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2024-10-20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共8篇)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篇1

医学本科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医学本科自我鉴定。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1、对党的领导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政治表现;

2、遵守国家、学校的各种法规和制度的表现;

3、参加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等思想道德修养类课程的学习情况。

(二)专业素质方面(学习):

1、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方面的表现;

2、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能力等;

3、科学研究活动成果及创新能力、实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表现。

(三)在校参加活动方面(班团工作、参与活动等)

1、参与班级管理、为同学服务方面

2、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同学方面

3、参加社会实践及学校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的情况

(四)身心素质、生活方面:

1、参加校、院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情况;

2、体育课成绩及体育特长、体育达标情况;

3、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毅力、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5、生活作风方面,如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好的生活习惯等,自我鉴定《医学本科自我鉴定》。

(五)专业能力方面:

1、根据社会的需要,对自几的能力做一个较全面的综合评价;

2、自几的特长和特点。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范文:

转眼间大学生生活就要结束了,离校之前,为了明确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我觉得我有必要对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做个自我鉴定!

大学期间,我不仅重视对专业课程和第二外语(日语)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注重个人思想道德品格和修养的提升,坚信“先做人后做事”的至理名言,认为正直的人格是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我性格开朗,亦静亦动,本着一颗诚心与人交往,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很乐意倾听,懂得自我反省.我品尝过失败,经历过迷惘,但最终在集体生活中慢慢成长起来,形成了良好的性格品质.我富有责任感,敢于面对挑战,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优秀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同时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大学期间,我踏实肯干,努力不懈,最终在任社团管理中心主任和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社会工作和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我,认可了自己,增强了自信心.我积极乐观向上,适应能力强.大学生活中,由于远离家乡和经济条件不好,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凭借着良好的心态和同学朋友间的相互支持,我最终获得了成长.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有更大提高。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篇2

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其生活质量的反映, 主观幸福感高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后备军,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影响着其将来能否适应医院快节奏的工作方式, 能否更好地为祖国医疗事业做贡献。近年来关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但大多数研究者比较重视情感因素, 对认知因素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拟从认知角度考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为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发放问卷300 份, 获得有效问卷286 份, 有效率为95. 3% , 其中男生121 人, 女生165 人, 一年级学生103 人, 二年级学生73人, 三年级学生61 人, 四年级学生49 人。平均年龄为 ( 21. 54±1. 92) 岁。

1. 2 研究工具

1.2.1应对方式量表

本问卷由肖计划等依据国外多个有关应付方式的问卷改编而成, 该问卷包括62个条目, 共分为6个分量表, 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 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 r2=0.62, r3=0.69, r4=0.72, r5=0.67, r1=0.72[2]。

1.2.2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

选取Schwarz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 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 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值为0.87, 重测信度为0.83[3]。

1.2.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修订自台湾学者施建彬 (1996) 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4]。因原量表的构念良好, 用于河南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仍相当适用, 故本研究未改变量表的原有架构及题目编排顺序。因其中部分题目的用语不太符合大学生当前的生活状态, 故对这些题目加以修改。修订过的幸福感量表的效标效度为0.85, 重测信度为0.93, 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为0.95[5]。

1. 3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 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 统一指导语, 强调保密原则, 现场匿名独立填写, 当场收回。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 如年级、性别等。测试完毕现场回收问卷并剔除作答不完全或明显随意勾画的问卷。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3. 0 进行统计处理, 选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 ( Pearson) 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取 α=0. 05 ( 双侧检验) 。

2 研究结果

2. 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

结果如表1 所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和女生的平均得分为都高于表示“偏向正面态度”的48 分, 低于表示“较强正面态度”的96 分, 表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 且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的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注:*P<0. 05, **P <0. 01, 以下同

结果如表1 所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 ( 67. 81±13. 58) 高于表示“偏向正面态度”的48 分, 低于表示“较强正面态度”的96 分, 表示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 但程度不强; 且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 05) 。

2. 2 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将被试在自我效能感问卷得分进行高低排序, 将总人数前27% 归为高分组, 后27% 归为低分组, 研究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 结果显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高自我效能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 ( 73人, 87. 45±14. 87 分) 高于低自我效能组学生的得分 ( 102 人, 56. 72±12. 36 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9. 05, P = 0. 000)

2. 3 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 应对方式维度中, 解决问题、求助两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 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负相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2. 4 归因方式、自我效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能力, 以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的六个维度为自变量, 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自我效能和归因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自责两个维度进入了回归方程, 自我效能和解决问题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自责维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他们可以共同解释主观幸福感变异程度的28. 4% ( 校正的R2= 0. 284)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能够体验到较高程度的主观幸福感, 这与国内学者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9,10]。分析原因, 首先与大学生生活的年代与环境有关, 现代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拥有的物质条件也比较优越, 受到来自父辈的关爱和关注比较多, 因此大学生从物质方面及家庭生活中获得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烈的; 此外, 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升温, 作为热门专业的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优越感, 因此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开始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过度关注自身的物质利益及生存状况, 造成他们感受幸福能力的缺失及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压力较大, 也是造成他们幸福感程度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 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我效能感, 高低自我效能组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回归分析也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 这些都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大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团体, 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了低自我效能感, 就会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的困难和挫折, 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导致幸福感下降。因此,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吴心灵等 ( 2010) 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其主观幸福感也越高[11]。

研究表明, 应对方式与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理智型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解决问题是影响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因素, 而自责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因素。说明当临床本科生能够以乐观积极的认知或行为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 往往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当他们习惯于以消极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应对生活或学习压力时, 则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体验。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实习见习时间长, 因此承受的学习压力比较大; 加之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尤其是激烈的医患矛盾的影响, 使得医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事件更为复杂, 如果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加以处理, 将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对生活的满意感。因此, 医学院校要努力做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效调整其应对方式,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有效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孔风, 王庭照, 李彩娜, 等.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 2012, 35 (2) :408-411.

[2]肖计划, 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 1996, 10 (4) :164-168.

[3]王才康, 胡中锋, 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 2001, 7 (1) :37-40.

[4]邢占军.几种常用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城市居民中的试用报告[J].健康心理学, 2002, 10 (5) :325-326.

[5]刘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硕士论文, 山西大学, 2010.

[6]周金燕, 向小军, 胡烨.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 2007, 15 (3) :279-281.

[7]江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个体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4 (51) :295-296.

浅析医学本科生择业心态 篇3

[关键词] 医学生;择业;心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8-01

1 就业现状

1.1 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持续降低 自1999年起高等医学院校持续增加招生人数,而且中国的医学院校较多部分院校新开办医学专业,使得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院和医疗机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综上两个因素造成了人才供需之间的失衡,使就業率持续走低。

1.2 新增岗位不足,对能力的要求逐步增高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各医疗体系得到完善。由于医学是一个特殊职业,它具有很多特殊性,如:学习时限较长;需要理论实践结合;在职时间很长,退休时间相对较晚;流动性较小。虽然现在部分基层医院提供大量岗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使得医学本科生难以接受,而大部分三级医院学历及业务能力要求极为严格。

1.3 医疗环境让人望而却步 由于近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使得部分学生放弃继续医学之旅。

2 心态分析

就目前的就业环境,医学本科生的择业矛盾十分突出。医学本科生的需求量与就业人数和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的矛盾、岗位要求与医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期望值与现实间的矛盾、医疗环境与收入之间的等一系列矛盾,严重影响本科医学生择业心态,就近年医学生毕业去向大致可以分为:考研、考公务员、临床医师规范性培养、直接工作。与以前医学生的去向相比直接工作的人数明显降低,只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基本因素为:就目前三级医院招生的要求来看大多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进入三级医院工作是大多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而言考研已经是一种趋势,有人认考研可以提高就业质量[1];而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公务员[2],这种现象也变得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医学生平时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的技能了解掌握较少从事其他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其次现在医疗环境紧张且医生工作相对较累风险也高,而相比公务员而言其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舒适,公务员被部分人看作铁饭碗;还有部分人会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考研和规培都是为了继续学习,而选择规培的同学与考研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心态。第一部分同学对考研不抱太大希望毕竟现在考研人数不断攀升,考研难度上升在不能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便选择规范化培训。第二部分同学对规培有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占据优势,因为他们能更多地接触临床,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学会怎么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不至于在将来的重大医疗过程中无论潜意识上还是实训技能操作上显得缺乏信心和勇气[3]在临床方面显然规培生优于研究生,另外就是近几年出现的考研热以及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在几年以后研究生的市场会不会像现在的本科生一样呢?所以学得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才是永不过时的;其次就是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工作这部分学生主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红艳,等.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医学教育探索,2009,8(4):107-109.

[2] 戴树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理论界,2005(2).

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的自我鉴定 篇4

我是*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在贵医院招贤纳粹之际,鉴于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出色的社会工作能力及较强的自学提高能力,我有信心自己能够很快胜任临床相关工作。

四年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临床各科室的常见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最佳的处理。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上级医师的一致好评,更使我信心百倍,成为我今后工作生活中的“知本”.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形成了我沉稳果断、热忱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各阶段中,我曾任班长,学习委员等,成功地组织了无数次班集体校内外活动,工作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好评,我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多次赢得了“优秀共青团员”、“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我相信有了这些工作经历,我一定能够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好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自学能力强是我的另外一个优点。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校期间我通过了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能熟练掌握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并自学使用Office、photoshop、Foxpro等软件进行图文处理、表格设计、网页制作等工作,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条件。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篇5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教高[20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有关直属高等学校,卫生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规范医学教育管理,教育部、卫生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研究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经部分院校自评检测,教育部、卫生部审核,并经过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提出该专业教育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该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及教学工作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本通知转发至所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高等学校在依据本《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自评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便适时调整《标准》。

附件: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前 言

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加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工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1998年,经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医学协会批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通过并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制订的区域性医学教育标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也于2001年7月出版。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研究国际医学教育标准,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合格评估、优秀评估、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与学位授予工作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都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研究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本标准已经教育部、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以修业五年为基本学制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为适用对象,只对该专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提出最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本标准全国通用,但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之间的差异,尊重各个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本标准转变指导方式,不提出具体的教学计划、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的空间。本标准反映了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是制订教育计划的依据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参照系,各医学院校都应据此制订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自身教育评估体系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本标准用于医学教育的认证工作,一般情况下该过程包括学校自评、现场考察、提出认证建议和发布认证结论等实施步骤,不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排序。

“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在研究拟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过程中,以教育部有关医学教育政策为依据,借鉴了1994年以来各项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同时,为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能与世界医学教育协调发展,课题组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2003年版本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为参照,并参考了有关国家的医学教育的标准与要求。

第一部分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毕业生作为一名医学从业人员,必须有能力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必须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医学进步环境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这取决于医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教育培训和科学方法的掌握。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

(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四)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五)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六)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七)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八)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九)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民族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十)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目标

(一)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二)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五)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七)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八)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九)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十)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十一)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十二)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三)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

四、宗旨及目标

(一)宗旨及目标

在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医学院校(指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必须依据社会对医学的期望和区域发展需要,明确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

(二)宗旨及目标的确定

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需通过各方面人员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使全校师生周知。

【注释】

教育宗旨和目标可以包括本地区、本校的政策和特殊性问题。

各方面人员包括学校的领导、医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用人部门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学校的主办者。

(三)学术自治

医学院校要依据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根据各自的发展要求,制订课程计划及实施方案,合理规划人员聘用和教育资源配置。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应该得到大学社会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大学各学科间的融合。

(四)教育结果

医学院校必须根据上述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订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通过教育计划的实施和学业成绩评定,确定学生在有效修业期内完成学业并达到上述要求,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五、教育计划

医学院校制定的教育计划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协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课程计划

1.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2.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3.课程计划要明确课程设置模式及基本要求。

4.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课程计划必须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之间的比例可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

(二)教学方法 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

【注释】

l 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方法,鼓励应用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模式。

l 进入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阶段,鼓励采取小班、小组方式教学。

(三)科学方法教育

医学院校要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四)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医学院校必须在课程计划中安排思想道德课程。

(五)自然科学课程

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自然科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注释】

l 自然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数学及物理、化学等。

(六)生物医学课程

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量的生物医学课程,为医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

l 生物医学课程,通常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内容,还包括体现这些生物医学内容的整合课程等形式的课程。

(七)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

1.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课程计划中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注释】

l 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通常包括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等学科的内容。

l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常包括文学艺术类、医学史等知识内容。

(八)公共卫生课程

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公共卫生课程,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知识和技能。

【注释】

l 公共卫生课程通常指预防医学和(或)卫生学等课程,涵盖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保健学等有关内容。

(九)临床医学课程

1.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教学,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利用模拟教学进行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

2.课程计划中必须制订临床毕业实习大纲,安排不少于48周的毕业实习,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临床经验和能力。【注释】

l 临床医学课程,通常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包括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皮肤性病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中医学、全科医学、循证医学等课程的内容和临床见习,还包括体现这些临床医学内容的整合课程等形式的课程。

l 临床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临床思维、急诊处理、沟通技能等。

(十)课程计划管理

1.医学院校必须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课程计划管理,这一职能机构承担在医学院校领导下的课程计划制订操作、信息意见反馈、规划调整等具体工作,主持课程计划的实施。

2.课程计划管理必须尊重教师、学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

(十一)与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

教育计划必须考虑到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并使毕业生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

六、学生成绩评定

(一)学业成绩评定体系

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考试方法,如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

【注释】

l 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包括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等,终结性评定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及毕业综合考试等。

(二)考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评价活动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倡进行综合考试,以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提倡学生自我评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形成。

【注释】

l 考试频次和类型应注意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避免负面作用。

(三)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

在所有考试完成后必须进行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要将分析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有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并将其用于改进教与学。

【注释】 l 考试分析包括整体结果、考试信度和效度、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以及专业内容分析。

(四)考试管理

管理部门必须制定有关考试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专门的组织、规定相应的人员负责。医学院校应该对教师开展考试理论的培训,以提高命题、考试质量。

七、学生

(一)招生政策

1.医学院校的招生工作必须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制定本校招生的具体规定。

2.招生规模必须依据社会需求、教育资源、行政法规合理确定。

3.招生章程必须向社会公布,包括院校简介、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奖学金、申诉机制等。倡导通过网络向考生说明课程计划。

【注释】

l 高等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在国家招生计划调控下,在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行。

l 教育资源应考虑到毕业后医学教育对临床教育资源的占用。

(二)新生录取

1.医学院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招生政策。

2.在保证招生质量的前提下,注意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不存有歧视和偏见。

(三)学生支持与咨询

1.医学院校必须建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学生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务。

2.必须就课程选修、成绩评定向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对学生在学习、心理、就业、生活、勤工助学等方面予以指导。

【注释】

l 学生支持服务包括医疗卫生,就业指导,为残障学生提供合理的住宿,认真执行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

(四)学生代表

1.医学院校必须吸收和鼓励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事务。

2.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所。

【注释】

l 学生组织包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相关团体。

八、教师

(一)聘任政策

医学院校必须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配备适当数量的教师,保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适应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需求;必须明确规定教师职责;被聘任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与其学术等级相称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承担相应的课程和规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定期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估检查。【注释】

l 教师数量必须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满足教学、科研、教学改革需求的需要。

l 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医科教学人员与非医科教学人员、全职与兼职教师、教师职务及学位比例等。

(二)师资政策及师资培养

医学院校必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和有效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师资政策并能有效执行,保证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平衡,认可和支持有价值的业务活动,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必须建立教师直接参与教育计划制订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机制,使教师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调整的意义;必须制订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保证教师的培养、考核和交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注释】

l 服务职能包括卫生保健系统中的临床服务、学生指导、行政管理及其他社会服务工作。

l 对有价值的业务活动的认可应通过奖励、晋升或酬金来实现。

l 师资交流应包括教师在本学科领域内、学科领域间以及校际、国际交流,特别强调医学院内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教师间的沟通交流。

九、教育资源

(一)教育预算与资源配置

1.医学院校必须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教育经费投入应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必须保证教育计划的完成。

2.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教育预算和资源配置的责任与权利,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注释】

l 学校收取的学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其中教学经费及其所占学校当年会计决算的比例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l 教育经费预算视各医学院校或区域的预算惯例而定。鉴于医学教育成本较高,医学院校生均拨款额度标准应高于其他学科。

(二)基础设施

1.医学院校必须有足够的基础设施供师生的教学活动使用,对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更新及添加,确保教育计划得以完成。

2.使用先进科学仪器装备实验室,保证医学实验教学、技能训练的完成。

【注释】

l 基础设施应包括各类教室及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学习)室、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施、图书馆、信息技术设施和因特网接入、文体活动场所、学生公寓等。

(三)临床教学基地 1.医学院校必须拥有不少于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医学类专业在校学生与病床总数比应达到1︰1。

2.建立稳定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体系与协调机制,确保有足够的临床教学基地满足临床教学需要。

3.加强对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4.加强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良好稳定的业务关系,为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教学提供稳定的基地。

5.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档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临床能力考试的管理。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病床数必须满足临床教学需要。

【注释】

l 临床教学基地按与医学院的关系及所承担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三类。教学医院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有省级政府部门认可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资质;学校和医院双方有书面协议;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包括部分临床理论课、见习和实习在内的全程临床教学任务;有临床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组织机构和教学团队;有一届以上的毕业生证明该医院能够胜任临床教学工作。

(四)图书及信息服务

医学院校必须拥有并维护良好的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设施,必须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治疗管理病人及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五)教育专家

1.医学院校必须有教育专家参与医学教育的决策、教育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能证实在师资培养和医学教育中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

【注释】

l 教育专家是医学院校研究医学教育问题、过程和实践的专门人才,包括具有医学教育研究经历的教师、管理专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教育专家可由学校的某一教育单位提供,也可以从其他高校或机构聘请。

(六)教育交流

1.医学院校可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及学分互认的机制。

2.必须提供适当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

【注释】

l 学分互认机制可通过医学院校之间认可课程来实现。

十、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机制

1.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教育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检测。

(二)教师和学生的反馈

医学院校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利益方的参与

1.医学院校的教育评价必须有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和学生参与。

2.教学评价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并考虑他们对教育计划提出的改进意见,让他们获知教育评价的结果。

(四)毕业生质量

1.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从医学毕业生工作环境中搜集改进教育质量的反馈信息。

2.必须将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有关信息,作为调整教育计划和改进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十一、科学研究

(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医学院校必须明确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主要功能之一,设立相应管理体系,制定积极的科研政策、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

2.必须为教师提供基本的科学研究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倡创新和批判性思维,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4.必须加强对医学教育及管理的研究,为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师科研

医学院校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注释】

l 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省(市)部级以及校级科研项目与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

(三)学生科研

1.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

2.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小组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

十二、管理和行政

(一)管理

1.举办医学教育的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医学教育管理机构,承担实施教学计划等职能。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

3.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组织,审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及科研等重要事项。

(二)医学院校领导

医学院校必须明确主管教学的领导在组织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方面的权利。

(三)行政管理人员

医学院校必须建立结构合理的行政管理队伍,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计划及其它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四)与卫生部门的相互关系

医学院校必须主动与社会及政府的卫生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和交流,争取各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支持。

【注释】

l 卫生相关部门包括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医学研究机构、健康促进组织、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及协调机构等。

十三、改革与发展

(一)发展规划

医学院校必须定期回顾和检查自身发展规划。

(二)持续改革

医学院校必须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及医学科学发展,不断进行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注释】

l 医学院校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审查和修订学校既定的政策、制度、规划等方面,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l 医学院校必须定期调整培养目标、教育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考核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医学本科实习报告范文 篇6

基础医学院

实践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认知,可以熟练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它是各专业学生成才必不可少的一步。医学是特别神圣的学科,正如人们所言它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临床实习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像以往一样给我们安排了一年的实习转科。转眼一年的实习就要结束,心里有太多感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方面,仅以此记录我这一年以来的心得体会。

滕州中医院实习篇

2010年5月来到滕州中医院,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全新医院。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见习,初次来到一个医疗系统相对来说比较正规的医院,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担心自己所学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应用于临床;担心科里的老师不会像课堂的上的老师那样有耐心;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接待我们的科教科主任王老师人特别和蔼,脾气也特别好。当天安排好我们的住宿,第二天下午给我们开了实习前的一个小小会议,安排实习分组并且交待一些注意事项。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这为期一年余的实习。

心内科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正如王老师所说科里的老师都特别友善,对待我们也特别热情。我们的带教韩老师特别负责,他严谨却不严厉,博学却不多语,在这个科里韩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典型表现。指导我们学习心脏的听诊,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听正常心音、二尖瓣狭窄(我们特别幸运见到几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有幸听到二尖瓣狭窄时的开瓣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时的杂音。当时学习西医内科时心血管系统疾病所学不是太好,所以很多东西都有些一知半解的感觉,以致当时老师考我们房颤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我都没能答上来,给我一个很深刻的教训:虽说理论知识在临床所用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离开了理论谈临床,那就是空谈。因此在我有空时间好好恶补了一下西医内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的有关知识。还有一个记忆深刻就是第一次见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并且参与到抢救过程。药物过敏性休克特别严重尤其是青霉素类的药物过敏。当时是晚上7点左右,科里的老师大部分都走了,只剩朱老师值班,当时还有一个骨科的会诊,朱老师因事一时走不开,派我们先去做个心电图。在这过程中病人诱发房颤,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病人自觉心慌,出汗。当时值班朱老师和护士老师一直守护在病人旁边进行抢救,当时一段时间病人血压降到测不

出,我们回来后帮忙做心电图,记述抢救过程,观察病情变化。还好病人经静推肾上腺素后血压开始回升,心率开始恢复。经一系列抢救措施运用后病人自觉症状逐渐好转,心电图回复到原有状态,血压上升至正常水平,抢救成功。朱老师和护士老师都松了一口气,幸好朱老师没去会诊,否则病人就难以抢救过来。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临床医生的责任的重大,也意识到时间对医生和病人的重要性。

在心内科一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我又陆续去了呼吸和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中风科、烧伤整形和肛肠外科。由于滕州中医院的规模并不很大,他的很多科室是合并在一起的。例如呼吸内和内分泌科就合为内二科。在呼吸和内分泌科学习了肺炎、糖尿病、甲亢的诊断和治疗,学习了干湿啰音的听诊,有幸见到一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她的手指几乎均是天鹅颈样畸形,并且有大量心包积液,心电图呈典型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特别典型,还有一例中央性肺癌的患者,他的右侧肺部听诊完全没有呼吸音。在消化内科,科主任是我们学校的中医博士,也就是在这个科和中风科中医的运用是最为广泛。阻塞性黄疸(中医的阳黄,茵陈蒿汤主之)、单纯性肠梗阻(中医的腑实证,承气汤系列主之)、脾约证(麻子仁丸)、腹胀(中医的痞满,半夏泄心汤主之),虽然中医应用相对心内科来说比较广泛,但是仍然只是起辅助作用,西医西药的运用依旧占主导地位。

在中风科实习过程中,跟随张院长待过一天门诊,也许只有在中医院的门诊里才不会见到西医的身影。一天下来,我抄方的手累的酸痛酸痛的,但是感觉还是蛮激动,学到不少中医的知识,虽然自己不打算再从事中医方面的医疗事业,但看到这么多人相信中医认可中医心里还是蛮欣慰的。我特别佩服中风科主任杨老师,他自己根据经络的走行,发明了中风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一系列器械和体操,尤其是五个圈疗法,简便易行,任何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进行。杨老师特别热情,用经络分析仪给我们每人做了个经络全息图。逐一向我们讲解中医经络的运用。我记得当时因为准备考研,加上滕州天气炎热我的身体几乎到吃不消的地步,杨老师为我做完后告诉我十二条正经均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再不注意身体,加强营养就会生病。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中医的未病先防的优势。

内科系统转完后我来到烧伤整形和肛肠外科,外科的老师同样特别和蔼,耐心指导我们该如何换药,如何拆线,如何包扎。并且带我们去手术室,身临其境感受手术全过程。我记得第一次去手术室,心里特别紧张,一直担心自己的操作不规范。进去后只记得该如何刷手,忘记该怎样穿手术衣了,手术室的护士老师把我骂了一顿,赶了下来。当时脸皮比较薄,眼泪一直在眼窝打转,不过坚持没有落下来。后来仔细想想老师骂的很对,无菌概念对外科医生非常重要,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严重的感染,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我回去好好把外科无菌术重新学习了一遍。在接下来的外科系统里由于准备着考研,用在实习上的心思开始不像以前了。滕州的实习到2010年9月份就圆满结束了,我们依学校的安排回到济南,来到千佛山医院。

千佛山医院实习篇

按学校安排原先在章丘人民医院和胶南市中医院实习的同学回济南后同样在千佛山医院实习。这样我们22个人组成了新的实习队伍。2010年10月我们在实习管理科李明老师带领下走进千佛山医院,继续我们的实习学习。为方便我们实习,李老师把我们分成11个组,安排了11个科。因为2011年1月份的考研,为让我们好好备考,所以年前只安排了两个科。我要转的就是肾内科和内分泌科。

肾内科是我来到千佛山医院这样一个省三级甲等医院要转的第一个科。心里充满了激动感,同样也充满自卑感。激动是因为自己能走进这么一个正规医院实习,自卑是觉得自己是中医的学生,西医的知识掌握的比不上西医院校的学生。这种感觉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才散去。在肾内科实习过程中,带教王尊松老师对我们实习学生认真负责,每次查房给我没讲授很多东西。因为之前从来没在肾内科待过,在这科里实习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很多都不懂。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肾性高血压的用药(ACEI、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必选则,多药联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治疗。熟悉了环孢素、骁悉、强的松等药物的应用。在病房里观看了颈静脉穿刺,肾穿刺取活检标本的全过程。很快两周的实习就结束了。接下来我来到内分泌科,那是距离考研还有2个月的时间,心思开始全部放在考研的备考上。实习有些松懈。在内分泌科的实习不再像肾内那样认真,所学甚少。

1月份考研结束,实习重新进入状态。我开始了心内和消化内科的实习。在这两个科重温习了在滕州中医院所见的疾病,见识了千医老师的医疗技术水平。在心内科胡和生老师指导下学习了病例的书写,独立完成一份大病例。学习了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治疗。第一次走进介入诊疗室观看了冠脉造影术和射频消融术。第一次参与心肺复苏。在消化内科,和师姐配合完成胸腹腔穿刺术。很遗憾是没有去胃镜室观看内镜检查术。内科系统结束后我来到千医的急救中心,在这个科里跟随王光海老师在抢救室和病房学习了百草枯中毒的抢救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治疗。在这个科里,感触最深的就是时间的重要性,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个急诊的老师都紧绷着一根弦。做个好医生不易,急诊的好医生更难。

在接下来的几个科里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要数神经外科和妇产科。这两个科对我来说同样是崭新的空白(从未实习过)。在神经外科,各种车祸所造成的颅脑外伤比比皆是,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颅内血肿同样应有尽有,他们或意识清醒或处昏迷状态。每个人的症状都很典型。在这个科里我学会了看颅脑CT和MRI,学会怎样区分硬膜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血肿并估算出血量,学会了看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呈像,在病房观看了腰椎穿刺术,第一次跟汪建军老师进入千医手术室,观看了钻孔引流术。在神经外科实习收获颇丰。在妇产科实习时,观看顺产和剖宫产手术全过程,熟悉并学会妇科检查的全部流程。在产房学习了胎心的听诊,观看了2个月胚胎停育后的清宫术,和妊娠4个月的引产术。熟悉了产科的用药奥力妥、米索、垂体后叶素、利多卡因和引产用药依沙吖啶。在妇科跟随老师进手术室观看了卵巢恶性肿瘤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妊娠取胚术。腹腔镜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病人痛苦相对以往减轻很多,且手术刀口小,容易愈合。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篇7

这门课程是医学知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一门学科, 逻辑推理性强, 教学内容抽象。因为本科专业医学生没有较完备的数学理论学习, 所以学生反映较难掌握这门课程, 不懂怎样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 如何调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已经成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笔者对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

目前,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没有将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扎实的医学统计学基础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保障, 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发展和改革。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与医学专业没有直接联系, 从而忽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时, 应强调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注重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同时, 高校通过对学生教育,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医学统计学是从事医学研究工作的基础, 经得起检验的医学科研结果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统计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推断的基础上。高校应指导学生提高对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认识, 从而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

1.增加开设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学科, 然而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却不在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这使得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缺少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能深刻理解统计学理论内容, 只会生搬硬套, 滥用医学统计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过程中, 适当地设置医学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等相关数学课程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有助于拓展学生考虑问题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2.适当增加或删减医学统计学相关教学内容。 (1) 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很抽象的理论知识, 如烦琐统计学公式推导。同时, 这部分内容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时, 而且学生感到这部分内容非常枯燥难理解, 降低了学习兴趣, 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概念混淆的现象。所以应适当调整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 删减烦琐冗长的统计学公式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重点介绍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原理、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 (2) 有关学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期刊医学论文对统计学的误用率高达30.25%。在教学内容中恰当增加的这种错误案例, 使学生深刻了解科研实例错误根源, 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避免在科研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针对不同医学本科专业相对应的实际例子, 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更深刻理解相关医学统计学知识。

三、倡导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抽象、内容枯燥, 而且实践性强的课程。传统的LBL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直接接受知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课程内容条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难懂, 学习兴趣不高。

上个世纪70年代, 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创建了PBL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方式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新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医学统计学中非常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复杂逻辑关系的统计方法, 同时占用学生的大量的课余时间, 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用LBL教学法讲授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 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的内涵和应用方法。对于学生有一定基础可以理解的内容, 尤其是案例分析内容, 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在采用PBL教学法时, 督促学生课前预习, 布置案例作业, 教师课上多利用启发式教学, 以学生讨论为主。通过讨论、自学指导等多种方法, 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工作中能科学地搜集临床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书写科研论文。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 采用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 可以取长补短,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

目前,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发展迅速, 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和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 处理复杂冗长的统计计算问题, 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手段将抽象的统计学理论传授给学生, 可以大大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医学统计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首先,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呆板的表现形式,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等资料来进行教学, 能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楚的医学统计学中抽象、生涩、陌生的难点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板书, 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 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最后, 多媒体课件可放在学校公共网络平台, 方便学生反复学习相关知识。

2.统计软件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有大量以数学为基础的统计算法, 学生数学基础较弱, 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难以掌握。而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 掌握对医学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更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 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统计算法。但实践中如果没有统计计算, 就没有办法得出统计推断结果。目前, 使用广泛的统计软件 (如SAS、SPSS和STAT软件) 只要了解统计分析的原理, 无须了解统计方法的各种算法, 即可得到需要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统计软件的教学过程中, 不是重点介绍统计算法或编程, 而是重点围绕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讲解,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统计软件学习, 使数学功底不够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统计方法和原理的学习和应用中, 更好地应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 大量期刊中存在误用医学论文误用医学统计学知识, 越来越多的医学高等院校和学生开始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以上总结的四点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 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使学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取得新的进步。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医学知识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学科, 是医学本科专业基础学科。但医学本科学生反映较难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 如何调整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已经成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加强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 倡导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相结合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统计软件、网络教学等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 探讨如何改进医学本科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相静, 王玖, 孙红卫.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及数理统计衔接教学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

[2]包红, 徐娜, 刘建平.运用“PBL+LBL”方式进行医学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8) .

[3]李康.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赵晋芳, 刘桂芬, 郭明英.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 2007, (9) .

[5]伍亚舟, 易东, 张彦琦.探讨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J].重庆医学, 2013, (33) .

[6]伍亚舟, 张玲, 张彦琦.如何提高医学统计学本科教学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 2009, (11) .

[7]马修强, 陆健, 吴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8, (2) .

本科医学自我鉴定 篇8

【摘 要】介绍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从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临床能力、开设卓越医师班、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方面提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地方医学院校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71-02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建力度加大。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担负着直接为基层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就是坚定不移地立足地方医学院校办学定位,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医学基础厚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专业思想稳定,能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扎根基层工作的医学人才。基于此,探索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关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由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的。它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支持不同类型医学院校参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试点高校的改革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根据区域教育、卫生规划,确定若干所地方医学院校和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开展五年制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高等医学院校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的是形成一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的示范性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医学院校深化改革,提高医疗卫生质量。为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2012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下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为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指明了方向。同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审批,发布《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桂林医学院申报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获批立项,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广西获批的两个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之一。本文试以桂林医学院为例,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做一探索,以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框架下,地方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五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一)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内容着手,实现三个渗透:人格养成与科学教育渗透,医学人文与方法渗透以及基础与临床渗透。实现学生早期学习阶段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临床思维、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优化课程结构,采取双语教学或全英教学、导师制管理、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增加与国内外院校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体现“强外语、重人文、早临床、重科研、全程导师制”等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

合理设置临床医学课程。开设与医学相关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基础与临床整合、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克服传统课程体系造成的“基础与临床割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欠缺”等弊端,以通识教育、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医学教育过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在运作中动态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品德,教育功能是教学内容不能替代的。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后,基本是相当稳定的,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对于更多更好地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互联网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更新空前加快,载有教学信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要求教学应着力发展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改革创新出一系列以问题为基础、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法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教学方法向更高层次、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对于医学生,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引导探究为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班授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重点难点;同时发挥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帮助,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思想素养的提高。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能够使有效的教学方法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运用。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很大的相对性,而且各类方法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发挥整体作用,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依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的不弄有所侧重而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只能是以某种方法为主。

(三)提升临床能力

临床能力是医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从世界范围看,国外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上有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如何加强并提升临床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一直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目的是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结合,锻炼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改变以往“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聆听;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观察”的这种脱离实际的局面,以实训为主,增强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通过多种临床实践教育方式,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更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如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做导医等见习实践,耳濡目染,体验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体验医学的社会价值,潜移默化职业道德教育;遴选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强的优秀导师,适时指导临床学生的科室见习,以小讲座的形式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使理论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强化实习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等,培养临床医师的素养。

(四)开设卓越医师班

作为试点,桂林医学院开设了卓越医师班,强调卓越医师班要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学校强调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以及实现精英教育的有益尝试。卓越医师班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经验,以职业道德教育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研究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五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课程体系、教育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探索实践。这就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提供了经验,制定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方案。

(五)组建优秀导师团队

在临床科室选拔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带教导师;完善带教导师的遴选和相关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效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把科研放在首位,以科研带动教学;结合实际,调动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特色,发掘学生优势,培养拔尖人才,也是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同时培养医学生互相学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

在当今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医学信息教学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医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搭建电子化服务平台:以问题为中心,建设具有教、学兼备及互动交流等功能的临床课程及临床实践共享系统;以问题为中心,建设注重问题解决的师生交流平台。再者,创新学习资源,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微课、翻转课堂、混合课堂等,有效帮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创新。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观念、模式、制度的整体变革过程,不是靠单纯的行政推动就能实现,需要创设相关条件,形成驱动和保障。我们相信只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一定会探索出有效地适应地方医学发展的五年制医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将共同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2-05-28

[2]马静,岳毅刚,杜振宗.试论卓越计划下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的途径[J].西北医学教育,2014(3)

上一篇: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及报批下一篇:英语爱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