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策略

2024-06-11

表扬策略(共10篇)

表扬策略 篇1

表扬在小学德育工作中, 应该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司空见惯、无处不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了。它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进一步巩固和发扬, 同时让其他同学也从中接受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人人喜欢、个个欢迎的德育方法, 在德育实践中却遭遇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虽然表面上人人满意, 但就其德育效果却并非使教育者如意, 受教育者顺心。表现在德育的现实生活中就是, 教育者倾心尽力地进行了表扬, 然而被表扬的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并未产生期望的实质性变化、进步和发展, 而其他学生也并未从被表扬学生的身上, 受到使教育者所期望的那种应有的教育与影响。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究其原因, 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笔者认为, 其中缺乏对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理性的认识与科学的引导策略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一、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的全面、理性认识及表现形式

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在于通过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以及肯定, 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然而“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事实上, 受到恭维是十分惬意的。寻求赞许的心理只有成为一种需要, 而不仅仅是愿望时, 才成为一个误区”。从当代美国高级精神病学家韦恩·W·戴埃博士的这一表述中, 我们不难看出, 表扬除了具有正面、积极的德育价值外, 还蕴藏着它的另一面, 即负面价值。其实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也都深有体会与感受。比如, 有一次, 学生琳琳交给班主任一元钱, 说是在街上捡的。班主任很高兴,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表扬了她。两三天后, 她又交了十元, 再后来又交了五元, 大家都说琳琳同学进步了。可是在一次家访中, 才知道这钱是她向妈妈拿的, 根本不是拾的。在询问中得知, 琳琳想让老师表扬自己, 在同学们中间露一次脸。刚开始蒙骗老师有点害怕, 但没有被老师发现破绽, 而且还受到了老师的即刻表扬, 她心中乐开了花, 所以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一次接着一次干。这一案例印证了韦恩·W·戴埃博士表述的可信。可见, 表扬并非一定是巩固学生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好方法, 其效果也并非完全良好, 拿捏、把持不好时甚至是破坏性的。因此, 我们不妨按照表扬所产生的不同德育心理价值, 将其形式划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是正面德育心理价值。它是由表扬信息的反馈效应激励而产生的一种教育者期望的正能量。它表现为表扬确实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积极的强化作用, 也在其他学生中产生了正面影响。一种是负面德育心理价值。它是由表扬的负逆效应激励而产生的一种并非教育者所期望的负能量。它表现为学生把表扬当成了目的, 而做好事成了手段。

二、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剖析

(一) 表扬的正面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表扬是一种德育的方法, 对学生的表扬, 要因事、因地、适当而为之。一般而言, 其机制就是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 借助于学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做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及有一定影响的事, 对其予以肯定, 促进学生将蕴含或显露在所做过的这件事中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德的过程。表扬的正面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示意流程是:好人好事→表扬→正面心理过程→正面认识过程→正面道德认识 (正面态度定势与心理准备+正面道德观念的形成) +正面情感过程→正面道德情感 (正面道德感与良心形成) +正面意志过程→正面道德意志 (抗诱惑感和道德意志力+正面道德行为的技能与习惯) 。

(二) 表扬的负面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表扬的负逆性心理机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不要相信自己, 先听听别人的意见。”我们的社会总是强调, 寻求赞许的行为是一种生活准则。独立思考不仅不合常理, 而且是我们社会传统的大敌。你如果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长大, 便或多或少带有这种特性。“不要过于相信自己”, 这便是需要赞许心理的实质所在。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在现下的学校教育情境中, 弥漫着不管是教育者, 还是受教育者都将他人的意见看得比自己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下, 如果你得不到他人的表扬, 就完全有理由感到内疚、情绪低落, 甚至觉得毫无价值。因为别人比你更重要, 别人赏赐的表扬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你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 一旦别人不再施舍表扬, 你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因此, 你越是需要得到表扬, 就越有可能受到别人的支配。表扬的负面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示意流程是:“好人好事” (获取表扬手段) →表扬 (好人好事目的) →负面心理过程→负面认识过程→负面道德认识 (负面态度定势与心理准备+负面道德观念的形成) +负面情感过程→负面道德情感 (负面道德感形成) +负面意志过程→负面道德意志 (虚荣感和道德意志力薄弱+负面道德行为的技能与习惯) 。

三、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的引导策略

我们认识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及表现形式和把握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产生的心理机制的目的, 是为了让我们在学校教育的现实生活情境中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进而运用好表扬这一德育的方法。那么, 我们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把握好表扬的引导策略呢?

(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倡导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学会历史地、辩证地去认识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发生、形成、发展的本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在学生性格形成的时期确实需要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表扬不应当以学生的听话、服从、规矩为条件, 也不应该要求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每一种感情、每一种行为都得到老师的同意。作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教育学生认识自我, 逐步采取与自身发展节律相一致的措施, 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努力培养自我表扬意识以及抗击他人意见左右的意识。并且使学生明白, 在抵抗别人表扬的诱惑的过程中, 可能会遭遇来自他人的非难与责备以及来自内心的不安与忐忑。遇到这种情形时, 需要毅力与耐心以及相当的承受能力。同时, 教育学生明白, 克服他人表扬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途可能会出现反复与曲折, 出现问题时要直面以对, 及时主动寻求帮助, 克服困难, 调整心态, 放下包袱, 轻装前行。

(二) 正确引导表扬产生德育心理价值的方法, 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认识, 认识到由于每个学生的气质不同, 行事、待人也各不相同, 表现在思想、行为上也就各异, 在运用表扬这一手段时要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进行。在德育实践中, 针对多血质、胆汁质的学生, 这表扬一定要少而精, 并且要选择与拿捏恰当的时机、场合、情境进行表扬, 有时可以延迟进行。因为他们是以热情、冲动为基本性格特点的, 一旦表扬不当, 就会容易三分钟热度且情绪极易失控, 那样表扬就会失去意义, 且产生不良后果。对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 表扬要正面、客观、庄重、严肃, 表扬的强烈程度上可以重一些, 数量上可以适度放开, 并且表扬要及时, 不能延迟。

(三) 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的引导核心策略, 就是原则上不能轻易表扬一个学生做的好人好事, 最起码的是要经过调查研究之后, 在确认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也就是说在获取学生做好人好事的结果后, 要开展逆向追踪, 了解学生做好人好事的整个过程, 进而分析其动机、目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源头上阻止与防备表扬负逆效应的发生, 力戒及规避一些学生在成长中把表扬当成目的, 把做好人好事当成寻求表扬的手段, 从而形成对健康成长的干扰。

(四) 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的引导策略的关键点, 在于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的教育与努力, 积极帮助学生建立克服表扬负逆效应的利器———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主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它一般从自我认识、自我态度和自我行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卑感、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自我意识把作为主体的自我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它决定了性格行为方式的原则性, 影响兴趣、爱好、品德、信念等的方向, 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鉴于此,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情境中, 使用表扬时就得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掌握社会道德规范, 只有掌握社会道德规范的学生, 才能顺利地、正面地接受表扬, 才能够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否则, 那些未掌握社会道德规范的学生, 如果我们不加调查、分析、研究而盲目表扬, 就会本末倒置, 将做好人好事当成寻求表扬的手段, 把受表扬作为目的。这样就会使表扬的德育心理价值呈现负增长, 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人才价值标准以及教育者的期望值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也就从根本上悖逆了表扬作为德育手段的初衷。

表扬策略 篇2

一、案例分析

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教师所使用的策略:正面表扬法,是根据行为心理学家有关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联接问题,采用积极强化的方法,在一定的情景中,当个体作出某个行为之后,随后出现的行为或事物如果导致个体增加从事这个行为的机会,那么该个体便获得了积极强化。教师对幼儿的正向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

“我要把这事告诉妈妈!”

中午10:00,自由活动,中二班。

今天在生活区值日的六个小朋友要为大家做蛋挞,其他的五个小朋友桌上的苹果已经按照要求切得又小又均匀,完成了所有的工序,离开了生活区。空荡荡的生活区里只剩下马含涵小朋友和在烤箱前的郭老师,马含涵左手捏着一大块苹果,右手拿着切水果的刀,“老师,我这苹果应该怎么切呀?”“你觉得怎么切好就怎么切吧。”郭老师没有停下手头的活。马含涵的眼光里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好像怕老师说她的动作比其他的小朋友慢。郭老师从孩子的眼神和表情里感觉到了什么,于是郭老师赶紧说:“没关系,老师等你。”“苹果切得这么均匀呀!”郭老师带着惊喜的语气说道。

马含涵小朋友往蛋挞里添蛋液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第一勺,第二勺,紧接着又小心翼翼地舀满了第二个蛋挞。“很平衡,还不撒。”郭老师在一边微笑地夸赞道。

“你今天又进步了。”郭老师拍着依偎在她怀里的马含涵说道。“你看你自己都会穿裤子了,苹果切得也很均匀,往蛋挞里添蛋液不撒,以后做事情自己觉得怎么样好就怎么做,不用问别人,因为你可棒了。”郭老师边说边给她解罩衣。

“我妈妈又给我买了一双粉红色的鞋。”马含涵脸上突然亮起来说道。“我要把这事告诉妈妈!”马含涵的小脸蛋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去给其他老师说说我切苹果很均匀!”郭老师指着在其他区角指导活动的老师们。

马含涵小朋友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切苹果,于是就询问郭老师,“老师,我这苹果应该怎么切呀?”当生活区里只剩下她一个人在切苹果时,老师及时地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夸奖,“苹果切的这么均匀呀!”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逐渐树立和培养起了自我价值感。

马含涵小朋友在生活区的第一个任务已经顺利完成了,并且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接下来第二个任务往蛋挞里添蛋液,当她小心翼翼地往两个蛋挞里舀满蛋液,老师及时地对她刚才的表现给予夸赞,“很平衡,还不撒”,再一次强化了幼儿的行为。“你今天又进步了”,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以此来引发幼儿同样行为的出现的频率。

“我妈妈又给我买了一双粉红色的鞋”,经过老师对马含涵小朋友行为的再三表扬,对她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不断地强化,她的自信心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去给其他老师说说我切苹果很均匀”,在师幼互动结尾时,老师的行为是适宜的,符合社会交换理论的中的成功命题,刺激命题和价值命题。

二、基本命题分析

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霍曼斯运用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构成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一)成功命题

客观上存在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求最大奖赏、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因此,人的特定行动受奖越多,就越会表现这种行动。行为重复的频率决定于行为获得奖赏的频率和及时性,一种行动获得奖赏的几率越高,奖赏越及时,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马含涵小朋友刚开始不敢放开手切苹果,郭老师一直在鼓励她,当她切得很均匀时,郭老师立马就送上了表扬的话语“你切得这么均匀呀!”当做第二个任务时,马含涵小朋友就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要问老师怎么做,而是小心地往蛋挞里舀蛋液,比起第一次要大胆得多,自信得多,又得到了郭老师的表扬,“很平衡,还不洒”。紧接着第三次表扬,“你今天又进步了”。第四次表扬,“你可棒了”。郭老师对她的四次表扬和赞赏,不断地强化了老师希望出现的行为,使她更能自主自信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

(二)刺激命题

相同刺激将带来相同或相似行为后果,现有刺激与过去引发特定行为的刺激越接近,则引发同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当一事件出现在某种行为总是得到酬赏或是惩罚的时刻,那这一事件就会成为一种刺激,并会引发或避免发出这种行为。马含涵小朋友不敢动手切苹果,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当看到她切得很均匀时,郭老师及时对她的这一行为予以强化。第二次事件是她主动地往蛋挞里舀满蛋液,做完这件事情的结果是立马得到了郭老师的表扬。主动地往蛋挞里舀满蛋液这一刺激与她把苹果切得很均匀这一刺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只要她主动自主自信地去做工作了,就会得到郭老师的表扬。

(三)价值命题

一种行为后果对一个人价值越大,则行为对个人的奖赏也越高,其重复同样行动的可能性也越大。当马含涵小朋友拿起刀把苹果切得很均匀时,其后果是得到了郭老师的赞扬。在每一位小朋友的心里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多么光荣的事情,能得到老师的夸赞和尊重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有价值的事情。

三、核心概念分析

(一)行为者

在社会交换理论中,行为者不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合作群体或特定实体。社会交换理论倾向于用自我利益驱动解释人们的行为,而不重视个性对行为的影响。在此案例中,行为者就是郭老师。

(二)资源

当行为者拥有物和行为本身对他人有价值时,就成为了两者之间交换关系的资源。对于社会交换理论而言,金钱、实物、服务、信息和爱都可以是资源,只要一方的行为对另一方有价值,都可以构成社会交换。在本案例中,行为者郭老师拥有的对幼儿的爱和赞赏对幼儿本身而言是有价值的,是郭老师和马含涵小朋友的之间进行人际交换关系的资源。

(三)交换结构

交换关系是在相辅相成的交换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交换结构的形式包括:间接交换,成效交换,直接交换——交换双方的行为互为对方的交换结果;马含涵小朋友把苹果切得很均匀这一行为,换来的结果是受到了郭老师的表扬。而郭老师表扬马含涵小朋友苹果切得这么均匀是为了换得幼儿在此后的活动中更自主。

(四)交换过程

社会交换初始的完成称为交易,多次交易就形成了交换关系。在通常的直接交换关系中,交易一般采取协商交易和互惠交易两种形式。互惠交易是行为者单方面向对方做出有利于行为来启动交换,如提出建议或帮助对方,这一过程无需协商,也不需要评价是否能够或多大程度上给对方好处。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倡导者霍曼斯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这种交换不仅有物质品的交换,同时还包括非物质品,如情感、服务等各方面的交换。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师幼之间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得以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双方的社会行为互惠的基础上的。郭老师在与马含涵小朋友的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是马含涵小朋友自主自信的能力得到发展,而马含涵小朋友从郭老师那里获得的是表扬和称赞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安慰。在教师和幼儿的交往中,正面表扬法这种引导策略的使用,使得师幼之间的互动更和谐、更持续。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傅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浅析激励教学中的表扬策略 篇3

一、表扬应该具体化

一些老师习惯这样表扬学生, “老师认为你很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真的很善良”……这些表扬对于学生而言, 会让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别人的赞美, 容易导致对自身判断的失衡, 不太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表扬学生要就某个细节或者某个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如“回答得很有新意”“关键时刻能冲上去”“写得很流畅”……这些表扬的话语虽然没有前面举例表扬意味浓重, 但是效果远远超过前者。学生会很高兴自己的某个优点被老师发现并得到老师的肯定, 之后学生一定会更加努力来展现自己这方面的优点, 进而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很棒”“不错”是老师经常使用的表扬用语, 对于自己的孩子, 家长可以经常使用“很棒”“真棒”, 但是作为老师, 要尽量使用“不错”。原因在于老师表扬学生的时候, 所处环境还有其他的学生, 如果你表扬这个学生“很棒”, 其他学生会有挫败感, 不利于其他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表扬既要具体化, 还要观察周围的情景来决定如何开展表扬。

二、表扬不能泛滥

使用表扬一定要有个限度, 有的老师习惯表扬了, 总是张口闭口使用表扬, 学生会由最初的心花怒放慢慢发展成平静接受最后内心波澜不惊, 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学生会从内心认为教师的表扬并不是发自真心的, 不过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甚至会对教师的表扬不屑一顾。教师要学会适度使用表扬, 不能使自己的表扬廉价, 这样表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的好行为表现出过度的惊喜, 那么学生会认为教师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也不会太生气, 所以就消弱教师的权威, 甚至有时候故意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来挑战教师的底线。所以表扬不能过度。

三、表扬要就事论事

人比人, 气死人。学生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进行表扬的时候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 不要将不同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这样不仅会伤害其他同学的自尊, 还会让他们内部之间不团结。所以比较的时候教师要就事论事, 不要扩大范围将其他学生作为表扬的参照物。如有个同学的作业做得很好, 教师可以这样表扬:某某同学作业不错, 值得表扬。这位同学会很高兴, 其他同学也没有受到打击。如果教师这样表扬:“某某同学作业做得不错, 全班没有人能比得上。”表扬了这个同学的同时打击了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会去排斥这位同学, 并且还会对老师有自己的看法。

四、表扬要双管齐下

表扬要双管齐下, 什么时候公开表扬?什么时候私下鼓励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认为, 如果是值得表扬的典型性的学生行为, 教师可以公开表扬, 像刻苦钻研, 拾金不昧等等。其他行为则要分年级进行。如高年级的学生, 有了更多自己的主见和看法, 想法也更加复杂化, 所以更适合私下鼓励, 私下鼓励更让他们感到内心的愉快, 还不影响他们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公开表扬, 这样效果更好。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内心比较单纯, 更加在乎公开场合老师的赞扬和肯定。我们经常听到低年级学生对家长说:“今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了”, 那个时刻他们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五、表扬要尽量公正、公平、合理

对于学生的相似行为, 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要在不同的时间内给予表扬, 这需要教师的敏感性。更需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表扬的对象。教师不管心情如何, 不管内心如何喜好厌恶都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某位同学的拾金不昧的行为得到了表扬, 很多同学会有学习的欲望。如果其他同学做了同样的行为, 但是教师却没有及时给予肯定, 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 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经接触一位学生, 本来学习成绩很好, 但是突然开始急转直下。原因就在于其他同学考试得了满分受到了表扬, 而自己考试得到满分却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不要忽视这些表扬, 对于学生而言, 也许就是成就一生的起点。

六、表扬要有积极的导向

有的老师喜欢对比表扬, 通过不好的行为来彰显好行为的可贵之处。这确实也是一种策略, 但是这个策略具有潜在的消极性。因为不好的行为被老师具体化, 反而会给学生指出另外一种不好的学习榜样。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还不能完全辨别是非好坏, 所以教师表扬要尽量直截了当地对好行为进行表扬, 最好不要特意指出不好的行为。如此, 学生才会意识到只有什么样子才会得到教师的表扬。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激励教学中的表扬策略,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激励教学中的表扬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灵活使用。更需要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之心, 对学生多一份信任, 多一份赞美和肯定, 少一些责备和批评。也许您的一句赞美和肯定就成就了学生一生的成功之路。

摘要:激励教学需要进行表扬, 但是不是任何表扬都是合适的, 所以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激励教学中的表扬策略。本文拟就激励教学中的表扬策略进行汇总。

表扬的艺术 篇4

关键词:表扬;激励;自信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24-02

每一个做教师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经常要使用表扬这种教育方法。表扬是对他人思想、行为的认可,能给他人带来信心和自豪。青少年的荣誉感尤为强烈,一声褒奖往往能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激发其进取的信心。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表扬就是这样让人动心。可以说,表扬是孩子成长中的营养剂。正确的表扬能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面对世界的勇气。然而,表扬并非万能药,而且表扬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只有正确的表扬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错误的表扬方式却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换言之,表扬也必须讲究艺术。

一、表扬要因学生而异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同学自信,甚至自满,表扬这样的学生往往要把握一个度,否则膨胀的自信心会使其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能获得更长远的进步,使表扬失去了激励学生的作用。而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甚至自卑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无闻,也很容易被教师忽略和遗忘,但是在内心他们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教师如给他们一些鼓励,他们会从内心感激老师,并把这种感激化为动力,促使自己遵规守纪,认真学习。我们班有个男生,英语成绩中等偏上,因为在外面培优,他的知识水平再进校就明显表现突出,因此,每次上课他都能积极地和我互动。某日,他的妈妈到学校问他的情况,我欣喜地说,你们家孩子积极性蛮高的,知识掌握情况还不错,家长和孩子都很高兴。过了几天,我发现该生听讲不如先前认真,上课有点喜欢讲小话,而且不爱动手记笔记,问其原因,他说我讲的他都会。为了证实他是不是都会了,我问了若干个课堂讲的知识点,他居然都是一知半解。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该生平时就比较自满,听我先前的表扬,本来就满满的自信就膨胀开来。因此,我以为表扬这类学生要把握分寸。相反,我们班一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因为我连续表扬他学习态度好后,本来很沉默很自卑的他突然对英语课堂充满了期待和激情,令我意外的同时,也十分欣喜。

二、表扬角度要多元化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这点都听腻了,但如果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当今教师和学生都面临很大的教育压力,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面。所以教师的表扬更多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什么不迟到啊,分数高啊,上课不说话啊,认真完成作业啊等等。表扬的次数多了,那些受表扬的同学都麻木了,学生也能如数家珍般列出老师喜欢表扬的学生及其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细心观察,多角度挖掘学生不同的优点和特长,加以表扬。有的学生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能歌善舞,有的学生孝敬父母,有的同学才气过人,有的学生热爱劳动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此等等。因此,赞扬不要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

三、表扬要具体化

教师在表扬一个学生时,受激励的往往不仅仅是被表扬的学生,更是对其他同学的鞭策。但有时,如果我们不注意方式,表扬的鞭策有时也会变为伤害一次,我们班学生做一篇较难的英语阅读题,我提了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有两个学生很积极地举手回答了我的问题,但是都没有答对,然后我的课代表很准确回答了我的问题,于是,我表扬道:你很聪明!我在欣慰的同时突然看到刚才回答错了问题的那两个同学,他们都低下了头。我突然意识到,我对课代表的表扬可能伤害了这两个基础中等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想:“能答对是才聪明,才是好学生,我答错了就是笨,以后再也不起来出风头了?”他们的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课后我回到办公室写反思,我总结到:今天我应该这样表扬课代表:你读得很认真,理解得很准确,老师很欣赏你的学习态度。我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事实,这样学生会形成对自己的判断:老师欣赏我的学习态度。其他学生也会想,她之所以能回答出来,原来是因为她读的更认真。这样就不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我不够聪明的心理暗示。在表扬学生时,只要针对学生好的表现表示赞许就可以了,至于归纳性的结论,学生会在一次次的肯定中逐步形成。在那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认真倾听着学生的发言,而后真诚地表扬学生: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把表扬具体化,学生就自然养成乐于展示的习惯,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不断升华,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四、表扬要面对全体学生

俗语说:“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教师,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总是更容易关注那些学优生,他们得到了老师更多的关注,也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但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一切学生的成长而非少数优等生的成长。在运用表扬这一教育手段时,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享受表扬的机会,这样才不失教育的真正内涵和初衷。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善于发現和激励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艺术的表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艺术的进行表扬,使表扬更具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更能打动学生的心。艺术的表扬,如同冬日的暖阳,点点洒进学生的心中。

表扬策略 篇5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性

表扬与批评的目标主体不同,采取的方式方法自然是不同的。因此,要探讨小学班级管理中表扬与批评如何正确运用,首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三个主要心理特性:(1)小学生身心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低,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缺少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2)小学生由于对教师的特殊信任与依赖,经常以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行为目标。教师的评价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科学、正确的。(3)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教师必须时刻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批评方式。

二、如何正确运用表扬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科学、及时、准确、有效的表扬,将如同阳光照耀在小树苗身上,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情,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的感情。

1.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使用评价表扬法

自尊心强、上进心较强、想让别人认可自己所具备能力的学生通常更渴望得到教师的了解和重视,如果教师能够给予适时的表扬,他们会得到更强的前进动力,尤其对于遭遇挫折、悲观失望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对比评价,即肯定学生曾经的成绩,找回他们曾经拥有的成功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

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还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每位学生,找出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隐私保护,尽量不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公布于众,教师可以对比学生之前考试的情况,进行个别的纵向对比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确保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呵护,使其健康自信的向前进步。

此外,对于自尊心受到打击、失去上进心,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这时老师可以用表扬代替批评。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恰当、科学地表扬。此外,放弃直接批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其他学生的优点,来反衬少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气氛,促使少数学生改正不足、赶超先进。

2.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用集体表扬法

对某些方面取得突出表现,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应在全班学生前进行表扬,在表扬前,还可以发动学生进行集体评议或评选。这样既可以让成绩有目共睹,也会让这次表扬非常有说服力;既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功感,也能通过表扬一部分学生,激励其他学生,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3.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用契机表扬法

对于曾经犯过一些错误,正处于转化期的学生来说,适时抓住他们的转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某一学生经常迟到,最近不迟到了,要及时给予表扬;某个学生上课从未主动发言回答问题,今天这样做了,不管对错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及时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进步,及时给予适度表扬,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学困生转变与发展。

4.提升学生新鲜感,使用多方式表扬法

对有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不融洽的学生,当面表扬作用不大。对于这些学生,可以采取背后表扬的方法,在他们不在场的情况下,在其他学生面前表扬他们的优点,使这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增进师生感情。

对部分性格外向的学生,简单的微笑表扬已经无法激励他们。偶尔可以采用热情、直接的具有鼓舞性的语言来表扬他们,让他们印象深刻。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微笑、点头、大拇指等委婉的表扬方式,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有时私下单独接触时给予他们表扬,让内向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鼓励,更能激发他们的前进动力。

三、如何正确运用批评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批评方式,都应该注意把握好时机和尺度,要注意学生是否具备接受批评的心理,同时,批评还要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可接受性强、方法灵活得当、及时科学的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易言之,运用批评这一评价手段时,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要防止过犹不及、矫枉过正,防止过度、不恰当的批评对学生造成伤害。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直截了当批评法

对于外向活泼的学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批评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犯错误严重不肯悔悟的学生,则更需要直接批评,才能让他们有所触动和醒悟。

2.微笑暗示批评法

对于有细微违纪的行为或者偶然过错的学生,适合用微笑、点头等暗示批评的方式,学生看到教师的微笑就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及时加以纠正。比如,学生偶尔上课迟到,或者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打瞌睡,这时,学生看见教师对其微笑,就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提醒自己尽快改正。

3.委婉商讨批评法

对于自尊心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偶有不良表现发生时,可以采用委婉商讨的批评方法。教师不应当采取严厉训斥的批评方式,而采取心平气和、与之商讨原因和危害的方式,不仅能体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还通过平等交流,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这种隐性批评。

4.混合批评法

对于学生的不良表现,可以采取用多种批评方式结合的方法。如,有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以突然中断、沉默不语,让学生警觉起来,思想迅速集中到课堂中去,此时的无声批评效果更佳;如,学生犯了错误,为避免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可以通过幽默小故事,让学生从笑声中领悟批评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并暗自加以改正缺点;对于那些破罐破摔,失去自信的犯错学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的好故事,说不定就能感化他们、挽救他们,胜过上百次的批评。

5.观察评价法

对于被批评的学生,首先,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观察他们是否能接受,是否会发生过激行为,如果有严厉批评,要安排其他学生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防止个别情绪不稳定学生发生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恶性事件。其次,关注其改正错误情况,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安抚、辅导。

四、完善教师的心理素质

要取得良好的语言评价效果,教师还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评价手段。(1)教师要具有成熟稳重的心态,冷静分析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或缺点,不急不躁,不先入为主,不轻易生气恼怒而影响对学生行为的判断,造成不恰当的评价,从而对班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2)教师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一位优秀的教师,当其走进班级时的一举一动,甚至只需要一个微笑,都能唤醒班级的正能量,让整个班级充满自信,感染每位学生。(3)教师要保持公开公正的心态,在表扬与批评学生时,要有一颗公心,淡化功利,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以对学生的爱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健康进步为目标,淡化对私人职称、工资等名利的追求。

表扬策略 篇6

表扬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目的是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充分运用表扬, 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凡事物极必反, 表扬用得过多过滥, 非但达不到表扬的目的和表扬应有的作用, 甚至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 如果超越了这个“度”, 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某幼儿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大班幼儿小明放学时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了家, 妈妈发现后第二天又让孩子把玩具还回幼儿园。于是, 教师当着很多孩子的面对小明说: “小明真乖, 你能主动把带回家的玩具还回来, 应该受到表扬。”第二天, 很多孩子把自己家的玩具拿来送给老师。“老师, 这是我昨天从幼儿园拿回家的玩具, 还给您。”孩子们说。老师很吃惊, 怎么有这么多孩子把玩具拿回家了呀? 就问一个孩子原因。“老师, 小明把玩具拿回家, 你都表扬他了, 我也想让您表扬。”孩子天真地说。老师才恍然大悟, 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其他孩子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就此事笔者认为, 教师对小明不能只给与表扬, 应该首先要让他认识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是错的, 认识到集体的东西是不能私自拿走的, 他人的东西不经主人允许也不能随意取用。然后在小明认识到错误的前提下, 再表扬他能主动归还玩具。即便要当众表扬小明, 也要先向其他孩子们讲清楚小明把玩具带回家是不对的, 这一点大家不能学习, 然后表扬小明能主动改正错误。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 表扬应慎重, 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实际上, 不恰当、过分频繁的表扬对孩子的成长存在很大危险, 其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这一做法, 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那么, 滥用表扬会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哪些不良后果呢? 笔者想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滥用表扬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滥用表扬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如果孩子稍微有一点成绩, 家长就给予表扬, 孩子就会被“胜利”冲昏头脑, 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会使他的优越感增强, 总觉得高人一等, 目空一切, 趾高气扬, 发号施令。长期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不会与人合作, 不愿与人交流, 也不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对他们自己的心理成长不利, 也不利于孩子们之间的团结。

二、滥用表扬会使孩子对表扬产生“审美疲劳”

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孩子, 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是整堂课如果处处都是“你真行! ”“你真棒! ”之类的表扬话语, 毫无原则地随口表扬学生, 尤其是当孩子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时也能得到教师的大加赞赏时, 表扬的激励功效反而被大大削弱。长此以往, 廉价的表扬只能导致学生虚荣心的增长, 容易“迷失自我”, 不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客观的认识。学生听到的尽是赞美之词、夸奖之声, 对老师的表扬也会越来越不重视, 对表扬有了“免疫力”, 会使孩子对表扬产生“审美疲劳”。

我们必须记住“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表扬亦如此。

三、滥用表扬不利于孩子智力开发和学习的进步

是否表扬、如何表扬, 要根据孩子表现的程度来定。若孩子表现一般就能得到老师的隆重表扬, 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会不愿动脑、对知识浅尝辄止, 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一长, 孩子在学习中就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 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学习的进步。

四、滥用表扬会让孩子对外在的评价产生依赖, 丧失独立性

太过频繁的表扬, 会让孩子对外在的评价产生依赖。孩子会认为, 只有当教师评价是“太好了”“真棒”“好极了”的时候, 任务才是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而当教师对孩子缺乏注意、没对孩子及时表扬的时候, 孩子可能会对教师交代的任务不在感兴趣、敷衍了事。不再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喜悦, 患上“表扬综合症”。渐渐地, 孩子就会形成只能接受成功, 不能允许失败的心理。

更为严重的是, 孩子在此过程中会逐渐丧失独立性,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难以真正形成。长此以往, 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发展就会越来越受制于教师、受制于家长, 而没有自己的思想。

因此, 我们要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 赏识不等于滥用, 无原则的赏识容易助长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一味地赞美会成为孩子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一定要看到滥用表扬的危害。

当然, 不能滥用表扬并不是不表扬。表扬该出口时还是要出口, 绝不要吝啬。表扬孩子时要发自内心, 实事求是, 公正合理, 不要夸大, 把握好度, 适可而止。

表扬策略 篇7

表扬性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

一、表扬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表扬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扬是一种正面强化, 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合适的教育定位则是其关注的重要指数。因此, 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 完善课堂表扬性评价语言的组织与使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积极构建教师的语言体系, 提高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

表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课堂状态及可能生成的学习智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1]在课堂上, 教师的一番表扬使得学生心领神会, 甚至还有一定功利色彩, 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话, 学生终身受益。因此, 表扬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关注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 加强正面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表扬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灵光。表扬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状态的肯定, 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生成性, 如何抓住教育时机, 帮助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教师表扬的重要取向, 也充分显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即如何发掘学生的答案中的亮点, 选择其精华, 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取舍。

表扬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重要表征, 老师激励性表扬会激发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关注和教学方式的理解, 表扬也可以帮助师生建构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之间形成合力, 师生之间形成关注, 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推进课堂教学的有序发展, 达成预期的教育效益。

二、表扬性评价秉持的原则

准确性。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表扬学生是针对学生即时性的学习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 由于学生身上的“亮点”在不同方面、不同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及内容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表扬学生时, 要根据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一“亮点”进行表扬, 让学生知道自己在何方面、因何原因受到表扬, 如果千篇一律, 笼统、夸张的对学生进行表扬, 则往往起不到强化学生优点的作用, 有时反而会让学生骄傲自满, 表扬失效。因此, 理性的把握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是表扬的两个重要维度。

智慧性。教学机智作为衡量教师“优秀”与“拙劣”的重要标尺, 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2]课堂上, 教师应准确把握表扬尺度, 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 看到自己参与学习后取得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表扬时, 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 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 快速反应, 巧妙应对。这样, 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 充满生机。

独特性。表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 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因此, 可以变表扬优点为表扬改变弱点, 这样, 学生由于获得了快乐的体验, 就会愿意继续保持下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根据教学实际, 积极创新表扬的方式, 随机应变, 使得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断创新, 这样容易拉近师生的距离, 优化师生的良性互动。

幽默性。有人说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表现。也有人把幽默说成是生命中不可少的维他命。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课堂中的幽默则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所以每当学生有较佳的表现时, 教师不能以一句“不错!”“你讲对了!”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而应根据课堂教学现状生成一些智慧的语言、诙谐幽默的语言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教育合作的效益。

及时性。表扬需及时, 切忌拖延, 当一个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平时我们经常会发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以一种期待的目光等待老师的评价, 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 (如手舞足蹈等) 来发布“老师该表扬我了”的信号, 如果连续几次对学生的这种愿望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学生的兴趣就会慢慢削减。学生的急切说明他处于兴奋点、热点, 感觉自己做得不错, 很期望老师表扬。

三、实施表扬性评价必须关注的话题

掌握表扬的频率。长期以来, 不少的老师为了表扬而不惜花样百出去渲染课堂气氛, 然而这样的表扬频率过高, 使得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到想要的表扬, 久而久之, 就会失去表扬的价值;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老师的金口难开, 学生的热情在老师冰冷的眼神里也会渐渐冷却, 这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 面对朝气蓬勃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育技艺去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 激励学生。

关注表扬的对象。调整表扬基点, 因人而异,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双管齐下。横向比较对优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对中下生或后进生采取纵向比较会更有效, 只要他们有一点亮点, 抓住他们的“进步点”充分表扬, 同时在班级中反复宣扬“只要有进步, 就是好学生”去评价他们, 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表扬学生“进步点”的方式可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促使他自己不断努力, 坚持不懈。

把握表扬的尺度。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 这是追求表扬效果的重要突破口。在实际的教学现实中, 有的老师夸赞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让人感觉到是在恭维学生, 使得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威信;而有的教师对学生精彩表现则是轻描淡写的表扬, 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有一定区分度的表扬, 使得学生的虚荣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又能够使学生感觉到还有努力的空间,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 将会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表扬必须尊重客观。面对学生的千差万别, 如何进行表扬也需要老师独具匠心, 根据某一具体的表现进行深层的挖掘, 进一步放大某一方面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面对答案是错误的学生进行表扬, 教师不能对其答案熟视无睹, 在否定学生答案的同时, 也要积极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确保对学生的自信心不受伤害,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提高教学实效;关注表扬的场合。

创新表扬的形式。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表扬方式主要有教师的口语表扬和肢体语言表扬, 以及全体同学的祝贺 (大多用鼓掌的方式表示) ,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表现采用适当的表扬方式。有的时候, 老师轻轻地抚摸学生的头, 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信任的目光, 以拍拍学生的肩,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会使学生感到更为亲切。教师与学生进行肢体的互动等等方式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突显表扬的价值。表扬是现代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语言,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其形式的优化, 还要将其价值进行有效开发, 实现表扬价值的最大化。其次, 还要充分显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生成解读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更要关注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这样的语言,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学生在教师的表扬中得到成长, 教师在学生的表现中得到启迪, 大大释放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习惯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氛围。

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采取纵容或模棱两可的态度, 实际容易使学生形成冲动的偏执的毛病, 不愿意对问题进行审慎合理的思考, 对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也不肯做认真分析与比较, 容易误导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 转向关注满足自己肤浅的表现欲、虚荣心和成就感。这些问题的存在无论对于保障教学质量, 还是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来说, 都是不利的。[3]因此, 对学生进行表扬, 一定要关注应有的价值取向,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点。

表扬是一种优美的教学语言, 只有因地制宜地呈现, 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当然, 课堂教学语言是丰富、多元的, 只有将表扬这种形式与其他教学语言进行有机融合, 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学校教学的动力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1) .

[2]李允, 李如密.教学机智的意蕴、要求级修炼[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6) .

表扬策略 篇8

一、要少, 不要多

表扬是用褒奖鼓励来教育儿童的一种方法。偶尔为之, 能够确保表扬的新鲜感、吸引力, 有效提高表扬的“身价”, 增强获得表扬的竞争力, 使儿童对获得的每一个表扬都十分珍视、爱惜, 此时表扬的教育作用大;如若给予儿童过多的表扬, 一方面, 儿童可能产生习以为常的无所谓心态, 对表扬不在乎、不珍视, 此时表扬对儿童的吸引力小, 影响和激励作用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 如同吃够了某种食物一样, 可能导致儿童对表扬的“腻烦”,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以致排斥表扬或者排斥师长, 此时表扬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要轻, 不要重

对儿童的表扬力度越小越好。一个肯定的微笑, 一个鼓励的眼神, 就可以使儿童激动、满足, 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激励作用。小力度表扬还能为以后的表扬运作预留较大的空间, 便于合理安排, 并且对形成儿童“勿伐善, 勿施劳”的谦逊务实品格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力度过大, 除以后不好操作外, 还可能刺激儿童的胃口, 使对表扬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旦达不到预期, 儿童就会失望, 并产生挫折感, 影响师生关系。还易使儿童过高地估价自己, 滋生自满情绪或不切合实际的期望, 影响将来的人生定位。

三、要全面, 不要片面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但传统的表扬由于受“升学教育”的影响, 几乎只关注儿童智力方面的表现, 这是极端片面的。儿童的成长发展绝不单单只表现在智力上。只关注智力, 可能导致儿童的畸形发展, 形成不健全人格。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中, 要促成儿童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 表扬在关注儿童智力表现的同时, 还要关注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四、要区别对待, 不要力求划一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 知识水平、能力层次、个性特征、心理需求各不相同。在实施表扬时, 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 通过标准的区别、方式的变化来提高表扬的针对性。比如, 优等生和差生、男生和女生、个性外向的学生和个性内向的学生, 在表扬标准的使用上就应有所不同, 方式和手段也应有所变化。实践表明, 针对性强的表扬教育效果好。

五、要面向全体, 不要面向少数

学生都有获得表扬的心理需要。但是,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中, 教师只关注对“升学”有贡献的优等生, 各种各样的“表扬”和“荣誉”会毫不犹豫地戴在他们头上, 而对那些有可能拖“升学率”后腿的所谓“差生”“双差生”则特别吝啬 (在没有升学紧迫感地中低年级, 教师过分偏爱优等生, 有意无意忽视后进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这种情况, 在今天的教育现实中依然存在。这不公平, 教师应施爱于所有学生!只关注少数“优等生”, 会导致班级集体的进一步分化、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从转化后进生的角度讲, 表扬应更多地惠顾后进生。表扬是转化后进生、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是表扬发挥教育作用的基础。

六、要对事, 不要对人

现实中, 直接称赞一个人聪明、能干、人格品行高尚, 往往会引起被表扬者心理不适和别人的反感。如果将表扬的重心从直接的人格评判转移到对事的评价, 比如, 某事做得很好, 则更显自然、平和、实在、亲切。如此, 被表扬者能接受, 他人能理解并给以支持。可感可知的事件也能给他人提供学习模仿的范例。这样的表扬才是安全有效的。

七、要具体明白, 不要笼统含糊

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 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并且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当你给予的表扬过于笼统、含糊时, 指向性、方向性较差, 孩子不容易辨别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还存在差距、存在多大的差距, 以致找不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表扬的实际教育意义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具体明白的表扬, 比如, “你这次作业做得很工整、很好!如果每次作业都做得这样认真, 该多好啊!”, 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激励和鼓舞、知道了进步的方面和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更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殷切期望。

八、要真诚, 不要敷衍

表扬要以对儿童真诚地热爱和关怀为出发点。表扬必须发自教师的肺腑, 必须建立在对儿童成长、进步感到由衷喜悦的基础上, 必须充分体现对儿童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如果没有真爱做基础, 表扬就变成了对儿童的随便敷衍和搪塞, 会产生不信任, 增加隔阂, 自然谈不上教育效果。

九、要重动机和过程, 不要重结果

传统的教育实践中, 是否给予儿童表扬, 主要的或者说唯一的依据, 就是儿童行为的结果。结果符合师长的期望就表扬, 否则就不表扬, 这是十分不恰当的。因为看似好的结果不一定有好的动机和过程。反过来, 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 好的动机和过程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表扬只重结果的做法, 会扼杀儿童善良的愿望和动机, 会造成儿童重结果轻过程的浮躁心理, 甚至把儿童引向歧途。如果把表扬的重心放在动机和过程上, 就会进一步强化儿童良好的行为动机, 就会增强活动过程对儿童的吸引力。这有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有助于儿童把全部的热情都贯注在活动上。在驾驭活动的过程中, 知识得以巩固、经验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形成。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始终牢记:儿童是在自主活动实践中成长发展的。

十、要辅之以批评, 不要一味地表扬

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一味地使用表扬, 儿童会习以为常, 表扬会失去意义。根据表扬和批评能引起相反心理体验的特点, 必要时辅之以批评, 如同苦使人感到糖更甜一样, 能突出对照比较的效果, 强化心理体验, 使儿童感到表扬更美好、更珍贵, 表扬的育人作用也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当然, 恰当的批评也能有效扼制儿童自大情绪的产生, 能使儿童产生适度的挫折感, 增强抗挫力, 预防心理脆弱, 对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表扬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 实践中切不可随便盲目使用。教师和家长要善于体会和总结, 形成技能和技巧, 确保表扬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扬的教育作用。

求求你表扬我 篇9

“求求你,表扬我!”有些突兀,但在这个时代,像世界能源一样匮乏。

为什么?

一种信任危机正在蔓延,并且已深入了部分人的骨髓。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财团黑幕”。有人说,媒体是始作俑者,媒体要依靠这些吸引读者的眼光。但是,可怕的是,只要媒体稍用心思就能挖出点惊人的事情。大幅度的黑幕报道蜂拥而至,大财团财务危机四处可见,大量的民工以死讨薪,就连传奇 “药王”赵新先也被捕入狱……一场场,触目惊心。

这些泰斗们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一一变成了“牛鬼蛇神”,而身边的那些小企业主们,每强大一分,就有工人十分的血汗。

人们该怎么信任你们?不信任谈何表扬!

企业呢?除了广告上吹嘘,泡沫式的强大,大家什么都看不见。诚然,在 “天灾人祸”面前,有些企业也曾伸出援手,可没多久,人们发现,这是当地政府下的“硬指标”。没有人愿意去给这样的企业戴“小红花”。

很多企业老板说:所有的人都从心底里认为我们是奸商,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

有个盲人,每回夜出,手里都会提着一盏灯,很多人都说:“瞎子点灯白费蜡”。盲人回答:“我手里有灯,别人看到我,就会主动给我让路;如果我不点灯,别人哪会注意我。”瞎子点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既照亮了别人的眼球,又显示了自己的存在。

“瞎子点灯”的重点是,让别人看到自己……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怨天尤人,默默适应环境,并因势利导地利用环境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利用各种机会展示自己,这是成功者所遵循的成功之道,也是企业真正强大,展现魅力的最好方法。

如果还没有人看到你的优点,那便是你手里的灯还不够亮,或者,忘了在晚上给自己点燃那盏灯。

“成绩优异”的同时,让自己其他方面的优点都展现出来,并不失时机地用盏灯照亮它们,让别人看见你。有企业主们说,我们无暇顾及这么多人。那就从你的员工做起,善待他们,他们是你最好的“长明灯”。

有人说,喜欢表扬人的人,是受表扬最多的人。时常对别人树起大拇指,是你乐观生活的开始。每当你对别人树起自己的大拇指,其余四根手指你便留给了自己。即,你赞扬别人一份,就等于赞扬了自己四份。照此相反来做,结果也必然相反。不信,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着去做做。

表扬之后…… 篇10

昨天, 我给本班家长发出通知,要求为自己的孩子用酸奶瓶制作两个做操的器械。这不,今天早晨差不多所有小朋友都带来了, 我随机地表扬了几个家长。看着充满动感的器械和生龙活虎的宝贝们,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下次家长会时,我一定要再好好地表扬表扬家长,感谢家长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

我找来了一个纸箱,把器械收拾在里面。虽然大家做得都不错,但总还是有差别的。说实话,有家长做得特别好,其中晨晨小朋友家长制作的器械尤为突出,还带有响声,“晨晨小朋友的家长做得特别好”,我忍不住说了出来。我看到晨晨小朋友的表情很自豪,其他的小朋友都看着她,很羡慕。不一会,教室里乱了起来,“我妈妈做得好。”“老师又没说你的好。”“你妈妈做得不好。”“我妈妈就是做得好。 ”两个小朋友边说边吵了起来,一小朋友朝另一小朋友的脸抓了上去……我赶紧走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并告诉他们:“你们的妈妈做得都好,老师还没来得及表扬呢! ”我为自己刚才不经意的表达找了一个借口打圆场。

这件事带给了我深深的思考,它告诉我,“表扬或肯定”是一种艺术,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而且一定要注意场合时机,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如案例中的情况,老师要对全体幼儿和家长给予肯定,即使你心中知道“作品“的差别,也要把它放在心里,毕竟大家都努力做了。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真诚的肯定,同时让小朋友带给家长一个真诚的表扬,我想这应该是我在这个案例中应有的教育行为。

上一篇:编码的质量下一篇:农村混凝土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