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建设方案(通用8篇)
体育课程建设方案 篇1
强化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方案
我县体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形成小学、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体育课程体系。
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开足体育课时,严格做到小学1-3年级每周体育课时不少于4节,4-6年级每周不少于3节、初中每周不少于3节、高中每周不少于2节,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时。
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制定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求的体育教学训练大纲和校本教材。鼓励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师训中心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提升教学水平。
强化学校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要求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
幼儿园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或游戏活动;中小学校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按照作息时间要求坚持每天出早操;职业学校的学生因生性好动,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所以适当增加,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各类学校已建成常态化的课外体育锻炼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放下手机、走出宿舍、汗洒操场”为主题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
强化学校体育竞赛平台建设
根据《楚雄州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工作。每3年组织参加1次由州人民政府主办,州教育体育局、团州委等部门(单位)共同承办的综合性中学生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参加州级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三级联赛,积极开展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优势项目体育比赛。每2年组织1次由县政府主办,县教育体育局、团县委等部门(单位)共同承办的综合性中小学学生运动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不少于2个项目(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和田径等项目)的单项比赛,逐步构建和完善全县学校体育竞赛体系,畅通学生运动员进入各级专业运动队的渠道,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
各中小学积极创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目前高平中学和牟定一中申报足球特色学校已通过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复核。下列学校已成功申报云南省体育特色学校并组织教师到省上培训:高平初级中学,篮球特色学校;茅阳初级中学,武术特色学校;天台初级中学,田径特色学校;高平中心小学,乒乓球特色学校;青龙中心学,羽毛球特色学校;安乐初级中学,定向越野特色学校;茅阳第一小学,健美操特色学校;茅阳第二小学,体育舞蹈特色学校;牟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排球特色学校;华师牟定附中,网球特色学校。建设学生体育社团或运动队,并常年开展运动训练和竞赛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切实健全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体育项目特色的认定,单项体育人才的选拔和日常培养,为参加州运会取得优异成绩作准备,同时,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体育课程建设方案 篇2
一、当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来, 我们看到了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活跃和快乐的体育课堂,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才能体现课改的精神, 怎样才能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怎样才能把运动技术和增进健康统一起来。这些都涉及到一个问题, 就是怎样检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 也就是如何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评什么、怎么评关系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目前, 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来看, 我国当前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工作还不完善, 甚至还有很多困惑, 存在着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仍需转变。
“为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为健康第一”而评价的理念, 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大多数一线体育教师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学习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现实。
学校还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测评仍是个难题, 尤其是对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 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性手段。
3. 不能全面反映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的效果。
不能很好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 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 影响了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可操作性。
4. 评价内容体系越来越繁杂。
出现评价有过分追求完备的倾向, 以至评价方案越来越细, 繁琐的指标过多, 使人对评价望而生畏, 厌烦评价及不愿意评价。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方案
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说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还需不断研究。现在我们看一张深圳西乡中学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前用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统分表 (如表1) 。
从表1中可看出, 体育课程改革以前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为:学生体育最后成绩=运动技能 (70%) +体育基础知识 (20%) +出勤与表现 (10%) 。这是传统体育课程终结性评价, 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简单便捷, 也很适合教师操作, 但不算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在实施课程改革后,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没有作统一规定,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本人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 通过教学实践, 设计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方案, 谨供大家参考。方案主要包括情感态度评价、学生技术技能学习评价、学生体育知识评价 (如表2、表3、表4) 三个方面。
以上评价方案的具体程序根据实际情况操作, 根据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从中可以看出, 课程改革后学生的综合成绩是将情感态度评价得分 (等级评分要换算为分值) 与技术技能评价得分等内容进行综合统计, 以计算学生的最后量化得分或等级评分。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最后成绩=情感态度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技术技能 (教师评价) +知识认知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体质健康 (教师评价) 。
三、小结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上一阶段的终结, 又是下一阶段的起点, 评价理念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行为和体育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它需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为免束缚教师的思想和创造性, 《课程标准》中也只有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一个绝对完善、适合一切对象的评价体系。因此, 教学一线老师要因地制宜, 制定适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实施方案 篇3
一、学分评价的目的
在高中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而实施学分管理,决不是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更不是仅仅评价学生能否毕业的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
1.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情况,以及达到课程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体育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体育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全面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学分评价的重点
1.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
2.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对选修的运动项目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4.既要评价最终成绩,更要重视体育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要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三、学分评价的方法
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书面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法。
四、学分评价内容及实践操作
学生每获得一个学分,评价内容基本上应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以促进全体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1.体能的评价
《课程标准》把田径确定为一个必修的学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因此,一是要重视田径模块的学习与评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3~4个有利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项目学习与考核,也可由老师统一选择3~4个能促进体能全面发展的内容进行评价;二是球类、体操、武术等模块的学习与评价,也应考虑选择能促进学生体能提高的专项素质项目;三是要与“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有机整合。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不同选修项目的各个模块学习效果评价中,应包含四个方面:①要考虑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②要促进体质的增强;③要评价技能的提高;④要注重体育能力的评价。
3.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
对学习态度评价的目的,既是为了促进学生达到“参与领域”的目标,激励学生经常、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也是为了掌握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所以评价的内容应包括:①体育课的出勤率与练习中的表现;②考虑课外活动的情况。如自觉锻炼的次数、态度。③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不能少于1/6,即15个学时。
4.情意表现、意志品质与学习能力评价
心理、社会适应两个重要领域的目标是否达到,是最容易忽视又最不好操作的评价。其关键是要把这些内容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观察的行为表征。
5.健康行为习惯评价
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必修的学分,是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卫生习惯进行评价,其目的就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为此,一是可采用书面测量、《体育与健康》教材上作业抽查等方法,评价学生掌握必要健康知识的情况;二是对个人的生活、卫生、饮食、公共卫生习惯、作息制度遵守等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是可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在学生毕业时根据进步幅度、是否合格,确定学生是否能获得一个学分。
五、学分的建档与认定
1.学分登记表的设计
各校要根据本校特点,设计一个每名学生一份的《体育与健康学分登记表》。表中应包括以上内容,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2.对学分登记表的说明
(1)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表册太多造成的数据丢失,将“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与学分评价成绩合二为一,以便及时地归档。
(2)因教师的变动,学生获得学分的情况应及时登记。登记表每学期必须归档,以保证及时纳入学校学分管理体系。
(3)学校学分是采用学籍号管理,所以应填写正确的“学籍号”。
3.学分的认定
(1)根据新课程理念,考核中尽量采用等级制评价,各项评价都应达到及格以上,才能获得一个学分。
(2)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经学生互评与教师考核合格,获得一个学分。
(3)学生每获得一个学分,要进行公示,经学生互评后进行登记,以保证学分管理的公开、公正与公平,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4)学生在转学、休学时,获得的每一个学分继续有效。
4.《学生健康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成长记录”应包括生长发育、体质状况、体育能力、情意表现、交往、合作能力、意志品质等内容。
六、小 结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篇4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为贯彻落实省课程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体育特色建设,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确保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落实到位,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推动我校体育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基地建设主要目标
我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牢固确立“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一体两翼”(一体:群众体育,两翼:篮球和田径)的体育发展框架,以篮球运动为引擎,篮球和田径双轮驱动,带动全校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和竞赛的双丰收,通过“育体——育德——育智”的三者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
课程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学练结合的多元模式,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掌握技能与健身习惯相结合,大力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开放、创新、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构筑体育与健康课程新高地。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为实现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由统一向多元、由普遍向个性转变提供经典样板。
三、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与措施
为了更好的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我们围绕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营造校园体育特色环境
我校篮球、田径项目盛名远扬,曾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和知名
高等体育院校输送500余名运动员,学校将充分利用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课程文化展示,主要做法有: ⑴建立我校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
⑵利用校园报刊栏、路灯栏、奥运百科知识室、篮球馆、乒乓球馆的墙壁展示我国体育及优秀运动员的骄人成绩。
⑶利用电子屏、田径场护栏、各班黑板报普及各种体育赛会、体育赛制、比赛规则等知识。
⑷邀请原国家女子篮球队主教练马跃南、国家青年女篮主教练宫鲁明、新疆男篮主教练崔万军、原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到我校讲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关注体育、重视体育,更喜欢体育运动,在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感化。
⑸邀请健康保健专家对我校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医务监督、锻炼效果评价、饮食与营养、安全急救等方面讲座,增进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2.扩充校园文化内涵
始终贯穿“体育是健康、体育是素质、体育是艺术、体育是品质”的指导思想,始终强化以运动态度、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为主导的文化建设,加强多学科、多层次渗透,把不畏艰苦、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及体育文化渗透到师生日常行为中,让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成为助推各种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引擎。
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校园体育文化实施方案。
⑵通过各种渠道(电话、网络、报纸等)获取我校输送到专业队、体育院校的运动员的信息资料,筹建历届优秀运动员荣誉长廊。⑶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了解退休教师,搜集建校以来曾在灌云高中工作过的体育教师、运动员、比赛成绩等。
⑷体育组编制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⑸邀请体育名人、合作单位的专家来校讲学。⑹联系装潢公司准备制作展板、展廊等。⑺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
⑻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教师间球类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体育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征文等活动。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1.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包括构建满足国标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体系、体育知识、健身指导、体育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信息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网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网站由以下版块构成:基地信息、课程改革、专家讲坛、教学研究、课外体育、教师成长、资源共享、奥运百科知识、学科图片、他山之石、体育BBS等版块。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方案。
⑵组织电教中心、体育组研发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
⑶网站各个版块管理员每天更新相关信息和负责答疑。
2.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课堂选项教学、学生社团等。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组体育教师学习国内新课程改革有关选项教学开展的经验介绍,初步制定适合各个年级的选项教学方案。
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循环式协同教学主要是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生生协同、生自协同”及他们之间的关联运动等组织形式。
⑶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3.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活动平台,促进拔尖人才的成长。组建学生体育社团、学校运动队,开展假期学生实践活动
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⑵学生会制定好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并成立体育社团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开展各项活动。体育教师定期对社团进行专业指导,邀请知名教练、运动员参与社团活动中。
⑶体育组每学期都会根据学生的特长组建运动队,如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健美操队、无线电测向队等。
⑷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假期社会实践方案,每一个同学完成好假期体育实践报告。
⑸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体育社团、假期社会实践跟踪指导。
⑹体育组、电教中心及时更新网络交流平台中的体育资料。⑺组织好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体育器材室等做好管理和后勤工作。
(三)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
1.基于国家、地方和校本的三级课程已具雏形
必修模块:《健康教育》《田径》《篮球》;选修模块:《健美操》、《乒乓球》、《板羽球》、《足球》等;校本教材:《灌中篮球》、《灌中瑜伽》、《灌中武术》、《无线电测向》、《力与美》等。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⑵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⑶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集全组力量编制适合我校的必修模块、选项模块、校本教材等。
⑷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⑸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⑹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
⑺组织班主任学习我校建设课程基地的意义,让班主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有利于我们开展课程基地相关工作。
⑻聘请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专家组引领团队。⑼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2.建设篮球主题公园
我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男子篮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大力的加强篮球人才的培养,普及篮球运动,形成了学校有校队、年级有大队,班班有小队的局面,学生自发组建各种篮球俱乐部,自己培养裁判员梯队、啦啦队,将篮球精神及篮球文化要渗透到所有学科,渗透到每一个师生的日常行为中,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身、休闲为主的篮球公园。
(1)建造灌云高中篮球博物馆,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篮球的起源及延革历史:篮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等。
②篮球名人堂:国内外著名篮球运动员介绍,展示为我县篮球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如武心慈、张六如、朱莉莉、薛雨平、薛亚平、张晓磊等。
③经典赛事回顾:国内外重大赛事、经典赛事回顾研究,篮球技战术系列介绍。
④篮球相关实物收藏与展览:收集各个阶段的篮球,NBA和CBA球队篮球、纪念品、比赛球票、海报、队歌等,各个国家与篮球相关的邮票,我校篮球队与其他球队比赛用球、纪念品、球衣等,把校园
打造成学生的“篮球公园”。
⑤篮球轶事:介绍篮球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故事,篮球精神对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
⑥铭记闪光时刻:记录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将配以图片和视频,按时间或类别分别展出。
(2)建设校园篮球活动休闲娱乐中心,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①将学校部分室外水泥篮球场改造为塑胶篮球场,篮球场周围建围栏。
②篮球场周围建设篮球文化墙,对学生普及篮球知识、篮球赛事信息、篮球活动计划等。
③设立篮球技巧挑战擂台,每学期组织学生和篮球特长生篮球技巧挑战赛,将各项比赛成绩纪录公布于篮球文化墙中。
④建设篮球休闲区,在篮球场周围建设若干座椅方便学生休息及观看比赛。
⑤娱乐篮球区,包括篮球表演、篮球游艺、体验扣篮、摸高计算器、姚明臂展模型等。
(3)定期举行篮球比赛月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①学校每月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班级之间篮球对抗赛,加强“学校校队、年级大队,班班小队”的建设。
②开展班级间篮球啦啦队比赛。
③举办学生篮球裁判培训班。
④举办篮球知识竞赛、征文。
(4)打造灌中特色的篮球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课程,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篮球公园实建设方案。
②篮球公园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查阅相关资料,搜集建校以来灌云高中篮球运动员资料、比赛成绩等。
④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篮球方面素材,为篮球博物馆做好前期工作。
⑤邀请篮球体育名人、专家来校讲学。⑥建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基地网站篮球公园版块。
⑦进一步发挥篮球运动的优势和影响,打造“篮球公园”氛围,把竞技篮球创编为大众篮球、教材篮球、课堂篮球、篮球啦啦操、篮球裁判等校本特色,形成全校性篮球特色群众体育活动。
⑧举办校园篮球比赛月、教师间篮球对抗赛、师生篮球对抗赛、年级篮球联赛、篮球知识竞赛、篮球主题征文、啦啦队选拔、篮球宝贝评比、学生篮球裁判员培训等活动。
3.建设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
我校拥有高水平田径队、高考体育考生训练队,借助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包含田径教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等。操作流程为:
⑴召集相关人员制定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实建设方案。
⑵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心建设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⑶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田径教学和训练理论。
⑷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田径教学、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模块。
⑸以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前提,做到身体素质训练“课课练”,同时在特有的选项教学之中,穿插带有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知识介绍。
⑹通过校课程基地网站交流平台、QQ群进行运动损伤与急救、运动营养与恢复指导。
⑺建全学生档案袋,学生在高一入学时候就要全面掌握学生身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通过三年的跟踪促使他们在身体、运动技能、心理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⑻邀请知名田径教练、运动损伤与急救和运动营养与恢复专家来校教学。
⑼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⑽组织体育教师撰写田径方面的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
4.建设科技体育体验活动中心
我县去年8月举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四项大赛,本次赛事也是推进我县青少年科普、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举措,我校抓住这次比赛契机全面开展我校科技体育工作。我校将逐步建成科技体育体验中心,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将包括模型运动、定向运动和无线电运动三类。通过科技体育项目渗透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⑴模型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航空模型、校园航海模型、纸飞机模型。
⑵定向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百米定向、校园障碍定向、迷宫定向和寻宝定向。
⑶无线电运动类在校园里开展的项目有;校园无线电测向、校园无线电制作等。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科技体育体验中心建设方案。
②科技体育体验中心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④制定无线电、定向运动、模型运动校本课程。
⑤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等时间开展科技体育活动。⑥组织学生暑期观看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通信锦标赛” 和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13年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以及由国家体
育总局牵头主办的“ 2013年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和中国无线电文化宣传巡展活动、中国业余无线电公益大讲堂等活动。5.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园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是最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方面显示出特有的价值。训练时,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生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保持平和心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因此,拓展训练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⑴利用我校现有资源(小树林、空地、小河),合理化利用体育器械,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包括攀岩、浮桥、小树林、梅花桩、障阻独木桥等设施的户外训练营。
⑵利用我县“潮河湾”生态园,推出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活动。
⑶利用我县岗岭地区,开展户外拓展、定向运动、团队竞赛等活动。
操作流程为:
①制定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建设方案。
②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营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③组织教师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培训。
④制定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校本课程。
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暑期实践、军训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6.建设“球世界”
球世界分为:奥运会比赛球类、亚运会比赛特有球类、民族民间球类。
操作流程为:
⑴制定“球世界”建设方案。
⑵球世界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基地、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草根论坛、体育沙龙、基地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具体措施为:
1.制定我校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2.课程基地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3.组织体育组外出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课程理论。4.组织体育组认真学习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涵盖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的大课程观。
5.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研发能力,建立完善的学生反馈体系。
6.全校所有班级打破行政班级界限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瑜伽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做到课程主体性与项目多样性相结合。
7.聘请南师大、南工大、江苏师大、南体等教授组成名师团队。8.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开展体育沙龙、网络教研、草根论坛等活动。
9.组织体育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申报国家、省、市、县级课题。10.组织中青年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基本功和优质课比赛。11.体育组教师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每个人都有具体任务。12.邀请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五)重点建设一园二馆五室
通过体育多功能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开设体育健身选修课,让学生学习健身知识,提高健身技能。通过这些平台和体育功能室的搭建,把教学中的抽象内容直观化,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操作,亲身感受,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1.一园,即篮球公园
2.二馆,即健身馆、篮球博物馆
⑴篮球博物馆:购置各类篮球书籍、触摸屏电脑;收集国内外知名俱乐部、运动员的图片、服装、篮球相关实物;展出我校篮球发展历史以及为我校篮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和队员。
⑵健身馆:购置“飞鸟”健身器械、健身车、跑步机、“三人站”组合器械、伸腿机、“十人站”组合器械、“史密斯”机、手铃组合、腿举、卧推架、“五人站”组合器械仰卧起坐板等。
3.五室即科技体育功能室、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田径教学与训练研究室。
学校初步建成形体教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等功能室,学校计划从2014年继续加大以上体育多功能室经济投入,并逐步建成科技体育多功能室、多媒体功放室、自制体育器材展示室、体育资料室、体育实验室。
操作流程为:
⑴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现代化体育课程。⑵负责各个体育功能室建设的教师拿出具体建设方案后经体育组初审,校行政会、党委会研究后决定建设方案。
⑶体育功能室负责人协同会计室做好招标方案并在县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下进行招标。
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各个功能室的建设。
⑸组织师生使用已经建成的体育功能室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有利于下一阶段对体育功能室整改。
⑹组织体育组、电教中心、物理组、生物组、化学组共同学习省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材料。
⑺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网站,搭建体育健身互动交流平台。
四、课程基地建设实施的组织领导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思路,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一)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海军
副组长:陈克志(具体分管基地建设工作)徐永生 邵剑平刘洪军
成 员:张惠庆 耿恒文 黄以松 卞云鲲 夏兴明 职 责:负责对学校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二)课程基地建设工作办公室
主任: 张惠庆
副主任:卞云鲲 黄以松 卞海生 夏兴明
成员: 孙纯良 彭福亚 马丙国 王学明 赵庆善 徐 捷 叶 丽 林 艳 胡玲玲 赵云杰 职责:负责学科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指导课程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对课程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实施测评、分析、鉴定和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基地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多渠道融资、全方位辐射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资金逐步到位,项目分实施,分阶段推进,以保障课程基地如期完成。1.组织保障
省市县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了确保省课程基地建设顺利的进行,学校成立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建立相关职能组,主要负责规划制定、方案申报、经费争取、关系协调、组织建设,以及基地建成后的跟踪服务、规范运行、宣传推介等工作。
2.制度保障
学校根据课程基地建设制订了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器材管理制度、运动俱乐部管理制度等,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管理体制。我校还把体育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每的工作计划,并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学校年终考核。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每年都有多人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激励我们全身心投入课程基地建设,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3.队伍保障
学校牵头成立以教育局领导,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主任薛雨平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张天峰教授、李海兵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张伟教授等专家为高级顾问的课程团队,保障课程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4.经费保障
⑴财政支持
市、县财政部门对课程基地给予最大资金支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省里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最大程度上最好物质保障。⑵社会支持
①校友基金会
学校积极与各届知名校友建立联系,筹建校友基金会;另外邀请校友为我校发展和课程基地建设献计献策。
②社会资金支持
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我校常规教学工作、学校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省市县教育(厅)局、体育局对我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给予大力指导。课程基地建设也获得了学生家长和企事业单位的全力支持,如上海皓科有限公司夏兴全董事长对我校体育基础建设进行资金扶持。
六、时序进度
1.起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成立省课程基地创建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明确职责,层层落实,稳步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⑵组建课程专家小组。争取外聘专家,完善体育名师工作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体育课程专家来我校作专题讲座,指导我校课程基地建设。
2.推进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月)
⑴明确创建目标。经过专家调研和指导,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体系,构建特色体育课外活动模型,完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太极剑、太极拳、太极扇、棍术、刀术、跆拳道、无线电测向、学生心理素质户外拓展训练等校本课程。
⑵调整课程活动场所。对多功能体育馆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多功能体育馆将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健身馆、力量馆、形体教室、运动器材室、奥运百科知识室、体质健康测试室、体育信息室、科技体育多功能室等。
⑶构建课外活动三层面的发展模式。构建学生发展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体育特色办学体系,形成以体育为龙头,全方面促进我校发展的办学特色。
⑷丰富课程活动项目。建立课程基地办公室、学术报告厅、教研组沙龙会所、网络教研活动室。打造教师与专家相互交流的平台,教研组教师实行本组、网络教研;展示学生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和播放专家讲座培训的平台;定期播放课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体育社团等实践活动记录,探索有效开展相关活动的方式方法。
⑸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现代舞、瑜伽、校园定向、无线电测向等;开发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将原生态体育有效融入体育教学中。如竹竿舞、打陀螺、毽球等。
⑹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原有的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基础上进行改革,如延长课间操时间,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增加民族民间体育类活动项目等等。完善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
动竞赛、乡镇体育活动竞赛、业余体校训练、体育俱乐部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竞赛等,开发校外体育资源。
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是完成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我校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各项运动器材,并对原有的体育器材进行创新,如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性,以橡皮筋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并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如废弃球巧利用等,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3.提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7月)
⑴完善体育场所的活动项目。搭建体育学科基地网站,及时更新体育特色网页,能够实行网络教研。进一步完善各相关场所功能,保证各个场所活动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
⑵加强课外活动内容模型的建构。改造物理、生物等实验室,开设和体育课外活动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新建体育信息室,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⑶兴建课程实践的多功能室。建立篮球博物馆、多媒体功放室、体育保健实验室、校园户外拓展训练营、科技体育多功能室。购置相应的实训器材,并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上述功能室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体育场馆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篇5
1.1 概述
未来几年中,广东将会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及改建的体育场馆设施,我国的体育场馆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倡导绿色城运,推动体育场馆建设绿色、科学、数字化发展,场馆安全防范建设极其重要。现代体育场馆安全防范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成果,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大提供高场馆可控性,实现人身安全与会场管理的最终目标。1.2 体育场馆风险等级的划分
不同规模和不同用途的体育场馆的防范风险是不一样的。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中第四章“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对单位风险的划分,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在对体育场馆的安全风险划分中也采用了这一划分方法由下面可简明地表述风险单位的划分原则: 风险等级 体育场馆备注
一级风险单位
u 能容纳观众六万人以上(含六万人)的体育场; u 能容纳观众六千以上(含六千人)的体育馆;
u 能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上(含三千人)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国家级或亚运会、奥运会、世界单项体育比赛及相应活动时;或举办危险程度很大的体育比赛.二级风险单位
u 能容纳观众二万人以上(含二万人)不足六万人的体育场;
u 能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上(含三千人)不足六千人的体育馆;
u 能容纳观众一千五百人以上(含一千五百人)不足三千人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省、直辖市级体育比赛或全国性、国际单项体育比赛及相应活动时;或举办危险程度较大的体育比赛时。三级风险单位 u 容纳观众二万人以下的体育场; u 容纳观众三千人以下的体育馆;
u 容纳观众一千五百人以下的游泳馆。指具备左列条件之一,在举办县、市级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或相应活动时;或举办有一定危险程度的体育比赛时。1.3 部位目标风险
在一个风险单位中,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风险;而在同一个风险部位中,不同的目标其风险也有不同。所以在风险单位划定后,还应确定部位(目标)的风险。对体育场馆的要害部位(目标)、重点部位(目标)、一般部位(目标)也分别划为一级风险部位(目标)、二级风险部位(目标)、三级风险部位(目标)。大体可作如下的考虑:
u 主席台(要人)、贵宾室(要人)、通讯系统用房、裁判员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供电设备(变配电机房、发电机房)、信息处理设备、封闭式体育馆的主进风口、安保指挥系统用房、监控系统用房、隔离用房、奖牌仓库、枪械仓库、财务室等等要害部位可划为一级风险部位;
u 备勤用房、观众出入口、观众席区、灯控室、声控室、大屏控制室、空调和供水设备等重点部位可划为二级风险部位; u 其它可划为三级风险部位。
u 在各风险部位中,还可确定一些风险目标加以重点防护。1.4 体育场的设计目标
对体育场体育场馆前期的勘察及系统调研表明:
u 体育场馆的要害部位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尽可能不要出现盲区,并宜能与相应的照明、入侵报警设施及声音复核等设备联动。重点部位宜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回放图像应能清晰分辨人员的脸部及体貌特征。
u 体育场馆与外界相通的主要出入口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够监视出入体育场馆的人员情况。回放图像应能清晰分辨出入人员的脸部及体貌特征。
u 体育场馆内外重要通道及部位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装置,应能监视、记录重要事件的全过程。视频安防监控装置还应能够监视体育场馆内人员的活动情况,回放图像应能清晰显示重要事件的全过程。
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记录资料的保存期一般不应少于7天,在有重要赛事时应对比赛期间的有关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的重要记录资料适当延长保存期。u 应采用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u 有条件的还可采用人像识别功能,及与防爆安检、视频安防监控等子系统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u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还可参照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的有关条款。1.5 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中
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中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一般应包含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监控中心(室)。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还包括信息获取子系统,智能应急子系统与应急指挥子系统。u 监控制系子系统可配合智能应急子系统,完成对人员的疏散,及室外交通的疏导和管理
u 监控系统将前端监控点图象信息传回监控中心,应急指挥子系统,通过紧急广播、有线/无线通讯实施人员疏散的指挥与管理,组织实施救援方案,对外发布事故处置状态信息等。
u 安全管理也应妥善处理与智能化弱电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平台的衔接,以达到信息共享和实施高度的集成,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高速和灵活开放的传输平台及实现途径,创造一个投资合理有效、功能齐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为整个体育场馆的运作、管理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6 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1.视频采集部分
这部分是保证整个系统工作质量最重要的部分,要求选用的摄像机需满足以下条件:选用高质量的彩色数码控制CCD摄像机,要求水平清晰度不低于480电视线,信噪比大于48Db选用3可变镜头,光圈、焦距自动调节高灵敏度,可实现的最低照度为0.1Lx(彩色)和0.01Lx(黑白)内置自动切换双滤色片,实现白天彩色夜间黑白的自动转换,满足全天候监控要求。目前国内外各大知名厂家都可达到可以要求,如美电贝尔公司所生产的高清低照摄像机BL-600CB,水平清晰度高达545TVL,最低照度达到0.00045Lux/F1.2。2.信号传输部分
比赛场馆安防监控的特点是监控区域范围相对较广,导致信号传输距离加长,视频监控则要求信号实时、连续、清晰,而且图像信号的数据量非常大,这就要求传输介质要有足够的带宽,所以本方案信号传输全部采用光纤,通过光端机完成转换。实践证明,采用光纤传输后,图像质量大大提高,屏幕彻底消除马赛克现象,而且控制信号响应速度明显加快,完全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3.信号切换和控制部分
该部分是整个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功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所以系统配置/选用的控制矩阵具备/满足下列要求:
支持分控功能和独立控制键盘控制键盘界面直观,系统编程简化,显示清晰具有组同步切换功能和子网切换功能。模块化结构,具备扩充功能,可扩展成更大规模的矩阵切换系统具备报警功能
4.录像存储部分
数字化监控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系统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信号处理全部数字化。本系统录像存储完全摒弃了传统监控用录像带存储记录的方式,而是采用新一代的数字硬盘录像监控系统(DVR),该系统在图像质量、界面显示、保存日期、检索回放以及多种先进的新增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是传统模拟方式绝对无法相比的。系统图像质量在实时监控达到实时D1标准码流,以D1标准存储,存储帧率可调,最高25帧/S、存储时间15天。5.显示部分
安防监控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求监控的实时性,为给监控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系统在监控中心设置大屏幕电视墙来显示监控画面,每个画面用一台21寸纯平监视器来显示,同时大屏中心还设一台80寸以上的DLP大屏,可以随时将需要重点监控的画面切换到背投彩电上显示,通过对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操作,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监控目标进行近距离监控和跟踪,极大的方面了监控人员的操作,提高了效率。6.网络传输部分
各体育场馆监控中心还支持网络传输和亚组委网络监控,一方面视频信号通过光纤上传到亚组委监控中心,另一方面亚组委监控中心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各体育场馆DVR上,对各体育场馆每只摄像机进行实时访问和控制。1.7 场馆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的选择
本次系统方案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备,以及如何实现不同监控系统设备的兼容问题,经过对目前监控系统组网技术和未来监控系统组网发展的趋势和投资成本及利用率分析,本监控系统架构采用“模拟前端+网络传输+网络平台”的方式,录像资料存储分本地全部存储和亚组委安保调度中心重点存储的两级存储,这样及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又减轻了亚组委主控中心的监控压力,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和系统高效稳定性,也有效的降低的系统的投资成本,具体的系统架构如下所述:
u 建议在中心体育场体育场馆设置一个分控中心,统一对体育馆和体育场的监控点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u 分控中心建议配置下列设备,数字硬盘录像机(体育场DVR放在体育场综合布线网络设备间,体育馆DVR则放在监控中心),数字视频解码器,电视墙(建议电视墙设置大屏幕监看),视频服务器(可以流媒体转发),网络交换机,及控制键盘。
u 体育场馆的分控中心,可通过亚运专网络将视频信号传回传回设置异地的亚组委监控中心,亚组委可通过设置在中心的数字矩阵将视频信号切换到电视墙上,具有最高权限对前端所有亚运会场馆进行集中监控,也可通过设置中心的数字矩阵对前端任何一个高速球的控制及前端录像资料的浏览、回放、下载,在亚组委监控中心设置存储服务器,实现对前端重要视频数据的存储。
u 为保证本系统的稳定和高效建议所选的硬盘录像机,需为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技术参数,这样的优点是减少重复投资和减少本次监控系统的成本投入。1.8 体育场监控系统拓扑图
1.9 设备选型要求 1.9.1摄像机选型原则
根据各自监控的风险等级的不同,可将体育馆里各种各样的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防护级别的区域,根据各自防护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设备(设备高中低档、动点或固定点),具体如下:
2建议在体育馆通道,裁判席区、媒体记者区、新闻发布厅、贵宾室外通道、看台贵宾席、颁奖台区等区域设置固定彩色高清摄像机; 在交通要道,专用车辆停车区、要人专用停车区、供电房、供气房、供水房、等区域设置彩色高清晰日夜型摄像机,可满足重点部位的固定监控,建议在普通停车区,体育馆外围交通主干干道设置高速球摄像机,即可保证体育馆外围安全,也可配合交警对体育馆外围的交通进行有效疏导和管制,由于比赛观众席,面积较大,需要监控的大,现场情况复杂,建议设置高速度球摄像机,进行全方位监控,使监控系统盲区减到最小。在本系统设计在重要的需要监控面积大的区域采用智能高速球摄像机,其摄像机不仅效果清晰度,而且云台转速快,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定位到所要监控的对象,适合于对大面积区域重点监控的需求,例如;体育馆比赛区域、室外停车场、体育场、观众席等。在出入口部位建议使用超宽动态固定摄像机,此类摄像机的最大特点是,强光抑制性能比较强,在出入口等逆光环境下使用,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1.9.2 存储与控制的选择
亚运场馆监视控系统存储部分,选用嵌入式高性能DVR。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实时的,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它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系统实时高效性、硬件的相关依靠性、软件固态化及应用的专用性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DVR能达到16路视频全实时D1监控和录像,支持多路D1录像回放,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满足亚运网络视频的各种应用要求,最大硬盘数8个以上,单硬盘无容量限制,硬盘配置保证D1实时图像保存15天时间。1.10 布点原则 前端监控范围:
《第16届亚运会比赛项目要求》附件一《亚运会安全保卫系统通用要求》中有关“电视监控系统”的要求有:“
1、应在场馆的出入口、外围隔离设施、主要通道、看台区及重点部位布置摄像头,看台区的监控覆盖率应达到100%,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奖牌临时存放处,失物招领处要求有监控。”
重点部位有: 馆内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设备设施的监控室或作业间,贵宾室外围,主席台,竞赛场,裁判席,媒体分中心,各类通道。1.11 传输
l 场馆前端监控点全部使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到监控中心;现在在体育场及外围监控点也是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模拟视频信号到网络设备间的DVR,再走综合布线的光纤传输到体育馆监控中心主交换机。体育馆内监控点用SYV-75-5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到监控中心DVR。
l 亚运专网的光纤接入体育馆监控中心主交换机以太网单模光接口模块,本地所有视频图像信号可以任选16路同时上传给亚组委指挥监控,场馆本地监控中心直接从主交换机接入全部视频信号进行控制管理。1.12控制与显示
由视频服务器上监控平台软件来管理控制前端摄像机,切换显示电视墙上的图像,并转发流媒体服务。该部分是整个数字化监控系统的中心,既是整个系统信号的传输、切换、分配中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所以该系统质量的优劣,功能的配置是否完备和先进,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所以系统配置/选用的监控平台软件数字控制矩阵具备/满足下列要求:
支持分控功能和独立控制键盘控制键盘界面直观,系统编程简化,显示清晰具有组同步切换功能和子网切换功能。模块化结构,具备扩充功能,可扩展成更大规模的矩阵切换系统具备报警联动功能。
安防监控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求监控的实时性,为给监控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环境,系统在监控中心设置大屏幕电视墙来显示监控画面,每个画面用一台21寸彩电来显示,同时大屏中心还设一台80寸以上的背投电视,可以随时将需要重点监控的画面切换到背投彩电上显示,通过对摄像机云台和镜头的操作,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监控目标进行近距离监控和跟踪,极大的方面了监控人员的操作,提高了效率。1.13 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结构为:前端摄像机,全SYV-75-5线缆传输至网络机房,经DVR数字化编码,存储,上传数字视频信号到交换机,供网络视频共享。一路进入电信光纤,传给亚组委总监控中心。一路则通过场馆本地局域网传到场馆本地分控中心交换机,在监控中心由监控平台进行管理。1.14 机房、供电及防雷 1.14.1 机房
监控机房面积要求不低于30平米,以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电视墙、操作台、设备机柜、UPS及空调、消防等设施。
机房按标准进行装修,有防静电地板,防盗门窗,照明设施。配置制冷能力与房间相匹配的一般空调,配置干粉灭火等消防设备 1.14.2 网络设备间
网络设备间监控机柜主要放置DVR、交换机、配线架等,要求有UPS供电,具体使用网络设备系统的UPS电源。为保证DVR设备的正常工作,需配置相应的空调系统。1.14.3 供电
根据系统设计,系统配电必须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并有一定的余量。监控中心采用机房配电柜来对系统可靠、安全、合理供配电。需要配备在线式UPS电源,使系统在紧急情况停电时系统处于受控状态,备用电源容量至少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2小时以上。机房供电功率要求不小于10KW,配置有5KW的2小时UPS。
前端摄像机供电统一由机房提供,以保证在市电断电时有UPS供电。1.14.4 防雷、接地
系统按照3级防雷标准进行防雷。整体设计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各组成部分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要求。
安装在室外的立杆、各式摄像机等单元采取防雷接地措施,设电源避雷器、信号线防雷器专用防雷装置,用铜包钢接地棒做成独立接地网,在其底部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线,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
体育课程建设方案 篇6
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学校以创建汉中名校为目标,以寄宿制、全封闭为特色,以关爱每一位学生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学习、运动、居住的健康生活;以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好学校体育场地,将体育场地建设成学校的一大亮点。在总体规划上把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创造与人亲和、富有特色,供师生锻炼、休闲的理想场所。
二、校园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完成建设任务的时限。
1、将400米标准田径场凝化(厚150)后铺13—15厚塑胶面层,将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做硅pu面层,共计3220平方米。预算投入资金80.08万元。2013年12月底完成。
2、足球场(长:110米,宽:68米)植人工草坪7480平方米,预算投入资金134.60万元。2014年3月底完成。
三、校园文化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办法。
以上两项体育场地建设估算总投入资金:218.68万元。资金筹措办法为:争取上级项目专项支持资金21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8.68万元。
体育课程建设方案 篇7
1、西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现存问题的分析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这一纲要的实施打破了几十年来自上而下的一贯制, 也给各省、各地及各校留出了较大的研究和讨论的空间。从理论上讲, 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与教学策略的多样化、灵活化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客观的依据。然而实质上,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与教学策略在一定时间里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只不过在形式上做了调整。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沿袭传统的运动技术教学, 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这些对于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学校体育来说缺乏科学性、健身性和实效性, 很难指导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面对传统课程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有效的取舍与创新, 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 也影响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应紧紧抓住时代的特征, 把体育活动与健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透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突出个人与个性的特点, 依据运动时所面对的不同客体设计适合时代特点的现代化高校体育课程教育体系, 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 其内容和结构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开展西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 有助于改变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脱节的现状, 而且对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实现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统一, 使西部高校体育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 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与各院校索取和交换有关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和体育教学策略方面的相关资料, 并对西部部分院校开展走访调查和座谈的方法进行交流, 详细了解各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在对西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与教学情况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的成功经验和现行西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利弊得失, 深入探索了构建现代化西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与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策。
2、构建和谐的西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从教育学观点看, 所谓课程就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教学内容, 没有一定的课程作为支持和保证, 教育目标是很难实现的。为使课程结构和设置科学合理, 我们还考虑到体育学科需要、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 并充分考虑课程对目标的有效性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交互效应关系, 形成了多种形式交叉组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1) 体育教学课。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 把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健康教育和体育基本技术、技能依据课程教学理论组织起来, 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进行教学。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
(2) 体育活动课。包括俱乐部教学选修和课外选修两种形式。教学对象为1-4年级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生在已经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为他们开设选修课, 更有助于发展个性、爱好和特长,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对实现终身体育有重要意义。课外选修课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内容可根据学生水平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提高竞技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进行教学和组织运动竞赛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 自己组织活动, 开发和培育学生内在的、内发的价值,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运动训练课。运动训练课分一般水平运动队和高水平运动队两个层次标准, 一般水平运动队是相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的运动员, 具有较高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 他们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 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和人格魅力。以满足发展个性和社会需要, 感染和带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高水平运动队具有较好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 通过科学训练可以达到专业运动员水平, 他们可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和全国性体育比赛, 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为国争光。
(4) 体育保健课。是把体育与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相结合, 向学生传授体育医疗、康复的系统知识和养生、健身技术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 并科学养护, 还能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体育保健课除了体弱病残的学生可以参加学习外, 对保健体育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修。
(5) 体育文化素质课。有关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基础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这是因为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 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体育。在调查中有86.8%教师认为:“增强身体锻炼知识教育, 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及强化体育基础理论、体育文化思想、体育欣赏能力、体育研究方法的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改的重点。所以, 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研究, 必须充分地体现出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修养水平这一素质教育特点。
3、实施新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教学机制
(1) 建立全校性的“三自主”体育课选课模式, 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什么时间上体育课; 选择上什么内容的体育课和上什么程度的体育课;选择上哪位教师的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爱好,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同时确立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
(2) 建立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在教材设置上强调因人而异, 不搞一个模式、一个标准,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从而消除由于运动水平的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 使学生各尽其能, 为实现自己的锻炼目标而努力。
(3) 引入竞争机制, 教师择优上岗, 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对于在选课中没有学生选或选课人数较少的教师, 采取给其一定时间安排自学进修或学术休假, 达到学术“充电”的目的, 如进修后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将给予转岗或“下岗”处理。
(4) 建立体育理论课网上自学的教学模式。在有条件的高校采用网上学习的形式, 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同时体育教师在线提供即时的咨询和答疑, 使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 也使有限的体育课教学有了更大的实践课空间。
(5) 实行分层次评价与分层次确定学分的激励机制。在各级别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后, 研究制定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 要体现各级别的不同水平和提高幅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运动能力,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奋斗, 争取优异成绩。
4、实现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理念
一个没有创新机制的教育体制, 不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造的课程, 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效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创新, 对落实“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教育理念将发挥保障与推进作用, 对进一步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1、课程目标的创新
(1) 价值取向的创新。以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 注重学生的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 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忽视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参与能力的提高。因此, 恰当地处理学生本位、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矛盾, 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将学生“身、心、社”全面和谐发展、运动技能和参与意识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体现了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创新, 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2) 具体内容的创新。
强调健康意识的培养, 实现学生的“身、心、社”全面健康发展, 反映了体育教育以人为本, 以人为宗旨的根本思想。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强调了层次划分, 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 反映了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满足。
突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通过体育竞争中成功与失败的亲身体验, 使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并增强其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4.2、课程结构的创新
(1) 课程内容的创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等内容将纳入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从而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创新。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兴趣的不同也使学生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别,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因此, 课程结构必须体现出灵活性和选择性以满足这些需要, 倡导“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班上课”, 正是课程结构选择性创新的突出体现。
(3) 课程结构的突破性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4.3、课程评价的创新
(1) 课程评价理念的发展性创新 , 要从过去选拔转向激励和发展, 从过去单一的对学生评价转向了对学生、教师和课程建设的多元评价, 从过去只重视结果从而转向了关注过程。
(2) 课程评价对象的多元性创新。
对学生的评价, 从以往单一的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状况评价, 拓展到对学生认知、情感表现等综合内容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师所完成的工作量, 而且更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看中教师的敬业精神, 而且要看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还有进行多方面横向比较, 以及他人的评价, 做到评价的主体互动, 以此着力构建全方位动态教师评价系统。
对课程建设的评价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紧紧围绕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因素而进行, 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评价的多元性特征。
5、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高教领域中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的主题,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校体育改革应以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为突破口, 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重点要突出对大学生的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 围绕素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以期为21世纪输送具有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型、综合性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2.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6.
[4]曲宗湖, 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4.
[5]郭华恬.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 2003. (1) .
[6]张振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及误区[J].体育与科学, 2003. (2) .
[7]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S].教体艺[2003]7号.
[8]阎亚林.试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人文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3 (6) .
[9]钟启泉, 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0]谭华, 李勤.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J].体育学刊, 2003, 10 (2) :.
[11]张海钟, 马红霞.学校教育的人性化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 2002, (2) .
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方案:小兵收瓜 篇8
大班幼儿喜欢解放军,更愿意像解放军叔叔一样去完成任务。这是一个以小团队完成一项任务为主线,又从中穿插适宜幼儿身体运动的技能训练而开展的体育游戏活动,游戏情境化的设置与安排,让幼儿产生浓厚的游戏兴趣,沉浸其中。
活动目标:
1.乐于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力量大。
2.锻炼钻、跨的运动能力,能够手脚协调地推车运物。
活动准备:
小兵夏季迷彩、瓜筐、小推车、红臂章、西瓜球、口哨。
场地布置:山洞(体育器材:大小两种套圈)、小河(两种宽度的硬纸板)、直线路和曲线路两种标志、西瓜地。
活动过程:
一、班长带领小兵排队进入游戏场地,班长喊口令带领小兵们模仿解放军叔叔的训练动作。
【此环节将学军特色自然地运用。我园是一所军队院校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解放军叔叔阅兵训练、解放军叔叔的军体拳表演等社区活动为本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储备,幼儿做起动作有模有样。】
二、观察领会,大胆尝试
1.出示一张路线图(起点——山洞——小河——西瓜地——原路返回——终点)。小兵队长:夏天到了,农民伯伯种的西瓜大丰收,现在我们要帮助农民伯伯收西瓜。这有一张从这到西瓜地的路线图,大家仔细看看,说说怎么走?
2.幼儿讨论,说出路线的走法。
【此环节一开始就把问题抛给幼儿,幼儿通过观察,正确地讲出路线图的走法,并跃跃欲试地想去收个瓜。】
3.小兵们去收瓜。
【此环节让幼儿亲自去尝试,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让幼儿熟悉收瓜的路线,为下一环节游戏的顺利开展进行经验和技能的前期准备。】
三、游戏:比比哪队收的瓜最多
1.小兵分编成四人一组,每组小兵讨论“用什么办法收瓜收的又多又快?”。
【此环节幼儿在三三两两,七嘴八舌的讨论商量中,最终分配了任务,游戏角色分工出:用小推车运瓜的小兵,收瓜到瓜筐的小兵,在西瓜地摘瓜的小兵,专门从西瓜地搬瓜放进小推车的小兵,同时进行了游戏角色人数的分配。约定了相应的游戏角色职责。】
2.第一次游戏。
3.请收瓜最多的获胜队小兵说说收瓜的做法。
【此环节有效的帮助幼儿之间分享经验:1.进行接力赛式的合作方式去收瓜,既减少了等待,争取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小兵的作用。2.在遵守瓜不能摔到地上的游戏规则基础上,视运瓜小兵能力大小考虑一次运瓜两个,这对运瓜小兵幼儿尝试拿两个西瓜球钻圈。看来取胜不仅需要身体,还需要头脑!插入的谈话活动让幼儿得到休息,科学的调整和安排幼儿的运动量,做到动静结合。】
4.第二次游戏。
【在第一次玩游戏的基础上,这次游戏中幼儿更加有意识调整自己的肢体动作,并适时提醒同伴的活动,合作性更强,游戏达到高潮!】
5.提高游戏难度,向小兵提出挑战。
调整路线中障碍物的设置(降低山洞的高度、增加小河的宽度、曲线推车路线)。
【此环节充分考虑大班幼儿所应达到的体育技能要求、幼儿体能素质的个别差异性,让幼儿再次调整游戏中的任务分工,让每一位幼儿自身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6.第三次游戏。
四、游戏交流,提升情感
1.激励小兵,为小兵们佩戴红臂章。
2.说一说:游戏中你的快乐在哪里?成功在哪里?
【给幼儿一个充分表达的平台。】
五、哼唱“我是一个兵”,送瓜(整理器械,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我园以园本教科研专题《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新探索》为价值目标,开展各类体育游戏活动,旨在幼儿的技能与情感并重、课程之间的整合、幼儿角色游戏的无痕渗透等情感、态度和认知价值,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得以体现。我们努力摸索与尝试一种在快乐而宽松的情景下,幼儿们通过自己商讨,进行角色的分配与合作,尝试去完成一件事并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和喜悦的教学活动,同时引发教师们产生对于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价值挖掘的关注以及对游戏情境化和角色游戏的适时介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