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偏离价值

2024-10-16

价格偏离价值(精选6篇)

价格偏离价值 篇1

在我国, 证券市场规模与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 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压缩, 股票平均价格已经不再以市场主力的意志为转移,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开始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 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本文通过Ohlson-Feltham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理论, 以我国纺织行业为例, 对其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进行比较, 判断二者之间的背离程度, 以期对把握纺织行业的股票价格走向有所帮助, 也对研究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启示。

一、股票内在价值与内净率决定模型

根据通行的股票价值决定理论, 公司的股票内在价值由其未来的现金流 (即股利) 的现值决定, 即:

其中, rt表示t期股票的预期股利贴现率或资本成本;dt+i表示t期股票的预期股利收益;Vt表示t期股票的内在价值。根据公式 (1) , 股票的内在价值依赖于公司的资本成本和对未来股利分配的预期。如果能够正确地预期股票的未来股息分配, 股票的价格便可很容易地确定下来。遗憾的是, 贴现定价模型既没有告诉人们决定股利预期的基本因素, 也没有说明现行会计信息在股票定价中的作用, 尤其是现行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没有在股利贴现定价模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奥尔森的模型则在股票内在价值与上市公司财务公告信息之间架起了桥梁。设xt表示时期t的股票会计收益;bvt表示账面净资产。把会计收益分成正常收益和剩余收益之和:xt=Mt+Nt, 其中, 正常收益用Mt=r·bvt-1表示, 它等于用资本成本收益;剩余收益 (又叫非正常收益或超额收益) 用Nt=xt-r·bvt-1表示, 它是超过正常收益的收益。按照奥尔森 (Ohlson) 的观点, 由于公司在时期t的会计收益 (xt) 、账面净资产 (bvt) 和股利 (dt)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bvt=bvt-1+xt-dt (2)

企业的内在价值可以表示成预期正常收益和剩余收益的贴现值:

或者用t 期的会计账面资产和预期的未来剩余收益来表示:

(3) 式和 (4) 式是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两种形式。与 (3) 和 (4) 式比较, (4) 式有明显的优点, 它建立了股票内在价值和现期账面净资产之间的联系。根据 (4) , 如果股票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股票价值, 则股票价格等于公司现期的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贴现值之和, 否则, 股票价格必然偏离其内在价值。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 则股票价格等于净资产;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 股票价格高于其净资产;如果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小于资本成本, 股票价格低于其净资产。由此, 净资产和预期剩余收益一样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 离开净资产比较不同股票价格的高低毫无意义。只有消除净资产对内在价值的影响, 才能使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具有可比性。

市净率 (即股票价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率, 用undefined表示) 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不同股票价格高低的可比指标。由于价值是价格的对应指标, 与市净率对应的指标是内净率, 即内在价值- 净资产比率。如果股票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 则股票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值趋于一致, 市净率就是内净率的合理估计, 否则, 就存在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 其偏离度可以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比值undefined来表示 。如果该比值等于1 , 则意味着股票价格没有偏离内在价值;如果大于1 , 则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如果小于1 , 则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由于undefined, 所以股价与内在价值的比较完全可以转化为市净率与内净率的比较, 这就是本文用内净率和市净率的比较代替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比较的全部理由。在公式 (4) 两边同除以t期的净资产, 则内在价值决定方程变成了内净率决定方程。

基于以下两种假设, 本文将考察财务信息对内在价值的影响, 假设:

(一) 公司的存续期无限、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 存续期用n (年) 表示;n年之后公司将获得正常收益。这个假设的主要理由是, 由于剩余收益是超过正常收益的收益, 通常来自产品的创新和垄断, 随着专利保护期的结束、外来竞争的加剧, 创新和垄断利润将逐渐消失, 从而导致剩余收益消失。所以, 一个公司可以长期存在, 但其剩余收益未必长期存在。当然, 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的假定并不排除存续期无限作为其特例和极限的情况。

(二) 投资者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成本的预期都不变。至于未来股东权益增长率的预期, 根据公式 (2) , 在分红率 (k) 给定的条件下, 净资产增长率 (用g表示) 与净资产收益率 (用ROEt=xt/bvt-1表示) 存在如下关系:

于是, 股票的内在价值可表示为:

根据假设2

式两边同除以bvt, 可得股票内在价值与账面净资产的比率undefined。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取值

根据 (8) 式, 股票的undefined比率依赖于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增长率g、资本成本r和存续期n四个变量, 而净资产增长率g与ROE和分红率k有关。这样一来, undefined比率就由ROE , k , r , n四个独立变量决定。下面就对我国纺织行业undefined比率进行测算, 然后再对我国纺织行业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情况进行分析。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的纺织行业股票财务数据和市场交易数据均来自大智慧数据库。样本选取遵循的原则是: (1) 公司股票最晚于2003年12月31日上市交易, 即至少已经上市三年。 (2) 考虑到许多ST公司和每股净资产为负的公司理论上已经破产, 我们将其排除在样本之外。 (3) 为保证统计信息的可比性, 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也被排除在样本之外。本文选取了纺织行业公司20家, 占2003年12月31日上市的全部公司的75%。

(二)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本质实际上是公司向投资者所支付的一种机会成本, 投资者要求所选的投资项目至少能提供等于机会成本的收益。通过比较各种资本成本的估算方法, 本文将采用“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的方法来估算我国上市的资本成本。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 (1) 充分考虑了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和投资股票的风险补偿; (2) 由于本文分析的主要是横截面数据, 因此对所有上市公司采用同一个资本成本对分析结果影响很小。本文认为, 无风险利率采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较为合适。因为我国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 如果不去投资股票。他至少可以将钱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我国对风险溢价的计算基本上是参考国外文献的计算结果, 用发达国家的风险溢价来代替我国的风险溢价。我们选用 Macquarie Bank 在2006年资本成本回顾报告中采用的风险溢价值作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 即4%。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计算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本成本r。

r=一年期存款利率+风险溢价=2.52% +4% = 6.52%

本文将以6.52%的资本成本来计算我国股票的内在价值。

(三) 分红比率 (k) 。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自1994年以来的现金分红情况, 一般分布在25%~55%之间, 而纺织业公司分红比率一般较为稳定, 均值为35%。在此, 本文采用均值35%作为分红比率。

(四) 净资产收益率 (ROE) 。

用Ohlson-Feltham模型计算内在价值时需要预期未来的收益, 但是没有任何分析师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十几年的收益情况。因此本文采用上市公司最近3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 来代替未来的ROE, 并且投资者对这一未来ROE的预期不变。

(五) 剩余收益存续期 (n) 。

对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剩余收益续存期的估计应该考察其盈利能力。根据《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 可知我国纺织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超过10%, 且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 净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上市年限不超过10年, 所以从总体上看, 如果按现行的体制走下去, 10年后上市公司的剩余收益将消失。所以在本文中, 通过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分析, 我们将剩余收益存续期设为20年, 然后考察纺织行业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情况。

三、股价对内在价值偏离度估计数据处理

本段将对样本公司的股价对其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 下面描述变量取值。 (1) 净资产收益率采用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ROE平均值。 (2) 股权资本成本按照本文估计的6.25%。 (3) 分红比率按照本文估计的35%。 (4) 股票价格取2007年5月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5) 我们假定上市公司的存续期无限, 剩余收益的存续期为20年。 (6) 每股净资产取2006年年报和2007年第一季度的季报平均值。

则:undefined比率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注:以上涉及的基础财务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大智慧股票交易软件

四、结语

本文利用Ohlson 剩余收益定价理论的基本框架,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有限时内在价值的决定模型。模型告诉我们, 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净资产增长率以及剩余收益续存期。由于净资产的变化依赖于分红规则, 因此, 在分红规则给定的条件下, 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于静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净资产增长率。

对纺织业上市公司业绩分析表明, 在研究的26只纺织业股票中, 有21只股票的undefined比率大于1, 占81%;在大于1的21只股票中, 其中大于4的占62%;比率在1和2之间的占19%, 2与4之间的占19%。所以中国纺织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不同程度上都高于其内在价值,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股市泡沫存在。股价过高, 净资产收益率低且逐年下降, 分红过低甚至长期不分红, 表明中国股市不具有投资价值, 投资者几乎不能指望从年终分红中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只能依靠二级市场的买卖差价, 难免导致投机过度, 其结果不仅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最终对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赵宇龙, 易琮.对我国各行业未来成长能力的实证考察:一种市场视角.经济研究, 2005, 6

[2].Koji Ota, 2001, ATest of the Ohlson (1995) Model:Empir-ical Evidence fromJapan

[3].赵志君.上市公司股价与业绩的相关分析.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4].www.listcom.com.cn/stock

价格偏离价值 篇2

金融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实体经济。本文先梳理了关于金融脆弱性的定义:首先, 状态定义法强调资产与债务关系以及由此面临的高违约风险状态。其次, 事件定义法强调金融市场在接受外生冲击后引致大规模金融危机的过程。第三类定义是从金融系统功能出发的, 孙立坚等 (2004) 认为金融系统的功能丧失时, 金融系统就是脆弱的;最后是制度定义法, 以伍志文 (2003) 为代表的制度金融学家认为, 旧制度不适应新情况、制度子系统之间不适应, 都会引发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以上对金融脆弱性的定义的共同点是:一是从某个方面考察了金融系统不稳定的原因, 但是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造成各派观点的割裂。二是国内学者在研究金融脆弱性时多引用状态定义法, 从风险积聚的角度考察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主要贡献是根据风险积聚的观点设计相关风险指标进行度量, 较少考察脆弱性的内在作用机制。

二、资本环流模型

(一) 模型描述

如图1所示, 在资本环流模型中, 资本的来源部门有三个: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资本的最终流入部门有两个: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资本流动过程中, 金融机构扮演了资本流动中介的角色。

首先, 家庭作为资本供给方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渠道把资本配置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去:间接渠道是通过金融中介, 如储蓄或购买基金, 先把资本 (X) 交给金融部门, 再由金融机构把资本分配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F1) 主要是银行贷款, 当然私募股权基金也是一个渠道。金融部门把资本 (F2) 分配到虚拟经济主要通过投资股票等市场。至于直接渠道, 家庭可以直接购买股票等把资本 (T) 投入虚拟经济。而资本 (W) 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的方式则表现为民间借贷。

其次, 国外部门的资本进入国内的经济时, 也主要分配到实体 (NF1) 和虚拟经济 (NF2) 中。

再次, 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投资 (H) , 即部分企业在经营主营业务的同时还持有一些股票、债券等交易性金融资产。

最后, 政府部门的资本供给 (M) 则是货币投放。货币供给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 所以资本还是先进入金融部门, 再从金融部门流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投资到期后, 投资者会收回资本并获得相应回报, 于是资本的流入流出方向与上面表述的过程恰好相反, 在图1中用双箭头和相应的字母表示了这一过程。但需要指出的是, 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本流动是单箭头的,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体需要更多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为了满足这种流动性需要, 而不是为了取得资本回报。

基于以上描述,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 设滞留在金融机构的资本为S, 根据流入金融机构的资本等于滞留在该机构的资本与流出该机构的资本之和, 得到等式:

站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部门的角度, 分别计算流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本:

用C表示流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本之和, 得到下式:

(二) 金融脆弱性定义

1. 构建金融脆弱性表征指标。

商品满足一价定律, 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因此将金融脆弱性定义为,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本在各部门分配不合理, 导致资本价格过度偏离一价定律所决定的均衡价格。偏离的程度越大, 则金融体系越脆弱。

脆弱性的形成过程如下:图2中纵轴表示资本的价格即资本回报率, 横轴表示资本的数量, 同时也表示实体经济或虚拟经济中被投资资产的价值。

在初始状态下, 根据一价定律, 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价格都为r*, 此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本供给分别是A0和B0。

资本总供给不变, 当流向虚拟经济的资本过多而流向实体经济的较少时, 两个部门的资本价格将发生偏离。图2中A0减少到A1, 相应的B0增加到B1。两个部门的资本价格分别为r1和r2, 偏离的程度分别为△r1和△r2。令△=△r1+△r2, △越大, 则偏离程度越大, 此时使资本价格向均衡价格回归的力量越强。当△增加到一定程度, 即△>α0 (临界点在下一节讨论) 时, 资本价格会向均衡值回归。资本价格在实体部门的回归通过增加资本供给或减少资本需求来实现, 在虚拟部门的回归通过资本流出来实现。

2. 对金融脆弱性各学派定义的统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将研究金融脆弱性的各个派别关于金融脆弱性的定义统一起来。以Minsky的理论为代表的状态定义法认为, 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是脆弱性的表现, 其背后的机制是资本价格回归合理后, 银行 (图1中的金融部门) 对实体或虚拟经济投入的资本价值总额贬损, 引发借款企业违约。而事件定义法所说的外部冲击引发金融危机, 实际是通过“资本价格偏离过多后剧烈回归———引发资本投资损失———影响资本下一轮配置———形成危机”这一路径实现的。

同时, 从金融系统功能出发的定义实际说明了图1中金融部门在分配资本时所处的核心地位, 该观点强调了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分配资本的重要性。当金融部门无法起到资本配置功能时, 就出现了本文讨论的市场不完全性导致的资本配置不合理, 即金融部门的部分功能无法发挥是本文讨论的市场不完全性的一个表现。

最后, 金融制度学派将金融脆弱性视为金融制度脆弱的观点, 为资本不合理分配的原因提供了一种解释, 制度的不合理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一个原因。当然, 市场不完全性还涉及宏观经济波动等。

三、资本供求均衡模型

基于以上金融脆弱性的定义, 下面利用资本供求均衡模型探究泡沫是如何形成以及何时破灭的, 即寻找临界点α0。

(一) 虚拟经济资本供求均衡状态描述

首先, 提出几点假设:

1. 整个经济体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部门。

2. 资本可以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自由流动, 无交易成本。

3. 提供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本总量是一定的。

4. 投资者是理性人, 根据当期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和上一期虚拟经济的回报率 (即本期的预期回报率) 的高低来决定投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

根据假设3, 在时点t和t+1, 资本总供给均为C, 由前述资本环流模型可知:C=W+T+NF1+NF2+M+X-S。用At、Ar+1、Bt和Bt+1分别表示在时点t和t+1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资本, 得到下式:

在虚拟经济中, 如果时点t和t+1虚拟经济中的资本分别Bt和Bt+1, 即在这两个时点虚拟经济中资产的价值分别为Bt和Bt+1, 则在t到t+1这个时间段内, 投资者以Bt的投入获得了Bt+1-Bt的回报。用r1表示t的回报率, 有:

在实体经济中, 资本在时点t+1的回报率为it+1, 根据市场出清的条件, 该回报率与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At+1负相关。即At+1越大, it+1越小, 在此不妨假设二者成线性关系, 即:

其中, a和b为常数。b表示资本的边际回报率, 即每减少一单位资本供给, 带来回报率的增量。

根据假设4, 用r赞t+1表示投资者对虚拟经济期t+1的预期投资回报率, 假设其以前一期的实际回报率作为本期回报率的预期, 即:r赞t+1=rt。当实体经济的回报率等于虚拟经济的预期回报率时, 即:

则两个部门的资本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由 (1) — (4) 式, 通过化简得到虚拟经济的资本回报率:

(二) 虚拟经济形成泡沫的原因

在初始状态, 两个经济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都为r*。设实体经济创造的利润为P, 该利润应该分配给债权和股权投资者。在不考虑投资性收益时, 股票投资者只能获得经营性收益, 于是虚拟经济中资本的理论价格r*=p/C。

但是在虚拟经济中, 以股票市场为例, 不仅存在经营性收益, 还有投资性收益, 即买卖价差获得的回报。这就是泡沫容易在虚拟经济中产生的原因, 因为只要不断有资本流入, 炒高虚拟资产的价格便可获利。假设资本炒作使虚拟经济形成了泡沫, 且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r0, 即rt=r0>r*。此时由于资本的逐利性, 资本会进一步向虚拟经济流入。同时, 如果资本总供给不变, 则流向实体经济的资本将减少。根据 (3) 式, 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将上升, 直到i=r0才会再次达到均衡。

把rt=r0代入 (2) 式, 有Bt=B0 (1+r0) t, 再代入式 (*) 并化简得:

在初始时刻, 根据 (3) 式, 有r*=a-b A0, 又由C=A0+B0, 得到b C-a=b B0-r*, 带入到 (5) 式, 有:

基于前面的假设, 从 (**) 式可知虚拟经济中投资性收益的存在使得资产价格最终上升到Bt+1。当Bt+1-Bt所代表的投资性收益太大, 泡沫就有可能形成。

(三) 临界点的形成机制

下面利用图3来具体的描述整个过程。

在初始状态下, 根据一价定律, 在图2中表现为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价格都为r*, 此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本供给分别是A0和B0。

理想状态下, 资本总供给不变, 但流向虚拟经济的资本过多而流向实体经济的较少时, 两个部门的资本价格会发生偏离。图2中A0减少到A1, 相应的B0增加到B1。两个部门的回报率分别为r1和r2。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r1和r2指的是实体经济创造的利润分别给两个经济部门投资者的回报。如果投资者仅仅获得这些回报, 由于r1>r2, 理性的投资者会减少对虚拟经济的投资, 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这样两个经济部门的回报率会自动向均衡状态r*回归。

但是, 现实中投资虚拟经济不仅可以获得回报率为r2的经营性收益, 还可以获得投资性收益即买卖价差。正如前面所假设的, 资本炒作使得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维持在r0, 图3中r0-r2即为投资性收益。由于此时有r0>r2, 所以逐利的资本继续向虚拟经济流入。只要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一直小于r0, 资本便会一直流向虚拟经济。

达到临界点时, 设为时点t+1, 在图3中表现为流入实体经济资本At+1=A2, 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也上升到r0, 企业在创造了总利润P后, 分配给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投资者的回报分别为r0At+1和p-r0At+1, 所以图3中的, 因为C=At+1+Bt+1, 所以, 进一步得到临界值。将 (**) 式代入得到:

当泡沫破灭后, 虚拟经济的回报率要回归, 在图3中从r0回归到其理论的回报率r3, 即回归的幅度为α0。所以α0越大, 资本价格回归给经济带来的冲击越大, 越能表现出金融的脆弱性。

四、金融脆弱性引发经济危机

现实生活中, 由于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进一步引发经济危机。下面基于资本流动模型, 详细分析这一传导机制。

当虚拟经济中泡沫破灭时, 虚拟经济中资产价格将大幅贬值, 恐慌的人们抛售证券, 这会进一步减少虚拟经济中资本的供给, 也使得虚拟经济中资产的价值进一步缩水。这就导致了众多投资者在虚拟经济的投资中受损, 即F'、NF'、T'和H'远小于之前投入的F、NF、T和H。从而使得人们降低对虚拟经济中资产价值的预期, 同时也预期实体经济衰退。于是, 资本供给的三大部门会减少对两个经济部门的资本供给。表现为, 家庭部门的W、T和X减少, 国外部门的NF1和NF2减少, 金融机构的S增加。根据C=A+B=W+T+NF1+NF2+M+X-S可知, 此时如果M保持不变, C将大幅减少, 因此实体经济对资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金融部门功能的角度看, 由于虚拟经济中资产的大幅缩水, 使得众多投资于该市场的金融机构, 主要是投资银行大额亏损, 甚至破产。同时实体经济的下滑, 使很多企业无法归还贷款, 也使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银行大额亏损或破产, 形成金融危机。金融机构的破产进一步减少了资本供给, 不能再发挥其投融资功能, 进一步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金融危机转为经济危机。

结合图1, 从虚拟经济的资本价格回归到经济危机的过程可以用图4来描述 (以右边为因, 左边为果, 表明可以借助当前现象寻找原因的思想) 。

五、各部门关系讨论及建议

首先, 如图1体现的, 金融部门处于资本环流模型的核心, 体现了市场制度是资本配置的主要手段。金融部门从家庭、政府、国外部门获得资本后, 在现有市场制度框架下, 遵循逐利原则进行资本配置。金融部门的这种中心地位应该得到承认和重视。

其次,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资本流动也会影响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应该加强对二者间资本流动的监控。考虑实体经济持有金融资产, 向虚拟经济注入资本量为H的情况:当这部分资本补充了虚拟经济资本的不足时, 这种流动减小了资本在两部门的价格差, 缓解了脆弱性;而当这部分资本H加剧了虚拟部门的资本过剩时, 资本价格在两部门的分配将更加不平衡, 脆弱性进一步加强。由

可以看出, 当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流入的资本H使得虚拟经济的资本供给Bt增加时, 虚拟经济的资本回报率rt将增加, 使得该部门的资本价格对均衡值的偏离加剧。

再次, 国外资本的净流入 (扣减国内流出后) 也是导致资本价格偏离均衡值的重要因素。实体或虚拟经济部门的价格偏离走向突然回归后, 国外资本将大量流入或流出。以资本价格从低点回归, 资产贬值为例, 外资必然大量出逃, 造成该国货币过度贬值, 利率 (资本价格) 上升, 带来经济波动。同时, 当国内资本总量过剩时, 应当引导资本合理流出, 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等形式, 避免国内游资过多对经济的冲击。

另外, 政府应该起的作用是制定公平的规则引导资本在各个部门合理分配。在模型中体现为:中央银行从源头执行合理的资本供给, 使各部门可获得的资本总量趋于合理化;证券、银行等监管机构通过设置合理的参数, 给金融部门在某部门的资本配置增加收入或增加成本, 间接引导资本的流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政府通过设置模型参数引导资本在不同部门的配置, 不同于政府直接取代金融部门的核心地位, 按照自己意志分配资本。因为通过设置参数意味着此时政府的引导是一种公认合理的行为, 例如通过权力代表机构或货币政策委员会决定的参数, 这种参数是公允的, 仍可以使市场发挥配置资本的基础作用。如图5所示, 政府可以对金融部门从虚拟经济收回的投资及回报进行征税, 则F'应变为F'-β (C>0) ;同理, 当β<0时表明政府出台对该种资本分配方式的鼓励政策。

最后, 政府部门在虚拟经济泡沫形成而尚未破灭时可以加以引导, 逐步降低虚拟经济的资本回报率, 实现虚拟经济的软着陆, 表现为逐步降低前述 (***) 式中的r0。由于对 (***) 式求导得到:, 可见随着r0的降低, α0也会降低, 从而减少泡沫破灭后资产价格下跌的幅度, 以减少其对经济的冲击。

摘要:为了给出金融脆弱性的合理定义, 探究其形成机制, 文章首先构建资本环流模型和资本供求模型, 将金融脆弱性定义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本在各部门分配不合理, 导致资本价格过度偏离一价定律决定的均衡价格。并求解资本价格过度偏离导致泡沫破灭的临界点, 从而解释了各派学者对金融脆弱性定义背后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各部门在资本环流模型中的作用, 提出使金融部门发挥市场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资本环流,一价定律

参考文献

[1].孙立坚, 牛晓梦, 李安心.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 2004 (1) .

[2].伍志文.金融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1991-2000) [J].经济评论, 2003 (2) .

[3].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 2004 (8) .

[4].张竹海.金融脆弱性研究及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价格偏离价值 篇3

一、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造成的资产价值低估

低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高的资产。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稳健性原则记录和反映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 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原则造成的可能被低估的资产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对外投资、研发项目成果等。

1. 存货。

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生产畅销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等待销售的产成品。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制造企业的产成品是以实际生产成本入账的, 而销售时要以远高于成本的市场价进行交易, 因此这部分产成品存货会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实现增值, 因此资产负债表上的这部分资产是低估资产。另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企业购进用于进一步生产产品的材料物资或商品流通企业等待出售的商品。虽然一般企业持有这部分存货的时间比较短, 但是不排除在持有期间这部分存货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下降了, 根据稳健性原则, 企业要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把存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较低的市场价值上去。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上升了, 高于其账面价值了, 会计准则不允许企业调高存货的账面价值。因此, 资产负债表低估了这部分存货的价值, 产生了低估资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看不到存货价值升值部分, 那么这部分存货的价值评估就低估了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

普遍被低估价值的资产应是已经增值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寿命长, 持有期间其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更多。比如, 企业囤积的土地与楼盘, 由于周边经济环境的改观, 土地和楼盘的价格必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收购土地、购买楼盘时支付的历史成本, 远远不能反映其现实价值, 如果不能发现这些低估资产, 将会严重低估企业的价值。

3. 长期投资。

一是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 以摊余成本计量;二是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所投资的这部分债权和股权随着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的改善, 其价值可能已经翻了几番, 但账面记录的仍是摊余成本或企业原始的投资成本, 远不能反映其价值。

4. 研发项目成果。

企业在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以前, 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 已经研发成功的项目成果, 仅仅以较低的申报等费用列于报表上, 其账面价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二、由于历史成本计价造成的资产价值高估

高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高,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低的资产。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的现实价值有可能发生变化, 由此而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的主要有短期债权、纯摊销性资产等。

1. 短期债权。

由于存在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短期债权很难全部以账面价值回收, 可能收回时会低于账面价值。企业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短期债权的贬值数额, 但是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这难以恰当地反映债权资产的贬值。这是因为,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均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对坏账准备计提的百分比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债权的贬值程度, 统一的一个或若干个坏账计提百分比忽略了决定债权质量的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问题。因此, 对债权价值的分析, 仅根据债权账面数据和坏账准备数字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企业债务人的情况进一步分析。

2. 纯摊销性资产。

纯摊销性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 如长期待摊费用项目等。应该说, 除个别摊销性项目有可能包含对企业未来有利的资产性质的内容之外, 纯摊销性资产项目的主体并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 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因此, 纯摊销性资产的实际价值趋近于零。

三、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是指那些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作出贡献的“表外资产”。表外资产即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三个条件的隐形资产。隐形资产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力资源。

企业的管理层能力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可是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例如, 比尔·盖茨无法出现在微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2. 品牌资产。

企业或产品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质量或服务、诚实的信誉或良好的声誉为消费者所喜爱, 是企业很重要的价值来源。2010年7月《福布斯》发布世界品牌价值排行榜, 本年度世界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公司, 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574亿美元, 也就是说, 苹果公司尚有57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尚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

3. 重大销售合约。

重大销售合约也是一种隐形资产, 因为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资产, 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销售合约只是企业的意愿或者计划, 这些销售合约的购买行为是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 目前尚未发生, 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只是一种隐形资产, 故不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4. 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一次摊销成本的低值易耗品。

企业已经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其历史成本与累计折旧相等而不能体现出净值。企业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生产线等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企业正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因为使用一次摊销法其成本已经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了, 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其价值。这两类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未来有利用价值, 因而也是企业的隐形资产。

四、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而形成的潜在负债

负债项目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负债主要是因为:首先, 负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其次, 负债要求企业持续地偿还利息和到期本金, 一旦企业现金流不能支付这一部分义务, 企业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甚至破产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股东权益的价值评估过程中, 正确评估负债的价值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因为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值就是股东权益价值。

受会计准则规定的限制, 资产负债表很难完全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 需要发现和评估一些表外的潜在负债。与会计资产和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负债属于一个很广泛的企业义务概念。企业的义务是指企业在将来可能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的责任。因此, 企业的义务降低企业的价值, 但是并不是企业所有的义务都表现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 会计负债要满足三个条件: (1) 负债表明企业未来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 (2)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 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3) 引起这项企业义务的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因为这三个条件, 一些潜在的或可能的企业义务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并汇总在资产负债表上, 但这些表外的义务对企业的价值具有影响, 在一些特定行业中, 这些表外义务甚至可能对企业价值有重大影响,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必须加以考虑。比较重要的表外义务包括环境成本、或有负债等。

1. 环境成本。

对于像化工、电力、石油等企业来说, 在其正常经营过程中对周遭环境造成污染, 严重的可以使周围社区爆发疾病, 不严重的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地, 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长时期不能恢复正常。这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未来可能发生的义务和潜在的负债。但是在评估或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必须考虑这些环境成本, 因为它会降低企业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大幅度提高, 法律系统对企业污染环境的惩罚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如果不考虑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披露的这些潜在负债和义务, 就很可能高估企业的价值。

2. 或有负债。

企业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产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都会形成或有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 企业在报表日如果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在审被诉案件、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需要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充分披露未决诉讼、仲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等形成的或有负债信息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当某种信息影响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状况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 不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但这些尚未披露的信息会对企业未来价值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需要从各个方面搜集证据, 考虑或有负债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损失。

总之, 作为企业价值评估依据的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些缺陷, 它遗漏和排除了一些创造价值的经济资源和抵减企业价值的负债, 包括低估资产、隐形资产、高估资产和隐形负债等。因此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密切关注这些高估或低估的资产、隐形资产以及潜在负债, 评估他们对未来盈利预测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评估出企业的实际价值。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账面价值加上资产负债表上未能反映的隐形资产和潜在负债的认识, 阐述了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正确分析资产负债表中内在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的低估资产的隐形资产和高估资产的潜在负债等项目, 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价值, 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账面价值,内在价值,低估资产,隐形资产,潜在负债

参考文献

[1].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培根.稳健原则与财务报表的改进.对外经贸财会, 2003;5

校园新闻不可偏离其价值本真 篇4

显然, 这是用一个班级的活动代替了全校性活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这属于个别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呢?犯疑中, 点击其他教育网站发现也有类似的校园新闻。其原因何在呢?

一是价值取向的偏离。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真, 真是教育的内涵, 也是教育宣传的价值取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逝,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宣传, 学校更是如此。如果说办学水平与质量是一套剪裁得体的衣服, 那么宣传则是一条搭配得恰到好处的丝巾, 起到了点缀、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为了宣传而造假新闻, 进行伪宣传, 就失去宣传的价值。所谓“立身先立德, 成才先成人”, 学校连最基本的“道”都没有遵循, 焉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和学子?一所品牌学校不是靠几条新闻炒作出来的, 而是靠全校师生的自我成长力、发展力慢慢筑就学校的质量度、信誉度、美誉度, 浸润成绵绵的生命力而得。

二是人性虚荣的作祟。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与赏识, 团队也一样。很多学校相互攀比校园活动的开展, 特色工作的成效, 俨然把教育网站当成了展示学校领导工作成绩的一个“看台”。很多校长都为自己学校的新闻能上教育网站而 得意与窃喜, 因为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能通过该网站了解自己及其团队都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成效如何, 为年终的督导评估或评优留下美丽的痕迹与印象。作为一所学校, 上级领导的认可与肯定固然重要, 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幸福与自豪才是最好的凭据。

三是教育评价的助推。从该教育网站所发布的关于全市统计的半年教育宣传数据表中不难看出, 该教育局设立的学校宣传奖以本市教育网站上挂出的新闻条数为重要依据, 对此, 各个区域和学校的领导肯定会出台相关的硬性要求与规定, 为了完成新闻的“量”, 学校相关人员自然会“出点子”、铺路子”、“搭台子”, 为宣传数量的“上涨”而“发飚”。因此出现以下的画面也就不足为奇:适逢节日与纪念日或特定时段, 学校负责宣传的员工首先会在脑中“设计”好与之相关的“新闻”, 然后提前给个别班主任或课任教师或相关领导说明自己的意图, 或商议好“新闻”的相关环节与细节, 接着在约定的时间和空间, “咔嚓、咔嚓”地拍上几张照片, 附上一段激情飞扬的文字后上传网站, 最后等新闻一挂网便喜滋滋地告知学校领导, 并在学校新闻统计表中记上一笔, 甚至算一算自己学校还差多少才能达标或超标, 是否有望跻身于评优的行列……完毕后继续思考下一条新闻的“来源”。

价格偏离价值 篇5

账面价值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价值,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它以交易为基础,不包括没有交易基础的资产价值,例如商誉、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等;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依据过去的数据,反应过去的价值,不考虑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如未实现的收益等。因此,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往往存在较大程度的偏离,削弱了决策的相关性;不过,账面价值具备更强的客观性,可以重复验证。

市场价值是指一项资产在交易市场上的价格,它是买卖双方竞价后产生的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等于每股股价乘以总发行股数。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有密切联系。在强势有效市场中,所有资产在任何时候的价格都已充分反应了所有已公开和未公开的市场信息,则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应当相等,投资者无法因为拥有某些股票内幕消息而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市场不是强势有效的,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会在一段时间内不相等。此时,投资者会将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估计资产的内在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市场价值低于内在价值,即认为资产被市场低估了,他会决定买进。投资者购买被低估的资产,会使资产价格上升,直到回归资产的内在价值。市场越有效,市场价值向内在价值回归的速度越快。

通俗地说,与账面价值反应过去的价值相比较,市场价值依据的是企业现在的价值,包涵着市场上一切价格影响因素。

二、银行资本的账面价值及其市场价值的差异及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估,合理的市场价值往往与账面价值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市的银行,2007年,市净率高达4~10倍,这意味着上市银行资本的市场价值一般是其账面价值的4~10倍,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泡沫因素。不过,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价值评估模型估算,上市银行的价值一般也明显高于其账面价值。经济意义上的银行价值,是指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合理价格所体现的评估值,它与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总量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银行市场价值往往高于账面价值。

理解上市银行市场价值或经济评估值为什么一般会远高于其账面净资产价值,可以考虑以下原因:

1、会计计量的谨慎性原则。

会计谨慎性,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估计中包含的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IASB,2008)。其实质是采取非对称的方式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好消息(资产或收益)和坏消息(负债或费用),好消息确认标准比坏消息更加严格。

会计谨慎性要求预计损失,但不预计利得,所以股票价格反映好消息(利得)的时间早于盈余的反映时间,而坏消息在股票价格和盈余中的反映时间更加一致。股票价格比盈余具有更多的利得信息。

陈晓等(1999)几位会计学者对于在沪、深股市上市交易的A股公司盈余数字的作用进行了大样本实验,并运用严格的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年度意外盈余在公告日附近对股票超额回报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股市对盈余公告有显著反应。股票超额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盈余的预示效应,在公告日前6个交易日中,意外盈余对其中3个交易日的超额回报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国A股市场上,盈余数字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

2、股票价格的计算方法导致其评估值应高于账面价值。

股票价格是未来价值的折现,依赖的是未来资产现金流入。

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者一定要注意股票内在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账面价值表明过去的积累投入,而内在价值表明的是未来预计所得;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内在价值是一个经济概念。”

1942年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理论是巴菲特唯一认可的股票价值理论。约翰·伯尔·威廉斯在《投资价值理论》中提出了计算股票价值的数学公式,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

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入和流出以适当的利率贴现。

未来盈余被视为公司运营的“永久”收益或“长期”收益,而股价被视为未来盈余的资本化。会计收益不考虑未来的现金流,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股票价格则是考虑了未来盈余的贴现值。因此没有考虑现金流向和时间价值的会计价值往往会低于经济价值。

3、市场供求关系。根据价值规律,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中国股市创立的时间较短,正处在发展和成熟期间,股市的规模较小,股票严重短缺。上市银行的数量更加有限,仅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16家。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我国股票的股权流动性差。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国家股、法人股所占比重大;流通股股权过度集中于一家或少数几家股东的情况。

投资者多投资对象少导致中国股票的市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股市供给量有限的情况下,催生了银行的实际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

1、银行本身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负债经营——高财务杠杆率。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有着特别高的财务杠杆倍率。从银行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存款和借入款,自有资金只占较少的比重(一般只占4%~8%),这就是说,银行主要是靠庞大的负债来支持资产的。一般来说,负债的利息成本率往往低于资产收益率。这样,资产负债之间的利息差就构成了银行资本收益的重要来源,较高的财务杠杆倍率使这种收益差富集到资本收益中,常常使银行股权回报率比资产净收益率高出数倍。假设某银行自有资本为5亿元,负债为95亿元,资产总额就为100亿元。这时,其股权乘数就是100/5=20倍。假定该银行的负债利息为4%,营业成本和其他成本率合计1.5%,而资产税前毛收益率为6.7%。则资产税前净收益率就是1.2%,该银行资本税前回报率就高达24%。

如果不考虑税收,银行高财务杠杆倍率会使股权回报率大大高于资产收益率。

2、银行本身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负债经营——利息的抵税作用。债务筹资发生的利息支出可以计入成本,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因而,企业利用债务资金可降低其综合资本成本:

其中,Kb——债务资金成本;I——债务利息;Q——债务筹资额;F——债务筹资费率;T——公司所得税税率。

则债务资本的节税利益为:T*I*Q(1-F)

税率与债务资本成本成反比,即税率越高,企业税后债务资本成本就越低,利用债务资本获得的节税利益就越大。对于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来讲,只要企业总资产收益率高于债务利息率,选择使用更多的债务资本可以使企业获得高额财务杠杆收益和节税利益。

当企业利用债务融资时,由于利息的抵税作用,企业价值等于纯股权融资企业的价值加上利息的抵税效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的高财务杠杆倍率效应及负债成本的避税效果,会使银行净资产回报率成倍的提高(其必要条件是银行资产回报率高于负债成本),这是银行市场价值往往高于其账面价值的最重要的原因。

摘要:对企业价值的准确评估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企业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企业价值评估出现偏差。而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其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计量及其相互关系又有其区别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性。商业银行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异往往更为显著。文章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不同含义、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价值评估,市场价值,账面价值

参考文献

[1]、甘慧华,凌春华.中国股市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2,(3).

[2]、洪金明,徐玉德.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经验证据——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J].财务会计,2009,(8).

[3]、王志武,徐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杨金秀.公允价值客观性分析——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反思[J].才智,2009,(33).

价格偏离价值 篇6

1 整体内容选取:偏向于社会与娱乐类

民营网站的视频新闻来源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主流电视台。国际新闻和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科技和体育新闻一般都来源于央视和各省级主流电视台的网络电视台。第二是省级以下地方电视台的网络电视台或民营网络电视台。第三是由网站自采或网友自拍上传。第二和第三是民营网站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的主要来源。在民营网站每日的视频新闻构成中, 国际新闻和国内重大政治、经济、科技等新闻所占比重较少, 一般只选取时新性最强、最具显著性或是与最贴近民生的几条。而且由于这些都是从各主流电视台的网络电视台中选取, 受众可直接从其源头处获取信息, 卖点不充分。体育类新闻数量较多, 价值主要体现在时新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与传统电视媒体在价值取向上基本一致。且因受众范围有限, 一般也不构成视频网站的主要卖点。构成民营网站视频新闻主要卖点的, 是大量的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 视频网站的头版大部分都为这两种新闻所占据, 很多视频网站还会把当天最有卖点的新闻进行集纳, 以小窗口方式自动在网民的电脑屏幕上弹出, 吸引受众访问该网站, 其中最主要的也是社会、娱乐类新闻。可以看出, 社会和娱乐类新闻是民营视频网站吸引受众、增加流量和点击率的关键, 是其工作的重心。民营视频网站将社会与娱乐类新闻作为报道重点, 这与这两类新闻受众范围广、受关注度高、较易于获取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民营视频网站的社会和娱乐类新闻, 主要是由各地方电台的网络电台或是民营网络电台的新闻中进行筛选和整合, 再加上网站自采自编以及网友自拍上传的视频组成的。这些视频新闻虽然来源不同, 但其在内容以及报道方式上, 都体现出某些相似的风格与倾向, 是民营网站生产、选取视频新闻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

2 社会新闻:新奇性向猎奇性的发展

一般来说, 社会新闻的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时新性与接近性。我国新闻学界认为新闻价值分为时新性、重要新、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时新性排在新闻价值的首位, 他有两个内涵, 第一是事实发生的新近性, 第二是事实内容的新鲜性。民营视频网站社会新闻着重强调第二重内涵, 即内容的新鲜性, 他们所选取的视频新闻, 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有异于正常生活秩序的事件。但民营网站对内容新鲜性的过度追求, 导致其走向了一种“猎奇化”的倾向, 逐渐背离了新奇性的本意。

新奇与猎奇是两个概念。新奇性要求事件内容本身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新鲜度, 并要求报道者以足够的新闻敏感度在第一时间发掘并报道这一事实。事件本身的新奇性是报道的基础。此外, 记者还应该传递给受众关于这一事件的全面的信息, 除了展现事物的新奇之处, 还要求揭示前因后果, 对“新奇”的原因试着做出解释。而猎奇则是指刻意搜求与展示奇异的事物, 这种刻意的搜求与展示常导致报道者只重视突出某一事件最具猎奇点的一部分, 而忽视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以及前因后果的调查, 甚至为了达到猎奇的效果, 对一些原本不具有新鲜性的琐事也通过突出、放大其中某些细节进行猎奇化报道。如某民营网站6月10日的一条主打视频新闻《小姐脱衣接客吓坏记者》, 讲述的是:一位家庭主妇发现丈夫常去某酒店找“小姐”, 拉上记者前去实地调查。本是一件新闻价值并不充分的小事, 通过记者的一系列手段达到了猎奇的效果。首先是标题, 营造出“记者被小姐吓坏”这样一种奇特的场景, 吊起受众的好奇心;然后是放大事件中的几个细节, 如主妇关于丈夫出轨一事的夹杂着脏话的声泪俱下的控诉、记者“暗访”过程被“小姐”接待的全过程、主妇和酒店老板的激烈对骂。这些迎合普通受众的窥私欲和好奇心的元素, 配上生动的声音与画面, 使一件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具有了猎奇性。

对猎奇性的过分追逐, 还导致很多民营视频网站一发现猎奇性强的新闻, 往往不问源头, 不加辨别就予以采用。甚至某些网站为了抢占猎奇性的高峰, 自编自造假新闻。如2012年3月13日, 某民营网站在社会新闻版块发布《中国教育频道节目:实拍抓捕杀人丧尸, 多人被撕裂致死》这一视频, 在网络上被广泛地转载, 经证实该视频只是国外某频道制作的一个节目。众所周知, 猎奇性越强就越容易引人关注并得到二次传播, 这就造成了网络谣言病毒式的蔓延。而且与文字和图片新闻相比, 视频新闻“有画面有真相”, 虽然假新闻的画面多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完成, 但其存在仍使视频形式比文字形式的网络谣言更具有“可信度”, 进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此外, “实拍”也是民营视频新闻吸引受众的重要元素之一, 而实拍的内容往往是也都有猎奇化色彩, “实拍”则强调了对这些内容的亲自见证与完整记录。如6月14日某民营网站的视频新闻推荐的2条实拍新闻, 标题分别是《实拍女子割腕殉情》、《实拍男将女推下地铁站台》, 都是以惊悚、悲惨的内容作为看点, 迎合人们对他人灾祸的好奇心, 而不考虑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报道内容的消极影响。从新奇到猎奇的转变, 是民营网站视频新闻对传统新闻价值的一种质的偏离。从对新奇事物的灵敏发掘、及时报道演变为对新奇事物的如蝇逐血、无中生有, 扭曲了新闻价值的标杆, 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完整性、全面性、甚至真实性, 在追求新闻价值的过程中反而削弱甚至背离了新闻价值。

3 娱乐新闻:趣味性向低俗化的发展

娱乐新闻的新闻价值主要体现在显著性和趣味性上。报道对象的特殊身份使娱乐新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娱乐新闻主要报道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需要, 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民营网站的娱乐类视频新闻来看, 其对趣味性的追求, 具体来说集中在低级趣味上, 体现出低俗化的趋势。低俗化与趣味性存在本质的差异。趣味性, “指事实因为新奇, 为人们所始料未及, 或富有戏剧性, 情节曲折跌宕;或极具人情味。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而低俗化是对受众精神和情感的恶意的满足, 是对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的满足与纵容。民营网站娱乐类视频新闻的低俗化首先体现在内容的低级趣味性。本文为研究民营网站娱乐类视频新闻的构成情况, 对四家流量较大, 知名度较高的民营视频网站的2012年6月10日的娱乐新闻作了调查统计。在四家网站头版的总共36条娱乐新闻中, 主要卖点“身体暴露”有关的有7条, 占19.4%;与“性”有关的有有7条, 占19.4%;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有8条, 占22.2%, 三者一共占了61%.

从统计结果来看, 网络视频新闻娱乐新闻的大多数内容都与暴露、性、隐私等内容有关, 以低俗的内容和词汇构成低俗化的倾向, 并把相关词汇放在标题中加以突出强调突出。而且, 与网络文字新闻所不同的是, 网络视频新闻拥有丰富的画面资源, 其主打新闻的标题往往由文字和画面共同构成, 选取最具刺激性或是情色性的画面, 与限制级打着擦边球。相比文字, 画面更为直观生动, 也更容易引起关注。低俗化本身投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 又与报道对象的显著性加以结合, 因此成为增加点击率的惯用手段。此外, 民营网站娱乐类视频新闻的低俗化还体现在负面化报道对象的趋势。最常见的是通过情色化的手法来负面化报道对象。如6月10日多家民营网站报道某一平日口碑较好的女星时用了“捞金”“遭老外高层揽腰摸臀”这样的描述, 其实视频中该女星是出席一个商业活动, 与外国人的身体接触也基本属于正常的西方礼仪范畴。与此相似的是, 6月9日多家视频网站报道一著名女主播出席商业活动时也用了“捞金”“陪人喝酒眼神迷离”等词语。这种报道方式在民营网站的娱乐新闻中普遍存在, 通过对细节的情色化处理来满足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此外, 明星出席商业活动本是其一种正当合法的挣钱手段, 报道中频频出现的“捞金”一词则带有贬义的、“不义之财”的色彩, 以讽刺性的口吻负面化报道对象。娱乐新闻的报道对象是明星、名流等, 他们客观上是很多受众所关注、崇拜、效仿的对象, 对他们负面行为的适当曝光可以体现社会对名人的监督, 但一味突出、放大甚至刻意地负面化报道, 则会在社会上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通过用辞以及画面选取, 将普通内容负面化, 负面内容放大化, 对名人的个人奋斗或是公益行为等正面内容则很少提及, 这样偏向性的报道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报道对象的真实面貌, 有悖于新闻报道的整体客观性, 将受众引导向认识的误区, 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综上, 作为民营网站视频新闻的主体, 社会和娱乐类新闻存在猎奇化和低俗化特征, 它们是对传统新闻价值的畸形发展, 最终与传统新闻价值背道而驰, 使“价值”不再具有价值, 并造成消极的影响。这种后果首先表现为网络视频新闻的同质化。新闻价值取向的趋近性, 导致几乎所有民营视频网站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态势。社会新闻抓猎奇点, 娱乐新闻抓与情色和隐私最相关的点, 有了这些浅层次的既容易抓取、又吸引人眼球的卖点, 自然没有哪家民营网站愿意在立意创新、报道深度上下功夫。长此以往, 造成了民营视频网站在社会与娱乐新闻上的同质化, 进而造成了各民营视频网站新闻整体风格上的同质化。这种情况不利于民营网站的自身特色的创立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 猎奇性的社会新闻和低级趣味的娱乐新闻缺乏正确的新闻导向, 不利于国民精神文明的构建。不论是猎奇性还是低级趣味性, 都呈现出“黄色新闻”的倾向。首先, 这些网络视频新闻往往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刺激性的画面为主打, 在文字报道方面, 内容往往浮于事件现象本身, 缺乏深入采访以及跟踪报道;或是只突出猎奇点, 未交代事件背后的故事。部分自拍新闻连新闻最基本的五要素都语焉不详, 只有惊悚的标题和画面, 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新闻。这使受众除了感官上的刺激或听故事的愉悦之外, 无法开展理性的思考与认知, 不利于其理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另外, 通过突出事故或灾祸的惨烈性以及个人生活的隐私和负面因素来提高关注度, 漠视当事人的情感、尊严, 漠视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也缺乏人性化, 不利于构建积极健康的国民素质。

民营网站视频新闻对传统新闻价值的偏离, 既是抢夺受众的竞争的产物, 也是网络监督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在这一情况下, 对网络视频新闻的规范与引导成为必要。首先, 国家要加强对网络新闻的把关, 声画兼备的特性使视频新闻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病毒式传播的潜力, 因此必须做好网络视频新闻的“把关人”。另外, 从运作模式上来说, 目前我国网络视频行业主要收入是广告, 而广告商看重的是网站受众的数量, 这使得该行业的收益主要由流量、点击率决定, 这一点也是很多视频网站以低劣手段迎合观众口味的根源。“所有媒体都试图揣摩出如何改变新闻及其表现形式才能够吸引对它们来说最有利可图的那部分受众。”如何建立更加完整的商业模式, 这也是当下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从媒体自身来看, 民营网站应该加强自律, 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 一味以“三俗”为法宝来迎合观众口味。坚守传统新闻价值观与新闻道德底线, 既是对社会效益的重视、对受众的尊重, 也是自身的长远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沥青罩面改造下一篇:车间制造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