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自然保护区(共5篇)
盐城自然保护区 篇1
1 生态因素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简称“盐城自然保护区”, 下同) 独特的地理位置、淤积淤长型海岸带、丰富多样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浩瀚无边的“芦苇荡”, 一望无际的“红地毯”, 引来了美丽天使丹顶鹤和它的动物伙伴们来此栖息, 使广袤的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充满了神奇和活力, 成为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乐园”。
盐城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83年, 1993年1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 面积1.73万hm2,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生物圈保护区, 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 并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是全国第一个海涂型自然保护区, 是国家一类珍禽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每年金秋10月, 一群群丹顶鹤便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飞到这里越冬, 最多时有1000多只, 占世界野生种群的60%以上, 为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群集结地, 在丹顶鹤的保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盐城自然保护区还是许多鸟类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 有记录的鸟类396种, 隶属于19目52科, 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等11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灰鹤、黑脸琵鸾等64种。盐城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沿海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 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都十分丰富, 物种数量约占我国海岸带生物物种总数的1/10, 是一些濒危物种关键的栖息地。
生态旅游的研究认为, 生态旅游的评价是评价某一旅游地的旅游满足理想的生态旅游原则的程度, 即社区、生物多样性和旅游三方面相互联动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管理, 旅游、保护区和当地社区能够共同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为湿地这个敏感的资源环境, 生态系统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旅游价值中, 物种珍稀度也是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资源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区位和经济条件、人口素质和服务设施可以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背景。在旅游条件中, 解说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因为生态旅游的目标是通过旅游让游客受到生态环境教育, 通过解说丰富游客的知识, 增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如安全性、维修状况等也是衡量的重要指标。在旅游发展潜力中, 旅游经济占当地比重是重要的指标。
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色优美, 让人放松身心, 问卷和采访结果中游客满意度比较高, 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此外, 自然生态系统完善, 旅游价值较高, 是未来开发生态旅游业的基础。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仍处在起步阶段, 原因主要是生态敏感、脆弱, 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的权衡上, 还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要进一步得到发展, 需要在生态保护、服务设施、文化背景方面都要作相应的改善。
2 文化因素在旅游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对于很多非当地人来说, 丹顶鹤给他们的印象是一种珍禽鸟类和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丹顶鹤的更进一步的感性的认识则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曾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首叙事歌曲向人们讲述了养鹤姑娘徐秀娟为找回受伤丹顶鹤陷入沼泽不幸牺牲的真实故事。
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随机询问后, 我们发现游客们对丹顶鹤相关文化的了解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曲, 1/5的人由此知道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存在, 近半数能就丹顶鹤相关文化谈谈自己的认识, 尤其是带着孩子来此观赏的家长更是寓教于乐, 在观赏过程中给孩子讲解生物知识和文化常识。大部分游客认为到保护区除了一般意义上旅游观光带来的享受, 还提供了一个提升自身和下一代人文素养的宝贵机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中青年游客比青少年游客更觉得可以开“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中的。至于中老年游客, 他们占游客整体的比例要低于前两类, 保护区则满足了他们想要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好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的需求, 还表达了对鹤所象征的一种气节的欣赏。
在实地调查后发现, 对于游客整体, 他们对此地的了解要多于一般意义上景点的了解。对游客整体进行细分, 可以发现他们对来此观光的需求层次丰富, 大致依年龄不同有所区分。青少年游客看中一个“乐”, 久居城市的他们对于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的了解主要来自书本、长辈的描述、网络等, 因此保护区内的景色对他们来说是新鲜而充满吸引力的, 这是一个将之前的文化印象转为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青年游客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他们中不少经历过乡村生活, 来此的意义, 更多是感受文化和教育子女。中老年游客则是看中这里安静优美的生态环境。
不难发现, 在对旅游目的的回答中, 可以归结为文化因素的回答出现频率相当高。换言之, 在旅游吸引力中, 文化相关的因素有不小的贡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 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 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 这段话解释了各类游客喜欢来盐城自然保护区观光的原因。
在一些摄影展中, 也能见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的身影, 使盐城自然保护区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在以盐城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展开的宣传教育活动, 如爱鸟周活动、丹顶鹤文化节, 让人们在实地体验和感受当代文化的同时, 认识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初成立的丹顶鹤文化研究会致力于“通过研读中华丹顶鹤文化经典, 交流研究心得体会, 探讨人生真谛, 提升公众社科素养, 弘扬丹顶鹤文化精神, 为文化盐城建设争作更多贡献”, 文化对盐城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重要性将提升。这体现了盐城自然保护区未来的走向, 是进一步丰富其职能的要求。文化的发展和建设, 使得盐城保护区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差异性, 从本质上优化了保护区所承担的旅游功能。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不仅在于购票进入保护区, 还在于相关产品的开发。在附近的商店有售丹顶鹤主题的纪念品, 如丹顶鹤图案的钥匙扣、明信片、丹顶鹤主题的摄影集等等。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购买作为收藏或纪念或转增他人的礼品。这种方式在为当地带来收入、增加可以用于保护当地珍禽异兽及其生存环境的经济基础外, 还使得保护区之行在心里留下更深刻、更长久的印象, 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理论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精神的家园, 结合保护区的现状, 就是要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对照《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来看, 保护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正步入正轨。盐城市政府正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 射阳县已成功举办七届丹顶鹤文化艺术节, 全力打响“鹤乡”地方特色品牌。此外, 还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既要保留保护区的原生态和本真性, 又要通过旅游开发向外界宣传推广。比起许多著名的具有生态及文化优势的出行目的地, 保护区在这条路上走得虽然还不远, 但所走过的是经过谨慎思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路线。
立足现状, 展望未来, 可以预见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是未来趋势。对于盐城国自然保护区来说,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始终是“保护”二字, 保护滩涂资源, 保护动物资源, 保护文化资源。除了实地体验, 还可尝试网络体验这样能让更多人领略自然风光、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因此,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应强调精细化、个性化、现代化;在营销方式上, 也应与时俱进, 采用微博、微信等当下流行的、成本低廉的平台, 提升知名度。
3 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建设
近年来, 随着盐城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调小和周边开发力度加大, 丹顶鹤越冬栖息地生境也逐渐由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和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其分布比例已超过原生生境,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栖息范围逐渐缩减, 分布已由过去的连续分布变化为目前的点状分布, 资源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逐步失去。对丹顶鹤越冬种群分布动态及栖息地分布现状、趋势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其在沿海开发进程中的动态规律, 据此提出盐城沿海开发红线和生态保护的科学政策措施, 对保护越冬地丹顶鹤生境与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发展生态旅游, 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生态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 形成互利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关系。形成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 通过对环境的保护, 达到生态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旅游改进旅游方式, 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在生态旅游的进程中, 搞好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规划和管理, 使环境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协调有据可依,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在发展生态旅游业, 政府应权衡得失, 科学决策。必须划定盐城沿海开发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区域和生态红线。不管是旅游业, 还是开发区域的开发活动, 都会有人打着各种旗号,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获取他们的利益, 很少考虑到生态带来的长远利益。在开发的同时, 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为丹顶鹤的生存环境提供保障, 保全生态旅游价值。
(2) 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对于违法开发的区域和受到污染的区域, 政府和相关责任部门必须追究违法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撤销违法开发区域, 科学适宜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对于未污染的湿地,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惩罚与鼓励措施, 并严格执行。
(3) 通过生态旅游宣传活动, 提高人们对生态旅游认识, 增强政府、企业和公民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守法经营的责任感。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去农村、小镇这些观念落后的地方宣传, 尤其是去政府、开发区和企业宣传, 打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认识———“用这么一大块地就养这几只鸟, 太不值得了”, 监督政府、企业和公民守法经营。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引导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遵循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允许开发的区域, 适度有序地规划实施人工和半人工的湿地生态系统与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生态修复保护工程, 为在不同的时段内的不同的水鸟栖息和繁衍拓展一定的生存空间, 对自然湿地适度调节和生境多样化要求的补充, 保持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保全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价值。在这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 走出一条更加适合本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互利共惠的新路子, 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4 研究实践感想
经过研究实践, 了解了盐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的现状, 更是深深感受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实践, 期望成为全国的示范。领略到以前少有见到的自然滩涂风光, 产生了对神奇的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整个研究实践过程中, 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我们意识到生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各自承担和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吕士成.盐城沿海滩涂丹顶鹤的分布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生态科学, 2008, 27 (3) :154~158.
[2]吕士成.丹顶鹤在盐城地区的分布[J].野生动物, 1989 (1) :19~21.
[3]吕士成.人工湿地对丹顶鹤越冬分布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7 (4) :242~245.
[4]王会, 楚国忠, 钱法文.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2000年丹顶鹤越冬调查报告[C]//郑光美.中国鸟类学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盐城自然保护区 篇2
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参观。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位于盐城市东部的黄海之滨,包括东台、大丰市、射阳、滨海、响水五县(市)一区的沿海滩涂。总面积4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74万公顷。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世界野生丹顶鹤存活量不足2000只,每年来此越冬的达1200只左右,占60%以上。丹顶鹤在动物界与大熊猫一样珍稀,因身披白羽,头顶丹朱而得名。它体态秀逸,举止文雅,性情幽娴,能歌善舞,被誉为“仙鹤”,人们还常说“松鹤延年”,把她当作吉祥的象征。丹顶鹤是迁徙规律极强的候鸟,每年秋末冬初由东北飞至南方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再飞回黑龙江扎龙繁殖。
现在我们进入了景区。呈现在我们左边这座两层楼建筑,是保护区科教馆。它的一楼是电教馆,通过音像介绍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二楼是标本厅,那儿收集了180多种鸟类标本,大家可以自由欣赏
再往前走,正前方这座六角飞檐的就是望鹤亭。该亭建造于1989年,高18米。“望鹤亭”三个字,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所题。武中奇先生的题字,把丹顶鹤的各种姿态,都巧妙地融入到了书法里面。大家看,“望鹤亭”三个字展示了丹顶鹤的优美姿态。“望”字上面,形如一只展翅的丹顶鹤跃跃欲飞,翱翔长空。“鹤”字左上是一只跳舞的鹤,下面是鹤修长的两条腿姿态非常优雅。“亭”的左边恰似一只鹤的头部,引颈观望,似乎在呼朋唤友。亭的下部丁字模仿了鹤休息时的动作,俗称金鸡独立.这座亭虽然只有18米高,但在这一望无际的滩涂上,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保护区建立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的成功,也成就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徐秀娟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徐秀娟,原籍黑龙江扎龙,出身于养鹤世家。她17岁开始跟随父母驯养丹顶鹤,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驯鹤表演。1986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徐秀娟爱鹤如命,整天为鹤而忙碌着。1987年9月16日,一只丹顶鹤不见了,徐秀娟四处寻找这只丢失的天鹅,在寻找过程中,不慎陷入了沼泽地,再没能爬上来,因此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第二天,当当地的村民们从河中打捞出徐秀娟的遗体时,两只丹顶鹤久久徘徊在她的身边,不停地低下带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喙整理着她湿淋淋的衣服。又说那年清明,一群丹顶鹤横空北上时,在徐秀娟墓前久久盘旋,不愿离去。徐秀娟的事迹传出以后,为了歌颂、怀念秀娟事迹,艺术家们创作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舞蹈《鹤与魂》等一些文艺作品。为了纪念徐秀娟,人们在保护区里建了陈列馆,详细介绍了徐秀娟的生平事迹。
远看右前方那方水池,近看却是一湖。这片水面叫水禽湖,湖中有鱼,水面有鸭,还有美丽的天鹅,鸳鸯等。他们在这里和谐相处,悠闲自得。
再往前走,就可以近距离观赏丹顶鹤了。丹顶鹤因头顶朱丹而得名。大家看丹顶鹤的尾巴是什么颜色?黑色?不对!其实丹顶鹤的尾巴是白色的,我们大家看到的其实是它的翅膀,它的翅膀两米多,看似它不会飞,而实际上丹顶鹤可以飞7000米以上。
我们所看到的丹顶鹤,都是小家庭结构,但我们不能看出哪一只是“爸爸”,哪一只是“妈妈”。因为它们的外表都一样,然而它们自己却能够分得很清楚,而且婚配非常严格,他们是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形成婚配关系,便终身相伴。她们从3岁形成配对关系开始,始终生活在一起,形影不离。如其中一只鹤因病死去,另一只就会整天不吃不喝直到死去。
看到丹顶鹤头上的红冠,大家就会想问“这丹顶鹤顶上的
红冠是不是就是鹤顶红啊?”其实不然,鹤顶红跟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鹤顶红只是古代君王用来毒死大王的一种毒药,象征着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丹顶鹤头上的红冠只是它性成熟的代表。
欣赏丹顶鹤我们一般都是从三个方面,观其形,赏其舞,问其声,观其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姿态优雅,它的步伐都是猫步,他的叫声非常得清脆。
这边的就是白鹳了,它是一种天生的亚鸟,他们从来不会说话,都是通过喙的撞击来交流的,别看它不会叫,它可是德国的国鸟呢!
我们保护区拥有鸟类401种,被誉为“动物的天堂,鸟类的王国,物种的基因库,天然的博物馆”。估计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鸟类来这里过冬?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里有他们的喜爱的食物,就是为了他们的食,我们着保护区诞生了。
盐城自然保护区 篇3
1.1 项目建设背景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以构建健康的海涂湿地生态系统、全力保护好丹顶鹤等珍稀水鸟资源、建设野生动植物繁育基地为目标。在满足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同时, 以湿地科普探索体验、多生境湿地景观等实现人与自然互动、科普体验自然生态景观为特色, 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基地要素评价
项目用地范围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北侧试验区为主, 规划区域包括复堆河以东, 新洋港以南, 水禽湖周边用地, 规划控制面积约4.5 km2, 规划核心区面积约540 hm2, 是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连绵空旷的滨海湿地空间。基地核心区现状空间极为开阔, 以空旷的人工湿地为主, 包括人工芦苇塘、大面积的光滩、米草滩、盐蒿滩及碱蓬滩地, 现状内外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极度缺乏。
2) 地形平坦, 土质贫瘠。基地毗邻海滨滩涂, 地势平坦, 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滩涂地土壤贫瘠且缺乏养分, 难以满足常规绿化种植要求。
3) 充裕的水域径流补给。基地内部淡水水源除自然降水外, 主要来自临近区域的西潮河及复堤河, 有着较为优越的水文基础条件及充裕的水体资源。
4) 丰富而稳定的湿地植被分布。用地范围内的河滩湿地分布有大片芦苇群落, 东侧入海口区域分布有大面积的碱蓬群落;陆域木本植物主要有意杨、梧桐、垂柳、悬铃木等落叶乔木, 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
5) 独具特色的珍禽栖息地。项目用地所处区域是丹顶鹤等珍禽的重要栖息地, 根据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在过去18 a间所开展和获得的野外调查数据显示, 区域内共有31种鸟类的种群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 数量种类众多的越冬鸟群对湿地栖息地的需求巨大而迫切。
2 湿地恢复与重建设计的理论支撑
2.1 湿地恢复与重建设计的目标
湿地恢复与重建, 一方面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 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 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 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恢复湿地良好的水文条件, 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植被和土壤, 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恢复湿地景观, 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2.2 恢复与重建设计的策略与内容
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种, 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 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修复, 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在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时, 应重点考虑水文条件的修复。它不仅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物质的输入、输出, 也是最终选择湿地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湿地恢复与重建设计的主要内容:增加陆域水面的深度和广度以增强调蓄功能;清理消除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 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及户外娱乐区[1]。
3 项目规划设计思路
3.1 湿地生境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
在湿地修复与重建工程设计中, 以保护与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为基础, 尊重湿地原生态环境与生物体系, 有针对性地采取恢复与重建措施, 避免破坏湿地的原生环境。
3.2 珍禽栖息目的地——优化湿地景观格局, 为珍禽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
项目核心区是国内极为重要的珍禽越冬栖息地, 在布局湿地景观生境空间时, 充分考虑珍禽鸟类的生境需求, 进行地表塑形, 丰富湿地生境类型, 为鸟类提供合适栖息地。同时, 通过水位调控措施, 营建深水区、浅水区、泥滩沼泽、草甸、陆地等不同生境, 以恢复水鸟的种类及数量, 促进生物的多样性。
3.3 海滨湿地科普体验区——湿地生态景观的科普与体验
拓展湿地修复工程的传统设计范畴, 引入湿地保护与科普体验功能, 开展湿地科学研究, 实现科研与环境教育有效结合;依托湿地空间开展野外探究活动, 宣传湿地保护区的功能和价值, 提高公众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与生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2]。
4 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设计的特色
4.1 总体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优先, 兼顾科普体验
项目核心区域规划为大、小循环2个部分, 其中小循环区域规划面积约160 hm2, 功能定位为管理服务与科普体验区, 大循环区域规划面积约为380 hm2, 以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为主, 重点为珍禽鸟类提供安全优越的越冬栖息地 (见图1) 。
4.2 小循环区域——管理服务与湿地科普
小循环区域在功能设置上分为三大组团:管理服务区、湿地科普区以及珍禽互动区。
1) 管理服务区。园区主入口处管理服务区规划设计为一处景观丰富的湿地水花园, 管理服务与科研教育等功能建筑掩映在精致的湿地花园景观中。
2) 湿地科普区。湿地探索区位于园区东南侧, 通过地形改造打造典型的淡水河流湿地生态系统, 展示湿地生态以及湿地系统中的物种及生态系统, 普及湿地生态系统水循环与净化原理。
3) 珍禽互动区。基地南部区域利用珍禽湖、珍禽托儿所及丹顶鹤放飞场, 饲养各种珍禽, 进行丹顶鹤放飞表演, 是一处以珍禽游赏、鸟类科普教育、鸟类互动体验为主的区域。
4.3 大循环区域——作为珍禽栖息地的湿地生境修复
栖息地生境的恢复重建主要包括湿地地形的重塑以及植被群落的种植设计恢复, 工程设计关键在于生态栖息地的管护控制、多样化的植物生境、引入可食性果实植物, 完善湿地食物链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较低的巡护管理系统。
1) 地形与水域重塑。设计根据现有地形状况, 在蓄水储存区和珍禽栖息区的交界处构筑围堤, 并结合现有巡护道路, 形成若干独立的水文单元, 便于湿地的管护。小循环区域中部开挖形成大面积的深水区, 水深1.0~1.2 m, 开挖土方就近平衡;大循环区域建设浅水区, 水深0.3~0.5 m, 同时在水域中部形成数处开阔浅水光滩区, 以吸引涉禽类在此栖息、繁殖, 形成涉禽类栖息繁殖的鸟类环境。
2) 植被恢复与生境营造。设计充分考虑滨海区域土壤贫瘠、不宜大规模植树造林的现状, 立足并依靠适应现有土壤条件的植物景观, 按其生态习性配置在湿地生态系统中, 构成一个合理稳定并能长期共存的复合植物群落。栖息地植被恢复主要根据不同的鸟类栖息地类型进行设计, 重点对光滩、草甸、芦苇荡、滨水林地、浅淡水区和深水区生境进行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1) 光滩生境是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区域, 坡度在10%左右, 主要为鸟类提供藻类、贝类和甲壳类等食物, 是一片裸露的泥滩。
(2) 草甸生境是高出常水位20~30 cm的区域, 主要生长低矮的地方草种, 吸引鸟类筑巢。草甸生境主要种植麦冬、地肤、麦苔草等为主的地被植物。
(3) 芦苇滩生境是依据现有的芦苇植物群落改造而成的, 通过人为的收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斑块, 创造多样的水陆关系, 从而为鸟类提供庇护所、栖息地和筑巢场所。
(4) 滨水林地生境是在现有的槐树林地基础上, 在高大的乔木下种植低矮的草本地被植物, 形成高低双层的植被结构, 为鸟类和部分水禽的觅食、筑巢提供必需的条件。
(5) 浅淡水生境是水深0.5~1.0 m的区域, 是泥滩和草甸围合形成的面积不等的浅淡水区, 主要种植芦苇、芦竹、花叶芦竹、香蒲等的挺水植物, 为涉水鸟禽提供繁育栖息场所。
(6) 深水生境是水深1.0~1.5 m的区域, 是游禽觅食、活动的场所。区域主要种植以野菱、睡莲为主的浮叶植物和以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为主的沉水植物。
3) 自然饵料投放与培育。规划在湿地构建、植物种植完成后, 进行鱼螺蚬类自然饵料的放养培育, 以维持湿地生物生态系统平衡,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与湿地生态稳定性。
4.4 湿地区域的水工设计——因势利导, 联合调度
为满足珍禽的活动繁育需求, 规划在湿地恢复工程区周围建设水位控制闸、引 (抽) 水泵站、埋设涵管以及电力配套工程等设施, 控制区内的水位变化, 构建不同的水体生境。
1) 水流设计。区域内部水体与外界淡水自由连通, 同时规划通过环区闸站、泵站的设置在枯水时期补水入区;在洪水时期抽水排涝。当外部水环境较差时, 关闭水闸进行挡污;当外围水质较好时, 开启所有闸门, 给水系换水, 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关闸期间利用闸站联合调度, 实现引、调、排结合促进区内水体流动和改善水环境。
2) 水体护岸设计。设计区域以水体为主体, 水面率高, 水面形态均采用自然式设计, 打破原有单一线性结构, 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自然、生态、多变的湿地景观, 规划设计2种岸线类型:生态驳岸与自然式驳岸。
对于河岸较平且水流缓慢的滨岸带, 尽可能考虑保护自然状态, 根据水位的变化, 选择相应的乡土物种, 配合耐湿乔灌木、湿生植物的种植, 形成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群落带, 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在水流流速稍快、对岸坡冲刷显著的滨岸带, 采用湿生植物与石笼配合使用的复合型驳岸, 达到更好的护岸效果。规划在自然陡坡护岸或径流冲刷强的岸带处, 使用蜂巢网垫配合网箱构建生态护坡, 以维护河岸的稳定性 (见图2) 。
5 结语
近年来, 对于生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各地对于湿地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也愈发关注, 如何平衡好湿地的生态保育功能与科研科普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现下思潮繁杂的社会语境中很有意义。本文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亚行贷款湿地保护项目工程设计为案例, 对滨海湿地景观的恢复与重建设计的项目背景、理论依据、设计手法等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解读, 希望对今后的相关设计工作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凌, 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 2004 (01) :39-41.
盐城自然保护区 篇4
1 城市郊区自然植物景观的价值
1.1 生态价值
本文所指的自然植物景观主要是指一切不具明显人类利用特征的景观, 如自然形成的草地、湿地、森林、河流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有些植物还能吸收特定的有害气体, 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在水土保持方面, 植物参与土壤形成, 同时储存大量的水资源, 为生物创造栖息场所, 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经研究表明, 本地原生的自然植物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外来物种或人工培育的植物数倍甚至数十倍, 其生态价值巨大。
1.2 经济价值
随着当前人们的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生活节奏的加快, 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城里人、那些曾经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 总希望亲近、回味或复归自然。城郊的有自然植物的地方,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建起了一座座度假村落, 迎合城市人的需求, 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3 美学价值
自然植物景观的价值, 也来源于亘古未变的审美。很少雕琢与修饰, 它是自然的原生态展示。当看到那纵横的阡陌上的山茶、蜿蜒的河流里的芦苇芽、无边的起伏坡上的狗尾草、成片的金黄的野生油菜花, 以及点缀于田野的黝黑挺拔的树丛和散落的向日葵, 很少有人能不被这样的景观打动。
2 盐城地理和城市化特征
盐城市季风盛行, 四季分明, 雨水丰沛, 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全市地处下河水网地区, 地势平坦, 河流纵横交错, 蜿蜒曲折, 数量众多, 水乡特色显著, 号称“百河之城”和“东方湿地之都”。这种地理气候特征, 既有利于稻、麦、棉的种植, 也有利于蒲苇, 莲藕等野生自然植物的生长, 培育了具有盐城特色的自然植物景观。
蟒蛇河、串场河、皮岔河、小洋河与通榆河等河流是盐城主要的生态水脉和生态走廊。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 盐城将以快速干道和主要河流为界划分六个片区, 构成比较典型的水网城市格局, 试图通过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景观建设, 增加亲水性场所, 实现“人、水、城”相伴而生。但这一机械分割城市的举措, 给城效的自然植物景观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因为盐城的城市化本质上还是以建筑为先导的外延式和飞地式, 建筑和人工大道、人工改造后的河流相结合的“机械城市”, 对盐城原有城市基质造成了破坏, 改变了自然植物景观的生存种类和聚落结构, 特别是对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自然植物景观的保护
3.1 加强城市化内涵建设
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 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作为中小型城市, 盐城应该注重城市化内涵建设, 转变城市化类型, 先实行“集中化”。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 由过去单纯的“旧区改造”转向“旧区再开发”:缓解道路交通矛盾, 建成完善的道路网络;平衡公用配套设施供需, 优化服务供应结构;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旧城市区土地利用率, 扭转住宅长期短缺状况;控制建筑斑块盲目扩张, 调整内部结构, 提高新区土地利用率, 减小对城效自然植物景观的空间挤压。同时, 注重对旧城区河流、湿地的再造与保护工作, 为野生的本地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
3.2 加强自然植物景观区域的保护
首先, 注重对河流的保护。以不改变河道的走向为大前提, 在河道与建筑群之间建立缓冲地带, 疏理和补偿原生的植物, 尽量不引进外来物种, 不改变原有河堤特征, 通过河道和缓冲地带的“双道”来增强景观廊道的生态传输的负荷能力;
其次,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 生长着很多湿地的植物。城市发展规划应杜绝建筑或道路对湿地的大面积的侵占, 关注城市发展对湿地的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利用和发展新技术, 把湿地的保护范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流域, 最终实现景观水平上的保护;
最后, 对自然景观的开发 (主要是休闲) 应坚持以点的形式, 即嵌入块体。合理规划区域块体的大小、形状以及组合形式, 注重往来于块体之间的交通的规划, 以河流与道路并重, 以小型船只和噪音、污染较小的车辆为主要交通工具, 减少对生态通道的分割。
3.3 加强自然植物景观的再造
已成为建筑区或道路的城效区域, 要合理的重建植被斑块, 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 以当地原生的植物为主, 补偿和恢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为城市整体生态系统服务。
建成区周边的湿地、河道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以明确造成该湿地、河道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 对湿地、河道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 为自然植物的生存提供原始条件, 最大限度地恢复湿地、河道的生态与审美功能。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郊自然植物景观的生态演替具有单向性, 因此, 对它的保护与恢复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化过程中, 应实施城市化与自然植物景观保护相结合的办法, 在不破坏大的自然景观斑块和生态通道的前提下促进城市道路、建筑的有序建设。
摘要:盐城的城市化以外延型和飞地型为主, 在内涵方面建设不足, 这给城郊的自然植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导致其生态、经济、审美价值的流失。因而, 对城郊的自然植物景观的保护应注重城市化内涵的建设和自然植物的临时或永久性保护;同时, 要对破坏区域实行自然植物景观再造,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盐城市,自然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门坤玲, 鲁晓军.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审美[J].环境艺术, 2009 (7) :81-84.
[2]陈彩虹, 胡锋, 张落成南京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 (8) :1363-1368.
盐城自然保护区 篇5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健康传播
事件:6月23日下午14时至15时, 江苏盐城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 并对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部分区域造成巨大破坏。据江苏省最新统计, 截至25日下午4时, 这场灾害已造成99人遇难, 846人受伤。江苏健康广播作为江苏地区唯一一家从事专业医疗健康传播的媒体, 其充分发挥媒体专长、注重议题设置、整合卫生医疗资源, 反应迅速, 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告知了公众权威性的资讯、深度报道了公众最关注的医疗救援的热点, 并组织社会力量、医药企业进行了灾后帮扶等。这一系列行为体现出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其也赢得了公众的认同和赞誉。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灾难事件的预警及发生后的处置, 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医学救治、公卫防疫等在灾难发生过程中、发生后自始至终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现代媒体人的视角来看, 灾难本身就是重大新闻, 自然而然地, 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仅仅知道事件的结果, 他们更希望从一开始就能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 并能时刻了解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灾难处理的过程。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
突发公共事件为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引导
突发公共事件在考验着一个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的同时, 也考验着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从“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疫情、汶川地震救灾应对等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渐渐变得成熟, 同时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对舆论进行引导的作用也日渐明晰。
三、现有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常见的问题
纵观近些年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 尤其在涉及公共卫生领域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传播理论知识, 对事件的报道不够客观、准确;为了抢时间夺眼球, 很多报道在没有深入进行调查采访、没有核实、消息源并不明确的情况下, 媒体便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随后被很多媒体迅速转载, 最终误导了公众;少数网络自媒体“有闻必报”, 不对自己发布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 其将大量的、各种来源的公共卫生信息不加整理和编辑便直接推送到受众眼前, 让受众无所适从, 甚至引发舆论的恐慌情绪,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专业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及优势
(一) 及时准确的消息传播
6月23日15时, 多位网友爆料, 6月23日14时许, 江苏盐城阜宁、射阳等地发生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江苏健康广播闻之迅速核实信源, 通过广播向全省发布讯息, 迅速与兄弟频率一起投入灾区灾情救援的报道中。江苏健康广播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卫生应急新闻报道组, 由多位公共卫生报道领域的专家型记者组建成应急领导小组和多支应急报道队伍;同时联络多年指导合作的卫计部门与医疗单位整合报道线索, 明确责任与分工;拟定报道计划, 明确江苏健康广播侧重报道此次自然灾害医疗救援进展方面的情况。报道组多次与省政府、省卫生计生委灾区等救援一线的领导沟通, 凌晨采访到独家声源——第一时间得知最新的指挥部署和接下来的救援工作重点、伤者救治情况, 并将独家声源与兄弟频率、央广新闻做了共享。
(二) 科学、专业地解读, 积极稳妥地引导舆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蕴藏着相当多的偶然性因素, 而偶然有时会变成必然, 很可能会影响到事件的发展方向, 这也应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因此, 媒体应及时加强对事件新信息的报道力度, 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全面的及时报道, 对舆论进行及时引导, 逐步提高公众对事件的认识, 以便公众根据相关信息及时地调整自身行为。“阜宁风灾”发生后的第一个清晨, 江苏健康广播应急报道组负责人赶到电台直播间, 指挥部署全天的节目。江苏健康广播早七点的《健康总动员》、十点破板直播的《天天养生》, 傍晚十七点的《名医坐堂》打通了三套频率, 实现了健康、财经、新闻综合广播三频率首次同步直播“关注盐城阜宁风灾救援进展”。其联合直播了包括来自前线应急指挥中心的声音、当天抵达灾区的省疾控中心的负责人的声音、一夜无眠救治重伤者的省人民医院派往灾区前线的医生的声音、当地群众安置点的声音……还邀请了脑外科、骨科专家来谈外伤应急处理方法, 气象专家分析此种天气状况和成因, 心理专家介绍情绪疏导方法, 灾难医学会专家谈如何应对突发灾害等等服务内容。
(三) 发挥专业媒体的优势, 彰显服务性
健康广播网络平台全天开放网络互动平台“微啵LIVE”, 设置互动话题“我们能为灾区做什么?”, 并把收集到的医疗救援图片在“微啵LIVE”上分享, 其点击浏览量破万, 这一连串的举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普通听众留言表达要为灾区捐款捐物以尽绵薄之力, 多家爱心企业、医药企业表示愿意和江苏健康广播一起为灾区出力。在得知灾区外伤病人的创口处理急需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而医院的库存又较为紧张的情况后, 江苏健康广播联合江苏省润天生化有限公司向阜宁县人民医院定向赠送了300支价值十万元的药品, 联合点石电商为灾区捐献了30万元的衣服……
五、结语
【盐城自然保护区】推荐阅读:
盐城地区06-21
盐城沿海06-24
江苏盐城11-08
盐城沿海经济11-06
盐城高校大学生10-22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2-09
盐城移动公司年终总结08-09
盐城二模作文08-10
魅力盐城作文500字09-04
盐城中学高二开学考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