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裂修复手术

2024-12-13

腭裂修复手术(精选10篇)

腭裂修复手术 篇1

腭裂治疗的目的是重建腭部解剖形态,恢复其生理功能,特别是语音功能,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目前对腭裂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本文对近4年我院腭裂手术患儿232 例,按年龄大小分组,常规手术治疗,并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评价早期手术的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我院手术的腭裂患儿,按年龄分组,6~12 月为早期组,1~2 岁为延迟组,2~16 岁为晚期组[1]。早期组(A组)65 例,平均9.6 月;延迟组(B组)89 例,平均19.2 月;晚期组(C组 )78例,平均5.6 岁。以上病例均具有以下手术指征:①全身发育及营养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 ②入院前2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 ③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上。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按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检查,麻醉医师会诊,评价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对估计失血多的病例进行输血前检查及备血。全部患儿进行听力检查(使用美国产Nicolet Viking Quest 肌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对配合的患儿进行语音测试。记录牙列情况及咬合情况,每名患儿行头面部正、侧位照相。

1.3 手术方法

根据腭裂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单瓣后推法、二瓣法、二瓣法加梨骨瓣法、四瓣法。术中高频电刀电凝止血,不凿断翼钩,只是用剥离器将腭帆提肌从翼钩内侧挑起并松弛,不剪断腭腱膜,腭部行腭帆提肌重建[2],后退软腭,缩小咽腔。腭部松弛切口常规不填塞碘仿纱条。

1.4 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

于软硬腭交界处测量并记录裂隙宽度,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有无喉头水肿、伤口出血、呼吸道感染,记录体重下降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

1.5 复查内容及方法

①伤口愈合情况:腭垂、软腭及硬腭的愈合情况; ②语音恢复:语音恢复标准分3 级:Ⅰ级为单个音节发音完全正常,连续语音正常或绝大部分正常;Ⅱ级为单个音节发音基本正常,连续语音稍带鼻音;Ⅲ级为单个音节鼻音明显,连续语音不正常; ③上颌骨发育:观察患儿侧貌,尤其面中1/3的情况,口内牙齿排列、咬合、前牙覆、覆盖等; ④听力检查:术后3 个月复查听力;⑤腭部形态和功能:观察腭盖高低,捏鼻鼓气、吹蜡烛等方法检查腭咽闭合情况;⑥中耳炎发生情况:检查外耳道有无分泌物,鼓膜活动度及听力测试。

2 结 果

2.1 患儿术前、后情况

术前B、C 2组患儿共167 例,46 例为不完全腭裂(incomplete cleft palate,ICCP),上颌牙列完整,20 例为前牙反,占43.47%,语音测试为Ⅱ~Ⅲ级。121 例为唇裂术后的腭裂患儿,唇裂术后均在半年以上,唇部疤痕已软化。其中94 例前牙反(4 例为全牙列反),占77.68%,均为单侧唇腭裂患者。语音测试为Ⅲ级。可以看出,单侧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术后,无论其腭裂是否修复,均表现为上颌骨长度变短,与文献[3,4]资料相符。

从表 1可以看出,各组术前裂隙宽度无显著差异性。A组术中出血最少,手术时间最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无出血,术后体重下降不明显,住院时间短。但是,A组患儿出现术后喉头水肿、呼吸道感染较多,分别占9.32%,13.84%。此为早期手术风险。 C组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出血患者均采用局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C组有2 例术后第5天发现骨面有黄白色痂皮附着,而且口腔内有腐臭味。给予刮除痂皮,冲洗瘙刮至新鲜血液渗出,碘仿纱条填塞,出院时伤口愈合良好。

2.2 术后随访情况

A、B 2 组腭盖较平坦,可见较多乳牙异位萌出。C组上前牙拥挤、龋损明显。

上颌骨发育情况:各组均表现为侧貌面中1/3稍凹,上牙列拥挤、龋损明显,前牙成反,B、C 2 组术前术后面型无明显差异。

从表 4可以看出,腭裂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听力损害。A组术后患儿听力改善明显,无中耳炎的发生。B、C 2 组术前伴发中耳炎较多,与年龄呈正相关,术后听力改善不明显。

3 讨 论

3.1 腭裂手术时机

学术界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在满意的语音效果和接近正常的面部发育两者之间尽量取得平衡。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较之面部发育障碍而言,较为正常的语言能力对于现代人更为重要,因而多数学者主张早期完成腭裂修复。Rohrich, Rowselly[1]经过长期观察认为,延期修复可严重损害语音功能,对颌面部生长发育也无益处[1]。Ross[5]研究表明,早期(11 月以内)硬腭修复的面部生长优于推迟手术(20月以后)。本研究结果同样支持早期腭裂修复手术。

3.2 早期手术有利于语音发育

软腭行使功能需要许多对肌肉精确协调,并在大脑中精确程序化(programming) [6]。腭裂患儿在出生时已经发生程序化错误,并随时间推移而加强,晚期手术即使恢复了腭部结构,患儿仍有难以矫正的代偿发音现象。即使主张年龄较大时手术的学者,也同样认为早期腭裂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语音功能[3]。成年后颌骨发育不足的外科矫治较腭裂语音的治疗效果好。本组研究显示,早期手术松弛并复位腭帆提肌,建立腭部肌肉正常生理功能位,行使正常的上抬功能,改善了发音。A组患儿术后达到了良好的腭咽闭合及语音效果,B、C 2 组患儿腭咽闭合及语音恢复较差,并与年龄成正相关。

3.3 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美国DTshiro认为腭裂患者、颅颌畸形在4 岁前均为先天性因素[1]。本组研究中同样发现,单侧唇腭裂患者唇裂修复术后,无论其腭裂是否修复,均表现为上颌骨长度变短,唇裂术后疤痕对上颌骨长度、宽度的生长具有明显限制作用,与文抑西[3],张浚睿[4]的研究相符。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①腭部疤痕的影响:术后腭部产生广泛的疤痕,通过Sharbey纤维坚固地附着于腭骨,对黏骨膜形成一种强大的钳制力,张力的作用使得牙及牙槽骨在发育过程中向中线移位,使上颌骨宽度缩窄;②腭骨暴露:裸露的腭骨由于局部营养缺乏,干扰了颌骨的生长发育;③手术的创伤: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骨膜的创伤抑制了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手术对腭骨正常解剖结构的破坏,如凿断翼钩,剪断腭腱膜等均可对上颌骨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小手术的影响,本组研究选择尽量简单的术式,不凿断翼钩,不剪断腭腱膜,腭部松弛切口常规不填塞碘仿纱条。本组研究在对术后颌骨发育的影响上,从患儿面型、牙颌关系及前牙覆几方面比较,各组无差异。但由于无客观量化标准尚需长期随访。

3.4 手术术式的选择

腭裂整复术从最初的裂隙关闭,到软腭后退,再到更高要求的腭帆提肌环重建,在不断的提高和进步。Sommerlad,Karsten等[7]认为,现代腭裂修复目的不仅在于关闭裂隙,更重要的是重建软腭肌肉功能,才能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重建腭吊带是腭裂功能性整复的关键,也是发音最重要的解剖基础[2,8]。有学者认为,6 岁以上腭裂患者腭裂手术应同时行咽成形术,采用咽后壁瓣或腭咽肌瓣,才能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9]。本组研究全部采用腭帆提肌重建术,只是A组患儿术中分离肌层时剥离不太广,避免造成过多创伤及过分瘢痕而影响疗效。

3.5 早期腭裂手术生理学基础

婴幼儿腭部肌肉排列界限清楚,结缔组织少,易于分离,早日修复有利于功能锻炼[10]。另外,由于腭裂患儿腭帆张肌的解剖及功能异常,容易继发咽鼓管功能紊乱,患儿不能主动开闭咽鼓管以平衡气压,导致传导性听力丧失。早期手术能矫正腭帆张肌的解剖及功能异常,有助于咽鼓管恢复正常功能,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机会,有利于中耳功能的恢复[11]。本组研究显示,A组术后患儿听力阈值降低,无中耳炎的发生。

主张年龄较大时手术的学者,认为患儿太小,解剖结构小,组织脆嫩,手术操作困难。而且婴幼儿血容量小,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较多。但近年来麻醉器械的发展和麻醉药品的改进、颌面外科手术技术水平、术后复苏及护理日益提高和成熟,都为早期腭裂手术提供了可能性和安全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麻醉、术后护理及手术技术条件具备下,早期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斯,马莲.腭裂的手术时机和生长发育[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2):206-208.

[2]郑谦,石冰,王.腭裂的功能性整复-腭帆提肌重建术[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30-32.

[3]文抑西,石冰.模拟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影响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2):248-251.

[4]张浚睿,封兴华.唇腭裂患者手术后上颌骨发育的评价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3):162-165.

[5]Ross RB.Treatment variables affecting facial growth in com-plete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Part5:Timing of palate repair[J].Cleft Palate J,1987,24(1):54.

[6]柳春民,宋儒耀.早期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14(4):260-261.

[7]Karsten A,Larson M,Larson O.Dental occlusion afterVeau-Wardill-Kilner versus minimal incision technique re-pair of isolated clefts of the hard and soft palate[J].Cleft Palate Craniofac J,2003,40(5):504-510.

[8]Mehendale FV.Surgical anatomy of the levator veli palatine: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tendinous insertion of the anterolat-eral fibers[J].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4(2):307-315.

[9]徐光宙,周正炎.从术后效果评价腭裂修复术的术式选择[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875-878.

[10]孙建,金志勤.正常腭及先天性腭裂的对照解剖学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6):461-462.

[11]黄敏,赵斯君,彭湘粤.腭裂患儿中耳功能及听力障碍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09-510.

腭裂修复手术 篇2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120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要求:1)年龄12~22周岁;2)非唇腭裂综合征患者;3)愿意接受本次心理特征及基础资料调查。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一般人口学问卷调查的项目包括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区、疾病类别、家庭成员构成(是否独生子女)情况。SAS应用于我国青少年人群焦虑调查信度及效度[2]较好,共有20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量表中2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乘以1.25即得到总分的标准分。焦虑的界定标准:总分≥50分为有焦虑症,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SRS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

1.2.2研究方法测试地点为住院病房,被试者被告知测试目的和具体方法,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完成一般人口学问卷、SAS、SSRS的测试,每次测试时间30min,使用统一的调查说明语和指导语。

1.3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有焦虑症和无焦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卡方检验,SSRS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均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因素对焦虑症发生的影响。

2结果

120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最后成功回收有效问卷119份。

2.1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焦虑症发生情况

119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的年龄为(17.43±3.12)岁,患有焦虑症的人数为59例,焦虑症的发生率为49.6%,其中轻度焦虑症49例(41.2%),中度焦虑症9例(7.6%),重度焦虑症1例(0.8%)。

2.2不同资料的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发生率的比较

青少年唇腭裂患者中,不同的性别、居住地区、疾病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其焦虑症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腭裂高于唇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其焦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3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有焦虑症患者SSRS中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无焦虑症患者,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2.4焦虑症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焦虑发生作为因变量,性别、居住地区、唇腭裂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及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赋值如下:无焦虑=1,有焦虑=2;性别女=1,男=2;城市=1,农村=2;唇裂=1,腭裂=2,唇裂合并腭裂=3;独生子女=1,非独生子女=2,社会支持按实测值。结果(表3)表明:社会支持与性别进入回归方程,对患者焦虑症的发生有预测作用,复相关系数R=0.318,决定系数R2=0.101,表明逐步拟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性别、社会支持)能解释因变量(焦虑症发生)的10.1%.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社会支持总分(β=-0.245)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性别(β=-0.119)。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唇腭裂治疗领域中,研究也从单纯的疾病造成的机体障碍延伸至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面部畸形和语音障碍所造成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Dak-Albab等[3]研究表明,唇腭裂患者存在认知行为障碍及心理情感障碍,其中焦虑症是表现明显的不良情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SAS可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本研究应用SAS量表研究发现,119例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存在焦虑者59例(49.57%),多为轻中度焦虑,高于刘贤臣等[4]报道的正常青少年16%的焦虑发生率,表明唇腭裂畸形作为长期应激源让患者承受了较正常同龄人更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本研究显示,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性别对焦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男性患者可以通过蓄须的方式遮盖面部畸形,另一方面青春期女性对自身的外观及语音功能关注度更高,更富情感性和更会感受到个人问题,长期处于紧张和不安中,对外界的刺激更敏感[5],更容易对可能发生的坏事过度担心,这与国内其他学者[6]的报道一致。

本研究中,各年龄段和不同受教育程度患者的焦虑发生无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我国青少年长期处于校园、家庭生活中,从初中到大学所处的环境并无明显差异[7].另外本研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患者仅有6例,且这6名患者自评得分均低于50分的焦虑症判定分,这提示高学历患者样本的缺少也可能是研究结果的一个干扰因素。调查还发现,唇腭裂患者焦虑症的分布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家庭构成差异,居住于农村地区和有兄弟姐妹的患者比城市地区和独生子女患者焦虑症发生率高。在我国城市地区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要好于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较高,且城市地区患者多为独生子女,获得父母经济和感情上的支持更多[8];而农村地区患者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兄弟姐妹,获得父母的支持相对要少[9].不同类型的唇腭裂中,唇裂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腭裂及唇腭裂患者,表明相比于唇裂在外貌上的缺陷,腭裂患者对自身语音的异常更不满意,承受的压力也更大,这与Dogan等[10]的报道相符合。

社会支持与焦虑的研究结果显示:无焦虑组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均高于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焦虑组患者的经济、情感上的支持及对支持的接受情况均比无焦虑组差。多元回归分析也证实较高的社会支持对防止焦虑情绪的产生有保护作用。一般认为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能加强个体对不良刺激的抵抗能力,社会支持度高的青少年在面对压力环境时能够及时调用心理资源,从容应对困难,从而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1].Klineberg等[12]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焦虑情绪的发生也就越少。

综上所述,青少年唇腭裂患者焦虑症发生率较高,其与居住地区、性别、病情类别、家庭成员构成、社会支持有关,其中性别和社会支持对焦虑症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研究限于样本数量,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并进一步找出唇腭裂患者焦虑情绪的应激来源,研究如何对青少年唇腭裂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冰,郑谦。开展唇腭裂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和途径[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8(4):345-347.

[2]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9):676-679.

[3]Dak-AlbabRJ,DashashMA.Theinfluenceofsocioecono-micstatuson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Syrianchildrenwithcleftlip,orpalate,orboth[J].SaudiMedJ,,34(2):181-186.

唇腭裂患儿护理体会 篇3

1 喂养护理

唇腭裂患者吸吮动作不能正常完成,食物又容易溢出,一般须选用适当大小汤匙或鸭嘴样无吸奶瓶喂奶。该类患儿因呼吸受到影响,喂奶时常边吃边流,容易饥饿,喜哭闹。据此特点,喂奶时间应适度调整,少量多次喂奶。喂奶时适当协助患儿完成吞咽,喂奶完毕后轻拍患儿背部,使患儿呃出吸入胃内的空气,以防溢奶。若经常性溢出奶液或口鼻分泌物,可能出现面颊部潮红或皮疹,故应及时擦洗。

2 口腔护理

本类患儿口腔生理条件发生改变,口腔中常有粘液或奶水存留,容易吸入呼吸道造成感染或呛咳。喂奶后应及时清理口腔中的残奶,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较大患儿进食后应多饮水,冲净食物残渣。同时注意呼吸道护理,患儿颈部相对于成人短,神经发育不健全,局部软组织丰富,气管软、细,易发生喉痉挛,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因此,上呼吸道梗阻必须早期发现和及时解除[2]。

3 伤口护理

唇腭裂患儿年龄较小,易哭闹,护理工作难度很大。伤口不包扎,每日换药,保证术区局部清洁,行双氧水、生理盐水洗净血凝块及口鼻腔分泌物,红霉素软膏外涂,保持伤口湿润,以防止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愈合,防止复裂,减少瘢痕形成。同时,应用袖带固定肘关节,防止患儿抓挠术区。

4 父母护理技能训练

若遇啼哭严重患者,则告知家长需捏紧患者颊部,使伤口区松弛,避免伤口裂开,或自制唇弓减少张力。医护人员应教会家长掌握处理呛咳、消毒奶具及心理护理等技能。

5 心理护理

唇腭裂畸形本身和社会反映等均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发育,其父母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走向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社会行为和人格的重要因素。对他们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唇腭裂系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唇腭裂患者个体由于先天畸形的原因,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除具有正常个体的相应特征外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接触之初就尽一切可能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留下和蔼亲切的友好印象。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和爱护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保护他们的隐私。对唇腭裂患儿父母,更要全力安抚其负面情绪,正确的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给孩子更多关怀和呵护。必要时要尽早介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使患儿能与正常儿童一样身心得到正常发育[3]。

6 其他

护士应主动检查及了解唇腭裂患儿存在的其他方面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与相关科室配合,及时行语音治疗、牙齿正畸、耳科治疗等序列治疗,并提供给家长正确的治疗信息,指导后续系统治疗工作,保证患儿外形和功能的最佳恢复。

唇腭裂是全球学术领域普遍关注的先天性疾患。这种先天性畸形主要是在怀孕第4周到第10周期间,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胎儿面部发育障碍所致。对于唇腭裂的治疗,自始至终要涉及到互相牵连又互相矛盾的多个侧面,不仅仅是一个依赖外科手段封闭组织裂隙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的针对唇腭裂系统治疗要求建立了唇腭裂综合治疗小组,在我国,1993年大连唇腭裂治疗会议上将唇腭裂序列治疗提上日程[4]。我国与此方面的护理工作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研究,包括喂养评价、呼吸道管理、患儿哭闹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辅助器材使用、患者家属示范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光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

[2] 王國民,袁文化,邱慰六.唇腭裂治疗的新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68.

[3] 龚彩霞,熊茂婧,吴敏.唇腭裂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7):413-416.

腭裂修复手术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 男28例, 女2例, 年龄3~12岁, 体重12~30kg, 一般状态好, 手术时间为65min, 平均85±18.46min。病人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或东莨菪碱0.015mg/kg, 入室后年龄小的患者先肌注氯胺酮6mg/kg, 然后静注咪唑安定0.1mg/kg、γ-OH80mg/kg, 以氯胺酮1mg/kg+琥珀胆碱1.5mg/kg快速诱导行气管内插管, 2%普鲁卡因+0.1氯胺酮复合液维持麻醉, T型装置控制呼吸至呼吸完全恢复后, 用T型管结合病人开放吸氧, 麻醉手术过程中用Datex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SPO2、HR、SBP、DBP、MAP, 记录麻醉前、肌注氯胺酮后, 静注咪唑安定、γ-OH后, 插管后、术中、拨管前、后各时期发生最低SPO2的数值和各时期HP、SBP、DBP的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40例中共记录SPO2280次, 低于95%者112次, 其中91~85%者53次, 85%以下者14次, 插管后, 拨管后HR、SBP、DBP、MAP明显增高、麻醉手术后各阶段发生SPO2的最低值和HR、SBP、DBP、MAP的变化见表1, 发生低氧血症的原因见表2。

3 讨论

3.1 腭裂修复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畸形矫正手术, 手术病人多是小儿, 由于小儿的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反应能力和代偿能力均较差, 静脉全麻药对呼吸中枢有一定抵制作用, 肌注氯胺酮和应用咪唑安定, γ-羟基丁酸钠后, 由于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及应用全麻药引起协同作用, 致交换量明显减少, 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 因此, 麻醉药的种类、剂量应减少, 注药速度适当减慢, 并要求注药后应常规吸氧, 可以大大减少了低氧血症的发生。

Δp<0.05ΔΔp<0.01*术中SBP、DBP、MAP为手术过程中最低值的平均数, 术中HR为手术过程中最高值的平均数。

3.2 上呼吸道梗阻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腭裂患儿湿化系统存在畸形, 粘液分泌增多, 氯胺酮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 创口出血可沿导管壁流入气管内, 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因此, 麻醉前给予足够的捉襟见肘胆碱药, 使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内周围用纱布填塞是防止上呼吸道梗阻的必要措施。本组中插管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很高, 达到70%, 主要是由于腭咽环扎的向心性牵引, 使咽腔明显缩小, 再加上拨管偏早, 患儿意识没有恢复, 舌肌和下颌松驰, 舌体下坠, 影响呼吸功能, 是引起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 所以, 使患儿完全清醒后再拔管, 拔管后将患儿的舌体钳出, 可以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揭密唇腭裂全过程 篇5

在胚胎前三个月早期发育时,嘴唇部分是由两侧组织渐渐向身体中线联结起来的。在胚胎三周时(长约3毫米),其前端出现原始口腔。原始口腔逐渐长大并呈多角形,这个多角形口腔的周围有五个突起,分别位于其上下和正中。上部的两个突起在大约第七周时(长约17毫米)形成上唇的全部,下部的两个突起则形成下唇等组织器官。正中部的突起在向口腔内发展的同时与上部的突起一起形成腭部。这个过程十分复杂与精密,全部完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周时间。如果在这个相互联结的过程中,发生迟滞或阻碍,或者有一点点差错,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裂缝。如果单纯只是上唇的地方有裂隙,即为唇裂;如果裂缝延伸至口内硬腭或更内部的软腭部位,称为唇腭裂;有时仅口腔内之上腭或软腭裂开而外表正常,则称为腭裂。

据统计:每60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

根据国内外资料综合分析,一般认为,大约每6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据此分析,在我国每年出生的1500万新生儿中,大约会有两万多这种畸形的新生儿降生,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涉及的家庭数以万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唇腭裂患儿往往还合并有其它畸形。

唇、腭裂发生率与种族、地域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

以前人们缺乏科学常识,把唇裂叫做“兔唇”,把腭裂叫做“狼咽”,并认为是由于怀孕妇女遇见兔子或吃了兔肉而引起,这显然是不值一驳的错误认识。唇腭裂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诸多方面。如前所述,唇、腭裂的发生主要是胚胎口腔的唇部和腭部的中胚叶组织在早期之时(妊娠前三个月)发生发育暂停所致。为什么会发生暂停?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其原因可以概括的分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有些唇、腭裂发生是由于遗传,有些则由于环境,但绝大多数是由于遗传和环境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而造成。

环境原因:

任何一个生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保持这种特征的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供给胚胎生长的环境(母体)情况似乎更加重要。具体说来大概有以下几项:

1、精神或情绪: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某次异乎寻常的震惊、恐惧或悲伤,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可以影响孕妇的身体,改变其血液化学,间接的使胎儿身体发生变化,其最严重者可以产生胎儿的先天畸形。

2、病毒感染或化学中毒:怀孕前三个月的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等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胚胎,使患处的血管结构发生异常,不能正常发育而致畸形。有些不宜用于孕妇的药物,也会影响胎儿而致畸。近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孕妇也成为生育唇腭裂患儿的高危人群,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3、营养缺乏及内分泌失调:这里所说的营养缺乏并不一定是营养不良。现今社会温饱问题早已解决,营养缺乏主要表现为营养总量足够但其中某种成分却不足,比如缺乏微量元素,如铁、钙、磷,维生素A、B、C、D、H、泛酸、叶酸等,都有可能致胎儿畸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维生素过量也可导致畸形。比如维生素A过多时,可以造成胚胎的腭突上皮早熟而引起腭裂畸形。这就是说,营养的过剩或过少,都有可能引发唇、腭裂的发生。很多人认为,怀孕期间越补越好,显然是错误的。保持营养的平衡才是真正的科学营养。内分泌失调也是畸形的原因之一,因为内分泌失调以后,可以引起紊乱,引发一系列的代谢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平衡被破坏,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各种各样的先天畸形。

4、缺氧:在缺氧的状况下,胚胎可以发生畸变。在妊娠早期,如果到高原地区长时间生活,或者接受全身麻醉,或者怀孕妇女本身就患有缺氧性疾患,比如心脏病,血液病等,都是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5、物理性损伤:在妊娠早期,如果遭受外伤、低温、放射,都有可能引起胚胎发生畸变。

6、妇科疾病:如果怀孕妇女患有子宫内膜炎、子宫瘤或子宫前倾,可以造成胎盘供血不良,以致使胚胎营养不良而致畸形。

7、年老或分娩过多:如果孕妇年老或者是怀孕次数过多,将会增加出生畸形儿的可能性。

专家认为:唇、腭裂患儿不会同时具有智力上的障碍。及时治疗将使对患儿的心理影响降到最低

唇、腭裂对于患者的容貌、呼吸、说话、饮食及心理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患者及其家庭而言,所带来的压力是常人所难想象的。因此需要尽早的得到有效治疗。唇裂的治疗一般主张,单侧者在出生三个月至一年内进行修补手术,双侧者在六个月以后进行修复。腭裂则在一岁半以后考虑修复手术。如果患有严重的牙槽嵴裂,需要进行骨移植时,从手术安全及对患儿以后的影响考虑则手术年龄应适当后延。唇、腭裂的手术是一个序列治疗过程,哪一步在前,哪一步在后,中间间隔多长时间,应由医生和家长协商而定。唇裂的初期并非是越早手术越好,有的家长在患儿刚刚出生就抱来医院要求手术,这并非什么高明之举。唇、腭裂的手术还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手术,前次手术结束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前次手术留下的难以避免的微小缺憾可能会被放大,而且随着患儿的长大,对于容貌的要求也会有所提高,需要进行“微调”手术,及唇裂继发畸形修复术。

唇、腭裂手术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术。我国早在晋朝时就有修复唇裂的文字记载。那时有一名士兵,骁勇善战,就是有唇畸形,后来由随军医生进行了修复手术,效果相当好,以致后来升官至宰相。现代的修复方法更加注意颜面的美容效果。多年来国内外医生们的不断努力,创新改良了很多效果明显的手术方法。目前常用的修复唇裂的方法有:旋转推进法、三角瓣插入法、矩形瓣法等方法。修复腭裂的方法有:双侧双瓣法、后推法、咽后壁瓣法等方法。我国的唇、腭裂治疗并不比国外落后,而且具有其独到之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应用该院创始人宋儒耀教授发明的方法进行唇、腭裂的修复手术,取得了令国内外刮目相看的成果,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赞誉,在国际也是非常有名的。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一种修复方法,只要术者经验丰富,设计精到,术前、术后护理得当,都会收到良好的结果。而且没有任何一种办法适合于所有的患者,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性化设计,人文化护理,都会令患者及家属满意。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医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材料、新观念日新月异,对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感觉到,以前由于经济落后,技术限制,很多唇、腭裂修复术后留下了明显的继发畸形,比如唇红不齐、人中不显,鼻翼塌陷、上唇过紧等,随着技术的革新,都可以进行再次修复。

对唇、腭裂患儿来说。父母忧伤的眼神、亲友惋惜的劝慰、陌生人投来的异样目光、与周围小朋友的差异。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强烈的负面影响和压力

由于唇、腭裂的修复对象大部分是婴幼儿和儿童,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照顾,因此,家长应懂得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包括:宝宝在手术前应避免感冒,假如有发烧、咳嗽、流鼻涕,或有皮疹、牙痛、腹泻等症状,应先请有关医生进行治疗。逐步训练患儿用小勺进奶,因为手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患儿不会用嘴吸吮奶汁,需要大人用小勺喂奶。腭裂患者还要注意不可患有中耳积水或流脓,如有这种情况,必须彻底治愈好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前由于麻醉的需要,患儿在术前六小时不得进食和进水,否则可能会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阻塞。

手术后可以用温毛巾擦脸,祛除脸上的消毒液和血迹,当日可以进行擦澡。为减少麻醉后痰液集聚,引起患儿吐奶或感觉不舒服,可于刚回病室后给予排痰。成年患者可由家属每两小时给予叩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口腔卫生,配合护士将口内血水或痰液清除。喂奶后喝热水,大一些的孩子可用冷开水漱口,减轻口腔内的血渍或异味。腭裂手术后可以侧睡或趴睡,以方便痰液或分泌液流出。进食应严格按照医嘱,先进流食,再软食。进食时宜使用杯子、汤匙、塑胶瓶类、滴管或奶瓶类食具。不可让儿童将尖锐物品放入口腔内,也不要喝刺激性饮料或食物。避免大声哭闹或尖叫。

唇腭裂患者的治疗要想获得最好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并非是通过一两次手术就可以一劳永逸的

腭裂修复手术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60例ASAⅠ-Ⅱ级唇腭裂患儿, 年龄 (2.65±0.83) 岁, 体质量 (14.22±2.12) kg, 男88例, 女72例。心肺等各器官功能正常, 均无其他疾病记载, 具备全麻适应证, 术前充分告知患儿家长麻醉中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行物理检查、血常规和手术前感染性筛查, 排除具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血白细胞>10×109/L或中性白细胞>70%患儿, 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 两组麻醉方法见下。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4~6h禁食水。均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麻醉诱导方法:A组入室后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氯胺酮6~8mg kg, 待入睡后, 把2mg/kg丙泊酚、0.1~0.15mg/kg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维持麻醉4~10mg/kgh丙泊酚, 手术结束前15min停用氯胺酮;B组入室后直接给予8%七氟烷 (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 批号:H20070172) 面罩吸入诱导, 入睡后, 把0.01mg/kg阿托品、0.5μg/kg.min瑞芬太尼、0.10-0.15mg/kg维库溴铵静注后插管, 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七氟烷1-1.5个单位最低肺泡浓度 (MAC) 维持麻醉, 术毕即刻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七氟烷。两组均在平静状态下: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20次/min, 吞咽功能正常及喉反射完全恢复后, 行口腔清洁吸痰, 拔除气管导管送入病房。

1.3 观察指标

使用多功能监护仪 (荷兰, BLT) 术中连续监测心率 (HR_) 、氧饱和度 (SPO2) , 平均动脉压 (MAP) , 并记录三项监测指标在以下五个时相点的数据变化:入室后诱导前 (T0) 、诱导后未插管前 (T1) 、气管插管中 (T2) 、插管以后至手术分离腭瓣前 (T3) 、分离腭瓣中 (T4) 、气管导管拔除前 (T5) 。记录停麻醉药至患儿自主睁眼所需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躁动记录, 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评分[3]:睡眠平静1分;清醒并平静2分;哭喊易怒3分;哭喊无法控制的4分;无法安静、迷惑、瞻妄5分。以躁动分级评分>3分为有术后躁动。详细记录围麻醉期出现呕吐、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表示,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用t检验两组间均数, 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患儿的一般情况见表1,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诱导插管均顺利。术中呼吸和循环变化见表2:A组与B组相比, A组诱导后心率明显增快 (P<0.01) 、血压升高 (P<0.05) , 气管插管时及手术分离腭瓣时心率仍保持较快 (P<0.01) 。B组在诱导后的血压及心率均有所下降 (P<0.01) , 但在术中也较稳定。停麻醉药至自主睁眼所需时间及拔管时间B组显著早于A组 (P<0.01) (表3) , 两组均未出现呕吐、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

注:与A组比较, a P>0.05

3讨论

氯胺酮常使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还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多, 肌肉注射剂量变异较大, 易加重手术应激反应。苏醒过程中易出现精神症状体征等, 给术后护理带来一定风险。自2005年以来, 我院在参与国际微笑行动组织的合作中, 使用静吸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 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尤其在刺激性较强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和手术分离腭瓣时, 心率、血压基本保持稳定。瑞芬太尼是具有快速, 强效, 超短效阿片u受体强激动剂。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且可控性良好, 有利于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调控及术毕后迅速苏醒[1,2]。曾有报到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合用时影响血液循环, 导致心率和血压下降[3,4]。但调节瑞芬太尼输注泵或七氟烷蒸发罐减浅麻醉, 心率即可恢复。

A组分离腭瓣时, 患儿出现心率加快, 可能原因有: (1) 麻醉深度变浅, 分离腭瓣手术刺激较强; (2) 麻醉维持追加氯胺酮; (3) 手术时需要局部浸润注射肾上腺素 (1∶500, 000) 止血等。术后麻醉恢复期, 患儿自主睁眼和拔管时间B组比A组短。瑞芬太尼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 作用时间短, 消除半衰期也只有3~10min[5]。而氯胺酮则呈高度脂溶性, 消除半衰期2.5~2.8h。特别说明的是, 患儿用七氟烷、瑞芬太尼麻醉后, 增加了苏醒期的躁动现象, 目前上不清楚机制。所以一定要重视术后镇痛, 不可过早停药, 为预防小儿术后发生躁动, 术前或术中应给予长效镇静、镇痛药物[6]。

总之, 静吸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 适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 麻醉效果较好, 安全有效, 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 但患儿也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和心率下降及苏醒期躁动现象, 应引起大家重视。

注:与A组比较, b<0.01, c<0.01, d<0.05, e<0.05, f>0.05;与组内麻醉诱导后比较:g<0.01, h<0.01

注:与A组比较:iP<0.01, jP<0.01, kP<0.0.05

参考文献

[1]ColeJW, Murray DJ, McAllister JD, et al.Emergence behaviour in children:defining the incidence of 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following anaesthesia[J].Paediatr Anaseth, 2002, 12 (5) :442-447.

[2]刘俊杰, 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19-526.

[3]MachottA.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cleft and cleft palate repair[J].Anaesthesist, 2005, 54 (5) :455-466

[4]ChanavazC, TirelO, Wodey E, et al.Haemodynamic effects of remifentanil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intravenous atropine Anechocartliographic study[J].Paediatr Anesth, 2005, 94 (1) :74-79.

[5]Reyntjens K, Foubert T, De wolf D, et al.Glycpyrrolate during.Sevof luraneremifentan ilbased anaesthsia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Br JAnaesth, 2005, 95 (5) :680-684.

[6]ColeJW, Murray DJ, McAllister JD, et al.Emergence behaviour in children:defining the incidence of excitement and agitation following anaesthesia[J].Paediatr Anaseth, 2002, 12 (5) :442-447.

腭裂修复手术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3~4岁29例,5~7岁22例,8岁以上33例。腭裂1度3例,2度23例,3度35例;双侧腭裂20例;术后复裂并穿孔二次修复者3例。本组腭裂裂隙宽窄不等,最宽者达2.5 cm。

1.2方法:本组病例,大多数采用“兰氏二大瓣”术式,但也有部分病例采用“兰氏二大瓣+咽后壁瓣”术式,双侧腭裂均采用“兰氏二大瓣十梨骨黏膜瓣”的术式,84例中绝大多数病例术后经过顺利,软腭延长,咽腔缩小,伤口愈合良好,仅3例术后复裂或软硬腭交界处穿孔。另外,有部分病例口腔黏膜层部分裂开,后来自行愈合。本组病例部分作长期随访,发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2结果

2.1术后穿孔原因分析:患者男,3岁。因腭裂术后复裂再次入院,专科检查,见软腭短小,瘢痕明显,软硬腭交界处可见一约0.5 cm×0.5 cm大小穿孔,其余愈合良好。此病例考虑腭腱膜未完全剪断或翼突周围肌肉分离不够或腭降血管神经束游离不够,造成黏骨膜瓣存在张力缝合,因而形成穿孔[3,4]。

2.2预防穿孔的措施:本组病例大多数伤口愈合顺利,两侧组织瓣后退良好。笔者认为:采用“兰氏二大瓣”或“兰氏二大瓣+咽后壁瓣”术式行腭裂修复术时,术后伤口裂开主要原因是两侧组织瓣缝合时存在张力,术者能否完整剥离黏骨膜瓣,局部血供,规定饮食,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为此,本院美容外科采取以下措施:

2.2.1消除张力:为消除两侧组织瓣的张力,笔者从四个方面入手:(1)翼突钩凿断问题,这一步骤不仅是使两侧组织瓣向后向内侧移位,使软腭延长,咽腔缩小的关键性一步,而且是消除两侧组织瓣张力的关键性措施。因此,必须凿好,可先用指触法触及翼突钩,放置平凿用锤轻击后用手指充分分离周围肌肉,使黏骨膜瓣向中心充分移动。(2)切断腭膛膜这一步不但利于组织瓣的后退,而且对消除两组织瓣间的张力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完全切断,切断时用尖刀比剪刀更便于操作。(3)凿除腭大孔后缘及游离血管束,一般凿除腭大孔后缘骨质3~4 mm(深度),血管束游离1 cm即可。(4)放置碘仿纱条这一步对消除张力、止血等起到较为重要作用,一般每侧可放一条,长短视情况而定。(5)判断有无张力方法要判断有无张力存在,术者将两侧组织瓣充分游离后,轻拉便可将组织瓣在中线接触,十分松弛,表示无张力存在,便可分层缝合两侧组织瓣,术毕放置碘仿纱条压平便可。

2.2.2掌握硬腭边缘解剖要点:用11#尖刀片剖开硬腭边缘黏骨膜时,刀尖呈45°角,若裂隙较宽,也可距裂隙边缘0.5~1.0 cm垂直剖开黏骨膜,但刀尖都必须触及骨质,以防切除硬腭部分黏骨膜,给手术增加难度,影响术后愈合,造成刀口裂开。

2.2.3掌握缝合要领:缝合技术对腭裂伤口愈合是至关重要的。缝合鼻腔黏膜时,操作要轻,以防撕裂,缝合肌肉层时,应多缝些肌肉,作“上下方向”缝合,线结打在深部。缝合悬雍垂时,线结不宜太紧,避免过度牵拉,以免撕裂。口腔黏膜从硬软腭交界处开始作“横褥式缝合+间断缝合”,褥式缝合宜用4#线,针距不宜太宽等。

2.2.4松弛切口设计:一般情况下,距龈缘1 mm处作切口,裂隙较宽的病例,只将眼乳突切断即可。

2.2.5前腭部处理:针对穿孔原因,我们一方面剥去黏膜上皮后再行缝合,另外,在缝合时作间断褥式内翻缝合,后将二大瓣覆盖其上。对牙槽嵴裂隙较宽的病例,宜在前庭沟设计一黏骨膜瓣转移覆盖其上,使该部成为双层。

2.2.6对裂隙较大,组织瓣较小的病例可采用“兰氏二大瓣+咽后瓣”术式,可减少张力,缩小咽腔,有利于腭咽闭合,改善发音功能。

2.2.7戴腭护板:预防术后感染,给予规定饮食,以及术后口腔护理,对腭裂患者伤口愈合和防止复裂也十分重要。

2.3悬雍垂成形术:根据笔者经验,悬雍垂成形时要获得满意的效果,需注意以下几点:(1)剖开其边缘时不可过深,达黏膜下层即可。(2)缝合时,先缝软腭与悬雍垂交界处,继而缝合其尖端,将两侧悬雍垂对齐后缝合口腔黏膜,再缝鼻腔黏膜。(3)仅缝合黏膜,黏膜下层,不缝肌层。(4)打第1道线结不宜过紧,第2、3道线结要打牢。

3结论

本组对84例先天性腭裂修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腭裂术后穿孔的原因,防止术后穿孔的措施及悬雍垂成形等问题作了一定的阐述。值得强调的是,完整剥离黏骨膜瓣,消除张力,保证血供是防止术后穿孔的关键[5,6]。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先天性腭裂修复术后复裂穿孔的预防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84例先天性腭裂患者腭裂修复术后复裂穿孔原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兰氏二大瓣”术式、“兰氏二大瓣+咽后壁瓣”术式、“兰氏二大瓣+梨骨黏膜瓣”术式发生术后复裂穿孔的概率相近(均发生在软硬腭交界处)。结论 先天性腭裂修复术时完整剥离黏骨膜瓣、彻底凿断翼沟、充分分离周围肌肉、消除张力、保证血供是防止术后复裂穿孔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先天性腭裂,腭裂修复术,穿孔复裂,减张,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慕容洋洋,邹莹,江山.先天性腭裂修复术疗效分析与医疗美容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31(1):63-66.

[2]宋儒耀.唇裂与跨裂的修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215.

[3]张进善.双侧减张缝合加咽后壁瓣移植术一次修复腭裂100例临床报告[J].中华口腔科杂志,2015,50(4):216-217.

[4]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01-209.

[5]丁鸿才.130例三度腭裂一次手术法分析[J].中华口腔科杂志,2015,50(2):85-86.

腭裂修复手术 篇8

1 临床诊断

1.1 明确唇腭裂的临床诊断

按照医嘱作好各项术前检查查检: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物质、照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如有问题应治疗后再入院手术, 术前应无发烧、咳嗽和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观察面部皮肤有无溃疡、疖、痈等;对腭裂手术患儿应检查口内及咽喉、耳、鼻等部有否炎性疾患, 尽量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患儿要加强营养, 以增强抵抗力, 避免着凉;术前数日还要清洁口腔, 以预防术后感染。

1.2 术前训练

唇裂患儿术前一周开始练习用调羹进食, 以适应术后需要。儿童术前需用漱口剂清洁口腔并擦净鼻腔污物, 术前皮肤准备一般以肥皂水洗净局部并刮除唇、面部细毛。

1.3 麻醉术式选择

婴幼儿唇鄂裂手术均采用全麻方式, 手术前8h禁食, 4h禁水, 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需要输血者应作好输血前准备。准备好全麻床铺。

2 术后临床干预

2.1 术后苏醒阶段

术后全麻未清醒前, 应在苏醒室有专人照看, 防止呕吐物或血液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全麻清醒前, 应使患儿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以便呕吐时口腔分泌物可以流出。清醒后应严密观察喉头水肿及伤口有无出血的情况。麻醉清醒6~8h后可取头高卧位, 以减轻水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氧, 患儿哭声嘶哑时, 可给予对症处理 (如雾化吸入等) , 以减轻全麻插管引起的喉头水肿;如患儿出现鼾声及舌后坠时应立即处理, 吸痰时应避免吸管接触伤口。

2.2 术后饮食控制

唇裂患儿在术后清醒6~8h以后可进食少量流汁或牛奶, 如果没有出现呕吐, 就可以用滴管或汤匙喂乳, 若患儿出现因伤口疼痛而拒绝进食时, 可适当补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喂饲的流质要温凉, 喂食用的汤匙不宜过大, 尽量避免使用质薄金属汤匙, 喂食时汤匙应该位于健侧, 以免碰触伤口, 每次喂食量要少, 当患儿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唇裂术后1周、腭裂术后2周内进食为全流质、少食多餐, 然后改为半流质饮食1周, 以后逐步过渡到软食, 食物温度要控制适宜, 并尽量坚持用汤匙喂食。应保持口腔清洁, 于每次饭后给患儿使用漱口水清洁口内食物残渣。

2.3 渗血处理

应密切观察患儿术后伤口渗血情况如发现有大量渗血, 要马上处理, 如遇渗血严重, 必要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缝合。唇腭裂手术后当天伤口有渗血发生, 可用小号棉签轻轻擦去, 伤口换药前, 用75%酒精消毒。如果创口表面有血痂淤成, 用生理盐水清洗, 以防痂下感染。

2.4 抗菌治疗

术后可考虑适当给予全身及局部抗菌素, 以预防感染, 除此之外, 每日还应清洗术创与口腔, 术后一周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时期, 应特别注意患儿的进食、保暖、伤口清洁;避免哭闹, 避免感冒、发烧、腹泻和其他任何对伤口不利的影响。

2.5 防止创口糜烂

避免患儿大声哭闹及嬉笑, 对于特别爱哭闹的患儿可给予镇静剂, 对稍大懂事的患儿应做好说教工作, 讲清哭闹的利害关系。唇裂患儿可用唇弓固定, 避免不必要的口腔检查, 家长应防止患儿触摸, 碰撞伤口或将手指或玩具塞入口内, 避免用吸管饮水, 以防影响伤口愈合, 病室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防止创口糜烂。

2.6 采用正确的抱儿姿势

教会父母正确的抱儿姿势:将小儿面部朝外朝上, 切忌将小儿面部支撑于抱儿者身肩上, 以避免唇腭裂手术修复区碰擦伤。

2.7 唇腭裂手术伤口缝线

如伤口愈合良好, 唇裂术后5~7天拆去缝线, 如使用唇弓, 至少应于术后10日才能去除;唇腭裂手术后口内的碘纺纱条可于7~12天抽除, 如无出血可不再继续填塞, 腭部口腔缝线, 于唇腭裂手术后2周拆除。

2.8 腭裂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注意饮食, 早期不宜大声喊叫, 不要用手指抠鼻腔和口腔。2~3个月后可开始语音训练, 为了防止瘢痕增生, 唇裂修复后可遵医嘱外用抑制瘢痕药物, 如肤康霜, 瘢痕敌等。

3 讨论

本组138例患儿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情况良好。小儿唇腭裂手术要求非常精细, 其临床干预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住院阶段的围手术期处理上, 出院后的家庭照料也非常关键, 应贯穿在整个唇腭裂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出院后, 要加强口腔卫生监护,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出院30天后要到医院及时复查。在饮食方面, 应该按照住院阶段的饮食控制要求来执行。还要注意, 患儿唇部伤口红斑一般需要6~8个月才能逐渐消褪, 因此, 在术后3~4个月内, 应该酌情减少其日光照射;恢复得好, 非瘢痕体质的患儿, 手术伤口一般在1~2年后会呈一条平软的细白线。腭裂的患儿如果恢复较为理想, 最早可在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语音康复治疗[2,3]。

参考文献

[1]石冰.唇腭裂修复外科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周晌辉.唇腭裂术:家庭护理至关重要[J].大众卫生, 2006 (5) :12-31.

腭裂修复手术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9例患儿中, 男184例, 女225例。年龄42天至14岁。单纯唇裂75例, 单纯腭裂234例, 唇裂并腭裂100例。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0例, 按传统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为传统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09例, 在传统手术护理常规的基础上, 强调健康教育、家长参与、营养管理以及患儿心理护理等人性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 为改良组。改良组在传统手术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强调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1 家长心理支持

主动热情接待患儿及家属,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医院制度, 对表现出胆怯、自卑、有退化行为的患儿给予理解和更多的关爱。针对许多家长存在的自卑、焦虑,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 介绍疾病常识以及预后, 特别介绍疗效较好的病例, 增强其治疗信心。

1.2.1. 2 营养管理

术前唇腭裂患儿均存在进食或喂养困难, 尤其是腭裂患儿奶液常自口鼻腔流出, 患儿常出现营养不良或体重减轻。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喂养指导, 如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给予高营养、高热量、高纤维饮食, 保证营养要素的供给, 向患儿及家长讲解使用汤匙喂奶喂水的重要性, 并反复演示, 使家长掌握喂养方法, 让患儿能适应这种进食方法。术前禁食6~8h, 禁饮4h, 指导婴幼儿家属凌晨3:00~4:00时喂适量糖水或桔子汁, 以减少因饥饿、哭吵导致体温升高等而影响手术的实施。术后6h可喂入冷开水、冷牛奶, 术后2周内予以冷流质饮食, 3~4周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第5周可进软食或普食, 提供含钾、钙、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充足的食物, 如鸡汤、蛋汤、青菜肉末汤、排骨汤、鱼汤、红枣桂圆汤, 少量多餐, 以保证营养平衡, 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1个月内仍应使用汤匙喂养。

1.2.1. 3 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前应避免受凉,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 每天病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次。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取平卧头偏一侧位, 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 注意勿使吸痰管接触伤口。观察有无喉头水肿及舌后坠[2]。

1.2.1. 4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渗血及敷料情况, 特别是腭裂患儿术后腭部放置碘仿纱条, 注意防止脱落引起呼吸道梗阻或伤口渗血。唇裂术后第2天开始暴露伤口, 注意保持清洁, 减少感染机会。术后1周内因伤口肿胀疼痛, 患儿容易哭闹, 应尽量安抚患儿, 减少腭部活动, 术后1~2周内尽量减少哭闹, 教会父母正确抱儿姿势, 将小儿面部朝外、朝上, 切忌将患儿面部支撑于父母肩上, 以避免碰伤伤口。

1.2.1. 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伤口感染。病室保持清洁, 空气消毒机每日病房消毒, 保持室温24℃~26℃, 相对湿度50%~60%。如有流涕或伤口渗血, 宜用棉签轻轻擦拭, 勿使伤口及缝线上结血痂[3]。每日2~3次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每日3次测试体温, 如体温超过38.5℃应警惕感染征象。 (2) 伤口裂开。术后1周是唇腭裂伤口愈合的关键时期, 患儿全身营养较差、患处裂隙过宽以及护理不周等是伤口裂开的危险因素, 应注意尽量减少哭闹和讲话, 避免吸吮手指或玩具, 勿以手抓伤口, 伤口涂以碘甘油和红霉素软膏。术后2~3d观察伤口有无继发性出血, 碘仿纱条是否脱出, 伤口如有血痂形成, 应以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后以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 (3) 伤口出血。如患儿有频繁的吞咽动作应立刻查看有无伤口出血, 另外出血表现为鲜红色血液自口鼻腔涌出。注意减少讲话与哭吵, 术后2周予冷流质饮食。

1.2.1. 6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健康教育是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唇腭裂不仅是局部畸形, 也是面额部软组织、骨组织的多发畸形。护理人员应予个性化健康指导, 术后2周内避免大声尖叫、哭闹、用力咳嗽、口咬玩具、舌头舔伤口以及吸吮手指等动作, 术后使用奶瓶或筷子时注意避免受伤;应告知患儿切勿以手剥离痂皮, 要让其自然脱落, 出院半个月后开始按摩唇部痂痕, 每次20m in, 坚持3个月, 同时每日数次提捏鼻翼以助恢复鼻翼和上唇外形;术后1个月可用手指指腹由前向后轻轻按摩腭部伤口, 以减少瘢痕;术后2个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始语言训练, 指导患儿做舌部动作及唇部肌肉运动, 如吹口琴、吹泡泡、吹口哨, 还有鼓腮训练, 强调定期来院复查。针对患儿及家长对于手术后美观方面的担忧, 护理人员应给予情感支持, 有针对性地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4]。

1.2.2 评价方法

对出院患儿发放家长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表格) 。以疗效好、服务优良、传授健康知识有效为满意;疗效一般、服务较好、传授健康知识基本有效为基本满意;疗效及服务均欠佳、传授健康知识无效为不满意。共发放问卷调查表409份, 回收409份, 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7.3 (7~9) d;腭裂为8.4 (8~11) d;唇裂并腭裂为8.9 (8~12) d。其中, 传统组200例中, 一期愈合194例, 二期愈合6例;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7.5d;腭裂为8.6d;唇裂并腭裂为9.2d;发生并发症24例;家长满意率85%。改良组209例, 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6.9d;腭裂为8.2天;唇裂并腭裂8.7d;发生并发症5例;家长满意率95%。改良组较传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围手术期胃肠道、呼吸道及手术切口感染率逐年下降, 家长满意度大幅提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表2。

3 讨论

唇腭裂患儿免疫功能低下, 是医院的易感人群。本研究改良组围绕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支持、预防并发症以及伤口护理等进行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对于改善患儿手术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赢得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较传统护理方法具有护理效果好、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家长满意度高等优点, P值均<0.05 (见表1、表2) 。

笔者认为, 护理质量的高低对于唇腭裂修复手术的疗效具有决定性意义, 术后伤口感染常常标志着手术的失败。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围手术期正确的伤口护理、饮食和营养管理是护理的重点, 对于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促进伤口愈合, 降低伤口感染率以及减少伤口并发症, 进而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喂养方法指导、口腔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支持, 特别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增进家长信心, 给予患儿和家长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 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儿身心全面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5]。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唇腭裂患儿更适合、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病例409例, 分为2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00例, 按传统手术护理常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 为传统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09例, 在传统手术护理常规的基础上, 强调健康教育、家长参与、营养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为改良组。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7.3 (7~9) d;腭裂为8.4 (8~11) d;唇裂并腭裂为8.9 (8~12) d。其中, 传统组200例中, 一期愈合194例, 二期愈合6例;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7.5d, 腭裂为8.6d;唇裂并腭裂为9.2d;发生并发症24例;家长满意率85%。改良组209例, 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唇裂为6.9d, 腭裂为8.2d;唇裂并腭裂为8.7d;发生并发症5例;家长满意率95%。2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家长满意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改善护理效果, 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唇腭裂,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廖抑月.先天性唇腭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 2009, 33 (1) :50.

[2]邓建鸿.唇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 30 (2) :305.

[3]丁云梅, 李楷, 邱仁青, 等.98例小儿唇腭裂修补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 2007, 11:40~41.

[4]李欣.浅谈唇腭裂手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4) :222~223.

腭裂修复手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第三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微笑列车项目住院的腭裂患者157例纳入研究对象,男62例,女95例,年龄2-30岁。单侧不完全性腭裂50例,单侧完全性腭裂47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0例,按照术后松弛切口的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1)碘仿纱条组47例,男15例,女22例;不完全性腭裂17例,单侧完全性腭裂2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9例。(2)明胶海绵组62例,男26例,女36例;不完全性腭裂19例,单侧完全性腭裂25例,双侧完全性腭裂18例。(3)无填塞组48例,男19例,女29例;不完全性腭裂18例,单侧完全性腭裂20例,双侧完全性腭裂10例。

1.2 方法

将157例腭裂患者按照顺序分为3组,单侧不完全腭裂采用改良兰式方法,单侧完全腭裂常规采用两大瓣法,双侧完全腭裂采用梨骨瓣法加两大瓣法,分别在两侧腭瓣前缘、腭大孔、软腭及裂隙边缘前、中、后缘处常规注射1:200000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注射液,以11号刀片从上颌结节后内方并绕过上颌结节向前切开至裂隙前缘,电刀电凝止血,从切口处进入,以剥离器剥开粘骨膜瓣,在翼突钩内侧剥离腭帆张肌,改良兰式法不作向内侧切口,在裂隙边缘处以11号刀片由前向后剖开裂隙边缘至悬雍垂,充分游离腭大孔神经血管黏骨膜瓣,避免损伤腭大血管束,确保两侧重建硬软腭无张力,分离鼻腔黏膜,以0号丝线分3层分别缝合鼻腔黏膜、肌层、口腔黏膜。双侧及单侧完全腭裂患者在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单侧不完全患者在松弛切口内填塞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或切口张力不大时松弛切口不填塞任何材料,所有患者术后流质饮食1周后改为半流质饮食,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至5天。嘱保持口腔卫生,饮食后盐水漱口,碘仿纱条组患者在术后5天撤除碘仿纱条。术后随访3周。

1.3 观察评价内容

(1)术后患者精神、饮食、有无恶心及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感。(2)患者术后48小时内有无出血情况。(3)患者术后5天体温变化。(4)术后有无打鼾及暂时性呼吸困难现象。(5)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口腔卫生情况,有无软垢、感染、穿孔、裂开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患者精神、饮食情况

无填塞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无恶心、呕吐,异物感较轻,术后第二天正常流质饮食,明胶海绵组术后第一天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有轻微恶心不适,无呕吐,术后第二天正常流质饮食。碘仿纱条组术后第一天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但存在恶心、呕吐不适,唾液分泌明显增多,术后第三天可进流质饮食,在碘仿纱条抽取后面临二次创伤,有继发出血的情况发生。见表1。

2.2 术后体温

3组患者术后第1、3天发热一般在38.4左右,组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仿纱条组患者术后第5天发热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抽除碘仿纱条以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另外两组在术后第5天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2.3 三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碘仿纱条组患者术后术后抽出碘仿后易出血,伤口裂隙侧明显糜烂、局部有分泌物,并且恶心、呕吐、穿孔、术后恢复时间及预后恢复天数明显高于未填塞组和明胶海绵组,而明胶海绵组及未填塞组无明显恶心不适,伤口局部可以快速形成肉芽组织覆盖着裸露创面,具有愈合快,不良反应轻等特点,术后只要能够保持好口腔卫生,一般不易发生感染。术后均无发生打鼾及呼吸困难情况。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腭裂修复术作为综合序列治疗一部分,其手术方法也不断得到更新、改良,当前手术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封闭裂隙、保持和延长软腭长度,恢复软腭生理功能为主腭成形术,另外一类是以缩小咽腔,促进腭咽闭合为主咽成形术。其手术方法都要借以腭部双侧健康组织瓣游离松弛后来关闭裂隙。传统方法以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可以防止术后出血,减少组织张力,防止食物的嵌塞,保持创面清洁,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利于创面愈合[4]。

然而,据王宏英等报道,碘仿在创面上应用,罕见存在碘吸收情况,严重者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或者是异物刺激机体产生的排斥反应,填塞碘仿纱条可以引起患者术后长时间的发热[5],本研究中碘仿纱条组病例的术后发热及不舒适感较为明显。此外,碘仿纱条填塞局部粘附大量食物残渣,不利于清洁,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在撤除纱条时,再次形成新鲜创面,导致二次损伤,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创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血,患者具有明显疼痛感,同时也增加了感染机会[6]。填塞碘仿纱条组术后出血病例大多是这种情况。据文献报道,松弛切口出血主要为手术操作不当引起,术中毛细血管出血可以立即通过电凝止血,活动性血管出血可以结扎处理,不宜等待观察。术中操作轻柔,处理措施得当,一般术后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因此,不完全性腭裂及完全性腭裂松弛切口不再建议填塞碘仿纱条。47例患者在抽除碘仿纱条时有少许渗血,这与吴冰等文献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7]。

由于腭裂术中手术创伤,血凝块机化,部分被再吸收,进入细胞间隙内,患者术后1~2天的发热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一般不超过39度,术后第3-5天体温稳定;碘仿组术后第5天有10例患者发热,其中4例发热原因为上感,直至术后7天左右抽除口内碘仿纱条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术后第5天发热率、体温恢复正常平均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碘仿纱条导致患者发热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碘仿纱条作为异物引起了机体的排斥反应,还有学者认为是碘的刺激而引起的体温中枢反应,不论哪一种观点,可以肯定的是碘仿纱条的存在是导致术后发热率高、发热迁延时间长的重要因素。

明胶海绵为生物蛋白,具有良好的止血特性,是一种无菌、无热源、无刺激、不良反应轻的止血产品,不需要二次取出,可以被人体吸收,与碘仿纱条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止血可靠,术后恶心、呕吐反应轻微等优点,尤其是针对创面较大,出血较多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组的伤口愈合的过程是不同的。碘仿纱条组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伤口的闭合要在抽出碘条2~3天后才开始。明胶海绵组愈合机制是血凝块充分充填于松弛切口内,术后12~24h内两侧的腭瓣便与上颌骨贴合,血凝块很快被机化、肉芽生长、纤维组织形成,一般在术后2~3天伤口可以收缩闭合,避免了因抽取碘条后遗留较大死腔而引起的继发出血和感染。由于术后两侧松弛切口再次缝合后重建,本身具有一定拉力作用,这有利于腭瓣与腭骨的紧密结合,只要血供良好,在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前提下,口腔黏膜具有很强再生愈合能力,从而达到与碘仿纱条相同的减轻组织张力的作用。据廖圣恺等报道,明胶海绵组患者口腔内由于无碘仿纱条存在,在饮水时能对口腔内的伤口进行良好的清洁作用,口腔卫生状况好;同时避免了因碘仿纱条刺激性气味和异物感引起患者厌食、恶心呕吐,使患者正常饮食,保证了营养的供给。这也是两组在恶心、呕吐、食物残渣存留及食欲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8]。

由于维吾尔族民俗饮食习惯原因,大多数患者饮食单一,普遍以馕、拉面、抓饭为主要饮食,在围手术期甚至术后2周内这些饮食不利于伤口愈合,过早的进半流质饮食甚至普食,都是导致伤口继发出血及伤口裂开的重要因素。

总之,腭裂修复术中彻底止血,粘骨膜瓣充分松弛,腭瓣无张力缝合,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不应过份强调松弛切口内碘仿纱条的作用,若松弛切口较小,可以选择裸露,有利于清洁和肉芽快速形成,较大的松弛切口可以选择以明胶海绵替代碘仿纱条。总之,填塞明胶海绵或者裸露疗法都具有简单、实用、可靠,全身和局部反应轻,便于保持口腔卫生清洁,有利于患者的正常进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157例维吾尔族腭裂患者修复术后松弛切口不同方式处理方法的患者术后反应及愈后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口腔科微笑列车项目收治的157例腭裂患者的相关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松弛切口的不同处理方式,将纳入病例分为3组:碘仿纱条组(47例)、明胶海绵组(62例)及无填塞组(3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体温、创面出血、穿孔及复裂、创面感染及愈合情况,恶心、进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等。结果 3组患者术后第1、3天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碘仿纱条组患者术后第5天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24 h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仿纱条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1);3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穿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只有碘仿纱条组术后发生2例创面复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弛切口旷置法及填塞可吸收明胶海绵法疗效理想,适合临床推广。

关键词:腭裂修复,松弛切口,明胶海绵,碘仿纱条

参考文献

[1]王光和.唇腭裂序列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2.

[2]荆春丽,丁伟,孙寒冰等.超声在中孕期筛查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4):286-291.

[3]王大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7.

[4]张志愿.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1.

[5]王宏英,杨志峰,王大军.腭裂松弛切口两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9):1327-1329.

[6]傅豫川.唇腭裂整复的现代概念[J].口腔医学研究.2002,18(4):21.

[7]吴冰,叶茂昌,李志来,等.腭裂松弛切口碘仿纱条填塞的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0):607-608.

上一篇:IP组网下一篇: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