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2024-07-04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精选9篇)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1

我院根据米非司酮能诱导宫颈成熟的作用原理, 在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引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软化宫颈, 促宫颈成熟, 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组200例, 年龄 (27.25±2.15) 岁, 初产妇52例, 经产妇148例, 利凡诺组200例, 年龄 (26.45±2.35) 岁, 初产妇42例, 经产妇158例。两组孕妇年龄无明显差异, 两组均以孕16~27周因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 所有孕妇经检查无利凡诺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 两组终止妊娠的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按教学课本的常规操作方法。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参照报道的方法略加改进: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 随即服米非司酮50 mg, 间隔12 h再服50 mg, 12 h若胎儿未娩出, 再口服米非司酮50 mg, 米非司酮最大用药总量为150 mg, 服药前2 h禁食。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总产程、清宫率、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及产道损伤。住院时间, 并进行产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各统计数据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引产情况及成功率

观察组用药后产程发动时间最短18 h, 最长36 h, 平均 (27.25±9.39) h, 产程发动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 (7.54±3.25) h, 引产成功率100%, 对照组用药后产程发动时间最短27 h, 最长44 h, 对照组有4例用药后72 h未发作, 视为失败改用其他方法, 引产成功率92%, 两组比较, 观察组产程发动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短, 引产成功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 (P<0.01) 。

2.2 胎盘胎膜剥离情况

观察组22例胎盘胎膜完整剥离娩出, 完全流产率达44%, 余28例行钳夹或清宫术, 但胎盘均易剥离钳出, 手术较顺利, 出血少, 对照组仅7例完全流产, 占14%, 其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盘胎膜残留或粘连, 手术相对困难, 出血较多, 两组比较,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2.3 产后出血量及产道损伤

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平均为 (108.45±32.35) ml, 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平均为 (158.73±102.04) ml,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观察组中未发现明显软产道损伤, 而对照组发生软产道损伤6例占12%, 其中宫颈后唇裂伤3例, 宫颈前唇裂伤1例, 颈管裂伤1例, 有1例宫颈裂伤至子宫下段, 出血量多达600 ml, 而行开腹子宫切除术,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讨论

3.1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组的优点

本研究资料显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组的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总产程都明显短于利凡诺组 (P<0.05) 。清宫率明显低于利凡诺组 (P<.0.05) 。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利凡诺组 (P<0.05) 。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利凡诺组 (P<0.05) 。住院的天数明显低于利凡诺组 (P<0.05) 。由于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总产程的时间短, 患者不易疲劳, 精神愉快, 利于子宫的复旧。住院时间短, 可降低医疗费。

3.2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组的优势分析

米非司酮可对抗孕酮的作用, 使胶原分解加强, 扩张和软化宫颈, 中期妊娠时米非司酮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影响子宫螺旋动脉胎盘血供, 且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导致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滋养细胞凋亡, 导致蜕膜与绒毛板分离, 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 影响妊娠维持。临床中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1]。明显缩短引产和总产程时间, 降低宫缩痛的程度, 有效减少胎盘、蜕膜残留, 降低清宫率, 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和住院时间。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 以其胎儿、胎盘娩出的时间、总产程的时间短, 清宫率低, 引产成功率高, 产后出血量少, 痛苦和住院时间短, 费用减少, 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 是一种较好的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多年来, 临床中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 24h之后出现宫缩临产, 已达终止妊娠的目的 。米非司酮自1986年通过临床试验的途径引入我国以来, 已超过1.5亿人次的使用, 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 证明我国米非司酮片药物流产是安全的, 具有杀死胚胎和扩张宫颈的疗效。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择孕16~27周自愿终止妊娠, 并行利凡诺引产的健康孕妇300例。随机分在两组, 观察组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终止妊娠, 对照组单纯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观察两组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引产结束时间、引产总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量。结果 观察组引产总时间短、产后出血少, 胎盘胎膜残留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快速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

参考文献

[1]吴熙瑞.米非司酮并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0 (10) :579-579.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2

【关键词】米非司酮;苯甲酸雌二醇;利凡诺;终止妊娠;羊膜腔注射;协同作用

利凡诺在临床上用于引产已有40年余,其成功率较高,但其还存在定的缺点。近年来,我们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协同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取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1年12月32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经妇科和B超检查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孕16~27周,无难产因素,无用药禁忌证。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6例,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等条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用药方法研究组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后肌注苯甲酸雌二醇2mg每天2次 ,总共3—4天,同时口服米非司酮75mg,每12h重复1次,共服150mg,服药前后2个小时均空腹;服用第一次米非司酮后即给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按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胎儿娩出后如流血>200ml,立即清宫,肌注缩宫素20u,其余引产者均于胎儿、胎盘娩出后第3天做B超检查,有妊娠物残留即行清宫。

1.3临床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从经腹注入利凡诺开始观察,并记录宫缩开始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随访子宫出血持续时间,以及术后2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用药后72h内胎儿、胎盘娩出为引产成功,用药后72h内胎儿、胎盘未娩出为引产失败。发现研究组胎儿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子宫内残留胎盘胎膜组织均比对照组少,而且还有回乳的作用

2结果

两组引产情况比较 研究组引产成功16例,失败0例,成功率100%,而且注药到胎儿娩出时间为12-24小时,产后2小时阴道流血不超过300ml.对照组成功14例,失败2例,成功率87%,注药到胎儿娩出时间为18-72小时,产后出血量一般在200-400ml。研究组较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引产后俩组均常规清宫,研究组清出的组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和子宫出血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复查肝肾功能,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没有出现乳房胀痛现象,不需要回乳。对照组则需要回乳治疗。

3讨论

利凡诺主要作用于胎盘,蓄积在蜕膜细胞的药物通过酶作用使细胞分解、坏死,蜕膜剥离致胎儿死亡。它还能使蜕膜细胞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增加,增加子宫肌的收缩[1]。米非司酮是米非司酮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使体内孕酮水平下降,蜕膜组织变性、坏死,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是一种孕酮拮抗剂,还可以促进宫颈成熟[2]。苯甲酸雌二醇为雌二醇的衍生物,能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使乳腺导管发育增生,但较大剂量能抑制垂体前叶催乳素释放,从而减少乳汁分泌。雌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凝血因子,如使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增加,对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还能增强子宫活动,并提高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由此可见苯甲酸雌二醇协同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恰好弥补了单纯利凡诺引产的不足,三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由于米非司酮和利凡诺对肝肾功能均有影响,为了解二者配伍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在术后2周均复查肝肾功能,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此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既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又没有增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实,苯甲酸雌二醇协同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药引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单纯使用利凡诺;而且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较单纯使用利凡诺时间明显缩短,说明联合用药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同时,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及子宫出血持续时间,苯甲酸雌二醇但较大剂量能抑制垂体前叶催乳素释放,从而减少乳汁分泌,起到回乳的效果。苯甲酸雌二醇协同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引产明显缩短引产时间,减少了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及子宫出血持续时间,减少了孕妇痛苦和住院时间,是目前安全、可靠的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玉燕.中期妊娠引产的适应证及方法选择.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59-260.

[2]经小萍,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剂量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38-41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3

关键词:利凡诺,米非司酮,中期引产

中期引产即人工方法发动产程终止妊娠;但因中期妊娠的孕周小, 宫颈未成熟, 子宫肌层缩宫素水平低, 子宫肌惹性小;故中期妊娠与足月分娩比产程长, 疼痛重, 胎盘胎膜易残留[1];目前我国常用的引产方法有利凡诺、水囊引产;多年来医务工作者为改善中期引产的缺点, 进行不断的探索;随着米非司酮的问世, 被广泛应用在妇、产科领域;昌图县第二医院于2008年开始尝试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 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昌图县第二医妇产科中期引产成功的509例病例;选取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为实验组, 共300例;单独利凡诺引产的为对照组209例;两组孕周在16周到27周+6, 孕产次、孕妇年龄均无差异;入院后常规行妊娠彩超、肝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凝等检查。

1.2 药物

利凡诺, 米非司酮。

1.3 给药方法

入院后当日完善辅助检查;实验组入院第一天当日1次服用米非司酮50mg, 第二天早服用米非司酮25mg, 晚25mg, 第三日早服用米非司酮50mg, 第二日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只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利凡诺注射后即开始观察疼痛出现的时间、程度, 胎盘胎膜娩出情况及出血量。

1.4 观察方法

观察疼痛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及主诉分为4级:1级轻度疼痛, 无出汗;2级中度疼痛, 可忍受, 伴出汗;3级重度疼痛伴出汗, 不能忍受;4严重痛, 难以忍受, 出汗, 四肢冷, 心率快, 合作欠佳。观察胎儿胎盘胎膜娩出情况, 检查娩出物, 并复查子宫彩超;出血量:用弯盘收集阴道出血量, 观察产后2小时, 以容积法和面积法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中期引产对疼痛程度及总引产程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利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中期引产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 引产程明显缩短。

从表2可以看出, 利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中期引产宫腔内残留少, 出血量减少。

3 讨论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使中期妊娠的宫颈达到一定的成熟软化;子宫敏感性增加, 缩短产程, 减轻疼痛, 胎儿胎盘胎膜完整娩出;达到顺利引产, 减少副作用, 减少产妇痛苦。

3.1 利凡诺引产机制

利凡诺能使子宫收缩频傅度及张力增加, 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害其心、肝、肾至中毒杀死胎儿, 导致胎盘变性、坏死[2]。

3.2 米非司酮

孕激素可抑制子宫肌内间隙连接蛋白, 而米非司酮为孕酮拮抗剂, 可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 使细胞间隙连接蛋白增多, 使子宫肌细胞缩宫素受体增加, 提高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促进宫颈成熟。3.3利凡诺引产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的, 有时可引起宫体部收缩强, 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 至宫颈与宫体扩张不同步, 宫颈扩张潜伏期延长[3];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的优点, 在于使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好宫颈准备的基础上引发宫缩, 从而使宫缩与宫颈成熟软化同步进行, 使产程缩短, 疼痛减轻, 残留减少, 出血少, 顺利引产。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2010年3月第24次印刷.

[2]丰有吉, 沈铿.8年制妇产科教材[M].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4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9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0-02

多年来,利凡诺被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适用于孕16~24周。在我国,用于引产药物也以利凡诺应用最为广泛,由于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引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严重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成功率95%以上,是中孕引产的首选方法[1]。但是由于中期妊娠者宫颈成熟度差,利凡诺引产时不易诱发宫缩,产程长,诱发的宫缩与宫颈不协调易发生宫颈裂伤,且胎盘胎膜残留率高,而且此孕期羊膜腔内羊水量少,羊膜腔穿刺成功率不高,须常规清宫。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快捷、有效且能减少不良结局的中孕引产方法是产科医师和孕妇的共同愿望。为此,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中期引产的患者中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进行联合引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我院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50例,孕周时间均在16~24周,其中初产妇 75例,经产妇7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 75例,平均年龄在18~42岁,均无药物引产禁忌症,即排除:①各种疾病的急性期;②患心、肝、肾等疾病不能负担手术者;③凝血机能障碍、严重贫血或过敏体质者;④子宫发育畸形、宫颈有瘢痕或粘连,阴道分娩有困难者;⑤生殖器急性炎症,24h内体温37℃以上者等。平均年龄、孕产次、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给药方法使用药物产地、批准文号分别是: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H20033551; 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 H20073696;利凡诺,广西河丰药业产,国药准字H45020606。

联合组:米非司酮150mg,早晚餐前2h分3次空腹口服,每次剂量为50㎎,共总剂量为150mg,口服药物24h后,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mg,次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实行计划分娩;对照组: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 100mg。两组患者均从羊膜腔穿刺成功开始观察,并记录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副作用。72h仍未临产者视为引产失败。

122观察方法①宫缩开始时间:注射利凡诺开始计时;②引产时间:有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③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时间;④观察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即以聚血盘收集阴道出血量至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观察至产后2h,出血量以容积法和面积法计算;⑤观察宫颈撕裂:仔细检查宫颈,无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只要有一处撕裂,均视为宫颈撕裂。

123引产效果评价标准完全引产:胎儿及胎盘完全排除者;不完全引产: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滞留者[2];失败: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72h后妊娠继续者。成功率为完全引产率与不完全引产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数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利凡诺为吖啶类药物中常用制剂之一,为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多用于冲洗伤口。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是因它能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杀死胎儿(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害其心、肝、肾致中毒死亡)及致胎盘变性、坏死的结果。利凡诺的引产机制为注入羊水中可引起E/P(雌激素/孕激素)值上升,改变了妊娠局部雌孕激素平衡状态,通过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子宫肌细胞催产素受体及缝隙连接的形成增多,从而诱发宫缩,引产发动。多在24h宫缩发动,48h临产[2]。对照组宫颈撕裂损伤发生率10%,联合组则无发生软产道损伤,这是由于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宫缩,有时可引起宫体部收缩过强,再由于中期妊娠的宫颈不成熟,致使宫缩与宫颈的扩张不同步,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3]。

3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是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特性,故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并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阻断孕酮活性,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使孕囊坏死、流产,而终止妊娠[4]。

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子宫颈的作用不是增加前列腺素的生成,而是抑制孕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5]。米非司酮拮抗了孕激素的作用,使蜕膜细胞和子宫肌层合成PG(磷脂酰甘油)以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致使宫颈扩张。故米非司酮能够改善利凡诺导致的产程延长、宫缩与宫颈不协调、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率高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已广泛应用于紧急避孕、终止早中期妊娠、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对终止早孕的协同作用表现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均呈量效相关终止早孕作用,两者均有子宫兴奋作用和终止早孕作用,合并用药有协同增强作用;米非司酮促进宫胶原分解,前列腺素抑制胶原合成,两者都降低子宫颈张力。同步宫缩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耐受力增强,并使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副作用的发生明显下降,故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3米索前列醇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与米非司酮序贯合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米索前列醇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本文中联合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稍后均自行缓解。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片对不同时期妊娠均有终止作用。其可致强烈子宫收缩,从而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和胎盘功能而发生流产;收缩子宫平滑肌的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释放增加有关。由于前列腺素刺激宫颈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所以对宫颈有软化及扩张作用,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前扩张宫颈。此外,也可能是宫颈基质变异使胶原纤维排列改变所致。

34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使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颈和子宫肌肉的基础上引发宫缩,使宫颈成熟软化与宫缩相同步,腹痛程度减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副作用的产生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引产的成功,引产率达100%。研究结果提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比单独使用利凡诺引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为安全、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2.

[2]刘晓媛.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2):69.

[4]李云霞.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缩短中孕引产时间观察[J].云南医药,2006,27(3):268.

[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3.

[6]李立平,韩利军,张建玲.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02.

(收稿日期:20140503)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0例中期妊娠妇女,随机分成联合组及对照组,其中联合组患者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100mg,穿刺前的24h开始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mg,并于24~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对照组仅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 100mg。结果:联合组及对照组的引产成功时间、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利凡诺中期引产。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9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0-02

多年来,利凡诺被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适用于孕16~24周。在我国,用于引产药物也以利凡诺应用最为广泛,由于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引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严重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成功率95%以上,是中孕引产的首选方法[1]。但是由于中期妊娠者宫颈成熟度差,利凡诺引产时不易诱发宫缩,产程长,诱发的宫缩与宫颈不协调易发生宫颈裂伤,且胎盘胎膜残留率高,而且此孕期羊膜腔内羊水量少,羊膜腔穿刺成功率不高,须常规清宫。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快捷、有效且能减少不良结局的中孕引产方法是产科医师和孕妇的共同愿望。为此,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中期引产的患者中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进行联合引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我院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50例,孕周时间均在16~24周,其中初产妇 75例,经产妇7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 75例,平均年龄在18~42岁,均无药物引产禁忌症,即排除:①各种疾病的急性期;②患心、肝、肾等疾病不能负担手术者;③凝血机能障碍、严重贫血或过敏体质者;④子宫发育畸形、宫颈有瘢痕或粘连,阴道分娩有困难者;⑤生殖器急性炎症,24h内体温37℃以上者等。平均年龄、孕产次、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给药方法使用药物产地、批准文号分别是: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H20033551; 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 H20073696;利凡诺,广西河丰药业产,国药准字H45020606。

联合组:米非司酮150mg,早晚餐前2h分3次空腹口服,每次剂量为50㎎,共总剂量为150mg,口服药物24h后,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mg,次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实行计划分娩;对照组: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 100mg。两组患者均从羊膜腔穿刺成功开始观察,并记录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副作用。72h仍未临产者视为引产失败。

122观察方法①宫缩开始时间:注射利凡诺开始计时;②引产时间:有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③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时间;④观察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即以聚血盘收集阴道出血量至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观察至产后2h,出血量以容积法和面积法计算;⑤观察宫颈撕裂:仔细检查宫颈,无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只要有一处撕裂,均视为宫颈撕裂。

123引产效果评价标准完全引产:胎儿及胎盘完全排除者;不完全引产: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滞留者[2];失败: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72h后妊娠继续者。成功率为完全引产率与不完全引产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数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利凡诺为吖啶类药物中常用制剂之一,为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多用于冲洗伤口。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是因它能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杀死胎儿(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害其心、肝、肾致中毒死亡)及致胎盘变性、坏死的结果。利凡诺的引产机制为注入羊水中可引起E/P(雌激素/孕激素)值上升,改变了妊娠局部雌孕激素平衡状态,通过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子宫肌细胞催产素受体及缝隙连接的形成增多,从而诱发宫缩,引产发动。多在24h宫缩发动,48h临产[2]。对照组宫颈撕裂损伤发生率10%,联合组则无发生软产道损伤,这是由于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宫缩,有时可引起宫体部收缩过强,再由于中期妊娠的宫颈不成熟,致使宫缩与宫颈的扩张不同步,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3]。

3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是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特性,故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并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阻断孕酮活性,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使孕囊坏死、流产,而终止妊娠[4]。

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子宫颈的作用不是增加前列腺素的生成,而是抑制孕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5]。米非司酮拮抗了孕激素的作用,使蜕膜细胞和子宫肌层合成PG(磷脂酰甘油)以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致使宫颈扩张。故米非司酮能够改善利凡诺导致的产程延长、宫缩与宫颈不协调、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率高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已广泛应用于紧急避孕、终止早中期妊娠、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对终止早孕的协同作用表现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均呈量效相关终止早孕作用,两者均有子宫兴奋作用和终止早孕作用,合并用药有协同增强作用;米非司酮促进宫胶原分解,前列腺素抑制胶原合成,两者都降低子宫颈张力。同步宫缩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耐受力增强,并使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副作用的发生明显下降,故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3米索前列醇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与米非司酮序贯合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米索前列醇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本文中联合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稍后均自行缓解。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片对不同时期妊娠均有终止作用。其可致强烈子宫收缩,从而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和胎盘功能而发生流产;收缩子宫平滑肌的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释放增加有关。由于前列腺素刺激宫颈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所以对宫颈有软化及扩张作用,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前扩张宫颈。此外,也可能是宫颈基质变异使胶原纤维排列改变所致。

34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使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颈和子宫肌肉的基础上引发宫缩,使宫颈成熟软化与宫缩相同步,腹痛程度减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副作用的产生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引产的成功,引产率达100%。研究结果提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比单独使用利凡诺引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为安全、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2.

[2]刘晓媛.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2):69.

[4]李云霞.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缩短中孕引产时间观察[J].云南医药,2006,27(3):268.

[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3.

[6]李立平,韩利军,张建玲.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02.

(收稿日期:20140503)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0例中期妊娠妇女,随机分成联合组及对照组,其中联合组患者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100mg,穿刺前的24h开始分次口服米非司酮共150mg,并于24~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对照组仅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 100mg。结果:联合组及对照组的引产成功时间、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配伍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利凡诺中期引产。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引产

【中图分类号】R719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30-02

多年来,利凡诺被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适用于孕16~24周。在我国,用于引产药物也以利凡诺应用最为广泛,由于经羊膜腔注入利凡诺引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严重并发症少、感染率低、成功率95%以上,是中孕引产的首选方法[1]。但是由于中期妊娠者宫颈成熟度差,利凡诺引产时不易诱发宫缩,产程长,诱发的宫缩与宫颈不协调易发生宫颈裂伤,且胎盘胎膜残留率高,而且此孕期羊膜腔内羊水量少,羊膜腔穿刺成功率不高,须常规清宫。因此,寻找一种安全快捷、有效且能减少不良结局的中孕引产方法是产科医师和孕妇的共同愿望。为此,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中期引产的患者中服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凡诺进行联合引产,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我院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50例,孕周时间均在16~24周,其中初产妇 75例,经产妇75例,随机分为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 75例,平均年龄在18~42岁,均无药物引产禁忌症,即排除:①各种疾病的急性期;②患心、肝、肾等疾病不能负担手术者;③凝血机能障碍、严重贫血或过敏体质者;④子宫发育畸形、宫颈有瘢痕或粘连,阴道分娩有困难者;⑤生殖器急性炎症,24h内体温37℃以上者等。平均年龄、孕产次、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给药方法使用药物产地、批准文号分别是: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H20033551; 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产,国药准字 H20073696;利凡诺,广西河丰药业产,国药准字H45020606。

联合组:米非司酮150mg,早晚餐前2h分3次空腹口服,每次剂量为50㎎,共总剂量为150mg,口服药物24h后,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mg,次日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实行计划分娩;对照组:用9号腰穿针经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 100mg。两组患者均从羊膜腔穿刺成功开始观察,并记录宫缩开始时间、引产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软产道损伤及副作用。72h仍未临产者视为引产失败。

122观察方法①宫缩开始时间:注射利凡诺开始计时;②引产时间:有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娩出;③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时间;④观察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即以聚血盘收集阴道出血量至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观察至产后2h,出血量以容积法和面积法计算;⑤观察宫颈撕裂:仔细检查宫颈,无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只要有一处撕裂,均视为宫颈撕裂。

123引产效果评价标准完全引产:胎儿及胎盘完全排除者;不完全引产: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滞留者[2];失败: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72h后妊娠继续者。成功率为完全引产率与不完全引产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数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利凡诺为吖啶类药物中常用制剂之一,为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强力杀菌剂,多用于冲洗伤口。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是因它能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杀死胎儿(药物经胎儿吸收后损害其心、肝、肾致中毒死亡)及致胎盘变性、坏死的结果。利凡诺的引产机制为注入羊水中可引起E/P(雌激素/孕激素)值上升,改变了妊娠局部雌孕激素平衡状态,通过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子宫肌细胞催产素受体及缝隙连接的形成增多,从而诱发宫缩,引产发动。多在24h宫缩发动,48h临产[2]。对照组宫颈撕裂损伤发生率10%,联合组则无发生软产道损伤,这是由于利凡诺用于中期引产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宫缩,有时可引起宫体部收缩过强,再由于中期妊娠的宫颈不成熟,致使宫缩与宫颈的扩张不同步,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3]。

3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是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特性,故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并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因而能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阻断孕酮活性,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黄体生成素下降,黄体萎缩,使孕囊坏死、流产,而终止妊娠[4]。

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子宫颈的作用不是增加前列腺素的生成,而是抑制孕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5]。米非司酮拮抗了孕激素的作用,使蜕膜细胞和子宫肌层合成PG(磷脂酰甘油)以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致使宫颈扩张。故米非司酮能够改善利凡诺导致的产程延长、宫缩与宫颈不协调、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率高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米非司酮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效果。已广泛应用于紧急避孕、终止早中期妊娠、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对终止早孕的协同作用表现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均呈量效相关终止早孕作用,两者均有子宫兴奋作用和终止早孕作用,合并用药有协同增强作用;米非司酮促进宫胶原分解,前列腺素抑制胶原合成,两者都降低子宫颈张力。同步宫缩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耐受力增强,并使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等副作用的发生明显下降,故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3米索前列醇具有宫颈软化、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作用。与米非司酮序贯合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米索前列醇具有E型前列腺素的药理活性,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轻度刺激作用,大剂量时抑制胃酸分泌。本文中联合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稍后均自行缓解。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片对不同时期妊娠均有终止作用。其可致强烈子宫收缩,从而影响胎盘血液供应和胎盘功能而发生流产;收缩子宫平滑肌的机制可能与前列腺素使子宫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释放增加有关。由于前列腺素刺激宫颈纤维细胞,使胶原酶及弹性蛋白酶对宫颈胶原加速裂解,所以对宫颈有软化及扩张作用,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前扩张宫颈。此外,也可能是宫颈基质变异使胶原纤维排列改变所致。

34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使利凡诺在米非司酮作用于子宫颈和子宫肌肉的基础上引发宫缩,使宫颈成熟软化与宫缩相同步,腹痛程度减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副作用的产生明显下降,从而保证了引产的成功,引产率达100%。研究结果提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联合引产比单独使用利凡诺引产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为安全、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32.

[2]刘晓媛.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2):69.

[4]李云霞.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缩短中孕引产时间观察[J].云南医药,2006,27(3):268.

[5]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3.

[6]李立平,韩利军,张建玲.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02.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5

关键词:瘢痕子宫,中晚妊娠引产,利凡诺,米非司酮

使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是常用的一种引产方法, 但对于中期妊娠的孕妇, 其宫颈尚未成熟, 宫颈扩张的条件不良, 往往给引产带来较大的难度, 若处理不善, 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如胎盘残留、产后出血、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等, 如何合理选择高效、安全的特别适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的方法, 是妇产科一直讨论的课题, 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现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56例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 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在 (28.7±8.3) 岁, 孕周在16~24周, 其中初产妇有37例, 经产妇有19例, 均为单胎妊娠, 宫颈Bishop评分在2~4分, 均常规给予体温和血压的测量, 均为正常, 所有孕妇均无严重的肾、肝、心功能方面的疾病, 并排除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可能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观察组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进行引产, 对照组单纯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进行引产,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效果。所有孕妇均无阴道分娩的禁忌证, 并自愿签署引产的知情同意书和经计生委批准进行。两组孕妇从年龄、孕周、检查结果、宫颈评分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引产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进行引产, 入院当天给予空腹顿服150mg米非司酮 (吉林感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508001) , 服药前、后各禁食2h, 第2天给予羊膜腔注射80mg的利凡诺 (广西东兰制药厂生产, 批号:910114) 进行引产, 常规行用药前宫颈Bishop评分及用药后4h始行宫颈Bishop间断评分, 并观察利凡诺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及产后2h内出血量等情况。

1.2.2 对照组:

单纯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进行引产, 羊膜腔注射引产的方法同上。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促宫颈成熟效果评价:

依据宫颈Bishop的临床评分标准对宫颈成熟度进行评价[2], 显效:Bishop评分提高幅度>3分;有效:Bishop评分提高幅度在2~3分;无效:Bishop评分提高幅度<2分。

1.3.2 引产效果评价:

参考《妇产科学》第六版制定以下疗效标准[3], 引产成功:用药后<48h发动分娩;显效:用药后48~72h发动分娩;无效:用药后>72h仍未分娩;总有效率=引产成功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Bishop评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单位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引产效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用药4h后, 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观察组均较少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属于中期妊娠引产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其价格低廉, 操作方便, 能通过对蜕膜起作用, 引起子宫内的蜕膜组织发生变性及坏死, 促进体内释放前列腺素, 加强子宫收缩, 并且同步将胚胎杀死, 但也有其局限性, 在引产发动后的24h、48h开始流产, 其流产的时间较长, 产后出血较多, 容易导致胎膜或胎盘残留, 引起的宫缩较为强烈, 容易由于宫缩与宫颈的成熟度不同步, 出现强直性的子宫收缩, 导致产道裂伤甚至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统计发现,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总有效率为96.4%, 用药4h后, 宫颈Bishop评分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进行引产, 主要原因是作为炔诺酮衍生物的米非司酮, 是新型的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高效阻断孕激素的药物, 能以超出孕酮出2~10倍的强亲和力高度结合孕酮受体, 从而妨碍孕酮取代受体所结合的部位, 从而引起绒毛、蜕膜发生变性, 最终坏死, 以利于扩张及软化宫颈, 促进妊娠产物排出。

综上所述,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显著, 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进行引产的效果, 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缩短产程及减少并发症, 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妮, 郭玉格.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与利凡诺尔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40例对比观察 (J)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40 (5) :629-630.

[2]乐杰.妇产科学 (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3-145.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40例中期妊娠健康妇女, 所有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过妇科和B超检查证实为正常宫内妊娠。40例孕妇随机分成2组, 对照组20例, 年龄25~34岁, 平均 (28±2.2) 岁, 孕周16~27周, 平均 (19±3) 周;观察组20例, 年龄26~33岁, 平均 (27±3.1) 岁, 孕周16~28周, 平均 (19±3.2) 周, 40例孕妇均无难产因素, 无用药禁忌证, 在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孕妇治疗前均接受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观察组在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 同时服米非司酮50mg, 每12h重复1次, 共服150mg, 服药前后2h均空腹;服用第一次米非司酮后即给利凡诺l00mg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按常规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引产, 胎儿娩出后如流血>200m L, 立即清宫, 肌注缩宫素20u, 其余引产者均于胎儿、胎盘娩出后第3天做B超检查, 有妊娠物残留即行清宫。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胎盘娩出时间、孕妇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0%, 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术后2周两组均接受肝、肾功能复查, 均无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发生 (P>0.05) 。

3 讨论

利凡诺是引产传统药物, 利凡诺进入机体后作用于子宫壁的蜕膜细胞, 在体内化学酶的作用下, 蜕膜细胞坏死、分解、凋亡、剥脱, 使蜕膜剥离后胎儿死亡。利凡诺还可以促进蜕膜细胞中前列腺素浓度的改变, 促进前列腺素分泌, 使子宫肌纤维的兴奋性增加, 促进子宫收缩[2], 促进胎盘娩出, 达到引产目的。米非司酮属于类固醇的抗孕激素药物, 通过与孕酮竞争结合其受体达到阻断孕激素发挥作用的目的, 对卵泡的发育、排卵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 再者, 米非司酮竞争孕酮受体后导致孕妇体内孕酮水平下降, 直接导致蜕膜组织变性、坏死, 使蜕膜组织与绒毛膜分离后脱落。根据临床文献显示: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 因而能和孕酮竞争, 而与蜕腹的孕激素受体结合[2,3]。

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协同作用后能够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的敏感性, 扩张子宫颈。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胎盘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 减轻产妇的痛苦。临床解剖可知正常子宫颈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 大部分为胶原纤维。米非司酮作用子宫后促进该部分的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降解胶原纤维, 促进子宫颈成熟[4,5]。

为了解二者配伍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在术后2周均复查肝肾功能,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此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既具良好的协同作用, 又没有增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证实,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药引产成功率100%, 显著高于单纯使用利凡诺;而且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较单纯使用利凡诺时间明显缩短, 说明联合用药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提高引产成功率。同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引产明显缩短引产时间, 减少了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及子宫出血持续时间, 减少了孕妇痛苦和住院时间, 是目前安全、可靠的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40例中期妊娠妇女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0例孕妇接受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 观察组20例孕妇服米非司酮50mg, 每12h重复1次, 共服150mg, 服药前后2h均空腹, 同时羊膜腔, 内注射利凡诺100mg。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胎盘娩出时间、孕妇出血量。结果 ①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0%,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 两组引产成功率比较句统计学差异 (P<0.05) 。②观察组用药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理想的方法, 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期妊娠,引产,米非司酮,利凡诺,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玉燕.中期妊娠引产的适应证及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5) :259-260.

[2]经小萍, 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剂量的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 30 (1) :38-41

[3]李瑞珍, 王振海, 吴瑞芳, 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蜕膜与绒毛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5) :281.

[4]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15 (1) :45.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因生育计划外或其他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110例, 无合并有内科疾病及妇科疾病, 均为初产妇, 孕周为28~36周,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观察组年龄24~30岁, 对照组年龄25~29岁。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上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50mg/次, 按疗程服用, 在首次服药后行经腹羊膜腔利凡诺注入50mg, 对照组给予利凡诺100mg经羊膜腔注射终止妊娠, 根据孕周调整剂量。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主要观察引产时间、有无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量及有无宫颈裂伤等并发症, 以胎儿及胎盘完全娩出为完全流产, 胎儿娩出但胎盘滞留或胎盘胎膜娩出不完全为不完全流产, 以上均认为引产成功, 经治疗后继续妊娠者认为引产失败。

1.3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引产结果比较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100.0%, 其中不完全流产5例, 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4.0%, 不完全流产12例, 两组在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及有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1。

2.2 引产疗效对比

观察组在引产时间、胎膜残留比率、产后出血及宫颈裂伤上与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见表2。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 通过受体竞争的方式起到抗孕激素作用, 并且能够促进前列腺素合成, 其抗孕酮作用也能增强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1]。Kerise等[2]认为引产能够成功, 主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宫颈扩张情况是否良好, 米非司酮引起宫颈成熟扩张改变类似于胎儿足月分娩的正常生理过程, 其能够降解宫颈胶原纤维, 使宫颈变软扩张, 并且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雌激素受体, 进而阻碍子宫螺旋动脉血液供应, 影响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 造成蜕膜绒毛膜脱离, 利于胎盘剥离, 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在早中期妊娠引产中效果显著, 已经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利凡诺在中晚期引产成功率比较高,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作用于胎盘蜕膜细胞, 利用酶作用促使细胞坏死, 进而导致蜕膜剥离达到引产的目的, 另外其可以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诱发宫缩产生。但是该药显著的缺点在于其宫颈软化作用较差, 且因其宫缩并非自发, 不协调性宫缩及强直性宫缩发生可能性较高, 导致产程延长及宫缩过于剧烈, 特别是胎盘胎膜残留率较高, 甚至其不协调宫缩会导致瘢痕子宫破裂, 不仅能够带来较为明显的收缩痛, 还能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 因此一些学者建议将其作为瘢痕子宫的相对禁忌症。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 既能有效发挥米非司酮的引产功效, 又可以抵消利凡诺不协调收缩及产程延长等缺点[3], 二者结合可以协同促进宫颈软化的同时缩短产程, 使引产效果显著改善, 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4], 降低了子宫破裂风险, 从而提高了引产成功率。

在本研究中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在引产成功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显示联合应用能缩短引产时间, 相比对照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1) , 完全流产率显著升高 (P<0.01) , 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 (P<0.01) , 并且没有出现产道损伤如宫颈裂伤等,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妊娠引产带来的这种效果与相关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5,6]。有研究也指出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应用于妊娠引产能够减轻患者的宫缩痛, 减少了产妇的痛苦。本研究表明, 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能有效减轻晚期妊娠产妇的宫缩痛, 促进产程中宫缩协调, 避免了强直性宫缩的发生, 明显缩短引产时间, 同时降低了胎盘残留率、产道损伤程度及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创伤发生, 并且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技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引产安全, 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过多的宫腔内部检查, 减少创伤感染机会, 加上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因此在当前晚期妊娠引产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焦丽娅, 翁梨驹.米非司酮 (RU486) 的临床药理学[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1994, 13 (4) :230-234.

[2]M.Keirse.Induction of labor:Special issues[J].Excerpt Med Tokyo, 1991 (8) :104.

[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0.

[4]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 9.

[5]杜明, 郭冬梅, 邓琼珍, 等.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10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12) :41-42.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 因各种情况在我院自愿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220例, 孕期16~27周, 随机分组。观察组110例, 对照组110例。各组的年龄和孕、产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入院后行常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和血型、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化验检查, 所有孕妇无引产禁忌证。

1.2 用药方法

孕妇在药物注射前半小时做B超检查, 以测定羊水池深度和选择最佳穿刺点。观察组先口服米非司酮, 50mg, 每隔12h一次, 总量150mg。最后一次服药后即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mg。对照组只给予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两组孕妇在注药后均行密切观察, 如注药后72h仍无宫缩并无异常情况, 则给予宫腔注射利凡诺100mg。宫缩出现后12h胎儿仍未排出并且宫缩较弱差者, 属于宫缩乏力, 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 以加强宫缩。

1.3 观察记录

观察并记录药物注射后至宫缩开始出现的时间、产程时间、胎盘胎膜残留情况、产时和产后出血量及宫颈是否裂伤等情况。胎儿和胎盘排出后, 常规行清宫术, 以预防子宫出血过多, 观察检查刮出物并做记录。在胎儿排出后迅即用弯盘收集阴道出血直至胎盘排出和清宫结束, 并计量清宫时所用之纱布, 用容积法及面积法计算出血量。清宫术完成时检查子宫颈, 观察有无宫颈裂伤。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样本比较用t检验,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宫腔注射利凡诺至宫缩开始时间和宫缩开始至胎盘排出时间比较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胎盘胎膜残留情况和子宫出血量>200ml人数以及宫颈裂伤情况的比较见表2。

2.3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注射利凡诺后72h内出现宫缩, 故无二次注药情况。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宫缩乏力, 在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后引产成功。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宫缩乏力情况。观察组引产过程中孕妇的疼痛亦较轻。

3 讨论

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是70年代开始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应用广泛的一种方式, 其作用机制是使胎盘绒毛和蜕膜细胞变性坏死、蜕膜剥离, 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和直接作用, 而引起子宫收缩, 促使胎儿排出。利凡诺引产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和成功率高的优点。但单用利凡诺引产存在不少缺陷, 包括宫颈软化作用较弱而子宫颈的成熟度不好, 宫颈裂伤发生率高, 产后出血多, 孕妇疼痛时间长, 胎盘胎膜剥离不全而需常规清宫等[1]。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 其靶器官是子宫内膜及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米非司酮作为孕酮拮抗剂, 可竞争性地与体内的孕酮受体结合而使孕激素不能发挥其作用, 解除了孕激素对子宫的抑制。米非司酮能使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急剧下降, 继而卵巢黄体溶解, 并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2]。米非司酮的效应主要作用于子宫颈, 可促进子宫颈胶原蛋白分解使子宫颈软化扩张, 产生与自然分娩过程类似的宫颈成熟。米非司酮不直接引起子宫收缩, 但能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 故能缩短引产时间[3]。

本研究中我们将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引产, 缩短了宫缩发动时间和产程, 减轻了引产中的疼痛, 降低了产后出血量, 减少了胎盘胎膜残留。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ou SP, Fang AH, Chen QF, et al.Termination of second-trimester pregnancy by mifepristone combined with misoprostol versus intra-amniotic injection of ethacridine lactate (Rivano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inese trials.Contraception.2011Sep;84 (3) :214-23.

[2]Shaw KA, Topp NJ, Shaw JG, et al.Mifepristone-misoprostol dosing interval and effect on induction abortion times:a systematic review.Obstet Gynecol.2013Jun;121 (6) :1335-47.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篇9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瘢痕子宫,引产

近年来随着某些妇产科手术的增多及剖宫产率的逐渐上升, 瘢痕子宫的妊娠日益增多, 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终止合并瘢痕子宫的中期妊娠, 避免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是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病例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利凡诺引产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来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就诊的曾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或剖宫术的瘢痕子宫妊娠265例, 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 孕周16~24周, 平均 (24.6±4.7) 岁, 自愿要求终止妊娠, 妇科检查均排除生殖道畸形。引产前心电图、胸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白带常规、阴道清洁度均无明显异常, 无米非司酮、利凡诺用药禁忌证。近2个月来未用任何甾体类药物。无产褥期感染、糖尿病史、血液病、肾上腺、血管栓塞病史及肿瘤等。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 对照组 (单用利凡诺) :125例, 年龄22~41岁, 平均 (28.4±9.1) 岁; (2) 研究组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140例, 年龄23~39岁, 平均 (27.2±8.9) 岁;两组的年龄、身体状况、子宫手术后时间、产次、孕次、妊娠月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 对照组 (单用利凡诺) :常规消毒下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针100mg。 (2) 研究组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 :首剂口服米非司酮片75mg, 12h后重复1次, 总量150mg, 第2次服药同时在常规消毒下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针剂100mg。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方法:术前常规B超胎盘定位, 让孕妇排空膀胱后取平卧位, 穿刺部位避开腹部瘢痕及胎盘附着处, 一般在选择在脐耻连线中点旁开2cm。如妊娠月份大且胎位较明确, 穿刺点可有针对性选择在胎颈处或胎儿肢体侧。腹壁消毒后铺无菌洞巾, 用7号腰椎穿刺针垂直刺人腹壁和宫壁, 有落空感时抽出针芯, 回抽有羊水, 缓慢向羊膜腔内注射稀释的利凡诺100mg, 注药完毕, 放回针芯, 拔出穿刺针, 压迫3~5min, 盖纱布[1]。用药后严密观察宫缩发动和胎儿胎盘排出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 两组胎儿娩出后, 常规肌注催产素20U, 如产时阴道流血≥200m L, 立即清宫, 所有患者均于胎儿胎盘娩出后第3d做B超检查, 有妊娠物残留者给予清宫。

1.3 观察指标

(1) 宫缩情况:羊膜腔内利凡诺注药至规律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儿排出时间; (2) 宫颈成熟情况:指出现规律宫缩时对宫颈评分, 宫颈Bishop评分≥6分为宫颈成熟; (3) 子宫下段及宫颈裂伤裂伤情况, 宫颈裂伤指裂伤超过1cm且不论出血多少; (4) 产后出血量:以容积法及面积法 (清宫时所用纱布) 计算, 以弯盘收集阴道流血量; (5) 子宫出血持续天数; (6) 胎盘、胎膜残留情况:胎儿娩出后30min胎盘未排除者为胎盘滞留, 胎膜未随胎盘完整排出为胎膜残留; (7) 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热等; (8) 引产失败率。

1.4 判断标准

(1) 完全引产:用药后72h内胚胎及胎盘完全排出者; (2) 不完全引产 (妊娠物残留率) :用药后胎儿娩出, 胎盘、胎膜残留需清宫者; (3) 失败:用药后72h内胎儿胎盘未娩出者。 (1) 、 (2) 均属于引产成功[2]。

1.5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 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完全引产率、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宫颈成熟情况、胚胎胎盘排出时间、产后2h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宫颈成熟率明显增高, 用药后到规律宫缩出现时间及胎儿胎胎盘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及引产并发症

研究组服米非司酮后有1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研究组出现宫缩后均能忍受, 均未出现强直性宫缩。而对照组宫缩痛较强, 近半数人诉不能忍受, 其中有3例出现撕裂样疼痛伴阴道持续少量出血, 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急诊行B超检查提示为子宫瘢痕裂开, 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瘢痕裂痕裂开, 经裂口取出胎儿胎盘后行子宫裂口修补, 术后治愈出院。均无大出血发生。两组患者中各有4例出现一过性发热, 但体温均<38.5℃, 未作特殊处理自然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产科剖宫产率上升, 瘢痕子宫妇女妊娠者也在随之增加, 瘢痕子宫引产危险性大, 引产有瘢痕裂开至大出血可能, 重者可危及生命, 尤其是二次剖宫产后的患者更有潜在危险。中期妊娠时头部骨骼开始形成, 增大变硬, 难以通过扩张不全的宫颈管, 此期的子宫肌壁充血、水肿, 易受损伤, 加之胎盘已形成, 且胎盘面积相对较薄、较大, 胎盘小叶尚未完全形成, 一旦细菌感染, 可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全身扩散。此期羊水量逐渐增多, 各种引产方法均可能发生羊水栓塞, 胎盘、蜕膜残留, 流产后大出血和继发全身感染[3]。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 同时要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利凡诺的药理作用为能可直接作用于胎膜和蜕膜中的溶酶体, 使之释放磷脂酶, 后者作用于甘油磷脂, 形成花生四烯酸, 然后产生前列腺素 (PG) 引起子宫收缩, 宫缩本身又促使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 从而使宫缩更加强烈而致流产。但无促进宫颈成熟作用, 诱发宫缩与宫颈成熟不同步, 易发生不协调宫缩, 可引起宫体部收缩过强, 它主要靠规律宫缩使宫口逐渐开放, 持续强烈的宫缩作用于未成熟的宫颈, 可致宫缩乏力, 产程延长, 从而致胎盘胎膜残留, 子宫出血增多, 患者痛苦大[3]。诱发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可造成子宫特别是瘢痕子宫的破裂。本组资料对照组宫缩痛较强, 近半数人诉不能忍受, 不完全引产高达13.60%;其中有3例出现撕裂样疼痛伴阴道持续少量出血, 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 急诊行B超检查提示为子宫瘢痕裂开, 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子宫瘢痕裂痕裂开。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 药理机制为对抗孕酮, 降低孕酮活性, 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促进宫颈成熟, 子宫肌肉兴奋引起收缩和子宫颈张力下降, 可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使绒毛、蜕膜组织失去支持, 致缺血变性坏死易剥脱[4]。

采用口服米非司酮24h后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 是目前瘢痕子宫引产较理想的方法, 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软化、扩张的基础上, 使宫缩与宫颈软化扩张相互协调, 产程缩短, 这种变化与足月妊娠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相似, 并且米非司酮也可提高子宫肌层的活动性, 可缩短产程、减少子宫破裂和宫颈裂伤及大出血[5]。

本资料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研究组中完全引产率、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胎盘胎膜残留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宫颈成熟率明显增高, 用药后到规律宫缩出现时间及胎儿胎胎盘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服米非司酮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研究组出现宫缩后均能忍受, 均未出现强直性宫缩。可见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可防止未成熟宫颈在强烈持久的宫缩作用下, 强行排出胎儿及附属物, 导致宫颈裂伤和瘢痕破裂的风险。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弥补了单用利凡诺的不足, 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新明.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79-791.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73-374.

[3]赵晓青.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174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8) :64.

[4]Fylstra DL.Ectopic pregnancy with in a cesarean scar:a review[J].Obstet Gynecol surv, 2002, 57 (8) :537.

上一篇:英语课堂的任务型教学下一篇:蓬莱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