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优势

2024-08-16

合作学习的优势(共12篇)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 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 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 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 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活动”, 注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那么,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 小组合作学习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探索交流进行学习, 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的关系, 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另外, 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从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互补。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4.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 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了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 也接受他人的评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 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 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 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 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 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 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 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 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 培养其学习能力。为此, 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 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组内每个成员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 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 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 分工明确, 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 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话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杜绝“搭便车”现象, 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3. 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同时, 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 应正确地引导学生。为此, 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 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 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具体操作中,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 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老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2

教学本身是一种多边关系,采取合作学习方式使这种多边关系更加紧密。政治学科教学本身抽象理论性强,有了合作学习方式能达到彼此知识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实现既教书更育人的目的。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在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有意义的口头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3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机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知识网络。而对于小组学习的总策划者——教师来说,除了在理论上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提升自己。

一是耐心

教师们都知道,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是教师的必修课。分组前,教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大多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行。组员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形成学习的活力。在实践中,我发现这只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尤其是针对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强的班级来说,很难在这种理想状态下真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学时,我先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然后逐渐耐下心来,对学习小组做了重新安排:先按“组内同质为主,组间缩小差距”的原则将学生重新分组,将全部学优生分成几组,每组安排1~2名近优生作为培养提高的对象;再将中等生和潜能生搭配组合,以中等生为主的组内至少有2~3名潜能生,以潜能生为主的组内至少有2~3名的中等生。如此搭配可使学生在讨论时找到共鸣,不致于成为多余人,从而丧失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实效,避免了形式化。

合作与竞争是小组学习的两大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形式。教育不是产业,我们在追求教育的种种变革时不能忘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我们的目的是追求人的发展,不是利益的最大化,合作竞争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学会耐心,耐心地帮孩子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小组,耐心地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耐心地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耐心地欣赏孩子慢慢成长。小组合作学习不追求“人人成功”,只追求“人人成长”。

二是细心

让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似乎没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了,可以轻松无事了,当然不是。小组里学习的孩子不是产业线上的工人,教师也不是督察,不是巡视员。教师这时更需要做一个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关注每组的讨论进程,调整解决偶发事件,协调组内、组间、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做个有心人,细心捕捉一些细节,抓住教育契机,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们班有个叫陈健的孩子,学习基础较差,在小组学习时几乎不发言,别人发言他也心不在焉。我找来学习小组长于颖,作了简单的安排。第二天数学课上学《折扣问题》,在小组学习时,小组长说:“陈健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陈健摇摇头,组长说:“八折就是80%,书上有。老师说过,‘书本也是我们的老师’。”陈健赶紧悄悄打开课本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组长又问:“这个‘八折’是不是表示现在价钱是原来价钱的80%呢?”大家都说“是”,陈健没作声,继续看书。又过一会,组长又问:“陈健,你能不能说说原价和实际售价之间的关系?”陈健小声说:“把原来价钱看作单位‘1’,原来价钱乘80%就等于现在价钱。”其余几位同学纷纷说“对”,组长带头向陈健竖起大拇指。陈健脸上的笑容一直保持到下课,作业也做得很顺利。我不禁反思:大课堂上教师也许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同学,常会使一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小组合作学习则可弥补这些不足。教师要细心捕捉每一个契机,先让孩子在自己的小组里都成为重要的人,再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是精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而这些问题,则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之后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问题的设计我以为应做好以下几个层次的工作:

1.铺垫型。比如,教师带大家共同探究出长方体的特征之后,再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讨论归纳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学而有法、论之有物,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启发互助型。比如前面提到过的教学折扣问题时,教师在呈现了书店买书的情境之后,可让各小组讨论:“八折”这一说法和我们学过的什么数学知识有联系?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各小组成员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情况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合作解难型。在解决一个典型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时,可以集众人智慧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开阔思路,顺利解题。

四是爱心

实践证明,科学运用评价机制,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对孩子的学习过程给以充满爱心的呵护,着力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品质,树立健全的人格,鼓励孩子把这种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延伸到课外,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4

一、平等看待每位学生, 不定期更换“小老师”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此时, 为学生提供“小老师”的角色正好满足了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客观的差异, 对于教师而言, 这些差异决不能成为偏颇不同学生的理由, 教师应做到平等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并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展现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存在太深的障碍, 对于许多问题教师无论讲解多少遍, 部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 这是因为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师可将让其成为“小老师”, 进一步带动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小老师”还要不定期更换, 以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设置探究性的问题,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的课程, 由此可见, 数学知识的根本学习目的在于运用数学思维、知识去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知识背景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与综合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在解决这些探究性问题时, 教师可将“小老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时,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题目:“为了了解我校各年级男女生的身高差异, 请以4~6人为一组设计出抽样采集数据、数据整理归纳以及分析数据的一系列表格及统计方法。”此时, 教师可在班级中的每个学习小组内设置一名“小老师”, 并以“小老师”为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 由其中一人负责设计统计表格, 两个人负责抽样采集设计与数据整理设计, 另外两人负责最后的数据统计方法设计, “小老师”则负责解决小组成员在完成课题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如此一来, 合作学习小组中分工明确, 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任务中,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进一步学习交流。

三、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 因此,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与肯定性的支持。

例如, 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而设置不同的分值, 如正确比较不同单位数值之间的大小可得3分, 利用小数性质比较两数之间的大小时可得2分, 利用小数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与改写可得1分等。采用积分制的模式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 学生上课注意不集中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在明确课程学习目的的情况下, 学生会更加投入, 而在发现自身理解或认知出现失误后, 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寻求正确解题的思路。课后, 教师可根据课堂上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评选出最佳小组, 而在小组中评选得分最高的成为本节课的“小老师”, 教师将帮助本组成员完全消化本节课程内容的责任下放给“小老师”。此时,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将同时被增强, 班级中、小组中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能由此形成。此外, 对于进步显著的小组,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同时, 也可以在定期举行的家长会上予以表扬。

总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小老师”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为每位学生提供大胆表现、展现自我的平台, 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完全调动起来,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5

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合作剩余创造机理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合作剩余的.概念着手,描述了知识合作剩余更新企业知识的过程,解释了知识合作剩余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为企业采取合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作 者:李翠娟 宣国良 LI Cui-juan XUAN Guo-liang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30 刊 名:科学学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年,卷(期): 23(5) 分类号:N02 关键词:知识合作剩余   竞争优势   创造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6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分级教学 应用

一、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能力,是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利用分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一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知识水平。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之间学习有一定的比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主角,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分级教学结合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要求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要求的结果。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承担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分级教学结合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起到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标准,符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分析

1.入学分级情况。新生入学以后,进行一次综合测试,包括听力与口语。根据测试成绩,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主要分基础班、普通班、快班。在英语分班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系。班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分班,快班一般情况学生英语基础好,对英语知识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普通班学生英语有一定基础,但知识应用能力不行。基础班就是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2.进行科学管理。制度形成,要科学进行管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进行授课,课堂效果很好。没学期都进行测试,实行滚动制,快班成绩差的上普通班,普通班成绩差上基础班,进行一定滚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学习能量。

三、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科学进行分组。在分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在每个班级要科学进行分组,分组具体人数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班级的人数进行定,但一般情况一个组学生最好别超过8人,一个班级最好别超过6组,这样有助于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2.搞好角色定位。在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合适的角色,这是合作学习能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是通过分组,对组内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充当一些角色,然后根据角色要求进行对话和交流。这种角色的定位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根据对话的内容和角色需要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根据课程主题指导学生利用书本所提供的信息,自由创作对话,并进行相关角色扮演,完成相关的对话及表演。这种形式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三个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在内容选择、人员编组上突出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是一个团队协作,组内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承担一定任务,不能让组内同学有没有任务的,这样不利于组内所有同学英语水平提高。

3.强化过程监管。合作学习一项长期积累的学习经验,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进行合作学习安排,合作学习典型案例就是合作不力,组内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不力导致产生虚假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常常阻碍或干涉其他组员的学习,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经常误导对方和相互干扰,整体力量远不如个人的表现出色。强化过程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合作关系,组内分工明确,教学形式多样化,合作内容丰富,教学环节要齐全,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水平。

4.抓好合作反馈。教师要加强宏观指导,对互批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讲评,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可以采取综合展示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评,增强学生的印象。在分组任务完成情况下,教师要认真进行点评,科学的分析每组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助于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丹.校本性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2]姚平平,甘泉.网络与课堂混合模式下高职高专英语听力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3]张志军.浅谈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生英语.2016(28).

[4]洪流,贺正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6(06).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7

一、心理优势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十分关键的转折阶段。由于生理的发育, 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家长逆来顺受, 对教师唯命是从了, 他们喜欢自己分析和判断事情, 不愿意接受传统的观念, 不喜欢家长的唠叨和教师的指点, 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叛逆性格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而面对新生事物、未知世界, 他们又充满了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愿望。

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为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心理优势。当教师放下“课堂主宰者”的架子, 摒弃“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问, 学生答”的老观念, 走下讲台, 以一个学习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习英语时,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点燃了”。

二、基础知识优势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是不行的。在小学阶段,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 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效果往往也不理想。一方面, 由于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 思想日臻成熟, 认识问题更趋于理性, 更加沉稳冷静,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不怎么发言了;另一方面, 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 他们更想独自面对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业, 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了。但是初中学生则不同, 小学的英语学习为他们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这不是很厚的英语基础却像一把神奇的钥匙, 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为广阔的英语世界的大门。

英语知识的缺乏激起了初中生对英语知识的渴求;又因为不是母语, 所以英语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因此, 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 围绕教材创设情境, 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个人都动起来, 使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个人的学习体验、探索成果, 并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价值的体现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和大家的共同进步。

三、学科优势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习, 也就是“从用中学”英语。

英语强调“交际功能”的本质特点和在“用中学”的理念说明了在英语教学中, 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科优势。其他学科,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科学性”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许多内容必须在教师的讲授、分析、引导下通过实验、求证的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在这些学科的课堂中, 大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许多很难克服的困难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化学中的原子结构, 物理中的核能利用, 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材提供的资料去了解, 让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是不切合实际的。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8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老师应给他们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 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锻炼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将从如下四个方面阐释自己的观点。

一、小组的真正建立

要想有效地利用好小组, 需要精心地培养。我们需要每个成员都把自己当成自己小组的一员, 服从小组的安排和组长的带领, 动起来, 找到自己的位置, 凝结成一个整体, 并形成竞争意识。

二、找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之时。比如, 在学生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时, 一个正弦型函数的周期与哪些量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定义, 不能得出结论。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通过算具体的一些函数的周期, 合作探究, 观察出一些量与周期的关系。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这种题答案不唯一,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 除了能拓宽思路, 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 要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 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推导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 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探讨各组诱导公式如何得来, 再分别展示。当然, 合作时机不止这些, 不同的课时机也不同, 需要随机而动。

三、丰富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 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 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 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好的想法, 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 要让学生区分独立和合作的关系, 老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工作。要在数学课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需要教会学生收集信息, 学会互相倾听, 敢于表达自己观点, 以自信友好、互助信任的态度去争论, 去多角度解决问题。当然, 老师更应该在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引导, 灵活评价, 让学生自评, 组员互评, 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获得完美。再者, 小组合作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 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时, 就可以结合物理中求分力的实验, 两分力夹角不一样时, 学生

在弹簧秤上得到的分力大小也不一样。学生可以多次合作实验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 深刻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等概念。学生在学习统计的时候可采用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四、合作学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收到的效果是多方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发现各小组组员间更有默契了, 大家更加了解彼此, 像一个个小家庭, 不光学习上, 生活上也互相关心, 相互帮助。组与组间形成竞争意识, 大家都有集体荣誉感, 都想好好发挥自己的能力, 为集体争光。数学课堂是愉快的, 师生间关系也融洽。课后和自习, 学生们会把未解决的问题拿出来相互讨论, 主动咨询老师, 这也让我感到欣慰。

数学是门灵活而有趣的学科, 发现它的乐趣, 也许还有更多的方法。然而,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是今后长期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有益学生终身发展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如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那将是我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也期待更多的交流。

摘要:随着高中课堂改革的推进, 素质化教育被提高到新的高度。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从合作学习的时机选取、方法途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分析等几方面入手,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以期在教育教学的反思中, 得到更有利于课堂高效学习的方式方法, 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李雪萍.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09.08

[2]潘冬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8.06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9

一、自主选择小组, 保证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实验中特别重要, 因此分组也非常重要, 知道同组成员的特长, 小组成员之间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

传统的分组模式均由老师统一分组, 并指定组长, 这样易造成组与组之间的综合能力存在差异, 同样的实验, 有的组能够很快完成, 并且效果很理想, 而有些组却迟迟不能成功。

为了使各组组员之间的能力相当, 可以执行双向选择式的小组分配制度:首先进行集体分配, 老师根据学生的座位以及实验室的分组条件确定每组的人数并进行初次分组, 选举一名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 如果在安排组长的过程中发现本组无合适的人员可以立刻进行调整;再由选定的组长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 和其他组进行协商、调整并进行双向选择, 促进各组分工的平衡, 为每组的实验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各自的专长。如每组至少要安排一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 便于实验操作任务的进行。一名具有一定表达能力的同学进行记录、交流。当然在分组协调时也要考虑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 如平时有意见易发生分歧的同学尽量不要放在一组, 免得实验过程中意见不统一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组员的调整可以进行自由调配, 但一定要在双方协商的条件下进行, 而且要有充分的理由。

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在平时的实验中更易交流, 相处也更融洽, 实验时分工合作就会更有效。

二、协商分配任务, 促进分工合作

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因素太多, 从而使得学生的兴奋点增多, 导致他们对于实验的主旨把握不准确, 对自己实验中应该做的工作不能够落实, 致使实验的效率降低。实验过程中, 有时受实验器材缺乏、实验空间拥挤、实验内容复杂等因素的影响, 科学实验并不能够由一个人单独完成, 而必须由多人参与的小组合作才能完成。如何提高学生在实验中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就显得尤其重要。

传统模式下, 采用的是按人员进行分工的方式, 如在四年级下册“研究降落伞”这一实验中, 根据班级的学生数和实验室的情况, 以每四名学生分为一组, 各小组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工———制作降落伞人员一名、协助制作人员一名、计时人员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多数小组实验可以进行。但有些小组制作降落伞的人员因动手能力较差, 打结时出现问题, 影响了降落伞的正常制作, 致使实验不能成功。

现在由于有了协商的环节, 遇到这样的实验, 在分组时就进行协商, 调整分工, 可以用推选或自荐的方式确定各任务的执行者, 以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自主选择任务, 利于分工合作

在分工合作的初期, 学生对于实验的各个环节并不太熟悉, 对于自己所擅长的任务也不太清楚, 只有在不断的实验中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对自己的专长有一定的了解, 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自主选择任务, 这样就会提高分工的效率, 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训练。自主选择任务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擅长的任务, 一种是自己不太擅长的任务。选择自己的特长, 可以促进实验的迅速完成, 同时还可以对不擅长此种分工的同学进行指导;选择不擅长的任务, 可以请本组中的擅长者做小老师, 促进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发挥优势互补, 优化分工合作

有些复杂的实验操作, 需要完成的工作会比较烦琐, 因小组人数的限制, 再加上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 经常会出现有的成员所分配到的任务并非自己所擅长的, 也会出现被分配到相同任务的现象。这样的分配形式就会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自身的多元发展, 也不利于重新分组后新成员的有效配合。因此合理的分工合作、定期的重新分组, 对于培养学生胜任各种任务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采取了组长轮值制、记录员推磨制、材料员随机制等方法, 促进了学生多角色体验。如五年级下册“学习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实验, 在操作中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相关的滑轮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分小组后, 按照惯例在商定好实验方案后, 建议这样对四人小组进行分工:一人主要负责组装滑轮, 一人协助组装滑轮, 一人负责测量数据, 一人负责记录。因为这个实验需要进行三个步骤, 一是定滑轮的安装检测, 二是动滑轮的安装检测, 三是滑轮组的组装检测。实验中, 一般真正进行操作的只有一两位同学, 其他同学只是充当了看客。为此, 我们安排了三次实验, 第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 让平时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成员进行了实验, 并记录好第一组数据。第二次交换角色, 由第一位操作实验的同学做助手, 另选一名同学进行操作, 另两位同学进行观察记录。第三次实验选一位没有操作过实验的同学作为本组的代表, 在班级进行演示实验, 并将三次实验的数据汇总分析后进行交流。这样组内成员都得到了锻炼, 实验效果也很理想。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10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行,需要有强大、稳定而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在动力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外部动力。产、学合作的动力机制是指产业界、高校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就动力机制而言,国外已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观点。E.H.哈艾福等提出了“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商品化生产)的观点,认为较强科技力量的群体在创新上优于那些科技力量较弱的个体单位。现阶段,“技术推动”型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我国所占的比例为50%左右,也符合目前我国科技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还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的国情;施莫克乐、麦尔斯提出了“市场拉动”(市场需求—产品研究—产品制造—产品销售)的观点,从这种观点看,联合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及其竞争;罗森伯又提出了“技术推—市场拉”的综合作用观点。无论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还是技术推力及市场需求拉力,都只为成果转化提供了可能。而要把这种转化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撑力。因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技术创新过程,转化过程中同样涉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组问题,而且又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因而有人又提出“政府推动”等问题。当然“政府推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一方面包括政府以法律、法规、政策、资金等方式为企业科技转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还要求其他社会组织在科技服务、成果信息管理、风险投资、文化氛围创造等方面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支撑。

2 产学合作创新优势互补动力机制构建

企业是市场与社会的反映,教学培养的人才、科研出的成果最终都会流向企业,企业是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为解决当前产学结合不紧密、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动力机制。在这种机制中,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起点,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当市场需求形成一定规模时,它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从而形成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拉动和激励,同时它也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新的市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分析机会和构思思路。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其动力来源于企业与高校两者结合领域内的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需要利用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这个中介,将各方的利益捆在一起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需要。企业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发新技术,或是直接从高校引进新技术,避免企业科技力量薄弱、开发能力有限和开发周期长的弱点,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尽快地转化成产品,并实现产品的产业化,打开市场,赢得竞争,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高校则是借助于企业的雄厚资金和善于开发市场的能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通过企业面向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在分享合作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利益。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向高校提供人才培养实验实习基地和人才需求信息,同时也解决了自己人力不足的难题;而高校的学生在实践服务中为企业作出了贡献,创造了价值,企业必然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奖励,补充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也解决了学生勤工助学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教师、科研人员有了企业作为科研成果的中试基地和产品孵化器,也调动了他们参与产品开发、科研立项的积极性,使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的针对性更强。在科技成果转化后,企业会将一部分收益返还给高校,使高校补充经费的不足。产学合作这种双向功能的发挥,既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推动产学联合体的发展。

在产学合作的外部环境上,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对产学合作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政府通过产业和科技政策进行宏观上引导,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氛围。政府利用其强大的权力资源和资金支配权力,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企业和高校的创新行为进行激励,调动他们的创新热情。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直接资助等措施,提高产学合作科技创新的需求动力和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方式为: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企业意识到企业利益的存在,直接或间接驱动与高校合作,坚持“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企业获取技术与人才,高校获取资金与中试基地,共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同时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龙头企业的影响下,其他企业被带动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实现全行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的创新活动又会反作用于市场、高校、政府、环境,激发出新的创新动机,形成循环,使得技术创新持续地进行下去。

摘要:本文在分析产学合作创新动力机制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合作科技创新机制——优势互补动力机制。

关键词:产学合作,机制,企业主体

参考文献

[1]严基河.现代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3]吴继文,王娟茹.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2,(04):6-8.

[4]林衡博,陈运兴.弗里曼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改进初探[J].当代经济,2003,(06):35-36.

[5]路甬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呼唤知识创新工程[J].中国科技信息,1998,(Z3):28-28.

[6]马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05):89-93.

西藏实行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分析 篇11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西藏 经济区域

中图分类号:F1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64-01

1 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概述

区域经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潮中备受关注,它能够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更进一步发展、促进国际分工体系的完善,同时也起到改善区际间利益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即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能带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发展,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则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的基础。

区域经济合作定义:一个区域内的几个行政地区(两个及以上),为了维护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进行产品交换和实现专业化分工而采取一致的经济政策,实行特定形式的经济合作。[1]为推进西藏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西藏应借助全国支援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中央给予西藏的各种优惠政策,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以市场为主导、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瞄准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合理的经济区划,准确定位经济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加强各经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促进西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 西藏经济区域规划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根据西藏自身的自然因素,以及原有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等,对西藏自治区共划分了三大经济区域,具体为:中部经济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该区域功能主要是充分发挥特色农牧业的支撑作用,上接甘肃和青海,下邻南亚,发挥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建设的骨干作用以及科教文卫的引领、保障、排斥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示范作用;东部经济区——昌都为中心;本地区则是要发挥“靠西朝东、接轨东南”的枢纽作用,积极融入到成渝经济区中,加强与中部经济区的联系,密切与周边省份的合作;西部经济区——阿里为中心;该地区应充分发挥连接新藏、构建西部战略通道及边贸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的旅游、矿业、畜牧业资源。[2]

3 西藏实行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

3.1 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

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方面打破了商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边界限制,增加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另一方面加剧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调节和干预国际经济,消除经济发展障碍的手段和形式,即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国际关系中最有活力的影响因素。[3]西藏是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没有西藏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就是不完整、不彻底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包括西藏经济,西藏更加不能脱离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而得到发展。

3.2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西藏的铁路、公路建设,尤其是2006年正式通车运营的青藏铁路,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956 km),西至拉萨东起青海西宁。该铁路的建设大大改善了西藏交通闭塞,运输能力不足的状况,创造了西藏发展的新纪元。总之,青藏铁路不仅加强了西藏与内陆地区的联系,也推动了西藏各个经济区划间的要素流动,密切了区域经济间的合作发展。

3.3 政策的扶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央先后召开5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措施来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西藏发展的特殊扶持,如一些对口支援项目推动建立起来的企业,首先给西藏带来先进的设备,有利于提升本地区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品质,实现生产的多元化;其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辐射效应产生影响,带动该区域周围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并且在极化和反馈的效应,两者间不断相互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4 区域经济合作是发展西藏经济的必然选择

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而且至今也没能进行完全的开发建设,因此制约西藏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如果仍固步自封,不进行区域间优势互补性质的合作,必然阻碍经济的大发展,不利于融入国际经济的步伐。首先,西藏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优势产业,与其他区域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挖掘现有产业的潜在利益;其次西藏应根据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既能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还要根据实际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事前的分析,尽量避免过度依靠问题。在国家对西藏经济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将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大力发展该区域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并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取得规模效应收益(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西藏经济发展。

另外,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毗邻。边民互市为各国百姓生活提供便利,也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西藏对外贸易在量和质上有很大的进步,活跃了当地的经济。桑百川曾在2011年中国改革论坛中发表名为《把推进西藏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文章,肯定了区域经济合作对西藏的推动作用。其次现在处于西部发展时期,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必定会对西藏经济产生极大的促进。西藏与内地发达地区通过经济上的互助,实现西藏经济快速发展。西藏的区域经济合作从古便有,并一直延续到今天,未来也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wBlY31JRBClXfCklgcbocAo07IcRqVhlyp0_iQmNv02uP4KbO30Z6WWcyXEmUhWqo2GGqbWX2hFxoka0uA5mq.

[2]刘伯呈.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探析[EB/OL].http://www.doc88.com/p-232400048425.html.

[3]杨亚琴.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政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3(3).

[4]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5).

[5]王维平.改善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J].区域经济研究,2004(1).

合作学习的优势 篇12

一、你来我往———围绕教材展开讨论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托, 是合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可以围绕英语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讨论话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从而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话题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 以便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对于生活的帮助作用。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教学的时候, 便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邻居是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人, 但是邻居的概念和作用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当前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邻居也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当前的邻里关系进行讨论,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自行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有的小组还让某一个同学充当记录员, 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很多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有的同学针对当前的邻里关系冷漠情况说道:“Thi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trust crisis between people.”有的同学对改善邻里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We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ay hello to the neighbors.”之后我还与学生们一同进行讨论, 彼此之间发挥了各自角色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要注重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范围内让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为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身临其境———运用知识设定情景

情景创建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与真实世界相似的模拟环境中, 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情景创建和合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情景话题的抛出让学生想象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现。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School life教学的时候, 便让学生们组成“school groups”对学校的生活进行“倾情演绎”。学校的生活可以说是学生们最为熟悉的生活, 也是学生们各种故事展开的场所。我以此作为引导, 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不会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学习范围内, 而是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让学生们的思维予以最大程度的发散。学生们的思想主动性得到发挥, 其所演绎的“作品”也更加精彩。有的小组演绎了朋友之间吵架又和好的情景, 感悟道:“Friendship is based on mutual understanding.”有的小组演绎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Teacher is our beacon, to guide us forward.”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短剧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对英语知识进行了应用, 而且对于情景的创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两者的结合带给学生们全新的感受, 让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情景创建的过程中, 尽量创建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景, 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在生活中的用处, 让学生的“生活英语”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范围。

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丰富活动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 还可以运用于课外领域,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起更好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促进学生在课堂范围之外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Art world教学的时候, 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个“采访艺术家”的活动, 并将小组合作的方法应用其中。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 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艺术家”进行采访。但是, 此处的“艺术家”并不是指的已经成名的艺术家, 而是学生自己所认为的“艺术家”。这些人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艺术认知和想法, 可以让学生对其某一方面艺术类型产生渴求欲望, 甚至“艺术家”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到神秘有趣。学生们自愿组成“In-terview group”, 每个成员都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有的承担记者的责任, 有的承担记录员的工作, 有的承担主持人的任务等等, 并对所要采访的人物进行研究, 确定相应的采访方案。学生们的“采访”非常有成效, “His art is very good.The brush becomes very magical in his hands.”“She plays the piano is very well.She is called an artist by us.”等等内容都是学生们在采访中写下的感受, 活动效果非常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 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展开, 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应用技巧更加娴熟, 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积累起丰富的英语应用经验, 并且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应用习惯。

四、透彻心扉———客观公正积极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并加强不足之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评价多样化,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丰富多彩,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客观性。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还能够鼓励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 让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Know your-self教学的时候, 指导学生们在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与自我评价体系。我首先让同学们围成一个圈, 每个同学将评价进行等级划分, 由高到低划分成为A、B、C、D、E五个等级并制作等级卡, 依次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而后依照灵活组建小组的方式进行“搭对”组合, 彼此之间首先使用等级卡对对方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等等方面依照等级标准进行评价, 而后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说明自己应当向对方学习的地方, 最后给同伴提出中肯的建议, 以及彼此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此过程中有的同学评价较为简单:“His study is very good. I should learn from him.”有的同学评价则较为深刻:“He has a good study habit. This is not only that I should study , but also what everyone should learn . ”可以说, 这种评价方式非常全面, 并且让学生形成了彼此学习的意识, 评价的内容也非常有利于小组的进步。

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并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同学间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处于同等的地位, 防止抵触心理的产生。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应用技能得到提升,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方式明确了学习的任务,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让其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静芳.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现状和思考[J].教书育人, 2011 (31)

上一篇:高清演播系统下一篇:企业物流金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