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论文(共12篇)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1
我国国务院在2014年2月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内容为我国本科院校的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本科院校从研究型向应用型的转变作出研究, 对于适应本科院校发展趋势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院校定位与发展目标
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也让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多种层次与形势。但是无论高等教育经历怎样的改革, 都需要承担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科学研究等多项职能, 换而言之, 研究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并没有根本区别, 而二者之间的区别则体现为具有不同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应用型院校以应用型办学为定位而并非以科学办学为定位。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而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本科院校从研究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过程中, 本科院校要认识到研究型大学并非为每一所本科院校都必须追求的发展目标, 同时也并非比应用型院校高一层次, 并且人才培养路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研究型大学也并非唯一的选择。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型院校以及研究型人才, 但是社会发展同样不能缺乏应用型院校以及实用性人才, 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都能够通过努力走向“一流”。因此在本科院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 教育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有必要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做出整体布局, 并引导本科院校在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定位、合理的分类以及突出特色。而对于本科院校而言, 则需要实现办学思路的解放, 在作出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对应用型学校、开展应用型教育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达成共识。同时, 本科院校在推动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 要主动与市场需求实现对接, 并在教学开展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体现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的适应性, 从而确保本科院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切实发挥出推动作用。在具体实践中, 本科院校需要明确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进行转变的目标和定位, 并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 重点开展本科教育, 而不应当将硕士学位点、博士学位点的申请以及综合型发展作为当前阶段的发展目标。
二、通过服务地方突出院校特色
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评判标准不在于办学规模, 而在于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同时也在于能否通过形成自身办学风格和办学理念来突出办学特色。在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强调应用型教育以及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科院校中所涉及到的学科门类十分广泛, 如果在推动转型过程中的学科建设具有盲目性或者自身办学条件产生限制, 则本科院校难以展现出自身特色;二是本科院校对专业建设这一应用型院校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欠缺认识;三是原本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使自身的学科与专业特色淡化。因此, 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重视与当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情况的对接, 通过以此为依据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与专业类型等来将学科研究优势转变为应用服务能力, 从而突出自身的应用办学特色。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要求本科院校将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作为自身重要职能。本科院校作为汇聚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阵地, 已经在招生过程中就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才流动的契机, 所以本科院校应当配合政府部门在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 通过创设良好环境与优惠条件来设法留住人才, 从而把握住本科院校通过招生构建的人才流动渠道。由此可见,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撑。然而在此过程中, 地方经济的发展差异决定了地方经济发展中对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需求, 而这些需求的差异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对自身定位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 同时也是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过程中突出自身特色、提高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参考内容。
三、通过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对口就业
在研究型本科院校中所开展的院校与社会单位合作主要凭借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 但是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后与社会单位开展的合作则主要是凭借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本科院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终究要为社会发展作出服务, 因此在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拓宽自身思路、解放自身思想, 积极探索与市场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作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做出全面认知并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来确保学生能够成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以及校校合作中的优秀主体, 并通过这些合作来强化本科院校的应用型特色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在校地合作过程中, 本科院校应当发挥出人才集聚与人才培养的优势来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 本科院校从研究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也需要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因此地方院校的转型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互相促进与互相依存的联系。人才的竞争是地域间经济竞争的本质, 所以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来看, 研究型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有必要承担起为地方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在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出传统的科研优势以及日益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优势来参与到地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当中, 通过以强化实践与服务能力、以地方产业发展为依据来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并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中, 应当认识到, 人才培养的成本是许多企业不愿付出或者无力付出的, 在企业发展中选择具有工作与实践经验的人才是当前存在于社会企业中的普遍倾向。而这对于本科院校从研究型向应用型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在此方面, 本科院校可通过构建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来推动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这要求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突出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可以通过发挥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来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方面, 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岗位可以通过为本科院校学生提供工作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工作经验的丰富, 因此这对于本科院校转型以及社会企业发展而言属于一种可以获得双赢的模式, 对于推动本科院校从科研优势向应用优势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 研究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 需要对自身作出正确的定位, 并通过服务社会来突出自身应用型的办学特点, 同时有必要通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本科院校转型的进程以及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丁么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社会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2] .夏东民.实现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的价值判断与路径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3] .卢红学.“格乌斯”原理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启示[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
[4] .徐萍.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发展进程与推进策略[J].江苏高教, 2009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2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层次
北京市北京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清华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交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林业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北京语言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16 中央财经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中国政法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中央民族大学 国家民委 北京市 本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部 北京市 本科20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卫生部 北京市 本科21 北京体育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市 本科22 北京理工大学 国防科工委 北京市 本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科工委 北京市 本科24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31 中国传媒大学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国际关系学院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中央戏剧学院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中央美术学院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中央音乐学院 教育部 北京市 本科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央办公厅 北京市 本科37 外交学院 外交部 北京市 本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 北京市 本科3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共青团中央 北京市 本科40 中华女子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 本科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首钢工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农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本科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59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63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燕京华侨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73 北京锡华国际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74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市 北京市 专科
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北京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序号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所在地 层次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本科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3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4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燕京华侨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7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北京锡华国际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9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北京吉利大学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 专科
南京一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三江学院
南京二本大学排名:
1、南京邮电大学
2、南京工业大学
3、南京林业大学
4、南京医科大学
5、南京中医药大学
6、南京师范大学
7、南京财经大学
8、南通大学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金陵科技学院
11、南京工程学院
12、南京晓庄学院
13、南京审计学院
14、江苏警官学院
15、南京体育学院
16、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三本大学排名: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2、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5、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5、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7、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8、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8、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11、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12、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13、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14、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5、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南京军事院校排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炮兵学院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3
摘要:对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他们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的自我检验与认定。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对医学院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强化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切实保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对几所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并对其中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发现,约30%的论文直接从网上抄袭,约55%的论文可以从网上找到类似的原文。也就是说,有85%以上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行为,还有近10%的论文在实验设计、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被怀疑是实验数据造假。由此可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差、学术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原因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完成毕业论文及其实际意义认识不足,甚至有误区。他们认为,所有课程均已学完,毕业论文不过是一种形式,论文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拿学位无关紧要,对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到了论文写作阶段才发现。自己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要领、论文结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都不清楚,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与能力。
3,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等影响了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参加考研的学生也会在这一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应对面试,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往往是焦虑、躁动的。在这种现实压力面前,对毕业生而言,考研、就业这两大问题显然要比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对于那些需要在这一时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的毕业生来说,一方面,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势必在~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论文的完成;另一方面,有些实习单位元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论文写作条件,如不具备网络设备、实验设备、常用数据库等,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完全靠想象凭空撰写论文或抄袭别人论文。
4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指导教师力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而力量的不足是相对而言的,这种状况的产生与近年来本科扩招以及新上专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系。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但教师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指导每一名学生,从而导致指导质量下降。而这一问题在新上专业中尤为明显,师资数量的不足及指导经验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措施
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临床教学,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专业较少,这就使得学校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面没有得力措施。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论文管理措施,也大多比较零散、简单,执行力度不够,且明显滞后于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时长、任务重、意义大,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本科教学始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
开设《专业思想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科技论文编辑与写作》等课程,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贯穿于本科教学始终,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调整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毕业实习、求职、研究生考试等事宜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影响,并开始尝试在不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提前,尽可能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及环境上的保证。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在校外聘请具备论文指导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分担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另外,高校还要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机构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公正性。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在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题报告填写格式与规范、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
组织管理机构应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和检查。初期检查是在毕业论文工作总体安排意见下达后,对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遴选、学生组织动员、定题与审题、任务书下达、学生选题与开题、论文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期检查是通过走访、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组织专家小组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审。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办法,试行论文盲审制。但鉴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可以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有争议的论文,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修改论文、暂缓答辩、延期毕业等措施。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指导教师重视论文撰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质量,杜绝低劣论文的出现。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4
一、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对几所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调查, 并对其中一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后发现, 约30%的论文直接从网上抄袭, 约55%的论文可以从网上找到类似的原文。也就是说, 有85%以上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的行为, 还有近10%的论文在实验设计、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被怀疑是实验数据造假。由此可见, 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差、学术水平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差的原因
1. 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价值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完成毕业论文及其实际意义认识不足, 甚至有误区。他们认为, 所有课程均已学完, 毕业论文不过是一种形式, 论文的质量和实用价值对拿学位无关紧要, 对自己的前途更没有什么影响。这些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2. 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很多学生到了论文写作阶段才发现, 自己对于相关文献的收集、论文的写作要领、论文结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等都不清楚, 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他们撰写毕业论文的信心与能力。
3. 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等影响了论文撰写工作
目前, 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通常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 而此时正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 参加考研的学生也会在这一时期花费大量时间应对面试, 加上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毕业生在这一阶段往往是焦虑、躁动的。在这种现实压力面前, 对毕业生而言, 考研、就业这两大问题显然要比完成毕业论文更重要, 这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撰写毕业论文。对于那些需要在这一时期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的毕业生来说, 一方面, 实习内容与毕业论文相脱节的现实情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毕业论文的完成;另一方面, 有些实习单位无法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论文写作条件, 如不具备网络设备、实验设备、常用数据库等, 条件的欠缺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完全靠想象凭空撰写论文或抄袭别人论文。
4. 指导教师力量不足
指导教师力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而力量的不足是相对而言的, 这种状况的产生与近年来本科扩招以及新上专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系。扩招导致学生数量成倍增加, 但教师人数却没有明显增加, 因此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指导每一名学生, 从而导致指导质量下降。而这一问题在新上专业中尤为明显, 师资数量的不足及指导经验的不足, 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5. 缺乏有力的质量监控措施
大部分医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临床教学, 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的专业较少, 这就使得学校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面没有得力措施。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论文管理措施, 也大多比较零散、简单, 执行力度不够, 且明显滞后于学科、专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措施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历时长、任务重、意义大, 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贯穿本科教学始终。针对目前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进行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 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管理
开设《专业思想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科技论文编辑与写作》等课程, 制定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 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贯穿于本科教学始终, 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调整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毕业实习、求职、研究生考试等事宜对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影响, 并开始尝试在不影响整体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将撰写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提前, 尽可能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提供时间及环境上的保证。
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高校可在校外聘请具备论文指导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分担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 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另外, 高校还要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对于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中予以加分;对于不按规定完成指导工作或有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 则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4. 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严格的过程管理。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机构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 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公正性。笔者所在学校各二级学院在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开题报告填写格式与规范、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答辩程序及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保证了毕业论文的管理有章可循。
组织管理机构应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和检查。初期检查是在毕业论文工作总体安排意见下达后, 对领导小组组建、指导教师遴选、学生组织动员、定题与审题、任务书下达、学生选题与开题、论文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中期检查是通过走访、随机抽查等形式, 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教研室及指导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后期检查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 组织专家小组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评审。为保证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 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办法, 试行论文盲审制。但鉴于本科毕业生数量庞大, 可以按照毕业生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论文进行盲审。对于有争议的论文, 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修改论文、暂缓答辩、延期毕业等措施。这些做法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指导教师重视论文撰写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论文质量, 杜绝低劣论文的出现。
总之, 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就需要学院、指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只有充分认识到目前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并不断地调查、研究和总结, 积极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动态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才能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楚, 杨冬业.医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0 (3) .
[2]伍兴阶, 王绪伦.医学毕业生伪劣论文的成因与对策[J].西部医学, 2006, 18 (6) .
[3]蒋红燕.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效果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4 (1) .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5
不少研究认为实施“早临床”可以改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下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情况。
“早临床”是我国根据国情,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整顿教育资源所提出的医学“三早(包括早临床,早科研,早社会实践)”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我国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是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模板。
美国医学学制为四年,第1、2年学习临床前医学基础理论,第3、4年的时间都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社区门诊。
美国学生在带教医生指导下进入各科室实习、观察并参与患者的治疗。
与我国的医学学制相比,美国的“早临床”教育是“前瞻性”学习,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主动解决问题,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
我国的临床本科生教育是“回顾性”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单纯地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转移。
在“早临床”过程中,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查房、问诊、为病人检查、观看手术过程与临床基本技术操作,有疑问即提出。
此过程可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寻求答案,发现新问题,从而深刻理解临床与基础医学知识的联系。
在医院见习过程中可提前熟悉医院的运作,为自己的实习打下基础。
另外,在“早临床”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所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是基本核心之一。
在西方国家,沟通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医学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本身。
因此,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同时,学生与病人接触的过程能对病人受疾病的折磨有感性认识,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尤为重要。
特别是近年来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空前高涨,医务界正在面对全社会对医疗活动近乎严酷的审视和要求,良好的沟通技能越来越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二、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以“早临床”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一)高等医学院校“早临床”制度的推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都认识到当今时代迫切需要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医务人员。
而我国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造成的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医务人员。
近年来,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推行的临床本科生“早临床”教育,仍停留在学生自愿进行临床见习的阶段,学生不够重视,其成效不显著。
因此,推行临床本科生“早临床”制度,将在学习基础课的低年级学生推向临床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二)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实践平台的打造
医学高等院校应与附属医院达成共识为医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实践基地。
附属医院也借助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与科研工作,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临床实践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则附属医院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临床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早临床”的培养质量。
学校和实践教学基地要让临床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临床教学职称的聘任制度要严格把关,建立临床教师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的理念,临床操作标准化,临床能力,讲解能力。
有些教师在带教过程中,由于学生处于低年级的学习,未学习专业课,不熟悉临床工作,教师更愿意将机会给高年级的学生或选择自己完成工作。
因此,临床教师的理念和责任义务的明确,决定带教质量和学生临床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带教时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方式决定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接受程度。
在此问题上,可采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师资培训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选派学校经验丰富的教授或讲师到附属医院进行示范教学,与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队伍互动交流,让临床教师充分了解低年级医学生与高年级医学生对知识接受方式的不同,便于教师带教时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
(四)“早临床”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的采用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
PBL以非教授讲授为主,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合作和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PBL以病例衍生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临床教师为导向,启发学生以问题为指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临床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到临床知识的过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教育探讨 篇6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56-02
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如何既与现代护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接轨,同时又发扬完善我国传统的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现该届学生即将毕业,伴随这一届学生的学习历程,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坚持突出传统医学特色,注重中医护理理论与先进的护理模式相结合,针对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力求建立新型合理的中医护理本科教学模式。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总体目标和原则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护理技能,具备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技能和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原则: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为主体,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基点,有利于中医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2 课程体系
1.2.1 主体性兼顾灵活性 在课程体系中,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主,开设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辅以相当比重的人文、社会、心理等选修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科研方法、护理教育学、护理美学等。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2.2 适应现代护理学新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以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护理的对象由病人扩大到全社会的人群,护理工作面向群体、面向社会。在课程内容中,需要增加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因此,我们设置了社区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加强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更新。
1.2.3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为了更好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将中医护理学设置成中医护理学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学两门课程,中医护理学基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美容、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临床护理以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结合“中医整体观”的原理,运用护理程序,开展“辨证”与“施护”。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同时,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2 实践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和教学质量高低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重要关系。目前大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这种方式理论与实践划分过死,不能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临床,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一开始往往不适应,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因此,我院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2.1 增设阶段实习 采用理论学习与实习穿插的方式,在第六学期安排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第四附属医院(玉溪市中医医院)进行10周的阶段实习,具体分配在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风湿科、骨伤科,主要实习基础护理(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压疮护理等);护理操作技能(如无菌技术、各种注射法、灌肠法、男、女性导尿法、吸痰法、吸氧法等);中医传统操作技能(如拔罐法、艾灸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压籽法、刮痧法等)。通过阶段实习使学生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获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基础。2002级护理本科班毕业实习分别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延安医院实习,均得到了实习医院的好评。
2.2 加强实验室实训操作和考核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技能操作,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作用,我院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2个月),组织毕业实习前各专业共10个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无菌技术、体格检查的技能训练、要求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反复训练,逐个考核,逐个点评。最后各班选出前五名参加竞赛,评出各项操作的一、二、三等奖,并进行奖励,2002级护理本科班分别获个人无菌技术操作一等奖和心肺复苏二等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3 实习前强化训练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开始接触实实在在的社会,需要他们独立地应对各种病人、处理好各种关系,因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实习前,组织学生进行护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为此我们对2003级护理本科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10项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吸氧法、吸痰法、男、女性导尿法、洗胃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耳穴压籽法、拔罐法)强化培训,时间为五周。具体做法是将50名学生分为5组进入急诊科、针灸科、肛肠科、风湿内科、妇科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在培训中采用真人真做和模拟实验教学两种方法:①临床带教老师在讲解与演示中以学生或教师扮演病人角色;②学生既当护士又当病人,转换角色练习。要求在训练中做到规范、准确、熟练,并进行逐个考试,逐个点评。其优点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语言沟通技巧;增进了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技巧;规范了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
3 加强素质教育建设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由于传统中医护理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三方面上存在明显缺陷。因此,我院将素质教育建设作为教学模式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强调。
3.1 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医学界人文主义的回归,护理工作的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以治病为主的功能制护理转向全面关注人的心理、社会状态、健康需求的整体护理。人文关怀式的服务正在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只有深入学习和探讨现代护理观念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提升护理人员的人
文素质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我院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知识学习,以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和奉献精神。
3.2 心理素质培养 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旦遭受挫折,或环境变化。就容易产生自卑和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引起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我院护理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重视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术,通过与自我对话,感受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具体做法有:①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感情。学会合理的宣泄,每个人都有许多矛盾和负性情感,它影响到工作和学习。因此可以通过说或想,将负性情感释放出来,或者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转移不快情感。②提高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各种负性情感的产生,其原因是自我认识有偏差,因此要学会剖析自己,评价自己,通过分析和自问,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领悟到一个人不能片面地追求完美,而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
3.3 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学生缺乏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的状况,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我院护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调节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护理工作职业道德特点是具有协调性、主动性、进取性。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对于协调护患之间、护医之间、护士之间诸多关系,使医疗护理工作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大有益处。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护理工作的道德规范和护理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导学生要热爱本职,不断进取;严谨求实,高度负责;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仪表端庄、举止稳重,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达到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要求。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7
一、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传道、授业、解惑”, 其核心是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继承知识。21世纪的教育理念逐步从这种“继承型教育”向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转变, 为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规定, 结合“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和“口腔医学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并拟定了口腔医学院教改发展思路。
二、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1. 引入前沿知识, 改革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内容体系都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开放的, 需要与时代同步更新, 不断充实和补充。学院要求授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除了讲授大纲内的知识点外, 对于教科书和大纲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知识也应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既可使学生了解科研前沿, 同时开阔了眼界,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优化课程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改革课程体系, 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学院在口腔专业课程开始之前结合学院教师相关教学经验采用自编教材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对于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 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的基本临床技能操作相互交叉融合, 编写了《仿真人头模实验教程》《口腔技能实验教程》《口腔综合实验教程》《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教程》和配套的考核办法等, 使学生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 获得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三、变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单向理论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利于学生对口腔医学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而面临着巨大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
1. 开展“问题为本”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等以互动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 如PBL互动式教学法、“团队为本” (team-based learning, TBL) 教学法和“病例为本”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教学法已成为当下教学工作研究讨论的热点。PBL产生于1960年, 由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其基本理念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的壁垒, 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理论传入国内已有十余年, 少数口腔医学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经验。TBL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 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它结合了团队组建、课前准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综合能力练习等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学过程, 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形式在更高层次上得到理解运用, 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个人潜能。CBL教学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对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明显的优势。目前, 学院在口腔医学多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入了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和支架教学法等,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活动—合作—反思的教学理念,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其学习效率。
2. 强调课外教学。
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包括课前的知识引导、课堂讲授、课后评估及反馈、学生学习进程跟踪等多个环节。欧美的教育强调课外教学。而目前国内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重点大多只放在课内教学这一环节, 对课外学习的引导和教学双方的评估反馈未予以足够重视。学院《预防口腔医学》课程等,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外, 更加强调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视课外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近五年学院本科学生先后参加了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市社区口腔保健计划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培养,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必须加强相关实验教学的学习, 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1.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腔医学专业操作性强, 创伤性操作多, 学生需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学院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1000m2, 面向口腔医学专业, 同时负责组织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 突破传统模式, 重组实验教学模块,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先基础后专业, 通过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各阶段的有机衔接, 各有侧重, 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培养, 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因为有着良好的实验基础,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学院学子《新型有机高分子义齿代型底台的研发》作品荣获一等奖。
2. 重视临床病例教学。
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 是培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阶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就让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积极采用参与式临床实践法, 以学生临床操作和分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 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在临床实习的改革上, 规范教学查房和教学小讲座, 组织学生定期分析病例, 充分训练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革新考核体系, 提升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考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价者是以行为目标还是以学习过程作为判断依据。传统的考评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 忽视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对付如何过关。学院对于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改革, 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数据获取、科学规范表达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以及具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特色的学生作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 考试模式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注重于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从而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六、加强师资建设, 构建创新团队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 关键在教师, 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新团队。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其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过程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教师必须具备未来意识、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洞察医学学科发展的新前沿、新命题、新水平。为加强师资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制定了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 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 只有结合口腔医学的学科特点,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才能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口腔医学人才, 推动我国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要: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加强实践教学, 提升教师素质,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改革, 打破高等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 是实现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亚斯兰现象”,口腔医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凌均棨,王焱.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电子版) , 2010, 4 (3) :211-214.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2 (3) :55-60.
[3]税艳青, 朱红, 雷雅燕, 等.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临床逆向思维能力中的探索[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S2) :406-409.
[4]Beatty SJ, Kelley KA, Metzger AH, et al.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rapeutics workshop sessions[J].Am J Pharm Educ, 2009, 73 (6) :100.
[5]SrinivasanM, WilkesM, StevensonF, etal.Comparing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institutions[J].AcadMed, 2007, 82 (1) :74-82.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校二年级及以上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参考《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设计问卷, 结合医学院校特点进行修改, 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5个方面的内容。为使信息具有准确性, 采用匿名方式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3.0双份录入数据,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信息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06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7.2%。调查对象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考虑到学生要能够接触到图书馆, 且开设信息素养类课程, 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对专业信息的诉求, 故调查对象的范围选择二年级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因护理学专业女生较多, 故女生人数比例较高。学生的基本信息见表1。
2.2 信息意识
有信息需求时, 大多数学生首选手机, 这个比例高达44.3%;其次选互联网, 这个比例为36.5%;选择利用图书馆的学生仅占15.5%;还有3.7%的学生选择其他。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通讯工具获取信息, 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因此, 手机成为最常用的工具。在访谈中了解到, 大部分学生上网只查询一些公共信息, 对专业信息关注较少, 这也是学生较少利用图书馆的一个原因。我们要加强引导,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 以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
2.3 信息知识
对信息素养了解的学生占39.3%, 其余被调查者不太清楚或没听说过信息素养。对网络基本知识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的学生占8.5%, 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的学生占33.1%, 58.2%的学生掌握程度一般, 掌握得不好的学生仅占0.2%。学生对网络基本知识掌握较好, 上网基本没问题, 侧面说明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有一定的效果, 但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 诸如如何正确理解信息素养, 则是学校教育的侧重点。
2.4 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方面, 81.1%的学生首选百度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 使用其他如谷歌、雅虎和维基百科等的学生占18.9%, 这说明百度作为常用的搜索引擎被学生所钟爱。90.0%的学生很少使用或从未使用过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或“逻辑检索”, 说明学生对搜索工具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对自己相关专业信息的了解情况也不容乐观, 34.0%的学生了解很少或不了解, 非常了解的仅占7.7%。部分学生对网络信息缺乏分辨能力, 40.5%的学生几乎不能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不足, 故而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
2.5 信息道德
48.1%的学生在引用他人文章时很少或从不注明出处, 只有13.8%的学生总是注明出处;52.2%的学生坦承总是或有时使用盗版软件;23.4%的学生经常或有时浏览黄色或暴力网站;高达76.6%的学生在搜索信息时, 对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的问题了解很少或不了解。以上数据反映出医学生的信息道德有待加强。访谈中我们了解到, 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无意识行为已经侵犯了他人的各项权利, 如果知道自己的行为违反了相上数据反映出学校、社会缺乏对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意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偏爱移动通讯工具, 为给学生提供方便的上网条件, 学校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免费Wifi。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使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移动网络, 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 如网络沉迷、手机依赖、网络诈骗等。
3.2 加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课程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3]。调查显示, 在信息知识方面, 为了提升医学生的互联网知识水平, 有针对性地加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教会学生提升整体信息素养的同时, 尤其要加强与专业素质提高有关的信息素养, 并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
3.3 重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
在信息时代, 文献检索课程已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方式和主要途径[4]。调查发现, 在信息技能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检索工具很少使用或不会使用, 而这些对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意义更大, 因此, 有必要在文献检索课程方面加强教育。信息检索能力也是提升信息素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有必要改革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 该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检索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主动性, 增强对各类信息的预见性和判断能力。
3.4 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虽然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许多学生却缺乏信息道德方面的意识, 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信息道德, 被有害信息干扰和侵蚀。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尤其是学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呼吁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净化网络环境,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对信息的选择、判断和分析能力, 加强信息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意识教育, 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各种信息法规, 自觉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
4 结语
本研究局限于一所学校, 调查问卷的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 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可能只是局部问题, 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现状, 可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高芳, 韩春蕾, 李炯, 等.医学生信息素养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 :171-173.
[2]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740/s3864/201001/t20100129_109606.html.
[3]胡珊, 刘燕.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21) :42-44.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9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过程。是训练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思维, 培养医学生处理实际临床问题应变能力及掌握与医患沟通技巧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适合培养“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医学人才,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的支持[2], 并在许多国家的医学院校得到快速推广及应用。
1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
PBL教学模式于90年代末开始在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一些重点医科大学展开,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由于PBL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 在一些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 国际医学教育确定了本科生医学教育的培养标准是五星级医生, 要求医学毕业生即要博学多能, 又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懂得沟通具有团队精神, 又要具有专业操守;加之, 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期, 知识更新快, 医学生只有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才能与时俱进, 成为合格医生。因此, 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势在必行, 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5]。
但是,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学生与重点医科大学学生相比, 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及临床推理能力都有所差异, 且学生人数众多, 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相对缺乏, 如何提高PBL课程教学质量, 顺利开展PBL教学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 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模式探讨
遵义医学院是一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 在教学与科研方面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俱进, 但是与重点医科大学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PBL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的遵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笔者有幸参与其中, 完成教改课程后, 笔者总结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作为普通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的做法形成文章, 期望为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模式。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充足的教学资源、优良的PBL导师队伍、周密的教案设计及完善的评价体系。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针对以上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 在第四学期开展了PBL教学。
2.1 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开展PBL教学
开展PBL教学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 如专门的、大量的图书馆馆藏和文献数据库以及进行PBL教学的多间讨论室等。我校基本具备开展PBL教学所需的图书馆馆藏及文献数据库, 但是, 由于我校主要进行传统授课, 所具有的教室多为大的阶梯教室, 小型PBL讨论室少之又少。如果面对全校学生整体开展PBL教学, 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招生数量计算, 需要大量的PBL讨论室, 因此, 不具备开展PBL教学的条件。鉴于此,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教学管理办公室决定在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PBL教学。学生选择条件如下:前三学期总成绩排名在全年级100名内, 英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水平考试, 自愿报名, PBL教学组全体教师面试, 择优筛选30名学生分成2个班利用周末时间进行PBL教学, 有效解决了PBL讨论室不足的问题。
2.2 送出学习, 培养PBL导师队伍
开展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是所有教师均能胜任, 担任此教学的教师应具有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本领。我校教师一直进行传统教学, 在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主体, 行使传道、授业及解惑之职能, 而PBL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及鼓励学生学习, 是导师, 是引导学生学习之师。因此, 承担PBL教学的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进行跨学科的多向思维, 进一步拓展原有的知识体系, 加强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掌握导学技巧,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为了使教师实现角色转换, 更好的承担PBL教学任务, 派遣不同专业背景的骨干教师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PBL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方方面面, 如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及应用现状, PBL教学理念与人文关怀如何结合, PBL教案写作技巧, PBL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 PBL导师角色、任务与技巧, PBL评价原则及体系等等, 为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2.3 集结相关专业教师, 设计周密教案
周密的教案设计是PBL教学的核心、是PBL教学的首要因素, 直接关系到PBL教学的成效[6],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PBL教学成熟的学校一般有专门的教案编写团队, 对教案进行周密设计。我校目前还未有教案编写团队, 因此, 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是以承担每个教案教学的PBL导师为主, 以与教案内容相关的基础及临床专业教师为辅进行编写的。在编写教案时, 承担PBL教学的导师, 要把握好PBL教案撰写的五大特征, 将问题分阶段呈现。在分阶段呈现的问题中, 每一阶段的问题都要用少量的信息给学生一个真实且复杂的问题, 多数的信息是干扰因素, 只有少量信息是可用的;问题的设计要确保所出现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暴露出来, 从而让学生进入复杂的问题中;问题的设计是多学科的, 要使学生能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主讲教师教案编写完成后, 教案中涉及到相关内容的基础及临床专业老师对主讲教师教案所设计的问题及答案进行审核及修改, 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2.4 利用问卷调查, 制定评价体系
PBL教学评价是PBL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评价内容与评价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前面教学活动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PBL教学模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医学素质及人文素养等, 这些能力单单从书面测验成绩中不能检验出来。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成为PBL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7]。评估类型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导师评价学生及学生评价导师。为了更好的发挥PBL教学模式优势, 我校每个PBL案例授课过程中及结束后均要进行上述评价, 主要采取填写互评表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度、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交流能力及团队精神;教师的责任感、亲切感, 教师对讨论案例的熟悉度及教师的导向作用, 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反馈是否及时, 教师反馈意见是否有建设性, 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等。通过这些互评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生对师”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对导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对导师的培训和选拔具有指导意义。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我校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PBL教学, 大大提高了我校本科临床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但是, 在PBL教学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 如:如何在全校临床专业学生范围内开展PBL教学、如何建立一支完备的PBL导师队伍、如何设计与临床实际病案相呼应且规范的教案及如何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生对生”、“生对师”及“师对生”互评。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普通医学本科院校开展PBL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 本次PBL教学的开展为我校全面开展PBL教学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 有效推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 促进了整合课程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 为我校进一步拓展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摘要:我国在80年代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医学教育领域, 由于对学生、教师及教学资源要求较高, 主要在重点医学本科院校的基础及临床课程中推广及实施。为了进一步推进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改革, 本文对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PBL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 提出普通医学本科院校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方法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PBL教学,普通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参考文献
[1]杨艳杰, 李品艾.PBL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5) :65
[2]Samy A, 王维民, 蔡景一.问题导向学习 (PBL) 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 4
[3]夏蕙, 顾鸣敏, 陆斌杰, 等.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9) :6-7
[4]罗振国, 杜从林, 桂士良, 等.性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初步应用与比较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 (1) :31-32
[5]孙平楠, 周小玲.医学院校整体实施PBL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 (2) :154-156
[6]周莎, 季旻珺, 苏川.人体寄生虫学应用PBL教学的总结和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12) :914-916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10
1 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正确的职业观是高等本科医学院校教师培训的重点, 教师拥有正确的职业观, 可培养出高水平的医疗护理人才。当前在全国各个学校中部分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观, 在对待其工作时未用正确的心态教学, 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身职业观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 医学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时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要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院校自身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坛讲座等来鼓励教师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例如院校可以举办形势报告会、党校培训班等邀请德高望重的教师来传授经验, 还可通过赴外地考察等形式来拓展教师的视野, 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要帮助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有些医学院校教师未真正意识到医学教师的重要性, 而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其充分意识到医学教师的重要性。学校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通过各种手段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从而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2 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教师创新精神的培训, 笔者认为重点在于增强院校本身的科研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 最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科研活动、医疗实践、教学是高等本科医学院校的三项重要工作, 教师自身创新精神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与实践来实现, 具体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要创造条件, 为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机会,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 应充分信任其可以承担专业的科研任务, 因此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创新;二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是传帮带制度,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老年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要想实现教师的不断创新就必须要建立传帮带制度, 资深教师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 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让广大教师充分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教师创新精神的培训关键在于增加教师的实践机会。
3 培养专业能力
教师素质的培养最重要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是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 也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人们在判断教师素质时主要是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衡量, 其包含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临床教学技能。
3.1 提高教学水平
医学教学是专业化的教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 医学教学目的是为患者服务,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因其教学要求更加严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做到要加强专业的基本理论的教学, 要让教师充分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快, 教师除了要学习基本理论之外还要不断充实自己, 培养自己的求知欲;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脑、图书馆等媒介来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新内容、新方法、可运用丰富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加强教学技巧的培养。针对教学技巧的培养, 笔者认为主要指教学方法的创新。高等本科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层不变, 应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素质, 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 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教学能力的培训
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成效所具有的能力[1]。医学教学中教师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医学教学的主体, 教师必须要具备与当前医学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技能,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技能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技能的培养, 所谓教学技能, 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讲课艺术、语言技巧、备课能力等。针对其技能的培训, 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听课, 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说课比赛, 以及参加其它院校的教学来提高自身的技能。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3.3 临床技能的培训
教师的自身素质不仅体现在教学技能还体现在临床技能, 为提升教师的临床技能需定期展开临床考核, 要根据最新操作规范制订出全面科学的考核标准, 加强对教师的考核, 通过定期考核来提升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4 建立导师培养制
青年教师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变, 离不开资深教师的指导[2], 通过对我国高等本科医学院校进行深入调查, 发现导师培养制在医学院校教师培训过程中起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建立导师培养制, 让资深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听取教师讲课, 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很有帮助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与学生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了解不足, 以资改进。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我国高等本科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要, 在今后的发展中为了实现高效教学, 须加强教师素质的培训。本文从教师职业观培训、创新精神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 总之, 加强教师素质的培训关键在于专业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岳成美, 高飞.浅析医学院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商界, 2009 (1) .
浅析医学本科生择业心态 篇11
[关键词] 医学生;择业;心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8-01
1 就业现状
1.1 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持续降低 自1999年起高等医学院校持续增加招生人数,而且中国的医学院校较多部分院校新开办医学专业,使得医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院和医疗机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学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综上两个因素造成了人才供需之间的失衡,使就業率持续走低。
1.2 新增岗位不足,对能力的要求逐步增高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各医疗体系得到完善。由于医学是一个特殊职业,它具有很多特殊性,如:学习时限较长;需要理论实践结合;在职时间很长,退休时间相对较晚;流动性较小。虽然现在部分基层医院提供大量岗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使得医学本科生难以接受,而大部分三级医院学历及业务能力要求极为严格。
1.3 医疗环境让人望而却步 由于近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使得部分学生放弃继续医学之旅。
2 心态分析
就目前的就业环境,医学本科生的择业矛盾十分突出。医学本科生的需求量与就业人数和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的矛盾、岗位要求与医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期望值与现实间的矛盾、医疗环境与收入之间的等一系列矛盾,严重影响本科医学生择业心态,就近年医学生毕业去向大致可以分为:考研、考公务员、临床医师规范性培养、直接工作。与以前医学生的去向相比直接工作的人数明显降低,只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基本因素为:就目前三级医院招生的要求来看大多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进入三级医院工作是大多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而言考研已经是一种趋势,有人认考研可以提高就业质量[1];而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公务员[2],这种现象也变得比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医学生平时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对其他专业的技能了解掌握较少从事其他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其次现在医疗环境紧张且医生工作相对较累风险也高,而相比公务员而言其工作环境相对较为舒适,公务员被部分人看作铁饭碗;还有部分人会选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考研和规培都是为了继续学习,而选择规培的同学与考研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心态。第一部分同学对考研不抱太大希望毕竟现在考研人数不断攀升,考研难度上升在不能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便选择规范化培训。第二部分同学对规培有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占据优势,因为他们能更多地接触临床,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以及学会怎么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不至于在将来的重大医疗过程中无论潜意识上还是实训技能操作上显得缺乏信心和勇气[3]在临床方面显然规培生优于研究生,另外就是近几年出现的考研热以及各大医学院校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在几年以后研究生的市场会不会像现在的本科生一样呢?所以学得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才是永不过时的;其次就是部分学生会选择直接工作这部分学生主要考虑到家庭经济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红艳,等.当前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态调查.医学教育探索,2009,8(4):107-109.
[2] 戴树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心态调查及研究[J].理论界,2005(2).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 篇12
关键词:新建医学本科,学科建设,途径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 医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加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新组建了许多由地方政府资助的医学本科院校, 其中大部分是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一批专科学校。这些新建医学本科院校面临一系列的建设任务,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科建设。
学科, 在英语里称之为“discipine”, 该词具有多种含义, 包括学科、学术领域、课程、纪律、严格的训练、规范准则、戒律、约束、熏陶等。这里所说的学科是知识的基本元素, 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是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结果, 同时也是当代科学知识保存和发展的单元。学科建设可以理解为建设学科或发展学科, 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 结合自身实际, 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建设一般包括学科的划分与设置、学科建制、学位点设置、学科门类、学科交叉、学科结构与体系等各种要素, 以及学科方向建设、梯队建设、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建设内容, 直接承载着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基本任务的完成。而这些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 办学实力普遍不强, 需要解决的间题千头万绪, 但是学科建设是关键, 是龙头, 抓学科建设就是抓根本。因此,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通过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来带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
1. 学科建设是促进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
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学科水平是高校的标志。因此,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和核心, 是立足之本。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教学育人的水平。作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的学科, 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学科、各分支学科在不断分化, 同时又不断交叉整合, 使学科朝着在一个领域不断深入和在多个领域交叉整合的方向发展。而毗邻学科的“结合点”便是新专业的“生长点”。如果一个相关学科建设得好, 也就是说, 在科学研究上有自己的特色, 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 在研究基地建设上有一流的试验室, 那么, 办好相应的专业就具备基本条件, 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就有了可靠保证, 因此, 可以说学科是专业的支撑,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石。
2. 学科建设是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学科水平的高低, 代表并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质量、社会服务的水平和地位。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具有特色的学科, 优秀杰出的师资, 开拓创新的研究, 并且在同一类型和层次上有较大优势, 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也是特色。正是这些特色学科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从而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确立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如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医学, 耶鲁大学的法学和生物学, 斯坦福大学的信息学, 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等, 皆是其著称于世的重要标志。
3. 学科建设是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的平台。
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重要特点是事业单位与学科领域组成的矩阵结构。一方面, 教授们在学校的院、系等事业单位中活动, 另一方面, 又活跃在与国内、国际密切相联系的学科领域, 所以, 历来有“校长治校, 教授治学”的说法。教师与学校、社会的联系主要通过学科, 因而, 他们对学科的忠诚往往大于对学校的忠诚。一流的学科, 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学科, 才能吸引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 才能打造一流的大学。虽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提高办学水平, 不惜开出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引进人才, 但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 如果自身的学科水平太低, 也是很难吸引一流的学者的。即便是引进成功, 最终也很难留住人才。
二、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途径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高水平的学科, 才能有高水平的专业, 才能有高水平的教学, 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现今高校的竞争并不亚于企业间的竞争, 我们已经看到高校在生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 实际上高校最根本的竞争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术水平的竞争。任何一所高校若没有自身的优势, 没有自身的特色, 必将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 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依托, 是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的保证。科技创新的成功又必然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因此, 从着眼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来说, 在建院之初, 从学院领导到每名教师就应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 清楚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任务, 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 选准研究方向,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狠抓学科建设, 全力支持学科建设, 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 促进学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选准配强学术带头人。
一流的大学缘于一流的学科, 一流的学科缘于一流的大师。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学科队伍, 核心在于学科带头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 “我的洋母校德国哥根廷大学的数学系,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因为出了几位世界级数学大师, 比如F·M ein, D·H ilber等名震全球, 各国学生趋之若鹜, 一时成了世界数学中心。这些大师一旦退席, 而后继者又不是大师, 世界数学中心地位立即转移。”“清华国学研究院, 虽然只办了几年, 但毕业生几乎均成了知名教授, 原因也在于国学院有著名四大导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术队伍不强, 特别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这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此, 一是选拔和培养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对思想观念新、科研起点高、学术领域广、吸收高新技术快的人才要重点扶持、大胆投入, 积极扶持他们创新创业, 早日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二是弹性引进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处于中小城市, 学术环境欠佳, 财力有限, 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暂且可以采取弹性引进的方法, 聘请其它高校或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作客座教授、顾问等, 定期来校讲学、指导青年教师、开设课程、吸收本校教师参与重大项目研究。实践证明, 这种”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策略, 可以带动一个学科, 培养一支梯队。三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要让一部分教师分期分批外出进修提高。
3. 大力加强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推动力,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拉动力, 科研水平和成果是体现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由专科升格而来, 科研意识不强, 无主攻方向, 资金不足, 缺少横向课题。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调动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积极性。其次是确立科研的主攻方向。根据学科发展规划, 制订科研规划, 引导教师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科研主攻方向。三是多争取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上级部门的纵向课题, 特别是积极与企业联合, 争取横向课题, 加强产学研结合, 这样既可以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针对性, 又可以在服务中提高教师的水平。四是加强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聘请外校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等形式, 大力营造、建设优良的学术环境。
4. 优化配置重点突破。
学科建设应立足本校的实际。遵循“有所为, 有所不为, 确保重点”的原则。对于新建本科院校, 科研经费和学科带头人都相对不足, 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科研资源的作用。有重点地资助某些研究领域。首先可对现有的科研资源进行整合, 优化配置。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都能达到一流水平,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 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优势, 积极改善科研条件, 加大学科投入建设力度, 做大做强现有的特色学科, 为传统学科的改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基地是根本之路。其次, 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选择发展迅速、活跃的学科领域, 选准突破口,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打破现有的机构设置, 尽可能围绕课题组成研究机构, 重点资助跨学科, 跨专业的交叉学科, 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 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将其建成新的科学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1]朱中华.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1) .
【医学院校本科论文】推荐阅读:
口腔医学本科论文06-09
医学本科生论文08-31
应用型医学本科论文09-19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09-22
本科医学生毕业论文07-27
中医学本科毕业指导论文05-27
英语翻译医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探究的论文09-28
医学本科教育08-20
地方医学本科院校05-26
医学本科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