个钟头的站功。那年头,“三月不知肉味”不足为奇,人们肚子生锈,瘦肉虽然好,肥肉更受宠!食品站门口几乎每天都有争买猪头皮、猪肚肉引起的吵架。

那个时代的过年,猪肉、鸡肉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奢侈食品。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前夕,大队养猪场里死了一头猪,县食品卫生防疫部门闻讯,急忙派员前往“尸检”,验明死因源于一种传染性很厉害的猪瘟,便将死猪深埋。一贫如洗的我堂叔不知从哪里探悉到这一秘密消息,当日深夜扛上一把锄头,带上一把利刀就去“偷墓”,把那头猪的大腿全都剁回,全家人偷偷摸摸,然而又是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年夜饭。看堂叔那喜形于色的模样,简直不亚于得到一大笔意外的横财。堂叔吃得嘴边冒油,边说:“死猪没死脚,吃了绝对没事!”我不知他这理论的根据是什么,但我想,要不是穷极之下,有谁愿意去冒那么大的风险,又有谁会自我安慰地炮制这一荒谬的饮食理论呢?

每到快过年时,老爸为了把年夜饭办得像样些,总是忙得团团转,到处求三托四,多买点吃的东西,尽量给家庭营造一种好心情。记得有一年除夕,十多公里外有个村子的鱼塘要捉鱼,老爸打听到消息,连忙叫我骑上县公安局配给他的那辆旧自行车,去找生产队队长买几条淡水鱼过年,全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个个盼候着我的佳音。我高兴的哼着革命歌曲,奔驰在乡间小路上,不料袋中大鱼的滚动,我一时刹车不稳,连人带“马”掉到路边小水塘,人受点风寒不要紧,最糟糕的是几条大鱼竟遇水而逃。当晚全家人围着炭炉直叹气,显然,对我没把食事办好感到极大的不满意。

我们闽南和台湾方言“鸡”与“家”谐音,除夕“围炉”的餐桌上,一定要有一只煮熟的全鸡,寓意“全家福”。为了这只鸡,也是让每个家庭“领导”大伤脑筋的事。那时候,我家老少八口人,年夜饭中倘有蒸鸡登桌,小孩子们不禁眼眸放亮,就像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香喷喷的烤鹅,几双筷子不约而同向鸡身伸去。家中的“最高长官”就要发话了,要孩子们不得太自私。可想而知,一只几斤重的鸡一人能分到几两?但我们满足了,因为毕竟尝到了久违的鸡肉。有一年除夕前,我祖母辛辛苦苦饲养的一只大鸡突然失踪了,祖母十分心疼,走街串巷吆喝“祝祝”(叫鸡声),喊得喉咙冒烟仍不见鸡影。我说:“奶奶,别找了,都日暗了,那只鸡肯定被人吃到肚子里了”,祖母长吁短叹:“孩子,你们没口福啊!”没有了鸡,这顿年夜饭便显得黯然失色。

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9

平津战役纪念馆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一段隽永深刻的历史,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它忘不掉的爱国情怀,在白色恐怖弥漫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给予天津一缕清新的空气,最后终以排山倒海之势扫除了天津的阴霾,还天津一片洁净的天空。

平津战役纪念馆

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的战役,这是一部中国解放的战争史诗,无数骸骨掩埋脚下,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所不惜,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勇往直前。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的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北京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党中央决定在天津修建的、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地处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主展馆陈列内容共分为:序厅、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六个部分,展出历史照片400余幅,历史文物2000多件,以及多媒体、电动沙盘、旧址复原、景观、雕塑、绘画等辅助展品。

一进纪念馆大门,我们就被纪念馆广场两边的火炮、坦克和装甲车等吸引了,历史已经在它们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斑驳的锈迹似乎在向我们诉说那战争的残酷。

纪念馆主体建筑气势磅礴,既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追求。前面是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后面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银灰色球体建筑,展馆上方是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平津战役多维演示馆是目前亚洲第一大球体建筑,高43米,直径50米,它运用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艺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银幕环球电影与背景画和展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的多维空间历史画面。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西侧胜利花园内是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军威园,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总体呈长方形,四周护栏按船舷形式设计制作,远远望去好似一艘大型航空母舰,摆满了各类海上和空中的武器。另外,平津战役纪念馆还为观众设置了与陈列主题内容相关的电视播放设施、触摸屏,以及观众服务区、休息区等。

通过一系列的展示,体现了解放军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为了天津人民的解放做出卓越贡献的英勇气概。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在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一栋红色的楼房引人注目,这里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该旧址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津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居住过的地方。

1936年春至1937年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精神,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来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领导华北地区的抗日运动。1936年4月初,在刘少奇主持下重新组建了北方局,彭真任组织部长、陈伯达任宣传部长。重组后,统一了思想,肃清了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将中央的正确路线传达到北方的白区,重建和加强了遭受严重破坏的华北各地的党组织,到1936年底,天津全市党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400余人,建立了山东省委、山西省委、河南工委以及华中、华南若干党的组织,使北方和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党中央对刘少奇主持下的北方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北方党的工作自刘少奇主持后,有了基本上的转变,这些转变为以后取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纪念馆展览内容主要包括图片展、实物陈列和复原两大部分。图片展主要反映了从1924年12月北方局建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撤消,党领导北方人民开展坚苦卓绝革命斗争的经历。复原陈列内容包括恢复当年刘少奇居室以及一楼“惠兴德成衣局”裁缝铺,当年少奇同志正是依托裁缝铺为掩护,开展和领导党在北方的革命工作的。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是党的重要革命历史遗迹,是中国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无可替代的实物史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在天津领导北方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而奋勇拼搏的不屈精神。

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纪念馆

建党九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几千万的规模,这是一个不断繁荣的历史,也是一个艰苦拼搏的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经受住了种种严峻的考验,终于赢得了群众的拥护。而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缩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绝对忠诚。

中共天津市历史纪念馆坐落在天津和平区山西路98号,是在原中共天津建党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天津市唯一的地方党史展馆,同时也是天津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占地面积933平方米,建筑面积1760平方米,共设五个展室和一个声像厅。展出了1919~2001年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历史,包括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革命史、斗争史和建设史。馆藏的45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和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真实的影像资料。陈列品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客观生动地展示了五四运动以来的8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天津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李大钊、刘少奇、周恩来、张太雷、彭真、姚依林、于方舟、江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的有关情况和建树的丰功伟绩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展厅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风云——天津地方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及其革命活动:第二部分为艰苦创业——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前进:第三部分为改革开放——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四部分为观影——珍贵的党史资料。

一幅幅伟人的画像,一张张革命运动的图片,在讲解员生动的叙述中,我们仿似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共天津市历史纪念馆既是对天津党史的真实写照,也生

动的反映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

唐山道革命旧址

在天津市和平区唐山道与建设路交口南侧拐角处,有一幢一院两厢的二层楼房。看上去貌不惊人,灰突突的,但是知情人都会投以敬仰的目光,这就是,伫立在唐山道47号的“中共中央在津秘密印刷厂”旧址。

毛泽民是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央苏区时期,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银行行长、闽赣省苏维埃财政部部长。1929年初,毛泽民带领原上海印刷厂的部分同志,携带印刷机器来到了天津,以承印《马太福音》一类书籍和各种文印业务以作掩护,实际上承印着顺直省委党的各种重要文件和进步书刊,直到1931年春,毛泽民奉中央来电回到上海工作,这才结束了它神秘的历史使命。

毛泽民在天津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不仅是党的北方工作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同时由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区内,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因为急于组织暴动而把原来的有限力量暴露出来,先后有11个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红军在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整个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和白色恐怖时期。毛泽民同志往来上海与天津之间,以及在天津工作期间的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

今天,这幢充满历史诱惑的古楼依然被保护完好,保持着它青灰色的古老风采。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革命先烈们永远让人怀念,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不应该也不会忘记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

天津觉悟社

到北京看毛主席,在天津看周总理。这是在旅游界很流行的一句话,“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是开国总理周恩来曾经留给海河儿女的深情话语。在天津的岁月对周恩来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这里是周恩来投身革命的起点,这里成就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革命理想与深厚情谊,周恩来虽然已经故去35年了,但是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永远不会磨灭。

周恩来1913年随伯父来到天津并考入南开学习,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同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又回到天津,开展各类爱国运动,次年,为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周恩来带领南开5000余学生到直隶公署请愿,被反动当局逮捕。同年7月反动当局被迫释放周恩来等学生。

穿梭于天津一座座民居之间,在小区深处,我们终于找到了天津觉悟社旧址,青砖灰瓦,历史在它身上磨出了深深的痕迹。觉悟社院门上高高悬挂的牌匾“天津觉悟社纪念馆”还是1 986年邓颖超专门来馆视察题写的。

纪念馆是以觉悟社旧址为馆舍建立起来的,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马路三戒里,走进小院,七间青砖平房显得朴素而简单,但是却因为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成就了它不同寻常的印记。觉悟社始建于1919年9月16日,是“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马骏、邓颖超等创建的青年革命社团,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这里是进步思想的汇聚地,是进步学生的大本营。周恩来曾在这里生活学习过,许多觉悟社的纲领性文件也都是在这里起草的,周恩来曾在这里抓阉抽到五号后就以“伍豪”作为其代名。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总理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多用这一笔名。李大钊也曾于1919年9月21日来到天津,给觉悟社社员以鼓励和支持。觉悟社本着“革新”、“革心”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主旨。周恩来是觉悟社的实际领导人,担任社刊《觉悟》的主编。

觉悟社旧址在1976年地震时受损,1982年又在原址上按原貌重新修建。纪念馆分为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两部分。复原陈列再现了原三戒里4号院的面貌和当年社员们活动时的情景,展出了社员抓阄决定代号的工具以及学习、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辅助陈列室,则以大量历史文献、照片、绘画及雕塑等,生动展示出觉悟社成员组织革命宣传活动的斗争事迹。

盘山

登上盘山山顶,环顾盘山,绵延起伏,劲松苍翠,流水潺潺,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座屹立在山峰上的“盘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到处都活跃着八路军、游击队,每一方土地都是伏击敌人的战场。

盘山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中共党中央提出了在河北东部敌占区建立根据地的任务。盘山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这里很快就成了河北东西部抗战的中心。

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共5000多人在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的率领下,兵分两路挺进冀东支援当地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斗争。1938年7月,冀东举行了有10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给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以沉重的打击,盘山全县上万人参加抗日联军。1940年4月15日,蓟平密联合县政府在盘山成立,这是冀东西部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联合县政权,标志着盘山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从1940年年底到1943年年初,盘山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严重地打乱了日本侵略军的安排部署,日军开始重兵“围剿”盘山根据地,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包森副司令员,率兵多次痛击日军之后,1941年6月转入外线作战,将抗日根据地扩展到密云、平谷、三河、兴隆、遵化、玉田、宝坻等县。1941年春,八路军十三团一营,利用陵园里石海洞穴这一天然屏障,抗击数倍日军两天两夜,取得了突围战的胜利。1943年1月,我主力部队返回冀东,通过数次战役,终于收复了盘山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出包森、洪涛、田野、莲花峰七壮士等众多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其中著名的有千像寺会议遗址、石海战斗遗址、冀东《救国报》滦西分社及电台遗址、天成寺会议遗址、白草洼战斗遗址、五盆沟惨案遗址、联合村惨案遗址、史各庄(现名挂月庄)惨案遗址、包森洞、洪涛洞抗战遗址,盘山的许多巨石上还刻有1940年八路军第十三团政治部宣传队镌刻的抗日标语。

来到盘山烈士陵园,当年的烽火仿佛还在眼前跳跃,红旗猎猎在空中呼呼直响,英雄壮举在我们心头涌现,翠柏喻常青,在这冬日里愈加青翠逼人,清泉奇石,仿若共产党员那坚毅与清澈的品质,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革命的信仰是如此的纯粹。陵园内的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盘山抗日斗争事迹陈列馆、烈士骨灰堂等,整个建筑富有民族风格,宏伟壮观,肃穆庄严。

高高矗立的烈士纪念碑在一二十里外都能瞻仰它的雄姿,它象征着革命先烈的崇高形象;碑身正面,镌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词:“光荣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左侧镌谢觉哉题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右侧镌宋劭文题词:“抗日英雄浩气长存”:后面镌李运昌题词:“为人民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题词表达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日本侵略者的恶行在这里昭显,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这里显现,来到这里仿若耳听目视了一部中华民族的抗

日史诗,全民抗日、团结抗日,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依然挺立了脊梁。

天津市九山顶冀东抗日边区食堂

自古以来,行兵打仗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近代战争也是如此,在天津市最北边的天津最高峰一一九山顶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常州村,它是天津唯一一个以八路军抗日电台呼号“常州”命名的行政村。也是冀东抗日边区食堂所在的旧址,这里曾因当年抗日官兵吃饭而红极一时。

1942年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冀东西部地委书记李子光等冀东著名抗日将领,先后来到九山顶地区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常州”这个电台呼号从此诞生。冀东的抗日会议多次在九山顶召开,冀东抗日机关重要刊物“搏斗”也在九山顶云泉洞印刷发行。随着抗日军民大量开进九山顶,九山顶抗日边区食堂应时而生,据说,抗日边区食堂供给最多时设十几个灶台,容纳几百人同时就餐。为保证边区食堂的粮食等物资供应,平原地区党群组织通过几条秘密交通线,源源不断的将几万斤公粮、大量布匹和鞋袜运送到九山顶,保证了军需民食。九山顶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斗争中成为杀不完、打不垮的坚强堡垒。

“常州”村这个带有鲜明抗日战争印记的小山村,深刻的记忆着中国共产党、八路军领导冀东抗日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1998年5月常州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原抗日边区食堂旧址上,重新建起了抗日边区食堂,以此来纪念这段九山顶抗日根据地人民引以为豪的记忆。

天津戏剧博物馆(广东会馆)

你方唱罢我登场,掩映在重重戏目之后的是中国共产党为国独立的奔走呼号,是革命群众团结抗日的坚强决心。走进广东会馆,不禁为其古朴的风格所震撼,古朴、庄重、韵味十足,在中国很少能见到如此精致的清朝建筑了。

天津广东会馆不仅是一座艺术的舞台,更是一座洋溢着爱国激情的政治舞台。当年会馆落成后,正值我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广东同乡会以这里为基地,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对封建统治、支持共和的运动。会馆的广场上经常举行大型集会活动,成为民国时期天津著名的三大群众集会广场之一。1912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两次来到天津广东会馆,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邓颖超与爱国女界同志会在戏楼舞台上演出了新剧《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募捐活动。1925年共产党人安幸生在这里组织天津的纺织、印刷、油漆、海员等20多个工会,成立天津总工会,领导海员工人大罢工,支援“五卅”运动,广东会馆因此成为津门红色历史的见证。

天津广东会馆保留下来的建筑由四合院、拜师堂、戏楼等部分组成,外围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兼容我国南北特色,四合院内正厅、配房均出卷棚顶前廊。主体建筑古典式戏楼以它的空间跨度大、设计巧妙和装饰精美为我国古典剧场中的佼佼者,其舞台口设立的起着保持原声扩音作用的穹顶藻井堪称一绝。著名表演艺术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苟慧生、红线女等人均曾在此登台献艺。

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坐落在天津蓟县最北部,东有悬崖为屏,西以峭壁为依,是控扼东北进入内地的咽喉要道,史称“蓟北雄关”。景区自开放以来,逐步充实爱国主义内容,增加红色旅游景点,已成长为一个有着独特优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建于1986年,是万里长城沿线上第一座专题性的长城历史博物馆,馆内共展示文物338件,分为三部分展示:一是万里长城的历史回顾,二是蓟镇长城的地理位置及修筑沿革,三是修复长城的有关资料和文物。博物馆于1994年被列为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可在此地追忆古代金戈铁马、逐鹿争雄的动荡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建设新中国的英雄壮举,增强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百将碑林建于1987年,是为了纪念建军60周年而建。其中收入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授衔的2位元帅、2位大将、22位上将、74位中将、7位少将共107位开国将帅的题词,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当代碑林。碑林为中国古典式廊院建筑,院落宽敞。碑廊正中,立有邓小平手书“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花岗岩石刻。这些将帅的题词中,有徐向前的“铜墙铁壁”,聂荣臻的“我们屹立在五台山太行山恒山燕山旌旗指向长白山;我们驰骋在滹沱河永定河潮河滦河凯歌高奏鸭绿江”,肖劲光的“气壮山河”等。老将军们怀抱对祖国深沉而凝重的感情挥毫泼墨,笔力苍劲,寓意深远,是后代宝贵的爱国主义教材,永远激励着人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毛泽东诗词墨迹碑林建于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99周年而建。其中,共收入毛泽东从1923年到1964年间创作的28首诗词手稿,共计1893字,恰与毛泽东诞生之年巧合。漫步其中,可追忆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热情。百松园建于1993年,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而建。共栽种30多个品种的整整100棵松树,在园中巨石上刻有毛泽东的豪情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

名家荟萃,各展风采,文治武功,交相辉映,或壮怀抒志,或歌历史之丰碑,或抒民族之豪情,个中情怀,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发现。

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这就是梁启超饮冰室名称的来历,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最活跃的政治家也是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梁启超结束了长达15年流亡生活后,1915年定居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就是在其原寓所上修建的,它坐落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是天津市第一个在名人旧居基础上建成的纪念馆。

梁启超纪念馆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建于1914年的“梁启超旧居”和建于1924年的“饮冰室”书斋。其中“旧居”部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其中还有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和子女教育的故事。展览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图片展现了梁启超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政治主张以及学术成就。“饮冰室”书斋则通过百余件家具及文房用品的复原陈设,再现梁启超当年工作及生活情景。

曹禺故居

说到《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人们一定会想到曹禺,但曹禺是天津人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在天津河北区民主道25号的曹禺故居纪念馆中,可以找到曹禺曾经生活的场景。

曹禺故居纪念馆是两座共计600余平米的意式小楼,曹禺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幼年、童年和青少年的时光。前楼以展览为主,展览由十四个板块组成,通过照片、手稿、书籍等元素的展示和文字解说,主要展示了曹禺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天津的特殊情感和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后楼“万公馆”主要是对曹禺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社交氛围、文化熏陶等各种因素进行的恢复性陈设,向参观者深入展现曹禺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

上一篇:突破现代汉语教学困境下一篇:Word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