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2024-07-28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共12篇)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 开始在课堂上大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再反思, 经过反复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已走入千千万万的课堂, 公开课上、展示课上、优质课上, 只要有课堂, 就能见到小组合作学习。可细看很多课堂, 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不论是低年级课堂、中年级课堂, 还是高年级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要求几乎都一样, 这合乎教育规律吗?我产生了疑问。有人说,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小组内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 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 还会怎样呢? 真是这样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指出:1~3学段是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6学段则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根据新课标的理念, 各学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 也就是说上面看到的现象是不合理的。

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 小学生各学段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 以及已有知识技能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 不同年段的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 不论年级高低, 做法、要求都一样, 这有违科学规律, 对学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利的, 学生学段的差异不得不引起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是一种技能, 说到底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养成了这种习惯, 也就会学习了,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既然是培养一种习惯, 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应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一点一滴地积累, 应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 不能拔苗助长。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年段差异,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呢? 我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反思、总结, 现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谈谈感悟。

(一) 教学目标的差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弥补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 集合集体的力量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得出, 小组合作学习应经历学生体验感受向学会合作逐渐迈进的过程, 不得操之过急,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技能。

(二) 合作内容的差异。学生各学段的认识水平、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都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合作交 流的问题时, 只有针对学生学段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的差异, 设置的问题、任务才能更适合合作交流, 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如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可多进行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年段越高, 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可向一些理论性强、争议性大、似是而非的内容延伸。

(三) 组织方式的差异。合作交流中学生人数的多少、组织者的水平、大家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会对小组合作造成直接影响, 学生年段不同, 对于怎么分组, 人员的分工, 纪律的控制, 如何开展学习等, 学生开始都不会, 教师要先带一带、教一教, 慢慢让学生自己解决, 最终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分工、商定人员安排等。

例如: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时, 课上要求学生分组对老师提供的实物熊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交换位置。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 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在操作活动中容易兴奋, 导致课堂混乱。因此在教学之前, 教师要事先给学生分组, 每组学生不宜过多, 一般4人一组, 不仅便于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把控, 而且便于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组之后, 教师还对学生换座位的行为进行训练, 要求前后位置的两个学生交换座位, 左右位置的两个学生交换座位, 在交换过程中按一定方向走动, 这样才不会出现相互碰撞的场面。老师还要提出要求, 交换位置过程要安静、迅速。经过课前训练和明确的要求, 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有序。

(四) 合作技能培养的差异。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 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合作技能是不现实的, 也是有违科学常理的, 我们应一点一滴地培养、规范、积累, 低年级只要会说, 会做就行了; 高年级再要求相互间的交往、整合、质疑, 只有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 才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提高能力。

(五) 学习评价的差异。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情感要求的差异将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带来新的问题。评价时, 个人成绩、小组成绩是只重其一, 还是两者兼顾, 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低段学生喜欢表扬, 注重个人评价, 学生得到表扬会很高兴, 但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感的培养, 不利于让学生体会在小组合作中的共荣共耻, 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将有影响, 故应多评价小组成绩, 个人评价可以放在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时。年段高了, 学生会产生一些惰性, 在小组活动中不闻不问, 这时, 学生的个人评价就必不可少了。

(六) 教师角色作用的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纪律性不好, 经常不知道该做什么, 教师应多提醒,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意见多了, 教师应多给予指导性意见, 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合作学习的指引者, 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2

一、合作学习

“人是有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合作学习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拔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即主体的人的地位。在合作学习中,不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而是“老师围着学生转”,“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建立起来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合作学习理论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我们思考。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合作学习中,不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而是“老师围着学生转”,“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建立起来了。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合作学习理论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国外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不同的国家,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实践方式、学习模式、甚至表述称谓都相差甚远。

1、国外界定:

(1)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2)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2、国内界定:

(1)胡之凡在《艺术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合作学习是指学

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采取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大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引导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很重要。”

(2)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合作学习理论介绍

1、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1).思想溯源

在我国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2).实践溯源

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19世纪初,合作学习的方式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教育家帕克和杜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

2、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以上述特征和要素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能支撑合作学习的理论主要有:(1)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2)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此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不愿意学”。(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精致理论。认知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是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致。精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7)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的需要。学生有3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的需要。(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

(三)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1.国外合作学习模式介绍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但这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约翰逊等著,刘春红等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① 正式的合作学习

正式的合作学习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而且组员之间的关系会持续一段

时间,同时小组任务明确。通常来说,其组织方式主要有:斯莱文提出的小组分层计分法(STAD)和小组活动比赛法(TGT)、小组促进法(TAI)、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CIRC)、阿伦森提出的吉格索法、沙兰提出的团体调查法(GI)、约翰逊提出的共同学习法(LT)和小组教学法、FIC模式、结构方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试图将学习小组置于某种合作程序中,使学生在积极的相互交往中增进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以确保学生协同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②非正式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也许只持续几分钟已完成简短讨论。如:密友(同伴)阅读法、对话记录法、读书会、思考(同伴)交流法等等。它们中的许多“没有得到充足的研究”(斯莱文著,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但也有资料表明这些模式同样是“经过检验证实是靠得住的”。

③合作性基层团体

合作性基层团体是指合作基层小组。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的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约翰逊等人的研究一般针对大学教育。2.国内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但也创造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①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先进性分层指导,并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③建构-合作学习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④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它是将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特征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互动的优点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的表面化、操

作的形式化,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对于“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采用活动途径”的理解和领会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纷繁复杂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仔细分析这些眼花缭乱的活动,不难发现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和同学讨论和查阅资料有以下几个不足。

1、组员参与度不均衡

那些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成员常常扮演小组的主角,甚至包揽全部话题。相反的另一些成绩不好性格内向的成员们无意间变成了组内的听众,更有一些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干脆搭方便车,就直接让其他成员完成任务,自己一言不发,或者就说我和你们想的差不多一样的,就这样坐享其成了。这样一次两次多次恶性循环,脑袋成了一个生锈的烂铁。

2、趁机开小差

不知大家似乎都有这记忆:老师布置的小组讨论常常是前后两桌或同桌,你又似乎真的完全进入老师任务中的讨论呢?(其实我也经常干自己的)课堂上一片喧哗,老师却采取了放任的态度,没给任何的有效的指控和监控。在这表面的热闹背后,有的小组常常开小差,闲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没有互相帮助同学,共同解决问题。

3、组内组间的质量不平衡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组建时,最好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分组原则不但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互相促进,还为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但是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使得组间以及组内的分数相差很明显,同学之间的怨恨嫉妒也会加大,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不利。

4、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不是很搭

合作学习确实是新课标里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自制、合作、领导等能力,但是老师不能盲目地一节课总在小组讨论,作业也总是小组完成,这样效率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更容易形成前面第二种自发的学习状态。对于任务分配量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合作对于每一个人应该是公平的,那任务也应该是相等的。不能偷懒而逃掉许多任务。不过可以根据能力与特点而分工不同的任务。

5、组员关系不和谐

当组员关系不好时,合作强调的“合”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合作学习中小组或者团队中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采取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共同的期望目标激励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有矛盾时,意见不能统一,工作就会处于僵持状态。

三、解决策略

1、老师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根据不同的能力以及性格来激励每一个人参与。也采取一些加分表扬措施,不管个人还是团队。老师以及组长带动起课堂和课后讨论的气氛。

2、开小差这事很正常,学生不是圣人。但是老师要注意到不讨论以及不切入主题的学生,提醒他们进入主题。在提醒时也要注意个人和团体,不能太严肃苛刻。人性化合理化朋友化地教学。

3、难以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 如何看待这一原则?专家认为,要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动手能力、家庭、民族、守纪情况进行分组,实际上,要考虑完这些因素,现在最先进的软件都无法能够实现,即使考虑最简单的学习成绩的搭配,也只能考虑总分,但总分的异质搭配也不是真正的异质,因为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总分好的同学英语可能达不到班级平均水平,所以总分的异质并不意味着各个学科的异质。所以我认为,“组内异质”等原则虽然是科学,在分组中要考虑,但不宜强力实施,分组原则最重要的是组内的和谐团结,然后才是其它的原则。而对于小组长,可以固定的,也可以轮流担任,而对于记录员和汇报员,也最好不要确定,关键还是在于老师的引导和激励。

4、合作学习中的内容,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在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内、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对生活对学习很有启发。这样分工时就会有效合理愉快地接受以及最后的整理。

5、老师平时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注意预先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巧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意识到倾听、有礼貌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耐心等候、适时求助,更要学会适度妥协。老师在安排合作任务时,建立好合作规则以及激励机制,适当的给与成员、团队奖励。对于特别难处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聊天、提醒、告诫、批评等以防一些不礼貌不和谐的举动。

四、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调控,学习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会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可能一蹴

而就,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如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国外的一些学者在研究合作学习时,也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如荷兰的几位学者(见本文参考资料注)在他们撰写的《荷兰小学班级的合作学习》一文中,指出他们的合作学习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足够培训,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取样范围:

包头市一机三小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根据研究内容编制调查问卷

研究过程:

(一)研究主题的确定

(二)文献的查阅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定

(四)实施过程:

1)根据调查问题,确定问卷的维度,设计调查问卷。

2)走访调查各个学校的老师,询问其使用“合作学习”的频率及方式,并作出分析及讨论。

3)选取包头市一机三小学校中进行调查,共发问卷200份,问卷分为学生填一部分,老师填一部分。

4)问卷的回收,筛选出有效的问卷。

5)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3

关键词:数控加工;教学现状;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15-02

一、数控加工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今企业对数控技工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合格数控技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是机械加工类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学生急剧增加,需要匹配相应的师资和设备,然而短期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导致职业学校数控加工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中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学生实训少,技能差,毕业后无法完全胜任岗位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呢?

1、教师因素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难以从日常琐务中抽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过少,也使之难有机会走进企业和高等学府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师的能力结构偏重于理论,缺少能讲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所以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同时学生缺乏职业工人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实作课上,学生注意力稍不集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实训课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师加强管理和指导,然而专业教师紧缺,一些学校常常五六十名学生配备1—2名教师,管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这也是教师不愿选择上实训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设备因素

数控加工设备价格昂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缺少政府投入,仅靠学校自身难以解决设备匮乏问题。大多学校的实训课设备陈旧或是学生多设备少的难题,影响了实训课的正常开展。同时,设备的运行维护和耗材费用极大,据一位业内人士测算,一台机床每月的日常维护运行费用可达5000元左右,高昂的实训成本,成为学校不能承受之重。

3、学生因素

学生人数增多,班级相应增加,在实训场地未增加的情况下,每个班级使用实训设备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每一班级的学生增加,班额增大,也会导致每一学生实训时间缩减,较多时间无所事事。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且两极分化严重,常常发生水平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教师难以把握教学进度难度,实训管理难度较大。尽管理论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技能奠定基础,但无法替代技能训练,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造就合格数控技工呢?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数控加工教学中的难题。

二、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入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一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一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根据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团体中一人达不到目标,其它人也达不到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必然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身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相互之间交往更为频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积极,成就水平更高。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传统教学班级中,由于合作小组的成就而获得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小组的领导阶层,这一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更为自豪和更有信心,从而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帮助同伴的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解决数控加工教学中的问题:

1、解决教师紧缺问题

在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的授课和指导退居次要地位。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管理,共同重大疑难问题处理。从而可以使教师脱离实训课时忙于指导和管理,心理紧张,工作强度大的局面,在实训课时配备较少教师同样可以实现有效管理和指导。在合作学习中的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了小老师的角色,但又区别于小老师。小老师通常由教师指派成绩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学生自身缺乏内在动机,积极性可能不高;而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他人亦是帮助自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2、解决设备匮乏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现有设备,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小组同学共同使用一组设备。学生既可分工合作,也可依次轮流使用。在解决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开展有序有效的训练,缓解硬件短缺的冲击,节约日常运行维护开支,降低办学成本。

3、解决了由于学生参差不齐而使教学两难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成绩水平较好学生在很快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无可事事,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无可事事,在合作学习中,帮助学习水平较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水平较好学生的自身需要,同时配合接受成绩较好学生的帮助也成为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不仅影响自己,更影响团队中每一位成员,使自己在团队中难以立足。因此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不会出现优生抱怨进度慢,差生抱怨进度快的情况。

除此以外,合作学习对数控加工教学还有以下意义:

1、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枯燥,赋予课堂以情意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传统教学片面强调学生认知的发展,忽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唱独角戏,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接受,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低下。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感受个体责任时,同时也感受到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学习小组成为一个温情脉脉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发挥作用,不仅学得好,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使学生社会化

团队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具有个体的责任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需要全局意识,在做好自己的时候,要协助配合其他团队成员做好工作,勇于奉献,多做分外的工作。在自己意见和利益与团队其他成员冲突时,以团队为重,正确处理内部冲突。

四、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

数控加工教学内容常以一个具体的加工任务情景呈现,任务情景自然划分为多个阶段,出现多种角色,这种情景极有利于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既可由小组成员承担不同阶段的工作,也可由小组成员充当不同角色,完成相应的工作。

1、教师集体授课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下教师应精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用于合作学习,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在集体教学时,主要有以下几个任务: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呈现加工任务情景;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准备;学习过程中共同重大障碍解决;强化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根据设备和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上课之前完成;分组以2-5人为宜,过多则易出现分工不明,人浮于事,学习效率降低的情况;分组时应尽可能保证每组的学习水平接近,在小组竞争时,都有机会胜出;在小组内部,应保证学生的异质性,包括学习水平高低异质,个人优势倾向异质,男女性别异质等等;在分组时还应充分考虑班级历史形成的已有的小团体,对一些小团体可予以保留,合理引导,其凝聚力更强。

分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根据分工,承担不同任务,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如在学生加工工件时,可使小组内学生分别完成:填写工序卡,编写录入程序,磨刀练习,对刀练习,工件加工,工件检验,保证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人人有事可做;组内某一成员遭遇学习障碍时,可相互讨论予以解决,获得同组成员的帮助支持;小组成员在练习一定时间后,依次交换岗位,保证小组成员在每一岗位的学习内容都有机会练习。组内成员重点帮扶困难成员解决重大疑难,以保证人人都能基本完成全部加工环节。教师在此期间重点在于管理,同时也可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3、学习水平测试

根据课时和设备情况,测试的方法可采取抽查和普查两种形式。在每一小组随机抽取一名或数名学生进行测试,以其成绩作为小组成绩及小组全体成员的成绩,而不对每名学生测试。如此可节省时间,减少设备占用材料损耗,但测量结果精确性稍差,可能不够公平。普查为每一名学生都参加测试,具体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多人一任务,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加工任务,不同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加工内容,测试过程中独立进行,不允许协助。如加工螺纹工件时,一人完成制作工序卡,一人编写程序,一人刃磨刀具,一人对刀加工,最后评定一个成绩作为小组成绩。另一种一人一任务:为小组每一名成员独立完成以上全部任务,对每一学生评定测试,同时评定小组成绩。前者的优势是每名学生都参加了测试,小组成绩可反映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后者的优势是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学生获得更多的训练测试机会。在评定学生个人成绩时,个人成绩应同时包含学生所在小组成绩和学生个人的测试成绩,小组成绩比重可控制在60-70﹪,既可保证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因小组的成功而取得学习成功,同时也可调动学习水平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小组奖励

小组的成绩由全组总成绩的平均得到,在采取抽查或多人一任务测试时,都只有小组成绩。教师在测试完成以后,对小组成绩进行通报奖励,增强优胜小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也其他小组发现问题,找到自身不足。小组奖励可采取流动红旗,荣誉排行榜,产品展示,小卡片,照片等形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合作学习尽管积极意义较大,但也可能产生消极因素。

1、在合作学习环节,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所限,无法为学习小组做出贡献,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学习任务总由学习水平较好的少数成员完成,学习水平较差学生不用劳动即获取小组平均分数,出现搭便车的情况。

2、学习水平较好学生,可能受到学习水平较差学生的影响,导致小组分数较低,最终使得学习水平较好学生获得较差成绩,由于认为不公平而失去学习动机,在合作学习环节积极性不高。

3、以团体思考代替个体思考,由于在合作学习时强调团队的集体意志,所以容易使学生服从意识有余,批判性思维不足,不能进行创造性思考,遇事无主见,依赖他人决断。

以上弊病教师可通过分组控制,小组合理分工,成绩评定,激励机制等的改善而加以解决。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4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以动态因素为契机, 以整个团体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 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共学的方式, 为所有学生确定好共同的学习目标, 实现学生的共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个体学习相比这种组织学习方式效率更高,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强.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际运作中更加灵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老师在一旁引导, 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 积极思考, 通过相互学习进而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

1. 教学过程过于表面化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是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老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是不愿意接受.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是流于形式[1]. 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 在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和操作方法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样没有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 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老师在给学生分组以后, 任由他们自由发挥是好的,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小组中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而那些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 往往会被孤立起来成了这个小组的配角或听众, 这样就会导致小组学习发展不平衡,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

3. 在实际合作中缺乏引导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的是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基本上都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和探讨, 但是, 由于参与的学生都是小学生, 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不成熟, 对这样的小组学习理解不透彻缺乏相应的经验. 在相互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 任务分配、讨论观点达不到一致性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的合作学习效果. 所以说老师对于这方面的引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 老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透彻, 深入把握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通过分组来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 还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2].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要求, 老师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和教育价值. 比如, 在学习“毫米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时, 要想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一毫米的具体长度, 教师可以借助硬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需要先准备一些2 分的硬币, 将每两个学生分为一组, 让其中一个学生捏住硬币另外一个学生将硬币从手中抽出. 然后老师提问: “学生知道刚才为什么让你们捏住和抽走硬币吗?”学生: “不知道”. 老师: “因为你们刚才捏住的2 分硬币, 手指间的间距就是一毫米”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

2. 老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 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合作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的独立思考,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鲜明的观点, 从而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学习的方式, 要给足个人思考的空间, 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同时, 要想保证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 就必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老师要关注那些基础知识薄弱、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在小组学习中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 在学习“第几”这个知识点时, 老师需要在卡片上写对应的数字, 然后将这些发片发给每一个学生, 将学生按座位分成不同的小组, 老师按小组说出一个座位号然后让学生举手示意. 这样学生既能够很好地了解“第几”的含义又能够保证他们能够共同参与,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

3. 应重视学习活动开展模式, 进行正确引导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 处理一些问题比较困难, 很可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吵闹现象. 老师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要参与人员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例如, 课堂教学中学习圆柱体公式时, 让学生自己体验但是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准备一些圆柱体, 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然后要求两个人合作将圆柱体尽可能的平均分为两半, 然后两个学生各拿一般用小刀切割, 切割后两个学生手中的形状要拼接成长方形的形状. 这样的合作过程保证了两个学生同事参与, 分工明确, 就不会出现小组间的争吵问题了.

总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他们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的展示出来, 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但是小组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小学数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使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 简要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如何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参考文献

[1]武关娥.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 2015 (13) :233-233.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涌现出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提升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英语课堂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以及指导策略。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导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在我国发展,广泛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团队合作作用,加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时间的互动,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1.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意义

在英语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单一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讲授以及板书,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相对较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了英语课堂学习小组,确立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互帮互助以及讨论的形式,主动对英语知识点进行探索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的进行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体,并在小组中发挥这不可缺少的作用,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责任心;(3)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类学科不仅需要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还需提高口语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时间一般都交给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动口的时间很短,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了课堂交流讨论的环节,这样对于英语口语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学生养成口语不良习惯的弊端;(4)在英语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着指导以及纠正的辅助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观点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讨论,突破了教师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于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2.1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要建立学习小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和合作。但是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小组的人数,一般定在4~6人,这样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人员安排上,本着互补心理进行,安排不同性格、性别、成绩的学生一组,可以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建立小组后一段时间,要定期的调整小组成员,便于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

2.2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模式,不要以讲为主,要切实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时间让其参加小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往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将课本上知识点串通一遍,再重点讲解一些重点难点,这样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枯燥,难以接受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学习讨论能力,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对知识的认识也会更加的牢固。如在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教材Unit 3学习中,单元的题目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足够的讨论时间,充分的将其收集到的交通知识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更牢固的掌握。

2.3 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技巧的指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要对课堂教学纪律和流程严格控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切实的进行小组合作教学,避免出现借讨论之名义进行闲聊的情况出现,并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力度,小组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的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现状;策略;使用;管窥

一、引言

人类是群居性的“高级动物”,群体特性、社会特性是其最为显著的外在特性。现代社会行业与行业之间互补协作关系更为明显,人与人之间互助交流活动更为普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良好的合作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科教学作为人们社会能力水平培养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合作、互助能力水平的教学“重任”。小学阶段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能力培养锤炼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活动融入进课堂教学进程之中,切实做实做优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工作,通过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增强小学生主动合作、有效协作的情感、能力和素养,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不足

笔者通过亲身教学以及课堂观摩发现,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合作学习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身进心不进。合作学习是群体性的实践活动,需要主体的全部参与、深度配合。但有少部分小学生对合作学习活动的深刻意义认知不足,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被动应付,走形式,走过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深入其中,不能与其他小学生进行同频共振。二是自主思考少。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集体探讨、共同研析的过程。有极少数小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进程中,面对教师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务,在共同讨论、合作交流过程中,习惯于“拿来主义”,善于听别人讲,而自己不能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讨论,导致出现合作讨论活动“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三是地位悬殊大。由于部分教师组建合作学习未能遵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要求,致使小组优差生构成不均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成为合作小组中的“核心”,其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而后进生只能处于“角落”位置,只能看,而不到能做,小组汇报时,只能听,而不能说,致使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地位悬殊太大,后进生的合作积极性受到压抑,合作获益较少。

三、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

一是设置情景交融的合作学习氛围。积极情感是学生主体能动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克难求进、取得实效的“助动力”。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创设。小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氛围必须具备平等性、生动性和趣味性。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亲师特性”,对所喜欢的教师表现出积极、能动的欲望。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主动的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想法,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让小学生在强烈“亲师”情感下,主动配合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其次要设置生动的教学场景。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住小学生,调动起他们的合作欲望。如在“表内乘法”教学中,教师利用现实生活的“公园乘船游玩”问题,设置了“五星小学组织四年级一班学生到公园春游,在乘船游玩时,每个船上坐5个人,一共需要8条船,四年级一班有多少名学生?”教学场景,让小学生感受生活应用意义以外,深刻感悟数学的生活之美,带着积极情感参与合作学习。再次要提供趣味教学案例。如“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探究解决圆的面积问题活动前,将抽象的圆的面积知识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予以呈现,向学生展示“小明放羊时,将羊拴在了一个木桩上,如果拴羊的绳子长5米,这只羊能吃多大范围内的草?”趣味数学问题,调动起他们的探知情感,自然进入到合作学习活动。

二是突出交流沟通的有效双边互动。合作学习是运动、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参与。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要避免主体之间讨论不充分、交流不积极的现象,对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角色要予以明确,提出适当的任务和要求,并留给小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组织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协作过程中,深入切磋交流,展示见解观点,集思广益,充分吸纳借鉴,从而达到小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之间的深刻交流,以此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

三是运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手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承担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评判任务。教师在小学生合作学习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对合作学习的观察以及合作学习的情况反馈等情况,运用教学语言、身体形态等予以一定的评价和指点,要多给予肯定、积极的评判,通过发放小红花、鼓掌等形式进行奖励和刺激,从而把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欲望激发出来,促使小学生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深度参与合作学习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成为常态化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久用常新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活动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小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一种新方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新策略。

【参考文献】

[1]何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J].科学时代月刊,2011年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7

一、长兴职业学校中小组 合作学习运用现状

1. 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能力不 够,效率偏低

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既是形式和手段,又是教学目标之一,学会合作本身就是分组学习重要目的。但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很多学生尚欠缺一定的合作能力,仅搜集资料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有的学生则不善于讨论或不愿参与讨论; 讨论中有些人盲目服从,人云亦云,也有人只愿做听众,很少发表个人意见,还有些学生对小组合作若即若离,漠不关心。

2. 角色落实不到位

在长兴职业教育中,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不能自然熟练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课堂的调控能力欠缺。如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较少考虑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在分配任务时只是大略分配每个小组任务,却没有详细地分配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从而导致小组内出现种种的不愉快,影响着合作的效率。

3. 座位编排难度大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位排列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常被提倡的座位编排方式如L型、U型、圆桌型等只适合于小班制教学,长兴职业学校一个班级有50人左右,一直采用传统的“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仅限于前后桌,大范围的合作受到限制,且座位一经排定则不轻易变动,根本就不好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确实发生了些许量的变化,但却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仍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长兴职业学校中小组 合作学习运用对策

1. 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个性不尽相同,但各有长短,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互动、互补。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提升。学习离不开动机,如何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问题。所以,教师要引发小组合作的内在需求,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 鼓励教师交流学习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师大多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课堂具有一定调控能力且尝试将这种学习方式与各种行动导向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结合,如案例教学法、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这种结合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灵活、高效,然而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所以,教师之间要学习和交流, 以丰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3. 完善配套设施

学校要加大投入,完善与小组合作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首先,是文本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卡片、客户要求或订单等; 其次,是电教设施,如计算机、投影仪、打印机、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 最后,是相关专业设施设备、工具、材料等。

4. 完善分组,明确任务

分组要让学生明确具体做什么以及达到什么标准,不能马虎,小组学习的任务、分工、完成时间、成果的汇报展示方式等,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教师要尽可能模拟场景的真实性。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检测线路这一学习场景,分组后,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份顾客的要求,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

5. 注重交流汇报环节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8

人类是群居性的“高级动物”,群体特性、社会特性是其最为显著的外在特性。现代社会行业与行业之间互补协作关系更为明显,人与人之间互助交流活动更为普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树立良好的合作观念和团队精神。学科教学作为人们社会能力水平培养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合作、互助能力水平的教学“重任”。小学阶段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也是能力培养锤炼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合作学习活动融入进课堂教学进程之中,切实做实做优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工作,通过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增强小学生主动合作、有效协作的情感、能力和素养,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的不足

笔者通过亲身教学以及课堂观摩发现,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进程中,合作学习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身进心不进。合作学习是群体性的实践活动,需要主体的全部参与、深度配合。但有少部分小学生对合作学习活动的深刻意义认知不足,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被动应付,走形式,走过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深入其中,不能与其他小学生进行同频共振。二是自主思考少。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集体探讨、共同研析的过程。有极少数小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进程中,面对教师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务,在共同讨论、合作交流过程中,习惯于“拿来主义”,善于听别人讲,而自己不能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讨论,导致出现合作讨论活动“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三是地位悬殊大。由于部分教师组建合作学习未能遵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要求,致使小组优差生构成不均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成为合作小组中的“核心”,其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而后进生只能处于“角落”位置,只能看,而不到能做,小组汇报时,只能听,而不能说,致使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地位悬殊太大,后进生的合作积极性受到压抑,合作获益较少。

三、提高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

一是设置情景交融的合作学习氛围。积极情感是学生主体能动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克难求进、取得实效的“助动力”。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创设。小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和认知特点,决定了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氛围必须具备平等性、生动性和趣味性。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学习活动具有显著的“亲师特性”,对所喜欢的教师表现出积极、能动的欲望。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主动的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想法,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友谊,让小学生在强烈“亲师”情感下,主动配合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其次要设置生动的教学场景。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吸引住小学生,调动起他们的合作欲望。如在“表内乘法”教学中,教师利用现实生活的“公园乘船游玩”问题,设置了“五星小学组织四年级一班学生到公园春游,在乘船游玩时,每个船上坐5个人,一共需要8条船,四年级一班有多少名学生?”教学场景,让小学生感受生活应用意义以外,深刻感悟数学的生活之美,带着积极情感参与合作学习。再次要提供趣味教学案例。如“圆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探究解决圆的面积问题活动前,将抽象的圆的面积知识通过趣味性的数学问题予以呈现,向学生展示“小明放羊时,将羊拴在了一个木桩上,如果拴羊的绳子长5米,这只羊能吃多大范围内的草?”趣味数学问题,调动起他们的探知情感,自然进入到合作学习活动。

二是突出交流沟通的有效双边互动。合作学习是运动、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个体之间的有效参与。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要避免主体之间讨论不充分、交流不积极的现象,对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角色要予以明确,提出适当的任务和要求,并留给小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组织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协作过程中,深入切磋交流,展示见解观点,集思广益,充分吸纳借鉴,从而达到小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之间的深刻交流,以此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

三是运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手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承担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评判任务。教师在小学生合作学习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对合作学习的观察以及合作学习的情况反馈等情况,运用教学语言、身体形态等予以一定的评价和指点,要多给予肯定、积极的评判,通过发放小红花、鼓掌等形式进行奖励和刺激,从而把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欲望激发出来,促使小学生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深度参与合作学习并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成为常态化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久用常新的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活动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合作学习成为促进小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一种新方式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新策略。

摘要: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客观分析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使用有效教学方法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活动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现状,策略,使用,管窥

参考文献

[1]何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J].科学时代月刊,2011年

合作学习的问题透视及解决策略 篇9

一、问题透视

问题一: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 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合作完成。 本来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也非用合作学习不可, 本来用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概念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讨论。而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远远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 更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 而教师却完全放开, 任由学生合作研讨, 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问题二:不能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些什么, 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合作学习时教师变成旁观者, 学生变成“无头苍蝇”, 没有师生沟通交流, 没有生生互助协作, 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 随着教师一声“讨论开始”, 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 学生七嘴八舌, 互不相让, 教师则毫无目的地在组间巡视。最后让每个小组汇报时, 结果五花八门, 很多都偏离了主题。

问题三: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 分工不明。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时教师严格按设定的内容与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内也没有明确的分工, 谁主持, 谁记录, 谁将代表本组发言都不清楚, 都要临时决定。讨论时学生往往面面相觑, 无所适从。

问题四:不能有效控制小组合作的过程, 过程失控。教师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 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 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 争执吵闹, 乱作一团。合作学习做不到务实求真, 只是走过场, 华而不实, 课上气氛活跃课下无所收获。

问题五:不能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在小组中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没有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合作流于形式。如在一节化学实验合作探究课中, 教师让合作小组做几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但几个小组的组内成员都互不相让, 争着要当实验者, 而不愿担任实验观察者、记录者工作等, 最后教师只能到这几个小组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而且答应他们下次调换。

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1.合作氛围的营造。

能否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 使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在课堂讨论、合作交流时, 教师都应抓紧时机深入到各组的学生中去, 及时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多用欣赏肯定的语言, 给学生以自信和谐的课堂氛围。

2.注重培养合作技能。

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不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如在组织课堂提问讨论时, 适时指导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 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倾听、评判和赞赏别人等合作技能。

3.精心设计合作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均适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 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如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创造问题情境, 适时引出合作内容;利用何种资源或工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何精讲必要内容为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如何设计后续问题能将探究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另外必须充分考虑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的方法。

4. 合理调控合作过程。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否则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成为无效劳动。教师的监控主要包括纠偏、消除误解、防止冷场。教师必须具有临场应变能力, 灵活地对合作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课堂时间有限, 干扰因素较多, 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 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5.注重合作过程评价。

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 陈述理由是否充足, 解决方法是否新颖, 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对暴露出来的不当之处, 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

6.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 教师应对其进行更多地关心和鼓励, 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 并加以发扬, 使其能建立自信, 积极发言, 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 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 与其他学生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

实践表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同时, 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处理分歧意见, 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怎样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 还需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剖析, 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与技巧的阐述, 揭示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合作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易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科版) ,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现状及策略 篇10

1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1.1 对外的经济援助

对外经济援助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对外援助分为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低息贷款等。这些援助旨在帮助他国发展本国经济和促进民族独立。同时也加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这些对外援助大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外交事业,也促进了他国的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为技术合作、成套项目和物资赠送。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我国对发展中国的援助已达到100多个国家,派出人员50多万人次。援助他国建成1600多个项目,为他国培训了一大批的技术人员。所涉及的领域有:水利工程灌溉、农场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农牧林业合作、造纸、机械、化肥、输变电工程、水泥、制砖、石油化工、铁路、公路、桥梁、学校和体育设施等。我国除了这些具体的项目援助外还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无偿物资援助和各类技术支持。这些援助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也为受援国培训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技术涉及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农田水利和干旱地区沙漠化治理等几十个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1995年下半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开始对受援国推行优惠贷款援助的方式,帮助受援国进行建设生产性的项目,推动与受援国的直接合作,以提高援助的效益。同时也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各国的经贸合作,实现援外方式的多元化。

1.2 对外承包工程

我国允许政府许可的法人按照国际的通例去投标或协商来承揽各类工程项目,这些经济活动包括在国外从事工程的咨询、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和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服务。对外承包工程设计的内容广泛,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3],既涉及管理、资金、技术和商务,也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是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业务形式之一。其形式主要有总包、分包、联合包和合作承包等。

截至2002年年底,我国对外承包的业务已经分布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营业额827.2亿美元。承包业务分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对外承包工程大力促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密切了双边关系。我国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中国对承包的企业要对企业的资金、专业人员、资质和相关业绩等方面进行核准,核准其资格。对有承包工程资格的企业实行《经营资格证书》年审制度,商务部实施和组织地方对外经贸各主管部门,并对年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有违规和经营劣迹的企业要酌情给予处理,严重的要撤销经营资格,维护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营秩序。保证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公平竞争。

1.3 对外劳务合作

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国家核准教育有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按照境外的相关机构进行招收外籍劳务人员,或者和公司或个人签订劳务合同。组织中国公民到外国进行经济活动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对外劳务合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

对外合作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对外承包工程所签订的劳务合作合同,派往在海外的企业工作的各类从事经营管理、生产和技术人员。目前派往国外的人员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既有普通的技工,也有各种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对外的业务在向多领域扩展。为了增强对外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维护好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所有对外企业都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备用金,这些备用金作为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受损时的赔付。所有去国外的劳务人员都需要签订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合同,所用的对劳务人员进行选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接受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外包企业经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外派的劳务人员也需缴纳保证金以保证外派人员按合同履约。

1.4 境外投资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对外经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利用国内资源也要利用国外资源,要强化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的本领。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发展合资合作经营,互通有无。要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求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境外投资办厂,投资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贸易、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生产加工、承包工程和旅游餐饮等诸多领域。

境外投资的开展大大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对外投资的优势。政府需督促相关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法规。

2 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的策略

2.1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进出口规模

政府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好各重大的经贸合作平台。一方面,加大对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向沿海地区的企业做好进出口的宣传工作;另一方面,加大扶持现有的外贸出口主体,支持相关企业对外投资。同时政府要多开展海外联谊,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一些产业园的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商的投资。

2.2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要及时地对产品进行升级,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要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更新和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实现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换,努力进入中高端市场,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加工贸易的比重,促进贸易结构的升级。抓好对重点技术的引进工作,促进产品升级。

2.3 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和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政府要对企业开展国际市场经营知识的培训,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同时也要及时地提供对外贸易的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另外,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高涨,政府要和企业共同努力,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3 结论

总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和经济技术交流,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中国企业通过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配合我国的外交工作。

参考文献

[1]郑燕,张吉国,王同敏,等.中瑞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选择——基于中瑞自由贸易区视角[J].对外经贸实务,2014(2):29-31.

[2]熊华平,迟成成,田勇,等.中国建筑业对外经济合作与产业增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2):175-183.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策略 篇11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片段:在上“梯形的判定”这节课时教师让学生探究“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命题。教师口述要求:请大家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至少用三种方法。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大约用了3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发现预设6分钟的合作学习时间,已远远超出,组内交流却没有结束。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好强行停止交流的环节……

分析研究:应该说这个合作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可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就成了空中楼阁。时间不足,将导致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使得小组合作成为学生之间的观望和依赖。要有效实现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尤其是涉及发散思维的训练更需要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形式。教师不必担心花费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浪费”这点时间是值得的。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

片段:当教师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立即展开讨论,教师或在讲台上来回走动,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或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思考下一环节该做什么;或在学生之间漫无目的地巡视……小组讨论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分析研究:在表面热闹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果、效率往往会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帮助与指导,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分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做一个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后评价不具激励性

课堂中面对学生的答案,教师通常用这样的鼓励语:“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给你们小组加1分!”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不以为然,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分析研究:教师重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慢慢会失去兴趣。首先,评价的内容应多元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达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最终目标;其次,评价的对象既要关注个人,更要关注小组,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强调集体智慧;第三,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评价别人的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参与评价,学生才会对学习活动有认同感,才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相信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交往艺术等品质都将得到展示和提升。

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篇12

1新沂市农机合作社的现状

1.1 农机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新沂市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上半年,经过5年的发展,到2013年底,该市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共有67个,从业人员1 051人,拥有各类农机具1 000多台套,资产总额6 800多万元。农机合作社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吸引了一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老机手入社,从业人员相对固定。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多方筹借资金,淘汰了部分功率小、性能低的老旧作业机械,引进了一批高性能的大中型作业机械,服务范围涵盖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社会化服务能力得到了加强。2013年全市农机合作社的纯收入达2 600万元,投资回报率为35%,农机合作社已逐渐成为推进农机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1.2 农机合作社的特点

1.2.1 专业性较强

新沂市水稻机插秧工作一直走在苏北各县市前列,于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在新沂市农机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共注册成立了42个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在水稻主产区的乡镇(如窑湾、草桥、时集、新店镇)均有两个以上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在水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聚集了该市最早从事机插秧工作的技术人员,再加上从农机、农技部门聘请的专家技术顾问,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每年机插秧面积占全市机插秧面积的60%以上,为该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该市还有多个秸秆收储专业合作社及机收、机耕专业合作社。

1.2.2 组织形式多样化

按牵头主体分,该市农机合作社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社互动型。如:新沂市三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与连春农机合作社强强联合,在邵店镇流转土地近133.33 hm2,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2)村集体兴办型。有条件的村委会利用集体拥有的农业机械,兴办农机合作社,带动机手和其他农户入社。如新安镇黄墩村农机合作社和高流镇程徐村农机合作社。

(3)能人带动型。即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或农机经纪人牵头组织的农机合作社。如草桥镇中天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和新安镇徐雪机插秧专业合作社。

1.2.3 服务形式灵活多样

农机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农户提供服务。

(1)菜单式作业服务。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有选择地让农机合作社为其提供部分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如收割、播种服务等,平时田间管理工作由农户自行负责。

(2)一条龙式服务。由农机合作社向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种什么作物由农户做主,收获的产品归农户所有,农户只需向农机合作社交纳事先约定的服务费用。

(3)土地流转。不愿意耕种或无力耕种土地的农户,可将土地流转给农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将土地流转的费用以粮食或现金的方式交给农户,农户不用种田就能拥有一定量的粮食或现金。农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在流转的土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2.1 促进了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农机合作社生产规模大、资金力量相对雄厚,有能力通过合理配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对资金、技术、人力、物力进行整合,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从而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提高为农服务的本领,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2 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农机推广部门通过农机合作社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统一集中管理、规模化运营的优势,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如该市机插秧工作就是利用水稻机插秧合作社人力、物 力等各种 资源优势,从开始的6.67 hm2(100亩)、33.33 hm2(500亩)示范方起步,逐步发展到后来的万亩示范方。机插秧合作社为该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合作社将相对分散的农业机械和农户紧密地结合起来,统一寻找作业市场,协调关系,调解矛盾,有效地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量不足与农户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困难的矛盾,凸显了农机合作社的规模效应,打响了农机服务的品牌。同时,由于农机合作社可以集中调动使用大量的农业机械,在较大规模的土地上进行农事作业,所以,使用和维修农业机械的本领大大增强,能够减少因油料、配件供应或修理不及时造成的各种损失,缩短各种作业机械的无效空驶时间,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4 解放劳动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机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彻底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忙季节,在外务工的农民不用再来回奔波,节约了开支,延长了务工时间,增加了收入。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工,保证了粮食丰产丰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农机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3.1 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较低

目前,该市农机具操作人员以50后、60后为主,70后较为少见,80后几乎没有;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较为少见。在全市农机操作手和修理工中,受过农机专业教育的不足十人,许多人只是接受过短期培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较低,重使用,轻保养,农机具带病作业情况严重,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

3.2 市场竞争加剧,效益下滑

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激励下,全国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加剧,农机服务价格下滑明显,从事单一作业服务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压力较大。

3.3 机库用地问题亟待解决

全市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机库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合作社用来存放农机具的机库五花八门,因陋就简。机库没有防火设施,杂物满地,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农机合作社在土地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硬性的政策支持,用地问题很难解决。例如:该市合沟镇云峰机插秧专业合作社,虽然争取到了合作社建设资金,但苦于用地问题无法解决,最后不得不拆掉自己在村子里的住房改建机库,不仅因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而且也不能起到应有示范带动作用。

3.4 农机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

农机合作社从业人员年龄偏大,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知识结构老化,市场驾驭能力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机合作社无法按照现代化企业标准运行。另外,合作社成员大多以机具、土地入社,合作社资金相对短缺,又缺乏融资渠道,发展后劲不足。

4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农机职业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了城市,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所以,要不断加强农机职业教育,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吸引一批素质较高的人才留在农村务农。要让这部分人有创造感、成就感,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有荣誉感、归属感。

4.2 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将农机合作社列为优先扶持对象,放宽购机数量限制并尽可能进行叠加补贴。要扩大农机合作社的融资范围,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农机合作社自身实力。要在合作社营业性用地和机库建设用地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农机合作社参与各种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项目、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要以农机合作社为实施主体。

4.3 加强对农机合作社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拥有合格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是农机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创新机制,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提高农机合作社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要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合作社带头人,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4 抓住机遇、促进农机合作社的转型升级

上一篇:轨道交通工程下一篇:左右坝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