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的研究及利用

2024-07-25

诵读的研究及利用(精选8篇)

诵读的研究及利用 篇1

一、品牌建设背景

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最深厚的软实力”。这就需要我们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09 年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正式启动,并迅速得到响应。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桥头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走进校园有利于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浓厚爱国情操。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不足。其主要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当前社会快餐文化盛行。大学生习惯性消费快餐文化,不再有足够的耐心沉淀自己,诵读一些中华经典的诗文,而是选择娱乐新闻、八卦新闻等等。从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审美情趣不足,人文素质缺失。其次,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使当代大学生降低了阅读的深度。新媒体的发展,使图像阅读变得流行,例如:电影、电视、游戏和动漫等,娱乐化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经典阅读的习惯。最后,学生就业压力大。当前许多高校学生认为上大学仅是就业的敲门砖,因此更愿意选择有实际效应的内容阅读,迅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带给人们心理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然而却被大学生忽视,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亟待建设成为品牌项目并再高校中大力推广。

2013 年到2016 年本校举办本系承办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着重从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而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利用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诠释。诵读的内容为中华经典的诗文,可以包括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章,或是现代经典诗词节选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道德追求等来武装自己。

2、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仅仅会读文字,不代表理解其内涵。这就是所谓的识其一,不知其二,对于诗文只是文字性的处理,而不知道其所处的背景、环境及人物的性格,自然无法掌握诵读的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前,必须对诗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掌握和理解,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朗诵《琵琶行》时,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白居易遭受贬谪后在浔阳江头偶遇一年老色衰被抛弃的歌女,结合自己的遭遇创作而成。就会深刻理解诗文所表达的内涵,也就能够诵读出诗词中蕴含的愤懑之情。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诗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3、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部分高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修养的教育。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言论,而进入公开场合,面对众多陌生观众时,却无法流利的讲话,这种情况与现在大学的教学形式相关。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主动发言和上台的机会,也就缺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利用诵读经典,不仅接触了传统文化,而且将经典语句潜移默化的转化为个人的表达,既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化修养。

三、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围绕“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因此,学生在选择文章时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内容很容易重复,例如,第二届大赛初赛时有4 位学生同时选择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缺乏对诵读核心精神的理解,诵读的内容应该更为广泛。“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当代散文,供给学生的选择范围应该是广阔的。在品牌建设初,咨询相关专业教师,列出参考书目供学生选择。通过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广泛阅读的平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参与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活动的组织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活动前期,就需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此外就是加大力度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包括展板、海报宣传,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诗文朗诵活动不单纯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专利,而应该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重新阅读经典,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提高全校学生的参与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开展相关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竟可能的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热爱祖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实现中国梦。诗文诵读活动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更能烘托出语言的感染力。此外通过前期开展的读书小组活动、语文读书竞赛活动为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使大学生能够积极阅读经典,更全面的理解传统文化。

4、诵读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指导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需要一批专业性强、责任性强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师资力量,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本项目教师均为普通话测试站成员,属于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学生的语音语貌可以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纠错,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学生诵读的内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有助于诵读情感的表达。此外,学校可以以诵读活动为平台推荐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国家或省语委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校整体诵读水平,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创造强有力的条件。

四、结语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需要高校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才能顺利实现品牌的创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危玉然.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

[2]赵先锋.论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5.

[3]孟玉红.阅读经典作品,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

诵读的研究及利用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经典诵读

中华文化经典是指在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经过历史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最有价值的文明结晶。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源诵读中华经典,理解其思想内涵,吸取其人文精神,培养良好品德,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则被忽视和冷落。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亲近经典,并汲取经典营养,从而促使学生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

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教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在7至11岁这段时间,大脑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如果教师忘记应该关心一个人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大脑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只能导致孩子变得迟钝”由此可见经典教育要趁早进行,让学生趁着大好时光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必将受益终生。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及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1.开发潜能。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跟随圣人的思维遨游中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必然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精度与质量。2.积累知识。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思想和情感,大量诵读不仅可以积淀人文知识底蕴,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探究能力,还可以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及人格的砥砺,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功能。3.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华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可以启迪智慧、熏陶情操、陶冶情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最终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4.传承文化。诵读经典并持之以恒,使孩子们植根于中华优良文化沃土,读圣贤书、做有德人、立君子品,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重振人文建设。

二、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创建富于人文气息的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所散发出的艺术情境、文化气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因此,我们要利用教室、走廊、公共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等,创建充满诗意与韵味的校园,让校园内每一个景点益智,每一个空间出彩,使校园在中华经典文化的熏染中散发出浓浓的书香,为中华经典诵读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徜徉,在听觉与视觉的反复刺激中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从而不知不觉间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二)加强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

语文教师是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的中坚力量,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本质目的及意义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地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最终实现经典诵读教学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的展开中华经典诵读,学校可以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教师理清什么是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强化教师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观。讲座学习后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中华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促进教师总结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教法的特点,逐步完善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保证其价值的实现。

(三)加强中华经典背诵指导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背诵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经典本身具有的难度,使得小学生基本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只是为了背而背,即纯粹的背诵。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必然兴趣不高,也难持久。因此应该不断翻新背诵的花样,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从而乐于诵读,乐于背诵。

1.做游戏,玩中学

经典背诵,学生背起来大多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玩,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比如背诵《弟子规》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六人(其中第一段六人一起背),每人一段,以接龙的形式一个一个背,老师和其他同学则监督是否有人背错,最后评出优胜组。以这样的活动形式背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不仅记得牢,玩得尽兴,还记得轻松有趣。

2.创设背诵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精心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帮助学生进入“诗境”,感知经典。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可以播放与之相应的古典名曲,使学生陶醉于诗歌的意境中。欢快的诗文就配欢快的曲子;伤春悲秋,离愁别绪的诗文则配低沉哀婉的古曲;田园风光,隐居仙境类的诗文可以配上歌唱自然、大海的音乐。总之,尽可能创设出与背诵的诗文相匹配的意境,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记忆。

3.熟读成诵法

这是经典诵读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声情并茂的出声背诵,也可以默读成诵,还可以切磋背诵,学生在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不同的文章,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背诵方式,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

总之,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发及利用是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对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的最佳方案,不断追求更完善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语文中华经典诵读教学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琰,《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经典阅读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彭雪卿,《经典诗文诵读策略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

[3]王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诵读的研究及利用 篇3

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在缺少英语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除了多听,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多读,高声朗读,进而熟练至背诵。尽量出声地朗读一些经典的篇章段落,熟悉和掌握英语的特点,获得英语语感,有利于掌握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

锚点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设计2~3个有一定梯度,有一定思考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领悟方法的探究点,即“锚点”。它有助于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引导学生围绕“锚”主动地学习、合作、探究,进而解决“锚点”,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从锚点教学法的内涵入手,结合教学实例探讨锚点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诵读课教学中的实施。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经典诵读课,所有的素材都选自课外。课外的诵读材料丰富多彩,我以life为主题,逐渐确立了选材的方向。我选择了歌曲Sailing,诗歌What Is Life?和故事The Little Red Hat(《小红帽》)。这些素材都贴近生活,向学生传递了深奥的生活哲理。新课程理念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中学低年级阶段,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为主。本节诵读课的线索是life,这个话题有些抽象,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幻想和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将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设计特色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利用词典和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扫清词汇障碍。

教学目标:

1.复习诗歌What Is Life?

2.学习童话The Little Red Hat。

五、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根据其性格绘声绘色地朗读和表演。

六、教学过程

核心环节一:创设情境——引锚Lead in。

1.Sing the song Sailing.

2.Revise the poem What Is Life?by reading and reciting.

3.Discuss in groups:What colour is life?Why?What is your life?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取材范围比较广,涉及英文诗歌、歌曲和故事,素材的选择多而不乱,以life为主线索,把素材有效地串联在一起。

在导入环节中,全班一起唱经典名曲Sailing,学生很快融入了学英语的氛围中。在歌曲的尾声,我说:“Life is an experience of sailing,but what is life?”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展示自己的诵读作业和诵读水平,对教师而言既是检测又是欣赏。我又接着追问:“What is your life?”没有预计到的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如此精彩,比如Life is a book—read it.Life is a mountain—climb it.Life is money—spend it.Life is music—listen to it.Life is a picture—draw it.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我接着抛出问题:“What colour is life?”学生说出了各种颜色。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学生每说出一种颜色,我就在黑白图片上着色,最后黑白图片变得五彩缤纷,学生也因此得出结论:Life is full of different colours,so it is colourful.Life is a journey,we can not only enjoy the beautiful views,but also meet something unexpected.从而导出本节课的英文故事The Little Red Hat。

核心环节二:自主合作——探锚。

探究活动(一):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riter

1.Fill in the writer's information.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小组展示)

2.Learn the new words.

Ask students to look up the newwords in the dictionary.

Walnut disguise fence snore bunch scissors swallow belly.

(活动方式: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校队—小组展示)

3.Ask them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设计思路】在阅读前,我先对故事的作者格林兄弟的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梳理,通过图片和简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快速了解了更多作者的信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又用视频的方式导入今天的阅读材料,学生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我没有着手处理,而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和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学会学习。这一做法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活动(二):Enjoy reading

1.Answer the questions.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story?And who are they?

(活动方式:独自完成—小组讨论)

2.Talk about the characters’personalities in groups.

(1)Pick up one of the characters to discuss in groups.

(2)Find the typical sentences to imitate and read.

(活动方式:独自完成—小组校队、讨论—全班展示)

【设计思路】如果说前面两部分是铺垫的话,那么第三部分就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首先回答关于人物的一些问题,接着我们剖析人物的性格。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自主思考后开展小组合作,得到了很多启发。在分析大灰狼的性格时,学生的表现非常精彩,他们不仅说出了“狡猾”和“懒惰”等词,还说出了“聪明”和“贪婪”,这有助于提升发散性思维,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词汇量的摄入。

探究活动(三):Act it out

1.Try to find the right actors and actresses.

Cast List:

The Little Red Hat

The Grey Wolf

The Hunter

Grandma

Mother

Narrator

2.Work in groups and try to act it out.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设计思路】在分析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学生又试着去模仿读,在模仿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熟读后,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身边的道具,科学合理地分工合作。有些组稍显羞涩,在表演中不够大方;有些组却落落大方,总能博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学生在小组合作这个平台上展示了自己,收获了自信,英语成为真正活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在表演过后,我充分利用评价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自评、他评和组评。学生评出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我所设计的活动有以下几点好处:(1)既突出互动合作,又体现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2)活动的主题难易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3)小组合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场面出现在课堂中,完全改变了以往“直截了当向学生传授语言”的传统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核心环节三:归纳总结——悟锚。

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

核心环节四:检测反馈——固锚。

Discussions:If you are the Little Red Hat,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meet the wolf?

【设计思路】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核心环节五:评价提升——省锚。

诵读的研究及利用 篇4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

三所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表明, 有两所学校在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教学的区分度上不明显。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上基本相似,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上国学课与上语文课区别不大, 甚至把国学经典诵读课当成是语文的附属课。同时, 国学经典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古诗文, 背诵古诗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 这容易让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态度, 从而难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材缺乏, 学生的经典读物来源比较单一, 数量较少

表1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经典诵读读物来源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课本, 只有24%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其他渠道。据了解, 三所学校为学生订购的经典诵读教材都只有一本。以上表明学校或者家庭提供的经典读物数量较少, 学生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读物有限, 学校在教材采用的多样性和对学生知识领域拓宽等方面做的探讨不够, 对经典诵读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1]。

(三) 经典诵读活动形式较单一, 课堂缺乏活力

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 课堂是学生经典诵读开展的最主要平台, 但活动形式以学生朗诵及教师讲解为主, 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 缺乏活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诵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 反映出大部分家长注重家庭的人文熏陶, 支持经典诵读的开展。而学生课后进行经典诵读的时间仅有23.84%, 说明学校极少在课外安排经典诵读活动, 但开展课外活动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可[2]。例如, 课题组通过参与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组织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明显感觉到, 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方式, 展现出对经典诵读极大的热情。

(四) 学生个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态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本身是感兴趣、不抗拒的, 学生喜欢国学经典, 而且能正确认识到国学经典将会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表5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应试能力的比率并不高 (12.16%) , 可见学校对经典诵读的态度是宽容的, 没有往应试教育方面进行“助推”。但是我们从表6学生对背诵国学经典的态度数据来看, 喜欢背诵的学生只占一半。在排除掉一些可能由于其他科目带来的背诵困扰和负面迁移的影响后[3], 我们认为, 单一的背诵形式, 可能使学生由喜欢国学到谈“背”色变。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 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又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国学的知识点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能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从而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与热情[4]。与此同时,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与选择上, 还需考虑其与现行语文课本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

基于上文提到的含混的现状, 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 在有效结合二者的前提下突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 避免给学生造成其教学与学习性质相类似的错觉。因此, 需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 最好配备专门的国学教师, 形成一套与语文教学既有交叉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二)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承载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内容的选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工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作品中选取出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并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材料,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5]。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根据几所学校的现状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认为教材的编排选取应该更突出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的特点。为此, 本课题组围绕上述特点进行了大胆尝试, 编写了一本《国学经典诵读》试用教材, 目前正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试验。

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各单元的层次性与衔接上的递进性以及整体的系统性。对于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来说, 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极具经典与代表性的, 并且内容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文章的篇幅不应过长, 以精简凝练为主;教材的版式设计应该活泼, 色彩多以鲜艳为主, 科学的教材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

定向性,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 即针对何种教学类型、规定教材所编的容量、为怎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需要多少学时学完等一系列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立体性, 即要求教材编写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应仅限于一两本教科书, 而应同时考虑配套的教学用具和用书, 尤其是考虑声像文本的制作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 增设了著名诗词曲目的推荐学习网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 希望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7]。

(三) 注重输入形式的多样性与输出的有效性的统一

输入是指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在经典诵读形式方面, 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

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对于如何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形式上应该是要多样性的。例如,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将古诗文配以古今中外名曲, 以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文章编成各种有趣的节目,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进行吟诵、接龙、讲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早上、中午、放学时分的吟诵, 以及结合室内与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输出是学生对所习得的经典诵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是对学生知识的吸收与习得的一个检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忘记[8],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输入之后, 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巩固, 而小学生的自控力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这一环节可以由学校或者课堂教师进行指导, 此阶段多是学生进行各种比赛、讲故事、表演, 并评选出“先进学生”“诵读之星”“最佳进步奖”“故事大王”等来鼓励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将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输入与学生的自觉输出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交互强化, 才能取得学生对经典诵读知识内化的效果。

(四) 根据内容的有效吸收与否, 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主张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主要通过反复背诵国学经典, 只注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9]。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主张在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细化知识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 指导他们深入理解与领会国学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 形成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

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堂、校园与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与习得在教学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目前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经典诵读的知识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的;而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学习, 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 不仅需要课堂的有序输入, 同样也需要整个大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无意识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环境中[10]。改善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现状, 不能依赖于他们的自觉性, 而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处处见得到、时时摸得着的人文环境, 以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理解经典。

此外, 应获得学生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 激发他们本身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让广大的学生家长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浪潮中来,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氛围的熏陶。

三、结语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这与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经由学生检测的, 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和谐而充满诗性的经典诵读课堂, 从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架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中华文明与华夏优良传统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等.测量愿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虎平.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J].语文建设期刊, 2016 (14) :7-8

[3]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 2012 (9) :73-75

[4]程红霞.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J].华夏教师期刊, 2015 (s2) :81

[5]刘旭相, 孔涛.传承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012 (4) :46-49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 :147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邱美容.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10) :56-57

海砂的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5

关键词:海砂,钢筋腐蚀,耐久性,对策研究,危害防治

海砂作为建筑用砂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有利的一面———用海砂取代或部分取代河砂, 可以很好地缓解河砂的短缺现象;不利的一面———海砂含有的氯离子对混凝土有破坏作用, 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如果使用的海砂在使用前经过严格的“除氯处理”, 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后, 再利用于建筑工程中将是一件利国利民、“变废为宝”的民生大事。因此, 对厦门地区海砂利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对海砂的利用进行规范,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海砂的利用现状和原因分析

沿海地区一直存在着淡水河砂的资源不足、从外地运砂的高成本与本地区丰富的海砂资源的利益矛盾, 使得海砂在这一地区的建筑企业中的使用一直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据调查目前天然砂的市场价格约为70元/m3, 而海砂 (未经淡化) 的市场价格为30元/m3, 由此可见, 未经淡化海砂的价格比淡水砂便宜近50%左右。据宁波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的调查显示, 宁波市每年建设用砂中海砂的使用量在80%左右。仅以2003年为例, 宁波市建筑用砂约为1000万t, 其中用海砂为800万t。而这800万t海砂中, 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原因使用的未经淡化的海砂达520万t, 占65%之多。厦门地区淡水砂主要来自江东 (漳州) 的淡水砂, 然而江东砂要供应漳州及厦门地区, 显然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厦门地区对河砂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而沿海丰富的海砂资源也为该地区的不合理利用海砂资源埋下了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在河砂日益紧缺的矛盾无法根本解决的前提下, 对海砂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如果不下决心采取严格措施进行控制不合格海砂的滥用、偷用, 那么, 受利益的驱使, 海砂的大规模使用仍将在沿海地区大范围的存在, 同时其潜在的威胁和社会危害性也将会更为严重与深远。

2 海砂的危害及原因

2.1 滥用海砂带来的危害

海砂中含有的主要有害物质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及氯盐等。海砂的危害主要来自海砂中含有的氯盐。氯盐中所含有的氯离子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失去钝化膜, 而使钢筋产生腐蚀, 其锈蚀产物的体积将比原来的体积大2.5倍以上, 会使混凝土开裂、剥落, 最终将导致建筑结构破坏、失效。

2.1.1 主体结构:腐蚀结构钢筋、降低结构耐久性

海砂对结构的破坏主要是腐蚀结构钢筋引起的, 而结构钢筋的腐蚀会使整个建筑物的承载力降低, 主要是:

(1) 钢筋腐蚀会使钢筋的截面积减小, 并能使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降低。

(2) 钢筋腐蚀会使混凝土引起胀裂, 久而久之会引起混凝土的剥落, 从而造成混凝土构件的有效截面积的减小, 而混凝土的截面积的减小将对结构的承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3) 钢筋腐蚀会使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降低, 严重的会引起受拉钢筋不能起到作用, 而使受压钢筋过早的压屈, 降低结构的承载力。

(4) 钢筋腐蚀会使箍筋先于主筋腐蚀, 而箍筋的腐蚀会直接影响构件的抗剪承载力, 因为腐蚀的箍筋不仅不能有效地约束混凝土使其强度提高, 反而会因腐蚀而产生的膨胀力对结构保护层的破坏从而降低结构承载力。

2.1.2 装饰面:

间接降低结构耐久性、墙体裂缝、降低墙面腻子粘结强度

海砂用于建筑装饰面虽然不会对主体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当主体结构的梁、板、柱的混凝土保护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 装饰面的海砂中的氯离子就有可能会从结构表面开始慢慢渗透到主体结构中, 使主体结构的梁、板、柱中的氯离子含量达到或超过其含量的临界值, 从而对主体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不利的影响。现在的工程主体多是框架结构, 墙体主要是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块砌筑而成的填充墙, 施工时将主体结构和填充墙的连接处用钢丝网连接,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的产生。但当采用海砂为拌合物的砂浆时, 海砂中的氯离子就可以腐蚀钢丝网, 钢丝网体积变大从而加速墙体裂缝的发展而使钢丝网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既浪费了资源, 又降低了工程质量。另外海砂的抹面砂浆的使用也会降低墙面与腻子的粘结强度, 因为腻子与抹面砂浆之间产生一层白色的碳酸盐粉末, 从而使建筑墙体的腻子大面积脱落,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例如:2007年6月25日, 《新华纵横》记者在福建平潭县龙飞路一家名为“金海岸花园”的建筑工地看到, 墙面上多处出现了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这就是由于使用了未经淡化处理的海砂造成的。记者去的时候该工地一片寂静, 正是因为不合理的使用海砂而处于停工状态。

2.2 海砂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原因

2.2.1 钢筋腐蚀机理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在阳极, 铁逐渐离子化;在阴极, 水中的O2吸收电子面生成OH-离子。阳极的Fe2+与迁移来的OH-结合成Fe (OH) 2锈膜或与水分中的CL-生成Fe (OH) CL, 而后再进一步与H2O和O2结构生成铁锈:

Fe (OH) 2+O2+H2O→nFe2O3·m H2O (红锈) +Fe3O4 (黑锈)

Fe (OH) CL+O2+H2O→nFe2O3·m H2O (红锈) +HCL

因此, 钢筋锈蚀的必要条件是:钢筋表面存在有一定的电位差;存在足够的H2O及溶解O2;阳极段表面处于活化状态。一般地, 混凝土中的液相pH值可达12.5~13.5。钢材在这种高碱的环境中能形成致密稳定的钝化膜, 使得钢筋内部无法形成腐蚀电流。只有当混凝土保护层被碳化或者积聚了足够量的CL-时, 钢筋表面才会处于活化状态。

2.2.2 海砂中的CL-对钢筋腐蚀的影响

海砂中含有超标的氯盐, 而海砂被作为细集料应用于混凝土中将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海砂中的氯盐在混凝土中对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机理如下:

(1) 破坏钝化膜:水泥水化后的高碱性 (pH≥12.6) , 使其内部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钝化膜对钢筋有很强的保护能力, 这使得钢筋在正常的混凝土中不受腐蚀。然而, 此钝化膜只有在高碱性环境中才是稳定的。研究与实践表明, 当pH<11.5时, 钝化膜就开始不稳定 (临界值) ;当pH<9.88时, 钝化膜生成困难或已经生成的钝化膜逐渐破坏。因此, 当CL-进入混凝土中并到达钢筋表面, 当它吸附于局部钝化膜处时, 可使该处的pH值迅速降低 (CL-被称为“酸根”) , 从而使钝化膜产生破坏。

(2) 形成“腐蚀电池”:这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CL-对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破坏首先发生在局部, 使这些局部露出铁基体, 与尚完好的钝化膜区域之间构成电位差。铁基体作为阳极而受腐蚀, 大面积的钝化膜区作为阴极。腐蚀电池作用的结果, 钢筋表面产生点蚀, 由于大阴极 (钝化膜区) 对应于小阳极 (钝化膜破坏点) , 坑蚀发展十分迅速。这就是CL-对钢筋表面产生“坑蚀”为主的原因所在。

(3) CL-的阳极去极化作用:CL-不仅促成了钢筋表面的腐蚀电池, 而且加速电池作用的过程。阳极反应过程是Fe-2e=Fe++, 如果生成的Fe++不能及时搬走而积累于阳极表面, 则阳极反应就会因而受阻;相反, 如果生成的Fe++能及时被搬运走, 那么, 阳极过程就会顺利进行乃至加速进行。CL-和Fe++相遇会生成Fe CL2, CL-能使Fe++“消失”, 从而加速阳极过程。通常把使阳极过程受阻称作阳极极化作用, 而加速阳极过程者, 称作阳极去化作用, CL-正是发挥了阳极去极化作用的功能。然而Fe CL2是可溶的, 因为其在混凝土中扩散时遇到OH-, 立即生成Fe (OH) 2沉淀, 又进一步氧化生成铁的氧化物 (铁锈) , 由此可见, CL-并不会被“消耗”, 只是在其中起到了“搬运”作用, 这也是氯离子的主要危害所在。

(4) CL-的导电作用:腐蚀电池的要素之一是要有离子通路。混凝土中的CL-存在, 强化了离子通路, 降低了阴、阳极之间的欧姆电阻, 提高了腐蚀电池的效率, 从而加速了电化学腐蚀过程。

(5) CL-与水泥的作用及对钢筋锈蚀的影响:水泥中的铝酸三钙 (C3A) , 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盐作用生成不溶性“复盐”, 降低了混凝土中游离Cl-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讲, 含C3A高的水泥品种有利于抵御Cl-的侵害。海洋环境中优先选用C3A含量较高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道理就在于此。然而, 应该注意的是, “复盐”只有在强碱性环境下才能生成和保持稳定, 当混凝土的碱度降低时, “复盐”会发生分解, 重新释放出Cl-来。就此而言, 保持混凝土的高碱性也是重要的。此外, 在同时含有硫酸盐的情况下, Cl-与C3A生成“复盐”, 有利于降低硫酸盐与C3A作用而发生的“膨胀”破坏。就是说Cl-在一定条件下可抑制硫酸盐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条件是:必须保持混凝土的高碱度, 并且氯盐、硫酸盐在混凝土中有较低的浓度。相反, 若氯盐与硫酸盐的加和浓度过高, 将更加速钢筋腐蚀和对混凝土的破坏。

当钝化膜被破坏后, 钢筋就开始锈蚀, 钢筋锈蚀后, 其体积可膨胀2~4倍, 钢筋四周膨胀, 从而使混凝土表面开裂, 开裂后将加快结构中的钢筋的锈蚀。最后钢筋挤压混凝土保护层使之达到极限拉应变而致结构破坏, 乃至整个建筑物的倒塌。

3 海砂利用的技术措施

3.1 大部分的海砂不能直接利用

暂不讨论海砂与河砂之间还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能方面的差异, 海砂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Cl-含量。按照国内外的有关规定, 凡是含盐量低于限定值的海砂 (如低于0.02%、0.04%或0.06%) , 都是允许在混凝土中直接使用的。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含Cl-很低的海砂, 并不是到处都有的或经常存在的。即使在同一个区域, 也可能表面的含Cl-量符合规定要求可以直接利用, 而深部的海砂含Cl-量可能超过限定值, 因为表面的海砂经过常年雨水的冲刷, 盐分下沉, 使得深部的海砂盐分沉积致Cl-含量更高。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海砂是不能直接被利用的, 如果要使用海砂, 则应该处理好海砂中含Cl-量对钢筋的腐蚀问题。

其实, 海砂的含盐量在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差别很大, 可能在0.02%~0.3%范围内。多数情况下海砂的含盐量是“超标”的, 一般不能直接采用。

3.2 利用“超标”海砂时可采取的技术措施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及相关利用海砂的经验, 根据含盐量低于限值的海砂可以利用及海砂对钢筋的腐蚀的特点, 总结五种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

3.2.1 自然堆积法

自然堆积法是利用海盐的沉积性及大自然的资源, 将海砂自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 利用堆积时间长的特点在大自然风吹、雨淋、日晒等作用下, 经过数月或更长的时间后, 经过取样化验含盐量符合规范要求后即可使用。这种方法的缺点:花费时间长、不能解决应急需要;优点:成本低、占地不需太大。

3.2.2 淡水冲洗法

淡水冲洗法可分为斗式滤水法和散水法。它是利用淡水冲洗海砂, 使其含盐量达到标准要求。这种方法的缺点:浪费淡水资源 (斗式滤水法:每立方米砂需要消耗淡水0.8t以上, 每批除盐时间12~24h, 场地不需太大;散水法:每立方米砂需要消耗淡水0.2t以上, 而所需场地较大) 、造价偏高;优点是能满足应急需要。然而淡水资源也是可贵的资源, 因此此法的实施应具体分折。

3.2.3 机械法

机械法就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海砂进行处理, 主要需要有:分级设备、离心设备、给排水设备等机械设备。这种方法的缺点:浪费淡水资源 (每立方米砂需要消耗淡水量约在1.5以上) 、造价偏高;优点是所耗时间短、可工业机械化。

3.2.4 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海砂与河砂按适当的比例掺合在一起, 其根本原理也是降低含盐量。海砂与河砂的比例可根据其混合物取样化验其含盐量 (氯化物含量) , 当其含盐量小于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时, 即可使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没有具体的规范可循;优点:操作方便, 原理简单。

3.2.5 掺加阻锈剂法

掺加阻锈剂法就是在混凝土或砂浆拌合物中掺加一种叫做“钢筋阻锈剂”的化学药剂, 以抑制、消除海砂中的氯盐对钢筋的腐蚀作用。这种方法在日本使用较为普遍。这种方法缺点是造价高;优点是可操作性强、技术可靠。

以上五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具体操作利用海砂时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性、经济性等要素对各种方法进行比选, 从而选取综合可行的方法。

4 海砂利用的保障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采取一些简单、可行的技术措施, 海砂是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海砂的利用得当与否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若管理到位, 海砂完全能够很好地被利用, 若是管理不到位就会因海砂的不合理利用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这一点上,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中表现出很鲜明的对比:日本目前建筑用砂中90%是海砂, 由于管理严格, 措施到位,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用砂 (淡水砂) 的缺乏问题;而我国台湾地区, 由于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滥用海砂, 造成了震动整个社会的“海砂屋”问题, 给人民群众、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资源日益短缺的时代, 只有有条件地、合理地利用海砂, 才能真正做到利国利民。因此, 利用海砂不仅要有可靠、可行的技术措施, 还应有一套综合的保障措施。

5 全寿命经济管理

由于前期决策、设计和施工造成的隐患, 以及建成后维护管理不当或无序拆除, 我国一般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仅为30~40年。而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则为50年。粗略计算, 如按各类建筑物的平均造价为500元/m2计算, 当今城乡总建筑的资产总值约达23万亿元。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消耗钢材50kg、水泥150kg。如果这些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能够比5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增长20年, 这意味着将能节约资金9.2万亿元, 钢材9亿t, 水泥27亿t。这还未包括建筑装修、建筑设备以及建筑垃圾运输与处置的资金节约。如果本可以正常使用百年左右的房屋只使用了30年或40年就大量拆除, 很显然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国策的基本要求。

我国亟需制订与《建筑法》及《物业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建筑物管理条例”, 并以此作为建立和推行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 用以规范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的行为和活动, 特别是规范施工期的质量行为, 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对建筑物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比如海砂对建筑物的耐久性的影响。并以此来加强建设单位及监督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使全寿命经济管理的理念在各个阶段的管理者中形成良好的认识, 包括项目决策、勘查设计, 到建造, 再到经营使用各阶段。

因此, 清华大学教授卢谦日前在由中国工程院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举办的工程科技论坛上呼吁:应加快研究和建立“建筑物全寿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以加强建筑物质量、安全的管理, 保证我国建设事业更加平稳、健康地发展。

6 结束语

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海砂的基础研究, 提高社会、企业、大众对海砂危害的认识, 普及人们对结构耐久性的知识, 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同时加强行政管理, 加大处罚力度, 一经发现滥用、偷用不合格海砂的现象, 一定要严加处罚。

参考文献

[1]洪乃丰.海砂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与对策[J].冶金建筑研究总院.混凝土, 2002

[2]郑荣跃, 袁丽莉, 贺智敏.宁波地区的海砂问题及其对策[J].混凝土, 2004

[3]张泳.沿海地区海砂利用及所引发问题的研究[J].四川建筑, 第26卷3期

[4]吴桂芹.海砂用于抹面砂浆对建筑工程耐久性的影响[J].山东建材, 2006

冶金炉渣的研究及综合利用思路 篇6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迅猛发展,累积堆存和新增的冶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不仅占地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其中各种冶炼渣是主要的废弃物,主要包括高炉渣、转炉渣、电炉渣和炉外精炼渣等。对环境的治理是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冶金工业作为一个固体废弃物排出量较大的工业部门,其治理程度直接影响到环境治理水平,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冶金技术发展迅速,工艺过程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冶炼渣,这部分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1 冶金炉渣利用的必要性

随着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国的矿产资源也在日益减少。同样,中国矿产资源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何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是我们时刻要重视的。

钢铁工业是原材料工业,也是基础工业。它的发展是和整体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相适应的。钢铁产品又是用途广、用量大的材料,钢铁工业和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密切相关,各经济部门使用钢材的和品种质量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产品结构。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基础设施、工业、建筑业发展较快,钢材消费量增长较快。所以冶金行业产生的炉渣也就相应的较多。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弃渣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企业的原料条件不同,冶炼工艺不同,炉渣的产出量和炉渣成分也不同,不同的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炉外精炼设备,其精炼渣会有所不同,特钢企业还可能在连铸之后,设有电渣炉等进一步的精炼设备,产出的还有电渣冶炼废渣,因而有必要从系统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炼钢炉渣的综合利用研究。

2 冶金渣的综合利用状况

钢铁冶金工业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占固体废物总量的18%,渣中含有各种有用元素如Fe、Mn、Cr、Mo、Ni、AI等金属元素和Ca、Mg、Si等非金属元素,是一项可再利用的大宗二次资源。

钢铁冶金工业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高炉渣、钢渣、铁台金渣等,中国钢铁渣堆弃量约3亿,占地3万亩。2002年全国钢产量总计约为8389万吨,但缺乏全量和高附加值的利用技术,特别是对共生复合矿渣中共生的金属元素的分离和利用以及通过共生元素的分离全面经济地对炉渣进行综合利用缺乏系统研究,平均利用率约为60%。下面我们就冶金炉渣目前的综合利用情况作一下总结和分析。

3 高炉渣的综合利用

高炉渣是钢铁冶金工业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渣。目前,80%以上的高炉渣得到了利用,但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生产水泥和筑路材料。高炉渣是冶炼生铁时从高炉中排出的一种废渣。高炉矿渣还可用来生产一些用量不大,但产品价值高,又有特殊性能的高炉渣产品。如矿渣棉及其制品、微晶玻璃、热铸矿渣、矿渣铸石及硅钙渣肥等。

1)生产矿渣棉

矿渣棉是以矿渣为主要原料,经熔化、高速离心或喷吹制成的一种白色棉丝状矿物纤维材料。它具有质轻、保温、隔音、隔热、防震等性能。许多单位已将矿渣棉制成各种规格的板、毡、管壳等。

2)生产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途很广的新型无机材料。高炉渣微晶玻璃与同类产品对比,具有配方简单、熔化温度低、产品物化性能优良及成本低廉等优点,除用于耐酸、耐碱、耐磨等部位外,经研磨抛光是优良的建筑装饰材料。采用机械化压延成型工艺,还可生产大而薄的板材。

3)生产硅肥

硅肥是一种以含氧化硅(Si O)和氧化钙(Ca O)为主的矿物质肥料,它是水稻等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被国际±壤学界确认为继氮(N)、磷(P)、钾(K2O)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

4)生产高炉渣微粉

所谓高炉渣微粉是指高炉水渣经烘干、破碎、粉磨、筛分而得到的比表面积在3000cm2/g以上的超细高炉渣粉末。

4 钢渣的综合利用

钢渣是炼钢过程排出的废渣。炼钢过程是除去生铁中的碳、硅、磷和硫等杂质,使钢具有特定性能的过程,也是造渣材料和冶炼反应物以及熔融的炉衬材料生成融合物的过程。因此,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必然副产物,其排出量约为粗钢产量的15%~20%,钢渣目前的利用率只有大约36%。

钢渣的利用途径:

迄今,人们已经开发了多种有关钢渣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回收废钢铁和钢粒、冶金、建筑材料、农业利用、回填等几个领域。

1)从钢渣中分选网收废钢和钢粒

钢渣中一般含7%~10%的废钢,经破碎、磁选、筛选等分选技术可回收其中90%以上的废钢及部分磁性氧化物。磁选出的渣钢,一般含铁在55%以上。利用价值很高。

2)钢渣用做冶炼熔剂

钢渣常含有很高的Ca O、铁分及一定比例的Mg O、Mn O。若用于炼铁,一些成分能有效地降低熔剂、矿石的消耗及能耗。有资料报道,作为熔剂用于高炉冶炼和烧结的钢渣量,以美国为最多,占钢渣总量的56%以上。

3)钢渣用做筑路材料

钢渣具有容量大、呈块状、表面粗糙、稳定性好、不滑移、强度高、耐磨、耐蚀、耐久性好、与沥青胶结牢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路基材料、工程回填、修砌加固堤坝、填海工程等方面代替天然碎石。

4)生产水泥

钢渣生产水泥,主要指用它做原料配制水泥生料。

5)生产钢渣砖

钢渣砖是以粉状钢渣和水淬钢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部分高炉水渣或粉煤灰和激发剂(石灰、石膏粉),加水搅拌,经轮碾、压制成型、蒸养而制成的建筑用砖。

5 目前炼钢渣利用思路的不足

1)炼钢炉渣利用的主要难点在于炉渣的碱度过高,渣中含有大量的自由氧化钙和氧化镁,不宜作为水泥、建材和工程回填材料,在近年来我国转炉炼钢企业普遍采用溅渣护炉等技术后,转炉炉渣中自由氧化镁进一步升高,精炼渣的碱度更高,炉渣的自由氧化钙也更高,因而将炼钢过程的转炉钢渣和精炼渣直接作建筑材料不是最佳途径。另外,钢渣不易磨,直接用于水泥生产会降低生产能力。

2)钢渣在企业内部回用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在目前的回用方法中,作烧结溶剂和高炉炼铁熔剂虽然有积极的报道,但烧结和炼铁过程无法脱磷,钢渣的循环,必然使铁水的磷含量不断提高,给下一步的炼钢增加负担,要求炼钢工序消耗更多的石灰,产出更大的渣量满足脱磷要求,所以从工艺全盘考虑是不一定合理的。另外,高炉的冶炼实践表明,入炉品位提高1%,焦比降低2%,产量降低3%,钢渣的铁含量仅为10%~15%,钢渣的配入必然大大降低高炉入炉料品位,在高炉焦碳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钢渣作为烧结和高炉熔剂的做法,也是不一定合理的。

3)将钢渣用作铁水预处理渣剂,不仅可以利用渣中的铁氧化物,也可以利用渣中的熔剂,是一种合理的回用方式,但不能解决现代炼钢工艺中不同阶段的炉渣的回用问题。

4)目前钢渣利用的主要思路仍然集中在回收渣中废钢,选出精矿,尾渣作建筑材料。这事实上是一种末端治理手段。

6 炼钢炉渣综合利用设计

根据冶金炉渣性能分析,从现实的环保要求出发,我们可以提出炉渣梯级回收利用的新概念。根据钢铁企业炼钢工序不同阶段产出钢渣的特性,利用梯级回用的方法,使炼钢炉渣尽量在炼钢工艺中循环利用,发掘其最大冶金潜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回用,提高炼钢造渣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造渣材料消耗,减少炉渣的外摊,从而实现对炼钢炉渣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工业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转炉和电弧炉冶炼工艺的炉渣梯级利用思路示意图如下所示:

通过梯级利用,炼钢过程产生的炉渣大部分都返回上一级炼钢工序,一方面变废为宝,使原本当作废弃物排出的炉渣作为造渣材料返回利用,充分利用了其潜在的冶炼潜能,代替了一部分原料,优化了炼钢工艺,同时降低了成本,提搿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炉渣的梯级利用减少了炉渣的最终排出量,实现了少渣生产,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冶金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这符合我国对于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路,刘予实现“绿色冶金”清洁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1)梯级利用的工艺方法

对钢渣返回利用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钢铁冶炼过程中,将后步工序产出的炉渣逐级返回应用到前面工序,在返回过程中,可配入调整剂,调整剂为石灰、石灰石或铁矿石等。

2)具体实施方式:

高炉、转炉流程中,将电渣炉产出的炉渣返回到精炼炉,精炼炉产出的炉渣返回到转炉和铁水预处理脱硫,将转炉特别是脱碳转炉产出的炉渣返回到铁水预处理脱磷。电弧炉钢铁冶炼过程中,将电渣炉产出的炉渣返凰到精炼炉,精炼炉产出的炉渣返回到电弧炉。以上弃渣返回利用过程中,脱碳渣和精炼渣用量为30%~100%。由于后步工序炉渣的产出量比较小,其返回应用不一定能替代全部原上部工序的造渣材料。渣量不足部分,依造渣要求,由石灰、粘土砖块、白云石、萤石等补充。

通过梯级回用,预计可达到如下效果:

1)利用钢铁废弃渣,减少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

2)减少石灰和其他原料消耗,减少成本消耗。

3)由于LF精炼渣、电渣重熔炉渣甚至转炉渣等均为预熔渣,具有优良的冶金反应性能,可明显改善炼钢过程的动力学条件。通过LF精炼渣和电渣重熔炉渣均为预熔渣的应用,替代外购预熔渣,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4)通过综合应用,可改善炼钢操作,使冶炼时间缩短,供电效率提高,炉龄提高等。

5)由于最终排出炉渣的反应更加充分,稳定性更好,更易在建筑材料方面获得应用。

7 结论

矿业及其后续产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柱,如何将冶金弃渣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更好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才能最有效地保持人类生存空间,造福子孙后代。

摘要:随着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冶金业对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多,产生的炉渣也就相对增加。本文针对冶金炉渣利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钢铁冶金中产生的高炉渣,钢渣的利用现状及不足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冶金炉渣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设计构思,从而达到冶金炉渣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冶金,炉渣,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杨慧芬,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戴云阁,李文秀,龙腾春.现代转炉炼钢技术[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

[3]邱绍歧,祝桂华.电炉炼钢原理及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朱桂林,孙树杉.钢铁渣综合利用的现状及高价值利用新进展[A].ISE’03会议沦文集[C].

土地低效利用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7

1 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

1.1 相关法律法规缺陷

《宪法》中规定,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中对于征地的规定为“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这就限定了政府对土地的征用必须是“公共利益”的需要, 但是现行的宪法、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 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就成了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导致了实际操作中的不可控性和不合理性。政府不管是公益性的还是盈利性的项目, 包括各类工业园、物流园和高新区, 都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将土地征收过来, 滥用土地征用权, 导致对城镇建设用地供应过大, 造成原本就稀缺的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乃至闲置。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大量的土地却是征而不用, 为依法处理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颁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符合“闲置”用地描述的土地开征土地闲置费或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国发[2008]3号) , 对于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土地, 除征收土地闲置费外, 还要征缴增值地价, 但未出台具体的征缴办法。但土地储备中心在回收闲置低效用地时却操作困难, 超期未开工或开工不足的原因判断上, 是属于政府、不可抗力还是企业有时不能划得很清晰, 因而在闲置时间的认定核算上较复杂;二是对于闲置土地征缴的“增值地价”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三是一些钻条文空子的开发商和建设单位, 采用拖沓施工的方式逃避土地闲置费和增值地价的缴纳来实现囤房囤地的目的, 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办法对这种低效利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处罚。

1.2 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土地制度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制度上的复杂性导致了在过去几十年“摊大饼”式的城镇化进程中, 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像一些农用地, 早年由于政府管理不严, 法律法规不完善, 违规用于其他用途的建设, 随着城市发展, 这些地方早已成为了社区, 其周边都是符合规定的建设用地。还有一些产业用地, 在工业升级和改造和“退二进三”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由于早期低效用地闲置用地纠正机制没有建立或发挥作用, 经过这些年都没有被发现, 或是发现了地方政府也不重视、不纠正, 导致现如今如何整治这些低效闲置用地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除了产业用地以外, 划拨用地也存在低效使用的现象, 地方政府为了政绩, 好大喜功, 利用职权批准一些超大项目、超前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不是容积率过低就是使用率过低, 造成实质上的土地低效利用, 而其在报建期办理的立项审批、用地审批、规划审批等手续从形式上看, 也都是合规的。若按照地方对低效用地的认定标准, 这些用地都不属于低效用地, 或是没有适用的标准, 因为低效用地的认定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产业用地。现行对这类低效用地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可操作的惩治办法。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审批时没有按用地标准审核, 或是签订的协议效益产出标准过低。

1.3 规划不合理、不严肃

土地利用是规划的核心问题, 规划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集约利用即是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实现土地和深度利用和精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是土地能够高效利用的前提, 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 更是体现在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可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上。城市建设的大量事实表明, 如果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合理, 即使投入再多的生产要素, 也达不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甚至出现“负效应”。

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多偏重于耕地保护, 规划目标多元化流于形式, “十分珍惜与合理利用土地”体现不足[3]。落后的规划观念和规划技术, 以及行政色彩浓厚的规划管理体制, 导致规划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城镇低效用地一方面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建成的城市结构并不合理将带来的城市工商业的竞争力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工业用地为例, 我国城镇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偏高, 大多在25%以上, 高的甚至超过35%, 而国外平均仅为15%;我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仅为0.3~0.6, 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在1.0以上;工业用地产出率也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些闲置低效用地是由于规划的调整导致的。规划的频繁调整与其之间的矛盾一直被大家所诟病。一些地方领导为了任期内的“政绩”, 为招揽个别项目而修改规划, 还有的规划随着领导的更换而更换, 严重影响规划的权威性, 规划的制定实施有失公平。2010年曾报道广州番禺区就因为区域开发定位多次变更、政府规划反复调整而成为闲置土地重灾区, 地块闲置长达8年之久。

1.4 土地财政依赖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 税收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比重日趋下降,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负担越来越重, “财权上收, 事权下放”, 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造成地方缺口巨大。土地因其增值保值的特性, 成为了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自由支配的资源, 地方一般预算收支缺口越大, 对应的土地财政规模越大[4]。土地财政的产生是建立在“二元化”土地制度和城市政府对级差地租的绝对垄断基础上, 地方政府实际控制农村和城市土地产权的剩余权, 于是通过对土地市场交易设置垄断政策, 从而产生形式各异的潜在收益———租, 之后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肆意寻租[5]。土地储备融资给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财税收益, 为了获得更多的城市用地指标, 地方政府更倾向于选择粗放利用土地的方式扩大城市规模, 借助对城镇土地市场的垄断低成本征地, 再通过高价卖地和融资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资金。地方政府依靠土地优化资源配置, 把土地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甚至形成一种“生财”手段, 是多重约束下的较优选择。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政府对土地的供给远大于市场对土地的需求, “空城”、“鬼城”频现, 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处于低效闲置状态。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 我国耕地减少主要源于建设用地占用, 耕地的减少已经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保护仅有的耕地, 中央政府积极引导各地方的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然而中央与地方的政策目标冲突的, 中央政府希望在保证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少的占用土地, 但地方政府却希望通过“土地财政”或“土地引资”的方式完成政绩。“土地财政”的外部性效益使得地方政府违规用地的收益要远高于违规用地的成本, 造成了在实行严格的土地监管制度的同时地方政府的违法土地面积仍然居高不下, 超额建设用地现象层出不穷。

1.5 土地所有权二元结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的发展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由于我国目前务农的收益较低, 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已成为农民的“鸡肋”, 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 各地农村土地撂荒的现象日益严重, 撂荒的农村土地包括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 2013年中国农地闲置比重高达15%, 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以目前的城乡收入水平测算, 每个农村劳动力至少耕种1hm2以上的土地, 其收益才可能超过进城务工的收入[6]。但现在的农村还是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 规模过小, 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的低效导致了农村在与城市竞争人力资源当中处于劣势, 城市对农民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最终形成了“空心村”甚至导致行政村的消失。当前我国土地所有权二元结构明显, 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组织主体地位不平等, 在土地经营权利垄断的条件下,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失, 个体农民没有处置土地的权利。农民进城后因不能享有与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仍将占有农村土地作为最后的就业和失业保障, 不愿意放弃与农地的关联, 加上流转机制不健全, 耕地不能通过流转的方式有效的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益, 集体建设用地也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流动起来配置到经济效益较高的用途上去, 只能被闲置抛荒。

由于城市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 一部分农村集体组织为了获取较大的土地增值收益, 铤而走险选择了隐形市场进行交易, 将集体所有制土地通过黑市交易转换为城市土地。地方政府迫于高昂的监督成本而往往选择容忍, 使得土地隐形市场长期存续[7]。在缺乏城市规划的引导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下, 通过黑市交易的土地利用不可避免地引起环境污染、布局混乱等问题, 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2 闲置低效土地治理对策

2.1 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

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最终缩小地区和城乡间收入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 在美国、智利和巴基斯坦, 是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而非地区的特殊政策缩小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8]。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就是要构建“同地、同权、同价”的土地转让制度, 让农村土地自由地流转起来, 接受市场机制的配置, 通过市场这只手向收益高的方向流动。“同地、同权、同价”的用地市场避免了政府利用对土地的垄断权坐收高额的征地卖地剪刀差, 农民可以直接从土地交易中获得应有的丰厚回报。同时, 农业用地的集中也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 刺激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

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需要在制度上消除用地两种所有制的长期分割, 明晰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界定, 建立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 允许集体土地的出租、出让、转让和抵押, 使其具备入市的基本条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一级市场, 农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土地二级市场。打破政府对“农转非”市场的行政垄断, 制定明确的公共利益范围, 避免地方政府的滥征、乱征, 保障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所有权, 同时还要制定完善集体土地退出机制, 让放弃集体土地的农民获得市民身份, 享受市民待遇, 消除其对失去土地的顾虑, 为土地在市场自由流转提供保障。健全农村财政金融体制, 通过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积极开展金融信贷业务, 提供支农资金、小额贷款、贴息贷款等方式金融支农[9]。提供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产权作为抵押的贷款, 满足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资金需求。

2.2 完善土地二级市场

土地二级市场作为土地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延续。完善土地二级市场有助于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 盘活存量土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但我国的土地二级市场的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模糊的土地产权界定、不匹配的土地交易制度、不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 交易环节沉重的赋税, 残缺的服务体系等缺陷, 严重阻碍了土地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完善土地二级市场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的界定。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但对于国务院如何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并没明确的描述。缺乏人格化的代表导致了事实上的土地所有权虚置, 实质权利实际落到了地方政府、企业等管理者和使用者手中, 造成国有土地交易过程中各种主体的土地产权“边界纠纷”, 使得土地使用权人容易越过使用权的边界攫取部分所有权收益, 土地使用权交易成本因产权界定太模糊而上升。法律对土地使用权各方面关系的处理相当含混, 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入股、国家授权经营等的权利内容差别很大, 且相同的土地使用权人享有的权利也不平等。目前, 《土地登记办法》尚未规定作价入股和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如何进行确权登记, 导致了这两类土地使用权交易受限, 手续繁杂。应该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所有权实现方式, 尽快完善土地确权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 将国家土地所有权、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权归属落到实处, 科学确定各种权利的边界。

土地二级市场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和多样性的交易方式对交易制度的要求要高于土地一级市场,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二级市场的监管, 明确土地二级市场的交易规则、交易方式和交易程序。实行税制改革, 适当提高土地保有环节的税收, 简化流转环节的税种, 减轻税负, 提高存量土地的流动性。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信息平台, 提高土地二级市场交易的竞争性和公平性, 加强对土地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提高土地评估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2.3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运用弹性规划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需要转变陈旧落后的规划理念。新规划理念不能简单的引用或炒作, 需要认真研究其内涵。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 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方式, 已经不能适应多元投资主体的市场经济, 同时, 静态的物质规划方法制定出的规划也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经济发展。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管理, 容易挫伤投资商的积极性, 执法不严又将产生各种腐败现象。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和难以预测性导致了用地需求的变异性增加,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 需要制定具有弹性的规划, 使规划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整及抵抗市场压力与扰动。

建立用地规划指标跨区调配转让机制,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支付一定数量的价款购买经济发展慢的地区的建设用地指标, 同时附加接收经济发展慢的地区的转移劳动力、对经济发展慢的地区进行投资或生产技术改造等条件[10]。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能促进交易两地的经济发展, 较好的解决区域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如果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跨区域再配置, 势必造成内地盲目扩张城区面积, 带来巨大的土地利用效率损失。

提高规划之间的协同性。加强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将下一级规划的前期研究成果纳入上一级规划的管理工作中, 同时要研究相关规划和相邻地区的规划内容, 提高规划横向及纵向的协同性。规划协同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 这三个规划在各类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由于出自三个不同的职能部门, 容易造成规划之间的内容重叠甚至矛盾, 造成规划资源的浪费和调控作用的失效。

加强对修改规划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的规划法律法规, 明确规划修改和调整的范围、程序以及违法所应受到的处罚, 做到“有法可依”。建立规划动态监测系统, 时时掌握规划的实施情况, 杜绝地方政府对违法用地人为瞒报、少报及漏报现象。

推行规划后评价制度。规划后评价是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规划编制的科学分析, 对规划执行情况和实施结果的综合评估, 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以指导后续规划的制定及实施, 实现规划决策的良性循环。政府应建立对规划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约束机制, 设置设立的后评价主体, 制定与后评价结果挂勾的奖惩机制, 减少因规划产生的负面效应。

2.4 实行土地年租制

在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的环境下, 土地批租制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在土地批租制度下, 土地溢价形成的“超额利润”让地方政府成为“近视眼”, 过谎报出让土地不仅加剧了收益分配差距, 也透支了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造成了严重的代际不公, 过度供应的土地因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而处于低效使用或闲置状态。

土地年租金与土地批租收入本质上是相同的, 都是地租收益, 只不过前者逐年征收, 而后者则一次性征收。但是在年租和批租制度下, 租金所表达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在土地年租制度下, 在土地出让期内, 实际年租金反映的是年度内的土地租赁关系, 而土地批租收入反映的是若干年时间内的土地使用权买卖关系, 是出让当年的土地出让价格[11]。实际的年租金按年度收取, 且每年或特定周期内会调整土地租值。土地年租制有利于增强地方财政运行的稳健性, 实际年财政收入的均衡性, 减少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权力腐败, 而将视野转移到土地的长期经营上, 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地方经济发展, 促使土地升值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 消除土地低效利用和闲置的现象。

土地年租制实施后, 原来的土地出让总价转化为一次性收取的土地补偿金和按年征收的土地年租金, 征缴对象由开发商和建设单位变为数量众多的土地使用业主, 收缴的任务量和难度将大为增加, 需要合理规范的住房管理体系作为配套支持。同时, 土地年租金的科学评估和确定也有赖于土地评估行业的规范和壮大。

2.5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比实行土地年金制断其“财路”更重要的, 是为地方财政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规范的地方税体系和地方债务体系是基本可行的解决办法, 但地方债务体系的有效运行仍是建立在地方稳定的税收基础之上。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 遵循财力与事权配搭的原则, 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 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划分, 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从根本上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失衡的问题。塑造各级财政的主体税种, 培育稳定可靠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 逐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有序推进以房产税为代表的土地相关税费改革。我国土地税费的税外收费现象相当突出, 据有关资料表明, 许多地方仅官方认定的土地收费项目至少在百项以上, 如果把搭车收费等乱收费项目计算在内, 估计多达200项之多[12]。杂乱的税费体制抬高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 影响了土地税费对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节作用, 与土地相关的税费亟须改革。其中, 个人住房房产税是与土地相关税费改革的重点, 个人住房房产税可以提供充足的地方财政收入。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房地产动态政策设计研究组的测算, 2010年底城镇住宅总价约50万亿元, 房产税收人将成为仅次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第四大地方税种[13]。房产税与以前的税费是替代关系, 而非叠加关系, 房产税的推出需要整改、归并原有与土地相关的税费, 制定公平合理的征收标准。

3 总结

中药金樱子的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 篇8

1 资源分布

我国野生植物金樱子广泛分布于陕西、江两、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山区, 一般生于海拔200~1600 m向阳山坡、田边、溪边灌丛中。据报道皖西大别山区年可收获金樱子果实总产量约900~1400吨。广东省药材公司估计该省年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而贵州金樱子则分布广、产量高, 年收购量在10000吨以上[3]。

2 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近十年来, 由于需求量不断上升, 金樱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资源, 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对金樱子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王宝清等[4]等的研究表明金樱子可采用扦插育苗, 也可采用种子育苗, 扦插或用种子繁殖, 对土壤要求不严, 宜生于阳坡。朱晓仙等[5]以金樱子当年生幼嫩带芽茎段为外植体, 建立了从启动培养、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生根、壮苗、炼苗到移栽技术体系, 可用于人工培育金樱子种苗。刘冠楠等[6]以金樱子带芽茎段为外植体, 对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以金樱子当年生的带腋芽茎段为材料, 萌芽率高, 易成活, 而且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3 化学成分

金樱子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有机酸、多糖、黄酮类物质、三萜类及其衍生物。吴兴文等[7]报道从中药金樱子果实中提取物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通过运用化学分析或波谱测定方法, 鉴定为2α, 3β, 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 山奈酚, 翻白叶苷A, β-谷甾醇, 胡萝卜苷。张辰露等[8]对金樱子进行了脂肪酸成分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其成分主要为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张庭廷等[9]研究表明金樱子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陈乃富并且用70%的乙醇提取金樱子中的黄酮类物质, 粗黄酮粉的得率为金樱子果肉干重的58.31%[10]。张德培等[11]以芦丁为对照品考察不同产地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 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金樱子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易运红等[12]比较金樱子根及茎的总黄酮含量, 测得金樱子根总黄酮含量为11.83%, 金樱干茎总黄酬含量为9.21%。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金樱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徐艳春等[13]对全国22个产地金樱子中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的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三萜类有机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别。此外, 金樱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包括有胡萝卜素、维生素、氨基酸、Fe、Zn、Cu等微量元素[14]。

4 药理作用

4.1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张庭延等[15]研究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金樱子多糖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对血中刚果红的吞噬能力, 增加小鼠溶血素的生成, 能显著恢复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DTH反应, 并可降低血中转氨酶活性, 逆转肝、脾指数。林宣贤[16]观察金樱子鲜汁对小鼠抗疲劳功能和抗缺氧能力的影响以及对高脂大鼠血脂的影响, 结果显示金樱子鲜汁连续灌胃给药能显著延长大鼠的游泳时间和常压缺氧下的存活时间, 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胆醇, 甘油三脂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含量。

4.2 抗氧化作用。

金樱子醇提液能在短时间内还原高锰酸钾, 清除超氧阴离子作用较强, 还原铁氰化钾能力较强, 说明金樱子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作用[17]。肖凯军等[18]采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和测定总抗氧化活性的FRAP法对金樱子棕色素与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BHT和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金樱子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且其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BHT的37.11%以上, 维生素C的42.01%以上;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当于BHT的67.74%左右, 维生素C的50.97%以上。

4.3 抗炎、镇痛作用。

樱子根水提物和茎水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作用。金樱子根水提物和茎水提物能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 提高光热尾痛小鼠的痛阈, 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19]。金樱子醇提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显著促进大鼠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减少角叉菜胶所致的胸腔液白细胞总量[20]。王艳等[21]对金樱根、茎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金樱根的70%乙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要明显强于金樱茎70%乙醇提取物, 同时金樱根的水提取物的抗炎强度要明显强于金樱茎水提取物。

4.4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周钰娟等[22]研究中药金樱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机制, 结果显示, 金樱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Ⅳ型胶原蛋白过度表达有关。秦振启等[23]的研究结果显示, 金樱子干果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中TC、TG、LDL含量, 增加血清中HDL的含量。降低糖尿病大鼠肝脏中TG、FFA含量, 减少脂质的堆积。许金华等[24]通过研究全樱子对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 和高糖高脂诱导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MCP-1、TNF-q和NF-KB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金樱子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含量, 降低肝组织MDA含量, 增强肝组织中SOD、TAC含量, 下调肝MCP-1、TNF-a和NF-KB的表达。

4.5 抗肝损作用。

金樱子多糖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脂代谢具有良好的修正作用, 皮朝琼等[25]通过研究金樱子多糖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研究显示金樱子多糖能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浆中TC、TG、LDL-C的含量, 并提高HDL-C含量, 表明金樱子多糖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血脂代谢表现出较明显的修正作用。

4.6 其他。

金樱子根水提物和茎水提物能明显抑制正常小鼠肠蠕动功能、明显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肠蠕动亢进;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19]。苏上贵等[26]的研究显示, 金樱子可以通过调节TXB2与6K-PGF1α的平衡, 增加血清尿素和肌酐清除率达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此外, 金樱子果粉可增加铅中毒小鼠铅的排出量, 降低血液、骨骼、肝脏、脑组织中的铅含量[27]。

5 临床应用

5.1 治疗小儿遗尿。

倪昭海[28]采用针刺配合金樱子冲剂治疗小儿遗尿症168例, 总有效率为97.61%;针刺配合金樱子冲剂具有温补肾阳, 培元益气, 固涩小便, 使三焦气化功能恢复, 膀胱开阖有度则遗尿自止。钟朋光[29]采用补骨脂金樱子汤加味治疗小儿遗尿症36例, 疗效显著。

5.2 治疗糖尿病。

取金樱子根100 g (鲜) 、地榆100 g (鲜) 、鸟不落根100 g (鲜) 、水田七20 g (鲜) , 一般服该中草药方5剂以上,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最多服50剂,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56例, 结果显示, 该药方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高浓度血糖, 修补神经系统损伤, 恢复胰岛D细胞功能有神奇的作用[30]。

5.3 治疗遗精。

猬皮金樱子汤:金樱子30 g, 刺猬皮、莲肉、五味子、菟丝子、莲须各10 g, 沙苑蒺藜、芡实、煅龙骨 (先煎) 、煅牡蛎 (先煎) 各15 g。每日1剂, 水煎, 分2次温服。通过观察猬皮金樱子汤治疗遗精的临床疗效, 疗效满意[31]。

6 综合利用现状

金樱子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 金樱子除了含有糖、酸、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外, 还含有类黄酮、多糖和糖苷元、三萜类有机酸、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儿茶酸、谷甾醇等多种人体生命活性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而药理显示, 金樱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免疫活性、降糖降脂等作用, 这些无疑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天然绿色食品, 同时也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基料, 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目前有关金樱子饮料的开发类型主要在保健品、果酒、果汁饮料、复合饮料、固体饮料等。由何首乌、黄精、金樱子等组成的益肾养元合剂具有补益肝肾, 健脾益气, 涩精止遗等功效[32]。金樱子枸杞保健酒是以金樱子为主要原料, 辅以枸杞、大枣, 经食用酒精浸提, 该酒酒度低、酒体清亮透明、酒味醇和, 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营养滋补保健作用[33]。以金樱子果为主要原料, 研制而成乳酸饮料, 是一种营养保健的大众饮品[34]。陈世军等[35]根据金樱子果实及竹叶的理化性质, 经多次实验, 加工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保健功效的复合饮料。

7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金樱子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均有分布, 尤以贵州分布广, 产量高。金樱子果实是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第三代野生水果, 可加工多种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食品”, 如:全发酵果酒、果茶、果酱及滋补口服液等, 特别适宜加工成饮料。随着中医药和保健品产业的不断扩大, 金樱子的需求量激增, 特别是在金樱子作为要是同源的给类保健食品的需求, 为金樱子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 加强金樱子资源的收集整理、引种驯化及栽培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金樱子植物资源, 实现精、深加工, 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也是金樱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虽然对金樱子的研究比较多, 但主要集中在药效学、保健品及其他制剂方面, 且研究尚不够深入。金樱子所含化学成分复杂, 对其所含其他化学成分及其毒理的研究还不够透彻, 为提高金樱子的种植效益和更好的开发利用,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有必要拓宽对其有效成分及毒理的研究范围, 加强对其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 为金樱子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更详实的理论基础。

8 结语

上一篇:展开自主学习下一篇:职高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