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题旅游

2024-06-28

历史主题旅游(共12篇)

历史主题旅游 篇1

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说图片实物的展示、生动语言的描述、分角色表演、古今对比、播放影视资料以及参观名胜古迹等等。旅游式历史教学就是将所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和导游讲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方式。模拟旅游活动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对情境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旅游式历史教学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效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 旅游式历史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在旅游活动中导游是主导,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根据旅游的合同, 引导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激发旅游者参与活动的兴趣;游客是活动的主体, 在活动中人人都在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和进行体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一点正好与旅游活动中导游和游客两者的情况相似。

其次, 旅游式历史教学有助于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过去性”, 由于时间跨度大, 有些教材内容抽象, 难于理解。现在学生学习历史就是今人看古人, 而又无法真正看清古人, 从而致使学生与历史事件的心理距离很大。在旅游式历史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大量文物古迹图片和影视资料的展示以及精彩导游词的阐释, 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以及历史人物,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 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并掌握历史。

再次, 旅游式历史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那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旅游式历史教学, 不是将课本中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是通过大量的文物古迹图片和影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意识到文物古迹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既然旅游式历史教学具有这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旅游式历史教学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 我们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确立模拟旅游的主题和目的。随着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 我们在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往往可以找到相应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而且现在旅游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情况确立相应的旅游主题。另外人们外出旅游都是抱着一定的目的, 我们模拟旅游的目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 旅游式历史教学模式只是教师情境教学的一种模式, 教师利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其次, 根据所学知识和所确立的旅游主题制作课件、编写导游词。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很有必要寻找一些关于旅游景区和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博物馆内文物以及遗址遗迹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可以先演示几张所参观景点景区的图片, 让学生对所要参观的景点景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参观了解这些文物古迹, 教师可以参考景点景区的导游词精心编写导游词, 但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导游词。

最后, 在课堂上模拟旅游活动一边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语调, 课本中需要掌握的要重点强调, 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下面是笔者应用旅游式历史教学模式的一个具体教学案例。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讲述《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 我通过模拟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和元谋人博物馆来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历史进行教学。确定此次旅游的主题是“远古居民之旅”, 其旅游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 知道人类是由类人猿演化来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周口店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上课之前笔者搜集了许多关于周口店博物馆和元谋人博物馆及其内部文物的图片, 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编写导游词。由于这是学生们第一次上历史课, 因此由教师自己担任导游, 学生们则扮演游客。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笔者一边利用多媒体演示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化石的图片以及相关影视资料, 一边讲解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进而让学生了解人类进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让学生自己亲自打制石器, 体验远古人类制造工具的艰辛, 以及根据文物古迹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旅游式历史教学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每一节课, 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主题旅游 篇2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曲唱出了爱国思想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往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提升升学率,盲目要求学生记忆历史年代以及发生的事件、事件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等,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以下就结合爱国主义情感渗透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期望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让素质教育走在教学的最前沿。

关键词:

爱国情感;历史教学;有效渗透

本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十分必要,并且也切实可行。因为,历史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部朝代更替、时间流淌的故事总集,基于前车之鉴,后人可以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成果和教训,可以说历史学科为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渗透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以此为抓手,培养高中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切力量。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教育相关部门对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是由大量的历史事件以一条时间线串联而成,而在历史事件中又涌现出了很多的著名人物,他们的光荣事迹便是爱国情感的体现,因此,可以说历史这一学科为实施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再次,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促进我国发展的推动力。国家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自然也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而这些支持就主要来自爱国主义思想的构建和培养,高中生是我国未来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感的具体办法

(一)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以往我们在教育学生历史知识时,往往只能查阅到一些文献资料,再丰富、可靠一些的就是历史图片,但是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相当复杂和漫长,教师需要先确定材料搜集的主题,然后借阅大量的书籍,并且通过多个参考文献分析出可信度最高的资料教导学生,否则,历史教学一旦出错,将会对学生造成认知性的错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在科技如此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看到更加真实、可信的历史,激发高中生的爱国热情。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题材的历史影片:《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检索相关的新闻,披露日军当年侵我中华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让学生铭记这血的耻辱。

(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因此,在教学历史时,我们可以借助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向高中生主张爱国情感,使学生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指南针;又如,经过了历朝历代不断翻修而有今天如此规模的长城;再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篆刻等等,让高中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文明,灿烂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历史代表性人物,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临沂:红色旅游彰显历史文化 篇3

沂蒙老区是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是当时中共山东党政领导机关的所在地。65年前,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山,建立了山东抗日政权,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工作战斗过。从1939年到1942年,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达157次,万人以上的“扫荡”29次。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沂蒙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生死,共患难,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粉碎了日伪军无数次“扫荡”,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千百次进攻,其中比较著名的战斗有大青山突围战、孟良崮保卫战、青口战役等,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壮丽诗篇。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有120万群众参军支前,10万多革命先烈的热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上。

坐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山川, 临沂在整合旅游资源基础上,抓住“红色旅游”的机遇,开辟了“红色旅游”线路,将当年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沂蒙的线路规划为红色旅游圈,开辟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旧址、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红嫂纪念地、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专线,与蒙山沂水的优美风光融为一体,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线路。

为了整合旅游资源,寻求旅游业的最大效益,临沂将整个旅游资源统分为“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文韬武略”三大系列,整体推介。同时,对蒙山资源进行了整合,将过去4个县管理开发的蒙山风景区统一管理,改变了过去到处搞开发,但规模小、规划乱的局面,努力打造世界级“沂蒙山”旅游品牌。

临沂市还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全市累计总投入达17.8亿元。同时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实行社会参与、多元化投放、市场化运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吸引了各方资金。仅蒙山风景区内2004年度就吸纳各方投资3亿元,修铺道路、建设景点及旅游度假村等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2家,旅行社52家,A级旅游区14家。

与此同时,临沂市还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提升临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开掘有影响力的红色宣传题材,铸造红色品牌。建立了36个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经常性地组织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沂蒙山小调》改编成交响乐由中央级乐团巡回演出,拨动了众人的蒙山情怀;组织编排的乐舞诗《沂蒙颂歌》到省城等地演出,沂蒙精神再次得到凝练和升华。

其次,进一步利用“书圣”王羲之和“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举全市之力打造“书圣故里,书法圣地”品牌,已连续两年举办了“书圣文化节”;2005年度首次举办“智圣”旅游节,带动了城市建设,吸引了海内外名人,促进了经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仅两届“书圣文化节”期间,就签约项目729个,利用外资654亿元。

再就是充分运用红色历史资源运作品牌市场,开发特色产品。“红嫂”煎饼、“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山小调”网页等20多个品牌均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沂水县城关镇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沂蒙老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8%,高出GDP增幅16个百分点。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过千万,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占全市GDP的6.5%,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一年突破千亿元。

历史主题旅游 篇4

一、专题复习关注单元主题的必要性

一是从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要求看。历史专题复习是在课时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课文专题内容的整合和单元基本思想的提炼。专题复习课应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通过联系、对比、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间的关系,构建专题知识体系,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升华对专题知识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进而实现专题复习目标。所以,抓住单元主题是提高专题复习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是从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思路来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把课时内容和单元内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个学习专题,使同一专题内容集中于一个单元,便于体现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反映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反映了特定的主题,即本单元的核心思想。这一编排方式要求我们在专题复习中把握单元主题,并利用单元主题整合专题知识,挖掘专题内容的思想内涵,实现对课时内容复习的深化。所以,围绕单元主题复习是符合教材编写特点的。

三是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近年来,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的“主题”特征非常明显,试题的特点是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将主要考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重组和建构,并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和确定设问,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试题的主题。如2014 年全国文综Ⅰ卷第41 题以“抗日战争为全民族的抗战”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对60 年代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让学生用正确的史观去认识七十年前这段抗战史;又如2015 年高考天津卷第12 题以“人类不同文明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为主题,将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要求学生运用全球史观的理念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主题创设”的特点来看,开展主题教学是适应高考发展趋势的。

二、单元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

单元主题的确定,既要体现本单元学科内容的学术性,符合学科特点,更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教育的价值。“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在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的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考验。”[1]那么,如何确定单元主题?如何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专题复习?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进行说明。

(一)基于模块主题挖掘单元主题

新课标历史教材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各模块的“灵魂”。在模块教学下,每一单元主题的确定都必须完全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并上升到模块主题的高度。必修二教材主要反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断创新。所以,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人类经济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艰难与智慧,也由此而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从经济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场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单元主题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反映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和应实现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从课标的要求出发,分析提炼专题内容的学习主题。围绕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把课标的总体学习要求理解为:明确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适时进行调整,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新体制形成和完善的历史性贡献。

(三)基于课文内容剖析单元主题

“教学主题是否突出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文本的合理再造。”[2]我们应立足本专题的核心思想,审视该教学内容中所渗透出来的独特价值和内涵特征。从教材单元导言和主旨内容中可认识到本单元的内容核心是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干预;本质是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内涵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而且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基于现实生活发现单元主题

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社会是历史教育价值之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定位,同样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角度。作为经济现代化探索中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体制。在这一新体制下,不再使经济放任自流,不再让社会缺乏保障,而是让国家充分担负起调节经济、安定社会的责任。探讨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变化,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以促发展、惠民生具有借鉴意义。

据上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罗斯福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政的实施是人类经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罗斯福新政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三、单元主题在专题复习课上的运用

“单元主题的确定仅仅是进行专题复习的基础和前提,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才是实现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3]通过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感悟,以期专题复习目标的实现。

(一)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复习目标

历史专题复习就是要围绕单元主题从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中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提升对单元内容内涵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结合单元主题,提出富有学科价值的核心目标。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确定了如下复习目标: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理解罗斯福调节生产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机理,认识罗斯福新政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贡献;梳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趋势;认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二)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目标确定后,就要围绕目标选择主要内容来支撑、演绎单元主题,所选择的内容要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并服务于单元主题。在选择内容时,要深入理解主题立意的核心观点,选择能有效阐释和佐证主题立意的主干知识,以突出单元主题;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教材内容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要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深挖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注重专题内各课内容之间和专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总之,要站在用主题构建整体课堂的高度,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的大历史”[4]。

就本专题而言,我们要紧扣课文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核心要素进行知识整合,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金融、贸易体系的建立整合到专题知识体系中。围绕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梳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拓展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认识,并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纳入到知识体系中来。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再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跨时代的纵向整合,梳理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通过跨地域的横向整合,对比资本主义的美国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说明人类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特征,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三)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问题探究

对单元主题的正确认识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分析而形成的。为了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我们应围绕单元主题选取恰当的史料,并立足这些史料,设置可探究的又能体现单元主题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让有效的史料演绎单元主题,用可探究的问题彰显单元主题。如围绕罗斯福新政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应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这一主题,设置如下一组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材料一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里的高速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列宁指出的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相对稳定。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进步,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部分的但是重要的质变,标志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

材料二 其意义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列为政府职责和社会的目标,帮助“不幸者”是全社会的责任。例如传统的观念是,只有资本家认为有利可图时才雇用工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规定了最低工资福利,不仅是从法律观念出发,而且是一种公认的正义的观念[6]。

材料三 尽管罗斯福新政距今已经近70年了,但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我国现在进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必须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在市场经济中,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自我生成的,而需要由政府来调节,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措施仍有存在的必要[7]。

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分析都局限在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恢复的作用上,我们如何拓展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认识呢?上述材料是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所做的种种评价。材料一从制度革新的角度,突出罗斯福新政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上的地位;材料二从民主政治的视角来评判新政,肯定了罗斯福新政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材料三则点明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新政的积极效应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还有其政治意义;不仅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所以,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灵活而开放的思维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认识视野,提升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价值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永友.浅谈主题教学与高考备考[J].中学历史教学,2012(9):50.

[2]朱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11):23.

[3]王继平.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2(3):121.

[4]陈春露.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J].历史教学,2010(12):18.

[5]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J].美国研究,2006(2):142.

[6]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6.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 篇5

请铭记,英雄儿女擎起的艰苦奋战的勇毅之炬。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290万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士依然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在美军密集的炮火下以血肉之躯毅然冲锋。看,在这290万把勇毅之炬的光焰中,有怀抱炸药包冲向敌阵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杨根思,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枪口的“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黄继光,有忍受着浑身烈火仍纹丝不动的“死节从来岂顾勋”的邱少云……凭一腔勇毅,对万马千军,只为祖国金瓯不缺、寸土不夺,这些艰苦奋战的志愿军,是我们永远铭记的最可爱的人。

请铭记,祖国人民负上的奉献互助的团结之薪。身在安全国土,心系沙场同胞,在前线激战之时,祖国人民纷纷自愿捐献,以源源不断的团结之薪助前线炬火不灭。于是,那些运向前线的物资中,有农民不给自家留余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援赠,有工人勒紧腰带献工资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捐助,有老兵毁家纾难保后勤的“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付出。“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那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体现的正是值得铭记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精神。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铭记历史,在抗美援朝精神中,有艰苦奋战,有奉献互助,而这些精神,也将助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以当前疫情为例,挑战在前,我们既有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院士在抗疫一线横刀奋戟、擎勇毅之炬冷对肆虐病魔,也有无数交警、教师、快递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负团结之薪助力民族抗疫。每一个面对挑战不曾屈服的炎黄子孙携手并肩,筑起的便是任谁都无法撼动的钢铁长城。

那一夜,鸭绿江畔,峭风掠过;那一夜,上甘岭顶,寒雪飘落。当朝鲜半岛被烽烟笼罩,那些擎炬渡江、负薪援夜的华夏儿女以艰苦奋战的勇毅和奉献互助的团结护卫着国家绝徼,终令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而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也会写在民族的星空中,被我们永恒铭记,并指引着我们走向未来,迎接挑战,以更加刚健的身姿去迎接那些危险而迷人的梳骨寒风、扑面霜雪。

突出主题立意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篇6

【关键词】主题立意 历史素养 历史教学

一般来说,历史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而突出主题立意的教学遵循常规课堂的基本要求,以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以教学主题来引领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的设计、材料的使用和活动的开展,使历史课堂教学在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以客观真实的历史态度、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来思考历史问题,体会历史智慧,培养历史素养,感悟人生意义。

一、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整合教材内容,立足于大历史观确定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和课标的关系,根据单元主题,分析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史料内容的思想性,将本课的核心概念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体现“大历史观下的局部立意”,提炼与教学材料相匹配的教学主题,围绕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有意识地将有助于主题教学的知识、思维、情感等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

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其单元主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其关键概念是“民主政治”和“代议制”。可以说,英国代议制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而完善后的英国代议制是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典型范式,我们可以将英国代议制放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视野中去体现其制度的特点和民主化的进程,把教材中呈现的相关基本史实通过一个鲜明的主题组合起来。因此,本课主题确立为:在与王权的长期冲突、斗争过程中,英国议会在坚守“自由”传统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走出一条以和平、渐进、改革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典型的议会代议制的范式。

二、有效把握和拓展教学主题,使教师设计组织的主题内容成为教与学的内容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结构化主题进行学习

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主题“聚拢”的和谐统一体。教师要围绕主题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组合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式的大历史,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如人教版必修三《文学的繁荣》一课,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作为最重要的事实基础和叙述依据,采用材料教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打通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讲文学发展史;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学作品以及从文学的视角感悟历史,而不是把课堂变成单纯的文学欣赏课;提供一个学生表达和表现的平台,而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培养从历史视野赏析文学作品以及从文学视角感悟历史的方法,寻找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宏大历史背景,获得“历史的灵性与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历史的”“人文的”赏析能力,逐渐认识到文学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了各种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并对文学有了更多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流程,而是有较高的学习要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实现了主要教学目标,也提升了教学境界。

三、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的核心价值,提升教学主题的意义

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做有良好价值观的人,做善用历史本真的眼光看待历史的人,做善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人,做善用历史智慧的眼光看待借鉴历史的人。

提升教学主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获得对于历史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进行正确的历史价值判断,在教学环节中突显“人”的教育,让历史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引导学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如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一课,如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看,“解放战争”无疑是伟大的、正义的;而从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观察,这场战争不但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一些影响直到今天仍然真实存在,制约着海峡两岸的政策和关系,也制约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因此,对战争爆发原因和影响的反思,是本课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中汲取避免战争的智慧,应是本课要突出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充实材料,引领学生回到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以历史中的“人”的视角观察时政,体验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期望、争取和平的努力以及期望破灭后人民力量的胜利和反思,从而把战争置于“人”的语境下,让学生在经历中浸润思考重温历史,得到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赵亚夫,王继平.美国历史教学中的研究视野[J].历史教学问题,2011(04):130-134.

[2]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3-8.

[3]李树全.从四个角度看教学主题的确立与落实——基于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性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06):18-20.

如何确定历史活动课主题 篇7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主题,资源

在历史活动课教学过程中, 如何确定历史活动课主题,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从课本内容中选活动主题

每种版本教材都设计了4~5节活动课, 如, 人教版七年级实验教材共设计了9节活动课, 上册有寻找历史、编写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下册有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同时, 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 有竞赛式、辩论式、历史学法等方面的内容, 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 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这些活动课,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校本等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开发社区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当地的旅游原始生态等历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指导, 如, 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 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 (公元414年) , 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 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6.39米, 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 将它立起来, 然后书写、镌刻。

三、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以史为鉴”, 历史使人明智, 通过历史学习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四、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 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的时候, 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 不要凭教师的好恶选择内容,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 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内容。

漳州旧城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探析 篇8

一、漳州旧城历史街区的概况

本文研究的漳州旧城历史街区主要是指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南地带的明清历史街区。其范围指北京路以西、钟法路以东、新华西路西段 (钟法路—中山公园) 到太古桥以南、九龙江以北的区域, 面积48公顷, 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经2008年SPOT5漳州遥感影像绘制而成

漳州城自唐建郡以来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唐贞元二年到20世纪80年代, 漳州城市中心一直位于旧城区内。改革开放后, 随着漳州城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外扩、东移, 旧城城市中心地位下降。但是漳州旧城历史街区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 保存良好的“九街十三巷”街巷格局, 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态, 较好的交通可进入性, 体现着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复杂的城市肌理、社会邻里关系, 成为旅游开发不可忽视之地。

二、漳州旧城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条件评价

(一) 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分析

1.历史文化价值

旧城历史街区的历史面貌体现了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街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和街巷等历史遗存, 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城市发展史、闽台文化交流史、漳州商业交流史和“闽南护法运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台湾路的西段、芳华横路是具有隋唐时期闽南特色的民居, 台湾路中段则是具有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台湾路东段、香港路、府埕是上宅下店的“骑楼式”二层楼房, 反映了漳州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台湾路、香港路上数十间老字号招牌不仅体现了在漳州被发扬光大的书法艺术, 也见证了漳州经济的发展。

修文东西路横贯以城濠为界的唐宋古城, 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它两侧基本上是骑楼式建筑, 底层各种各样的店面, 连同遗存下来的庙宇、桥亭、名人故居、宗祠等古迹或遗迹, 作为历史见证, 最集中地体现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古貌。

青年路、北京路、延安南路的商业气氛、历史文物保护价值不及修葺过的香港路、台湾路, 但两侧统一的骑楼式建筑及居民原态生活方式形成了厚重的乡土氛围。

2.地域资源价值

旧城历史街区记录着地方宗教文化的特征。旧城历史街区内庙宇林立, 社戏频频。新华西路上的东坂后天主堂和礼拜堂、修文路上的武庙文庙、东西桥亭上的观音庙、香港路上的伽蓝庙、青年路上的嘉济庙等地方性庙宇, 生动地印证了漳州“山路逢人半是僧”的古话, 记录着漳州丰富的宗教文化。

旧城历史街区保留着活态文化的传统及浓郁的民俗风情。“活态是指代代相传、流传有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民间文化”。漳州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萌芽于旧石器时代, 形成于唐朝开漳时期, 发展于宋元时代, 繁荣于明清时期, 鼎盛于近现代。目前旧城内仍存在着木版年画、漳绣、扎花灯、纸扎、泥塑等民间工艺作坊, 铁枝木偶、皮影戏、纸影戏、棚仔艺、面塑、扎彩楼、踩高跷等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依旧能在旧城找到其身影;芗剧、歌仔戏在旧城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府埕、中山公园每天都有芗剧票友自组剧团鸣锣开场。

3.风貌观赏价值

旧城历史街区保留着基本完整的旧城风貌和大量地方特色历史建筑。漳州旧城历史街区的路网呈棋盘式, 街面砌条石, 街区内建筑布局呈现浓厚的开放性与兼容性的闽南文化特征。目前仍保留大量闽南大厝、竹竿屋、骑楼、庙宇宗祠等多种类型的传统建筑, 区内有文庙、石牌坊两处国家级文物单位, 王升祠、嘉济庙明代石碑、东桥亭、东坂后礼拜堂、七星池等多处市级文物单位。

位于香港路北端的国家级文物单位“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石坊, 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体现了漳州传统艺术保存浓厚中原文化色彩与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国家级文物单位漳州文庙位于修文西路, 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 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 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 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 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

(二) 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起, 漳州修缮整治旧城历史街区中的香港路、台湾路、府埕和文庙, 并于2005年4月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在旅游开发方面, 近年来相继开发了相关的旅游路线, 政府也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来确保街区保护、开发的有序进行。但是, 作为漳州历史文脉的主要依托和组成部分的旧城历史街区, 在市民、游客心中并未形成清晰的认知意向,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旅游开发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历史街区旅游形象模糊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宣传旧城历史街区, 但总的来说宣传手段少, 影响的范围也十分有限。通过对漳州市民展开问卷调查可知, 旧城历史街区的老房子、老街古巷、旧城生活气息等要素得到市民较多认同。但是对于街区外的游客而言, 该区的旅游资源形象较为模糊, 特色不明显, 很难吸引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

2.有关旅游的商业开发力度不够

由于规模较小, 利润少, 旅行社推出的与之相关的旅游路线很少, 主要以“漳州一日游, 平和—芗城一日游”这种短线游为主, 或者是夹杂在“漳州滨海休闲度假三日游”这类以其他景点为主导项目的游览路线中。客源主要以周边省市的散客、规模较小的旅游团为主, 还有极为少量的台湾游客。

历史街区因其特殊性无法像其他旅游点一样收取门票, 主要的收入就来源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额外消费。随着旧城的拆迁改造与城市中心的东移外扩, 旧城街区商业区位优势不再, 区内的传统商业街已沦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邻里商业街, 经营的商品缺乏特色, 商品价值低, 总体商业经营氛围比较低迷, 缺乏活力。过去“下店上宅”的垂直利用方式, 许多已被“上宅下宅”土地利用方式代替。因此, 街区内能吸引游客消费的地方很少, 短时的参观游览实质上并没有给地方经济带来多大的推动作用。

3.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1) 街区内交通可达性差。

现代商住区贴近历史街区核心区的布局, 向历史街区内引入更多的交通流;加上历史街区本身的街道尺度不大, 交通管理上的缺陷, 使历史街区内交通状况趋于恶化。机动车与步行混杂, 缺乏停车空间, 以致部分街道交通拥挤嘈杂, 与街区宁静怡然的氛围不相称;骑楼底层的廊道常常被停放的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所占据, 破坏了骑楼廊道便民性特点;行车难、停车难, 在无形中赶走一些游客。

(2) 旅游指南匮乏。

街区内在芳华路、台湾路、香港路设置了游览图, 也有在主要的文物单位和服务设施 (停车场、厕所等) 作标志, 可是道路两旁引导游客参观的路标还是缺少。当游客需要到文庙等具体景点时, 一路上没有相关的标志指引, 这样游客在游览时可能会因为过于麻烦而放弃参观。

(3) 公共服务设施少。

游览图所标志的公共厕所只有入口处的一个, 这必定给游客的游览带来不便, 也无法使游客在街区内停留更多时间。历史街区主要靠游客的徒步参观才能完成, 但街道两旁没有供游客休息的桌椅设施, 专门的休息场所也很少, 游客在参观时容易产生疲惫心理。

三、基于保护的旅游发展方案

(一) 实行功能分区, 整治街区景观风貌

漳州旧城历史街区应该实行功能分区, 根据“突出遗产主题, 便于组织观光游览和方便游客活动”这一原则, 建议将漳州旧城历史街区划分三个主要功能区 (见图2) 。

1.历史风貌核心区——香港路北段、台湾路、府埕文庙历史街区。这部分的文物单位最多, 建筑的特色也最集中最明显, 应注重维护遗产的原始性, 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游览应以徒步观光为主。

2.文化旅游休憩区——核心区外围区域。青年路、香港路南段、延安南路仍以“上宅下店”商住混合的使用功能为主, 延续街区的历史风貌, 再现其悠久的商业文化环境氛围。始兴南路、芳华南路集中体现漳州传统的二层住宅形式, 展现漳州代表性传统民居和传统居住氛围的文化内涵为主。

3.沿河景观和旅游服务区——恢复东西护城河景观, 维护九龙江的生态景观, 沿九龙江北安设餐饮为主的旅游服务区。在“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保护风貌的完整性”的原则下, 加紧对街区的景观进行整治。对于那些建筑质量很差, 体量较大, 外貌形态难以改造且难以与周边建筑融合, 功能上也难以满足商贸、购物及观光功能的街面建筑限时拆除;对建筑形式现代, 外立面墙体与古街氛围难以融合, 但建筑质量尚可的街面建筑进行改建或修饰, 以保持街区风貌的协调;对那些或为平顶, 或为钢窗, 或为卷闸门的街面建筑, 进行局部改造;在传统商业建筑与现代建筑接壤的地方, 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使得两种意象之间平缓过渡, 如在两者之间设立绿化带, 或采用类似建筑造型, 以色彩协调视觉, 创造整体空间的平衡与和谐。

(二) 梳理交通网络,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通过相应手段, 梳理历史街区交通网络。首先, 加紧对博爱道、江滨路等街区周围道路的改造与建设, 适当分散人流和车流, 并且禁止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历史街区, 避免街区的交通更加拥堵。其次, 对规划成游览路线的道路实行车辆的限时管制。私家车、摩托、三轮车等可以停放在周围的停车场, 商家有装货卸货问题, 车辆可以允许进入街区, 但要现停现走。最后, 进行土地功能置换, 将不合理的功能设置迁离历史街区。如文庙旁边的西桥小学, 建议另选地址, 或是将家长接送区设置远离街区。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做好服务旅客的工作。适当扩大停车场的规模, 在历史街区周边多建停车点, 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街区内根据游览线路规划厕所、问询处、导游接洽处等游客服务点, 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为游客提供有关历史街区的信息资料。需设立一些游客休息点, 使游客在历史街区内的参观更充分, 增加游客在街区内的消费, 体现漳州主打的休闲度假游的旅游模式。

(三) 复兴商业活动, 再现传统文化生活

漳州旧城历史街区自古是商业贸易区, 政府可出台一些优惠措施, 积极引导商家进驻, 刺激街区内的消费, 重现街区昔日的活力。历史风貌核心区主要引进像漳州的木偶、剪纸、八宝印泥、华安玉等老字号传统工艺品, 同时根据这些开发出附加价值更高的旅游产品, 吸引游客进行消费;在文化旅游休憩区与沿河景观和旅游服务区除了旅游产品的生意, 可以主导漳州小吃业, 如豆花、卤面和手抓面等, 利用闲置店铺适当开设休闲场所如茶馆、咖啡厅, 作为游客休息之用, 有限度地发展民宿, 让游客也可以体验传统街区生活。

另外, 对于街区内部原来盛行的民俗节庆、信仰活动也应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复兴, 将历史街区作为展示漳州传统文化的载体。政府可以将文庙、菊香苑和刘厝等场地作为展览馆展示漳州文化, 包括漳州城市的发展、漳州的风景名胜、闽台渊源等。而像杨骚等名人故居则可以恢复故居原貌, 宣传名人的精神和气质。府埕这样的空旷场地定时演出说书、大鼓凉伞、歌仔戏和木偶表演等富有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漳州在传统节日有许多的民俗活动亦可以融入街区,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猜灯谜、赏花灯、农历八月十五博饼、九月二十八祭孔以及其他庙宇活动都可以引进街区。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区域旅游协作

政府相关部门和旅游行业要联合起来, 对历史街区进行宣传, 提高历史街区在游客中的形象。其一, 由政府主导承办各种演出活动, 并在街区设置展览厅播放相关纪录片等方式让外面的人们了解漳州历史街区。其二, 利用名人名事, 提高知名度, 树立历史街区的旅游品牌形象。其三, 在花博会、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等重要的会议和展览活动上进行推广宣传。

福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山水环境, 旧城历史街区可以参与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中去。在旅游旺季时, 向其他景点进行游客分流, 做到旺季不乱;在旅游淡季时, 与其他景点互通有无, 在增强区域旅游资源丰度的同时, 也能分享其他景点的客源, 做到淡季不淡。

摘要: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历史街区的旅游发展是全面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解决历史街区保护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漳州旧城历史街区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地域文化价值和风貌观赏价值。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旅游形象模糊、商业开发力度不够、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设计了实行功能分区,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复兴商业活动等旅游发展方案。

关键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漳州

参考文献

[1]马晓龙, 吴必虎.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协同———以北京大栅栏为例[J].城市规划, 2005 (9) .

[2]Jenkins, T.N.Putting postmodernityinto practice: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ulturesinthe ru-ral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reg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0 (3) .

[3]江焕明.漳州古城名胜考[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 (4) .

[4]严国泰.历史城镇旅游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5]张维亚.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7 (2) .

历史主题旅游 篇9

一、科学设计和选择历史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主题模式教学, 必须要认识到科学的设计和选择主题是关键, 主题选择的成败会影响到课堂的整体效果, 同时也要求教师将教材分成一个个模块和单元, 并且能够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控和理解。每一个历史模块都要有与之相对应的主题设计, 这样在开展教学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教学的针对性也更显著。教师在科学设计和选择历史教学主题时,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师要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和标准, 同时也要结合教育改革趋势, 将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充分发挥主题模式教学的作用。

2.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进而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要求以及教学要求的主题, 以便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3.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总结历史教材中每一课、单元、模块的主题, 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梳理历史知识,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例如, 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课时, 首先可以让学生认真研读和分析这一课的内容, 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引导。学生除了要对本课的主题有一个了解外, 还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 这样才能够使主题设计更加科学和完善。结合本单元所要讲解的内容和课程要求, 本课的内容就是辛亥革命的意义, 即结束了多年的封建帝制, 成为我国建设新型国家的新起点。

二、根据主题理清历史教学线索

在确定好教学主题之后, 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把控, 以确定教学主线, 找准教学线索, 从而理清教学内容, 将主题作为整个教学的突破口,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在梳理好历史教学的线索之后, 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思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在学生投入历史课堂时就能更加专心,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 在讲解到“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 教师在将教学主题确定为新航路开辟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后, 将教学线索确定为哥伦布环球航行为后世以及整个人类留下了哪些财富?当学生明白了这一课的主题和线索之后, 就会对这一课的历史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于哥伦布环球航行留下的财富———开辟的新航路, 以及留存下来的历史印记等的理解会更深刻。

又如, 在讲解“生命起源”这一课时, 选定的主题为达尔文著作的进化论, 根据主题对这一课的教学线索进行梳理之后, 可以将线索定为进化论的产生和传播。根据教学线索, 学生会将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铭记于心, 随着更多历史知识的学习, 进而会将这些脉络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真正实现主题教学模式的价值。

三、通过教学拓展升华主题价值

教师开展高中历史主题模式教学, 在确定教学主题和线索之后, 还要对选定的内容进行拓展, 使这些内容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模式教学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在确定主题和理清线索之后, 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突出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历史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之外, 还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使这些内容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彰显历史主题。当然, 拓展内容也不是随意和没有章法的, 在拓展内容时要选择有序和集中的内容,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选取, 避免拓展内容中出现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将拓展中心选定为主题, 这样才更有深度, 拓展的历史内容也更加突出主题。由于主题模式教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的统一, 因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拓展内容, 如可以将主题展开, 或者是搜集大量的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补充等。例如, 在“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对罗斯福毁掉田地以及收获粮食的行为很不理解,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就这些内容对教学主题进行拓展, 通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让学生明白其做法是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的一种选择, 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粮食价格, 减少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四、结语

对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 篇10

一、正确理解“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 实施课堂教学。正如写文章必须具备中心思想来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样, 一节课也需要有中心思想来明确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中心思想就是教学主题。合理的“教学主题”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 增强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这一过程中, 确定“教学主题”至关重要, 它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 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 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

从教学目的上说, 开展主题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要求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展开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从教学内容上说, 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设计主题, 能够摆脱传统书本内容的束缚, 使得教师设计的、主题内容成为教与学的中心内容。从教学方式上说, 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的主题, 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结构化主题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见, 根据特定的“教学主题”进行主题教学是必需的, 方法也是多样的, 体现的是一节教材范围内知识内容的主题整合的教学思路。

二、“主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设计时的定题不准。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下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理论测试”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设置, 重在考查选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以此测试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素养, 了解老师对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主题的把握。其中第一问是:您为自己的参评课题所确定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述理由。您是如何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评卷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多位参赛选手缺乏对参评课主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2. 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偏离。主题偏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 无主题。无主题即主题缺失, 整堂课只是历史知识的解释和堆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上, “照本宣科”, 没有对各知识要点进行整合和链接, 更没有挖掘历史背景和提升思想内涵。学生最后获得的只是孤立的知识, 单一的技能, 而不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

第二, 偏主题。偏主题就是偏离模块主题, 甚至走向反面。

第三, 多主题。多主题即主题交叉、模糊。没有注意理解课程标准的体系和模块主题的变化, 仍然按传统教学大纲的旧思路来处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 导致一堂课中反复出现模块主题的交叉。

三、“主题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

1. 准确定题——基于模块主题, 确定教学主题。高中历史每一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主题是模块的“灵魂”。模块教学下, 每一节课教学主题的确定都必须完全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

2. 精当选材——选择有效的拓展材料, 服务教学主题。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共确定了三个必修模块, 包含25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围绕某个涵盖面广、聚合力强的主题展开。但是,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往往需要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必要的拓展, 使历史教学内容能够串联组合起来, 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 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式的大历史。教师应该依据历史课程标准, 围绕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扬弃, 有意识地将有助于主题教学的知识、思维、情感等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 有关的教学细节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来安排, 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研究 篇11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保护

1.研究对象

1.1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而且必须是一座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并公布。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计99座,此后十几年间又有陆续增补。截止到2012年,中国已有119个市、县、区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1.2城市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指的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城市旅游开发则是以城市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活动。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1保护对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按照旅游资源的各自特点可以分为七类,保护对象也因此各不相同。

以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为代表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作为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和古都风貌。

以平遥、韩城为代表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

以苏州、桂林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彰显鲜明个性特征的、因历史原因而叠加的古建筑和山水环境。

以银川、丽江、拉萨为代表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由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的城市风貌。

以上海、遵义为代表的近现代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以景德镇、自贡为代表的特殊职能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与城市中在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某种职能相关的文化风貌。

以山海关、济南、无锡、长沙为代表的一般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

2.2保护措施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点鲜明,形态各异,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不外乎以下几点:

(1)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文物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3)应当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历史文化名城全局保护的资金,并将其纳入政府投资管理程序来执行。

(4)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提供技术服务或者提出建议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5)对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进行劝阻、检举和控告,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3意义

历史文化名城的名胜古迹,饱含历史的沧桑,悠久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类历史的古老见证。人们越发意识到全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历史文化名城视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名胜古迹的共同责任。将它们真实而完整地传承下去,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者的职责,又是旅游从业者的义务。

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能够经久不衰地延续并发展下来,其核心因素就是这些市、县、区始终代表着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并把其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传给后代。不研究古代文化,不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现代的城市文化,更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

3.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3.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我国拥有超过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历史文化星空中的璀璨明星。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这些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但饱经自然因素的破坏,而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还遭到了人为因素的破坏,很多名胜古迹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危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不再局限于凭吊、怀古、探险等内容,旅游活动日新月异,旅游现象也变得更加复杂,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否完全适应游客接待、文化承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持续发展等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旅游开发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旅游城市化带来的巨大人口压力,造成旅游资源、景区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风景名胜区不断遭受蚕食和破坏。

(3)现代城市景观与旅游整体环境意境不协调。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矛盾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保护与开发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不过在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完全可以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3.2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办法

如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开发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实现其历史文化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使其在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风貌,并富有创造性地传承给子孙后代,是旅游从业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针对旅游开发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3.2.1避免超负荷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关键是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必须以此为前提来进行。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所以不考虑景区承载能力的超负荷开发,对景区的长远规划和长期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害而无益。可持续的旅游开发以发展为核心,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手段,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改善为标志,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

3.2.2实施保护性建设

保护性建设的目的是彰显个性品质,为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真实的载体,避免文化的同化、异化和商品化。

3.2.3杜绝粗放型管理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在旅游开发中应尽力改变因宏观调控乏力或规划执行随意性大的发展格局,改变对景区开发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实施全新的开发战略。

4.结语

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11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是国家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必将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事业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研究也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力求使研究者在旅游开发理论方面有所创新,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使游客在享受高品质旅游服务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醇美。

【参考文献】

[1]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6.

[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5.

[3]庄志民.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空间.学林出版社,1999.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情境创设五策略 篇12

关键词:历史主题,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的质量,决定了主题教学的精彩程度,也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内容。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认为: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其思维处于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即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出符合历史实际特征的情境,绝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要认识到情境本身不是教学内容,凭借情境而能展现的探究材料与探究问题才是真正的教学内容,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跳出情境,把情境交给下一环节:问题探究———去寻找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去思考更为本质的东西。而在主题引领之下的一堂课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重的,应该是丰富的。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主题情境探究的一些方法和感想,与大家探讨。

一、考古求证型主题情境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历史考古学是与历史学紧密联系的,同时还有古文字学、铭刻学、古钱学、古建筑学等分支。所以,在讲述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运用考古求证型情境。比如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可以创设通过展示铭刻学或古钱学的情境,学习秦朝的统一文字和货币等措施。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其中书报刊属于文献资料。在讲述近现代史时,比如《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就可以设置以学生进行历史小报创作比赛的主线,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报刊报道的时事串联起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此类情境教学,拉近了与现实的距离,能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既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人文素质。

二、角色扮演型主题情境

角色扮演也是创设情境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历史不可能重演,角色扮演只能创设间接情境,但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真实史料,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像史事经历者一样去发现和探究问题,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其中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比如教师在讲述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战胜国和战败国的代表,依据课本表述的英法美等国的各自主张,彼此争论,最后达成了《凡尔赛和约》。这样可以为以下的问题探究作铺垫:英法美都是战胜国,为什么还要激烈争吵?由此可见巴黎和会是什么性质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是怎样的一个和约?等等。再如教师在讲述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演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后一名美国工人一家母子对话以及父母对话情境,理解这一“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成因及影响。角色扮演结合情景剧,符合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是主题教学创设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寻访参观型主题情境

走出课堂,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可以为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从而创设情境。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以组建历史寻访团,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纪念馆,寻访抗战老兵等,结合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比如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就可以设置参观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西安临潼的捉蒋亭(兵谏亭)三个地方,通过PPT、视频、图片把场景串连起来,创设参观型情境来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当下流行的红色旅游形式。这样既能生动展现课本知识点,又能有效学习历史新知,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教师在讲八年级下册《最可爱的人》时,可以通过采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的主线展开情境创设,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口述历史,可使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经过等再度重现,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主动学习历史。

四、类比穿越型主题情境

穿越型古装剧现在比较流行,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参考此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的“百家争鸣”知识点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或法家的代表,来到春秋战国时期,看到有人因赋税过重、生活拮据而偷人钱财的行为,你会发表什么看法”?这一情境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再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关“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时下流行的谍战片的情境:“20世纪30年代,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周旋于上海和南京之间,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和通讯工具?后身份暴露,要转移到延安,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和通讯工具呢?”学生都非常踊跃发言,参与兴趣迅速提升。实践证明,这比直接提问“这课讲到了哪些交通工具,分别是何时出现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类比联系,提高了历史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快乐学习。

五、课堂辩论型主题情境

充分挖掘教材重点资源,对史料提炼出至少两个不同观点,再把课本其他相关知识穿插其间,以辩论形式展现,也是创设情境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辩论型情境展现,有助于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清晰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的全面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辛亥革命结果时,可以展现“革命成功了”还是“革命失败了”的辩论情境;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展现一战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辩论情境等。通过辩论型情境,可以轻松掌握诸如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性质、影响等知识。

成功围绕主题展开的情境创设,能保证历史主题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情境—探究—史鉴—升华”,呈现生动具体的感知细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提高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还能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这是值得一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刚.试述历史虚拟情景教学的合理性——与郭秀平老师商榷[J].历史教学,2009(4).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职业道德下一篇:高中英语高效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