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的低价格

2024-06-28

有价值的低价格(共12篇)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1

对价格或交换价值的分析自重商主义起就是经济分析的中心问题之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出价值是价格背后的内容, 但与此同时, 马克思将价格看成是商品价值相等的表现, 从而遇到了李嘉图难题。

本文在重新厘定价值和生产价格概念的基础上, 尝试科学阐明价值表现为价格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一般生产决定的产品价值与特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价格。在此基础上, 本文给出了产品的价值、生产价格与价格的基本数量模型。

一、简短的文献回顾

自重商主义起, 从物本身的某种性质而不是生产产品的具体社会条件中去寻找对价格的解释就一直是经济分析的主流。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把工资、利润、地租等收入看成是要素贡献的产物, 其分析思路仍然是从物本身去寻找对价格的解释。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交换价值或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是价值形式。把价格看成是价值形式, 就暗含着价值作为内容同其他形式相统一的逻辑。通过考察孤岛上的鲁宾逊、中世纪的农奴和文明民族历史初期家长制家庭的生产, 马克思发现在这些生产中抽象劳动总是只用时间来计量。马克思认为价值表现为价格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 当劳动产品的生产者不直接互相依赖的时候, 产品就必然作为商品相对立。马克思后来还发现劳动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并把产品当作自我劳动的产品是商品按价值相等进行交换的社会条件。这实际上已蕴含了一个新概念, 那就是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生产价格。不过总体而言, 马克思并未抛弃产品价值本身决定价格量的观点, 从而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作为价格内容的价值和作为价格基础的生产价格, 制造了价格决定基础上的矛盾。这既使他的理论倍受诟病, 也为从理论内部向要素价值论演化提供了条件。

谷书堂提出了价值由劳动的自身生产力、资本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决定的新劳动价值论。他明称是坚持劳动价值论, 但既然价格并不是和商品中的劳动耗费简单相等, 那么他又从商品中发现此前未被发现的“劳动”就绝不令人意外。理论的困境要求政治经济学家抛弃把产品价值作为其价格量决定基础的教条。白暴力把生产价格叫做交换价值, 认为“交换价值”是“价格的直接基础”, 实际上发现了作为商品生产一般概念的生产价格。他还发现不同生产关系下生产价格存在差别。

二、价格的内容与价值的生产

商品交换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决定交换的社会关系就是产品具有价格的社会条件。不考虑偶然情况, 分工总是交换的必要条件, 但分工并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交换还要求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他们互相承认对方对商品的所有权。凡是存在分工和所有权的社会, 交换必然是普遍现象。分工和所有权是诸多社会的共同要素, 因此显然, 产品具有价格并不是特定社会形态的现象。

把上述社会关系放在一旁, 商品只是个劳动产品。相应地, 生产过程抽去具体的社会形式, 就只是劳动者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自然过程。因此, 人们交换劳动产品实际上不过是在交换的劳动, 使产品具有价格的社会条件正是使劳动表现为价格的社会条件。

下面考察劳动这个人类生产的一般现象。直观地看, 劳动总是创造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 所有具体劳动都是对劳动者生理的耗费, 都需要劳动者一定的劳动时间, 在这个意义上劳动又是无差别的。马克思把这种意义上的劳动称为抽象劳动, 把通过劳动过程凝结在产品中的抽象劳动称为价值, 它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的种类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 其增长是技术发展的产物。抽象劳动既然以劳动时间来衡量, 显然它的总量决定于工作人口的数量和工作日的长度, 不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或者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具体劳动是不同质的, 量上显然不能互相直接比较;抽象劳动是同质的, 它以时间单位, 比如小时来衡量。因此, 作为价格内容的只能是抽象劳动即价值。等量价格反映了等量价值或者说劳动时间, 然而, 这绝不是等于相交换的商品自身凝结了等量价值。

劳动是人类生产的一般现象, 与劳动相伴随的价值生产同样如此。在劳动产品直接表现为它自身的时候, 价值也直接表现为它自身, 表现为劳动时间。当分工和所有权出现后, 产品表现为商品, 价值同时表现为价格。

三、生产价格决定价格

价值表现为价格不能从商品自身分析出来, 同样, 价格量反映的价值量也不能从商品中凝结的价值量上分析出来。商品史上, 价格量由商品中的价值量决定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现象, 不同的价格规律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关系。

下面考察两种不同的商品经济形态。简单商品的价格量和价值量存在一种看似“简单”的关系, 即相同价格的商品中凝结了相同的价值。

简单商品生产者的特点是, 劳动者通过自己占有生产资料使二者相结合, 商品所有者本身就是劳动者, 并把商品看成是劳动产品。对于简单商品生产者来说, 凝结了等量劳动的商品获得等量价格是一种意志, 是交换必须满足的条件, 这种意志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决定的。这种意志又通过影响供给使得供求均衡时商品的相对价格总是等于商品中凝结的价值的比例。由此可见, 以上的“简单”关系, 不过是简单商品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人格化为生产者的等量劳动获得等量价格或者说报酬的意志并通过供求力量表现自身而产生的结果。

这种“简单”关系是简单商品生产的产物, 因此它随着这种生产的消失而消失。考察一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就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点。

资本把凝结了劳动者转移和新创造价值的商品被看成是已经增殖了的资本。对于资本来说,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剩余价值是它的意志, 这种增殖如果不能最大化地实现, 它就不会有再生产的意志。于是我们再次看到了生产关系人格化的意志决定交换的现象。只不过, 这里是资本主义生产人格化的意志要求相对价格围绕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平均化时的相对价格量波动。相等的价格仍然反映相等的劳动时间或价值, 但此时它同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量相等只是偶然现象了。

比较两种商品生产中的交换, 尽管商品相对价格量和相对价值量的关系并不一致, 但价格反映的价值总量, 或者说商品所有者交换的抽象劳动总量显然并没有变化, 因为这个量和生产关系无关, 它决定于技术条件。

由此可见, 单位商品价格反映的抽象劳动量和单位商品凝结的抽象劳动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 前者决定于特定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 是价格的基础, 后者决定于特定技术条件下的劳动过程, 前者是商品的生产价格, 后者是商品的价值, 两者总额相等。

四、价值、生产价格与价格的基本数量模型

根据前两节的论述, 下面进一步给出关于价值、生产价格和价格的基本数量模型。

1. 产品价值 (product value) 。

它由两部分组成, 被转移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和增加的新价值。单位产品的新增价值正好是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即该产品劳动生产率LP (labor productivity) 的倒数。因此, PV=TV+NV=TV+1/LP, NV=1/LP, 其中TV表示转移的生产资料的总价值 (transferred value) , NV表示追加的新价值 (net value) 。

2. 生产价格 (production price) 。

它的一般形式是PP=TPP+RNV, 其中TPP表示耗费的生产资料的总生产价格 (transferred production price) , RNV表示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决定并反映在该产品中的新价值 (reflected net value) , 构成该产品生产者的获得价值。

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 生产价格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在简单商品经济中, 生产价格

(1) 、 (2) 式表示该产品生产者获得的报酬与他新创造的价值相等, 所有劳动者各自占有自己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RNV分成两个基本部分。一部分归劳动者所有, 是劳动者劳动的有偿部分, 构成劳动者的所得, 用v表示, 另一部分归资本所有, 构成资本和其他一切非劳动生产要素占有的剩余价值, 用m表示。

(3) 式表示生产价格中包含的新增价值和劳动过程中凝结的新增价值一般不相等, 但v总是NV一部分, 也就是各种产品的劳动者都是自己生产劳动的有偿部分。 (4) 式表示所有人获得的价值总额和劳动者创造的总额正好相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剩余价值, 以K'示单个资本, 则K'=TPP+v。总资本为

单个资本最终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为

单个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

由 (5) 式可知单个资本不但占有自己雇佣的工人的无酬劳动, 还占有所有其他资本雇佣的工人的无酬劳动。

3. 价值和生产价格都是抽象劳动, 它们的尺度都是时间。

产品的价格是一定的货币量, 它的尺度是价格标准。因此显然, 不论是价值还是生产价格, 与价格本身在质上是全然不同的, 量上一般是不相等的。另一方面, 上一节已指出相对价格总围绕相对生产价格波动。因此, 商品A的均衡价格PA和商品B的均衡价格PB满足下述代数式

(6) 式可变换为

由 (7) 可知商品的均衡价格同生产价格的比值均相等, 生产价格是均衡价格的内容, 均衡价格是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示 (ME, Monetary Expression) 。

(6) 式成立时, 有酬劳动v和无酬劳动m显然满足下列代数式

其中W是单位产品中支付给雇佣劳动者的工资, P'是利润 (profit) 及其他收入的总和。 (8) 式表明价值在劳动、资本之间的分割采用了价格形式, 从而使两者取得了商品的形式。

五、结论和意义

1. 产品价值本身从来就不决定产品价格, 甚至它表现为价格都是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 决定价格的是特定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反映的价值量——生产价格。随着价值本身被看成一个人类生产的一般概念,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价值理论本身已不存在矛盾, 作者认为庞巴维克发现的某种混乱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

2. 任何生产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 这就要把劳动时间分配到特定的生产领域或者说具体劳动上。可以来考察一个假想的自给自足的个人的这种决策, 其决策必然满足下述代数式

其中, U表示序数效用, T表示生产单位产品的时间。 (9) 式表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同单位产品的相对劳动耗费相等。在这里价值的形式就是它的自然形式, 没有人会把它同产品使用价值或者消费者对它的主观评价混淆起来, (9) 式只是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时产品的价值和消费者个人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存在的数量关系。在商品经济中, (9) 式演变为

这里, 劳动时间表现为价格。由于生产关系的拜物教形态, 直观上价格似乎是与产品的某种自然属性相联系的东西, 故根据 (10) 式, 边际效用学派宣布发现了价格的内容是边际效用。

根据同样的逻辑, 要素价值论的支持者们从 (11) 式中找到了根据。当 (6) 式成立时, 下述代数式成立, 其中P表示要素价格, L表示劳动, K表示资本品, 即生产资料。

然而, (11) 式和 (10) 式一样, 不过表示生产价格决定的均衡价格要满足的技术条件。价格本身既不能从使用价值的需要角度进行解释, 也不能从使用价值的创造角度去解释。一方面, 使用价值不论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主观上都不能互相比较, 另一方面, 使用价值的基本创造要素是人类生产的一般特征, 但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 非劳动要素才无偿占有价值并具有价格。当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无偿占有产品劳动者劳动的现象表现为要素价格这种拜物教的形式时, 脱离历史直观上看, 要素就似乎创造了这些价值, 西方经济学的要素价值理论正是这种直观的产物。

摘要:马克思范式价值概念的核心是抽象人类劳动。价值生产具有一般性, 它并不必然和商品生产相联系, 使产品成为商品, 价值表现为价格的是分工和所有权。产品价值本身也并不决定价格, 决定价格的是特定的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反映的价值量——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决定价格的一般概念, 它具有不同的具体形态。

关键词:价值,生产价格,生产方式,拜物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3卷)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2]马克思.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3]谷书堂等.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4]白暴力.论价格直接基础或价值转化形式[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6.

[5]白暴力.交换价值与自然价格[J].当代经济研究.2005 (, 3) .

[6]白暴力.交换价值的具体形态及其演进[J].当代经济研究.2006, (2) .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2

如何看待这场价格战?

从消费者眼中,价格战让他们获得实惠。但京东的零毛利价格却让更多理性的消费者心存疑虑,京东怎么可能真的零毛利?零毛利会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品质、服务的品质、物流的品质?如因价格战降低了消费者对京东的品质认知,京东将得不偿失。从家电行业的角度来看,上游的供应商、品牌商是否愿意跟京东一起玩?就像当初格力与国美一样,持久的价格战会让品牌商无法扛住其基本利润和品牌影响,最终脱离京东的平台。而作为一个电商从业者,我们直觉认为这场价格战是不正常的,无非是京东要为其上市造势冲业绩。刘强东说他手上还有87亿的现金,但这部分现金有多少是供应商的货款?如果在今年年底京东不能成功上市融资,京东的机会就很小了。至于苏宁、国美、易讯针对性的进行促销,很大可能是不想让京东完成今年业绩目标(内部消息称京东今年的销售目标为450亿),为其上市设置障碍。

我们只能打价格战吗?

的确,价格战是最直接的市场手段,能在最短的时候内冲高销售业绩,但价格战其实也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市场手段,零毛利销售谁不会?这个市场是多维度的,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显然不止价格。我们相信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应该是价值,而非价格。所以电商的营销应该追求价值的加法,而非价格的减法,

下面谈谈我们对价值营销的一些看法:

产品创新:之所以进行价格战,无非是产品上没有差异,同样的商品,消费者当然愿意以最低的价格去获得。国内现在的电商平台很多时候只是个搬运工,让同样的商品搬上自己的平台,却发现竞争对手的平台上也有。我们能不能有创新?卖不一样的东西?记得几前年国美在快速扩展的时候,根据其消费者购买机型的功能统计,与长虹订了一款特型机,单独开发生产,只供国美销售,大获成功。再看看沃尔玛、家乐福,这些零售巨头都有不少商品是他们自主开发的,标识着他们的自有品牌。

服务增值:如果商品没有差异,那么能不能在服务上有所提升?电商的服务不仅仅是按时送货,或比送得快。能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打进电话、能详细耐心的解答顾客的售后问题、能及时的处理投诉、退款、换货这是最基本的服务保障。京东、苏宁、易讯等各大平台都在不停的建仓,生怕比别人送货晚一天,但他们的售后服务普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他们中其中有任何一家能解决售后服务的问题,相信消费者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还暂且不说如何建立CRM系统,并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记录和生活偏好进行电话推荐关联商品。

情感传达:要让同样的商品卖的比其它竞争对手贵,关键在于要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以情动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电商的的促销绝大多数的时候是赤裸裸的,什“红色六月”、“沙漠风暴”、“诺曼底登陆”等主题活动,这跟消费者有什么关系?请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一个能在情感上接受的理由。这方面,还是在淘宝上的一些大卖家做的比较好。比如御泥坊母亲节的主题活动“妈妈我爱你”、阿芙精油的与几米的跨界合作的主题活动“最美治愈系”,值得众多电商平台学习。用情感来包裹商品,用情感来打动消费者是新时代电商营销的必备技能。

茶油的价值与价格 篇3

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都是由该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而商品的价值是以生产这种商品的人类劳动来衡量其价值大小的。某种商品是否有用,有多大作用,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水很有用,但它的价格却不是很高的,就是这个道理。市场上热销的茶油,作为一种原生态保健食用油,它对人体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这在古今中外许多药典、论著中都有记载,但这些只能说明茶油的使用价值很高,而不能说明茶油的价值大小,更不能由此说明茶油价格高。那么,茶油的价值如何来确定?它的价格怎样才算合理?不同品牌的茶油价格为何有差异?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先来看茶油的价值,价值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这种商品劳动量的大小。茶油,就其生产过程来看,因其原料为森林中的野生油茶果,人类附加其上的劳动,主要为采撷、加工,因此,许多人认为它的价值并不高。造成其价格高的原因,是资源匮乏、供求不平衡。其实,茶油的价值应以人工栽培、加工等量产品的劳动量来计算,目前,国内人工栽培油茶树,亩产4公斤左右,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大约需要7年才能开花结果),就其价值量而言,茶油远高于其它食用油。市场上茶油的价格相对于它的价值而言,是明显低了;因此,其经济效益决定油茶的人工栽培仍处于科研开发阶段,虽然如此,茶油生产企业却大多在赢利,这就是因为茶油的原料目前仍主要来自天然野生油茶林,取得相对容易。问题是,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野生油茶林的数量正在日益减少,而需求量却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茶油的价格低于其价值,那么怎样的价格才算合适呢?作为我国特有的资源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茶油的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高出10倍以上)。比如在日本、美国、英国,其价格都在每公斤400元(人民币)以上。国外市场茶油价格如此之高,我们认为这也是不正常的;一般而言,茶油的价格与橄榄油应该是相当的,当然这是指同规格同等级的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的。目前国内市场最高等级的茶油还没有最低等级橄榄油的价格高,这是很不正常的。受资源、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茶油的价格会有一定波动。不同厂家生产的茶油,由于其原料采购、加工工艺和加工水平、生产效率的不同,价格会存在差异。就拿原料(油茶籽)来说,油茶树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许多省份(江西、湖南、安徽、浙江、广西等);其中,以江西生产的油茶籽品质为最优,如: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绿海茶油”,就产自江西省的永丰县,由于其品质优良,历为宫廷御膳用油。不同地域,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油茶籽的成分比例差异较大。不同的原料,所生产出来的茶油品质自然有所不同,价格也就不可能相同。 如果不区分原料产地和品质,甚至只收购山农的毛油,进行简单加工,其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此外,加工工艺、加工水平、规范的管理对茶油这种高品位食用油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方面,生产茶油的老牌企业——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可以说是走在同行前列的。不以受国家原产地保护、规模大、历史长、技术力量强自居,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并按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绿色食品检测中心、上海质检中心、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数十家权威机构合作,加强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机食品、名牌食品,从而才有数十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当然强,价格自然也高。

茶油的价值与价格不是恒定的,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生产加工水平的提高,定会发生变化,但其优良的品质、特殊的功效是恒久不变的。

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篇4

我们深深感到, 苹果你在玩我们, 你永远在制定规则, 但我们还是乐此不疲。一个在通讯品牌林立、产品成熟的今天, 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 能够玩得我们团团转。再来看看价格方面, 其实比同档次手机还贵, 如果论性价比, 并不算是最好的。

产品的价格有时并不是决定于它的成本, 而是决定于它的价值, 价值在决定价格的方面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这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往制定价格的规律, 按正常的产品价格定价理论:成本+利润=价格。如果说到怎样才能提高我国文具产品的价格, 这可能是每一个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按照《定价艺术》的作者rafi mohammed的说法, 定价有两种最典型的方法, 而两种都是万能型的。一是基于成本定价来计算出销售价格, 也就是说将你生产这种产品所需的成本, 外加诸如运费、税务和利润空间等附加项目, 加起来所得的数字就是你的定价;另一种方法就是任意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价格, 然后逆向计算。换句话说, 比如你定价为10元, 那你必须确保你的成本低于这个数。然而这两个办法都可能会导致利益的损失, 因为最后的定价与市场的现实情况, 或者说与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金额并无实际联系。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5

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作为重要的建筑、运输类起重机械,在房地产业大发展的中国,其需求之旺、市场之大,可想而知,自1940年代初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后,大部分国家都以此为蓝本,通过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来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进而划分塔机的型号。可以说,塔机价格的定价规律中,型号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各种各样的塔机其工程目标和结构组成皆有不同,故其分类十分多样,总体上分为以下几大类形式:1、上回转式:QT,上回转塔式起重机;2、上回转自升式:QTZ,上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3、下回转式:QTX,下回转式塔式起重机;4、下回转自升式:QTS,下回转自升式塔式起重机;5、快速安装式:QTK,快速安装式塔式起重机;6、固定式:QTG,固定式塔式起重机;7、爬升式:QTP,爬升式塔式起重机;8、轮胎式:QTL,轮胎式塔式起重机;9、汽车式:QTQ,汽车式塔式起重机;10、履带式:QTU,履带式塔式起重机,

探讨比特币的价值与价格 篇6

关键词 比特币 虚拟货币 合法货币 信用担保 投资交易

中图分类号:F82 文献标识码:A

1货币的发展史及其价值

1.1我国货币的发展简史

人类对货币的使用有着极为长远的历史,就中国而言,中国最早的货币是用贝壳来充当的,因此汉字贫穷的“贫”字就是上“分”下“贝”,意思就是分贝壳,把贝壳分给别人了,就相当于把钱分给别人了,自己就变得贫穷了。然而,细细想来,用贝壳作为货币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货币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所赚取来的财富体现,而贝壳在大自然中具有特别充足的量,如果人们完全承认了贝壳的价值,那么大家都去捡贝壳了,没有人生产打猎,没有实际的财富产生,这些贝壳也由此失去了它作为货币使用的历史,因为其本身的价值太低廉,而用它来换取食物与用品,根本算不上是一种等价值的交换。这种货币被历史淘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建立起一系列标准的体系与法规制度,钱币的统一也就成了巨大的历史使命,秦始皇由此发明了著名的铜钱——秦半两。此后,随着货币的不断更新迭代,不同的铜钱都相应出现,直到宋朝,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发明了纸币——交子。于是,我国进入到了纸币与铜钱都作为合法货币使用的时代。一直到了近代,袁世凯篡取革命果实,先后成为总统,后又称帝,独断专权,还发行了货币——“袁大头”,到了由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后期,我国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超发滥发,货币的价值被迅速贬值,经济市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瘫痪之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硬币与纸币终于发行,直到现在国人还在正常使用中。

1.2合法货币的价值

作为一种合法的货币就必须有其本身的价值,国家的央行要按需发行货币之前,都需用等价的黄金与美元等物来做抵押,只有这样做才赋予了纸币的价值,所以纸币的價值并不是制造这张纸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之和,而是其抵押物的价值,这样做到了价值的等效取代。不仅如此,作为一种合法的流通货币在发行之前还要有相关机构做信用担保,就中国而言,政府扮演了信用担保方的角色。所以,合法的货币必须具有其本身的价值,也要有信用担保,从而保证其不滥发超发。以津巴布韦的货币为例,津巴布韦曾经面临了一场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由于其毫无信用地滥发超发货币,从而造成了其货币的价值迅速贬值,愈演愈烈,完全控制不住,直到2009年,人们彻底摒弃使用津巴布韦本土发行的货币,而改用了美元与南非兰特后,通货膨胀的严重局面才得以收场。由此可以看出,信用担保对于合法货币防止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

2探讨比特币的价值与价格

2.1毫无价值的虚拟货币

比特币最早是由美籍日裔中本聪在2009年发明的一种电子密码货币,其货币的实质只是一窜毫无实际价值的数字而已,也没有任何信用担保,只是以中本聪为代表的一个团队发明的虚拟货币,是一种完全子虚乌有的东西,就像游戏中的装备那样,虽然在虚拟世界中受到玩家的追捧与热爱,但这些游戏中的武器没有任何价值体现。虽然投资比特币也是一种合法的投资行为,但其与传统的股票与黄金投资有着极大的区别。买股票,是将财富给了企业与公司,让这些企业与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黄金则是稀有的贵金属,其本身就具备着高昂的价值,所以将资金换黄金,是一种相对等价值的交换。然而,投资比特币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比特币本身不存在任何价值,而合法的货币具备等同的价值,用毫无价值的东西购买没有价值的虚拟物品,是一种非等价值的交易行为。

2.2比特币价格的由来

价值与价格在经济学上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价值是由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不随着外界市场与认为的干涉而改变,而价格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一个毫无任何价值的东西也有可能会有非常高昂的价格,比特币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货币。比特币是由人发明出来的虚拟货币,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但是却有一群人热衷于对比特币的投资,当一群人主观地认同它的价值后,它就有了价格,而且随着对比特币热衷的人越来越多,比特币的价格也在2013年一路飙升,从最初的几美元,涨到1000多美元,远远比黄金价格的涨幅还要高得多,也由此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最后,由于比特币不属于我国的合法货币,央行命令第三支付方式不能使用比特币来交易,比特币不能作为交易的方式,只允许其在特定的范围进行投资。之后,比特币的价格才下跌,比特币的投资市场也渐渐地变冷。

参考文献

[1] 于江.新型货币“比特币”:产生、原理与发展[J]. 吉林金融研究,2013(05).

[2] 崔屹东,郑晓彤.??对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2(16).

自来水价值与价格的内涵 篇7

自来水是劳动产品,有价格且有价值。它的价格由什么决定,国务院于2004年4月提出了水价改革的目标,建立充分体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水价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类:一是提高供水价格;二是调整水价分类;三是建立成本监审机制。

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提高供水价格有一个严格的程序:第一步:供水企业提出申请;第二步:对供水企业成本进行监审;第三步:举行价格听证会;第四步:由具体物价部门向上级物价部门报批;第五步:由当地政府同意后对外公布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使自来水价格背离价值,导致供水企业亏损。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人们发现,水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对水资源的无偿作用和水价的低廉。

一、水企业调价申请的滞后性

供水企业提出提价申请,一般要在亏损后发生,然后通过以后四个步骤方能真正落实,新水价按原则可以弥补供水成本,但由于未对调价之前实际正发生亏损进行弥补,造成了事实上的调价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二、供水成本监审的真实性

调价时对供水成本的监审一般局限于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审核,但是由于供水企业的建设一般具有超前性,对于供水企业资产超前建设部分,是否进入总资产列入折旧成本问题,没有一个相应文件予以明确,实际操作中一般都列入成本项目;对于企业必须进行建设而尚未竣工的工程,根据国务院“水价改革,水价制定与供水设施相结合”的原则,应列入成本项目,但是实际操作中一般未予列入,而且在未来水价成本预算中予以说明,对水价与水的价值拉开距离,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供水价格调整结果的平均性

县上级物价部门综合供水企业成本及听证会意见提出提价意见报上一级物价部门审批,上一级物价部门在进行审批时,很可能还会综合考虑本辖区内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各县市水价水平,进行综合平衡,因此,最后核定的水价实际上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供水企业的实际成本水平。

四、水价调整中的行政干预性

由于用水成本是某些企业(如化工、印染)的主要成本,而某些市县的支柱产业正好就是这些企业,由于担心水价上涨会引起支柱行业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财政收入下降,政府可能会运用其职权,影响水价调整的幅度及施行时间。

五、听证会代表意见的片面性

由于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无论是谁都一定要用水,水价的提高必然会多多少少影响到个人支出、单位效益,因此,听证会上反对提价的意见必然会存在。

因此要使自来水的价格不背离价值,应采取:

1、完善供水成本监审机制的前提下建立水价预警机制。

供水企业是保本微利企业,应将微利界定一个明确的指标如资产利润率5%,当供水企业成本上升,使企业的该项指标降至一个定值如2%,供水企业即可提出提价申请,进入提价程序,尽可能的实现在新水价落实到位时,供水成本尚未跨越盈亏平衡点。

2、明确供水企业成本项目、内容。

供水企业是特殊企业,它不仅要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任何效益的产生均需要成本的投入,供水企业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多投入的成本不应列入企业成本中,而应列入政府开支中,以政府补助方式予以弥补,当该部分投入真正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时才能列入企业成本;对于企业为实现其经济效益目的而进行的基本建设,一定期限之内完工的应列入企业总资产,以减少调价频率,降低企业办公成本。

3、调整计量单位,邀请社保单位代表出席听证会,宣传社保政策。

按照现行的水费支出和电费支出,虽然一户家庭一年的水费支出一般不到电费支出的10%,但由于水价以“吨”为计价单位,在与电价对比中反而处于劣势,因此建议自来水计价单位改为“公斤”,即使水价为5元/吨,计价单位改为公斤后,水价仅为0.005元/公斤,水价便从与电价对比不利的局面中摆脱出来。

4、上级物价主管部门应根据具体供水企业价格监审资料和听证会情况审批水价,而不应在本地区内过于追求供水价格平衡。

因为各供水企业所处环境各不相同,如所处城市人口多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当地政府对自备水源管理松紧程度、城市分布及地势高差、用水时变化系数大小等,都会对供水企业建设规模、管网长度、供水电耗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同一地区水价成本不具有可比性,过于求得本地区域内供水价格的平衡性,必然会影响供水企业的良性发展。

5、地方政府应充分运用水价的产业导向作用,为完成国务院水价改革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地方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运用提高水价对企业节约用水意识的刺激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供以弥补因高耗水企业调整而减少的财政收入。

企业价格战对顾客交易价值的影响 篇8

随着卖方间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引发了价格战的爆发。我国各大行业如手机、电脑、汽车等等都在进行激烈的价格大战。价格战是一把公认的双刃剑, 身处价格战中的企业往往在攻击了竞争对手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亏损的泥潭。对于价格战的合理性的讨论,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通常认为, 价格战是对企业的考验, 而消费者则是企业价格战的受益者。但是, 价格战实质上是否总是受到消费者欢迎, 来自于顾客的看法也许能为工商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一项交易活动中, 无论买卖双方都会仔细衡量交易的所得与所失 (gain & loss) , 只有在感觉公平的基础上交易才可能发生,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顾客在交易中相对处于优势地位, 增进顾客价值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已被当作是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理念, 已经成为现代工商业企业开展竞争以及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顾客的感知价值对于企业赢得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白长虹, 2001;范秀成, 2002) [1][2],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之时, 其购买意愿通常取决于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Zeithaml, 1988) [3]。一些学者认为, 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应该以顾客为导向, 把顾客对价值的主观感受作为决定因素, 所以顾客价值实际上是由顾客而非企业决定的, 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感知价值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Dodd等学者认为 (1991) [4], 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价值来自于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质量 (利益) 及其支付的代价而决定。

当消费者购物时, 价格是产品的外在客观特征之一, 因而它被称之为“客观价格”, 而顾客如何“看待”这一价格是基于顾客对客观价格的切身感受, 因此“价格”这一元素即包含着客观的外部属性, 也有来自于消费者认知的主观内部属性。价格的这种两面性就表现为同样的客观价格对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主观意义:例如, 有的顾客认为标价昂贵的商品, 而其它的顾客却可能认为很便宜 (Dodds et al., 1991) [4]。

但是, Dodds 等人的模式显然仅仅是对顾客获得价值的考察, 而这并非顾客价值的全部。Thaler (1985, 1999) [5][6]提出“交易效用理论” (Transaction utility theory) , 说明对单一产品的整体效用是由获得效用 (Acquisition utility) 及交易效用 (transaction utility) 两部分组成, 其基本模型认为对于一个产品的整体效用可以概念化为获得效用和交易效用两个部分:undefined:p*) ,

其中:W (z , p , p*) :从一次购买中所获得的总效用;Z代表某种产品, -p为个人所支付的实际价格;undefined为所购产品之完全等价物, 代表所购品的真实价值, 也可以被理解为消费者愿意为此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p*代表参考价格;undefined:获得效用, 通过比较undefined和 P来判断;v (-p : p*) :交易效用, 通过比较 -p和p*来判断。

获得效用 (或称获得价值) 是指用消费者获得的产品利益减去其价格支付, 是消费者为获得该产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 (reservation price) 与实际售价差距的函数, 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的概念, 也可被认为是所接受的质量较之于所放弃的金钱之间的差别 (Zeithaml, 1988) [3], 而交易效用 (或称交易价值) 是对交易本身的感知价值的测度, 是指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购买该产品心目中的参考价格的比较, 如果实际付出价格低于顾客的内部参考价, 则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会得到财务上的利益。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财务利益将会导致顾客产生愉悦和满足的感受, 这种由交易价格的节省产生的愉悦感就是所谓的交易价值 (Lichtenstein et al., 1990;张重昭、谢千之, 2000) [7][8]。Thaler认为, 由于顾客购买某项产品的总效用包含了获得效用与交易效用两种, 所以顾客整体的感知价值实际要受到这两种价值的影响, 尤其是交易价值的概念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意愿具有重要作用。顾客购买某产品的总效用是这两种效用价值的加权值之和, 有研究证实, 当顾客内心的预期价格 (参照价格) 与实际价格相差很大时, 则交易效用会显著地影响品牌选择及购买意图 (Kalwani&Yim, 1992 ) [9]。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当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观念或意见产生冲突或不协调时, 人们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 所以人们将会有动力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观点, 甚至是采取行动以减少失调所带来的不适感。具体到顾客的购后价格体验而言, 顾客内心都希望自己作出的购买决策是正确无误的。然而因为企业处于价格战状态下, 而价格战的最典型的情景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剧烈的 (下跌) 变化, 那么这一市场价格信号破坏了顾客的认知平衡, 顾客原有的购后价格平稳变化的认知被打破。因此, 基于认知一致原则, 若消费者知道自己当初所选的产品, 在观察时点的售价出现大幅下跌时, 便可能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不适。相较于顾客实际购买价格更低的价位是已购产品的顾客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已购产品的顾客已经无法享受这种价格战所带来的“优惠”, 而这会导致顾客产生“吃亏”或“后悔”等负面感受, 这些感受可能对顾客的产品评价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为这影响到了人们价格公平认知 (Oliver and Shor 2003;Grewal, Mardesty and Iyer 2004) [10][11]。

然而更为复杂的情况在于, 顾客对于购后产品价格变化的价值感知将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影响:一方面随使用时间延长而不断获得产品本身带来的好处或利益,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产品价格战而受到短期内的价差的刺激 (损失) , 因此顾客的购后价值感知是对于这种利益与代价的权衡, 如果顾客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产品带给他的效用与在此时间内降价幅度带给他的心理损失相当, 则顾客会认为这是合理的, 可接受的。如果降价幅度低于顾客预期, 则顾客感知的利益高于损失, 顾客会有愉悦的体验, 因为他会认为自己“买赚了”, 降价的幅度如果高于预期, 则顾客会感到不悦, 因为他认为自己“买亏了”。在这种比较中可能看到顾客的价格参照点在购前与购后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不同的, 即价格参照点作为消费者交易价值的考察基准将会出现购前与购后的反转现象:

购前有:v (-p:p*) >0, 当P< P*时

或者v (-p:p*) <0 , 当P>P*时

购后有:v (-p:p*<0, 当P< P*时

或者v (-p:p*) >0 , 当P>P*时

这一现象表明, 消费者当其思考产品评价基准点时, 其在购前与购后的考虑是完全相反的, 购前实际价格低于价格参照点是受欢迎的, 而购后出现这一现象则是受顾客厌恶的。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 题项的生成与修订

按照交易价值的定义, 如果实际付出价格与顾客的内部参考价相比较低, 则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会得到财务上的利益。然而, 在顾客购买产品后, 如果市面上所售该产品价格低于顾客已支付价格, 这一降价举措已不能令已购买者得到任何价格优惠, 因此这种“更好的价格”对已购买者 (在短期内) 来说是其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降价后, 已购买者 (在短期内) 反而易产生负面的体验, 因此, 本文将交易价值损失操作化定义为顾客在购后主观上认为自己在交易中蒙受了价格上的损失从而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在对交易价值有关研究文献回顾基础上, 参考Dodds等人和Grewal等人对交易价值的测量语句, 初步拟定了13条题项 (均为五级量表, 1=非常不同意, 5=非常同意) 如下:当您了解到降价后的价格变化, 您的感受是: (1) 无所谓, 我对这个价格变化并不在意; (2) 这个价格变化让我感觉心理不舒服; (3) 我觉得自己在手机购买价格上吃亏了; (4) 此前支付的购买价格, 对我是不公平的; (5) 此前购买的手机会因此而贬值; (6) 这个价格变化致使我为该手机支付了不划算的价格; (7) 由于这个价格变化, 我此前购买的手机受到无形的损失; (8) 相对于这段时间来说, 这一价格变化幅度应该更小一些才对; (9) 知道了这个消息令我感到愉快; (10) 这个价格变化令人难以接受; (11) 这个价格变化令人心理不平衡; (12) 我拥有这款手机的价值降低了; (13) 总之, 这个价格变化令我觉得蒙受了价值损失。其中语句第 (2) 、 (9) 发展自Lichtenstein (1990) 等学者对交易价值的解释, 语句第 (3) 、 (6) 、 (8) 、 (10) 、 (12) 、 (13) 修改自Dodds (1991) 等人对交易价值的测量语句, 其余则来自被访者的启发。初始语句生成后, 经与7位判断者讨论 (其中4人为高校市场营销学或消费行为学教师, 3人为营销专业博士生) , 在向他们解释了本研究概念后, 要求其对上述语句分别用“清晰表达”, “一般表达”, “不能表达”三个层次标记之, 题项删除的标准为只要有两人或以上的判断者认为其不能表达该研究概念, 则删除这一语句, 经过这一程序, 保留了题项 (2) 、 (3) 、 (4) 、 (6) 、 (9) 、 (10) (12) 、 (13) 等八个语句, 其余的则删除, 运用Cronbach’s a系数进行信度检验表明, 经过净化后, 该测试量表的信度为0.9176, 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水平。

(二) 实验设计及数据取得

本研究采用的实验刺激物是手机, 之所以选择手机作为实验商品是基于访谈中获得的基本信息: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通讯工具日益为生活所必需, 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手机的普及率非常之高, 没有拥有手机的大学生反倒是个别, 此外手机的购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较高价格的商品,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频繁、迅速降价的情况, 因此对于本研究来说, 手机是较为理想的载体。本研究以随机指派方法来控制其它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 并为降低因异质群体间可能产生的变异问题, 整个实验是以西南某大学管理学院的本科学生为受测对象。

研究问卷被设计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基本刺激情景和实验所提问题, 此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幻灯播放;另一部分为价格战刺激情景, 例如告知被试在购后具体的使用时间后出现某降价幅度等, 预先印制在答题条中。于实验开始后, 将答题条随机地发给每一位受试者, 相当于随机指派任一受试者进入且只进入一种实验设计情境, 因此针对某一具体的降幅 (共设计四级降价幅度) 和时间刺激, 仅有接受者本人才知晓, 这就保证了接受不同刺激的被试的组间差别, 答题条空白处由受试者填答。

三 、研究假设及其验证

(一) 假设的提出

如本文前面所分析的, 在顾客购买产品后一定时间内, 如果市面上所售该产品价格低于顾客已支付价格, 则在购后顾客价格已经支付的情况下, 企业的降价举措已不能令已购者享受任何价格优惠, 因此这种“更好的价格” 对已购买者来说是其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降价后已购买者反而易产生负面的体验, 因此, 本文将交易价值损失定义为顾客在购后主观上认为自己在交易中蒙受了价格上的损失从而产生的不愉快的体验。

所以顾客对于购后产品价格变化的价值感知将受到两种相反力量的影响:一方面随购后使用时间延长而不断获得产品本身带来的好处或利益, 另一方面, 由于产品价格变化 (降低) 而受到价差的刺激 (损失) , 因此顾客的购后价值感知是对于这种利益与代价的权衡, 如果顾客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产品带给他的效用与在此时间内降价幅度带给他的心理损失相当, 则顾客会认为这是合理的, 可接受的。如果降价幅度低于顾客预期, 则顾客感知的利益高于损失, 顾客会有愉悦的体验, 因为他会认为自己“买赚了”, 降价的幅度如果高于预期, 则顾客会感到不悦, 因为他认为自己“买亏了”。

基于以上分析, 就有了本文如下的假设:

假设1:实际降价幅度正向地影响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随着实际降价水平的提高, 顾客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程度也会提高。

假设2:使用时间正向地影响顾客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使用时间越长, 顾客因降价而体验的交易价值损失也就越低。

假设2的提出并没有考虑另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即顾客主观认可的降价幅度,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系, 对于同样的降价幅度, 由于每个人的主观预期降价幅度不同, 从而导致其对实际降价幅度形成不同的看法, 如果实际降价幅度小于顾客预期, 则顾客可能会有正向或中间状态的感受, 而一旦价格战导致实际幅度超过了其预期, 顾客可能形成负面感受, 因此我们假设:

假设3:当实际降价幅度超过顾客预期的降价幅度时, 将导致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这种差距越大, 顾客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也就越严重。

(二) 分析及结果

交易价值损失是指顾客在产品交易完成后主观上认为自己在交易中蒙受了价格上的损失体验, 当然这种体验是令人不愉快的负面体验。假设1和假设2认为:实际降价幅度正向地影响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实际降价水平越高, 顾客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程度也会越高;而实际降价水平越低, 顾客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程度也会越低。同时, 使用时间正向地影响顾客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使用时间越长, 顾客因降价而体验的交易价值损失也就越低。

先来考量购后持有时间对顾客交易价值的影响, 以及不同的降价幅度对顾客交易价值的影响。资料分析表明, 购后的时间越长, 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越低, 而实际降幅越大, 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越高。但以上分析仅是由图形观测, 其结果并不精确, 还需要进一步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从多因素方差分析的角度, 考察实际降幅与购后使用时间对感知交易价值损失的影响。实际降价幅度和购后使用时间对感知交易价值损失都有着显著的主效应 (P<0.001和P<0.05) 。但两者相互间的交互效应并不显著 (P>0.1) , 这意味着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感受并不完全受购后时间和实际降价幅度的制约, 表明这里面还存在着其它因素的影响, 例如顾客对于价格战的降价幅度的主观接受尺度。

我们以顾客预期的合理降价幅度为基准, 以实际降价幅度为减数, 以求出两者之差值 (我们且将其称为心理降价落差) , 即“预期合理降价幅度-实际降价幅度”, 如果两者间差异为正值, 可姑且称之为“正差”, 如差值为负数, 称之为负差, 显然正差的情况下顾客应当体会不到交易价值损失, 这意味着, 其TVL值为应为负数 (即小于中值3) , 而负差的情况下顾客则应该能体验到交易价值损失, 这意味着其TVL值应为正值 (大于3) 。从上表可见, 实际降价幅度与预期合理降幅形成正差的组与形成负差的组在均值上差异明显, 负差组为3.17, 而正差组为2.51, 两者间差异显著 (T-value=7.23, P=0.000) , 而且负差组的均值经单一样本t检验, 其结果也表明显著地超过了中间值 (T-value =2.12, P=0.037<0.05) 。这一结果说明, 当实际降价幅度超过顾客预期的降价幅度时, 的确会导致顾客的交易价值损失感受。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降价差异值与TVL的相关系数为 (r=-0.31, P<0.001) , 从其相关系数的符号也完全与预计的方向一致, 表明降幅越是超出顾客预期, 顾客的感知交易损失也就越来得强烈, 由此验证了上述假设。

四 、结论与建议

1.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企业身处价格战中, 其实际产品降价幅度越高, 顾客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程度也会越高, 这一点在不同组别中差异非常明显。此外, 当实际降价幅度超过顾客预期的降价幅度时, 顾客确实会产生交易价值损失感受, 而且这种差距越大, 顾客所感受的交易价值损失也就越严重。

2.曾有研究消费风险的学者发现, 顾客在购买高价格的商品之前, 最为担心的事件之一就是购后不久厂商宣布降价 (McConnell, 2000;高海霞, 2005) , 我们的研究从顾客认为自己的交易价值因降价而受到损害的角度, 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企业的价格战, 对于已购者来说是一场痛苦的经历, 因为它导致了顾客已购产品的迅速贬值, 大幅度的降价信息一旦被消费者获悉后往往令他们产生损失感。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企业在降价策略运用过程中, 应当考虑到降价策略对于已购买者的心理杀伤力, 尤其是对于较高价格的商品, 其价格变化的绝对幅度也相应较高, 对顾客造成的心理冲击也相对较大, 当企业在运用价格利器夺取市场之时, 合理地顾及其内心感受, 是完全必要的。例如, 可以通过对购买者进行“跨期变化幅度的降价保证”的方式来减轻顾客的价值受损感受, 这类措施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准顾客的购前降价风险感知 (Monika et al, 2003) , 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前的不确定心理。事实上, 近年来已有个别学者开始注意到不同价格保证机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力, 以及降低购买后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Kinneya & Grewal, 2006) 。

摘要:通过情景模拟实验讨论了降价因素对于己购买产品的顾客在交易价值感知上带来的影响, 研究的主要发现有:顾客购后仍然会进行交易价值判断, 顾客的可接受降价幅度受到使用时间和心理折旧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时间内, 当市场实际降价幅度超过顾客的合理降价预期时, 顾客的交易价值感受将受到负面影响。

关键词:价格战,心理预期,交易价值损失

参考文献

[1]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 2001 (2) :51-55.

[2]范秀成, 赵先德, 庄贺均.价值取向对服务业顾客抱怨倾向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 2002 (5) :11-16.

[3]Zeithaml V 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AMeans 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 (7) .

[4]Dodds, William B., Kent B.Monroe, and DhruvGrewal.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Product Evaluations[J].Journal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1, 28 (8) .

[5]Thaler, Richard.Mental Accounting And Consum-er Choice[J].Marketing Science, 1985, 4 (3) .

[6]Thaler Richard., mantal Accounting Matters[J].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999 (12) .

[7]Lichtenstein, Donald R., Richard G.Netemeyer, and Scot Burton.Distinguishing Coupon PronenessFrom Value Consciousness:An Acquisition-Transaction Utility Theory Perspective[J].Journalof Marketing, 1990, 54 (7) .

[8]张重昭, 谢千之.产品信息、参考价格与知觉质量对消费者行为之影响[J].企业管理学报 (台湾) , 2000 (47) :161-190.

[9]Kalwani, Manohar U., Chi-Kin Yim.ConsumerPrice and Promotion Expectations:An Experimen-tal Study[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2, 29 (Feb) .

[10]Oliver, Richard and Mikhuel Shor, Digital Re-demption of Coupons:Satisfying and DissatisfyingEffects of Promotion Codes[J].Journal of Productand Brand Management, 2003, 12 (2) :121-134.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9

1 货币如何定价

我们来看看影响利率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首先联想到的是供求关系, 其次是国家货币政策、经济政策。

我们都知道, 在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的统计中, 供给是容易得出的, 原因就是消费是生产决定的, 而消费需求本身又复杂得多, 其中,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主观的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使得需求不可能合算得那么精确。然而货币则恰恰相反。在货币的供求关系中, 供给的确定往往是一项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央行到底应该发多少货币。另一方面, 什么是货币需求呢? 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愿意或有需要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货币。我们要追问一个问题, 人们为什么要以货币形式持有货币呢? 凯恩斯的《货币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 的确有一种稳定的发展趋向, 避免使用钞票而运用支票。银行存款在可以预计为分别代表着储蓄存款、营业存款和收入存款的任何国家中, 这三种存款之间的比例取决于该国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中, 银行存款主要属于投资性质, 大多数的支付都是以钞票实现的。在第二阶段中, 银行存款一部分被用作储蓄现金的手段; 但到了进行支付的时候, 一般都用钞票。在第三阶段中, 营业交往主要用支票, 钞票只是限于支付工资和小额现金。在第四阶段中, 工资支付也用钞票。钞票在货币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调节其数量的适当办法显然必须取决于所达到的发展阶段, 只是这一点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钞票的发行量的变动的统计意义也必然会按同一方式变化。”很显然,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凯恩斯设计的第四也是最高阶段, 我们的工资等已经无须钞票来支付, 它们会被打入我们的银行卡里。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普及, 但小额支付还是现金方便。设想未来某一天, 电子商务发展到我们可以用确认指纹的方式来确认和完成支付, 谁还会用钞票呢。那钞票还会存在吗? 如果钞票无用了, 消失了, 那货币将会是什么?

2 货币的本质

什么是货币? 回顾货币发展的历史, 正是一个不断被剥离商品的外衣而裸露本质的过程。“货币天生不是金银, 金银天生是货币。”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 人们只是领略到了后一句的含义, 而其真谛确是藏于前一句: 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人们一开始对货币的定义就没有抓住其本质。人们说,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账单位的一种工具, 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将落脚点放在了商品、等价物, 这无疑造成了理论上货币无法脱离实物形态。然而这并无法阻止货币的发展。货币诞生后不久, 全世界不同种族、民族, 选择了黄金作为货币; 一千多年前, 中国最先出现了纸币, 但是它还是白银的代表; 到了近代, 纸币盛行起来, 而其发展的基础是金本位; 20世纪4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与美元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 这是一个金本位的衍生品; 而20世纪70年代, 金本位瓦解。这一步步的发展展现的是货币的本质并非“金银”, 而是交易和支付的手段。为了实现这一手段, 货币可以化身为金银, 纸币, 或者是一串数字———只要人们认可它。人们凭什么认可它, 如何认可它? 靠信用! 当经济发展不充分, 商品经济不活跃的时候, 市场中的信用也必然不足, 这就决定了此阶段的货币需要具备极高的价值, 且必须要常见的、可流行的东西, 来弥补其不足的信用。如此, 才可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在原始经济阶段, 像牲口、盐、奴隶、烟草、毛皮等具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曾经充当过货币。无论货币以什么方式发展起来, 在刚开始的时候, 它至少必须是一个让人直接体验到其价值的东西。而黄金的天然特性满足了经济初始发展阶段的要求, 它最终成为货币的终极实物形态。于是, 黄金在千年的历史中成了货币的代名词, 财富的象征。然而, 唯有在达到相当可观的常见性以后, 稀缺性的意义才能派上用场。达不到这样的常见性, 这些金属就不可能满足对货币的实际需要, 因为它们拥有的作为货币材料的价值是无法方便地获得的。

从饱含价值的黄金, 到金本位的纸币, 再到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 社会对于货币的广泛信用的建立方式, 取决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到如今, 世界范围内的法制的建立, 使得货币的信用得到了法律和国家的保障, 货币借以甩开了其内在价值的束缚, 完全可以以一种符号姿态来实现人们于经济行为中所需其发挥的作用。对于金本位, 黄金的稀缺与经济的无限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它必然被历史淘汰。因此, 货币天生不是金银, 道出了货币的本质。

3 货币的价值

紧接着需要探讨的是货币的价值问题。货币有没有价值呢? 那要先问什么是价值。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作为一个主体的我们, 与客体产生不同的联系, 发生不同的反应, 这便是冲动。其中一些客体令我们产生好感, 于是要缩短与其的距离, 这便是欲望。当我们趋向于获得客体, 于是主观上赋予了客体一个新的属性, 这便是价值。客体的价值是随着自我的欲望并作为这一欲望的对应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分化过程中产生的。货币乃客体, 主体趋向于获得, 自然使得货币产生了价值。下一个问题就是货币价值几何? 货币自诞生以来, 本身便是衡量价值的标尺, 那么它如何衡量自身的价值呢? 我们需要另一种思路。举一个例子。我的脚用尺子量一下, 知道了需要穿41码的鞋。那么我去买鞋的时候, 假如不知道哪一双是41码的, 还没有尺子, 但我可以用脚来试试, 也就是用脚量。我的脚可以当尺子。货币用来衡量其他客体, 那么反过来, 其他客体也就是在衡量它。但问题是, 以怎样的单位数量的货币来确定其价值呢? 其价值又用什么单位来衡量呢? 我们不能说一块钱价值一块钱, 也不能说一块钱价值一根雪糕。因此, 这个问题理论上存在, 而于实际中是无意义的。

4 货币的需求

货币的价值与价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二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 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体现价值。但对于货币则不是这样, 首先, 货币无须给自己标价, 其次, 我们借用货币时所约定的将来需要支付的利息, 衡量和代表的是它的时间价值, 还可以包括借款人的风险补偿和贷款者的部分特定收益, 这一项也可以理解为借款者的利润。这样来看, 货币的价格对应的是货币的使用价值而非其价值。而事实上, 货币的价值也集中体现在其使用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时间和区域一定的条件下一般是确定的、一致的, 而后者则更具有特殊性, 货币对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也是源于此。社会通胀情况反映着货币的时间价值。社会的实际经济增长应该是劳动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增长的总和。如果将其量化的话, 工资增长是劳动收益的增加, 剩余都可以归到资本的收益。中央早已有部署, 建立劳动者劳动报酬增长长效机制。今天, 经济发展局面十分复杂, 并不成熟, 不可以用常规的理论的经济学来解释、预测甚至左右它。当下要做的是规范市场, 完善市场, 要让市场真正成为可以令各种经济要素相互之间和谐容配并充分作用, 可以为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竞争、谋求幸福、实现价值的机会的平台, 而不是一个可以用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利用的, 貌似乖巧的、言听计从的, 甚至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只是为了完成经济的所谓增长, 实现国家的所谓利益的婢女。市场和自然一样, 有着罗网般密织的规律, 人们虔诚地认识它们, 总结它们, 自然才允许我们使用它们, 发展它们, 利用而不是滥用它们。但可悲的是, 市场规律所主宰的对象不仅仅是商品和货币, 却还有我们每一个人, 是每一个超越了一般客体的客体, 是一个个自为主体的主体, 其复杂的程度远高于纯自然中的物的运行规律。而我们所发现和掌握的只有那经济的最高规律: 市场需不断完善, 经济会永恒发展。正因为市场不够成熟, 使得劳动收益的增长过于滞后, 现在若要拉起来, 会造成资本收益过低的表象。而事实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从不是按照理论来制定的, 而是受实际中的供求、时点、偏好、流通度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影响的。鉴于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有些时候还是有必要为货币价格提供政策指导。

百姓, 企业, 国家, 以不同的目的对货币有所需求。一方面要明白一个问题, 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 并不是完全充分流通的, 也就是说货币的供给无须与货币的需求完美对应。对于我国, 资金流通和使用的效率并不高, 假设流通率大致是百分之五十。社会上货币量为100, 使用量为50。此时假定货币需求增加了5, 总的货币量需求为55。社会需求是具有短期弹性变化性质的, 所以这种变化是一种量变。另一方面, 货币流通率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决定的, 短期无法发生质变, 所以这个数字我们假定不变。这样, 我们得出的供给就是110, 结论为国家应该向市场提供10的货币增量。

货币使用率和货币流通速度是两个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描述的是商品交换的活跃程度, 理论上据此可以得出货币需求量。而货币使用率描述的是货币总量的使用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货币总量与货币使用率相乘得出货币需求量, 即货币有效使用量; 货币需求量除以货币流通速度是商品总价值。而二者又有着重要的联系, 它们都是反映了经济的活跃程度的指标, 前者是以静态角度观察的宏观的指标, 后者是以动态角度观察的微观的指标。

5 结 论

货币的需求仍然是一个十分灵活的经济元素。货币需求的增加可能依赖于经济的实质性发展, 可能是现时的分配格局发生转变的结果, 也可能源于人们对未来的正向预期。前两者的变化是缓慢的、客观的, 而人们的信心既容易建立, 又不堪一击。然而货币的需求还可以靠利率来调节。利率可以在不改变货币量的情况下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和使用率。但是利率手段并非足够有效, 它以零为临界点。利率为负是人心里不能接受的, 尽管在特殊情况下理性地告诉他, 存银行仍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另一方面, 利率在回笼货币方面却表现出色。所以, 提供货币和调控利率是两个功能互补的手段。充分利用此二者, 可以使货币量与经济所需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摘要:货币的价值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货币的价格是一个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并非完全一致。理论上, 货币只有放弃实体载体才能达到其最高的使用效率, 体现其最终价值, 而实际上, 它只能无限地接近这一境界而无法实现。理论上货币供给应该跟上货币需求的增长, 但实际上不能这样做。

关键词:货币,价值,需求,供给,价格

参考文献

[1][德]齐美尔.货币哲学[M].许泽民, 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2][英]凯恩斯.货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10

自从1998 年中国逐步取消福利住房,开始实施市场化抓房政策,中国房地产开发进入了一个高峰。商用不动产作为房地产中一个大的门类也蓬勃发展。近十余年来,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达到一个相对高峰。众多的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大量完工投入运营。中国房地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市场,2012 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年销售产值超过人民币2000 亿元,成为世界的住宅开发引领者; 2014 年,商业地产开发企业万达于2014年12 月底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的IPO,成为世界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在这些看起来令人振奋的信息面前,令人担忧的是,我国金融体系仍不完善,房地产主要仍然依赖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住宅体系中,虽然这几年引入了信托和基金等方式,但所占的比重很低,况且,这些信托和基金,大多也是明股实债,仍然是间接融资方式。但是房地产信托和基金这种占比可怜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在我们资金量需求巨大和需要长期持有运营的商业地产中,由于其具有的投资规模巨大、长期性以及年化收益率低等特点,占比更是少得可怜。中国房地产已经号称进入白银时代,也就是住宅增长进入稳定期。按照国际惯例,商用持有型物业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商用持有型物业按照笔者的研究依用途不同,可区分为九个主要类型,包括: 居住用途,办公用途,工业用途,商业用途,旅馆用途,休闲娱乐用途; 医疗用途,基础设施用途,特殊用途等主要类型; 在下面章节会详细介绍。这些商用不动产物业,有别于住宅物业的融资途径,也不是目前间接融资途径能解决的,这也正是呼吁一种先进国家美国、新加坡等通用的另一种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的出现,即房地产投资信托。这是国外已经发展多年相当成熟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对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希望它能早日引进,对我国经济、金融、房地产市场、政府保障性工作( 医改、保障房、养老、教育、基础设施) 起到良好而巨大的催化和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革命性的金融工具,不但会解决数百万亿的资金流向和资金需求,更是给市场增加一个全新的正确的金融工具,给政府一个全新的金融解决手段,给中国的不动产持有物业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动力,给长期资金和民间储蓄一个长期可靠的理财通道。

房地产投资信托( REITs) 的现代体系起源于美国的20 世纪60 年代,后来在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今天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商用持有型不动产投资的重要金融组织形式。

中国从2008 年12 月3 日国务院出台 “金融国九条”开始,首次由中央层面提出发展REITs的设想,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并发布了经过细化的“金融30 条”,明确提出 “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管道”,一直到中国证监会在2012 年6 月15 日宣布修订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拟拓宽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允许基金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拓宽投资范围,放松投资比例限制,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打造成投融资平台,并于2012 年9 月26 日发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83 号公布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另于2013 年3 月15 日发 〔2013〕16 号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允许证券公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这都是政府在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脚步。

但由于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尚未全面开放,房地产投资信托( REIT) 这个产品尚无法在国内进行公开募集发行,因此,自2005 年广州越秀地产开始,陆续有多家企业将国内资产打包为REITs至中国香港及新加坡市场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及商业信托进行融资,并与投资人分享经营收益。然愿意至国外发行REITs的毕竟是少数公司,为什么多数业者不愿意将持有资产打包成房地产投资信托至海外市场发行,其中资产价值与发行价格的订定,影响至关重要,这其中存在许多误区,主要是业者对于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一投融资工具的不了解,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REITs的发行价格与资产价值间的关系,以及运用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一工具,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

笔者之一江崇光先生在2012 年著作 《城市金融之不动产投资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产业基金与公共住房( 保障房) 》 就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本文是对其中REITs的发行价格与资产价值间的关系进行专项研究。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 REITs) 简介

REITs,英文全名为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中文翻译为不动产投资信托,又称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香港简称为 “房托基金”,又可称为产业信托基金,在澳洲又被称为上市房地产信托( Listed Property Trust,LPT) ,各种名称不一而足,但所指的都是同一架构。

不动产投资信托1在法律上的定义是指向投资大众募集发行或向特定人进行私募交付不动产投资信托受益证券,以投资房地产、或其相关权利、有价证券而成立的信托,这是一种把难以变现的不动产变成动产的一种金融工具,换言之,也就是把具有稳定收益的不动产的价值分割为小单元,通过证券的形式,于公开或非公开市场上出售,并可进行转让交易的一种有价证券,于基金募集成立后,投资购买特定地区、特定类型的房地产,由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经营收益,并定期将大部分的收益,按国际惯例通常为90% 以上的分派给投资人。

不动产投资信托最主要的持有资产为商用不动产,是指有持续现金流产生的商用不动产,除自住型的住宅以外,其他可产出现金流的不动产,均可称之为商用不动产,一般按用途分,可区分为以下九大类别。

( 1) 居住用途,如: 保障性住房、养老公寓/社区、服务性公寓、短租公寓等;

( 2) 办公用途,如: 写字楼、即时办公室( instant office) ;

( 3) 工业用途,如: 厂房、物流仓库等;

( 4) 商业用途,如: 零售商店、超级市场、综合商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

( 5) 旅馆用途,如: 酒店、宾馆、休闲度假村等;

( 6) 休闲娱乐用途,如: 游乐园、各种会员俱乐部、娱乐城、电影院等;

( 7) 医疗用途,如: 医院、各类诊所、医疗中心、健检中心、疗养中心、康复中心等;

( 8) 基础设施用途,如: 高铁、高速公路、港口( 集装箱码头) 等;

( 9) 特殊用途,如: 停车场( 塔) 、监狱、影视城等。

而REITs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区分出几种不同的经营特征,如果按法律结构不同来分,主要分为公司型及信托契约型,美国的REITs主要为公司型,但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主要是信托形式,两种结构各有利弊,主要是看当地的法令及市场交易习惯及发展水平而定。

在美国不动产证券市场上,按资金运用类型来看,REITs又可被区分为三种形态2,一为股权型( Equity REITs) ,二为债权型( Mortgage REITs) ,三为混合型( Hybrid REITs) 。股权型的REITs又称为权益型REITs,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型态,该种REITs实际上是就为拥有、管理经营以及开发房地产的公司组织,其投资经营各种类型具有收益的不动产,REITs和一般房地产开发商最大的区别在于REITs不是以开发兴建后出售获利为其主要的营运模式,而是必须以所募资金进行投资开发并持续经营管理,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及进行资本运作获得增值利益,并将90% 以上的获利定期分配给基金持有者。

与股权型REITs有明显区别的是抵押型REITs,这种类型的REITs基本上是扮演融资方的角色,直接放款给缺乏资金的地产商或是企业经营者,或在债券市场上发行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MBS ( Mortgage - Backed Securities) ,或投资于抵押贷款的次级市场,其所拥有的是不动产的债权。因此抵押型REITs其收益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及提供融资所收的手续费。

另外一种类型的REITs,就是混和型REITs,也就是投资组合兼具上述两者的REITs,主要为经营不动产及放款,一方面既是投资经营人,另一方面也是贷款经营者,同时拥有不动产和抵押贷款债权作为其资产,二者的分配比重由不动产管理人依市场情况进行投资组合调整。

因此,将以上所述各种类型的商用不动产单独或混合搭配,再以各类型不动产现金流及物业特性并按不同的需求,可组成具有各种不同类型与特色的REITs,可以适合不同的不动产发展商,并满足不同投资需求的投资人,因此,REITs可以说是20 世纪最伟大的不动产金融创新工具与商品。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 REITs) 发行定价

简言之,由于房地产投资信托是把不动产变成动产一种工具,也就是把具有相对固定收益的房地产价值,通过证券的方式,给投资人分享其收益,因此什么样利率水平的收益率是投资人可以接受的,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通常房地产投资信托被认为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投资工具,其收益通常高于定存及债券,但低于股票,其风险亦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因此,其风险亦是高于定存及债券,但低于股票,有鉴于此,通常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行定价,必须先确定预计发行利率范围,而后反推资产价格。正因为此种原因,以香港REITs的平均收益率约6% ,新加坡REITs的平均股息收益率约在5% ~ 6% 比较,国内商业地产的年化收益率一般仅在2% ~ 4% ,因此如果要能在海外市场发行时,认知上必将产生大幅度的资产折价,然而为什么国内仍有业者愿意在海外发行REITs,本文将通过下面几方面的分析,来进行探讨。

( 一) 香港REITs市场及主要REITs

先来看一下近期香港REITs市场的情况。

自从2005 年香港第一只REITs上市以来,至2014 年3 月为止,香港交易所一共有11 只REITs推出, 总市值达到1630 亿港元( 约合1308 亿人民币)3,其中除于2007 年6 月22 日上市的睿富房产基金因为上市后,由管理机构发现卖方北京佳程集团董事长田力出售燕莎佳程广场给睿富基金时租金收入造假,已于2010 年4月1 日清算退市外4,目前市场上实际进行交易的只有10 只REITs,截至2014 年3 月为止的已上市信托明细如下表,收益率由4% ~ 9% ,平均约为6% ,发行价格( 即最初议价) 与最新价之间有涨有跌,综观该档基金的经营情况及受投资人的青睐度而定。

备注: 1H可进行卖空的指定证券名单。2S 2010/04/01清算退市(卖方北京佳程集团董事长田力出售燕莎佳程广场给睿富基金时租金收入造假)。RREEF睿富基金-德意志银行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Deutsche Asiapacific Holdings拥有睿富80%权益,其余20%权益由田力拥有。3置富REIT2003/8/12已于新交所上市,2010/4/20于港交所为介绍上市,上市时仅建立少于1的基金单位方便投资人买卖,投资人可选择在任一个交易所交易。4汇贤REIT为以人民币交易的股票,在表中除汇贤REIT最初议价表示为人民币以外,其馀数字均为港币。5收益率系按2014/3/6股价计算的年收益率(春泉产业信托收益率为发售时的预测收益率)。

1. 越秀REIT———第一支以国内资产在海外市场发行的REIT

越秀房地产投资信托,简称越秀房托5,又称越秀REIT,系于2005 年12 月初开始进行全球路演,并于同年12 月15 日为5. 83 亿股的REITs定价,发行价为每单位3. 075 港元,处于发行价区间的最高端,并于12 月21 日上市首日即筹资近20 亿港元,成为国内首支在海外市场成功发行的REITs,并顺利地完成上市融资。

该REIT首次公开发行( IPO) 的资产组合包括广州白马大厦、广州财富广场、广州城建大厦、广州维多利广场4 栋商用物业,总楼地板面积合计为161650 平方米,资产类型包括了批发商场、零售商场及甲级写字楼,估值为41 亿7700 万元人民币,基金收购价为41 亿8700 万元人民币,没有折价,反而溢价0. 23% 。

上市以后迄今,并进行了二轮物业收购,越秀REITs于2008 年1 月14 日第一次收购的物业是广州新都会大厦,属于综合商务楼,估值为6. 85 亿元人民币,REIT以总价6. 773 亿港元( 约合6. 57 亿元人民币) 购入,折价4. 1% ,其购入的部分约占越秀新都会大厦的72. 3% ( 按总楼地板面积计) ,该物业包括地下一层及地上1 ~ 4 楼商场、位于6 楼的会所以及18 层写字间,另有二层的地下停车场,并与西门口地铁站连通。

第二次收购系于2012 年5 月28 日以134. 4亿元人民币购入了估值为人民币153. 7 亿元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IFC) ,折价12. 56% ,该物业为商业综合体,总楼地板面积为457357 平方米,为广州CBD的地标性建筑,为世界十大摩天楼之一,主要包括6 层的商场、58 层的甲级写字楼、有344 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有314 套的服务式公寓及停车场,越秀REITs拥有IFC约98. 99% 的间接权益,另外的1. 01% 由越秀地产持有。

由于越秀REIT认为该物业未来未必会形成递延税项负债,因此,没有计算因该物业重估盈余及折旧而产生的递延税项拨备约人民币20. 67亿元,所以收购价较估值低了12. 56% 。

越秀地产以134. 4 亿元人民币总价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出售予越秀REIT时,作价包括了股权代价88. 5 亿元、开发贷款45 亿元及少数股东权益0. 9 亿元,另外,由于越秀REIT购入广州IFC时,因大楼刚完工运营不久,出租率与越秀REITs原持有项目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为避免投资人对越秀REITs未来经营管理及运营的疑虑,因此越秀地产与越秀REIT基金管理人及信托人订立补贴款项契约,自完成交易起至2016 年年底止以现金方式向越秀REITs进行收入补贴,越秀地产根据上述安排支付越秀REITs的所有补贴款项总额不超过人民币6. 1亿元。

外界最为好奇的是这项交易对最初市值仅为42 亿港元,收购当时总估值为74 亿元的越秀REITs而言,究竟是如何做到收购下数倍其市值的广州IFC的,其融资安排为三个来源: 一是不少于12 亿元向境外银行借款; 二是增发不超过54. 5 亿的基金单位进行配售,其中36% 配售予越秀地产,约64% 配售予独立第三方的机构及专业投资者; 三是发行不少于24 亿元的递延基金予越秀地产,并分8 年完成所有递延基金单位的转换。

越秀REITs在此交易完成后,资产总规模大幅上涨,经过重估后达到惊人的230. 95 亿元,建筑面积也扩大了3 倍至68 万平方米,广州IFC预计自2012 年被收购后的5、6 年后,租金回报率可由收购当时的6% 达到9% ,经过收购后,越秀REITs负债率由2011 年年底的27% 上升至30. 5% 左右,而越秀地产负债率则由45. 5% 下降至33. 8% ,原由越秀地产背负的45 亿元债务是长期债务,转移至越秀REITs后分17 年偿还。如此一来,越秀地产总共减少了45 亿元的贷款,将沉淀资金多、回收期长、不易变现的大型商业地产,通过REIT平台,实现地产商与投资人共赢的局面,越秀地产仍然保有越秀REIT的实际控制权及享有基金资产组合的投资收益。

越秀REIT的资产组合资料详见表2 ( 截至2014 年3 月)

货币单位: 人民币

注: ( 1) 2005 年12 月21 日上市发行时,估值以港币计,白马大厦25. 415 亿、财富大厦5. 45 亿、城建大厦3. 855 亿、维多利广场5. 33 亿,合计40. 05 亿,发行总额40. 14 亿( 即溢价发行为估值 × 100. 23%) ( 上表金额换算为人民币,汇率按当时1HKD =1.043RMB计算)。(2)广州新都会大厦收购价为估值×95.9%,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收购价为估值×87.4%。(3)2005年12月21日发售时预测收益率为6.54%。

2. 汇贤REIT———第一支国内资产以人民币计价在海外发行的REIT

汇贤REITs6的最终权益所有人为汇贤控股,长江实业集团占有过半数的股权,2011 年4 月29 日汇贤控股以北京东方广场境外合作伙伴所拥有的权益为标的,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顺利上市发行汇贤产业信托,简称汇贤REIT。这是在中国境外首个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股票,也是香港首个以人民币计价及结算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汇贤产业信托首次公开发行时的资产包括其于Hui Xian BVI的权益,而Hui Xian BVI则持有北京东方广场有限公司的境外合营伙伴———汇贤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广场有限公司是在中国成立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持有东方广场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而东方广场为中国北京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约150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东方广场物业群包括:东方新天地———购物中心、东方经贸城———8座甲级写字楼、东方豪庭公寓———2座服务式公寓、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拥有825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及停车位。

2011 年4 月汇贤产业信托首次公开发行时,预计筹资104. 8 亿至111. 6 亿元人民币,共发行20 亿个基金单位,占其总基金单位的40% ,其中16 亿个基金单位用于国际发售,4亿个基金单位在香港公开发售,每个基金单位发行价介于5. 24 ~ 5. 58 元人民币。汇贤REITs在招股书中承诺,其2011 年和2012 年均为100% 分派,此后每年亦不少于90% 。 按每基金单位5. 24 元和5. 58 元人民币的发售价计算,2011 年预计派息收益率为4% ~ 4. 26% ,不过,与汇贤同样性质的越秀REITs ( 00405. HK) 以及阳光REITs ( 00435. HK) 却有6% 左右的派息率,因此在首次公开发行( IPO) 时,认购并不踊跃,但目前的收益率亦上升到6% 。如按发行价估算,汇贤REITs的总市值将达到262亿~ 279 亿元人民币,而依据评估公司的评估,东方广场于2011 年1 月31 日的评估值为314. 1亿元人民币,REIT收购价为279 亿元人民币,折价率为11. 17% 。

2011 年11 月10 日汇贤REITs进行一次物业收购,其对外公告购入拥有590 间客房的沈阳丽都喜来登饭店( 自2013 年1 月1 日起更名为沈阳索菲特酒店,法国索菲特奢华酒店集团入驻沈阳,接管丽都喜来登酒店) 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型的国际五星级酒店之一。

汇贤通过收购Shenyang Investment BVI完成收购沈阳丽都70% 分派权利的权益,代价为人民币9. 8 亿元,收购当时乃假设沈阳丽都100%分派的价值为14 亿元人民币。该物业位于中国东北辽宁省的沈阳市,总建筑面积约79000 平方米。该物业的估值为15. 9 亿元人民币,有关该物业的70% 权益于2011 年8 月31 日的估值为11. 13 亿元人民币,资产折价率为11. 95% 。收购资金以提取汇贤产REITs的银行融资来支付,不以汇贤产REITs的股本或另行以增发资金来支付。

2014 年11 月10 日汇贤REITs进行第二次物业收购,对外公告以39. 1 亿元向主要股东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收购重庆大都会广场全部权益。该物业估值为人民币41. 04 亿元,为提高收益率,吸引投资人,较重庆物业于2014 年8 月31日之评定价值人民币41. 04 亿元折让约4. 73% ,根据物业价值人民币39. 10 亿元估算,收益率约为7. 65% 。

该收购预期可提升汇贤产REITs的资产价值与规模。汇贤REITs于2014 年6 月30 日的资产总值为人民币420. 54 亿元。如收购于2014 年6月30 日完成,汇贤REITs的资产总值将增加约7. 6% 至人民币452. 42 亿元。

汇贤REIT的资产组合资料详见表3 ( 截至2015 年1 月止) 。

货币单位: 人民币

注:(1)含商场面积130195m2+地下车库面积116712m2,不含人防24474m2。(2)不含地下车库面积时,楼板价为10.65万/m2。(3)收购价(即发行金额)为估值×88.8%,2011/4/29发售时预测收益率为4%。(4)沈阳丽都喜来登酒店现更名为索菲特大酒店,原业主益和股权99%,仅出售70%,故实际收购价为9.8亿(为估值×88%)年收入6440万,接收购价9.8亿计算,收益率6.57%。

3. 春泉REIT———第一只日本地产基金持有国内物业在香港发行的REIT

2013 年12 月5 日,日本房地产私募基金RCA01 ( RCA01 为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获豁免有限公司) 将其在北京CBD所拥有的二栋超甲级写字楼以春泉产业信托( Spring REIT)7的形式于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开发行。

该物业包括华贸中心写字楼1 座( 第4 ~ 28层) 及写字楼2 座( 第4 ~ 32 层) 的所有办公楼层,以及相应的地下600 个停车位。该物业办公用途的面积为120245 平方米。该物业于2006年12 月竣工。于2013 年8 月31 日的估值为77. 47 亿元人民币,基金收购价为34. 96 亿元人民币,折价率为54. 88% ,表面上看折价率相当高,但因为RCA01 仅出售40% 部分,亦即价值30. 988 亿元人民币的相应价值,实际上对应基金收购价,则为溢价12. 8% 。

春泉REITs管理人春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系于2013 年1 月29 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由AD Capital全资拥有的公司,而AD Capital则是一间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由日本政策投资银行( 一间为日本政府全资拥有的金融机构) 。AD Capital主要在日本、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投资一些具增长潜力的公司及项目,并选择性投资于房地产。AD Capital亦根据AD Capital与RCA Fund ( 通过其普通合伙人RCAC行事) 订立的管理协议向RCA Fund提供管理服务。

春泉产业信托在2013 年11 月25 日公开对外募股时,预计每股发售价为3. 81 ~ 4. 03 港币,预估年化分派收益率为4. 94% ~ 5. 23% ,RCA01 于出售后尚持有60% 股份,春泉产业信托负债比率由发行前的37. 5% 降至发行后的约34% 。

春泉REIT的资产组合资料表4 所示。 ( 截至2014 年3 月止)

注:(1)北京华贸中心系指写字楼T1、T2二栋,收购价为估值×45.1%(上表金额换算为人民币,汇率按当时1HKD=0.79RMB计算)。(2)2013/12/5发售时预测收益率为4.94%。

( 二) 综合分析

由以上香港REIT市场及几檔国内资产在海外发行REIT的情况来看,并无原先单就收益率推算的资产大幅折价的情况,实际上亦有溢价的情形产生,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1. 估价方法

由于资产证券化对房地产估价的要求,除了一般所采用的市场比较法或收益还原法之外,最主要的还要以现金流量折算法( DCF) 来综合评估资产价值,并不是采单一估值数据,而是采加权平均法来求出合理资产价值,另外,以目前香港房地产信托发行架构来看,基金所购买的实际上是直接或间接持有国内资产的境外公司股权,因此在收购价的考量上,并不单纯只是资产价值,而是反映出该公司的实际价值。这与目前大多数业主认知上单纯的以收益率反推经营性物业的价值来进行REIT发行定价及资产收购价的认知不同。

2. 资产品质

由于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特性就是以拥有稳定收入的经营性物业为资产组合经专业管理团队运营管理后,获取良好的投资收益并定期进行分配予投资人,因此,通过专业管理团队进行良好管理所获得的资产品质,通常能够提升资产收益,越是经营良好的商场,通常可获得的收益越高,相对的,通过资产评估后,所能获得的市场价值也就越高。国内许多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业者所持有的商场,通常经营效率不佳,因为经营性物业主要的评估方法,不是市场比较法,而是收益还原法及现金流量折现法,因此所能获得的评估价值也就不如其通常切割散卖的价钱。

3. 证券特性

REIT实际上就是一种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投资人持有时,通常考虑的是年化收益率和股价与净值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除了固定的股息分派收益以外,持有人通常也想获得投资股票所可能获取的资本利得,股票价格的波动,就来自投资人对于该REIT资产价值及管理团队经营能力的看法,因此,在投资人认可该REIT时,发行价格可能就会有溢价的情况产生,上市发行后,REIT更可能因为资产品质良好及管理团队的经营效率提升后,股价能持续上涨,正如2005 年11 月25 日由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委员会推出第一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REIT) ———领汇基金( LINK REIT)8一样,价格从初始发行的每单位10. 3 港元到2014 年3 月已超过每单位30 港元,成长了3 倍以上,除了投资人所看到的分配收益连续7 年增加外,其财务状况更是相当良好,2013 年3 月时负债仅占总资产的13. 6% ,负债占总资本亦仅14. 3% ,EBITDA利息覆盖率达到9. 6 倍。

四、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 REITs) 的好处

一直以来,国内许多商用地产的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以外,最常做的就是信托,至多也就是通过融资租赁或是股票上市及增发新股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资金,但是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除了贷款成数不高以外,通常也就是资产价格的5成,最多不超过6 成的融资额度,除了每年需要固定偿还高额利息外,到期时更需一次性还款,如果资金周转不当,更容易产生逾期还款情况,但是如果通过发行REIT来获取资金,除了对外发行比例可以调整外,更可以通过成立管理机构,实际上依然掌控着商用物业的经营管理权。

单就持有REIT的层面而言,除了第一次发行可以实现相当比例的增值利润获取资本利得外,并可以通过经营管理获取管理利润,并就所持有的未售股权每年定期分享经营收益,如就资本运作层面而言,原先开发的商用物业,可以通过发行REIT的方式,直接出售给投资大众,尤其是规模越大的商用物业,如越秀地产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长实集团的北京东方广场,除了以发行REIT方式获利退场外,越是难以找到接手的买方,这样一来,持有商用物业的业主方,原有的固定资产比例下降,负债比下降,资产经营效率提升,并且因为创造出一个融资平台,因此在未来有资产需要出售时,只是通过基金进行增发或银行融资,就能够很轻松地将持有的其他资产进行获利退场,而对基金及投资大众而言,获得了一个投资大型商用地产的机会,除了能够获取相对固定的分派收益外,更能从波动的股价中获取资本利得。

因此,就商用地产的持有人,发行REIT不仅能因此获利,改善财务比率,更能长久经营管理,获取长期利益,不像银行或信托融资,除了要支付利息外,财务比率也不佳,如果因为经营情况不佳,资产更可能沦为法拍品,随时有机会失去所有及经营管理的权利,此部分,从越秀地产与越秀REIT的相互关系可以一探究竟,以下特别就此部分进行深入探讨。

越秀投资公司9是由广州越秀城建集团所控股的公司,1992 年12 月于香港上市。越秀投资注入越秀REIT的资产组合为广州白马大厦、广州财富广场、广州城建大厦、广州维多利广场4栋商用物业,出让这4 个物业,越秀投资总共取得越秀REIT支付的约33 亿港元,并仍持有越秀REIT 31. 3% 的股权,在完成REITs发行后,越秀投资并获得了约20 亿港元的账面收益。

在2005 年发行前,越秀投资的负债比已超过90% ,向银行贷款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再者,按其签署的银行团贷款协议,公司名下的物业除为抵押贷款取得资金并作为偿还该银行团的本金及利息用途的担保外,不可再做任何抵押向其他银行贷款。

在1999—2002 年间越秀投资的净资产增加1. 2% ,但总负债却增加约56% ,显示越秀投资越来越依靠高负债运营。另外再从流动比率来看,越秀投资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下降的,流动比率由2001 年的3. 89 到2002 年下降到2 左右,显示其财务弹性系数降低。与同期的香港大型地产公司相比,越秀投资的负债水平相当高。

因此发行REIT变成越秀投资的首选,也因为此一决定,越秀集团现在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共有越秀地产( HK00123) 、越秀交通( HK01052) 和越秀房托基金( HK00405) 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基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此种方式,不仅对公司有利,也有益于股票及基金投资人,双方互盟其利。

另外,香港的长江实业集团及新加坡的凯德集团更是将公司经营、股票及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互动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该等集团均有多檔股票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市交易,并拥有良好的经营绩效。

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 月~ 11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86601 亿元,同比增长11. 9% ,非住宅投资开发占比32. 2% ,住宅投资占比67. 8% ,1 ~ 11 月份国内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7. 1% ,但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 2%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0% ,写字楼销售面积下降9. 2% ,据此分析可知,2014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增加的,但住宅投资与销售确是反向萎缩,并且由市场上情况可以了解商业营业用房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如上述销售数据那样乐观。因此在2014 年上半年,SOHO中国抛售两个上海地王项目。而近期万达商业( 03699. HK) 于2014 年12 月23 日于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即破发,以每股48 元开盘上市,当日收盘46. 75 元,这也说明了市场对商业地产发展的担忧,而万达的资产价值无法单独且真实地反映于股价上,因此王健林也表示万达正在寻求转型,所以股价在2015 年1 月2 日最高高到50. 65 元,收盘价49. 05 元。很快的万达商业在2015 年1 月14 日公告与光控( 00165. HK) 附属公司光大安石( 北京) 房地产投资顾问、嘉实资本管理、四川信托及快钱支付清算信息4 家机构分别签署了有关设立合作投资消费平台的框架协议,万达商业拟在2015—2016 年间投资240 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 余座万达广场,万达广场由各个合作机构发行的专项基金投资,万达负责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冠名使用万达广场品牌、慧云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行轻资产模式后,万达实际投入甚少,减少了资金压力,降低负债比,大幅提高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自此万达开始从重资产转型轻资产运营,也就是逐走向商业地产发展的世界潮流———基金化、证券化,也正因为万达商业以前是靠兴建城市综合体以出售住宅及写字楼的资金来养活商场的以售养租模式取得成功,但在这种模式下,资金沉淀较多,虽然上市后能够缓解现金流压力,但因为商业地产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的管理,且资金回收期长,因此若能转变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对持有商用地产的企业将更为有利,并且如果能将持有商业地产的公司或资产剥离出来上市或发行REITs,将更能体现资产价值,此从近期2015 年1 月9 日香港长实( 00001. HK) 及和黄( 00013. HK) 公布的重组方案可知,香港长实集团的控股公司由长实变更为长和,即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合并,新公司名为长和,承接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两个集团的所有非房地产业务,而原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房地产业务,由新公司长地负责,长地亦会分拆上市,本次交易将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助提升并真实反映控股公司的实际价值,二是由于分拆后的两家公司长和及长地的业务界定清晰,将使市场更准确地反映其价值,这也如同REITs发行上市的核心价值———能将资产价值真实反映于股价上,投资人将可更清楚地判断其投资价值及权益,大大地减少了人为操控公司财报的可能,从而避免可能对投资人造成的损害。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于REIT市场及案例的分析,可以了解REITs的发行价格与资产价值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收益率与资产价值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因为REIT具有证券的属性,因此看待资产价格时,不能仅仅以商用物业现有的租金收益率来反推,亦不能以纯粹的市场零售价来推估资产价格,因REIT的发行,是先以投资计划向公众募集资金后再进行投资购入成熟的商业物业,且REIT的发行定价,并不是直接以资产价格多寡为依据,因为除了准备购入的商业物业以外,尚需考虑该持有公司的经营情况,包括资产及负债等层面,通常并需预留某些基金运营所需资金,因此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除了估价师的估价,另外还有会计师的审计,更需要承销券商和投资银行的协助进行全球市场询价及定价。

也因此,在了解REITs的发行价格与资产价值间的关系后,便可以进一步了解运用或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一工具,所能带来的利益,相信通过前面的论述、分析及说明,将能够进一步揭开REIT这个国外行之多年的投资工具所带来的各项好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可很快的看到国内REITs市场的发展,特别是REITs对于持有型物业,通常为各类型的商用地产、工业地产,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帮助,原有开发商除可将成熟物业的收益与投资人分享外,亦为其解决后续开发资金问题,并可利用合并收购功能,收购物业或合并公、私募地产基金,扩大资产规模,对资产组合做最好的配置,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基金规模越大资产组合越多样,经营风险越小,如此一来,既能活络国内房地产及金融市场,更可以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与启示[J].建筑经济,2004(11).

[2]李安民.房地产投资基金:融资与投资的新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

[3]沈俊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中国发展的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张健.房地产投资基金实务(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8.

[5]黄婷.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6]江合.城市金融之不动产投资管理: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产业基金与公共住房(保障房)[M].沈阳:万卷出版社,2012.

[7]张健.房地产基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王子晨.地产基金的“CITY REITs”模式[J].中国房地产,2013(3).

[9]杨凤斌.商业地产的11个融资渠道[J].中国房地产,2014(1).

[10]杨博理,刘博宇.房地产投资信托在国内发展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房地产,2014(2).

价格不等于艺术价值 篇11

那么,2011年秋拍是否进入了“拐点”?这季拍卖中又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它们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思考?近日,大连宝斋负责人、著名收藏家郭庆祥接受了媒体采访,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相比以往,2011年秋拍似乎有些“冷”,您感觉到“冷”了吗?

郭庆祥:我不赞同艺术品市场下滑的说法,只能说市场变得“理性”了。

去年秋拍,李可染的作品卖到了一平尺1000多万元,吴冠中的作品卖到1亿多元,这个价格是与实际相符的。而像赵无极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在去年秋拍中也受到了藏家的推崇。这一切都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要收藏有创新、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相反,那些没有创新的画家的作品则很难引起藏家的特别关注,这一点在秋拍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因为这类作品属于闭门造车,缺乏创新精神,我们称之为礼品画、商品画。它们千篇一律,无论是技法、形式还是内容都很雷同,这些作品算不上艺术创作,今后的价格还会继续下滑。

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许多拍卖行都纷纷提高了保证金,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郭庆祥:拍卖行提高保证金,目的是为了杜绝一部分买家拍后不及时缴款的现象,尤其是对近几年出现的高价位拍品交割难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就拿书画来说,这是因为某些投机者操纵一些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进行恶炒,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即拿价格来衡量艺术价值。不过,对于成熟的藏家来说,通过市场恶炒炒出来的价格,是无法代替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的。

以当代国画为例,今天不少画家仍然在临摹前人、克隆自己,千篇一律,这些画家的作品艺术价值就不会高,也代表不了当代国画的主流。

在去年秋拍中,我们也看到某些投资者、机构通过拍卖故意抬高当代国画的价格,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和收藏家,是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损害。如果放任这种行为继续下去,那么拍卖市场只会变得越来越“冷”。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当代书画作品值得收藏?

郭庆祥:首先是要发掘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更有艺术生命力,也才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一些画家老打着传统旗号标榜自己是传统,但大家要清楚知道,我们的传统在当时的年代一定是创新的。这些打着传统旗号的画家,如果你能成为当代的创新者,也能成为未来的传统,那么你的作品才能有艺术价值,才能被后人传承。

比如,吴大羽就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画家。这几年,吴大羽体系的价格在不断地提升。其实,吴大羽的作品在市场很少见,这个体系包括吴冠中、赵无极等,他们的作品价格一直都在涨。他们都是创造者,他们的作品有时代感、现代感和时代精神。

记者:去年秋拍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性的拍品。对于艺术品的真假问题,您怎么看?

郭庆祥:我们看到,在这季秋拍中,没有纳入正规出版物的一些重量级拍品乏人问津,买家也不再轻易相信鉴定机构和所谓的“鉴定家”。其实,这也是市场理性的一个表现。而买家之所以对鉴定机构和所谓的“鉴定家”失去信心,是因为现在造假者的造假水平比这些“鉴定家”还要高。现在,只要给钱,一些鉴定机构和鉴定家就能把假的说成真的,可以说已经没有道德可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的收藏家和投资者已经看清了这一点。

记者:一些艺术品基金曾向媒体透露,计划在2011年秋拍收购一批拍品,但秋拍结束后,有业内人士发现,这些艺术品基金并没有“大打出手”。

郭庆祥:国内的一些所谓艺术品基金,实际上就是一些短期的投机产品。现在成立基金的目的就是获利,它不是正常的艺术品收藏。如果说收藏也是投资行为,那一定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眼下哪个投资者等得起?所以,在短期内进出套利是基金的任务,艺术品就变成了一个概念、一个金融产品符号。

人们不再关心和研究艺术价值的含金量,只关心卖出时和买进时的差价,这样是很危险的。大家设想一下,许多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市场上倒来倒去,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为了获利,某些人就会不择手段地吹大泡沫或进行黑幕交易,这将危害艺术品市场,一旦泡沫破裂,实际受损的也将是这些投机者。

记者:现在,一些企业也想介入艺术品市场,但是又很犹豫,您作为万达集团玥宝斋的负责人,是如何看待这种心态的?

郭庆祥:对于拍卖市场,万达集团几乎不涉足。这些年万达集团主要是挖掘、推广中国当下最好的艺术家,比如吴冠中、石齐、张功等,他们都是有艺术创新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家。所以,万达集团的企业收藏不是为了藏而藏,而是挖掘能代表这个时代精神的艺术家,在国内外办展览推广中国绘画艺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现在国内有些企业像联想集团、泛海集团等都想介入艺术品市场,但一直在观望中,实际上我比较赞同它们这种慎重态度。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并没有盲目地进入艺术品市场,为什么不敢介入,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认为艺术品市场水太浑、水太深,这个市场还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

记者:现在,有些投资者开始把眼光投向艺术院校老师和学生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郭庆祥:我认为这是不懂艺术的一种表现,叫打包上市。艺术家的产生不是收割麦子,不是一茬一茬的,艺术院校的学生能否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能赌,也不该赌。美术院校不是必定能培养得出艺术家的,现在的学校也仅仅做到了“授技”,这远远是不够的。一个美术工作者没有人生认识、社会阅历、思想境界等综合因素,是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也创作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现在一些投资者,花点小钱就指挥一些学生画这画那,这种在金钱助长下的美术教育,会毁掉正在萌芽中的学生的正常发展。他们是用金钱来搞美术教育,而不是用道德、素质、知识来培养美术工作者。

有价值的低价格 篇12

一、股票内在价值与内净率决定模型

根据通行的股票价值决定理论, 公司的股票内在价值由其未来的现金流 (即股利) 的现值决定, 即:

其中, rt表示t期股票的预期股利贴现率或资本成本;dt+i表示t期股票的预期股利收益;Vt表示t期股票的内在价值。根据公式 (1) , 股票的内在价值依赖于公司的资本成本和对未来股利分配的预期。如果能够正确地预期股票的未来股息分配, 股票的价格便可很容易地确定下来。遗憾的是, 贴现定价模型既没有告诉人们决定股利预期的基本因素, 也没有说明现行会计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 尤其是现行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没有在股利贴现定价模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奥尔森的模型则在股票内在价值与上市公司财务公告信息之间架起了桥梁。设xt表示时期t的股票会计收益;bvt表示账面净资产。把会计收益分成正常收益和剩余收益之和:xt=Mt+Nt, 其中, 正常收益用Mt=r·bvt-1表示, 它等于用资本成本收益;剩余收益 (又叫非正常收益或超额收益) 用Nt=xt-r·bvt-1表示, 它是超过正常收益的收益。按照奥尔森 (Ohlson) 的观点, 由于公司在时期t的会计收益 (xt) 、账面净资产 (bvt) 和股利 (dt)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bvt=bvt-1+xt-dt (2)

企业的内在价值可以表示成预期正常收益和剩余收益的贴现值:

或者用t 期的会计账面资产和预期的未来剩余收益来表示:

(3) 式和 (4) 式是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两种形式。与 (3) 和 (4) 式比较, (4) 式有明显的优点, 它建立了股票内在价值和现期账面净资产之间的联系。根据 (4) , 如果股票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股票价值, 则股票价格等于公司现期的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之和, 否则, 股票价格必然偏离其内在价值。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 则股票价格等于净资产;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 股票价格高于其净资产;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 股票价格低于其净资产。由此, 净资产和预期剩余收益一样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 离开净资产比较不同股票价格的高低毫无意义。只有消除净资产对内在价值的影响, 才能使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具有可比性。

市净率 (即股票价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率, 用undefined表示) 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不同股票价格高低的可比指标。由于价值是价格的对应指标, 与市净率对应的指标是内净率, 即内在价值- 净资产比率。如果股票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 则股票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值趋于一致, 市净率就是内净率的合理估计, 否则, 就存在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 其偏离度可以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比值undefined来表示 。如果该比值等于1 , 则意味着股票价格没有偏离内在价值;如果大于1 , 则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如果小于1 , 则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由于undefined, 所以股价与内在价值的比较完全可以转化为市净率与内净率的比较, 这就是本文用内净率和市净率的比较代替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比较的全部理由。在公式 (4) 两边同除以t期的净资产, 则内在价值决定方程变成了内净率决定方程。

基于以下两种假设, 本文将考察财务信息对内在价值的影响, 假设:

(一) 公司的存续期无限、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 存续期用n (年) 表示;n年之后公司将获得正常收益。这个假设的主要理由是, 由于剩余收益是超过正常收益的收益, 通常来自产品的创新和垄断, 随着专利保护期的结束、外来竞争的加剧, 创新和垄断利润将逐渐消失, 从而导致剩余收益消失。所以, 一个公司可以长期存在, 但其剩余收益未必长期存在。当然, 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的假定并不排除存续期无限作为其特例和极限的情况。

(二) 投资者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预期都不变。至于未来股东权益增长率的预期, 根据公式 (2) , 在分红率 (k) 给定的条件下, 净资产增长率 (用g表示) 与净资产收益率 (用ROEt=xt/bvt-1表示) 存在如下关系:

于是, 股票的内在价值可表示为:

根据假设2

式两边同除以bvt, 可得股票内在价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率undefined。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取值

根据 (8) 式, 股票的undefined比率依赖于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增长率g、资本成本r和存续期n四个变量, 而净资产增长率g与ROE和分红率k有关。这样一来, undefined比率就由ROE , k , r , n四个独立变量决定。下面就对我国纺织行业undefined比率进行测算, 然后再对我国纺织行业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情况进行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纺织行业股票财务数据和市场交易数据均来自大智慧数据库。样本选取遵循的原则是: (1) 公司股票最晚于2003年12月31日上市交易, 即至少已经上市三年。 (2) 考虑到许多ST公司和每股净资产为负的公司理论上已经破产, 我们将其排除在样本之外。 (3) 为保证统计信息的可比性, 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也被排除在样本之外。本文选取了纺织行业公司20家, 占2003年12月31日上市的全部公司的75%。

(二)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本质实际上是公司向投资者所支付的一种机会成本, 投资者要求所选的投资项目至少能提供等于机会成本的收益。通过比较各种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 本文将采用“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的方法来估算我国上市的资本成本。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 (1) 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和投资股票的风险补偿; (2) 由于本文分析的主要是横截面数据, 因此对所有上市公司采用同一个资本成本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小。本文认为, 无风险利率采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较为合适。因为我国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 如果不去投资股票。他至少可以将钱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我国对风险溢价的计算基本上是参考国外文献的计算结果, 用发达国家的风险溢价来代替我国的风险溢价。我们选用 Macquarie Bank 在2006年资本成本回顾报告中采用的风险溢价值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 即4%。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计算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本成本r。

r=一年期存款利率+风险溢价=2.52% +4% = 6.52%

本文将以6.52%的资本成本来计算我国股票的内在价值。

(三) 分红比率 (k) 。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自1994年以来的现金分红情况, 一般分布在25%~55%之间, 而纺织业公司分红比率一般较为稳定, 均值为35%。在此, 本文采用均值35%作为分红比率。

(四) 净资产收益率 (ROE) 。

用Ohlson-Feltham模型计算内在价值时需要预期未来的收益, 但是没有任何分析师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十几年的收益情况。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最近3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 来代替未来的ROE, 并且投资者对这一未来ROE的预期不变。

(五) 剩余收益存续期 (n) 。

对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剩余收益续存期的估计应该考察其盈利能力。根据《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 可知我国纺织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超过10%, 且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 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不超过10年, 所以从总体上看, 如果按现行的体制走下去, 10年后上市公司的剩余收益将消失。所以在本文中, 通过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分析, 我们将剩余收益存续期设为20年, 然后考察纺织行业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情况。

三、股价对内在价值偏离度估计数据处理

本段将对样本公司的股价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 下面描述变量取值。 (1) 净资产收益率采用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ROE平均值。 (2) 股权资本成本按照本文估计的6.25%。 (3) 分红比率按照本文估计的35%。 (4) 股票价格取2007年5月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5) 我们假定上市公司的存续期无限, 剩余收益的存续期为20年。 (6) 每股净资产取2006年年报和2007年第一季度的季报平均值。

则:undefined比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注:以上涉及的基础财务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大智慧股票交易软件

四、结语

本文利用Ohlson 剩余收益定价理论的基本框架,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有限时内在价值的决定模型。模型告诉我们, 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净资产增长率以及剩余收益续存期。由于净资产的变化依赖于分红规则, 因此, 在分红规则给定的条件下, 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静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净资产增长率。

对纺织业上市公司业绩分析表明, 在研究的26只纺织业股票中, 有21只股票的undefined比率大于1, 占81%;在大于1的21只股票中, 其中大于4的占62%;比率在1和2之间的占19%, 2与4之间的占19%。所以中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不同程度上都高于其内在价值,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股市泡沫存在。股价过高, 净资产收益率低且逐年下降, 分红过低甚至长期不分红, 表明中国股市不具有投资价值, 投资者几乎不能指望从年终分红中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只能依靠二级市场的买卖差价, 难免导致投机过度, 其结果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最终对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赵宇龙, 易琮.对我国各行业未来成长能力的实证考察:一种市场视角.经济研究, 2005, 6

[2].Koji Ota, 2001, ATest of the Ohlson (1995) Model:Empir-ical Evidence fromJapan

[3].赵志君.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的相关分析.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应用技术大学不是高职下一篇:前照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