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2024-09-22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共10篇)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

摘要:《全科医学概论》作为全科医学学科的基础教材, 广泛应用于全科医学理论的教学中。本文根据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体会, 探讨全科医学概论的有效教学方式, 希望对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学,课程,教学,体会

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临床二级学科, 国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全科医学的概念, 随后逐步在各医学院校本科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试点。重庆医科大学于2015年正式在临床医学本科生阶段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特点是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抽象, 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 并培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兴趣是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在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明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目标、性质及定位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1,2]。全科医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目前我校开设的全科医学概论属于全科医学总论的内容。在本课程中, 主要介绍全科医学学科特点及其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人际关系与交流技巧等内容。在医学本科生中开设该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 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则, 了解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的角色,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 为在毕业后继续进行全科医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奠定理论基础。可以说本课程对医学生专业思想、专业理念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必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授课教师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体会

在教研室教学讨论会上, 授课教师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认为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已经得到认可。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此时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对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意义重大。

就目前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授课教师的体会是: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尽管进行了认真备课, 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增加案例教学等内容, 仍难以避免内容枯燥之嫌。这与教材、师资以及社区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3关于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考与探讨

通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讲授, 探索全科医学概论的有效教学模式, 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习模式等方面探讨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希望能够在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改革全科医学教学模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兴趣及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增加社区实践内容, 使医学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今后吸引更多医学生从事科医疗工作奠定基础[3,4,5]。

1) 病例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医学教育中, 病例讨论应用较为广泛, 效果远比仅按教材讲解要好, 特别是对全科医学来说, 涉及范围广, 以常见病、典型病例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 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现实情况和病例的知识应用[6]。讲解病例的同时, 也可以结合角色扮演的形式,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主动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角色中学会处理如何应对患者的各项常见问题。

2) 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将以问题为目标的教学 (PBL) 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应用于理论和辅导教学中。PBL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起始阶段、引导阶段、学习实践阶段及学习总结阶段。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人人参与。

3) 现代化教育手段。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课前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参考书和全科医学相关网址,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参考文献, 课上与教师相互沟通, 达到教学互动, 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材中较浅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 自学前应针对学习内容及目标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并可以准备一些测试题目, 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不是放任自学。

3.2结合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合全科医学发展阶段和对全科医学的需要,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加强基础专业知识的教学, 打好全科医学的专业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对康复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因为全科医学的服务范围以社区为主, 服务对象主要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社区群众, 因此教学内容重点应落在社区群众的集中需求[7]。

社区实习或见习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全科医疗站参观或见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环境,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科医学的概念、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等理论课中学习的内容。

目前, 全科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凸显重要的比重, 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将急剧增大,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应该继续完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模式, 提高全科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更加全面的全科医学人才, 满足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兆丰, 郭爱民.全科医学概论[M].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祝墡珠.全科医学概论[M].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刘小平, 杜娟, 赵亚利, 路孝琴.基础阶段医学生《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经验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2 (29) :49-51.

[4]李迎春, 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 (2) :193-194.

[5]徐浩, 蒋静涵, 李倩.《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初探[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2) :776-777.

[6]赵淑英, 赵琳琳, 牟劲松.全科医学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1, 6 (15) :13-15.

[7]吴书志.全科医学概论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 2012, 9 (27) :122.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2

对象与方法 :

1.对象 3月对在流动献血车上的初次献血者中的165人,其体检符合献血条件的初筛标准(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81例 实验组84例。

2.方法 选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塑料采血袋,采用针头为16号进口针头,采血者均选择上肢肘窝静脉,每人次献血量为200-400ml(其中400ml居多)

2.1 实验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静脉穿刺的同时和献血者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左手拇指按住静脉下方,在所选静脉正上方,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直接快速刺入静脉,一旦感到手有落空感,即刻变换进针角度,<15°平行匀速进针1㎝。拔针时,用左手按住纱布块,压力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右手持针头尾部保持进针时的角度、速度进行拔针,并告诉献血者用三指顺针眼处向下按压3~5分钟左右,切忌按揉,在静脉穿刺和拔针时尽量不告诉献血者。

2.2 对照组 采血前只做一般护理,不做心里护理。常规静脉穿刺,拔针时左手按住纱布进针穿刺点,右手用力拔出针头,按压针眼处不出血,穿刺前拔针后需要告诉献血者。(这一点与上有所不同)

2.3 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

操作结束后询问献血者疼痛的感觉,以判断疼痛的程度

无痛 :献血者接受操作时,面部表情无任何反应,局部无痛感;

微痛 : 献血者面部表情无改变,无任何反应,但在穿刺部位有短暂的刺痛感,疼痛时间<3s;

剧痛 : 献血者出现皱眉 咬紧牙关或张口甚至呻吟 头部抬起,主要告知护士穿刺点的疼痛,疼痛时间>12s.

结 果 :

对两组献血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穿刺和拔针,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2。

表1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穿刺操作后的疼痛比较

组别剧痛无痛和微痛合计实验组 176784对照组315081合计48117165

表2 两组献血者经不同拔针操作后的痛觉比较组别剧痛无痛或微痛合计实验组107484对照组285381合计38127165

讨 论:

护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偿献血对现代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强,服务面广的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护士的崇高职责,只有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护士才能自觉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为此,我们作为一名采血护士要做到: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服务周到、亲切信任感;仪表端庄、整洁文雅、稳重大方;动作敏捷、利落、紧张有序;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服务技术。

如何让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以最佳的心里状态献血,使献血者感到安全和愉快,是采血护士的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与对方沟通的技巧,才能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完成。1、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1)要有主动性;(2)要有针对性;(3)要有科学性、艺术性。2、善用非语言性沟通 (1)注意外在形象;(2)营造温馨环境;(3)保持眼神的交流。 3、加强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献血者看见采血针头较易产生紧张恐惧心里,并促使血管、肌肉收缩而造成穿刺阻力大,痛感增强。同时,心里因素对个体的痛域及耐痛域影响较大,而疼痛又加剧献血者血管痉挛、血管坍塌及心里紧张等,易促发献血反应。

因此,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是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点部分。“良言一句三冬暖”工作人员的愉悦的心情,诚恳的态度,善意的谈吐,文明的问候,以及亲和的体态语言,与无偿献血者频频交流,使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如沐春风的感觉,和他们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可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对疼痛耐受阈值,减少因紧张而带来的疼痛,使整个献血过程在献血者精神放松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常用的心里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比较法 对身体素质较好而本人又担心的可以提示他看那些比较弱小者也能承受,让其增强信心顺利完成献血。(2)脱敏法 有些献血者认为献血很可怕,针对这种情况,可让其先观看别人献血,直到恐惧心里有所减轻再开始献血。(3)分散注意法 有些人从开始直到结束均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必须特别注意应站在其身旁与之交谈,话题应尽量与献血无关,比如生活中的一些轻松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达到缓解紧张心里的目的(4)暗示法 有些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慌、四肢无力、叹息或打哈欠,可暗示献血者,你气质很好,脸色红润,采血马上就完成等安慰性语言,使献血者增强信心,尽快回复正常。

采血时的疼痛强度与外在刺激强度、时间和作用面积有关。采用锐利的进口针头可以减少进针阻力;选择正确的进针角度可以使针头以最短距离自皮肤进入血管,减少刺激时间,减轻疼痛;一般针头斜面向上呈30°角快速穿刺,对静脉表浅者可适当减少进针角度,肥胖者血管位置相对较深,进针时可适当加大角度;进针后,按血管走向固定针头,避免针头上翘或移位刺激血管壁而引起疼痛。

皮肤用碘伏消毒后应作用两分钟,待吸收后再进针,否则,消毒液会刺激穿刺点而引起疼痛。

进针的快慢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血管的位置、深浅度、滑动度有关。一般首选血管弹性好、充盈、粗大、不易滑动的血管,无论是何种血管,进针时要一手固定住血管的下方,对滑动度大的血管,要由助手在距穿刺点上方6㎝左右按压血管,距离不可太近,否则容易造成采血的同时血液喷出(压力大、进针慢)或触摸不到血管等。(2)与导管折叠位置有关。采血者为防止空气进入导管,应将导管折叠。在导管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处折叠,左手拿住折叠处的同时固定血管下方,右手持针灵活,可以控制进针速度。(3)与进针方式有关。采用两步进针法(先进皮再进血管),因皮内血管神经末梢丰富,会增加采血的疼痛,所以,进皮时速度要快,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要短,不要来回穿刺。

拔针时,针头与皮肤保持进针角度,减少针头对皮肤、血管壁造成新的损伤而引起疼痛。拔针时按住纱布的力量以不牵动皮肤为限,压力过大可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及皮肤的张力而加大对针头的阻力,压力过小则局部易被牵拉,造成疼痛发生或加重。针尖完全拔出后可加大压力。

精湛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对方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环节。所以,作为一名血站的护士应注意技术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主编.输血技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OSCE;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01-02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临床医学得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适应2l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1]临床医生临床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恢复。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客观、有效、科学、合理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对临床医学教育至关重要。OSCE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考生的临床理论与技能操作水平,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

ation,OSCE)于1975年由英国Harden MR等首次提出,[2]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学院校及医师资格考试中,而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应用较少。OSCE很大程度上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作为评估者,使评分的客观性大大增强,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3、4]尽管OSCE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多,但是,围绕OSCE应用的某些问题仍不明确,尤其是在考试模式、SP的应用与及格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我校在吸取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学生毕业考试的OSCE方案,见表1。

1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在考查考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我们把临床医学知识分为10个站点,其内容及分值如下:

(1)第1站点:模拟诊疗(50分),包括以下4个部分:①病史采集(20分):检测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问诊内容。②病人体格检查(18分):检测考生对一般要求的体格检查项目和重点专科体格检查项目。③病案分析(10分):考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对病案做出诊断(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提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④提问(2分):考官根据本病案进行综合性提问。

(2)第2站点:医患沟通(2分)。

(3)第3站点:外科技能操作(15分),包括无菌术(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切开,分离,止血,打结,

缝合,创伤现场急救术及心肺复苏术等。

(4)第4站点:内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动、静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等。

(5)第5站点:妇产科技能操作(10分),包括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窥阴器的使用,双合诊等。

(6)第6站点:心脏听诊(2分),检测心脏听诊区的选择及心脏节律及杂音的辨别等。

(7)第7站点:肺部听诊(2分),包括听诊顺序及各种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的辨别。

(8)第8站点:影像检查(3分),包括常见病的X线平片、CT、MRI片及B超图像的识别与诊断。

(9)第9站点:心电图(4分),包括识别心电图并对其做出诊断。

(10)第10站点:生化检查(2分),包括血液、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辅助检查。

2考站设置

考站的设置主要从考试流程的合理性及考点间的相关性来考虑,我们把上述10个站点分为3大考站来进行:

(1)第一考站:模拟诊疗站(包含模拟诊疗、医患沟通)。

(2)第二考站:基本技能操作站(包含外科技能、内科技能及妇产科技能)。

(3)第三考站:辅助检查站(包含心、肺听诊,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生化检查等五个站点)。

3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主要从对知识检测的客观性、可操作性及站点间的相关性等方面来考虑,我们在考试中运用了SP模式、仿真模型、多媒体及传统笔试的考试方式。

(1)第一考站:运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医患沟通、提问(2分)。

(2)第二考站:运用仿真模型进行内、外、妇产基本技能操作。

(3)第三考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心肺听诊、心电图、影像检查及生化检查等进行考查。

4考试流程

考试流程主要从站点间的相关性、时间分配及考题抽取的

客观性等方面进行设置。每位考生必须完成所有站点的考试,按安排每位考生在进入每个考场前抽取试题后,进入该考场按要求进行操作。

5 考试结果的处理

考试结果的处理需结合各站点的考试内容、要求等综合作出结论。我们要求每个考生10个站点必须全部考完,每个考站除允许一个站点达不到最低分值外,其余站点均应达到及格分值,否则不能通过。

6体会

OSCE考试在我校应用于临床医学毕业生还处于不断的尝试和创新阶段,它对医学生能力的考核虽有其局限性,但与传统考试相比优势明显。在以后实践应用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去改进和提高,使OSCE考试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及可操作性。①题库的建设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怎样使考试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基础性;②SP的运用方面,现阶段我们的SSP是从刚入校的本科学生中招募的,对于考查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问诊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及延续性等方面都有待在长期应用中总结;③考站及考点的设置方面,应该设置多少考点才使得考核结果受试题取样偶然因素影响较小,提高考核的可靠性;④考官方面,主要是探索怎样提高考官对各项考试内容评分细则的把握

上,减少因考官的主观因素而影响考试的客观性;⑤考试结果的处理,使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对考生在各考点的表现综合性地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86~89

2 McG Harden R,Stevenson M,Wilson Downie W,et a1.Assess

ment of clinical competence u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exa minati

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5(1): 447~451

3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4 Barfay WJ, Rombough R, Howse E, et a1. The OSCE approach in nursing education[J].Can Nurse, 2004(3): 18~23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in the

Graduation Examination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Yin Kang,Yao Fuli,Yu Ke,Wan Liyi,Du Yihua

Abstract:By looking at the applica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ing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sign protocol of OSCE, a scientific and applicable OSCE protocol was designed based on our school’s actual situ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with ot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启蒙训练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医学生自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一刻起, 就肩负起“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的重任。尤其是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与此同时, 现代生活的环境变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影响人类的疾病谱。而医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发展离不开众多基础的科研工作。

一、培养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季诚钧学者认为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在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对医学生而言, 参与科研活动, 能够深化已有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并对日后新出现的疾病或疑难杂症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

本科医学生主要是指从事医学类专业的五年制本科学生, 而此类学生在医学院校中占主流地位, 因此, 培养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的科研能力指从事某种具体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比如:选题能力、文献阅读和综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在此, 将对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对策及培养模式作一探究。

二、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 本科医学生的自身科研素质的缺乏。

本科医学生是高校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课业任务重、竞争压力大、危机意识强。他们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 盲目怀疑或盲从权威,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满足于取得好成绩或获得奖学金, 从而能够顺利毕业, 以便谋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对事物鲜有自己的看法、目光短浅、视野狭窄, 没有科研意识;其二, 少数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意识, 渴望参与科研活动, 但由于自身不具备基本的科研常识, 缺乏导师指导, 在申请科研课题时存在选题不当、写作不懂规范、科研准备不足等,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科研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其三是通过不同渠道虽然找到了相应的科研导师, 在导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成立了科研团队, 并参与了科研活动的医学生, 通过自身的勤奋和努力, 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得了预期的科研成果, 但因本科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医学基础知识, 要从事医学研究在知识储备上是非常有限的, 他们参与科研的动力, 往往受到迫切的成才愿望或严峻的就业形势的驱使, 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自身的科研态度和职业道德却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 导师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影响。

一般来说, 学校不会专门为本科阶段医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时选配相应的导师。但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找到自己的导师, 一是申请到科研课题的老师会通过熟人关系、师生关系等挑选认识的学生来分担他们的科研任务;二是目前高校逐渐重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等项目, 学生自主成立科研团队, 并在校内寻找认识的老师作为科研导师并指导自己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及科研的开展。众所周知, 好的导师是科研小组组建成功的前提, 是小组成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直接指导者。但部分导师由于自身繁重的学术或行政方面的工作, 加之由于教师职称评审、绩效考核与大学生科研指导并不挂钩, 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 呈现了两种情况, 其一是自身有科研项目的教师, 会在自己的科研项目里主动让学生参与并协助完成科研, 但指导不够, 仅把学生作为科研助手和廉价劳动力, 并没有从科研道德、科研思维、科研方法途径等进行指导, 尽管最后学生的科研项目有成果, 却收获较小;其二是自身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 仅凭个人热情和与学生的友谊帮助学生, 自身缺乏科研能力, 加之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 老师不会主动去指导学生完成科研, 使得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 科研完成情况较差。以上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科研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三) 学校的客观条件制约。

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但大多将重心放在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的医学生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 导致本科医学生在科研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 本科阶段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校过于注重传授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缺少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我国仅少数医学院校开设有文献检索、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选修课程, 大多数医学院校是未开设的, 这使得很多医学生不清楚如何快捷、简便地获取所需的医学信息。另一方面, 本科阶段医学生参与科研的经费不足,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 用于医学院校科研的经费虽然在增加, 但是仅对教学科研、研究生科研、医学研究有所增加, 虽然各个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 但是对本科医学生科研的投入还是有限的, 常规的实验室开放总是设有限制的, 本科医学生自主进行医学科研研究基本是不可能的, 故仅能在校期间进行人文、思政等的研究, 这与医学专业是脱钩的。

三、提高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本科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科医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至22岁, 具有追求理想、勇往直前的魄力, 他们精力充沛, 满怀热情, 学习能力强。培养科研能力, 一是要训练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建立“提问题-建假设-查资料-多论证-得结论”的学习模式。二是应主动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除了在规定的学习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 更应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图书馆, 自主寻访适合自己的导师, 从最初的人文、思政等科研研究掌握科研方法, 再逐渐转入对医学专业等的科研研究。现在是网络科技时代, 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了解医学专业的前沿研究, 丰富和弥补自己在医学专业上的不足。

(二) 导师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导师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得到学校层面的支持, 从学校层面来说, 对于指导本科医学生参与科研的导师应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的肯定和支持;从教师层面来说, 教师应具有进取心, 应将学校的发展作为是个人的发展来看待, 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水平, 同时“师者行为世范”,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主动地选择学有余力并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指导他们成立科研小组, 合理规划利用资金, 避免学生在科研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应帮助学生端正科研态度, 训练学生科研思维, 指导学生对课题的把握、论证技巧和框架的处理、材料的筛选等等, 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 学校的客观条件的提高。

学校应建立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激励机制, 应将教师的这种行为纳入绩效考核, 给与精神和物质的肯定和支持;制定相关的科研教学计划, 向低年级本科医学生宣传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查阅资料等基础技能;向参与科研活动的高年级本科医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比如如何查找使用文献、写好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科研基本写作要求和规范、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技巧等等;还可以通过举办学习交流讲座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 搭建科研创新的平台, 设置本科医学生科研能力启蒙训练培养模式 (见表1) , 大力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21 世纪医学[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 .王新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思考[J].广东交通大学报, 2007, 24 (3) :72~75

[3] .季诚钧, 黄昌财.高效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 (15) :95~98

[4] .陶润成.探索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J].理论界, 2000 (6) :50~52

医学生毕业感言 篇5

达溪游士-布衣郎中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六月的校园,充满着欢乐,洋溢着幸福,铭刻着岁月的转折,满载着无尽的希望。因为在这个神圣的时刻,又有一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毕业加冕、即将告别本科生时代走向新的征程了。医学院十分珍惜这个历史时刻,今天在这里隆重举办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我有幸代表全院的老师们说几句话,感谢组织者和同学们给了我这次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所有同学表示最真挚的祝贺!向付出大量心血的所有同学的亲属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想借此机会,对学院各级管理部门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五年前也许不是你们选择了地处西部的母校,而是母校在茫茫学子中选择了你们;五年后,也许你们不以母校为光荣,而母校却一定会以你们为骄傲。无论怎么说,你们度过了一个值得记忆的五年!尽管五年中你们的学习负担很重、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你们却读完了一本又一本厚重的医学经典,坚定地深入到了深邃的医学世界,获取了丰厚的理论知识和庞杂的临床技能,你们的这种精神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今天,当你们回眸已经逝去的五年,也许你们依稀可见洒满汗水的路上到处都是你们的脚印,但是当你们手捧沉甸甸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时,也许会恍然感悟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喜悦!

同学们,作为老师的我们,很荣幸与你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教学相长的五年时光。也许我们在课堂上、在病房里、在检查室共同学习过工作

过,也许我们互相之间说的话屈指可数,也许我们还批评过你们,甚至我们对你们的生活谈不上关心体贴,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盼望你们能不辜负家庭对你们含辛茹苦的养育,盼望你们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盼望你们尽早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盼望你们能尽自己所能为母校增光添彩!所以,我想在这里再唠叨一句:不管你喜不喜欢,母校已经注定成为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同学中有人曾经睡眠不好,那可能是学院地处繁华市区喧闹的影响;如果同学中有人曾经在课堂上打盹,那可能是老师的讲解不够精彩;如果同学中有人还没有见到诸如痢疾、阑尾炎等常见病,那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医院收治的病例太过复杂;如果同学中有人受过老师过分的批评,那可能是老师太忙一时急躁的表现;如果同学中有人考试成绩不是很高,那可能是老师估计不足把考题出难了。好在这些都被同学们理解了,好在这些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时至今日,请同学们忘记过去的苦涩、拥抱明天的希望!

同学们,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与你们一样也曾经抱着情愿或不情愿的心态步入了自己的母校,也曾经对浩如烟海的医学名词、医学符号、医学公式充满了好奇、熬过了枯燥的记忆和抽象的理解,也曾经对医学这个专业发生过迷茫与动摇,甚至也曾经因为琐碎的生活小事与老师、同学发生过不愉快,也曾经享受过修业期满接受学位帽的幸福时光。但一路走来,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医学科学的神圣,越来越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越来越体会到我们所面对的生命的珍贵,越来越体会到大学时代同学、师生之间情谊的美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珍惜可遇而不可求的同学情、师生情,一定能够把母校的白杨精神远播五洲四海,一定能够坚定地把伟大的医学事业进行到底!

同学们,尽管五年前我们就知道会有今天的仪式。但是,当告别的日子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有些突然,还是觉得依依不舍。但当想到你们离开母校远走高飞是为了成就理想的时候,每一位老师都与我一样,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你们将乘着梦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请你们记住,走向社会就要靠你自己闯荡荆棘;投入工作就要靠你自己营造蓝天;遇到困难就要靠你自己战胜暗淡;遭遇贫穷就要靠你自己无畏不屈。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承担起属于你们的责任;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要胸怀大爱和宽容;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无论多么繁忙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心态和健康。多年以后,如果你们对母校、对老师的惦念还在,那就是你们对母校和老师最好的回报!

同学们,从今天起请你们带着萃英门高悬的至公精神、记住“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走向人生新的阶段!无论你们身处何地,位居何职,老师们的心总会与你们紧密相连;学院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看看母校的变化,穿越时光的轮回;叙叙同窗的故事,穿越岁月的神奇。

最后,祝同学们的明天辉煌灿烂!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第二临床医学院2009级395名、2010级441名和2011级34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经过三年多校内的临床课程系统学习, 在下点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技能的集中培训, 并在实习前1个月进行技能考核。对各年级各项目的考核平均得分和成绩等级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围绕我院“基础知识扎实, 临床实践能力强, 人文素养高, 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理念, 在学生实习前, 利用晚上课余时间, 面向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 组织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内科学、急救医学和护理学等几大学科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听诊、腹部检查;四大穿刺术 (胸穿术、腹穿术、腰穿术、骨穿术) 、洗手、穿衣、戴手套、切开缝合、消毒铺巾、妇科检查、产科检查、诊刮术、人流术、儿科体格检查与测量、儿童心肺复苏技术、小儿骨髓穿刺术、小儿腰椎穿刺术、心肺复苏术、无菌技术操作、药液抽吸、静脉输液法等。培训分两个学期进行, 上半年培训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内容, 下半年培训儿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内容, 总耗时将近30周。

在强化培训后, 实习前1个月左右,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设置体格检查站、四大穿刺站、外科学技能站、儿科学技能站、妇产科学技能站和心肺复苏站。组织专科临床教师对参加考核的学生进行临床综合技能考核评分, 每项操作均提前制订评分表, 有详细的评分细则, 每项操作最后统计总分为100分, 要求每项操作得分均要达到60分及以上。每次考核前均召开评委老师协调会, 强调标准、尺度要统一, 尽量做到评分公平、公正。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趋势分析,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经过培训后在实习前进行体格检查站、四大穿刺站、外科学技能站、儿科学技能站、妇产科学技能站和心肺复苏站六个站点的技能考核, 结果见表1、图1和表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9~2011级学生各站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方差分析, 结果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个年级学生的体格检查、儿科技能、心肺复苏、四大穿刺站平均成绩和总平均成绩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外科和妇产科站平均成绩无明显趋势变化;3个年级学生各站技能考核平均成绩等级趋势分析, 良好和中等级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技能强化训练, 占大多数的良好和中等级别情况越来越好, 优秀、及格和不及格级别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授课技能培训, 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培训好的学生, 必须要有好的老师。邀请教学名师开展教师授课讲座和临床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授课技能;建立科内导师制度, 聘请高学历、高职称、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科室青年教师的导师, 全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每年定期开展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临床教师床边教学比赛和年轻教师临床技能大赛, 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名师工程建设, 培养和树立一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教师[3,4]。

3.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虽然实习的培训效果明显,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以后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不断加强。 (1)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全方位开放, 强化技能培训。一方面开展由学生组织、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相结合的课外技能训练。课外时间开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验室, 由学生干部组织,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 教学科安排教师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开展由学院统一组织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 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5]。 (2) 开展校内临床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比赛形式与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接轨, 分初赛、复活赛和总决赛, 分别采用多站式和赛道式比赛, 增加比赛内容, 提高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操作能力要求。 (3) 实行以技能为核心的考核制度, 狠抓质量关。以“实验课考基本操作、技能模块考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试、毕业技能考试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SCE) ”四种技能考试为手段, 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为开创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本才能[6]。

3.3 抓好学风建设,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讲究主动, 有好的老师和条件, 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 加强学风建设, 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非常重要[7]。建立学习中心, 组建优秀学员共同梳理专业知识, 在辅导员指导下开展学习中心交流合作活动, 高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 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帮一学习小组、一帮一学习小组, 化平时分散学习为集体学习, 借助团队达到优势互补, 加强学习力度, 让学习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中交流, 在交流中互补, 在互补中进步, 以此来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4 改进课程体系, 由始至终重视临床技能的教学

学生某些临床技能掌握程度不够, 主要原因还在于训练得少, “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对于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合理的课程设置, 将直接影响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 (1) 临床能力培养5年不断线。第一学年:开设医学通识课程, 如认识医院工作流程, 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 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资源让学生提前感受临床, 接触临床。第二学年:继续开设医学通识课程, 如气胸的基本处理, 环甲膜穿刺, 骨折等急诊病人的搬运等急救知识。让学生亲近临床, 实践临床。第三、第四、第五学年: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 通过见习和临床实习让学生真实感受临床实践。 (2) 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 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总课时不变, 减少理论课时数, 增加实践课时数。将目前教学计划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1∶0.56调整为≤1∶0.6。删减临床实际应用少、过时的内容;对不同科目间重复的内容明确授课的课程, 避免不同教研室重复讲述;适当增加临床实践课时数[8]。 (3) 合理安排临床技能教学课程。将原来内科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总论、妇产科学、儿科学及精神病学等课程基本技能内容整合为最具特色的综合性课程《临床基本技能》, 该课程教学安排在第2~6学期, 架设起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 学生早期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

3.5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作用

丰富网络教育资源, 完善网络学习平台功能。在我校现有毕博网络平台基础上, 优化和丰富网络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学院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课程特长, 组织、协调各学院积极引进和自主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为师生搭建起教与学的桥梁。加快建设新教学模式网站、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网站,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功能, 方便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配置的PBL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要求各门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其中以问题导向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的讨论方式为主,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学时数采用PBL教学, 并认真编写PBL教案、课件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9]。

总之, 临床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临床实习准入制度, 几年来一直执行强化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措施, 并在实习前进行考核, 只有每一考站都及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这些措施已经在学生当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促进学生重视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10]。虽然现行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存在某些不足, 但学院会不断总结并进行改善, 以达到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

摘要:目的:探讨本科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培训的科学方法。方法:对第二临床医学院三个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前临床综合技能强化训练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查找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四大穿刺站和心肺复苏站成绩最低, 原因多为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等。各站考核成绩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重视程度和培训效果有所提高。结论:近三年实习前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分析对以后的临床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李燕, 王燕蓉, 李昭宇, 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7) :74-75.

[2]李云芳, 姚珊珊, 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习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2) :79-80.

[3]罗漫灵, 李璐, 孟卫东, 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实习阶段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7) :51-52.

[4]曲政海, 李云芳, 姚珊珊, 等.临床技能培训实验中心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5) :642-645.

[5]赵拴枝, 刘艳阳, 孟晶莹.临床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模式改进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 34 (4) :668-669.

[6]李晋辉, 伍金林, 陈大鹏, 等.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 2014, (1) :35-36.

[7]吴银侠, 李彦树, 瞿秋红, 等.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强化训练考核情况分析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0) :1201-1204.

[8]纪广玉, 徐正梅, 马兵, 等.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前临床技能培训的探索和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3) :645-648.

[9]黄兰珠.强化临床技能培训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21) :104-105.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7

1 国内外新医疗环境下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国内现状

早期理论教学中临床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足。国内“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两段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两段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性。在入学早期阶段的理论教学中,与临床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学生缺乏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在后期阶段应掌握的临床技能的早期接触与积累,而在后期的临床技能学习阶段中学生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重温对掌握临床技能所必需的基础知识,重新“充电”。

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需完善和推广。面临当前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的困难,有关教育机构在不断进行相应的培养模式改革,诸如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等方法。模拟教学中,建立计算机仿真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外科多媒体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以及人机互动实践教学系统;建立“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以及手术远程同步转播示教系统,录制课程配套的电子视频,使临床技能教学较好地贴近了临床真实环境,并更好地符合伦理要求。然而模拟教学在国内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教学中心开放时间的有限性,计算机程序的“呆板性”,医患沟通的缺乏性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急需进一步解决。在外科临床技能培养中适当引入标准化病人确实可以改善授课效果,应用标准化病人可以实现临床技能考核的标准化,还可以实现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全面性,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医患交流能力。但因受到经济、师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国内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客观地说,标准化病人项目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1.2 国外现状

理论与临床技能教学相结合,贯穿理论教学的始终。美国医学院校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有机地和临床技能培训课程相结合,并贯穿理论教学的始终。强化基础与临床技能知识学习相结合,学生可以很快地适应临床技能的训练,较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换。另外,国外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且以小班教学的形式尽早安排学生接触临床,要求教师更多地向学生介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强调实践经验,通过病例讨论强调对事实记忆过程中的批判思考[3]。

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方法开展早、范围广。美国的模拟教学开展较早,并且应用平台较广。例如,突发事件现场模拟演练系统,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环境自然灾害事件的现场模拟演练教学内容体系,将“实战”演练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演练,有效增加了学生的现场处置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急素质和“实战”能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标准化病人作为教学媒介进入医学教学领域,被广泛用于教学和考核查体及采集病史等方面,即为学生提供了练习临床技能的机会,也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相当有说服力的依据。在美、日、德、法等国的医学院校已经建立了健全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应用、管理体系,标准化病人已经被广泛用于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试,标准化病人项目在医学生临床技能,特别是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总之,目前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国内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相对滞后,已经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例如早期理论教学中与临床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不足,模拟教学中心开放时间的有限性,计算机程序的“呆板性”,标准化病人的短缺等问题,需要我们根据国内医学教育总体目标,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2 为适应新医疗环境要求,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方向

新的医疗环境,对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医疗环境要求,必须对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重点应研究发现新医疗环境下对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影响的原因,准确定位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目标,探索实践新医疗环境下新型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

新医疗环境中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困难的原因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越来越困难,这种培养困难的根结在哪里呢?只有找到“病痛”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治愈”新医疗环境下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的顽症。应分别从医疗法规政策、医院管理制度、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化、医患关系以及患者对实习生的认识和信任态度等各个方面探究新医疗环境中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困难的“病因”。

新医疗环境下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改革的定位研究。新医疗环境下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的困难,促使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其中改革的定位至关重要,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够确保改革方向的正确。因此,对改革定位研究十分必要。根据新的医疗环境特点,应以创新教学理念为主导,以教学大纲中“技能目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扎实的外科临床技能、辨证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为改革定位的指导思想;选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为改革定位的有力依托。准确定位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以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模式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新医疗环境下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新模式的实践。总结以往的教学工作,借鉴国内外成功做法和经验,进行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新模式的实践。主要以临床技能培养先前阶段、培养阶段、考核阶段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各阶段进行合理的衔接与整合,初步构建外科临床技能培养的新模式。新的培养模式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础,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更多的应用模拟教学中心、标准化病人及视频影像技术等,同时注重教师指导下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融合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为解决新医疗环境中本科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所遇到的障碍探索出一条新的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新的医疗环境限制了本科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影响了外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为适应新医疗环境要求,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模式改革应突破传统培养模式在新医疗环境中的弊端,设法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理论知识能够落实到操作,提高学生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在临床技能学习中的参与性、自主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做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举。

参考文献

[1]代佑果,黄金燕,寸英丽,等.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75-277.

[2]郑少燕,蔡琼,陈葵,等.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毕业考试的建立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28-530.

[3]Eugene C,Nancy J,Elizabeth B.Enhancing Clinical SkillsEducation:University o f Virginia School of Medicine’sClerkship Clinical Skills Workshop Program[J].AcademicMedicine,2006,82(7):690-695.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8

1 选题要恰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3]。

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选题前召开师生座谈会以及与题目相关的学术报告会,相互交流想法,使学员和教师双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把握好课题难易程度。根据学员个人能力不同针对性选题,把握好课题难易程度,以适合不同程度学员的要求。使学员既能够顺利完成课题,又能够提高自己。避免选题太简单,不能培养学员的能力;选题太难,使学员无法完成课题,挫败了其学习热情。

课题要具有创新性。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体现创新思维,而不是重复已做过的试验。

课题应结合专业。课题应使得学员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起到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弥补作用。

2 课题实施阶段的监控管理

毕业设计从开题到答辩结束为止,历时数月。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均可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指导教师应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导师负责制。采取一名导师指导一名学员的方式,且由有一定专业背景、科研能力、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学员的毕业课题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使其有目标和方向,能够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进程。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尽可能早确定好课题,尽早着手,收集资料,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开题后及时总结,及时和学员沟通,避免无谓的错误而浪费时间,给论文书写留有充足的时间。

课题进程检查。由科主任牵头,教学组长督导,以及相关教员组成课题组,对各实施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开题前举行开题报告,以论证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中期检查学员对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的理解、毕业设计的进度、投入的时间、指导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包括试验日志的填写、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前期工作小结等等[4]。并进行中期汇报,及时纠正课题中存在的的问题。

3 毕业论文书写的指导

毕业论文是整个毕业设计思路、内容、方法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严把撰写关。

撰写论文要规范化。必须包括: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标题、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论文的正文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观点鲜明;必须具备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过程论述、数据分析、结论和总结等要素。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以及自己的思路形成沦文框架,完成初稿。然后指导教师从文章结构、用词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论文结构层次分明。思路理清,对文章结构有整体的把握和安排。重点突出,有的学员花大的篇幅叙述理论,自己做的工作反而不够突出;有的学员把结果、结论混淆,令人产生混乱繁杂的感觉。

背景交待清楚。对本课题产生的缘由、必要性及前期工作要充分了解。如我科医电系一毕业设计“探讨床位变化对SPECT/CT(SymbiaT2)同机图像融合质量的影响”,就是基于“SPECT/CT设备可分别进行SPECT和CT同机采集,通过硬件配准进行同机图像融合,克服了异机图像融合的许多缺点。但是,由于SPECT和CT采集的过程及方式不同,硬件配准等因素会影响同机图像融合质量”。这样一个背景下,课题设计不同负荷状态下,检查床不同位置的图像配准是否偏差以及偏差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是否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要求学员查阅大量文献以了解国内外相关进展。在毕业论文中列出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中文文献7-8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5篇以上,最好是近两年内文献)。

4 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控制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怎样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历时3个月的工作向专家、同学阐述清楚,是对学生的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PPT的制作水平等综合能力的考验。

答辩幻灯的制作。首先明确幻灯的主线,做到主体突出,逻辑慎密、层次分明、结论明确,最终达到说明一件事情的目的。其次对幻灯做相应的美化技巧,如一张幻灯中文字不能太多,应配相应的图片说明,最好能添加动画效果增强幻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毕业设计预答辩。毕业答辩前举行预答辩是非常必要的。可组织教学组长、指导教师及相关人员听预答辩,主要目的是对幻灯思路、幻灯效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再进行二次预答辩,此次预答辩主要针对语言的组织,时间的掌控等细节进行改进。经过两次预答辩后,所有学员的水平,包括幻灯思路、效果、语言技巧均明显提高,为最后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奠定了良好基础。

毕业设计做为教学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员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员多种能力的一个途径。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不仅要引导学员熟悉问题的求解过程,如何应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毕业设计历时数月,涉及环节诸多,指导教师应与学员及时沟通与探讨,不断总结,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启发一些新的思路,逐渐探索出如何更好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人才毕业设计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长勤,马敏,王维涛,等.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6,3(6):245-247.

[2]王成华,江爱华.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25):103-105.

[3]李霞.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7.10(上旬刊):61-62.

医学生毕业实习满意度调查分析 篇9

1 调查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习教学医院和临床教师所面对的生源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面对飞速变化的医疗环境, 以及各个院校学生的不断扩增, 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效果最大化的学习环境已变的日益尖锐。医院的核心任务是以服务为中心, 表现为繁重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应激, 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教学管理部门和实习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在日益下滑, 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面临众多矛盾与困惑, 部分实习生感到学习成就感降低, 对自己的实习成效感到不满[2]。实习生对教学医院的临床实习环境的满意度, 对个人实习成效的自我评估, 以及现实中的实习、考研、就业等多元化目标冲突带来的心理矛盾等, 都严重的影响了实习生对实习的身心投入, 消极实习和逃避实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致使实习的质量和实习管理面临尴尬的境地。在严峻的医疗环境和社会就业环境下, 临床实习的“教”与“学”之间的依存关系有失去和谐的趋势。

问卷设计。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三个:其一是开放式的, 用自编的“访谈提纲”来探索医科实习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其二是改编的“医科生实习满意度问卷”, 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 6个维度, 32道题。其三是专业承诺问卷, 参考张治灿、方俐洛、凌文栓 (2001) 的研究, 确定了四个主观自评的指标。检验结果表明, 问卷的各信度指标较高, 其中克伦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92, 古特曼分半信度系数为0.88, 各分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均在0.75以上, 因此, 本研究建构的医科生实习满意度问卷是可靠的。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自温州医学院33所教学医院完成实习的第一临床和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妇产、影像专业的2008届毕业实习生。共发放问卷530份, 回收问卷522份, 有效问卷453份, 问卷有效率为86.70%。

调查形式。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外来因素的干扰, 本次学生问卷调查的调查形式为在学生毕业考试结束后, 召集学生集中填写, 并事先告知调查目的, 以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 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学生的实习满意度情况

本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医学生实习总体满意度并不乐观, 值得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和思考。按5点计分法计算, 医学生实习总体满意度为3.297, 其中实习生对日常实习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仅为2.569, 动手操作机会的满意度为2.971。我们发现, 项目因子中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关系, 依次是教学条件、教育管理、实习收获、动手机会、日常工作 (见表1) 。调查中有43%的学生认为实习中可干的事太少, 感觉浪费时间。25%的学生认为不确定。对日常的实习生基本工作认同不够, 认为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不足, 是影响实习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2.2 不同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情况

在实习满意度上, 影像专业学生满意度评价最高, 其次是临床和妇产专业, 满意度最低的是专升本专业 (见图1) 。从满意度排列的情况看, 不同专业实习生的满意度与学生在校的专业综合成绩呈负相关。专升本学生整体上成绩优秀, 专业思想更加稳固, 因其在专科阶段有过一次实习经历, 所以对本科阶段的实习有更高的期望值。妇产专业的学生经选拔而来, 专业成绩突出, 学习能力和意识较强, 因此有对实习也有更高的期望, 现状下还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影像专业的实习有一半时间在影像科, 在影像仪器的操作方面和影像诊断方面有更好的机会, 专业实践经验成长较快, 满意度相对较高。

2.3 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实习生满意度差异

在教学条件, 教育管理, 工作关系, 操作机会, 实习效果五个实习满意度项目因子上, 民办院校的实习生比公办院校的实习生满意度更高 (见图2) 。但在实习日常工作这一项上, 公办院校的实习生评价比民办院校的实习生稍高。可见民办院校的实习生专业思想比较稳定, 公办院校的实习生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4 三甲医院和三乙医院实习生操作机会比较

在操作机会这一项上, 三甲医院实习生的满意度 (2.81) 明显低于三乙医院实习生满意度 (2.99) 。结果显示, 医学生在医院动手机会少, 特别是三甲类大医院, 一是实习医生和进修生更多, 一般的实习生轮不到;二是为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 有些能给的机会都不给了。以临床四大操作为例, 三乙医院实习生的操作机会明显高于三甲医院 (见图3) 。在腹穿等比较常见的操作项目上, 三乙医院和二甲医院有更多的动手机会。调查显示在一年的实习期四大操作均为0次有81位学生, 占调查人数的近20%。可见实习生临床操作的机会有限, 部分实习目标难以完成。四大操作平均操作1次以上的占40%, 其中平均操作2次以上占8.3%, 平均操作3次以上占3.7%。说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影响。

2.5 实习满意度与专业承诺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专业承诺问卷显示, 喜欢和比较喜欢所学专业的学生分别是12%和33%, 不喜欢和很不喜欢占15%和12%, 还有2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一般。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整体实习满意度与学生的专业承诺呈负相关趋势 (见图4) 。专业承诺越高, 实习满意度反而越低。专业承诺越高的学生, 实习的期望目标也越高, 满意度更低。受当前实习环境的限制和学生自身需求矛盾突出的现状下, 学生对实习成效的良好期望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 因此产生落差, 使满意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

2.6 毕业生对实习的看法

实习生实习期受就业和考研冲击很大。有69%的实习生表示自己的实习受考研和就业的冲击很大。甚至有41%的实习生愿意为了考研和就业不惜放弃实习。只有16%-18%的同学认为实习是重要的。有43%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完成书写任务, 重复性工作浪费时间, 收益不大。某些科室对实习生的“使用主义”也影响了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 实习生消极对待实习的看法突出。实习教学目标的随意性, 临床教师的带教精力不足, 造成“老师不理我, 没事可干”的带教和管理空白, 也是实习生游离于科室, 难以进入角色的重要原因。

3 建议

3.1 开展常规的实习满意度调查, 加强临床实习质量评估

医学生毕业前的临床实习, 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际、学会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学习阶段, 也是把学生初步培养成为医学合格人才的关键时期。实习质量评估的本质是一个质控问题, 其核心是信息反馈[2]。医学生的学业满意度是诊断临床教学现状最为重要的“温度计”, 一方面可以明确学校和教学医院在实习教学和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引导, 改进制度、工作条件来满足需要。并通过再次的满意度评价, 了解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 获得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对于教学管理工作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进而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

3.2 加强临床教学过程管理, 落实实习生的岗位责任

实习科室作为临床教学的主要阵地, 对实习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临床教师临床和科研任务繁重, 随着医学生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 临床教师带“三生” ( 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 现象普遍。一些临床教师带教意识薄弱, 存在“重使用而轻培养”的问题, 在教学上缺乏组织和引导, 学生愿意学就跟着学, 不主动学习的也不勉强。“我呆在那里老师也不理我, 没事做”或 “我事情干完了”是这类学生的典型反应。加强临床教学的过程管理, 通过规范实习生出入科教育, 落实教学查房、实习小讲座、疑难病例讨论、临床技能操作及考核等, 充分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的导向功能, 既提高实习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 也能提高临床教师带教的责任意识。例如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儿科实习生管理制度得到实习生良好的评价。该科室结合自身特色, 实行实习生跟随值班医生排班的制度, 并严格管理, 提高了实习生的岗位责任意识, 有效的提高了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3.3 建立灵活的“存借假”制度, 调和严格管理与刚性需求的矛盾

在一年的毕业实习期, 医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心理和实际需求。实习生的刚性需求与医院严格的规章制度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实习期管理陷入“重不得, 轻不得”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学校管理部门要根据客观情况, 分析实习生不同阶段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管理尺度和措施。例如实习早期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实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 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实习中期, 实习和备考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考研学生完成常规的实习工作前提下, 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调配的时间。同时还要允许和鼓励考研族与就业族在实习中灵活配合, 相互发挥补位的作用。在实习后期, 考研族和就业族都要参与就业的招聘和招考准备。在这一阶段, 就业大军四处参加就业招考, 外省同学更需大量时间, 常常是这个招聘刚结束回来, 新的招聘又开始[3]。除了就业周外, 建议采用灵活的“借假”制度, 学生根据就业求职的需要, 借假后在其他休息日补假。同时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可以在休息日主动申请加班, 经科室证明后在教学管理科“存假”备用, 整存零取。“存假”和“借假”制度作为人性化的管理举措, 既保证严格的实习纪律, 又能满足学生的刚性需求, 化解了实习生考勤管理的两难境地。

3.4 加强实习前临床技能的训练, 弥补临床实践操作的不足

在现实医疗环境里, 多数病人不愿意实习学生接触, 对临床教学存在抵触情绪; 医疗纠纷增多, 带教教师让实习学生操作某些技能项目存有顾虑。这种状况为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带来了严峻而且现实的困难。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 提供给实习生的操作机会有限, 存在僧多粥少的局面。部分医学生由于平时训练不够, 难以上手又错过操作机会, 有些学生基础不牢, 产生自卑退却心理。建议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 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等, 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从容上阵的能力, 抓住稍纵即逝的锻炼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习中的主动性, 积极作好临床实践准备, 把握机会争取机会, 增强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3.5 合理安排实习教学, 规避考研及就业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医学毕业生供求关系急剧变化, 就业压力不断增强, 面临出路上的严峻考验。临床实习这一年实则成了考研年、择业年, 实习质量受到影响。针对这一现状, 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的尝试, 如将轮回实习 (见习) 与毕业实习打通, 仅利用集中基础训练的时间强化学生“医疗三基”方面技能的训练后, 直接进入临床实习, 既延长了毕业实习的时间, 又减轻了考研和就业对实习质量的冲击[4]。在临床实习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 还需要在实习安排和管理的各个控制点上做更进一步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改革, 首先要确保有效的实习时间, 并根据现状调整实习方案和目标, 提高实习质量。在新形势下的实习教学模式要切实为学生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为将来所从事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6 完善社会招考的形式,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社会导向

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就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学生在五年时间要打好基础, 形成各种各样必须的能力, 这个能力实际上是比较通用的。由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具有组织上的难度, 有关部门往往简而化之, 仅仅以理论考试和面试成绩录用人, 强化了应试的色彩, 使学生更加不重视临床实践。只有社会各界 (尤其是卫生界) 形成共识, 强调实践能力的考查, 才能很好的扭转实习生兵不恋战的局面, 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摘要:在当前医学教育背景下, 教与学主体的需求冲突以及在就业导向下的功利趋向是医学生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实习主体的角度探讨实现实习期需与求的和谐, 建立规范的实习制度, 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寻找有效对策。

关键词:毕业实习,医学生,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颜世义, 张金铭, 宋洪强.医学生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3) :61-87.

[2]初同伟, 曹海泉.浅谈我国医学实习存在的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2) :335-336.

[3]宋静, 毛柏青.加强临床医学生实习纪律的措施[J].医学与社会, 2006, 19 (1) :47-48.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0

1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医学类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度日趋加大

近几年来,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就业难度持续加大。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09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显示,医学共13个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80%,其中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更是不到65%。2012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显示,就业率最高的为工学类专业,达到95.84%, 医学类就业率垫底,仅为88.72%,医学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正逐年下降。

1.2 大型医院人才饱和,基层医院断层严重

在我国,一直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城市医疗经过国家和政府多年的培养,人才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而基层医院由于条件艰苦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目前,城市大型医院人才呈饱和甚至超编现象,而基层医院亟待充实大批人才,却几乎无人问津。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82.5%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

1.3 本科生进大医院难,考研成为延缓就业的重 要途径

早些年,医学院校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如今,医学院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医学院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也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主导下,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除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本科人才外,大型医院招收人才基本上都要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 医学类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 本持平或 略有下降,专科生明 显下降[1]。

于是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选择加入考研大军,期望通过考研提高就业质量,同时避过就业高峰。据统计,仅皖南医学院麻醉、医学影像专业2012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达到总人数的59.2%,而2013届毕业生考研预报名比例已达总人数的68%。 鼓励学生考研业已成为各高校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2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瓶颈的成因

2.1 社会成因

首先,人才资源过剩,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我国社会就业难的具体反映。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宏观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出现了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劳动力结构层次不合理等现象,最终劳动力市场呈现了供大于求的态势[2]。而我国相关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却相对滞后, 不能适应宏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现行的就业户口属地原则妨碍了人才资源的流动,制约了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其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及卫生资源条件相对落后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生活居住及医疗条件差距很大。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它们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及雄厚的医疗人才,吸引了大批毕业生前往就业,竞争激烈。 而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却缺医少药,难以吸引医学毕业生前去就业,于是就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再次,用人单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思想。目前,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已成客观事实。 随之一些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存在不顾实际而竭力招聘高学历人才的现象,一些普通岗位也要优先录用高学历者, 直接导致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2.2 学校因素

首先,高校扩招使得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随着我国招生政策的调整,从1998年开始全国医学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给医学就业带来很大难度。其次,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专业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起步较晚的专业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预防医院、临床医学等传统专业,由于一直以来对此等专业的倾斜性支持, 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部分大医院甚至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再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医学院校缺乏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医学自身知识特点,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压力大,进行自我规划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学校作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目前,学校的就业服务仅限于组织讲座、招聘会等,缺少规范、系统、专业的就业平台。学生的就业信息零散且不易获取,给医学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阻力[3]。最后,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依然是注重理论的“填鸭式”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而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实际临床工作能力。于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作为医学人才的供需双方在人才标准上出现严重错位。本科生临床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他们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人才,因而医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出现滞销现象就不足为怪。

2.3 毕业生自身因素

影响医学本科生就业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就业意向单一。绝大多数本科医学毕业生就业首选医疗单位本专业的相关岗位,对非医疗单位、非本专业岗位不易接受。尽管有其它就业机会,但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放弃医疗单位的本专业工作。第二,就业期望较高。绝大多数本科医学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时,存在浓厚的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不少毕业生执着地追求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不敢轻易选择基层医院或私立医院就业。于是大城市中的三甲医院被挤破门槛,但大城市的社区医院、小城市医院、乡村医院无人问津。过高的期望无疑把自己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第三,就业意识薄弱,就业心理准备和调试不够。尽管大学生就业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部分毕业生仍没有主动就业的意识,认为就业是学校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辅导员身上。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政策、就业趋势、就业技巧等时,许多学生对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能认真学习和掌握。被动就业必然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4]。

3 突破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瓶颈对策

3.1社会方面

清除体制性障碍,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东西部二元结构、体制内与体制外就业二元结构以及现行户籍、人事制度导致医学毕业生对城市就业,尤其是大城市的体制内就业过度偏好[5]。 政府应该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要致力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收入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打破现行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限制,加大毕业生择业在地域上的自由度;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还要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大中医疗机构的交流,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引导医学本科毕业生向基层医院分流。

制定切实有效的就业政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医学毕业生就业路径狭窄,去向相对集中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其实也很广泛,有医疗机构、考研出国、考公务员、参加基层计划、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近年来,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或地方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如选调生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并制定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激励政策[6]。政策虽好,有些却没有真正的吸引毕业生和落实到位,如果能加强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势必会吸引更多毕业生就业。

3.2 学校方面

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增强毕业生竞争力,关键在于要积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专业结构的课程设置一定要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要。学校应以各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开设专业,确定培养规模,从而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问题。 医学院校应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以培养医学基础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创新和科研能力强、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具有良好医德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己任。

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校办校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就业前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应对就业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医学院校应在本科生入学之初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做好未来职业规划,从而使他们能有的放矢的安排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学校还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尤其是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实践和锻炼,减少学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在毕业这一年学校更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详细分析当年就业形势,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解读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求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要及时把各方面的招聘信息第一时间交到学生手里,包括为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专场招聘会,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3 学生自身方面

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就业。作为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自我。具体而言就是自我就业观念实习三个转变:第一,完成就业观念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该清醒认识到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样才能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顺利完成就业。第二,完成就业观念由“先择业,后就业,一次性就业”向“先就业,后择业,多次就业”的转变。医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客观、理性的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多次就业的观念,增加工作经验,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常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个人发展。第三,实现从一元就业观向多元就业观的转变。医学院校本科生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医学毕业生而言,可塑性更强,要积极拓展就业领域,不要拘泥于专业对口,要尝试到与医学相关的新兴行业去工作或创业,如美容、保健、康复、家庭护理、养老院等单位,尝试成为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代表等。

提高自身竞争力。就业是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医学本科毕业生想获得就业竞争力,必须提升自我素质,主动适应就业市场。首先,医学本科生应重视自己的工作能力,即专业知识基础、临床实践技能、 医学职业素养以及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医学本科生应重视自己的第二专业能力,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其它专业,拓宽自身的就业面。最后,医学本科生应主要综合能力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

上一篇:汽车快修连锁下一篇:替代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