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扎实(精选6篇)
认真扎实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针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扶贫改革创新的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在科学扶贫的思想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在精准扶贫的思想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在内源扶贫的思想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否内生动力, 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 简单改变村容村貌, 内在活力不行, 劳动力不能回流, 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 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 有劳动力, 内外结合才能发展。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 [2014]25号) , 扎实推进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标
就是到2020年, 要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贫困对象发展能力, 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目标:一是贫困现象显著改观。全省现有328万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中大多数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2% 降到3% 以下;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年均增幅, 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 (市、区) 和34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以上。到2020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 居住条件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搬迁安置,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三是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 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就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个重点。现阶段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在统筹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重扶贫到户工作,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 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区域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根据这一新情况新任务, 省扶贫和移民办及时纠正了以往只片面看到区域发展的作用,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简单做法。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三、培育三个品牌
国务院扶贫办提出要打造三大品牌, 也就是“雨露计划”、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和易地扶贫搬迁。根据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实际, 省办提出了培育四大品牌, 从而形成扶贫移民搬迁、“雨露计划”、担保贷款产业扶贫到户、村庄整治建设“四位一体”的专项扶贫格局。一是江西省的扶贫移民搬迁特别是进城进园区搬迁模式被誉为“江西样本”已经在全国走在了前列;二是“雨露计划”培训“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高效安全方式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刘永富主任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现在正在总结经验上报国务院扶贫办;三是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要培育的品牌之一, 但我们认为这项工作资金量太少, 江西省每年只有1025万的贴息资金。更为重要的是, 扶贫小额贴息贷款首先要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根据中办发25号文要求完善金融服务机制, 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 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的要求, 我们正在探索切实可行、科学完善的产业扶贫到户运行新机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 吸纳贫困户参与, 带动贫困户脱贫。现在省财政每年安排全省58个县每县1000万元发展农业产业专项资金, 全省每年就有5.8个亿。我们考虑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县为统筹, 探索贴息、担保、保险和直补“四位一体”的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这项试点由吉安县扶贫和移民办联合县农村信用社, 设立“扶贫到户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账户, 县农村信用社按以1:8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 为全县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提供担保贷款, 解决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贷款难等问题;另一种是以贫困村为单位, 探索贫困村互助金转型为贫困村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这项试点由井冈山市试点, 即为贫困村提供2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资金, 有产业发展意愿的农户缴纳一定数量的入社资金, 然后将两笔资金整合存入市农商行作为“贫困村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资金”, 市农商行按1:8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 贷款对象和额度由村互助资金合作社理事会决定并报农商行放贷。目前全省有404个贫困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 如果采取产业发展贷款担保, 可以实现全覆盖。四是村庄整治建设没有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三大品牌之内, 但我们认为, 相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村庄环境变化甚小, 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光、洁、美与农村脏、乱、差形成强烈反差, 尤其是贫困村更是如此。全省还有3400个贫困村需要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尽管若干年后, 农村居住人口仅占20-30%, 但仍有20-30%人口将长期居住在农村, 群众有需求、有期盼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接下来, 我们将重点打造这个品牌, 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支持措施上加大投入, 也就是在落实新农村建设集成投入、统筹水库移民资金扶持、督促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大力帮扶有新举措。这几方面的投入整合, 应该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这也为树立新的“江西样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认真扎实 篇2
——港头小学10—11—2教学工作回顾
上学期,教育局在期中视导检查中,尖锐地指出了我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确实让我们痛定思痛。于是我们教干班子静下心来审时度势,定下心来认真反思。确立了“不为落后找理由,要为发展想办法”的思想。提出了“分析问题、加强反思、扎实管理、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倡导“校兴我荣,我为学校添光彩;团结奋进,谱写教育新篇章”的学校精神。以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来丰厚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通过一学期,取得了一些进步。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现将我们的一些粗浅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认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首先对教师进行师德提升。一是不断加强全校师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坚持“一个中心”。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变革,教育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群众对我们满意度高低的“晴雨表”,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三是大力倡导教师敬业爱岗的风气。把教师的注意力和精气神转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中,转到抓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上,转到教科研活动和专业成长中。四是行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早上最早来的是教干,站在学校门口微笑着迎接师生们的到来;每天走得最迟的也是教干,办公室的灯光陪伴着培优补差的老师。五是对教师进行精神引领。因为只有教师认同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有“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认同感,学校才能向前发展。每学期始、末校长都要在全体教师面前做学期开始和结束的学校工作报告,以期鼓舞教师士气和斗志,激励教师的精神和敬业思想,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改变教师工作的精神风貌,激发她们的工作理想和信念,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二、以人为本,营造教师工作的良好氛围。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可以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很辛苦,方方
面面的压力很大,部分教师身心疲惫。于是我们尽可能地把教师的冷暖挂在心上,要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困难,要努力营造相对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境,使教师体味到关怀和幸福,肯于奉献、乐于奉献。我们对中老年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以当面引导,以倡导理性自觉。工作肯定其成绩多表扬,多商讨少批评;在落实工作任务时多说:“请” “辛苦了”。对青年教师多搭建锻炼、展示的舞台。经常走近教师,虚心听取她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实施阳光工程,重大决策提交教代会、教师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一学期来,组织了师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了“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学校各项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参加评比,众多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共获荣誉,促进了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扎实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可持续发展
如今,学校内涵发展已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课题。规范管理、扎实管理是强校之路,科学管理是兴校之本。
(一)、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抓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看领导,责任在校长。作为校长,如果不能自觉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就会丧失发言权和领导权。一是我们行政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有的担任毕业班教学,有的接任最差班级教学。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断地巡课、巡校;定期到年级组、学科组、班级调研,掌握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每次的年级调研、学科质量分析校长、分管校长、蹲点领导都要参加:听分析、找问题、提要求、定措施,形成教学管理的合力,促进学科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
(二)、抓好落实,常规管理高标准。抓好教育教学,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落实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否则,教育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学校进行依法制校、依法执教的基础。一年来,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一套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港头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港头小学教研制度》,《港头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表》,《港头小学家常
课听评课制度》,《港头小学作业布臵与批改要求》等。并组织教师学习、执行,使学校教学管理走上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人。使教学质量管理得到有力的保障。
2、常规管理扎实有效。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我们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三抓”:一抓备课。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不定期的组织备课笔记检查,要逐人反馈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各学科要进行集体备课和自主备课相结合,每课必须有作业设计,教后反思有效。二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用推门听课、巡课制度,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三是抓评价——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教务处随机、定期地对各科作业批改情况抽查,并及时反馈给老师,比如学生作业书写是否规范,书写习惯是否良好,作业本是否整洁,任课教师是否精心设计了每次作业,批改是否认真及时;作业量是否适中。四是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
3、校本教研多样实效
(1)、厚积底蕴 专家引领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成为长流水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读书。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底气”和“灵气”,做到一供:学校挤经费征订多种报刊杂志,发放教师购书经费,规定教师每年必须订阅至少一本教育教学刊物;二用:每月必须有对自己有用的教育教学摘记,每学期至少阅读二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校组织读书、学习心得交流活动。三悟: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两篇有质量的论文。
教师的成长还需要专家引领。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特级教师和专家来我校讲座,并定期到我校教师进行跟踪指导;积极争取区教研活动的主办权,争取让更多的教师有学习、展示的机会;主动派教师参与县、市的教研、学习培训等活动;积极争取与其他学校的校际交流,积极搭建平台,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研教结合,活动提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
A、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分二块进行:一是教导处安排公开教学活动;二是教研组各安排“每师一课”主题研究活动。我们的教研工作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教研活动做到 “三定”(定时间,主题、人员);说、上、评同时进行。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
B、定期举行各项师生活动比赛,以活动促提高。
①举行教师“读书交流会”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交流时各年级组各显身手,两个小时的交流高潮迭起,每个教师都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洗礼。
②骨干教师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
本着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展示平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精心组织,邀请专家听课评课。举办了骨干教师优质课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不但使青年教师得到提高展示,更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③开展主题活动,注重养成教育
学校大队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举办了“动手动脑,快乐成长”校园科技活动;开展了“小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展示”活动。抓好基础科目的最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要抓质量,先抓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学生成绩差,多数是因为学习习惯差导致的。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从细小处抓起:如草稿本的使用,作业的书写,听课的习惯,审题与检查的习惯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平时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4、培优补差真抓实干。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我校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
法,教师在备练习设计时要精心,要有基本题、能力题以及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生群体队伍,我校制定了优秀生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特长训练,组建了提优训练班,专人定时集中辅导,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待后进生,建立了动态的后进生学科档案,语数英任课教师定期分析每个后进生的原因,制定帮扶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补差。要求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每人定期出补差练习,让后进生每天练习一些基本题,使补差工作有内容,有目标,有实效。平时教导处做好跟踪调查工作。这学期期中测试,学校各年级后进生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根据市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深深认识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反思我校情况我们认为还要对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还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对后进生的关注、辅导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还要进一步抓实。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走好路、唱好歌。
认真扎实 篇3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要把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 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相结合, 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要进行系统学习。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 集中一定时间, 组织集体学习, 通过学习培训、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 学深学透, 真正领会讲话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讲话提出的各项要求。二要突出学习重点。要加深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 加深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任务的认识, 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认识, 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打下更加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提高教育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提高贯彻落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注重学习实效。要紧密结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各项工作, 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着眼于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制定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具体措施, 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注重解决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 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四要加强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优势和作用, 组织教育系统专家学者围绕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研究, 理解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 研究讲话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各级各类教育。五要广泛开展“两优一先”典型事迹宣传。要结合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 大力宣传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 努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教育规划纲要已颁布实施一年多的时间。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发表重要讲话, 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温家宝总理多次就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 就一些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作出批示。刘延东国务委员先后召开了几十次会议, 作出了上百次批示。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着力推动下, 上上下下积极行动起来, 抓紧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一年多来, 由教育规划纲要开启的教育改革, 积极稳步发展, 特别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改革发展有序进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10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全面展开, 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新局面;10个重大发展项目明确了近3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 正在有序推进;学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视, 各地把发展学前教育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安排项目, 加大投入, 健全问责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教育规划纲要开启的新一轮教育改革, 正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纲要, 还是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都是其核心价值取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就是最大的教育民生。教育规划纲要设计得好, 但能不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就是看解决了多少个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 面对难题, 政府不回避、不迂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教育民生问题, 高频出现在改革试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中。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十分繁重, 一年多的工作只是开了个好头, 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 离人民群众期盼, 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扎扎实实把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推向深入, 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力争促进教育公平有新进展, 提高教育质量有新突破, 人才培养模式有新探索。
认真扎实 篇4
遂宁市就业服务管理局
为扎实推进市就业局作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8月23日上午,我局开展了以“找准问题提举措,务实践行有成效”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剖析活动。会上,每个干部职工宣读了个人的自我剖析材料,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随后,开展了分组讨论,集思广意,相互点评。最后由局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与全体干部职工一道对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既回顾了已取得的成绩,更看到了依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查找和分析了原因。
认真扎实 篇5
许多时候,中医药项目与其它的一些项目,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其最大的不同是它事关百姓健康,是用来治病甚至是救人的,来不得半点疏忽与大意。尤其是像糖尿病这样高难度的疑难顽疾,没有认真严谨的态度,那么你要做好天森采这个项目,同样是不太可能的。
我从不会去勉强邀请别人来做我的项目,我不会,且这也不符合我的性格。不仅如此,如果你不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之人,你最好还是不要选择我的项目。坦率地说,一个再好的项目,它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医药项目。
年近六旬的杜慧生,家住辽宁沈阳市于洪区白山路176号,杜先生在收到天森采的样品,仔细看完相关资料后给我来电,表示一定会先从寻找可靠的患者着手,一步一步来验证,然后再扎扎实实地把这个项目做起来。我们之间的电话交流十分愉快,我特别赞赏他的这种务实作风,做项目其实与做人一样,踏踏实实去做才会有收获有成就。
广西南宁市北湖北路20号的李中勇,空腹血糖一直在15左右,每天只能用西药来维持,时间久了并发症的症状便开始出现,当他从朋友处获悉天森采这一信息后,连夜致电与我,诉说心中的苦闷。我立即安排人员寄去药品,李先生服用二个月左右后,不仅停掉了西药,消除了并发症症状,血糖也已接近正常值。说起服药以来的感受,他说就是认真与严谨,严格按规定用药,没有别的技巧。
居住在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河汉街9号的鞠洪福,当兵多年,回地方后从事过多种职业,早在去年便获知天森采的相关信息,几次邮寄样品给患者应用,均获得灵验确切的疗效。近期老鞠又发货一箱,他说,天森采这个项目,只要认真规范去做,严谨细心去应用,成功的把握就有了。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纪兴路151号的宋女士,她的父亲患有糖尿病,血糖忽高忽低,极不稳定,长期服用西药后症状每况愈下,宋女士很是着急。看到天森采的报道后,随即邮购药品给她父亲使用,在整个应用的过程中,她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根据病情进展情况,细心严谨地逐步减少用药次数,严守注意事项中的相关要求。目前她父亲的身体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停用了西药,血糖稳定在6左右,正在继续服药中。
周全勇的家在安幑霍山县经开区15幢204室,当兵多年的他,返乡后一直忙于田间地头干农活,后来为了生计,又较长时间去了福建厦门去打工,他总想能寻找到一个好项目独立来做,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知道天森采后,他感觉商机来了,立即发走样品交给多名患者使用,验证结果出来后,周先生果断放弃在外地的扛工生活,回家乡从事天森采项目。他的体会是,做这个项目只要认真用心,严守规范,效果就出来了。
在我看来,即便是再好的商机,也不会轻易就能成功,许多人的失败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别忘了你的经营能力、知识储备、素质性格等等,对事业的发展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湖南湘西康复医院任职多年,因天森采按规定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企业来生产和经营,于是我在地处长三角的浙江组建了相关企业,特告知各位朋友。
浙江天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微信:188 5859 3309
0575-87231009
认真扎实 篇6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