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

2024-07-13

生态工业园区(共12篇)

生态工业园区 篇1

1 工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工业园概述

工业生态学理论是基于现实企业破坏自然环境的背景下提出的。在传统工业企业中, 企业的最终目标都定位于利润最大化, 因此工业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废弃物都不同程度地随着工业生产排放, 导致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有些企业甚至是以破环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 使企业的生产成为一种非循环经济。此外,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造成经济效率低下。总之, 传统工业系统存在一系列弊端: (1) 不具有可持续的经济性。传统的生产方式以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谋求眼前利益, 这种累计效应到达一定程度, 将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临界值, 自然的承载能力将大大降低。 (2) 外部不经济性。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的生产行为给其他企业或组织带来不经济性, 环境污染也将使人类生活环境恶化。基于此, 本文提出工业生态系统, 并根据工业生态学理论, 通过循环经济发展, 使整个工业系统中的企业形成一种良性闭环, 从而使上游企业的废物为下游所利用, 减少废物排放, 甚至零排放。这是一种理想的工业系统状态, 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有关人员针对工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戴锦以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 通过对生态经济型产业模式的理论概括, 提出产业生态化的概念[1]。商华运用生态效率理论研究了生态工业发展定量化评价的热点问题, 系统分析了工业园的生态效率测度及工业园生态化评价方法, 为我国工业园的生态设计和决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 并为现有工业园的生态化转型提供分析工具和理论支持[2]。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钱易[3]、段宁[4]和王金南[5]等。

在工业生态系统中, 最为典型的是生态工业园。这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将工业园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生物种群”, 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 这是工业生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Suren Erkman在《工业生态学》一书中提出, 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态学与工业活动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工业生态学, 只有借助工业生态学的有关原理组建生态工业园, 才能实现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Pieter H Pellenbarg通过对荷兰60个生态工业园发展政策及其经验分析, 认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形成是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由于正在改变的区位趋势导致区位市场分化;二是因为政府有目的地将经济与环境相结合的政策所致[7]。Ernest loaves对生态工业园概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 生态工业园概念是建立在过去十几年中出现的十几个领域的成果和实践基础上的, 这些领域包括工业生态学、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城市规划、可持续建筑与建设等[8]。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的深度关注,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研究的不断升温, 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生态工业园概念来源于循环经济的设计理念与工业生态学系统化思维的有机结合[9,10]。

综上所述, 生态工业园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产布局学和工业生态学三大理论体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提出起导向作用, 生产布局学为生态工业园概念应用于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而工业生态学为生态工业园概念的展开和阐述提供了分析框架[11]。生态工业园的关键词有“合作、可持续性、环境、资源、效益与效率、系统、生态”等, 这些都是区别于传统工业的关键特征, 因为生态工业园就是通过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 使副产品在闭环中流动。即副产品将是下游产品的原材料, 使整体废物大量减少, 从而产生巨效益。其效益表现在: (1) 对环境而言, 工业园区的企业从原材料开始就考虑环境的消化能力, 减少采购污染严重的原材料, 从源头减少或杜绝污染的可能性。同时, 在整个系统中, 通过对废物的再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2) 对工业系统中的企业而言, 由于废物的再生利用可节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 降低环境治理费用, 因此企业效益将显著提升。 (3) 对周边地区而言, 由于工业园区中的环境污染降低, 工业企业表现出良好的生态性能, 可起到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 使周边的配套服务业获益。

2 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原则

工业生态系统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的, 借鉴其合理性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概念。因此, 工业生态系统的原则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共同和相似的地方。总体来看, 工业生态系统具有循环性、进化性、多样性和地域性, 对比分析见表1。

由于工业生态系统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生态原则, 因此一定要达到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价值, 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生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既是一种动态平衡, 又是一种相对平衡, 其平衡形式表现为整个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个体之间的平衡, 生态个体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如果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可自我调节, 使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发展。当然, 这种自我调节是有条件和限度范围的, 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要杜绝破坏自我调节的限度值, 否者将彻底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工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由于工业生态系统是涉及到经济效益的一种组织系统, 所以其内在作用机制是靠市场规律来调节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如果工业生态系统中的某些企业破产或功能丧失, 将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空白”, 生态链就会出现断裂, 但通过其市场价值的内在机制, 可有其他企业来填补“空白”, 从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重新出现平衡状态。当然, 如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工业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有时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 可辅以人为调节手段。

3 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机理及对策

3.1 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机理和相应的对策

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机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行的, 这些食物链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为了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系统中存在很多食物链条, 使能量和物质被充分利用, 形成一种稳定的闭环系统, 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工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链结构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 这些存在于工业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行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结成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包括:能源材料购买、信息共享、副产品处理等。工业系统中的生态链类似于生物生态链, 其实现原理就是上游企业的副产品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 从而链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循环形式, 实现物质和能量流动。工业生态链是构建生态工业园的骨架, 生态工业园企业需要通过紧密合作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链条。工业生态系统生态链结构见图1。

为了清晰了解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链系统, 我们首先将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相应比较, 见表2。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员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工业园的生态链也存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但它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物质和能量通过该系统链条在闭环中流动, 其生态链结构见图2。

构建工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 生态链对策:理论上说, 工业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但在实践中, 作为实践产物的生态工业园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好, 主要问题表现在园区内企业过少、生态链条过短, 造成生态工业系统稳定性不强, 一旦工业园生态网络中某个生态成员出现问题, 将造成生态链瘫痪。因此, 需要增加生态链的外界适应能力, 即增强弹性, 如可采购原材料和多渠道处理副产品等。在横向上, 主要建立产品供应链条关系, 彻底打破相互链接中的瓶颈环节, 通过构筑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 提升企业的生态效率。同时, 要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生态联系, 使部门之间进行高效率的产品供应或副产品处理;在纵向上, 可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 如链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实现产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建立良性闭环的工业生态系统。

总之, 要根据市场的内在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 对生态链进行适当加减, 使工业园区生态链中的物质与能量可顺畅流动和运转, 实现系统中的良性循环, 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真正降低废物排放。特别需要提出的是, 在生态工业园中构筑生态链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1) 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成员要真正实现业务匹配, 需要考核这些企业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 使物质和能力闭环系统能真正运行, 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条; (2) 建立生态链条要具有动态适应性, 可根据外界和链条内部的情况实时调整, 实现可持续性的动态平衡; (3) 生态链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类型、当地地域特征、业务需要等经济技术指标与环境保护指标而定。

3.2 工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机理及对策

工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机理:根据自然生态学的理论, 物种多样性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当然,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 物种多样性只是其中的一种关键因素。在自然系统中, 除了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之外, 各生态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稳定的影响也具有重要作用。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但如果超过一定的阙值, 对生态稳定性的作用甚微甚至有负向作用。如在农田中种植不超过5种作物, 就对生态稳定有积极的影响;超过其数值, 增加作物种类不会增加相应的产量, 生态稳定主要来自于前几种作物。

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 工业生态系统也存在类似的原理, 工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共生系统, 企业的多样性对该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企业的数量、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企业之间的结构形式等, 都会对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样, 企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问题也存在临界值, 多样性阙值是构建生态工业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企业种类并非越多越好, 要考虑其生态系统整体、企业性质等, 采取适合当地发展的企业数量。

工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策:根据上述对生态工业园多样性的阐述, 为了增强稳定性, 保持良好的经济和环境等绩效, 首先要保证园区企业成员的多样化, 这是生态工业园稳定的基本条件;其次, 设计多样性渠道, 如产品种类等, 能在企业之间发挥多样性作用;第三, 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应多样化。

3.3 工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机理与对策

工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机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关键种的存在对生态的稳定性作用十分巨大, 正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多样性的存在, 需要关键物种的领导作用, 才能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如果这个关键物种消失, 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在工业生态系统中也存在很多企业, 这些企业的类型、作用和地位都不一样, 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在工业生态系统中, 关键企业的存在对其他企业的存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关键企业我们称之为“关键种企业”。“关键种企业”居于生态链条的核心地位, 是生态链稳定的关键因素, 其存在和发展以及业务变化将带动和牵制整个生态链上的企业。如日本太平洋水泥生态工业园的“关键种企业”是水泥厂, 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园的“关键种企业”是糖厂。这些“关键种企业”的行业类型一般决定了生态工业园的类型。因为这些“关键种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量大,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多, 横向链条长, 纵向链接其他产业, 这些企业产品特性就决定了工业园的特性。

工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对策:生态工业园的构建需要考虑“关键种企业”, 要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及其发展的比较优势设立相应的领导企业, 选定该类企业要进行科学评估, 同时要考虑这类企业与其他生态链上企业的相互关系和融洽程度, 从而设立良好的生态工业链条。我国工业生态园可选定煤炭、火电厂、石油、石化、钢铁、水泥、电子行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关键种企业”, 构筑企业共生体, 发挥我国在这些行业的优势。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工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机理, 并以生态工业园为例, 对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传统的工业方式, 使企业之间的生态性能不能发挥, 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工业生态系统实践体的生态工业园应运而生。它具备了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 具有传统工业企业不可代替的优势, 然而实践中生态工业园考虑的问题不全面, 没有按照市场价值的运行规律来运作, 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工业园区企业的生态机理、多样性分析以及关键种企业的建立, 能有效提升生态工业园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构建良好的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1]戴锦.产业生态化理论与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1-15.[2]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10-28.[3]钱易.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C].北京:中日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10) ∶1-7.[4]段宁.关于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环境保护, 2002, 30 (2) ∶10-16.[5]王金南.循环经济——21世纪的战略选择[J].沿海环境, 2002, 4 (1) ∶5-11.[6]Suren Erkman.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22-39.[7]Pieter H, Pellenbarg.Sustainable Business Site in the Netherlands:A Survey of Policies and Experienc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02, 45 (1) ∶59-84.[8]Ernest Lowe.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9-50.[9]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 2001, 16 (6) ∶1-8.[10]李兆前.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 12 (4) ∶51-56.[11]边均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15-34.

生态工业园区 篇2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规划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规划原则

4.园区总体设计

(1)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3)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5.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能量流动分析

6.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打造新型生态特色园区 篇3

在新一轮开发建设中,我们瞄准建设全国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定位,始终紧紧抓住抓好规划这个建设之纲、发展之龙头。按照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发展定位,我们邀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东部滨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开发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以及分片区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规划,基本实现了不同层面的区域规划全覆盖。为充分发挥规划在建设生态园区中的导向效应,我们坚持从源头抓起,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生态元素,力求打造一个具有“生态、滨海、和谐”特色的新型城区。同时,坚持将生态规划作为全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编制完成了中心区、宋跳高新区、大浦工业区、出口加工区等环评和环保规划;临港产业区环保规划正在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此外,我们还本着“环保优先”的原则,编制了《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将全区划分为台北东片区、台北西片区、大浦一宋跳片区、中云片区、朝阳片区五个产业片区,分别明确鼓励类、允许类、控制类和禁止类产业,通过合理布局、科学分类,来引导项目进区入驻。由于始终坚持把生态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刚性前提.有力地保证了园区的生态指向。

在园区开发中强化生态建设

为了真正发挥好规划的生态导向效应,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城市总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布局为指导,以投入强度作控制,以环境标准作限制”的生态开发理念,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管理同步跟进”的开发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全力加快生态型开发园区建设。为了贯彻落实好一流的规划理念,我们十分注重微观层面的设计工作。近几年来,无论是市政建筑设计,还是绿化景观设计,乃至一处喷泉、一片亮化,都力求不干则已,干则一流。我们十分注重对河滨、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努力保留原临港产业区内大部分水道和大片水面,并利用主要河流着力构建具有海滨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建设了大浦湖景观公园等12大绿化景观工程。克服盐碱地上植树成活率低的困难,三年先后投入近5亿元,共新增绿化面积近560万平方米。我们还十分注重“环保优先”,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对园区内所有新建道路全部同步铺设了污水管网,正在建设晨兴环保热电厂、排淡河污水截流工程,东区污水处理厂和5座污水泵站也已基本完工。

与此同时,我们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实行好项目优先、大项目优先、推进快的项目优先的“三优先”项目选址供地原则,提高了项目:人区门槛,坚决杜绝“十五小”和“新五小”项目进区建设,从土地供应“闸门”上严控污染项目进区落户。此外。我们还在已通过IS014000环境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大力创建IS014000国家示范区,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充满魅力和活力的一流生态园区。

在项目引进上强化生态招商

为了避免产业冲突、二次搬迁、先污染后治理,我们在招商中,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把连云港开发区建成苏北地区产业层次最高的开发区”的要求,坚持“绿色招商”,注重彰显生态特色,将引资和选资相结合,把自己的产业定位为“一主导、三新型、两促进”,即: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着力培育和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三新”产业,促进以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促进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打造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的都市型产业高地。

从我区新引进的招商项目来看,不仅项目体量趋大,而且项目档次正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新批29个外资项目,总投资5.11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1762万美元;新批46个内资项目,总投资69.66亿元,平均投资规模1.51亿元。新批的75个内外资项目中.过千万美元和过亿元项目共有37个。共有总投资12亿元的四季沐歌太阳能、总投资10亿元的中复连众风力叶片(二期)、总投资7.8亿元的阳光晶源、总投资2300万美元的重山风力塔架二期等64个符合生态规划要求和产业发展导向的在建项目,其中外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037万美元,内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12亿元,过千万美元和过亿元项目27个。新批的75个项目中,“三新”产业类和现代服务业类项目的总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高达43%。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即:以中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恒瑞医药、中国国家新医药产业基地重点骨干企业——康缘药业、日本千樱医疗设备、日本中金医药包装等为主体的新医药产业:以中国特大型企业——中建材投资的太阳能利用和风力叶片制造、韩国重山精工风力塔架制造、香港协鑫阳光晶源等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硅材料利用、电子封装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中国特大企业——中远集团投资的中远物流、深圳万港物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以及一批临港型、出口加工型产业集群。

(作者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篇4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模块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开始彻底反思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作为一种物质闭路循环、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产生最小化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专家指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1],是生态工业的重要实践形式,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第三代工业园[2]。Ausubel(1990)指出,由于“碳”是使现有工业网络运行的主要因素,传统工业系统越来越依靠碳燃料,工业生态系统与传统工业系统区别就在于非碳化[3]。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视和低碳发展呼声的高涨,未来社会将是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基础之上的低碳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由于具有非碳化、非物质化等特征,正逐渐成为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主流。

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指出“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4]。评价是管理的基础,是决策的前提。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对于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以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通过谷歌学术和中国期刊网检索,可以发现目前大多数学者还处于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的研究阶段,对评价模型的研究比较少,还没有人涉足模块化评价模型研究。因此,开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块化的评价模型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1.1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

生态工业园区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追求资源最优利用的工业共生体。从综合评价角度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结构的复杂性。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水资源、能源、物质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系统规模庞大。系统内外部关系多而且错综复杂,具有非线性结构。评价涉及的变量较多,数据采集的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例如:“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园区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ISO14001认证企业”等指标数据难以收集。二是概念的模糊性。生态工业园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其的认识不尽相同。加上,生态工业园区处于社会经济系统环境之中,包含着政治、经济、生态、技术、社会等诸多因素。因此,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难以量化,需要采用一些定性指标来表示,例如:“水和能源系统网络度”、“企业间关联度”、“对园区变化监测能力”等。三是要素的相关性。生态工业园区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园区具有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的特征。因此,在选择、设计指标时,需要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鉴于上述情况,针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来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这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系统分析的思路,下面将从主体、结构、管理和绩效四个方面,建立由四个子模型组成的总综合评价模型。

1.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1996)认为,生态工业园是一个规划好的原材料和能源交换的工业系统,寻求能源和原材料使用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关系[5]。生态工业工业园区最本质特征在于,企业间相互作用以及企业与自然环境间的作用。对生态工业园区主要的描述是系统、合作、相互作用、效率、资源和环境,这些是与传统工业园区的根本区别。Ernest A.Lowe 和Lawrence K.Evans指出,由于明显减少污染来源,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生态工业园区将证明在一个真实世界背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作为管理工具的生态工业园区评价,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如何全面、动态、客观地评价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根据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的平衡记分卡的思想,一个有效评价体系一般是由结果指标和动因指标组成的[7]。借鉴这一观点,本文将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分为两类四模块,一类是驱动类指标,包括要素、结构、管理三个模块,另一类是成果类指标,即绩效模块。要素模块主要分析生态工业园区的构成主体要素的特性,结构模块主要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各要素之间关系,管理模块主要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内部管理活动,绩效模块主要反映生态工业园区的业绩和成效。

目前,在生态工业园区评价中,大多数学者往往过度关注园区现状和过去业绩,而忽视其发展能力。由于各个生态工业园区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创新能力、管理水平、资源状况各不同,未来的绩效也将不同。若仅对过去业绩进行分析,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园区的全貌。因此,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不仅要体现历史业绩、运行现状的优劣,还要充分反映其发展潜力的大小,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导向作用和实用价值。

根据上述分析,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按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一主线、三维度、四模块”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即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融合“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维度,涵盖“要素、结构、管理、绩效”四个模块,形成由三层四类二十六个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图1)。

1.3 权重系数

在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这就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中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系数。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在对复杂决策问题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对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问题进行决策。适用于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定性判断起重要作用的场合。本文利用EXCEL软件求指标权重[9],经过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如图1)。

2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指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的数学模型。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密不可分。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的手段,是体现评价对象特征的重要工具。评价方法与评价对象特性是否吻合,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评价方法会导致不同评价结果。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在评价模型的构建中十分重要。

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主体模块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属于多元统计分析中处理降维问题的统计评价方法。它利用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设计将原来的变量重新线性组成若干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变量,并尽可能提取原来变量的信息来解释原有变量的协方差结构。主成分分析的工作对象是一张样本点乘以变量指标的数据表。目的就是在保证信息损失量最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取问题的主要方面,从而对多变量数据进行最佳综合简化。主成分分析法特点:评价对象各变量包含的信息量是参差不齐的,变量与变量之间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的。主成分分析是对提取变量共性,利用降维分析技术,将多维变量系统转变为一个低纬变量系统。缺点:要求变量间具有线性关系,否则所作的分析及结论会失去意义。样本量较小,也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主体模块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8个评价指标,主要反映生态工业园区主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非物质化、循环性、资源化的特征,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

评价综合值

undefined, (1)

式中λi为特征值,Fi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

2.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构模块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nprehensive evaluation)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优点是,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适用于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不仅可以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评价和排序,而且可以模糊评价集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缺点是,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确定隶属函数缺乏系统方法,合成算法还不完善,评价过程需要运用大量的主观判断。

结构模块由“企业关联度”、“废料链完善度”等5个指标构成,主要反映生态工业园区共生性、网络化、多样性等特征。由于全部指标均为定性指标,指标之间边界不明显,判断的模糊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较强。因此,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步骤如下:

(1)确定指标集和等级集

设U={u1,u2,…,um}为描述评价对象的m个评价指标;V={v1,v2,…,vn}为描述评价指标所处状态的n个等级。

(2)构造评判矩阵

可以确定每一个评价对象从U到V的模糊关系,构造一个评判矩阵:

undefined

其中:rij表示第i个因素ui 在第j个评语vi上的频率分布(隶属度),∑rij=1。

(3)确定权数向量

建立U上一个模糊子集A,A=(a1,a2,…,am),其中ai>0, 且∑ai=1。

(4)模糊合成

令决策集B=A×R,利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进行模糊变换。B={b1,b2,…,bn}, 0

(5)计算评价指标

假设相对于各等级vj规定的参数向量为:

C=(C1,C2,…Cn)T

结构模块综合评价分值:yi(2)=B×C (2)

2.3 基于加法合成法的管理模块评价

加法合成法是综合指数评价法的一种,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场合,可使各评价值间得以线性补偿,权重系数作用比较明显,对于指标数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简便,容易推广。

管理模块主要反映生态工业园区创新管理能力和生态管理能力,包括“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度”等5个指标,各个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较强,因此,可采用加法合成法对管理模块进行评价。加法合成法评价模型如下:

综合评价值undefined

式中ωj是与评价指标xj相应的权重系数,undefined。

2.4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绩效模块评价

灰色关联度分析(gray relational analysis)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依据关联度对系统排序。认为若干数列所构成的各条曲线几何形状越接近,则它们变化趋势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首先求各个方案与由最佳指标组成的理想方案的关联系统矩阵,由关联系统矩阵得到关联度,再按关联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分析,得出结论。灰色关联法特点:它是按发展趋势作分析,对样本量没有要求,不需要有典型分布规律,可以用已知的信息推断未知的信息。利用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关联度的大小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排序。它能把相互间的不可比的各项指标变成可比的,对多指标系统的评价尤为有效。缺点是,绝对值关联度受数据中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影响,一旦数据序列中出现某个极值,关联度就会发生变化。分辨系数的取值不同,也就会导致关联系数的不一致。

绩效模块由“人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等8个指标组成,用于揭示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指标之间独立性较强,不具有可比性,评价对象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度。由于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可以得到的样本量较小。因此,可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对绩效模块进行评价。绩效模块评价模型如下:

综合评价值undefined

式中,

undefined

yi(4)为第i个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的灰色加权关联度,关联度越大评价值越好。

2.5 总评价模型

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在上述四个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综合评价模型——“弓箭模型”。“弓箭”由弓、弦、箭三个部分组成:“弓”指主体模块和结构模块,是决定生态工业园区绩效好坏的基础,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弦”是指管理模块,是沟通生态工业园区内外因素的桥梁,是影响生态工业园区绩效好坏的重要因素,采用加法合成法进行评价;“箭”是指绩效模块,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评价。通过对子模型1、子模型2、子模型3、子模型4赋权合成,可建立总的综合评价模型:

undefined

式中,λ1,λ2,λ3,λ4为权重系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可确定λ1,λ2,λ3,λ4分别为0.3046、0.1054、0.1557、0.4343。这时,可以依yi的值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3 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实例

下面利用“弓箭”模型,依据2006年有关数据,对苏州工业园区等9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综合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于从国家环保部、相关生态工业园区及其所在城市统计网站,数据残缺项用园区所在城市相关数据代替或依据相关数据进行推算。在26个指标中,Z9、Z10、Z11、Z12、Z13、Z16和Z17是定性指标,先采取德尔菲法确定等级,然后采用五级评分法确定评价数值。在具体计算中,为增强“弓箭模型”的实用性,主体模块采用SPSS16.0[10]软件计算分析,结构模块和绩效模块采用MCE[11]软件分析评价。

计算分析步骤如下: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极值法将数据无量纲化。其次,运用4个子评价模型,计算出各个模块的评价值;然后,再将各个子模型计算出的模块评价数据无量纲化;最后,利用总的评价模型计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数值(见表1),建立中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排行榜。第一名至第九名依次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莘庄工业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绍兴袍江工业区和日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值分别为8.3906、8.3505、8.3386、8.1018、7.9050、7.3541、7.0677、7.0598、6.9609。

4 结束语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加法合成法,构建了新的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弓箭模型”,探索性地对苏州工业园等9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中国首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排行榜,希望能够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于生态工业园区涉及变量较多、数据收集难度较大等原因,生态工业园区评价存在许多困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影响下,特别是在倡导低碳经济的现实背景下,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国传统工业园升级换代的方向。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管理工具,生态工业园区评价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兆前.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4):51-56.

[2]罗宏,孟伟,冉圣宏.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7-191.

[3]AUSUBEL J H.Industrial ecology:reflections on a colloquium.Industrial Ecology[M].Washington D C:Proc.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92.

[4]卡普兰,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

[5]President'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industrial park workshop proceedings[R],Washington(DC):President's Counci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96.

[6]LOWE E A,EVANS L K.Industrial ecology and industrial ecosystem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tion,1995,3(1-2):47-53.

[7]卡普兰,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31.

[8]雷明,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110-115.

[9]RAGSDALE C T.电子表格建模与决策分析[M].4版.杜学孔,崔鑫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641-648.

[10]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7-364.

利用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篇5

利用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作 者:黄同峰 作者单位:海阳市投资促进局刊 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23)分类号:G22关键词:

科技园区开出“生态”之花 篇6

2012年年底,在中国产促会的领导下,北京经开联合产业界、教育界、学术界、法律界、金融界中与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建设运营及产学研合作相关联的3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立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在低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12年10月,北京经开联合北京工业大学、用友软件、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施耐德(中国)、西门子等联盟成员共同启动园区云服务平台试点项目建设工作。

周世义接受《中关村》杂志独家专访时表示:“北京经开的低碳研究与低碳实践仍在继续,并且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同仁能够与我们携手,一起来打造低碳、智慧型的园区,为生态文明的早日实现做出贡献。”

《中关村》:“亦庄创意生活广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周世义:亦庄创意生活广场是2000年公司成立以后开发的第一个项目。项目最早定位为汽车国际广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为单体全钢结构玻璃建筑。项目建成后成為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曾先后承担科博会、首届汽车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2002年8月,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北京经开国际汽车广场更名为北京经开国际汽车汇展中心。但由于区域成熟度不足,配套欠缺,汇展中心经营一直不甚理想,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不断的业务探索,除了汽车销售,还作为承接单位主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虽然自身发展遭遇一定的困境,但汽车汇展中心直接带动了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集聚,以汇展中心为核心,周边已经形成了大量汽车4S销售店面,囊括了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国内外主要的汽车品牌,成为首都的汽车销售中心之一。2007年,汇展中心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适应亦庄区域整体的发展需求,被改造成为具有教育、文化、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亦庄创意生活广场”,吸引了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大料国际影城、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创意总部基地等入驻,完善了宜居宜业的新城配套,也使项目自身走上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亦庄的地标性建筑与区域生活中心,完善了区域配套,本地化居住、本地化就业、本地化消费,这本身就是一种最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完全符合我们系统低碳理念的。

《中关村》:北工大软件园又是基于怎样的理念设计的呢?

周世义:作为北京市三大软件园区之一,北工大软件园秉承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高端化、复合化、商务化、中心化、低碳化”高端产业园区经营理念,以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特色,借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异的投资环境、科技产业环境,为入园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浓厚的产业氛围。经过十年建设,软件园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高科技专业园区。园区包括研发、孵化、教育培训、配套综合服务等功能分区,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为上万名企业员工提供优雅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7余万平方米,包含五个开发区域,经过近十年的滚动开发,项目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其中A区入驻了格力集团、美国应用材料等骨干企业。B区入园企业包括北京宽带资本(云基地)、中国路桥、浙江贝达药业、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公司等。E区即将入驻中国电网北京公司。目前即将完工的C、D区是北工大软件园的综合配套区“荣京道”,这一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等多种业态,未来也将打造亦庄高规格的“餐饮一条街”,直接满足附近就业员工的住宿和消费需求。

《中关村》:请介绍园区几家企业的特色,它们有什么和低碳、智慧园区相关的因素?

周世义:园区企业很多是龙头企业,在行业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据悉,诺基亚已把地区总部、中国研发中心、产品设计、手机生产、等运营事务部门全部集中到亦庄新工业园内,全世界约有60%的诺基亚手机都将产自北京亦庄。诺基亚入驻亦庄,与开发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府优质的服务意识密切相关。星网工业园以其完善的产业链聚集和便捷的海关监管方式闻名,生产诺基亚手机所需的零配件2小时就能全部到位,而且可以免去繁琐的通关手续。诺基亚在我们北京经开园区内是部分配套工厂,与我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全球效能管理专家,施耐德是北京经开多年的亲密合作伙伴,它作为轻资产的公司,已经入驻经开园区多年。知名企业的汇聚,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企业的入驻,也带动财流、物流、人流的充分配置,为区域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解决了就业问题。

北京经开园区与这些知名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搭建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创新和成果共享,推动产业纵深发展。

《中关村》:企业与园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园区对企业有什么服务的措施?园区怎么在生态和低碳方面对企业进行约束和引导,以共建低碳和智慧园区?

周世义:我们一直在提北京经开园区大家庭的概念。园区和园区企业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目前,北京经开专门成立了园区增值服务中心,旨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涵盖基础物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质的服务,为园区企业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实现园区与企业共同成长。

例如,我们与兴业银行等机构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园区企业可以享受、担保、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金融服务。同时,我们正在大力打造云服务平台,搭建园区IT服务体系,使入园企业享受低碳、智能、便捷的办公环境。实现拎包入驻,直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北京经开历来倡导自然、和谐的产业生态。这种产业生态的形成不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而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然聚集的结果。园区的产品定位为研发独栋、生态独栋,主要吸引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企业。因为不用人为的约束和引导,就可以按照低碳智慧园区的标准迅速成长。

谈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篇7

关键词: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工业园区作为我市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但在建设园区的同时暴露出环保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生态工业园区已大势所趋,随着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如何合理开发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生态布局同产业格局相和谐,成为我们当今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就是在分析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原理,提出适合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可行性办法。

1 鹤岗工业园区

1.1 鹤岗工业园区现状

鹤岗市域内的产业结构组成相对简单,煤炭采掘业为鹤岗市地区的主导产业;非煤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工农区、南山区,非煤产业用地不集中,技术落后,总体来说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在大规模建设园区时,往往忽视了园区的景观建设。

1.2 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

1)景观过于孤立,缺乏联系。

在鹤岗市区内的工业园区,景观绿化大都是在我们所说的边角料的位置,各个景观之间没有联系,缺乏连贯性的景观让人感受不到园区的整体。

2)缺乏人性的景观设计。

在鹤岗的工业园区内经常采用铁栅栏与外界分割,这种生硬的隔离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应该在工业区的规划中多加入人的考虑,创造宜人的工作环境。

3)忽视生态绿化,脱离自然。

更多的园区打着生态园区的口号却脱离了生态,不能抹杀本身的地形地貌,很多为了美观就将草地上挖出人工湖,这样非但没有增加园区的美观,反而影响了本身的生态系统,更加不利于地区景观的发展。

4)园区景观小品缺少新意。

很多园区内的小品都是大批量的生产,缺乏对鹤岗本身文化的考虑,一味的抄袭展现不出鹤岗的特色。

2 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

我市为了解决工业园区日益恶劣的环境问题,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办法,对重点工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创造宜人,宜业的工作环境。

2.1 景观生态规划含义

景观生态规划(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且适于人类居住。

2.2 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思想

规划的主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人与自然空间环境、社会空间环境有机融合,适当保留基地内的林、田、湖等环境资源,建设美观、独特、实用的城市景观体系,突出基地内工业景观特色,将工业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规划,同时尽可能地保护和延续鹤岗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彰显鹤岗市的景观风貌。

主要规划思想如下:

1)借山借水,融合自然。

合理利用园区内的地形地貌,充分挖掘山体景观的潜力,建设滨河绿道,园区的建设不能破坏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建立人和自然和谐的共处状态。

2)人文历史同自然生态相结合。

以“中俄界江之都、龙江文明之源、生态人文鹤岗”为主题,建设出带有鹤岗自身特色的工业园区。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重点控制中心、次中心片区景观特色,自然景观廊道与现代科技景观廊道,同时做好各类景观节点的规划设计。做到景观改造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2.3 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结构

通过路网、河流划分的各功能用地之间的相对关系,景观生态规划将以“一心,两带,六大斑块”的规划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如图1所示。

一心指的是结合鹤立河中心绿地景观做的科研展示活动广场空间。

两带指结合大鹤立河建设的滨水绿地南北景观带和结合公服、科研的展示东西景观带。

六大斑块指的是由广场,四块高密度生产区,金融科研区组成的生态型景观。

2.4 鹤岗工业园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路

鹤岗工业园区综合了发电,钢铁,煤炭工业,这样解决了工业区分散的问题,将污染集中处理,以建设生态型煤炭精深加工园区作为首要目标。

规划时首次将景观生态规划加入到工业区的规划中,园区内有大鹤立河南北向穿过,大鹤立河西部地势偏高且不平整,大鹤立河东部地势平整,顺应自然地势的考虑,将公共设施用地、对地形要求较高的工业用地应相对集中布置在东部,一些用地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及相应的仓储项目布置在园区东部。

2.4.1 规划景观生态分区

1)自然特色风貌区。

以大鹤立河作为滨水景观区,结合公共绿地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循环系统,使处于园区的人们找到归属感,利于激发工作激情,是工业园区内生态环境的基础,同时也为调节工业区的微气候起重要作用。

2)公共服务风貌区。

分两处集中布置,一处为园区公建中心,位于园区主入口处,主要规划为园区管理中心、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另一处为园区中部结合生态公园规划的科技研发中心。并通过绿地,滨水区和水体做了一处大型广场,通过空间轴线与节点控制等方法形成完整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景观风貌,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3)工业特色风貌区。

按工业类型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综合配套,各类型工业之间不交叉干扰的情况下,遵循循环经济原则,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融合鹤岗特有的矿山文化,通过景观小品展现出鹤岗的特色风貌,注意控制工业区内临干道和临水体的厂房建筑形象,并适当通过厂区绿地形成区域内的交往空间。

2.4.2 设计景观廊道

1)自然景观廊道。沿着大鹤立河走向形成滨水的景观廊道,自然水域同公共绿地相结合,成为工业区的亮点所在,大鹤立河整体穿过园区,创造出宜人宜业的环境。在园区的外围也有具有防护作用的绿廊,使园区生态系统同城市生态系统相贯通。2)道路景观廊道。以主干道和两侧布置的50 m绿地为主,通过植物的搭配,吸收汽车的尾气,道路两旁现代风格的建筑,结合绿地系统,形成尺度合宜的城市空间,虽然是工业区,但给人亲切感与归属感。

2.4.3 布置景观节点

1)中心节点。园区中心配置一个广场,配有供给人们健身娱乐的设施,并且树立起展示我们鹤岗垦荒文化的垦荒牛雕塑,以展示高新工业和人文特色为主,形成具有人文特色的展示服务空间。2)门户节点。作为进出工业园区的重要节点,鹤岗以鹤闻名,抽象鹤的形象,提取元素以大尺度做成展示鹤岗园区的门户节点(见图2)。3)绿地节点。由公共绿地结合水体形成的两个绿地景观节点,在企业园区内也配有小型的景观绿化节点,与中心节点通过廊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

鹤岗工业园区为日后鹤岗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表率作用,也是首次将景观生态规划纳入到工业区规划当中,对鹤岗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通过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鹤岗工业园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园区内景观生态的规划不是在限制各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鹤岗工业园区正向综合化、规模大型化方向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8

目前,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虽然潜藏着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然而,其实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而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和较多资金的不断投入。因此,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够,影响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水平

生态工业园区所预期的利益需要借助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毕竟工业园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相反,需要经过管理者进行有效协调、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等环节。然而,很多政府对工业园区的建设不愿报以太过长久的等待,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得到利益回报。这种思想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无法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1.2 管理机构运行不善,制度保障有所欠缺

随着城市发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逐渐重视,很多政府部门都设置了相应的工业园区推进管理机构。然而,这些机构普遍存在松松垮垮的特点,不能正常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出现问题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同时,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一定工作制度,但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仍然显得不合时宜,存在加大的提升空间,否则,会无端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制约建设步伐。

1.3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构建,构建难度很大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往往建立在事后治理的层面上,还无法具备高度的前瞻性,法律法规的预防性无从体现。因此,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更是没有构建。究其原因,我们要构建这样的法律法规体系,会设计很多部门,难度也较大,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却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1.4 工业园区规划不合理,严重忽略其他因素

我国区域经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仍然不完善,经常出现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不同类型层次的规划却存在内容交叉或冲突的现象,导致规划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不利于规划的完整落实,无法突出工业园区各自特色;规划内容注重政绩效果,忽略了实用性效果,使规划成为一些部门或领导谋求政绩的工具。

1.5 地方保护主义明显,抑制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合理互惠

目前,各地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因此,在朝向经济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形成地方保护,致使经济效益被放置于最高位置,而严重忽略了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其他方面因素的有效参与,最终不利于工业园区的良性运转。这样,优质的生产要素难以在各个工业园区实现互利互惠,一旦缺失互通有无的做法,势必形成闭门造车的现象,使工业园区发展步伐呈现缓慢状态。

2 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有效策略

若想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必然需要借助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找准出路,拿出合适的对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确保经济呈现良好态势,从而带动城市的繁荣。

2.1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给予生态工业园区应有的鼓励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区域的积极参与。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政策上给予区域应有的鼓励。比如,政府可以再一定限度上减免税费、土地租赁转让金等,使企业投身工业园区的热情高涨,从而通过企业的进入,来积极带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降低生态工业园区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极大繁荣。

2.2 强化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建设,保护好工业园区发展方向

当地政府应当建立适合管理工作需求的组织机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各个部门的职能能够有效发挥,确保行政调节手段的有效性。当然,组织机构应当尽职尽责,针对工业园区的投资范围、投资者价格、税负、物资采购、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管理,从而维护工业园区的稳定。

2.3 健全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针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自身特点及内外部情况,制定适合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使市场调控手段与自愿性原则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时,国家也应当积极制定符合工业园区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政府及企业则可以在法律法规的大背景下,针对资源税负、环境审计、污染治理等方面制定适合自身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生态工业园区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实现工业园区的深度推进。

2.4 加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注重环境管理

首先,科学技术使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发展工业园区经济过程中要格外注重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节水、废物的再次有效利用等发展目标,使各种资源实现更为合理的配置。

其次,严格高效的环境管理是创建生态工业园的基础。严格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高效率实施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企业产生正确的激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将会受到惩罚,而企业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甚至如果能够通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产生额外的收益,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进一步讲,污染控制措施改变了技术方案的吸引力,促使企业寻求通过技术流程的改造和企业间合作等方式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探索,并引导投资更多转向技术创新领域,再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工业生态网络的内在力量将使可持续性的联合不断发展。

2.5 重视规划的非经济内容与可操作性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不是以经济效益做为唯一目标。因此,应当在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给予其他目标应有的地位。首先,应当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发展规划中加入就业、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使经济发展规划更具人性化;其次,要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因此,要在积极发展规划中考虑到区域中历史文化的力量;再次,实现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使经济发展规划在理性周全的理念下进行设计,使发展措施更具可操作性,使资源实现物尽其用;最后,光有规划还不行,要实现政府与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否则,规划则形同虚设,毫无实际价值。

2.6 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首先,中央与地方往往会因为一些政策理解、理念推广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矛盾冲突。因为,地方往往过于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中央要积极采取应变对策,引导地方的方向,促成其合理政策在地方的运用和推行。这样,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才能实现均衡博弈,地方政府才不会一直盯住经济利益,而是实现全方面多层次的发展。

其次,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不能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否则,生态工业园区不会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因此,应当充分尊重经济规律,使各个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实现良性流动,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层层相衔接,层层相扣,使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得到繁荣。

3 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要格外注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现实问题,并对其逐项进行深层剖析,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态工业园区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才更具科学性、可行性,使生态工业园区带给我们更多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周立新.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2]陈秀珍, 王玉灵.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8 (7) .

[3]袁英学.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生态工业园区 篇9

要实现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必须从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的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入手,率先在这些园区探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这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突破口。

1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1 工业园区生态化布局的局限性

据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国家级园区共计6类315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3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8个。省级各类开发区则达到了1 241个,地、市、县一级的开发区数量更是庞大。截至2010年底,经国家公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各类功能区、集聚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

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先进生产力较为集中、资源能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管理体制机制比较灵活高效的地方。不过,也应注意到的是,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各类园区以及园区里的企业,其发展模式、成长路径与手段,大多数依然是发展工业的传统模式和路数。这些在园区落脚的企业,多年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尚未显示出明显变化。而正是由于其自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没有明显进步,当然也就谈不上对其他企业发生影响[1]。

从1999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推进生态工业、促进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推进的速度比较缓慢。截至2012年11月,3部委(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已组织专家论证通过6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17家已通过验收并正式得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命名。目前已批准建设和通过验收的66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中,国家级经开区为30家,国家高新区为15家,约占总量的70%,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了解产业生态化以园区布局为基点的局限性:一是园区产业生态化循环系统完全依赖于作为产业生态链上的各个企业。一旦生态链上的某个企业瘫痪,整个产业生态化循环链条将会中断;二是要进入产业生态化园区,企业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当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到超过园区内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园区产业生态化链条就会因企业退出而产生断裂;三是园区模式的产业生态化所形成的闭环产业循环系统,不利于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关联度、聚集度的建设,间接降低了聚集性、关联性给企业带来的正外部效应的效果,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1.2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

通过对园区产业生态化误区的分析,大致知道了工业园区的产业生态化模式行为限制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园区内企业的迅猛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要对所有园区有序进行循环化改造,促进其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探索走工业新型化发展之路的带领者的基本理由,即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所在。

工业园区是多种能源资源消耗的集中区域,也是节约潜力较大的区域。通过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探寻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项目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关联措施,构建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改变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提升园区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越来越体现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包括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从国家统筹全局层面考虑,把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与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适度融合。从园区存量资源(含技术、人才资源)实际状况出发,借助循环经济咨询机构的智力资源,突破一家一户的企业界限,本着有利于改变发展工业的传统模式,探索拓展工业新型发展道路,重新规划园区发展蓝图。

生态经济型产业园区是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要用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不是方式方法的简单改变,而是要从循环经济理念出发,遵循3R原则,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实施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是转变发展工业传统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资源产出率、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意义重大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园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耦合和多联产,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改变粗放的能源资源利用方式,切实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于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园区循环化改造注重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共享资源,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达到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污染物,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园区新形象。

用生态经济理念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改造存量、构建增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

2.2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

产业园区是生产的集中区域,也是各类污染物集中产生或排放的区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一些地方的产业园区成为污染物集中排放场所,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有的甚至已对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群众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各类产业园区应当组织区内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的循环经济改造。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实现园区废物“零排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入园后集中生产的环境负荷,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环境风险,减少园区与周边居民的环境纠纷,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对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提出了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最优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础设施绿色化和运行管理规范化的具体要求。被确认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园区,不仅能在项目审批、政策倾斜等方面获得支持,还会获得资金支持。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二是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四是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五是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六是对园区内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七是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协调机制,强化对园区内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

3 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3.1 生态经济的重要原则与基本特征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资源合理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全部原则。循环经济不只是物质的闭路循环,而且是一场技术、体制、行为领域有关生产要素、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革命,以及结构、功能的优化组合[2]。

生态经济是与人类同时存在的基本经济范畴,是地球上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课题。课题研究的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生态平衡规律、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社会进步规律这三种规律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相互促进,形成持久发展的和谐社会。探索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了解生态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是全面性。生态经济统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全部领域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将地球上全部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生产与消费、再利用与多次循环等诸环节,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种以资源为核心推进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二是系统性。生态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种系统性的基本要求是将经济向前推进。这个特征要求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和热爱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每一个具体任务,因为它们都具有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循环经济每发展一步,都具有强烈的实践要求。这个特征要求人们必须重视实践,勤于操作,力求实效。

三是可测性。发展生态经济的每一项具体措施,都可以定期获得效果回报。每一个行为者,比如国家与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产业与行业等等,他们都可以采取科学可行的办法对自己的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测。这就意味着循环经济行为者可以多次修正自己的行为计划,从而获得优秀的业绩。这个特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行为素质,也能促使循环经济获得最优绩效。

3.2 构建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

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含义一是“原料→产品→废物(副产品)→原料”的循环过程是开放式的,这种循环既可以在园区内循环,也可以在园区之外循环。二是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以园区为核心,在行业内部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科技创新,推进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技术的更新。三是园区生态化发展新模式需构建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系统,在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变“废物”为宝的专业化机构,建立一个协作网络,将企业的生产剩余或副产品变为其它企业的资源或半成品。

要实现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创新,首先需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数字化园区、数字化智库、电子政务、数字化商务)与研发中心及物流信息平台中心。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从虚拟空间上提升园区与园区之间的聚集度、关联度与功能互补性,降低园区之间因信息流动不畅而带来的企业运营风险,降低企业以搬迁促聚集、促关联、促互补的非市场行为而带来的高成本以及由土地的稀缺性而产生的企业搬迁成本过高等问题。

其次,借鉴丹麦卡伦堡工业互利协作网络先进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关联企业研发中心、协作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中心,形成不同园区关联产业的人才集中,有利于促进产业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关联企业电子商务与研发中心及综合信息平台中心的建立及运作涉及到各园区关联企业的切身利益,企业只有主动参与到这些平台的建设上来,才能凭借此类平台提供的强大的资源信息流、产品信息流、技术信息流等优势资源为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

第三,综合信息平台中心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企业生产要素的跨园区流动困难的问题,从而间接地提高不同园区之间企业的聚集度与关联度。电子商务与研发中心及综合信息平台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各园区相类似的、关联性的、功能互补性产业的合理分工与产业协作。这对加大区域经济关联产业的聚集度、关联度以及对构建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4 结语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园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手段,是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未来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转型升级,工业园区发展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态经济理念贯穿园区循环化改造始终,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变有为为无为,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所不为,而是无形之为,重点在为“无”而不是为“物”,即改造、设计、规划、建设与管理好那些看不见的生态资产、经济潜力、社会行为和系统关系,维持工业园区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循环、整合、高效、和谐发展与自然生态服务活力[3]。

摘要: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俗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列为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在论述了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生态经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工业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新型模式,认为软环境建设不可或缺。同时,提出了创新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与综合信息平台中心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园区,循环化,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岩,王舟,徐锡华.探索园区循环化改造新模式[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12-14.

生态工业园区 篇10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 经过多年的努力, 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连续五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

此次获批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不仅是对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 而且对于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向中西部一流开发区挺进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 有利于园区五大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高经济增长水平,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而引导和促进以资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使用、土地集约利用、废物分类回收为特征的生态型经济技术产业区的形成。

在创意园区艺术是原生态 篇11

在成都,西村三号是商业别墅运营比较成功的案例,但它走的却是创意产业的路线。西村三号里面的七栋别墅,多是原创色彩浓厚的工作室或创意工坊。比如以羌绣为主的创意刺绣工坊、电影主题吧、原作创意设计工坊、生活坊等。

“我们希望西村三号是这个创意产业园有机的一部分,个性化,有一定的原创性,可以逛的一个市集形态。”不过邓序波表示,当初策划这个西村三号,选择租赁方式作创意市集,并没有太多地提商业别墅的概念,“它是西村有机的一部分,与西村五号和西村一号之间有一种业态上的呼应和互补。剩下的工作只是如何更有效地把控运营”。——邓序波西村创意服务机构首席执行官

体量小、套数少,也能剑走偏锋

从位置判断,西村三号商住两宜,但因为是别墅,整体面积空间很小,加上一共才7栋,一般而言,难以形成规模。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个项目竟在成都有很高知名度,“在西村有个店”也成为主流艺术圈中相当具有身份感的自我介绍。归根结底,西村三号的成功,和开发者的定位准确有着莫大的联系。

据西村创意服务机构首席执行官邓序波介绍,拿到西村这个项目后,公司并不希望单纯地开发一个传统地产开发项目,而是在对创意产业进行的深入研究后,旨在打造一个混搭文化、艺术、设计、生活等多种形态的综合性园区——西村,所以规划了西村一号、西村三号、西村五号三个版块,以边建设边运营的方式呈现。现在的西村三号七栋别墅是将传统别墅进行翻新再造,将社区的环境和内部细节做一些局部改动,打造成现在的样子。

成形后的西村三号适合那些想要做一点创意作品,又不急于回收投资的人。从店面风格到主人性格,都是自在散漫。绝大多数店铺没有准备的营业时间,像著名的“器之道”,营业时间竟然是“想开就开,想关就关”。

用比较时髦的提法,那就是玩儿工作,玩儿生意。

设计先行,最好客户掺一脚

类似西村三号这种创意艺术范儿的店,主要依靠小圈子客户,通过口碑效应扩大客群。这就需要店面设计有足够的个性和魅力。

但在做创意市集的规划时,西村三号的别墅就已经形成。邓序波说:“我们只是对西村三号的环境做了一些改造,比如以原生态的方式挖掘了一些河渠,做了相对自然的绿化,添置了木栈道等。内部空间有一些细部调整,但显然已经没法做大的改动。”但如果是大体量的开发,“理想情况下是前期规划设计时可以让客户参与进来。因为选择别墅作为商业用途,不管是租赁还是持有,都是比较奢侈的。在符合项目定位的前提下,在设计中多兼顾一些客户的想法,对双方都有好处。”

谈到西村三号,邓序波表示,这些东西不会就这样一成不变。“比如将七栋别墅贯通,形成内在的整体性;也可能会整合聚集,因为目前有别墅存在空间閑置的情况,如果合适,一栋别墅出现几家商业形态也未尝不可。”

整体调性,关键在一以贯之

整体调性的把控,是这类市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成为很多开发商选择自持运营商墅项目的原因,既是对自己负责,也对客户负责。邓序波说:“开发商如果不选择自持运营,那么项目后期的业态很难控制,如果不幸芜杂混乱,那显然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开发商愿意看到的”。

在西村三号的运作上,“我们希望三号的商家是符合真个园区格调的,个性、创意、原创。但是因为体量小,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招商,余氏整合起比较熟悉的艺术家,做出了现在的‘器之道’原作创意设计艺工坊和‘影子吧’电影主题吧。在这之后,通过全资内部的口碑,西村三号慢慢地就运作起来了。”

生态工业园区 篇12

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江西已不再适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江西省政府的最终目标与责任。但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江西省各市、县引进或转移了大量外资及国内资本。由于资本引进竞争激烈、政策导向错误、入园条件过宽,大量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充斥江西省诸多县域工业园区,部分园区企业“工业三废”乱排、偷排现象频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可持续发展任务的实现变得十分艰巨。因此对江西省县域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与监管非常重要。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关键要素是经济增长、生态平衡和社会进步,生态效率是能说明包括这三个要素在内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概念之一[1]。它表示的是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或价值和环境影响之间的经验关系,是进行可持续性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2]。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基于被评价对象间相对比较的非参数技术效率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指标赋权的主观性,而且在样本数量较多、分析多投入多产出的情况时具有特殊优势[3],比较适合多工业园区生态效率的比较分析与评价。本文将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江西省25个县域工业园区为样本,对各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指标与模型的确定

(一)指标的确定

根据WBCSD和OECD的定义[4]及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很多学者认为生态效率可以用一个投入产出比来对其进行测量。该比值中分子是经济活动的产出或绩效,分母是环境影响或资源的投入。但是他们选择的具体投入或产出指标则因为研究对象不同或研究条件的限制而差别较大,指标的设计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多投入、单一产出指标。如Hartmut Hoh、Karl Schoer and Steffen Seibel在对德国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时将土地、原材料、水、能源、劳动力、资本六项资源类指标和温室气体和酸性气两项环境类指标都设定为投入指标,将区域GDP设定为产出指标[5];邱寿丰、储大建在对我国的生态效率指标设计时将土地、原材料、水、能源、劳动力五项资本类指标和废气、废水、废气固体排放三项环境类指标都设定为投入指标,也将GDP设定为唯一产出指标[6];第二种是多投入、多产出指标。如杨树旺、张康光、牛苗苗在对我国矿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时就将劳动力、资本、能源三项资源类指标和废气、废水和废渣三项环境类指标设计为投入指标,将工业总产值、利润两项指标设计为产出指标[7];Charmondusit K,Phatarachaisakul S&Prasertpong P在对木制玩具产业生态效率研究时将事故发生率、就业量、企业社会责任、原材料消耗、水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废物排放七项指标设定为投入指标,将净销售额和毛利率设定为产出指标[8];第三种是单一投入、单一产出指标。如芮俊伟、周贝贝等在研究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效率时将人均工业增加值设定为产出指标,将生态足迹设定为投入指标[9],但这类指标与第一类有些相似,因为生态足迹是多指标的综合。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选取的观点,将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设定为产出指标;将投入指标分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两类,资源消耗类指标包括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综合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投入,环境污染类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法最具代表性的基础模型有CCR模型与BCC模型。CCR和BCC模型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投入导向型,一种是产出导向型,前者是从投入的角度对被评价的决策单元(DMU)无效率程度进行测量,分析产出既定条件下,要达到技术有效各项投入需减少的程度;后者是从产出的角度对被评价DMU的无效率程度进行测量,分析投入既定条件下,要达到技术有效各项产出应该增加的程度。由于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测量中投入指标更易控制,因此本文采用投入导向型BCC模型和投入导向型CCR模型,具体两种模型的线性规划形式如下:

从模型中为投入,为产出,为投入权重,为产出权重,n表示决策单元(DMU)的个数,m表示投入的种类数,q表示产出的种类数。λ表示决策单元(DMU)的线形组合系数,模型的最优解*表示效率值,*的范围为(0,1],在不降低产出的条件下,*越小,相对效率越低,表示投入可以缩减的幅度越大,*越大,相对效率越大,表示投入可以缩减的幅度越小。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江西省有11个县级市,有70个县,总共有81个县域工业园区,但搜遍所有文献资料,关于能源消耗或环境污染方面的相关数据仅在25个县或县级市有所呈现,因此最终找到了2013年九江市的11家、抚州市的11家及萍乡市的3家共25家县域工业园区相关数据,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2014年《九江统计年鉴》、《抚州统计年鉴》、《抚州年鉴》、《中国城市年鉴》、《江西统计年鉴》及江西省2014年其他各地区年鉴及统计年鉴。其中各县域工业园区工业综合能耗、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排放、工业粉尘排放量缺乏,本文借鉴国内外文献做法,利用各工业园区所在县或县级市的综合能耗量或废物排放量乘以园区工业总产值与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替代。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基于BCC模型,利用Max DEA6.9软件,对25个决策单元进行估计得到各工业园区去除了规模效率的纯技术效率,再结合CCR模型估计得到各工业园区综合生态效率,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比就是各工业园区的规模效率,最终得到2013年各工业园区综合生态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各县域园区投入冗余。具体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25家县域工业园区中,抚州的抚北工业园、宜黄工业园、樟树工业园区,九江的星子工业园、彭泽工业园、瑞昌工业园是所有工业园区中生态效率相对最高的6家工业园区,投入冗余都为0。排名前10的工业园区中有6家是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园区试点、循环经济试点或清洁化生产试点单位,有一家(彭泽工业园)其中含有生态工业园,由此看来生态效率的提升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园区引资或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抚州的乐安工业园和资溪工业园是所有工业园区中相对生态效率最低的两家,从各工业园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对比还可发现,这两家工业园区的纯技术效率都为1或接近1,但规模效率仅分别为0.376和0.359,由此可见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问题。结合投入冗余可以看出,乐安和资溪工业园区投入冗余(投入可减少量)占原始投入值比例是最高的两个工业园,都在60%以上,存在着土地、人力、资本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能耗、排污水平相对现有规模明显偏高的现象,与这两家园区情况相似的还有广昌工业园。与它们不同的是,抚州的东乡工业园、崇仁工业园和九江的湖口金沙湾工业园、修水工业园、德安工业园、共青城工业园的纯技术效率较低,明显低于规模效率,其投入冗余占总投入的比例也在20%以上,这些园区的生态效率低下可能主要是因为生产管理经验、清洁生产技术、生态环保技术或污染防治技术落后,导致投土地、人力、资本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能耗较高、污染排放过多所致。

从抚州、宜春、九江三个地区的总体情况看,九江大多工业园区纯技术效率偏低,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落后,而抚州则是规模效率普遍偏低,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规模扩张过程中资源利用无效率或污染排放过多;三个地区相比较,宜春生态效率最高,其次是九江,最低的是抚州,但宜春的样本太少,应该不够客观。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并通过合适的DEA模型或方法,利用相应年鉴数据对江西省25个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进行了充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在所有被评价的县域工业园区中,抚北工业园、宜黄工业园、樟树工业园区,星子工业园、彭泽工业园、瑞昌工业园6家工业园区综合生态效率相对最高,乐安工业园和资溪工业园综合生态效率相对最低,且后两者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低下,各项投入冗余明显偏高;(2)根据现有数据评价结果,三个地区的平均生态效率排名顺序是宜春、九江、抚州,后两者生态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并不相同,前者是纯技术效率低下导致,后者则是规模效率导致。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江西省想要改善各县域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切实提高生态效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江西省各级政府都应该改变引资理念,提升引进资本的质量。应该有选择性地引进绿色环保型外资或转移国内资本,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必须加以限制甚至是杜绝,或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引进产业生态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节省资源,变废为宝;(2)加大对县域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机制。如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或监督机构、加快工业园区企业间、及其与周围居民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或制度的建设等;(3)加强绿色环保技术的引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努力提高当前能耗高、废水、废气、废气固体排放多工业企业的研发、管理水平。加快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保障其有效运行;(4)加强对县域工业园区土地资源的监管,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工业园区中以资本转移或投资为名,实质只是利用优惠政策获取一定土地,进行土地买卖或以土地作抵押进行贷款在他处投资的企业应该及时查处并清除;(5)建立公开透明、完整的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能耗、工业三废排放及其综合利用效率各指标在内的各县域工业园区统计报告系统,提高各工业园区管理者、工作人员、园区企业员工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园区企业工人生产技术、生态环保技术的培训力度。

摘要: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江西发展战略需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包括抚州、九江和宜春三个地区在内的江西省25家县域工业园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后发现,各县域工业园区生态效率状况为:抚北工业园、宜黄工业园、樟树工业园区,星子工业园、彭泽工业园、瑞昌工业园综合生态效率相对最高,而乐安和资溪工业园区综合生态效率相对最低,且后两者规模效率低下导致各项投入冗余过多是它们生态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三个地区生态效率的排名顺序依次为宜春、九江和抚州。

关键词:生态效率,县域工业园,BCC与CCR模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M.M.Thant·Kitikorn,Charmondusit.Eco-efficiency assessment of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in Myanmar[J].Clean Techn Environ Policy,2010,(12).

[2]WBCSD.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efficiency:creating more value with less impact,Geneva,2000.

[3]成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Max DEA软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4]OECD.Eco-efficiency[M].Pari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

[5]Hoh,Hartmut;Schoer,Karl;Seibel,Steffen.Eco-efficiency indicators in Germa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J].Statistical Journ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2002,(1).

[6]邱寿丰,储大建.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及其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7,(1).

[7]杨树旺,张康光,牛苗苗.中国矿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12).

[8]Charmondusit K,Phatarachaisakul S,Prasertpong P.The quantitative eco-efficiency measurement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a case study of wooden toy industry[J].Clean Techn Environ Policy,2014(16).

上一篇:“饿了么”外卖下一篇:绿色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