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阶段

2024-10-05

中职阶段(精选12篇)

中职阶段 篇1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 “2 + 1” 教学模式) ,多年来,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顶岗实习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加大,稳定性降低,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伤亡事件,涉案企业、 学校和学生互相推诿责任,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权益保障难以落实。为了进一步明确对顶岗实习阶段中职生权益保障问题,笔者试图厘清该阶段学生的法律身份,明确责任主体。

1实习与顶岗实习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实习的解释,实习是指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 可见,实习原本的含义是实践性学习,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延伸。传统意义上一般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也可以分为校外课程实习和校外综合实习。而一般认为课程实习是学校或者任课教师针对本门课程的某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内或校外参加短时间见习,一般为1 ~2天,其属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无论从实习形式还是实习内容来看,参加实习的人员仍属学生身份,在学校统一教学计划、统一组织安排,并指派教师带队开展实习内容,学生的角色是学习者,受学校的直接管理。在此期间学校负组织管理义务,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因管理过失导致实习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学校为责任主体。而企业通常安排实习学生在一些非重要岗位实习, 安排一些辅助性工作,学生不为企业做贡献,还时常需要企业派员指导学习,占用企业资源,一般学校还需要给企业支付一定实习费用,因此企业往往不是责任主体。

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2 + 1”培养模式,就是在三年学制中, 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谓 “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职工一样的工作,它是学校充分利用企业专业人才、技能、设备及经营环境等资源,采用由师傅 ( 企业技术人员) 带徒弟 ( 学生) 顶岗工作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现 “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培养目标。在该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实习期限较长。学生经过初步适应岗位后,往往成为企业职工,享受与其他劳动者同岗位待遇报酬,顶岗实习学生不仅仅是实习者,更多的成为企业的贡献者,属于准劳动者。但是顶岗实习学生并没有脱离学校的管理,例如学校派专门教师指导实习,定期与学生保持联系; 组织专职教师,赴各实习点检查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基本问题,与企业沟通等,顶岗实习学生同属学生身份。两重身份竞合,界定不清晰,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出现企业、学校互相推诿的现象。因此,界定该阶段学生的法律身份十分重要。

2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能够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能够以自己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第18条第1款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事责任能力界定为行为人是否能控制和辨别自己的行为能力为标准,单纯从年龄因素考虑,顶岗实习阶段中职生一般为17 ~ 18周岁,其对所有犯罪行为负责,属于不能替代的适格责任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和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还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因此界定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标准为 “出生”,此非研究重点。界定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为 “年龄”和 “智力因素”。据调查,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一般年龄普遍集中在17 ~ 18周岁,假设仅仅考虑年龄因素,该部分学生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顶岗实习期间,该学生主体有自己的劳动收入,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将其界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主体更加适格,由此引发的普通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其具备当事人主体资格,由其独立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 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不适格主体。因此发生于顶岗实习阶段的 “结婚现象”或 “事实婚姻现象”,按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一) 》 第5条规定,均属于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 劳社部发 〔1999〕8号) 指出: “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 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因此目前法律对劳动者资格界定主要以 “年龄”为标准,即男性劳动者资格为已满16周岁至60周岁以下; 女性劳动者资格为已满16周岁至55周或50周岁以下。顶岗实习阶段的中职生年龄上是适格的劳动者主体,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享受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获得休息休假等权利。

3中职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劳动法律身份定位

笔者侧重定位顶岗实习期间中职学生的劳动法律身份问题。

对于劳动者概念的讨论,我国法学界并不多。主流观点有: 1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与劳动力使用者相对应的一方主体,是按照法律和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人; 2认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指现代产业社会中受雇于他人,以工资报酬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者; 3认为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界定标准不明确,理论研究不足,建议采用日本法上所采取的 “使用从属性”作为认定劳动者身份的标准; 4认为法律上的劳动者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但并不一定已参与劳动关系的公民; 狭义仅指职工。职工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参与劳动关系,但不一定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此即为一般法律意义上的职工; 狭义仅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已经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此即为劳动法意义上的职工。由此可见,学界对劳动者界定范围有差异,但考虑的从属性和取得报酬等特性。

立法上对用工关系定位三类: 一是 《劳动法》确认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直接的劳动关系,此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二是 《民法通则》确认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即雇佣关系; 三是 《合同法》保护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劳务关系。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劳动关系要求一方为自然人,一方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人格和经济从属用人单位,劳动者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障和相应福利; 2雇佣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双方之间具有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雇用人必须为受雇人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受雇人则须听从雇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劳务。雇员不享受社会保障和福利,雇主不需要支付加班费,无最低工资标准限制等。雇主对雇员的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只要雇员在进行受雇工作中因工伤事故而遭受损害,雇主就应赔偿,而不存在免责事由。3劳务关系强调双方地位平等,一方提供单纯的体力劳动,没有技术含量的成分,所获报酬也仅是劳动力的价值,与用工方无其他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损害的发生上均无过错的,适用公平原则,即由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对受损害方的经济损失作适当补偿。由此可见,三种关系的不同,导致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对于顶岗实习阶段中职学生在企业就职应定位为哪种关系,目前立法没有明确,笔者认为首先要定位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劳动法律身份。

( 1) 学生身份。顶岗实习学生虽然从年龄上属于适格劳动者主体,但是因为其人事档案关系仍然在学校,其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仍属教育管理关系,期间仍受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服从学校的管理。 《侵权责任法》 第39、40条规定了学校承担过错责任,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因此,学校加强对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管理,时刻关注其工作动态显得十分重要。

( 2) 劳动者身份。因为该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稳定性不高,不到学校指定企业实习或者从实习单位跳槽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为了更好就业,学生往往对新单位隐瞒其身份,对学校隐瞒换岗情况。新用人单位也往往只查实学生的就业年龄,就与学生按普通劳动者对待,签署相应劳动合同或建立事实劳动关系,按照劳动法规定为学生购买社会保险,提高相应社会福利等。此种情况,应认定学生适格劳动者身份,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适用劳动法处理。

( 3) 企业加重责任。虽然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与学校存在教育管理关系,但是学生长时间接受企业的直接管理,在人格和经济上从属于企业,从事岗位已不仅仅是实习,而视同本企业其他员工,有些企业还为学生购买社会保险等。因此应该将学生认定为事实劳动者身份,或者至少雇佣关系,而不是简单劳务关系。一旦认定为前两种关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伤害,可以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为工伤,给予顶岗实习阶段中职生工伤赔偿。如果将学生与企业关系认定为劳务关系,则学生维权存在困境: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间因提高劳务发生的关系,适用合同法。

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延伸,是学生步入社会前提前适应岗位的锻炼契机,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但定位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身份问题,平衡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关系,为学生权益保障提供解决途径,减轻学校管理责任,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显得意义重大。只有从国家层面统一定位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身份,将其定位为劳动者身份,才能有利于三方关系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

中职阶段 篇2

一、中职护生学习前期侧重于理想信念和专业思想教育

1.谈理想信念,激发学生服务于人民的责任感

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以“四有”新人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现代化发展趋势,刻苦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谈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振兴中华、服务于人民的责任感,确立了要为振兴我国医疗卫生护理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同时,我校从开始,对学生进行庄严而隆重的授帽仪式。使学生了解“护理先驱”佛罗伦斯南丁格尔的事迹,以南丁格尔的精神与志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义无返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做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当学生们深情地唱起《爱的奉献》,庄严地宣誓:“我宣誓:我志愿学习护理专业,谨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护士的职责。我宣誓:以真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永葆白衣天使的圣洁。我宣誓:求实进取,勤奋学习,忠于职守,热爱专业。我宣誓:永志今天的决心与誓言,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护理事业。”神圣纯洁、庄重肃穆的授帽仪式,令人肃然起敬,浮想联翩。学生们受到很大的震动,更加感觉到从事护理事业的伟大,感觉到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感觉到任重而道远。感觉到只有勤奋学习,团结拼搏,携手并肩,共同为人类健康的神圣事业努力进取,才能不愧为“白衣天使”的称号,才能用我们的忠诚与爱心,换取万家的健康。

2.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教师在此基础上还须进一步循循善诱,巩固其专业思想,激发其学习热情,使之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如有的学生对“天使”充满美好的憧憬,然而在现实中看到就业有困难且护理工作繁琐、脏累,就产生思想波动,觉得低人一等,认为没有前途而无心学习。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转变其就业观念,使其巩固专业思想。如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或鼓励多考证,在竞争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基层医疗护理事业也是一项平凡又崇高的事业,基层医生护士既要面对患者,又要面对社会各种类型的及各种健康状况的人,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默默无闻的,医生护士总是在人们被疾病折磨、遭受心身痛苦时出现在他们面前,以无私助人的热情和爱心为病人排忧解难,以精良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重新点燃病人生命的火花,同时,这个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的健康和幸福所需要的高尚职业和光荣岗位,应以实际行动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声誉,应不断进取,勤奋学习,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技术,为今后的就业或报考高等院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我们还讲述了中华护理老前辈、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事迹等,并举办演讲比赛、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提高认识。专业思想认识提高了,学习上才有积极性。

二、中职护生学习中期侧重于护理伦理道德的教育

1.将护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护理道德的感性认识

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护理道德取向,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做到护理道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特点,以发生在护理人员身边的一些道德问题,如:服务态度、技术质量、护理差错事故等进行讨论分析,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教导他们尊重病人人格,工作严谨细致,抢救病人要分秒必争,要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我们利用情景教学来培养学生护理道德修养,如采用录像创设背景情景、利用病案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利用模拟演示创设角色情景等。在教学中,搜集一些灾难与疾病中的人们的故事或者图片;或者到病房中录制一些采访录音,放给学生听;或者带领学生去观察病人,直接接触。这样,从感性上加深学生对于弱者的关注,促使他们热爱所学的专业,感受到生命的神圣与自身的责任。激发他们的爱心,激发他们关爱弱者、救治生命的热情。这些都起到了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促进护理道德教育的深人的作用。

2.强化护理道德理性教育,提高护理道德理论认识,树立护理道德信念

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要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一原则,除了将护理道德教育渗透于平时教学外,还必须强化护理道德理论教育,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服务。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校除了常规开设《政治经济法律》《职业道德》等课程外,还在学习中期系统讲授《护理伦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也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护理道德有深刻的认识,使之坚定投身护理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在道德教育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比如,进行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训练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选择与取舍,我们通常以某种道德情景的设定为出发点,让学生运用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在模拟的情况下进行道德实践,来巩固道德认知,磨练道德意志。

3.举办医德医风系列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护理道德教育

实习前期我们有目的地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作专题报告。如《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护理道德与护理差错事故》《实习医护工作者中的医德医风问题》等,用大量典型实例,既给学生以生动的具体的护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感到良好的医护工作者护士形象就在自己身边,又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少数医护人员医德形象丑陋了,服务作风出现了“冷、硬、顶、推、拖”,甚至以医谋私等;同时让学生知道,病人在接受治疗中无论本人还是家属通常都存在一种愿望,希望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为他们治疗,争取最理想的疗效。我们教育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把商品交换的`原则引入医患护患关系中,不能见利忘义;为病人服务不是一种恩赐或施舍,不能期待回报或感恩。医护道德良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有损病人健康的事。对病人无论其职位高低、亲疏、贫富,应一视同仁。此外,在临床实习前夕,还安排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总动员,使学生明白如何进行临床实习、合格实习生必备条件、有关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使全体实习生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增强信心,努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还邀请一些临床优秀护士回校与学生座谈,讲他们护理工作中的动人事迹,谈他们的经历和体会,以其良好的生动的护理道德形象,启发激励即将奔赴实习点的学生。

三、中职护生学习后期侧重于加强实习管理和护理道德教育,促进护理道德品质内化

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锻炼护理道德意志,树立护理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护理道德行为习惯和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实践过程。进入临床面对患者,接触社会与在校的环境截然不同,新的学习形式、内容、环境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许多新变化。有些学生,在纷杂的环境里没有鉴别力、控制力和免疫力,纪律松懈,在实习时服务态度生硬,行为不端。对此要及时纠正。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既有较强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护理道德。

1.建立实习生管理网络,加强护理道德教育和管理

一个健全的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制,是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根据我校实习生人多、点多、线长、面广、分散的特点,建立两套管理机构,在校内成立专门的以教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习管理指导小组,通过与医院协议建立挂牌实习基地医院,加强横向沟通、密切院校关系,明确双方带教管理实习生职责,院方亦设立了专门机构加强对实习生教育和管理,有专人负责。同时由学校在医院聘请实习班主任及聘请部分医德医风好、技术优良的业务骨干作为兼任教师和实习生带教老师。在临床阶段的实践中,带教老师是学生首先看到的医护工作者形象,对护生的道德形成影响最大。护生的道德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学校基础阶段的教师,更取决于医院的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护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2.建立护理道德考评制度,护理道德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巩固并促进护理道德修养的提高

中职英语阶段性复习有效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 复习 策略

在中职英语的教学中,一些老师和学生并不注重英语的作用,存在教师和学生应付了事的现象。当然也有就是教师在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也是各有动作,将心放在课堂上的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因果循环下,教学效率达不到,学习能力提不高。英语复习课,也是巩固英语学习的关键,但是英语复习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还有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太差,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当然中职英语学习的学生基础也是相对薄弱,英语复习课上不能够做到合理安排。这些都是现在中职英语复习课堂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状况,找出相应的中职英语阶段性复习的有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本文主要探究的问题。

提升中职英语复习的有效策略:

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中职英语复习虽然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定任务。但是,这并不能够抹杀掉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中职的学生对于自我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意识散漫都不利于英语复习活动的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学习最终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是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给在即带来裨益的。简单理解,教师应该是英语复习课程的引导者和建设者,让学生自己建立复习方案,自己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教师是方法和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复习过程中的真正践行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学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样自主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通过复习建立自己的英语学科体系,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标。

二、进行分组讨论复习

分组教学是现在教育改革中最经常提及的教学方法,而且分组讨论可以有效地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同样在进行阶段性英语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的成员是由英语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探究中强化复习的作用。每个小组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要分列好每一个阶段应该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探讨,解决问题。一旦碰到小组成员也不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及时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复习目标。其实,小组之间也可以多些互动,进行英语复习,可以将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情景对话将所学习的内容串联,或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以及提升他们的表现能力。

三、分层次展开复习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对于英语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进行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将学生根据英语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复习。首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基础训练和强化,复习课正是基础薄弱同学的最好强化时期,也可以避免学生私下里不能够好好督促自己学习英语的困扰。主要就是强化语音训练和扩充单词量。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很多仍旧存在对简单的英文字母和音标认识不全,教师应该让这类学生从基础的语音知识和读音开始,不断的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连读等,只有当学生充分的认识语音,才有利于对词汇和短语的记忆,为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复习课上对于已经学过的单词要及时的巩固,在进行记忆的事后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等方法。比如,在记忆单词“mean”这个单词的时候,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meaning(意义)”、“means(方式)”,这就是利用联想将一系列相关的词汇一并进行记忆。其次,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主要是加强对于语法的复习。相对于词汇而言,语法的掌握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只有非常熟悉一些语法的搭配和习惯用语,才能够在后期的阅读中减轻负担。而中等层次的学生欠缺的还是语法的知识。当然,在进行语法总结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经常出错的语法搭配,例如,“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和“be allowed to do sth.(被允许做某事)”最后,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主要在复习课上强化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其实也是培养他们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可以每天用英文写篇简单的日记,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贯穿,长此以往英语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结语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复习过程,是要根据教学的深入不断深入的,每一个阶段是会有所不同的,但是整体的复习大方向也是应该考虑的。复习是对英语教学课程的进一步强化,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作用。不仅仅是英语课程,中职教学中的其他课程,也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复习策略,来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晓蓉.追求高效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4(08).

中职英语阶段性复习有效策略探析 篇4

提升中职英语复习的有效策略:

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中职英语复习虽然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设定任务。但是,这并不能够抹杀掉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中职的学生对于自我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意识散漫都不利于英语复习活动的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的学习最终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是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给在即带来裨益的。简单理解,教师应该是英语复习课程的引导者和建设者,让学生自己建立复习方案,自己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教师是方法和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复习过程中的真正践行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学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样自主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通过复习建立自己的英语学科体系,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标。

二、进行分组讨论复习

分组教学是现在教育改革中最经常提及的教学方法,而且分组讨论可以有效地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同样在进行阶段性英语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的成员是由英语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形成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探究中强化复习的作用。每个小组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要分列好每一个阶段应该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探讨,解决问题。一旦碰到小组成员也不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及时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复习目标。其实,小组之间也可以多些互动,进行英语复习,可以将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设置情景对话将所学习的内容串联,或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以及提升他们的表现能力。

三、分层次展开复习

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对于英语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进行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将学生根据英语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复习。首先,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基础训练和强化,复习课正是基础薄弱同学的最好强化时期,也可以避免学生私下里不能够好好督促自己学习英语的困扰。主要就是强化语音训练和扩充单词量。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很多仍旧存在对简单的英文字母和音标认识不全,教师应该让这类学生从基础的语音知识和读音开始,不断的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连读等,只有当学生充分的认识语音,才有利于对词汇和短语的记忆,为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复习课上对于已经学过的单词要及时的巩固,在进行记忆的事后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等方法。比如,在记忆单词“mean”这个单词的时候,与之相关的词汇还有“meaning(意义)”、“means(方式)”,这就是利用联想将一系列相关的词汇一并进行记忆。其次,对于能力中等的学生,主要是加强对于语法的复习。相对于词汇而言,语法的掌握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只有非常熟悉一些语法的搭配和习惯用语,才能够在后期的阅读中减轻负担。而中等层次的学生欠缺的还是语法的知识。当然,在进行语法总结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经常出错的语法搭配,例如,“allow sb.to do sth.(允许某人做某事)”和“be allowed to do sth.(被允许做某事)”最后,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主要在复习课上强化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其实也是培养他们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可以每天用英文写篇简单的日记,将今天学到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贯穿,长此以往英语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结语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复习过程,是要根据教学的深入不断深入的,每一个阶段是会有所不同的,但是整体的复习大方向也是应该考虑的。复习是对英语教学课程的进一步强化,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作用。不仅仅是英语课程,中职教学中的其他课程,也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复习策略,来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随着英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对于英语的教学也不再满足于灌输式教学。社会需要能够全面应用英语的人才,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中职英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对于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复习课更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牢牢把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充分发挥英语复习课的最大效率。

关键词:中职英语,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易晓蓉.追求高效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4(08).

中职阶段 篇5

第一阶段总结

民勤职专 彭海荣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数学教学手段需要创新

数学教学是一项具有实用性且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显得尤为突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传统教育中的“灌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能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知识的迁移能力大为降低,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代教学应强调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这对当今培养创新人才仍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启发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应该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明、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另一方面,从学生喜欢广大教师在数学课上使用信息技术课件进行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信息化的教学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给中职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体现 最佳效果和数学教学的特色,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生动活泼,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数学为大众”的思想

自从1984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数学为大众”的口号以来,“数学为大众”很快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数学为大众”的提出正好适应了社会要求对数学教育进行变革的愿望,人们普遍认为它将成为未来数学教育的方向。我国的数学教育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缺乏创造意识,教育的主旨是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现在学生只是作‘学答’。”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作“学答”,而不是做“学问”。让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对数学好奇,由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将是一件大工程。大众数学将使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进一步普及,许多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有电脑而且在教师的优质课评比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了第一选择,数学与计算机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日益深入,甚至会出现许多用于个别化学习的多种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和属于智能游戏类的学习辅助产品去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相信通过大量CAI软件出现在数学课堂上以及老师合理的应用,数学课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得传统数学课教学得到了很大变化.一些原本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发生了根本变化,对数学从畏难到亲切,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对数学应用性、技术性的认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际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兼顾等。这样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数学教育质量,使“数学为大众”真正落到实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作用

1.多媒体应用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上课前,我们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针对“火车过桥”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制作课件,在制作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相遇时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如教科书中的学生上学、追击、相向及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赛跑等问题,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相遇问题的存在,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在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这个课件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无限延长,及把线段两端延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部分及应用题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我们选择3DS三维动画制作,该软件能在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的去学习数学。

四、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考虑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数学教材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多,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从以下方面考虑节奏情况:

1.1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起课堂高潮

以往的数学教学课件因程序化太浓,难以达到学习的高潮。利用AUTHWARE的交互功能自编的课件,灵活地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是可以做到的。

1.2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

课堂45分钟学生眼睛盯着荧光屏产生疲劳感,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2、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技术问题数学推理、论证的培养。目前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优势在文字、图形等信息的传输与处理,但对数学符号的处理以及数学中常见的推理、论证有相当的难度,数学教学智能软件我们了解的还不多。因此,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用多媒体替代的,我们应该合理地应用它。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可以把黑板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所以,如何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优秀的课件将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要研讨的问题。

论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师素养的提升 篇6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的激烈,加上社会上一些偏见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生就业层次的降低等诸多因素,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许多中职生认为读书无用,“厌学”心理严重,很多是被父母逼到学校来把年龄“混大”,只要不犯大错就行。

中职生源质量下滑,引起中职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下降,曾经颇受社会青睐的中专教师这一职业也失去往日风光,中职语文教学愈发边缘化。学生难教,工作成就感缺失,现实离当初的理想距离似乎愈来愈远。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亲眼目睹周围的同事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工作倦怠。如何坚守当初的职业理想?我认为只有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提升教师的责任感

《百家讲坛》里的曾国平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学生可以原谅老师没有水平,但不能原谅老师没有责任心。”

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的公开课,备课很不充分,PPT课件还没有做完整就敢在公开课上使用,授课时甚至需要现场询问学生补充资料,完全无视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应。这样的课程如果是个可有可无的课也就罢了,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专业课,那就误导了不仅仅是一个班、一个专业的学生。

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我的秘诀就是“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学生的朋友,以更好地开展针对性教学,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他们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职业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高重在“说”与“写”的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每天到任课班级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等,有多个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参加市里的作文竞赛、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赛并获多种奖项,教师的责任感,使许多厌学的孩子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学习。

二、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日新月异,各种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学生中传播,这就使我们中职教育面临一些新的课题。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可以说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修养、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有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和迎合学生,过多地讲一些时髦的甚至是媚俗的话题,内容随心所欲,有些话题甚至有违师德。也有一些老师,尤其是我们这样中老年教师中的某些人,脸上常年保持苦大仇深或平板严肃的表情,上课好像老僧念经,始终一个语调,一个姿势,学生不打瞌睡才怪。

我也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的课,乍听不紧不慢,细忖却是别有洞天,他能在谈笑风生中渗入大量的知识要点,并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而学生也能在这种愉快甚至幽默的氛围下爱上老师、爱上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而采用或强制性的、或迎合式的教育方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学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学生能否在轻松愉快又饶有兴趣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教师的阳光心态、人格魅力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中职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具有知足、达观、感恩的心态,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爱心、充满活力,具有幽默感、精力充沛,让自己的内心不断感悟、成长。

三、提升专业技能,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从事职教工作的头几年里,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我上课时很卖力,也很有激情,滔滔不绝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学生或者茫然或者干脆在睡觉,而我虽很陶醉但并不能吸引学生,授课效果自然不理想。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认真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广泛涉猎各类教育文献资料,并把平时教学中的所思所得记录下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高要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课前反复认真地研究教材,广泛阅读参考资料,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我认真制作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为每一次课精心制作教学设计与课件,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并根据各届、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专业技能的提升,使我所授课的班级连续多年获得优异成绩。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语文教师,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现状、不能成就伟业,但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分内工作做得更好。在现阶段,我们应该顺应形势,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通过语文教育播种人文精神、传播文化精华,为社会培养更合格的中职人才,在三尺讲台上完成一个语文教师对社会的神圣使命。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入门阶段教学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入门教学,措施

随着最近十年以来我们国家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学生在欣喜有学上的同时也在面对着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那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毕业学生人数多自然就压力大了, 但其中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很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能, 再加上他们对就业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要求较高, 自然出现了难就业的现状。

这样的现状使很多学生和家长在未来学校的选择上开始理性, 因为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上学就是为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解决自己未来的发展问题。这样的社会影响下使很多人把目光瞄向了职业学校, 特别是那些想早就业的人更是开始关注我们中等职业教育, 越来越多的学生也选择进入了中职院校, 这对于中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发展契机, 所以如何利用好现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的发展步伐,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现就自己所在的计算机专业, 谈谈在学科教学上的一点认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 学生也较早地接触了这一领域, 所以在中职学校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较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三个主要专业。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 最初选择这一专业的阶段他们说有着一定的目标的,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一些学生就掉队了, 这就导致最后学生毕业的时候没有真正地掌握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所以再就业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们都知道就业率的高低是整个社会在评判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参考尺度, 这也是很多人在选择中职学校过程中最在意的方面, 所以如何真正搞好专业教学是很多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初始阶段是最为重要的, 因为初始阶段是学生接触专业学科的开始, 只有抓好初始阶段学生才能更好地入门, 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才可能真正喜欢上我们的教学, 喜欢上我们的专业, 这种兴趣会推动学生的不断进步。那么,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做好我们入门阶段的教学呢?

一、树立新时期教学的新理念

中职教育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也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它比初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 只是难度增加了很多;从专业化来说, 这一阶段学生要接触相对比较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专业知识, 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之后, 学生才能在实践教学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才可能是真正地掌握了计算机学科的技能。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 而往往把教完、讲完知识作为教学工作是否完成的标准, 到底学生学成了什么样往往是缺乏关注的。事实上, 真正考查教师授课效果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也就是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且应该重视的对象, 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 这样的教学才能够适合学情, 使学生能够跟得上、参与进来, 这样学生才能避免掉队。

二、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育是一个成体系的过程, 教学的每一步都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而这个过程的终点就是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所以,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想做好就应该在初始阶段明确三年结束之后希望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在每一个阶段每一学期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 这样在初始阶段就会和学生一起有努力的方向, 学生有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自然会清楚自己在什么时期应该做什么, 也就会有责任感和时间紧张的意识, 才不会放松和懈怠, 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发展的速度极快, 我们培养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意味着给学生的知识一定是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而教材相对来说更新的速度不是很快, 这就需要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开发校本教材。打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 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 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这样学生在接触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之后会感觉到教学有教材没有讲到的更丰富的知识, 这样学生往往好奇心就会被调动, 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也就切实使我们的学生掌握了扎实的技能。

四、结合学科实际, 充分利用网络来整合资源

网络是最便捷、最好的学习平台之一, 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如此。建立网络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 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 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 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既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掌握扎实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是我们职业教育要承载的使命, 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本职, 努力创新,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魏宁.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5) .

[2]万兰平.浅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职业生活化.实践科技信息, 2010 (29) .

[3]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中职阶段 篇8

挖掘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元素, 让生命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 它渗透于学校各个学科尤其是德育活动中, 目前, 在学校尚未系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情况下, 应充分挖掘德育中生命教育的元素, 让生命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教学及其实践活动中。

二、以德育课程内容为载体, 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的元素

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 职校德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题材, 教师应善于挖掘、整理、提炼。《哲学与人生》:首先,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 必然会提到生命的起源。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是在经过了不懈的生存斗争和残酷的生存考验后才产生的, 是宇宙之精华, 今天的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毁灭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其次, 在讲述有关“矛盾”、“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挫折和困难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生命只有在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才会有乐趣, 有生机;最后, 在讲授“人生的价值观和对理想的追求”时, 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懂得,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悲观的情绪, 才会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渴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正确处理一切人生问题的前提。要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发展。《经济、政治与社会》:在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和消费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时, 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他们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讲述国家与民族问题时, 要让学生明确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 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不能丢, 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毫不关注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生命教育的最低层次的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法律法规的普及使生命有了法律的保障。让学生明确生命权和身体健康权是人格权的基础, 是人生最基本的权利;要从法制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伤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都是与法律相违背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现代社会是人人平等的, 应该尊重自己、善待自己,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要学会正确面对求职择业中的困难与挫折。《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中职学校新开设的一门德育课,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优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范畴, 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助人自助, 使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积极主动地摆脱困境, 并保持自己心理和行为的正常性。只有当现实生活是快乐的, 学生才会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美好, 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果能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生命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在实践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许多契合点。如能通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授,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塑造、情绪调控的基本规律, 教给他们有关青春期心理适应的技巧, 使他们正视自我, 自尊自信、适应环境、培养良好的情绪、发展健全的人格, 学会关爱、宽容, 学生就一定能培养健康的心态, 认真对待人生。因此, 可以尝试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包括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等。

1. 挫折教育。

当学生感悟到生命由于它自身的有限性和不可逆转性, 而显得愈发珍贵;当他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就会在遇到挫折时做到永不言弃。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使他们学会以较强的承受力去应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因此,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使学生从日常的冲突、摩擦中, 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迎接生活的考验;要培养他们冷静思考、合理归因的能力, 这是一个磨砺耐挫能力、打造坚强意志的过程。

2. 感恩教育。

其本质是让学生懂得爱、领悟爱, 并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同时也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只有学会了感恩, 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 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他人着想。生命教育应该与学生的心灵成长伴行。除了课程教学外, 还应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等, 使教育者用自己的生命智慧来回答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心灵困惑;建立预警干预机制, 教会学生在生死抉择的当口, 有效采取自助、他助等方式。

三、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分享与体验, 让生命教育触及灵魂

生命教育倡导分享、体验、感悟, 它的实践性极强。因此, 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并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目前, 德育的体验型和研究型活动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宗旨:所谓体验型实践活动, 即通过自我测试、社会调查等方式, 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接触、体验生活。研究型实践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专题研究的形式, 达到提高自身素养的目的。这二者都强调重视情景感受、活动体悟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 直接参与、感受人物的情绪, 学会生活、学会坚强;学会体谅他人、与人友好相处。如:在观看四川抗震救灾的录像时, 学生被许许多多的教师、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所感动, 被深埋废墟下的人们对生命的坚忍与执着所感动, 在其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价值, 感悟到了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美好。经受过抗震救灾的教育和洗礼后, 学生无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再如:通过模拟的逃生演练活动, 让学生掌握灾难降临的时候, 如何安全有效的逃生, 以此保证生命的质量。

摘要:中职生的生命教育在德育课的各门专业的整合尤为重要。中职生对生命的漠视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无视, 其实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改善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中职阶段 篇9

陶行知先生认为, 到处是生活, 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 亦即教育的场所。有专家主张, 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英语教学生活化, 就是以学生亲历或熟知的生活为教学素材, 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教学目的, 让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过程, 使英语学习的内容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活动。

目前, 英语教材安排的话题基本上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为学生有话可说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 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词汇储备不同,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英语水平进行话题重组, 使英语学习更具生活性。

如在教授“How much is it”一课中, 以书本内容为出发点, 根据同学们的生活实际,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 设置了买衣服的生活情境。课堂上, 我先请几位同学表演一下生活中他或她是如何买衣服的, 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趣, 跃跃欲试。紧接着, 针对他们表演中出现的一些常用的语句“这件衣服多少钱?”“能不能少点?”, 我又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此时, 学生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也能主动地跟着老师反复练习句型:“How much is it?”“Is there any discount?”因此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 更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 使教学生活化。

二、设置游戏环节, 让英语教学充满趣味

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弱, 英语学习兴趣较低。针对这一现状, 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寓教于乐, 可以让课堂教学生动化、趣味化, 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字一环节教学中, 我跟学生玩“Guess Guess Guess” (猜, 猜, 猜) 游戏:我先说at sixes and sevens让学生猜什么意思, 大家众说纷纭, 然后我说出一个句子, Tom’s bedroom is at sixes and sevens, he should clean it at once.让他们在句中去猜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在猜的过程中发现数字原来还有其他的意思, 不似单纯学数字那么枯燥乏味。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

尽管游戏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但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把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并做到游戏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结合, 可操作性强, 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切实做到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设置英语表演,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表演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的学习更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情境设置能让学生迅速找到运用英语的感觉。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造开放、和谐、互动的语言交流氛围, 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学习环境之中。如在学习“How much is it”一课巩固练习时, 我让学生自找搭档, 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角色,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练习了口语, 还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演不仅可以巩固课文、锻炼口语、培养语感, 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四、借助网络, 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

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色彩斑斓的图片, 悦耳动听的音乐, 活泼可爱的三维动画, 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 其效果是其他课堂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比如, 在教授单词时, 大部分学生比较抵触, 觉得枯燥, 不愿意学, 此时如能借助多媒体利用三维动画进行辅助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被生动活泼的画面吸引, 对单词的认知更形象直观, 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

上述几点教学体会, 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 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要, 这是时代的客观需要。因此, 不断探索、寻求最好的方法来为学生传授英语,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已成为广大教学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摘要: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 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实践, 谈谈使中职生学好英语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趣味,轻松,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中职阶段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现阶段, 由于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力度, 中职学校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作为中职学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 笔者结合多年档案工作经验, 就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如下。

1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学校档案是树立学校形象的依据, 良好的学校形象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招生与学生的就业

学校不仅是产生学校档案的主体, 而且是档案发挥使用价值的重要场所。学校档案产生于学校形成、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其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 它真实地记录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运行的发展轨迹, 是学校的重要信息资源。通过分析学校现存档案, 可以全面掌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沿革和演变情况, 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 因而它是树立学校自身形象的依据。现阶段, 中职学校最大的困难在于招生, 这是由中职学校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良好的学校形象, 将大大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有利于学校的招生和学生的就业。

1.2 学校档案是学校的宝贵信息资源, 丰富的档案资料可以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学校档案大部分记录和保存着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 记录了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先进事迹, 反映了学校总体的教学水平, 是学校教职工的劳动结晶。充分利用学校的档案信息, 不仅能实现学校档案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能为教学科研服务,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造成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不规范

2008年, 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并发布《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全国各地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地区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这些档案管理办法, 是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依据。然而, 在这看似完善的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 却独独缺了针对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办法,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据有关部门的解释是, 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参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诚然, 中职学校与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蛤中职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与高等学校存在很大不同, 如高等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中职教育更注重实践等, 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档案必然与高等学校档案存在很大的不同。简单地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导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势必造成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

2.2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造成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主管部门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如市教育局) , 而其档案业务的主管部门则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如市档案局或档案馆等) ,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主管部门, 多注重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并经常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等, 而对学校档案业务工作管理得较少, 更谈不上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是学校的主管部门, 只在业务上对学校档案工作有管理与指导的职责, 加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并未规定学校须定期向省或市一级档案馆移交档案, 导致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地监督检查。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校存在的档案违法行为, 往往只进行现场指导纠正, 而对于不及时归档、归档不全、归档不合要求、档案面临危险等档案违法行为却不予监督和追究。中职学校的主管部门不“管”档案工作、“管”档案工作不是主管部门的现实, 最终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部门“管”的状态, 从而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造成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混乱。

2.3 中职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支持

就目前的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多年来, 由于对教育改革的狭隘认识, 导致档案事业建设降低到教育改革的附属地位。学校领导经常以一种对当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实用主义来衡量档案事业, 而这一观念又恰恰违背了档案的价值属性。因为档案是历史的产物, 不能产生直接的教改成绩或效果, 档案往往是到检查评估利用的时候才显出它的价值。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必然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奖惩等管理机制, 同时也必然不重视对档案室软硬件建设的投入, 从而导致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强有力支持。

2.4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

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现阶段, 中职学校基本上都设有一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但真正科班出身的为数不多, 有的是临时配备或半路出家的。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档案管理人员, 多数是身兼数职, 既担任教学、班级管理工作, 又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导致档案管理人员能花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另外, 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的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 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 年龄大、学历低、思想观念陈旧, 不但创新意识不强, 而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现阶段加强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制定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规范中职学校档案管理

近几年, 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投入力度, 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必然给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然而, 国家和有关部门至今却尚未出台有关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相关办法和规定, 这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不相适应的。为此, 建议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联合起来, 邀请教育界、档案界、企业方面专家以及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代表等有关人士, 一起商讨制定《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发布和实施, 将大大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将为中职学校档案工作提供法规依据, 对推进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 提高档案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行政部门加大对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

当前, 针对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的实际, 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入日常检查、学期常规考核, 纳入校长的岗位职责, 并定期联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学校是否建立有档案工作或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管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对档案破损、变质、下落不明或泄密等情况, 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是否按要求归档;借阅利用档案是否按时归还;在保管或利用档案中是否有随意涂改、撕毁、丢失档案情况;以及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等。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档案工作过程中, 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或个人, 应给予表彰与奖励, 而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学校或个人, 则应给予追究相应责任。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对学校档案工作起到监督作用, 从而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

3.3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 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 增强中职学校领导干部及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档案是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广大教职员工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是学校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是一个成功学校的宝贵财富。因此, 必须大力宣传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 切实增强中职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档案意识。首先, 学校档案部门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校刊、校园网、广播等多种形式, 注意结合各类教育教学评估的契机,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 让学校更多的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了解档案、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工作, 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积累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形成人人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 要认真学习《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 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的重要性, 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 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 按《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要求, 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 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最后, 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 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 集中统一管理全校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负责收集部门的档案资料, 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3.4 加强中职学校专门档案人员配备,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为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 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 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报送保密制度, 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要注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建设, 搞好档案业务培训。最后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针对新档案管理人员, 有必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针对老档案管理人员, 需要定期补充有关档案管理的新知识、新方法。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 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认识水平, 强化继续教育,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相关运行机制。

总之, 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的真实记录和见证, 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思路, 拓展工作对象, 创新工作手段, 丰富学校档案资源, 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开森.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11 (65) .

中职阶段 篇11

一、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共青团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探索新内容、新方法。各级团组织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中职在校生人数已突破50万,中等职业学校的团委应重视这一青年群体的德育工作。以满足青年的根本利益诉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功能,找准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现阶段各级团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德育思想渗透到中等职业学校团内工作的每个流程及环节之中,就是借助中等职业学校培育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从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应具备的社会技能和理想信念,以及维持生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格四个层级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载体,积极為强化中等职业学生德育工作多做贡献。

二、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共青团要立足新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履行职责,切实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确保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能够作用于全体青年,加快促进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团组织要从提升自身凝聚力为基本切入点,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共青团以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良好契机,积极遵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认真审视、谋划和推进、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团内工作,有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三、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切实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1)结合试点工作,合理设计工作内容和路径。中等职业学校团委要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促进共青团德育工作大进步、大发展。要指定专人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的共青团工作,通过确定联系点等方式,开展经验交流会、建立工作例会等活动,引导更多优势资源流向中等职业学校。

(2)争取学校党政支持,完善工作制度、提升工作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团委要紧跟党建步伐,努力争取党组织的支持,积极增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努力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党对工作的指导、合理配备团组织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等。具体地讲,就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团工作汇报,研究团发展现状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任用专人担任团委书记的岗位工作,负责领导团组织按章程独立开展工作。

(3)以德育为核心,培养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中等职业学校的广大团干部要紧密围绕党政工作这个核心,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工作,做到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不断探索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秩序,丰富工作方法,真正成为学校团委开展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积极服务于广大青年学生。

2.切实发挥学校共青团的纽带作用。

(1)以思想教育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施“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以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来感召广大学生青年,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激励广大学生青年。通过理论学习、团主题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榜样示范等,促进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祖国的发展命运联系起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为指导建立自我精神支柱,指引青年学生自我的成才之路。

(2)多渠道开展活动,提升职业意识。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应指导青年学生树立“以实力求发展”的意识理念,进一步拓展省青年创业就业行动,通过依托KAB培训等项目,积极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创业启蒙教育培训、创业计划拟定等活动,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树立成长、成才的信心;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思维,不断创新,养成大胆、踏实、不懈追求的良好素质,并逐步转化为积极学习职业技能,勇于开拓职业生涯的内在动力。

3.积极做好学生推优入党工作。

(1)完善推荐工作。中等职业学校的团委要切实确立起培养考察制度,做好学生党建和推优工作。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挑选表现突出的学生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并协助党组织培养和考察已推荐的发展对象,把党组织的发展工作为前提,积极将团的推荐工作与其进行有机结合。

(2)营造激励氛围。中等职业学校的团委要积极依据共青团的性质和职能,充分调动团员学生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评选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员、团干和并及时进行表彰,在校园内营造关心团员成长、青年成才的良好氛围。中等职业学校校团委应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把在校的广大团员、青年聚集到共产主义的旗帜下,保障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团委工作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秉承对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优势,为加强中等职业学生成长成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乐农.加强基层团委工作 促进高校政治发展[J].教书育人,2004,(11).

[2]王建兴,刘翠翠.论高校团委如何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主动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

[3]梁素芳.新形势下的团委工作[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01).

[4]孙立雄等.对高校基层团委工作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8,(12).

[5]王谦.浅析高校团委学生干部团队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1).

[6]吕红俊,龙钟.切实加强和改进团委的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

[7]田小莉.素质教育是高校团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8]聂广明,聂法良.多校区大学团委工作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中职阶段 篇12

四阶段教学法以示范—模仿为核心, 是将实践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总结4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教师讲解—示范—指导—评价, 学生机械地倾听—观察—模仿—练习, 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在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应用四阶段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 听、看、做、思、练环环相扣, 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 实施步骤

1.1 准备

这一阶段以教师的行为为主。第一步:教师操作前先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第二步:准备视频资料、病例资料、操作课件等。第三步:将学生分组, 8~10人一组, 注意将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均衡分组, 每1~2组配备一名带教教师。第四步:准备操作用具 (例如体检用物、记录纸、检查单等) ;布置实验室场景 (模拟病房、心肺腹听触诊模拟人等) 。以上所有准备工作均在课前完成。上课开始时,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 设置病例或通过说明学习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2 教师示范

这一阶段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以下几种教师示范方法。

方法一:教师示范整个操作过程, 按照操作顺序进行, 并向学生解释, 但是不侧重某个具体细节的操作;至少重复一次整个操作过程, 并在第二次重复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下一个操作的名称。

方法二:教师按照每个操作步骤示范, 向学生解释重复难度大、不易掌握的操作细节, 并作详细解释, 说明注意事项, 注意在重复讲解过程中使用同样的术语与表达方式。

方法三:教师先对整个过程进行示范, 并向学生解释, 但在示范每个步骤前, 让学生说出该步骤的名称,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描述工作过程, 说出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选择哪种示范方法, 需根据学生学情及班级人数来确定。例如, 我校三年制护理班级, 学生人数相对较多, 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我们多采取方法一、二示范;“3+2”高护班级学生人数较少, 学习基础相对较好, 理论掌握较为牢固, 多采取方法三示范。

1.3 学生模仿

在这一阶段, 学生操作技能得以形成, 动作得以规范。这一阶段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观摩后进行模仿训练, 教师主要起监督与指导作用。学生模仿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模仿, 其余成员对该学生操作过程给予帮助与指点。教师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模仿过程, 让小组独立完成, 仅在学生继续不下去或继续下去肯定不成功时才加以干涉。若第一次操作错误时, 教师重复导致学生失败的步骤, 并通过讨论增强学生记忆效果。在模仿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按照每一步骤模仿操作过程, 详细解释“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注意解释操作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让学生熟练模仿整个过程, 并简要作出解释, 在模仿各步骤前能说出其名称。

1.4 练习总结

经过模仿练习后学生掌握了操作方法, 接下来就是独立操作和巩固了, 这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教师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 自己在旁监督、观察学生整个练习过程, 检查结果、纠正错误。最后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 指出重难点以及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学生操作练习时, 要注意下列问题。

(1) 预先告知练习期限, 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 (2) 注意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发挥学生的典型作用; (3) 让学生独立练习; (4) 让学生了解在哪里可以得到帮助, 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与学生共同评定成绩; (5) 掌握练习进程; (6) 认可学生练习结果并与其进行讨论, 指出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 总结学习成果。

2 感触与体会

2.1 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学习目标

四阶段教学法的应用, 使教学目标具有准确性、可行性、可测性,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教学方法灵活, 集教、学、练一体, 并融合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 突出了训练项目内容, 通过项目驱动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同时, 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提高了师生整体积极性, 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面向全体学生, 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阶段教学法充分考虑到中职生的学情, 即理论学习主动性较差, 学习兴趣较低, 但动手能力较强。教师通过整合相关理论知识, 将理论融入实践操作, 使学生边做边学。在教学环节中结合临床案例, 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 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层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3 突出学习互动优势

在操作练习中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 提高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 教师可及时发现, 随堂解决,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克服了授课方法枯燥单一问题。

2.4 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阶段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充分了解学情, 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扎实的实践技能。

四阶段教学法注重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着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中职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中职生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运用四阶段教学法, 将教与学、讲与练相结合, 听、看、做、思、练环环相扣, 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教学法有以下优势:有助于师生共同准确把握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达到教与学的统一;突出学习互动优势;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上一篇:高校无纸化办公下一篇:无级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