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价格(精选11篇)
运行价格 篇1
近几个月以来, 不少市民发现, 牛肉越来越贵了。不少地区牛肉价格涨幅位居食品之首, 已取代猪肉成为CPI上涨的主推手。不少市民直呼“吃不起”。2012年10月份以来更是连涨4次, 11月底与年初相比, 涨幅已超过28%。
1 牛肉价格持续上涨, 已取代猪肉成为CPI上涨的主推手
近年来, 由于消费需求增加, 活牛和牛肉价格一直保持坚挺走势, 特别是2012年以来涨势明显加快。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显示, 2012年11月第四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50.91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1.0%, 同比上涨29.5%。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47.91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1.0%;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57.67元/千克, 比上周上涨0.6%。北京新发地市场11月26日整牛的批发价格达到每千克40元。牛肉价格经过2010年和2011年上涨后继续高位上扬。受牛肉价格的波及, 与牛肉相关的食品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飞涨的牛肉价格, 已经影响到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2 牛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近年来, 牛肉价格不断上涨虽然有多种因素, 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当前牛肉价格上涨反映了我国肉牛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供给的增长跟不上需求的高涨。
2.1 牛肉生产能力下降, 供给不足
近年来, 我国养牛业生产看起来感觉总体平稳, 但下降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牛肉产量为648万吨, 比2010年下降0.9%。肉牛存栏也出现大幅下降, 从2000年的9657万头下降至2010年的6739万头, 降幅高达30%。2011年, 能繁育的母牛数量由1月份的3.42万头下滑至12月份的3.1万头。这也是2012年肉牛供给愈发趋紧的原因所在。近年来, 中国基础母牛每年的下滑幅度在15%~20%之间, 有些地方甚至接近60%。中国农科院对全国206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 肉牛加工企业开工率普遍偏低, 开工率仅为35.6%。我国通过进口调剂牛肉供需失衡的空间有限, 特别是受疯牛病等疫病的影响, 供我国进口的地区并不多。2010年我国进口牛肉仅为3.28万吨, 只占国内牛肉产量的0.5%。
2.2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尽管猪肉依然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力军但牛肉消费所占比重正在不断上升, 逐步向国际三三制过渡 (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 。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约为4.1千克, 而2002年仅为1.9千克,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 我国人均消费量还比较低, 消费增长的空间比较大。
2.3 养殖成本上升
目前牛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玉米和豆粕, 2012年以来受旱灾、国家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 玉米和豆粕价格不断上扬, 涨幅均在20%以上。加之人工、运输等费用不断上涨, 导致肉牛养殖成本上升。据调查, 2012年人工费上涨较大, 放牧人员年工资18000元左右, 同比增长30%。另外, 牛犊的价格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不好买, 目前一头250千克重的母牛犊, 平均价格在5000元以上, 而公牛犊的价格则更是高达六七千元, 比去年贵2000元/头。
2.4 比较效益下降
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统计, 2007年和2010年, 全国散养肉牛养殖成本收益率分别为36.63%、20.70%。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民和牧民更加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根据市场变化去种植市场行情好的农产品, 加之饲养成本的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 饲养几头牛、几十只羊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 导致散户退出加快, 特别是在牧区, 随着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的深入实施, 牲畜数量减少, 在单产难以短期提高的情况下导致牛肉产量减少。“十一五”期间, 全国能繁母牛存栏下降6%, 母畜育成需要的周期长、无法在短时间内增补, 母畜减少成为制约养牛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5 良种化程度低、规模养殖发展缓慢
目前, 我国肉牛分散养殖比重占到70%以上, 肉牛生产主要依靠地方品种, 繁殖率低、生长慢、产肉率低, 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 优良品种的供应能力不足, 而我国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 不但不能满足消费增长需要, 就连散户退出的产量缺口都不能弥补, 供需矛盾扩大。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得一部分投资者压缩规模, 部分潜在投资者也会因为收入和预期收入降低延迟或放弃进入肉牛行业, 最终很可能使中国肉牛存栏量出现更加严重的下滑趋势。
3 牛肉价格后期走势判断
受肉牛养殖投入高、效益低等因素影响, 预计牛肉价格还将在高位运行, 并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尽管有些人会因牛肉涨价而少吃牛肉, 但火锅店等行业的需求量不会减少, 在需求旺盛, 没有足够供应量的情况下, 估计价格还会接着涨。由于肉牛饲养周期缓慢, 所以牛肉价格高位运行短期内难以改变。据业内人士介绍, 牛的怀孕期和人差不多, 将近10个月, 一头母牛平均3年生2头牛, 小牛从生下来到可以屠宰, 需要将近3年时间, 加上母牛怀孕期间, 算起来, 一头肉牛得要4年时间才能出栏。
4 稳定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
要稳定牛肉价格, 就要发展肉牛生产, 增加牛肉供给, 增加牛肉供给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避免扰乱市场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科学合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而不是打压市场价格, 因为牛肉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增加生产;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转向农畜牧业, 扩大标准化规模养殖。
4.1 建立肉牛产业稳定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肉牛发展风险基金。由于肉牛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入大、市场风险高, 应建立肉牛发展风险基金, 开展肉牛保险业务, 为生产者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增加贷款和贷款贴息, 为养殖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应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 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还款时限, 让更多的低收入农牧民得到发展机会。三是建立和规范畜产品交易市场, 减少中间环节费用, 改变商品交易中生产者收益小、中间商挣钱多的状况, 促进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
4.2 加大对养牛户的补贴力度, 提升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和动力
与养猪相比, 养牛的投入更高, 收益并不高, 而国家扶持肉牛养殖的政策也较少, 肉牛良种补贴约为20元/头, 而母猪补贴100元, 此外还有其他补贴政策。因此建议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 或不妨在我国南方适宜发展肉牛产业的地区增加扶持项目, 以补给北方及全国肉牛市场的需求。
4.3 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力度
适度规模养殖是我国肉牛生产的大势所趋, 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也是养殖成本上升、散户退出加快背景下弥补产量缺口的必然选择, 需要集成配套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如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普及标准化屠宰与分割分级技术, 开展精深加工、副产品利用和全程质量控制, 探索不同生态区域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等。
4.4 加强牛肉市场监管, 严把市场流通质量关
由于当前牛肉价格高涨, 大量走私牛肉流入市场, 低价的注水牛肉跟风涨价, 如果国家不能出台更加有利的养牛政策, 走私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牛肉价格上涨态势将难以得到扭转。而在这条长长的产业链上, 每一个环节都将深受其害。为了维护人民餐桌安全, 有关部门要严把市场流通的牛肉质量关。
运行价格 篇2
与上月相比,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6%,八大类商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呈“四升三降一平”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居住类与上月持平。
一、食品价格上涨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1.7%,涨幅均较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9个百分点。
1、粮食价格明显上涨,食用油价格继续下跌。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大米价格下降2.7%,面粉价格上涨8.5%,粮食制品价格上涨2.2%,以小米、玉米面为代表的其他粮食价格上涨11.3%。本月下旬粮食类中面粉价格出现了普涨,环比上涨2.3%。面粉涨价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抗旱措施,但受旱的大部分麦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小麦产区预期收成减少,老百姓产生惜售心理,致使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二是去年化肥等农资和农业用工价格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增加;三是与各大超市节前低价促销、节后价格恢复有关。**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上调**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上调幅度在13%至15.3%之间,今后小麦、面粉价格可能还会呈现小幅上涨,但不会脱离政府的调控范围而出现大幅波动,上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油脂价格在上月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同比下降6.2%,其中植物油下降3.5%,植物油制品下降18.5%,动物油下降28.8%。油脂环比下降0.5%。
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明显。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4.5%,环比微涨0.1%。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4%,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尤其是本月下旬猪肉价格回落的幅度较大,使得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9%。牛、羊肉价格同比在上月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分别上涨3.2%和2.3%,但涨幅明显回落,较上月分别回落了4.4和0.9个百分点。牛肉价格环比下降0.1%,羊肉价格环比上涨0.9%。
3、鲜菜、鲜果、糖价格上涨明显。本月鲜菜、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8%、6.3%,环比分别上涨9.4%、7.1%,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力量。持续冷空气的.影响造成鲜菜生长的不正常,大部分地区的蔬菜出现减产,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绝产现象。调查统计的25种蔬菜中,除韭菜、萝卜价格下降外,其余蔬菜全部上涨,芹菜、莴笋、黄瓜、冬瓜、丝瓜、茄子、青椒、洋葱、大葱、蒜苔等一些蔬菜价格比上月涨幅超过10%以上。受春节前后外地鲜瓜果停运的影响,本月调查的9种鲜瓜果价格较上月全部上涨且涨幅明显,除苹果、梨、葡萄的涨幅低于5%外,其余6种鲜瓜果涨幅均超过了5%。此外,糖类中的食糖、糖果及巧克力制品等价格受春节期间需求旺盛的影响明显上涨,致使糖价同比上涨6.7%,环比上涨2.2%。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回落。2月**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价格下降。
1、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环比微涨。本月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4.5%、环比微涨0.4%。春节过后,各大商场、超市举办各类打折促销活动基本结束,大部分衣着类恢复原价,致使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如长大衣、衬衫、T恤衫、西服等。
2、个人用品中首饰价格上涨明显。受国际黄金价格变动影响,本月首饰较上月上涨4%,24K金项链由上月的每克231.67元上涨至本月的246.33元;银手镯由上月的每克177.61元上涨至本月的180.5元,涨幅分别为6.3%、1.6%。与上年同月相比首饰价格下降1.8%。
3、汽油、柴油价格再度下调。受汽、柴油调价影响,本月汽、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25.1%,环比分别下降0.5%、9.7%。
三、服务项目价格上涨。本月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影响,致使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
1、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涨幅较大。**年10月23日**省物价局、**省卫生厅联合下发通知,对多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本月省立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陆续开始涨价,使得注射费、手术费、住院费、理疗费等调查项目平均价格较上月的涨幅均超过10%,其中理疗费价格涨幅高达26.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10.9%,拉动价格总水平同比环比均上涨0.28个百分点。
青海牛羊肉价格高位运行 篇3
1-4月份青海省牛羊肉批发价格排除节日经济影响外,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34元左右。但从5月份开始,牛肉批发价格从每公斤34元逐步上涨到7月份的每公斤36元左右,羊肉批发价格从34元逐步上涨到7月份的每公斤40元左右,涨幅分别达5.9%、17.6%。与去年同期相比,牛肉上涨16%,羊肉上涨17.6%。青海省牛羊肉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且每年都不断呈现上涨态势。
牛羊肉价格倒挂
从2010年5月份以前,青海省牛肉价格一直高于羊肉价格,平均每公斤相差2元左右。但从2010年5月份开始,羊肉价格涨幅明显,从每公斤31元一直攀升到目前的每公斤40元左右涨幅29%,价格反超。2010年5月—2011年7月,青海省羊肉价格要比牛肉价格每公斤平均高出3元左右,这种现象在2010年5月份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是近两年青海省牛羊肉价格走势呈现的新特点。
牛羊肉价格高位运行
青海省牛羊肉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原因主要:
一是每年上半年,正值青海牧区牛羊接羔育幼时期,存栏多出栏少,市场供应量也随之减少。加之,市场所销售的牛羊肉大部分来自西宁周边的育肥牛羊,且量较少,而甘肃省部分地区的育肥牛羊运往青海的量有效,导致货源紧张、供不应求。
二是每年下半年,青海省逐步进入牛羊屠宰期,牛羊供应量不断增加,增加的原因除受牧区牛羊出栏量增加以外,东部农业区育肥牛、羊出栏量不断增加,甘肃等地育肥牛也源源不断进入青海,价格呈现下跌态势。但由于青海牛羊肉品质好,外销量逐年增加,屠宰期所生产的牛羊肉远远满足不了省内外市场需求,导致青海牛羊肉市场价格仅在屠宰期内略有短暂下滑外,价格均在高位运行。
三是2010年在青海牧区收购活羊的新疆客商较多,并以每公斤16.4元左右价格直接收购活体羊,导致去年青海牧区羊存栏量明显减少。由于新疆等省的外地客商大量收购青海牧区活羊,这不仅抬高了去年羊肉的价格,对今年不断上涨的羊肉价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趋势预测
2011年8-9月份,青海由于逐步进入到牛羊屠宰期,牛羊肉价格将会有所下滑,预计每公斤将会下降2元左右。但从10份开始,牛羊肉价格又将逐步攀升,春节前后或能又创新高。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分析 篇4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体运行平稳,上涨温和
2014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农村低于城市;而2013年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2.8%,城市略低于农村。
(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逐季回落
受2013年对比基数影响,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的月份是1月、3月和5月,涨幅分别为2.5%、2.4%和2.5%,其中1月和5月2.5%的涨幅为全年最高点。前8个月,除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外,其他7个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维持在2%以上。9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则回落到1.4%~1.6%。
分季度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同比走势呈现逐季回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第二季度上涨2.2%,第三季度上涨2.0%,第四季度上涨1.5%,总体逐步走低。
(二)各月环比走势打破了传统的“U”型分布
2014年各月环比价格有升有降,居民消费价格7个月环比上涨,4个月下降,1个月持平,涨跌幅度在-0.5%~1.0%。
受节假日、气候、消费习惯等影响,大多数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月度环比大体呈“U”型分布,即年初、年底环比涨幅高,年中涨幅较低。但2014年CPI走势不呈“U”型分布,年中个别月份涨幅并未走低,年末涨幅并不高。2014年1月和2月,在春节等因素影响下,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涨幅分别维持在1.0%和0.5%的较高水平;9月份,在“十一”黄金周等因素影响下,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0.5%的全年第二高的涨幅;第四季度,全国气温高于常年,而且没有出现全国性大范围的恶劣天气,鲜菜价格不涨反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走低态势。
(三)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两降
2014年,食品价格上涨3.1%,衣着价格上涨2.4%,居住价格上涨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2%,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
(四)全国30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回落
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1.5%~2.9%。地区间差异逐步缩小,西南地区涨幅相对较高,平均上涨2.2%。其中,除上海市同比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外,其余30个省(区、市)涨幅均有所回落,回落幅度在0.1%~1.8%。
二、居民消费价格运行主要特点
(一)食品、衣着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
2014年,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衣着、居住类价格涨幅列居前3位,三者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个百分点,约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80%。
食品价格全年上涨3.1%,拉动CPI上涨约1.03个百分点。鲜果、液体乳及乳制品、水产品、蛋和粮食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力,以上5项合计影响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约4成。
衣着价格全年上涨2.4%,拉动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服装价格上涨2.6%,其中男装、女装、童装价格分别上涨了2.5%、2.5%和2.7%。
居住价格全年上涨2.0%,拉动CPI上涨约0.39个百分点。私房房租价格环比9个月上涨,3个月持平,全年比2013年上涨4.0%。
(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涨幅为近4年最高
2014年,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全年上涨1.9%,拉动CPI上涨约0.21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2010年起温和上涨(2010—2013年分别上涨0.6%、0.4%、0.5%、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中,旅游价格上涨5.0%,比2013年旅游价格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5%,比2013年教育服务价格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
(三)烟草价格微涨,酒类价格下降
2014年,烟酒及用品价格全年下降0.6%,对CPI的拉动下降0.02个百分点。烟草价格上涨0.2%,其中,高档卷烟价格下降0.3%,中、低档卷烟价格分别上涨0.2%和0.9%。酒类价格下降1.8%,主要是受白酒价格下降影响,其他酒类价格均略有上涨。
(四)交通和通信价格降幅有所缩小
2014年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降幅比2013年缩小0.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0.8%,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1.3%,通信工具价格下降4.3%。
(五)食品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中的比重逐渐减弱
2014年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分别上涨3.1%和1.4%,分别拉动CPI上涨约1.03个和0.96个百分点,分别约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51.8%和48.2%。从涨幅来看,3.1%的涨幅是2010年以来最低的食品年度涨幅(2010—2013年食品年度涨幅分别为7.2%、11.8%、4.8%和4.7%),食品价格涨幅在总涨幅中的比重也逐年减少(2011—2013年分别为65.7%、59.6%、58.5%),非食品价格涨幅在总涨幅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11—2013年分别为34.3%、40.4%、41.5%)。
粮食价格持续小幅上涨。2014年粮食价格上涨3.1%,拉动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自2009年1月份起,粮食价格持续逐月小幅上涨,从6年的累积效果看,2014年12月价格比2008年12月累计上涨49.4%。
猪肉价格由涨转降。2014年1月份起,猪肉价格环比持续4个月下降,5月份受国家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影响价格逐月反弹,但10月份后价格逐月回落,全年猪肉价格由2013年微涨0.3%转为下降4.3%,拉动CPI下降0.14个百分点。
牛肉和羊肉价格涨幅回落。2014年牛肉价格环比基本呈上涨态势,除3、4、6月份下降外,其他月份逐月上涨;羊肉价格1、2月份分别环比上涨1.3%和0.9%,自3月份起逐月下降,下降幅度在0.1%~0.9%,全年分别上涨6.3%和4.3%,分别比2013年的涨幅回落19.1个和9.2个百分点。
鲜菜和鲜果价格各月环比波动较大。2014年鲜菜价格各月环比波动较大,涨跌幅度在-9.3%~12.1%,全年价格比2013年下降1.5%,拉动CI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各月环比涨跌幅度在-6.3%~11.0%,全年价格比2013年上涨较多,涨幅达18.0%,拉动CPI上涨约0.37个百分点。
(六)服务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2014年服务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1.8%,分别拉动CPI上涨约0.72和1.27个百分点,涨幅分别占CPI总涨幅的36.2%和63.8%。从近年来的变化情况看,服务价格涨幅在CPI总涨幅中的影响比重逐年提高(2010—2013年分别为14.8%、18.9%、21.9%和32.3%),消费品价格涨幅在CPI总涨幅中的影响比重逐年降低(2010—2013年分别为85.2%、81.1%,78.1%和67.7%)。
(七)新涨价因素占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比重为近3年最低
在2014年2.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影响分别为1.1个和0.9个百分点,各占CPI总涨幅的55.0%和45.0%。新涨价因素占CPI总涨幅的比重为近3年最低(2012年、2013年分别为57.7%、61.5%)。
(八)扣除食品和能源后价格涨幅略有回落
2014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6%,月度环比7涨5平。2006年开始编制该项指数以来,2014年1.6%的涨幅仅次于2011年的2.2%和2013年的1.7%。
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食品价格涨幅回落
2014年,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再获丰收,实现“十一连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粮食紧平衡的局面,也为稳定物价提供了物质基础。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015年2月5日发布的《谷物供求简报》,将2014年世界谷物产量估值提高至25.31亿吨,较2013年增长700万吨,这是粮食产量连续第2年刷新历史记录。由于全球谷物供应不断增加,国际粮价已经跌至2010年以来最低点。为保护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2014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格水平。数据显示,2014年粮食价格上涨3.1%,涨幅比2013年回落1.5个百分点。
(二)服务价格涨幅回落
受人口政策影响,近年来劳动力供应偏紧,2014年16~60周岁(含60周岁)的劳动人口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人工成本直接影响服务价格,与消费品相比,其价格上涨带有一定的刚性特征。2014年部分人工服务价格上涨较快,如家庭服务、洗浴、衣着清洗、理发价格分别上涨了8.9%、5.1%、5.1%和4.9%。但由于受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的影响,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出现了减弱,相应的价格涨幅呈现回落的趋势,2014年服务价格上涨2.5%,比2013年回落0.4个百分点。
(三)能源价格持续下降
受全球需求和经济增速预期的下降、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松动的预期、金融市场的集体行动、伊拉克产量的回归、OPEC的不减产决定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自2014年6月开始下跌。布伦特(Brent)油价自2014年6月19日达到115美元/桶的高点以来,在7个月中一路下跌,直至2015年1月13日的45美元/桶,跌幅超过60%。受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从2014年7月21日发改委下调油价起持续下跌。经测算,2014年12月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比7月份下降16.3%和18.8%,汽油、柴油价格全年分别下降1.3%和3.3%。
(四)住房租金价格上涨趋势减缓
2014年,政府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511万套,新开工740万套。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增加,房价上涨乏力。受此影响,租房市场需求减弱,住房租金价格上涨趋势减缓。2014年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3%,比2013年涨幅回落了0.8个百分点。其中,私房房租价格上涨4.0%,低于2013年5.1%的年度涨幅。分月度看,私房房租价格环比9个月上涨3个月持平,涨幅在0.1%~0.8%,.同比涨幅基本呈逐月回落态势。
四、未来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展望
(一)根据2014年对2015年翘尾影响测算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数据由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两部分决定。
据测算,2014年对2015年全年平均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近3年翘尾因素分别为1.1个、1.0个和0.9个百分点。近3年来新涨价因素分别为1.5个、1.6个和1.1个百分点,如果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新涨价因素维持在历史平均水平,那么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1.5%。
(二)抑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
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压力不大。
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全年下降1.9%。分类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生活资料价格与2013年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0.7%,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PPI中的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以持平走势为主调,如果2015年延续这种走势的话,对CPI的传导压力较小。
2. 长期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下降趋势,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
随着以页岩油气开发为标志的美国能源革命改变世界能源贸易格局,原油市场原油的供求关系被打破,加上美元走强以及政治博弈等原因,国际原油价格可能继续低位运行,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
(三)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
1. 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仍处于刚性上涨趋势,可能推动价格上涨。
2014年16~60周岁(含60周岁)的劳动人口比2013年末减少371万人,据估计,这种势头还会延续下去。从长期来看,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逐步减弱,劳动力价格呈刚性上涨趋势,将会推动服务价格上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土地使用成本也呈上升势头,城市房租、商铺摊位费等将会受到影响,既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增加了商品流通环节的费用,间接推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
2. 农产品价格呈长期上涨态势。
由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刚性上涨,使得农产品种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再加上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长期对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3. 资源品价格、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价格改革等也可能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国家将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和节能减排工作的加强,资源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企业资源能源使用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环保成本也都持续上升。
价格机制将主导宏观经济运行 篇5
建筑安装工程推动型的经济增长
如果说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表示同意。但是,关于这一轮投资波动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则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是由新一轮的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引起的投资波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由城市化引起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来推动的。在统计上,目前还很难严格区分到底哪些投资是由工业化引起的,哪些投资是由城市化引起的。不过,仍然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成分判断出,这一轮投资波动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设备安装工程等,但不包括设备购置),而不是设备和器具投资。
第一,2003年和2004年是这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最快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两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才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紧缩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从投资的构成来看,2003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为56%,2004年的贡献更是上升到64%。而2003年设备器具投资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只有23%,2004年的贡献也只上升到25%。可见,推动这一轮投资增长的主体建筑安装工程,而不是设备和器具投资。
第二,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价格指数也可以看出同样的结果。2003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上涨4.2%,而同期设备器具购置投资价格指数却下跌了3%。2004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继续上涨8.2%,而同期设备器具购置投资价格指数又进一步下跌了0.6%。因此,如果说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存在投资热的话,也是建筑安装工程的投资热,而不是设备器具的投资热。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需要大量使用钢铁、铝、水泥等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的生产又需要大量的原料、燃料和动力,因而由建筑安装工程推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波动轨迹和传导渠道。通过这些轨迹和渠道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演变路径。
首先是建筑安装工程扩张引发的投资高速增长(进一步分析引起建筑安装工程扩张的原因,对于在控制投资过热中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故在此暂时不予讨论),然后引起钢铁、铝、水泥等建筑构料及相关产品的价格快速上涨,接下来又引起钢铁、铝、水泥等建筑材料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投资)快速增长,并进一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接下来就是这些行业的投人品如矿石、煤炭、电力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价格上涨,这又将导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行业的投资增长,并进一步带动投资增长。在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没有政府干预和其它外生冲击,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又会逐步导致其它使用这些产品作为投入品的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从而也会导致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导致全面的物价上涨。
但是,由于适时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观测到了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的不断上涨,却没有观测到生活资料价格的相应程度的价格上涨。也就是说,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推动的这一轮经济增长传导到了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的阶段,但是还没有传导到全面的物价上涨就受到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从控制通货膨胀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得力的。但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没有传导到全面物价上涨也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埋下了隐患。这正是可能破坏目前“理想”状态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价格机制还将主导宏观经济运行
在经济学分析中,一般很少将价格机制用于宏观经济分析的。但实际上,正是这些受价格机制引导的微观主体的行为构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表现。
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增长一直快于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消费品价格指数。事实上,在2004年10月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经历了高达14%的增长时,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仅增长了1.7%,而若扣除粮食、食品和居住类产品的消费品价格则几乎没有增长。2005年1~6月份,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率为9.9%,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仅增加2.3%,生活资料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增长也微乎其微。需要注意的是,到2005年6月,这种不平衡的格局已经持续了32个月。
这一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经济状况并没有处于一个真正理想的均衡增长路径上。而由于经济没有处于均衡增长路径上,即使没有任何外部冲击和政府干预,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也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所谓的“理想”经济态势在理论上只是一个不能持续的瞬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的过快上涨所引起的后果对于判断宏观经济的变动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这种价格变化的不平衡至少会产生两个后果:其一,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行业的利润率上升。这是由于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上升得比投入和成本快的缘故。利润率上身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同时也包括一些生产效率较低、安全措施较差的企业进入。这一方面会导致该行业整体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引发大量的安全事故。前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发生的矿难事件就是一个证明。因此,不能忽视这种价格差异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目前的宏观经济波动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结果对判断宏观经济的变动趋势益处并不大。其二,其它工业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在生产效率既定的情况下,投入价格上升得比产出价格更快自然会导致利润率的降低。这一结论已经在统计上得到验证。200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6.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42.9个百分点。
利润下降会带来三个效应:一是结构调整效应。生产效率较低的,能耗较高的企业将退出市场。这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二是产出下降效应。目前的产出下降效应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在统计上也已经有所反映。三是投资下降效应。这是利润率降低自然导致的结果。这三个效应大致构成了判断宏观经济变动趋势的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的原因,是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的上涨没有顺利传导至最终消费晶的价格上涨上。因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未来宏观经济会在上述三个效应的作用下自发地进行调整。在结构调整效应的作用下,整个经济的生产效率会得到提高;在产出下降效应的作用下,总供给会减速增长;在投资下降效应的作用下,总需求会减速增长。这三个效应的综合效果是经济进一步减速增长,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速度回落,但对消费晶的相对价格仍然高于初始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能完全吸收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相对价格提高带来的成本上升,则经济确实有陷入衰退和收缩的趋势。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就是要尽力阻止这种趋势。这样,可供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就非常清楚了:其一,继续保持对建筑安装工程的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防止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的进一步快速上涨;其二,适当提高非燃料和动力生活资料以及其它消费品的价格,让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上涨部分传导至最终消费品;其三,通过税收等政策鼓励生产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出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运行价格 篇6
针对当前生猪价格情况及未来价格走势,发改委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产销衔接,加强疫病防控,强化价格和市场监管,因地制宜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大力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规划养殖区,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下一步,国家将继续密切关注生猪价格走势,加强引导调控,确保生猪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总体平稳,满足居民正常消费需求。
发改委表示,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不降反升,持续高位运行。这是生猪养殖行业经历前几年周期性调整的结果,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在上轮“猪周期”中,生猪价格下跌期较长,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导致去年3月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后,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仍然不高,补栏进程较慢,加之部分地方实施生猪禁养或限养,生猪产能持续处于低位。
据农业部监测,截至今年2月,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连续37个月和30个月同比下降。这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去年夏季天气炎热导致9月后能繁母猪配种分娩率出现连续4个月下降,去年冬天全国大部低温寒潮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也影响了近期生猪市场供应,使今年春节后价格不降反升。3月,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9.02元/公斤,同比上涨55.3%。这与去年3月恰逢上轮“猪周期”低谷、生猪价格较低也有很大关系。
发改委指出,近期猪肉价格随生猪价格上涨而有所上涨,但涨幅远低于生猪价格。据发改委监测,3月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33.9元/公斤,同比上涨20.2%,比生猪价格同比涨幅低35.1个百分点;环比下跌1.1%,比生猪价格环比涨幅(3.6%)低4.7个百分点。4月6日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9.9元/公斤,同比上涨55.4%,比春节前(2月3日)上涨8.7%;猪肉(精瘦肉)价格为34.7元/公斤,同比上涨23.2%,比春节前上涨4.3%,分别比生猪价格同期涨幅低32.2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运行价格 篇7
二季度开始至8月份, 生产资料市场整体价格呈现稳步回升趋势, 主要得益于钢材、有色、原油以及煤炭价格的纷纷走强。4~8月, 各月环比价格分别上升2.75%、1.44%、1.67%、2.03%和3.3%;至8月份累计同比价格下降18.1%。从与2000年12月定比价格变化情况看, 自4月份开始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摆脱自去年8月份以来持续下跌和低迷不振的状况, 呈现出逐步回升的走势。
(±%)
9、10月份, 由于钢材价格的暴跌再次止住了加速回升的势头, 环比价格再次下降, 但由于市场供需持续增长, 同时考虑到去年同期价格总水平的情况, 降幅呈收窄回稳走势;1~10月份累计同比价格下降17.5%。
1 1、12月份, 时值年末, 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供需持续升温, 价格呈加快上升态势, 11月份生产资料环比价格由负转正, 上升1.8%, 12月份更是呈现加速回升的态势, 环比上升2.5%;同比价格结束了长达12个月的下降走势, 全年首次出现正增长, 11月份上升4.9%, 12月份上升12.9%;全年累计同比下降14.5%;说明生产资料市场整体处于逐渐加速恢复期。
影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行情走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方面, 我国经济整体呈现了稳步回升且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 促进市场需求回暖的因素持续增加;二是今年以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资料市场营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缓解了供需矛盾;三是几次价格总水平的大幅波动和监测的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密不可分, 如国际石油价格出现的急剧快速回升变化, 钢材价格在4~10月份经历的强劲反弹, 急速上升, 而后一路狂跌的异常波动。
钢材价格大起大落
钢材市场价格全年呈现两头较平稳中间大起大落的走势。岁末年初, 国家振兴钢铁产业规划政策出台的利好因素推动, 市场预期看好, 钢厂普遍上调了出厂价格, 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延续了去年底反弹的行情, 价格出现持续上涨, 1月份钢材平均价格环比上涨2.9%。但由于缺乏实际需求的支撑, 春节过后价格又出现持续下降的走势, 到3月最后一周又连续下降了7周, 钢材总体价格水平在3月末4月初跌势趋于平缓。
从4月份开始, 国内钢材价格结束了春节后持续低迷态势, 开始企稳回升, 在原料价格上涨和钢厂不断上调出厂价格等因素刺激下, 钢材市场价格走出了一波强劲反弹行情, 持续了长达17周左右。
由于市场价格前期涨势过猛, 涨幅过大, 而当前国内钢材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需求增长较慢, 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扩大;同时钢坯、焦炭、废钢和铁矿石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滑, 从8月中旬开始钢材价格急转直下, 一路狂跌, 9月份延续了大幅下跌走势, 当月钢材价格总水平环比降幅达到8.6%, 10月份又下降了3.8%。期间虽有短暂上涨行情, 但由于缺乏市场真实需求的支撑, 也仅仅表现为冲高回落走势。
进入11月份, 建筑、汽车制造和机电设备这钢材需求的三大支柱产业均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下游行业整体需求旺盛。同时, 随着国际原料市场的明显好转, 国内钢坯、铁矿石、焦炭、废钢和燃料油等原料价格上扬趋势明显, 价格持续走高;11月19日, 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非居民用电价格, 每度上调2.8分, 对钢铁等耗电量较大的生产企业来说, 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加上铁矿石明年协议价格的强烈上涨预期, 成本因素推动钢材价格上涨越加明显。再加上北方的极端气候严重影响了钢材正常的运输秩序, 受大雪影响, 钢材资源流动性减弱, 助推了钢材价格上扬。11月份, 钢材市场价格整体触底回升, 8月中旬开始的阶段性回落调整宣告结束。11月份环比上升2%, 12月份环比上升2.6%, 12月份同比更是结束了长达13个月的下降走势, 全年首次出现正增长, 当月同比上升1.2%, 全年累计比上年仍下降25.2%。12月份监测的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全部上升, 其中, 硅钢片、薄板、中板、优质钢材、线材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5%、3.9%、3.6%、3.5%和2.5%;全年累计同比分别下跌2 3.8%、22.2%、32.9%、27.1%和24.6%。
2009年末的钢市走势, 为2010年开了一个好头, 伴随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回暖, 预计2010年全球钢铁供需形势更趋好转, 钢铁生产快速恢复, 进出口规模扩大, 钢材价格有望摆脱低位徘徊的运行态势。1月份市场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由于原材料上涨的预期逐步加大, 2月份钢厂出厂价格有望进一步上调, 也将对市场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不过经过前期明显拉涨过后, 后期涨幅将趋于缓和, 市场回调的压力也将明显加大。
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剧烈
2009年以来, 由于全球投资性资金规模过剩, 再加上美元持续走弱, 基础金属再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有色金属的金融属性明显增强, 金融化趋势导致国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剧烈, 进而联动到国内有色金属市场。我国有色金属市场价格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走势, 并在4月份和8月份出现两拨大幅上扬的行情。在国际期货市场高价的影响下, 我国期货市场沪铜和沪锌10月份更是纷纷创出年内新高。
1 2 月份, 我国有色金属价格继续11月份的上涨势头, 涨幅有所加快, 月环比价格上升5.7%, 涨幅比上月增加2.9个百分点;同比价格上升68.6%;1~12月份, 累计同比价格下降20.5%, 累计平均价格与去年初相比上升幅度达到36.9%。
1 2 月份当月监测的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呈现出全线上扬的行情, 其中, 锌、铜、铝、镍、锡、铅环比价格分别上升9%、6.4%、5.6%、2.3%、1.8%和0.2%;全年累计同比价格分别下降1 1.5%、2 4.1%、18.7%、35.2%、23.8%和20.8%。
化工产品价格基本平稳
进入2009年, 元旦、春节前后市场行情处于一个观望气氛浓厚的休整期, 一季度化工产品市场较为平稳;二季度, 随着商家、下游厂家节后返回市场, 以及原油、国际原材料价格一路高企的有力配合, 国内市场行情全面启动, 价格稳健上行, 尤其是4月份, 环比价格升幅达到7.3%, 5月份又继续上升了1.2%。到6月份, 随着季节性需求淡季的来临, 需求不振及观望气氛增加, 在硫酸、烧碱等部分产品价格下降的拉动下, 市场整体出现价格回调的变化, 环比价格下降1.27%, 1~6月份, 累计同比下降28.2%。
三季度, 市场价格在国际油价、外盘石化价格高开的牵引下节节攀升。进入10月份以来, 由于消费信心受挫, 市场进入理性回调阶段, 当月环比价格下降1.9%。11、12月份, 随着需求旺季来临, 市场渐渐复苏, 交易活跃, 下游企业开工增加, 需求转旺, 市场价格振荡上行, 并呈现涨幅逐渐加快的走势, 11月份环比价格上升1.5%, 1 2月份上升5.1%, 同比价格上升23.8%, 全年累计同比下降23.5%。
煤炭价格稳中上扬
2 0 0 9年以来, 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措施的强烈刺激下, 煤炭市场价格在一季度触及低点后, 逐渐从底部回升, 全年呈现出旺季不旺, 淡季不淡, 前松后紧、价格先抑后扬的总体态势。
2009年初,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国内外电力、钢铁和煤化工等产业受到冲击, 导致煤炭市场资源相对充裕, 需求疲软, 价格低位徘徊。随后, 国际原油价格以及海运价格均出现持续攀升, 煤炭价格4、5月份加快上涨, 6、7月份出现小幅回调, 各月环比价格4、5月份分别上升1.5%和2.76%, 6、7月份分别下降1.75%和2.1%。
在全球经济复苏及美元贬值的推动下, 8、9月份国际煤炭市场整体表现较好, 亚太地区煤价反弹。同时, 国内主要耗煤行业发展向好, 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用煤需求上升, 也在支撑着煤炭价格的上扬。8月份开始, 国内煤炭市场价格进入上升通道, 当月煤炭价格环比上升1%。进入10月份, 随着世界经济恢复, 北半球逐渐进入供暖期, 国际煤炭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而在国际原油价格重新走强的带动下, 国际煤炭价格也持续走高。临近年尾, 传统冬季采暖用煤拉动了市场需求, 而天气状况又严重影响了煤炭运输。煤炭贸易商开始入市, 囤煤的积极性增强, 进一步加剧了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作为国内煤炭市场价格风向标的主要煤炭发货港口秦皇岛港煤价更是连续3个月增长, 屡创年内新高。截止到2010年1月4日, 发热量为5800大卡/千克的大同优混煤秦皇岛价格为8 4 0元/吨, 5500大卡/千克的山西优混煤秦皇岛价格为790元/吨, 和2009年年初相比每吨有高达近200元的涨幅。
至12月份, 本轮上涨行情已持续了长达5个月。12月份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环比上升高达9.9%, 同比价格全年首次出现正增长, 本月上升27.2%;全年累计同比下降22.5%。其中, 烟煤环比上升10%, 无烟煤环比上升9.6%;全年累计同比烟煤及无烟煤分别下降21%和23%。
随着外围经济的逐步回暖以及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 加之北半球冬季用煤增加, 预计国际煤炭价格未来仍将呈上升趋势, 将对国内煤价形成有利支撑。另一方面, 国内煤炭市场的需求旺盛, 冬季取暖等因素的持续作用, 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预计将持续到3月份。
成品油价格跟随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上行
2009年我国成品油价格主要跟随国际原油市场变化动态调整。由于国际石油市场需求下降, 一季度, 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维持在每桶40美元下方低位徘徊。同时, 国内市场需求明显下降, 我国成品油市场价格呈现持续走低的行情。3月25日,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上调成品油价格, 国内主要油品价格才结束了持续下跌的状况。
随后, 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 国际原油在5月份平均涨幅接近30%, 创十年来最大单月涨幅;6月份继续上冲至每桶70美元附近震荡, 6月3 0日零时, 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 再度将汽、柴油批发价格每吨上调了600元, 成品油价格二季度各月环比价格平均升幅高达7.83%。截止到12月31日, 原油价格已再度逼近80美元/桶, 并在2010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一举突破80美元大关。
受国家调价的后续影响, 12月份成品油环比价格上升0.4%;同比价格上升16%;全年累计同比下降10%。
建材及木材产品价格基本平稳
我国玻璃、水泥以及木材等产品价格2009年基本保持平稳, 波动不大。其中水泥价格年末几个月由于房地产开工项目的增加市场需求转旺, 价格有小幅回升, 全年累计同比仍下降2.1%, 平板玻璃累计同比上升2.8%, 木材产品价格累计同比下降3.1%。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需求预期增加的大环境下, 国家出台的多项扶持措施, 意在改善经济环境, 稳定市场;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市场购买领域正常运作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证, 对2010年市场走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生产资料市场有望延续2009年稳定发展的走势, 供给稳定增加, 需求持续回暖, 市场价格步入上升通道。
运行价格 篇8
2013年,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态势稳定,景气水平始终位于略低于绿灯区水平的位置。前4个月位于绿、蓝灯边界。5月份,受流动性紧张和出口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景气水平略有降低,降至浅蓝灯区。6月份景气分值为32.7,为全年最低。8月份,在稳增长等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景气水平转为回升。9月份回升到绿、蓝灯边界,并一直延续到年末。12月份的景气分值为35.7,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见图1)。
2013年,构成中国经济运行指数的各项分指数均在绿灯区或绿灯区之下运行。
1.生产运行指数保持 2012 年水平。
2013年初生产运行指数以浅蓝灯开局,走势与总指数相似。7月份降至31.5,为全年最低。10月份回升至绿、蓝灯边界。12月份的景气分值为36.3,与2012年同期水平相当。
2.国内需求指数保持最高。
2013年国内需求指数始终在绿灯区运行,是各分指数中景气水平最高的。前6个月景气水平略有降低,从1月份的48.5降至6月份44.3;之后逐渐回升,12月升至49.4,景气水平与2012年同月持平,位于绿灯区的中间位置。
3.价格运行指数持续在浅蓝灯区小幅波动。
2013年前5个月份价格运行指数景气水平略有下降,从1月份的29.8降至5月份的26.8;之后逐渐上升,10月份达到33.5,为全年最高;12月份为32.9。
4.金融运行指数降至新低。
2013年前5个月金融运行指数虽基本稳定,位于绿、蓝灯边界,但5月、6月份银行流动性异常紧张,6月份景气水平下降至浅蓝灯区。尽管流动性紧张很快得到平息,但景气水平没有恢复过来,而是一路走低,12月份的景气分值为27.7,比201年12月份回落7.6个点,位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5.外经指数波动较大。
2013年前4个月外经指数位于绿、蓝灯边界,5月、6月份严查套利贸易,景气水平大幅回落,6月份降至蓝灯区;之后的景气水平有所恢复,9月份回升至浅蓝灯区。四季度的景气分值为26.8,比一季度低11.9个点,与2012年四季度持平。
6.原材料设备指数呈先降后升走势。
2013年1月、2月份原材料设备指数位于绿灯区,3月份降至绿、蓝灯边界,4月份为全年最低的38.9;之后小幅上升,7月份升至绿灯区,10月份达到48.5,为全年最高;12月份为46.3,与2012年同月持平。全年波动幅度不大(见表1)。
注:○为绿灯、○△为黄绿灯边界、△为黄灯、△△为红灯、○▽为绿蓝灯边界、▽为浅蓝灯、▽▽为蓝灯。
二、经济增长速度亦保持稳定
2013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曾出现回升势头和下行风险,但最终走势却相当稳定。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7.7%,增速与2012年相当,位于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各季增速差异很小,一季度平稳开局,同比增长7.7%;二季度受流动性紧张和出口增速下滑的影响,增速略降,同比增长7.5%;三季度由于采取稳增长、保下限的调控措施,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增速回升至7.8%;四季度,流动性紧张又有所显现,回升走势没能延续,同比增长7.7%。分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增速比2012年低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比2012年低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比2012年高0.2个百分点。
2013年,工业走势与经济整体走势基本一致,增速稳定在相对较低位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9.7%,增速微降0.3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明显低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和2009年。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略低于2012年四季度;二季度增速降至9.1%,且出现一定下行风险;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0.1%;四季度同比增长10%。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2013年发电量增长7.6%,增速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呈明显上升走势;汽车产量呈强劲增长态势,比2012年增长18.4%,增速比2012年大幅提高12.1个百分点,增速逐季走高,四季度同比增速高达24.6%;钢材产量增长11.4%,增速比2012年加快3.7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增长9.6%,增速比201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9.9%,增速比2012年略有提高;原油加工量增长3.3%,增速比2012年略低;焦炭产量增长8.1%,增速比2012年加快2.9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增长8.1%,增速比2012年回落3.7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若干影响增速上升的因素。一是货币政策以防范各种风险为重点,稳中偏紧的取向不会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下行压力;二是市场利率走高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不利冲击;三是汽车消费的高增长存在一定变数。但同时也存在保持稳定的有利条件。一是保下限、稳增长的调控政策取向将对经济增速稳定形成强劲支撑;二是出口增速上行的可能性居大。总体来看,有利因素是主要的,因此经济增速将保持稳定走势。
三、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工业购销价格下降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涨幅为2.6%,与2012年持平。全年各月涨幅小幅波动,受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6—10月形成一波小幅上升,同比涨幅从2.1%上升至3.2%,连续4个月的涨幅增大曾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再次来袭的担忧。但在货币政策稳中偏紧的情况下,上升走势不可持续,12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至2.5%。虽然2013年消费价格涨幅不高,但在货币供应量M1增速较低、需求没有过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并没有外部价格上涨推动的背景下,CPI涨幅仍达2.6%,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就是低端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的推动。201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13.9%,增速比2012年加快2.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仍远超经济增长速度。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相当部分会转化为食品价格上涨。2013年,食品价格比2012年上涨4.7%,成为带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年中的价格涨幅扩大还是年末的涨幅回落,均主要是食品价格影响的结果;而其他7个类别的价格涨幅均不高,且有5个类别的涨幅回落。
2013年,工业生产者价格延续下降走势,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比2012年下降1.9%和2%,两者降幅均比2012年略高。从全年走势看:5月份之前降幅增大,之后逐步缩小,但变动幅度不大;二季度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7%和2.8%,为全年最大降幅;四季度同比降幅分别回落至1.4%和1.5%。从消除季节因素后的定基指数看,7月份以后,购销价格水平没有进一步降低,下降走势得到暂时缓解。在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降幅较大,全年下降2.6%。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分别下降5.7%、3.1%和2%;生活资料价格基本稳定,微涨0.2%。在购进价格中,6类价格下降。其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燃料动力降幅较大,分别比2012年下降4.6%、4.2%和3.9%;纺织原料价格与2012年持平;农副产品是价格唯一上涨的大类,比2012年上涨1.6%。
2013年,农产品生产价格继续上涨,比2012年上涨3.2%,涨幅比2012年上升0.5个百分点。从消除季节因素后的环比涨幅看:一季度、二季度的涨幅较大,三季度、四季度的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分行业看: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4.3%,涨幅比2012年回落0.5个百分点;林业产品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9%;畜牧业产品由降转涨,上涨2.4%;渔业产品上涨4.3%,涨幅比2012年回落1.9个百分点。
2014年,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货币政策稳中偏紧、经济增长速度低位稳定、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以及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等格局均将延续,因此各类价格的走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消费价格涨幅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工业生产者购销价格将继续小幅下降。
四、消费、投资需求稳定,政府需求有所减弱
2013年,虽然国内需求受到货币政策偏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但增速仍基本稳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均与2012年接近,为经济回稳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1.消费需求增速先回落后回升。
2013年,消费需求呈低开后回升的走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1%,增速比2012年回落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5%,增速比2012年回落0.5个百分点。各季增速呈缓慢走高态势,一季度受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增速回落明显,同比增长12.4%,二季度回升至13%,四季度达到13.5%,但未达到2012年的同期水平。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回落较为明显,全年增长11.6%,增速比2012年回落3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1%,增速比2012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长9.1%,位于全年的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2.2%,增速比2012年回落1个百分点。从消费构成看:餐饮支出的回落幅度较大,比2012年增长9%,增速比2012年回落4.6个百分点;而商品零售依然增长较快,比2012年增长13.6%,增速仅比2012年回落0.8个百分点。虽然消费需求增速略有回升,但上升趋势并不明显,加之目前没有支持消费需求增速走高的特殊因素,因此2014年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2.投资增速基本稳定。
2013年,我国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投资的措施。虽然加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和限制地方融资规模会对投资增速产生下拉作用,但全年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仍比2012年增长19.6%,增速仅比2012年降低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9.2%,增速与2012年持平。全年走势较为稳定,前三季度增速比较接近,但四季度有所下滑,同比增长18.2%,比三季度降低2.1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6.3%,虽然增速比2012年加快1.6个百分点,但下半年呈下行走势;民间投资增长较快,比2012年增长23.1%,增速比2012年低1.7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增长22.6%,是全年各季中最低的;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速较低,分别增长7%和4.5%,增速分别比2012年回落1个和10个百分点。从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增速高达3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4%,增速比2012年回落2.8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增速与2012年相当。分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较快,分别增长22.8%和23%,但增速回落,分别比2012年低3个和1.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长17.9%,虽然增速相对较低,但没有回落。
2013年,虽然针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达17.3%,比2012年加快15.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上升,完成投资比2012年增长19.8%,增速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对保持全部投资的较高增速起到关键作用。2014年,房地产投资有下行风险,原因有二:一是2013年商品房销售呈高开低走的下滑走势,一季度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7.1%,二季度降至23.5%,三季度进一步降至15.7%,四季度仅增长7.7%;二是受利率市场化影响,2014年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已成大势所趋,势必对资金高度密集且高度依赖于融资的房地产业形成较强冲击。
2013年,受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的影响,企业存货投资意愿较弱。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增长8.2%,增速比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低3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6.6%,增速比2012年末低0.6个百分点。
3.政府需求有所减弱。
2013年1—11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9%,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9.3%,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虽然财政收入和支出大体同步增长,但支出增速的回落幅度更大,因此政府需求有所减弱。
五、进出口波动较大
2013年,出口总额增长7.9%,增速与2012年持平,全年呈大幅波动走势。前4个月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7.4%;5月、6月份严查套利贸易,增速大幅回落,6月份同比下降3.3%;三季度、四季度有所恢复,同比分别增长3.9%、7.4%。贸易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一是一般贸易出口增速远高于加工贸易,前者全年增长10.1%,增速比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四季度已达到13.4%,后者全年下降0.2%;二是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速较低,对美国出口增长4.7%,对日本出口下降0.9%,对欧盟出口增长1.1%,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相对较快,对东盟出口增长19.5%,对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出口分别增长12.6%、8.3%和9.8%;三是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长远高于东部,1—11月份,中、西部地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5.5%和16.9%,东部地区仅增长6.6%。
2013年,进口总额增长7.3%,增速比2012年加快3个百分点。除5月、6月份以外的各季增速较为稳定,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8.4%、8.4%、7.2%。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增长8.5%,增速比2012年加快7.1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增长3.3%,增速比2012年加快0.9个百分点。进口的国别(地区)构成与出口差异很大,来自东盟的进口仅增长1.9%,来自美国的进口则增长14.8%,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增速更高达18.5%,已占到进口总额的8%。
2013年,净出口规模较大,全年商品贸易顺差2598亿美元,仅次于2007年和2008年,比2012年增长12.4%。虽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较大,但两项合在一起的顺差规模依然较大。贸易顺差规模的持续扩大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考虑到目前出口增速并不高,因此减轻升值压力应主要依靠加大进口。
2014年,出口增速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有二:一是严查套利贸易使2013年的出口基数较低;二是按出口波动周期推算,2014年处于上升期。预计出口增速上升趋势将在二季度及以后逐渐显现,全年增速有望高于10%。
六、金融运行状况走低
2013年,货币政策稳中偏紧,金融运行状况小幅走低。年末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6%,增速比年初回落2.3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9.3%,增速比年初回落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4%,增速分别比年初回落1.3个和8.5个百分点。各项金融指标的增速回落大多始于6月份,当时银行系统遭受钱荒袭击,根源在于贷款冲动和期限错配。虽然钱荒很快得到平息,但根源并未消除,资金市场也没有回到之前的状态,市场利率在短暂回落之后就步入了上升通道。12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4.16%,比2012年同期高1.55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4.28%,比2012年同期高1.66个百分点。
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4%,增速比2012年回落13.6个百分点,全年呈大幅波动走势。前4个月超常增长,同比增长63.4%;5月份严查套利贸易,封堵了热钱流入通道,同比增速迅速回落至3.8%;6月、7月份,遭遇流动性紧张的袭击,连续两个月大幅下降,6月同比下降41.7%,7月同比下降22.2%;之后增速始终大幅波动,8月份恢复较快增长,9月、10月份再次大幅下降,11月同比增长7.7%,12月份下降24.2%。下半年累计为71083亿元,比2012年下降11.1%。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波动,表明金融市场在表面稳定的同时出现了不稳定因素,极有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单位:%
摘要:2013年,面对流动性紧张等因素的冲击,我国主动下调对经济增长的要求,采取区间调控策略,做到稳增长和防通胀并重,避免了经济下滑,实现了经济增速的相对稳定,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我国将延续既定的调控政策取向,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会比较稳定,因此将保持低位稳定的经济走势。
运行价格 篇9
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继续保持区间窄幅震荡, 三元生猪价格走势暂时失去方向, 但仔猪价格震荡向下趋势明显。今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猪均价至15.58元/千克, 良杂猪15.45元/千克, 三元仔猪均价32.48元/千克。目前猪价受两个主要因素制约, 一方面是近期南方地区生猪跨省运输开始陆续恢复, 局部地区也因输入性猪源数量增加导致生猪价格小幅回落。另一方面随着高校陆续开学、中秋月饼制作提前备货等因素刺激, 猪肉需求量将继续增加, 双节来临和学校开学也是支撑猪价不跌的重要动力。由于玉米价格弱势运行, 生猪养殖效益仍将维持在盈利区间, 自繁自养依旧获利颇丰。基于养殖户的惜售心理和中秋旺季的临近, 养殖户依然缺乏淘汰母猪的动力。从历史上看, 目前猪周期延长了。饲料成本主要来自豆粕价格快速上涨, 由于目前港口油厂出厂价普遍达到4300元/吨以上, 未来养殖户拿到的豆粕价格不排除将创下年内新高的可能。
运行价格 篇10
棉花 2011年期棉价格下跌甚多,幅度甚大,基本上回吐2010年全部涨幅。就供求而言,因为2011年植棉成本提高,加上官方收储,对2012年的棉价会有一定支撑。但整个市场的恢复却并非易事,高成本难以顺畅传导至下游行业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棉花库存并不算高,但因为中间商、生产商缺乏补货热情,以至于棉花供应宽松。而相对宽松的供求格局并非因为产量增加,而是因为需求疲弱。下游纺织行业对棉花需求疲软。2012年,下游纺织行业能否有所起色仍将是棉花市场关注焦点。
预计2012年一季度之前,官方收储将成为期棉主要支撑因素。如果春季需求旺季棉市购销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则可望推动棉价反弹。4月份是植棉意愿确定的关键时期,按照棉花产量一年增一年减的统计规律,兼顾到2011年棉农和贸易商收益水平并不太高的现实,预计2012年植棉意愿或较2011年有所降低。照此逻辑估算,2012年一季度棉价企稳反弹走势或将延续到夏季。2012年下半年市场焦点将转向政策面和消费面,包括2011年官方收储库存如何处置、进出口政策变动、下游纺织行业消费有否回暖等都要给予关注。
白糖 2011/2012榨季糖市将进入增产周期,全国有潜力超过11月初1150万吨的预期产量水平,达到1200万吨。这意味着新榨季将会有100~150万吨增产。不过,榨季初期还在白糖生产过程中,具体增幅不确定。虽然截至本报告完成时,天气条件还不错,但2011年年底~2012年年初的糖市还没有摆脱天气影响的危险期。不论如何,因为增产原因,新榨季糖市供应紧张局面必然会缓解。
新榨季糖市最大障碍是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增产周期遭遇糖市需求增速衰减,不利于糖价走势。此外,原糖期价也可能因为全球供应增加而逐渐下行。这将制约国内糖价,即便是在原糖期价下行速度慢于国内糖价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国内外糖价的高价差状态将随着国内糖市增产周期到来、供应格局转向宽松而逐渐向低价差状态,甚至负价差状态演化,这也就意味着国内糖价相对原糖期价而言有更大下跌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减缓进口的进一步扩张。
油脂 豆油方面,由于消费增长高于产量增长,导致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减少,并且库存消费比创出最近几年来新低,造成全球豆油供应相对紧张的局面;而菜籽油则是因为产量减少幅度超过消费减少幅度,导致全球菜籽油期末库存减少,库存消费比也出现连续下降,全球菜籽油供应处于相对紧张局面;不过,棕榈油情况正好相反。棕榈油产量增长高于消费增长,致使全球棕榈油期末库存增加,达到仅次于2009/2010年历史高位水平,上一年度供应不足局面也有所改善。
豆油与菜籽油均处于供应相对紧张局面,只有棕榈油供应不足局面有所改善,所以新年度全球植物油整体处于供应紧张格局中,主要体现便是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与库存消费比继续下滑。不过,虽然全球植物油供应仍旧偏紧,但品种结构性分化或将使豆油与菜籽油走势相对棕榈油更强些。只是,在国内市场上,植物油供应却比全球市场要宽松,主要是因为虽然国内植物油需求还在稳步增长,但是国内供应增长却超过需求增长,造成期末库存有所增加。也因为国内植物油供应相对宽松,国内植物油期货走势也将弱于海外期货价格。
另外,市场关注焦点集中于天气和政策两个层面。天气方面,2012年一季度拉尼娜现象有可能造成南美产区干旱,特别是对阿根廷单产造成一定影响。同时,2012年第一季度棕榈油产量有可能阶段性下降,但之后棕榈油产量增产趋势将会延续。政策方面,随着大豆和菜籽收储价格提高,将会提升植物油特别是菜籽油的价格重心。不过,鉴于国内植物油储备充足,期价上涨幅度将会明显受限。
运行价格 篇11
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对省内18市68县的监测,2013年2月,四川生猪价格稳中有跌,全月育肥猪出栏均价逐周小幅向下调整,饲料原料及配合料稳中有涨,猪粮(料)比呈中间高(中旬),两头低(月初、月末)的态势。育肥猪价格同比接近,但饲料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2月份四川生猪价格除育肥猪逐周小幅下滑以外,仔猪、后备母猪,尤其是猪肉零售价前三周稳步上扬,春节后整体向下调整;而饲料原料及育肥猪配合料呈整体高位运行态势。养殖效益呈逐周萎缩之势,至月末每头肥猪效益均破50元。预计市场需求将减缓,生猪市场价格将进入调整期。各地养殖场户要积极配合春防并注意倒春寒对生猪的影响,做好冬春交季疫病防控和圈舍温湿调控等管理,调整好猪群结构、适时补栏和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