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本科生(精选12篇)
艺术生本科生 篇1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年突出。综观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三难”和创业“三低”问题, 这是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研究, 主要集中在社会层面, 教育体制层面, 还有大学生的主体因素, 如个人素质、价值取向等。三是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主要是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一般院校不涉及985、211或者省部共建的重点院校, 同样不涉及艺术类高校。而是指2000年, 大学开始扩招之后, 有专科升本, 或者是院校合并之后成立的本科院校。
1. 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现状
1.1 毕业人数众多。
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类毕业生人数从前几年呈爆发式增长之后, 这两年呈现平稳态势, 始终在50多万上下, 我国部分省份艺术类高考生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
1.2 就业质量偏低。
在每年几十万的艺术类毕业生中, 大部分的毕业生为了生计选择了和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行业和职业, 能对口就业的人数不到总数的30%, 找到满意工作的更是不足10%。在教育部公布的就业困难的专业当中, 美术学、音乐学的就业难度最高, 本年后失业的比率达到了15.6%和15%。根据《就业蓝皮书》上的数据, 以戏剧影视类和音乐舞蹈类专业为例, 这两个专业主要是培养演员, 10年招收17万学生, 但近几年该行业新增岗位只有2万余人, 年均需求数不足5000人。
1.3 创业人数增加。
随着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文化市场在逐渐升温。国家近年来开始鼓励大学生创业, 由于文化类公司创办成本往往较少, 创业门槛较低, 艺术类毕业生的创业人数明显增加, 但企业存活率依然较低。
1.4 考研、出国深造比率较小。相比其他专业, 艺术类毕业生的考研人数和录取比率都偏低, 出国深造学习人数比率也不高。
2. 造成一般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 艺术类毕业生数量庞大
一是由于我国在高考时, 对艺术和体育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不高, 特别是艺术类的本科线往往比正常的二本线低二三班百分。目前很多高中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为了上大学, 把考音乐、美术、播音等艺术类专业看做是上大学的一条捷径。二是进入本世纪以来, 艺术类专业招生热历年不衰, 而艺术类专业对教室、实验设备、师资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 创办门槛非常低, 导致各院校为了招生和学校发展, 纷纷开设艺术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 导致了近些年艺术生数量大幅增长。以作者所在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 从06年建系的100人, 到2014年该系在校生是1600人, 足足增长了16倍, 这也是我国很多二本院校在不停的新建专业的缩影, 也是学生增加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2 一般本科院校的艺术类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迅速发展, 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般扩大招生规模有两种途径, 一是增加原有专业的招人人数;二是新开设专业, 一般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之上开设相近专业, 比如在美术学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人数增加了, 而专业课教师数量、硬件设施、教学道具等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生的增长比率, 教学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普通二本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的授课方式一直都是以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为主, 老师在教室里教, 学生在学校里学, 除去专业美术类的学生需要外出采风、写生, 其余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在学校内部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不接触社会和企业, 对当前社会的就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知之甚少, 那么这些学生的就业如何保证, 而高质量就业又从何谈起。
2.3 学生对就业准备不足
很多学生越是临近毕业就越是感到迷茫和害怕, 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害怕是因为到社会上在知道自己的职业素养距离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大部分学生从生活到学习到娱乐都不离开校园, 认为学好专业课就什么都好, 缺少对外部就业环境的了解。更有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因为大学没有了高中班主任和家长的严格约束, 整日迷恋在游戏和影视剧中, 把专业课都荒废了。
2.4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引入职业指导较晚, 高校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虽然有较快的发展, 但整体来说, 高校对职业指导的重视不够, 职业指导的体系也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队伍不完善, 普通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都是由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和辅导员兼职, 这部分老师没有就业和创业的经历, 对职业指导的投入也较为有限。二是资金投入不够, 因为科研平台的搭建、教师的外出培训都需要资金的长期扶持。三是与外界交流不够, 指导教师如果不走出去, 对外不了解, 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择业和就业。
2.5 学生对考研、出国有认识误区
由于就业环境的压力, 很多在校艺术类毕业生都想报考研究生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为了真正的去研究艺术, 而是为了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来充实自己的经历和暂时逃避就业压力。但是由于这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 艺术类的学生多而硕士点较少, 所以真正考上的学生数量并不多。一般创作艺术的原材料比较贵, 而且需要自己购买, 所以学习艺术类专业通常需要较多的经济支持, 而出国一是一项不菲的支出, 所以高昂的费用是艺术类学生出国较少的主要原因。
3. 对提高一般性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建议
3.1 提高学校对艺术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这个人才应该是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所以高校的专业设置因该立足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角度。
3.1.1 普通二本高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所以应该加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建设, 像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设觉传达设计等专业, 因为这些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当前社会所大量需求的人才。
3.1.2 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仅要有高学历人才, 也要有在行业内的精英人士, 只有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又能让学生学到行业内的先进知识。
3.2 改变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 学生坐在讲台下, 只有好学生在听。这就是讲课, 只对讲的过程负责, 老师只要把要点难点讲出来, 学生能学到多少那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但现在很多学生都在毕业后去技能培训班, 因为培训班的讲师是要对结果负责, 也就是不管怎么教, 让学生学会并能实际应用为最终结果, 这也是学生喜欢上培训班的原因。
3.2.1 高校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改变教师的授课形式, 让授课形式多样化, 把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作为教学目标。
3.2.2 增加学生实践环节, 现在很多高校的工科专业在走校
企联合培养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艺术类专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采取“学习理论———技能培训———企业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生培养模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所需要的技能水平。三是采取个性化教育,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自己的天性, 他们活泼, 有创造力, 不愿意被拘束,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 愿意下劲去努力, 有冲劲, 那么我们在培养他们的时候, 也应该注重他们的差异化, 突出他们独有的这些优势, 让他们的优势变成核心竞争力, 以支撑他们的就业。
3.3 加强对艺术类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
职业规划是一门包含自我认知、学业规划、就业技能、生涯发展的综合型学科, 是指导学生正确择业、就业的重要指导课程,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已经初步建立起立职业指导体系, 但由于发展较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教师等因素的影响, 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1 正确认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要让学校和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把这门学科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规划能够在毕业前就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3.2 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学校要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这支队伍不仅仅是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 更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由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等组成的校外指导教师团队, 这样可以让理论和实践更有机的结合。
3.3.3 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目前没有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有关的二级学科, 高校的职业规划教师需要跨专业学习, 这就需要学校要有充足的资金为教师的连续培训提供保障。还要搭建科研平台, 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科科研水平, 又可以完成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
3.3.4 完善课程设置。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在大二或大三当中的一个学期开设职业指导相关课程, 并且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如果想要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这门课程需要贯穿大学四年。大一学要学习自我世界的探索以及确立学习计划, 大二时要学习职业规划, 进行行业和职业的探索, 大三要根据职业倾向来有针对性的去提升专业技能自身的可迁移技能, 到了大四就要学习求职和应聘技巧、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多去目标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这样才能发现自身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更好的完善自己, 以便于在毕业时候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 从而顺利就业。
3.4 政府、社会加大对艺术类学生的招生引导和就业帮扶
3.4.1 引导高中学生不要盲目报考艺术类专业。
要通过社会舆论加强引导, 通过高中的专门性课程教育学生和家长对报考艺术类专业的正确认知, 不能因为要上大学就报考, 这样不但浪费国家和高校的教学资源, 也是对学生将来的不负责任。
3.4.2 社会应给予就业帮扶。
一是政府应引导文化产业健康的快速发展, 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通过当地的就业机构和私营培训企业能够针对当前企业需求比较大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这个人才应该是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但是在现实中很多高校, 特别是普通二本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更新速度太慢, 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和当前社会、企业的需求标准没有对接, 这也是当今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 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招工也难, 难以找到可以创造价值的人才这一现象的原因。所以要想改变艺术类毕业生或者是其它专业毕业生, 最根本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现实需求而定, 学生的思想和能力也要和行业、职业的要求相匹配。这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三个方面一起努力, 才能缓解就业难这一难题, 让学生学有所用, 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吴华云:文科基础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高等教育研究 (第二辑) [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009.
[3]唐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07 (10) .
[4]张永祥:关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就业, 2008 (32) .
艺术生本科生 篇2
通过艺术类统考并拿到合格证(部分院校艺术类考生需通过校测)的艺考生,高考分数线也过了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可以同时填报本科艺体批和普通批。
对在沪招收艺术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按本科艺体类甲批次和本科艺体类乙批次分别进行录取。专业考试(统考或校考)成绩合格(报考美术与设计学类本科专业考生的市统考成绩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省级专业统考的最低合格要求)且文化成绩达到本科艺术、体育类专业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线的艺术、体育类考生全部投档至其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填报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参照执行院校)且专业统考或校考成绩合格的艺术类考生全部投档至其第一志愿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的招生章程,按照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对未完成第一志愿招生计划的艺术类本科院校(专业组),将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根据教育部规定,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招生院校不得拒录符合本校录取要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本科艺体类甲、乙批次在本科普通批次前进行投档录取,考生一旦录取,后面各批次志愿不再进行投档。若未被录取,可以参与后续志愿填报。
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的是,本科艺体类批次在提前部分考生志愿表中填报;普通本科批次在普通本科批次考生志愿表中填报。本科艺体类甲、乙批次在本科普通批次前进行投档录取,考生一旦录取,将不再参加后续各批次志愿的录取投档。
本科艺体批未成功录取,不影响考生参加后续本科普通批次的投档录取。
2019艺术生高考填报志愿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艺术类专业这几年发展很快,有些院校盲目扩招造成有些专业就业过剩。但也有许多专业社会需求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尽量选择专业性强的学院,例如,报美术专业的尽量报考九大美术学院,其次是艺术院校,一些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建议中途学美术的同学,以及学美术时间不长,对美术感觉不是很有天赋的同学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
1、知名度是实力比较的重要标志。
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内设计第一强校,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是国内服装设计第一强校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都是设计类强校;九大美术学院及南京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等都是纯艺术专业很好的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的动画专业都是国内一流的。
2、是否有国家重点学科等,以及这类专业或者学科的数量,国家级重点学科。
国家级或者特色专业仅适合同一所院校中,多个专业之间进行对比,因为不少非常一般的院校都有国家级或者省级特色专业。
3、是否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授权点。
例如设计艺术学硕士、美术学硕士、工业设计硕士等。博士点清单详见附录。
4、师资力量是重要的指标。
主要表现在教授、副教授、导师数量及质量方面,还有就是院长、系主任或者重量级的大师也很关键。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校长是中国美术协会的会长,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著名影视艺术家、书画鉴赏家张铁林教授,都对学院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办学时间的长短也是一个参考因素。
办学久远的,一般在教学设施、教学经验等方面会比较丰富一些。
6、办学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院校的实力。
一般地,如果一所大学只有一个美术专业和另外一所大学有一个美术学院或者好几个美术性质的学院,后者可能会更强一些。
7、地理位置也影响着院校的发展。
艺术生本科生 篇3
【关键词】 教育;护理;学士;科研
护理学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是机械性地执行医嘱,而是要求现代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由于目前大多数护士未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科研能力及水平与临床其他工作人员存在一定差距,不但使护理学科较医学学科发展滞后,而且在个人职称晋升、学习深造等机会上也让护士困难重重[1]。近几年来,护理从业人员科研水平低的现象不断引起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的重视。部分院校从在校学生抓起,开设护理科研相关课程,并开展相关的护生科研情况研究。我校地处祖国西北地区,是目前青海省唯一一所高等护理本科学校。本此调查旨在了解我校本科护生的科研现状和科研需求,以期为今后相关科研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护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09级二年级本科护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01人,男19人,年龄19-23岁,学制4年。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查阅并参考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护生一般资料和护生科研现状调查两部分组成。其中护生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班级;科研现状调查部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两部分,内容包括对进行护理科研活动的愿望;查阅及阅读护理文献情况;对自我科研能力的评估情况及提高科研能力途径的认识等多个方面。由研究者讲解填写注意事项后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区间检错和逻辑检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结 果
2.1 护生科研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有护理科研愿望的护生占77.50%,其中19.17%的护生表示愿望强烈,但只有6.67%的护生参与過护理科研,可以看出我院护生参与护理科研现状不容乐观。
2.2 护生科研态度 从调查中看,80.00%的护生认为做护理科研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74.17%的护生认为参与护理科研能有利于以后就业。对于大学阶段对护理本科生安排护理科研指导课程的必要性,89.16%的护生给予肯定答复。90.84%的护生认为在护生阶段做护理科研有必要,有87.50%的护生认为护理科研不只是少数专业人才从事的。从中表明我院护生对护理科研持肯定的态度,护生对开展护理科研态度是积极的。
2.3 护理期刊阅读现状 63%的护生阅读过护理期刊,但较常阅读的护生只占3%,而37%的护生从未阅读过护理期刊。护生阅读护理期刊主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借阅或向他人借阅,护生阅读护理期刊的目的主要为拓宽视野和了解科研知识,其中21%的护生也坦言阅读护理期刊是因老师要求。护理期刊是了解护理学科前沿动态,探讨护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平台,需要引导和培养护生对护理期刊的兴趣。
2.4 护生科研认知 对于如何提高护生护理科研能力,80.00%以上的护生认为护生组成护理科研小组和专业老师辅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是主要方法。对于护生做护理科研的困难,科研知识的缺乏以82.50%的比例占居首位,其次为科研意识缺乏、无专门科研指导、资金缺乏和文献检索知识缺乏。对于护理科研过程,71.67%的护生认为科研方案设计是最困难之处,其次为选题、资料分析、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申请书和论文的撰写。由此可见,目前我校护生对于科研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缺乏科研选题、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论文撰写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阻碍护生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而上述困难在护生中存在比较普遍。
3 讨 论
临床护理、护理科研和护理教学,是护理学发展的三大支柱,而护理科研则对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3]今日护生就是明日的临床护理工作者,所以了解和培养在校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上述调查显示,我校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科研兴趣浓厚、态度肯定,但缺乏科研相关知识,参与程度不高。护理科研学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护理研究课题质量的高低,而后者又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及素养[4]。护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基础培训、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科研实践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科研知识结构松散,学生科研能力难以得到系统性的培养[5] 。作为未来护理科研力量的主要补充者,护理本科生在学科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因此,从护理教育的源头抓起,积极探索护理本科生护理科研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护生对护理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理科研知识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科研素质的关键,也是护理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郑雪梅,辛爱利,黎巧玲.护士对护理科研认知的调查和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88.
[2] 韩琴,胡卫平,周宗奎.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J].国外职业教育,2007,(1):36-39.
[3] 郭孝锋,陆伟,葆乐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理念与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6,(3):52-54.
[4] 程金莲.在校本科护生对护理科研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1):1023-1025.
[5] 齐艳.我国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5-1467.
艺术生本科生 篇4
关键词:军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权数
1 概述
本科生导师制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作为一种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引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1]。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军事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务逐渐紧迫,根据军事院校的学生培养方案,在本科生的教育管理阶段引入导师制,能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提高综合素质,对促进创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合理的本科生导师生师比是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过低的生师比会导致培养质量打折扣,而过高的生师比会导致教师资源的浪费。以往的本科生生师比确定往往依靠经验或参照类似学校确定,缺乏科学性,导致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确定缺乏理论依据。
本文在系统分析影响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相关影响因素权数,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模型,并对模型的典型值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某学校生师比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中,本科生导师的配备数量指一定数量的学生配备导师的数量。生师比是指导师和学生的数量比例。合理的生师比能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优势。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系统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导师制中生师比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生师比、优化本科生导师运行效果提供支持。并针对军事院校情况及特点,对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提出了建议。
2 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确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总体上看,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导学要求、学生特点、工作特点等四个主要方面。下面进行逐一阐述。
2.1 管理背景
(1)学员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工作与军事院校学分制施行程度密切相关。为了应对新军事变革,当今军事院校人才培养强调个性化,学分制施行成为军事院校发展的必然,但是当前军事院校中由于培养规模相比国民高等院校较小,学分制施行过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军事院校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情况下,学员在校期间所有课程均为按照一定规则进行选修,在此情况下,本科生导师选课方面的工作量较大,生师比则增大;而完全施行学年制的培养模式下,学员不需要选课,则本科生导师不存在选课方面的工作量。
(2)学校学科差异性。从军事院校的学校环境来看,不同类型的院校中人才培养模式会有所不同,学校学科差异性较大情况下,学校更容易培养出综合性、个性化程度较高的学员,因此,学校学科差异性较大情况下,本科生导师工作量,本科生导师对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需要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提高本科生导师自身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指导学生人数也就相对减少。
(3)学员类型。由于学科差异性,也会影响生师比。文学类学科由于学生研究范畴相对分散,对本科生导师的知识面有较高要求,导师指导学员数量相对较少,生师比会减小;工学类指导工作相对更加集中和具体,对导师的知识面要求相对较小,生师比相对增多。
(4)导师组内协调。导师组的实施加强了本科生导师工作的专业化分,能够有效减少生师比。导师组内协调工作充分,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同时本科生培养质量也会有所增强;如果没有导师组,则仅依靠本科生导师个人进行指导,同等指导效果下,生师比会有所增高。当然,没有导师组的本科生导师制更有利于学员个性化的培养。
2.2 导学要求
(1)学员个性培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会有效增强学员个性培养,但个性化培养要求高低影响导学形式和内容。个性化培养要求高,需要更多范围、更大程度地进行个人指导,生师比提高;而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则集中授课等形式应用会较多,生师比降低。(2)导学工作重视人文关怀的程度。导学工作中重视人文关怀,需要从导学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所加强,无疑增加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量,相对较低了生师比。(3)导学工作重视能力培养的程度。导学工作中重视能力培养,需要从导学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所加强,无疑增加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量,相对较低了生师比。
2.3 学生特点
(1)本科生导师跨年级情况。从目前本科生导师遴选情况来看,同一导师培养本科生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同一导师担任同一班级(区队)的整个本科阶段的导师,有的只担任其中一个年度或者多个年度的导师,有的担任不同班级(区队)的同一阶段的导师。不同的形式决定了本科生导师的导学内容,对生师比有较大影响。(2)同一导师学员类型的相似性。学员类型的相似性决定了导师导学工作的重新性和创新性。学员相差越大,到时就需要更多的经历培养学员,生师比则降低,反之则升高。(3)导学内容的相似性。导学内容的相似性决定了学员培养的目标变化,也影响着生师比,导学内容相似性越大,则导师相对工作量降低,生师比降低。
2.4 工作特点
(1)导学内容的前沿性。本科生导师导学内容需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前沿性特征,需要导师不断更新导学内容,加强理论研究,因此,导学内容的前沿性影响导学工作量,也就影响生师比。(2)指导工作量。指导工作量是指专门用于指导的时间消耗,指导工作量是集中导学过程的直接体现。(3)导学计划工作量。导学计划工作为导学工作提供了计划指南,其工作的数质量也关乎生师比。(4)指导与控制工作量。指导与控制工作量是指本科生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纪律管理的工作量。(5)协调工作量。是指本科生导师参与为进行科学导学需要协调导师组内部、与学员队干部、机关等进行了协调工作。
3 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模型
本科生导师制配备数量确定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方法,为了初步解决该问题,本文尝试建立了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确定模型。该模型以每个影响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的影响因素以分级和权数表示,并通过各项权数和范围确定本科生导师生师比范围。本科生导师影响因素分级并进行权数通过因素对本科生导师工作量影响分析,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给定,如表1所示。根据权数范围,通过对比分析给出合理的生师比数量,如表2所示。
4 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模型分析与应用
下面以不同院校为例,对本科生导师生师比加以分析。
4.1 斯坦福大学
(1)教学环境方面。学院培养模式为完全学分制,学校学科差异性很大,学员类型各类型均有,未成立导师组。权数为:22~30;(2)导学要求方面。学员个性培养要求很强,导学工作侧重人文关怀的程度很强,导学工作侧重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强。权数为:30;(3)学生特点方面。本科生导师跨年级情况为贯穿学员在校期间,同一导师学员类型相似性为相似,导学内容的相似性为内容随意。权数为:24;(4)工作特点方面。导学内容的前沿性很强,指导工作量很大,导学计划工作量规模与复杂性有限,管理工作量为始终密切的管理,协调工作量为相互间接触面广。权数为:47。
总权数为123~131。恰好在121~140档次,建议标准人数为1:3~5。斯坦福大学当前生师比为1:3。
4.2 某军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分析
以某技术类军事院校为例分析。
(1)教学环境方面。学院培养模式为选修比例为30~50%,学校学科差异性大,学员类型工学类、管理学类和军事学类,成立了本科生导师组,组内有协调。权数针对工学、管理学、军事学分别为:14、16、20;(2)导学要求方面。学员个性培养要求强,导学工作侧重人文关怀的程度强,导学工作侧重能力培养的要求强。权数为:24;(3)学生特点方面。本科生导师跨年级情况为贯穿非毕业年级,同一导师学员类型相似性为相似,导学内容的相似性为内容有原则。权数为:19;(4)工作特点方面。导学内容的前沿性很强,指导工作量一般,导学计划工作量政策性强,管理工作量为有限,协调工作量为相当密切的相互关系。权数为:37。
针对工学、管理学、军事学的总权数分别为94、96、100。在81~100档次,建议标准人数为1:8~13。由于该学校生师比为1:20,建议增加导师数量,以满足本科生培养质量要求。
5 结论
本科生导师制中生师比确定直接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模型,为本科生导师制生师比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本科生导师制中生师比确定还与很多其他因素,只有不断地分析与探索,本科生导师生师比确定才能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89.
[2]徐远平,赵景民,万宝衡.高职教育风险与教学质量运行中的质量预警与处置[J].价值工程,2011(36).
艺术生本科生 篇5
一、公路学院(102)
李英帅
王胜难
郭华伟
徐有良
赵汝亮
刘佳桐
王永娥
李
波
安平和 郭
牧
王
博
李
璨
刘悠冉
李梦琪
赵
焜
杨
博
倪
旭
杨益鸣 杨欣欣
燕孟华
肖伯南
郝怡铭
潘
超
卜祥波
刘
城
张戈炜
王靖超 何志伟
贺思悦
严考权
韩志林
张
亮
郭
涛
李雪倩
王
洲
黄叙钦 谭好奇
张高望
陈策策 林子超
董怡伽
刘
涛 孙立鹏
战
剑
柏顺杰 段祥睿
吴
振
韩
鑫 宫晓琳
徐
特
滑姗姗 吉淑娟
李
璇
贾若书 蒙
洁
张鲜鲜
赵亚茹 潘园园
柳剑苗
罗灵鸣
二、汽车学院(56)
张
猛
刘爽爽
孙博林 郭登刚
蔡
达
李
玉 张梦莹
张
乐
唐中华 李
頔
郑
榕
石江伟 刘晓艳
何延焕
雷锦梅 杨龙博
祝
佩
郭春兰 陈丽珍
杨倩倩
三、机械学院(52)
武泽泽
邱泽成李飞闯 杨
卉
王慧芬
胡美莲 吴
霜
赵
华
邓小康 高博鹏
杨雨薇
陈
东 靳
杨
明
杏
桑玲玲 孙成陆
韩亚杰
谭忠楷
四、经管学院(58)
王梦迪
曹梦菲
安
颖 许
岛 刘晓东 黄
潇 祁占锋 陈
瑶 温
沉 谈
笑
刘峰云 李
伟 孙丹妮 燕
迪 徐铭蔚 望茜茜 覃永全 陈
晨 谭雪松 朱
斌 李甜甜 郭伟栋 王姝淇 杨丰羽 陈嘉路 刘
昕 郭亚龙 马永杰 王雨谨 苏宁义 方卓琳 李秀杰 曹
倩 刘雯月 郭喆晨 傅晨琳 宋建宏 李
晨 何文凯 李炜炜 李昕童 王
波 陈
欣 杨海洋 程观奇 王康宁 郭文琦 木东升 周淑敏 方
怡 江志国 张立钦 廖定芳 孙佳妮 陈
辉 施
磊 高
军 刘海林 付
超 杨
洋 刘
成 杨志强 文
聪 郑
鹏 寇婷苇 丁晓婷 郑云辉 陈文栋 王素青 董
涛 冯
达 李雅洁 陈
曦 杭君宇 卢莉莉 丁大川 杨
杰 赵
璇 尚振涛 文
安 雷碧婷 安
凯 贺钰淇 唐力焦 姚
博 胡科坚 徐长鑫 韩笑宓 雷跃超 元腾飞 张长禄 张
晓 王瑢璇 权泽芬 方思雨 郭
蕊 朱胜伟 韩立军 梁红涛 王
伟 胡秀琨
徐
靓 张秀松 徐轶昀 李
辉 张
秦 戴维佳 任亚洗 王
冲 吴晓燕 王
航 杨
阳 程小丹 卢宏广 张
卓 李
超 马庆吉 郑进忠 王
娇 毛
飘 张自荷
刘传起
卢沐阳
李
岩
白
鑫
崔力中
王宇轩
李
鑫
姬生飞
郭如意 温丽艳
李
蕊
侯佳佳
张晶晶
曹晓妍
贾秋语
蒋美菊
白海林
李京京 杨南熙
刘
琴
张苗苗
梁翰文
冼靖雯
廉怡楠
雷园园
陈婧延
杨雪萍 籍晶莹
杜雅男
张彤彤
周焱
李东瑾
刘渤海
廉
甄
蒋志远
周芳 戴文涛
任婧璇
宋燕平
武茹茹
马苗苗
侯亚男
巨芳芳
马
媛
步晓庆 吴嘉美
吴帮苗
张
妍
张坤
五、电控学院(47)
张勇强
刘大庆
陈建辉 刘
川
刘立峰
李岩哲 万
蕊
刘雪婷
贺文杰 秦肖肖
崔馨方
张思达 乔泽宇
白丹丹
王如柳 盖珍荻
刘宗伟
六、信息学院(37)
单玉祥
陈旭松
韩
青 杨
楠
王春霞
黄炯岗 吕
鑫
郏乘帆
程珊珊 李
婵
杨旭炜
景
瑶 郎
爽
七、地测学院(44)孙
蕊
陈晓龙
康
璇 倪雪倩
单钟锟
闫文静 李
伟
蒋康康
周振亚 史
翔
张
柔
吴
竞 李
越
宋月婷
罗
杰
八、资源学院(45)
黎
娇
王
薇
董
媛 罗泽华
杨晗旭
宋博文 惠
洁
屈
潘
白
阳 回凯旋
郑
旭
唐汉华 陈添珍
靳华龙
宋董军 褚理想 李
业 乔美娜 杜思瑶 张
洁 李佩霖 张
伟 董玉兰 黄小龙 梁
鑫 姚飞翔 赵
然 张伟琪 傅成程 常
露 梁
丰 吴
丹 米
雪 赵文坡 杨
晨 张奕城 李嘉星 岳文莹 李双霞 马晓丽 李
静 翁
良习
敏 宁奕冰 张
召 李雪燕 孙
焱 骆睿宇 霍立壮 符鹏展 高娟琴 张
磊 马秀梅 付
博 刘雪松 张
佩 朱晓杰 牟
雪 康
璐 樊
星 令金博 权德奎 肖
俊 程树凯 王玲谦 董志华 王飞鹏 柴汝宽 吴玉其 陈东磊 李
宁 徐昆然 孙
健 王
洋 王丰秋 张
敏 杨
玫 陈东霞 张
霖 肖启恒 谭
永 刘世杰 牛巍崴 刘
肖 许慧琳 李鹏毅 姜
帅 杜日俊 任朋飞 刘福田 刘武平侯庆华 高
峰 张
莉 朱以何 赵耀华 付先凯 杨光俊 李
佳 俞鼎鼎 李格烨 李铭宇 鲁凯亮 李
森 毛雁鸿
罗
国 刘志兴 刘
津 邵恒博 高昕怡 吴朝昇 刘
玉 王思堃 栾文焕 马浴阳 袁
娜 刘付康 李
莹 盛晓亮 李冰心 卢
莉 牛玉娇 程
娟 杨国旺 李
婷 亓英坤 赵玉萍 吕凯一
九、建工学院(50)王晨晨
吴
倩
李晓月
杨
冰
宋
猛
桑刘睿
李青正
陈倩岚
刘金成 杜均泽
杨
雪
陈
涛
申朝旭
符
晓
张玉杰
张益帆
梁
帅
李鹏辉 王
强
杨
聪
赵思程
陈亚南
徐
源
沙学军
王双兵
孙亦男
陈俊余 曾雅棉
叶梦娜
马煜东
付一鸣
张
卓
朱
颖
黄
娇
张
雯
张志银 周雅丹
孙昌苹
王
菲
文娜娜
刘
鹏
张
颖
高
艳
史
奕
武
敏 武雪子
宋楚婧
李聪遐
许雅丹
刘丰旋
十、环工学院(46)
郭
媛
孟
露
刘
静 常
潮
马智群
朱俊彦 姜
浩
王逸瑜
孙
文 徐永胜
戴书琪
田秦秦 李梦婕
李小虎
刘
晓 虞佩媛
十一、建筑学院(20)张
冬
李梦蛟
魏
莱 韩
平
赵宇雯
许
璐平嘉亮
王晓伊
十二、材料学院(26)王
瑞
唐龙飞
张
卉 孙益顺
王
慧
赵
龙 王
轩
张
壮
李思勰
十三、政治学院(11)高
维
侯
东
胡甜甜 杨
汝
徐
上
十四、理学院(10)
张贵梅
张晞曈
何
欣 杨
华
十五、外语学院(5)
李秋晨
侯泽静
杨萌萌
十六、文传学院(12)刘
双 刘文睿 高
榕 田虎虎 温
倩 邹明妍 刘晶晶 毕召召 陶婧颖 李天培 熊英霞 刘
佼 殷春叶 张
爽王逸飞张明蕊杨
迎杨
暖郑璐阳张
澜肖
明李
姣高孟磊阮雪松李彩云刘诗雨 兰
兰 刘
远 刘雨佳 陈新颖 闫丽娜 宋文鸽 朱雯雯 李雨晴 张巧君 曹
宁 刘双阳 董自亮 梁兰兰 杨岁芹 陈倩荣 张姝琪 翁海成 王
刚 曾子璐 李彤彤 田
煜 王志群 潘
斐 胡川川 孙朝辉 董林凡 陈
琼 王
品 张奇莹 李梓林 周超 马
旭 杨
晨 彭
菲
段鑫斌 牟翠翠 吴芬芬 马铖雪 古仪方 吕瑞彤 张瑜婷 刘
帆 於洁晶 夏阳洋 李晓彤 张
宇 郭俊杰
杨
爽
侯伟鹏
刘青青
张
昕
尹明柔
刘星辰
余智勇
白
金
高
超 魏
宏
任
钰
李甜菱
十七、体育系(2)尹
洁
范
月
十八、支教团(12)
王
蕾
白国华
陈钰娴
王一博
吕
磊
王文威
田爱玄
邓然然
姜亚宏 徐毅豪
张
月
张
立
十九、北师大补偿名额(1)景莉君
二十、全国重大赛事获奖直接推免生戴衍哲
裴泳杰
2)
高中艺术生钢琴教学 篇6
一、手形和触键、声音相结合
1重量的体会与运用
首先身体要坐正,作为一个稳定、协调的支柱,手臂则要放松自如。要让手臂从肩部自然悬挂下来,手臂完全放松,从肩关节自然下垂,去掉一切紧张与人为的动作控制,好像在风中自然摆动似的,当感到手臂重量集中到指头,随之触键盘。
2手指的支撑
每个手指的三个关节都要微凸,整个手掌与手指成为半圆的拱形支架,在手臂完全放松,重量自然下垂的前提下,手指需承受住手臂的重量,因此要求手指有支撑力,每个手指都要能分别站住,手指各指节不能软和懈,在此基础上手臂完全自如松弛。
3注意钢琴的发音特点
钢琴的发音是琴键被弹下,牵动击键机,由琴槌触击琴弦而发音。发音在一刹那完成,而音的延长是靠琴弦的余振。钢琴的发音方式完全不同于管弦乐器或人声,钢琴是“一触即发”式的发音,音一旦发出,无法再加以改变。有的学生在音发出后,继续用力挤压键盘,以为可借此延长和扎实,实际上只能使手处在紧张、僵硬的状态而破坏其后弹奏的自然。
4让学生去“听”
明确钢琴的发音特点后,就要让学生去实践,用放松、自然的手臂重量,结合站立的、能支撑住重量的手指在键上弹,每个音都让琴槌触击到琴弦上发出敲钟似的悦耳声音,在声音触发后,注意倾听声音的延续,声音的共鸣。教会学生听什么和如何听,并结合正确的弹奏方法,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开始阶段,学生就不知听什么,不懂好听与难听的辨别,养成弹琴敲击或挤压的习惯和毛病,以后纠正起来就很难。所以教师首先不必指责学生不听自己演奏,而应教学生懂得钢琴发音的特点,并在练习中每个音都仔细倾听。
5训练概念断奏的模式
根据以上所述,可归纳一个慢练、断奏时每个音上下的模式,那就是“落下一放松一延长一提起”。每个音结合臂重自然下落,不要过高,不要加速;手指一旦触键,声音发出后,整只手保持拱形的手型,放松自然地站在键上静止“休息”(此时手指只承受手臂自然重量,不再加力),耳朵则听着声音的持续和延长。每音稍放片刻,在准备弹下一个音前,手指由臂腕帮助而提起,这个提起的动作与下一音的下落,一上一下应成为一个连续的动作,以使手臂的重量通过这一上下尽快转人下一个音,以求手指和键盘保持尽可能密切的关系。
作为训练概念的断奏,有时被称之为non legato,主要是指音不要连着弹。特征是每个音都要独立与分开,体会重量的下落和手指的站立。这时的断奏不同于跳音staccato,也不同于非连奏的non legato。我们在练这个阶段的断奏时要认真听每个音的发出和延续,每个音在其应有时值中应尽可能在键上多放一会儿,音与音之间要有重量传递的感觉,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懂得手和键盘要保持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打基础的关键步骤。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研究作品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学琴起就要由浅入深把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作品作为必修课。比如:怎样分清旋律、伴奏:怎么样理解旋律的进行、走向;怎样划分乐句、乐段以及体会它们之间的音乐情感、内涵、艺术形象等:明确节奏的各种组合与速度的快慢变化与音乐特性的关系;领悟各种力度层次、表情记号的音乐意义,懂得分析一般的曲式结构与和声知识,分清复调与主调音乐的区别;掌握这些基本功,就能使他们在表现乐曲时心中有数,具备理解、表现作品的自学基础,除此之外,要鼓励或要求学生广泛欣赏艺术性强的各种类型的作品,其中钢琴作品是主要的,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钢琴基础,可以要求他们听各个时期钢琴家各种不同体裁的作品。而且应该要求学生树立技术必须密切结合音乐进行训练的观点。俄罗斯作家亚科夫·米尔什坦在《李斯特》一书中有一句名言:“技术来自精神,不是来自力学。”这句名言清楚表明技术不仅从属和服务于艺术形象,而且是产生自艺术形象。各种触键法与动作的训练要合乎艺术要求”,才能使技术娴熟。学生如能在思想上明确认识、理解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技术训练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见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
艺术生本科生 篇7
该项计划由山西省教育厅提出。具体内容包括:招生单位确定为山西师范大学;录取时以第一批本科划线、投档;考生限定为山西籍;免收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 并提供生活补助;学制4年, 成绩合格毕业, 由生源地负责分配至学校工作;服务满10年后可自由流动。
山西省教育厅提出的报告目前已递交至几家省级职能部门, 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会签完毕后, 将依程序报山西省政府批准。
本科护生专业承诺研究现状 篇8
1 护理专业承诺的概念
Gardner[4]认为护理专业承诺是护理人员旨在建立有意义、终其一生追求的职业, 并指出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具有不同的模式和风格。护理专业承诺意指对护理认同、为专业努力的意愿、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和对护理的正向评价[5]。Glass[6]认为护理专业承诺是指护理人员终其一生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增进全人类健康的行动与意愿。龙建等[7]认为护理专业承诺是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忠诚与投入的状况, 是个人维持现有职业的原因, 即内心与所从事专业签署的心理合同。故护理专业承诺体现在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的认可, 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2 护生专业承诺研究工具的研制
吕桂云等[8]1998年编制护理专业承诺量表, 后于2005年修改, 该量表包含专业努力意愿、专业价值认同、专业生涯涉入、转业正向评价4个维度。该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50, Cronbach’sα系数为0.930。它主要是运用双维理论从对专业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来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时的专业承诺。连蓉等[9]于2005年参照Meyer和Allen的量表, 自编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 该量表包含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四个维度。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7, 分半信度系数为0.831, 该量表使用较为广泛, 做护生专业承诺调查时大多数研究者都选用该量表作为调查工具。也有部分调查研究作者选择自编问卷。
3 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总体不高, 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人口学因素、人格特征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但单独某一因素并不能对专业承诺水平的影响做出合理解释。
3.1 人口学因素
一些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有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成绩、专业兴趣等。关于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对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 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男护生的择业观和专业承诺水平不高[10], 赵玲[2]在研究中指出了男生专业承诺各维度均低于女生。而谢洁等[11]却得出男护理本科生专业承诺水平高于女护理本科生。年级不同专业承诺的各个维度的得分之间也存在差异。赵芳芳等[12]指出专业承诺大一护生评分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护生, 大二、大三护生显著高于大四护生。陈小萍[13]指出入学阶段专业承诺低于专业课学习阶段, 毕业实习阶段专业承诺总体回落, 处于最低值。本科、专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得分整体呈中等水平。其中规范承诺水平最高, 而理想承诺水平最低[14]。不同学历水平的护生专业承诺得分也有差异。徐浩岚等[15]指出不同教育层次的护生在专业承诺的努力意愿、生涯评价、价值认同等维度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专和高职护生的得分较高, 本科护生的得分最低。赵玲等[2]也指出在实习前大专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于本科生。专业兴趣与专业承诺呈正相关, 有专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无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师鼓励性语言作用越大, 家庭经济越好, 学习成绩越好护生专业承诺水平越高[15]。不同就读归因的护生在护理专业承诺各维度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Scheffe多重比较表明, 总体而言, 以个人喜好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其专业承诺显著优于家庭因素和其他原因。
3.2 环境因素
周围人群对护理专业的认同, 社会对护理职业的评价, 学校教育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引导, 都对护生专业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的影响、家庭背景、医护机构内的人员都曾被指出是影响护生专业承诺的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社会地位越高、父母和朋友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越好, 其专业承诺水平也较高[13]。谢洁等[11]却指出家庭收入对护生的专业态度并没有明显影响。故家庭经济情况对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3.3 人格特征
专业承诺反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态度, 属于人的内在属性。吴兰花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大学生人格特质主要为中间型, 总承诺及各因子与精神质、神经质呈负相关。徐浩岚等[16]的研究表明, 乐观主义和自信心对护生的专业承诺各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吕桂云等[8]认为人格特征是影响专业承诺最重要的因素, 对专业承诺有显著的预测性。
4 提高护生专业承诺的措施研究
应加强护生入学时及实习期间的专业思想教育, 加强就业对策教育, 提高护生的竞争力及提高专业承诺程度[13]。充分发挥护理专业教师在提高护生专业承诺中的作用, 重视毕业实习教学环节, 提高护生对专业的感情与理想承诺[12]。对于不同性别的护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护理教育者需加强对男护生的专业承诺教育, 促其形成稳定的择业观[10]。高校应该重视护理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尤其注意培养护理大学生温柔、体贴、情绪稳定的人格特质, 这有利于提高护理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护理教育者通过提高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和专业承诺水平, 将有利于实习护生择业效能感的提高, 从而实现成功就业[17,18,19]。因而加强专业承诺教育和适当的教学环节改善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
5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探讨 篇9
1 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在各护理院校开展已有数年,但与医院临床护理实践相比,无论是在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养,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实验和探索阶段[4]。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主要存在4方面的问题和不足。①实践教学时间短: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健康促进、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学时间却相对较短(一般2周~4周),加大了教学难度[5,6]。②教学内容欠全面:目前,各大院校还没有统一的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对内容的选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7]。教学内容通常仅限于实习点的日常社区护理工作[8]。③师资力量薄弱:护理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体验的问题,而社区护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使教师对护生的指导不到位,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限制[9]。④实践基地少:目前,社区护理实践主要在家庭和卫生服务站,基地建设尚不够全面。而社区护理教学的完成需要一系列社区场所提供实践机会,包括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护理养老机构等[10]。
2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
2.1 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
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是指该护理中心附属于学院机构,其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社区护理实践的场所以及进行护理研究的基地[11]。学院式护理中心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相对较为新颖的社区护理模式,它融社区护理服务、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为一体,能够将服务与教育相结合,并满足与国际接轨的需求[12]。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在借鉴国外学院式社区服务中心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区卫生发展的现状,2001年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共同创建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工作切入点的社区护理服务中心。该中心在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学生社区护理培训与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
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是在社区护理服务站的基础上,与在校的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将社区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更科学、更全面地为社区居民进行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基础护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型社区护理服务站[13]。建立这种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护理服务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方式,护生的加入有助于社区服务站服务层次的提高和拓宽服务范围。同时,护生参与社区服务,能早期接触社会,并深刻体会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从而使护生自觉地加强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社区护理与护理教学相结合,护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社区能够开展的服务项目包括2个方面。①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居民健康体检;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宣教。②帮助社区服务站进行允许范围内的基础护理:社区紧急护理知识的教育、主要慢性疾病的护理、康复护理、妊娠及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临终护理。目前,护生做得比较多的是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3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教学效果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本科护生在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的教学模式下,通过在社区的护理实践活动,护生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高,而且更好地理解护士多元化的角色功能、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及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1] 。同时该学院表示还会增加社区护理实践的时间,以便护生进一步了解以护士直接管理为特点的社区护理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将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观念应用于社区实践。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等护理院校进行了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尝试。通过调查发现,社区实践可有效影响《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注重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对护生的社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4]。社区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其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而且社区护理提升了其作为护士的自信心,初次体会到职业的自豪感,部分护生表示将来希望从事社区护理工作[5]。上述两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模式,值得各护理院校的社区护理教育者借鉴和参考。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增强其社区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为社区护士提供了社区护理知识培训的场所。目前,已有护理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社区护理实践的比例在扩大,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才能保证社区护理实践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应选择适当的社区作为教学基地,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和社区养老机构,以及在社区建立学院式社区护理服务站。笔者认为可以在建立学院-社区合作性护理服务站为主的基础上开展社区护理教学实践,例如选择医学院附属医院所在社区点为实践教育基地,社区负责人作为护生实践基地的管理者和老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利用护生团组织活动或社会实践作为辅助手段完成部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活动。在护生毕业前抓好毕业实习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搞得较成功的社区服务中心签订长期的实习合同,让护生到这些社区进行毕业前实习,一方面感受真正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也可以充实这些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通过以上举措,先积累一些社区护理教学的经验,随着时机的逐渐成熟,再着手建立属于学院自主管理的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另外,承担社区护理教学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摘要:指出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实践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欠全面、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基地少4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和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两种社区护理教学新模式,认为该两种社区护理教学模式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区服务的能力。
艺术生本科生 篇10
一、比赛简介
第二届特步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由厦门市商务局、思明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指导,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特步(中国)有限公司赞助, 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宗旨, 以“电商职场,非同凡响”为主题,面向全国在校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通过电子商务实战的团队竞赛形式,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水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商务营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与执行力。
2013年第一届特步杯全国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大赛,参赛学校数量439所。2014年参赛学校增加到1000多家,比赛分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 学生以团队参赛,每个团队3-5人。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从2014年9月15日至12月15日, 长达3个月,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设计、实施、调整创业方案,在此阶段学生利用C2C实战教学系统, 完成网店店铺装修、logo设计、产品描述、产品营销(线上推广和线下营销同步)、客户服务、物流等电子商务业务流程。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不限,团队销售额10 000元人民币以上则销售额得分为满分。决赛团队结合本队初赛时“线上线下创意营销方案”的策划、组织、执行进行PPT演示,并现场答辩。
二、数据分析
(一)比赛总体数据分析
本次比赛销售量排名前列的商品是妙蕾手工饼干和特步鞋。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各组销售额前30名团队的总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本科组前30名团队的总销售额为503 028元,高于高职组、中职组;高职组排名第1的团队销售额为38 518元,高于其他两组排名第1的团队销售额;高职组排名第30的团队销售额为8 182元,也高于其他两组排名第30的团队销售额;各组平均销售额最高的是本科组,达到1 6768元;各组销售额达到10 000元的团队数分别为21个、27个、12个,高职组达到万元的团队数最多。
(二)三组之间创业能力差异数据分析
1. 创业能力趋势分析
在观察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每天的累计销售额数据时,发现一些团队出于竞赛策略的考虑,导致最后两天的销售数据突然急剧增加,如图1所示。
比如,本科组最后3天(12月13日-12月15日)的累计销售额分别为423 069元、456 941元、 503 028元,最后两天增加额分别为33 872元、46087元,远高于该组其他时间的增幅。在选取数据时,剔除了这两天的异常数据,选择11月14日-12月13日共30天的数据来分析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的创业能力差异。根据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30天中排名前30团队的累计销售额,绘制散点图和趋势线,如图2所示。
本科组趋势线为y=5995.7x+236804,高职组趋势线为y=5521.9x+221164 , 中职组趋势线为y=3000.3x+130682。本科组趋势线在高职组趋势线的上方,两组趋势线斜率、截距差异较小,两条线靠得很近且几乎平行,说明从整体上来看,本科生的创业能力略高于高职生;中职组趋势线在本科组或高职组趋势线的下方,且相距较远,说明中职生的创业能力明显低于本科生或高职生。从发展潜力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职生与本科生或高职生之间的创业能力差异进一步扩大;本科生与高职生之间发展潜力无明显差异。
2. 团队补货间隔时间分析
中职生与本科生或高职生之间的创业能力差异较大,固然有年龄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平均年龄比本科生小3.5岁,比高职生小3岁,是否还存在其他原因呢?就此本次研究尝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团队累计销售额连续数天没有变化,这意味着这些团队数天没有补货;进一步观察,发现有的团队甚至连续一个月都没有补货,说明这些团队在创业比赛中途就已经放弃了。 受所收集到的数据限制,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以11月14日各组排名前20团队的累计销售额为基准,整理出各组前20团队最近一次补货的间隔时间,数据截止时间为12月15日(即比赛销售阶段的结束时间),如表2所示。
表2中,补货间隔时间为1,表明该团队第2天(即11月15日)补货;补货间隔时间为32,表明该团队从11月15日至12月15日均未补货。各组补货间隔时间较长的团队数据:本科组第17名补货间隔时间为11,11月14日的累计销售额为6 454元;高职组第4、7名补货间隔时间分别为16、 32,11月14日的累计销售额分别为11 354元、10 675元,按照比赛规则,这两个团队在11月14日都已经取得销售成绩的满分;中职组第10、13、14名补货间隔时间均为32,11月14日的累计销售额分别为4 930元、3 229元、2 999元。
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三组平均补货间隔时间分别为2.65天、5.05天、8.05天,中职组平均补货间隔时间最长;从11月15日至12月15日各组均未补货的团队数分别为0个、1个、3个,中职组未补货的团队数最多;第2天补货各组团队数分别为11个、6个、5个,中职组及时补货的团队数最少。这些数据反映出中职生在创业竞赛中放弃得早、放弃的团队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创业的意志力方面不及本科生、高职生。
(三)各组内团队之间创业能力差异数据分析
根据11月14日-12月13日共30天各组排名前30团队每天累计销售额的数据,计算出各名次团队的平均累计销售额以及各组标准差数据,如表3所示。
表3数据显示,本科组、高职组、中职组三组累计销售额的标准差(STDEV)分别为5 682.29、 3 937.48、4 012.43,高职组标准差最小,其次中职组、本科组标准差最大,说明三组中高职组各团队之间创业能力差异较小;本科组的标准差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说明本科组各团队之间创业能力差异较大;中职组的标准差略高于高职组的标准差,说明中职组各团队之间创业能力差异也比较小。
三、结论和建议
从表1、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职生的创业能力明显低于本科生或高职生的创业能力。表1的数据显示本科生与高职生各有所长,图2的趋势线表明本科生的创业能力略高于高职生的创业能力。 综合来看,本科生、高职生之间创业能力差异小, 本科生的创业能力略高于高职生的创业能力。表3反映出本科生之间的创业能力差异很大,高职生之间、中职生之间的创业能力差异较小。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3%,而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只有1.2%[1]。在过去的几年中,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均高于本科毕业生,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几年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还将高于本科毕业生。本文所做的分析证明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高于本科毕业生,其原因不在于本科生的创业能力低于高职生。正如其他学者所做的研究,高职生创业比例高,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就业压力、与本科生相比缺少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在校期间创业教育对高职生来说更为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应为高职生提供比本科生更多的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机会。
艺术生本科生 篇11
【关键词】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效能感
【课题项目】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9-01
自主学习能力又称自主学习,目前国外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为美国自主学习研究著名专家Zimmerman的观点,他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是学业成就的预测因子[2]。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及其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为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以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分2009级统招本科、2010级专升本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80名护生作为样本,其中统招本科生160名,专升本护生120名,均为女性,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为(20 ± 1.45)。各层次间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教授的《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3]以及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问卷。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初始学历等;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共28题,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分量表构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10题,信息能力11题,学习合作能力7题,该量表的信度为0.77。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问卷是俞文钊(2001)翻译,考察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的自我效能感。问卷共7道题,采用5点计分。在统一培训的护理专业老师讲解调查的目的和填写的要求后,由护生无记名式单独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80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统计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1.不同层次的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情况
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得分为98.33±4.35,其中统招护生为98.20±5.29,专升本护生98.59±6.30,自我效能感总体得分19.84±2.92,其中统招护生为19.74±2.43,专升本护生19.88±3.12。经两样本t检验,两层次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295,呈现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四、讨论
(一)本科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由结果可见,本科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8.33±4.35,统招为98.20±5.29,专升本为98.59±6.30,与其他研究一致[4]。经两样本t检验分析,两层次间存在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不同层次间本科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差不大,可能与其年龄、社会经验、就业竞争力等有关。本科护理专业需要学习五年时间才能毕业,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本科生的学习压力就会增大,就会不自觉地去主动学习,对于专升本护生而言更是如此,经历了漫长的专升本考试,让他们更感觉到学习的重要,也会自觉地寻求学习的方法。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并不很高,可能与其他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兼职会占去一部分学习的时间、课外活动较多、教师教学风格等有关。护生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均分是19.84±2.92,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是护生对于自己能否完成学习能力的推测和判断,是护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种主观评估,这也就是要求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授课中,不仅教给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本科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由结果可见,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各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即提高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2]。这也说明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自己对自己学业的完成充满信心,才能自觉、主动地区学习,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而自我效能又会受到直接经验、言语劝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成功的经验,积极关注、鼓励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在实训课或课堂上,设计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同学都能有很容易都可以完成的成就感。针对讨论中,有创新的观点给予表扬,对于不足之处委婉指出等等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本科护生也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两者的关系可以为护理教育者采取恰当的措施促进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对提高未来护理队伍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惠峰,李秋萍.自主学习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3A):570~573.
[2]赵芳芳,顾艳荭,何炜等.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护理进修杂志,2010(25):519-522.
[3]姜安丽,林毅.护理专业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8~130.
[4]林毅,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50~52.
作者简介:
孙水英(1982-),女,助教,硕士研究生,护理教育。
崔亚敏(1982-),女,讲师,本科,护理管理。
艺术生本科生 篇12
关键词:专业认同,本科护生,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认同指护生承认自己是护理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 认可专业的价值, 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 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1]。本调查利用国内现有的调查量表对我校不同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调查, 从而了解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情况, 并对其专业认同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为将来提高护生的专业认同度奠定基础, 同时为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 为更好地培养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将我校2009年到2013年入学的护理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向其发放调查问卷, 共收回有效问卷311份, 其中大一62份, 占20%;大二84份, 占27%;大三96份, 占31%;大四 (在本市实习的护生) 69份, 占22%。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胡忠华[1]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 根据预调查结果及我校护生实际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专业认同 (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专业期望、专业价值观6个维度) 及影响因素。其中专业认同共30个条目, 对其中22个有序变量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 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1分, 总分为22~110分。分值越高, 提示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其他8个无序变量条目则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正式调查时采用不记名方式及方便抽样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325份, 收回有效问卷31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 用Kolmogorov-Smirnov Z值、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见表1)
2.2 护生专业认同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性别、被护理专业录取方式、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在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方面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专业认识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年级的护生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护生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及影响因素情况的调查结果 (见表3)
对于专业价值观, 55%的护生认为护士职业不能和不大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护生考虑就读护理专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中, 就业形势占比最大;护生认为对自己专业思想影响最大的人是本校教师和接触过的护士;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对自身专业认识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是带教教师。
另外, 性别、年级、被护理专业录取方式、就读护理专业的主要原因对护生的专业认同有一定的影响, 成绩水平对护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调查, 户口所在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不大。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被护理专业录取方式、选择护理专业原因的护生专业认同比较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被护理专业录取方式、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每学期学习成绩、在学校担任的职务、家庭人均月收入, 其中性别、年级、被护理专业录取方式、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女生在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P<0.05) , 可能与女生的专业价值观有关, 此结果提示, 男性护士脱离护理事业的风险率高。第一志愿及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 在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因调剂或因其他原因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 (P<0.05) , 这说明专业兴趣对专业认同的影响较大, 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2], 这也为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及学校调剂录取新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 每学期学习成绩仅在专业情感上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其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不同户口所在地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专业认同各维度上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即对专业认同无影响。
3.2 不同年级的护生专业认同比较分析
表2显示, 不同年级的护生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方面的得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 受到外界因素及自己认知不同的影响, 可对专业的角色理解有差异, 这与Howkins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和专业技能4个维度中, 大一护生总得分均为最低, 大四护生专业意志、专业认识、专业情感得分在4个年级中最高。大一护生各个维度总得分都处于最低, 这可能与81%的护生因专业调剂而就读护理专业、入学教育 (护理专业) 不充分, 未能接触专业课程及专业教育等有关。随着年级升高, 大二、大三开设的技能课较多, 其专业技能有所提高, 故专业认同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因此, 学校应尊重学生的志愿选择, 开设一年级通识教育, 加强因专业调剂而就读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 端正其思想态度, 随着年级升高加强专业情感的培养。大三年级是专业认同的转折点, 学校应在这段期间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采取积极手段进行纠正、指导, 为学生打下牢固的临床操作基础, 同时邀请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校友进行“正能量传递”, 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学校教师应积极对大四实习护生进行生理、心理关怀, 引导其处理护患、医护和师生等人际关系, 并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此外, 学校还应鼓励护理本科学生考研, 为护理行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 从而提高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实现其人生价值。
3.3 专业价值观分析
表3显示, 55%的护生认为护士职业不能和不大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护生选择就读护理专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为就业形势[4], 对护生专业思想影响最大的护理界人士是本校教师和接触过的护士。教师是影响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教师和护士不恰当的言行可对护生的专业态度、专业价值观产生误导[5]。因此, 学校应充分发挥护理教师的职能, 提高其受教育程度, 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护生进行正面影响, 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3.4 影响因素分析
表3结果显示, 护生在实习期间对其专业认识有较强影响的是带教教师。护生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之一为实习阶段, 有文章显示[6], 护生护理职业认同的形成需要护生和有经验的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沟通。可见, 临床带教教师在护生实习阶段的专业认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注重对带教教师的培养, 注重带教质量, 可采取鼓励带教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评选最佳及最差带教教师、根据实习护生意见对各科室的带教教师进行适当调整等措施。
4 结语
要提高护理本科院校护生的专业认同度, 更好地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 稳固护理专业人才和减少护理专业资源浪费, 就需要学校、医院、社会的共同努力, 做好这3个方面的工作, 相信护生的护理专业认同度及护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 2007.
[2]陈凤娇, 胡秋兰, 张小艳, 等.影响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2, 19 (4B) :15-18.
[3]Howkins E, Ewens A.How students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socialization[J].In J Nurse stud, 1999, 36 (1) :41-49.
[4]刘媛航, 颜君, 尤黎明.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1, 26 (12) :89-92.
[5]张小宁, 张玲, 周莹.本科护生的职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09, 24 (6) :64-65.
【艺术生本科生】推荐阅读:
艺术类本科生05-22
艺术本科论文05-14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07-30
艺术设计本科简历08-09
艺术设计本科毕业生个人简历05-19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09-22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07-27
业生实习小结要求(大学本科)06-16
关于本科应届生求职信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