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建设

2024-09-25

消防建设(共12篇)

消防建设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消防事业在得到长足发展同时,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一般企业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装备建设, 不是因消防技术装备更新跟不上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而是在体制管理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 就企业消防装备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企业内消防设施现状及典型案列

目前, 一些企业内部均设置室内外固定消防设施, 在面对各类突发性火灾事故时, 企业义务消防员能第一时间到场组织初起火灾扑救、及时驱散火灾产生的高温有毒烟雾, 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 减少火灾烟熏损失和垮塌的危害, 为消防救援力量创造先机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诸如整体配置简易、质量普遍偏低、易氧化损坏、使用寿命短等实用性不强的缺陷, 这些都导致企业会存在一定的火灾安全隐患。例如:2008年12月3日某公司钢结构棉花生产车间发生火灾, 当时值班人员及时发现, 组织厂内职工利用室内消火栓灭火, 后因水带接口发生爆裂, 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引发大火, 大量浓烟导致12名职工受伤、4名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元。2010年8月10日某公司三楼仓库发生火灾, 三名消防战士内攻搜救灭火, 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枪灭火, 后水带接口爆裂, 火势愈加猛烈, 导致退路被封堵, 最后仓库发生垮塌, 三名人员被埋压, 造成了一名死亡、两名重伤。

从以上两件案列及当前形势分析, 企事业单位内消防水带接口引发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水带接口是消防供水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消防配件, 用于水带加长、消防车, 消火栓、水枪之间连接, 以便输送水或泡沫混合液进行灭火。它由本体、密封圈座、橡胶密封圈等零部件组成, 密封圈上有沟槽, 用来扎水带。具有连接简便、解脱迅速的优点。但一般企事业单位为降低成本, 只求有而不求实用, 消火栓内配备的都是制造工艺粗糙、流程简单、甚至不达标的水带接口, 导致了火灾安全事故的频发。另外消防水带自身的材料简单导致了水带承受压力有限, 也给火灾扑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企业消防水带与现役消防队水带的比较分析及其弊端

(一) 水带内衬材料不同

水带内衬材料主要有两种, PVC和TPU。PVC水带的原料其实是一种乙烯基的聚合物质, 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PVC材料里含有经常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他添加剂, 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候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但是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氧化烃接触的场合。与PVC相比, TPU (热塑性聚氨酯) 具有优异的耐磨和耐温性能, 可以大大提高消防水带使用寿命;TPU消防水带具有高强度性, 衬里厚度更薄, 因此携带更轻便, 可以极大程度上降低消防战斗强度, 特别是在抗微生物方面有特别好的效果。目前TPU水带也在逐渐取代传统的PVC和橡胶水带。

(二) 水带的接口方式不同

水带接口按照接入方式主要分为KD和KDK。随着现代火灾形势的变化, 对灭火救援装备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使用的KD接口, 即内扣式水带接口, 已逐渐被KDK接口所取代, KDK接口即插入式接口 (日式) , 或者快速消防水带接口, 该类接口由快速消防水带雌接口和快速消防水带雄接口两部分组成, 新型快速消防水带雌接口由接口体、手柄套、压板、护圈、锁舌外圈、锁舌组件、密封圈、锁舌内圈等组成, 接口体内锁舌外圈内有锁舌内圈, 锁舌组件位于锁舌内圈凹槽中, 并在锁舌内圈中能伸缩自如;快速消防水带雄接口由接口体、脱离圈、钢丝挡圈等组成, 通过脱离圈、挡圈可使雄、雌接口方便快速地连接、脱卸。快速KDK接口与传统的KD接口相比较, 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更利于火灾发生的快速反应, 更便于战斗人员和现场人员铺设水带, 出水打击阻截火势, 并且其连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 不易脱落。现在现役消防队水带基本上都使用KDK接口, 而一般社会企事业单位仍在广泛使用KD接口, 这给企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扑救初起火灾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三) 水带接口的生产工艺不同

水带接口生产工艺主要有浇铸和压铸两种。浇铸是将材料在高温下熔化成液体状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 然后注入型腔内, 一般的型腔有砂型, 金属型等等。在设定的型腔内流动, 之后冷却成型, 但是一般的表面粗糙度很低, 压铸是使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 另外对其使用压铸机在一定的压力下使之成型, 表面粗糙度与浇铸型接口相比较高, 并且压铸和浇铸使用的材料也不相同, 在加工过程中, 压铸时液体的流动动力是靠外界的压力, 浇铸时流动的动力靠的是浇口的高度产生的液体压力, 因此压力受限制, 冲型时间长。所以当液体流动性不好, 或是希望得到致密的组织, 或是铸件的结构不适合液体流动可以考虑使用压铸。所以压铸的接口密封性能更好, 强度更高, 应用前景更广。现在企业内消火栓内配备的水带大部分是采用浇铸工艺, 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和不安全因素。

(四) 水带接口的材质不同

按照材质分水带接口主要有铝质接口和铜质接口两种。铝质接口具有轻便易携带, 活泼性较强的特点, 而铜质接口则相对密度较大, 质量较重, 有不易被化学药剂腐蚀, 不易被氧化的特点, 耐压性能好。所以铜质接口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导致企业消防安全隐患的其他主观因素

(一) 维护保养不到位

大部分企业单位没有安排人员对室内消火栓进行定期维护, 存在生锈、漏水等现象;部分单位内消火栓接口垫圈损坏;消火栓阀杆上没有加注润滑油;绝大多数单位没有定期进行放水检查, 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打开放水。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内消防安全存在隐患。

(二) 捆扎维护有问题

一方面, 消防水带接口捆扎简单, 只是简单的使用单箍捆扎法, 有的甚至只用塑料扎圈将其固定;另一方面, 室内消火栓内水带的自身磨损消耗导致水带有裂缝、破损等, 而目前这些破损的水带长期得不到检查维护, 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带只是一个摆设, 所以不能在扑救初起火灾时真正发挥作用。

(三) 使用技能不合格

员工使用技能不合格的现象也是造成火灾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 目前企业单位还没有一支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队伍, 现有的消防安全负责人流动性较大, 缺乏定期专业的消防安全培训, 甚至存在部分人员无证上岗, 企业为节约成本也没有对他们进行适当有效的管理, 这些都导致了现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方法不熟悉, 使用技能不合格等问题。

(四) 行业标准过于低

目前现行的企业消防设施行业标准仍是数年前的标准, 从实用性来看, 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的复杂形势, 也不能满足现实灭火要求, 总体来说, 企业消防安全缺乏一套合理的市场行业准则, 对企业消防安全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

四、个人想法和建议

“火患猛于虎也”, 以往惨痛的教训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触动, 不仅仅是我们消防部队应该反思, 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也应该深刻思考。结合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

(一) 推广新型消防设施应用, 加强维护保养

自2013年8月份起, 我国已全面实施新版GB6246-2011消防水带国家标准, 标准从器材的使用寿命出发, 加强了对水带衬里的物理性能的要求, 增加了对水带表面耐磨性能的测试;从使用、实用角度出发增加了消防水带与消防接口连接性能的测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因此, 企业单位在采购消防设备时应该注意该器材 (水带和接口) 是否是通过当前最新标准认证的, 以及产品的外观是否有强制认证标志、产品身份证等信息, 防止买到伪劣的消防设备, 影响消防安全。

(二) 建立市场准入机制, 完善行业标准

消防设备与消防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对新申请消防设备生产资质的企业, 准入门槛需要提高。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 产品上要有创新, 质量管理要达到相应水准。消防设备生产企业除了具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以外, 还需要有详尽的质量和管理记录。同时对消防设备生产企业需要加强监管, 对生产假冒伪劣、不达标的消防产品的企业必须严厉惩处。最后与市场监管相结合, 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消防器材厂家轻则处罚、重则暂停, 甚至取消消防器材生产资质。

(三) 丰富监管机构实验室或监测站的测试手段, 改善测试条件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水带和接口质量良莠不齐, 除了从外观、资质等方面检查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外, 检测的手段和测试条件也相当重要。新的国家标准虽然已经公布实施, 但一方面标准众多, 各地监管机构不可能全部了解所有的测试要求, 在测试中有一定的偏差, 且由于各地监管机构的条件差异, 大部分地区还无法对水带和接口的一些重要性能做测试。因此一定程度上虽然通过了检测, 但实际的使用上与纯正的国标产品还有很大差异。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强监管部门对相关新标准的认识, 增加对重要性能的测试设备的投入。

(四) 有效运用行政监管, 加强消防宣传

工商、安监、消防等有关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督检查流程, 严格按照标准检查企事业单位消防设施, 加大处罚力度, 有效运用行政干预的手段, 除此之外, 有关部门要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 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企业消防工作应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 企业单位、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互相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消防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局面, 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

消防建设 篇2

(一)利用二维码技术,实现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将消防设施、重点岗位人员和消防应急预案、户籍化三项备案等重要信息进行二维码编码,社会单位通过二维码扫描,生成巡查检查项目将核实数据上传服务器,通过转换导入户籍化管理系统,实现“户籍化”管理的相关功能操作。消防监督人员通过读取相应的信息,实时了解该单位工作情况,实现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有效监管。年内,争取在20%的消防重点单位推广该项技术。

(二)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在推行有消防控制室的单位实行上岗人员备案制度的同时,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的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实行远程可视图像传输,对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消防控制室的的硬件情况基础上,结合监控抽查和年底考核情况,进行消防控制室星级创建评比,提升消防控制室的管理。年内,争取20%设有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重点单位完成该项技术建设。

(三)利用远程监测技术,实现主要消防设施监控。在设有消防控制中心的单位全面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火灾监控系统”,对单位火灾报警、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等报警信息进行远程检测,实现社会单位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管理,实行火灾报警双保险。年内,50%的消防重点单位实现该项技术的应用。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消防培训网上报名。本着利民便民的角度出发,支队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自己服务器的切换,实现社会单位消防培训实时网上报名,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消防建设 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消防安全 工作要点

1、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明确提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十分关注。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问题谈几点看法。

2、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2.1农村火灾形势严峻

《中國火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表明,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和触目惊心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火灾四项指数均呈上升势态。且由于农村火调工作力量薄弱,农村火灾漏报现象突出,实际的火灾形势可能比统计情况更为严峻。

2.2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县、乡(镇)、村三级消防工作网络虽然得到加强,但由于责任机制和考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乡镇、行政村对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部署不能落实,应该建立的消防组织不能建立,应当开展的消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3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政。主要是靠消防部门的安排,乡(镇)、村临时“突击”应付式地进行,由于宣传不力,疏于教育与管理,防火制度不健全。

2.4村镇消防规划工作薄弱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易燃可燃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大了火灾隐患。

2.5用电设备增多,电器线路潜伏火灾隐患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洗衣机、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使用电器设备的过程中缺少一些基本的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极易酿成火灾。

2.6农村消防监督不到位

警力不足,对农村消防工作监管不力,使农村消防工作得不到系统化指导,消防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知少甚少、消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不强,督促整改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严重困扰了消防工作的宏观控制能力,使火灾多发的势头得不到控制。

3、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工作的几点思考

当前的村消防工作,既有传统现实的薄弱,更有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建立新型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

要全面贯彻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推动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3.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网络

建立完善由政府负责,派出所、综治、民政、农业、林业以及教育、文化等部门参加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要运用好乡镇(街道)成立综治办、村设立综治协管员的有利条件,推动乡镇专(兼)职防火员配备工作,努力构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不断落实农村消防工作措施,努力消除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空白点。

3.3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制度建设

要整合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科学、民主、法治的方式,落实有关政策和经费保障,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公安派出所、民兵组织、治保积极分子、义务消防队的骨干作用,制定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严格考核奖惩,着力构建农村社会消防管理网络体系。

3.4强化基层公安派出所对农村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公安部73号令要求,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和优势是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依靠公安派出所的力量,发挥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主力军作用,解决和弥补公安消防部队基层防火监督岗位警力不足的有效手段。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派出所消防三级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5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全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新机制

要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制定消防宣传进农村中长期规划,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联系教育部门,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从娃娃起就开始抓消防安全教育。

3.6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培植农村灭火救援好能手

国务院《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县城以下乡镇的农村因地制宜建立乡镇自办、政企联办或几个乡村联办的消防队。加强对农村专兼职消防队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水平。

3.7强化宣传,重点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在推进农村消防工作中,应始终把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摆在首位。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契机,以传播新农村消防平安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努力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普通百姓。要结合实际,采取利用村务公开栏、村民防火公约等多种形式,营造新农村消防文化良好氛围。

4、结语

建立农村消防防控体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公安消防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勇于实践,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农民消防安全意识,切实做到“人人知消防、人人懂消防、人人遵守消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安全保障[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2]卢启华.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J].科技咨询.2006

[3]郭铁男.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安全基础[N].人民日报.2006-.

浅析法治消防建设 篇4

1法治消防的内涵

法治理论衍生于西方的传统文化传统, 经过历代大家的推进发展, 现今已成为人类各领域发展的共同目标。人类之所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追求和实践法治的立理想, 基本原因就是人类历史的集体记忆和政治生活的教训都反复证明, 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政治生活中的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而为了制约公共权力, 就必须实现法治。当今社会, 国家法治建设程度是衡量国家进步、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尺, 各领域的法治建设水平亦成为该领域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法治消防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总体进程中, 消防主体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 依法管理各项消防事务, 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此概念可以看出:

(一) 法治消防建设需多方参与。法治消防对消防各方主体同时提出行为要求, 而并不只针对消防主管部门, 这是消防法治建设与行政管理其它领域的法治建设的区别之一。消防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政府管理职权, 又离不开社会其他主体的参与,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消防工作都不可能由政府主管机关单独完成, 脱离了单位、公民等主体, 消防将曾为无水之鱼, 消防工作自身突出的社会性决定了法治消防建设不单纯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任务, 而需要全社会所有消防主体的配合协作。

(二) 法治消防规范消防立法、执法、守法、法制监督的整个过程。法治消防不仅规范立法机关依法立法, 消防主管机构依法行政, 还对于其他主体的守法行为及法治监督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要求。法治消防是一个系统工程, 消防立法是前提, 消防执法是关键, 消防守法是核心, 消防法制监督是保证, 完整链条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不能忽视, 只有每个环节都达到相应要求, 法治目标才能实现。

2法治消防的重要意义

(一) 建设法治消防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公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包括《宪法》等法律文件的推动下, 我国的法治化进程逐步深化,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公安的大背景逐渐形成, 消防作为公安事务中的重要内容, 建设法治消防是必然趋势。消防工作关乎社会公共安全,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件, 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法治消防。消防职能部门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重要的政府行政职能, 建设法治政府也必然要求法制消防建设。

(二) 建设法治消防是新形势下开拓消防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传统消防管理模式在当今国家法治建设、政府职能改革的新形势下已日臻暴露出较多弊端, 法治消防是消防工作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今后消防工作的地位和作为, 消防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都取决于消防法治建设的水平。

(三) 法治消防建设是推进管理创新, 提高行政效能的必备举措。加强政府改革, 推进管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形势的必然要求。消防工作作为政府重要公共职能之一, 必须适应政府整体改革的方向, 切实转变职能, 进行执法方面的管理创新, 提高执法效能, 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确保权力运用的合法合理。法治消防建设正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唯一途径。

3法治消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标志

(一) 消防法制体系完整顺畅, 立法质量高, 适应实际需要。逐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为龙头,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主体, 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消防法律体系。《消防法》是消防工作的总指挥棒, 2008年修订后其与实际消防工作的适应度大大增强, 但在制度设计层面仍存在较大的欠缺, 需进一步提高其立法质量;国务院颁布行政法规, 即消防法实施条例, 从而更加具体的指导总体消防工作;主管全国消防工作的公安部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行政规章规范消防工作的重点环节,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性行政规章组成具有普遍效力的中央级消防法制体系。地方消防立法需各地根据千差万别的消防情况, 结合实际, 在法定立法权限内制定的适用于本区域的地方消防法规、地方消防规章, 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法治消防建设的重头戏, 将在消防法制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另外, 消防工作具有极强的技术性,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规范必须不断完善, 以应对消防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此外, 还可以通过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具体问题进行细化, 增加操作性。

(二) 消防执法规范有序。执法主体明确, 权限清晰, 依法执法, 程序规范,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消防执法必须做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 执法人员的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 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各执法主体间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避免出现越权执法、滥用职权等现象;严把执法队伍入门关, 从源头上加强执法规范化的可能性, 对执法人员进行思想、法治、专业等方面的培训, 提升执法人员执法素质;执法行为合法合理,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无误, 程序合法规范;执法手段灵活便民;执法行为标准统一, 贯彻始终, 有较高的公信力;权责相适应, 对违法执法行为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执法公开透明,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三) 社会化消防体系基本建成并发挥主要作用。社会化是消防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 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首先, 各消防主体地位应得到广泛认可。传统消防管理模式中, "消防就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一家的事儿, 和我没关系"是公众的普遍认知, 这明显有悖于社会化消防的建设目标。必须使政府、其他政府部门、单位、公民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 任何一方都不能在消防工作中置身事外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 明确消防职责及法律责任。在社会化消防工作中, 各方主体应明确自身的消防法定职责及违法后需承担的责任。政府须从总体上指挥、部署、规划、支持和协调消防工作, 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政府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执法, 加强监管, 公安机关依法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监督管理, 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做好消防工作;单位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机制, 做好各项消防安全工作, 保证本单位消防安全;公民积极参与防火、火灾扑救等消防任务。第三, 政府及消防主管机构应负责组织协调, 把握全局性消防工作。消防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各方主体积极参与, 通力合作才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消防安全,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及消防主管机构需居于各方主体间进行组织协调, 保证各方主体各司其职, 劲儿往一处使, 并对各方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使社会化消防网络运行畅通, 达到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的目的。

4法治消防建设

(一) 树立消防"治理"理念, 指导各项消防工作。法治消防建设首先要求思想上转变观念, 确立"治理"理念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而引发有关"治理"的新热潮。消防工作中运用以多元参与、多向互动为主要标志的"治理"理念取代传统的"管理"思想非常必要。相较传统的"管理"模式, "治理"是治国方略的升华。"治理"理念下, "小政府, 大社会"得到彻底贯彻, 政府角色重新定位, 政府的政策职能 (掌舵) 与管理职能 (划桨) 重新划分, "政府的任务是明确问题的范围和性质, 然后把各种资源手段结合起来让其他人去解决", "政府的职责是掌舵的而非划桨"。对具体工作放松管制, 减少直接干预, 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管理手段, 部分传统政府权力将由政府转让予其他社会主体。

(二) 加强消防立法, 提升立法层次, 理顺法制体系。加强消防立法是建设法治消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的、科学的、高质量的消防法制体系, 建设法治消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是一句空话。我国消防立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消防法律为核心, 消防地方性法规、消防行政规章为主体, 消防技术性规范为引领, 其他消防规范性文件补充的中国特色消防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 但仍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消防行政法规缺位, 地方性立法体现地方实际的同时忽视法制的统一性, 存在与上位法的法律冲突, 技术性规范陈旧, 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 很多消防规范性文件位阶过低, 法律效力不高等问题突出。因此加强消防立法工作成为建设法治消防的抓手。

(三) 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稳步推进。消防执法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 使消防执法规范化成为建设法治消防的关键。目前, 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已初见成效, 但在一些环节和关键点上还存在疏漏, 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相对人反应最突出的裁量权问题, 裁量权的合法合理行使不仅需要主体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 还需要客观公正稳定的标准加以规范, 一些地方已经着手制定、实施裁量权基准的相关文件, 这一做法值得研究推广。实体合法外, 在执法程序方面, 消防执法与其他领域的行政执法类似, 存在不规范、不严谨的情况, 使依法执法成为一句空话, 必须加以整治, 尤其在告知、期限等关键环节应特别予以注意。

(四) 充分发挥社会单位的消防主体作用, 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立、提升公民的消防主体意识, 实现社会化消防治理。消防社会化是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的必由之路, 群防群治是消防工作的基本路径, 充分发挥单位及公民个人的防、消功能是实现消防安全的唯一途径。单位提升消防"四种能力", 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专人负责, 专人监管, 筑牢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各种方式的消防宣传教育使每个公民充分了解法定消防义务, 认清个人在消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消防意识, 真正成为消防工作主体。全社会动员起来, 关注消防, 重视消防, 建立社会化消防体系, 吸纳更多的主体, 实现消防法治化。

参考文献

[1]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消防档案建设标准 篇5

一、单位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档案的制作、使用、更新及销毁的要求。

二、消防档案内容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一)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基本概况、单位平面布置图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2、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

3、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情况;

6、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7、消防安全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消防安全例会纪要或决定及内部涉及消防安全的文件材料;

2、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3、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

4、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5、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6、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资料;

7、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8、火灾情况记录;

9、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包括:

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文本及图示等;

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三、消防档案由下列台帐资料组成;

(一)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档案;

(二)防火巡查记录;

(三)防火检查记录;

(四)建筑消防设施器材检查、维修保养记录;

(五)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

(六)消防培训记录。

消防建设 篇6

摘要: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人们对消防安全意识也逐渐增强,在我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中由于居住、生产等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建筑施工现场极易出现大量的火灾隐患,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减少火灾隐患,全面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现如今,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不再只是建立在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在对于居住、娱乐、环境等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立在人们对城市建设、住宅设计、商务中心、购物中心等建筑的要求。随着城市建筑工程的规模越大,建筑设计复杂多变,给不少施工单位带来了很多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问题。只有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才能真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和谐稳定。

一、建筑施工现场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工程一般采取统一管理,部分施工单位都是实行私人承包制,在建立管理制度上并不严格,现场负责人本身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大部分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只注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对于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

1.对于安全隐患上缺乏警惕意识

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缺乏安全隐患警惕意识,一些施工现场都会明确表明严禁吸烟,严格禁止各种形式的明火在施工现场出现,但是有些施工人员并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至于一个小小的烟头引发了一场无名的火灾。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在用电管理上的监督,尽量不要用老化电线,在电线上不要铺设可燃物,加强施工人员对于用电用火工作的管理,采用合格电线,搭配合理用电线路,使工程用电能够正常的使用。

2.施工现场明火违章现象较多

部分施工单位在安装电器设备和进行电焊、气焊作业时,没有建立用电管理制度,采取正确的防火措施,且施工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焊、气焊时无证上岗现象居多,施工期间使用电焊、气焊时用明火操作,甚至在火灾现场改建、违建内部装修工程现象屡见不鲜,无视国家法规,不考虑后期安全隐患。

3.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没有引起重视

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施工单位违章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由于易燃易爆物品很多是化学危险物品、压缩可燃气体容器等,极易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上不重视,随意摆放易燃易爆物品,容易造成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使得施工人员遇气体化学物中毒。

4.偶然性火灾未及时预防

对于建筑工地施工的偶然性火灾存在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施工人员蓄意放火,另一个是附近居民随意乱扔烟头引火。这种火灾会酿成重大事故发生,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加强对偶然性火灾的及时预防工作也相当重要。

5.施工人员宿舍也是消防隐患多发地

许多施工單位只注意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却忽视了施工人员住宿地段的消防安全检查。施工人员在宿舍内不按照要求使用可燃材料和电热器具,如电磁炉、电暖气等设备,极易造成火灾发生。对于一些私人承包的施工现场对于施工人员的宿舍并未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使得一些施工人员在遭遇火灾时不能得到及时安全疏散,不能顺利逃离火灾现场。

二、建筑施工单位对于预防火灾应采取的措施

1.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责任制

由于各建筑施工场地都是采用的承包制,有的是私营机构,有的是政府部门,不断提高施工单位的消防意识,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制尤为重要。消防部门应定期召集施工单位负责人不定期的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监督的工作,使建筑施工单位在落实消防管理工作上达成思想共识,明确消防责任,对于施工项目的负责采取“版块责任制”,将每一个项目版块具体落实到人,安排一个项目总负责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监控,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备案消防管理工作,加强施工人员队伍建设

在施工单位的设计和技术上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审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政策标准,主动到当地消防管理监督机构进行备案登记,接受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的审查工作,将审查结果可以由消防管理监督机构颁发许可证,合格的施工单位即可正常施工,不合格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完善设施,加强施工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合理合法的按照机构消防工作的标准去一一落实。

3,正确预防火灾发生,落实防火检查工作

对于施工现场的一些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对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加强管理防范,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将易燃易爆物品集中摆放,对于几个安全管理主要地段,如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加强管理,对于灭火器材的使用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清楚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

4.建筑施工场地消防设施的完善

在建筑施工现场做好用火用电管理工作,将每个楼层和容易发生火灾地段配备临时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水桶、消防沙袋等基本器材。在消防器械上标注清晰可见的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每天的施工垃圾,在火灾来临时,使施工人员能不受其影响,顺利逃生。

5.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

为保证建筑施工现场在用电用火方面的安全,应对施工场地加强消防管理意识,健全各项消防管理制度,针对施工中主要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预防分析,以培训的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让

他们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消防安全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结语

为有效推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管理施工现场的时候,应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通过对施工单位施工的消防安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避免因消防安全知识缺乏造成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损失,使得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立峰.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4,24:45.

[2]段藜媛.探究用法制化推进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81+183.

[3]曲毅,彭连臣.谈如何做好大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8:177-178.

消防建设 篇7

一、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的成效

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 即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一是标准化, 即社会单位已办理合格的消防行政许可手续;已明确规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职责, 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和岗位员工职责;已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用火用电管理、重点部位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档案管理、工作考评、工作奖惩“十项制度”;已制定消防控制室应急操作规程、配电室应急操作规程;消防控制室落实每班2人值班并持证上岗制度;已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二是标识化, 即社会单位室内建筑消防设施 (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防火门等) 已设置统一的标识;室外地下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消防设施已设置明显标识;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作业场地等已设置禁止堵塞、占用和停放车辆等内容的警示标志;建筑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宾馆客房、公共娱乐场所包厢等设置了明显的指示标识;标识张贴位置醒目、内容简洁易懂;各社会单位落实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自动消防设施操作流程图、灭火和应急疏散流程图、消防设施设备管理表、消防行政许可文书、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单位消防安全组织结构图、建筑总平面布局图、建筑重点部位图、建筑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十上墙”。三是规划化, 即社会单位室内建筑消防设施 (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火卷帘、应急照明等) 完好有效;认真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落实每日巡查, 定期检查, 填写统一的巡查、检查记录表;已与消防设施维保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协议, 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计划, 及时更换故障消防设施;开展年度消防设施检测工作, 提供合格的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定期组织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建立完整的各类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检查、维护保养记录和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灭火应急疏散演练等专项档案资料。

二、规范和加强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通过开展“三化”管理工作, 使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标识化和规范化, 努力构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良性工作模式, 是有效提高抗御火灾风险能力的积极措施。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全面提高单位主体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督促建立有效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起有效的火灾隐患发现、整改、预防机制, 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单位消防安全意识的高低在于单位领导安全意识的强弱, 领导的意识强, 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所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就必须先从领导抓起, 使其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使整改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一是自动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要充分认识工作的意义, 广泛开展动员, 指定专人安排此项工作。二是标准化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要在一个半月时间完成“四个百分之百”的目标 (即建筑消防设施登记率达到100%, 建筑消防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100%,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维护人员消防培训率达到100%, 到2009年底建筑消防设施单位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率达到100%) , 就一定要开好头。各单位要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迅速行动。三是要加强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中突出的难点问题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对难点问题要加强反馈, 及时解决。消防大队应加强理论和实际指导工作, 共同开展好消防设施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工作, 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三化”建设要求社会单位和消防监督干部要认清在火灾预防中的重要意义;有效地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起来;提高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责任意识, 使其自觉接受消防监督;进一步提高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和利用的有效率;强化各级人员的思想意识和岗位培训;强化监督检查职能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结束语

消防设施“三化”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同时“三化”建设又面临着艰巨性、曲折性, 作为消防监督执法部门和消防监督人员, 要把这项工作时时刻刻抓起来, 才能构筑一道有效的钢铁长城。

如何加强城市消防设施建设 篇8

关键词:消防设施,消防供水,消防站,通信

城市消防设施是城市进行消防灭火的基本工具, 如果城市消防设施建设落后, 势必会降低灭火救援的效率, 增加火灾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面笔者简要分析当前城市消防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消防设施建设的对策。

1 当前我国城市消防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消防供水不足

城市消防供水是城市消防设施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许多重特大火灾的发生都与消防供水不足有关。一些城市的供水管道主要是考虑生活用水量, 而未充分考虑消防用水需要;有的城市部分管网使用年限较长, 供水管径普遍较小, 根本满足不了灭火所需的水量水压要求。一些城市市政消火栓缺乏统一规划, 保护半径过大, 并且安装不规范, 也影响了正常的消防用水。此外, 我国很多城市的消防用水都未考虑对城市自然水源的利用, 在一些河流、自然水塘、湖泊等处未设置便于消防车通行的取水码头。有许多城市对消防供水设施缺乏统一的维护保养, 造成市政消火栓和消防取水设施锈蚀或损坏, 并且得不到及时的修理, 导致火灾时不能正常使用。

1.2 消防站建设滞后

我国一些城市的消防站存在数量少、责任区面积过大等问题, 不能完全满足接警后十五分钟到达火场的要求, 消防队员难以有效争取扑灭初期火灾的有利时机, 使得火灾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此外, 还有一些城市的消防站的布局不合理, 未能适应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 如有的消防站地处城市商业中心背街区域, 人流、物流集中, 拥堵严重, 阻碍了消防车的行动速度;还有的过于偏离城市中心, 使得其周围保护的对象过少, 重要性较低,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3 消防道路不通畅

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的道路普遍较为狭窄弯曲, 建筑密集, 消防车不能正常转弯通行, 也影响了火灾时的正常消防灭火工作的开展;还有的城市部分路段占道经营、以街为市、堵塞严重, 也影响了消防车的正常通行;还有一些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仓库等, 周围未能形成环形消防车道, 场地也不够消防车辆转弯, 从而不能满足大型消防车通行和灭火需要, 使得消防施救困难。

1.4 消防通信落后

消防通信是是消防部队进行获取信息、科学决策、统一指挥的重要工具, 是消防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城市消防通信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接、出警方式陈旧, 效率低下消防部队仍采用常规的119仿真线路接警并且通过119指挥中心人工电话转接来下达出动指令, 耗费时间长, 反应速度慢;信息联络不对接, 难以统一指挥, 政府各相关救援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处于分散操作状态, 面临重大及突发事件时难以统一调度, 不能有效形成合力, 而且很容易造成火灾救援现场的秩序混乱;信息智能化水平低, 大都还停留于传统的书面纸张作业, 政府及相关救援部门未能实现资源共享。

1.5 消防装备问题

一些城市消防装备都达不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缺编较多, 数量较少, 质量较差尤其是地方经济条件较差的城市的消防装备明显要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消防装备。此外, 很多地方现有消防装备配备结构不合理, 未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1.6 建筑内部消防设施问题

城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有:设计、设置不完善, 建筑功能变更后的消防设施不配套, 消防设施安装不规范、功能不完善, 维护管理不到位, 完好率低。

2 加强城市消防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2.1 强化城市消防供水设施建设

要抓好城市消防供水管网的建设, 加强对老旧管网的改造, 新建管网时充分考虑消防用水量及水压, 供水管网尽量设置成环, 以提高供水可靠性。加强市政消火栓的建设, 科学合理布置消火栓间距, 做到资源优化, 可按火灾风险程度不同将消火栓间距分别确定为60m、80m、100m、120m等消火栓不仅要数量足够, 还要做到安装规范, 要便于就近取水。充分发挥城市自然水源消防用水作用, 城市河流、水塘等水源旁修建消防车取水码头, 以弥补市政供水管网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城市消防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 对于出现故障的消防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防火灾时影响灭火救灾。

2.2 加强城市消防站建设

消防站是到达火场最早的专业灭火战斗力量, 所以应确保城市消防站的布局及建设合理。根据我国的国情, 要想完全满足4km2~7km2建设一个标准消防站的要求有点不现实, 但可以大力推行城市小型消防站建设, 这样即满足消防的要求, 又可节约建设及运营的维护费用。还应强化特勤消防站的建设, 以应对各种重大的突发灾害事件的救援行动。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 应加强对城市不合理消防站的搬迁和改造以实现资源优化。

2.3 加强城市消防道路建设

为切实保障火灾时消防车快速、便捷出动, 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救援现场, 首先要保障消防道路的畅通, 所以对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一定要做好消防道路的规划建设, 并加强旧城消防道路的改造建设和治理, 防止占道经营现象。

2.4 加强城市消防通信设施建设

现代消防作战要充分考虑消防与交警、公安、医院、供水、供电等部门的功能联动, 应建立统一的灾情预警中心, 加强消防信息数据库建设,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如GPS技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以加快消防的反应速度, 提高抢险救援的效率。

2.5 强化消防装备设施建设

为适应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 更好地进行消防灭火, 各消防总队及支队应充实常规器材装备, 如登高车、照明车、洗消车以及破拆工具、防毒面具、避火服、隔热服等设备和器材, 并加强这些装备的维护和管理, 提高其完好率。此外, 还应大力研究和启用先进的特种器材装备, 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 减少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消防人员的伤亡。

2.6 强化建筑消防设施建设

建筑消防设施是保障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应从设计、施工、管理各环节抓好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自我防灾、救灾的效能。首先应严格设计管理, 把好消防设施建设源头关;其次要强化施工管理, 严格施工监理, 保证消防设备的安装质量;再次是要加强消防检测, 严格消防验收, 对于消防检验不合格的建筑严禁投入使用;最后是要加强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的管理维护, 保持运行良好。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的消防设施建设也一定要适应城市防火灭火的新要求, 以便为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崇敏.加强城市消防规划建设, 改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现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S1) .

消防建设 篇9

1.1 农村、社区消防组织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社区消防工作起步较晚, 消防工作处于初级发展时期,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及村干部、社区管理人员对农村、社区消防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不多, 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 在农村、社区不是很重要, 即使农村、社区发生火灾, 损失也不会大, 致使农村、社区消防工作仍停留在一般性的部署、要求和消极应付上;有的甚至对消防不管、不闻、不问, 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完善各项消防规章制度、落实各级消防安全的管理责任,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无”:即无固定办公场所、无专业专职人员、无业务经费、无组织活动。

1.2 农村、社区消防组织不健全, 职责不明确, 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目前, 不少农村、社区尚未建立防火安全领导组织和义务消防组织, 农村、社区消防工作仍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状态。部分农村、社区虽然建立了防火组织, 但多数是有名无实, 徒有虚名, 组织人员消防素质不高, 大多没有经过专业消防培训, 对消防工作普遍存在不懂、不会等问题。在开展消防工作时胸中无数, 有畏难情绪, 消防组织只是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

1.3 消防经费投入不足, 灭火设施不完善

由于农村、社区消防组织是近年来新成立的一级组织, 各项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人员少, 经费困难, 有时还要靠企业赞助和个人捐资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用于消防工作的经费更是微乎其微。少数社区内除一些单位投入少量经费, 用于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教育, 整治火灾隐患, 购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外, 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几乎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和器材;在农村, 除了省政府配发的消防摩托车等装备器材和单位捐赠少量器材外, 多数地方未专门配置任何消防装备器材,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器材装备由于长期缺乏管理、维护, 大部分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1.4 农村、社区基础消防设施建设薄弱

目前, 除新建小区外, 大部分社区尤其是老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消防设施器材不足和消防通道不畅问题, 小区内未设置消火栓和未配置灭火器材的现象十分突出, 有的小区甚至没有基本的消防水源。更谈不上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等公共消防设施。同时, 农村的消防规划并没有与城镇建设速度协调一致进行, 消防队 (站) 、消火栓等基础性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 欠账严重, 加之消防监督工作由于体制、人员编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也没有跟上城镇经济发展步伐, 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1.5 派出所对农村、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派出所警力少、事务多, 社会治安防范任务重, 在社区消防监督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派出所的部分民警对消防监督工作认识不到位, 总认为消防监督工作是份外的事, 是消防部门的事, 于自己关系不大;二是警力不足, 大部分派出所警力有限, 有的乡派出所只有2~3名公安干警, 再加上1~2名联防队员, 而且社会治安防范任务繁重, 消防工作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三是有些公安机关没有将消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没有纳入派出所等级评定之中, 致使消防工作开展不积极、成效不明显;四是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消防监督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消防机构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的监督业务培训、指导、检查、考核力度不大;五是社区警务室消防职责不明确, 没有发挥其前沿哨所作用, 未能给消防工作在社区开展助一臂之力。

2 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各项管理制度, 狠抓农村、社区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要将农村、社区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要把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纳入政府工作任期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 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状。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 (居) 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 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 村 (居) 委会可成立村 (居) 消防工作组。要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发挥基层派出所对辖区情况清、联系多的优势, 努力构筑一个以派出所为依托、以大自然村或社区为载体、以村治保会或社区治安联防队为纽带、以治安协调员为骨干、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将消防安全工作渗透到各个家庭。

2.2 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农村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

大力开展消防宣传“四进”活动, 结合文化下乡、普法教育等活动,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消防常识和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 结合农村、社区家庭火灾多发季节、规律、特点, 用火灾典型案例, 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利用电影、电视、广播、消防文艺演出、发放各种消防宣传资料, 出消防安全宣传栏、在主要路口或群众经常聚集地设置永久性消防宣传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宣传, 增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组织群众开展灭火和逃生自救演习, 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 把消防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 把防火安全工作列入教学计划, 使他们从小就接受消防安全教育, 树立消防安全观念, 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整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2.3 加大投入, 完善乡镇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程度, 是体现城镇总体功能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条件, 必须加强村镇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公安部、建设部加强农村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要求, 将消防安全纳入村镇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 确保乡镇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总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时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工作步伐, 提高消防车的通行能力, 在充分利用池塘、江、河、沟等天然水源的基础上, 设置市政消火栓和简易消防车取水点。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 广开思路, 拓宽渠道, 尽快建立地方专职消防队, 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要加快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 (站) ;配备火灾扑救必需的人员、车辆、器材和装备。行政村、社区要普遍建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 配置手抬消防泵、家庭式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乡镇企业薄弱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可以建立专职与义务相结合、消防与治安相结合的多功能联防队伍, 配置相应的手抬机动泵等灭火器材, 以便及时扑救初起火灾。各级政府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满足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扑救火灾、日常训练及器材维护保养的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农村、社区消防安全组织的检查与指导力度, 切实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组织的工作成效。

2.4 制定村民、居民防火安全公约, 建立农村、社区防火工作长效机制

村民、居民防火公约是村民、居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愿望, 规定共同遵守的消防安全行为规范, 是村民、居民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一种有效方式。防火安全公约的内容一般有:遵守消防的法律、法规、规章, 掌握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管好生活用火, 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教育儿童不玩火, 防止吸烟酿成火灾, 如何管理野外用火等。

2.5 加强火灾隐患整改, 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乡镇、村委会、居委会要抓住农村电网改造、引水工程、老城区改造的机会, 规范布线, 修建室外消防栓、消防水池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拆除“蜘蛛网”式电线, 帮助村民、居民规范电气线路设置, 改善用电环境, 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 重新规范铺设电气线路, 杜绝乱拉乱接现象。在建设新农村和改造旧城区时, 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 想方设法建造耐火性能较高的建筑, 并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 逐步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对现有的大面积连片的砖木结构建筑, 要动员群众通过更换建造材料、在可燃结构上涂泥抹灰等手段, 增强建筑耐火性能, 提高耐火等级, 通过建造防火墙、开辟防火线等方法, 改善防火条件。

2.6 充分发挥派出所的监督职能作用

派出所站在消防监督的最前沿, 农村、社区工作开展得好与坏, 与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是否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应充分发挥派出所对农村、社区消防监督工作的职能作用。一是必须明确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职权。明确派出所实施消防执法的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文书, 明确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工作的职责、任务、权限。二是将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与治安防范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双管齐下, 进行治安防范工作的同时, 也能正常开展防火监督工作,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又能将消防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三是要加强对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考评, 督促各基层派出所认真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将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纳入公安机关目标管理, 纳入派出所等级评定之中, 提高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职责意识, 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 而是自己的法定职责, 从而增强其做好农村、社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消防机构要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消防监督业务培训。派出所在开展消防监督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派出所干警自身消防业务素质不高, 工作中有不懂不会的问题。因此,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把对派出所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工作, 开展面对面辅导, 提高派出民警的消防工作能力, 增强其开展消防监督管理的信心。五是充分发挥社区警务民警消防监督前沿哨所作用, 确保形成对社区全方位的消防监督管理格局。重视对社区民警的消防业务培训, 增强其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能力。要加强社区警务室消防建设, 在社区警务室统一设置辖区消防管理目标图, 建立社区警务民警列管消防重点单位档案、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台账, 建立消防宣传、消防检查、消防监督业务档案;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加强对社区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及时维护保养, 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做好火灾事故的前期处置工作, 确保社区消防安全。

摘要:近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80%以上的重特大火灾发生在社会单位, 70%的亡人火灾发生在农村和居民家庭。从而暴露出农村、社区消防安全基础薄弱、失控、漏管等问题突出。部局在公安消防部队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推动社会消防监督管理创新, 大力构筑“防火墙”工程的命题。构筑“防火墙”是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需要, 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 提高城市防控能力, 保持火灾形势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 是有效解决城乡消防工作薄弱、有效防控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 夯实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基础成为城乡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的关键和重点。

我国消防行政程序法制建设探讨 篇10

1 消防程序法规的概述

1.1 消防行政程序概念

通常意义上, “程序”的解释为“按时间先后或依法安排的工作步骤”, 而在法学角度上, 程序主要体现为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式和步骤作出法律决定的过程。在行政法学界, 人们给程序做出了这样的界定:程序就是行为从起始到终结的长短不等的过程, 包括构成这一步骤、形式及这些步骤的前后顺序和完成这一程序的时间。据此, 笔者把消防行政程序定义为:消防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行使行政权的过程。

1.2 行政程序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行政程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它主要通过行政程序法规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来体现其意义。根据执法程序法的立法目的, 借鉴国内外各程序法, 笔者认为, 消防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程序法定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公开原则、效率原则。

程序法定原则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主要程序必须由法律规范加以规定, 行政执法活动的过程必须严格遵守, 不得违反法定程序。公平公正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 避免和排除可能不平等或不公正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平等对待所有的相对人;执法主体在做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决定时要听取相对人意见允许其申辩, 保障其参与权。公开原则体现在行政执法过程的每一阶段和步骤都应当以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看得见的方式进行, 包括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决定等均应对外公开, 避免私下执法的发生, 保证执法的透明度。效率原则指行政执法主体不仅应当遵守法定时限, 不得无故拖延, 而且必须以最小成本来实现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 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原则是制定法律法规的基础和底线, 任何法律法规在制定及实施的过程中都要遵循其基本原则, 而基本原则得以落实必须有与之相符的基本制度做保障。保证消防行政程序法规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制度有: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告知制度、表明身份制度、职能分离制度、回避制度、合议制度和时效制度。正是有了这些基本制度做保障, 才能使行政执法过程切实遵循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才能保障行政程序的法制化。

1.3 消防执法程序法规实施的意义

消防行政执法程序是做出具体消防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只有严格遵守程序, 才能规范和监督消防机构合理行使消防行政执法权,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才能有利于提高消防执法的效率和树立程序法制意识。

在我国, 消防程序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在执法过程中, 执法人员受“重结果、轻程序”的法制传统影响甚深, 不时会出现“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结果好什么都好”的现象, 但并不是得到好结果的过程都是可取的, 违背法律规范的执法过程会对消防工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随着依法治国, 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备, 消防执法程序法制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新的“一法三令”的颁布, 使消防行政执法程序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真正做到消防行政执法过程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寻、有令可限。

2 新消防法规有关执法程序规定的几点进步

新的消防法规中, 《消防法》主要是明确了行政主体及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与之相配套的三部规章即106、107和108号令是消防行政执法的主要程序性依据, 涵盖了消防行政执法的主要程序, 其前身分别是公安部第30、73和36号令。笔者通过比较新旧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 得出了新的消防法规在执法程序规定方面的几点进步。

2.1 程序规定更加具体

在旧的《消防法》中, 消防执法程序这一部分也有一定的规定, 但并不十分具体。新的《消防法》在继承以往条款的同时, 更加注重程序步骤、顺序的细节具体化规定, 并对一些执法项目做出了程序改动或新的程序规定, 使其更具操作性。

在新的106号令中, 新增了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的备案抽查制度, 与之相对应, 在该规定第四章第二十五至二十九条, 详细说明了备案抽查的执法程序, 从报审的时限、方式, 受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及相对人的各项义务, 到审查结果的核定、处理、复查等都做了非常详明的规定。107号令中, 新增了临时查封、强制执行两种执法措施, 与之相对应的在第三章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六条, 对两种措施如何执行给出了具体的程序决定和实施办法。而在108号令中, 新增了简易程序一章, 第十二、十三条分别对实施条件和实施程序做出了规定, 同时, 对于不适合简易程序的火灾事故调查, 在第四章给出了一般程序的实施决定。

2.2 注重行政程序公开

行政公开是行政法制的重要方面, 也是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旧的《消防法》中, 在程序公开方面没有具体的规定, 很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独断执法的现象。

新的《消防法》规规定的执法程序, 注重行政程序的公开, 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了更加有力的保障。106号令第三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依据、范围、条件、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应当在互联网网站、受理场所、办公场所公示。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的结果,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以外, 应当予以公开, 公众有权查阅。107号令第五条规定, 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 提示公众注意消防安全。

这些规定保障了执法过程的透明度, 让相对人能够对执法依据、过程、结果处理都清晰明了, 也有利于取得公众的信任, 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

2.3 体现了行政程序的公正

行政程序的公正主要从平等对待相对人、保障相对人的参与权以及执法人员的回避制度中体现出来。旧的《消防法》在程序规定方面, 只考虑了保障执法结果的制度, 而对相对人的参与权没有详细的规定, 这对执法程序的公正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新的消防法规明确赋予了执法过程中相对人参与执法过程的权利。例如107号令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做出临时查封决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拟做出临时查封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听取并记录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另外, 新消防法规对于执法机关在做出强制执行、火灾调查认定、审核不合格决定等影响相对人权益的决定时相对人应当拥有的知情、陈述、申辩等权利均作出了明确规定。

新消防法规中注意了有利害关系执法人员的回避。106号令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近亲属, 或者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到办理公证的应当回避。

2.4 注重贯彻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执法程序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 要求执法人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不要给相对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新的消防法规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主要表现在部分执法程序及执法方式上的变更。

一是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采取备案抽查制度, 改变了以往全面检查导致消防执法人员不足的局面。并且规定省级消防机构应当在互联网上设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受理系统, 结合辖区内建设工程数量和消防设计、施工质量情况, 统一确定消防设计与竣工验收备案预设程序和抽查比例。这就大大减少了执法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简化了相对人办理手续, 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在火灾事故调查中增加了简易程序, 简化了情节轻微的火灾事故的调查过程。三是在新的“一法三令”中, 尤其注意执法程序各个环节的时间限制, 这对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起到了规范督促的作用。

2.5 既赋权又限权

在以往的消防执法中, 由于消防部门没有强制权利, 经常出现一些执法尴尬。如当消防部门责令停产停业后相对人拒不执行, 消防部门需要申请法院来强制执行, 程序繁琐, 给执法带来很多不便。《消防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赋予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临时查封和强制执行的权利。《消防法》规定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 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需赔偿、违法要追究, 是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强消防执法监督, 新消防法专门增加了“监督检查”一章, 着力规范和约束政府及政府各部门, 特别是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权力的行使, 强化了对其依法履行职责的监督, 这对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依法监督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6 强调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消防工作涉及的面较广, 单单靠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是不够的, 要想真正落实好, 需要各个行政部门之间良好的配合和沟通。新的消防法规对此做了相应的规定。

《消防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依照本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消防法》规定了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 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的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3 严格落实消防执法程序的几点措施

新的消防法规在执法程序上有了很大进步, 但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 执法人员难免会受到以往执法思想的影响。要做到严格落实新的执法程序, 还需要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来促进公安消防部门执法水平的提高, 保证执法程序法制建设健康发展。

3.1 领导提高重视程度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关于加强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的要求,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领导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消防执法制度、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把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执法为民和“三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 实行行政主官负责制。党委班子要定期听取法制工作和执法情况汇报, 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 及时解决法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支持法制部门大胆行使职权开展工作。

3.2 加强法制教育

要想全面落实好消防程序法制建设, 提高消防执法水平,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提高每一个执法人员的个人法律素质上。因此, 必须实行一套完善的消防法制培训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把握。

消防机构法制部门作为消防法制建设的排头兵, 担负着规范执法行为的指导和复议、应诉的重要工作, 其成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执法质量的好坏。其次, 消防机构的领导必须知法懂法, 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执法能力, 发挥学法懂法、严格执法的表率作用。再有, 与群众直接接触的一线执法办案人员也是法制培训工作的重要培训对象。

3.3 强化执法内部监督

内部的执法监督是保障消防机构各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确保执法质量的重要机制, 必须进一步加强。新的“一法三令”中均用一章的篇幅来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做了明确的规定,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实, 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监督责任。领导要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活动;业务部门要结合自身的执法工作, 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纠错工作;有关监督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形成监督合力。

3.4加大法制宣传

消防部门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同时, 应加强消防执法法制宣传, 让全民了解消防法规, 使公众做到知法懂法, 能在消防部门的执法过程中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监督。

法制宣传工作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消防部门的网络办公网页上, 可以增加法制宣传内容;在消防机关增设法制宣传栏;在定期的消防安全宣传的同时, 可以增设适当的法制内容。总之, 消防部门应当通过多种途径让公众了解消防法规, 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全民监督, 真正将消防执法的法制建设工作做实、做好。

4结语

新的“一法三令”在消防执法程序上做了很大的改进, 消防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消防法规, 做到知法、懂法、依法, 进一步完善消防执法程序的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马怀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3]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大敏.论警察程序正义——谈加强警察程序法制建设[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2) :38-39.

[5]张晓光.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之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0, (6) :90-94.

浅谈消防部队的财务规范化建设 篇11

一、强化“供”,健全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提升经费保障能力

2009年5月1日施行的《消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对经费保障提出新的需求,经费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各级党委必须加大理财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提升经费保障能力。

1.制定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消防部队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宣传汇报公安部、财政部300号文件精神以及公安部消防局对贯彻落实300号文件的指示要求,争取地方政府对消防工作的支持。对于没有制订标准的单位,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制定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对于已经制定标准的单位,要按计划推动贯彻落实,推动地方财政投入逐步标准化、制度化,确保消防经费保障机制根基牢固,运行长效。要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将消防部队建设项目纳入地方建设发展规划。

2.以宣贯新《消防法》为契机,扩大经费保障范围

要把贯彻落实新《消防法》与进一步推动300号文件落实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拓宽业务经费保障范围,积极从财政“开口子”,争取将合同制消防员和文职雇员的工资、福利、保险等人员经费以及官兵执勤补助、人身意外伤亡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及地方性生活补贴等经费纳入消防业务费保障范围,提升经费综合保障能力。更新保障观念,创新保障方式,变“找钱建设”为推动建立消防建设政府目标责任制,逐步推动实行消防队站政府“代建制”。

二、着力“建”,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秩序

各地消防部队要在严格执行上级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单位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秩序。

1.党委理财责任要细

各级部队要严格执行消防局制定下发的《总队级以下单位党委理财责任暂行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制定财务公开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投资决策绩效考核和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合理确定投资决策和经费管理的目标,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规范考评的程序和步骤,确保党委理财责任落到实处。

2.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要新

信息主导警务,警务主导经费的分配使用方向,加强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部队依法科学理财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各层级各部门财务信息资源共享。

3.执行财经法规要严

深入贯彻落实财经法规是部队依法科学理财的前提。财务人员要加强有关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学习,提高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能力。要严格执行财务标准,明确财务管理职责,落实经费审批制度,确实把好经费开支使用关。要定期对照相关法规制度,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审计和财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切实推动财经法规的落实。

三、注重“管”,努力构建财务内部管控体系,确保中心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强化预算管控

年度经费预算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意义。强化预算管控,是提高部队依法科学理财水平的关键。一是要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按照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分类预算、细化预算的规定要求,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做到全面、真实、准确,提高预算时效性:二是要提高预算调控能力,要将所有经费和存量资产全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综合管理,突出重点,科学论证,进一步提高预算质量和调控能力;三是要严格执行预算,严把经费开支使用关,防止无预算、超预算开支和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

2.突出经费保障重点

要注重科学统筹、管住投向、统住总量、依法理财、确保中心、保障重点,整合部队建设需求,立足财力可能,制定符合部队实际的建设规划和科学聚财、用财、管财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经管理绩效。要加强专项经费管理,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财务综合保障能力。

3、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关于森林消防装备建设的思考 篇12

一、森林消防装备现状

(一) 规模小, 资历、经验不足

受森林消防装备受众特殊的影响, 国内消防装备市场较小, 发展前景不被看好, 使得有资质的大中型企业不愿意出资涉足消防装备行业。与此同时, 森林消防装备制造的“低门槛”又吸引了一大批没有资质、亟待产业回收、扩大规模的小型和新兴企业大量涌入其中, 导致现今全国森林消防专用装备生产企业有将近100家, 然而其中真正有着专业资质、生产装备过硬的大型企业却不足10家, 其余的大多是滥竽充数, 更不乏小作坊或者小型的组装车间生产出一些问题产品, 这些产品流向市场, 给森林消防埋下隐患。

综合来看, 这些小型微型企业大多属于无上级主管部门, 没有质量管理局的监督, 只是通过森林消防装备制造谋取利益, 而并非是要打造出过硬的消防装备品牌。此种氛围之下, 导致我国装备制造水平徘徊不前。

(二) 制造技术、标准滞后, 产量、质量低

我国不仅生产消防装备的企业良莠不齐, 难以保证每一批装备的质量, 与此同时, 那些资历较老, 专注森林消防装备制造多年的大型企业, 也存在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导致生产成本高昂, 但产品质量却上不去, 产生“低性价比”的尴尬现状。同时, 国家森林防火部办公室2007年编制的《森林消防装备技术标准》中, 罗列出了装备制造技术要求52项。看似52项很多, 不过事实上52项的标准很难覆盖到对装备专业质量要求十分严格的森林消防装备的每一个方面。换言之, 其中虽然存在对装备质量水平有较大影响的技术指标, 但却没有标准来约束, 很多制造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从而降低制造要求, 只求通过质量检测, 最终导致所谓的合格产品却质量较差, 使用性能严重下降, 从而影响到森林消防的安全和效率。

(三) 创新乏力, 科技不足

目前, 我国森林消防装备研发被“冷落”对待, 缺乏专业性研发团队, 更加不存在专业的装备研发部门。森林消防装备的制造基本是照搬国际通用装备或者花高价从国外购买过时的装备技术, 使得森林消防装备研发处处受人制肘, 停滞不前。据相关资料表明, 全国仅仅风力灭火机的生产企业就达到了50家, 然而相应的年产量却不足1000台, 可见生产水平之低下。专用的消防装备几乎二十年没有更新换代过, 长期处于低能循环状态。至今为止, 我国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化、标准化的装备系统。

上述的问题不过是我国在森林消防装备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他诸如市场混乱、监管力度不够、产品竞争混乱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我国的森林消防装备建设环境恶劣, 众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优化森林消防装备的具体举措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实现装备升级换代

森林灭火防火的方式, 已从之前的手工灭火, 逐渐转变为风力灭火、机械化灭火、以水灭火、风水结合灭火、向空地结合灭火等多种先进方式, 装备升级换代早已过了好几个周期。因此, 要改革创新, 我国灭火方式的转型是首要任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逐步改进体系, 实现升级换代。

一是增加现役森林巡航消防应急战机数量, 重点是大吨位的直升机和运输向固定翼战机的数量。全面提高森林消防的空中侦察能力、投送兵力以及输送灭火设备效率。做到一有险情, 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险情火势, 将其消灭。

二是更新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装备, 提升设备的质量标准。建议森林消防部门提高装备质量审核标准, 将残次品拒之门外, 严把质量关, 并建立起系统的装备标准体系, 根据战斗不同的职能详细划分, 设立不同的装备供应车间。将森林消防队伍打造成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化为一体的新时代尖兵队伍。同时加快专业消防队伍技术装备的升级转型, 建立起属于我国的装备供应链。

三是完善电子化信息防火网络的覆盖面积和扫描精度。做到精细化防控险情、火灾发生后精确定位、详细的信息汇总成表格, 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火情的发生地点、扩散趋势、火势大小、附近巡逻队伍位置数量等。从而规划设计合理的解决救火方案, 快速有效地抑制森林火灾。

(二) 加大研发力度, 追求科技消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我国的森林消防装备来说更是如此, 森林消防装备关乎到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消防装备研发至关重要。而研发的关键点在于集中财力, 培养出高精尖科研人才。应由国家部门出资成立高等研究室, 集思广益、学习引进先进思想技术, 从而实现重点突破!这一点上, 应当重视人才和对国外先进消防技术的学习研究, 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内的研发水平上。例如, 大型国产运输机, 被广泛运用在洒水灭火上。不过现役的消防机中, 租用飞机多达140多架, 而且重要的航空类消防装备大多数依赖于高价从国外进口。

如此导致我国的森林消防装备技术发展严重滞后, 技术脱节, 只能依赖大量的进口来保证消防需求。这是饮鸩止渴, 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 却不利于技术的长远发展。因此, 研发出属于我国的消防装备, 甚至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集监测预警、指挥布局、定位增派消防部队、实时指挥通信、队伍调度部署和突发状况应急措施为一体的完整消防装备体系, 这都是未来我们科研奋斗的目标。

我国森林消防并不缺乏资质高、队伍精良、训练有素的队伍。然而却常常吃亏在消防装备上, 不仅对消防进度造成影响, 甚至对消防战士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 这成了我国森林消防最突出的一块“短板”。因此我们应当抓住现在的机会, 搞好森林消防装备建设的整体规划、优化制度结构、加快标准化的装备生产进度、突出重点项目研发、全面强化我国的森林消防装备质量水平, 从而实现森林消防队伍的整体飞跃, 以成为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尚尔雨, 孙家宝, 魏云敏, 李俊, 肖功武.森林消防组合工具改进研究[J].科技资讯2014, (31) .

[2]朴东赫.关于森林消防装备建设的思考[J].森林防火, 2012, (04) .

上一篇:NS基因下一篇:高吸水性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