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工业园区

2024-10-13

渭北工业园区(精选9篇)

渭北工业园区 篇1

1 概述

1.1 PC生产线简介

PC, 即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Concrete) ;建筑构件预制化是建筑工业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的是将传统工地现场建造建筑物的方式, 转变成在工厂车间生产全部建筑构件。主要是通过工业化方式在车间通过高自动化机械生产建筑预制构件, 然后再运输到工地进行拼装成楼。主要工序为清理划线、支模、置筋、浇筑、振动、预养护、磨平、养护、存放等。主要构件产品包括住宅建筑用内外墙板、叠合板, 辅助生产楼梯、阳台、空调板、梁柱等异型构件, 也可批量生产地铁管片、高铁轨枕等构件。

PC生产线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外墙夹芯板流水生产线;二是内墙板流水生产线;三是叠合楼面板流水生产线;四是固定模台生产线主要生产异型构件, 如楼梯、阳台等构件或超大超长构件。理论上一条复合线均可满足前三种流水线的功能, 但如果混合生产将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实际生产中通常内、外墙板线可组成一个复合线, 或者内墙板与叠合板做成一条复合线。

2 流水线工艺组成

2.1 外墙板流水线

清模、喷油、划线、安装钢筋笼、固定调整边模、安装埋件、一次浇筑振动、安装、上模铺保温板、装连接件、铺钢筋网、二次浇筑振动、刮平、预养护、磨平、养护、拆边模、立起吊走。

2.2 内墙板、叠合板流水线

清模、喷油、划线、安装钢筋笼、固定调整边模、安装埋件、浇筑振动、刮平、预养护、磨平、养护、拆边模、立起吊走 (叠合板没有刮平、磨平工序) 。

3 流水线节拍确定

3.1 影响节拍的因素及确定原则

流水节拍的确定要考虑各工序的工作内容、各设备性能、物料运输组织, 还要考虑工人的工作强度、劳保要求, 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经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考虑, 计算出各工序的完成时间, 寻找到关键工序即用时最长而又无法用其他方法缩短工时的工序, 最后根据关键工序确定生产线的流水节拍。

3.2 节拍计算

通过详细分析对比和经验, 外墙板和内墙板叠合板流水线中, 混凝土布料和振动、养护窑码垛机存取、混凝土料斗运输工序属于机械化控制作业工序, 属于不可调工序;“边摸安装固定及拆卸”、“钢筋、预埋件、保温板安装”等工序相较其他工序的工作量大, 耗时较长, 以手工作业为主。手工作业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和工位来缩短工序工时, 机械化作业只能依据设备性能来控制工时。

边摸安装固定、模具拆卸、钢筋安装、水电预埋安装、保温板安装、预养护、养护窑养护、抹平、磨光等工序, 工序工时、工位计算见表1。

3.2.1 养护窑码垛机存取

按照两个4列6层仓位, 码垛机平移速度12 m/min计算, 码垛机最长运行时间应为对角线最上层仓位的放取, 即从码垛机位置出发将一模台送至D仓的顶部, 然后从临列C或F仓最底部取出一个模台送出养护窑 (选临列仓主要是比同列仓多个动作, 费时) 。以上总计时间为594 s, 即约10 min。码垛机存取位置示意图, 见图1。

码垛机存取工时计算见表2。

3.2.2 混凝土布料、振动

外墙板线:外墙板线需要两台布料机, 在一个节拍里要对两块板进行布料, 需要补两次料;布料合计时间为720 s, 即约12 min;振动时长约1 min;总计该工序工时13 min。

内墙板线:内墙板线需要一台布料机, 在一个节拍里要对两块板进行布料, 需要补两次料;布料合计时间为360 s, 即约6 min;振动时长约1 min;总计该工序工时7 min。

叠合板线:叠合板线需要一台布料机, 在一个节拍里要对两块板进行布料, 只需要补一次料;布料合计时间为360 s, 即约6 min;振动时长约1 min;总计该工序工时7 min。

外墙板线布料工时计算表见表3。

3.2.3 混凝土料斗运输

按混凝土料斗运行速度30 m/min, 料斗容量2 m3, 计算轨道运输方式。

外墙板线两台布料机在一个节拍里均要供料, 每个布料机在节拍内需要补两次料, 运距24 m和18 m;合计需要时间408 s, 即约7 min, 总计约需14 min。

内墙板线一台布料机在一个节拍里需要补两次料, 运距30 m;总计需要时间408 s, 即约7 min。叠合板线一台布料机在一个节拍里需要补一次料, 运距30 m;总计需要时间240 s, 即约4 min。

外墙板往返需要工时计算表见表4。

3.3 节拍确定

经过以上各工序工时计算和工位调配, 确定关键工序为混凝土布料、振动和混凝土料斗运输。综合考虑时间储备和安全运行情况, 外墙板流水生产线节拍可以确定为15 min, 内墙板流水生产线节拍可以确定为10 min, 叠合板流水生产线节拍可以确定为10 min。上面表1中外墙板流水线已根据15 min节拍调整了其他工序的工位数。

渭北工业园区 篇2

渭北一带横亘东西,从关中平原暸望,若一巨型腰带,又因这里干旱缺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被人们习惯上称为“旱腰带”。

旱腰带上的渭北,土地广袤、地广人稀、植被薄弱,无霜期短,多以生产杂粮为主,兼以养猪牧羊,还有煤炭等能源,人皆敦厚、民风淳朴、低调务实。

男人,一般都有四棱四正的方脸,粗浓的眉毛下长着大眼,魁梧的身板上透着阳刚;女人,大都贤惠善良懂礼数,红彤彤的“高原脸”的血丝是顶着风霜雪雨辛苦劳动的印记。

渭北的冬天来得早,气候寒冷,也很慢长。生炉子、烧炕、通暖气、插电热毯等是家家户户越冬必须做的事。

渭北的春天来得晚,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形容之最为洽当。陕南的花先开,然后是关中,再次是渭北,最后是陕北。这样的顺序、层次、阶段,如渭北的阶梯形地貌、梯田式庄稼、山野般图画平添了诗意美、原始美、生态美。

到了夏天,关中已热得离不开空调,这里早晚睡觉却要盖被子。除了中午焦灼的日光直晒,只要你站在树荫下,坐进窑洞里,即使没有风扇,身上也不会出汗。单位的办公室或住楼房的人们,顶多是在三伏天7月最热的那几天中午开一会风扇或空调,昼夜温差大使渭北的不少县成为城里人羡慕向往的避暑好去处。古代帝王的皇家避暑圣地甘泉宫、九成宫、玉华宫等都位于渭北。至今仍是人们避暑的最佳选择。

秋天,渭北粮食作物趋于成熟,各类果品挂满枝头,五谷蔬菜等待收获。天更高,天正蓝,云亦淡,金秋之丰腴,如待产之孕妇,稻黍飘香、春华秋实、一派生机,为冬藏作着最充分的储备。

渭北是一处古老的土地,从周人在豳定居、教人稼穑、子孙繁衍、农耕发展、国力壮大开始。

渭北是一块英雄的土地。这里涌现出了王翦、柳公权、司马迁、白居易、孙思邈、寇准、范宽、张载、王杰、王鼎、习仲勋、井勿幕、于右任、胡景翼、杨虎城、李仪祉、范紫东等彪炳千秋历史人物,成为渭北人的骄傲。

渭北是一方富饶的土地。如今,除了粮食,苹果、蘇梨、核桃、葡萄、冬枣、草莓、西瓜、甜瓜、大棚菜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旅游、观光、体验等为主的农家乐遍地开花。每当你在都市工作辛劳后,双休日便可到渭北的任何一个地方来休闲、度假、放松。

拥抱自然、远离喧嚣,空气新鲜、美食琳琅,疲惫不再、岂不悠哉!

清洁——石英的渭北高原 篇3

石英的从容不是举重若轻,而是闺阁之中的淡定与条理。作为女性画家,石英也曾尝试过千里独行的浩然决然,她也的确羡慕她的老师崔振宽先生截断众流的英雄意气。但是,石英就是石英,她喜爱与擅长的还是清洁二字。在她清洁的画案上,没有浮华,也没有浑浊,有的只是线装古书那样的昏黄与馨香。昏黄与馨香中,一只手放在了高原的额上,苍茫的渭北有了回家的睡意。回家的途中,我们体味文化的想象与力量。

石英的想象当然来自闺阁。自古及今,文人雅士们虽然也曾对着闺阁大发美人之思,但在骨子里,在可传千古的文章里,他们还是对闺阁抱着戒备之心。在他们的眼里,闺阁之气就是苗条软弱。然而,他们忽略了闺阁中特有的清气以及由此而来的清洁的精神。毕竟闺阁中的清洁与倪瓒式的清洁不同,倪瓒的清洁冷得不食人间烟火,可敬而不可爱,而闺阁中的清洁则不仅干净而且温暖。

石英笔下干净而又温暖的清洁首先来自笔墨。她绣花一般地一点儿一点儿地祛除笔墨中的火气与躁气,然后静静地描述自己眼中的渭北高原。她眼中的渭北高原与其说是高原,毋宁说是自家小院。因为她很少表现高原的伟岸,她讲述的所有故事似乎都发生在自家小院。三两株并不伟岸的树,几爿土房或者一孔土窑,几乎构成了石英“渭北高原”系列的全部。在这个系列里,石英当然也讲求笔墨技巧,但是她的所有技巧似乎都被一种温暖的氛围所包裹。包裹中,我们看到温暖。温暖之后,我们又突然发现被石英简化后的渭北高原居然十分干净。

我们知道,渭北高原并不以繁茂见长。它的长处在于块面,在于沟壑。为此许多画家都在这上面用足笔墨。而石英却把这并不繁茂的沟壑继续简化,不仅简化,而且朴实干净地取其局部,并在朴实的干净中轻松化解古时文人有关闺阁的忧虑。明代李东阳说,咏闺阁过于华丽,谓之脂粉气。石英虽然是在闺阁中讲述渭北高原,但她素面朝天,说得质朴、温暖而干净。虽在闺阁,却无脂粉俗气,这不是清洁又是什么?

石英的清洁还来自热闹之中的清寂。与许多人任着一口气、逞着一管笔滔滔写来不一样,石英缓慢而又清净地抒发着自己的文化想象。石英的想象并未超出古人的最高理想:画气不画形。但在精神维度上,她是向上而非向前。向前,不是不好,但是当所有的人都惟恐落后地只顾拼命向前时,根本的东西往往被人们奢侈地丢弃。缺了根系,枝叶成了花环。花环中,一些人热衷于营造笔墨符号而不是笔墨精神。十是当代画坛便有了这样一个怪圈:热闹却缺乏质量。我不敢说石英是看到了这样的怪圈之后静下心来开始自己的清洁之旅的,更不敢说石英的作品就代表着当代画坛的质量。我只想说,由于向上的精神诉求,石英有了更好的沉潜的姿态。这种沉潜的姿态使她有效地避开了时风的污染;同时,也由于闺阁之中特有的精细,石英的作品虽然笔墨朦胧,却依旧雅而洁净。如果说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是烈酒的话,那么作为学生,石英的作品则是酒后的睡意。这让我想起一位老诗人的诗:“饮尽了这一天/五味杂陈的/烈酒之后/黄昏醉了/它把一张艳红的脸/朝着/远山那挺得高高的胸脯/埋首/睡去。”睡意中,当然少不了朦胧,但重要的依旧是朦胧之中的清洁、温暖以及淡淡的忧伤。

清洁而又温暖,温暖中还有些许淡淡的忧伤,这是石英的画。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便是石英作品中内蕴的淡淡的忧伤。如果忽视了“忧伤”二字,我们也可能就错过了石英的清洁。《白雨斋词话》中说:“刻挚非难,幽郁为难。”之所以说“幽郁”有难度,是因为幽郁里隐含了一份清淡而又干净的忧伤。这样的忧伤是“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式的,也是“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式的。然而,无论何种范式,它们的首要品质都是干净。

花而有香不难,可一旦零落成泥或者容颜萎顿,花也就不成其为花了。因为花之为花的最基本品质便是干净。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愿意说石英的画具备花的品质,美丽而干净。在这美丽与干净中,一份淡淡的忧伤被石英淡淡地说了出来。在她淡淡的言说中,情与景合,意与法会。

然而石英不可能永在闺阁。那么,她该如何走出阁楼?走出阁楼又该往何处去?我不知道石英是如何想以及如何准备的,更不知道陕西画家画大画、求大块儿的精神会如何影响她的艺术经验,我只希望她那泛有线装书的昏黄与馨香的文化想象中,不仅有文化的记忆与忧伤,而且永远不放弃清洁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石英才是独特的、深刻的,同时也是温暖的。

渭北地区的丧葬改革 篇4

袁乐

(重庆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

摘要:近年来,传统土葬和火葬的弊端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不仅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和污染,同时引起了以办丧事为名而大肆行贿受贿的社会不良风气。为了建立新型环保的丧葬观念和丧葬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推动我国丧葬事业的科学发展,作者特提出简易林坡土葬这种契合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丧葬改革方案,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贡献微薄力量。关键词:土葬,火葬,简易林坡土葬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发展中充满了灿烂与辉煌,凝聚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希望。然而在其闻名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一些急需重新审视和予以改革的落后文化。这些文化像一颗颗毒瘤,深深藏驻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而传统的、落后的丧葬习俗就是其中毒害较大的一个。因此“丧葬改革,迫在眉睫”。一.土葬的弊端

中国自古以疆域辽阔著称于世,然而可利用的土地却并不多。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4亩左右,不及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立方米,与世界人均水平也差之甚远。而传统的土葬却肆意铺奢本来就十分拮据的土地资源。据统计,全国土葬面积已达100万亩,因制造棺木而丧失的森林面积已达300多万立方米。砍树建墓、毁田建墓的实例比比皆是,造成森林面积和农田面积还在急剧缩减。传统土葬的危害还不止这些,先就其程序来说就格外繁琐。首先,要给逝者沐浴洗发,然后换上寿衣,整理容貌,而后要守灵,制造棺椁,接着亲友们携礼助丧,随后要入棺,出殡,接下来还有埋葬、起坟、立碑、设牌等等步骤[1]。这些繁琐的事项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且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2011年2月12日,我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四沟乡崔仙镇的10户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据这些村民描述,他们以往对逝去亲人的丧葬方式无一例外地都沿用了传统土葬。我还从这几位村民那里了解到了有关传统土葬的相关费用。据他们描述,平均制作一口棺椁要2850元,筑坟费用1947元,请戏班唢呐班1108.5元,宴请亲朋4800元,再加上寿衣费、车马费等,平均埋葬一个人要花费13904.2元,而这笔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差不多相当于他们两年的积蓄,这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黄土高原地区山脊田埂间到处矗立着零散的、高低不一的小坟堆,看上去甚是不雅。不仅影响城市面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传统土葬还会造成许多二次污染。例如唢呐班吹奏时造成的噪音污染,花圈的塑料花燃烧滴落而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在传统土葬的背后还掩藏着很多黑暗的事实,一些人借用携礼助丧的名义向某些官员递送贿赂。据统计,去年因收取贿赂而判刑的犯罪者中有6.5%都是借以助丧名义收取贿赂的[2]。可见,传统土葬不仅自身漏洞百出,而且还为社会腐朽行为提供了滋养地。因此传统土葬必须改革。二.火葬的弊端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丧葬改革,就是彻底禁止土葬,完全推行火葬,殊不知火葬也是疮痍横生的。

首先,火葬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11年2月13日,我走访调查了陕西省铜川市殡葬管理处。据工作人员叙述,火化一个人需要柴油25公斤。按我国近年来的死亡率6.4%计算,我国每年死亡的人数约有800万,如果这些人都施行火化,我国每年就会损失2亿公斤柴油,而这些柴油对我国紧张的能源现状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假使将这些柴油用于发展国家第二产业,收到的综合效益远比用于丧葬火化要大得多。同时,因为柴油燃烧后的气体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入空气中,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使火葬场周围大气酸性增强,进而引起酸雨,毁林伤田[3]。在骨灰埋入土层后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火葬的费用也是令人嗔目的。据铜川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统计,在去年火葬的26529人中,平均每人的基本丧葬费用就达到4300元左右,这其中还不包含车马费和定制骨灰盒的费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根据个人不同的要求,他们的骨灰盒有不同的档次和价位。价格最高的是紫檀木镶玉的一款,标价12万元人民币,价格最低的一款骨灰盒也要500元人民币。

同时,火葬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宗敬祖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它违背了民族传统和群众意愿,易激化农村社会矛盾。几十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火葬从实施以来,却一直受到群众的抵触。即使是无神论者,也大多希望能将死去的亲人遗体完整安葬。当然,对于陈旧落后的观念确有改革的必要,但就土葬的根本性质来说,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陈旧落后,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伦理及文化寓意是不可忽视的。

除以上种种外,火葬还容易滋生腐败等不良风气。火葬政策实施以来,在丧葬形式方面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火葬,但仍有一些农民将死去的亲人火化后,运回故土安葬,而且堂而皇之地修坟立碑。也有的农民把死去的亲人直接土葬,通过打点殡葬管理人员,象征性地交些罚款了事。还有一些人采取伪造死亡证明、伪造火化证、花重金贿赂殡葬管理人员等方法,达到将死去亲人土葬的目的。为了减少遗体存放费用以及亲属因之产生的往返交通、住宿费用,只得给殡葬馆的有关工作人员送红包或礼品等。这无疑助长了行业不正之风,而且易滋生腐败。

三.新型丧葬方案----简易林坡土葬

基于以上种种丧葬弊端,我慎重提出适合渭北地区具体情况的新的丧葬改革方案----简易林坡土葬。

下面,简要对这种丧葬改革方案作一说明。简易林坡土葬是结合了火葬和传统土葬的大多优点,改革和摒弃了前两者的缺点与不足而提出的。要实行这项方案,就必须要在国家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建立起一批集中墓葬区。对于这些集中墓葬区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所选地区必须是山坡或沟谷,不得占用建设用地和农田;2.所选地区必须是林木匮乏区,不得毁林造墓;

3.所选地区必须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简易林坡土葬的主要步骤有:

1.对选定的山坡和沟谷进行除杂、养土措施。“除杂”即清除该区域内的碎石、杂草和人类生产生活所丢弃的垃圾。“养土”即在原先枯竭、殒裂的土地上进行淋喷式灌水,同时在土层表面施洒一些有机肥;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松土措施,促进土地的培生能力。

2.丧葬区管理人员在选定区域每隔1m开凿一个长3m,宽1.5米,高1m的长方体坑穴,以供安葬逝世者。

3.取消一切繁琐而无意义的程序,对逝世者进行简易安殡。只要为逝者穿一套新寿衣后,用草席将逝者团裹其中,安葬入长方体坑穴内,后覆土掩埋即可。

4.专业从事农学和生物研究的专家指导丧葬管理人员,在每个安葬坑穴内放入适量有益菌,以分解尸体,使之成为有机物,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5.由逝者家属在安葬区域上方及周围栽植十棵耐旱的青叶植株,如侧柏、雪松等,并在后期保证这些植株的成活(考虑到家属不方便时常对所栽植的林木进行管理,可配置固定的林园管理人员进行保活和管理,逝者家属可支付相应的生活费用)。

6.在墓葬最中央栽种一棵已生长7年以上的侧柏,在其树干中央可钉入一个10cm ×20cm的木牌(也可用金属牌),在这块木牌上可以写上逝者的相关信息及家属的思念之词。

7.每年清明节,可以由家属对逝者进献花篮,以寄托对亡灵的思念。简易林坡土葬较传统土葬和火葬来说有许多优点:

第一,简易林坡土葬一改传统土葬的繁琐习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仅财力一项平均就可以节约近万元。

第二,简易林坡土葬摒弃了传统土葬毁林建墓和毁田建墓的做法,而是利用斜坡沟谷建墓造林的方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耕地面积的减少,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该地区林地面积,减轻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植株的栽植还很好地涵养了水源。这些不仅大大提高了城市整体文明形象,对城市的环境保护更是意义深远。

第三,简易林坡土葬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尊宗敬祖的需求,符合了中国根源文化中重视忠孝礼仪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该项丧葬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推广。

第四,简易林坡土葬做到了传统文化观念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我国丧葬事业更加科学地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渭北柱础石刻与图案浅析 篇5

柱础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先秦时期大多用卵石做柱础。秦代已有方达1.4米整石巨柱础。到了汉代柱础有类似覆盆式,也有反斗式,但样式极为简朴。至六朝佛教大昌艺术上增加了新动力,覆盆式已普遍,又有了人物、狮兽、莲瓣样式的柱础。从大同出土的北魏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墓中的柱础看,当时石雕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雕刻手法一改秦汉粗犷的风格,显现的是精美细致、玲珑清新。唐代雕有莲瓣的覆盆式柱础最为流行。宋代对柱础形制已有具体规定,《营造法式》中这样写道:“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关于柱础的雕饰,宋《营造法式》也有说明:“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棉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到了明清,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却多了些繁缛及程式化,少了些气势和精神。形制除上述外还有鼓形、瓶形、兽形、六面锤形等多种。雕饰图案以龙凤云水为母题,或以百狮飞鹤为主体,结合宗教装饰图案的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角、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药篮、紫板、芭蕉、荷花)以及花鸟虫等。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数百种之多。雕刻手法上善于把高浮雕、浅浮雕、透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了屋主人的情操和愿望。

二、柱础纹饰

柱础在很长时间只有功能性,并没有装饰纹样,六朝之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建筑与佛教艺术开始融合。例如在山西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上,已凋有覆盆莲花及盘龙、人等复杂之纹饰。因此,自东汉佛教东传之后,佛教的装饰艺术对往后柱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莲瓣的装饰,被广泛地运用于柱础。古代的莲瓣柱础多作覆盆式的铺地莲花,其莲瓣较为写实且富变化。这种类似佛教「莲花座」的古式覆盆莲花造形,即是宋代所谓的「宝装莲华」在鹿港龙山寺山门的柱础,尚可见到。台湾庙宇中常见的莲瓣形柱础,其造形已不同古制,并有束腰及底座的产生,在上端凸出的肚部作莲瓣凋饰,其莲瓣以圆弧收齐上下唇缘,而呈现上下对称的长椭圆形。整体造形类似南瓜,所以又称为「南瓜形柱础」或「瓜瓣形柱础」。唐代的柱础依壁画及石刻上所见,仍以覆盆莲花式的为主,但莲瓣较六朝初期的略为肥短。宋代,柱与柱础的装饰益形细致,佛教装饰除与本土建筑融合外,并开创出成熟的风格。在宋营造法式中,对柱础的纹饰,即载有:海石榴花、牡丹花、宝相花、铺地莲花、仰覆莲花、蕙草、龙风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这些纹饰即是大多受了佛教艺术之影响。此外,营造法式第三卷中,对柱础的形式、比例及装饰手法更有详细的说明: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鈒,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鈒及压地隐起莲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随着雕刻技术的不断成熟,装饰纹样题材也越来越多,至明清时达到顶峰。

三、图案题材构成

植物纹

蟠桃纹样:《西游记》中就有仙桃有长寿功能,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桃代表长寿。

海石榴纹样: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榴开百子”就是以“石榴”构成吉祥纹样,因为其仔多,也代表“多子多福”,代表子孙繁衍连绵不断之意。海石榴纹遂成为一种吉祥纹饰。石榴和蝴蝶配合,“蝴”与“福”谐音,构成了“多子多福”的寓意。它经常被应用到木雕,柱础雕刻,青花瓷上。

菊花: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吉祥如意的愿望,不仅用语言,而且还常常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或附加文字等形式来表达。所表现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其中用花卉组成的吉祥图案便多种多样,菊花图案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菊,古作“鞠”。《礼记》中就有“鞠有黄华”的记载,周代后服中也有“鞠衣”之称,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菊花的品种繁多,南朝梁陶弘景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为真菊,一为苦薏,即野菊,明代李时珍又把菊花分成九百种;花大者如盘、小者如纽、高者盈丈、短者足尺,可谓千姿百态。花色也极为丰富,其中以绿色和墨色最为古雅。《史正志菊谱》载:“菊以黄为正,故概称黄华。白菊一、二年亦又变黄者。菊有黄白深之不同,而花亦有落有不落,

自晋陶渊明以后,菊花逐渐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与重视,《范至能菊谱》里即有“名胜之士未有不爱菊者,至陶渊明尤甚爱之”之语。到了明清之际,爱菊之风更盛,人们根据菊花的种种特点、赋予了它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名称,像:凤凰振羽、凌波仙子、嫦娥奔月、十丈珠廉、大黄袍、玉绣球和醉杨妃等,将其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又因为菊花具“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之效用,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人们把菊花与其他音韵相同的花草、物象以及文字等相搭配,组成种种内涵丰富的“吉祥语”图案,以点缀生活,求得幸福长寿。其样式纹饰:菊花交配万字,寓意“万寿”。菊花配竹子,寓意“祝寿”,菊花配长寿字,寓意“长

寿”,菊花配莲花,寓意“连寿”,菊花配水仙,寓意“仙寿”,菊花配桂花,寓意“贵寿”,菊花配仙鹤,寓意“贺寿”,菊花配磬,寓意“庆寿”,菊花配佛手或蝙蝠,寓意“福寿”,菊花配牡丹,寓意“富贵寿”,菊花配佛手、海棠或蝙蝠、海棠,寓意“福寿满堂”,菊花配佛手、双喜字,寓意“福寿双喜”,菊花配佛手、金鱼,寓意“福寿有余”,菊花配灵芝、水仙、竹子,寓意“灵仙祝寿”,菊花配暗八仙、竹子,寓意“八仙祝寿”,菊花配桃花、海棠,寓意“寿寿满堂”,菊花配莲花、蝴蝶,寓意“捷报连寿”,菊花配牡丹、莲花,寓意“富贵连寿”,菊花配兰花、三多,寓意“连寿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其中石榴征多子,佛手象征多福,桃子象征多寿)。

莲花:莲花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装饰花纹,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它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锈等装饰上,又名荷花、芙蓉、水芝、水花。早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发现有莲花的花粉化石。莲花纹的应用,在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兴盛而达到极盛,成为时代的特征,它是神圣与高洁。纹饰中有的莲花为大型缠枝莲,莲瓣作勾云状,故宫里称“大勾莲”,花蕊中有莲蓬,称为“金钟莲”。并蒂莲的纹饰是指在一支茎上长出两朵莲花,称为并蒂,比喻男女好合,有情爱之意,唐代徐彦伯《采莲曲》中: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并蒂莲还有同心莲、合欢莲等叫法。

佛手纹样:一种植物名称,因其果实像手,称为“佛手”又称“福手”,佛手的“佛”与“福”谐音,所以佛手有吉祥之意。在陕西渭北柱础图案中佛手与蝴蝶构图,其意思是祈祝长寿,活到八九十岁,因“蝶”与“耊”同音,指“耄耋”之年,“佛”通“福”表示多福。

牡丹:在民间艺术中,牡丹纹装饰更为绚丽多彩,不仅形式多样,涉及的材质、风格及装饰物品更是难以尽数,而且其寓意内涵也更为鲜明、直接,富贵吉祥是其主要寓意。由牡丹与寿石、桃花、古钱、长春花、白头鸟、花瓶、孔雀等组成的图案又有长命富贵、十全富贵、富贵长春、富贵平安等意。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牡丹与凤凰组成的凤戏牡丹图案,除了富贵之意,还被用于婚嫁和象征爱情,成为表现民间婚恋的重要题材。无论历史上还是现代民俗民艺中,牡丹作为寓意吉祥美好的天然花卉和装饰图案,不但成为人们表现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形式,而且渐渐成为雍容华贵的一种象征。在渭北柱础装饰里面,除了在础身八面体中出现具象的牡丹外,在础首的鼓身上,牡丹以一种变

形的抽象的团簇牡丹图案出现。在泾阳县王教育家收藏的柱础上,础身为团簇牡丹,下面为一排乳钉,它不同于以往乳钉在上的这种装饰方法。

梅兰竹菊:中国民间雕刻中四种常见的主题,常用于砖雕、木刻、石刻等艺术中,被古今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和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四君子”之称,在渭北柱础石刻中常见,而且成组出现或与其它图形间隔出现在一对柱础中。

灵芝:灵芝,体如菌状,盖面紫褐,有一圈云状环纹的灵芝,又被称为“瑞征”或“庆云”,在祖国中医药宝库中被列为珍品。古今药理与临床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古时更有“仙草”之誉。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灵芝的功效都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因此,古往今来以灵芝为题材的装饰纹样格外受到大众的喜闻乐见,成为长寿富贵、如意吉祥的象征。后来在图形的变化中,灵芝纹有一种演变成为“如意”,及“如意云纹”。如意的如意头即取灵芝的形状,如意云纹已是一种更简化的线形如意纹样。

四叶草纹:叶子为四瓣,上下叶子较短,左右叶子较长,此纹不单独使用,多为础身的上础胸的小型花纹,作为配饰图形。

梅花纹:在渭北图案中,梅花纹以单独纹样出现或以组合纹样出现,像喜上眉梢,喜鹊立于梅花枝上。梅花纹单独出现,只有四个花瓣,无花蕊,多出现在础身束腰础,做装饰配纹。

动物纹

人物纹:

三娘教子:在渭北柱础那图案中,三原周家大院的柱础出现高浮雕人物。人物纹在陕西渭北柱础图案中应用极少,陕西渭北柱础人物纹主要是教化功能,以“忠、孝”主。南方柱础人物应用较多,主要体现以戏剧人物、八仙图案等为主,希望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图4-9)

狮子:在渭北图案中狮子以立体形象出现,在柱础的四角,所在位置为础基正方形的对角线的四角位置,成站姿,露上半部分,即头和两个腿及上身,一般都为公狮子,脚下有绣球,在西安美术学院收藏的柱础中有两对如此。

麒麟:麒麟为祥瑞之物,在渭北柱础中有麒麟送子或单个麒麟奔跑的造型,麒麟四灵之一,躯干为黄色,尾巴似牛,头像狼,有一个角,马足。《诗经》的注说:“有足者易踢,有额者易抵,有角者易触,惟麟不然,是其仁也”。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应用非常广泛,如麒麟送子或但麒麟造型,就是中国古代的生育崇拜的形象。麒麟又有保太平,又能带来丰收、福禄、长寿与美好。玄学称麒麟是岁星散开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怀义。在渭北柱础石刻中,长以单麒麟出现,并配有云纹,有腾云之势。

马:它被认为是忠诚、勇敢以及聪明的化身,一直受到游牧民族和游猎民族的崇拜,马代表高贵、优雅、飘逸的气质,并且白马在古代作为祭马,因它属于阳性,受到天神驱使,所以神马通常为白马,全尾全鬃。在《易经》中码被象征为天。在渭北柱础图案中,马选奔马,取自唐六骏的造型,单位着马鞍。

蝙蝠:“蝠”同“福、富”谐音,是财富和幸福的象征。蝙蝠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类动物,经常应用到传统装饰艺术中,把蝠的飞临寓意为“进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以此结成吉祥图案。比如像福寿双全就是以蝙蝠和桃子,桃代表寿。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图案为“五蝠捧寿”、将蝙蝠与云纹组合在一起为“洪福齐天”,蝙蝠、寿山石加上如意或灵芝,名日“平安如意”。福寿如意纹,织金“寿”字下部两个如意云托,托下是一倒飞的蝙蝠。万寿福禄纹,将鹿巧妙地画成团形,北负如意灵芝捧寿字,寿字间饰展翅飞翔的蝙蝠,构图十分简洁大方。

陕西渭北这片土地,文化积淀深厚,流淌着博大、阳刚、浑厚的艺术正源。而颇具特色的渭北柱础建筑形式内容丰富,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摘要:在渭北石刻艺术中,柱础石刻艺术是其中一只耀眼奇葩。渭北石刻图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它体现着渭北区域的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根源。陕西渭北柱础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的变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不断更新,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柱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在整个民间美术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图案造型是中国传统纹样在石刻艺术中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渭北,柱础,雕刻,图案

参考文献

[1]《具象到意象》戚彧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中国民间图形运用》喻湘龙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3]《中国装饰艺术史》葉刘天增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2年8月第一版

[4]《渭南县志》渭南县志编撰委员会三秦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5]《关中民俗艺术论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编三秦出版社

[6]《中国古典美学史》陈望衡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7]《中国祥瑞象征图说》月生选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8]《中华吉祥纹样图典》刘秋霖刘健王亚新关琪牛燕编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陕西渭北苹果物流发展的探讨 篇6

1 渭北地区白水县苹果物流现状

白水县是渭北地区重要的苹果产地之一,位于渭北黄土高原和黄土台原的过渡地带,耕地面积72.8万亩,目前苹果种植面积50.8万亩,人均2.1亩,居全国之首。2001年,“白水牌”苹果被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指定为标志产品;2002年,白水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苹果生产基地县。2007年苹果总产达51.96万吨,创十年来新高。据对白水县5个行政村90户果农的实地调研,白水县现有的苹果物流各主体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白水县苹果物流的主线仍是“果农→运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物流加工企业未起到主导作用。在全县苹果物流实际中仍存在许多弊端:

1.1 物流主体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

目前,白水县苹果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物流主体包括果农、运销商、物流企业、加工企业(果汁厂、酒业公司等)、集贸市场等,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缺乏固定的合同或契约等形式的约束。比如农户和运销商之间,不是靠合同或订单产生联系,而是现卖现买,每年农户都会与不同的运销商进行交易。各主体之间发生交易关系时,一般对自身有利益,则“联姻”;对自身无利益,则“离婚”,使得物流系统枝蔓繁杂,频繁装卸更加重苹果物流成本,各节点之间关系松散,很容易破裂。

1.2 龙头企业物流功能有待整合

该县已形成昌盛、宏达等龙头企业13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5家),其中5家企业取得独立的进出口经营资格。但这些企业中只有少数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多数仍通过运销商购得,且运输工具主要以大篷车为主,收购、包装、储藏、保鲜、运输、装卸等各环节之间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产购销一体化运行模式,造成物流成本较高,物流损失也较重。

1.3 农业合作组织、协会的作用不明显

目前,农业合作组织、果农协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未完全被农户所接受,所以其在组织苹果物流中的作用还不明显。在调查的农户中,90%以上的农户对加入农业专业协会不太积极,大多抱着“一看二慢三犹豫”的态度。农户都是很现实的,只有真正看到组织、协会发挥了对自身有利的作用,才会考虑是否加入。

1.4 集贸市场管理混乱

集贸市场作为苹果物流的主体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尤为紧密,而目前白水县的集贸市场普遍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北关集贸市场是该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但市场各摊位经营涣散,无固定的货源,由摊主自行去周边产地进货,无储藏设施,腐烂变质损失占30%左右。

1.5 运销商散户经营,规模化程度低

运销商包括产地运销商和外地运销商,每个运销商都是自发产生,自由从事小规模经营,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物流知识培训,对物流的认识有限。

2 渭北地区苹果物流发展思路

从上述白水县调查分析来看,渭北现有的苹果物流运行模式中,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的多个销售环节,苹果随货主转换场所,物流环节多,路线长,频繁装卸搬运和包装使苹果物流损失增加,物流过程的增值利润由中间商层层分享,果农只能获得有限的农业生产收益。这是苹果物流环节难以整合及物流主体联系不紧密的根本原因所在。基于此,笔者认为构建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产—购—销一体化”苹果物流系统模式,是加快渭北苹果物流发展的关键,其基本思路和框架如图2所示:

2.1 基于信息网络平台

整个物流系统模式均建立在信息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可以使企业与果农之间、企业与农业合作组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终端之间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并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各项物流功能一体化协作程度,提高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使企业与个体果农、农业合作组织等各类主体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2.2 以物流和加工企业为中心,向上游、下游辐射

“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对于鲜活农产品,特别是含水分较高的苹果,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以物流和加工企业为主体组织苹果物流,可以避免原来物流主体多元化、物流分支繁杂、物流环节过长所带来的“长鞭效应”,减少苹果物流过程中随着物流主体的更换而频繁装卸的次数,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质量。

2.3 实施“企业+基地/农协+农户”模式

一种方式是企业直接租地建立苹果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另一种方式是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或果农协会,企业依托其组织个体农户的小规模经营。通过这两种生产方式,可以改变原来果农分散经营的局面,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且使企业拥有稳定的货源,便于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等,从而加快苹果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2.4 加快集贸市场的超市化改造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其对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品牌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集贸市场管理混乱,各个摊主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的需求。因此,建立超市化连锁经营,逐渐替代集贸市场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并将成为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组织方式。

3 渭北地区苹果物流发展的策略

基于以上模式,在现实操作中还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3.1 从物流加工企业角度

(1)加强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功能整合。

物流企业是收购、包装、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各项业务功能的集合体,要按照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原理,全面整合各项业务之间的联系,形成完善的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减少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物流效率,并通过“订单—合同式”,加强与农业合作组织及其农户的紧密联系,或建立自己的苹果生产基地,通过对果农的教育培训,积极引导其加入农业合作组织,从而为企业自身形成稳定优质的苹果货源。

(2)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由于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从而对运输效率和物流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比如改进包装方式、利用冷链运输、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从“入库—出库”全程控制物流过程等,加快物流网络化、自动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质量。

(3)提供增值服务。

物流企业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适时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包装、配送、加工等服务,如礼品盒包装、果篮包装、专业配送、深加工等,从而使果品增值。

(4)引进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成长的关键保证。在现有的物流及加工企业经营中普遍缺乏对“第三利润源”的挖掘,往往物流成本投入、物流损失率均较高,利润受限。所以,物流企业要通过培训、授课等方式,积极培育员工的从业能力,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人才,建立健全企业人才队伍。

3.2 从政府角度

(1)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鲜活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功能的配套完善。近年来在国家的不断扶持下,农村交通及通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部分乡村,交通道路状况和信息获取还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着苹果的外销运输。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苹果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撑。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果农加入农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小生产”与“大流通”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或科技下乡等活动以及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增强果农的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物流意识,鼓励和引导果农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组织。

(3)

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为苹果物流营造更为宽松的宏观环境。

(4)建立健全物流业的监督机制。

切实搞好苹果品牌的认证及其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对苹果收购、包装、保鲜、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的全程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保障物流各主体的合法权益。

总之,振兴渭北苹果物流业是陕西省苹果支柱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加快陕西苹果产业化经营步伐,并在带动陕西鲜活农产品物流业的整体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摘要:陕西渭北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产区。要使陕西渭北地区的苹果产业真正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苹果物流业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基于渭北地区白水县苹果物流的实地调查,针对其苹果物流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陕西渭北苹果物流发展的模式及其对策措施。

关键词:苹果物流,果农,物流企业,陕西渭北

参考文献

[1]刘慧娥,杨立社,徐军宏.陕西苹果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04(3):139-141.

[2]陈运娟,丁新旗.烟台苹果物流供应链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638-7639.

[3]王艳,刘世杰.陕西苹果物流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问题与探讨,2007(29):288.

渭北地区甘蓝型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篇7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能安全隔离的地力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 有灌溉条件的优先选择。要求距离制种区域外1 500 m内不能种植油菜种子和其他十字花科植物, 以防其他花粉授粉杂交, 影响制种种子质量。对于要求种植油菜的农户, 可以安排种植本品种制种恢复系, 以确保制种种子质量, 保证隔离安全。

2 整地施肥

选好制种地后, 及时进行耕作整地。整地要精细, 结合整地过程, 施足底肥。每667 m2施入农家肥3 000 kg, 氮肥18 kg, 磷肥38 kg, 钾肥7 kg。

3 栽培技术措施

3.1 确定种植比例

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2。每块地的边行种植一行父本, 接着种植两行母本。以此类推, 到最边行调整为父本。

3.2 适时播种

一般9月5—15日抢墒播种, 最迟不得晚于20日。播前开沟, 行距30 cm (父、母本等行距) , 种在沟内。播种深度3 cm。每667 m2播量父本50 g, 母本100 g。

3.3 查苗补苗

播后5 d及时查苗, 如有断垄, 及时补种。待真叶长出后, 及时补苗, 补后及时浇水。

3.4 冬前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间苗、定苗, 株距12 cm。每穴留单不留双, 按每667 m2留苗1.2万株计算。上冻前, 及时培土雍根, 以利油菜越冬。努力做到种在沟里, 长在垄上。

3.5 春季管理

开春后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能, 提高抗旱能力。根据土壤墒情, 对干旱地块, 及时灌溉, 同时追肥, 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

及时观察父、母本花期相遇情况, 人工调节花期。根据父本和母本花蕾生长情况, 可以采取人工打顶, 延长花期, 使花期相遇。打顶原则是打掉现蕾过早的亲本主轴, 可以带1~2个分枝。

为提高杂交结实率, 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如给制种田放养蜂群等措施, 放蜂前注意净身。方法是从外地来的蜂群, 先关箱门喂饲白糖等, 24 h后再打开蜂箱门放蜂。

3.6 去杂去劣

结合冬前间苗、定苗和开春后的中耕除草, 去除长势不一致的父本行和母本行杂株。待蕾期组织专业去杂队伍, 逐块地每天进行一次全面去杂, 直至初花期结束。铲除的杂株要连根拔起, 并将植株带出制种区外, 严禁随地乱扔, 以防植株上的花蕾散粉, 影响种子纯度。

3.7 适时化杀

开春油菜抽薹期, 对母本行进行化杀。利用化学杀雄剂喷雾, 一般分2~3次, 可以减少不育株微量花粉产生, 对制种种子质量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3.8 花期加强管理, 坚持“三喷一防”工作

一般从蕾期花期开始, 为了提高制种种子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 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进行喷雾。每667 m2用150 g磷酸二氢钾、1 kg尿素、40%氧化乐果50 m L或敌杀死 (溴氰菊酯) 100 m L, 加水50 kg, 连喷2~3次, 可以增加粒重, 防治蚜虫、菜青虫等。

3.9 终花期、角果期管理

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及时灌水, 增加粒重和产量。没有灌溉条件的, 可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追肥。

4 收获期管理

当有80%的角果泛黄时, 抓紧收割。收割时先收父本, 后收母本。母本收后要堆垛后熟, 堆垛期间注意防雨, 垛顶用塑料苫盖。一般堆垛4~5 d后开始脱粒。脱粒时, 要用彩条布垫好, 分开碾打, 注意人为混杂。种子脱粒后, 及时在油布上或彩条布上晾晒, 严禁在水泥地面上暴晒, 以防影响种子发芽率。种子晾晒干后, 清理干净, 做到无杂质、装袋, 每袋注明父、母本, 储放在干燥、通风处。

5 病虫害防治

5.1 土壤处理

在整地时, 首先要同时进行土壤处理。一般每667 m2施有机磷农药 (辛拌磷颗粒剂) 2.5~3 kg或呋喃丹颗粒剂1.5 kg进行土壤处理, 以防地下害虫发生。播种后, 及时撒施毒土或用甲敌粉 (敌百虫) 拌麸皮撒施, 防治蟋蟀等害虫危害刚出土的幼苗。隔5~7 d后再使用一次。

5.2 春季防治

油菜返青之后, 一定要重视预防虫害。防治对象主要是蚜虫、茎象甲、黑缝叶甲等。每667 m2用4.5%甲敌粉1.5~2 kg进行喷粉, 间隔7 d后用敌杀死 (溴氰菊酯) 和有机磷类农药叶面喷雾, 间隔7 d再喷一次。

5.3 后期防治

渭北工业园区 篇8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早果,丰产,管理技术,渭北旱塬

红富士是渭北果区栽植面积和市场销售量最大的水果品种。红富士幼树和高接树前期生长强旺、易徒长、生长量大,随着树龄的增长而逐渐缓和开张。幼树总生长量大,长、中、短枝量及总长度、总叶面积都大,有早果丰产的基础。但在渭北果区,因受自然条件限制,红富士成花难,结果迟。若修剪不当,有明显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树体管理、树形培养是早果丰产的关键。

1 树形培养

自由纺锤型和细长纺锤型树体管理简便,以疏放为主的修剪符合富士品种的特性,便于果农学习掌握。自由纺锤型和细长纺锤型树形的培养,首先要解决好枝龄差(枝干比)。自由纺锤型的枝龄差需达到2年(枝干比1∶3)。细长纺锤型枝龄差需达到3年以上(枝干比1∶4以上);其次是树体均保持单轴延伸,主干、主枝、结果枝一般不短截、不回缩,保持端直向前[1]。再次是主枝及结果枝要及时开角,自由纺锤型枝干角度为85°~90°,细长纺锤型枝干角度为100°以上。结果枝则要拉至侧向下垂即可。树形培养以冬剪为主、四季调整为辅来进行。冬剪以疏枝为主,早春刻芽,春秋拉枝开角。这样才能使树体快速成形,为早果丰产做好充足准备。

2 肥水营养调控

幼树早果丰产的保障措施是通过肥水调控保证树体健壮生长。在渭北旱作果园过度间作和不重视肥水管理问题特别突出。幼树期适度间作的优点是间作物能形成果园的另一生物群体,群体间互相依存,有助于改善微域气候,增加果园早期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但过度间作或间作物种类不合理,会大量消耗土壤养分和水分,遮光蔽日,不利于幼树生长,同时间作物可能会携带病毒病菌,抑制幼树生长。因此,果园间作必须坚持以果为主的原则,正确选择间作物,坚持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优良的间作物应具备植株矮小、生长期短、主要需肥水期与果树错开且无共同病虫害等条件等,如豆类、油菜、瓜蔬等。同时,随着树体的扩大,每年间作种幅要缩小,给幼树生长比较大的空间。渭北旱塬果区,多数果园无灌溉条件,冬春干旱、秋后多雨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点。多年实践证明,在这一气候背景下,土壤水分是影响旱作果园施肥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一套适应这一环境的优化施肥模式。即早施饱施基肥,借墒趁雨追肥,重视叶面喷肥。基肥要结合扩盘松土,以有机肥为主,施饱施足。在干旱时追肥要带水进行,肥料种类以氮磷配合为佳[2,3]。

3 刻芽

刻芽是补枝的有效方法,通过刻芽补枝可以培养丰满的树体结构和充足的结果枝。刻芽一般在早春进行,对象是幼树主干缺枝部位和长度达到70 cm以上的小主枝。具体方法是用小钢锯条在萌芽前根据需要在芽子的上部(前部)刻拉一个伤口,促下位芽萌发。欲出大枝长枝的,可在芽前刻近一点(距芽0.3 cm),刻深一点(不可伤及木质部),刻长一点(伤口的长度占该处枝干周长的1/3以上),刻早一点(发芽前1个月刻);欲出小枝短枝(即结果枝)的则应该刻远一点(距芽0.5~1.0 cm),刻浅一点(只刻透皮层不伤木质部),刻短一点(不超过1/3),刻迟一点(发芽前10 d)。刻芽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注意力度,操作不当会将表皮与木质层拉脱离,不利于伤口愈合。

4 拉枝

拉枝的对象是冬剪后凡向上的枝一律拉到合适的角度,既要拉大枝,也要拉小枝。拉枝的最佳时期是树液流动以后到花期和秋季。自由纺锤型最好采用绳拉的方法进行开角,骨干枝角度掌握在85°~90°。侧生结果枝都应拉成下垂或斜下垂状。细长纺锤型要将小主枝拉到100°以上。通过拉枝开角一是培养合理的体形,二是缓和树势,促进侧芽发育,促进成花。拉枝要保持枝条的直顺,不能拉成弓背,枝头不能下垂,否则背上易冒条。拉枝采取“一推二揉三压四定位”的原则,具体是“一推”:手握枝条向上反复推动;“二揉”:将枝条左右揉软;“三压”:在柔软的同时,将枝条下压至所需角度;“四定位”:用拉枝绳或细铁丝在枝支撑点上,拉直固定[4]。

5 环割

环割是幼树早果的关键,红富士幼树营养生长旺盛,通过适度环割可使早成花、早结果,达到早果丰产的目的。环割的对象有2类:一是春季对一年生、刻过芽的枝,首次环割的时间是所刻出的芽子大部分长到8~10 cm(有8个以上叶片)时进行,在渭北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二是对旺树、旺枝进行环割,首次环割的时间在新梢停长期若有1/2以上新梢还未停长时进行,在渭北地区一般在6月上旬。环割的次数要根据树体的生长变化即新梢停长情况而定。对经过刻芽的一年生枝至少要环割2次,要保证部分顶芽能够成花。环割的方法:对生长较旺的主枝,在距离基部3~5 cm处,用环割刀切割2条平行的环痕,深达木质部,并剥去皮层,宽度为枝粗的1/10左右,一般掌握以2周左右开始愈合,3周左右愈合完全为宜,即剥后1个月能愈合为原则。若环割2次,割口要间隔5~10 cm。环剥后为了利于剥口完全愈合以及防止病虫害的侵害,可用牛皮纸进行包扎。第1次环割20~30 d后,发现有1/2以上新梢还未停长,可在原割口下方割第2次,但是在干旱年份或进入7月下旬以后不需要再割第2次。

参考文献

[1]刘国鹏,雷景锋.“红富士”苹果栽培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12(21):48-49.

[2]刘全会.套袋红富士苹果中后期管理技术[J].河北果树,2012(4):38.

[3]张书辉,王连起,潘月庆,等.红富士苹果优质丰产树体管理技术[J].山西果树,2012(1):17-18.

渭北工业园区 篇9

目前, 生长于沟壑埝头的枣树由于嫁接完全为村民的自发行为, 所以枣树品种杂乱。又因其不占耕地, 政府尚无统一的政策, 所以所接枣树归属不清, 管理难度极大, 枣树人为损害较为严重;生产管理粗放, 枣食心虫对商品率的影响占到了30%;枣疯病传播和危害巨大, 病枝基本不结果, 严重影响枣树产量外, 甚至造成枣树大面积传播和死亡, 造成毁灭性损失;秋季多雨致使枣裂、落果问题严重, 多数群众不得不在青果期出售, 价格低廉 (0.8元/kg) , 一个壮劳力一整天摘枣200kg, 毛收入160元, 减去劳动力价格100元, 相当于每500kg青枣仅值0.15元, 收益严重缩水。因此, 群众为此投入的热情不高, 虽然规模不小, 但总体效益低下。

2 对策

(1) 解决归属问题, 使枣树的嫁接管理成为群众有目的的自觉行为。对于非耕地的山峁、沟坡, 政府可采取向群众承包、租赁等方式, 明确荒坡、沟壑地带的归属, 并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和引导, 使群众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 把群众的自发行为, 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发行动。同时, 在执行过程当中必须避免所有权过于分散, “无规模便无效益”。 (2) 基于荒坡、沟壑地带的特点, 枣树品种必须耐旱, 在选择嫁接品种时应该在有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象金丝大枣、赞皇大枣等品种适合在此贫瘠地带种植。由于渭北高原蜜枣加工业较为发达, 青枣销售容易, 在枣树品种选择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 (3) 采取必要措施, 加强枣树管理。

3 修剪

对于沟壑地的枣树, 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丰产、抗性强的优质品种为接穗。定干高度1m为最好。

枣树是喜光品种, 无论是冬剪还是夏剪, 都是为了通风透光、平衡树势, 促进枣果正常生长。冬剪应本着对枯枝、老结果枝或对一些退化的结果枝进行短截;夏剪要本着“抑上促下, 疏密留空”的原则进行, 即剪掉树冠的新生枝条, 控制其生长;选择保留树下的新枝条, 让其适量生长。由于沟壑地干旱贫瘠, 生长量较少, 修剪量一般较少。

4 水肥管理

沟壑地的枣树水肥管理很难, 由于地势复杂, 又在沟边, 所以为了提高枣树开花坐果率, 提高沟壑地枣果品质,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 (1) 如果有条件施肥, 最好以有机肥为主, 如鸡粪、人粪等;条件不足的地方, 以无机肥氮、磷、钾为主, 提高果树的产量。对于易操作的坡地, 可挖坑根部施肥;对于埝头、沟边无法挖坑施肥的树, 可定期喷施叶面肥。 (2) 浇水:在这个问题上, 果农要下点功夫。首先在能存贮水的地方挖直径40cm、深50cm的蓄水沟, 在沟内垫上杂草或有机肥, 上面覆上带孔的塑料薄膜, 用土将膜四周压实, 以防被风吹脱, 以利保墒, 地膜每年更换1次, 既做到了施肥, 又解决了干旱缺水的问题。目前沟壑地带的枣树主要是以下雨来收集水分,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叶面喷肥来增加水分。在适宜的条件下, 也可以采取打吊瓶的方法给枣树挂吊瓶输液补充养分和水分。这种方法在沟壑地带较合适, 简单, 方便, 既省力又经济。 (3) 保花保果:由于枣树是多花果树, 保住花座上果才能丰产。首先摘心抹芽要及时到位;其次, 要做好保花果。最为关键的是“开甲”工作, 要选择最佳时期进行, 将枣树的养分截留, 促进坐果。“开甲”后做好“甲口”保护工作, 及时抹药, 防止皮暗斑螟 (即“甲口虫”) 等害虫的危害。开甲前后喷施一些激素 (多以赤霉素为主) , 浓度、次数不能过多, 中等浓度1~2次即可。 (4) 病虫管理:一般沟壑地带10年以内的枣树, 因其环境干燥, 植被较少, 病虫害较少, 一般较常见的虫害为食心虫, 病害主要以枣疯病为主。一旦发现就应及时防治, 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枣疯病的防治关键在“防”。措施之一是及时防治各种叶蝉类虫媒, 6月初~9月下旬, 适时喷洒30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或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500倍液杀确爽等药液。其二是及时清除病树枝并做好工具消毒, 防止人为传播。

枣疯病发生时也可采取药物治疗。对发病轻的枣树, 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 每年施药2次, 第1次于早春树液流动前, 在病株主干50~80cm处, 沿干周钻孔3排、或环割, 深达木质部, 后塞入浸有250倍液法丛灵液400~500ml的药棉, 用塑料布包严, 同时修除病枝。

防裂果。可在幼果坐果后, 喷洒1000倍液果树专用“天达2116”药液, 每10~15天1次, 连续喷洒3~4次;或从7月下旬开始, 每隔10~20天喷洒1次3000ml/kg氯化钙水溶液, 连续喷洒3~4次, 直到采收, 均可明显降低枣果实的裂果现象发生。

枣树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好的经济树种, 在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同时, 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发展沟壑、荒山、荒坡地的枣业, 应视为渭北高原发展的不二之选。

摘要:渭北高原沟壑地带酸枣资源丰富, 适宜就地嫁接发展枣业。但目前枣树品种杂乱, 管理粗放, 效益低下。亟需指导与改良, 提高枣业的品质与效益,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实践, 提出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沟壑地,枣业,现状,改进

参考文献

[1]陈清祥, 常聚生.枣树管理[J].河南农业, 2007 (7)

[2]刘军.春季枣树管理的几项技术[J].果农之友, 2011 (3)

[3]王嘉长.枣树整形修剪与花期管理技术[J].2011 (11) 4

上一篇:幼儿教师队下一篇:森林鼠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