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2024-06-11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通用12篇)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1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一直都受到教师、院校的重视, 但是教学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在这一情况下, 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改变原有教学方法,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其次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计算机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缺少计算机。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单纯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 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课程, 中职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现阶段,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 学生计算机的原有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有些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都已经学会, 而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 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计算机, 有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全无了解, 由于大批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 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共同学习, 但是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 所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第二, 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情况下,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都不高, 通常是跟不上正常学校的课业, 才选择中职院校。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不愿意利用课下时间展开自学, 仅仅靠课堂时间, 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第三,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十分迅速, 但是中职院校所应用的教材却迟迟没有更新, 内容比较老旧, 再加之, 相关的教学资源、设施不健全, 因此使得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2 分层教学法介绍

基于上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果教师依然选择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会使计算机课程教学陷入到更为尴尬的境地中, 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 转变教学思维, 尝试着应用分层教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曾经指出,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能力差异、性格差异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该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来编写教材, 以此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所谓分层教学法简单的说, 就是在分班授课的前提下, 按照学生自身的差异,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态度, 来设计差异性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 同时变化授课方式,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与此同时制定合理有序的评估体系。简言之,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以此确保各个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

3.1 依据学生特点分层同时实时调整

教师首先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预先的了解, 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分层。新生进入学校之后, 学校应该进行组织模拟测试, 依照测试成绩进行编班, 将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拔到计算机重点学习班。分班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量到学生的心理因素, 可以依据学生性格、兴趣、努力程度等进行分班, 要充分尊重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机遇。由于开学之初, 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甚了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了解情况之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时调整。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计算机水平比较高, 但是其自身对计算机并没有很高的兴趣, 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学生调整到普通班, 以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应该实时对学习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不会落后。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融入分层理念

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更新的速度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对教材作出实时的调整, 制定符合学生日常学习实际的教学大纲。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分班之后,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 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大纲。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之初, 起点比较低, 教师一定要十分耐心。待到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知识量增加之后, 再进行深入的教学, 满足教学大纲标准需求。而对于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学时, 增加一些系统的操作, 如流行软件、应用软件的高级操作,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内容要避免墨守成规, 根据教学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的操作, 鼓励他们对同一类问题可以多种角度考虑, 拓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分层考核, 注重可持续发展

考核方式分层实施, 普通班和提高班采取不同侧重点的考核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 根据教学大纲, 可提供与上课例题相似的必选题和稍有拓展的可选题, 必选题必须完成, 可选题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完成。以鼓励为主, 并指正错误, 适当降低评价要求, 激发学生积极性。对于提高班学生, 侧重综合类题型操作, 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处理, 并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教师及时作出点评, 提供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他们的思维, 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启发其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在考核中, 应以实用为主, 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安排考核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将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作。比如财会专业类, 考核内容可与财会专业相结合。如讲WORD排版技术时, 以“企业评估报告”为例;讲EXCEL公式与函数时, 以“月工资结算”电子表格为例等。证书考核是一种社会考试, 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应该说, 学历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而证书则在一个侧面反映持证人的能力。对于普通班学生, 要求其完成教学大纲的证书考试;对于提高班学生, 积极鼓励其参加更高层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力, 而且利于人才的培养。分层教学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 就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 这一点学校定要做好相应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静宁.中职计算机教学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8) .

[2]柯桂周.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广东教育, 2005 (3) .

[3]李立新.对中职学校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职教通讯, 2004 (4) .

[4]许吉平.中专化学教学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5]王丽姿.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探讨[J].贵州农机化, 2011 (3) .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2

【摘要】近几年科技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大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生在校内必须要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在学校内接受计算机基础教学,掌握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在工作中能够娴熟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分层教学法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展开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会更有帮助。本文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

随着我国普及高中的逐渐实施,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进行过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学习的大致内容包括表格的制作、word的应用以及新建文件夹等简单基础的课程,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部分也是同样的内容再次学习。在进入大学前期,学生在各自的学校比如说小学、初中、或者高中已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水平的掌握情况都是一致的。比如说在同一所大学中,大学生并不是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方,因此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会与计算机打交道,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或者娱乐,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即使是最基础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二者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在真正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实质性问题。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针对计算机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无论是在效率上、效果上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将分层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好处、优势

1.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

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都经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性教学,然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电脑,对于前者来说老师课上讲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他们首先是不感兴趣的,其次这也是在白白的浪费他们的时间,对于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是对于后者来说,这一部分的学生是需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的,假如对基础性的教学草草带过,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消化的。利用分层法进行教学,分成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性的来展开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分层教学法是将学生中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分开来展开教学。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针对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教学直接略过,进而只攻一些操作复杂的技术;针对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先从基础教学开始,让学生一步一步接触到复杂的操作方法。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将学生划分开来,老师根据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将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效率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3.教学效果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照本宣科对学生没有做针对性的了解和观察,只是单纯的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讲解,得不到高效的教学课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之后,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跟自身真实水平相当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也愿意听讲,老师与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于形成高效的课堂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将分层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划分层次

由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各地,接受计算机基础性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说想要得到这些学生的真实水平需要对他们做一个统一的测试。针对这些新入学的大学生,让他们在入学前期进行上机操作,看他们的真实水平到底处于哪种层次,根据学生具体真实的成绩,将这些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可以分为A班和B班,A班学生成绩相对于B班的学生成绩来说更为优异一些,计算机的基础也比较扎实,老师根据两个班的具体学生计算机水平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分层教学,以此来快速的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

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层次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假设不采用分层法进行教学,所有的学生在一起接受教育教学,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一起上课,课上听讲的效果想必不会很好。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基础性教学缺乏兴趣,计算机水平较弱的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相对困难的问题不能够接受,二者处于不同的层次,接受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这样不仅不会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对于“提升班”,老师可以对于基础性教学直接忽略,直接进入到提升能力的环节,对于日常课上计算机的上机训练,老师也可以尽可能的安排一些具有难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基础班”的学生,老师就要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开始授课,使学生接受最基础的教育,为日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把握分层考核的公开、公正、透明性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分层考核,考核的过程一定要公开、公正、透明化。不可因为外界的各种因素而使考核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比如说某学生想要进入到“提升班”利用其它原因找到老师随意的篡改成绩。考核的公开、公正、透明性是分层法教学的基础,相关工作者一定要严把此关。三、结束语将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对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与此同时也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苏彩儿.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3).

[2]郝晓丽.浅议计算机分层教学[J].金色年华(下),(12).

[3]冷玲玲.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69).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内容;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0-01

一、项目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收集信息,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将现有学生依据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的不同层次,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小组的层次水平进行差别化教学,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相应层次目标的教学方法。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且每个学生自身能力差别较大,因此,采用将项目教学和分层教学法结合起来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其区别对待,分类施教,促其成才,所以,该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项目教学” 与“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的结合运用

(一)依据计算机模块考试,进行项目编班分层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客观原因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只有在全面掌握他们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将他们进行准确的分层,从而为后期的分层教学提供可能,所以,在新生入学之后,教师应首先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分层考试,暨将一些计算机知识和能力题按照一定的难度制作成若干计算机考试模块,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模块进行考试,以确定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通过一个模块考试的学生,可以参加下一个高更难度的模块考试,以此类推,最终确定出每个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真实水平,最后,教师再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编班和班中分层。这样,对于班中学生我们可以依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他们由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然后紧扣教学大纲,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二)紧扣等级考试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手段,在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和能力进行分层之后,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内容。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内容应该紧扣考试大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重难点的选择上体现出个体差异。我们可以按照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将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组件、Internet、PowerPoint等几个组成单元,在每个单元中再度按照“中、易、难”的标准予以进一步分层,从而细化教学目标,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在传授Word、Excel知识时,根据学生层次水平,把这部分内容依据难易程度设计成四部分内容,对于层次最低的D类学生,只安排了汉字录入、插入图像、表格制作等最基础的知识;而对基础稍好的C类学生,则安排了邮件合并的操作、书签的使用、特殊效果文字制作等知识;对于基础更好的B类学生,可以安排Excel中条件格式的设置、高级筛选的操作、复杂函数的使用等较复杂的知识等;而对于全班层次最好的A类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因而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已经没有了太大的意义,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合作探究编程运算、C、C++、.NET、VB、Java、Javascript、html、php语言读取,甚至可以依据他们爱好自主学习云计算、自动控制系统编程等内容,在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分类指导的方法共同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内容的分层,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有效地避免了过去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而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吃不饱”的现象,使得每个学生都爱学、乐学,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项目效果评价层次化

中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实际动手操作计算机、解决任务的能力,为今后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一定要保证教学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所以,做好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工作也十分重要,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还要让学生通过评价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产生情绪的愉悦,使他们能够带着愉快的情绪继续进行学习。为此,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该进行分层次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力求体现出每个层次学生的真实教学效果。如应该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制定出一个“优、良、中、差”标准,也可以设计计算机电子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性机制,暨对于连续多次在该层次获得“优”评的学生,评价系统采取自动升级制使这些学生能够自动进入更高的层次进行学习,反之,则自动退入到下一个层次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对于全班所有学生的层次实行动态管理的目的,更有助于保证分层教学的效果。

三、总结

总之,笔者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实行项目分层教学法,有效地调动了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厌学、逃学情况大量减少,达到了促进每个学生发展进步,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7.

[2]黎兴.AutoCAD教学中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实践[J].科技资讯,2008,23.

[3]朱爱梅.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5,S1.

中职计算机课分层教学探析 篇4

针对这些状况, 如果仍是用传统教学方式, 在同一课堂将相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 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 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 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认为讲解进度太快, 自己无法跟上, 以致丧失了学习兴趣, 越学越差。在这种情况下, 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一、怎样对学生进行分层

首先, 在每学期开学初, 计算机教师给学生做一份测试卷, 试卷难易题呈梯级状,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和操作的熟练程度,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为接下来的分组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 通过一些问卷调查、谈话等形式, 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例如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课的兴趣等。

再次, 就是要照顾特殊情况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有比较好的天赋, 这样的学生即使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 应分在较强的学习小组;有的学生比较懒, 懒得动脑和动手, 即使基础较好, 也只能分在一般的学习小组。

另外, 学习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二、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

1. 组内、组外互助互学。

一般把一个班级分成三组:A组为基础较好的学生, B组为中等的学生, 而C组则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同一个组内的学生, 因为水平相当, 又有个体的差异,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 既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又能相互促进。组与组之间也建立A组帮助B组、C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 即由A组的一个学生帮助B组或C组的两个学生, 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A组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 增加班级凝聚力, 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实行组间动态组合。

分组后, 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 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 各组成员间进行个别调整。笔者采用的是月度技能考核制度。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始, 要制定严格的月度技能考核目标, 以之作为新一轮分组的依据。每个小组每个阶段的技能考核目标都是不一样的。B组和C组的同学每次月度技能考核的目标有两个, 即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 (1) 如果C组的同学在某次月度技能考核中能够达到C组的第一目标, 即为达标;能达到C组的第二目标就可以转到B组, 也就是“晋级”。对在考核中连第一目标都达不到的学生就需要进行思想工作教育, 另外加强鼓励, 树立学生的信心。 (2) B组的达标与“晋级”也是采用同样的办法。 (3) A组的同学就只有一个月度技能目标, 如果达不到此目标, 就要给学生一次“记红”的警告, 如果在下次月度技能考核中仍未达标, 就要把他调整到B组, 即“降级”。B组学生的降级方式也是一样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表扬和鼓励, 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的, 既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习小组不同, 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实施分层教学, 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 但教室只有一个, 教师只有一人, 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处理不好, 容易产生新的分化, 导致学生的对抗情绪。笔者在处理上述问题时, 总是先向学生讲清本节课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提高计算机水平等。通常的做法是:先为C组做操作演练示范, 在C组听讲的同时, 安排A组与B组做其他训练。B组训练内容是笔者课前设计好的, 对学生说什么, 说到什么程度都做好规定。A组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 安排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对A组学生的练习内容, 笔者只做一点规定, 就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做, 做完之后互相检查内容。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 B组与C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 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训练, 直至学生技能得以提高为止。而对A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的训练方法。A组学生的学习目的较明确,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自觉性较强, 对于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以及示范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能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 或是找老师给他们示范与修改。为C组学生讲课完毕后, 就安排C组学生基础练习, 在下课前5分钟集体讲评。在C组学生做练习时, 教师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解出现的问题。笔者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C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A组自练解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坐在同一教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 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 分类指导, 又能省时高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4. 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 实行难点突破和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分层小组教学的同时, 通过基本技能评比、目标达成以及“晋级”等形式, 给后进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同时, 还在班级举行一些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发挥计算机基础方面较弱的学生在其他领域的优势, 来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 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另外, 给差生纠正错误操作, 也能够给他们以极大的鼓励, 能够得到老师、朋友以及亲人的认可, 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人的追求目标越高, 行动的内驱力越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 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 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即, 那么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 由学生先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 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 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作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1. 分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口头表扬和奖励机制方式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要求学生有目标地学习, 激发学习动力, 争取超越别人, 培养班级内浓厚的学习气氛。

2. 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分层小组教学将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分组教育的同时, 又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既做到根据学生技能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不同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 又能够将所有的学生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 尖子生是知识的先掌握者, 先掌握者为师, 这些“老师”在小组内开展一对一帮助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步与提升。

3. 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A组的学生在上课时相对比较自由,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认识、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 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些表现方法, 发掘出自己的潜力, 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虽然B组和C组的学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自由, 但是在A组同学的影响下, 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尝试发挥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而教师在此活动中的角色已由“授业者”转变为学生的一个参谋、一个顾问、一位良师益友, 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4. 分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开展分层小组教学以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我校的计算机协会活动中。在上一届的社团活动评比中, 多名同学获得了好评。分层小组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形式, 又是一种管理形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理论较密切地联系学生实际, 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并照顾后进生及特殊学生的需要。

实验表明, “分层小组教学法”能使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问题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计算机课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测试后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然后根据各个小组的基本水平实施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中等的学生吃“饱”;基础差、能力不强的学生不掉队。整个班级统筹兼顾, 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课,分层教学,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 2009-9-20.

英语分层教学 篇5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法

引言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改革的各个举措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说是首要的任务。分层教学法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分层教学法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认清自己的地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班级教学过程当中会发现,传统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虽然能够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一味地“大锅煮”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来指导英语教学。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要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初中英语相比于小学和高中阶段来说是一个提升的阶段,学生受到社会、个人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每个人英语学习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大锅煮”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传统“大锅煮”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人特点,来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具体分析,从而导致班级中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分层教学法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综合各个方面的英语学习,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英语较为优秀的学生,这类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语法,学习速度较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英语水平中等层次的学生,这类的学生英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但是因为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接受能力较慢等因素,导致英语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第三层次的是对英语学习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这类学生英语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致不高,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学习动机很低,不会主动的去接触英语,英语水平提升较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之后,英语教师要具体分析,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固定,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可以进行调动。

二、根据学习层次制定英语学习目标

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是不同的,英语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情况,精心规划出三种不同的学习目标,用以指导他们的英语学习,来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在进行英语课文的讲解的时候,英语老师要制定三个学习目标来指导学生学习。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老师可以更大的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先自己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再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课文的学习,侧重于主动性的发挥。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利用,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后是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要注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让他们把英语变成一种兴趣而不是一门课程,同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减少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差距,促进他们英语水平有所提高。

三、进行教学的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是英语老师顺利进行一堂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接收知识,促进个人的发展。但是,讲授法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老师讲授一堂课的时候,利用讲授法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会出现学生注意力的涣散,学习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课的时候要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分层教学方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将班级分成三个互不相干的群体,三个层次之间要相互合作,加强不同层次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班级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

四、重视层次教学结果评价的多元化

在英语教学当中,良好的评价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利用分层教学方法过程中,对于三个层次学生的评价也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分析,统一的评价模式会导致学生情绪低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第一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更多采用引导性的评价模式,在学生自己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举措对。对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的学生要多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同时给予引导。多样的评价模式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应该在初中英语课堂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分层教学法对不同英语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促进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的教育教学环境,打开学生学习英语的新世纪的大门,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师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崔玉芬.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J].中学生英语,20xx(26):15.

[2]汤明|.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J].校园英语,20xx(34):179.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和专业本身对大学生在计算机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却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这使得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有很大区别。针对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参差不齐所造成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从而培养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

随着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家庭使用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城市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良好。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各中、小学的要求不一,加之地区发展不一,造成新入学的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实施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会出现水平较高的学生觉得课程知识早已学过,水平较低的学则认为教学内容太难的两极现象的发生。这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自身发展和心理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1.2 学生差异性的专业需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般分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分,如文科、理科、管理、工科、体音美等。由于各个学科的差别很大,加之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造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保证科课的学习效果,为使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满足今后的需求,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各专业自身的特点,统筹安排教学资源。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对象分层

针对大学生差异的计算机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解决两极差异所造成的教学问题,不仅使水平高的学生保留学习兴趣,还能使水平低的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

若是按照学生计算机的认知程度进行分班授课,由于专业不同、排课困难等难题很难实施,,所以只能在班内教学上想办法。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授课之前,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底,通过测试、调查问卷、聊天等形式,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状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水平较高的设为A层,水平中等的设为B层,水平较差的设为C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安排与教学。分层应该是动态的,经过短时间的学习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重新分层。既对学生起到了正向的激励作用,也有利于任课教师掌握学生实时的状态。

2.2 教学内容分层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中,内容要做到层次化,做到兼顾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以B层学生为基准,教学内容由简单渐渐过渡到复杂,同时不忘调动A与C层学生的积极性和接受水平。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教授。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混合分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学习、合作。例如,在讲授ofifce基本操作时,认可教师先把基本内容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让学生在合作训练的过程中,水平较差的C层次学生得到水平较高的A、B层次学生的指导,同时,让A、B层次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拓宽能力的目的。

2.3 评价考核分层

分层次制定作业及考试。作业是检测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可靠考证,在制定作业时,同样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制定。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题型时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或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安排学生设计制作报纸、网页及宣传画册。通过层次化的制定作业和考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能达到自己预想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在分层次制定作业及考试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对其进行分层评价。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习效果,而是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真正的考量标准。一方面,通过基本评价对各层次学生平时上课的学习态度,如上课纪律、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在上机操作时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分层次对具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评价。例如,B层次的学生占大多数,在对B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按照大纲要求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要根据其所补充学习的内容分别进行相关内容的测试评价;对于C层次的学生,要在适当降低操作难度的基础上进行考核。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进一步激烈,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学生。因此,在大学教学当中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教学的意义之所在,不只是使学生最终都发展到统一的合格标准,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主体个性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教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全面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特点的矛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一方面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保证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和速度的把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实施和推广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袁伯钊.职业教育分层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J].广州教学研究,2004(6).

[2]吴鹏,王纪芹.高职计算机公共课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4]刘彩虹,祁瑞华.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9(18):68-69.

[5]胡万志.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与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作者简介:杨诗琦(1980-),男,汉族,山东高唐人,硕士,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7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和理论思考

(一) 分层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将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小组来区别对待, 最终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分层教学中, 有这样几点需要强调:一是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差异, 了解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二是分层次, 即教师要给学生分类建组, 制定分类目标, 分层次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分类考核, 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三是共同发展, 即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 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自有其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分层教育在中国古代就有所研究。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育人要“深其深, 浅其浅, 益其益, 尊其尊”, 并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现实中, 他也是这么践行的。在20世纪初,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在美国, 大量的研究探索也一一展开,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 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科学地分类, 给予他们不同的帮助, 设置不同的分类考核目标, 就能克服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 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将分层教学理论引进中国, 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 结合我国国情, 进行探索和研究, 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

职中学生面对计算机课的态度不一, 有些学生非常喜欢上计算机课, 积极性高、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有些学生厌烦计算机课, 态度敷衍、得过且过;还有一些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 就是从众地学习。这样不同的学习状况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 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结合“任务驱动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 学生分层, 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真实学习水平。因此, 在新学期一开始, 教师就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验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 教师将相同水平的学生分类归纳, 将所有学生按照层次分为A、B、C、D四个层次。第一层为A层, 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 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喜欢上计算机课, 并对教师所授内容接受度高, 理解能力强, 能够自觉学习, 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是潜力较大的优等生。第二层为B层, 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好, 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也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所授知识, 但是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情绪, 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 为中等生。第三层是C层, 虽然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 学习也很努力、有上进心, 但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 因此成为学习成绩较差的中下生。第四层是D层, 基础薄弱, 学习能力差, 不愿意学习甚至厌烦学习, 敷衍了事, 得过且过, 即为所谓的“学困生”。教师将这四类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分别进行探索性教学、提高性教学和补偿性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内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值得一提的是, 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该升的升, 该降的降, 让每一位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进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分层,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因此, 教师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而言,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 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也就是说, 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有所收获。比如, 在学习photoshop图层过程中, “图层”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 很多学生根本抓不住其内涵。因此, 教师可以用通俗的比方来讲解“图层”的含义, 然后在此基础上讲解对图层进行基本的操作。这里的教学就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明白“图层”的基本概念;二是学会对图层进行基本的操作。C、D层学生基础差, 只要掌握第一层即可, A、B层学生掌握全部层面。

2. 分层练习。

也就是说, 在课后练习和做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以实验课为例, A、B层学生电脑基础好, 能熟练掌握上机操作技能, 那么实践操作的练习难度肯定就会加大,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C, D层学生基础薄弱, 只要求完成基本的课程要求即可。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作业按照难易程度被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也不一样。A、B层学生三个层次的作业都做;C层学生做中低层次的作业, 尝试着做高层次作业;D层学生在做好低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尝试中层作业。这样的区别对待, 既让学生减轻了学习负担, 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3. 分层评价。

恰如其分地评价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虽然, 每一个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但是相对于整体水平而言, 还是存在着一些比较差的学生, 差异还是有的。因而为了鼓励学生, 教师就要做到分层评价, 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C、D两层学生, 注重肯定和表扬, 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B层学生侧重鼓励, 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对A层学生侧重促其发展, 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中职计算机学科实施分层教学探析 篇8

这样的文化层次,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刀切”,不但学生的总体教学质量上不去,就是优秀学生的发展也非常困难。然而,无论学生有怎样的差别,都可以分而育之,分而育之的渠道之一就是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在新生入学后,经过观察测试,征求相关教师的意见,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1)发展层。学习自觉,喜欢计算机学科,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成绩优秀。(2)提高层。知识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3)帮助层。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较差。

以我校2009级计算机(1)班为例,有学生30人,在笔者任教的《中英文打字》课程教学中,第一周上机时,要求学生按机号和学号一一对应就座,打字时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姿势、正确的指法,练习盲打。经过观察和测试,在第二周把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发展层,在小学、初中里曾训练过,态度认真,肯吃苦,指法正确,反应快,能进行盲打,英文输入速度在50个/分钟以上;第二组为提高层,态度认真,指法较生疏,反应较慢,不能进行盲打,速度在20个/分钟以上;第三组为帮助层,态度不够认真,耐心不够,指法不正确,反应慢,速度在20个/分钟以下。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进步快的学生可以上升,进步慢、不认真的学生就会下调。在安排位置时,可把第一层和第三层分别排在靠边两组,提高层排在中间,这样方便教师辅导,同时,学生之间也有一种压力,谁都不愿落后。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备课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与教学实际相适应。教师应结合实际,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哪些属于提高和探索的知识。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对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发展层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的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讲“Word的自选图形”时,对帮助层学生而言,能绘制图形、变形、设置图形格式(颜色和线条、大小、版式)就可以了,如从图1a到图1b的变形、线条粗细、填充等设置。而对发展层和提高层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以上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图形的组合、正确判断等,如将图2a和图2b合成图2c,同时看到图2c也要能想象出是由哪几个图形组合而成的。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旧知识导入新课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的坡度要以帮助层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高层学生的求知欲。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让低层次学生能回答、能操作,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也要适当地设计较难的题,让高层次的学生回答、演示,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这样的教案设计能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消”的弊端。

授课分层

专业课一般是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授课,根据备课要求,授课时应着眼于中间层学生,实施中速推进,加强课后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以合为主,以分为辅;在机房上课时则以分为主,以合为辅。要做到对高层次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操作技能技巧;对中层次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对低层次学生则应降低要求,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使其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课时的进度应以高、中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机时以帮助层辅导为主。课堂提问应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均能有所收获,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训练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如,在刚开始学中文打字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分别安排不同内容的训练。对高层次学生可安排直接练习金山打字通里的文章,按顺序打下去,每周在打字高手里至少测试一次,如已达到60字/分钟,可换一篇继续练习;对中层次学生可以安排练习简码和词组输入,训练拆词;对低层次学生可安排字根、键名、成字字根和一级简码的训练,同时纠正指法错误,循序渐进,要求学生逐步掌握中文打字技巧。

在Word排版训练时,对高层次学生可以按竞赛要求进行训练,但对中层次和低层次学生则应按技能鉴定的中级和初级要求进行训练。这样可使高层次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中、低层次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辅导分层

一是上机辅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中、高层次学生的辅导,及时指点,指出更简捷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对低层次学生要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学生因一个地方不会操作或操作错误而失去信心。

二是课后辅导。在上机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解,因此,对中、高层次的学生,可要求课后集中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操作方法、技巧、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速度;对低层次学生要及时进行评价,有进步时要即时表扬,有问题时要即时指出,提出改进方法,也可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让高层次的学生对低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既有利于低层次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促使高层次学生更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素质。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在中职学校,始终应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专业课的考核主要以操作为主,有两种方式:(1)技能鉴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参加校内各学科的初、中级技能鉴定,证书由学校颁发,也可以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初、中、高级操作员考试。(2)期中、期末测试。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和试卷。如中文打字,若规定统一标准60字/分钟为及格,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达不到的。同样,在Word排版考试时,让高层次学生去考初级试卷,让中、低层次学生去考复杂的排版,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三个层次应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和试题,对高层次学生提出严要求,充分发挥其潜能,对中、低层次学生则要放宽要求,激发其自信心和求知欲。

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学有所得,提高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兴趣,使优等生堂堂都能吃饱,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进取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为社会培养各个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推进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要求教师熟悉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用分层教学思想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上, 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分层教学,发展层,提高层,帮助层

参考文献

[1]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3) .

[2]姚爱姬.异步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的做法和体会[OL]. (2009-10-31) .浙江教育网http://www.zjedu.org/xdjyjs/98/2091.htm.

职业学校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应用 篇9

一、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现状分析

1. 学生的来源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 (技工学校) 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初中毕业生, 而在这些学生中, 既有应届毕业生, 也有往届毕业生, 甚至有在社会上游荡几年后来校学习的。因此, 在他们在年龄上有很大差别, 这部分学生的来源也是参差不齐。这种状况给学校管理和教学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 学生的基础情况

由于上述原因, 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基础差、底子薄、接受能力差, 又有许多学生是来自于三类学校的三类学生, 升学无望, 处于厌学状态。

3. 学生的学习状况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差别, 学习能力更是参差不齐, 因此, 在教学上只有对症下药, 才能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现实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 只是片面的强调公平, 结果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的做法

1. 学生为主导的教学

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够成才, 而这种成才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考虑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 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 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做到使一般学生能够“吃得饱”, 中等学生“吃得好”, 优秀学生“吃得精”。

(1) 一般学生“吃得饱”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 (技工学校) 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因此, 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讲授都应该以大多数同学为基础, 对于极少数基础非常差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单独辅导的办法来补齐差距, 使他们跟得上, 有兴趣跟上“队伍”, 继续学习, 使他们能够吃得饱。

(2) 中等学生“吃得好”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 即中等以上的学生能够让他们“吃得好”。如何让他们吃得好, 这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上进行潜心研究, 使用我们的教学做到“适销对路”。

(3) 优秀学生“吃得精”

按教学目标要求, 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条件、智力因素、和学习兴趣等多方因素, 对于优秀学生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 要使他们“拔尖”, 成为“精品学生”。为达到这一目的, 在保证其他学生“吃得饱”、“吃得好”的同时, 要使这一部分学生“吃得精”。如何做到这一点, 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设计与安排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首先在新课的教学时, 将课程设计分成二段进行。第一段, 按正常教学内容安排进行具有共性知识内容的教学, 使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让中等学生“吃得好”;第二段, 在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 对另外10%的学生进行指导他们训练, 尽量使他们能够“吃得饱”。

2. 给优秀学生吃“小灶”

对于优秀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已经为他们进一步提高打下了铺垫, 但并非是一蹴而就, 需要有一个进一步巩固与提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给他们布置一些与本节教学有联系但又超出本节难度的课后的作业与习题, 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他们通过完成这些作业与习题得到提高。

3. 对优秀学生潜能的挖掘

对于学生而言, 每个人的知识层次不尽相同, 智力潜能也各有所异。因此, 我们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发现他们, 培养他们。给予他们发挥的自身“能量”的机会与可能。一旦发现, 就应“接杆而起”。挖掘学生潜能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我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教师通过教学, 有意识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既相关而又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看一下有哪些同学的兴奋点能够被激发起来, 对于这类同学起码说明他们的求知欲较强;其次, 对于教师所提出来的诸多问题看有哪些同学能够最快、最接近问题答案的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挖掘的潜能;再次, 通过教师每次所布置的作业、思考题, 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发现这些学生。对他们的求知欲既要限定一定的格式, 又要因势利导, 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创新。培养出学生中的“精品”。

三、分层次教学的体会

1.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 使我认识到, 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状

况、学生层次, 计算机课程教学, 必须通过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既能够满足一般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又能满足优秀学生对知识的更高要求。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2. 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主导者, 同时也必须是主动者。

俗话说,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因此, 首先教师应该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 首先要挖掘自身的潜能, 否则,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将会成为纸上谈兵。

3. 通过分层次教学,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现了以教师为

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有利于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实施分层次教学, 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 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 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流失率, 增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信心。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10

进入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 将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

所谓分层教学[2],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把学生分成几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3]:

(1)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保留行政班, 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考核, 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分层走班模式。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课程摸底结果, 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三个或多个层次, 组成新的教学集体 (暂称A、B、C教学班) 。“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 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 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它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 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 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 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这种模式多用于职业教育。指按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具体做法是:入学时进行摸底调查, 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又了解学生对就业的选择, 在尊重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同时, 也反馈学生自身的学业情况, 正确定位。然后, 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 分两个层次:升学班与就业班。两个班的主要文化课安排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进度, 只是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 升学班更注重应试能力的训练, 就业班则突出文化知识与职业实践的结合。当二年级学生参加水平测试并合格后, 学校又给学生提供第2次选择, 升学班进一步强化文化课与主要专业课, 而就业班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 也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目前, 国内很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了分层教学, 积累了一些经验[4], 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多数情况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来进行分层的, 但是不同的教师对如何分层看法分歧很大。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导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以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2改革方式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教师也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并及时更新教学知识,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选择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解决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①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对实际操作不容易考核;②对学生特点分析不够深入, 无法因材施教。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武汉纺织大学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 学校学生结构复杂, 有普通二本学生、独立学院三本学生以及高职高专的学生, 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为零, 上课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甚至连计算机键盘上的按键在哪里都不知道, 同时也有学生计算机基础很好, 在初中甚至更早就接触计算机, 进入大学时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以前是按照自然班进行教学, 全班同学都是同一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师教的内容多了, 速度快了, 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教的内容少了, 速度慢了, 基础较好的学生感觉上课没意思。为保证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想教学目标, 学校决定从2012年9月开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分级教学。首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对象为:普通二本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和独立学院三本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实施办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选择以下三种方式之一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①8学时理论教学 + 4学时实验教学;②8学时理论教学 + 16学时实验教学;③8学时理论教学 + 24学时实验教学。

所有学生8学时理论教学授课内容相同, 都是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理论知识, 授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实验教学按学时数从高到低, 授课内容依次减少, 授课地点在机房, 实验教学中30%左右的时间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上机实验演示, 剩余时间由学生自己练习,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 也可以向实验指导教师请教。不论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学习, 期末考试都采用上机考试并且不同学生上机考试难度完全相同, 上机考试的内容80%来自实验教学, 20%来自理论教学。

3数据分析

根据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上机考试成绩, 利用SPSS分析对比三种不同选择分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注:类型1:8学时理论教学 + 4学时实验教学;类型2:8学时理论教学 + 16学时实验教学;类型3:8学时理论教学 + 24学时实验教学。

统计结果显示:

(1) 学生选择比例分析。共有3 432位学生有期末上机考试成绩, 其中选择类型1的46位;选择类型2的1 360位;选择类型3的2 026位。各类型占比如图1所示。

这个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信心不足, 选择类型1的同学不到2%, 而选择类型3的同学接近60%。

(2) 均值、标准差分析。选择类型1的学生均值为81.59分, 标准差10.171分;选择类型2的学生均值为82.38分, 标准差10.049分;选择类型3的学生均值为84.41分, 标准差为9.078。从结果来看选择类型1的学生, 均值最低, 标准差最高;选择类型3的学生, 均值最高, 标准差最低。从统计结果来看, 与最初预测相反。

在教学实践中, 原本期望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选择类型1, 计算机基础中等的学生选择类型2, 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择类型3。但统计结果显示, 计算机平均成绩最好的是选择类型3的学生, 而选择类型1的学生平均成绩最低, 这与预测值相反。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分层教学确有成效。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选择实践课程越多的学生, 期末考试成绩越高, 这说明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确实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本科计算机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2) 实验教学必不可少。从统计结果来看, 实验教学对提高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帮助较大, 这是因为上机考试内容的80%来自实验教学, 所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花的时间越多, 期末上机考试成绩越好。

(3) 课程选择方式有待改善。目前, 课程选择的模式是让学生根据自身计算机水平, 在完成8学时理论教学后自由选择后续学习方式。但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选择教学类型参照标准不统一, 一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这导致学生错误选择实践课程较少的教学类型进行后续学习;另一方面, 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学生, 很有可能选择实践课时较多的教学类型3进行学习。为了统一选择标准, 可以在完成8学时理论教学后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上机测试, 然后以测试结果作为参考, 为学生提供选择后续学习方式的依据。

摘要:以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改革为目标, 通过对学生期末上机实际得分统计, 对分层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分析, 并对分层教学改革方式提出修改意见, 以达到完善教学改革的目的。实践表明, 通过对实际数据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比凭借教师个人经验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准确。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改革,E-Learning

参考文献

[1]张红琴, 白林如.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8) :132-133.

[2]赵英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9 (11) :100-101.

[3]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11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现代教育

在现今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面对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对其进行具体构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一种计算思维理念的构建。计算思维理念是一种无形的概念,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对现今这个计算机时代所产生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能力。本文通过对现今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研究,结合计算思维理论进行分层教学探讨,最终使得在教学实践中对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1 计算思维的理念

计算思维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的《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当时一提出,国内外许多的知名学者便予以响应,得到了整个教育界的广泛支持。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对人类整个思维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及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通过对问题进行约简、通过嵌入、转化以及仿真的一些方法,把复杂、困难的问题简单化,是用一种递归模式来分析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同时,这种思维理念是抽象的,是超越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东西。计算思维不是像常规模式一样程序化的理念,而是一种更加超然的概念化的产物。它带给人类一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一种计算机的机械化运算加上人类主观意志的丰富想象力的新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思想上的境界。它的产生,使得原来社会生活中许多人类想都敢不敢想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同时,它完成了从理想的精神层面走到了现实的具体物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在现阶段的大学高校中,计算思维会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新生的原有思维模式进行一种理念上的“颠覆”,大大地提高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个人的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的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学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2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二十四字方针。在现今社会经济体制下,大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于我国社会体制,國防建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这样一个新时期下,高校必须发挥其教育教学的功能,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对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21世纪中,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这里的年轻也就意味着它也是一门先进的学科。在计算机科学中,它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计算机这门学科,从而对其产生兴趣,以及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已经成为组成高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现今阶段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一种准确的定位,如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使之能够适应当下的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3 计算思维视野下的分层教学分析

现今阶段的高校大学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即“两非”现象。一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前,不同的地区对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度也不同,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出现了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一无所知,而有的同学则有一定的课程知识储备,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而产生一定的困惑,最终影响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过程。

随着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被学者专家提了出来,就是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非现象,从而对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知度、学习进度、课堂效率等方面,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某种程度上的分层,再通过计算思维的广阔视野,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最终通过掌握和理解达到能够通过自身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模式是一种从课程内容体系的独特角度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解,从而对现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升华,上升到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新方式。分层教学的构建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

(1)把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当中。由于分层教学是一种对现有教学观念的革新,从一定的角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要根据不同地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不同学校的教学方法。在加入计算思维后,对其进行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同定位,以及不同的构成,从理论方面、技术层面、工程、工具、服务以及应用特点的不同维度进行教学,把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调配,从而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2)对大学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现今阶段,许多地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重心被放在了理论层面,一直处于一种理论教学大于实践教学的地位。当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入了计算思维的理念后,它的重心就已经向实践有所倾斜,所以,面对这一现象,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对原有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整体比例进行调整,把重心向实践课程方面转移。

(3)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加上计算思维。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链进行一个从理论的起点到最后应用的终点的引导,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这种抽象的概念进行教学,带领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构成。在进行实践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科学理论概念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4 小结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整个社会的教育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王飞跃.面向计算社会的计算素质培养: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6).

计算机英语分层教学 篇12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的受教育对象, 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指出,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保证教学质量, 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一、理工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 对于文理科学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理工科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 接受了较多的数理知识, 比如高等数学、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等。因此,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可以更多的涉及到计算机原理与器件理论相关的知识。

理工类学生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主要是C或VB, 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侧重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程序算法方面。在完成办公软件的教学后, 可以增加硬件组装的实验, 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操作上机环节, 对于理工类的学生, 能够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系统构造的兴趣。在出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慢慢的得心应手起来, 进而为将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知识, 将计算机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 既学习与理科类专业相关的知识, 也有与文科类专业相关的知识, 其专业主要是会计学, 经济学, 此类专业的学生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人才。

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VB、VFP方面的知识学习, 主要侧重于数据库。他们今后工作的方向将会与财务方面有关, 需要对数据有一个清晰、敏感的认识。因此, 加强对数据库方面知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此外, 此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学习Excel等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知识, 基于关系数据模型的会计账务数据库是以二维表为基本部件构建的, 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文件对应一张二维表, 数据文件之间的关联也可以用二维表之间的关联来表示。同时还应加强相关专业涉及的函数如成本函数的应用、高级筛选、数据透视表等相关知识, 有助于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应用。这样既能够提高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 也有助于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今后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三、文史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是进一步拓宽文科专业传统的知识口径, 变专才为通才教育的重要举措, 也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

根据文科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更应侧重于以计算机应用而非深究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理论,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中, 应加强对多媒体与网络部分的教学, 引导学生使用大量的多媒体共享软件, 较多地讲解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学生、工作以及娱乐服务。因此, 文科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网页技术的学习为基础, 侧重于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与网页制作方面。因此, 在教学中, 应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性学习, 比如办公自动化的应用, 利用Word处理软件设计简历、报纸以及信函等;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等。然后适当的增加Flash动画设计以及网页制作等知识, 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魅力, 激发起艺术设计的灵感, 进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此外, 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强调文字排版教学、电子政务以及语言文字处理等, 使其在今后学习这些知识时, 能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学来掌握。再者, 还应该注意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 比如电子商务、数字图书馆、数字城市等, 使其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四、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艺术体育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文科类学生, 更不同于理工类学生, 他们的思维是形象化的, 而且比较活跃, 但是很多时候却很难集中精神。要想教好这些学生, 首先应从他们所喜欢的互联网入手, 教他们如何通过互联网等方法去搜索与学习, 将兴趣与爱好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其次, 还应该通过实际的案例, 形象生动的给学生进行讲解, 而且课件也要做的精美, 通过视觉效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其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兴趣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学。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他们没有设置具体的计算机系列课程, 但是基于这类学生主要是投身于设计这一方面, 可以引导他们参加动漫二级考试, 侧重于动漫方面的设计。在完成Office软件教学的基础上, 可以多增加一些艺术设计类软件的教学, 比如, 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的教学, 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设计一些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课件或者素材, 充分发挥艺术体育学科的特长, 既能够体现学科的魅力, 又能够将其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

总而言之,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不能够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 应该有层次, 按照分专业的形式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教师也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并及时的更新教学知识, 从发展、使用的角度选择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 教师应注意积极的探索各种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又能够提高其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沈湘芸.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 (z1) .

[2]徐勇, 高海峰.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7, (4) .

[3]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 (2) .

[4]付苏嘉.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0, (18) .

上一篇:中职“电学”课堂教学下一篇:结核菌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