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方案设计

2024-08-28

课程方案设计(精选12篇)

课程方案设计 篇1

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不但是校长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的应然追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然使命。本文从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来谈学校的课程领导。

我校在实施学校课程领导过程中,践行了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并以学校现实条件为基点,有效地实施了学校的课程方案。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愿景的媒介,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规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只有确立科学的课程目标,学校课程方案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实施行动,并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我校根据国家关于“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综合了社会、学校和学生、家长、社区等方面的需求,依据学校课程目标的内涵,并结合课程目标的可分解性、可实现性、可接纳性和可评价性要求,从师生的兴趣、利益、知识程度、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内部因素”,进行了有效的课程领导,并制订了符合“用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学校”课程理念的学生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

二、课程实施

一般说来,在符合课程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课程越是“个人选择”的,越显现出“个性”,学生就越能体现出创新精神,他们个人的潜质就越能释放出来。一个好的学校课程方案必须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使学生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从而让最大多数的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方向上获得最好的发展。

我校围绕着“理解、沟通、主体参与、互动”四个活性因素,构建了“用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学校”的学校课程体系。在课程实施中,我校为学生提供了课程“超市”,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有学校为他们提供的“购物单”。学生可以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决定自己所需的“商品”。

三、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的实施等环节。我校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提出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三项核心任务,通过“回归实践”的途径,在征求课程专家、教师、学生等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注重过程、兼顾结果、体现实践性、民主参与和协商的课程发展性评价范式。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基础型课程,我们改变了以往仅以几次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取消月考;对于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我们分别探索了针对课程特点的评价体系,力求培养学生的“自信(Confidence)、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创新(Creativity)”的“4C”精神。在教师评价方面,我校建立了学生、家长评教机制,由教导处公布监督电话,并负责学生、家长评教的信息处理。

总之,我校的学校课程领导在引领学校发展方面发挥出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精神立校,理念引领,实践创优”的学校课程领导格局。今后,我们在学校课程领导的过程中,将继续坚持“以研究引领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提升”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探索学校课程领导的任务和途径,不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为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公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方案设计 篇2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0.5天)(支撑教学目标2)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1、2、3)2.1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2.2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2.3成型零件的设计 2.4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2.5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3.1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3.2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3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4.1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4.2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4.3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4.4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5.1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5.2课程设计总结 5.3课程设计的答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课程方案设计 篇3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对服装设计与营销(高技)专业进行了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准绳、以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根据岗位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为课程主线,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式与递进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不同子任务,达到从事该岗位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特色

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传统的服装教学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先前国内服装企业招收的工人大多传统意义上的缝工。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服装企业从原有的来料加工向自我研发、自创品牌、自重营销的综合性企业过渡;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制作、管理、策划营销等综合性的服装人才。因此,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除懂得基本的服装设计、服装纸样及缝制工艺设计以外,还需掌握面料学、QC跟单、质检、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业化生产流程管理知识,及在工业化生产中关键岗位技术要领。

2.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

传统的服装类课程设置时,各门学科之间分类比较明确。例如,教师在讲工艺时,由于服装设计、纸样、材料等学科的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有所偏差,往往无法按计划开展。另外,传统教学计划不能很好地体现企业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为此,在新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时,我校结合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并根据学期顺序由易到难编排学习任务。例如,针对时装裙款式的学习的过程时先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市场调研、确定主题、风格选择面、辅料、绘制款式图、看图出样放码、服装缝制工艺设计、QC跟单、营销策划与市场广告、服装产品推广、售后服务等。这种计划、内容的设置能很好地将各个任务街接与融合。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某一任务时,其他的老师都会根据后面的教学内容要求积极配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全面,特长也得到充分发挥。

3.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服务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有教学子项目的关系,通过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具体内容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地强化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看图出样放码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将学习领域设置为:看图出样放码。学习情境设置为:男女下装类看单出样放码,男女上装类看单出样放,婴童装看单出样放码。学习内容无论在纵向还是横向上都有变化,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不断递进的内容使学生持续保持兴趣,在学习的层次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所改进

我校设计的考核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采取具体的项目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即每完成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就进行一次考核评价,而职业素质的考核则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以过程评价为主,根据下达的任务,由各小组按照任务实施、小组汇报、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学生改进这一过程来评价。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触动学生的兴趣,体验在“做中学习,学习中做”的过程。

5.工作页的编写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开发课程时,我校采用工作页编排科学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是根据学习情境设计的,它是学习情境的物质化表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工作页的编写中更多地结合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要素,这对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三、应用效果

1.学生转变明显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服装专业的学生在诸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变,突出表现在:

(1)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课程改革之前,学生总喜欢把自己与“缝工”划等号,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和进取心。通过改革,我们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服装专业”“我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职业素养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明确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们更能积极参与学习,主动研讨,学习积极性较高,整个课堂能体现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学习方法明显好转。之前,在学生头脑印象中,学习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在学校由老师传授完成的,而课改后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工作的过程,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市场调研、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学习方法明显更加科学和有效。

2.各方评价积极

本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课程专家的指导。课改组长共代表本专业组公开汇报阶段性成果4次,课程专家组在听完汇报后认为:“课题组选择工作过程系统化路径是正确的,课改方向没有偏差,所采取的技术路径和操作过程比较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实施。但专业组还是要不断的完善成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来自企业的专家组也一致认为,学校按此套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很受企业的欢迎,因为它非常接近企业。此外,这种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课改班级同学反映,课程实施后,85%-90%以上的学生很有兴趣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性都很高。师生之间的配合也更加协调了。特别是在成果展示、评价方面,学生的个人表达及投入度都有很棒的表现。这证明了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完全是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所以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的机会大大增多,其人身、财产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教师数量不足在师生配置上,工学一体化的教学应该按照1∶20来配置教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未达到,所以教师在实践指导的过程中非常吃力,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师工作强度增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学生外出调研跟班、课堂控制、课后工作页的批改、辅导等均比传统教学的工作量大了许多。

2.持续改进建议

根据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持续改进的措施:第一,在深入市场调研时,至少要配置3名或以上的教师进行跟踪辅导与监督;第二,要尽快从企业引进即懂理论,又懂实操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要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我校的教师,使之快速成长为一体化教师。

课程方案设计 篇4

关键词:版式设计训练,项目课程训练,应用

对于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要求在课堂内的训练的模式,是模仿现场的接手的实际项目运行模式。如某个企业的产品项目说明书的版式制作,已有版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其项目书的版式进行再创作,需要对其进行排版,要求新颖大方,有时尚感。

不同时期版式要求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极富有个性的要求,是现代客户的必须的要求,版式也要求量身定位。

以广告设计专业中各个实训项目案例进分解讲述,掌握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VI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进行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标志中的文字组合及文字排版决定了视觉风格取向;报纸版式以刊载新闻的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时向公众发行印刷刊物,采用新闻纸印刷,具有轻便、便宜的特点,版面通过矩形网格分栏处理,以左向右的对角线为流程安排文章。审美水平提高可趋于杂志化,标题醒目,视觉冲击力强,彩色印刷黑白,吸引现代时尚的版式特点,更加自由、时尚、新颖、生动;杂志版式多以网为主,穿插自由版式,版面设计,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又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内容;平面广告版式,以创意和编排组成,图形占视觉的大部分,文字由两方面组成,图形和文字要密切配合;书籍版式特别是其中的封面设计俗话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因此封面的版式是承载信息的主体视觉冲击尤为重要。

与版式类型相似是我们在设计中任何视觉形式,关于任何视觉主题其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以及它们在人们视觉中形式出现给人们的感受,我们常常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只能说这是一种深度,富于动感的视觉形象,我们视觉语言告诉我们,所有视觉元素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表面上,不同视点稍有微妙的差别,视觉冲击也有不同的体现。

人们很重视每个项目版式给人们呈现的效果,因此版式设计训练课程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深度空间。设计信息最佳承载时代出现了,版式不再死板,不同类型广告公司项目的版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自由,时尚,最快传达信息已成为现代版式的火箭式的追求,因此版式项目课程训练是高职院校的必须品,针对性项目版式训练大大拓展了信息快迅承载视觉元素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

项目版式设计课程特点:

有位著名的设计家说过:等待设计师进行创作的一个平面—一张招贴广告,一个包装的立面或样本广告的封面。都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项目型的版式课程设计更是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进行要求,训练,这个被设计的项目的平面会呐喊,会喧嚣,会抓住人的视线,会打动人的情感,会将特定的信息。“清晰、快速、有力”地传递给每一个用眼睛接触过它的人。项目版式训练完美体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使设计在效果与功能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项目版式中要遵循版式的形式美的法则,项目版式训练通过形式传递客户的信息美感。其一:平衡特点,元素的安排有一定的趋势,可以通过形式的设计构成膨胀和缩减的概念,使客户和读者感受到下一时刻的平衡。视觉元素如:文字的大小,文字的多少,色彩,肌理,动势等。同时平衡点两边分量与人的心理联想有关。平衡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平衡中有对称,对称有点对称、线对称;有力场的平衡,在项目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位置放置所产生的力的感受,在形式表现中,需要在项目训练中对抽象的字图,空间有符合逻辑的心理判断。有均衡的平衡指在中心线或支点的两侧,形象各异而量感等同。其二:秩序特点,古人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项目训练中把设计元素进行整体化一,秩序排列后,能够给人一种畅通愉悦的心理感受。在不同实训项目中要表达的信息内容多少不一,这就需要视觉化的处理,进行有目的传递。如:重复,渐变,方向,对齐,间隔,分割(其中有审美,功能性)。统一等表现形式整齐又有秩序感。

根据版式项目的类型多样性,版式的变化越来越丰富了。不同主题的内容版式的风格是不同的,给人的形式美感也是不同的。

项目型版式设计训练的设计应用

与以前版式教学相比,现代设计显然有了更充足的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但对于一种新的高职教学模式在改变,由理论到实践,由传统教学到企业广告公司的项目类型的教学是很大的提升,如何应用和发挥其项目类型的最大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图与文的版式设计在以前的教学设计只是照形式按部就班的模仿性的临摹版式,但是现在教学改革了以项目类型完成教学任务大大的超出以前的教学效果,在国外早已有了项目类型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项目的角色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从下面学习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已把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了教学中来,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也知道如何掌握与控制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十分扎实无一疏漏。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情境1:报刊广告版式训练

学时:

理论4学时、实训6学时

学习目标:

1. 熟悉报刊广告版式的各种尺寸、位置;

2.掌握报刊广告版式的设计、选择与布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的版式设计、表达与选位;

4.能够按照要求设计版式方案,并制作完成方案最终效果。

学习内容:

项目单元名称:

报刊中缝广告版式训练;报刊通栏广告版式训练;报刊半版广告版式训练;报刊正版广告版式训练

主要学习内容:

中缝、通栏、半版、正版广告的页面尺寸、基本要素、内容;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完成中缝广告的版式编排设计与电脑稿制作,完成样稿打印。

教学方法设计:

1.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收集资料、进行报刊广告功能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启发,采取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学习;

2. 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临摹、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

3.在数字媒体实训室或图文工作室进行设计、查阅资料、方案分析、教师启发,采取项目教学,完成方案的电脑制作稿,教师辅导、监督;

4.成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析。

教学条件:

1.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项目案例、报纸、杂志、图书资料、实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工作任务单等;

2. 教学场景:

数字媒体实训室、图文工作室;

3. 工具设备:

多媒体设备、设计绘图设备、打印输出设备;

4.教师配备:

专业教师1人。

成果考核与评价:

1.成果形式:

项目设计方案草图、实施方案、项目完成成品。

2.评价方式:

按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

3.考核标准: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风格、尺度的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准确性,传播信息的准确性。

并对每个学习情境进行项目式的教学设计,课程思路设计如下:

1.培养学生以版式设计的不同应用媒体为该课程内容设计依据,确定工作任务;

2.将课程的内容具化为学习情境,以版式设计的组织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3. 以实际版式设计制作的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4. 具有综合性、可扩展性,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教学项目教学设计深度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中的认知度。更好与市场专业需求挂钩。应用型项目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得到原有版式训练的深度学习,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减少很多的实习适用的时间,提高了高职培养应用的人才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图文编排的创新和提高的力度,版式项目得到加深,空间得到了延伸,项目教学是高职专业实践课程的必要环节,是市场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由项目型的表格设计我们看到企业针对专业的不同,项目分工细密,这样的项目实训也满足了市场的技术和设计要求。

现代的设计与编排设计的联系紧密,尽可能充分的了解版式的类型和要求。才能完美的有效的表现版式项目实践设计理念。版式设计训练项目型的改革和深度空间更好地淋漓尽致发挥版式设计训练在专业的重大的作用,美在这里启航,又在这里满载而归。

参考文献

[1].《包装与设计》广州包装与设计杂志社出版社2000

[2].《版式设计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课程方案设计 篇5

Course Design of Data Structure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1周编写年月:2004年7月

执 笔:刘科峰、李小英、高学军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1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本学院本科专业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完《数据结构》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应用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能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学时分配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除了在封面中应有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和课程设计日期以外,其正文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需求分析 2.概要设计 3.详细设计 4.调试分析 5.测试结果 6.附录或参考资料

三、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选题

根据教材《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或选择下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较综合性的题目,要求通过设计,在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的选择应用、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1. 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 2. 停车场管理系统; 3. 民航售票系统; 4. 有理数四则运算器; 5. 文本格式化器; 6. 哈夫曼编/译码器; 7. 教学计划编制; 8. 计算机辅助考核系统;

9. 学籍管理系统; 10. 图书管理系统。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据结构》的配套课程,学完《数据结构》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六、成绩评定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包括源程序)。课程设计成绩:上机情况(20%)包括出勤情况、调试表现。设计报告占40%,设计作品占40%。

成绩评定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磁盘或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数据结构》,严蔚敏 吴伟民 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在机械类专业中,机械设计是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并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单一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题目大多数都以减速器设计为主,对于机械设计教学来说,减速器能够覆盖所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机械设计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各个高校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都选择了减速器,但是减速器设计题目过于单一,设计过程没有任何变化,学生在利用减速器进行实践时,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去模仿设计,无需动用大脑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锻炼,时间久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另外,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必须要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相应的改革。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不恰当

当前,机械类专业普遍的教学模式都是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缺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减速器的工艺设计缺乏感性的认知,对于减速的工艺过程也不了解,比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工艺过程,这就造成在出现工艺问题时,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去解决。

1.3学生缺乏独立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能够独立的、灵活的应用各科综合知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当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比如轴的强度计算,需要用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材料力学知识。另外,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出现按照图册来抄袭的情况,使得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改进这些弊端,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今昔女机械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就需要在现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设计题目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三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实际中来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在设计具体的内容时,除了要具备原来理论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内容,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设计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2加强计算机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辅助软件来设计教学。在设计领域,比较典型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CAD/CAM/CAE,而且这些辅助软件的广泛使用标志着机械制造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运动仿真可以采取CAD教学辅助软件,对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采用CAE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辅助软件的利用使得整个设计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图更接近于真实的状态,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学软件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还可以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

2.3重视并加强教师的设计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但是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指导的实际意义。现今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都采用计算机复制教学,机械绘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来掌握,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者出现抄袭的现象,教师要尽量的让学生在集中的教学时间提交设计稿。学生的设计稿交上来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阅,将反馈结果告诉学生,并对设计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4重视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接触实际的工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的实践方法可以是去工厂参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实际工程的工程中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

3.结论

在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之后,课程设计内容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起雪梅.基于加强教学环节的“机械設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83.

[2]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课程方案设计 篇7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VF课程中不但包括数据库的管理应用, 还包含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内容, 学习起来稍有难度。在我校的VF实际教学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课程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会计、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一些非计算机类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语言类基础课程, 所以对于VF这样综合的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兼而有之的课程, 学习起来会有一定难度。二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机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层次学生对VF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常会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件、相同的授课形式方法, 这样不利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三是课程的学时偏少。由于开设VF课程的专业一般为非计算机专业, 总课时量相对少, 实践课时的设置也相对降低很多。基于以上问题, 为了适应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甚至是迫在眉睫的。

2 VF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把提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所以本门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在平时的上机练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1 优化课程编排、改善教学手段

在VF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优化课程内容的编排,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作为编程举例的题目。通过真实有趣的情境案例选为教学题材, 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的任课过程中进行更好的互动。教材上的例题多半都是以数学知识为编程的例题,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觉得晦涩难懂些。所以在案例的选取应挑选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实际案例为讲解的对象。

在本次课程改革中, 我们在课程的内容编排采用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综合程序作为讲解的案例。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的课程会围绕着如何完成制作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而展开的。这个案例结合VF课程中所讲解的数据库的设计、表的设计与操作、报表、查询、表单设计等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看到我们所制作的综合管理系统, 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该课程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看到所学的知识点如何在该管理系统中进行实际应用, 起到弱化课程难度的作用。

2.2 上机实践课的改革

过去该课程的上机多半采用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 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上机的练习, 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预习及有效的实验指导, 真正的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上机实践课的缺陷, 我们采用针对机考软件进行每章节的练习。学生可以通过每次理论课的学习了解知识的应用, 在上机中进行实际编程练习。通过软件练习题对每章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做题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软件评分情况了解自己的掌握水平。及时的评分系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化被动为主动。而且通过软件的视频讲解还可以做到知识点的时时同步讲解,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学习内容。

2.3 考试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VF课程考试都采用纸制理论考试为主, 针对于这种计算机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笔试只能考查学生的理论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而不注重课程的实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操作能力, VF课程可以采用机考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可以把理论部分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核, 而考试内容通过操作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点细化的考查。因为上机考试难度比较大, 而且考试形式相对客观,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机操作水平, 而且能够更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3 VF课程的考核办法

实际教学表明, 一门课程如果单纯以期末考试作为学生的考核, 容易让学生在期末复习的时候通过突击式复习应付考试。为了督促学生更好的学习, 需要设计一个比较全面、科学、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这样不但可以公正反映每位学生的学习和上机情况, 还可以更加准确地检验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针对VF这门课程既有理论课程, 又有上机实验课程, 我们研究出一套比较科学严谨的考核体系, 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具体课程考核方法例如表1 所示。

本文提出的VF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研究使得高校VF课程授课形式更加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程金林, 吴良斌.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4 (4) :76-78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8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课程方案设计 篇9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重点专业技术课程, 是培养模具行业设计、管理、生产和维修等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课程。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服务于模具制造业一线, 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加工制作、及进行模具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特点, 以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为前提, 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职业素质、技能操作和应用能力, 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 执行能力本位教育, 强调能力 (知识+技能) 学习的教育方式, 使学生能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塑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和制造、模具安装与调试以及"顶岗实习"、"工学交替", 最终达到能够设计、制造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 并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成型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塑料模具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模塑成型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是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课程教学, 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产品任务为驱动", 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掌握能力运用的目的, 知识服务于实践, 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 课程设计思路

(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确定培养目标

依据对长三角地区塑料加工行业的人才需求调研情况, 针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专科学生的特点, 校企合作联合开发、设计, 确立《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数, 使课程内容与模具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对接, 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群规范相符, 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

(2) 以项目化为载体, 以任务为驱动, 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在全程教学中, 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的教学理念, 寻求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方法贯穿于塑料模具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重点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即重点任务在第一堂课就下达作业或设计任务、讲要求-看实物-随后讲理论-分析案例-作设计-分析"所作设计"-修改设计-完成整个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 以"塑料制件的模具设计任务"为驱动, 以模具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能力培养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求和深化知识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到培养目标, 教学载体可以随企业的发展进行更换, 凸显课程的开发性。

(3) 实施模块化教学, 适应个体发展

改变目前的教学要求过于统一的现状, 以塑料模具职业技能要求和相应的模具知识为模块, 实施教学目标分级别、教学内容分级别的模块化教学, 适应不同基础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模具设计岗位要求, 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三个递进层次的训练:岗位操作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三个训练层次结构有序, 由简单到复杂, 由技能操作到系统设计, 每一层都尽量贴近工程实际。

(4) 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结合项目中各个任务的特点, 设计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 同时引入企业对设计成果的评价,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重视项目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和自信心, 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5) 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 渗透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持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以强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 重视核心能力培养, 渗透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项目教学设计中, 以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具有最普遍适用性和最广泛可迁移性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 努力培养学生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行为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需求如下表1-1所示: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设计课程框架如下表2所示:

模块一为塑料模具设计入门, 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一定的模具结构认知和设计能力, 对应四级模具设计师中塑料模部分的技能要求。

模块二为塑料模具设计提高, 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一定的中等复杂程度塑料模具设计能力, 对应三级模具设计师中塑料模部分的技能要求, 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三为塑料模具设计精通, 针对模具加工技师方向的学生深造, 与模具综合实训相结合, 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具有基于CAD/CAM的塑料模具加工能力, 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四为塑料模具设计精通, 针对模具设计师方向的学生深造, 学生完成本模块后可讲CAE软件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 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模块一和模块二为本课程的必选内容, 模块三和模块四为可选内容, 与后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

所有模块融入生产管理知识、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考核手段的多样化

实施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相配套,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能力评价优先,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1) 坚持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以技术应用为主, 以能力教学为核心的原则, 重新制定课程方案、教学内容, 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并重, 多次、多种考核共存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模式, 使考试更多样化、全面化, 突出技能与能力的考核, 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积极性、创新性。

(2) 建立由口试、现场操作、专题研讨、试卷库组成的考试体系。口试内容尽可能结合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应用, 考核学生的工程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面试 (现场操作) 要求学生自己选用模具, 校核模具参数, 安装调试模具, 设定工艺参数, 分析产品质量, 最终生产出合格产品,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研讨以常用注塑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主, 结合企业工程实际问题, 从不同方面开展专题研讨, 既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可巩固本课程及已学过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坚持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能力双培养, 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目标考核,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沟通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那一沙, 袁玫, 吴子东.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4 (3) :109-113.

[2]徐涵, 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2 (2) :3-8.

[3]陈旭辉, 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36) :59-61.

课程方案设计 篇10

一、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环节是液压与气压课程讲授完成后的一次综合训练, 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对学生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手册的能力及团队精神等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未进行改革前为在校制图室进行设计, 学时2周。因校内实验室及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有限, 教师想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时除了有一两个题目学生能看到实物外, 其余只能靠图片、视频、和反复的讲解。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也多是从书到本、从图到图的过程。随着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步伐, 校企合作的深入, 应运而生了校企合作实验班, 在该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改为在校1周, 在企业1周, 在企业的一周突显了校企合作的作用。

1.实例多样, 开阔眼界

学生在工厂见到了压力机、电火花机、加工中心、平面磨床, 还有液压夹具等, 虽然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第一次课——绪论中就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短片给学生们介绍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 并且在讲解回路时也配有应用的图片, 但都不及实物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大。

2.实例具体, 利于理解

在工厂学生根据兴趣自愿分组, 有些学生详细分析压力机的每个动作过程;有些学生分析平面磨床的换向运动是如何实现的;有些学生则在研究加工中心用液压系统的具体工作状况;还有一些学生在看液压夹具的安装和调试的过程。

3.有的放矢, 目标明确

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的具体题目, 教师下发给每一个学生不同工作条件的具体数据, 学生开始通过数据计算来选择基本回路, 组成总回路, 及进行元器件选型等课程工作有序展开。

4.感受企业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次合作的企业有着“只有站得更高, 才能砍得更远”的企业文化, 学生们看着忙碌的每一个企业员工, 感受着他们拼搏进取的精神, 一改校园中轻松的氛围, 自身的懒散也随之消散。

二、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上诉四点作用对人才培养、高校转型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若要达到良好的效果, 以下四个方面的支持、努力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1.学生主观学习意识

首先, 人才本位制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企业、政府为人才服务, 所以, 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至关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艰苦奋斗的意识在一部分学生的头脑里只是个剧中的名词。但是机械类的加工制造业的加工现场, 与学校和家庭的环境比起来, 也是可以用艰苦奋斗这一词语来表达的。甚至有的学生进了一次工厂就说不会做这个, 要转行。

其次, 好多学生不是因为喜欢制造才选择的工科专业, 往往是因为听说机械好找工作而已。可是, 找个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又能干多久啊。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必然存在转行的可能。虽说青春无悔, 但青春有限, 那么怎样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呢?个人觉得, 在初期教育阶段, 地方政府若能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参观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过程, 不但能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喜好, 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尊重劳动的精神。

2.教师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责, 若要完成好教师的任务, 必要的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但也是要有些奉献精神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若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只是靠精神方面, 甚至道德绑架来规范教师的行为, 也不是长久之计。

3.企业的无私配合与指导

首先, 优先选择无粉尘、气味等工作环境较好的工厂进行学生实习。其次, 企业技术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足够的配合。但因工厂大多生产任务繁重, 无法实现实时指导和设备的慢动作, 若能实现则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 现在联合的企业多是由各位教师和院校领导依靠个人关系联系的企业, 企业主动联系学校的较少。

4.有关管理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国家、地方各级政府若能出台一些关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减免税收等相关有利人才培养的政策, 必定会吸引大量的企业主动加入校企合作的阵营, 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广大场所。

以人才本位制, 应用型本科转型中校企合作体现出突出的作用, 并且要想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到企业中去是必由之路。本文从液压与气压课程设计的这一个点展开, 叙述了如何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这一点上阐述校企合作的作用, 同时提出了校企合作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 对同样进行应用本科转型的工科普通高校具有参考意义。

单片机课程设计实验项目设计 篇11

【摘 要】针对单片机课程设计这门课程传统实验方式的不足之处,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项目;围绕“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这一主线,从计算器系统电路的构成、仿真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等方面对新项目的实施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单片机课程设计 计算器系统 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63-03

单片机课程设计作为单片机原理课程的延伸,是一门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实验课。本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会以单片机实验箱作为操作的平台。教师设计一个综合的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线路的连接程序的调试运行等操作,之后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单片机实验箱内模块众多、接线杂乱,与实际应用不符,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及调试方法。因此在单片机课程设计中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实验形式。该实验项目作为单片机课程设计的一个综合实验内容,既要做到有别于单片机原理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还要能够体现单片机系统开发的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鉴于此,开发了一个“计算器的设计”项目作为单片机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本项目的要求如下: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能实现8位数之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要求学生按照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完成电路的仿真、程序的编写、电路图绘制、PCB板制作、焊接调试等工作。

一、计算器项目总体设计

为了实现计算器的功能,本系统应由单片机、输入模块、显示模块、声光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几部分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一)控制器的选择

本项目中选取STC90C58RD+单片机作为控制器。STC90C58RD+与AT89C51完全兼容,可直接替换。前者具备高达1280Btye的SRAM,32K字节flash存储器,29K字节EEPROM,更高的可靠性及更低的功耗,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单片机开发者选用。

(二)显示模块的设计

单片机系统的输出显示部分,可以选用液晶屏或者数码管。液晶屏价格相对较贵,驱动程序编写较复杂,而数码管具有价格低廉、驱动电路简单、控制程序容易编写等特点。而且本设计要求完成8位数范围内的计算,因此使用8位数码管作为显示器件。

(三)输入模块的设计

按键作为单片机系统人机交互的输入部分,有独立式按键和行列式按键之分。独立式按键占用单片机的IO口资源较多,不选用。本计算器项目中,需要输入0-9的数字键以及代表各种运算操作的按键,需要按键数量多,因此选用行列式键盘。行列式键盘通过对行线和列线的电平状态的组合来判断哪个键被按下,可以用较少的IO口得到较多的按键。在本设计中采用4×4的行列式按键。

(四)声光提示模块的设计

本设计中需要在按键按下时发出“嘀”提示音,而且在运算结果溢出的时候发出声光提示。溢出选用最常用的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作为声光提示模块。

二、计算器项目的仿真

在电路实际制作之前的仿真是单片机系统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仿真能够验证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本设计是一个单片机系统,既有电路的仿真又有程序的仿真,因此选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

仿真软件Proteus是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研制的EDA软件。它不但和普通仿真软件一样能够仿真模拟电路,最大的特色是能够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能进行代码调试。

学生熟练掌握本软件的使用,对完成单片机项目的设计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仿真电路设计

1.单片机最小系统仿真电路设计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指单片机工作的、由最少的电路构成的系统,包括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晶振X1和两个瓷片电容C1、C2构成了单片机的时钟电路。手动复位按键、电解电容C3和电阻R2构成单片机的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电路。

2.显示模块仿真电路设计

数码管的驱动由断码驱动和位选端驱动构成。单片机的P0口用于输出数码管的段码。由于P0口是标准的双向IO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因此P0口连了一个1K的排阻RP1。P2口的8个引脚用于控制8个数码管的位选端,分别经过Q2-Q9这8个三极管驱动8位数码管。

3.输入模块仿真电路设计

单片机的P1口连接一个4×4的行列式键盘。P1口的低4位作为行列式键盘的4条列线,高4位作为行列式键盘的4条行线。

4.声光提示模块仿真电路设计

声光提示电路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蜂鸣器构成。蜂鸣器由NPN型三极管Q1驱动。当系统上电时P3.6引脚为高电平,三极管截止,蜂鸣器不会误动作。当需要蜂鸣器发出声音时置P3.6引脚为低电平即可。发光二极管有P3.3引脚控制,低电平有效。

综上各个模块,此计算器系统完整的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

(二)计算器程序设计

计算器项目的控制程序在Keil C软件中完成。Keil 是一款针对51单片机内核的集成编译环境,具有很高的编译效率。

1.程序设计思路

本程序主要完成3方面的任务:扫描数码管、扫描按键、处理按键;因此编制了两个独立的函数Display( )和KeyBoard( )完成扫描数码管和扫描按键的功能。为了在按下不同的键值的时候完成不同的功能,使用了switch语句,这样程序的结构会比较清晰。

在主程序里面定义了以下几个变量:

unsigned char Key,InputCnt,LastOpt。

unsigned long Result,InputData。

变量Key用于暂存当前按下去的键值。

变量InputCnt用于存放输入数字的个数,当输入数字超过8个时就不能接收这个数字,并报警提示;

变量LastOpt用于存放前一次输入的运算类型。因为按下加、减、乘、除中某种运算的时候,计算器做的并不是当前的这种运算类型,而是前一次按下的运算类型。

变量Result用于存放运算的结果。由于计算器可以进行连续的多次运算,Result的值是会在每次运算之后改变的。

变量InputData用于保存输入的操作数,并作按下某种运算的按键后与Result的值进行相应的运算,把结果保存到Result里面。

2.主程序设计

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系统上电后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对各个变量赋初值。然后调用按键函数,判断是否有键按下。若无按键按下则扫描数码管,接下来再次扫描按键。

若有按键按下,则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按下的为数字键“0-9”,而且输入数字的位数InputCnt小于8的话,就把按下去的键值接收到变量InputData里面,更新一次显示缓冲区,让数码管显示输入的数字。如果InputCnt大于等于8,说明输入数字的位数已经达到最大不能再输入了,并发出报警提示;第二种情况,按下的键为“加、减、乘、除、等于”键,则根据LastOpt的取值把变量Result和InputData的值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存放到Result里面。同时更新一次显示缓冲区,让数码管显示运算的结果;第三种情况,按下的键为清零键“C”,则给各个变量重新赋初值,显示缓冲区清零,准备开始下一次计算。

3.子程序分析

在程序中调用了几个子函数,这几个子函数的逻辑关系如图4所示。

函数原型: void FillDispBuf(ulong a)

函数功能: 把ulong a这个数处理后存入显示缓冲区。若a没有超过8位十进制数的范围则把它拆分后直接存入显示缓冲区即全局数组DispBuf[8];若a超过这个范围则需要在数码管显示“Error”,因此需要把这几个字形的段码存入DispBuf[8]。

函数原型: uchar KeyBoard(void)

函数功能: 读取4×4行列式键盘的键值。若有按键按下则返回0- 15之间的某个键值,若无按键按下则返回21。

函数原型: void Display(void)

函数功能: 扫描8位数码管。全局数组uchar DispBuf[8]为显示缓冲区。本函数把数组DispBuf[8]里面的8个元素的数值在8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函数原型: void DelayMs(uint j)

函数功能: 延时N毫秒,参数 j 表示需要延时的时间为j毫秒。

在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把几个子函数的代码及相应功能告诉学生,学生就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代码的编写调试。如果学生时间充裕,也可自己编写以上几个子函数的代码。

三、计算器实物的制作及调试

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在仿真软件中验证通过之后,就是实物电路的制作。电路图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在PROTEL99SE中完成。

本设计所需元件清单如表1所示。实验室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对应的元器件。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开发的流程,后续的实验有3种方式可以进行,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A:学生可根据原理图和元件清单中的元器件,在万用板上自己焊接这个电路。直到电路调试成功,并下载程序运行。

B:学生可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PCB电路板,并在实验中完成电路板的转印、腐蚀、钻孔等操作,然后焊接元器件并调试运行。

C:实验室通过专业的电路板工厂把“计算器项目”的PCB板加工出来。并且把此电路板及配套的元器件分发给学生焊接调试。统一生产出来的电路板及元器件套件如图5所示。

最终学生都能制作出一个调试成功的实物计算器。

通过对单片机课程设计新实验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完成“计算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了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调试技巧。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代芬,王卫星,邓小玲,等.单片机综合实验开发板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

[2]林祥果.高职单片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01)

[3]潘谈.基于STC89C58芯片的小型GPS船舶航迹仪的设计[J].船舶科学技术,20=14,36(12)

[4]袁芳,江伟,陈冬等.篮球比赛场地计时计分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

[5]王海燕,杨艳华.Proteus和Keil软件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5)

[6]包建华,张兴奎,丁启胜.模块化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6)

试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 篇12

1 设计动员、接触实物, 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向学生阐明本课程设计的意义和重要地位, 使学生对设计充满期待, 趁热打铁, 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减速器拆装试验, 让学生对减速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了解减速器的原理、各零件的作用和结构, 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减速器及其工作过程, 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静态的图片和理论与实际工程中的动态的实物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 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问题, 探讨问题的学习过程。

2 为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要求学生必须手绘图纸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 而且很多高校早已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取消了手绘图纸的要求,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学机械的学生-未来的工程师, 除了要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计算机绘图外, 还要必须掌握一定的本专业的基本功即具有手绘机械图纸的能力。这也可以让那些想投机取巧的学生望而却步, 因为不管设不设计都必须手绘图纸, 还不如就自己设计,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机械设计的过程、体会到工程设计的特点、学会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3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一, 应利用好网络。网络是当前最发达的信息传播渠道之一, 保证网络的畅通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糟糕的是, 有的学生直到做毕业设计时还不会使用校园网上的电子期刊资源。因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查阅电子期刊资料外, 学校还应顺应大学生个人计算机空前普及的情况, 在寝室、图书馆以及研究室等场所向学生开通校园网, 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第二, 搞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应给学生提供固定教室、定时考勤, 随时掌握学生的设计情况, 以便随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善教学效果。第三, 教师的定时不定时指导和答疑。特别是答疑环节很重要。通常课程设计都安排在本门课结束后的几周之内, 由于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都刚刚学完理论课程,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疑难问题, 因此答疑环节也是学生设计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的环节。

4 严格考核制度

课程设计必须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并且要有不及格率。答辩表面上是一个检查学生设计结果的形式或者是一个给出学生成绩的过程, 但实际上答辩有这样几个优点:第一, 因为有答辩和不及格率的制度, 学生会有一定的压力, 从而会一定程度的端正设计态度, 同时在思想上也会形成难以投机取巧、抄袭或蒙混过关的概念, 这样会达到一种相对良好的设计状态和结果;第二, 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 会因为有答辩, 而去刻意地为答辩做准备, 比如说仔细读图检查错误、检查设计计算过程、检查设计说明书等, 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学生都可以去抠, 去讨论, 这样准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不但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相对扎实, 而且还会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从而对这门课的学习甚至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 通过答辩会给学生一个相对更公平的成绩, 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课程设计的积极性。总之, 严格考核制度, 给学生以一定的压力, 使学生具有忧患意识, 并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变压力为动力,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5 设计题目的分配

笔者认为对于设计题目的分配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 设计题目应具有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生产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装置、新设备, 因而“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题目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除了传统的减速器设计题目之外, 还可增加行星齿轮传动设计、谐波齿轮传动设计、带式无级变速器设计等题目, 通过这些新课题的设计, 除了可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之外, 还可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工作能力。另一方面, 设计题目的分配应因人而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工程设计,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基本设计方法, 而据了解,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计基本都是一人一题, 这可以使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由于每位学生存在着学习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题目的分配不一定非要一人一题。对于能力一般或者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来选择一组内容相同但参数不同的设计题目, 这样可以使这个层次的学生避免走过场而毫无收获, 同时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并且还可以十足的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总之, 通过这种设计题目分配方式, 可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设计都能学到本领, 具备应具有的能力。

6 展望

上一篇:全生命周期评价下一篇:工程项目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