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

2024-11-26

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共8篇)

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 篇1

长期以来“高考”与“课改”在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眼中,似乎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许多一线的英语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对课改仅是浅尝辄止,在常规课堂上依然我行我素,奉书山题海为不二法宝,对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置若罔闻。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且看2011年陕西高考英语试题。第四节完形填空,关于三个富人去一个贫穷的村子帮助穷人们摆脱贫困的故事。其实正好反映了近年基础教育所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精神。阅读理解C篇,关于一位学生想上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而遭到母亲的阻拦一事,这其实是高三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话题,而试题内容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了温情与励志的色彩。再看2012年全国卷阅读理解C篇,关于深夜驾车主动遵守交规,凸显了诚信的时代主题,而在其他各地近年高考阅读试题中,诸如此类可谓数不胜数。

英语阅读,无疑是高考英语最大的一块蛋糕,被很多学生视为畏途,英语阅读教学,更是让广大英语教师煞费苦心。然而,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网络和游戏呢?因为它们有趣,能给他们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因为这些东西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激情。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喜欢英语阅读,首先要唤醒他们的内在激情。

我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得意之处就是无数次成功地运用了教材的情感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内激情,从而演绎出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师生情感交响。下面我以两个课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

课例之一,阅读主题:Sports,授课时间为2008年9月初,学生对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记忆犹新,所以讨论十分热烈,这时,我刻意展示刘翔的一张照片,一时间学生的情绪颇为激愤,他(她)们对刘翔退出比赛的事非常不满。于是,我适时地播出刘翔在鸟巢退出比赛时伤心落泪的系列画面,并在画面上打出特地为刘翔写的一首歌“Oh, my hero!”,并以声嘶力竭的摇滚风格刻意渲染:If there’s no pain, how we can gain?体育精神与奥运金牌谁重谁轻,其结果已不辩自明。那些持偏激态度的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体育观的狭隘。从奥运到刘翔,从英语阅读教学到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水到渠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矫正了他们狭隘的体育观,开阔了他们的心胸、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课例之二:阅读主题Growing pains,我敏锐地捕捉到教材的不足,即一味地扩大成长的烦恼,却没有很好地提出建议解决这个问题。果然,课程一导入学生就义愤填膺地抒发着自己对家庭对父母的不满,当进入到讨论如何解决成长的烦恼这一环节后,学生中规中矩地提出了一些常规的方案,如,Talking with friends, write to the parents/teachers...但明显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这时我不失时机地甩出预设的杀手锏,首先打出一幅母亲在厨房大汗淋漓做饭的图片,再缓缓出现一个问句:Do you know what your mother’favourite food is?随后又打出一幅父亲肩托小孩放风筝的图片,配以问句:“Do you know wha your father’s favourite sport was when he was at your age?”紧接着打出一系列的以父母的感人瞬间为主体的图片并配以简单而明确的提示,最后结语:We know little about our parents though they know much about us.教室一时出奇得安静,我趁机将课堂推向高潮,以一首荡气回肠的《父亲》,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当看到那一双双湿润的眼眶,我知道:此时,什么generation gap,什么growing pains都在这一瞬间变得荡然无存(哪怕是一瞬间,也多么难能可贵。)

以上两例,我分别利用了学生的爱国情结与体育精神、传统孝道与亲情,从而引发了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的认同,这才是一节好课真正的收获。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对教育有一个经典的阐述,他深刻地指出:“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地获得知识的一部分。”

新课程新在它给了我们极大的空间挖掘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求知、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可以用诗人般的情怀,唤起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当他(她)们在某个日子回想起时,仍有一丝不曾磨灭的触动。这就是我们的课堂追求,这样的学习历程,才是真正体验生活幸福感的生命历程。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

[2]黄振远.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3]李明高.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

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 篇2

一个月之前,我们带着戒备与不安走进花坪小学,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花坪小学留给我们的印象多少带有一些神秘。一个月来,当我们融入到花坪小学之时,已深深感到了这所学校的魅力所在。花坪小学以他那宽广的胸怀融纳了我们。时间匆匆而过,当我们要离开花坪小学时,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没有“我们”与“你们”的概念。来时空空如也的我们,带走的是满满的收获,也带走了对花坪小学的一份感激和眷念。

一、校本研修: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本研修,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教育界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当人们正在对他进行争论不休时,花坪小学全体教师却在埋头苦干,用他们自己的实践,证实了校本研修的价值。他们在校本研修中走出了特色,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以自修反思模式为载体,紧扣校本研修,进行了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的尝试。

花坪小学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实行研修组的职能转变,把过去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进行了校本研修的探索。他们认为凡以校为本的各类研究、学习、进修、培训都属于校本研修的范畴。他们做的第一个事就是成立以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直接负责,研修组长为成员的研修机构。过去的教研组仅仅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要范围,花坪小学对教研组进行整合,把它提升到研修的程度,进行职能的转变。在研修组的职能上,他们把原先的教研组职能的外延进行了大范围的延伸,把过去教研组单纯的教育教学研究职能,延伸成为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育质量,全方位的活动。

花坪小学原先成立了语、数研修组和一个综合牵头组,将任教同一学科的老师,再分成若干小型教研组,这样少则三人,多则五人,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考核也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校经过调研发现这些教研组,由于点多面大,活动组越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有许多教研组名存实亡,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也不一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今年学校对研修组进行了整合,成立了语文组、数学组、体音美英组、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自然组、综实校本地方组。并且由各科骨干教师担任研修组的管理者,选择了五位年轻有为、富有实力的教师任研修组长。为了把这项工作认真的开展好,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一个蹲点两个研修组。同时保证各研修组的活动时间,把听课、研讨都规定到相应的节次,并且把研修的工作纳入了教师的工作量,上了课表,从时间上给了全方位的保障。

他们的这些做法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沉思,我们下面学校也有教研组,也经历了由教研组改为研修组的过程。但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一是存在名称改变了,但职能没有改变的现象,研修组的职能还仅仅局限于过去教研组的职能。二是研修组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活动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落实,开展教研活动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或者是为了应付上级资料检查而已。在此,我们的感悟是研修组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花坪小学这种境界,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这些管教育教学的人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应付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研修的本质。

花坪小学在教育教学环节的管理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这种改革不仅仅是停在口号和形式上,而是真正体现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学校创造性提出了《关于教师使用备课本的规定》,将备课细化为“三种层次,五种模式”。三种层次:详案、简案和略案、修改旧教案。五种模式:按篇目备、按单元备、按课时备、按主题备、修改教学建议。这种大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有效的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把教师从大量的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把精力用在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上来。

我们也在反思,我们教育的追求不正是要经过此种意境,使我们自己成长一位学者型的教师吗?我们有很多一线的教师,不也是时时在抱怨,我们的备课机械化成份太多,有很多无用的抄写。有追求的老师就觉得应该把这些时间拿来用在提高自己的素养上来。但我们也在想,花坪小学这样一放是否就是一盘散沙呢?经过一个月和老师们的朝夕相处,我们了解到,学校为了使备课改革得以落实,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相关的要求。比如,写简案和修改旧教案的老教师必需要有五个条件:一是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多年的教某学科的经历;三是要有一定的知名度,是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四是要有优秀的教学成果;五是旧教案的使用中必须每课要有反思。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了解到,全校仅有两位教师被学校批准,可以是修改旧教案的。

从学花坪小学的经验中,进行思考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实施。关于花坪小学“三个层次,五种模式”的备课方案的实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背景,还有教高的教师素养作基础。我们在想,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环境,在我们学校实施这种模式,至少暂时还不可能。因为,我们学校的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具备,没有达到这种水到渠成的地步。

花坪小学虽然教师的素质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仍然还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确保校本研修的落实,一是对研修组的管理以创优活动来促进校本研修的发展,制定了《花坪小学优秀研修组评价标准》它包括五个方面,三十个评价指标。二是对教师个人管理:用教师专业成长报告册来统筹;用《研修活动考评细则》来规范;用《研修活动记载表》来落实;用《课堂教学评价表》和《校本研修评分表》来量化;用《花坪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基本信息一览表》来导向。

二、书香校园:一轮初升的太阳

走进花坪小学校园,经过头两天的了解,我们惊奇的发现这里教师的素养比好多学校都高出一个层次。为什么呢?这个疑问一直在我们脑海深处徘徊。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所写文章,一是质量高,好多老师都能写上一篇优美的教育散文和教育叙事。二是教师文章的数量多,花坪小学也仅仅就是六百多学生三十位老师。几年来,他们的文章形成了近百本专集。也就是说这里的老师每人近几年内的文章就可以编巽成几本书。这在我们下面小学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开始来第一件事,有幸为他们办了一些教师读书活动专栏。说起教师读书活动,这可以说是花坪小学一轮初升的太阳,也可以说是花坪小学给全体教师的一道独特的精神大餐。学校投资购买了大量的教育名著,让老师们读。在对教师读书活动管理中,没有按传统的管理办法要求老师做多少笔记,而是要求在读完书之后写一篇交流体会,在全校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说至少有三种好处:一是让老师们的各个素养得到迅速提高;二是把老师从繁琐的读书笔记中解脱出来;三是给老师们的个人才华展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舞台。

学校把教师读书活动作为校本研修的前提和基础,使学校的校本研修的基础变得如此厚实。他们要求教师在读完书之后写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就是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好多老师在这教育趣事活动中记录下了他们真切的体验与反思。张洁老师的一篇名为《安妮宝贝》的叙事案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当时我们是饱含着深情与眼泪读完这篇文章的。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女孩,她也有着许多的缺陷,她不会听讲,成绩特差,但是张洁老师却毫不吝啬的将爱奉献给她,使她在爱中成长。她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一天,她 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原来,有个同学说她爸爸不要她了。这个同学的爸爸常和她爸爸在一起打牌,或许,是心太累,或许是从她身上根本就是看不到希望,当爸爸的在沮丧时说了这话。但这话对一个孩子来说,打击确实是太大了。她的哭声和她爸爸痛苦的眼泪交织出现在我眼前,我无语,抚摸着她的小手,心里一阵抽搐。我批评了那个学生,但我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我是多么希望她的世界是一片晴空啊!可是老师无力去改变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已所能去关心她,让她的心灵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中。后来张洁老师,不教这个学生了。但依旧对这个小女孩充满了深深的爱,时时刻刻关心她的成长。从这篇充满深情的故事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张洁老师那娓娓道来的充满深情的文字。更重要的,我们读到了教师的本质,教师的本质就是爱。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以及我们所工作的学校。我们是寄宿保育制小学,和学生天天在一起,我们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这样感人的文字,其原因无怪乎有两个,一是对学生充满了爱,由于自身文学素养的差距,自己对学生深深的爱和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无法表达出来,这种老师还情有可缘。二是对学生的情感麻木了,学生的喜怒衰乐无法驳动他的神经,这种对学生没有爱的教师,是有辱于“教师”这光荣而高尚的名字的。由此看来,我们从花坪小学这个教育叙事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一是要培养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要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读书活动,把花坪小学打造成了一个浓浓的书香校园。也难怪,我们走进了花坪小学就如走进了一个梦幻花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们敢说,一个充满书香味的学校一定是一个最有希望的学校。在这里我们读老师们的文章,篇篇是那样感人。更使我们感动的是许多老的教师也挥洒他们的笔墨,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文章。

曾平老师四十岁出头了,是一个典型的慈母型教师。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的文笔会如此优美。她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后,写了一篇《为了梦中的那枝桃花》,在文章中,她叙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候欧洲的一位国王把自己从阿尔卑斯山采下的艳丽的桃花作为最高奖赏献给了自己的老师。最后,曾平老师深情地写道:“李老师的书很值得一读,我会认真的去读,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我相信我梦中的桃花不仅仅是一只,而是一束,甚至是一片桃林。”

李春桃老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公民的诞生》,其中一点引发了她深思,写了《男人的形成》。反思了我们的学校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男孩子勇敢、坚定、宽容的人格。这些方面的反思多了,我想李春桃老师离教育家也就不远了,“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

还有许多老师的文章也很感人,在这文章的背后,是老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反思,我们自己学校的老师,不但老教师写不出东西,连年青的老师也懒于动笔。我们作为领导者,除了埋怨我们的老师没有进取心,没有写作意识而外。我看,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为老师营造一个这样的读书氛围,让老师们一是要有体验教育、教学、生活细节的细腻情感,二是要有广泛的阅读,给老师们深厚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老师有广泛的表达内容,又有精美的表达工具,我想这样我们的老师也能像花坪小学的老师一样,人人都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在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中,我们除了自己读了一本书,认真参加老师们的读书交流外,还认认真真倾听了个人老师的充满个性的发言,认真感悟老师们文章背后的深厚内涵,老师们读过的文章有李镇西的《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公民的诞生》,赞可夫的《和教师的对话》,魏书生的《教育教学艺术》,黄全愈的《家庭教育在美国》,窦桂梅的《和教师一起成长》,卢梭的《爱弥尔》„„这些书都是当今经典的教育名著,老师们读了这些书之后,心灵的感悟,实践的反思,使老师们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老师们读的这些书,我们想到,我们也要求老师们读书,做业务笔记,写教研文章,可我们的老师总是写不出有新意、有深度的东西,其中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我们没有为老师准备这样精美的、营养丰厚的精神食粮。

三、全员管理:一缕春风百花盛开。

我们在挂职之前,或多或少接受过管理知识,也有过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管理模式。花坪小学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把学校管理的这样井井有条。到了花坪小学之后,我们每人有幸参加了学校一周值日活动。这周值日的老师每天从七点钟学生上学到五点钟学生放学进行全天的管理,从学生到教师要进行全员管理,大到学校一周的工作安排,小到清洁卫生组织纪律都要管,并且要管得细,管得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才深深的领悟到,原来花坪小学的每位教师都是校长,都在为学校当家作主,都在为学校出谋划策,都要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也难怪花坪小学校长曾经自豪的说:“我们学校的每位老师,都可以当校长没问题。”听到了校长的这句话,我们除了感悟到她那宽广的胸襟之外,这也是一门很深的管理学问,让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当能校长,这就是一位校长的高超而绝妙的管理艺术。

花坪小学每位教师都是管理者,但每位教师又都是被管理者,就连校长主任也不例外。我们曾经就这个话题,和教导主任进行过交谈。她说:“管我的人多,一是办公室的主任要管我,我在办公室的工作要接受他监督,二是值周教师要管我,三是研修组长要管我,四是校长严管我,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接受他的检查和指导。”监督领导者接受管理的理念,给我们的启迪也是深刻的。在我们的学校,我们也是教导主任,我们通常是只接受校长的管理和领导,往往把自己凌驾于学生和老师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人之下,百人之上”。

花坪小学的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网状的管理模式。对于我们原先的实行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原先的这种金字塔管理模式,领导高高的站在塔尖,要“管”住一班人,又要“理”清各方各面的关系,所以说这种管理,管理者管的累,理得烦。被管理者又觉得自己失去了主人翁的地位,存在着严重的惰性思想。看花坪小学的这种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中,学校领导由管理者变成了被管理者,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把管理者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二是让被管理者真正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这样的管理者,才能静下心来,思考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这样的管理者也才能高瞻远瞩,学习全新的教育管理知识与理论,站在时代的前沿,使学校充满永远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领导大胆放手让教师主持学校的管理工作并不是放手不管,靠什么管理?是要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比如说学校的值周教师,就规定了值周教师的八大职责:

1、履行职责,维护秩序;

2、加强巡查,杜绝隐患;

3、灵活把握,得当处理;

4、净化校园,狠抓落实;

5、学生干部,发挥职能;

6、集体活动,及时总结;

7、基本情况,准确记载;

8、值周教师,慎之又慎。

教师有教师的形象,花坪小学的教师形象,我敢说是一流的。为什么呢?这些成果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历了一个繁杂的艰辛过程。李校长常常向我们讲起花坪小学为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经历:针对一段时期,出现的不好苗头,出台了《教师形象十不准》。

热爱学校。不准做有损学校利益、荣誉的事。关爱学生。不准使用“语言暴力”,对学生进行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得剥夺学生学习等合法权益。自重自律。不准拨弄事非、无理取闹、制造事端、传播小道消息。遵纪守法。不准打牌赌博、酗酒闹事、无故缺勤、迟到早退;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廉洁从教。不准请家长办私事,不得收受礼品,更不得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端正行风。不准另购规定以外的资料、搭车收费、有偿补课和乱办班。为人谦和。不准刻薄对待学生、冷言训斥和指责家长;不得文人相轻,与同事产生纠纷;不得抵制制度的执行和各项评比活动。恪尽职守。不准要求家长请辅导教师,也不能牵线搭桥;不得随便请家长来学校;不得请学生帮自己做份内的事。举止文明。不准衣冠不整、语言粗俗、满口方言;不得在课堂上抽烟或使用移动电话;不得让家长不知学生去处。勤奋创新。不准擅自调课、停课、缺课和对工作敷衍塞责、搪塞、固步自封。

校长在向我们谈起她的制度建设时,她说学校的每一项制度都有当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形象“十不准”》,每个“不准”,都是当时学校有老师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影响了教师形象,学校才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制度。由此,我们想到花坪小学出台一系列制度的精髓就是学校制度必须适用,制定了制度就必须按制度实行。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学校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制度,有好多的制度,有的是为了迎接检查,有的制定了,也未免严格按制度办事,这就造成了“墙上的制度”和“工作中的制度”两张皮。这样的制度制定了和没有制定没什么两样。

四、学校特色:“细”和“实”相结合的精华。

有人曾经说过,什么东西坚持了就形成了特色。花坪小学的日常管理,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其实有些做法我们也尝试过,但没有坚持。花坪小学却是做到了持之以恒,每时每刻都用“细”和“实”两个字来对待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导处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刘主任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她的一本教导处日常杂记本给了我们很深的启迪,教导处每项细微的工作她都记下来了,有些工作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研究,这也许正是一个教导主任所必备的细致与耐心的品格,实践与研究的意识。

研修组的管理纷繁而复杂,研修组作为一个研修事物,要把它的管理做到实在、具体、有效,刘主任在这方面作了细做细致的研究。我们有幸参加了研修组长工作会议,会议没有务虚的东西,全部是务实的。研修组的汇报,都是说本学期本研修组计划做哪些事,现在已经做了哪些事,还有哪些事没有做,今后打算怎样做。他们说了的事,上了计划的工作都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去完成。刘主任布置研修组的工作,并没有空洞的理论教说。现仅就布置上交的材料为例,包括研修组工作总结暨“创优”申报材料、评分表,课堂教学评价表,校本研修评分表(上课、说课反思、读书交流),研修活动记载表,专业成长一览表,各类教学优秀人员,学科竞赛计划方案、过程、结果、反思,说课反思,报告册,备课本,专业成长记录袋,学生学业评价表(综合学科),学生学业评价表(统考学科),质量分析反思,外出学习汇报材料,各类成果复印,“三课”教学资料包,教育名著,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反思,教材教参、教辅资料、教学仪器,学生硬笔收法竞赛作品集、课外阅读记录卡、作业记载、课堂记载、图书借阅登记,远程教育备课资料使用登记表,各室表册(财产仪器档案清理、借还使用、破捐率利用率),卫生检查记载。

这二十二项资料,每项都是实实在在的。并且在这二十二项的资料背后,都有相应的、大量的资料,比如说:学生学业评价表,它就包括平时的考察材料、期末考试的材料、单元材料、期末统测材料等一系列的资料,再比如说:教师专业成长袋里面每项资料都是教师专业成长记录,也是花坪小学体现以人为本治校思想的具体体现。

五、教育困惑:学校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花坪小学挂职期间,我们看到了他们工作中的欣欣向荣的一面,辉煌灿烂的一面。我们似乎在想,花坪小学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太美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和老师们有了长时间的接触,我们也才知道,他们的成长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首先在学校的发展上,他们面临着管理体制的制约;其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着许多进城务工子女大量入校,在德育上和学习上跟不上,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的辛酸苦辣。李秀英校长曾经深情的说,花坪小学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制约了花坪小学的发展。但花坪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是凭着一股不甘人后的实干精神,在诸多困难面前,树起了一面面辉煌的旗帜。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靠的是全校师生精诚合作的团体意识,靠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李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坪小学,当年如果没有那样的困难,也许还发展不到今天的这个样!”

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已经结束,我们由当初的戒奋与不安,到很快与花坪小学融为一个整体,这就充分说明花坪小学师生的胸襟该多么宽广,由于读书他们的情感该多细腻,充满书香的校园,他们的品格该有多高尚,师生每天攀登二百八十四步台阶,他们每天都在登自己人生旅途的泰山,学校管理的泰山,日长月久了,花坪小学的成果定会达到另一个灿烂和辉煌。

能到花坪小学挂职一个月,是我们人生的幸运,我们带回去的将是无限的感慨和无数的收获,我们带回去的是一粒教育理念种子,我们也想让这粒种子,在我们那片贫瘠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去培育呵护。

在花坪小学挂职一个月,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将是永恒的.用情绪管理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

工作疲沓、教学缺乏激情是很多教师的通病。如何唤醒这些教师久违的工作激情,是每一位校长都很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用情绪管理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

在不久前结束的河南省周口市中心校长培训班上,笔者就“教师管理的若干难题”与多位中心校长进行了畅谈。189位中心校长中有176位认为,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是任劳任怨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工作疲沓、教学缺乏激情是这些教师的通病。如何唤醒这些教师久违的工作激情,是每一位校长都很关心和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关注教师的情绪管理,是唤醒教师的工作激情的良方。

发掘教师的正面情绪

学校是师生实现生命意义的地方,是师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是校长、教师、学生追求幸福的地方,是一个有感情的机体。一般而言,对学校创新和发展有利的正面情绪有:执著、挑战、激情、决心、喜悦、爱心、自豪感、信任等。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成功学校的经验,不难发现在优秀的学校文化氛围中,都是充满了这些积极情感的。

为了发掘更多的正面情绪,学校管理者应学会深入“人心”,进行情绪管理。校长要充分了解新时期教师的需要,如果学校能够引导和促进教师个人目标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教师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带来不好的精神状态。因此,校长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个人,确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教师成长发展体系,使教师能够明确短期的工作目标,建立起长期的预期发展目标,将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统一,更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的工作情绪。

当一个教师的长处得不到发挥时,他可能很平凡甚至很平庸。反之,当他的天生优势与他的工作相吻合时,他可能出类拔萃并很优秀。了解教师并让他们扬长避短,做他最擅长的事,是当今校长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要激发正面情绪,需要学校管理者厘清学校的使命、愿景或核心价值,帮助教师找出他们的价值观与学校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有些教师热衷竞争,有些教师认同服务学生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则重视教学技能和工作能力。校长的责任是:了解每位教师的价值观,使教师扮演的角色和学校的目标相关联。崇高的学校目标,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等价值观,是点燃教师工作激情的催化剂。

学校领导若想让激励方式达到激发教师激情的最大效果,须掌握即时、明确与量身订做等要领,并赋予教师工作的使命感和充分自主权,才能在公平原则下满足不同贡献者的需求。

激励要即时,在教师有良好的表现时,就应该尽速给予奖励。等待的时间越长,奖励的效果越可能打折扣。激励要明确。模糊的称赞如“你做得不错!”对教师的激励意义较小,校长应该明确指出,教师哪些工作做得很好,好在哪里,让他们知道,学校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挥良好的表现。激励要公开,激励措施要让教师完全了解。校长必须事先让所有教师清楚知道,将提供的奖励是什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

正视教师的负面情绪

教师对学校创新和发展不利的负面情绪有:恐惧、愤怒、无动于衷、压抑、敌意、嫉妒、贪婪、自私、憎恨等。负面情绪是我们人类情感合理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它,而是利用它,让它最终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学校需要提供机会让教师将不满情绪袒露出来,也需要提供一种氛围让教师敢于袒露。有关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不能宣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他教育、教学的输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影响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

但负面情绪并不仅仅具有破坏性,许多时候它是一个迈向更高境界的踏板。我们正视它,就能从中发现隐藏在学校制度或管理方式中的痼疾,使我们能够不断改进,并防患于未然。将负面的东西从心里挖出来,然后积极的东西才会溢满心田。

新上任的校长唐克强准备将新的学习与反思文化引入本校中,于是他召开教师大会讨论这种新的学校文化。但老师们似乎并不热衷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很快将讨论的焦点放在对目前学校管理方式的不满上。唐校长有些失望,不过他还是耐心地听教师们发言,并对学校管理的这些现实问题进行解释。会议快结束时,唐校长和大部分教师的情绪都积极起来,并希望再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在第三次会议上,人们便自动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新的学习与反思文化的建设上,并对此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在具体处理教师负面情绪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明确问题,找到不良情绪诱发源。常见的学校中诱发不良情绪的因素依据职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决策层领导主要是对学校发展担忧;执行层主要是上下级关系需求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对管理活动的筹划以及对晋升的渴望;一般教师的表现则更“丰富多彩”,工作的压力、教师之间个性冲突、信心不足、担心落后于其他同事、急于求成、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同事之间意见冲突导致相互怨恨等都是不良情绪的引发因素。对于教师中的潜在的负面情绪,校长要善于觉察其先兆,和平时比有什么异常,然后尽量让其将心里话谈出来。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教师情绪的特殊性,建立合理、有效的宣泄机制,尽量减少教师将消极情绪带入教育过程,最好不要把教师的不良情绪纳入其业绩考核与评价之中。

其次是校长自己要保持平静心情,不能以怒对怒。有句话说得好:别人用什么名字称呼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种称呼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才决定你是谁。校长要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关心,仔细倾听他说些什么。除非其蛮不讲理,否则让他将怒气发出来。校长应从教师角度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冷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化解矛盾。

处理好教师团队内的冲突

在学校内部,教师团队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习惯认同、文化习俗等同时并存于一个学校的教师团队中,或者一个学校的教师团队内部缺乏顺畅的沟通机制、组织结构上存在功能缺陷等,冲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虽然冲突对教师团队发展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即破坏性和建设性,但如果对教师团队冲突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那么,不但建设性的冲突可能会向破坏性的冲突转化,而且原本属于破坏性的冲突可能会对团队产生致命的打击,直接威胁团队的生存。

要有效地化解团队内部的冲突,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教师团队内的有效沟通。教师团队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沟通是人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知识甚至兴趣、情感等的一种行为。沟通对教师团队成员的交互行为、对团队的运行都起到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只有沟通,才能使教师的情感得到交流,才能协调教师的行为,形成共同的愿景,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沟通决定团队成员的关系结构、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能。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各种例会、学校内部刊物、闭路电视、学校校园网、各种汇报、非正式接触、电话、QQ、Email等,创造各种促进沟通的条件,这样就可使教师团体内部信息共享、充分沟通、消除矛盾、统一思想、增强团结。因此,沟通是提高教师团队情商的重要方式。校长要善于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来了解教师的内心思想;校长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并听取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校长要给予教师感情上的帮助和支持,对教师的成绩加以确认,并对教师的错误行为加以训导等。

在作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 篇3

1.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

所谓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简言之就是将“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写作并非一项任务,一种把戏,而是生活本身,正如言说是人类的本能,写作不过是把口头言说转变为书面表达。要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首要的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了解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才能提出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的话题,或者称为文题。

唤醒学生表达的意识往往只有兴趣还不够,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受到知识、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的限制。如果学生长期无法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充分表达对其感兴趣的话题的感受,认识,无法通过写作与人分享,将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走出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形成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增加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既有利于更好地记录生活、积累素材,也有帮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学生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作也就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2.唤醒学生思考的潜能

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仅仅是写作的一个方面,单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写作就像没有灵活的文字材料,往往流于表面,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流水账”,缺乏生气、刻意模仿、千文一面。这种问题在中学生的写作中并不少见,一直以来教育者们也在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文理严谨、富有思想的中学作文仍然鲜见。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们离创新究竟有多远,平淡重复的生活积累、情感表达距离富有个性、义理严谨的文章有多远。其实,二者之间不过隔着一个思考的过程。

写作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为写作提供了血肉,理性思考则为写作凝聚了灵魂,如此才使得文章成为写作者“自我”的延伸,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些平淡重复的文字,而是写作者“本人”,这样的文章才是实现了“自我”构建、“自我”表达的文章,自然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具有体验者和思想者的双重属性,对协调体验和思考的关系往往会产生混乱。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积累的各种素材、情感体验进行加工整理,运用理性的思维逻辑和一定的思维方式发现各种感性材料中的内部联系,对生活重新组织和概括提升。可以说,学生写作的水平也即其思维发展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当注重从以下两点唤醒学生思考的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和耐心修改的习惯。

(一)问题意识。柏拉图曾说过:“带着更多的问题,而不是带着更多的答案去生活。”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无论是抒情性的散文还是规范的议论文,都离不开对矛盾的具体分析,矛盾所在即是问题所在。教师要带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追问,从而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智慧。

(二) 耐心修改。修改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脉络重新梳理的过程,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另一角度———读者的角度来审视文章,从而形成新的感受,激发新的思考。

3.结论

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篇4

一、命题时注重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 把握学生写作的动情点

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 都离不开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通过这种认识所产生的情感, 然后向语言文字转化的过程, 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当他们看到、听到、读到或亲身经历一些事情, 就会引起思考, 产生认识, 在感情上掀起波澜, 于是产生写作欲望;再经过认真构思, 写成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这种转化能力。

我曾带的一个班上有一个学生在随记中写道:“没有金钱就难以生存, 没有知识就难以发展。”“因为自己知识贫乏, 我感到空虚;为了自己能真正潇洒一回, 我开始了顽强的探索……”从这里, 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正在努力探索周围的世界, 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如果我们在作文命题时, 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 抓住触动学生感情的动情点, 帮助学生开掘他们的“胸中积蓄”, 使学生有感而发, 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敏感、爱思考、爱浪漫, 却又多困惑迷惘。针对这些情态进行命题, 如《潇洒又何妨》、《我爱标新立异》、《如果我当市长》这些题目, 与他们的心理比较贴近, 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中。

所以, 中学生作文的创新必须符合中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惟有在此基础上的作文创新教学, 才有生命力和实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情感, 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 才能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情绪和情感, 才能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批改时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看到进步的希望

教师平常要留意那些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在作文批改时专门给他们的作文找优点, 发现每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 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点, 哪怕是很细小之处。整篇作文写得好的可能性比较小, 那就从段落里找;段落里找不到, 就从句子里找;句子里找不出, 就从字词里找;字词里找不出, 就从立意方面找。要尊重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的创造性劳动, 呵护他们脆弱的写作自尊心,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作文批改要始终围着学生转, 而不是围着作文本转。作文批改的形式不能过于呆板, 眼睛多看看新鲜活泼的学生, 别老盯着作文本不放。作文批改的目的, 不是评判作文的质量, 而是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作文批语要注重鼓励, 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从作文批语中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 进而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即使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 也要用亲切委婉、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语言, 尽量不要直接指责, 更不能讽刺、挖苦。当学生看到鼓励性启发式批语时, 就会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 而这种被认同和赏识的感受将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这种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积极而有效的“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从而自觉揣摩写作优劣, 领悟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三、评讲时注重鼓励启发,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信任, 尤其当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信心不足时。这种需要常以情感沟通和谐为满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一篇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 从此就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至于终身写作, 甚至成为作家。反之, 一个学生如果在习作过程中, 从未体验过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欢愉, 感受的是平淡, 或者是失败或挫折, 那么他就会处于压抑或自卑状态, 很难积极地努力提高作文水平。因此, 引导学生情感的正常发展, 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鼓励其增强信心, 走出作文低谷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条件, 让学生常能摘到虽然不知名却颇为自骄的成功果实。我的做法是:每次作文评讲时, 选择几篇能够体现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作文, 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读, 然后我多用些热情洋溢激发上进的评语, 指出学生作文的独到之处、成功之处,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其他方面不如别人, 但在这个方面却有超人之处, 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欣慰。一个成功会促成另一个成功, 多方面悉心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 就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逐步进入一种乐写的境界。

四、阅读时披文入情, 让学生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 激发写作热情

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的篇目, 文学性增强了, 情感的成分也增强了。许多选文不仅积淀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而且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闪耀着人文思想。语文教学应该返璞归真, 还以真情。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充分感悟教材中的“情”与“理”, 激起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共鸣, 从而激发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在教学中披文入情, 加强朗读, 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我之情结合起来, 突出情境熏陶、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尽悲怅,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壮美,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的豪迈。如教学《项脊轩志》时, 教师的情感或沉痛, 或悲戚, 或低徊缠绵, 甚至热泪盈眶。当激昂或悲痛的情感在教室里弥漫开来的时候, 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学生观察世界、体验生活的激情会被点燃, 抒写生活的欲望也会被激活, 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五、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等等。其中反复提到“自己”, 如果说“我要写”是写作的动力, 那么“为自己写”则是写作的终极追求。生活处处有语文, 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性、鲜活性、趣味性。如从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实话实说”“新闻调查”“法治在线”等栏目中精选有关内容,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看、议、写。再加上经常领学生寻春、觅秋, 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感受生活之美, 把生活的实际反馈到学生身边来, 让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自己发现许多值得可写的人和事, 由衷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既有所思, 又有所感, 自然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当学生把作文看成跟谈话一样自然、普遍、广泛应用的交际手段, 跟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事情时, 作文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充分的调动, 个性才能和创造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3;2010, 8.

[2]语文报, 2010, 6;2010, 10.

点燃学生写作激情的火花 篇5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写作激情

在作文教学中, 营造鼓励写作的氛围, 不断唤起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 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多渠道创设写作情境和营造氛围, 为学生争取展示作文的机会和提供表现的舞台。在学校里, 通过学校宣传橱窗、班级作文园地等阵地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回到家里, 要求学生将自己好的习作读给父母听, 争取获得父母的指导和表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社区诗歌朗诵会、文艺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向地方小报投稿, 当有学生的作品能在报刊上发表, 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当学生经过自己辛勤劳动, 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 拿到发表作文的报纸或接到获奖证书时, 写作的欲望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这些做法让学生在写作和渴望发表的过程中培养了兴趣, 也体会到了写作的快乐, 有利于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激发写作灵感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实践方能有所感悟, 教师如能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事物, 展开想象的翅膀, 注重语言积累, 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组织学生参加养花、种菜、植树劳动等, 在家学做洗衣、烧饭、喂养小动物的家务, 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实践, 并且能把实践的过程和感想如实地记录下来或写出观察日记。学生在参加劳动体验的过程中, 对掌握一种小窍门很有兴趣, 这样他们就会很投入, 并从中获得劳动的乐趣和感想。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作文就很容易唤起其写作灵感, 他们会发现很多新颖的写作素材, 也能写出生动活泼的好文章。如指导学生写《我爱》这样一篇开放性的半命题作文, 刚开始时启发学生可以写人、写物、写事等, 只要自己喜欢的, 什么素材都可以写。可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 认为很简单, 不作深挖掘就写《我爱妈妈》, 这很有千篇一律之感。后来经过点拨、引导, 启发合理想象, 学生的写作思路被开启。有的学生写《我爱菊花》, 他细致地描写了自己养菊花的过程和感想, 富有真情实感。还有一个学生写《我爱早晨》, 他从充满希望的晨曦联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 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些富有创意的写作活动, 既给学生带来快乐, 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三、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写出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学生写作指出了方向。学生写作文, 就是把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情或感想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经验告诉我们, 让学生自由选择语言表达方式,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学生尽情地倾吐思想感情。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感兴趣的事, 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写作文就会变得轻松, 甚至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需求。记得有一个学期, 学校举办了一次分年级拔河比赛, 比赛规则是:各班级选10人, 其中男生5人, 女生5人。我班是大家认为最有实力获得冠军的班级。赛前, 我们认真备战, 对这次冠军头衔志在必得。可是, 在决赛时因对方班主任的疏忽, 他们班参赛队员多了1名男生, 少了1名女生, 结果是我班输了, 对方班级夺得了冠军。比赛结束后有学生发现了这一情况, 大家十分气愤, 很多女生都哭了。作文课上, 当我要求以拔河比赛为素材写一篇自由命题的作文时, 有学生提出这次作文不写事情过程, 能不能写感受、想法?我说行, 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批阅这次作文时, 我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流畅, 感想丰富, 许多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很多。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张同学也写道:“这是公平比赛吗?这是不择手段争冠军!公平在他们心里还重要吗?他们班主任还说他们班的比赛人数他也不清楚, 这纯属狡辩, 是想逃避责任的借口。”这个女生的语言虽然有些偏激, 但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还有一个学生在文中写道:“我们班这一次拔河比赛输了, 说心里话, 我真想大哭, 我不断闭着眼睛想忍住, 但我的眼泪实在无法控制, 就像地下的泉水一样涌了出来……这泪是涩的苦的, 这泪中有遗憾, 有伤心, 有委屈。”这样真实的心理活动描写, 达到了学生作文语言表达的较高水平。

用实践活动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篇6

一、赏识教育贯穿活动始终

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师必须充分尊敬学生、赏识学生, 时时给学生以鼓励。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在你的讥笑中有爱因斯坦, 在你的轻视中有爱迪生。让我们从“育人”的高度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掘学生的个性品质, 看到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 就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双翅, 在成长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二、激发兴趣, 积极参与

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蕴藏着广阔的教育空间和大量的教育资源, 不仅可以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而且可以丰富教育的艺术和智慧, 给教育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所以, 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生参加语文实践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 也是主观能动性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兴趣能转化为专注于实践活动的情感, 兴趣也能转化为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的坚定意志。小学生天生好奇, 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 我们就应该因势利导, 多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培养他们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如学生喜欢植物, 我们就可以搞一个小小的叶子展览会, 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条件, 把学生搜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叶子集中展览, 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又激发了他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增加了生活知识, 提供了习作的材料, 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学会活动, 学会观察

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要让学生有会观察的眼睛。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丰富生活知识, 积累生活经验。参加活动后有所收获, 关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能仔细区分不同的事物。如莫泊桑一心想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 请教福楼拜有什么诀窍, 福楼拜却只让他在大街上观察, 写下观察到的事情。第一次, 莫泊桑说什么也没观察到, 福楼拜没说什么, 继续让他观察;第二次, 福楼拜还是没说什么, 过了很长时间, 福楼拜才告诉莫泊桑:写作的诀窍全在细心观察, 积累生活知识。那富丽堂皇的马车和装饰简陋的马车的走法是一样的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车下坡时, 赶车的人是怎样吆喝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莫泊桑听后深受启发。这说明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有必要组织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本领。离开了观察, 其他的几种能力 (思维、想象) 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认为只要有眼睛, 任何人都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这就是观察。其实不然, “看”并不等于“看见”, “看见”也不等于“注意”, 即使是“注意了”也不等于“观察”。观察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为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知觉、语言、思维相统一的智力活动。可见, 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 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槐乡五月》一课前, 我考虑到农村的孩子们对槐花并不陌生, 但要想说清楚也并不容易, 于是, 我指导学生在课外对槐花进行观察。

1. 激发兴趣。

五月, 槐树开花了, 山村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有的槐花一条条地挂在枝头,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孩子们口袋里装的是槐花, 手里拿的还是槐花, 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 甜丝丝、香喷喷的。

2. 重点观察槐花的颜色、形状、吃起来的感觉。

教师的指导不必烦琐, 应抓住特点观察事物, 让学生充满自信, 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教师的指导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逐渐把学生培养成爱观察的好学生, 那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想象是观察的深化和发展, 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础, 没有了想象, 就无从谈起创造。我们必须扶持并激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张扬, 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习作评语与学生写作激情的培养 篇7

一、平等对话, 启人思维

俗话说:“亲其师, 则信其道。”只要是当过老师的都会对此深有感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 学生乐意亲近某位老师时, 他肯定会主动用心去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为了吸引感染学生, 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以后更乐于写作, 我在批阅学生习作时, 改变了传统的概括性的评语, 而尽量采用自然亲切的语言, 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并融入自己读后的感受来给他们的习作写评语, 让他们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获得启迪。如在一次校运会后, 有位学生根据自己参赛的感受写了一篇周记, 把自己失败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非常真切, 我是如此下评语的:你把比赛失败时沮丧的心情描写得很细腻, 并且比作当时灰暗的天空, 既切情又切景!比赛虽然失败了, 但你的作文却充满真情实感, 一次活动换来了一篇好文单, 亦是一次成功。如果在文章结尾用几句话写写这次比赛给你的启迪, 会使文章主题更深刻。你觉得呢?像这样的评语, 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有启发性, 对学生能起到指导作用。

二、倾注真情, 让学生从中动情悟理

习作是学生对于某种事情的叙述或发自内心的情感的流露, 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 他们希望得到心灵上的呼应, 而教师给学生习作上的评语, 实际上就是教师内心与学生的真情交流。因此, 教师在批写评语时, 也付诸真情, 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 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和强烈的情感碰撞, 让学生在浓浓的“情”的氛围中动情悟理, 既能感受到老师的情感, 又能明白做人及作文的道理。如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妈妈指责, 同学嘲笑, 乃至心情很是郁闷, 情绪低落, 信主受挫, 于是写下了《我的烦恼》一文, 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生动, 读了她的文章后, 我写了如下评语:“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值得同学学习。你这次考试发挥得不够理想, 我为此感到惋惜, 同时也为你父母及同学对你的不理解而感到遗憾, 但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难免会有挫折和烦恼, 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其实这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你不必把这些事太放在心上, 放松点, 让我们的生活多点笑容, 振作起来, 胜利属于能经得起考验的人。”学生看了这些评语后, 感动地对我说:“老师, 谢谢您对我的理解和鼓励, 我会努力的。”看, 贴心的话语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知心的语句能深深撼动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真情化作一片阳光雨露, 他们在这一片暖暖的情意中逐渐懂事、成长, 当然无形中也让他们明白了作文的道理: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三、肯定闪光点,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 学生在学习中, 如果得到老师的赞美与欣赏, 就越发增强学习的信心,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其学习的潜能。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样, 在批改学生习作时, 教师亦要有一双快乐的眼睛, 努力在他们的文章中发现优点, 并予以肯定、鼓励, 要由衷为学生文章中的某一亮点喝彩, 哪怕只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用得恰当, 我们也要为其击节叫好,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后看到了希望, 其自信心必然会增强, 兴趣必然会得到提高, 会更主动地拿起笔来进行写作。这正验证了凯洛夫的那句话:“当学生对进步有了满意的感觉, 他才会对求学发生内在的兴趣。”我教过的班级中曾有一位刻苦勤奋、上进心强的孩子, 但语文功底比较薄弱, 怕写作文, 为了激发好的写作兴趣, 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我平时只要发现她文章中有一个词或一句话用得好就在旁边批上鼓励的语言。有一次她在《战胜自卑》一文中写道:“自卑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自卑的人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个迷路的旅人, 只能在原地打转。”我在这几句下面做上记号, 在旁边批上:“看, 不是写得很好吗?善于联想, 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卑的害处, 在学习生活中你可要扫除掉这块绊脚石哟。”教师真诚的赞许, 使学生领略到了写作的乐趣, 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信心与热情。临毕业时, 这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 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主与鼓励, 您在我文章中的评语就像黑暗中升起的明星, 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唤醒学生写作的激情 篇8

同时, 在我们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对“基础”认识狭窄化、短期化问题。不少人还认为, 那些要考试的、知识性强的, 如语文、数学、外语等, 或者是当前社会上较重视和强调的, 如计算机等是重要的。加强了外语和计算机教学, 就算体现新的基础要求了。强调基础教育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评比标准的满足。比如, 把学科教学的价值定在考试成绩提高;把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对准文明评比;把体育、美育的成功归结为参赛得奖;把学校工作计划对准上级本学期要抓的中心任务;把教育质量等同于升学率等。其后果是学校围绕着“考”、“评”、“赛”、“查”等具体要求转, 尽管大家工作得辛苦又到位, 但却渐渐丢失了中小学教育更为根本和长远的价值———对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渐渐丧失了积极性。

因此, 每个校长要认清自己的学校。了解社会现实状态是怎样的, 学校问题是什么, 怎么造成的, 优势是什么, 障碍在哪里, 潜力在哪里, 怎样发挥利用。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各有千秋, 要不断围绕目标, 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改革的实践中, 构建学校文化, 让教师体验成功。

功利、物质的刺激可以焕发教师一时的积极性, 但不是永久的, 这只是第一层面的唤醒。关键是要在第二层面上, 即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其实, 教师有较高的追求, 他们关注人生价值的实现。学校管理要注重人文与制度管理双管齐下。成功管理者要创造一个能产生自尊、自重等内在报酬的工作环境———一个可以容许和鼓励每一个教师都能从工作中争取内在报酬的环境, 少依赖奖金、福利等外在报酬, 因为外在报酬只能消除不满意, 内在报酬才能使人满意。领导意识不是管理意识。管理是行政性的, 领导是一种引导。现在企业管理讲人文, 学校更要如此。让教师找到合适的价值定位, 要有人文的东西去唤醒人, 唤醒教师自觉地追求。

教师职业对于社会而言的外在价值与对于从业者———教师而言的内在生命价值之间的统一基点是创造。这是教师可能从工作中获得外在与内在统一的尊严与欢乐的源泉。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育在今天, 已经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 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 不会思考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的探索欲望燃烧起来, 把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 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 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的社会价值。

创造,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在当今中国, 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因为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 教师若把人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传递, 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那么, 他的工作就会不断地向他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 成为推动他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息能力, 给他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和欢乐, 自己的生命和才能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校长要让教师发挥创造性就要让教师关注课堂。因为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指导作用, 是在处理教育活动的情境中得到发挥的。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如当学生精神不振时, 你能否使他振作?当学生茫无头绪时, 你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 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 感受和谐和欢愉、发现的惊喜?当教师在课堂中体会成功与创造, 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就能被激发了。

要培养教师的阳光心态, 要孩子健康、主动、创造地成长发展, 教师必须健康、主动、创造地成长发展。

上一篇:英语教学素质教育要求下一篇:国文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