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精选12篇)
中国地质大学 篇1
一、科研慧眼独具——坚持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 获得丰硕成果
贾振远教授说:“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事业尽管是地学的一小角, 但在石油地质学中则占有重要的地位。油气在世界中有一半产自碳酸盐岩, 现在这种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 碳酸盐岩已成为不断寻找勘探的新领域, “我为在这个领域能做些工作而感到骄傲。”
作为我国较早注重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研究方向的专家, 贾振远教授尽心极虑, 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教学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贾振远教授认识到碳酸盐岩油气地质与陆源碎屑岩油气地质有诸多方面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 他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收集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编写了《碳酸盐岩油气地质》讲义 (校内刊印) , 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90年代, 又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教材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 接着又与石油大学郝石生教授合作编著了《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分布》一书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为原石油工业部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培训编写了《碳酸盐岩沉积学》讲义, 该讲义在我国各油田和培训班、大学中传播使用, 期间还录制了《碳酸盐岩微相分析》、《沉积学》等录音教材为研究生和培训班讲授。
不仅在教学上, 在科研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做了详细系统的深入研究, 对碳酸盐岩的重力流形成过程做了物理学的解释。在对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研究方面, 根据油气观点, 指出浅水与深水之间枢纽带为独立的沉积单位。在对白云岩的研究中, 指出华北震旦系雾迷山组白云岩是原生成因, 解释了华北奥陶系豹斑灰岩白云石次生成因的过程, 认识了新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白云岩是深埋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 并与胜利油田的同行研究了我国海南岛潮汐白云岩形成的过程。
由于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贾振远教授于1984年被原华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聘为顾问;1985年被原石油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87年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并获得了“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和补贴。
在长期教学和科研中, 贾振远始终坚持了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方向, 获得丰硕的成果, 同时培养建立了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现在, 以蔡忠贤教授为首的团队继续在我国南北地区进行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研究;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方面, 开展了深入研究, 把石油地质学、沉积学与水文地质学结合在一起, 对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储集体的溶洞、溶道、溶屋、溶厅等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二、创新思维不息——承担重大科技科研项目, 功绩卓著
丰厚的积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让贾振远教授始终在重大科研课题上有出色表现。
贾振远教授进行了“七五”攻关项目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他们取得的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性能课题研究成果, 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天然气的勘探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七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还与陈发景教授共同负责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5-54-03-02-03“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沙西, 雅克拉构造与柯坪地区构造, 储集性能类比研究”。在鄂尔多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 贾振远教授又提出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 如沙雅隆起和沙西地区的断裂特征, 雅克拉油气藏类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洞、缝, 储集类型及成因等。为解决这些难题, 贾振远教授翻阅大量资料, 率先在立题时提出采用地质类比方法, 即在邻近沙雅隆起西北侧的柯坪隆起区和沙西区构造特征和储集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该思路新颖可行, 被油气勘查工作采纳。
贾振远教授在该专题中主要负责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与沙雅隆起进行类比研究, 该研究工作采用了野外与室内, 宏观与微观, 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深入研究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后生作用及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 特别是将构造演化和成岩后生作用研究相结合起来, 并探讨了当今难题深埋白云岩的作用。该技术思路新颖,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另外, 根据大量野外地面调查和测井资料, 贾振远教授对断层碎裂岩和构造裂缝的类型和性质进行研究, 探讨了断裂和裂缝的期次, 以及不同碎裂岩的渗透性质。从而对塔里木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孔、洞、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有了规律性认识, 为塔里木东北地区找油勘探中确定找油层位和有利地带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专题研究紧密结合生产, 解决了生产当中提出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盆地中分析利用了地震剖面和岩相古地理的资料, 确定了满加尔深水生油凹陷, 为研究塔里木东北地区油气源和远景评价奠定了基础, 对塔里木东北部地区石油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八五”期间, 贾振远教授是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101-04-01“塔里木盆地北部碳酸盐岩, 碎屑岩油气富集条件及评价研究”一级专题负责人之一, 同时负责并承担了“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一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专题。
这是在“七五”攻关基础上, 针对勘探、生产及“七五”攻关中所存在的震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条件这一难点进行攻关, 攻关起点高、难度大, 体现了科研与生产的密切结合。贾振远教授本着不怕苦、不怕累, 迎难而上的精神, 带领着攻关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该专题应用“沉积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展布, 成岩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的技术思路, 采用露头、钻井, 测井、地震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为提高研究水平, 引进“储层三维构型”储层模拟等当今国内外最新方法, 顺利完成攻关项目。
“八五”课题开展后, 在贾振远教授的指导和亲自参与下, 该一级专题下属的4个二级专题均采用了当时国内外最先进的“三维构型”研究方法, 并取得可喜成果。在储层空间几何形态、展布规律及非均质性方面的研究, 使科研人员对碎屑岩沉积相特征、储油层特征、类型、展布规律均有新的认识, 有利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此外, 贾振远教授还系统观察了塔里木北部地区所钻井岩芯和岩屑, 结合地表资料综合分析, 对塔里木北部地区井下下古生代地层划分问题提出一套方案, 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钻井揭示下古生代地层少, 且地层分布不均而造成的下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难题。
贾振远教授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赞誉。1987年他被长庆石油勘探局聘为高级顾问;1985年被使用工业部石油勘探司聘为《石油勘探技术培训教材》编委;1998年被中国地质学会聘为第五届石油地质委员会委员;2004年被中石化西北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聘为塔河油田开发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 贾振远教授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1987年“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获中国石油与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与标坪隆起构造地质, 储层类比研究”获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梁亮胜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塔里木盆地北部震旦-奥陶系储盖条件与油气富集条件”的研究, 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饱含着贾振远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和努力。在无数个付出与收获的过程中, 贾振远教授不断地充实和超越着自我, 为石油地质事业奉献的同时, 也成就了其丰满厚重的科研人生。
摘要:丰富的科研实践和执着的探索精神, 让他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深远前瞻的眼界和丰富敏锐的创新思维;踏实奋进、百折不回的工作态度, 让他的科研智慧和专业积淀充分释放在我国的石油地质科研和教学工作当中;他就是贾振远教授, 一位精勤不倦地耕耘在石油地质科研事业上半个多世纪的专家学者。
中国地质大学 篇2
章
程
(第八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称北京地大;英文名称为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网址为;注册地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第三条
学校是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并与国土资源部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
第四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第五条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六条
学校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地质、资源、环境和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为解决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面
•1• 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第七条
学校坚持“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任务,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最终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长远奋斗目标。
第八条 学校的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学校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
第九条
学校坚持自主办学、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开放合作,尊重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保障教授治学。
第二章 学校与举办者
第十条 举办者依法依规决定学校的分立和合并等事项,任免学校负责人,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自主权,规范和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科学的管、办、评分离的质量评估制度,依法接受举办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组织的评估。
第十二条
学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校
•2• 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三条 学校依法行使下列办学自主权:
(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二)根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确定和调整办学层次、结构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制定和实施招生方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三)确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并授予学位;
(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活动;
(五)开展与境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六)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管理体制、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七)依法依规选聘和管理教职工,评聘职务职级,制定薪酬体系,决定收入分配。
(八)管理和使用学校经费与资产;
(九)依法获得的其他办学自主权。
•3•
第三章 学生和教职工
第十四条 学生是指由学校依法录取、取得入学资格、具有本校学籍、接受学校培养的受教育者。
第十五条 学生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公平接受学校教育,平等使用学校公共教育资源;
(二)按规定条件和程序自主选择专业和选修课程,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三)按规定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或学生资助体系的其他帮助,公平获得奖励和荣誉;
(四)在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五)依法依规组织和参加学生社团,以及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和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
(六)知悉学校改革发展和其他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合法权益受到的侵害表达异议或提起申诉;
•4•
(八)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十六条
学生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纪守法,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达到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条件要求;
(三)按规定缴纳学费和有关费用,履行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四)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五)珍惜学校名誉,维护学校利益;
(六)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规定的其他义务。第十七条
在校接受继续教育等其他类型的不具本校学籍的受教育者,其权利和义务由受教育者与学校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依法另行约定。
第十八条 按照岗位职能和工作任务不同,学校教职员工由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组成。学校依法依规制定人事管理制度,对教职员工实行分类管理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升、奖惩的依据。
•5• 第十九条
教职员工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一)根据工作岗位和职责需要,合理使用学校公共资源;
(二)公平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工作机会和条件,依法获得薪酬;
(三)在品德、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公平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
(四)知悉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及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就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和提出申诉,就合法权益的侵害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六)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第二十条 教职员工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二)忠诚教育事业,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尊重和爱护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四)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五)珍惜学校名誉,维护学校利益;
•6•
(六)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第二十一条
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在站博士后、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校从事教学、科研、进修活动期间,依法依规享受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帮助。
第二十二条
学校依法依规履行对离退休教职工的责任,保障离退休教职工应有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第四章 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
第二十三条 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建立符合国情、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第二十四条 学校党委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第二十五条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党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上级组织、本级组织的决议,依靠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7•
(二)讨论决定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和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负责人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的选拔、推荐、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统筹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四)讨论决定学校重要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计划,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五)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八)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九)领导学校的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十)讨论决定其他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第二十六条 学校党委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党委常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
•8• 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式对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第二十七条 中国共产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学校的党内监督机构,在学校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领导下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履行职责。
第二十八条 校长作为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策和决定。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在分工的基础上,根据校长授权,协助校长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责。
第二十九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校长的主要职权是:
(一)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发展规划,提出学校重大改革和发展方案及措施,组织制定和实施具体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
(二)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行政机构负责人,聘任或解聘学术委员会或其他学术组织、咨议机构成员;
(三)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重要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计划,负责教师队伍建设;
(四)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薪酬制度,依法依规聘任与解聘教职员工;
(五)组织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和行政管理运行等工作;
•9•
(六)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招生就业工作,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对教职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七)组织拟订和实施学校重大基本建设和经费预算等方案,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八)管理和保护学校资产,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九)向学校党委报告重大决议执行情况,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十)履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三十条
学校校务会议是学校的行政议事决策机构,是校长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有关决议、研究和处理学校行政重要事项的会议。校务会议根据其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按照集体讨论、校长决定的方式,研究提出拟由学校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学校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审议或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校长对会议研究事项享有最后决定权。
第三十一条 学校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依据其章程产生并行使校内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第三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重要规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二)审议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学位授予标准、学历教
•10• 育培养标准、教师职务评聘学术标准;
(三)审议学科、专业、院系和其他学术机构的设置与调整方案;
(四)审议学科资源配置方案和交叉学科、跨学科协调创新机制建设方案;
(五)审议学术评价和学术争议处理规则,裁决学术纠纷,裁定学术不端行为,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六)评议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改革的重大政策与措施,评价教师和引进人才的学术成就与水平,评定或授权评定科研基金、科研项目、教学科研成果和奖项;
(七)指导全校学术活动和学术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弘扬科学精神;
(八)接受学校委托对其他有关重要学术事项进行论证、咨询和仲裁。
第三十三条 学校依法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依法履行学位评定和授予的职责。学位评定委员会可按照学科门类或授予学位类型设立若干分组,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第三十四条 学校依法设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履行评议和审定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职责。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可按照专业技术系列设立若干评议组,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11• 第三十五条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
第三十六条 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其章程开展工作。
第三十七条 学校依法成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按照各自章程依法履行相应职责。
第三十八条 校内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第三十九条 学校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党政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辅助单位等内部组织机构。各机构根据学校授权,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履行相应的管理、服务和保障等职责。
第四十条 学校党委根据党员人数和学校内部组织机构设置,设立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或党的工作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类委员会、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常设或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协助学校党委和校长处理有关事务。
第四十二条 学校教学、科研单位根据需要可设立相应的学术组织,在校级学术组织的授权和领导下依据相关规则开展工作。
•12• 第四十三条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事业发展需要设立二级学院,在人、财、物等方面规范有序地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保障其规范有序地履行相应职责、完成发展任务。
第四十四条 学院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实施;
(二)组织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学术活动;
(三)建设师资队伍,组织实施教师的业绩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四)在学校核定的编制内设置内部机构,制定内部工作规则和管理办法;
(五)管理和考核教职员工,教育和管理学生;
(六)管理和使用学校核拨的办学经费和资产;
(七)履行学校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十五条 学院实行党政领导、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管理体制,由院长、院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副书记等组成党政联席会议,按照学校党委审定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决定学院重要事项。
第四十六条 独立建制的实体研究院(所、中心)等科研机构,按照学校规定履行相应职责。非实体的系(所、中心)等教
•13• 学科研机构,由学校批准设置,依托学院(部)管理。学校附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规定运行与管理。
第五章 经费和资产
第四十七条
学校的经费来源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社会捐赠和其他合法收入等。学校鼓励和支持利用包括市场机制在内的各种合法机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和事业发展资金。
第四十八条
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建立财务预决算、经济责任、财务公开、审计监察等制度,保障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
第四十九条 学校资产指由学校合法占有和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资产总称,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以及依法认定为学校所有的其他资产。学校依法组织办学资源,鼓励和支持校内外单位和个人为学校筹措建设和发展资产。
第五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优化和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学校保护并合理利用校名校誉、学校标志物和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
•14•
第六章 校友及社会
第五十一条 校友是指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各类学生、教职工与进修人员,以及被学校授予各种荣誉学位和荣誉称号的各界人士。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联系和服务校友,鼓励校友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十二条
学校依法注册成立校友会。校友会是独立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章程开展活动。学校鼓励和支持成立具有地域、行业、届别等特点的校友会分支机构。
第五十三条 学校依法注册成立教育基金会。教育基金会是独立的非公募基金法人,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章程开展活动。教育基金会尊重捐赠方对捐赠资金资产的使用意愿,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十四条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理事会。理事会是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咨询议事机构,其组成原则、议事规则、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遵照其章程执行。
第五十五条
学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依法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办学信息,面向公众合理开放办学资
•15• 源。
第五十六条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发展需要,同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或设立合作机构,发起、组织、参加或退出国际国内有关联盟和组织。
第五十七条
学校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能力,开展对口支援活动。
第五十八条
学校加强与所在地的紧密联系,参与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章 学校标识
第五十九条
学校校训是“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风为“艰苦奋斗、严格谦逊、团结活泼、求实创新”。
第六十条
学校校徽由核心图案、中英文校名以及建校时间而成,整体造型为圆形印章形,色彩为蓝色和白色。核心图案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为中英文字形的“中国地质大学”,内圈下方数字“1952”为建校年份,中央为象征地质学科特征的“放大镜、地质锤、指南针与地球经纬”,体现学校务实严谨的科学气质和豁达内敛的治学精神理念。
•16• 第六十一条
学校校旗形状为矩形,正中为校徽与中英文校名的组合。校旗列出蓝色底和白色底两种,其中蓝旗为主旗,白旗为副旗。
第六十二条 学校校歌为《勘探队之歌》,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
第六十三条
学校校庆日为11月7日。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章程的制定与修订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务会议审议、党委常委会审定,报教育部核准。
第六十五条
本章程制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修改后导致章程违反上位法,或学校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和管理体制出现重大变化,或出现其他应对本章程进行修订的情形时,由校务会议提议修订本章程。
第六十六条 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应根据本章程制定和修改,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
第六十七条
本章程由学校党委常委会负责解释。第六十八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下的勘探者 篇3
走进地大,立于校门口的两块巨石上,篆刻了校友温家宝总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和“摇篮”的题词,向人们展示了坚如磐石的地大精神;树立在中心广场的手拿地质锤和石头、腰挎罗盘、后背地质包的地质勘探队员铜像,是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缩影;图书馆前,展放着硕大的三峡大坝基岩的岩芯,表露着地大人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心花园里高大的化石林是地球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世界先进的攀岩馆,成为现今地大人强身健体的常去之处;深远的地大隧道连接着科学与人文,承载着地大的今天与明天。这些展示地学美、规划严整和谐的校园环境,时时都在影响、感化着地大师生,激发地大人学习探索地球科学,以地学为荣的热情。
校园内还有国内最大的大学博物馆——逸夫博物馆。该馆开辟了五个地学展厅,分别是地球奥秘展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珠宝玉石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和矿产资源展厅,大体代表了地学学科的基本框架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地球奥秘展厅从独特的行星、地球的物质组成、生物圈、不安稳的大地、大自然的雕塑家以及人与地球等方面,反映地球46亿年的沧桑历史。在这里,观众不仅能领略到世界首创、直径达1.5米、与黄道面呈23.5度夹角倾斜旋转的磁悬浮地球仪的风采,还可以亲身体验人造地震平台所带来的大地的颤动。这些现代化展示手段在让人感受到地球的神奇博大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同时也能感受到地大在地球科学方面的造诣。
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从生命起源开始,陈列安排以地质历史中的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现地球生命38亿年的进化历程,并且突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其中脊椎动物特别是恐龙的进化尤其引人注目,展厅陈列的9具恐龙骨架化石、恐龙足迹化石、6条电动机器恐龙把观众带到了奇妙的恐龙世界,展现的是地大在地质学上的风采。
珠宝玉石展厅的内容包括认识宝玉石、宝石的奇光异彩、宝玉石世界、宝玉石鉴赏以及宝玉石趣话等。精美绝伦的宝石、五彩缤纷的玉石,让观众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矿物岩石展厅力求用种类齐全、特征典型、精美独特的标本,让观众认识奇妙的矿物世界和岩石天地。
矿产资源展厅从走近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以及矿产危机与未来矿产5个方面展开。除了认识各种珍贵的矿石标本,在这里,观众还可以观赏用声、光、电技术制作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模型、天然气采气平台模型、湖北大冶铁矿模型等,了解人类开发地下宝藏的恢弘画卷以及地大在资源勘查方面的优势。
作为一所有着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地学特色非常鲜明的大学,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秉承传统,放眼未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大力加强地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艰苦奋斗精神为核心,以“地质元素”为基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野外生存等特色体育为品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出了包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嫦娥”应用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国际地联主席张宏仁、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奥运会冠军高凌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未来的地大人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谱写我校的新篇章。
中国地质大学 篇4
关键词:缺勤,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为了解大学生休学原因, 掌握影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不利因素, 以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大学生在校期间休学率, 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以及教育投资的浪费, 现就中国地质大学2002年10月至 2011年10月在校学生休学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至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国家统招本科在籍学生共165 930名。
1.2 方法
以该校学工处学籍管理科存档的在籍学生档案及校医院保健科学生因病休学管理的原始资料为依据, 学生休学情况分为5类: (1) 精神疾病[1], 包括轻型与重型精神疾病、神经症中的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心理问题; (2) 传染病, 包括肝炎、肺结核; (3) 内外科疾病及其他疾病; (4) 良性休学, 包括出国、参军及创业; (5) 家庭困难和学习差、学习无兴趣。前3类归为因病休学, 学生病情均根据县、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 经校医院审核批准为据;后2类归为非病休学。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学年学生休学情况
2002-2011年休学509人, 休学率为3.07‰;总休学率和因病休学率均呈曲线变化, 2007年最高分别为3.97‰和2.76‰;因精神疾病休学自2006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2011年最高 (1.50‰) , 2003年最低 (0.54‰)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72, P<0.01) 。见表1。
2.2 休学原因构成
509例休学学生中因病休学342人, 占67.2%, 非病休学167人, 占3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25, P<0.01) 。5类休学原因分别为:精神疾病、内外科疾病、家庭困难及学习差、良性休学、传染病, 分别占休学总人数的30.5%, 25.0%, 18.5%, 14.3%和11.8%。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休学率/‰。
3 讨论
对于现代大学生休学率和休学原因已有报道, 但结果不一[2,3,4,5,6]。此次调查休学率为3.07‰, 因病休学率 (2.06‰) 略高于有关报道结果[2,6], 低于玉林师范学院的报道[3], 这可能与全国至今为止对高校休学没有统一标准有关。休学标准很大程度上只是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各个学校有差异。对高校学生制定统一的休退标准也是目前高校统一管理所必不可少的。若是由国家教育部门或卫生部门统一建立直报体系, 对高校学生休退学情况像对待传染病的管理一样直报, 将有利于为学校招生和学生申报学校提供依据, 同时减少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精神疾病仍为中国地质大学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 因精神性疾病休学占休学人数的30.5%, 这与很多报道一致[2,3,5,7,8]。有关学者发现学生精神障碍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9], 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除以往的恋爱问题和学习问题外, 网恋、同居以及性行为引发的其他心理问题、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目的迷失、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性差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织在一起[10], 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已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和校医院的重点。精神疾病的学生大多是一种内向型性格的人, 一方面渴望有人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对辅导员、心理咨询医生, 甚至是朋友、亲人都望而却步, 不敢或不愿意向他们倾吐心声。所以高校应根据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 (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引起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11], 开展合适的趣味体育项目和游戏, 提高同他人合作的能力, 使之在体育游戏中找到乐趣和共鸣; (2) 走向大自然, 开展一些户外的活动, 大自然是最好的医治师, 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数不多、小范围的春游、秋游以及友谊军联方面的活动, 开展有的放矢的户外活动; (3) 利用高校社团较多的特点, 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设立一些磨难教育项目或者趣味培训班等。
在中国地质大学5类休学原因中分别为精神性疾病、内外科疾病、家庭困难及学习差、良性休学、传染病, 与许多报道不相符[2,3,4,5,6,7,8]。这可能因为该校对传染病休学掌握的尺度同其他学校不同有关, 2009年以后乙肝的诊断执行新标准[12], 且体检出的慢性乙肝如只有肝功能异常而无临床症状者只作乙肝携带者处理, 不进行传染病诊断报告, 使2009-2011因乙肝休学的人数也减少。而内外科疾病占休学人数的25.0%, 处于该校休学原因的第2位, 这是许多报道中没有的[2,3,4], 主要为骨折、高血压、胃肠道疾患和肿瘤居多。对内科疾病而言主要是高中时期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应试状态, 学校及家庭只有一个目的, 让孩子上大学, 忽略了孩子的身体疾患, 造成很多大学新生休学[2,3];其次, 学生因运动不当, 造成骨折也较多, 所以在体育课目上增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以上几点, 在高校开展生动有趣的体育项目和走向大自然的户外活动, 增强高考前考生的健康体检力度, 防止学生内外科疾病的发生是降低学生休学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力.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1-66.
[2]李肇翬.鲁东大学学生2004-2008年休学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7) :842-843.
[3]张艳清.玉林师范学院2004-2008年学生休学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7) :889-890.
[4]黄群.某师范学院学生休学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 2007, 21 (3) :296-297.
[5]陈雅菊.某农业院校大学生因病休学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1, 8 (2) :73-74.
[6]姚宁.广西大学学生2000-2008年因病休学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8) :996-997.
[7]韩红, 王家同, 单肃.某大学学生因精神疾病5年休学状况的分析[J].中国校医, 2007, 21 (2) :188-189.
[8]彭卫琴.大学生休学原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61.
[9]WHO.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policies and plans[R].Geneva:WHO, 2005.
[10]李红.浅谈大学生休学原因及改善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3) :206.
[11]董玉福.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3) :345-34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 篇5
中地大京发“2006”28号
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处(部、室)、院(系、部),各辅助单位,后勤集团:
现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党中央、教育部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紧密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心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抓住机遇,加速前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办学质量、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和北京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市委教育工委的直接指导下,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我校于2005年9月至12月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和‚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四个目标要求开展工作,谋划积极,部署周密,措施得力,推进有序,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以极大的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经群众满意度测评,总体满意率达到98.6%。
2、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
校党委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开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专题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和理论创新工作。校、院(系)两级中心组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安排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并结合制订学校发展事业规 — 2 —
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以及本科教学工作、党的建设等热点问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研讨,有力促进了工作。
3、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情况互通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广大基层党支部,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评议活动、查找薄弱环节和工作不足、提炼整改措施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部分基层党组织改变了以前软弱涣散的状况,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得以增强,活力有所加强。
在全校党员中开展了主题为‚继往开来,从严治党,加强能力建设,在‘两个评估’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题教育和‚党总支、党支部达标创优,党员、党务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简称‚双优‛)活动。这些都切实推进了党建工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氛围,为形成与教学、科研工作特点相适应的生动活泼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4、努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校党委统一领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充分发挥‚两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学生中党的建设有所增强,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教风学风明显改善,‚育人中心‛观念和‚德育为首‛意识深入人心。
5、深入开展宣传工作
全校党的宣传阵地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扣发展主题,高唱主旋律,发挥喉舌功能。校报共出版24期,其中包括迎评特刊、迎新特刊,出版地新时讯6期。新闻网日更新量2-5条左右。对外宣传的策划意识增强,全年上报110篇次左右。电视制作新闻20期,配合教学、科研等工作制作各类专题片30余部,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的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地大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宣传发动工作。
二、按照‚特色加精品‛办学理念,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现场考察圆满成功
10月29日至11月4日,我校接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现场考察,取得圆满成功。自2004年3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会以来,学校遵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积极行动,精心组织,按照评估指标的要求,围绕 “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先后共进行了5次规模不等的校内自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和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教学基本建设取得成效明显,专业体系更加明确,教学改革深入人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取得新的进展,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学生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有效开展
学生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名人讲堂‛活动扎实推进,成为我校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2005年举办‚名人讲堂‛20余场,聘请多位学界泰斗、商界精英和政府高官到学校讲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北京青年学生先锋论坛‛活动,通过对‚诚信与责任‛、‚我的西部梦想‛、‚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等问题的交流思考,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扶持全年共有91个学生课外科技项目获得学校批准立项,直接参与人数达1400人。多名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在第三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1等奖三项,2等奖七项,3等奖九项;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2等奖二项,3等奖一项。
3、特色体育蓬勃发展
2005年是我校竞技体育大发展的一年,各代表队经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在国家、省市级的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5月成功举办中国地质大学第二届国际攀岩邀请赛,我校运动员获女子难度赛第一、速度赛第一及男子速度赛第一的好成绩。6月成功主办北京市第一届大学生户外越野挑战赛,我校运动员获冠军。在‚中坤杯‛帕米尔高原户外挑战赛及中国重庆武隆‚太极杯‛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均得亚军,在武术比赛、跆拳道等比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迈出新步伐
2005年,我校获准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土地资源管理、安全技术及工程、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也获通过。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合理。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继续推行了‚研究生名师讲坛‛计划,组织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或讲课15次,收到良好效果;认真做好本优秀硕士研究生的提前攻博选拔工作,以及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进一步规范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系统修订或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统一规范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办法‡,强化了博士论文的‚双盲‛评议与质量评估工作,修订了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把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与学习期间的科技成果(论文等)进行紧密关联。
四、招生和就业工作取得好成绩
2005年招生工作呈现出了‚一多两高‛的新特点。‚一多‛即招生形式多样化,在招收普通本科和艺术类考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生、艺术特长生及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两高‛即一志愿率高,录取分数高。2005年我校一志愿录取率为93.2%,已连续三年保持在93%以上;各省的录取分数也在不断提高,其中11个省市的录取平均分高出当地重点线30分以上,海南省的录取平均分甚至高出重点线80分。
2005届毕业生总数为2633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2158人,毕业研究生475人,创造了我校毕业生人数的历史最高峰。毕业生就业率为94.11%,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5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6.84%(9月1日统计数据,教育部统计日期)。我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指导‡、†就业指导课‡两门课程,规范了就业工作的管理,充分调动了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
五、科研事业实现新跨越
1、科技项目申报喜获丰收
2005年,由我校教师负责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2600万元),国家自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1项(项目经费为53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项外加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及科学部主任基金1项(项目总经费为906万元)。全年已到位科技项目经费超过1亿2千万元。
2、发表论文显著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校师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800多篇,较2004年(650篇)增长逾20%。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我校教师自行检索结果,我校2004年发表的论文,有42篇被SCIE检索系统收录,36篇被EI检索系统收录,40篇被ISTP检索系统收录,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论文达118篇。
3、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平台建设和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绩。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建设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组织的联合评估中被评为良好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基础性工作自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牵头单位,我校负责承担了由科技部主持的†岩矿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项目任务。与新疆地勘局签订了联合办学与科技合作协议,负责承担了广州海洋地调局、新疆地勘局、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个大型科技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
4、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为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学校积极邀请知名期刊海外编委及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访问、座谈。与中国地质图书馆合作,将1999~2005年†地学前缘‡期刊论文全文在该馆网站上网,并在期刊印刷前将†地学前缘‡每篇论文制作成PDF文档,实现了期刊印刷版出版与期刊电子文档上网的同步化。†地学前缘‡初步达成了在世界数据中心中国科学数据中心网站上网的意向。
根据200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期刊上网组最新发布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2004),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5600余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地学前缘‡的总被引频次为1691,居地球科学类期刊第2位,影响因子为1.800,居地球科学类期刊第1位;†现代地质‡的总被引频次为656, 居地质学类期刊第14位,影响因子为1.027,居地质学类期刊第13位。
六、队伍管理和人才建设切实加强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从实际需要出发,学校把干部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监督管理等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建设上,先后起草或修改了我校†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修改稿)‡、†处级以上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等10
余份文件,有力推进了我校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
按照我校†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对在2004年新一轮聘任中新上任的24名中层干部进行了试用期考核,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全面,收到很好效果。
2、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强化人才强校意识,围绕我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制定†‚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草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和攻读学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构建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营造宽松的人才成长和生存环境,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05年我校新进人员共计103人,其中教师74人(教授10人);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5名。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申报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入选资格。聘任兼职教授32名,其中4位国际著名学者被聘为我校荣誉教授。
七、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获得新发展
1、外事工作取得突出进展
学校承办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国际培训项目共3个,这三个国际培训班共77余名学员来自非洲、亚洲、欧洲与拉丁美洲等34个国家。与柏林工业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金乌大学、日本筑波大学等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共接待短期来访外国专家370余人次,组织学术报告会近两百场。办理派出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近百人次。
2、积极招收与送出留学生
2005年新招收语言生107人,本科留学生4人,研究生2人,进修 — 8 —
生3人。选送多名学生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莫斯科大学留学。派出地学院理科基地班在俄罗斯贝加尔裂谷进行跨国地质实习,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新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八、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呈现新气象
学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学校拨款400万元,启动安防工程。投入85万元,进行校园综合治理。对安全工作分解责任,分层次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制度、组织健全,责任落实、目标明确。为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每逢重大节日、寒暑假校领导亲自带队。全年共组织安全检查120余次,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2份,大部分已进行整改。
为维护校园交通安全,创造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经过调研,我校与海安停车收费管理公司合作,于2005年10月开始,对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实行收费管理,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
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校党委重新修订了†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申了领导干部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制度,并要求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逐步建立二级单位的‚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党政联系会议制度‛。学校加强对二级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各二级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后,校党委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在全校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竞答活动。根据党中央†实施纲要‡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并进行具体任务的分解。
十、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2005年8月学校按照京发改[2005]1918号文件精神,对校内的各项收费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学校自2004年至2005年5月收取的‚重修费‛、‚试读费‛不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校党委研究决定:这2项收费全部退还。有关这2项收费的详细情况,已报上级有关部门。
学校通过招生信息网、招生简章、各省、市、自治区的普通高等学校填报志愿指南、新生入学须知,公布我校经上级机关批准的高考招生指标和收费标准。在新生报到现场,学校专门设置了公告板,公布我校经上级机关批准的高考新生收费标准,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学生学习、生活用品都由学生自行购买。为了方便学生,学校还从多家出售床上用品的生产厂家中,通过前期招投标程序,选出两家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厂家,在新生报到现场公布价格,现场出售学生生活用品,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校违反高考招生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规定的举报为零。
十一、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设立网上校长信箱,师生可以直接向校领导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使广大师生能直接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督促各部门提高效率,做好工作。学校继续在基建、采购、维修等领域实行‚阳光工程‛,继续坚持校内5万元以上的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维修改建、仪器设备购置、校园治理、绿化、药品采购等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5万元以下项目实行备案的规定。根据教育部、北京市的要求,学校实行了以信息公开、结果透明、程序公开、操作规范为目标的‚阳光招生‛。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工作程序、咨询服务、录取结果和申诉渠道‚六公开‛。
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学校重大改革事项、重要问题上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让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专家学者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确保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重大决策,如‚十一五‛规划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反复进行研究和修改。定期向民主党派和离退休同志通报学校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信访举报查处力度。
十二、重视统战、工会及离退休工作
学校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沟通与联络,注重发挥他们在学校改革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举办统战干部培训班,专题学习中央5号文件精神,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含专题会议制度、情况通报会议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等),统战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教工之家‛的作用。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秀教师评选,积极为教学服务和促进师德建设。先后组织了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教职工健身运动节‛和第三届教职工‚软式排球‛比赛,提高了广大教职工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聘请多位有丰富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专家和联络员,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各种活动,使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十三、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地质调查楼、学生公寓18号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中平房的拆迁工作。暑假期间对教一、二、三、四楼、测试楼楼道进行了维修改造;对材料、能源系实验室、海洋学院实验室、水文系实验室、人文经济、法学专业实验室等12个专业,3200平方米实验室进行了维修改造。利用地调楼、测试楼、教四楼调整的机会,合理调整现有资源,积极改善各院系实验室和办公条件。经过调整,使我校珠宝学院、能源学院、材料学院等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2005年学校投入2000万元专项经费,继续完善教学实验室建设。目前我校教学实验室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各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现有教学实验室37个(分室150个)。制定和完善了实验室管理规定汇编,实验室管理工作逐步进入科学管理的轨道。
十四、内部管理工作和校办企业获得新拓展
1、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工作
规范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进一步细化了预算管理科目,严格项目经费的开支,强化了综合预算、综合财务的管理观念,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鼓励全校师生挖掘潜力进行创收;有效开展银校合作,多渠道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制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过去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清查和整理,全年归档案卷2176卷,文件3001件。
加强了干部的离任审计工作,继续进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对我校的校办企业进行审计调查,对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了审签。
2、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形式
学校与河北保定贺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长城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为学校增加社会及经济效益。申报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训中心‛,制定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协商有关合作培训及办学,成功申请到国家人事部有关外语翻译资格培训的资质,协助中国地质勘查协会开办安全培训,还与国家黄金投资协会、国家电子商务协会、长城计算机培训学校等多家单位洽谈合作培训事宜等。
3、积极推进校办企业多元化发展
学校先后注册成立了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公司物业管理中心、北京中地大投资管理公司地质灾害研究院,促进了校办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确保我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营,有效规避我校在企业经营方面的风险及连带责任。完成了彩印厂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促进学校的校园整体规划建设。
十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新形势下,如何团结、凝聚广大党员,使他们更好地在学校的建设 — 12 —
和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要紧密联系我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把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和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在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逐步形成全面、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建立起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办学条件问题
目前,学校面临办学经费不足的紧张局面。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各类资源已基本饱和,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科研用房十分紧张。新的一年,学校要积极推进基建工作,使校园的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要想方设法多方面缓解学校经费不足问题。图书馆、垃圾站、国土资源部干部培训中心及其他单位占用教学资源等问题成为师生反映的热点和目前工作的难点。学校要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请求出面协调此问题,为学校争取更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2005年,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全体师生员工众志成城、集体奋斗的结晶。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在新的一年里,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征程中再创辉煌。
主题词:行政工作
工作总结 通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办公室 2006年3月27日印
富人中国,穷人中国以及中产中国 篇6
中国已经进入个人理财时代
人物周刊:如何看待国内理财市场近年来的大发展?
赵晓:整体来看,中国已经步入了个人理财时代,这从许多方面都能看出来。比如我们的储蓄存款占到了GDP的1.6倍,许多人手上都有不少闲钱;比如住房的购买,股票市场的活跃,有很多人投资于资产,并且从资产里面获得收益;另外还可以从中国现在的收入差异看出来。现在收入差异主要并不是工资差异,更大程度是有些人能从资产中获得收益,而且这部分的比重正在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类代理私人理财的公司越来越多,各种关于理财的会议、论坛也层出不穷。所以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理财时代,这和中国人收入的提高,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人物周刊:中国多年来都是内需不足,储蓄过多,银行低息,但现在投资理财领域却变得异常活跃。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赵晓:以前老百姓宁可去储蓄,因为储蓄非常保险,但跟现在股票房产的高风险高回报一比,储蓄利率太低,收益也太小。加之通货膨胀等因素,钱存在银行就是越来越不值钱。所以我说,买房炒股是中国人民最理性的选择!
人物周刊:对大多数人而言,手上的钱究竟是用于消费的多,还是用于投资理财的多?
赵晓:这得分人群来看。我国有三部分人,一部分是高等收入者,数量有几千万,这是一个“富人中国”,在全世界都可以买最好的东西,属于不干活也能过得很好,是投资理财最核心支柱的人群;而穷人则是干了活也还是活不好,这部分有7亿多。还有个中产阶层的中国,属于那种干了活就能活得还可以。这个收入阶层的人口大约在5亿左右。其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在6000至7000元之间,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其消费正在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数量追求型向质量追求型转变,出国旅游、购房买股也正成为时尚消费,投资的目标之一。中产阶级用于消费和用于理财的钱还是比较平均的。
人物周刊:新近的这次加息将会给理财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赵晓:不会有什么影响。现在利息上调,唯一的影响,就是尽可能不让储蓄存款的利率变成负的,使得储蓄存款“搬家”的进程能更缓慢一些,说白了就是安慰一下老百姓,特别是社会边缘人,不要让他们觉得存在银行的钱是负的亏的,否则他们就会把钱取出来去做任何一项投资了,主要是拖住这部分人。事实上对于那些喜欢投资的和有投资意识的人来说,加息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投资的回报远远高于利息。而且,随着投资的工具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发展的形态越来越丰富,未来理财人群的队伍也将越来越壮大。
资本收益时代,富者恒富穷人恒穷
人物周刊:中国人(集体)的理财意识。或者说全民的理财运动,大约萌发于何时?是受什么因素的促使?
赵晓:理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兴起了,最早是以商品买卖为主,有人买君子兰,还炒过一段时间邮票,后来以股票为主,买原始股。97年之后就是房地产——这是两拨最主要的。现在还有一拨做保险的,将来可能还会更多,比如企业债券,风险投资PE。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越来越有钱,2011年中国人均收入过了1000美元,现在已经接近2000美元,这是理财意识萌发和觉醒最根本的原因。有了钱后,有相当一部分钱是花不完的,存在银行利率又太低,自然而然就想到拿出一部分来投资。
人物周刊:过去的两三年,理财运动对于整个国民财富的分配产生了什么影响?
赵晓:事实上,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个人理财的所谓资本收益时代,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严重失衡,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到75%以下,工资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由“九五”的15%下降到“十五”的12%,也就是说一些人仍然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赚得工资获取收入,而另外一些人却可以靠钱来生钱(房租、证券或股价收益等)获取收入,显然“富者恒富穷人恒穷”的局面更有可能持续乃至恶化。
人物周刊:持续拉大的贫富差异是这两年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
赵晓:对。目前这一类似“拉美化”的畸形收入分配格局将必然扭曲市场上的消费和供应,并导致贫富差异的“感受”完全不同。以住房为例,对于中国的富人和中产阶层来说,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住房供应使他们不仅在自住房方面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还在置业方面使他们有了更多更有价值的选择,因此他们对住房市场化总体上是满意的,对房价上升的批评也不多。然而,对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低收入群体来说,房价的上升已成为无法忍受的现象。这里面的问题,与其说是房价问题,不如说更多地是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这个大背景问题。
中国也曾有过收入相当平等的时代。在1980年代时,中国的基尼系数才0.1,是全世界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然而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成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近几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又进一步上升到0.45以上,中国已从一个平均主义的国家演变成世界上贫富程度极为悬殊的大国,并且进入到社会随时可能因贫富悬殊崩溃的国际警戒线地步。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玫瑰花在吸引他们
人物周刊: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有的人辛苦干了好几年,挣的钱却比不上炒股票或买房子增值的利润。所以理财要尽早开始。那照目前股市房价的飙升形势来看,现在是不是一个好的理财时机?
赵晓:是好时机。虽然政策环境还不太完善,比如股票市场,政府会有干预,带来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但就发展来看,现在理财形势很好。
人物周刊:中国投资市场本身不够成熟。加之政府过度管制。一直有其封闭性。在各大银行相继推出多种理财产品的今天,老百姓作为投资者应当如何选择。才可以规避掉风险,进行更为安全和稳妥的理财投资呢?住房、有价证券、古董、艺术品……哪种理财产品最容易入门?
赵晓:各种心态的人,各种资本数量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财方式。
过去投资就只能是买房,首付也很贵,进入门槛比较高,而现在股票门槛就低很多,拿一万块、几千块都能去炒股。買基金门槛就更低了,很多都是拆成一块钱一股。当然,风险也不一样,买基金的风险就很小,而有时间有胆量的人则可以选择炒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玫瑰花在吸引他们。长此以往,投资理财的环境也就
更加成熟了。
如果要说哪一种投资方式更容易,目前首推基金。有专门的人帮你理财,风险也很小。但基金远不如股票刺激。
股票:牛市不言顶
人物周刊:眼下股市已经冲破了5000点。随着市场不断打破人们的预期和刷新更高的标度,很多人也都在疑惑:现在究竟是处在一个超级牛市的开头。还是已经到达疯牛癫狂的顶部?
赵晓:牛市不言顶。过去几年,俄罗斯股市涨了11倍,巴西股市涨了7倍,印度股市涨了5倍,再看中国,从最初的2000多点到现在,也就才涨了1倍多,后面的空间还很大。
人物周刊:也有很多人在讨论当前股市究竟有多大的泡沫成分。
赵晓:泡沫不泡沫只有市场知道。只有等潮水退了,我们才知道谁没穿裤子。
人物周刊:对于股市,政府也有一些政策调控手段。比如几个月前突然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管理层上调出发点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以避免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事实上利好大势并未受到影响。目前看来,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赵晓:这个也难说。目前是个大牛市,但中间肯定还是会有波动的。
人物周刊:照之前的惯例。每当股市过热,有关部门会通过媒体发表言论以表达立场,也会有很多专家出来说话。给股市降温,但目前,媒体和专家都没有声音了,这是何故?
赵晓:市场会教育人的。有些人在股市刚到1500点时就认为有泡沫,到5000点反而不吭声了,因为没法说了。再过一段时间,他可能又要说中国股市高自有其道理,反而要改口了。
人物周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对接。使得那批炒原始股的人发了财,那接下来下一个历史机会可能是什么?
赵晓:现在很难再有什么机会了。房产:风险虽大,值得投资
人物周刊:对有志理财的中产阶级来说。投资房产的风险是不是要大于股票?
赵晓:对。因为假如都存在泡沫的话,房市的泡沫要比股市大得多。
股市的“泡沫”还有一个好处,财富可以共享,而房市的收益极不平衡,甚至是掠夺性的。另外,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房地产的泡沫会提高地价,会阻碍工业用地。
从“泡沫”破灭的角度看,现在银行和房地产关系太深,目前都是按揭买房,银行拥有太多房地产贷款,中国50%左右的抵押都是房地产。而股市方面,目前严禁银行资金入市,股票的风险也就是投资者的风险,如果股市“泡沫”出现问题,银行依然能够幸免,整個经济的血液不会中断。
人物周刊:任志强早前就预言商品房价格仍会走高,而学者易宪容几年来一直说房价要降。现在看来,任志强倒是有远见的,这是不是意味着,投资房产宜早不宜迟?
赵晓:当然。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整体国民经济已陷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简单说就是钱太多了。资金和物资在中国完全不同比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了奇妙的宏观经济现象,这其中最奇妙的一点就是消费性物价没有上升,而投资性物价急剧上升——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投资性物品如住房和股票等通常都是非贸易品。
好比说,过去也许一户普通人家50万就能够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而现在,由于另有相当于50万人民币的外币流入,也来争夺这一套房子,因此只能买半套房子了。这个时候,你当然可以说房价涨了一倍,但你也完全可以说是房子并没有涨,而是人民币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它相对于房子来说贬值了50%。
人物周刊:现在楼市这么热,广州有的楼盘3个月就涨了6000元,平方米。在这样一个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最后会不会也像1997年金融危机时那样,盛极而衰?
赵晓:客观讲,有这个可能性。当然,“专家”们也说了,总有一天房子也罢股票也罢怎么涨上去还会怎么跌下来,上海和北京的房价都将大跌,股市也将崩盘,就像日本和香港那样,但是,我们现在很清楚,这一天在人民币升值路线没有走完之前将不会到来,而人民币的升值道路还有很长。
中国地质大学 篇7
然而,由于“教学负担重,时间和资源有限,缺少专业指导和培训,更谈不上有力度的科研资助”以及教师对科研与教学关系认识上有误区,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方法欠缺等因素,目前外语教师的科研不容乐观,外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普遍不高。学者们一致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外语科研成果呈增长趋势,但总体而言,科研成果中真正创新的成分不多。
一、外语教师科研状况分析
诸多学者通过对国内普通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现状的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发现,当前高校外语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外语教师参与科研人数比例偏低、科研方法单一或欠规范( 工具不准、抽样不够、统计方法欠妥等) 、缺乏与科研相关理论知识、欠缺适当学术研究背景、科研动力不足等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的确,随着高校对科研的重视,经费投入力度的增大,教师自身晋升职称的需求,外语院系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长。以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为例,2011年以来年均科研经费近40万元,科研项目的数量达到年均15项以上。然而,由于受到学科的限制,在科研成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1. 缺乏重量级科研项目。外语院系的科研项目往往为校级项目,也有一些学院有市级社科项目或为数极少的省部级、国家级项目,而且科研项目的前瞻性不够,学术含量比较低。
2. 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性。大部分研究成果只是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总结,缺少创造性。很多年轻教师的科研方向不明确,研究成果缺乏全面性、 系统性和连续性。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大部分文章缺少影响力。
相对于学校其他人文学科而言,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外国语学院的科研成果比较贫乏,科研成果人均数在全校一直是最低的,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研究方向偏陈旧。我院教师的研究与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有一定脱节,研究方法单一落后,许多成果既没有深入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也没有收集各种数据来进行分析。
第二,研究力量分散,难以形成优势。虽然有些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但是科研力量分散,优势互补性差,教师基本上是单枪匹马独自钻研,受到研究时间、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基本没有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创新。
第三,研究团队往往临时组建,没有长远的研究规划。研究团队往往是为了申报项目临时拼凑而成,团队成员挂名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研究选题是项目负责人制定的,团队成员不仅对项目的参与度低,而且对项目的未来前景也不是很明了,项目是否有深远的研究意义,是否有延展性等等都没有很好的规划。
由此可见,外语院系的科研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需要提高。我们认为,组建外语院系级的科研团队是改变目前科研现状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陈琪( 2012) 对民族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也表明, 相对于科研方法、科研带头人、科研信息而言,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在科研中最需要的是团队精神。
二、科研团队建设的意义
搞科研一定要有团队意识。在科研团队中,专家带队,同伴协作,取长补短,紧密配合,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素质培育环境。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年轻的团队成员能逐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识并掌握中外文献检索、科研选题、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技能。科研团队的建设无论对教师个人还是对学院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打破科研力量分散的局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科研团队的建设中,教师个人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学科不断融合的今天, 科研团队可以改变外语教师“单兵作战”的薄弱状况,团队成员间共享智力、语料、数据等资源,形成一个科研智囊团,共同探讨外语科学研究的前沿,这样既可以推出高水平,又具有开拓性的外语研究成果,还可以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实现调研数据和实验数据共享,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 研究成果的推出必然会促进教师的职称晋升及个人的发展。
其次,有利于学科融合,提高科研水平。
外语科研正处在从对象是外语内部结构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微观研究到跨语言、跨学科的宏观研究、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时期。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将不同学术背景、学科优势的高层次人才整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科研团队成员具有共同的研究目的、适度的研究任务,在科研中,成员之间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共同协作,有利于学科资源的优化。
再次,形成科研优势,促进学院的学科发展。
学科建设与科研团队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承。学科建设为科研团队建设提供机遇与平台,科研团队为学科建设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要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就要建设好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可以深入挖掘和整合外语学院的科研力量,凝练科研特色,形成科研优势,进一步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促进学院的学科发展。
三、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建设的原则
创建符合外语学院自身发展的科研团队,对提高外语学院的科研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于2012年开始着手科研团队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1.研究方向的学科性
科研团队建设目的之一是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发展,科研团队能否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的进程。如果一个学科中没有建成与教学和科研相对应的科研团队,没有学科中的教师凝聚在最佳学术方向上,没有建立明确的研究目标,那么这样的学科是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的。
外语院系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着眼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基于外语语言的学科特征及发展要求,确定自己的研究团队及研究方向,各个科研团队在学院确定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本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根据与语言界同行的差异性,制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
2.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科研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代表和核心,其学术造诣和团队管理能力决定了团队的水平和团队的兴衰。
首先,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应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丰厚的学术成果,成为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为团队找到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的突破点。
其次,团队负责人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超越学科界限,不断拓展科研的深度和广度。团队负责人要有发现科学问题的敏锐眼光,有对学术权威质疑的勇气,有对问题求证到底的毅力,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研究的前瞻性。
再者,团队负责人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较强的凝聚力。如果一个研究群体的领导者缺乏对其成员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不能使每个成员在其适合的岗位上有效发挥作用,不能合理地调节成员之间的矛盾,那就会使研究群体内部矛盾重重,缺乏活力,很难形成真正的科研团队。
3.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
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除了具有学术带头人之外,还要有相应数量的研究骨干以及研究成员,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科研能力、研究经验应实现优势互补。
科研团队的设岗原则应具有层次性。团队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年龄、学历、职称,把握好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博士、硕士的比例,形成一定的职称、学历和年龄梯度。科研团队应以中年教师为主导,以年轻教师为后备力量来组建。科研团队的规模要适当,一般以1名团队负责人,3 ~ 5名科研骨干,以及2 ~ 3名年轻成员组成。
4.团队建设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有时由于科研考核的压力,科研团队可能会去做与本团队研究方向有一定距离的课题,有些成员可能因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等的需求,更换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团队,即便如此,研究团队有其内在的生命周期, 团队成员研究方向应保持相对稳定,至少应该呈现阶段性的稳定性,这是保证研究能有厚实的积累,保证蓄势待发的良好状态。
四、我院科研团队建设情况
从2011年9月年起,我院就开始酝酿科研团队的创建,并于2012年年初开始启动。按照我院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学科发展特征,在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科研团队。经过近半年的研讨,初步确定了10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
首先,发挥我院一级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优势,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及文学研究为基础研究方向,组建了七个研究团队,即语言学句法、语义研究; 科技英语的语言学研究;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流派研究; 翻译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跨文化研究。
其次,结合我校地质、能源等强势学科,结合我校“特色 + 精品”的办学理念,创建服务于地质、能源行业的“地质英语”研究团队,与地学院、能源学院及地矿油等单位合作从事科学研究,同时服务于我院翻译专业硕士的培养。
再次,结合我院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设立相关的团队研究方向, 如“语言哲学”“教育学”等跨学科团队。这些在读的博士可以担任团队负责人,充分将自己的学习和我院的科研结合起来,并带动团队成员进行相关研究。
十个科研团队分别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年资助经费为3万元,资助周期为3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所创建的十个团队对自己研究方向在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北京市社科项目等近五年来的申报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进一步找准自己的研究重心,并撰写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学院在此期间召开两次科研研讨会,每个团队对自己的研究目标定位,研究成果等进行汇报,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目前各个研究团队进展顺利,不仅取得了预期研究目标,而且都在近两年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是以前的3倍。
五、结语
科研团队的建设为教师们创建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院的学科发展。虽然在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高层次团队负责人,团队考核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但是目前我院外语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增强,逐渐树立起科研创新精神。我们坚信,教师们一定能克服课时量繁重的不利科研环境,在科研团队模式下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研究,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摘要:外语院系在科研上缺乏重量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缺少创造性,这缘于研究方向偏陈旧,研究力量分散。外语院系组建科研团队可以深入挖掘和整合科研力量,凝练科研特色。科研团队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研究方向的学科性;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团队成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团队建设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基于以上原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建了10个科研团队,其中既有常规的研究方向,也有服务于地质、能源行业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研究团队。在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高层次团队负责人缺乏,考核及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 篇8
从入选高校的数量来看,中国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和韩国,但上榜高校的数量都远远少于中国,分别是68所和45所。
在中国入选的110所大学中,中国大陆74所、中国台湾28所、中国香港7所、中国澳门1所。74所中国大陆院校分布在19个省和直辖市,其中北京20所、上海10所、江苏8所。
这一排名基于9个评价标准,包括学术声望、教职工口碑、师生比例、教师论文平均数量以及论文引用等。
共有25所中国大陆高校进入亚洲百强,其中16所提高了名次。北京大学上升1位,排名第七;清华大学上升3位,排名第11;复旦大学上升6位,排名第16。
QS集团研究总监本·索特说,大部分入选的中国高校正逐步增加其研究产出,这得益于持续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但“与世界顶级大学相比,中国顶尖学府在研究引用数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锁定其在亚洲高校中的领先地位,排名第一。香港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名,其中香港大学排名第二。韩国科学技术院位列榜单第三。
QS世界大学排名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之一,该机构自2009年起推出独立的地区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 篇9
1 设计的中国元素
全球目光对于中国的聚焦, 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 运用中国元素、追捧中国文化, 已在国际商界形成风潮。那么何谓中国元素?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 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经过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漆器、中国结、汉字、如意、八卦等, 如何将这些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中去?是一个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做得好更难的课题。好在最近几年, 无论在平面设计、标志设计, 还是在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中国元素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这些领域, 并且已有了一定的起色和成就, 其成功案例如下。
(1) 北京申奥标识, 将象征奥运的蓝、黑、红、黄、绿五环以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相互环扣组成了一个“中国结”, 象征着世界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协作、交流。带有书法笔触的动感图形又好象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 而太极拳在中国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所以这一标识一方面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另一方面又弘扬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很好的成功案例。
(2) 奥运会火炬, 外观造型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国画立轴, 表面纹饰采用了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如意祥云”。功能上动用了当今的航天航空高科技手段, 防风、抗寒, 以保证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圣火, 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 是一款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产品。
(3) 奥运主标识“中国印”以及各比赛项目分标识。如何寻找一种不同于以往二十几届奥运会的奥运标识,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北京奥运会标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不负众望做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印章与标识的形式相符, 印面上舞动的“京”字, 酷似一个向前奔跑的人形, 同时表达了地点、运动等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印章的色彩又与中国红相符。而用中国书法中的篆字笔划来表达各项运动比赛项目作为分标识, 书法加印章很吻合, 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好的创意。
除了在北京奥运会上有好多中国元素的设计之外, 上海世博会又有不少中国元素的设计涌现出来, 运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建成的中国馆就是一个亮点。随着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频频亮相, 中国元素给世界带来了“中国热”, 并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与此同时, 也给中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中国的设计风格
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兴起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崛起, 但符号化和表面化的中国元素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因为仅仅依靠中国元素体现在产品的外观上是不够的, 应该在设计、生产、制造、消费、体验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存在, 而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只是部分在设计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的闪现, 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中国风格。
那什么是风格呢?举个例子, 当我们提到德国的产品时, 可能你会联想到严谨、精确;提到美国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实用、踏实;提到日本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小巧、玲珑;提到意大利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典雅、高贵;提到北欧的产品时, 会联想到自然、亲切;但提到中国的产品时, 你会联想到什么呢?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来描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风格。
那什么又是中国的设计风格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可以挖掘提炼的内容很多, 而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 跟上当代世界的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 符合国际时尚审美的设计潮流是形成中国风格的关键, 中国风格应该建立在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形成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东方神韵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企业和产品整体形象。
要在产品中体现中国的设计风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那么要在设计中体现中国风格, 就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 而要在设计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 仅依靠一些中国元素是不够的, 应该结合产品的功能和特点, 研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 提炼出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并对其进行创作和挖掘, 最终提出一个系统的整体方案, 体现出产品设计的整体感。
例如中国的明式家俱就是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内涵的经典范例, 简洁、端庄、大器的造型流露出极具时尚的“大明风度”;优雅的弧线和考究的质地, 体现了含蓄内秀的东方神韵;巧妙、精致的柳榫结构, 则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技术水平, 是中国儒、雅、和、韵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中最好的演绎。而今天的中国产品设计风格, 要求我们的设计师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发扬, 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起来, 将现代产品设计根植于中国特色的生活文化中才能形成。
3 结语
对于中国的当代设计来说, 虽然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总的来讲, 还不成熟, 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还未形成。在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 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 但还没有成为设计大国。规模宏大, 体现着当今世界科技水平和设计理念的上海2010世博会即将圆满落幕, 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在让世界了解中国, 使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上, 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是设计的竞争, 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又值当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契机,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 经过努力, 从设计的中国元素走向中国的设计风格,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经为期不远了。
摘要:目前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都有了中国元素的影子, 在市场上也有不少企业的产品被赋予中国元素, 但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仅有中国元素的闪现是不够的, 只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 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和产品, 形成中国的设计风格, 成就中国创造。
关键词:设计,中国元素,中国风格
参考文献
[1]濮安国.中国红木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2.
中国地质大学 篇10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定义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大学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落实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从宏观层面来说, 主要指政府宏观管理, 市场适度调节, 社会广泛参与, 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从微观层面来讲,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党委领导, 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 大学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科学管理。
二、复旦大学办学特点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1905年, 震旦学院140余名学生因反对法人干预教育从震旦学院退学。震旦学院校董教育家马相伯支持学生的正义行为, 宣布出资创办复旦公学。从此, 复旦公学成立。从复旦公学的创建过程中可以看出, 它是当时有识之士在反法帝国主义夺权中重建的爱国民主学校。1917年, 复旦公学开始招生本科, 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 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41年, 学校改为国立。复旦大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私立大学, 在当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其独特的办学特色。
1. 思想民主, 学术自由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倡导教育独立、学术自由, 是复旦大学所追寻的目标。马相伯主张学校应兼容并包, 学术思想自由。他在复旦时明确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学、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复旦校歌歌词中“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 为复旦人对教育和学术领域的追求和理想。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坚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对于新思想的引进, 也非常关心。所聘请教师中有思想极为先进的人物, 对当时复旦发展有很多影响。1924年, 复旦设立行政院, 实行教授治校, 建立起一套民主制度。
复旦大学因是私立大学相对来说比较独立, 可以保护激进学生, 有按学术标准或他们选择的学术标准办校的可能性。相比国立大学来说, 所受政府束缚较少。
2. 学生自治管理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认为, 大学应是学者自由问学的机构, 认为大学应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想把复旦办成一微型民主社会。复旦大学成立学生自治会管理学校, 设有评议部、执行部和司法部, 校务由学生推选干事自己管理。学生自治会除了安排食宿和同学们一般社会活动外, 办了一所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合作银行和几个合作机构。复旦大学积极提倡独立自由和学生自治精神。学生自治制是由学生选举出几位代表, 组成一个委员会来承担学校的所有管理工作, 院内各部事务全部都由学生管理。学生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通过培养学生自治能力, 分配学生担任行政职务是为了将来把民主价值观运用到社会。这一管理制度体现民主、自由、平等观念。这也形成复旦独特的治校风格。
3. 中西会通,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并重
复旦作为近代中国知名的私立大学, 它的教学有其独特的风格。首先, 教学要求非常严格。在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方面, 复旦大学规定, 学生凡国文、英文、算学有一科不及格者, 不能升级, 也不能毕业。复旦学生以基础扎实而著称。其次, 非常注重外语教学。把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列入必修科目, 规定除了本国的历史、地理、数学等课程须用汉文外, 其他科目都用西文教授。目的是培养中、西会通的人才。除此之外, 复旦大学提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重的教育理念。复旦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崇尚科学, 注重文艺, 不谈教理, 容纳各种人文及自然科学知识。
设有中文、外文、历史、社会学、新闻、教育等系的复旦文学院在课程设置的广泛程度上, 可以和美国文科学院相比拟, 同时又注重职业训练。学生毕业之后, 可能应付社会的挑战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成立于1917的复旦大学商学院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商业发展以及上海民族工商业的需求, 创立此学科。它设有银行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 为民族工商业培养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和理财贸易专家。
复旦大学的教学理念是中西会通,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从复旦课程设置来看, 有两点是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学校对于课程设置有较多的自主权, 因而有可能根据中国培养高等人材的需要, 来决定教什么或不教什么。二是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当时的复旦课程设置, 不仅向学生介绍了新知识, 并且力求结合现实常发生的问题加以说明。
三、贡献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其核心是指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 大学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科学管理。目前, 中国大学制度存在很多欠缺, 不管从对外关系上还是内部管理。中国大学作为学术组织, 其主体地位缺失, 大学存在严重行政性泛化现象, 缺少学术独立与学术自由氛围。近代复旦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为目前的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就大学与外部关系来说, 复旦大学最初建立是因为反法帝国主义夺权所产生的, 它是一所爱国主义民主学校。国外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倡导教育独立、学术自由, 而且复旦大学一直到1942保持其私立大学的性质, 政府对其干涉相对较少,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校在较独立的环境相对比较自由的发展。
复旦大学对现代大学制度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学校内部治理上。学生自治制度是复旦大学的一显著特色, 其管理制度把学校管理权利交给学生体现民主、自由、平等观念, 而其课程设置是其另一重要特色。其课程设置学校有较大的自主权, 教授可以决定教什么不教什么, 其教学内容很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复旦教授和学生都重视学术自由, 他们从中国教育传统中吸取知识来承担社会重任、关心实用研究的内在价值, 来加以改造以适应社会需要。他们既不盲目追求西方学术标准, 也不排斥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 而是想树立起中国近代学术标准。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这种社会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大学的成长, 是现代大学产生与发展的深层根源。以复旦大学为个案, 通过介绍其早期办学特色, 可以对中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很多启示。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复旦大学,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10) .
[2]程沧波.国立复旦大学[A].中华民国大学志[M].
[3]薛明扬.复旦杂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4]赵少荃.复旦大学创立经过[J].上海高教研究, 1984, (02) .
[5]孙宏.复旦公学 (学院) 迁锡纪事[J].档案与史学, 1999, (01) .
[6]别敦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探析[J].江苏高教, 2004, (03) .
[7]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办学成功地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5) .
[8]许美德.一个大学新传统的开创——复旦的早年[J].复旦学报, 1982, (02) .
[9]黄书光.论马相伯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06) .
中国地质大学 篇11
美国目前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创新大国、强国:世界上70%的专利出自美国,无论是诺贝尔奖得主人数,还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数目,美国都遥遥领先。
美国高等教育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一份比较研究中美排名前十位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查报告似乎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学生质量、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办学理念……在这些“看得见”的分类里,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相比,究竟“输”在哪?
同样搞科研,创新机制截然不同?
我们300多位教授捆綁在十七、八个研究所里,具体的科研基本上也就是这十七、八个单位来做。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教授、副教授、助教加起来总共60位,但他们却有60个创新团队,再经过排列组合后,可能会出现的创新小组超过100个。
从创新机制来看,中美大学间的区别非常大。中国的大学基本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比如,国家现在有16个重大科研专项,很多科研经费也就顺着这些项目拨过去了。而且容易导致所有的资源都局限在某个点上。而在美国,大部分的创新还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这样,从资源分配来看,中国的科研经费实行的是国家拨款,且拨款方式比较集中。16个重大专项,每个都是上百亿资金投入。而美国实行的则是分散性投资。
再从组织结构方面看,中美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别。在科研上,中国的高校一般是大团队、大梯队,而美国都是小梯队、小组,但这些小组又可以动态组合成无数个新的队伍。
但必须注意的是,以创新兴趣为驱动的知识创造,其结果不一定马上就能应用,一般来说,重大科研突破都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就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说,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创新环境,二是创新机制,三是创新基础。
缺淘汰制度,博士生质量“差太多”?
在中国,一旦进入博士班,几乎没有什么淘汰机制能把不合格的学生淘汰掉。
但在美国,大学的答辩委员会认为,如果给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博士学位,让他毕业,就等于把学校品牌给他了。所以他们非常慎重,宁缺毋滥。
中国前10位大学,其本科生源质量一点不亚于美国前10名大学的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功底很好。但仔细对比一下,中国学生的质量还是“很一般”。最典型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中国学生解一个方程式,他能解得非常巧妙、非常快。但是美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比中国学生强很多,他们更善于的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方程式。
客观来看,中国大学培养的硕士生,其实要比国外好。国外读硕士很快,如在美国读工科硕士,学生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读10门课;第二种是读8、9门课,再做一些研究;第三种是读7门课再做一个论文。在前两种情况下,美国培养的硕士在能力上比中国本土培养的硕士要差一些。因为中国读硕士需要两年半时间,而国外只要一年。
中美大学教育差异最大的是博士阶段,国内培养的博士生水平普遍不如美国前10位大学培养的博士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有淘汰制度。
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的研究生培养为例,有一年共有1200多个学生申请攻读这个系的研究生,最后只有180个人被录取,180个学生进来后,必须在修完两个学期的课程后参加博士资格考试。最后只有65%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第二是开题报告,在国内很少有博士生开题报告通不过的,但在美国,有可能10%的教授觉得选题太差,那个博士就被刷掉了。博士生在答辩时也有通不过的情况发生。
课程改不改,到底谁能说了算?
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很多新知识大家都希望学,但是学时有限,怎么办?美国大学每几年就要进行一次教学改革,不断地变革。任何的改革不是平白无故、没有依据地改,而是要根据调研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来改。
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很大,船热、流体力学、材料、控制、动力都有,一共有近60位教授。最近,机械系又在酝酿工程教育改革。为什么呢?因为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新知识提出的挑战。高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都有了新要求。
美国大学的教学改革怎么进行?首先,要在改革前做调查,任何的改革不是平白无故、没有依据地改,而是要根据调研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来改。以密歇根大学机械系最近的一次教学改革为例:一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二是增加实验课。
以前每一门课后面都有一个“小尾巴”,让学生跟着老师去做实验,具体的实验结果都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测试出来了,学生只是去抄个数据、写个报告就完事,这样就达不到“学生要学”的目标。现在的新教学方案是,三、四年级学生都需要上专门的实验课,学生们不仅要做实验,还要设计实验。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像原来那样,在实验室“看一下、听一下”就走了。
教授提得快,导致人才“变了样”?
就目前来讲,中国高校师资队伍普遍比美国前十位大学的要差。国内大学聘用教师的标准太随意,太低,有时提拔教授很快,但并不强调个人的创新。即使从海外引进的教师,过了一到两年也就本土化了。
发生这样的情况,与国内大学的管理体制有直接关系。大学把教授聘来了,如何激励教授工作,又凭什么指标评价教授的工作?在评价上,现在国内评价教授的标准是,以中国自己定义的标准评价,即我们说这个人是大教授,他就是大教授。而美国对教授的评价,依据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即在学术地位、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自己的贡献。
再看课堂文化,中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美国也有明显差异。国内大学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而美国大学在培养人的能力、创新性和传授知识上是三者兼顾的。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的教学一般是教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讲、记笔记。但美国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一边教授知识,一边与学生互相学习、探讨,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这也是美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于中国学生的重要原因。
反观中国学生,可就不一样了。中国学生喜欢在做完了作业后“对一对”:如果答案一样,大家都放心了。而在美国课堂上,更多的题目是开放式的,很多问题没有唯一解,只有若干个解里面哪个比较好。其实,问题有唯一解,老师改卷子很容易,计算机也可以改卷;但如果题目是开放式的,那么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了。(摘自《文汇报》)
链接
美国大学前十名排行榜
1.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
2. 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
3.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
4.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5.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6.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University
7.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8.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University
9. 宾州大学 UniversityofPennsylvania
10.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据《美国新闻周刊》
2010中国大学前十名排行榜
1.北京大学综合
2.清华大学理工
3.复旦大学综合
4.浙江大学综合
5.上海交通大学综合
6.南京大学综合
7.武汉大学综合
8.中国人民大学综合
9.吉林大学综合
10.中山大学综合
中国地质大学 篇12
一、明确指导思想, 找准目标定位, 为人文素质教育明确发展方向
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问题, 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学生保持独立性人格。人文知识教育是基础, 主要通过人文知识教育, 让学生掌握文、史哲、艺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对蕴含其中的人文思想有基本理解;人文精神的培育, 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这个目标, 2007年, 时任工程学院院长、著名地质工程专家唐辉明教授在学院教代会上郑重提出工程精神应该成为凝聚工程学院全院师生奋发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工程精神概括为:一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 是一种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是一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 是一种心胸宽广、止于至善的人文精神。弘扬工程精神、传承工程文化不仅是学院加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开设人文素质选修课程, 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弥补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短板
工程学院重视大学生人文基础知识教育。通过调整课程设置, 加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重, 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并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必须选修可持续发展专题、文学与艺术欣赏、音乐、书法与绘画等人文类选修课程, 同时学院自主开设《工程文化与工程精神》和《工程导论》课程, 引导大学生从人文视角反思工程活动。在开设人文选修课过程中, 学院通过举办教授荐书活动, 向学生列出一批选读书目, 引导学生热爱读书, 勤于探询, 激发学生自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系列人文知识教育活动, 工程类大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 丰富了知识储备, 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 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受到人文熏陶
专业课教育是整个地质工科培养体系的核心环节, 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课程学习时间。如果专业课教学都能够追求“起于知识, 止于境界”的课程理念, 帮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 追求道德、情感、价值观等“高境界”的价值目标, 人文教育就有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反之, 人文素质教育如果不与专业教育结合, 相互割裂, 人文素质教育就难于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因此, 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以弘扬工程文化, 传承工程精神为价值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是人文素质教育持续、深化和提高的重要措施。工程学院鼓励各个专业在地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 教师自觉进行专业课教学内容背后的人文知识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挖掘, 构建富有个性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 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 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育效果。我们经常可以在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上听到教授们通过教授学科发展史、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事例等, 和学生一起讨论工程伦理、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工程师的诚信意识等话题。通过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四、重视社会实践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实践中升华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关照, 必须正面现实社会, 融入现实社会, 不能脱离或者回避现实, 自我封闭, 最后陷入曲高和寡、苍白无力的境地。所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人文社科知识传授的同时, 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参加各项社会实践, 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磨炼思想、砥砺品格。工程学院鼓励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寒假推出“家乡美”主题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深入社会, 开展社会调查, 使其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 让学生在社会调查过工程中不断调整自我、改造自我,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暑期结合《社会调查》课程, 推出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主题社会实践, 深入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学院依托学院学术科技类社团优势, 组织了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团, 深入秭归、西宁、唐山、北川等地开展地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调查与宣讲。团队也荣获了湖北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院组织岩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讲团, 赴北京周口店、湖北荆州等地开展岩土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调查与宣讲活动。学院还组织公共安全知识公益宣传普及活动, 赴中小学开展校园安全宣讲活动。学生通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了“牢记使命、专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意识, 增长了才干。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环境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天天耳濡目染, 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功能, 致力打造院本特色校园文化———工程文化。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工程文化为龙头, 以工程文化节为载体, 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院本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学院开设工程文化论坛, 包括名家讲坛、青年教师讲坛、大学生 (博士、硕士、本科) 论坛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至今已经举办50余讲。论坛有固定场地, 固定工作班子, 固定讲师班子, 统一标识。论坛主题涵盖工程哲学、工程史学、工程美学、工程职业道德、工程文化与人文修养和国内外工程发展趋势等, 工程文化论坛成为学校理工科院系开展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工程学院连续举办六届工程文化节, 以工程文化节统领各种学生活动 (工程精英联盟培训计划、工程文化进社区、“未来地质工程师”演讲比赛、学生特色科技活动———纸结构模式大赛、学习“一帮一”春风帮扶活动、全民健身日、党员读书活动、明德工程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 , 注意发掘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基础素质教育;学院注重营造利用多方群体、利用多种契机、利用多个渠道宣传工程文化和工程精神, 形成群体认同的良好局面。工程文化进社区, 让优秀工程建筑、杰出工程师时刻与大学生相伴;明德工程网、明德工程志愿者协会、明德工程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统一的标识,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浓郁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中理解大学精神, 以“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 提升他们的人格、气质、修养, 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回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挑战工科教育的重要对策, 也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工程学院遵循这一思路, 继续开拓出一条地质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道路。
摘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要求地质工程类大学生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从人文知识教育、社会实践升华、人文环境熏陶三个维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工程学院在地质工程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人文素质,工程,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劲, 朱凌.面向创新型国家, 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 2006, (3) .
【中国地质大学】推荐阅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9-14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08-27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08-27
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职工之友名单08-19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法网上作业答案09-25
高考分数线-中国地质大学录取分数线07-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06-11
中国地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秋季期末机考——大学英语满分答案09-03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