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手术

2024-09-21

修复手术(通用12篇)

修复手术 篇1

头面部缺损创面在整形美容中很常见,一些手术如肿瘤手术、瘢痕手术、外伤手术等均会继发缺损创面[1]。对于人体而言,头面部的外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部分头面部缺损创面的患者均会要求进行创面修复,且对修复效果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微创无痕也是医生追求的目标[2]。笔者就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对本院收治的部分头面部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在我院进行头面部缺损创面修复手术的患者5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4 年2 月~ 2015 年1 月期间。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中,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37 例,最小年龄7 岁,最大年龄55 岁,平均年龄(26.35±1.34)岁;头面部缺损创面原因:26例为耳轮、耳垂瘢痕疙瘩,12 例为色素痣,9 例为瘢痕组织,3 例为体表肿物。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中,创面最大的为4.3cm×2.0cm,最大长宽比例为3.4:1。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创面部位、形状、大小,设计合适的皮瓣,进行局部皮瓣修复手术。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中,27 例患者应用菱形皮瓣,16 例患者应用皮下蒂“风筝”皮瓣,4 例应用“Z”成型对偶皮瓣,2 例应用A-T皮瓣,1 例应用O-Z皮瓣。

操作过程:切取皮瓣时,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同时将表面的皮肤与肌缘暂时缝合固定,防止剪力错动损伤肌皮血管穿支。如果采用顺行切取,应根据解剖位进行仔细分离,先显露并保护蒂部的主要营养血管,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向远侧切取该肌皮瓣。如果逆行切取,先对肌皮瓣的远端进行切断,然后再近侧进行解剖游离,找到血管束后,沿着血管束向近侧对血管蒂进行解剖。

在皮瓣转移前,根据患者创面皮肤缺损情况,先将患者的病灶切除,在创面的一侧做一个V形切口,切开端与创缘有一定的距离,保证皮瓣的血液运输。将供应区的皮瓣转移至缺损区,进行缝合,同时将供应区的切口直接进行拉拢缝合。

在皮瓣转移后,先将其远端缝在受区的适当位置,在缝合前需要对蒂部的张力及皮瓣的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如果张力过大,可在肌肉底部稍加分离,血液循环满意后,进行缝合固定,包扎时,暴露皮瓣部或者采用松软的敷料进行覆盖,方便手术后对血运进行观察。

1.3 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愈合情况及患者对缺损创面修复的满意度。

2 结果

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中,48 例患者在1 期愈合,2 例患者的皮瓣尖端部位有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周围皮肤组织与修复组织在质地、色泽、毛发生长、厚度等方面均匹配良好,具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满意度: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中,49 例患者对修复效果非常满意,1 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比较满意,满意度高达100%。

3 讨论

局部皮瓣修复手术已经在临床应用的十分广泛,有大量资料也说明,局部皮瓣修复术能有效改变患者的头面部缺损创面,具有很好的美观效果[3]。在手术过程中,皮瓣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对皮瓣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较多的问题[4]:1)要根据皮肤纹理的走向,结合血管的分布、走行,以及面部分区进行皮瓣设计,保证在进行修复手术后皮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2)在进行皮瓣剥离的时候,要对皮瓣的层次进行保护,皮瓣的厚度要适宜,不能过薄。3)不能对皮瓣强行钳夹或者牵拉,应该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对创面进行修复。4)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出血量,避免血量过多形成血肿,对皮瓣的成活及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5)要注意提高皮肤区域的隐蔽性及松弛度。

皮瓣的设计:一般以创面为中心,将创面及其供养的皮瓣范围画出,根据其旋转测量转移瓣的末端,以能达到创面的最远端,且稍有富余最为合适[5]。

皮瓣的适应症:1)皮下蒂“风筝”皮瓣:是由“V-Y”皮瓣改进而成,皮下蒂不具有知名动脉。其设计的部位应该满足皮肤松弛要求,且其推进需要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同时切口的方向要与皮纹的方向保持一致。皮瓣主要是通过将皮下蒂进行推进进而达到覆盖创面的效果。表面的皮肤没有扭曲和旋转,所以在转移后能够保持平整,不会发生猫耳等畸形的情况,具有满意的美容效果,特别适用于鼻唇沟区、耳前区、颞区、眼睑及长度超过3cm的椭圆形面部缺损。皮下蒂“风筝”皮瓣较为困难的是既要将皮瓣充分游离方便无张力创面的闭合,又要对其血液供应进行保护[6]。2)A-T皮瓣:为双侧推进皮瓣,一般用于三角形创面缺损的修复,A-T皮瓣叫容易留下T形瘢痕,且不易隐藏,A-T皮瓣比较适用于上下睑缘、发际、眉部、唇缘及鼻唇沟在病灶切除后的创面修复。将瘢痕设计在轮廓的边缘,这样不会突出瘢痕。3)菱形皮瓣:菱形皮瓣主要是根据创面的形状而命名的,一般采用创面邻近的皮肤采用推进及旋转的方式将创面直接覆盖,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修复,临床多用于面部前额部、颏下区、颏部、外侧缘及鼻侧部创面的修复,同时,将菱形皮瓣进行改良,也可用于圆形或者椭圆形创面的缺损。4)“Z”型成型对偶皮瓣:“Z”型成型对偶皮瓣在临床的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条索状及松解蹼状或者肢体、管状结构的狭窄、矫正组织错位等,如果患者的条索状瘢痕长,但双侧可用皮肤的长度有限时,可采用“Z”连续成形术。“Z”型成型对偶皮瓣一般用于手指、四肢关节等较窄的部位[7]。5)O-Z皮瓣:由旋转皮瓣改进而成,一般应用于椭圆形及圆形创面的修复,在创面的两侧分别有一个旋转皮瓣,呈相反的方向。如果患者没有松弛的皮肤进行推进或者易位时,就可选择旋转皮瓣。O-Z皮瓣一般用于头皮的缺损,也应用于额部及颞区的缺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 例头面部缺损创面患者的修复效果均很好,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也很高,总而言之,局部皮瓣修复手术能为头面部缺损患者改善其头面部容貌,但在临床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皮瓣,才能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修复手术 篇2

余 县 中 医 院

手术医师手术权限授权书

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手术及其它操作分级与分类管理规 范》及江西省卫生厅关于((江西省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依据医院能开展手术的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确定医院手术分为三级,并根据手术医 师工作年限、职称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确定手术医师相应的手术等级权 限。本授权书可根据职称年资的增加,经过相关流程而作相应授权权 限的变更。

兹授权:年资 可使行科级手术,开展本科新手术项目。

有效期为:

大余县中医院(印章):

浅析手术室手术安全 篇3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50-02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涉及面广、人员流动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手术安全直接反映了护理质量,做好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手术安全的目的就是要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 安全隐患

1.1 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执行常规制度。

1.2 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药物、器械及患者资料准备不充分。

1.3 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職业操守欠佳,手术人员责任心不强。

1.4 手术室人力资源配置失调,特别是夜间连台或多台手术常出现跨台巡回。

1.5 医护沟通不畅 手术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互相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没有有效的沟通。

2 预防手术相关错误的规范

2.1 术前确认程序:确保病人各种资料齐全,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程序一致。确认程序执行时,尽量让病人参与。确认时间一般为病人进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房间时及病人麻醉前确认。

2.2 清楚无误的将预期进行的手术切口或穿刺部位标示出来。

2.3 手术划皮前“手术暂停”,由手术团队所有成员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最后核对。

2.4 手术前、缝合体腔切口前及缝合皮下组织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及主刀医生认真核对器械、敷料、缝针数量并登记,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

3 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3.2 提高护士的素质,定期业务学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3 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在工作上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潜力,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安全。

3.4 每月召开科室月质量分析会,分析本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人员、项目进行重点谈话与教育培训,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对手术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的工作进行质量评分,及时纠正不足之处,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

4 效果及体会

4.1 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把“安全第一”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首要目标。

4.2 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5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手术室一旦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带来损失。如何规避手术室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防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外,还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慎独精神,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使每个人都遵循操作规程才能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就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通过质控,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到位,手术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建鸣 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护士进修杂志 2012,27:483-485

[2] 魏革 刘苏军等 手术室护理学(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3] 龚静 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1

[4]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修复手术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骶尾部压疮患者11例, 采用臀大肌肌皮瓣带蒂转移手术修复治疗, 11例患者全部为男性, 年龄62岁~80岁。其中, 6例为头面部创伤后意识丧失期, 3例为全身多发伤腰椎骨折需平卧造成, 2例为喉癌术后患者。均为骶尾部压疮伴感染, 有的深达骨质。

1.2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先将创面彻底清创, 清除灭活组织直至创面新鲜。然后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 标记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上1/3为旋转点, 根据压疮大小及位置设计并标出皮瓣位置及大小。先切开皮瓣蒂部及上部切口暴露臀大肌深面的臀上动脉浅支血管, 确认血管进入皮瓣后切取并掀起岛状肌皮瓣, 旋转180°移植修复骶部创面, 供区行中厚皮片植皮修复。

2结果

11例患者采用皮瓣移植后, 有2例皮瓣发生静脉回流障碍, 及时观察发现并报告医生后采取蒂部解压等措施后恢复, 11例患者的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无伤口感染及新压疮发生。

3护理

3.1术前护理1协助医生制订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定时测量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完成各项必要的术前检查, 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备血、心电图、胸部X线片、肝肾功能及血糖等, 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水平, 以免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手术效果。2针对患者多缺乏显微皮瓣手术相关知识的情况实施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手术的目的, 手术的基本过程, 实施该手术后需注意的事项, 以及既往该类手术成功的病例。通过与患者积极的交流, 使之了解手术是修复压疮创面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帮助患者树立起面对手术伤痛的勇气和信心, 使其在整个围术期都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配合手术及手术后的恢复治疗。3在医生的帮助下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 使患者能够适应术后较长时间的被动体位, 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详细向其讲解吸烟可以导致血管栓塞, 引起皮瓣供血不足甚至坏死, 指导帮助其禁烟。4嘱患者术前8 h禁食禁水, 术前晚及次晨清洁灌肠, 减少肠内粪便蓄积, 为术后粪便管理提供便利, 手术当天术区备皮。5床单元备垫枕或自制水垫、烤灯, 必要时备气垫床。

3.2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术后按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 病房空气新鲜, 自然光照, 室温控制在23~25℃, 相对湿度50%~60%。常规遵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抗血管痉挛处理, 并给予烤灯照射皮瓣蒂部、局部保暖等措施, 避免患者主被动吸烟以免造成皮瓣血循环障碍。体温升高时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因为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 可大大增加压疮形成的易感性[4]。麻醉期后鼓励患者进食有益于伤口愈合的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足量饮水并多食粗纤维食物, 以预防便秘的发生。对于经口摄入不足的患者, 给予营养支持可弥补经口摄入不足所引起的营养不良[5]。鼓励患者行深呼吸、咳嗽、排痰等以预防肺部感染, 如分泌物多且不易咳出,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及抗生素治疗。

3.2.2疼痛护理疼痛和心情紧张会引起血管痉挛, 导致皮瓣血液循环障碍, 多发生在术后3 d内。因此, 该类手术患者术后3 d内均常规应用镇痛泵镇痛, 平时应加强对镇痛泵的定时观察及管理, 预防镇痛泵套管针脱落及堵塞。对于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亦可加用曲马多注射液肌肉注射加强镇痛效果。

3.2.3体位护理1术后采用俯卧位与侧卧位结合, 避免压迫皮瓣, 导致血供障碍。为避免长时间压迫造成新的压疮发生, 在不影响血供和补液的情况下, 定期进行侧方体位变换, 此体位也利于引流液沿乳胶引流片流出[6]。翻身时注意避免皮瓣受压及过度牵拉皮瓣, 以避免皮瓣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坏死。2做好被动体位时的两便管理, 每次便后清洗肛周, 防止污染创面引起感染, 所使用的便器不可有损坏、破损, 以避免便器将皮肤擦伤或划破[7]。如患者因体位不便而对两便有抗拒心理, 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协助患者排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每3 h~4 h放尿1次, 以避免出现膀胱松弛。

3.2.4血液循环观察皮瓣转移后能否成活, 主要取决于皮瓣的微循环生理功能能否得到维持。正常情况下, 皮肤各种血管舒、缩调节因子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一旦形成皮瓣, 其动态平衡即被打破, 引起血液循环的一系列变化, 皮瓣内血管失去神经支配, 失去了正常的血管张力, 导致血管扩张、灌注增多, 但因皮瓣有效回流减少, 形成灌多流少的局面。众多实验证明, 皮瓣切取术后1h~2h, 血流量急剧降至最低点, 12h~24h后, 血流量逐渐增加, 术后4 d~6 d, 受区血管与皮瓣逐渐建立新的血液循环, 1周后血流量上升到术前的65%。随着血流量的逐渐增加, 代谢紊乱状态逐渐得到改善而趋于正常, 皮瓣得以成活。因此, 术后早期 (72 h) 为皮瓣血液循环异常高发期, 如血液循环障碍超过6 h, 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导致手术失败。护士要细心观察,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报告医生, 给予及时处理, 为保证有序有效的观察, 我们建立血液循环观察记录单, 详细记录皮瓣颜色、肿胀程度、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瓣边缘渗血情况, 其中皮瓣颜色以苍白、红润、紫、黑记录, 肿胀程度以 (-) 、 (+) 、 (++) 分别表示轻微肿胀、明显肿胀、高度肿胀有水疱, 皮瓣温度以半导体点温测定仪测定后记录,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具体记录1 s、2 s、3 s等, 皮瓣边缘渗血以少、正常、较多记录。通过以上5个指标的全面系统观察, 判断早期血液循环异常, 其中皮肤色泽的观察是皮瓣转移术后最为可靠的指标, 观察时应考虑病房内灯光的影响及个体肤色、部位的不同差异,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较可靠。皮瓣转移早期侧支循环尚未有效建立, 部分皮瓣颜色可稍发紫, 并有轻度肿胀的现象, 发生静脉回流障碍时皮瓣颜色发紫甚至发黑、明显肿胀并有张力性水泡发生, 而动脉血供不足时皮瓣则表现为苍白、干瘪。测量的皮瓣皮温去除烤灯因素与正常皮肤相差在1~2℃以内,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比正常皮肤稍快, 但绝对时间不应低于1 s。当班护士应加强巡视, 尤其重视在夜间和凌晨对患者血供的影响, 密切注视、正确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动态,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 因发现及时, 报告医生后及时采取温盐水局部湿敷、拆除部分缝线减压、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扩张血管等处理措施后, 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确保了皮瓣安全成活。

3.2.5心理护理心理康复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心理反应。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细致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通过适当的语言、举止, 使患者感到温馨、被关怀, 能对护理人员倾心相谈, 说出心里话, 用我们的真心、爱心、责任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并经常采用成功典型的手术病例, 及时有针对性地宣教, 使患者理性地面对术后长时间的恢复期, 正视病情, 克服焦躁心绪, 积极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

4小结

皮瓣移植术是精细的手术, 正确有效的术前护理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前提, 术后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愈后防止修复区受压是预防压疮复发的基本条件[9]。全面的围术期护理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0], 帮助患者克服焦躁心绪,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保证治疗效果, 对于皮瓣修复手术治疗骶尾部压疮取得良好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赛月.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压疮39例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 :73-74.

[2]赵薇, 杨蔚青.压疮防治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5) :59-60.

[3]侯春林, 顾玉东.皮瓣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447-453.

[4]孙玉梅, 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4) :305-307.

[5]陈慧敏, 王艳, 郑宁, 等.老年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9) :12-14.

[6]李二冉, 刘学红, 王春华, 等.1例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压疮的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6) :49-50.

[7]陈丽, 宋锡发, 郭秀萍.老年住院患者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80-81.

[8]杜晓霞, 田梓蓉, 韩杰.全喉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康复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 :185-187.

[9]李江, 郭小平, 王克华, 等.皮下浅行分离缝合法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囊腔型压疮[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2, 28 (2) :113-115.

神经外科手术手术室专科护理 篇5

颅脑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手术精细,手术时间也普遍比较长。因此,对麻醉手术体位及手术仪器设备要求高;需用的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需要进入颅内的器械,其精细程度要求也高。要求专科护士熟悉本专科手术的解剖结构,保证手术器械及专科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方法及维护措施。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颅脑外伤 颅内肿瘤 脑积水 脊髓肿瘤 脑出血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瘤

环枕畸形 等。

一 护理评估

1.确认患者信息,三方查对。

2.手术患者的神志 瞳孔对光反射 肢体活动情况。

3.有无疼痛 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症状。

4.有无紧张 焦虑 失眠等负面情绪,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适当安抚,与患者积极沟通,适时进行健康教育,以缓解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

5.观察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检查术前备皮。

6.有无脱水 电解质紊乱情况;术前补液情况;是否下尿管;术前备血情况。

7.手术所需设备是否完好可用;术中所需耗材是否齐备。

8.针对患者不同疾病,评估患者病情。

二 常规护理计划与措施

1.针对患者不同病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计划。2.患者进入手术间有术者、麻醉医师、巡回护士进行三方查对,确认患者信息;昏迷患者应在进入手术室前,由其近亲属、手术医师、巡回护士确认信息。

3.躁动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应有专人守护,适当约束,防止坠床;注意保护患者携带的管道(静脉输液管、引流管、胃管、尿管等),确保不脱出、打折、反流。

4.有颅内压过高,脑疝形成或手术需要应遵医嘱给予利尿剂,降低颅内压。

5.根据手术需要,准备手术用物,调试手术所需设备使其处于功能位;

6.协助术者摆放手术所需体位,并使用眼贴膜保护患者眼睛,外耳道使用棉球填塞避免消毒确流入,保患者安全。

7.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要求,防止手术感染。

8.术中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与麻醉剂术者沟通,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术中输血,严密观察尿液颜色的变化及患者皮肤,警惕输血反应的发生。三 个案手术护理计划与措施

(一)颅脑外伤和普通神经外科手术

1.急诊手术:接到急诊手术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协调手术间,准备用物及抢救设备。

2.术中要保护好骨瓣,根据手术需要处理骨瓣;若需去骨瓣,应将骨瓣交给家属,并签字。3.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手术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转运患者是应保护好引流管。

(二)颅内肿瘤手术

1.做好术前护理,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2.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电刀 显微镜 负压吸引器 气钻动力系统,保持其功能状态。

3.根据手术需要摆放合适体位,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前应使用啫喱垫保护患者皮肤,术中及时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4.显微镜应放置在空旷易于使用位置,并用一次性显微镜套套好备用。

(三)神经外科血管疾病手术

1.做好术前护理,减少患者心理负担,避免患者情绪的大幅波动,转运患者前应与患者及时沟通,告知,且动作要轻柔,稳妥,防止因刺激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

2.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材:电刀 显微镜 负压吸引器 气钻动力系统,保持其功能状态;动脉瘤手术应提前备好两套吸引装置,防止出血过多,影响手术视野。

3.术前检查备血情况,术中及时输血;有条件应备自体血回收设备。

4.洗手护士应熟练配合手术,熟悉器械的分类和使用;动脉瘤夹闭时应确认术者所要动脉瘤夹的型号,并将临时阻断夹分开放置。四 手术体位

神经外科手术常在显微镜下操作、手术部位深、术野狭窄、手术精细、时间长。因此神经外科手术体位的摆放在正确、舒适、安全的原则上,充分考虑体位对颅内压、脑血流、呼吸的影响;避免颈部过度扭转;利用脑组织重力下垂增加术野的显露等并注意保护眼睛。

(一)仰卧位

1双肩超过(或平齐床)背板,双手并与身体两侧,术侧靠近床沿,头下垫头圈。

2.头过度偏向一侧时,则使用头架,入路侧肩部垫高以支持体位,防止颈部肌肉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神经,同时缓解头架的压力。

(二)侧卧位

1.病人呈90°侧卧(体位垫同一般侧卧要求)背部与床缘平齐。此时髂部及手的约束至为重要。侧卧位的挡板一定要顶在耻骨联合和骶尾部。

2.头下垫头圈,注意保护下方的耳朵。

3.用长棉条约束带向下拉肩,适当升高手术床,并向对侧倾斜10~15°,使术者的眼睛与术野保持在同一水平,便于手术操作。

4.需要上头架时,要平于床头横一中单,腋下平床背板,撤除头托板后,肩垂下床背板用中单兜起,大弯钳固定。注意保护肘部的尺神经

(三)俯卧位

1.俯卧位时应注意勿使患者胸腹受压,以保证呼吸顺畅及下肢血液循环通畅;注意男性病人应保护生殖器不受压。

2.若不使用头架,应用啫喱头圈保护额面部。五 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仪器设备

(一)显微镜

1.作用:放大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清晰,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更大程度上扩大病灶的清理。

2.使用流程: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自检-调整体位-套无菌显微镜套-移至术野-调整亮度焦距

3.维护及养护

1.使用显微镜者需经过专业培训。

2.使用前要仔细检查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3.及时擦拭目镜及物镜,保持镜头的清晰洁净。

4.存放位置应相对固定,避免碰撞。

(二)头架钉

1.作用:固定头部

2.使用原则: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的骨质,如:颞骨鳞部;避免放置于颞肌和枕下肌群;固定钉不能放在横窦或矢状窦上,或存在的分流设备和颅骨缺损部;钉子要距切口2~3cm,三个钉子要在不同的三维平面上;压力适中,避免穿透内板;美容原则

痔疮手术及手术后护理指导 篇6

【关键词】 痔疮手术;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5-02

目前,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是手术治疗,分三种形式:

1 单纯痔切除手术

三期内痔和混合痔主要适用这种手术方法:

1.1 体位 ①侧卧位;②截石位;③俯卧位。

1.2 麻醉方法 ①局麻;②骶管内麻醉。

1.3 手术方法 第一步是扩肛至4-6指,显露痔块,在痔块基底部两侧的皮肤上作V形切口后,分离曲张静脉团,待到完全暴露出肛管外括约肌,然后用止血钳在底部钳夹后,贯穿缝扎,切除其结扎线远端的痔核。这时,齿状线以下的皮肤切口不予缝合,而齿状线以上粘膜则可以用可吸收的线予以缝合。当患者出现痔嵌顿时用同样方法行急诊切除。

2 环形痔切除手术

当患者是严重的环行痔时,可用此种方法手术治疗。

2.1 麻醉方法 骶管麻醉。

2.2 手术体位 截石位。

2.3 手术方法 a.扩开肛门,使其外翻,在肛管直肠内塞入纱布卷或大小适宜的软木塞,在软木塞上用大头针将齿状线近端粘膜固定好。b.用手牵拉软木塞,好让直肠下端粘膜和痔套叠在软木上,然后环形切口作在齿状线缘上,再把所有的曲张静脉团细致分离开,一起切除掉。c.环形切断直肠粘膜于正常直肠粘膜处,一边切断一边缝合,将齿状线与粘膜缝合。d.引流:用上述方法切除后,置橡皮管于肛管内引流。

3 血栓外痔剥离手术

3.1 麻醉方法 局麻。

3.2 手术方法 菱形切除痔表面的皮肤,摘除血栓,将备好的油纱布填入伤口内,创面不予以缝合。

4 痔疮手术后的护理

对于每一位痔疮手术后的患者来说,痔疮手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且患者必须了解,这样才有利于手术的快速恢复。一般讲手术后创面较大,而患者伤口尚未完全愈合期间要做到:

4.1 少走路,防止伤口边缘形成水肿,以至于延长愈合时间。

4.2 在术后伤口愈合3个月左右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防止过多摩擦而致出血。

4.3 便后坐浴 a.每次便后都需坐浴,这是促进创面愈合和消炎的简便有效方式。b.先用热气熏,感觉水温适宜时,进行盆内洗涤坐浴。c.方法:将肛门会阴部放入盆内,时间20-30分钟左右。d.药物:温热盐水,重要祛毒汤等。

4.4 手术后,卧床休息一天,当天不洗澡,不要大便,坐、站都不可以长时间,防止出血,15天内避免剧烈运动。

4.5 一个月内伤口处不能用香皂洗,每次洗澡后要用1:1000PP粉坐浴肛门,泡15-20分钟,然后待干往肛门塞入化痔栓,擦化痔膏于肛周,便后和睡前各1次。

4.6 術后每天必须大便1次,每天主食以多纤维食品:地瓜稀饭、青菜、香蕉、蔬菜、蜂蜜等为主。保持大便通畅,不要干燥,不要吃牛肉、羊肉、狗肉、白酒、辣椒等热性食品。

4.7 分散注意力,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如用去痛片1片,15分钟后疼痛不减轻可再服1片。

4.8 治疗后应常规消炎处理3-5天,特殊炎症的5-7天。坚持消炎,保证有效的药物浓度,切不能间断,防止伤口感染、糜烂、发炎;避免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9 手术后遇到大便干燥或3日未大便,请联系医生到医院进行通便治疗,防止加重疼痛。

4.10 嘱患者手术后24小时后方可第一次大便。大便时不要蹲时间过长,不要大便急时再大便,要养成定时大便。大便时不能过分用力,防止出血。

4.11 手术后患者大便时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的。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待3-5天痔核脱落时有少量出血,滴10-20滴血不用担心,是正常现象;如果大便时出很多血,或不大便时也有出血,应该及时与医生联系,防止出血。

a.手术后3-5小时,患者有轻度火辣辣的疼痛和便意,有的患者出现小便困难,这时可用45℃热毛巾热敷下腹部或轻揉下腹部,不许马上大便。b.当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全身不舒服时,给患者服温白糖水2杯,平卧休息,向其讲明这是正常术后反应,1小时左右可症状消失。解除焦急、恐惧心理。

4.12 告知患者术后配合医生定期回院检查、定期复诊,及时更换敷料,按时观察伤口情况,有病情变化随诊。

修复手术 篇7

关键词:单侧唇裂修复术,继发红唇畸形,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Ⅱ期手术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Ⅰ期手术后遗症,主要是由于红唇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唇裂整复方法处理手段相对较为简单,从而引发了此病症的遗留[1]。而对其进行Ⅱ期手术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难题。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患者实施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6岁,平均(9.0±0.8)岁。研究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7岁,平均(9.5±0.5)岁。纳入标准:(1)患侧红唇长度≥健侧红唇长度者;(2)自愿参与研究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V-Y”改形术进行修复治疗,术前对肉芽创面进行清理,如:通畅引流、加压包扎等,待创面肉芽新鲜红润、质地坚实无水肿、分泌物溢出、周围创缘无炎症后方可实施[2]。

研究组采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患者实施全身插管麻醉,尽量按照Ⅰ期手术切口切开,将红唇畸形处表浅瘢痕组织以及过高的唇峰切除,只保留基底部口轮匝肌,之后沿着缺损两侧红白唇交界线分别设计切口线,其长度一般为1~2 cm。将两侧红唇瓣向缺损推进拉拢,利用锐性手术刀分离红唇瓣口轮匝肌层与黏膜层,先缝合口轮匝肌层,再缝合红唇黏膜层关闭缺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其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通过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总有效率88%,与对照组6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实施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例(%)

3 讨论

3.1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临床分析

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是常见的Ⅰ期手术后遗症,根据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导致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1)红唇解剖结构复杂。正常的红唇呈现出三维立体形状,即上缘弧度、下缘弧度、前缘弧度及上下缘弧度。单纯的Ⅰ期手术在面对如此复杂的解剖结构时往往难以实现完全重建,从而导致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发生[4]。(2)现行Ⅰ期手术如Tenisson法、Millard法等对红唇唇裂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缺乏科学完善的定量标准,从而经常出现红唇组织切除过多或过少的现象,造成红唇伤口两侧明显不对称或弧度不自然等情况[5]。(3)口轮匝肌发育不成熟。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口轮匝肌发育与患者年龄具有直接关联性,年龄越小的患者Ⅰ期手术后继发红唇畸形病症发生几率越高,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口轮匝肌发育还没有完全成型,从而造成修复工作难度较大,临床治疗收效甚微[6]。(4)伤口感染、红唇组织坏死等原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伤口感染或红唇组织坏死也会导致继发红唇畸形发生。

3.2 Ⅱ期手术修复效果观察

由于Ⅰ期手术不能够完全消除唇裂症状,患者在经过Ⅰ期手术治疗后往往还需要实施Ⅱ期手术进行修复治疗。目前Ⅱ期修复方法较多,临床较为常用的如:“V-Y”改形术、去表皮瘢痕组织瓣修复术等,仅仅针对凹陷部位红唇黏膜进行改性,并未真正增加凹陷黏膜及肌层组织容量,实施修复治疗后红唇组织缺损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更加严重,从而导致继发红唇畸形患者临床治疗收效甚微,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对医院以及临床治疗造成了深远影响[7]。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国内外医学界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研究成果。有报道通过采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对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患者总体满意度90.2%,术后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且并无感染现象发生,临床治疗成果显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并满足患者美观要求。关于该论断,国外医学界研究学者如:Vaibhav等[8]临床研究也予以证实。

研究组通过应用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相比较,之所以发生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可能与患者自身病症情况以及术后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够落实到位有关。不良反应率的发生也成为本次研究存在的最大不足之处,同时相关资料可以为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基础上认定,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术进行修复治疗在临床治疗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红唇畸形中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灵波.探讨腭裂修复的术后体会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32-133.

[2]赵悦涛.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唇裂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179-180.

[3]高洪强.探讨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早期手术修复的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4):158.

[4]阿依努尔·达吾提,艾克拜尔·阿合买提,韩洁,等.152例幼儿期腭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2(3):365-366.

[5]崔佳佳,连爱珠.唇腭裂修复术护理和腭裂患者语音训练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0.

[6]陈迎霞,周建玲,闫迎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唇裂同期手术矫治的护理配合[J].中华全科医学,2012,11(11):1808-1816.

[7]陈镇.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研究[J].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3.

修复手术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宫外孕妇并实施小切口输卵管妊娠整形修复手术63例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4.7)岁;选取45例同期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宫外孕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岁,患者平均年龄(25.6±5.6)岁。

1.2小切口输卵管妊娠整形修复手术

观察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后实施手术,术中取患者头低臀高位,取耻骨联合上,超小纵横切口2.5~3.5cm,将患者皮肤切开,皮下组织采用钝性分离,前鞘切开长度一般在6~7cm之间,对腹直肌行钝性分离,对腹膜行切口术,切口长度为6~7cm,继而进入患者腹腔后对患者子宫附体进行探查,在发现病灶后及时将粘连病灶的组织与病灶分离,提出输卵管后行输卵管病灶清除术,在清楚病灶之后将输卵管复位之后实施整形修复术。在手术过程中,输卵管病灶部位首先行纵切术,再将妊娠物挤出,采用微乔线前后叶贯穿对输卵管下方系膜急性缝合,起到止血、拉近的作用,之后再对病灶和多余的输卵管组织进行清理,使患者输卵管官腔充分暴露,再实施输卵管吻合术[2]。

1.3统计学方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经费。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并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 >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本术式具有以下特点:1超小切口(3~4 cm)位于Pfannenstiel处,术后切口不明显。2皮下、腹直肌及腹膜撕拉式钝性裂开,不损伤血管及神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吸收热低、身体恢复快。3皮肤切口虽小,但前鞘及腹膜开口不小,牵拉一侧宫角既能封闭切口,无需排垫肠管, 且视野表浅、清楚,操作安全顺利。4采用腹腔镜用碎宫器械,直视下碎宫,较腹腔镜下操作更安全、更迅速。5直视下处理子宫血管,比腹腔镜下更安全、更容易、更顺利。6超小切口下牵拉宫体,使宫颈位置表浅,行筋膜内切除宫颈是可行的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优点可以发挥。7超小切口,不需昂贵器械,并且视野清晰,直视下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费用低[3]。

肛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185例, 男124例, 女61例, 年龄10~70岁, 病程3~16年。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96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42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25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23例。

2结果

本组185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住院10~30 d, 平均17 d, 随诊6~20个月无复发。

3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本病了解少, 有恐惧、紧张、悲观心理, 忧心忡忡, 担心手术效果, 手术护士应对患者耐心解释, 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使患者情绪稳定,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3.1.2 准备工作

术前的全面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全身反应和局部意外都预先有估计, 事前有准备, 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为此应对患者进行深入病史询问, 进行多方面全身检查, 手术当日半流质饮食, 备皮并清洁灌肠, 直到大便排尽为止。

3.2 术后护理

3.2.1 常规护理

常规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术后患者体温可略升高, 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 称外科热, 无须处理, 如继续升高或3 d后发热, 则应查看伤口, 有无感染和合并症, 如果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心悸疑有出血应及时处理, 出血量多时应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 随时准备输血[1]。

3.2.2 尿潴留护理

排尿困难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主要是骶麻后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和尿道括约肌痉挛, 加之术后疼痛, 精神紧张或肛门内纱布填塞过紧和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均可引起排尿困难, 这时护士就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起自行排尿的信心, 并给予腹部按摩、热水袋热敷小腹或遵医嘱肌内注射新斯的明5 mg, 上述方法均无效时行导尿术。

3.2.3 疼痛护理

由于肛门、肛管周围主要是由脊神经支配, 神经丰富, 痛觉敏感, 所以术后患者极大痛苦, 术后立即给予痛力克20 mg口服;也可针刺承山、足三里、内关等穴, 达到止痛目的, 疼痛剧烈者, 给予杜冷丁50 mg肌内注射。

3.2.4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即可进半流质饮食。3 d后改为普食。要注意饮食卫生, 多食蔬菜、水果、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 可临睡前服麻仁丸, 便软后应停药。有些患者因怕排便, 术后不敢进食, 此时要耐心地劝导患者正常进食, 否则会因全身营养不良导致创面愈合缓慢。

3.2.5 坐浴与换药

术后用中药祛毒汤坐浴有消肿、止痛、止痒、收敛作用, 对促进创口愈合, 缩短疗程很有帮助。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动作应轻柔, 常规消毒创口, 创面敷贴玉红膏油纱, 注意油纱应塞到创口基底部并保持引流通畅, 防止假愈合。

3.2.6 出院指导

注意营养, 加强身体煅炼, 多进食润肠通便食品, 如香蕉、红薯、蜂蜜等, 多喝水, 少进食辛辣、油炸食物, 防止便秘, 坚持做提肛运动, 可预防肛门疾病的发生。

4讨论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后收到良好的效果。能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 缓解了其紧张程度, 消除了心理压力, 减轻了术后创口疼痛,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住院天数, 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

参考文献

[1]李妙芝.肛瘘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 26 (5) :45.

修复手术 篇10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Miles术

直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措施, Miles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传统手术, 但此术式患者痛苦大, 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差[1]。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改善术后生存质量。本文观察保肛手术与传统Mile手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直肠癌患者共66例, 上述患者均经纤维直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而证实, 上述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显示没有其他脏器转移。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 男18例, 女15例, 年龄最小为42岁, 最大为71岁, 平均年龄为 (55.2±6.4) 岁;肿瘤距肛门平均距离为 (4.2±1.8) cm;上述患者中低分化癌15例, 高分化癌7, 乳头状癌5例, 粘液腺癌6例。对照组患者33例, 男17例, 女16例, 年龄最小为40岁, 最大为70岁, 平均年龄为56.7±5.8岁;肿瘤距肛门平均距离为 (4.1±1.7) cm;上述患者中低分化癌14例, 高分化癌8, 乳头状癌6例, 粘液腺癌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Miles手术:麻醉成功后, 患者截石位下, 切除肛门周围5cm皮肤、肛管和括约肌, 术中勿损伤尿道后壁 (男性患者) 或者阴道后壁 (女性患者) , 左下腹做3~5cm切口行体外造瘘, 切口缝合关闭。术后骶前放置引流管, 并给以相应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保肛术治疗:麻醉成功后, 逐层分离, 游离直肠和乙状结肠, 暴露骶前自主神经, 切除直肠系膜距癌肿下缘不少于5cm, 把直肠远端游离到肛提肌平面, 把肛门尾韧带切断, 直肠周围的部分耻骨直肠肌切开, 实施低位前切除术, 保护肛门外括约肌, 实施扩肛, 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周围的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给予清除。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肿瘤近端约15cm处切断肠管, 做冰冻切片检查, 确保切缘无肿瘤组织, 采用吻合器吻合。骶前放置引流管, 术后2d进行扩张。实施相关化疗方案化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评分越高显示生活质量越好, 评分小于30分为差、评分31~40分为较好、评分41~50分为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近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近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良15例、较好16例、差2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为差所占比例为6.1%;对照组患者优良10例、较好15例、差8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为差所占比例为24.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评为差的所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方法, 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 Miles手术是传统术式, 随着外科技术发展, 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成为热点。保肛手术是术中保留肛管换和肛管, 术中避免伤及肛环, 目的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3]。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实施保肛手术,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说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但是, 在术前要严格注意保肛手术的相关条件, 要注意切除直肠周围组织中没有癌细胞浸润, 要对腺瘤癌变者远端肠段切除超过1cm;对于病变较早、癌分化较好的患者, 其远端肠段切除要超过2cm。

参考文献

[1]陈斌, 林奎生, 陈进渠, 等.经肛门拖出切除联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 (3) :297-299.

[2]黄前堂, 林武华.6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4) :258.

治疗骨盆骨折:手术还是非手术? 篇11

接到求助电话以后,我刊相关编辑立即联系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专攻骨盆手术的孙玉强教授。孙教授表示,我国开展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时间较晚,直到2000年前后,才开始在国内几家较大的医院陆续开展,许多医院目前还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不过,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并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若患者有手术指征,应当积极手术。

为让更多读者了解骨盆骨折的治疗新进展,本刊特邀孙玉强教授撰写下文,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骨盆由左右对称的髂骨、耻骨、坐骨和后方的骶骨组成。它承担了保护盆腔重要脏器(如膀胱、生殖器官)的任务,同时也是承接躯体上半部和下半部的“连接器”。在髂骨、耻骨与坐骨组成的“人”字形交叉的部位是髋臼,其与股骨头共同组成了髋关节。广义的骨盆骨折,包括了纯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两种。

骨盆因为解剖位置特殊,加上周围肌肉等组织丰富,一般很少发生骨折。不过,随着现代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等)时有发生,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亦较以前有明显增加。据9年来笔者对髋臼、骨盆骨折手术患者的统计,近76%乃交通事故所致,近20%为高空坠落伤引起,其他原因导致的损伤较少。

国内外多项资料显示,在交通事故中,骨盆骨折是仅次于脑外伤、胸部外伤的第三大死亡原因。由于局部解剖的特殊性,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严重出血(最多可达3000毫升以上,占全身血液总量60%)。因此,严重骨盆骨折患者除了受伤部位的疼痛、畸形外,休克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很快死亡的主要原因。

手术治疗:从备受争议到被认可

过去,骨盆骨折的治疗以抢救生命和骨牵引为主。自上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手术入路的探索、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术后康复训练。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医学界对“骨盆骨折患者是否需要手术”这一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争议双方都将各自治疗的优良病例与对方疗效差的病例作对比,彼此“攻击”。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量大样本、复杂骨盆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基本或全部恢复正常功能的病例被陆续报道,而那些经非手术治疗的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骨盆畸形、双下肢不等长(跛行)、腰骶部持续疼痛、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从此,有关骨盆骨折治疗方法的争议才逐渐减少,手术治疗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医生的认可。

治疗原则:先救命,再处理骨折

骨盆骨折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颅脑及胸、腹部的损伤。出血量较大、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先抢救生命。大出血是导致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抢救大出血患者,主要依靠大量输血和输液治疗,骨盆骨折患者输血3000毫升以上的,很常见。一般情况稳定者,通常先行骨牵引。伴有髋关节后脱位的髋臼骨折患者,可在腰麻或全身麻醉下先行复位,再行骨牵引。

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生可根据骨盆X片和CT片等影像学资料,来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骨块的移位方向,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当然,由于骨盆手术是骨科最大、最复杂的手术,手术复位的结果直接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实施,否则手术效果难以保证,甚至可能比保守治疗的效果还要差。

手术时机:伤后3~14天

通常认为,累及髋关节负重区、移位的髋臼骨折,除非有手术禁忌证,原则上应通过手术恢复正常的解剖学形态。对累及骶髂关节和骶骨的不稳定骨折,也需要手术。具体而言,骨盆骨折的手术指征包括:骨盆有垂直方向不稳定(包括骶髂关节分离或脱位)、耻骨联合分离超过25毫米、髋臼承重区骨块移位超过3毫米、髋关节内碎骨块影响关节复位、髋臼后壁超过40%等,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在伤后3~14天内进行。

手术方法:复位+内固定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内固定技术和工具、手术入路的开发、内固定材料的研发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彻底打破了骨盆骨折乃“手术禁区”的说法,使许多原本可能病废,甚至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

目前,骨盆骨折手术主要有后方入路和前方入路两种,严重的骨盆骨折,往往需同时采用前后方2个切口,术中,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可多向塑形折弯的重建带或重建钢板,对骨折块进行固定。伴有骶骨骨折的骨盆骨折,常采用骶髂关节的拉力螺钉固定。移位严重,甚至粉碎性骶骨骨折,多使用TOS系统(同时在腰4、5和髂骨使用特殊的装置复位和固定,移位较小的,仅用单侧即可)进行固定。

通过手术植入的内固定钢板,除非患者有不可忍受的不适或局部感染等情况,原则上不用取出。对女性而言,骨盆骨折固定对生育几乎没有影响。当然,做过耻骨联合内固定的女患者若考虑顺产,可以考虑在怀孕前,先将钢板取出。

术后康复:与手术同样重要

对骨盆骨折患者而言,骨折的解剖复位非常重要,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也不容忽视。有些患者虽然骨折复位做得很好,但由于术后康复锻炼做得不好,关节功能恢复就不甚理想。一般地说,患者在术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有限的、被动的患侧下肢的伸屈活动;1个月后,可逐步坐起;2个月后,可扶拐下地行走。正常情况下,术后3个月,骨折基本愈合,患者可以自己行走,并可逐步加大锻炼的幅度和强度。至于具体的康复锻炼计划,患者应该与手术医生多沟通,必要时,可请康复科医生共同参与。当然,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还需克服各种不适或疼痛,切莫因怕痛、怕苦而不愿意锻炼。

专家忠告:交通伤是导致骨盆骨折的重要原因。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最好措施。国外的汽车保有量很大,但严重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却比中国低很多,这对我们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专家简介

孙玉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创伤骨科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具有近600例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经验,对四肢骨折的诊治亦有丰富经验。

宫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与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125例受术者,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56岁, 其中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56例;宫腔镜检+子宫内膜采取术40例;宫腔镜下异物取出术20例;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5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4例。

2 术前准备

2.1 术前宣教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请患者阅读访视单的内容, 详细介绍手术方法特点, 介绍此类手术的先进性, 询问其要求, 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顾虑, 以便配合手术。

2.2 器械仪器准备到位

按照卫生部2004版《内镜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将手术使用的连接线和管道, 包括光导纤维线、电凝线、注水管等用等离子体灭菌, 其他器械浸泡于2%碱性戊二醛溶液中10 h以上, 并定期对消毒灭菌后的腔镜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要求完全达到无菌程度, 防止感染发生。

2.3 膨宫递质及压力的选择

我院采用液体膨宫法, 统一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也有优缺点[1], 它的优点是经济易得, 视野清晰, 有一定的黏度不易与血液相混, 液体本身及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是非电解质溶液, 可用于单极电凝、双极电凝和汽化电凝。它的缺点是具有一定黏稠度, 用时器械和手套易发黏, 产生不适感;溶液中微小的葡萄糖颗粒在电切或电凝中焦化可使溶液的透明度下降;电切过程中溶液可经开放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用量大时可使血糖升高。膨宫液总用量一般为1 000~3 000 ml。膨宫压力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压力的选择以看清宫底和输卵管开口为宜。压力过小, 不能有效膨宫压迫止血, 使术中的出血与膨宫液混合在一起, 影响观察;压力过大, 虽然术野清晰, 但膨宫液吸收过多会诱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综合征。我科一直以最低有效灌注压力为原则, 控制膨宫压力100~1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3 术中配合

3.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会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接患者入室后, 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先进性, 再次给患者心理安慰, 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并主动配合手术。

3.2 体位的安置

取膀胱截石位, 两腿高度以患者窝自然弯曲下垂为准, 两腿宽度为生理宽度 (45°) , 大于生理宽度可引起大腿内收肌拉伤;将膝关节摆正, 不要压迫腓骨小头, 以免引起腓神经损伤致足下垂;取下或摇下床尾, 臀部移至床边, 手术床后仰15°, 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 以防冲洗液浸湿床单。

3.3 术中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

3.3.1 心脑综合征

主要由于扩张宫颈和膨宫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与人工流产相同的心脑综合征。预防:术前用前列醇使宫颈软化容易扩张, 必要时给麻醉药,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心慌等不适, 交待患者放松并深呼吸, 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药物。

3.3.2 水中毒

大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被吸收, 细胞外液电解质成分被稀释, 钠离子浓度降低, 出现低钠血症,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昏迷等。预防:术中维持最低有效的膨宫压力, 当手术时间过长, 大量使用膨宫液时, 巡回护士报告灌注量和排出量。术中注意观察病情, 疑有水中毒时, 遵医嘱给利尿剂或小量高渗盐水, 限制液体入量, 给予吸氧。

3.3.3 子宫穿孔

硬式宫腔镜外鞘较粗, 若术者经验不足, 操作失误偶可致子宫穿孔, 患者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多汗、腹痛、血压下降。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遵医嘱迅速滴注缩宫素20 U, 地塞米松10 mg, 进行相应处理。

3.3.4 空气栓塞

液体膨宫时注水管内空气未排尽可引起空气栓塞, 表现为气急、胸闷、呛咳等, 心前区听诊有水轮音, 应立即停止操作, 进行抢救。预防:进镜前排尽空气, 患者头勿过低, 以免宫腔内血管压力低于外界压力。

4 术后器械的清洗及保养

4.1 器械的清洗

腔镜器械都较精细, 缝隙小, 管腔多且易损坏造成清洗困难;另外器械上的血痂、生物蛋白等杂质也会影响化学方法的灭菌效果。我科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清洗方法, 如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清洗, 除去血液、黏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擦干后置于多酶清洗液中浸泡, 然后彻底清洗器械的各个部件, 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可拆部分应拆开清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清洗, 清洗时勿伤镜面。清洗干净的器械擦干并烘干。

4.2 硬镜的保养

注意检查镜面是否模糊或有划痕损伤, 使用擦镜纸擦拭镜面;不能使用超声波清洗内镜;如果使用高温高压消毒后一定要自然冷却;不建议变换消毒方法。

4.3 器械的保养

任何器械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投掷或相互碰撞, 保持轴节灵活, 尖端合拢良好;利刃部分, 要特别注意保护;轻拿轻放, 不可一手拿两件, 以防滑落摔坏;摄像头、冷光源术后用软布擦, 存放时不可折叠, 弯曲半径不少于50 mm, 镜面套上保护套;器械注意小部件不要丢失, 器械要用润滑剂浸泡, 关节部位上油。保持各器械、仪器的良好使用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少儿蹦床运动员下一篇:校园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