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2024-09-12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精选8篇)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1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文程泯水

摘 要:学生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学生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积极性和效率,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和兴趣特别重要。

关键词:学习;作业;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个人得分汇集成小组的综合得分,所以小组的凝聚力集中体现在小组的集体得分上。每学月组员的得分、副组长得分、组长得分、小组的总分是评选小组、组长及组员和评选进步之星的主要依据。在班规中可约定“学月进步最小的小组的所有成员要实行见面谈话,对连续两次见面谈话的小组,要告知家长并请家长协助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改进的方向。”这就迫使每个小组及组员,都在不断地思考和寻找不容错过的加分时机。于是,每个组员从认真、按时上交每一次作业开始了。

学生作业,主要包括平时的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三类作业的处理,都通过组内自查自阅、评价组循环评价检查、教师复查、评价确认等这几个环节协同处理。自查自阅中由本组组长和副组长对所管辖的学生的作业进行批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小组循环检查评价,是为了避免小组之间相互包庇和弄虚作假。不采用相互检查,而实行小组循环评价检查,即固定为一组评价检查二组的,二组评价检查三组的,依此类推。评价组根据作业的书写情况、正确比率、方法思路等综合评价为A或B或C。各环节中查出作业没按要求完成、包庇或敷衍应付的`组员,每人次会被扣去2分,并要及时补做或改正。中午学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将会再次清查,发现仍没按要求完成的,既要按组规教育,还要对照班规给予帮助。若是组长检查不力或包庇被查组员,双方都会被扣去2分,还得接受值周班长或值周小组的教育和帮助。

教师对各组交来的组内已查阅、评价组已查看、评价过的作业进行再次评价确认。对评价组在学生作业本上评价的A或B或C表示赞同的,教师用比较标准的红色圆圈或五角星圈起来表示确认,不赞同的可重新评价,也用红色圆圈或五角星圈起来。评价后的作业本由科代表分发给各组,组长将作业本再次查看后发给组员,组员再将本子亲自交给本组的记分员和评价组的记分员,记分员依据教师确认评价的等级相应登记3分或2分或1分。若在规定时间内没拿去登记的,视为没上交作业,每人次将被扣去2分。所以,只要学生认真完成了作业,至少都会加上1分,这与没按时完成相比要划算得多。因而积极、认真、主动抢先完成作业,已逐步成为每个组员平时学习的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 四川省沐川县沐溪学校)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2

问题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最常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时, 小组的组成不合理, 大部分老师直接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 这样分组虽然简便易行, 但人员搭配不合理,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还会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可能相差悬殊, 不利于进行小组评价。

针对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开展小组学习时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竞选组长。可以让小组成员进行自荐演讲, 再让小组成员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四是小组的管理。小组建立以后, 组长就要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 以便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索学习。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要有明确分工:组长负责管理, 组织全组人员进行有序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实验探究;记录员负责记录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负责将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整理归纳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问题2: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时机不合适。

开展合作学习, 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 而不能随便开展。因为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 简单的学习内容, 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 以便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 则需要教师的精讲, 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 重点的问题, 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 一有问题, 就要学生合作讨论, 一些没有思维容量, 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 学生就会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 从而会使课堂时间大量浪费,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 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 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前, 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 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 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 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使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 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 当学生有了合作的自我需要时, 再组织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探讨,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心里初步有了想法, 就会有意识地去进行合作。可见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才是更有效的合作。因为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所以, 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 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 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4: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 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 置身事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是清闲了, 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有序时, 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 (2) 对小组任务不清楚时, 教师要有耐心, 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 (3) 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 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 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 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 教师应及时返回表扬。 (4) 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相同, 但老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就做出问题预测, 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 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 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 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 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6) 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 教师应及时发现, 及时制止, 并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 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作学习;家庭作业

在英語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苦恼于我们的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而家庭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在这里我把在教学中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近年来合作学习策略相结合,总结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能给教师朋友们一些启迪。

一、布置家庭作业

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用红笔修改作业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注意事项:教师要明确家庭作业的内容,要求学生对错题时要用红笔修改,不会的题要加以标注。例如:做某练习册的第几页,总结教科书某页的新短语,背诵教科书某页的单词或某个语段,每周末的周总结卷等。

二、组内讨论

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注意事项:组内的讨论要有效率,首先每组要有一个负责人,主持讨论,规定组员的发言顺序,组员之间的讨论声音不可以过大,以免影响到其他组。方法是:课前三分钟,各小组成员把家庭作业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小组中来讨论,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小组内的记录员记录,准备问老师。

三、教师答疑以及预习反馈

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注意事项:避免学生重复发问,对于教师刚解答过的问题,有的小组重复发问,应该给予惩罚。方法:同质竞争。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各组发言人向老师发问,教师解答后,再向各组提出问题,各小组同质同学抢答,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对于背诵类的家庭作业,采取组外同质竞争方式检测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获胜学生每人加一分

四、作业检查

这项活动的方法:家庭作业每天以组为单位,上交到老师,没有完成作业的组员每人要扣一分。

总之,家庭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值得教师特别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有其可行性!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为我们的学生提出更好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向斌.走向合作性教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郝宝玉.中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4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地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可能得到张扬,从某种意义上有可能帮助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随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的有效的学习形式。浙教版教材中编写了较多的“合作学习”材料,其目的就在于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案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我校实际来看,我校是位于乡镇的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结构复杂:有外来民工子弟、有单亲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奶奶的等等。学生就象飞出笼子的小鸟一样,缺乏家庭的管教,导致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班内学习气氛不浓厚,这是影响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的配置不够先进,这些都是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

初中数学新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探索性、发展性、趣味性等特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索。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方式恰好能真正体现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去掌握知识,然后由老师作适当的点拔释疑,并给学生能力展示的机会,在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举趣,真正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深厚学习氛围。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为了成绩拼命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甘于平庸,不愿参与学习等等各种现象。

针对以上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所说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个动态因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合作学习在我国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教师越来越意识到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在农村学校里面还没有非常系统的有关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刚刚起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重难点及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农村学校课堂合作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2)从老师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老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出现哪些低效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

(3)从学生这一层面上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低效现象以及针对这些低效的现象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

(4)从学习效果方面来讲,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农村学校中,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各自收到什么样的效果。2.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以及针对低效的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根据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让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我校老师与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并能使双方愉快而又有效地合作,这是研究的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同本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加强对学生引导。3.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对学生及老师各个方面的分析,找出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以及根据这些低效的因素找出适合于学生、适合于我校老师的策略。

(2)通过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3)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有效的开发现代教学的人力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互动理论。

(4)通过学生进行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合作融洽,学习轻松愉快。

(5)通过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使教师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用一定时期的分析及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为今后我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提供更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方法及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先通过问卷、访谈等一些必要的手段,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个性、性格,了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等情况。我校初中数学组的老师开会讨论研究:上课的老师要合作学习的内容。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后数学组老师再根据该班学生的情况确定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上完课后,数学组的老师对课堂上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其优缺处。对于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大力推广,对于不足之处则加以改正。

通过几轮的试验,找出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出有效的策略,再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调查法:

以九年级为样本,通过深入学生、老师的细致调查和访问,了解学生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对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并对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典型案例收集分析。(2)实验法:

在研究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实验活动,比如上公开课、微型课、习题分析课等。从具体的实验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深入探索和反思,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策略。(3)文献法:

查阅、收集、学习有关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或理论文章,吸纳、借鉴、充实,为我所用,指导和保证实验向健康方向发展。(4)总结法:

及时跟踪观察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设计和研究教学能力的变化,收集、记录、整理各阶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案及有关数据,测查、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和质量。

3.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2)阶段性报告;(3)结题报告;

(4)有校本特色的课堂合作学习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查阅已有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老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对合作学习的使用频率。

(1)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

(2)确定研究方向,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提交上级部门审批;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完成各个子课题方案。

(3)健全、完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

根据实验老师上课的情况,对我校合作学习情况作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分阶段收集相应的调查统计数据。

(1)完成资料的积累。

(2)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3)组织研究交流。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分析、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撰写“农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并对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校进行推广。2.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并时刻跟踪此课题的进展程度。

(2)上级研究部门的关心与帮助,尤其是县教育局教研室始终关注课题进展情况,从而确保课题始终能朝着科学、良好的方向前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5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首要选择。由于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而这时的学生已经对数学的学习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因此,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发扬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与探索。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导入;重难点解析;知识拓展;课堂评价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所谓“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方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科学分配,要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才能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使同一小组的学生可以在互补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课堂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将这句话同样应用于数学课堂当中,其实就是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数学课成功的关键。采用小组讨论法来进行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也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学生之间共同的疑难点,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新课《全等三角形》的课堂导入时,为了使学生可以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有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我选择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导入。首先,为了方便互相配合操作,我们以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中每2人组成对学搭档。其次,在对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负责在课桌上铺一张比较大的纸,另一个学生负责制作一个小三角形。然后,制作三角形的学生将制作好的三角形在大纸上平移和翻转,另一位学生拿剪刀在大纸上剪下平移翻转后的三角形,得到一个与之前制作的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最后,在群学过程中小组长对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引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概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还能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是初中数学课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小组讨论法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讲解重难点内容时采用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重难点的讨论当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思考、交流合作的意识,对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重难点解析环节,为了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我依然采用了合作学习来对课程进行重难点解析。首先,我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以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为:小红本子上的三角形不小心被墨水给染了,你能帮他画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吗?其次,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对讨论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来对自己小组选择的判定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每个小组都会积极地去思考如何才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重难点进行解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对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有重要作用。

三、小组合作+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是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眼界,开阔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合作学习是进行知识拓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知识拓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灵感,形成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认知。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拓展时,为了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拓展。首先,我出了一道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数学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其次,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方法,然后,我发现解不出答案的小组大多都是卡在了拓展的辅助线这一点上的问题,最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我可以发现学生对上一节讲的判定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我只需要?c拨学生加一条辅助线来证明就可以了,如果学生加了辅助线还不会,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是开阔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小组之间对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四、小组合作+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发表课程感悟的环节。在课堂评价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对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帮助教师进行课堂反馈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一节的最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在这节课程中学到了什么,对哪个知识点还有所欠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在请教学习好的学生重难点解析的问题,学习好的学生也充当小老师给不会的学生做讲解。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评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当中遗留的疑难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地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数学课程当中,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殷菊巧.浅析讨论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华少年,2016.[2]陈世章.初中数学如何开展问题讨论教学法[J].新课程(上),2016.作者简介: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 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教师要恰当做出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我们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性评价。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2)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

(3)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 ‚ 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时,教师再适时评价肯定他们的集体合作探究的成果。这样教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可以使学生保持合作的热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体验中,放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上,有助于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提高。 6.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的问题透视及解决策略 篇7

一、问题透视

问题一: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 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合作完成。 本来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也非用合作学习不可, 本来用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概念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讨论。而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远远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 更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 而教师却完全放开, 任由学生合作研讨, 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问题二:不能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些什么, 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合作学习时教师变成旁观者, 学生变成“无头苍蝇”, 没有师生沟通交流, 没有生生互助协作, 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 随着教师一声“讨论开始”, 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 学生七嘴八舌, 互不相让, 教师则毫无目的地在组间巡视。最后让每个小组汇报时, 结果五花八门, 很多都偏离了主题。

问题三: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 分工不明。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时教师严格按设定的内容与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内也没有明确的分工, 谁主持, 谁记录, 谁将代表本组发言都不清楚, 都要临时决定。讨论时学生往往面面相觑, 无所适从。

问题四:不能有效控制小组合作的过程, 过程失控。教师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 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 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 争执吵闹, 乱作一团。合作学习做不到务实求真, 只是走过场, 华而不实, 课上气氛活跃课下无所收获。

问题五:不能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在小组中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没有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合作流于形式。如在一节化学实验合作探究课中, 教师让合作小组做几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但几个小组的组内成员都互不相让, 争着要当实验者, 而不愿担任实验观察者、记录者工作等, 最后教师只能到这几个小组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而且答应他们下次调换。

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1.合作氛围的营造。

能否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 使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在课堂讨论、合作交流时, 教师都应抓紧时机深入到各组的学生中去, 及时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多用欣赏肯定的语言, 给学生以自信和谐的课堂氛围。

2.注重培养合作技能。

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不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如在组织课堂提问讨论时, 适时指导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 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倾听、评判和赞赏别人等合作技能。

3.精心设计合作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均适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 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如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创造问题情境, 适时引出合作内容;利用何种资源或工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何精讲必要内容为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如何设计后续问题能将探究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另外必须充分考虑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的方法。

4. 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否则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成为无效劳动。教师的监控主要包括纠偏、消除误解、防止冷场。教师必须具有临场应变能力, 灵活地对合作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课堂时间有限, 干扰因素较多, 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 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5.注重合作过程评价。

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 陈述理由是否充足, 解决方法是否新颖, 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对暴露出来的不当之处, 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

6.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 教师应对其进行更多地关心和鼓励, 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 并加以发扬, 使其能建立自信, 积极发言, 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 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 与其他学生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

实践表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同时, 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处理分歧意见, 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怎样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还需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剖析, 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与技巧的阐述, 揭示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合作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易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科版) ,

合作学习中的作业及处理策略 篇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前置性作业 农村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04-01

一、农村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但农村小学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基础较薄弱,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学生对讨论的内容不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使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盲目讨论导致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究其原因,可以分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1、教师方面: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的误区导致其运用不当。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过于单一,过于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2、学生方面:(1)学生准备不充分,盲目地讨论。在课前没有了解问题,深入思考的情况下,盲目地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2)学生自信不足, 配合不积极。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缺乏自信,习惯于传统式课堂教学,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

二、前置性作业的内涵

笔者认为前置性作业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远远超越“预习”,它的功能比“预习”更强大、更丰富、更具有科学性。前置性作业是让学生提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作为语言学科英语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前置性作业除了笔头作业外还有口头表达、小调查、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去年学校进行“研学后教”的培训,外出学习的课例,还有阅读郭思乐教授的 “生本教育”的有关书籍,我发现前置性作业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三、前置性作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新颖的前置性作业改变小组以往单一枯燥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如动手实践的、书面的、表演的。结合我校是农村小学,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遵循“降低起点、 切进重点、 深入浅出”的特点,以下我将以广州市新版《三年级起点》教材为例,介绍几种新颖前置性作业。

1.情景表演作业,让小组合作“齐参与”:

广州市新版四年级上册MODULE 6 Occupation一课,我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参与。上课前我让学生思考未来的理想职业,并制作好特显该职业的头饰,如:厨师是厨师帽,画家是画笔,教师是书本等。在课堂上以师生示范、组内合作表演、组间表演等形式,询问对方理想职业(如图1)。

由此可见,生动有趣的小组合作表演,跟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达到了运用学以致用的目标。

2.小调查和动手实践作业,让小组合作“动起来”:

小调查和动手实践作业是指学生在家里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访问、上网查找资料,摄取更大量的信息,延伸课文知识。广州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7 May I have some grapes讲授前,我想到学生从二年级已经学过apple, grape, banana等常见水果,结合Unit7的主要词是水果。我设计了“实践性”的前置性作业:1、我建议学生通过查找字典、请教家长、上网搜索等方式找出单词表以外的水果单词;2、学生在家准备好自己认识的水果,切成小块,下午带回来进行水果分享会。如果想尝试其他同学的水果,必须用课文句子“Do you have …? May I have some …?”询问同学(如图2)。这是结合课文特点,我设计的“小调查和动手实践”作业,非常惊喜的是这动手实践的课前作业还得到了许多学困生的青睐。在课堂上小组分享和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同学都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有个别学困生还欣喜地告诉我,他们因为自己在家里有搜集调查,所以有充足的准备,自信心也增强了,可以在小组内发言了。

3.制作单词卡片作业,让小组合作“多层次”

众所周知,单词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复习课上,教师采取多层次的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单词卡片游戏。(1) “你摆教师读,同桌互考”。如A同学摆出写有Chinese单词的卡片,同桌B同学就要说出Chinese相应的动词短语 write stories. (如图3)接下来就是角色互换,即B同学摆写有动词短语的卡片,A同学要说出相应科目词。(2)“组长摆,组员读”。为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作用,第二轮的卡片游戏是由组长站在组前摆卡片,组员读单词。(如图4)这一轮游戏里组长既可以按顺序让每位组员读不同的卡片,也可以让组员齐读卡片(具体按组员对单词、词组的熟练情况决定)。通过多种的考查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3)“交换组长考”。为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增加挑战性。第三轮的卡片游戏是由相邻组的组长到组里摆卡片,这一轮将会进行小组加分的评价制度,每回答正确一张卡片,该小组就会得到一分,如此类推,回答得越多的小组就会加越多的分数。所以,为了获得更多分数,学生都会在前面两轮的卡片游戏中努力把单词记住,在玩游戏中,学生就进行了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的复习与巩固了。切实做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让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单词。

上一篇:栀子花花开满地作文下一篇:质数合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