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2024-07-12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精选9篇)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篇1

近几年, 随着“命题作文”逐渐地淡出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历史舞台, 出现了“半命题作文”“供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一起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 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倍受青睐。应该说, 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命题方式, “话题作文”是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潮流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求而产生的。“话题作文”重在发散学生思维, 以求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里,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其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五性”:命题的开放性, 思维的灵活性, 文体的多样性, 表达的创新性。但是就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 考生的作文偏题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所以, “话题作文”应该注意审题。那么, 应该如何审题呢?

一、要明确话题的类型

话题作文常以三种语言形式出现:一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 如:“获取”“鼓励”“书”等;一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 如:“人与自然”“百姓故事”一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 如:“相信自己”“从我做起”这三种类型的话题, 对写作对象的限定程度是不一样的。句子型的话题本身一般都蕴涵着一个观点, 写起来难度较小, 观点容易把握。词语型的话题最为灵活, 往往需要在话题之下确立某个观点, 然后去写作。短语型的话题既有限定, 又有自由度, 写作时需要考虑限定因素, 例如:“百姓故事”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故事”“人与自然”也不能看成“人与社会”或“动物与自然”。

二、要关注话题里的提示语

综观几年的中考话题作文的提示语, 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列举写作内容的范围。2.拓展作文题目的外延, 3.搭建学生想像的平台。

所以,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培养读题的习惯, 要认真研读提示语, 以明确命题旨意, 把握文题限制和开放的方面, 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

三、审题时要注意发散思维

话题作文虽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 但是也还要注意审题时构思出新意。我们在中考作文的写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文体要新鲜。

作文时都要选择拿手的文体, 做到记叙以情感人, 议论以理服人, 说明以知传人, 这些是众所周知的。但更重要的是大胆创新, 张扬个性, 话题作文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因此写作的文体除了记叙、说明、议论外, 还可以写寓言、童话、日记, 也可以写戏剧小品、通讯报道、对话访谈、电子公告等。如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责任》, 某考生写了一个三幕剧, 其中有道具、场景的交代、人物语言的刻画 (包括人物的独白和旁白) , 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多角度地反映了交通警察是如何对待事业和家庭的, 塑造了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民警察形象, 是一篇很成功的考场作文。

2. 拟题要新巧。

“题好一半文”,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靓丽夺目的题目, 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 也能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动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多拟一些借鉴引用式、辞格口语式、悬念奇语式的题目, 让题目有充足的“韵味”。例如以“美丽”为话题的作文, 有的考生拟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种美丽叫希望”, 的确让人们耳目一新, 为之一动。

3. 立意要新颖。

“意犹帅也”, 决不可忽视, 构思时要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要从侧面、多向把握时代脉搏, 关注社会热点, 体现思维的个性特征。同时要注意告诉学生, 尽管话题作文的话题均有“立意自定”的提示, 但这类文章在立意上都设有立意底线, 写什么内容可以不尽相同, 但立意只能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决不能是对假恶丑的选择, 切不可盲目进入反面立意的误区。

4. 切口要小巧。

话题作文最忌大而空, 所以写作时一定要化大为小, 从小处切入。一般说来, 需要在原话题下找出适宜自己写作的子话题, 然后构思立意, 定题写作。比如以“自然” (黑龙江) 为话题写作, 我们马上会联想到自然环境的恶化, 想到环保的重要。由“自然”想到了“环保”, 写作对象就已经缩小。那么怎样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呢?一个考生写了一篇《小鸟的诉说》, 用拟人化的手法, 让小鸟对破坏自然的人类进行了诉说, 表达出新一代青少年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紧扣话题, 表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当然, 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很多, 只有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注意有意识的对照训练, 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在考试时写出优秀的一类作文来。

参考文献

[1]周文忠.给中考作文加些亮点[J].作文教学研究.2007.

[2]陈法.供材料题意作文的审题方法指导[J].作文教学研究.2007 (05) .

[3]江云翔.话题作文立意创新指导[J].作文教学研究.2007 (05) .

[4]张娉婷.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作文教学研究.2007 (05) .

[5]冯现德.谈话题作文的开头[J].作文教学研究.2007 (05) .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篇2

* * 通过本节课的写作训练,同学们掌握一些拟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通过写作,让同学们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烦恼,健康成长。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快乐和喜悦,也有忧伤和烦恼;快乐固然难忘,但烦恼也常常挥之不去。请以“烦恼”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2)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600 字左右。请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列个清单,并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自己的心理感受。交流讨论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后的“点睛”,也就是说文章的题目好比就是文章的眼睛。“烦恼”这个话题包含的范围广,内容多,它为写作提供了范围和内容,一般来说,不宜做标题,否则就会放得开而收不拢。所以话题≠文题。拟题时要选好角度,有意识地缩小范围,采用增添字数法,将与话题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注在话题中心前后,将话题加以限制,便于写深写透。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例如题目《我不是“龙”,请别逼我成“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让烦恼靠边站》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就是直接或间接引用名著、诗词名句、成语、歌曲歌词、影视片名等来拟题。例如:题目《少年识尽愁滋味》就是巧妙化用辛弃疾的词句“少年不识愁滋味”而来,题目《美女的烦恼》引用电影的片名,吸引读者的注意,《最近比较烦》则引用了歌曲名做题目,使文题别出心裁,妙趣横生。就是从与话题内容相反的角度考虑来拟题。例如:题目《有个好心情》《敞开心扉善待自己》,这样的题目也会让人耳目一新。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体裁应该是统一的,拟题时要通盘考虑,兼顾全面,写作时不能生搬硬套,架空话题。在上述三种方法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动脑筋,力争拟出自己的特色,在拟题技巧上有一个飞跃。话题作文拟题歌谣题好文一半,拟题须思量。话题作文妙,好题不可少。增删最方便,引用更奇妙。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方法用的好,读书少不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篇3

【关键词】后话题作文;应试策略

与往年相比,2008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写作的文体分类已从以往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改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文体的范围在扩大,考生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2.作文的等级要求从原先的D级要求提高到了E级要求。3.将作文的分值从60分提高到70分。从复习的角度看,这些变化对我们备考的影响并不大。但这并不等于说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完全按以前的方式进行。仔细分析这些年高考作文的进程,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已经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或者说高考写作已从话题作文“称霸”时期进入到“诸侯纷争”的“后话题作文”时期。

自1998年高考作文要求从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选择一个,也可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体裁”以来,话题作文以其审题难度低、思维束缚小、表达余地大的优点而风靡中学教学的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高考的进展,话题作文也由于它上述的优点而表现出它不可回避的不足或缺陷:套作、矫情、胡编乱造、无病呻吟、不讲文体的“四不像”等,影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于是,新的作文模式应运而生,作文进入了“后话题作文”时期。

一、分析近三年来各地高考作文发展走向

从近三年各地高考作文的题目及要求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命题的变化走向。2005年15套高考试卷中,仅有北京、天津、重庆和辽宁四套试卷中作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方式,上海、湖北采用选角度作文,其他试卷仍然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可以称为是“后话题作文”的试探阶段;到了2006年,全国17套试卷中已有10套试卷不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是“后话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并存阶段;而2007年19套试卷中仅有6套试卷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其他省市的试卷都抛弃了话题作文而采用命题作文或选角度作文的形式,可以说是“后话题作文”的推广阶段。

再来看江苏这三年来高考作文形式的变化。2005年江苏省进入自主命题的第二年,2005年的高考作文在2004年话题作文“山的沉稳,水的灵魂”的基础上,继续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谈对人生的看法,体现江苏文化大省的特点,具有较浓的文学意味;2006年则改为了命题作文的形式,要求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并在提示中引用了鲁迅先生的名句,从大雅到大俗,从天空落到了地上;2007年的“怀想天空”又回到了雅的位置,在“怀想”和“天空”上作文章,采用的便是命题作文的形式,提高了写作的难度。

由此可见,高考作文自2005年起便进入“后话题作文”时期,形式变化了,要求提高了,难度增加了。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由此明确我们高考作文应试指导的方向,进而确立应试的策略。

二、“后话题作文”的特点

“后话题作文”的称呼主要是就其在话题作文后出现而施予的,其实“后话题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选角度作文也不过是原先的材料作文的翻版。但我们如果就此来认识“后话题作文”,那是要吃亏的,因为现在的命题作文与原先的有了很大的不同,更不要说选角度作文了。在此想就“后话题作文”的特点作点应试的分析。1.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要求我们依据所给的题目,结合相关规定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契合题意,内容充实的文章。与话题作文相比,命题作文的难度就在于审题的难度增加了。话题作文诞生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降低审题的难度,即使这样,每年因为审题不当而失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而命题作文则是让考生就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所揭示的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内容、形式俱佳的文章,审题的难度大大高于话题作文,因而在写作中跑题、偏题的机率将大大增加。这是命题作文与身俱来的问题,显然与当初实行话题作文以减少审题难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既克服话题作文“套作、矫情、胡编乱造、不讲文体”的短处,又能发挥话题作文“审题难度低、思维束缚小、表达余地大”的长处呢?“后话题作文”时期的命题作文还是有许多与原命题作文不同的地方的,主要有三点:

①所“命”的那个“题”虽然需要“审”,但不会太为难考生。即题目中的那个词语或那个短语,不会太生僻、太深奥。比如2006年江苏的“人与路”,就是谈“人”与“路”之间的关系,只是在“路”上有一定的象征或比喻义,需要考生去“审”清。再如2007年山东卷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就“风化”一词需要认真“审”一下,其他的并无难处,即是要求学生写出“记忆中深刻的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却”。

为了降低审题的难度,2007年的命题作文几乎已经没有了概念的命题。2005年、2006年我们还能看到诸如“位置与价值”、“走与停”、“人与路”等两概念的命题,到了2007年几乎所有的命题只有一个词语,比如福建的“季节”、辽宁的“我能”。当然有些命题中也有较大的难度,如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题目中的“春光”就颇有深义,且它又是指向“看妈妈”的,“春光”的含义就有了限定,即能报答妈妈的东西。

②许多命题之前都加了些提示性的材料或语句。比如2006年的江苏卷“人与路”,在命题前命题者加上了这样一段文字:“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这是一段提示性的文字,提示你可以写“路是人走出来的”,也可以写“不要去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这些提示为考生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审清了题意,对那些审题有一定难度的考生无疑是个福音。

再如2007年的江苏卷的作文命题也有一段文字:“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这段文字中“头顶一方天”、“心中”“一片明净的天空”从实和虚两方面为考生揭示了“天空”的含义,告诉了考生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选材,从而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③文体是可以选择的。传统的命题作文,题目就限定了写作必须采用的文体。如文革结束后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你就只能写成记叙文。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只能写成议论文。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只能是论述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说文。“后话题作文时期”的命题作文就宽泛得多了,除明确规定的以外,(如2006年湖南卷的“谈意气”规定是写议论文)文体是不限的。

当然,文体可以选择,也说明考试中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文体。这个“最适合”既是指考生本身长项,更是指命题更适合写何种文体。比如2006年江苏卷的“人与路”记叙、议论都适合,但2007年的“怀想天空”,则更适合写成记叙文。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时认真思考,作出准确的判断。

2.选角度作文。严格地说,选角度作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盛行的材料作文的发展。这种作文样式是命题人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或图画,如2007年全国卷Ⅰ),考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其中的一个角度作文。因此有的地方称这类作文为“材料作文”,我个人认为是不够妥当的,因为它与材料作文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①选角度作文的立意是多元的。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单一的,考生只能根据材料审出一个角度,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否则就是跑题或偏题。如1990年关于孪生姐妹对玫瑰园里花与刺的评说的写作、1995年关于“鸟的对话”的问题,论述的角度都是比较集中的,只能从“看问题必须从主流入手”和批判“只看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的角度进行立意。选角度作文却不然,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以审出多个角度,因而也就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即使是这类形式刚出现时的2005年,作文要求中虽然没有出现“选择一个角度”的说法,但材料提供的角度绝对不会只有一个。比如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谈论的角度既可赞成,也可反对,更可两者兼顾。这样审题的难度自然就相对要低一些。

我们以200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一共提供了两则材料,具体如下:

材料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材料二:华农大学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命题者的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那么这两则材料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选择呢?根据这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丛飞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丛飞帮助过的年轻人角度思考;可以从华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希望小学的同学们的角度思考。可以提炼出“人类应有博大无私的爱”的观点,也可提炼出“旷达宽厚的心胸是优秀的品质”的观点,更可提炼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老主题。可以批评丛飞的受助者,也可为受助者辩解。

所要注意的是,选角度作文虽然立意的角度多了,却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立意,因此审题仍然是很重要的环节,要在提供的材料本身范围内去寻找角度。

②材料作文的文体选择是单一的,选角度作文的文体选择是多向的。当初的材料作文只能写成议论性质的文章,写成记叙文就不可以。如1995年的“鸟的对话”,你就无法将它写成记叙文,更何况许多作文要求中就规定了写作的文体。选角度作文则不同了,2006年全国卷Ⅰ“有关读书现象的思考”的命题没有明确一定要用什么文体,2007年全国卷Ⅱ的命题则明确自主“确定文体”。这就是说,在文体上选角度材料作文沿用了话题作文的要求,给不同的考生以发挥自己专长的余地。但必须要说明的是:不作文体要求并非不讲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的作文;另外,不同的材料要求,在文体上也有选择的倾向,2006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更利于写成议论文,而200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则两种文体均可选用,这和命题作文具有同样的道理。

③材料作文的写作格式是确定的,选角度作文的写作格式是多元的。材料作文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具体如下:

这种作文的格式有点像写读后感,只不过读后感的“材料”是读的那本书(文章),“观点”是你对这本书(文章)的看法,而论证的依据主要来自书(文章)的本身。选角度文章则不必受这种格式的束缚,只要符合你所选的文体要求即可。如同为200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一篇题为《守住心灵的绿茵》的文章,就严格按照议论文的要求开展论证,而另一篇题为《落红》的文章,则是按散文的要求,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写作的,两篇文章都成为了当年高考的佳作。

④选角度作文虽然不必重述材料,但不等于可以不管材料。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作文就强调必须紧紧围绕“读书”的内容展开;2007年全国卷Ⅱ的命题本身就强调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那么就必须紧扣“爱心”的主题。

三、我们的应试策略

明确了“后话题作文”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以后,我们就可以确立我们的应试策略。

1.加强审题训练。与话题作文相比,“后话题作文”大大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从历年的高考作文阅卷情况看,即使是话题作文时期,偏题、跑题的现象也是影响作文得分的最大问题。如今审题的难度加大了,我们在应试的训练中更要加大审题训练的力度,要作专项的训练,并结合模拟题开展实战演练。江苏卷近两年的命题作文仍然坚持提供一定提示语的做法,比如2007年“怀想天空”的那段提示,就可以引导考生找准写作的方向,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2.加强文体训练。无论在何种作文考查情况下,文体的训练一定要放到议事日程上,不要让学生写“四不像”的文章,不要让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去练所谓“夹叙夹议”的文体。要吸取2007年那篇被抢救出来的文章的教训。那篇文章当初之所以被打成38分的低分,就因为那篇文章前面将近五分之二的篇幅采用的是议论为主的手法,后五分之三的篇幅采用的是记叙的手法。而按高考阅卷的要求,决定一篇文章是什么文体,放宽的要求是由三分之二的表现手法而决定的。按这样的标准,那篇文章就既不是议论文也不是记叙文了,打成低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3.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严禁矫情、套作、假编的文章。喻旭初老师之所以把那篇被打成38分的文章抢救出来,就因为它表达了真情实感;而这次期末考试一篇原本定为满分的文章,虽然语言很美,文采很好,但因为缺少真情实感,所以被扣了4分。写真情实感,并不排斥虚构,但必须写自己生活范围内的,而不要去写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写自己不熟悉领域中的内容,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胡编乱造。

4.注意“后话题作文”的细节训练。细节决定成败,同样决定作文的成败。“后话题作文”的细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题目。命题作文的题目是命题者已经决定了的,谁也无权更改,但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是随意改换题目,比如期末考试的命题作文“滋味”,有的学生就改成“成长的滋味”、“千滋百味”等等。二是忘写题目。以前话题作文要自己拟题,由于拟不出,想写完后补,结果匆忙中就忘写了。

②重形式轻内容。受高考优秀作文的负面影响,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每年都在影响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这种情况又有三种现象。

一是重语言的华丽而轻文章的内容。一些文章看上去语言十分的老练,似乎语言功夫很好,仔细分析却发现文章并无什么实质内容,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这次期末考试的那篇原先要打成满分的作文就有这样的情况。做老师的千万不要让我们作文基础尤其是语言功夫较好的学生去走这条死胡同,要写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是一味模仿往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这两年举历史人物如“李白站在十字路口”之类的文风,十分流行。要知道,代古人发幽思,是写不出真实的感情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走进古人心灵的能力。当然,这里还有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的问题,去年的高分作文今年就不一定也会得到高分。

三是走歪门斜道,搞“一招鲜,走天下”的路,企图用一两个古人来包打天下。比如有了苏轼、司马迁就可以统包诸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凤头猪肚豹尾”、“人与路”和“怀想天空”等所有题目。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却未料人人都这样写,岂不要让阅卷老师大倒胃口?

③未完稿的作文。每年都有因时间来不及而造成的未完稿作文。按要求未完稿的作文最低是可以打到20分的,70分的作文只得到20分,损失是极大的。对于考场上来不及完稿的学生,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完稿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教会一些对付未完稿的方式。如字数不够的,每50个字扣一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未完稿变成字数不够的文章呢?当发现自己已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文时,要设法写好结尾。即使只评为42分,再扣除不够的字数,最多也就扣到5分为止,那也有37分,要比那20分多出了不少。

④点好标点。我们的学生作文对标点是极不重视的,一“逗”到底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一些作文基础好的学生也是如此。这次期末考试阅卷中,有位老师拿给我一篇作文,建议可以打高分,被我否决了,原因就是因为这位考生的作文每段结尾处都没有标点。这应该是我们在平时练习时要求学生尽量避免。

细节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三段论”的文章,学生不会分段,那就要作死规定。比如开头一段,结尾一段后,中间部分一定要让他分出三段来,久而久之,他就会分段了。再比如卷面书写的问题,一定要整洁,字迹不说要多漂亮,清楚是起码的要求。

5.引导中下等的考生写稳当的文章。中下等考生语文水平不高,有的学生整张试卷主要的得分是由作文拿到的。现在作文的分值增加到了70分,这实际是加大了写作水平高的考生与写作水平低的考生之间的差距。去年江苏高考60分作文的切入分是48分,距满分差距为12分;现在70分的作文一般认为切入分是52分,距满分差18分,增加6分的差距。更何况那些还得不到切入口分数的考生呢?所以要尽可能不让学生的作文在切入分以下,写好稳当的作文。不跑题,不无病呻吟,尽可能地写完整作文,不在非智力因素上丢分。

中考话题作文应试策略 篇4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淡化文体, 放宽文体限制, 不设审题障碍, 倡导自由表达, 强调综合素质, 鼓励创新思维。在准确学习、理解中考话题作文的命题精神后,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试策略:

一、认真审题, 看清要求

话题作文虽然排除了审题障碍, 但并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 麻痹大意, 一定要认真审题, 看清要求。话题作文的审题非常关键, 它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 一定要根据出示的材料, 理解话题的内涵, 明确要求, 决不能超出话题限定的范围。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 话题作文中常有一条要求是不限文体, 它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来自由发挥, 但需要注意的是, 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 当你选择了一种文体时, 就要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 不能将几种文体混杂, 写出的作文在文体方面“似马非马”, 这就违背了命题的原则。

二、从不同方面来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同一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如以“适应”为话题写作文, 正面立意可写:“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我们要学会适应自然、社会、周围的环境等。反面立意可写:不能一味被动适应, 应该有条件地适应, 如果周围的环境是污浊的, 就一定不要适应。但应该明确, 在确定中心后, 文章一定要重点突出, 不蔓不枝, 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要毫不含糊, 旗帜鲜明。如某学生在写《开卷有益》时, 先从多方面阐述了读书对我们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可在结尾处却又强调了读不健康的书的危害, 虽然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在这里却与文章的主题相悖, 使立意不够鲜明。

三、留意生活, 做到“我手写我心”

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但“家庭———学校———社会”三类生活仍是中考命题的主旋律, 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平常生活中, 应让学生做一个留意生活的有心人。当这些既开放又贴近生活的话题为考生提供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 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遇时, 考生就能在自己有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的领域, 纵横驰骋, 一展才情, 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的作文内容鲜活, 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定能令人耳目一新。

四、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

话题作文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给了考生一个开放的构思空间, 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写作时如果不缩小范围, 就会出现“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毛病。由于它的外延大, 限制小, 写起文章来容易内容空洞、文意散漫, 给人以泛泛而谈之感。如何才能把话题作文写准、写实、写细呢?关键一点就是会把话题化小, 化一为万, 万中取一, 以小见大。因此, 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 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如以“压力”为话题作文, 考生可以通过提问然后自己来回答的方式来缩小话题的范围, 可写压力来自负担过重, 压力来自责任感;可写压力来自外界, 压力来自自身;可写重压下喘不过气来, 可写变压力为动力。在写作时, 侧重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从小处、从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 进而做到化大为小, 小中见大。

五、敢于创新, 展现个性

既然是考场作文, 在阅卷老师产生“视觉疲劳”时, 具有新意的文章才能成为百花丛中最亮丽的一朵, 才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因此, 在写作时就要敢于创新, 展现个性。其实, 新颖并非要刻意而为之, 有时, 一个鲜活的事例就会使文章极富感染力。因此, 笔者每年都会介绍学生关注“感动中国人物”的典型事例和颁奖词, 这不但使学生的素材库得到充实,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样, 他们就会“以美的心灵去感悟美, 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 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在写作时, 学生就会将真情实感通过文章反映出来。相信, 真挚的情感永远都不会贬值, 永远都不会失去打动别人的魅力。

六、紧扣话题, 选好角度, 拟好标题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篇5

一、巧用流行语

成语俗语蜕变后可作标题。如《诚信顶天,善良立地》,将诚信与善良作为顶天立地之本;《失信猛于虎》,直接由孔子的名句“苛政猛于虎”蜕变而来;再如《推己及人,拷问心灵》也是如此。这些题目匠心独运,生动活泼。

流行歌曲的歌词可作标题。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富有思想性、哲理性,只要善借巧代,就能妙笔生花。如《答案,你大胆地丰富起来》、《我属于记忆》、《都是不诚信惹的祸》、《诚信之恋,一生不变》,都带有流行歌曲的影子,其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和时代性。

电影、电视剧名可作标题。优秀的电影、电视剧是家喻户晓的,而其中的人物形象更是经久难忘的。如《答案,与丰富多彩共舞》(化用《与狼共舞》影片名),《离开诚信的日子》(化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名),《心灵深深》(化用连续剧《庭院深深》名),这些标题就有改用、化用电视剧剧名的,也有仿用、借用电视剧剧名的,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时尚广告词可作标题。广告是为产品宣传所用,所以每则广告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消费者,把广告改用为作文的标题,既显眼又为人所知,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如《关爱心灵,善待选择》,《诚信,山村人都知道》,《心灵,应当补钙》等等,都直接化用广告词作标题,显得很灵活很形象。

古典诗词名句可作标题。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的许多作品题目都是源自古典诗词。如《在水一方》、《青青边草》、《几度夕阳红》等,都被学生化用过,这样的标题给人一种儒雅庄重的感觉。

二、善用修辞格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的概念等同。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可以收到新颖含蓄之效。

1、对偶。一考生拟题为《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菩萨解难》,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文笔,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

2、引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记忆移植”走出困境》,这是作者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名句作为标题,印证了“记忆可以移植”和“移植”的勇气。这种标题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慨叹。

3。比喻。一考生标题是《人生也是一张答卷》,将人生比喻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分别叙述,最后点明主旨“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显得新颖独到。

其他修辞方法如仿词(如《缘何前“腐”后继》)、粘连(如《冰城人留下火热的答案》)、顶真(如《心灵选择,选择心灵》)、双关(如《多彩不必强求“出彩”》)等等,均不失为拟题的佳作构思。

三、妙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属无声语言,用它们来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考余地。

话题作文出现之前的历年高考中,已有不少考生在拟题时拟题引进了标点符号这一涓涓活水,使文章增彩生辉。如1987年江西一考生针对游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拟题为《?+?+……=0》,形象地反映了某些人宁肯“人人为我”,也不肯“我为人人”地滑稽可笑的心态。事实上,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已使文章醒目不少。

话题作文开始后,更有不少考生以标点入题,使文章光艳夺目。20山东一考生以《美哉,生活着!》为题,运用简洁醒目、生动可感的倒装句式作为标题,然后行文以书信体的形式,别开生面地唱出了自己“囿于优裕家庭的羁绊,敢于作出人生的正确选择,确立自己的方向和观念,做‘终生活着的人’”的主旋律,文题相应,主题深刻。江西一考生以“江郎才尽”这一历史故事为依据,来一个故事新编,以《江淹:诚实,守信,可爱!》为题,写江淹写不出东西就不写、不去套其他诗人格调来蒙骗别人,赞美其良好品德。这种标题有较强的动态感,人物如在眼前,活灵活现。

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探析 篇6

一、细审题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题目大,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让学生难以下手。怎样迅速选定材料呢?一是“化大为小”。它指的是通过对话题进行修饰、限制、补充等方法,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尽量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抓住写作的切入点。比如以“美景”为话题,你可以通过限制和修饰补充话题,使文章变成“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等等。二是“化虚为实”,有的话题比较抽象,是一个“虚”的话题,你就应该从实入手。比如“靠”这个话题,你可以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等,这样一来,文章就有话可说,文章的内容就充实了。

二、走熟路

首先,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考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你应选定你擅长的文体来充分展示你的写作个性。擅长叙事,你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你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你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你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你可以选择杂文……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然后,确立中心,谋划全篇,编写提纲。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作用,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为有效手段。题目“宜小不宜大”,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学生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潔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好是两遍:第一遍可采用“略观大意”的方法,参照原先列就的“框架”,从主题、思路、材料等方面进行复审。如果发现某方面的“毛病”,切忌大增、大改和大换,而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竭力使之“顺理成章”;第二遍应倾力于文字表现方面的问题。对于局部性的小毛病,细加追究,诸如错别字、病句,用得不当的标点符号等,逐个订正,力求文字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微探 篇7

面对话题, 选择哪一种文体更合适, 这需要对文体有一点研究, 也要对自己的写作特点有一点了解。这叫“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一旦选定了一种文体, 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 不能随心所欲, 写成“四不像”。但有文体意识并不等于拘泥于陈旧的文体模式, 文体同样需要创新, 不能老是在记叙文、议论文两种文体上做文章, 要借鉴其他样式的文章格式, 移花接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作文时要注意下面三点:

一、广泛熟悉另类体裁

如果想尝试写另类题材作文, 自然需要十分了解、熟悉另类体裁的特点, 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前提条件, 例如:

1. 小小说。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 这种体裁最适宜承载丰富鲜活的人物命运、性格、灵魂及社会事项, 问题的框架则构建在记叙性、情节性的基础上, 但小小说要在“小”字上做文章, 它应当是小而巧, 小而精, 小中见大。其三要素为:立意、情节、结局。因为要小中见大, 就要立意新颖而深刻。情节曲折跌宕, 结尾要出人意料。有人说:“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 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所以小小说应着力从“尾部”去开发自己的活力。

2. 诗歌。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要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无限的内容, 所以它的内容必须高度集中, 语言必须高度凝练。诗歌也有三要素:意象、情感、分行押韵。诗就是要用意象说话。一首诗中可以只有一个意象, 也可以有许多意象, 关键是意象要关键突出、有力。诗歌是感情激动的产物, 但表现感情需要把感情化为形象。诗歌在文体形式上熔铸外化的灵性格局。所以分行排列, 其中片断常超拔于作品整体而自称境界, 如“警句”“诗眼”之类。

3. 散文、杂文、随笔。

这类题材看起来都有些随意性, 实际上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 任何作者都难免或侧重记叙 (倾向于小说边缘) 或侧重“理趣”的议论 (倾向于理论文体的边缘) 或侧重抒情 (倾向于诗歌边缘) 。散文、杂文、随笔是“云游四方”的文体, 但无论怎么云游, 也要形散而神聚, 间接精粹。

4. 日记体、书信体。

这是抒发情感刻画内心的最好形式, 可以将复杂的情节演化为具体的时间流程, 也可以借助第二人称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熟悉另类体裁的途径很多, 可以关注报刊上的另类体裁文章, 如《语文报》《作文指导报》《作文》《作文与考试》等经常刊载这类作文, 留心一下会从中受到启示, 还可以关心媒体, 特别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体裁, 也可以阅读专业书籍, 深入了解某种专业体裁, 以便考场应用。

二、反复训练另类体裁

如果你对某种体裁比较感兴趣, 想在考场上应用一下, 平时必须对这种体裁多加训练。只有经过反复训练, 才能全面把握这种体裁形式, 才能发现和解决写这种体裁的难点, 在考场上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例如, 你特别喜欢小小说这种体裁, 并且想在考试中应用这种文体, 那么你在课下就要多多练习这种文体, 久而久之, 你对这种文体就会非常熟悉, 写作起来就会轻车熟路, 一蹴而就。

三、善于选取另类体裁

另类体裁是很多的, 但并不是随意可以使用。这里还有一个选取的关键, 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个人的擅长, 要选取自己最拿手的一种;二是内容的需要, 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否则就可能买椟还珠、弄巧成拙了。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篇8

一、简述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在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 有些教师采取的是老套的教学方法, 对话题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或者重要的信息掌握不迅速, 在教学中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进行材料与话题的比较, 没有深入的引导, 尤其是在话题教学中没有系统化的常规训练, 在教学中对于话题的探究性分析不够, 造成更多知识点的严重缺乏, 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 教学显得呆板甚至枯燥无味。

2. 审题偏差相对较大。

在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 审题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在引导的过程中侧重于对知识点的分散性教学, 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 就会出现审题上的偏差。譬如, 在话题作文教学中, 有这样一个话题:人生的一切变化, 一切魅力, 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在这样的话题背景下, 要形成鲜明的话题特征以及个性化的表述, 就要突出个性化的审题, 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就会侧重于写红花和绿叶、警察和小偷、好学生和差学生、台上和幕后等此类话题, 造成主题思想的偏差, 这些不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需要。

二、分析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审题的技巧性

1. 选题立意紧扣主题。

在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 要确定好全新的写作角度就要构建适合自己写作又能体现主题的选题与立意, 并且要遵循主题思想表达的原则, 在不违反话题中心意思的前提下, 从不同角度进行权衡, 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发散性思维训练, 最后进行中心思想的全面表达, 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 形成全面的主题表达, 更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譬如, 有这样一个话题:书可以医治愚昧, 书可以使人聪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许, 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义和我们的喜怒哀乐……要求: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在这个话题的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 在文体上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样更加有利于对这个话题的中心思想把握。

2. 审题写作的技巧性运用。

在初中话题作文教学中,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 在话题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把准审题的关键词, 让学生在学会在关键词中找到更多的亮点和写作途径, 尤其是可以通过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领会寓意法、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法等方式, 从多方面进行审题, 并在审题的过程中, 权衡各种不同的思想主流, 尤其是要进行整体中心思想的表达, 形成全方位的技术控制和审题。如以"水"为话题:经过组词、析词、联想后, 可确立如下中心:第一、装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欢乐。第二、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第三、认准方向, 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通过审题的整体把握, 能形成具体的运用方式。

3. 教学方法的更新运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不同的教学手段, 尤其是将各种技巧性的运用, 包括有想象法、拟人法、悬念法等, 并结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需求,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 融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教学中体现出全面性、深入性的审题、构思、谋篇等, 更好的推动话题作文中审题的技巧性运用。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审明题意, 审材料、审话题、审要求、审提示。然后注意文体, 选用擅长的文体。例如, 要“告人以事, 使人同感”, 选用记叙文;要“晓之以理, 使人信服”, 选用议论文;要“授人以知, 使人懂得”, 得写说明文。有体式的样子, 有意规范的写作。接着是拟定题目、确定中心、组织文字, 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格。

初中话题作文的审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在构思、选题等多方面的引导, 让学生在综合知识的运用中掌握更多的技巧, 学会更多的知识, 提升话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瞿秋霞.高中生材料作文偏题问题及对策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35) .

[2]高惠彦.包恩齐.新材料作文最佳角度立意的技巧[J].阅读与鉴赏 (下旬) .2011 (07) .

[3]陈惠.材料作文训练教学案例[N].语文周报 (高中教研版) .2011 (42) .

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篇9

一、巧用修辞摄人心

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能使自己的文题生动、形象, 富有文采, 收到摄人心魄的效果。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 有人用比喻拟出了“小心这把双刃剑”, 准确形象, 新颖独到;有人用对偶拟出了“记忆王国唐僧行凶, 南海仙境观音解难”, 巧借神话, 鲜明突出。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有人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条条大路通罗马”为题, 恰如其分, 独出机杼;有人反问“阳光很活泼?”为题, 立意高远, 令人警醒。以“诚信”为话题, 有人拟出“‘诚信’漂流记”, 运用拟人将“诚信”人格化,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 修辞手法的妙用能使文章焕发出一道亮丽的风采, 引人入胜, 令人深思, 使人折服。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

借用数学、医学、英语等其他学科语言来拟题, 往往能收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效果。如全国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 有些同学用英文写成的题目“Neverland”、“Touch”、“Sunny, 还是Sunny”就显得特别醒目, 给人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有人针对美国的霸权主义, 运用医学语言拟出“山姆大叔的就诊报告”, 发人深省, 可谓当头棒喝;有人以“加速度”为题, 从物理学的概念出发, 引出人们成才与失败的哲理, 颇有新意;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 有人拟出了“7-1=0”、“1>6”、“7-1=?”, 分别以等式或不等式突出了“诚信”的重要, 化抽象为具体, 化繁复为浅近, 使七个“背囊”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收到了纯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所以这些题目打破了学科界限, 富有创新精神, 可谓独树一帜。

三、借鸡下蛋自生辉

引用、化用、修改、仿造诗文名句、名言警句、流行歌曲、精彩的广告词、民间谚语或改装、套用文学名著、影视剧本的篇名作等为文章的题目, 借鸡下蛋, 省时省力, 自然生辉。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 有人引用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为题, 来写对记忆移植的困惑, 令人心动思凝, 掩卷沉思。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有人所拟的文题为“创新永恒”, 巧妙地将美国著名大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略加修改, 精彩传神, 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借“他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 可谓恰到好处;有人套用了澳柯玛的广告词“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为题, 优雅别致, 引起共鸣。以“诚信”为话题, 有人化用“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格言, 拟出“诚信所至, 金石为开”的题目, 有力地突出“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应讲诚信”这一主旨。这些拟题使文章既有文化内涵, 又能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使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四、改变句式铸特色

有时为了突出某个词或某个成分, 故意改变句子的结构或运用独词句、反问句、短句等特殊的句子来拟题。如2000年全国高考中一位考生以“美哉, 生活着”为题, 突出谓语部分, 强调生活丰富多彩的“美”;2001年一位考生以“苏醒吧, 灵魂”为题, 强调“苏醒”, 痛陈道德沦丧, 呼唤“诚信”归来, 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有人用“今夜, 我走过”为题, 强调“今夜”给我的特殊意义, 埋下伏笔, 吸引读者;有人用“官!官!官!”三个独词句拟题, 简洁有力地概括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官”的复杂态度。所有这些拟题方法, 有利于凸现主题, 有利于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五、矛盾乖谬设悬念

运用正话反说、矛盾错位、反弹琵琶等违背生活常识、事理逻辑与传统习惯的手段来拟题。如鲁迅先生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使人难以忘怀。有个学生写了一篇《老师给我写情书》的文章, 写一位因丑陋而自卑的女学生在班主任老师情书的鼓励下, 树立信心, 刻苦攻读, 考上大学的故事;有位学生以“带着镣铐跳舞”为题, 写自己的高中生活, 别开生面;有人以“勇敢的弄斧者”为题, 赞颂班门弄斧的人, 写出了新意。这些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拟题, 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阅卷者的阅读兴趣。

上一篇:用户类故障下一篇: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