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档案

2024-06-25

个人信用档案(共12篇)

个人信用档案 篇1

个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个人信用, 市场经济便失去了坚实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 个人信用档案比较完善, 人们已经普遍养成了自觉遵守信用的习惯, 信用成为参与市场经济的第一需要。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档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 做好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一、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公民信用观念淡薄, 失信现象严重。

在我国, 尽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 但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 信誉失范现象却很严重;借贷不还, 合同违约, 假冒伪劣产品大量涌现, 欺骗消费者的事件层出不穷, 诈骗犯罪不断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除了社会转型时期难以避免的社会暂时失衡之外, 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国没有健全和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

(二) 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内容不全面。

目前, 我国的个人信用档案内容覆盖面较窄, 个人生活中会产生社保、住房公积金、税务、教育、法院、公用事业等方面的记录, 各种缴纳费用的手续大多通过银行来实现, 而这方面的信息较缺乏, 个人信用档案内容的不全面, 会对信用体系的建设造成制约, 不能很好地发挥信用档案的全方面作用。

(三) 个人信用信息不能完全共享。

个人信用档案目前大量存在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虽然银行内部已可以联网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实现信用档案资源共享, 但银行、保险、法院、公安、税务、审计、档案等部门依旧是各自为政的局面。况且, 我国缺少统一的经过科学设计、权威度高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各金融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的评级又自成体系, 信用评级标准多元化, 这就使得有关各方信用评级只局限于本单位内, 银行与银行间、银行与政府间互不通用, 导致大量信用信息的重复征集、评级。

(四) 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奖罚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各种各样的失信现象, 这些失信现象的长期存在,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即使惩罚也仅仅是以经济处罚为主, 其他处罚措施比较薄弱, 以至于我国的个人信用缺失了支柱, 对诚信环境造成了破坏。

二、加强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 培养提高公民信用观念。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体, 学校、社区、家庭等各种阵地,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强化诚信光荣, 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形成诚信者受尊重, 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风气。二要强化管理力度。通过建立法规、制度等多种形式, 形成有效的调控监督机制, 特别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大力整顿经济秩序, 规范经营行为, 鼓励守信者, 处罚失信者, 严惩欺诈者。三要加强法制建设。用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行为。对违法行为, 要从严惩处。必须依法治官, 依法行政, 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强化诚信观念, 提高公民整体素质。

(二) 完善个人信用档案的诚信内容。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收集中心, 包括工商、税务、公检法、民政、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共同推动组建, 收集整合管理个人信用档案资料、委托中介机构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起草个人信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对外有偿提供个人信用的咨询或查询服务。个人信用档案资料应包括:个人学习档案、个人社会档案、银行账户档案、个人贷款及偿还记录、各种信用卡的透支和偿还情况、主要收入来源、证券资金账户、其他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个人社会保险、纳税记录、其他原始信用记录等, 对于以上信用档案信息资料, 实行一人一档, 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三) 加强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共享。

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后, 要实现信息共享, 由于个人信用档案涉及面广, 内容较多, 包含方方面面, 这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借鉴国际比较好的经验进行个人档案的建设, 比如银行部门提供借贷记录, 建立借贷数据库, 信用卡的还款记录及逾期记录及各种消费情况记录;税务部门完善个人税务信息情况, 将纳税人的纳税情况、逃税漏税情况写入个人信用档案, 将与税务情况相关的情况全部归入到个人信用档案中;还要发挥各种商会、协会的相互作用, 促进各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

(四) 完善个人信用的奖罚机制。

公民并不缺乏诚信意识, 诚信从我国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诚信做人、做事是根本, 由于时代的变化, 人也在受各种思想的熏陶, 一些恶性思想侵蚀了大脑, 从而出现违约不守信用、拖欠货款、信用卡逾期不还、不遵守合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等不诚实的行为,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诚信监督机制, 建立个人信用奖罚机制, 每个人的档案中都如实记载着奖惩情况, 涵盖个人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中的所有方面的情况, 对一些人的失信行为, 我们可以把这些行为写入信用档案, 如贷款、信用卡记录情况良好的人, 可以加大奖励, 对其在以后的贷款中可以适当放宽条件, 增加授信额度。所以要把诚信建设落到实处, 进行相关奖惩机制建设, 确立规范, 形成一种外在约束力, 这一举措可以增强个人的诚信意识, 更重要的是, 诚信档案将永久存放于个人档案中, 这可以对个人的不讲诚信的言行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 让全民都加强信用的遵守, 增加自己的信誉。

摘要: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档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 做好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 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针对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做好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阐述。

关键词:个人信用档案,问题,对策

个人信用档案 篇2

一是有了一份有效的信用“身份证”

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单位)都是独立自主的经营者,要签订购销合同、参加招投标、申请资质、争取政府采购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信用“身份证”,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由社会上经过监管机关严格审查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规范化的评估程序,独立、客观、公正地评定的信用等级,便成为一份有效的信用“身份证”,使合作者取得一个确切、公正的信用信息,对加速进行合作决策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有了一个可靠的“通行证”

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单位)要运用债券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评定信用等级,才能发行债券;在信贷市场中企业(单位)要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同样需要经过信用评级,特别是具有一定贷款规模的重点大户贷款企业(单位)必须经过确认资格的独立第三方专业评级机构进行规范评估,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所以信用评级是进入金融市场必须取得的“通行证”。

三是企业(单位)降低筹资成本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单位)信用等级高低是直接与筹资成本大小挂钩的。信用等级高、资信优良的企业(单位)发行债券或申请贷款的利率就低,信用等级低、资信状况差的企业(单位)发行债券或申请贷款利率就相应要较高些;没有信用等级的企业(单位),即无信用记录者,就不允许在市场中发行债券,一般也很难贷到款。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稳步推开,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单位)的贷款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企业(单位)信用状况,按风险收益对称原则来决定贷款利率的高低,因此信用等级高低必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单位)筹资成本的大小。

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知己知彼,自己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真实情况,同样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也需要了解本企业的真实情况。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评定的资信评估,就能客观、公正的提供这一信得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取得良好信用等级的企业(单位)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它能吸引有关方面大胆放心与之合作,这对企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即使在发展过程中某一年度信用等级偏低的企业(单位),有了这一客观、公正的信用记录,也会使金融机构或合作伙伴掌握和了解企业(单位)的历史过程和现实情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与之继续支持和合作。

五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独立第三方对企业(单位)信用评估中,可以看到本企业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发展思路。对取得优秀或较好信用等级的企业(单位),等于对其经营状况作了一个客观的肯定和确切的评价,使企业(单位)进一步优化管理。评定等级偏低的企业(单位)也能从中看到不足,从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申请开展信用评级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有:

1、树立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企业信用评级对于塑造信用形象、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竞争能力、创建良好的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信用评级是企业赢取市场的通行证。信用评级是获得政府扶持、竞标、商务往来、招商引资、融资担保、银行贷款的通行证。

3、信用评级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证明。信用状况是衡量企业履约能力、投标信誉的重要因素,通过信用评级可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最有力的证明。

4、信用评级是强化企业管理和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通过客观评价,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隐患,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风险防范,建立起服务于销售与财务控制的现代信用管理制度。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都设有信用管理部门,目前,我国只有大型中央直属企业、部分上市公司、多数三资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协调财务与销售,开展信用交易,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

总之,信用等级证书是企业和个人重要的身份凭证。通过信用评级,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在政府部门的资质认定、评比、政策扶持和招标等活动中,在企业的合作单位选择合作伙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企业的融资、竞标、获取政府支持和合作对象的认可产生重要影响和帮助。

1.提升企业资质,获得国家政府的认可,颁发商务部统一编号的牌匾和证书。

2.是企业履约能力、投标信誉、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在市场活动中不断塑造企业的信用形象,帮助企业与客户快速建立互信,缩短贸易周期。

3.银行融资贷款、申报政府项目、国家无偿资助时有一定加分;

4.允许企业在企业的宣传手册,产品外包装、说明书、合格证等宣传载体上使用的国家商务部信用LOGO;

5.企业获得AAA信用企业的信息在国家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市场秩序网、中国反商业欺诈网(http:///),可能是登录人太多,网络出现“塞车”现象,登录失败。晚上七点,记者再次登录成功。进入首页,页面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验证试用版)”,页面中部有两个蓝色按钮(上图):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右下方附有详细的用户指南,指南包括8个内容:1.验证试用公告;2.温馨提示;3.服务指南;4.查询指南;5.平台介绍;6.操作指南;7.常见问题解答;8.问题反馈单。

扬子晚报记者根据页面提示,点击“网站注册”开始注册后,除了要填写正确姓名、证件类型和证件号码等基本信息外,还需要通过“问题验证”或“数字证书验证”来通过“身份验证”。记者选择了“问题验证”进入下一页面,该页面有5个限时10分钟内要回答完毕的选择题,如“2010年01月至2013年06月,您最近办理的一笔贷款额度是多少?”记者按步骤提交注册申请的基本信息完毕,系统提示“审核结果及激活码24小时后发到记者手机上”及“10天之内登录系统进行激活,否则注册信息将失效”,提示中还给出记者信用报告的查询码,激活成功后输入此码进行查询。B 可查三类记录:

包括最近5年内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 准贷记卡透支超60天、电信欠费等也可查到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征信部门人士昨天向扬子晚报记者解释,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必须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个人才能注册成为查询用户。目前,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方式:数字证书验证方式和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个人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身份验证。“私密性问题验证”是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信贷交易信息设计的,比如,系统可能要求用户回答所持有信用卡的额度、个人贷款业务类型等。在选择“私密性问题验证”方式时,若个人身份验证没有通过,属于正常情况,个人可以转用“数字证书方式”进行身份验证,也可以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

数字证书验证指个人使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发行的电子文档,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数字证书通常存储在银行发放的密钥,即通常所说的U盾中。当前平台采用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银行或机构发放的证书来验证身份,支持70多家银行发放的U盾。有些银行的网银U盾如果没通过“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认证,就暂时不能用于上述平台登录。

据悉,通过平台可查到三方面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提示是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有逾期记录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是否有最近5年内的贷款、贷记卡逾期记录,以及准贷记卡透支超过60天的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提供其在个人征信系统中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个人信用报告则涵盖明细信息。公共记录包括欠税记录、强制执行记录、民事判决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等。网上和现场查询到的信用报告内容一致。信用报告的信息将及时更新,信息的保存严格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如果个人有不良贷款记录,自该不良行为或事件结束之日起在信用报告上保留不超过5年的时间。c 试点半年:

江苏网上注册逾6万人

明年网上查询平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通

扬子晚报记者昨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征信部门了解到,截至2013年6月末江苏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的自然人为5630.63万人。省内人民银行今年累计(截至9月末)对外查询提供个人信用报告62.68万笔,日均查询约3300笔(是以189个工作日计算的)。江苏试点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工作开展半年来(4月1日至9月30日),网上注册人数约为6.16万人,验证通过人数约为4.45万人。

据悉,自2013年3月27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面向江苏、四川、重庆3省(市),开展试点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工作,试点效果良好。现决定自2013年10月28日起,扩大试点范围至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广西、广东6省(市)。试点期间,凡持有9省(市)身份证(即身份证号码前两位为32、51、50、11、37、21、43、45、44)的个人,均可上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之所以选择这9个省市,是根据查询量确定的。这些省市信用记录查询量较大、较为活跃。征信中心正在做各方面的准备,如果顺利的话,明年网上查询平台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通。热点问题

网上查询结果保留7天 到期后系统自动关闭 逾期记录是否影响贷款审批,看各家银行的信贷政策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征信部门人士昨晚就一些热点问题回答了扬子晚报记者的提问。

1、如何防范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感染、网络通信故障等风险?网上查询安全吗?

答:我们设置了信息安全保存期限。从获得可以查询的反馈通知之日起,您的查询结果仅在互联网网站保存7天,到期后系统自动删除。当然,您也需注意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要将密码透露给他人,并注意定期更换密码,保障自己的信用信息安全。同时,请妥善保存信用报告,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及开放网络查询及保存个人信用报告,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2、对查询结果有疑问或认为信息不准怎么办?

答:如果您在互联网查询中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征信中心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10-8866进行咨询。人工客服时间为工作日的9:00-17:00。同时,如果您认为查询到的信用信息有错误、遗漏的,请您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或业务发生银行提出异议申请。

3、如果个人信用报告上有逾期一两天怎么办?是否会影响银行对个人贷款的审批?

答:这个要看各家银行的信贷政策,有的银行认为逾期一次就不能放贷,有的银行认为逾期三次才不能放贷。

4、个人查询信用报告如何收费? 答:目前线上线下均免费。

5、如何进行“数字证书验证”?

答:数字证书通常存储在您办理网银业务使用的密钥(一般俗称U盾)中,您只需将密钥连接到电脑上,按相关说明操作,即可通过验证。目前支持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银行或机构发放的数字证书,例如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银行。若您以前从这些机构领取过密钥且未过期,可继续使用,无需重新办理。

6、如何进行“私密性问题验证”?

答:无法通过“私密性问题验证”身份验证的几种可能包括:①从未在银行办理过贷款,也没有使用过信用卡等;②对自身信用交易状况不熟悉,未能正确回答所提问题;③您本人的真实信息与征信系统收集的信息不一致。

7、个人信用记录为何要看最近5年的?

答:这个“5年”是指个人信用不良记录产生一直到事件终止后,才开始计算5年。比如某人此前产生了一笔逾期还款的不良记录,必须要还清欠款后才开始计算保存时限,而不是从产生不良记录起计算保存时限。如果某人一直拖欠还款,那么系统会在“当前逾期记录”中显示出未结清的欠款金额、欠款类型,包括常见的住房贷款、信用卡、个人消费贷款等。也就是说,不论多少年,未归还的欠款记录都会保留并显示。

8、如果贷款人上次的不良记录消除半年后,又逾期还款产生不良记录,怎么计算不良记录的保存时限?

答:这中间的半年可以计入上一笔不良记录的保存年限中,但之后的逾期还款记录必须要等贷款人将欠款还清才可以再重新计算。

9、贷款人不是恶意透支,无意中错过了还款期,信用报告上是否有宽限期可不留“污点”? 答:今年7月份,部分银行实行为信用卡还款提供宽限期政策,即“容时容差”服务。“容时服务”即一定期限的还款宽限服务,如还款宽限期自到期还款日起至少3天,持卡人在还款期限内还款时,视同持卡按时还款。如果商业银行有这项服务,那么贷款人不小心逾期两三天,只要在银行宽限期内,逾期记录就不会体现在信用报告中。

另外,信用卡出现逾期记录的用户,不必急着销户,可以通过后期的正常使用,逐步累计自己近期的良好信用记录。

■教你小窍门 保护个人信息

人行南京分行专家提醒,现在外面有中介代办信用卡,不排除在代办过程中冒用他人身份证,所以涉及到身份证及身份证复印件,个人要慎重保管。识别办卡点靠不靠谱有三招:

1、办卡前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为了防止中介滥用复印件或其他人借用身份证复印件,可以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或写上:此复印件只限于××银行信用卡办理,这招很绝;

2、直接打电话给办卡银行的信用卡部,核实代办点代办人员的信息;

中国个人信用报告 篇3

一名学生将因为考试作弊、雇佣“枪手”、拖欠助学贷款而无法就业或获得创业扶持;一名教师将因为抄袭论文、猥亵女生而无法获得晋升或续聘;一名公司主管将因为伪造证明而无法获得银行的商业贷款;一名职业经理人将因为诓骗钱财而无法混迹商圈;一名老板将因为恶意欠薪、充当“走佬”而无法再获融资重开新厂;一名艺术品投资商将因为拒付拍卖款而难以谋生……求职者和雇主、保姆和东家、借贷人和银行经理、购房者和开发商、租客和房东见面,最先干的一件事,就是查看对方的“信用身份证”。

在全民信用时代,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争论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一群无孔不入的“信管家”会让你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都难以伸出“第三只手”来,“信管家”们的终极追求就是,通过罪与罚的震慑,扫清信用污点,让你成为一个“好人”。谁是你的“信管家”

6.4亿人的信用档案躺在全球规模最大的个人征信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服务器里,和它们躺在一起的,还有1447万家企业。

它们聚集在一起,只为了一个目的——彼此检测信用体温,并藉此最大限度地信任和止损。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是中国人最大的“信管家”。

1999年,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这也是中国第一部个人信用评估办法。建行将持卡人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资产等状况设为14个评估指标,针对其个人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设立7类个人信用等级:AAA、AA、A、BBB、BB、B、C,不同信用等级享受不同透支额度。

要说真正的个人信用“信管家”,就不得不提1999年成立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1999年7月,上海市政府实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试点,并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为本地银行等单位提供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

上海资信是中国首家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第三方资信机构,其官方背景为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上海唯一一家同时提供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服务的机构。

2000年6月28日,上午10点34秒,中国内地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出炉。在这份由上海资信提供给中国工商银行、编号“200006280200010 000000001”的个人信用报告里,详细记载着被查询人张先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银行贷款(发生日、笔数、余额和还款情况)、信用卡(申领日期、额度和还款情况)等信息,还预留了社会信誉、特别记录和查询记录等栏目。

“信用是有价值的,它能够有效降低社会化的管理成本,提高银行的货币乘数。” 上海资信公司总经理陈志国评价。

中国最大的“信管家”中国人民银行也没闲着,1996年,央行先是腾出手来建立全国企业信用数据库,解决银行信贷业务条块分割信息断网的难题,到2002年,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终于实现全国联网,100%覆盖企业信贷。2004年12月15日,央行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试运行,并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七市对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次年7月,央行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地方联网。一些跨地域的个人炒房行为因此受到限制。

央行建立的全国统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真正实现全国联网和正式运行,是在2006年1月16日。许多媒体惊呼,中国人从此多了一张“信用身份证”。到今天,这一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已达6.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1.4亿人,个人信贷覆盖率达97.5%,日均查询量在41万—87万次,被广泛用于银行办理信用卡、发放个人贷款和贷后跟踪等,甚至连企业招聘员工、提拔干部、公务员录用、人大政协委员的资格审核等都会使用。

上海资信是上海人的信用“大掌柜”,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是真正的全国“信管家”,除此之外,深圳、北京、青岛、天津、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市也由政府出面,建立专门的信用机构,出台各种法规政策,打造着本地或类似“长三角”跨区的“信管家”。由于受到个人征信的立法缺失和市场条件的制约,加之个人信息采集的高敏感性,中国的个人征信部门或机构大多带有政府背景。

其次,类似中国家政协会等一些行业协会、支付宝等一些商业公司、中国信网等商业网站也在利用着自己的平台构建信用评价体系,但都无法逃脱行业割据、市场规模较小的尴尬。

甚至于,有些企业宁可自己通过一些私人侦探调查公司来调查个人信用,也不愿采用银行等机构的征信系统,理由是其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畅通、不可信。学习上海好榜样

央行借助其先天优势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信管家”,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于能够在全国层面构建一个社会征信系统,但它也难免遭遇业界涉嫌垄断的质疑,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央行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摆平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统计、劳动保障、教育等政府部门,以及水电煤气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

面对如此庞杂的个人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另行设立国家征信局来统领诸侯或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一个目前可资借鉴的样本是上海,上海资信与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最大的不同是,它不纯粹是政府机构,已经成为独立于银行业的第三方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和跨部门联网。

上海资信是全国唯一的个人征信建设试点的产物,上海资信的一个灵活手段是,通过理事会机制,与包括16家商业银行、上海移动、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等在内的18家单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信息收集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信贷的范围,涵盖工商、税务、海关以及水、电、煤、卫等日常交费记录的收集,全面监控个人信用信息,成为上海人真正的个人信用“大掌柜”。

据其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8月底,上海资信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拥有超过879万人的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商业银行各类消费信贷申请与还款记录、可透支信用卡的申请、透支和还款记录、移动通信协议用户的缴费记录、公用事业费的缴费记录、上海市高院经济纠纷判决记录以及执业注册会计师和保险营销代理人的执业操守记录。

此外,该系统还联通了上海所有中、外资银行640多个信用报告查询网点,日均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0000笔,累计提供信用报告735万份。覆盖上海60万家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企业注册信息、年检等级、产品达标信息、税务等级信息、国有资产绩效考评信息、进出口报关记录、信贷融资记录和行业统计分析信息等。

從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已经远远超越央行的信贷信用征信范畴。

但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是,央行在2004年宣布全国首批开通个人信用信息联网的7座城市中,并无上海,有业界人士分析:“这是上海最苦恼的地方,也是利益最冲突的地方。上海花了多年时间和巨资建设的征信体系不可能无偿与央行联网共享。”此外,上海与央行征信模式的差异也让两者难以默契对接。如何提升你的个人信用

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并非一日“创建”,靠的是经年的口碑与经营。

商人靠操持生意打造个人信用,公司人靠职场打拼累积个人信用,律师、会计师、医生靠职业操守锻造个人信用,学生靠学习与实习累积个人信用,家庭主妇靠刷卡消费累积个人信用……个人信用最终的表现形式,一是消费信用,即以赊账方式向商业企业购买商品,包括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用的对象主要是耐用消费品,如房屋、汽车、家具、电器等,甚至包括教育、医疗及各种劳务。二是经营信用,个人经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和具体化,是企业信用关系在经营者个人身上的集中反映。

在全民信用时代,一组从个人到企业到国家的信用不等式将是:负翁信用>富翁信用,女人信用>男人信用,农民信用>公务员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国企信用>民企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如何提升你的个人信用度

一、提高你的学历。二、要拥有技术职称,社会地位高、声誉好的高级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优秀教师更易受银行垂青。三、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足够好的薪水,在银行眼中,借款人单位的性质和效益,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公务员、教师、医生以及一些垄断性国企的职员,往往能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四、多向银行借钱并按期归还,具体办法包括办信用卡、房贷等。五、要拥有一套产权属于自己的住房,租房客并不受银行青睐。六、要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即便你足够有钱,也要通过向银行借钱来累积信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负翁信用度高过富翁的原因。七、拥有完美的婚姻,已婚育子事业稳定者,要比单身者更受银行青睐。

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家个人征信公司是美国的Equifax和环联(TransUnion)、英国的益百利(Experian),这三家公司平均每家拥有2亿份个人信息文件,覆盖全美、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地区,三家征信公司一天提供480多万份消费者信用报告。

其中,美国的几大个人征信公司收集到了全美3.8亿成年人的信用资料,它们每年出售6亿多份消费者信用报告,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资料的处理工作,信用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私营部门中数据处理最密集的行业,每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元。

有乐观者估计,中国的信用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具有低成本高利润的特征,人人都盯上信用这桶金。2007年年底,远东控股投资500万元与中品质协打造“中国信网”,力推企业和个人信用认证,“全面运行后预计年收入将达50亿元”。民间机构中安诚信大推个人信用码、单位信用码和网站信用码的信用码征信系统。其他如“中国信用网”等网站也借助相关协会、研究机构,在全国各大高校及企业大推“个人信用身份证”、“学生信用证”、“职业信用证”、“商业信用证”、“公益信用证”等商业概念,但普遍缺乏影响力及知名度。

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对策浅析 篇4

1.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资料收集机制, 即征信机制。

收集系统、齐全、完整的个人信用档案数据资料, 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基础与前提。收集工作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 先从有关的专门档案如工商登记档案、银行信贷档案、税务档案、公安司法档案中将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出来, 建立专门的个人信用档案;然后, 把各行业有关的个人信用档案完全汇总,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库, 实行网络化管理。收集个人信用档案数据资料时, 应注意收集在个人活动中涉足各个领域的与信用有关的档案信息, 使信用主体对自身的信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信用主体也要配合信用管理机构和有关授权信用机构, 将个人全部信用档案信息集中起来, 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信用档案信息资源, 为社会有关方面及时了解、全面掌握个人信用情况奠定基础。例如,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我国成立了第一家个人资信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息汇集起来, 进行加工存储, 形成个人信息档案数据库, 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个人信用状况提供服务。又如, 深圳市颁布实施了《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 规定征信范围为个人身份情况、商业信用记录、社会公共信用记录和特别记录。征信可采取以下渠道:其一, 行政征信, 各有关单位和居委会每月定期向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机构报送信息。其二, 社会征信, 管辖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可随时随地向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机构报送各类信用信息, 也可由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机构通过媒体、受理投诉等渠道, 面向全社会征集个人诚信信息。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在征信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各类诚信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以便形成准确的个人信用文件、数据、资料等。其三, 建立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我国目前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质量、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必须尽快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的社会信用的中介机构。就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来看, 根据我国行业发展现状和别国的经验, 对于企业征信咨询类机构可以采取竞争的方式, 使其业务逐步向有规模、有影响的征信公司集中;对于资信评级机构和个人信用信息征询机构, 建议通过比较明确的进入退出机制加以规范。

2.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法规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是涉及全体公民利益的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 其政治性、法律性都非常强。为保证个人信用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 必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法规体系, 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依法管理。一是国家要制定《国家信用法》、《信用档案 (资料) 法》等个人信用档案法律法规, 使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有法可依, 受法律保护。二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对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的原则、体制、归档管理、收集、整理、鉴定、管理、利用等作出具体规定, 以此来规范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和利用等行为。如制定个人信用档案采集办法、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社会信用档案评级管理办法等。三是信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个人信用档案的归档和补充更改制度、个人信用档案的保管制度、个人信用档案的利用制度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四是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制定的个人信用档案法规对个人信用档案进行有效、合法的管理。

3.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应相应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 以加强对个人信用的监督管理, 包括对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利用等的管理。根据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实际情况, 个人信用档案应单独设类、单独编目、单独管理。个人信用方面的优劣行为应由信用管理机构指定专人随时记录归档。作为评价个人信用的唯一依据, 个人信用档案的修正和补充应由信用管理机构按规定程序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修改和补充。

4.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和征信系统。

自2000年4月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储蓄实名制, 这为建立个人账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就是将个人在银行的不同账户统一成实名账户, 同时配置一个社会保障号码, 把个人信用与医疗保险、退休保障等社会保障联系起来, 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 从而将可证明、解释和查验的个人信用档案资料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编码上, 个人所有必要的信用档案资料都可存贮在该编码下。个人信用实码制的实现和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光电扫描技术、光盘存贮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对个人信用档案进行综合开发和管理, 实现个人信用档案开发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最终做到每一家提供个人消费贷款的银行对于申请者的个人信用状况能通过网络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查询, 同时完成查询费用的缴纳。一旦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建设实现上述目标, 那些利用信息不对称等进行恶意欺骗个人信用等级的消费者将无处容身。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还只是在上海等地部分人群中刚刚开始试点, 因涉及多方面的问题, 建立联网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还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部门的长期共同努力。

5. 完善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

个人信用评估 篇5

一、个人信用体系对市场经济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一,通过向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为这些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通过向人力资源使用者提供应聘者的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人单位避免雇佣到有负面记录的雇员,防范职务犯罪和用人不当造成的各种损失;

第三,通过向保证保险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保证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对假身份证、假毕业证、假婚介等假证件的进行真实性过滤,净化市场环境;

第五,进行失信者信息公开和交换,使失信者及失信行为依法公开,使其在社会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以免继续危害社会;

第六,促使公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诚信和契约意识,提供合同履约率。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核心,建立健全高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个人信用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讲话

2001年11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重视信用文化建设。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与商业道德观念。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诚实守信,一旦有不良行为的记录,就要付出代价,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2002年2月5日至2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要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名誉扫地、付出代价。

2002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

2002年大会期间,民进中央、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农工组和几十位委员提出了近20件有关“建立个人和企业社会信用体系”问题的提案。提案建议:政府应在建设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并规范信用服务,逐步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网络建立全社会信用管理系统。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三、全国个人信用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基本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个人的消费信用几乎没有,当时对个人贷款的准则只看是否有单位,基本上是凭借个人的单位信用和政府信用,谈不上个人信用。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信用卡这一金融工具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兴起,使我国的个人信用评估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发展。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在“九五”末期国内市场出现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提出并开始起步的,是随着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增加而产生的客观要求。而又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深入进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1998年,中国个人征信业开始萌芽。这年8月,应消费数据产业联盟中国成员华夏信用之邀,消费数据产业联盟总裁康纳利先生访问了中国,向中国政府官员、金融界和商界人士介绍了国际上个人征信业的发展状况。

1999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正式实施龙卡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部个人信用评估办法。该办法规定,银行将持卡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形成14个指标体系,针对客户个人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设立7类个人信用等级,为AAA、AA、A、BBB、BB、B、C七个等级,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享受的透支额度不同。凡经评估等级达到C级以上的客户,都可以在办龙卡时不提供担保。

2000年9日起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逐步推出可循环使用的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为配合个人消费额度贷款的推出,建设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评定办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掌握贷款额度。同时,为鼓励借款人使用贷款和按期归还贷款,建设银行还根据客户使用贷款的信用记录、对银行的贡献等指标,计算客户信用积分,定期调整借款人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对应信用等级,AAA级:最高60万元;AA级:最高10万元;A级:最高5万元;BBB级:最高1万元;BB级:最高5000元;B级:最高3000元;C级:信用额度为0。信用额度和保证额度有效期为2年。在建设银行天津分行申请“个人信用额度贷款”的首批客户的个人信用等级已评估完毕。其中,最高的信用等级为A,贷款额度为5万元。

2001年两会期间,农工民主党副主席陈灏珠提交了《建议尽快建立我国法人及个人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的议案。该提案起草人、上海市沪申律师事务所费新民律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自称是出于一种“积德于子孙”的考虑而提出这一议案的。他告诉记者,在以往的办案中,他接触了太多“骗子骗骗子”的事,被欠款的也故意不还人家的款,被骗的人反过来骗别人,形成社会信用的恶性循环。

2002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春季)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个人信用资源的利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个人信用资源仍是一个被闲置的资源宝库。陈淮指出,个人信用资源的启动对扩大内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002年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张新泽司长向记者透露,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局等十多个部委参加的“全国企业与个人信用专题小组”,近期已经完成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报告《企业与个人信用体系》,该报告正在征求各方的意见,由央行领导审核,并将交给国务院审批。

2004年12月15日,央行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并在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七市对各商业银行开通联网查询。

2005年3月,为了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防范和降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中国人民银行草拟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

2005年7月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省份联网。这意味着今后在这8个省份的征信系统中留有不良记录的失信者名单,不仅会出现在本省份的银行系统内,还将为其他7个省份的金融机构资源共享。央行此次筹建的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全部是个人信息,这等于是扩大了不良信用的监控范围。在此前提下,一些跨地域的个人炒房行为将受到限制。不过,为尊重客户隐私权,个人征信系统中出现的“污点信息”,只向银行系统提供,而不会向社会公开。

2005年8月18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人民银行将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共7章45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个人信用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目的是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二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保密原则,规定商业银行、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三是规定了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和方式、数据库的使用用途、个人获取本人信用报告的途径和异议处理方式;四是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客观性原则,即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的信息是个人信用交易的原始记录,商业银行和征信服务中心不增加任何主观判断等。

摘要:为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银行业积极转型,重新重视零售业务的战略意义。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在银行业务中占比增加,个人信用评估重要性凸显。本文试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现状,制约我国现有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评估 诚信 信用中介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和银行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人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与银行发生着直接的关系。银行业积极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将零售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启示,一个适合的信用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银行风险。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建设的现状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2000年4月,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

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

3.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把个人信用能力引入到信贷管理中来。

二、制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1.个人信用资料不完全,缺乏个人资产评估的基础数据

能否在一个地区开展征信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否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取得当地个人信用资料,并能够合法向需求者提供对这些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居民能够提供的信用文件主要有:一是身份证和户籍证明;二是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三是个人存单凭证和实物资产证明。这些数字并不能证明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能据此计算个人及家庭的总资产。

2.缺乏明确的个人信用记录

个人信用一般是通过连续记录建立起来的,个人信用记录直接记载着个人信用行为的结果,没有记录就无法判别信用的好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

3.缺乏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的保障

从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环境来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涉及个人信用方面的规定较少,没有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少数相关的法律,与个人信用衔接不够,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个人失信行为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力度和惩罚方式。

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市场力量的推动和“ 提高全民族的诚信道德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为其发共同参与展与完善提供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1.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1)修改现有法律。修改民法通则,对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信用权及债权人权利享受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对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开放和保密作出平衡规定,明确可以开放的条件、范围、方式及其它措施;修改行政法规或规章,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部门,强化职责与权限,消除各自为政、零散分割的不利局面。(2)制定新的法律。主要包括:信息公开法,对个人信用数据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明确公开的范围、程序与对象,确保征信机构能合法、快捷地获得个人的相关数据;个人数据保护法,强化个人隐私权免受非法侵害;公平信用报告法,规范个人资料的收集、利用、传播及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等。(3)健全失信惩戒机制。

2.引入科学的个人信用评级指标

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信用,能不能还贷是银行能够度量的问题,而是否有还贷意愿相对来说,更难以测度,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个人素质来反映这一变量。

同时还需要考察的指标有个人资产规模和质量,个人偿债能力、个人盈利能力、个人信誉状况。

3.创建必备的外部环境

个人健康档案开始热身 篇6

电子健康档案(EHR)的主要使用者是医生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此不同,个人健康档案(PHR)的使用者则是病人——用来访问有关个人健康的网上信息,无论是最新的医疗检验结果,还是自己的患病史,而且这些患病史的来源很分散,大都来源于不同的医疗机构。个人健康档案还可用于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进行联系。

现在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网站的主要是医院、诊所、医疗保健组织和IT企业(如谷歌和微软),它们把消费者的医疗保健信息聚合在一起,便于访问。

前景被看好

这项调查涵盖1849名调查对象,调查的资助方是私营性质的加利福尼亚卫生保健基金会(California HealthCare Foundation),开展方是莱克研究所(Lake Research Partners)。调查表明,在过去两年,个人健康档案的使用增加了一倍多,不过使用率仍很低: 14个美国人中只有1人在使用。

调查还发现,上网访问健康信息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个人健康;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很关注健康信息的隐私。不过,随着人们更多地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并从中获益,他们的顾虑会渐渐打消。消费者更喜欢使用自己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开设的个人健康档案网站,这不足为奇。

Joshua Seidman是全美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下属的某个部门的代理主任,他说: “大多数护理是自我护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这项调查对于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消费者使用个人健康档案及其他面向病人的技术,了解其中一些挑战确实很重要。”

ONC负责管理通过《促进经济和临床健康的健康信息科技法案》(HITECH)拨放的约460亿美元专项资金,该法案已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为了获得数万美元的补助金,许多医院、诊所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有意义地使用网上健康档案系统。Seidman表示,当初在ONC上讨论“有意义使用”的定义时,健康信息技术政策委员会建议: 让病人和家人积极参与应该是健康政策的五大重点目标之一。

调查发现,64%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获得有关个人护理方面的更多信息;60%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交流;55%的人表示,只能靠自己来保护病人权益,他们希望与医生加强交流,并共享更多的信息;51%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医生更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PHR调查还考虑到了个人健康档案用户的人口分布状况: 13%的家庭收入不低于75000美元;12%是大学毕业,常使用互联网;11%是年龄在29岁至45岁的男性;9%患有慢性病;8%住在大城市的市区。

莱克研究所的合伙人Michael Perry说: “这些个人健康档案的早期采用者通常是那些积极采用新技术的一小群人,无论新技术是不是属于医疗保健领域,不过我们看到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

Perry表示,尽管个人健康档案的典型用户比较年轻,受过高等教育,有更高收入,但获益最大的却可能是那些教育程度较低、收入较低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具体来说,年收入不到5万美元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58%觉得与医生的联系比较频繁,收入较高的用户中这么认为的只有31%;没有大学学位的用户中55%因个人健康档案而询问更多问题,受过大学教育的用户中这么做的只有26%;患有两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的用户中40%因个人健康档案而采取措施来促进健康,而接受调查的其他对象中这么做的只有24%。

Perry说: “所以尽管这类人群现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对他们来说发展前景却可能更大。我们要了解更多值得关注的信息,但这表明让这群人更容易使用个人健康档案确实可以在医疗保健方面获得一些成效。”

好处何在?

Jane Sarasohn-Kahn是一名卫生经济学家,也是卫生咨询公司THINK-Health的负责人,开有Health Populi博客。她表示,全美国每年花在医疗保健上的费用高达2.3万亿美元;其中75%用于护理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或先天性心脏衰竭患者。“接受调查的个人健康档案用户中有三分之一表示,健康信息促使自己采取措施来加强个人健康。“Jane Sarasohn-Kahn强调说: “这项调查让大家有所启示,那就是人们有了个人健康档案后,会采取措施来加强健康。”

加利福尼亚州在使用个人健康档案方面走在全美的前列,使用率达到15%。就地区而言,东北部的使用率为6%,南部和中西部的使用率为5%,西部的总体使用率为11%。

64%的调查对象表示,个人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是可以确保个人医疗信息正确无误;57%表示可以查看检验结果很有帮助;50%表示,他们喜欢能够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医疗服务提供者。另外,调查对象觉得很有帮助的几个方面是: 网上查看开药信息、预约医生、得到检验通知、查看医嘱、与家人成员共享信息,以及密切关注孩子的档案。

Kate Christensen博士是凯泽永久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e)互联网服务部门的医疗主管,“这项调查的结果证实了我们公司对个人健康档案用户开展的调查,将来个人健康档案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让个人健康档案能为各年龄层的人所用。”Christensen博士说,“我们需要提供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看起来最好的东西,也不是拥有最新潮的Web 2.0功能,而是能够管理人们健康的东西。人们需要预约医生、重新配药、查看图表、向医生发送邮件以及追求生活质量。”

每周卫事

卫生部: 医疗服务利用率提高

今年4月中国内地新增医疗机构10904个,全国1到4月份总诊疗人次达到16.94亿人次。增加的医疗机构主要在基层,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245个,村卫生室增加9702个。

1至4月份,医院医师日均负担6.9诊疗人次和2.4个住院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14.1个诊疗人次和0.7个住院床日,乡镇卫生院医师日均担负9.8个诊疗人次和1.4个住院床日。与去年比,医师工作负荷加大,病床的使用率提高,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9日,比去年同期缩短了0.6日。为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推动信息公开,卫生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实行医疗服务信息月报告制度,规范发布医疗服务信息,今后将每月在该部网站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社)

北京推行月挂号大医院为社区诊所留号

6月21日,北京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副处长湛志伟做客首都之窗时表示,今年将逐步推行月挂号,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到大医院的月挂号率需达到30%。

为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现状,北京市将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大医院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开展执业医师多地点执业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来源: 《京华时报》)

黑龙江社区卫生机构实行全员聘用

今年起,黑龙江省将在全省42个县(市、区)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总数的2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将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来源: 东北网)

产业追踪

Panasonic发布针对医疗行业的笔记本电脑

6月18日, Panasonic TOUGHBOOK H1笔记本电脑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Panasonic此次携手英特尔公司推出的Panasonic TOUGHBOOK H1是针对医疗行业的专用小型便携电脑,旨在助力中国移动医疗,促进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加快电子化进程。该产品款式新颖,设计坚固,耐冲击,防尘、防水,设计有便携式把手,易于持握,且机体材料耐擦拭,使用酒精多次擦拭后,仍能保持机体表面文字清晰,并带有擦拭提示软件。(谭)

英特尔发布数字健康网站

6月22日,英特尔公司在北京发布了数字健康网站(go-health.cn)。这是英特尔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推出的互动网站。为了强化互动性,网站引入了网络聚合、社区及门户化的概念。

英特尔宣称,该网站由英特尔公司、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以及众多英特尔OEM合作厂商共同发起建立。英特尔期望,网站可以帮助医疗机构、信息化从业人员获取、交流医疗信息化经验,同时在医疗信息主管、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个人信用档案 篇7

一、电子商务个人信用档案的特殊性

个人信用档案是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相关的各种文件资料的总和, 是定性和定量分析个人信用的数据基础。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1. 信用主体的特殊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主体是交易平台提供商、网商和消费者。平台提供商作为授信方通过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提供信用产品来评判网商和消费者的信用价值和信用风险。消费者和网商互为交易行为所产生的动态信用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和监督者。

2. 信用档案的数字化特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建于网上、应用于网上, 因而信用档案是以数字化形式建立和保存, 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动态信用数据的积累与挖掘, 生成数字化信用评价。数字化要求档案建立应制定数据规范, 确定数据元 (即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 统一语境。

3. 征信数据的时效性。

电子商务活动主要依托交易平台进行, 平台提供商为网商提供商品展示、订单确认、发货通知等服务, 为消费者提供浏览商品、订购、支付等功能。整个商务活动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 包括数字产品的物流, 都控制在平台系统中。平台系统每一笔交易的发生都能够实现消费者个人基本信息与交易双方信用评价信息的存储, 使得个人信用状况和信用水平的信息处于及时更新的状态, 即征信数据具有时效性。

4. 征信过程的自主性。

我国个人信用档案的征信数据主要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保险、社会保障、公安、证券、公积金管理等部门, 个人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尽管银行、政府管理的信用信息中心、第三方中介机构等相继构建了个人信用档案系统, 但构建的标准、应用的目的、数据格式的不同, 不具有通用性和公正性。

5. 资信评价的监督性。

信用档案是为信用主体建立的, 以及信用主体自身在社会信用管理中形成的信用情况文件资料的总和。征信数据的动态积累有助于挖掘档案数据, 实现科学合理的个人信用客观评价。在线依法传播、披露违约信息和客观评价可以起到公众监督和失信惩戒的作用, 化解消费风险, 避免逆向选择。

6. 信用信息的片面性。

信用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信用信息的片面性。网购只是消费者和网商参与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交易平台采集的只是交易相关的信用信息。因此, 在权衡电子商务参与信心和征信数据的完备性中, 采集的个人信用基本信息和交易行为评价信息必然具有片面性, 应在声明个人信息保护的前提下仅限于网购需要。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构建的原则

在B2B、B2C、C2C、B2G、C2G五类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中, C2C集中了网上交易的绝大部分重点涉信人群;B2B模式下, 无论是阿里巴巴这样的贸易综合门户, 还是各种行业交易平台, 其用户是网下实名企业, 信用档案及资信数据分别存储在银行信用系统或第三方信用联盟平台上;B2C主要分为生产型实名企业与消费者、品牌专营店与会员两种形式, 涉及的企业信用直接与网下企业信用管理相同, 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信用制度不在本文的研究中, 而涉及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或会员信用应考虑与C2C的一致性;B2G和C2G的模式中强调个体的自主性、主动性, 主要以网上纳税、网上社保、公民参政议政、网上报警、民意调研等功能为主, 其个体的信用审核主要通过不同服务功能模块提供的、与网下职能要求一致的身份审核完成, 当然政府为鼓励公民会逐渐效仿商业的服务模式。因此, 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应以分析C2C模式为切入点。

1. 目前主流C2C信用制度比较。

以淘宝、易趣、百度有啊等三个平台的信用制度做一个比较, 反映我国C2C模式信用制度的基本层面。淘宝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 依仗占有市场绝对优势, 在网商资格审核上有强制性, 在信用度计算上也有信用炒作之嫌。易趣被淘宝打压后, 重新挤进市场的愿望使其将立足点放在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上, 如对新用户的激励和对其他平台信用制度的宽容等。百度有啊创办于2009年, 是C2C的后来者, 在用户体验和系统结构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试图以强化实名认证、增加成交金额权重、拓展满意度体系的评价范围等来吸引那些对现有平台不满的网商, 以扩大百度搜索的经营面。这些服务商的积极探索为构建整合共享的个人信用档案策略提供了借鉴。

2. 基于整合共享的建立原则。

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征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挖掘与传递, 以及信用状况的评价与其他机构建立的个人信用档案有所不同。根据《隐私保护和个人资料跨界流通的指南》, 以及对于从事网络经营的主体必须遵循的收集目的、发布声明、事先使用许可等法律规定, 确定基于整合共享的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的原则。 (1) 收集交易个体信息的可识别原则。电子商务是虚拟环境下真实的商务活动, 参与活动的主体需要承担自主发布信息、交易支付、发货服务等责任以保证主体行为的追踪。个人信用档案收集的个人信息, 应当在保护个人独立的、不受干扰的生活权利的声明下, 具有可识别的个人身份和特征信息, 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证扫描件、所在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银行账户开户名、银行所在地、个人银行账号等。有些信息还需要根据主体行为活动情况进行动态更新, 如实际的收货地址或所在单位等。 (2) 强化“目的特定化”和“使用限制”原则。在遵循《隐私保护和个人资料跨界流通的指南》中提出的八项原则的基础上, 强化收集信息的“目的特定化”原则, 即资料收集的目的应当在收集时确定, 随后的使用应限制在该目的的实现, 或者用于其他与该目的不相冲突 (相匹配) 的目的和每次目的改变时确定的目的的实现。强化“使用限制”原则:个人资料不得被公开、被利用, 除非资料主体同意或法律有如此的授权。 (3) 信用制度跨平台通用性原则。目前我国平台服务商各自建立的适用于自身平台运营的独立的信用制度, 其个人信用档案数据属性各不相同, 评价信用度的要素不同, 算法也不同, 因而信用评分的标准很难统一, 极大地限制了网商以同等信用度在其他平台开拓市场。个人信用基本信息和交易行为动态评价信息应能够在相同商务模式平台上统一数据格式、统一信用度算法、统一满意度评价范围, 即信用制度具有跨平台通用性。既能保证平台服务商对新用户的激励, 又能保证网商交易失信行为在不同的平台都有警示作用。

3. 建立专用资信通道策略。

专用资信通道策略是指在对平台服务商进行准入资格审核的基础上, 每个交易平台上设置由国家权威机构监制并管理的专用资信模块, 建立独立于交易平台之外的专用资信通道, 保证信用制度在公平、公正、统一、通用、共享的环境下的实施策略。 (1) 建立对平台服务商进行准入资格审核的权威机构。目前每个提供交易的平台都进行ICP认证和工商注册, 并不保证平台服务商的信用状况。网上交易对平台的依赖性决定必须对交易平台服务商进行信用准入资格审核。建立国家权威机构或其认证的专门机构, 对交易平台服务商的企业信用状况进行专项审核管理, 确定其准入资格。权威机构确定审核标准, 并制定相应的“专用资信通道”管理条例, 从交易源头保证公正与安全。 (2) 专用资信模块研发的管理。专用资信模块是集收集与管理两项功能的独立系统, 拥有统一标准的个人信用档案历史凭证和动态信用数据, 能够执行通用信用评价制度。模块的构建必须在国家权威机构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 模块的研发过程必须得到国家权威机构指定的管理团队的监理。这个管理团队应由政府、专家、服务商、消费者代表等构成, 严格按照信息化监理条例进行监督。个人信用档案中的数据规范、数据元、语境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的标准进行定义。专用资信模块出具的信用产品与风险报告应简明易用, 要以保证交易效率为前提。 (3) 专用资信通道的通信权限管理。专用资信模块主要为消费者、网商、交易平台服务商、权威管理者等四类人群使用, 涉及使用权限和管理权限的设置。为严防信息泄露和恶意信息提交, 以专用资信通道的形式设置四级进入权限和二级管理权限, 其中二级管理权限可以根据使用者身份和行为不同, 分别实现资信、发布、审核、系统维护等功能。

摘要:本文就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用档案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并通过对主流C2C平台信用制度的比较, 确定了基于整合共享的建立原则, 提出了专用资信通道的建设策略。

个人信用档案 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大学生在信用问题上的影响,传统的高等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难以完整准确的记录和反映大学生信用方面情况,也难以为用人单位及银行贷款等问题提供真实客观的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已成为高等院校档案工作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高校必须建立起能够证明大学生在校期间履约情况和履约能力的文件材料这就产生了一项新的专门档案——信用档案也称诚信档案。

信用档案(诚信档案)是根据信用原则建立的信息库,即大学生一个人的信用背景。它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加强高等院校诚信教育的同时,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更加受到全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的瞩目。高等院校是传授知识的天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而且是国家的栋梁。如果他们的“诚信”受到质疑,那么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诚信”就会受到质疑,这显然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非常必要的,是高等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是高等院校提高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水平、信用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规范大学生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信用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信用危机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经济领域中欺诈坑骗、假冒伪劣商品、个别企业财务造假、企业间拖欠的“三角债”;政治领域的腐败;体育比赛中的“黑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不诚信的表现在高等院校也有反映,大学生自私、偏执、玩世不恭、尔虞我诈、不讲信用、考试作弊者有之,论文抄袭、剽窃者有之,恶意拖欠国家贷款者有之,故意不缴纳学费者有之,求职材料中掺假“美化”简历、生编硬造所获奖项者有之。面对这些信用危机,大学生的信用理念及其信用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这些行为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严重背离了高等院校作为知识殿堂的神圣职责,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显然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信用缺失”既有社会方面原因也有个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层面上讲,当前社会竞争加剧、残酷,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有的甚至把个人的一些不幸归咎于社会,陷入一种“思维怪圈”中不能自拔。面对此情此景,高等院校不但要关心大学生诚信问题,还要对大学生诚信作风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培养,只有建立较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且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应从一入学起就开始形成,它是较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入学至毕业期间个人信用承诺履行情况、以诚信记录形式一一写实并保存形成的材料总和即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等)。笔者认为,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用档案的种类、内容、数量会不断增加。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诚信承诺书。这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院校《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细则》编制的。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行为的一种慎重的承诺。

(二)个人基本资料信息表。该表主要反映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信息,如:学生姓名、性别、籍贯、高考录取成绩和入学后所学的专业等。

(三)学习信用评价记录。该记录记载着大学生入学以来参与各种学习、考试、借阅等活动中相关情况的诚信评价。

(四)经济诚信评价记录。该记录记载着学生入学以来缴费注册、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费、医疗保险费等情况的诚信评价。

(五)社会实践诚信评价。记载着学生入学以来参与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学业实践活动。如爱心募捐、帮助孤残老人,或是获得体育、科技方面的大小奖项等等情况的评价。

上述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构成内容是对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内容的补充,以前在高校学生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学籍状况:如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新生录检表、学籍变更材料、各学期成绩汇兑表,实习鉴定、所受奖惩材料、毕业生登记表、领取毕业证书存根等。这些材料显然太单薄,用人单位对此并不满足,除了上述情况外,非常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诚信的综合评价。因此,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在操作时应严格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且以善良与公平为内涵,对大学生诚实信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同时还要坚持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大学生诚信信息中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要加强保密,维护大学生的隐私权,要拒绝补充不真实的信息资料,拒绝更改个人信息,严防不负责任地随意泄露或披露个人信息等,导致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工作举步为难,甚至半途而废。

个人信用档案 篇9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 在银行卡业务中, 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有3种: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由于信用卡是无担保、无抵押的信贷产品, 因此,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征信审批、发卡管理、刷卡交易和透支管理。

从信用卡的业务流程可以看出形成信用卡信用风险主要在申请受理、征信审批2个环节。

一是盲目追求发卡数量, 因此打开了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方便之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业务流程的第一环节便是申请受理, 《新巴塞尔协议》将“申请受理”环节中因持卡人违约形成的风险称为信用风险。在申请受理阶段, 申请人向发卡银行提出申请, 填写相关资料, 发卡银行受理申请, 展开调查, 核实资料是否真实、有效和完整, 并签署调查意见。但是, 由于目前在我国信用卡市场上, 各发卡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扩大市场占有率, 片面追求发卡数量, 忽视发卡质量。在发卡数量指标的压力下, 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办理程序越来越简化, 放松了资料审核环节, 申请门槛越降越低, 申请普通卡的发放了金卡, 从而为恶意透支甚至诈骗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是信用卡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信用卡的审核程序是参照国际主要发卡机构的发卡审核程序制定的, 按程序申请人递交办理信用卡申请后, 发卡机构对申请人的相关资料进行身份审核、资质审查, 并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申请人是否有不良记录, 通过受理、审查、调查、审批4个环节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核查。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信息系统, 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 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没有对居民个人信用行为的系统记载, 我国的个人征信信息是数据分散、开放程度低。我国大约50%~60%的个人征信数据掌握在公安、法院、工商和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 以及商业银行、公用事业、邮政、电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 处于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没有像西方信用卡发达国家建立统一的个人征信数据平台, 发卡银行很难获取完整的征信数据, 即使获取一部分信息也是有限的、片面的, 无法对个人的资信状况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估。例如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付款记录还不能互相沟通, 致使在一家银行欠账的客户, 在另外一家银行可能照样办卡再次透支。

通过对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实质, 是我国信用资源匮乏的后果, 个人信用数据相对分散, 政府部门之间甚至银行之间在个人信用数据方面没有共享, 各商业银行对银行卡申请人的信用评估, 由于受到所掌握的客户信用数据的限制, 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等级, 使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失效。

二、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

个人征信是指征信机构把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与信誉信息汇集起来, 进行加工和储存, 形成个人信用信息集合, 当个人在进行信用活动时, 其信用记录将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因素, 为银行或其他社会单位系统地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的活动。1999年上海市开展个人信用体系试点, 2004年底, 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设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试运行, 范围限定于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和湖州7个城市的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联网查询, 2006年1月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正式运行, 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征信系统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就无法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商业银行就还需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因此, 为有效防范信用卡信用风险, 必须加快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

(一) 提高社会信用意识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前提

诚信是现代社会文明之基。加快建设个人信用体系, 必须注重建设个人信用道德文化,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诚信”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精髓, 弘扬诚实守信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和谐的与时俱进精神, 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诚信立身, 诚信为人, 诚信做事, 增强公民维护信用的自觉性, 不断提高公民的信用素质。使讲信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信用公开, 信用透明,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信用意识, 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完善个人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

要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建立个人信用政策法规, 处理好征信与监管、借鉴与创新、规范与发展、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合理区分公共信息与商业信息, 使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公开、使用、披露, 个人隐私的保护、国家机密的保护等问题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 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权益保护、公正诚信的法律环境, 切实保护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 建立信用监管与奖惩体系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

要发挥政府在信用监管中的核心作用, 以信息化为手段, 坚持法律惩戒与道德约束、社会他律与行业自律、行政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 突出部门联动, 运用经济惩戒和道德谴责等手段, 进一步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 提高个人信用监管水平。

(四) 人民银行在政府推动下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是核心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 人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个人结算账户信息等内容。个人征信报告是从各家银行或其他各类机构采集所得, 人行征信中心起到了汇总、加工、整合的作用。个人征信报告对银行金融机构向客户发放信用卡、贷款及授信前调查及贷后检查提供了很大地帮助及参考, 但目前个人征信报告还存在“个人基本信息”当中信息不齐全、不十分准确, 所采集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时差性, 所采集的信息不全面等缺陷, 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让“个人信用”成为社会血脉 篇10

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则衰。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 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 在当今社会, 面对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以及人们的道德焦虑, 个人信用体系可以说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一块“基石”, 既一定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于道德建设的现有期盼, 又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全面推进道德建设的强烈渴望。

其实, 从社会起源看, 个人信用是社会得以真正组织化的前提。在西方哲学家所说的“自然状态”中, 每个人都处于一种孤独、贫困和争斗的生活状态, 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合作, 也就无法共同生活。人类要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 必须相互信任和合作。

唐太宗李世民曾如此阐述君主个人诚信的要求:“流水清浊, 在其源也。君者政源, 人庶犹水, 君自为诈, 欲臣下行直, 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理不可得。”可见, 在上行下效的封建体制下, 君主的个人诚信道德可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而今天, 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以及新媒体的发达, 公民个体的道德行为也都可能对整个社会共同体产生重大影响, 形成“一个点影响整个面”的共振效应, 信用体系建设也由此应从每一个公民着手。

生活中, 人与人的道德水准并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可能因时因事变化。倘若一个笃信承诺之人, 在现实中常感遇到守信“无用”甚至“吃亏”的事情, 感叹“天下人负我”, 就有可能改变最初立场, 按照较低道德水准来生活, 甚至变成“宁教我负天下人”。由此可见, 个人信用的建立、社会风尚的形成, 道德的自觉自律固然重要, 制度的建设才是根本, 其意义正在于, 既可以设定全社会“道德的底线”, 更可以防止更多人“道德的堕落”。

对此, 即便是两千年前的古人, 也有清醒认识。鲁国曾有一条法律, 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 有人把他赎出来, 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一次, 子贡赎回一个鲁国人, 却拒绝到国库领赎金, 孔子并不认同子贡, 理由是:子贡的做法固然是其道德水准的体现, 但因此抬高了行善门槛, 会令其他人失去救赎同胞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进而影响整个“救赎”效果。的确, 个人道德的高水准, 不能代替制度对道德设定的“底线”。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更多也是着眼于筑牢这个底线, 说到底也是希望“信用”能够被大众所认同, 进而最大化地在实际生活中“有用”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不仅是构建一套信息系统, 更是确立一种价值导向, 制定一种行为守则。在许多国家, 一个信用状况不佳的人, 在贷款、经商、就业等方面, 会到处碰壁。因此, 提供个人信用的查询服务, 只是第一步;通过这个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全社会杜绝“无信者得利、诚信者吃亏”的现象, 进而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 才是更大的目标。在美国, 《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诚实租借法》等16项法律几乎涵括了所有信用关系、信用方式和信息交易的全过程, 守信激励制度与失信惩罚制度相并重, 个人信用体系基本实现了法制化, 大大强化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浅析 篇11

摘要:本文对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以及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0引言

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自我保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建立健全公民个人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权利中,就提到了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这里,笔者将就个人健康档案的界定、特点及管理谈一些浅见。愿与业内人士商榷,共同搞好个人健康档案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工作。

1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

为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个人健康档案,我们先要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进行一下界定。与广义的档案定义一样,个人健康档案的定义应满足四个构成要件:档案的形成者,主要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档案内容,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档案的形式,主要有图、档、卡、册、表。档案的本质即个人在医疗、保健等个人健康管理活动中形成原始的历史记录,它是医疗保健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个人健康档案,就是个人身心健康(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疾病预防与保护、非健康状态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管理,满足个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个人健康档案的特点

2.1内容的全面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个人健康档案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个人健康档案,不仅能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可以完成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而且也是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字、数据、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有机整合。个人健康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以图、卡、档、表、册等形式出现。

2.2内容变化的动态性一份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在各个健康状态下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客观反映疾病病情、检查、诊断、治疗情况及其转归的全过程记录。它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详细地记录健康信息的变化,从而为将来的医疗保健以及健康管理过程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

2.3检索使用的方便性与灵活性传统意义上的查阅档案,必须是要先通过查找索引,找到相关索引一层层进入后才能进行翻阅,这不仅速度慢,劳动繁琐,而且检索的查全性和查准性又无法得到保证。个人健康档案以个人为单位,以特有的数据格式集中存储,有利于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砷信息,为科学研究、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4内容的保密性由于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显得很高。个人健康档案涉及的隐私信息主要有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等,有对于个人健康有关的某一问题的跟踪动态观察记录,如就医行为等,还有用户的潜在信息,即基于个人信息从中发掘出来的潜在信息。

3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

个人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在医院看病时候所用的病历,还包括与个体健康有关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更广义信息资料。笔者认为个人健康档案可由个人基本信息、基本记录和专项档案等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工作单位、教育程度、婚姻、民族等:基本记录即个人健康行为记录:如家族史、吸烟、饮酒、就医行为以及个人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记录、预防性记录等:专项档案指特殊疾患流程,是指对某一问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的动态观察记录。包括症状、体征、用药、转会诊结果等。

4个人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制首先是完善个人健康档案的收集制度。个人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尽可能地将与自身健康相关的所有记录全面、妥善地保管起来。各个卫生服务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健康服务机构等要形成制度。从个人出生开始建立健康档案,把个人健康资料纳入各个医疗保健机构的档案管理流程中。其次要确定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个人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情况的原始记录,具有从属性与唯一性,其归属权属于个人所有。医院等健康机构在受聘管理的期限内,负有形成。收集、归档和妥善管理的职责,严禁健康档案的散失。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做好个人健康档案的交接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再次是不断探索好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高校快捷地提供利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健康档案的利用价值。

4.2个人隐私安全与保护问题隐私的基本涵义就是自然人对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保有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个人健康档案中有关个人信息完全属于个人隐私,这种隐私权主要表现在个人对整个就医、保健过程中档案上记载的个人资讯或信息部分享有的支配权。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医疗法制尚不健全,易患纠纷日益增多,作为医疗保障体系之一的个人健康档案工作也应纳入法制轨道。如何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是保障个人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起如医患双方密切的信任关系,抵消提供个人信息的顾虑;制订完善的个人隐私制度与隐私保护技术;开展个人隐私保护教育,提高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业自律管理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将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保护个人隐私权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之路。

4.3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综合利用。人类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是必然趋势,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的必然途径。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特指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化软件,系统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内提供所有健康档案,以及这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父系、母系的遗传健康史,它以健康卡作为居民身份的电子档案,收集、组织、管理居民在医疗、保健等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在将来医疗保健过程中提供完整的医疗诊断依据。与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档案相比,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档案内容更加全面、充分。它不是简单地将纸质病历记载的各项内容输入电脑,还记载了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情况。②检索使用更方便。信息化基础上的个人健康档案具有特定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调用处理各种诊疗信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大量集成资料,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③可以使患者得到异地专家的健康指导。依托互联网,异地专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详细信息,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意见。通、存储更加简易。纸质档案的保存。必须有足够空间,同时还要解决纸张的磨损、老化以及“三防”等问题。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占用空间小,保存容量大,能永久保存。

个人信用评估研究综述 篇12

西方个人信用研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个人信用评估的实践还是方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一)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实践研究

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信用评估因此最早起源于美国, 而且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实践也最发达。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系统, 最为完善的是美国的个人征信体系。

在美国, 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拥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码 (SSN) 。美国人申请工作、支付工资、租房、纳税都要出示和登记社会安全号码。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 每个人都有一份资信公司做出的资信报告。户主的收入、纳税、借贷、还款的情况都会被记录在案。银行根据个人的信用等级, 就可以判断是否贷款给他。当然也会有人用现金交易来避免监管或者逃避缴税但一经发现处罚会非常严厉, 并将记录在案成为一生的污点。这不仅会影响他找工作, 甚至会影响退休后的社会保障。所以, 一般人绝对不敢轻易越轨。正是有了健全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才得以降低信用成本及风险。

目前美国有四大个人征信机构:Trans Union, Experian Equifax, Dunn&Bradstree, 其可以无条件地获得个人信用资料。美国个人信誉局 (Reputation Bureau) 专门管理个人的资信档案它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相关机构的个人资信信息集中到数据库中, 形成一套个人资信档案, 为金融、商业等部门了解个人的信用状况提供服务。并且己出台了《信贷机会平等法》、《社会再投资法》等17部规范个人资信和保障个人信贷等方面的相关立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美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已经发展成熟。

(二)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的研究

信用评估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线性判别模型、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

在众多的个人信用评估方法中, 最先被采用以及今天仍非常流行的评估模型是线性判别分析法。1941年, David Durand最早将判别分析用到信用评估系统。这起源于1936年Fisher发表的一篇通过身体特征的一些测度来判断头颅的起源的文章这就是著名的Fisher判别的起源。David Durand (1941) 在美国经济研究局的一个分析报告中首先提出了这种将总体按照不同的特征划分为不同组的统计方法可以用来识别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 从而对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

但是在线性判别模型中以Beaver (1966) 的单变量模型和Altman (1968) 的多元模型影响最为广泛。Beaver (1966) 对30多个企业的财务比率进行了研究, 运用单变量分析法对企业的违约进行研究,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找到破产企业与非破产企业单个财务比率的临界点, 并利用该临界点对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进行预测。Altman于1968年对66家美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典型判别分析, 提出了著名的Z-Score模型, 1977年Altman本人结合QDA又建立了ZETA模型。Z-Score模型和ZETA模型, 都是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多变量信用评分模型, 由其计算的Z值可以反映贷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信用状况 (违约与不违约、破产与不破产) , 简单实用, 很快成为了预测企业违约或破产的主流分析方法, 被应用到世界上超过25个国家。类似的研究还包括Horrigan (1966) 、Pogue和Soldofsky (1969) 、West (1970) 、Horton (1970) 等。

随后发展的信用评估是以统计学或运筹学方法为基础的。回归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它主要包含线性回归 (Linear Regression) 、Logistic回归 (Logistic Regression) 和Probit回归 (Probit Regression) 。1970年, Orgler把这种分析应用于消费者贷款。其他的关于将线性回归方法用于信用评估的研究有Fitzpatrick (1976) , Lucas (1992) 及Henley (1996) 。Logistic回归是线性回归的进一步变形, 它对样本的正态分布限制较小。Ohlson首先将Logistic回归应用于该领域, Madalla采用该方法区别违约与非违约贷款申请人。1980年Wiginton把logistic回归应用于信用评估, 但结果不是很理想。1989年Steenackers和Goovaerts也做出了相关的应用研究。将logistic回归中的似然比对数函数改变为正态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就构造出了Probit模型。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 LP) 是一种运筹学方法。Mangasarian (1965) 是第一个认识到可以把线性规划应用到分类问题中的学者, 但是直到1981年, Freed和Glover才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这种方法。Joachimsthaler和Stam (1990) 对这种方法随后的发展作了回顾。Ziari Leatham和Ellinger (1997) 使用了包括线性规划和统计模型的混合方法。

近几年来, 信用评分的非参数统计和人工智能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非参数分析 (Non-parametric Method) 是当正态假设被一般假定取代的方法。

目前, 非参数分析在信用评估应用主要包含两大类:近邻判别 (k-Nearest Neighbor) 和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1996年Henley和Hand对最近邻法 (特别是最近邻的定义和数目选择) 作了深入的研究。Tam等人将之用于信用风险分析, 取马氏距离对样本分类, 但分类效果不理想。Lundy运用聚类方法对消费贷款申请者的申请数据及年龄、职业、婚否、居住条件进行处理分成6类并对每类回归评。

分类树 (Classification Trees, CT) 是一种非参数识别技术。Makowsik (1985) 是第一批倡导将分类树方法应用于信用评估的学者之一, 之后Coffman (1986) 、Carter和Catlett (1987) 、Mehta (1968) 等也对分类树方法用于信用评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美联储曾在《平等贷款机会法案》 (Eq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 中称这种方法是在信用系统中经过实证检验并且在统计意义上完美的办法。

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s, NN) 是一种具有自组织, 自适应, 自学习特点的方法, 它可分为不同的网络类型。Odom (1990) 首次将神经网络引入企业破产领域, 用BP神经网络预测了财务困境。Rosenberg和Gleit (1994) 研究了神经网络在公司信用决策和防范欺诈等领域的应用。Poddig提出的将扩展的学习向量量化器应用于信用评估。Piramuthu把MPL神经网络与模糊神经网络分别进行了比较。Loyds Bowmaker Motor Finance已经开发了一个神经网络信用评估系统, 显著提高了其准确率。American Express正在使用一个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系统来探测信用卡诈骗的情况。Security Pacific Bank (SPB) 同样在使用神经网络智能系统来为小额商业贷款进行信用评。

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s) 是美国Michigan大学Holland教授于1975年正式提出来的一种随机搜索优化算法, Fogarty和Ireson (1993) 是最先把这种方法应用于评分的学者之一。

相对评估方法研究而言, 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基于不同方法、不同类型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比较, 这一部分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

早在1963年Myersand, Forgy就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比较。1980年Wiginton把logistic回归应用于信用评估并把它与判别分析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给出了比较好的结果。1981年, Grablowsky和Talley曾经比较了Probit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 结论是前者较好。1985年Altman和Kao在现金流/总负债、保留盈余/总资产、总负债/总资产、现金流/销售收入等指标下分别建立了较高复杂度的分类树和较低复杂度分类树, 与DA比较优劣, 表明分类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1986年Coffman对分类树和线性判别分析在个人信用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比较, 认为两者各有千秋。1992年Nath和Jones发现统计模型比线性规划在个人信用评估方面的性能更加优越。1997年Desai使用信用局资料把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在个人信用评估上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另外他还对线性判别、线性回归, 模糊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机 (MLP) 的分类能力进行比较, 发现模糊神经网络的分类能力最差, 但作者指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网络的构建不完善有关。2007年Hui-Chung Yeh等人运用LDA, 分类树, 神经网络, 以及LDA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分别对同一数据集进行了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结果显示分类树在四种方法中具有最高的分类准确率, 线性判别分析准确率最低。

二、国内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个人信用评估实践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近年才有所发展。1999年, 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建立了个人信用评估制度——龙卡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银行汇集了持卡人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和家庭财产等信息资料, 形成一个由14个指标构成的体系, 针对客户个人还款能力和资信状况, 设立从C级到3A级共7类个人信用等级, 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享有不同的透支额度。2006年3月,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成立, 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征信体系正式开始构建。同年, 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投入使用, 意味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在硬件上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准备工作。截至2010年底,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已为7.7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总查询量达到8.12亿次, 且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已经与所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完成对接, 还与公安部的人口数据库联网, 实现了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在线核查。

(二) 国内个人信用评估理论研究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我国关于个人信用评估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这几年, 特别是2011年, 相关成果呈显著增多。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阵营:一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员为主, 以研究我国征信系统相关问题;另一阵营是以高等院校为主, 主要是通过对国外方法的改进和对比, 进行实证研究:

赵静娴 (2009)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二分类和多分类样本, 以及德国个人信用数据, 分别构建了基于组合优化以及多层解析决策树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并给出了可供实际操作的算法程序。

范婕 (2010) 用PSO算法对BP网络模型进行优化。采用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的方法来构建高校学生个人信用评价模型, 并在Matlab环境下编写算法、模拟仿真。为了验证PSO-BP模型的有效性, 分别使用PSO-BP模型和BP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 并对两种模型的训练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欧小琴 (2011) 采用了非监督式学习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计算过程, 并对发达国家几种典型的个人信用体系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李文君 (2011) 以2001-2011年发表在CNKI的与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相关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从发文数量、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内容分析等方而进行了文献的统计分析, 发现国内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研究热情逐渐升高, 并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肖智, 李文娟 (2011) 针对神经网络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训练时间民和网络结构较复杂的缺点, 提出基于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本文采用澳大利业某商业银行的一组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源 (通过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RS-ANN模型在个人信用评估中表现出了较优的预测效果;并对如何改进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评估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玉峰, 贺昌政 (2011) 以UCI中的德国及澳大利亚数据为例, 其信用数据及信用数据描述 (即个人信用指标体系) 运用集成分类算法bagging的改进模型——subagging试图建立一个专门针对个人信用评估的方法, 以期取得更好的预测分类效果。针对个人信用评估中单一分类器的不足, 提出了利用分类器的集成进行个人信用评估的方法。利用UCI上的信用数据对单个分类器bagging集成分类器以及subagging集成分类器进行实验比较, 结果表明, subagging-决策树和subagging-K近邻在样本不独立和不平衡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模型的精准性。结果显示, 它们对商业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柳亚琴, 石洪波 (2011) 将GA-CFS属性选择方法引入个人信用评估中, 利用CFS评价得到的启发式“价值”作为GA的适应度函数来对个人信用指标体系优化, 建立了基于GA-CFS属性选择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同时在Australian数据集上比较了ID3、NB、Logistic、SMO与GA-CFS属性选择方法和这四种分类算法分别结合执行的结果。

三、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估研究评述

(一) 国外个人信用评估评述

国外对个人信用评估的研究有几十年的历史, 他们在不断地对方法进行比较的同时, 也发现不同样本和指标在方法适用性方面的差异, 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在方法方面, 国外研究存在尚局限于对单一方法的改进, 尚没有文献系统的针对已有基础理论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 往往只是局限于两三个模型间的比较, 因此在讨论那种模型更具备竞争力的时候, 往往缺乏说服力。究竟哪种个人信用评估方法更有优势方面, 改进后的方法是否是最优方法, 由于不同模型针对不同样本间预测精度存在差异, 也一度使人们陷入对个人信用评估方法有效性的困惑。

在模型选择基准方面, 国外仍然是以预测的精度、错分率作为评价模型好坏的基础, 只是针对同一样本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性分析, 缺乏不同样本间的比较, 因此存在对某一样本预测较高的模型, 对另一样本却不适用, 这样导致评估模型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而目前尚没有针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

我国在个人信用评估方法的研究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固然和我国个人信用起步较晚、样本数据缺乏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问题在于研究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个人信用评估的系统性, 一方面仅仅是满足于对国外方法的应用和改进, 另一方面又把个人信用评估的研究单纯的看成方法的研究, 而没有考虑这种方法对我国样本特征的适用性。而在指标体系设计方面, 由于我国没有一套基本的指标体系, 因此各方面关于指标体系的讨论较多, 但是只是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而很少利用实际的样本数据尤其是大样本数据对指标进行实证选择。在指标量化研究方面, 对于定性变量的赋值又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给线性模型的研究带了巨大的误差。综上所述, 国内的研究不仅尚未系统化, 而且对于模型的优化选择方面仅仅依据单个样本缺乏说服力。更没有从一个更深的层次考虑个人信贷违约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Durand, D.Risk elements in consumer installment financing,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ew York.1941:189-201

[2].Elizabeth Mays.Credit Risk Modeling:design and application.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1998:190-200

[3].Rosenberg, E.and Gleit, A.Quantitative methods in credit management:a survey.Operations Research.1994, 42:589-613

[4].李文君.2001—2011年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研究综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29) :175-179

[5].肖智, 李文娟.RS-ANN在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评估中的实证研究.软科学.2011 (4) :141-144

[6].刘玉峰, 贺昌政.Subagging在个人信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 (19) :188-191

[7].龙中民, 郭树强, 苏敏.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征信2011 (4) :53-56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三注意下一篇:社区中糖尿病患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