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考察机制

2024-08-05

培养考察机制(共7篇)

培养考察机制 篇1

最新修订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 在“严把入党关”和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下,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党员社会实践, 既是大学生党员根植社情国情、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更是基层党组织考察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创新平台。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 因此培养学生党员一直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心。 然而,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当前面临诸多问题。

( 一) 发展党员重数量、 轻质量, 部分学生党员接受的考察培养不足, 理论水平、政治修养和个人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待提升。

(二) 受学制制约, 高职院校缺乏入党后长期考察培养的制度设计, 培养党员多是“完成入党流程”而非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 影响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 高职院校较重视学生党员在学习和守纪方面的表率, 却较易忽视培育创新人才和激活基层党组织, 学生党员及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性仍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一) 社会实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 当前高职学生享受了社会发展的红利, 却缺乏对艰苦奋斗的历史认识。 网络信息爆炸更易使大学生漠视实践。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开展的入党调查显示, 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社会议题、基层情况缺乏关注。 因此, 组织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尤为必要。

(二) 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专业及职业核心能力。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专业及职业能力的演练场, 作为学生表率的党员更应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 党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具有组织优势, 具备号召力, 有助于学校达到育人目的。

(三) 社会实践是考察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有效载体。 高职学生受学制所限往往出现“一入党就毕业”的情况, 难以建立长期的考察培养机制。 对于二、三、五年制学生党员而言, 社会实践应是务实而有效的考察培养方法。

三、社会实践载体下的高职学生党员考察培养机制

通过社会实践载体提高党员考察培养机制的实效, 是当前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作用。

(一) 学生党建办公室。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学生党建办公室成立于2011年, 前身是学生党员协助党建工作的校内实践组织。 出于对短学制的考虑, 学生党建办公室有意识地吸纳表现优秀、 具有发展潜力的入党积极分子协助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办公室作为校内实践的主体, 缩短了学生党支部与广大学生的距离感, 提供了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渠道。

(二) 学生党务工作者。 学生在党建办公室担任党务工作者, 分为五个职能小组, 还组成一支由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的社会实践队伍。 党建办公室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组织动态、时事热点和党建知识, 开展“线上党建”。 学生党支部通过学生实践提高其综合素质, 并以此作为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

(三) 党建文化节。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建文化节始创于2011年, 设九个子项目, 包括学生竞赛、对话老党员、红色走访等丰富形式, 学生党支部及党建办公室成员担当组织策划。 以党建文化节为代表的校园活动项目营造了党建文化氛围, 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成了传统党课培训以外的重要考察培养机制。

(四) 党员 “三下乡”团队。 学生党支部、党建办公室成员组成的“随梦启航”服务队, 连续三年远赴江西、海南等地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该活动结合专业特色, 在党建主题下将支教、调研、扶贫等实践形式融为一体, 使大学生党员了解基层、坚定信念,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一) 拓宽入党考察培养模式。 社会实践摆脱了传统的以党课培训、理论学习为主的考察培养模式, 让大学生党员主动“亮身份”。 社会实践的参与度也提供了更明晰的党员考核依据。 社会实践有效解决了短学制给党建工作带来的困难, 提供了一条可持续性的考察培养路径。

(二) 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讲求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党员不仅以此提高专业能力, 而且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 社会实践的公益性质使学生党员回归社会服务的定位, 有助于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树立理想信念。

(三) 扩大党的影响力。 在党建主题下, 社会实践是一个可容纳多种教育形式的丰富载体。 党员实践有助于营造党建文化氛围, 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 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到党组织中。

在社会实践载体下开展高职学生党员考察培养仍有比较广阔的探讨空间。 总之, 社会实践与学生党建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德英.略论社会实践对高校学生党建的促进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5:32-33.

[2]曾继平.探索社会实践推动学生党建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 2009, 35:167-168.

培养考察机制 篇2

根据透明国际2014 年公布的清廉印象指数 ( CPI) , 新加坡由腐败印象指数排名从2013 年第5 名降到2014 年的第7 名, 但其仍然是亚洲清廉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机制, 在预防立法、预防机制和预防机构方面都有较成熟的经验。

( 一) 预防立法

新加坡在惩腐反贪上采取的是打击与预防并重、标准兼治、双管齐下的方针, 而且这些政策在廉政立法上的到了充分的体现。新加坡主要的廉政立法有: 《公务员惩戒规则》、《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防止贪污法》, 该法是新加坡预防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基础性立法。该法从1960 年颁布, 先后进行了7 次修改, 使其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该法一方面把肃贪倡廉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 并且对一些具体操作规范做了规定, 使得该法的操作性大大增强。

( 二) 预防机制

一是科学的选拔和晋升制度。新加坡公务员有着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 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具备高品德、高能力和高水平, 并且要经过公开招聘等程序。业绩是公务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公开进行考核和评议, 每年举行考试测评, 优胜劣汰。这样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在岗公务员的竞争意识, 危机意识, 在实践工作中, 不仅不能犯错误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二是高薪养廉激励机制。新加坡政府聘用和培养公务员有完整的制度, 核心就是激励机制, 进入政府的管理人员的收入一般不会低于企业的收入, 较好的经济保障能够确保公务员具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 三) 预防机构

贿赂调查局是新加坡预防公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只要机构, 其职能规定在《法治贿赂法》。贪污调查局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举报, 调查被检举的贪污嫌疑人, 侦查符合逮捕条件的贪污犯罪嫌疑人。经过侦查确认有罪的, 经过检察长同意, 直接向法院起诉。新加坡贿赂调查局虽然拥有广泛的的调查权力, 但是其同样收到多方的严密监督, 对其的反监督更为严厉, 对调查局的公务人员的监督和惩罚也更为严厉。

二、对我国职务犯罪预防的启示

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14 年清廉印象指数 ( CPI) , 排名为100 名, 得分比去年少了4 分。尽管这一度引发了国内外对这一评价标准的质疑, 因为中国近几年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做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腐败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仍然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反腐败工作中, 要建立更加完善和健全的制度, 把工作重心放在预防上, 对此,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 一) 探索多元化的预防机制

加强法律监督。我国目前还没有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性立法, 开展预防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刑法》, 即通过发挥刑罚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能来实现。新加坡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加强立法, 使预防工作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出台新的预防立法势在必行, 但在此之前要加强现有法律的实施力度, 遵守现有的法律制度, 使法律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政务公开, 鼓励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实施全方位的政务公开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实行公开透明制度应当明确公开范围, 并使公开形式多样化。比通过发布会或采取听证会的方式。另外, 也应该确立举报人保护制度。职务犯罪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有一定的侦查难度, 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 即使发现举报, 有助于查处职务犯罪。

( 二) 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

我国当前反腐败的主要机构是纪律检查委员会、隶属于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局和反渎职侵权局, 以及政府内部的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 其中纪委的反腐只能最为突出。但是这些机关在职能上有重合, 使本该作为反腐主力的检察机关的职能被抑制, 所以预防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因此, 我们应该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 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机构, 在实体和程序上使其便于查处职务犯罪, 保障其反腐败的独立和高效。

三、结语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新加坡在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以及成功额实践经验对我国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其立法、机构以及制度的分析, 可以得出, 其之所以清廉程度较高, 一方面是其有完善的反腐败机制, 同时也得益于其制度、法律能够有效的实施。这要求我们在预防职务犯罪实践中, 既能立足于基本国情, 又能成功吸收他国的先进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的机制, 推动预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职务犯罪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严重危害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 各国都在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和机制。新加坡作为社会清廉程度较高的代表性国家, 其相对完善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我国职务犯罪预防的制度设计和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职务犯罪预防,启示

参考文献

[1]郝银钟著.遏制腐败犯罪新思维——构建以制度防腐与依法防腐为基点的国家腐败建设新体系[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13 (1) :181-184.

[2]陈诚.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反腐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71.

培养考察机制 篇3

近年来云南连续发生干旱, 今年一些地方仍然遭受不同程度旱灾。汪洋到石林县和陆良县实地调研, 详细了解供水管理、人饮解困、抗旱保春耕等情况。汪洋对当地推进水价改革、组建农民用水协会、设立抗旱服务队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 要统筹考虑价格、税费等综合措施, 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 增强节水意识, 强化节水措施, 推广节水技术和模式,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灌区建设和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改造, 完善末级渠系等配套设施, 着力疏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抓好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建设, 鼓励兴办小型农田水利, 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要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 通过财政补助、奖励、贴息等办法, 调动市场主体、合作组织、农民等参与水利建设和运行管护的积极性, 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确保水利设施不仅能够建成而且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主汛期, 南方等地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汪洋强调, 当前要高度重视做好防汛抗洪工作, 防止旱涝急转, 严防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确保安全度汛。要加强雨水情监测预警, 强化应急值守, 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险情。要落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损毁水利工程修复等重点任务, 加强水利工程科学调度, 提高防洪避险能力。

培养考察机制 篇4

1999年以后, 国家逐步在全国地级市城市设置本科院校, 截止2015年4月,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共408所, 占同期具有本科招生资格高校的34.3% (其时全国共有1191所高校) 。[1]可见, 新建本科院校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的投入与管理原则主要是“省地共建, 以地为主”。然而, 由于地方政府或多或少存在新建本科高校隶属于省教育厅的观念, 加之, 新建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观念不强。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较少得到地方在政策和财政上的强有力支持, 在发展中显得捉襟见肘。

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为获得地方政府支持, 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内涵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走校地合作是一条必由之路。校地合作是指以共同利益为纽带, 高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大众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为实现共赢的互动合作, 这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和社会需求在协同发展中寻求共赢的过程”。[2]校地协同育人是指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业机构等主体共享人才、知识、物质资源, 结合教育教学和市场规律, 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而进行周期性活动。

近年来, 新建本科院校逐渐认识到立足地方、进行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树立了以地方为依托, 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观念, 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 都紧密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 努力成为地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中心, 为地方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加快了培育和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步伐。它们以学科优势为支撑, 坚持以行业发展引领和行业标准指导为重点, 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思路, 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我们以川东北唯一一所省属新建本科院校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来加以说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四川文理学院将办学理念定位为: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 立足川东, 服务四川, 面向全国, 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新成立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面对老龄化突出这一国家现实问题, 学校设立康养产业学院, 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专门人才。学校还成立校地合作处、发展规划处和校友工作办公室等对外联络班子, 加强与省 (市、区) 领导, 特别是学校所在地达州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联络, 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络。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与思路上的转变, 为校地协同育人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

1999年,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提出, 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2年,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率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2009年教育部在高校“质量工程”项目中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10年教育部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贯彻劳动者就业的四个方针, 即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2016年, 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国家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大政方针政策的出台, 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全国普通高校申报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并纷纷设立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形成了“课堂式”、“实践式”和“综合式”三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作为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 也不同于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高职 (专科) 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在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下开展创新创业机制教育呢?

(一) 针对性地制定校地合作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核心是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要首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种类。课程安排要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原则, 以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为抓手, 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可以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比如四川文理学院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 即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分别为50项和100项,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00项, 初步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据此, 学校进一步制定了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第一学年:解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翻转课堂讲授《科学思维与方法》、《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职业规划与发展》等。第二学年: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班, 课堂讲授与实践《创造学》、《知识产权法》、《市场调研》、《项目开发》、《学科竞赛》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应用实践, 学生可以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 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和就业, 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学年:专业教学与实践, 介绍学科专业前沿, 采用基于应用问题、项目深度研发、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等方式深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第四学年:集中实践与创新创业成果导向教育。

(二) 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一方面,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作为办学指导思想, 加强与国内相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的合作, 建立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基地;依托地方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 支持建立大学生科技园, 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 开办培养主体多元的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的主题创新实践班。

另一方面, 政府提供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 与学校共同建造科技园、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 并将其打造成学生实习、实践、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校地资源互补的平台, 实现学科带动产业发展, 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需要进行创业模拟实践, 通过创新创业基地来孵化创业基因。下面, 我们重点讨论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建本科院校应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精神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形成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校内基地建设的成型模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专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搭建的制度化平台, 主要设在高校校园内, 可以是课堂、宿舍、餐厅门口、体育馆休息区、图书馆空置房、大学生活动中心、实验室、实训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这些场地由学校免费提供。基地主动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内外著名教授、著名企业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师担任创业导师。学生在基地内由导师指导实施创业, 孵化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创意项目。当然, 也可以以孵化基地为平台,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推介服务, 让社会资源、产品订单进入高校, 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相较于政府搭建的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动漫产业园等注册资金高、注册手续繁多、用工条件较高且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服务平台, 这是一种“低成本、高成效”的创业模式。如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室, 学生在创新创业导师指导下的《凉山彝族“纪念版擦尔瓦”服饰创意设计公司》项目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弘扬了民族文化。“擦尔瓦”是彝族同胞平时穿着的一种民族服饰, 许多游客想有一件留着纪念, 但“擦尔瓦”纯手工制作, 用时长, 价格贵, 以前没有商店大量出售, 游客也因价格过高而放弃购买。该项目对“擦尔瓦”纪念品进行改良设计, 通过改变其材质, 降低成本, 添加了具有民族特色图腾的发光体, 使其外观更加新颖和具有吸引力, 不少游客在感受彝族风俗时, 都愿意购买一件甚至几件“擦尔瓦”作为旅游纪念品。另外, 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36个创新创业团队,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2014年“创青春”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达州市首届青年创业梦想大赛银奖等奖项。

(三) 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3]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精神教育。[4]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是指, “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与生活工作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综合心理素质。”[5]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 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让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创新创业意志。总之,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为着力点, 进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效。

(四) 提升教师自身创新创业素质

新建本科院校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来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每个院系的教师要在服务社会、行业、企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三点举措来提高教师到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锻炼的积极性。第一, 学校每年可有计划地推选一到两名专职教师到对口的企业、行业, 做具体的工作与业务, 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参与其经营管理, 为各自单位献言献策, 从而完善并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二, 形成新进青年教师上岗前在校地合作的相应企业、行业实习半年的制度。新进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很高的专业知识理论, 但在企业、行业的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学校可有计划地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和锻炼, 熟悉创新创业的教学流程。第三, 学校要鼓励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取得各种行业、职业资格证, 要对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做出突出业绩和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 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总之,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是人的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 是社会为迎接新挑战而对人才构成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校地协同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是使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举措。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 使他们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能“一刀切”[N].中国教育报, 2015-06-18.

[2]刘国瑞, 林杰.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 2013, (2) .

[3]林周灵, 谈姗姗, 吴琼, 刘畅, 刘莱阳.创业梦想大学生面临三个艰难选择[N].北京日报, 2010-11-10.

[4]肖海平, 邓银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与高校教学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 .

培养考察机制 篇5

关键词:民事调解,司法确认,规则设计

1 民事调解的司法概念厘清及外延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制定的《人民调解法》对民事调解的范畴作了明确的规定, 即是指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对此笔者认为民事调解的范畴过于狭窄, 我们在承认调解协议具有第三方积极参与的同时, 却限定了第三方参与的主体资格, 调解协议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自力救济行为, 在很多情形下反而是外力的作用 (1) 。换句话说调解并非是一种封闭系统, 在征得双方同意或者取得双方当事人信任之后, 有第三方参与的调解就变成内外信息融合的开放性系统, 从这个角度而言, 调解的第三方参与在充分考虑第三方公信力的基础上应该予以外延, 以尽快达到化解纠纷的效果。有学者指出认为对于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协议应该突破《人民调解法》规定的调解协议范围, 不限于人民调解。只要具有调解职能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以及人民法院建立的调解员名册中的调解员经调解达成的民事调解协议都可以进行司法确认 (2) 。笔者赞同上述学者的观点, 将民事调解第三方参与的范围扩大有利于多渠道的化解纠纷。另外对于仅仅是由当事人之间单独形成的和解或者调解协议不应作为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的范畴, 理由是这类协议缺乏基本的法律审查和社会调解组织公信力, 尤其是在涉及多方利益的情况下甚至会存在串通诈骗之嫌。

2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法律价值分析

调解制度是20世纪20年代作为解决种种日益严重社会问题的方法之一, 系通过适应不同的对象, 采取个别立法的办法逐步完备的 (3)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进入21世纪以来在应对所谓的“诉讼爆炸”现象中, 人民调解制度发挥的作用日趋减弱, 根本症结就在于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未得到法律的明确, 缺乏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调解协议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4) 。且调解协议只在当事人产生合意, 对内对外效力在法律上也存在诸多的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司法确认是指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 经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后, 当事人可以申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认其效力;人民法院审查后, 决定是否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决定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后发生法律效力, 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 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上述指导性文件中规定对民事调解进行司法确认, 突破了传统民事法律对于契约合意相对性的约束, 在引入了第三方价值引导之后, 赋予民事调解充足的法律确定力和强制执行力。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建立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法律的多元化的需求, 多层次的法律需求, 要求多元化的程序设计和运作 (5) 。同时也可以大大缓解法官的工作压力, 将许多争议金额小、权利清晰的案件“阻挡”在法院之外;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树立法院公正廉洁的形象, 有效地实现司法权威和民事调解合意性相结合;可以使貌似得到解决而实际上处于不确定状态的矛盾纠纷通过司法确认使之处于确定的法律状态 (6) 。同时通过司法确认对事实法律状态的确定, 可以使当事人增加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降低违约的可能性。

3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认定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是典型的实践先行, 立法尚属空白, 对于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则有很大的争议。《若干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司法确认案件“参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 《若干意见》只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能否就此创设和认定一种新的民事诉讼程序, 在法理上很能自圆其说, 争议也颇大。笔者认为, 从司法确认程序的概念和构造来看, 很难认定是诉讼程序、非诉讼程序, 以及特别程序, 即应是独立的民事司法确认程序,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的目的与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确认申请人之间没有争议, 且共同申请的民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并赋予合法民事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 而诉讼程序、非诉讼程序以及特别程序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民事权利争议 (7) 。另外民事司法确认程序采用的审查方式, 审判与审查存在着天壤之别, 笔者认为民事司法确认是一种独立的民事司法程序。

4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规则的设计

《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司法确认制度司法确认制度在法律实践中的孱弱, 有必要认真反思民事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 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 在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专门的一节即司法确认程序。具体的规则设计如下:

4.1 关于可以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范畴, 本文开始就有所阐述, 在这不再赘述

4.2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管辖法院的确定

关于司法确认的管辖, 由主持调节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申请确认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委派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组织进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 由委派调解的人民法院管辖。

4.3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提起

民事调解是在具有社会公信力第三方参与和斡旋之下形成的契约, 对双方当事人之间具有约束力。因此应规定必须经过双方当事人同时申请提起才能启动司法确认程序, 若只有一方当事人申请提起则不能启动司法确认程序。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 对于没有经过司法确认, 一方当事人请求履行调解协议, 请求变更、撤销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 应当允许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4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审查方式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审查方式应是开庭审查, 开庭审查可以使法官通过开庭的形式有效深入了解案件事实、当事人的真实态度, 并形成对于案件事实的初步判断, 并在开庭审查中要充分询问双方当事人对于调解协议的真实意愿。若不实行开庭审查很难了解上述情况, 毕竟通过司法确认程序是使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若一方当事人没有到庭就按撤回确认申请处理。

4.5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审查类型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审查类型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调解协议的审查应当采取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 或者兼具形式与实质两种性质的审查。笔者认为, 对于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的审查应当采取实质审查, 理由是法院对于民事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是一般民事调解协议由民事合同转变成为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的文书, 成为法律强制执行的依据, 这种转变不仅要求法院主观上要尽到谨慎义务, 还要充分认识案件争议焦点、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想法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争议, 只有坚持实质审查才能保证民事调解协议由一般民事合同转变为法律文书不出现瑕疵, 而且也可能存在双方当事人借用调解协议的方式, 恶意串通规避法律或者是转移债务的情形, 采用形式审查很难避免案件实体瑕疵的出现, 起不到缓解案件数量的作用。

4.6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法律文书的确定

法律文书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与程序性质相一致,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是一种独立的司法程序, 是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 是对某种法律关系的确定。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都有其明确的适用范围, 与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者认为,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法律文书应使用决定书的形式, 这与法院确认性质相吻合, 也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律文书之一, 成为强制执行依据也不会有无法律规定的障碍。

4.7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案外人的异议处理

由于纠纷涉及问题的复杂性, 当事人对于法律理解的片面等因素, 申请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因而对民事调解司法确认同时也产生对涉及利益的第三人权益受损的救济问题。笔者建议, 对于进行司法确认的民事调解应通过报纸、法院网站等方式进行信息公开, 对社会公众进行及时告知, 对可能涉及权益的第三人给予充分告知。

对于第三人在确认过程中提出异议的, 立即终止司法确认程序并告知申请人、异议人另行起诉, 即通过诉讼的方式而不是确认的方式解决争议 (8) 。对于司法确认生效后提出异议的处理, 第三人对司法确认的决定提出异议实质上是对调解协议本身的案件事实、权利义务存在争议, 就应当采取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

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 是法院在能动司法理念指引下的有益尝试, 是诉讼与非诉机制相互衔接的新的方式, 建构合理科学的民事调解司法确认程序, 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为保障经济方式转变和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释

1 赵旭东, “论和解协议效力的司法确认”,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50页。

2 罗东川, “关于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建议”, 《法律适用》2011年第7期第8页。

3 (日) 三月章著:《日本民事诉讼法》, 汪一帆译,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第6~7页。

4 徐昕, 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5 章武生, “司法ADR之研究”, 法学评论2003年第2期第143页。

6 姚小林, “司法确认的诉调对接试验及其法制化”, 广东法学2010年第2期第13页。

7 廖中洪, 《民事司法确认程序若干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2月第13卷第1期第24页。

英国中学资优生培养的个案考察 篇6

一、对资优生的界定与识别

学校CV的资优生培养方案名为“Able & Ambitious Programme”(才能/雄心课程方案,简称A/A方案),该方案将资优生界定为gifted(有天赋的)和talented(有才能的)的学生(简称“G&T”)。具体而言,资优生是指那些某项或某些能力的发展水平超越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或是具备相应发展潜质的学生。在某些或是全部学科,这些学生往往超越了人们对其同龄人群体的通常预期。从该定义可以看出, 资优生群体内部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发展的方向、水平和成就具有离散特征。有些能够在全国性的学业考试或资格比赛中胜出,有些则在特定领域表现出众。A/A方案强调,资优生之“资” 比考试能力所涉范围宽广得多。

学校CV依据一系列的数据来识别资优生,包括小学毕业阶段英语、数学、科学三门核心学科的学业成就,学生当前的阅读年龄(reading age)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进展情况。从比例看,每个年级的20% 左右的学生被学籍系统登记为G&T。在英国,英语、数学和科学是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所规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知识、技能、理解力、思考力、个性发展的关键载体,特别是英语和数学,它们不仅是学科,而且是其他众多学科成功的基础保障。将阅读年龄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足见学校CV对阅读能力的重视。 阅读认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是文明世界学生知识、能力、人格、价值观塑造最为重要的载体,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因此成为资优生认定的重要依据。

二、资优生培养方案及活动项目

学校CV将A/A方案定位于“选择参与”课程(opt-in programme),供有心拓展才干、提高能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参加。由于资优生群体的多元性和差异性,A/A方案旨在通过设计广泛、多样的拓展项目和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在某个学科、主题、爱好或职业领域的好奇心、热情和成就, 从而使得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真实潜能。具体而言,A/A方案将给学生提供:突破已有水平的挑战性学习活动;从事高于同龄人认知水平的智力活动;发展特殊的技能和才艺的机会;智慧与社会能力综合发展的关怀,等等。

A/A方案主要针对资优生,但也包括一定数量、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项目。项目所涉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笔者尝试以所涉学科为主要标准对比较流行的、做得较好的A/A项目进行分类,详见表1。

注:学校 CV 每天5节课,每节课1个小时,第6节课指放学后的1h。

除了以上常规项目外,A/A方案还设计了一些访问活动、比赛活动,以及学习、考试技能类专题活动,以进一步拓展体验、提高学习能力。详见表2。

总的来说,该资优生培养方案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各种学科和专题,同时又突显出语言类、艺术类活动的特色,这反映了西方教育高度重视艺术人文学科(arts and humanities)的教育传统。英国国家课程对英语课程的规定是:英语在教育和社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掌握良好语言技能是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关键。[2]相应的,A/A方案中提供了英语诗歌、戏剧表演、文学欣赏、辩论、写作等课程。A/A方案以校内活动为主,同时又组织一定数量的外出体验活动,如参观大学校园、参观莎士比亚曾经演出过的剧院等。活动内容有学术性质的,又有侧重技能的,特别是一些带有职业导向的活动, 如数字音乐、纺织技术、计算机编程、美甲等。这些活动均针对比较明确的学生群体,应用性强。值得关注的是,A/A方案更侧重于利用兴趣导向学生的选择,而非仅凭学业成绩。当然,学生一旦做出决定之后,短期内不得随意变更。

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学校宣传、教师推荐、系统邀请、学生选择相结合来帮助学生确定最终的活动项目。学校会在年级晨会(morning assembly)上进行项目宣传和发动,鼓励学生向A/A方案相关课程和活动的责任教师咨询。学科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观察向一些特定的学生做出推荐和正式书面邀请。学生管理系统由于记载着学生所有的学业成绩,登记着包括兴趣、爱好、特长在内的学生个人信息,也会自动甄别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并提醒班主任(form tutor)和科任老师,教师可以据此做出推荐。最后,学生将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自主做出选择,通常学生也会咨询家人的意见。A/A方案中的很多项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有些项目具有系统的学科学习的性质,学生需要定期、持续地参加,如汉语课程、数学拓展课程、计算机编程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一般会告知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鼓励、督促学生深度拓展自己的才能,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和韧性。

三、英国资优生培养方案的启示

针对笔者所观察到的国内资优生培养活动的一些问题,从学校CV的A/A方案中我们可以读到以下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拓宽“资优生”的定义。才智、兴趣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资优生”培养项目所鼓励的应该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长与个性的深度培育。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对资优生之“资”的理解,改变当前高中教育的“理科”情结,尊重并认可智力和特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最值得关注的是,西方教育非常重视文学艺术类课程的拓展,注重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情操,注重经典著作的阅读。不过当前国内大多侧重于高考招生的理科类拓展、竞赛活动,我们急需重新审视我们自己“文以载道”的文化教育传统,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的培养。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资优生培养的目标。当前全国各地高中都在竞相探索培优模式,大多冠以 “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甚至是“火箭班”、“卓越班”之名。[3]从课程名称来看,资优生的培养大多还是主要与高考科目挂钩,主要策略则是超前、超速、超时的学习,目标仍然定位在学业考试成绩、竞赛成绩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升学率提高上。从A/A方案来看,资优生的培养需要关注于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具体活动成就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这就提醒我们改变中学教学“成人化”的倾向,建构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毕生发展而言,中学阶段应该重视兴趣、习惯、态度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知识灌输。

第三,学校CV的资优生培养活动除了体现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关注外,还包括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尊重和引导。英国学生中学毕业以后有着多种发展选择,可以申请进入职业性质的学院(college)学习, 或是进入A-level课程的学习以便两年后升入大学(university)深造,或是进入学徒制的工厂或作坊进行职业培训。A/A方案既围绕着国家课程设计拓展项目,又依据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提供一些学习活动,这体现了对差异的尊重和认可,而不是一味地试图去消弭差异。

培养考察机制 篇7

学校特色:培养“生存能力”

日本长野县高岛小学校建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是长野县非常著名的小学之一, 现有学生280多人。校训以“质实刚健”为准则, 培养学生具有诚实的本质和强健的体魄, 一直致力于探索独特的教育目标“自我革新”, 即通过对自己的锻炼来拓展自我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切实追求事物的本质, 以求磨练出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该目标贯彻了学习指导要领中对“生存能力”培养的指导方针, 并结合学校特征制定的具有自我风格特征的课程。

该校有着三大核心支柱课程模块, 第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以从中体验喜悦感的“白纸单元学习”; 第二是充满学科性特征, 使学生能体会到易于理解喜悦感的“学科单元学习”;第三是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 使学生能体会到掌握知识喜悦感的“演练单元学习”。通过这三大课程模块来夯实“生存能力”培养所重视的基础学习能力、丰富的内心体验、健康 的体魄, 以此实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 促进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场问题的过程中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

以该校的第一大支柱课程“白纸单元学习”课程为例, 该课程属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内容之一。“白纸单元”是指从白纸状态开始, 由各年级自主开发学习素材, 教师和学生协同作业自由创造。以手工制作、户外调查等实践性内容为主, 贯穿于一至六年级, 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材料和教学方法略有不同。其中, 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为贴近生活情境的生活课, 如参观当日一年级为手工实践课, 主题是让学生利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箱、纸盒来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形状。教师则通过电脑制作, 打印资料展示等指导学生进行绘图、设计、裁剪等多种方式具体操作, 有的学生制作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模型, 有的学生制作出桌子、椅子等家具模型, 而有的学生甚至利用剪刀、胶水、刻度尺等工具做出与自己等高的大型机器人模型, 形象逼真, 其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参观者极为惊讶。

白纸单元:建设“大家的活动基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 可以灵活采用各类知识进行协同学习, 因此, 该校展示了一门非常特殊的“白纸单元学习”课程。该课程名为“大家的活动基地”, 利用校园里闲置的区域,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娱乐场所,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发、自我责任、协同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整套课程面对三年级小学生, 共有用81课时, 其中主要利用综合学习时间40课时, 国语2课时、手工制作10课时、图工10课时、算数2课时、学校裁量17课时, 课程安排如下:①寻找场地 (4课时) :寻找可以游乐的场地、寻找场地所有者、如何获得使用权;②整顿场地 (22课时) :除草、清除杂物、制作扶手和台阶、设计出入道路和规划场地;③制作游乐场 (40课时) :秋千、跷跷板、滑轮索道、攀岩、独木桩等各类游乐器材的制作;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保障;收集和节约材料;测试;④宣传招待 (5课时) :制作宣传海报;以年级为单位策划活动方案;⑤复原场地 (10课时) : 还原场地原有状态归还给所有者;召开总结大会。

在协同作业中该课程主要是考虑在实践手工制作中, 将如国语、手工制作、算数等常规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整合起来, 从一张白纸开始进行规划设计, 互相协作。比起简单的教室内手工制作活动更加复杂, 两三人的小组模式已经不太适合这类课程的开展, 因此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器材和规划场地, 还需要学生协作分工, 磨合团队精神, 综合使用包括笔纸、计算机、网络检索、照相机、打印机, 以及手工制作所需的剪刀、锤子、木锯、搬运车等各类器材。

户外实践:“一起来创造游戏场所”

在“大家的活动基地”课程中, 笔者参观了其中一节名为“一起来创造游戏场所”的指导课程。

课程对象:三年级 (2) 班。

课程定位:本节课位于制作游乐场40课时中的第30个学时, 上节课为种活动”等, 与学生进行交流, 深化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认识, 进而确认本次课的达成目标;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各司其职, 利用所学到的理科、数学等知识, 配合本课程已教授过的内容, 让学生研究出打桩、锯木、搬运、打结、滑轮制作、树桩固定等具体的操作方法。运动基地中游乐器材的制作, 本节课则继续上次课的内容。

小学生们在锯圆木和协作钉木桩

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运动基地中现场制作游戏器材, 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制作安全、有意思的游戏器材, 并对器材进行测试调整, 指导学生在制作和调试的过程中获得协作解决问题的耐心和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最终完成大家共同的目标“运动基地”的建设。

注意事项:需要在操作中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 以免受伤, 尽量在认可学生设想和辛苦劳动的基础上, 提出适当的建议, 使之能更安全执行的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首先确定课题, 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活动, 如提出问题问“想做什么样的活动”, “通过哪几个步骤完成这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将历次课堂中的照片导入到多媒体中展示给大家, 学生互相讨论后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教室里分组, 利用计算机或者笔纸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游戏器材, 选择合适的器材搬运到户外指定的场所, 然后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游戏器材制作完成后进行各项测试, 学生将整个课堂所学到的内容整理成报告, 分组相互展示, 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则适当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制作成海报形式予以公布。在笔者参观的这堂课中,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分派到户外制定的地点, 要求各小组自己协同完成器材的制作。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 教师不停地巡回观察、指导每个小组的工作。

比如打木桩,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合适的间距、深度, 首先衡量尺寸锯开原木, 其后商议打桩方法, 先以铲子挖出泥土, 刨出石块, 后放入木桩, 小组内两人合作, 一人支撑一人敲打, 用铁锤敲打木桩使之扎入土中数十厘米左右, 在这一过程中根据铁锤敲打木桩时发出声音来判断木桩的深度和稳定性。教师则在学生进度缓慢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积极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裁切, 如何使用锯子, 以及如何在安全省力的情况下打桩, 并将内容依次记录下来, 以便讲解时进行回顾和总结。

打制完成的木桩

利用自制绳索来运送木板

危险时刻教师挺身而出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位于山坡上体育馆后面的轮胎基地的轮胎运送至需要轮胎的滑坡, 并且运用学到的打桩技术再一次地在山坡的坡面上钉入了一个木桩, 然后把一个个轮胎用金属丝捆绑, 将第一个轮胎套在木桩上, 他们可以安全地从坡底通过攀爬结实的轮胎而爬上坡。斜面打木桩比较困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何既安全又容易固定, 是使用圆木还是木板, 如何在斜坡土壤中定桩等, 反复动手操作反复修改方案。如“研究如何搭建、固定斜坡木桩图”的左图, 为固定大木桩, 大家开始设想用金属丝来捆绑固定, 而动手操作时却因木桩比较大很难捆紧, 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虑固定的最佳方案, 图纸设计不行就采用实物实际操作;右图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平地采用实物演练, 因为斜坡上学生们的体力有限无法长时间负重, 木桩又比较沉重, 容易出事, 所以先在平地上做好设计后再移至斜坡上, 最终按照斜坡的度数在平地的土壤中斜着植入两对反方向的木桩, 再以两块小石板填入木桩间加固之。这对才三年级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要求极高, 并且要能够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极大发挥了协同作业和头脑风暴的启发式实践式教学的效果。

研究如何搭建、固定斜坡木桩

学生们协同作业完成的攀岩和云梯

利用斜坡的地形特点, 测量完场地后, 分组讨论各部分的规划, 然后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等进行合理的计算, 搭建攀岩设施和云梯。除采用木桩加废旧轮胎组成的云梯外, 还有索道、滑梯、石板台阶、登山梯等。不得不佩服这些学生, 才小学三年级就懂得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玩耍空间的新天地, 从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收集使用搭配材料到具体施工测试, 无不表现出该课程对学生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锻炼。

总结汇报大会

最后进行总结大会, 先由分工的各小组汇报和展示具体操作中的体会和问题, 然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进度和施工情况, 并对学生下次的活动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期望。

后记

从这次学习指导研究会中, 可以体会到的是日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广泛, 涉及自然、理解、环境、健康等多个侧面,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针对儿童年龄设计不同的教材、教具和教学方法, 形式多样,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重点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性。这也突出体现了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价值, 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透过这次“白纸单元学习”课程可以发现从白纸状态出发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不是单纯放纵学生, 而是教师在坚持儿童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下进行“描绘教学”, 教师不是采用强制灌输式教育,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导作用, 积极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 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不断试错, 让学生在试错中总结经验, 学生们则经过不断试错逐渐达成目标, 从中感悟到成功的乐趣。在教材和教学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 并非单一化的教授课程内容或者教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而是让学生根据实践的需要自主选择, 教师则从旁指导, 灵活利用了综合学习时间的横跨式课程设置, 在协同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上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 综合的な学习の时间, 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ougou/main14_a2.htm.

上一篇:混合沉积下一篇:产品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