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2024-08-06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共10篇)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1

摘要: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 近年来,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未破裂或流产型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 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予以保守治疗, 成功率高, 效果好, 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用药前重视心理支持, 用药中严密观察, 用药后定期监测和随访, 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护理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近年来由于炎性疾病的增多、宫内节育环的广泛使用及反复人工或药物流产, 使得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 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 随着临床上的重视及阴道B超的开展、血β-HCG测定的广泛使用, 有80%的异位妊娠可以在未破裂之前得到诊断, 并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而免于手术。我科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未破裂或流产型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予以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早期未破裂及流产型内出血少的异位妊娠42例, 其中初产妇24例, 经产妇18例, 有不规则阴道少量出血28例, 有轻微腹痛14例, 年龄18~38岁, 平均23岁, 停经5~7周。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结合β2绒毛膜促性激素水平和B超检查等项目确定, 经介绍并经本人同意签字后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需具备以下条件:①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即无明显内出血, 异位妊娠囊无胎心搏动;②输卵管妊娠包块≤3.5~5.0 cm;③血β-HCG<2000 IU/L;④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 无用药禁忌。

1.2 用药方法

每日早、晚各服米非司酮50 mg (服药前后2 h禁食) , 连续3 d, 甲氨蝶呤0.4 mg/ (kg.d) 加生理盐水20 ml静注, 1次/d, 共4次。如一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HCG下降幅度小, 包块无明显缩小, 则隔7日行第二个疗程 (用药同前) 。

1.3 观察项目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腹痛、阴道出血情况。

连续监测血、尿HCG下降情况, 每周不少于2~3次;酌情复查B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血HCG值若逐渐下降, 可每周查一次直到正常。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不甚了解, 担心保守治疗是否会失败, 治愈后是否会复发以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应切实做好解释工作, 向患者讲述保守治疗的主要优点是避免手术的痛苦, 保留生育能力, 介绍药物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 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使其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并嘱患者绝对卧床消息, 避免剧烈活动及增加腹压, 防止异位妊娠病灶破裂或流产大出血。

2.2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米非司酮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时宜空腹或服药前后禁食2 h以利于药物吸收。MTX是一种抗肿瘤药物, 其不良反应有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应用甲氨蝶呤时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餐前餐后漱口, 必要时予以口泰漱口, 避免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 多饮开水, 以降低药物毒性, 严密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静脉注射时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严防药物外渗。鼓励患者进一些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保持足够的营养, 以及进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3 用药后的病情观察

少量阴道流血是由于甲氨蝶呤抑制滋养细胞增殖致其胚胎死亡, 流产物排入腹腔而产生的现象, 如有蜕膜组织排出, 留存送病理检查。若阴道流血量超过月经量, 及时报告医生。由于口服米非司酮后可出现子宫收缩, 引起腹痛、阴道出血, 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 并告诉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些体征, 如出血增多、腹痛加剧、肛门坠胀感明显等。如果发现以上情况或观察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数, 应考虑为输卵管妊娠病灶破裂或流产大出血, 要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观察血HCG及包块变化, 间隔3~4日复查血HCG直至降至正常范围。

2.4 一般护理

嘱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避免剧烈活动及突然改变体位, 勿手提重物和做急剧的下蹲动作, 避免腹压突然升高而引起宫外孕破裂出血, 经常询问病情, 重视患者主诉, 每2~4 h测血压、脉搏一次, 并做好记录。

2.5 预防感染

向患者进行卫生宣教, 保持外阴部清洁, 勤换纸垫, 防止逆行感染。

2.6 出院指导

出院时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休息, 禁性生活1个月, 采取适当避孕措施, 防止再次发生异位妊娠, 加强营养, 补充蛋白,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增加腹压动作, 每周查1次血β-HCG直至血β-HCG转阴。

3结果

3.1 临床疗效

42例异位妊娠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 38例血尿HCG降为正常, 包块面积明显缩小。4例在用药期间出现输卵管妊娠病灶破裂或流产大出血等明显手术指征, 行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B超显示腹腔内出血, 而进行手术治疗。

4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 具有甾体结构, 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 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 从而使蜕膜和绒毛组织发生变性、坏死, 促使黄体生产素降低, 黄体溶解, 继而导致依赖于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 通过抑制核酸的合成, 抑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滋养细胞对甲氨蝶呤极度敏感, 用药后滋养细胞生长受阻, 使胚胎绒毛组织变性、坏死, 导致胚胎死亡。联合两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 效果良好, 而且简单、安全、经济, 尤其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同时积极恰当的护理对保守治疗的成功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盛丹.对异位妊娠误诊的剖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6, 12 (4) :183.

[2]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

[3]李胜平.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现状.广东医学, 2003, 24 (10) :1143.

[4]刘珠凤, 郎景和, 黄荣, 等.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1 (8) :490.

[5]胡丽娜, 王登凤.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4) :196.

[6]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 30 (9) :565.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2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 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46-01

我院为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接收的124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124例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1岁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26.5岁;其中114例患者为输卵管妊娠,5例患者为宫颈妊娠,卵巢妊娠3例,宫角妊娠2例;以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一天两次,一次100mg,连续服用13天。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行甲氨蝶呤治疗,即在治疗的第三天给予患者50mg/m2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若需要可在治疗的第七天给予观察组患者同样计量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β-HCG恢复正常,且患者陰道流血、腹痛、异位妊娠包括等均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HCG下降程度超过15%,患者阴道流血量减少,异位妊娠包块显著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患者阴道出血量增加[1]。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形式表示,并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62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62例患者中62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6%,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天,血β-HCG转阴时间为(18.4±4.4)天,腹痛停止时间为(1.9±0.4)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天,血β-HCG转阴时间为(1824.9±5.1)天,腹痛停止时间为(3.2±0.9)天,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骨髓抑制1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损伤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中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反应3例,肝损伤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急腹症,其中最常见的异位妊娠现象即输卵管妊娠。其主要是有输卵管官腔或周围炎症对管腔的通畅造成影响,从而对孕卵的正常运行造成阻碍,导致孕卵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进而引起输卵管流产或破裂所致[2]。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然而因其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会损害患者的生育能力,因而难以被患者接受。而药物治疗因具有经济方便、对患者机体损伤小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现阶段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方式。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均是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其中甲氨蝶呤属于叶酸拮抗剂型抗代谢药物的一种,该药物可有效的和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对四氢叶酸的合成进行阻碍,进而可有效的对蛋白质及DNA的合成产生干扰;且该药物还可及时对胚胎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使异位妊娠胚胎发育停止,尽而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米非司酮则可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可对孕酮激素的活性产生抑制,且有助于妊娠绒毛组织变形,使黄体生成素下降,促进胚囊坏死,进而达到流产的目的[3]。而通过对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的增强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给予异位妊娠患者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成珍,陈志萍.早期异位妊娠多指标联合监测的诊断价值[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1):21-23.

[2]吕秀兰,陈宇,袁文艳.排卵监测护理指导受孕在减少重复性异位妊娠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80-81.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就诊于本院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126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29岁, 妊娠35~60 d, 平均妊娠42 d。

1.2 选择治疗标准

(1) 生命体征平稳; (2) 阴式超声提示宫内无妊娠囊; (3) 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4) 血β-HCG2000~4000 IU/L, 孕酮<14.5 ng/ml; (5) 无药物禁忌证; (6) 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有随诊条件。

1.3 用药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无禁忌证方可用药。 (1) 甲氨蝶呤:按体表面积50 mg/m2臀部深肌层肌内注射; (2) 按常规单次臀部深肌层肌内注射甲氨蝶呤50 mg+口服米非司酮150 mg顿服, 连服3 d, 在服药前后口服2 h。用药后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阴道流血情况, 观察药物副作用、病情的随时变化及血β-HCG、孕酮下降水平。在用药后第4、7天检查血β-HCG、孕酮。若血β-HCG 4~7 d下降<15%, 再次发出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如无异常可重复肌内注射甲氨蝶呤, 按A组用法。用药后第4天再次检查血β-HCG、孕酮, 直至二者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

1.4 疗效标准判定

有效: (1) 用药后血β-HCG、孕酮下降>15%, 4周内降至正常范围内, 孕酮下降明显; (2) 附件区包块失或明显缩小; (3) 腹痛缓解或消失; (4)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 (5) 无内出血。无效: (1) 用药后血β-HCG、孕酮不下降反而升高; (2) 附件区包块逐渐增大; (3) 腹痛加重伴腹胀或后穹隆积液增多, 若有异位包块破裂的危险, 应急诊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观察有效率B组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3

3 讨论

异位妊娠可发生在女性生育年龄各个时期, 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异位妊娠95%左右[1]。近年来, 其发病率升高, 与现在年轻女性不良生活习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如宫内操作) 、性传播新疾病等有关[3]。临床研究显示, 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尤为重要, 对未破裂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有重要意义。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从而阻断四氢叶酸合成, 抑制嘌呤和嘧啶合成, 干扰滋养细胞分裂, 对绒毛机构破坏, 导致胚胎组织坏死脱落。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通过竞争孕酮受体和抗孕酮活性, 阻断了孕酮作用, 从而杀死胚胎, 促进排除, 同时米非司酮加速异位妊娠绒毛变形, 坏死抑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雌激素释放, 促进滋养细胞凋亡, 促使血β-HCG及孕酮水平下降, 引起黄体溶解和囊胚坏死。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 有效减少米非司酮治疗时由于输卵管缺乏孕激素受体导致疗效不佳, 确保有效率增加[4]。

本研究显示, 临床观察126例异位妊娠患者, A组用药有效率为82.5%, B组用药有效率92.1%, 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 表明二者联合用药提高有效率, 并未增加副作用。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避免手术后并发症, 减少盆腔粘连, 提高生育率, 尤其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本研究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 治愈率达92.1%, 国外报道可达95.0%[5], 二者较接近。

综上所诉,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疗效高, 经济方便, 副作用小, 安全, 可作为未破裂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126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63例。A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呤:B组:肌内注射甲氨蝶呤与口服米非司酮联合应用, 观察A、B两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82.5%, B组总有效率92.1%。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及孕酮值降至正常范围内, 彩超显示包块直径缩小, B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明显提高, 临床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51.

[2]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5-110.

[3]林学霞.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30) :30.

[4]陈婷.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35例分析.中国医药资讯, 2010, 2 (31) :217.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4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50-01

前言

正常妊娠是受精卵着床的位置是子宫体腔之内,并且在子宫体腔内顺利生长发育。但是,当受精卵由于其他原因不能顺利在子宫体腔之内着床,着床的位置在除了子宫体腔之外的其他地方,包括卵巢、输卵管、宫颈等位置,这种非正常妊娠就是异位妊娠。在本文中,探讨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对异位妊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治疗异位妊娠疾病的临床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患有异位妊娠的病患者,一共150例,所有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20-38岁,随机分组为三个小组,分别是A组、B组、C组,各组为50例,根据专科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检查,所有异位妊娠病患者都符合以下标准:(1)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尚未出现任何活动性出血的情况;(2)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显示病患者的输卵管妊娠直径不超过4厘米;(3)所有病患者没有药物禁忌症和药物过敏史,同意使用药物。三组病患者在一般资料的记录上以及临床资料上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1)治疗设备和药品

双腔穿刺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2)治疗方案

A组:对于该组病患者采用的是甲氨蝶呤分次肌肉注射结合口服米非司酮共同治疗的方案,甲氨蝶呤以小剂量注射进行,剂量仅需要0.4mg/kg.d,一个疗程有5天;米非司酮每次服用25mg,每12小时一次,口服之前的两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连续口服3天。

B组:对于该组病患者采用的是甲氨蝶呤单次肌肉注射结合米非司酮口服的治疗方案,甲氨蝶呤单次注射的剂量是1mg/kg.次,米非司酮每次服用25mg,每12小时一次,口服之前的两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连续口服3天。

C组:首先采用阴道超声仪器辅助对异位妊娠囊进行穿刺注射药物杀死胚胎,病患者在做阴道超声之前需要排空膀胱,使用双腔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刺入妊娠囊抽吸其中的液体,一次性把药物注入妊娠囊以内,所采用的药物是甲氨蝶呤(40mg)结合注射用水(2ml);米非司酮每次服用25mg,每12小时一次,口服之前的两小时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连续口服3天。

3、评价标准

成功标准:(1)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例如腹痛;(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到正常值;(3)通过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妊娠包块缩小或者消失;(4)妊娠囊缩小或者消失。

失败标准:(1)病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消失,腹痛加剧;(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没有下降到正常值,在治疗后的两周后持续上升翻倍;(3)通过彩色多勒普超声检查,妊娠包块没有缩小或者消失,反而增大。

4、统计学方式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5%时,表示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研究结果

(1)成功率的比较:A组成功例数有44例,成功率达到88%;B组成功例数优46例,成功率达到92%;C组成功例数有45例,成功率达到90%。三组病患者成功率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情况比较:三组病患者在治疗之后每隔三天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都显示下降。三组病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治疗之后的每隔三天的数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治疗后妊娠包块的直径变化比较:按照其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的直径数值比较,都显示减小的结果。三组病患者治疗后妊娠包块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的直径数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4)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A组不良反应的病例共有16个,B组不良反应的病例共有8个,C组不良反应的病例共有10个。其中,AB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AC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BC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5%)。

三、研究结论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在妊娠早期对怀孕妇女而言致命率极高。导致异位妊娠的因素是各个方面的,包括输卵管的功能疾病、避孕失败的后遗症等等。三种不同方案对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均好且无差异,但甲氨蝶呤小剂量分次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多,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囊穿刺注药增加了异位妊娠包块破裂的可能,而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小,应用便利,安全性高,有药物保守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此疗法可作为首选方案。

结语

近年来,随着未婚先孕人群以及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的人群的增加,异位妊娠的病患者也在明显的增加。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必须关注更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不同方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鲁俊.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26)

[2]范世敏,潘玲玲,吴莹,李娜.异位妊娠药物治疗前血β-HCG变化类型分析[J]. 贵州医药.2013(08)

[3]秦焕娣.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3(24)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对57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年龄 (20~41) 岁, 平均31.8岁, 停经 (37~63) d者34例, 其余患者无停经史, 表现为不规阴道流血, 少于月经量。B超检查包块直径 (3~4) cm者40例, (4~5) cm者17例。有腹痛症状者37例, 占64.9%;带环32例, 占56.1%。发生2次异位妊娠者3例。将57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7例, 以米非司酮加MTX治疗;对照组30例, 以米非司酮治疗。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 停经史及腹痛、下腹坠胀、阴道不规则流血 (少于月经量) 史。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妊娠征象, 附件区见包块, 血、尿H C G阳性即可确诊异位妊娠[1]。

1.3 药物保守治疗条件

(1) 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少。 (2) 输卵管妊娠包块<5cm, 血HCG<5000IU/L。 (3) 无下腹痛或短暂、轻度下腹痛。 (4) 肝、肾功能正常, 血常规正常范围内, 无米非司酮及M T X用药禁忌证。 (5) 要求保守治疗或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住院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M T X治疗, 米非司酮300mg一次空腹顿服, 2h后进食, 同时MTX20mg肌注, 每天1次, 连续用药5天。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服用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同时使用抗生素 (3~5) d预防感染。两组患者用药杀胚均经患者选择或同意。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生命体征变化, 每周检查盆腔B超, 了解包块缩小情况及内出血情况, 每周复查血HCG至正常。

1.5 疗效判断

治疗成功:治疗后症状消失, 血HCG持续下降至正常, 异位妊娠包块不继续增大或逐渐缩小、消失, 孕囊明显缩小、消失。盆腔无积液或积液逐渐减少。治疗失败:治疗2周后血HCG不下降或升高;腹痛加剧, 生命体征不平稳;B超显示附件区包块增大, 积液增多。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证行剖腹探查术为失败。

1.6 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观察组27例中治愈24例, 成功率88.9%, 24例成功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为 (10~25) d, 腹痛消失时间为 (4~17) d, 附件区包块消失时间为 (7~60) d, 血HCG转阴时间为 (10~40) d。对照组30例中治愈19例, 成功率63.3%。

2.2

两组用药后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2.3 药物治疗副作用

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厌食、口腔溃疡、血W B C一过性下降, 停药后均很快恢复, 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的机制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 它具有甾体结构, 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孕, 产生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作用, 使妊娠的绒毛组织, 蜕膜组织变性, L H下降, 黄体萎缩, 胚囊坏死[2,3]。MTX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的化疗药物,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使D N A合成受阻,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4], 已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

3.2 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的疗效

随着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升高, 特别是未生育妇女发病率的升高, 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保守治疗, 传统方法采用单药MTX治疗, 疗效不高。近年来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报道较多, 但是只对病灶小, 血HCG水平低, 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4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和MTX联合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 扩展治疗指征, 使其治愈率达88.9%, 两者联用起效快, 一般2周内有血HCG下降, 最快4天即下降, 血HCG完全正常平均在27天左右。可见两者联合用药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 从而减少了输卵管妊娠破裂的危险性。由此可以认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两者有疗效相加的作用。目前主张, 其治疗指征可以放宽, 可以用于有胎心搏动或血H C G>2 0 0 0 I U/L的患者[5]。本文认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用药成功率高[6], 安全可靠, 经济简便, 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减少输卵管组织的破坏, 保持其完整性, 可避免手术瘢痕及周围组织粘连, 保留生育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4~113.

[2]李瑞珍, 王振海, 吴瑞芳,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蜕膜与绒毛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5) :281.

[3]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1) :45.

[4]孙秀梅, 佟冬冬.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3) :65, 81.

[5]欧俊, 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309~312.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2],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腹痛症状, 伴停经史, B超显示宫内无孕囊, 单侧附件见<3cm液性暗区, 血β-HCG为阳性。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 (27.5±4.6) 岁;观察组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27.2±4.7) 岁, 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积极治疗, 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 (郑州永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41020546) 肌注治疗, 第1、3、5天剂量为1~5g/m2, 2、4、6d则给予其4mg甲酞四氢叶酸肌注治疗, 7d后测定其血β-HCG水平;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米非司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50004) 口服治疗, 第1天剂量为300mg, 第2天将剂量调整至200mg口服, 7d后测定其血β-HCG水平, 参照患者实际情况判断是否有二轮用药的必要。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疗效: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3个等级, 取治愈与好转纳入治疗总有效率计算。 (2) 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定期监测患者血β-HCG水平, 观察包块消失情况并做好记录, 进而计算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症状改善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患者经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 未见内出血, 包块缩小, 每周复查血β-HCG结果均明显下降, 3~5周后恢复至正常, 月经来潮为治愈;患者经治疗后1周血β-HCG水平降幅<15%, 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为好转;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 血β-HCG未见下降等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则视为无效[3]。总有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 () 表示, 以t检验, 计数资料以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患者经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 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67%,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为 (5.61±2.22) d、 (9.93±4.71) d,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t=5.312, P<0.05) 。

2.3 两组患者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经调查后的结果显示, 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为 (8.52±2.04) d,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2±3.02) d,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t=8.032,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1.63±4.16) d,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45±5.02) d,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t=9.034, P<0.05) 。

3 讨论

当前, 随着婚前性行为的增多, 使婚后生育年龄推后, 再加上流产次数的增加, 女性患性传播疾病以及盆腔炎等疾病的几率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异位妊娠的风险[4]。

以往临床上对其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因创伤大且具有较大的复发可能, 临床上加大了对有指征者行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力度, 彩色B超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技术在临床中采用率不断加大, 为部分异位妊娠者于未破裂前、流产前采用药物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米非司酮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 其与机体内的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 加速胚胎绒毛组织与脱膜变性, 使LH下降, 且能使黄体溶解、胚囊坏死,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终止妊娠的群体中[5];甲氨蝶呤属叶酸拮抗剂, 对RNA、DNA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可起到感染作用, 进而抑制滋养细胞的分裂与增生, 加速胚胎组织的坏死、脱落, 进而避免手术治疗, 且其能与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部位进行结合, 阻滞胸腺嘧啶核苷酸与嘌呤的结合, 进而达到终止妊娠目的。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用后, 可起到协同作用, 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提高用药安全性[6]。本文中, 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米非司酮治疗后, 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充分表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 异位妊娠患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包块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收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行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米非司酮治疗, 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 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67%;观察组包块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参考文献

[1]李泽琼.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2, 15 (11) :824-825.

[2]隆益会, 张琴, 李晓霞.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6 (4) :3-4.

[3]徐飞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2 (10) :73-74.

[4]黄巧玲.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4, 23 (15) :117-118.

[5]马春平.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15 (5) :122-123.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26.4±7.1岁,,孕次1-4次,产次0-3次,停经时间45.6±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时间8.5±3.4天;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63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25.2±6.8岁,孕次1-4次,产次0-3次,停经时间46.3±4.9天,阴道不规则流血时间8.4±3.6天。所有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血β-HCG、B超检查诊断为异位妊娠,且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适应证,肝肾功能正常。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0.4mg/k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用5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每次50mg,每日二次,连用5天。每周复查血β-HCG及B超检查,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转14页][上接13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对照组保守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87.3%,8例中转手术治疗;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56例,成功率91.8%,5例中转手术治疗。

2.2 两组血β-HCG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两组血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β-HCG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见表1。

2.3 两组妊娠包块直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妊娠包块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妊娠包块直径均较治疗前缩小,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5例,白细胞下降4例,口腔溃疡3例,皮疹2例,转氨酶升高]例,发生率24.6%;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白细胞下降3例,口腔溃疡2例,发生率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减轻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甲氨蝶呤是早期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最有效的药物。属抗代谢药物,通过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阻断二氢叶酸转化成四氢叶酸,抑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从而使胚胎滋养细胞分裂受阻、绒毛被破坏,导致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1]。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通过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阻断孕酮活性,使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坏死,进而使黄体萎缩、溶解,胚胎死亡[2]。同时,米非司酮还可增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从而诱发宫缩,促进胚胎排出。由于输卵管上的孕激素受体水平远低于子宫内膜,只有较高浓度的米非司酮才能与体内的孕激素竞争与其结合。因此,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往往欠佳,临床上多推荐与甲氨蝶呤联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血β-HCG水平及妊娠包块直径均小于对照组,与何静等[3]研究结果一致。可见,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机制不同,但两药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曾凡湘,史道华,邓婕,等.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5):348-350.

[2]周秀芬,徐运川.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4):591-592.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0~31岁, 平均年龄为 (27.5±2.3) 岁;停经时间在30~50 d, 平均 (42±6) d。所有患者均符合异位妊娠临床诊断标准, 且签署保守治疗同意书。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50例, 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查结果为阳性, 且血β-HCG水平在20 IU/L以上; (2) B超检查证实盆腔少量或无积液, 一侧附件区有包块, 宫内无妊娠囊; (3) 妇科检查证实子宫或单侧附件有压痛、增厚和包块现象; (4) 阴道轻微出血、下腹疼痛、恶心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 肌内注射, 1次/d, 每次20 mg, 连续治疗5 d为一个疗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清晨空腹顿服200 mg米非司酮, 用药2 h后进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治疗7 d血β-HCG降低15%比例等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治疗后, B超检查证实孕囊基本消失或显著缩小, 包块消失、缩小或停止生长, 且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 尿HCG检查结果为阴性, 下腹部不适感或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失败:患者临床治疗后, 盆腔包块增大或未见减小, 血β-HCG水平有所升高或是未见降低, 腹痛症状加剧。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包块消失时间、血β-HCG转阴时间、治疗7 d血β-HCG降低15%比例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β-HC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异位妊娠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约占妊娠总数的1.5%。保守药物治疗是异位妊娠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能够避免患者受到手术治疗的损伤, 进而降低治疗成本, 提高再孕率[1]。甲氨蝶呤是临床常用的输卵管妊娠治疗药物, 具有较为可靠、稳定的治疗效果, 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甲氨蝶呤能够吸收脱落、坏死的胚胎组织, 破坏绒毛, 对滋养细胞增生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避免手术治疗。孕酮能够起到维持与启动妊娠的作用, 是一种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激素, 作为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 米非司酮能够与孕酮相互结合, 进而对靶器官水平孕酮作用产生抑制, 避免滋养细胞增殖, 且其绒毛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明显优于蜕膜组织作用, 进而溶解黄体, 减少LH分泌, 导致胚囊坏死并流产[2]。甲氨蝶呤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血β-HCG水平成反比, 而米非司酮的临床治疗效果则与血清孕酮水平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数量相关性[3]。异位妊娠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妊娠形式, 需要通过孕酮进行维持。因此, 临床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竹梅, 姚宗兰, 尹从友.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当代护士, 2009, 1 (5) :39-40.

[2]罗明静.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2010, 34 (6) :525-526.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9

关键词 异位妊娠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39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着床,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1%[1]。由于异位妊娠经常会造成破裂大出血,是妇产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既往多数采用外科手术将妊娠组织切除的方法治疗。随着阴道超声和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水平的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也明显提高,而早期诊断为采取保守治疗提供了时机和条件。2003年起开始采用超声引导下异位孕囊穿刺注射MTX为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11年6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72例,年龄21~35岁,平均25.12±6.29岁;停经天数38~56天,平均48.20±5.42天;治疗前血β-HCG值500~5000IU/L,平均3573.00±247.84IU/L。58例患者停经史明确,14例患者停经史不确切。临床表现:42例阴道少量出血,59例有下腹痛,11例有肛门坠胀感,无明显症状者10例。实验室检查:尿β-HCG阳性64例,弱阳性8例。72例患者根据病史、妇科检查、血β-HCG值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确诊为异位妊娠。

纳入标准[2]:①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无贫血,血压、脉搏平稳;②血β-HCG<5000IU/L;③阴道超声显示:宫腔内无孕囊,一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且直径<5cm,附件区包块内孕囊直径<20mm;④阴道超声显示直肠子宫陷凹内积血或有少量积血<100ml;⑤肝、肾、心脏等器官无器质性疾病,无血液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保守治疗,一旦出现破裂出血或保守治疗失败,将立即行剖腹探查术。

分组:将72例患者按照入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18例,治疗组54例。两组在年龄、停经天数、治疗前血β-HCG值、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均检查阴道分泌物,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胸部正位片及心电图,结果均未发现异常。①对照组治疗方法:口服米非司酮25mg/次,1次/12小时,连续服用3天。②治疗组治疗方法:阴道彩色超声引导下异位孕囊穿刺注射MTX40mg+注射用水2ml,穿刺后配合口服米非司酮,25mg/次,1次/12小时,连续服用3天。超声引导下异位孕囊穿刺注射MTX的具体方法:使用PHILIPS Enviso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选8HZ,探头安装穿刺引导器消毒待用,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仰卧于检查床上,阴道消毒后铺巾,经阴道超声扫查盆腔情况,确定宫外孕包块部位,仔细观察异位妊娠包块大小、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孕囊大小等,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包块血流情况,对相关参数做好记录。在彩色超声引导下,选择确定能避开血管的最佳穿刺路径,用14号穿刺针经引导刺入包块[3],使针尖到达孕囊中心,抽净囊液;将MTX 40mg溶于2ml注射用水中,经穿刺针缓慢注入孕囊内,注射完毕后退出穿刺针,经彩色超声扫查观察包块周围及盆腔内情况,确信无异常后结束治疗。两组在治疗后均常规使用抗生素5天。

观察指标:两组用药后,每天监测血压、脉搏、腹痛、阴道流血、肛门坠胀感等情况,治疗后的第4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血β-HCG值,复查阴道超声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4,5]:①有效:腹痛症状消失,阴道流血明显减少,附件区包块缩小>30%,附件区包块中孕囊明显缩小,心管搏动消失,血β-HCG值下降<60%。②无效:在保守治疗中出现输卵管破裂,内出血增多,需急诊手术;或血β-HCG持续不下降或下降缓慢,包块反而增大,或出现心管搏动。

统计学处理: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处理,治疗前后的计量资料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在治愈率上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包块缩小>30%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兩组血β-HCG变化的比较:两组给予不同的临床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检测血β-HCG。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所有病例的血β-HCG仍然上升;治疗组54例血β-HCG在治疗后第3天有12例开始下降,其余42例仍然上升。两组治疗7天后血β-HCG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β-HCG下降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讨 论

有报道表明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可达96.7%,两药联合治疗可以增加其杀胚胎的疗效,缩短治愈时间,可减少MTX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优于单独用药[6],使治疗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患者更易接受。研究表明,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率90.74%。

治疗后3天左右,部分病例血β-HCG值有所上升,可能是滋养细胞坏死后血β-HCG释放入血液中所致,也有可能是给药过程中,血液及滋养细胞组织液中药物浓度逐步升高,开始少量的药物仅能部分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给药结束后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的浓度,滋养细胞才会全部死亡,血β-HCG才逐渐下降。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伴有轻微下腹胀痛,可能与滋养细胞坏死和输卵管局部水肿有关。故治疗后3天复查血β-HCG不下降或有所上升,或伴有轻微下腹胀痛,不急于否定治疗效果,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行阴道超声检查。若妊娠包块无明显增大,腹腔内无积液,可继续保守治疗,1周后血β-HCG常迅速下降。

采用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注射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4例,有效率>90%,与单独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该方法不仅发挥了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优势,而且由于采用了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还减少了MTX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具有定位准确,方法简便,操作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无放射性、杀胚效果可靠、疗程短、可重复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45-46.

2 陈亚侠,毛愉燕,谢辛.甲氨喋呤不同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49-753.

3 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40.

4 Tang OS,Ho PC.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ifepristone[J].Gynecol Endocrinol,2006,22(12):655-659.

5 侯学涛,李敏,田红帅.β-HCG、CA125、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42-143.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为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妇科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每组各60例。研究组:年龄19岁~36岁, 平均年龄 (27.8±6.2) 岁, 初产妇38例, 经产妇22例, 停经时间48 d~60 d, 平均 (48.6±5.2) d;对照组:年龄20岁~35岁, 平均年龄 (28.2±5.8) 岁, 初产妇40例, 经产妇20例, 停经时间45 d~58 d, 平均 (47.2±5.8) d。2组患者年龄、妊娠史、停经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异位妊娠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 且经B超检查确诊; (2) 患者符合药物保守治疗的适应证; (3)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包块无破裂, 无活动性出血; (4) 无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 (5) 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病例; (6) 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7)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研究组患者联合给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注射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 剂量50 mg/m2, 每日1次, 连续给药4 d~7 d, 药物由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文号H20054692;米非司酮口服用药, 剂量50 mg/次, 每日2次, 连续给药6 d, 药物由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批准文号H20033550。对照组单纯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 用药剂量及方法与研究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包块的大小、血β-HCG水平、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胃肠道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皮疹、口腔溃疡等。

1.5 疗效评价[4]

患者均于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不良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检测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 尿HCG阴性 (3次) ;有效:临床不良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检测血β-HCG水平有所下降, 尿HCG未转阴;无效:临床不良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B超检查包块未见缩小或有所增大, 检测血β-HCG水平无明显下降或有所增高, 尿HCG阳性。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u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为70%, 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2组包块大小、血β-HCG和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 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16.7%, 对照组为13.3%,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61, P>0.05) 。

3讨论

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异位妊娠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属于炔诺酮类用药, 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孕酮受体的竞争性结合起到拮抗孕酮活性的作用, 有报道显示米非司酮对孕酮受体的亲和力约为黄体酮的5倍[5]。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具有靶向作用, 可作为天然孕酮的替代物进行受体结合, 促使绒毛组织受损和蜕膜萎缩坏死, 致绒毛滋养细胞及胚胎细胞凋亡, 达到治疗异位妊娠的目的。米非司酮还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黄体生成的途径来促使异位妊娠的胚囊发生坏死, 并诱导宫缩和宫颈软化以促进坏死胚胎排出体外。

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剂, 药理作用机制为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相结合, 对一碳基因形成间接的抑制作用, 从而阻断二氢叶酸向四氢叶酸的转化, 干扰胚胎细胞的DNA、RNA、蛋白质合成, 从而达到抑制胚胎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6]。

联合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具有药物的协同作用, 由于二者对异位妊娠治疗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因而联合应用可发挥更好的促进胚胎组织坏死作用, 进而达到理想疗效。本文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实了两药合用对于提高疗效的积极作用;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说明两药联用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可放心应用于临床。同时,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包块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 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两药联用对于改善异位妊娠的不良症状和促进康复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 有效改善不良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加快康复和促进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疗效满意, 且安全性好。

摘要:目的 比较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异位妊娠病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研究组60例患者联合给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 对照组60例患者单纯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为70% (P<0.01)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包块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为16.7%, 对照组为13.3%,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产生药物协同作用, 有效改善不良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加快康复、促进预后,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疗效满意, 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葛翠华, 陆启如, 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31) :4949-4950.

[2]何静, 杨洋, 李华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12) :1042-1044.

[3]张艳环.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 (1) :12-14.

[4]吴熊军.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5) :814-815.

[5]邓琦, 柳露, 丁尚玮, 等.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 (10) :764-765.

上一篇:CT灌注成像技术下一篇:10kV配网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