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2024-10-13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精选12篇)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1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 教与学仍然是一体, 只不过形式有所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小组合作讨论 也是在学 生之间展 开的, 但是教的 主角———教师, 也没有失去其自身的作用, 只是改变了其教的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对前期分组等进行组织、中期讨论进行指导以及后期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的作用。下文将对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 从集体着手, 考虑每组大概人数, 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地域差异等因素, 合理分组。此外, 在分组时, 要采用优等生与学困生相结合的组员分配模式, 以便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目的。为了避免无团队意识的散沙模式, 可以选出小组长, 以带动团队共同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 组织各组小组长发挥领导作用, 合理安排组内事务。小组长要对组内任务进行分配, 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时间, 保证每一位组员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此外, 对于组员发言的顺序也要合理安排, 多给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机会, 使他们勇于表达己见、提高自信。当然, 小组作为一个团体, 一定要团结互助, 不能出现矛盾, 小组长要开解组内成员, 解决组内矛盾, 努力使小组成为一个无内患的团体。

第三, 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是为了交换思维、共享观点。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员之间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与观点, 并及时进行分析学习,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简而言之, 学习过程是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首先要掌握学习的目的, 也就是找出疑问是什么;其次, 要把握解决疑问的方法与途径, 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解决疑问, 通过有效的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 进行总结学习。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按照这三步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小组讨论主题的确定;第二步是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这一步实现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第三步是对讨论结果的汇总学习, 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

2.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 鼓励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小组讨论的进行不能只选择单一的座谈形式, 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系统, 通过活灵活现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 展示自己的观点、建议。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氛围更加火热, 也更加吸引组员的注意力, 提升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 针对不同组的讨论情况, 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点拨。相对学生来说, 教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因此, 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从旁点拨指导, 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此外,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 以免学生走入歧途。

第三, 号召各组合作学习后进行结论汇总, 以便于与其他各组之间分享学习。小组讨论一般只占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 在短暂的交流中, 各组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 要组织一名成员进行记录、汇总, 以防遗漏观点。如此才能在随后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内更好地展示本组成果, 并点评、学习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三、总结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点评。一方面肯定各组成员的努力, 另一方面要指出各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该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团队精神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养成团队意识, 围绕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争相思考, 认真学习讨论内容, 发表自身对学习内容的观点。摒弃个人主义, 秉持团队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心理, 不搞组内矛盾。教师要查看组内团结意识是否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表现形式

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 采用新型实用的学习方式, 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等, 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要从旁观察各组学习过程, 抓住不足与值得褒奖的地方。

3.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后, 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报告, 教师可以对其组内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评分, 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从旁协助, 可以进一步完善各小组在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的不足, 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2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教与学仍然是一体,只不过形式有所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也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但是教的主角――教师,也没有失去其自身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其教的方式。教师主要发挥对前期分组等进行组织、中期讨论进行指导以及后期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总结的作用。下文将对这三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一、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从集体着手,考虑每组大概人数,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地域差异等因素,合理分组。此外,在分组时,要采用优等生与学困生相结合的组员分配模式,以便实现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目的。为了避免无团队意识的散沙模式,可以选出小组长,以带动团队共同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组织各组小组长发挥领导作用,合理安排组内事务。小组长要对组内任务进行分配,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时间,保证每一位组员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此外,对于组员发言的顺序也要合理安排,多给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机会,使他们勇于表达己见、提高自信。当然,小组作为一个团体,一定要团结互助,不能出现矛盾,小组长要开解组内成员,解决组内矛盾,努力使小组成为一个无内患的团体。

第三,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是为了交换思维、共享观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并及时进行分析学习,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简而言之,学习过程是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首先要掌握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找出疑问是什么;其次,要把握解决疑问的方法与途径,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就是解决疑问,通过有效的讨论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学习。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按照这三步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小组讨论主题的确定;第二步是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这一步实现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第三步是对讨论结果的汇总学习,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其他相似问题的解决。

2.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鼓励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小组讨论的进行不能只选择单一的座谈形式,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系统,通过活灵活现的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展示自己的观点、建议。这样可以使讨论的氛围更加火热,也更加吸引组员的注意力,提升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针对不同组的讨论情况,教师应及时给予合理点拨。相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经验与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因此,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旁点拨指导,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此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以免学生走入歧途。

第三,号召各组合作学习后进行结论汇总,以便于与其他各组之间分享学习。小组讨论一般只占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在短暂的交流中,各组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要组织一名成员进行记录、汇总,以防遗漏观点。如此才能在随后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内更好地展示本组成果,并点评、学习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成果。

三、总结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点评。一方面肯定各组成员的努力,另一方面要指出各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该总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团队精神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养成团队意识,围绕集体的荣誉而努力,争相思考,认真学习讨论内容,发表自身对学习内容的观点。摒弃个人主义,秉持团队荣誉高于个人荣誉的心理,不搞组内矛盾。教师要查看组内团结意识是否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及表现形式

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采用新型实用的学习方式,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地学习。教师要从旁观察各组学习过程,抓住不足与值得褒奖的地方。

3.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后,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报告,教师可以对其组内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评分,通过各组之间的对比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从旁协助,可以进一步完善各小组在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大班额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G689)成果。

刍议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本身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则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因而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而合作学习的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提高成绩,又能够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因而能够使得学生在合作中不断勇攀数学学习的高峰,以充足的信心和不断提升的水平来应对数学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与优势

1.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共同活动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异质分组前提之下的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2.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提高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还能够在心理上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不论是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是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密切合作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者认为,一方面,通过提供帮助,合作学习能够实现自己影响别人的愿望;另一方面,凭借接受指导,满足别人影响自己的需要。

二、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1.按照学生个性及情况进行分组

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对于学生进行分组。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较强的思辨性,因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应控制在2~4人为宜。人数过多的话,小组内的互动太多,容易给数学学习造成不必要的精力的分散,而2人的小组互动性又比较有限,呈现出“一帮一”的态势,因而具体在分组设置的时候,还是要根据班级内部具体的情况,按照预期的教学效果来进行分组。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分组:将中等成绩的同学分配到一组,使得其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学习中带动彼此,提升学习的效果;而对于成绩很好的和成绩比较一般的学生,则可以组成互助性的小组,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形成影响,同时针对特定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

2.在教学中合理实施合作学习策略

数学教学有其特殊的特点,一般说来,数学的学习是十分个人化的,难以形成合作学习的态势的。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可以采取提问合作小组的方式,允许小组成员共同回答一个问题,每个人三言两语,或许就能够提出明晰的解题思路;在课堂练习的时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分配,让小组对于题目进行讨论和思考,最终给出问题的答案,称之为“协商法”;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对于别的同学的回答内容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新知,被称为“打靶子法”。值得一提的是,出给小组的题目一般来说要比给单个学生的难度要高一些,否则小组成员凭借自身能力就能将题目解答出来,则就不存在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了,没有合作,所谓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3.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科学的进行评价。在具体的评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根据小组的共同工作成果进行评价,或者根据小组个人测验分数与小组成果分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安排以及考核学生的手段。如果教师为小组布置了一项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参照,那么在评价时,就可以根据这一任务完成的情况来给小组成员打分,这一项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份测试卷,也可以是一次实践活动或者一份研究报告,形式不一而足。而另一种评价方法则依托于考试以及教师对于小组日常表现的评价,将考试成绩与学生日常分数相结合,则得到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分数。总而言之,采取合作学习之后,就要以合作的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评价,不能把合作的成员与合作的集体割裂开来,那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程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仍旧是十分重要的主导者,合作教学是否能够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于分组的安排、对于学习内容的制定、对于评价标准的确定,因而,教师需要针对班级内部学生的情况,多加思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准确分组、合理备课、适当评价,才能够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理明编著.化学教学研究.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06

[2]靳玉乐主编.合作学习[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郑君文,张恩华著.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哲.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新课程(中), 2011(01)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4

一、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许多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人们更多地将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窄化成了对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追求:变教师讲授为小组讨论, 变个别提问为小组汇报, 变课堂桌椅的“秧田式”排列为“圆桌会议式”摆放……教师们热衷于一些操作层面的内容, 如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多寡、分组有哪些原则、班级人数较多怎么办等。导致许多时候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而没有实效。下面是我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出现的几个典型现象。

1、学生虽然团团坐, 几个人在一起, 但小组里往往成为

优等生的“一言堂”,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

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 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 没有把合作任务、要

求布置清楚, 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 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行其道, 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争执、吵闹, 加上班额过大, 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后果: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难以驾驭, 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 进而排斥, 又返回老路。

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 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 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

纯粹是浪费时间, 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 但问题一出现, 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而不引导学生先自行探究, 深入思考。

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 (有人听课更甚) , 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 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费时多, 成效微, 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4、一般情况下, 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

难一点, 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 反之则少给点时间, 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不是做得很好, 多数情况是讨论时间给得不够, 刚一开锣, 就草草收场, 教师急于归纳总结。之所以这样做, 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 怕耽误教学时间, 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后果:合作学习只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 学生没有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 对问题的探究浅尝辄止, 这样不单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 还会浇灭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 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而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 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呢?笔者以为教师应采取以下一些组织策略。

1、认真学习课改的新理念, 不断实践、总结、反思。

从以上几种现象, 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是因为教师新、旧理念“打架”造成的, 最根本的还是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 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 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没有看到学生的在这种互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 探讨出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法预设的重要问题, 没有认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素质的过程, 是学生发展、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2、科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分组。

在实施合作学习中, 科学合理的分组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首先应做到对全体学生心中有数, 包括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 乃至家庭、民族等相关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我们知道, 合作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彰显个性的过程。要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在分组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采用异质分组, 使同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性别、性格、兴趣、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 做到优势互补,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奠定组织基础。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组与组之间要尽可能的保持同质, 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 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同时, 分组时还须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的角色, 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绝不能让一个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让小组内各成员主动选择或按一定的规则承担合作中的角色, 使每一位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承担相应的任务, 既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又强化了个体责任。另外, 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小组人数的多少, 该多时多该少时少, 不能死搬硬套, 搞一刀切。

3、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课题、切实做好合作前的自主学习。

一个好的课题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形成合作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合作学习的课题教师要精挑细选, 精心设计。教师设计的课题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性, 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主动探究、促进合作学习;课题要有开放行, 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问题无需合作, 只有那些有较高思考价值, 靠学生独立个体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 才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而对于那些难度不大, 或者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的问题, 则应该让学生去自读、自思, 自己解决问题, 大可不必故弄玄虚, 追求那种只有形式而无实质的“合作学习”的热闹场面;问题要有一定广度, 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集思广益;问题要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的不同类别, 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 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启发, 使他们对问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让学生交流在思考中学到了什么, 各自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哪些问题是已经掌握的, 哪些问题是需要进行合作探究的,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在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时, 做到有的放矢,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问题呈现给学生后, 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不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就匆忙进行合作学习, 肯定欲速则不达。因为学生还没来得及对问题进行任何思考, 往往难以开口, 不知道讨论什么, 交流什么,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4、注重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合作学习中组织的研究 篇5

一、选择课题

1、现状调查

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两年后,2003年秋季我校也使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并且我校被定为济宁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新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高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使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决定对全体初

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经过课题组成员商讨我们确定了三种调查方案:对学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教师座谈会。参加调查的人数360人,收回问卷360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其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合理的占89.7%。

2、选题理由

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大致归纳为五点:

1、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基本不会用;

2、合作学习中只有少数学生产生影响力,多数学生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认知水平;

3、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操作流程认识不清,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5、教师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奖励机制。针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学习方式的滞后成为新课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阻力。为此我们选定“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实验的课题。

3、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①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经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对于这一做法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我们信心。深入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利用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具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组织形式的沿革,反映了教学理论的深化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以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也因而成为西方当今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本选题针对我国实际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在理论上企图吸取国外教学理论的精华,从而丰富、深化和完善我国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在实践上,企图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移植,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推动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我校理科教学成绩。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具有经验方法上的借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研究”作为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来进行研究、探索和实验,也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课题预期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如下目标: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能受益。

(2)主动性。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需要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求,变被动式的吸收为主动式的探索,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4)合作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下一步便于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值:

①80%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60%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②及格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85%;优秀率由现在的20%提高到45%;③85%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实践过程 1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1)现代科学原理

本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等教育理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更新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课题组成员需认真完成《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当代教育新理论》、《物理新课程标准》等理论数目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于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社会技能的进步。(2)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施方式:可以取开放式、半开放式和集中式三种。①、开放式

基本式:这类组织方式的特点是,各组研究题目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选题领域广泛,学生同社会的联系面比较宽。变式:每一个研究题目至少有二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便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②、半开放式

基本式:各小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但具体题目互不相同。特点是,学生必须在统一的主题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变式:与基本式的区别就在于小组研究的题目可以重复,每个题目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小组独立开展合作研究。③、集中式基本式

由全体同学讨论或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作为唯一的研究题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独立开展研究。这种组织方式研究的视角、方法、过程及至结果各不相同,差异性大,“组间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例如:政治课就“科索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课余收集大量有关资料,各组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研究结果。

2、实验的主要流程

(1)建立领导机制,确立实验班级。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自指导下,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部分专家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管理、指导工作,并确立了实验班级和实验老师。领导组下设指导组、管理组,由市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管理组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组成,田校长任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及协调工作。

(2)加强指导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分阶段进行实验。

②举办课题实验讲座,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明确实验的理论指导,步骤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③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组织学部的骨干教师合作创办编写《学生合作创新学习手册》,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写出心得体会,嘉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创新毅力。④课题组成员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实验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定期检查,进行调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制定方案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与市教研室密切配合,开展以说、讲、评、议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4)建立综合档案

建立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前期资料、过程资料、评价资料),为实验提供准确、科学、全面的数据,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5)定期总结

每月,课题组均应根据可靠数据,总结阶段性成果。各实验教师也应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研论文。

3、实验步骤和过程:

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整个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3年9月--12月份,现状调查,组内分工,制订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2月份方案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05年1月---2006年9月份方案实施与调整,理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课题实验:李淑文、李萍、岳隆煜、刘艾丽、焦立新、韩加旺 课外辅导:焦立新、刘艾丽、李淑文 调查统计:韩加旺、刘欣晶

信息收集:田绪海、刘宝忠、焦立新 理论研究:焦立新、田绪海、刘宝忠 成果收集:李淑文、焦立新 制定实施方案

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很多束缚,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的界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毋庸置疑,教师的有效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如何引导教师逐步澄清自己头脑中内隐的合作学习观,真正认同并形成科学的合作学习观,并有效地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制定实施方案一: 实施方案一: 其次,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学习中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需要分组指定研究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但是从目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对于合作学习的精髓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二: 实施方案二:

为了保证两个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组织参加实验的教师学习国内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使实验具有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和经验。

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教学能力 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够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因此,在以“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所有参与者——教师、学生及课题组成员的合作对于提升研究的质量、推动研究的深化就具有尤为突出的价值。因此,促使教师在合作中研究合作,是提高教师合作交往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1)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是确保教师提升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由于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而不能依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灵活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更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能。要提高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质量,必须首先引导教师学习合作,尽可能地为教师间的合作创造机会,搭设舞台。教师视自身不同情况,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互研互促,充分挖掘合作学习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在相互学习中促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每个研究小组可由不同年级的教师,实行同伴观课制度,使教师间相互借鉴、吸收其它学科一些好的做法、经验,进而激发教师的研究灵感,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学科的教学中。实践证明,教师间的合作中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其合作能力及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密切教育专家和实验教师间的合作 从课题研究情况看,无论在哪个研究阶段,专家的专业引领都至关重要。在研究的初始阶段,专家对一些问题的点拨,诸如小组成员如何分工、时间如何控制、评价次数有无一定之规等,都能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使合作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对探讨合作点的创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一些深层次内容的引领,会使教师解除对实验中的困惑,更会激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形神兼备”。由此可见,走专家与实验教师合作之路,可以为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合作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及其将二者相结合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师及其所参与的课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提升教师运用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3)在探究中激趣导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师生之间应该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事实上,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充分的合作和互动,进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而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争取到学生的信任。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及时沟通,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使学生真正认识教师、接受教师,与教师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和谐规范化的师生教学关系。此外,在知识迅速更新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同样是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民主、和谐、人本的教学环境,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人际合作关系过程”,必定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稳固师生合作的成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当教师和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课堂教学行动的能动体时,合作学习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提倡合作探究,树立课堂榜样,实现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树立好的榜样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辐射力。对于一般中学来讲,物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较普遍,若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对这些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深入实验班级,在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之后,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具体分组方法:(1)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

(2)给学生排名次。要求把实验班上的全体学生按其以往的学业成绩从最高排至最低。这种排列要做到完全客观。

(3)确定小组数目。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接近40人,每组4人。

(4)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到各小组。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②应使全班各组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③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④应注意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⑤每小组设小组长1名,并隔一周轮换一次。⑥填写小组概况表。(5)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组织多种方式的合作学习。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往往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将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基本式。基本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精讲和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其具体流程为:

①教师精讲。这是在课的起始阶段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扼要讲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中的关键内容加以提示和点拨。②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这是在教师精讲学习材料后,小组成员通过组内的互助性合作,掌握教师精讲的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有以下几条规则:一是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教学内容。二是只有在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学习材料后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在请教老师之前要先请示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四是小组成员可以小声地讨论。③形成性测验。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检查各小组每一成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是,测验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而必须由个人独立完成。测验的试卷可由不同小组交换批阅。

④小组奖励。与传统教学的个人奖励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实行小组奖励。即对测验中个人成绩较好的成员以及均分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基本式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侧重奖励优胜小组的做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⑤在实施基本式合作学习5—6周以后,应对学生重新进行分组,这样可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并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气和新意。(2)拼盘式。拼盘式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至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去,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都教给同组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验,检查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单独记分,小组之间不进行比较。拼盘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由于任务的关联性很强,大家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都会产生兴趣并表示关心,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教,从而共同掌握学习内容。

(3)游戏——竞赛式。游戏——竞赛式与基本式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游戏——竞赛式以学业竞赛代替了基本式的测验。在游戏——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游戏——竞赛式的教学流程是:①教师精讲。②小组合作活动。③游戏与竞赛。其中①②与基本式前两个步骤基本相同。游戏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游戏以3人一张竞赛桌的形式展开。竞赛桌的3位选手由每小组推选产生。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抽出一张带有数码的卡片,就必须回答与数码相应的问题。按照竞争的原则,参赛者可对别人的回答进行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答案,正确者记分,错则扣分。游戏——竞赛式通常是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在每周的周末进行为宜。可根据竞赛的成绩对参加竞赛的选手进行调整,尽量做到使组内每个成员都得到参赛的机会。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阶段性的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了一个组织者、创设者、帮助者的作用。能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了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在三年课题研究中,我们物理组共撰写的论文,有20多篇在国家、省、公司获奖。我教师在济宁市、公司所举办的教学比赛中多人获奖。学生方面,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作业、作业批改、课下探究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中,实验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方面均好于非实验班,05、06级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成绩优异。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唤醒,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创新见解层出不穷,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实验年级学生的物理及格率达到96%。社会效益方面,我们组的实验成绩得到广大家长一致认同。公司在我校举办的两次新课程教学示范课,我组李淑文老师所采用的“小组教学法”、“探究教学模式”均获得广泛好评,并在公司内推广使用。在市教研室新课程阶段视导时,我组的课改成绩得到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2、教研成果丰硕

(1)田绪海校长被评为“全国煤炭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

(2)在第十四、十五届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许继珂、王磊、张钊、牛健等多名参赛选手获一等奖,刘艾丽、李淑文被授于“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3)在公司第三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李萍被评为初中物理教学能手。

(4)在济宁教研室“新课改”调研时,我校物理组的教改成绩获物理教研员张金华老师的充分肯定。田绪海同志在“新课改”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5)在山东省物理课件评比中,焦立新老师的课件《直流电动机》获二等奖,刘艾丽老师的课件《电和磁》获二等奖。

(6)韩加旺老师被评为公司级优秀教师,李淑文被评为矿优秀教师。

(7)刘艾丽、刘欣晶等多位老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公司、济宁市、省教研室的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8)2006年公司教学能手评比中,李淑文获公司教学能手称号。

(9)2006年焦立新老师撰写的论文《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

3、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看到:

①85%的学生能恰当地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问题,72%的学生能应用多种合作方式进行学习;②及格率由实验前的60%提高到89%;优秀率由26%提高到51%;③94%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跟踪与反馈

1、尽管我们的课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理论水平的原因和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还有很多困惑急于解决:

困惑一:关于具体操作问题。虽然通过讨论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转化和合适有效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对新型教师角色、如引领者、激励者、促进者、对话者的实施方法等有了一些设想,但是如何使这些设想系统化,如何以理论去体现,怎么在总结报告中体现出来,这将是下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

困惑二:关于资料问题。面对适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全新教育课程,我们感受到身边原来已有的资料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盼望能有联系教材内容的丰富资料供教学时参考,以便老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使教学更有生气,更具灵性。

困惑三:关于评价问题。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这也必然带来评价的多元,但是在这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很多事情的改变有可能是感性的隐性的,也就是说非理性非表面化的,那么到底如何评价研究的得失,又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已经打算着手商讨解决方案,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2、努力方向

为更好地巩固已经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努力作好如下的工作: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2)严格要求,勇压担子。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3)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促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4)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方法,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由于理论水平的限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发展。

合作学习中组织方式的研究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6

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化组合,学会交流

优化组合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的合作往往只流于表面,所以让学生学会交流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第一,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员最好从同桌开始。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评价。然后互换角色进行,让学生逐步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第二,合理分配,各尽其责。在学生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时,随着年级的递增,我们小组合作的人数可以适当增加至四人。在确定小组人员时,应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因素等来搭配,以强带弱,均衡组合。小组成员要做好合理的分工,确定组长。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收集资料、记录情况、汇报交流成果等等,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二、根据特点,培养习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为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中,教师要训练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要听得表扬,也要听得进批评。

第二,学会质疑。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要敢于质疑,如有疑问,应大胆寻求根源,不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应积极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

第四,学会遵守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约束,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三、营造氛围,精选内容

1.积极营造合作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找规律”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规律,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面一排的第一个放在下面一排的最后,上排的第二个往前移,成了下一排的第一个,下面的也是一样的。”我肯定学生的观察,并组织学生讨论:“给这种规律起一个什么名字?”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名学生说“循环规律”,我随即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我们从轮换座位想出来的,每个星期一,第一排的学生坐到最后一排,其他位置的同学向上移一排,以后每个星期都这样循环轮坐。”我借机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表扬他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2.精心选择合作讨论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看看怎么分类。有的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我一一肯定学生的这些分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明确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7

一、完善组成, 明确职责

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式学校模式的初衷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 使学生们最终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这就意味着小组成员的安排和构成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整个小组都水平太高, 这往往会导致其他各组不能真正参与进来, 部分学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看客”, 所以说完善的成员构成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开始小组合作式学习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 我们教师对于学生, 小组成员的安排就非常重要了, 我们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着手, 来安排小组成员的构成以及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角色。在安排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几个基本原则, 即首先要使小组之间存在着竞争, 竞争的存在往往会激发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动力, 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更有热情。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 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提高;其次, 按照层次来安排小组的成员构成。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前一般是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智力、组织能力、性别等内容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其中A层最好C层最差。每个小组有一名A层的学生, 另外再加B层两位学生和一名C层的学生。小组成员通常采用自由选择的方式确。但我们的指导思想还是以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原则来安排,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小组的学习潜能。再次, 要引导小组制定符合本组学习进步的一些特色, 小组确立后, 小组成员要确立自己小组的组徽、口号、小组成员具体的职责。在组徽绘画、口号确定活动中, 组员们增进了了解和互信, 对后面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可根据组员的特长确定。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充当操作员;总结能力强的充当新闻官;书写能力强的充当演示员等。只有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他们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充分的表现自己。

二、高效开展课堂小组活动

我们实行小组学习不是单单的形式, 更主要的还是要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的发挥小组的作用, 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开展高效的小组活动, 我们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化学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导者的角色,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地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 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引导和纠正, 保证学生的活动能够在正常、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2.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手段, 最终的目的还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学习和进步, 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是要通过学生展现出来的, 所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来, 特别是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信心的树立,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角色。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优育是以集体成果的形式展示, 它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间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活动过程中团队意识的培养, 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小组成员不仅要争取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自己的同伴或小组成员实现集体目标, 通过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来共同提高。

4.合作学习的内容具有必要性。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 通过小组讨论, 互相启发, 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解疑, 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

三、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合作学习后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成果展示, 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 并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具体策略如下。

1.组织好成果展示。合作学习结束后的成果展示, 不但可以促进小组间开展竞争, 使大家在信息方面互通有无, 而且有利于小组成员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教师可以随机请两三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可因具体任务的不同而不同, 既可以表演, 又可以由秘书或主持人汇报本小组的综合活动情况, 有时还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

2.给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 关键是要确立一种能促使小组成员都积极努力、相互帮助的良性竞争机制。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 如态度、能力、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等给予恰当而又全面的评价,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 特别是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思维。这种奖励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都会极大促进学生成就感和上进心。

总之,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形式。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审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体会获得知识以及帮助同学进步的快乐。同时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收获了知识和快乐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教师收获了愉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的全面推进要求调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 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逐渐进入了高中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就是应用比较普遍的模式。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过程中, 主要运用好以下几个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 即: (1) 完善组成, 明确职责; (2) 高效开展课堂小组活动; (3) 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笔者就这一流程谈谈认识。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组织策略

在传统的阅读课授课方式中, 教师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消极接受者, 无法给学生的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近年来,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推进, 给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式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并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 这个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文化地域背景等等都有着不小的差异, 这些参差不齐的现状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氛围、效果、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成绩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也使得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困境愈加突出。如何调动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机会, 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组织阅读课堂教学?王坦 (1994) 等人的研究表明, 学生之间的合作能使他们培养与别人和谐相处合作的团队精神, 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所以在许多国家, 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之一。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发展、成熟。David Johnson&Roger Johnson把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要求积极的互依、个体的尽责、人际技能、面对面的互动促进, 以及过程分析的团队学习关系。” (1993:5) Ellis&Fouts对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也有很高的评价:“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么就是合作学习。” (1997:16)

近年来, 不少教师撰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赵曙亚 (2006) 指出, 合作学习适合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发展, 能让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优化口语课堂效果。金朋荪&尤宝娜 (2007) , 曹盈&王善江 (2008) , 王萍&姜玲 (2009) 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能够克服焦虑等负面情绪, 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增强了口语课堂教学效果。虽然文献不乏研究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的问题, 但是对于探讨如何在英语阅读课堂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证研究甚少有人涉足。

传统阅读课堂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根本的改变,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学习为活动主体, 通过小组内学生的合作分工, 互相帮助互相探索互相讨论, 以便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和学习活动的主角, 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成为了主动的知识构建者。教师则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督导者, 指引答疑者, 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出发设计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愿意参与的教学活动, 把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 使课堂学习活动处于由学生自主活跃的寻疑解疑的积极氛围, 这就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根本改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阅读课堂时应首先跟学生详细说明为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教学以及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个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避免学生因不了解情况而产生不愿合作等的抵触情绪。在学生分组时教师应特别留意性格内向或者平日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爱独坐的学生, 应在鼓励关心的基础上让其自愿选择小组, 并且引导小组其他同学与其交流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适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阅读课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下文就阅读课小组活动以及其组织策略的应用进行探讨总结。

笔者任教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有固定的课本和配套完备的光盘及网络学习资料, 所以教师可提前布置下一周的英语阅读课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可以先预习即将要学的内容, 以便参与课堂的小组学习与讨论。对于学生分组, 如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固定在同一组和相同的同学合作学习的话,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不同的人的交往合作能力, 容易导致小集团和其他影响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问题, 也易引起学生的交往倦怠, 反而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采用了随机成组或者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 3~5人一组, 这为学生建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有效人际交往的心理环境, 也为他们建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助学习环境, 有利于消除他们的紧张和被动学习情绪。在具体的座位安排上, 桌椅可随意搬动, 不拘泥于传统意义的固定摆放方式, 以便小组成员可以坐得很近的面对面的交流, 既为学生建造了轻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也避免了把某个学生掉队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融入到小组学习中来。

经过围绕主题的背景资料介绍和篇章布局学习的热身运动后, 阅读课就进入了课文精读阶段,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以文章的语言知识点为例 (包括重要的新单词短语以及难句的理解运用等) , 在一个小组中, 由成员们自行协调分工, 每个成员负责文章的一部分, 其他成员对这一部分的任何词句有疑问的都可向此负责的学生提问, 如果遇到这位负责解惑的学生也不懂的问题, 此学生可组织本小组一起讨论, 这时教师也应该发挥其督导角色, 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在小组中, 学生们因为相同的任务和身份角色坐在一起,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做活动的主角向其他同学传递介绍别人不知道而自己所知晓的知识,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人翁角色, 也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 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这种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导致学生能长久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 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此外, 由于面对的是同班同学而不是以往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的教师, 也容易让学生在平等放松的心理氛围下理解接受新知识。其次, 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以往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把“各人自扫门前雪”变成了互帮互助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除此之外, 虽然小组成员都是处于相同年级的英语水平, 但同一各小组内由于课前预习程度、词汇量和英语基础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位成员的信息和知识面都不一样, 通过相互的洞察和对比, 往往能促使英语水平较弱的学生不甘落后更认真努力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习策略较好的同学的学习过程并且从中受益, 而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也能从合作学习中增加自信, 从而更有动力去认真学习。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重点在于学生学习的过程, 没有强调给学生打分或其他影响学生成绩的措施, 也就能避免学生相互之间的“独善其身”或排他性不良竞争。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2]徐小洲.论研究性大学本科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3]金朋荪, 尤宝娜.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4]曹盈, 王善江.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中学刊, 2008.

[5]王萍, 姜玲.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J].科学文汇 (英语教学版) , 2009.

[6]赵曙亚.合作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初探[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6.

[7]Vivian Cook著.王初明导读.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8]Johnson D.W., &Johnson R.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M].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93.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9

一、自主选择小组, 保证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实验中特别重要, 因此分组也非常重要, 知道同组成员的特长, 小组成员之间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

传统的分组模式均由老师统一分组, 并指定组长, 这样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 同样的实验, 有的组能够很快完成, 并且效果很理想, 而有些组却迟迟不能成功。

为了使各组组员之间的能力相当, 可以执行双向选择式的小组分配制度:首先进行集体分配, 老师根据学生的座位以及实验室的分组条件确定每组的人数并进行初次分组, 选举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 如果在安排组长的过程中发现本组无合适的人员可以立刻进行调整;再由选定的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 和其他组进行协商、调整并进行双向选择, 促进各组分工的平衡, 为每组的实验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各自的专长。如每组至少要安排一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 便于实验操作任务的进行。一名具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同学进行记录、交流。当然在分组协调时也要考虑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 如平时有意见易发生分歧的同学尽量不要放在一组, 免得实验过程中意见不统一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组员的调整可以进行自由调配, 但一定要在双方协商的条件下进行, 而且要有充分的理由。

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在平时的实验中更易交流, 相处也更融洽, 实验时分工合作就会更有效。

二、协商分配任务, 促进分工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因素太多, 从而使得学生的兴奋点增多, 导致他们对于实验的主旨把握不准确, 对自己实验中应该做的工作不能够落实, 致使实验的效率降低。实验过程中, 有时受实验器材缺乏、实验空间拥挤、实验内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实验并不能够由一个人单独完成, 而必须由多人参与的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如何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就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模式下, 采用的是按人员进行分工的方式, 如在四年级下册“研究降落伞”这一实验中, 根据班级的学生数和实验室的情况, 以每四名学生分为一组, 各小组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制作降落伞人员一名、协助制作人员一名、计时人员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多数小组实验可以进行。但有些小组制作降落伞的人员因动手能力较差, 打结时出现问题, 影响了降落伞的正常制作, 致使实验不能成功。

现在由于有了协商的环节, 遇到这样的实验, 在分组时就进行协商, 调整分工, 可以用推选或自荐的方式确定各任务的执行者, 以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自主选择任务, 利于分工合作

在分工合作的初期, 学生对于实验的各个环节并不太熟悉, 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任务也不太清楚, 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对自己的专长有一定的了解, 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自主选择任务, 这样就会提高分工的效率, 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训练。自主选择任务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擅长的任务, 一种是自己不太擅长的任务。选择自己的特长, 可以促进实验的迅速完成, 同时还可以对不擅长此种分工的同学进行指导;选择不擅长的任务, 可以请本组中的擅长者做小老师, 促进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优势互补, 优化分工合作

有些复杂的实验操作, 需要完成的工作会比较烦琐, 因小组人数的限制, 再加上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 经常会出现有的成员所分配到的任务并非自己所擅长的, 也会出现被分配到相同任务的现象。这样的分配形式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身的多元发展, 也不利于重新分组后新成员的有效配合。因此合理的分工合作、定期的重新分组, 对于培养学生胜任各种任务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采取了组长轮值制、记录员推磨制、材料员随机制等方法, 促进了学生多角色体验。如五年级下册“学习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实验, 在操作中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相关的滑轮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分小组后, 按照惯例在商定好实验方案后, 建议这样对四人小组进行分工:一人主要负责组装滑轮, 一人协助组装滑轮, 一人负责测量数据, 一人负责记录。因为这个实验需要进行三个步骤, 一是定滑轮的安装检测, 二是动滑轮的安装检测, 三是滑轮组的组装检测。实验中, 一般真正进行操作的只有一两位同学, 其他同学只是充当了看客。为此, 我们安排了三次实验, 第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平时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成员进行了实验, 并记录好第一组数据。第二次交换角色, 由第一位操作实验的同学做助手, 另选一名同学进行操作, 另两位同学进行观察记录。第三次实验选一位没有操作过实验的同学作为本组的代表, 在班级进行演示实验, 并将三次实验的数据汇总分析后进行交流。这样组内成员都得到了锻炼, 实验效果也很理想。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10

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营销,策略

经济的发展带动各行各业发展, 也让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农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农产品的供应发生了变化, 农产品供应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就连农户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农产品过剩时代的到来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将经济合作组织理念应用进农产品营销过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1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营销策略

1.1强化产品策略

想要全面的提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水平, 要落实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将农产品的核心定义为优质、品牌、绿色, 为分级包装深加工提供保障,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强化农产品的营销能力, 使之符合市场的需求。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避免农产品因竞争而降低价格, 影响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专业人士的知识对农户普及品牌运营, 帮助农户主动进行农产品的品牌包装, 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增加农民的利润。寻找农产品之间的差异, 细分市场。时代的发展让消费者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个性化, 想要增强农产品的营销, 不能仅仅依靠降价, 而是需要从丰富农产品种类, 匹配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用具备差异性的营销产品来赢得市场, 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丰富产品的组合。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市场调查为基础, 对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 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新的产品方向及种类;延展产品线, 细化市场的需求, 尽可能的避免市场之间的、不必要的生产竞争, 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2产品价格策略

提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价格谈判力。农产品的交易量、搜寻成本、组织销售规模与竞争者销售规模的比例是影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价格谈判的主要因素, 要提高农产品的营销, 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扩大, 提高企业实力, 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大农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落实差异化价格策略。这是避免市场竞争最有效的办法, 在农产品中加入一定的技术含量, 让现代的科技技术成为农产品升值的壁垒, 挖掘农产品的市场。

1.3渠道策略

选择正确的农产品营销渠道, 以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物品流通要求为基础, 构建多层次的农产品交流通道, 对农产品的高效、灵活流通提供保障。管理营销渠道。将利益的合理分配作为强化渠道管理的重点内容, 立足于长远利益维护营销渠道;将合作组织的渠道目标科学的融入渠道管理的过程中, 强化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继而完善渠道管理;及时对市场进行调查, 利用管理手段对营销渠道进行调整, 增加其市场的适应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农产品的物流能力, 也是提高农产品营销的一个策略。

1.4农产品的促销策略

农产品的促销策略可以从2 个方面入手:加大农产品广告投入;增加农产品的影响力。21 世纪是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 现如今广告盛行, 通过广告的作用可以快速地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形成退拉促销模式, 充分利用中间商将产品推向市场, 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为产品后期的推广提供保障。

2 农村经济组织的农产品创新营销策略

2.1网络营销手段

网络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落实农产品的营销也可以从网络的方向出发。和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 网络营销渠道更加多样, 产品信息更加灵活, 产品交易成本更加低廉, 在网络的刺激下农产品的交易额也比较大。虽然网络营销的优势比较大,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网络营销模式并不健全, 想要通过网络来扩大农产品的营销, 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强化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农业信息的丰富;培养专业性的网络营销人才, 让知识成为网络营销强有力的后盾;建立农业产品物流的配送网络;强化网络营销主体的实力, 强化网络营销。

2.2加大体验式营销的力度

建立体验品牌形象展示中心, 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丰富农产品内涵, 提高农产品价值, 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品牌;建立消费者体验沟通。通过有效的宣传 (广告、文字印刷品) 实现农产品与社会的良好沟通, 树立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进而实现扩大农产品销售水平的根本目标。

3 结束语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 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一直是农民最为担心的问题, 本文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产品营销策略进行了讨论, 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帮助, 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史贤华, 陈明, 李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产品营销策略[J].经济纵横, 2011 (10) .

[2]彭南珍.关于发展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 (03) .

试论“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篇11

一次,笔者随堂听了一节内容为“物体的质量”的物理课,课前,教师在每张课桌上放了一台天平。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天平如何正确使用呢?然后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结果出现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在座位上转来转去,有的在教室内前后走动,有的相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抢着拨弄天平。教室里说话声、吵闹声、脚步声、桌凳碰撞声、仪器落地声不绝于耳。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地讨论问题,尝试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凑热闹,有的甚至搞恶作剧。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像这样没有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组分工,更没有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而是任由学生自由组合、毫无目的地进行的合作学习,实际是一种表面化、形式化的合作学习,甚至可以说是滥用合作学习。它从根本上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方向,没能使每一位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是一种毫无效果的合作学习。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上,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这种“作秀式”的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摆设”,常常是目的不明、安排随意、草草过场。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反而容易造成紧张或混乱的课堂局面,既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合作学习,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真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收获和发展。

一、合作学习中的主要误区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不恰当的合作学习不仅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组织及课堂教学的效益。遗憾的是,盲目落实新理念、任意搬用新方式而滥用合作学习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这样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各种各样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离开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好评,大家有意无意地把在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合作学习方式作为衡量新课程理念是否得到落实的一个重要标杆。笔者以为,这是教学的一种“偏执”或盲目“追风”。从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都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既不给学生分组,任由学生自由组合,也没有明确的分工,直接要求合作学习,以上案例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2,合作学习随意化

中学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的时间,合作学习要研究哪些内容,在哪个时间段内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多长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怎样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等问题,课前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合理而有序的组织,这样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有不少教师只要一看到问题就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特别是公开课、研究课或示范课,更是非组织合作学习不可,一节课少则安排二三次,多则安排五六次。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改精神,把合作学习看成了新课改的重要标志。

3.合作学习成了公开课的专利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事先做好各项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合作小组的分组与分工,问题的设计等。一些教师通常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忙于备课、准备相关实验和批改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学校实验器材短缺,因而常常出现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或不组织合作学习。而公开课一般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开课教师有时间进行精心打磨,再加上有许多同行听课,开课教师认为教育理念千万不能落后,合作学习绝对少不得,于是这种课“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合作学习自然地成了公开课的一项专利。

4.合作学习中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同时缺乏合作学习的相关技能,因而很难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动手、讨论等活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行其道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在合作学习中对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不休。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在合作学习中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关,教师没有精心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适时指导。其实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科学指导的。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策略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管理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要从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为此,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营造宽松而又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

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小组合作技能,刚开始时的合作业学习不一定十分顺利,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为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合作学习过程既充满同学间的友爱,又有必要的公平竞争。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了解并调控各小组的学习动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享受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2.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包括: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的能力;二是遇到个人不能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出现争议;四是实验中需要多人相互配合。

‘(2)对教材要进行精心加工。’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改造成能够得出相关结论的、具有“可合作学习”特征的材料,这种具有“合作学

习”特征的材料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学生合作的行为也就有了充分的可能性。

(3)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引导到“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主动提出的有合作价值的共性问题。

3.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学生的合作行为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合作的氛围是制约每个个体合作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合理分组对合作学习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1)小组规模。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2~6人为宜。课外学习一般以’4-6人为宜。

(2)分组原则。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小组构成应遵循“优劣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组与组之间相对平衡,并适当兼顾组内同学之间的可接受性。这样分组有利于同组学生优势互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也有利于不同小组的学习比较。同时,这样分组为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和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任务分配。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组员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确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动态搭配。小组内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一个阶段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适当调换小组中的成员。这不仅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另外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4.有效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1)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最有效。

(2)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及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的活动成效不明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逐步弄清问题,并通过集体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4)合作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形成的不正确或不完善答案,教师不要轻易地加以否定,要启发组内学生回顾和反思学习过程,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自行纠正或完善答案,获得学习的经验。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1)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尤其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

(2)把对个体的评价改为对团队的评价,把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把学生个体置于小组集体中进行考评。

(3)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

(4)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并更多地采用过程性评价。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12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构建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学期我校推行了“三步两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 笔者主动参与, 积极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在就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好处一: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不想学, 不会学, 想学没人教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要面子的, 不管这个学生是成绩好还是成绩不好, 他们的潜意识中都想成为英雄, 都想让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心。采取了这种模式后, 如果每个知识点, 每节课上,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 自己始终是被教的那个, 那不是很丢面子的问题吗?所以或多或少的要学一点, 只要他能够迈出第一步, 我想在这个舞台上他会走得更远。有的学生不会学, 那现在好办了, 每一节课前都会发下学案, 学案上就会有题纲, 有自主学习的内容, 也有小组讨论的内容, 只要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就完成了, 与以前相比, 想要预习却不知道看什么, 学什么相比, 现在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所加强。

好处二:这种模式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其一是指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双赢。在每个小组中, 都有小组长和其它组员, 当自己有不会的题目时, 就会有专人讲给自己听, 而且是自己的同学, 心理上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也好意思张口问了。这样, 优生更优了, 差生也不差了, 这就是优生和差生之间的一个双赢的局面。

其二是指优生和优生之间的双赢。以前的大部分优生在学习时, 都是固步自封, 闭门造车。这样的学习状态很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合作精神。由4人或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 就必须精诚合作, 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 发挥团队精神。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其三是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双赢。在这样的模式下, 成绩差的, 听不懂的将会有很多的小老师去帮助他们, 就很难产生差生, 那老师的精力时间就得到了解放, 老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钻研教材上, 设计质量更高的学案, 组织更有效的课堂, 获得课堂效益最大化。

好处三:这种模式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占有优势。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与人主动交流的水平提高了,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 亲和力提高了, 人变得开朗了, 性格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关键——如何划分小组

在教学实际中, 不管是哪一种小组分法都有其利弊。“异质小组”分组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来在讨论时基本不起作用, 对于好学生也是个负担。同质小组又没有好学生起带头作用。那到底什么样的分组才适合所有的同学呢?在分组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 考虑成绩因素

分组的终极目地是让所有的学生想学, 会学, 能学, 学的好。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都能动起来, 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在分小组时, 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因素, 因为学习成绩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一样的, 要想分好组, 一定要了解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学习目的。一个班级在成绩上大体可分为优, 中, 差, 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学习好的学生的目标是考入一所理想的高中继续学习;中等成绩的学生想通过努力能考上一般的高中继续学习, 或者是走技术型人才这条路;而成绩差的学生面临的是能否毕业。针对他们的不同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分组形式, 成绩特别好的分成“同质分组”, 成绩特别差的也分成“同质分组”, 成绩在中间的, 分成“异质分组”。这样的话,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程度下得到最大的收获。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 除了课堂上的内容以外, 可以针对中考, 讨论一些比较难的或者灵活性大的、综合运用方面题目, 这样的话, 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这些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二) 考虑性别因素

在分组时, 其次要考虑性别因素。因为俗话说得好: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在一个小组中, 如果都是女孩子, 或者都是男孩子那么在讨论时讲废话的机会就可能增加, 而一个组内既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 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潜意识中都想在大家面前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这样的话, 在学习和活动中, 就会互相竞争, 互相鼓励。还有男同学和女同学由于生理特点, 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 男同学较粗心, 女同学则细心认真的多;男同学善于理性思维, 女同学则感性思维较多;男同学在几何的学习上占有优势, 女同学在计算上优势较多。所以在分组时, 尽量让每个小组中男女比例适中, 不要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三) 考虑性格因素

在分组时, 还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因素。有的人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人不喜欢表现自己, 这都很正常, 但一个小组中, 都是爱表现自己的, 在讨论时,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到底听谁的, 哪一个都不愿意做听众, 吵吵闹闹, 达不到讨论的最佳效果;若一个小组中, 都是闷葫芦, 有了一个问题了, 叫谁谁也不说, 只做不说, 这样下去, 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相当于作废了, 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在分组时, 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性格因素, 让每个小组中, 既有喜欢表现自己的, 也有不爱说话不爱表现自己的, 这样才能互补, 达到讨论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炼钢物流下一篇:艺术生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