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做作业

2024-05-14

让学生爱做作业(共7篇)

让学生爱做作业 篇1

摘要:本文以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为切入点, 结合案例提出了有效设计英语作业的一些建议, 旨在探讨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童趣性,生活性,层次性,探究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如何有效布置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 当前有些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缺乏有效性, 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结构不合理:形式单调, 缺乏创新,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性, 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 (3) 缺乏应用:书面作业是唯一形式, 脱离生活实际,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那么, 如何有效地布置英语作业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要富有童趣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The best motive is the student to the material which studies has the intrinsic interest.”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富有兴趣的作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应让它多一些童趣、少一点枯燥。趣味性体现在内容的活泼, 形式的多样, 真实的情境等方面。例如, 三年级学生在接触big, small, tall, short四个抽象形容词时, 显得比较费劲,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画一个monster, 并用这些词介绍自己创造的“怪物”——“big head, small eyes, very tall, very short…”, 看着有趣的图片, 听着夸张的描述, 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激活学生兴奋点的灵丹妙药。

二、作业要体现生活性

“生活即是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 在学习了She is a nice teacher后,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同学或朋友, 用简单几句话描述其外貌和性格等特征。这样, 不仅增强了运用英语的真实性, 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密度, 也扩大了练习英语的机会。

三、作业要注重层次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个体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各类作业“自助餐”, 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例如, 在学习了学校功能室的名称后, 教师可设计三种作业:A.设计理想校园, 并进行描述;B.与同伴共同表演dialogue;C.听录音跟读对话, 并选择其中几句对话进行表演。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巩固知识, 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作业要具有探究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 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体验、去创造、去实践。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 所学知识无法最大限度地再现。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 指导学生进行有明确目的地探究性学习, 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比如, 在学习了Halloween这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节日后, 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查询万圣节的有关信息,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作业要体现人文性

英语学科在布置作业时, 应综合其他学科及学生的年龄段等因素, 多方面考虑, 体现人文化。过多的作业量会产生负面甚至抑制的作用, 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阴影, 容易使学生对英语丧失兴趣。在日常教学中, 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作业内容应与当天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 注意布置作业的质与量。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备课的投入, 精心设计作业, 从内容到形式, 细致斟酌, 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反馈,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作业要具有多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请记住,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可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在布置小学英语作业时, 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的开发。如学了go shopping后, 可以让学生到超市中去寻找英语的踪迹, 当学生们找到safe guard (舒肤佳) , 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 等大量的英语信息时, 就从另一种渠道体验到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乐趣。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小学生是爱“动”的, 总能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找到无穷的乐趣。因此, 教师必须本着“让学生乐意去做”的教学理念, 变乏味为有趣。只要使学生有时间反思已学知识, 从自己的水平出发构建新知识, 感受“真实的学习”的过程, 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让学生爱做作业 篇2

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并不代表课程改革已经完美无缺。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这些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令人十分欣喜, 但学生作业改革依然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或根本不被人们所重视。大家不难看到:一到周末, 各个科目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想法, 给学生布置一大堆作业, 有的是重复性的作业, 更有甚者, 布置的是惩罚性的作业……千篇一律, 或抄写生字、解释词语, 或写一两篇作文, 让学生们在周末昏天黑地地进行题海大混战。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 被动地完成,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 不仅有些麻木, 甚至有些反感。除了个别学生能自觉、主动认真地完成外, 大多数学生都是消极对待。这不但使学生没有真正过好休息天, 还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厌学情绪, 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 周末学生作业改革刻不容缓。

随着时代的前进, 国家和社会对现代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即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要求学生多元化地发展, 学生应具备多种技能, 具有高素质强能力。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变革, 也让学生的每一个周末过得有意义, 过得更加充实, 笔者在作业布置上大胆进行了一些尝试, 适当给学生一点自主权———那就是让学生给自己留作业。

笔者的做法是:每到周末, 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一些感兴趣的作业。这种作业既可以是学生们的兴趣小集体决定的, 也可以是学生自行确定的, 既可以用一个周末来完成, 也可以用几个周末来完成。比如:学生学习了一篇课文, 课文中描写的景物非常好, 学生非常喜欢, 便要求学生们自行留作业。周末回来一看, 真让教师感动和惊讶:这次作业是有史以来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效率最高的一次。这是因为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画了意境优美的图画, 画面的内容紧扣课文内容, 或素描、或国画。有位学生甚至一口气画了五幅连环画, 分别描画了五个场景。可见, 对这次作业, 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和心思, 都是一丝不苟完成的。还有的学生写了小诗, 尽管略显稚嫩, 但诗写得情真意切, 均是肺腑之言, 非常感人。有的学生写了读后感。也有的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 写了作文, 描画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还培养了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 学生们更加理解了课文内容, 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多次的鼓励, 甚至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制作了手工艺品, 喜欢电脑的学生自行或集体设计一个网页, 女生们学会了一些相关的歌曲, 有的小组组织办了几期手抄报, 还有的小组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如此等等。

通过这种学生自留作业的方式, 笔者发现, 周末学生给自己留作业有这些好处:首先, 学生自留作业, 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明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完成任务, 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 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 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其次, 学生在一定的时间, 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 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 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再次, 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和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逐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尽管这种作业改革新颖,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但也应注意这样一些问题:第一, 让学生自己留作业, 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这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特别是让学生留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 既要有长远目标, 也要有短期目标。第二, 作为教师, 做好监督工作、检查工作、评价工作也很重要, 让学生能知道自己每次的作业成功之处在哪, 不足之处在哪, 如何改进等等。第三, 学生自己留的作业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与教学内容有关。第四, 要逐步提高对学生作业的要求, 要重视作业的质量, 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第五, 还要注重作业的时效性。最短一个周末, 最长不宜超过三个周末完成, 以免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

让绿色作业走近学生 篇3

一、绿色作业是趣味性作业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 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趣模式, 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绿色作业的设计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 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我们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 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因此, 绿色作业形式设计上要从传统作业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 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 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 让绿色作业富有趣味性, 具有吸引力。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后, 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回家动手做一做“狐狸”“乌鸦”的头饰, 并戴上头饰和家长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在作业过程中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引导孩子建立对家人的感恩心理, 这样的作业孩子会喜欢, 家长也渴望。

二、绿色作业是实践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 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 结合教材实际, 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 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增长才干。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 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 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 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 并亲自动手包粽子、做香囊, 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 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 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又如学习《台湾的蝴蝶谷》后, 可以让学生来设计广告语, 有的学生设计的是:心动不如行动, 赶快到中国台湾的蝴蝶谷去看一看吧!有的是:蝴蝶的天堂在中国台湾的蝴蝶谷!……再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后, 让学生回家横着切开苹果看一看, 是否真的可以看见五角星?试着横着或竖着切开鸭梨、橘子, 可以发现什么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适应能力和自下而上能力的人。因而, 书本外的实践尤为重要, 实践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绿色作业是选择性作业

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发展也各有不同, 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 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 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 绿色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多层次、有差异, 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自主选择。对于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我们要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地降低作业的难度, 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 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我们要适当拔高要求, 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 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 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 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设计多样化、可选性的作业, 让学生像逛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那样,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 必将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 有学习的兴趣, 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 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于书本的知识, 还会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 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 使学生有了热情参与的期望。同时,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 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 而能够尽力去完成任务。

让学生爱做作业 篇4

1. 母亲般的慈爱。

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 突然一下子从母亲的怀抱脱离出来, 很不适应。我就从生活上入手, 教他们叠被子、整理衣橱、整理宿舍等, 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 减轻对家的依恋, 对母亲的思念, 以便能更好地投入到新集体。

经过一段时间, 大部分孩子能适应这个新的集体环境, 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融入不到这个集体中。曾经有一个孩子, 总是告病假, 起初的时候, 我以为是他的身体素质不好, 可是后来我和他的家长都发现, 他大多时候是装病, 是不愿意在学校。对于这件事, 家长也很苦恼,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里比较娇惯, 而且性格内向。所以只能是慢慢的感化他, 先是在他得小病的时候不让他回家, 提醒他按时吃药, 给他倒一杯热水, 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挂面, 让他知道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疼爱他。然后在班里鼓励他多回答问题, 鼓励他多参加课外活动, 让同学们多拉着他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转移他的注意力, 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 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脸上也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

2. 朋友般的关爱。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 个性开始显露出来, 他们要求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认同, 这是他们普遍的特点。尤其是有个别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如果引导不好, 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李刚, 非常聪明, 但是也非常有个性, 易冲动、讲义气。有一次, 他因为外班的同学说我们班的歌咏比赛成绩差, 跟人家打架, 结果被记了处分。在班里开班会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头高高地抬着, 脸上有一种不服气又委屈的神情。所以我先是以一个朋友的口气对他表示理解和表扬, 我说:“今天我们要表扬李刚, 因为他有集体荣誉感, 我们给他鼓掌”。我发现他的眼神很诧异, 后来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又变得有点不好意思, 接着我又说:“但是我也要批评他, 有理不在拳头,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我相信, 他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他的头慢慢地低了下来, 从那以后, 李刚遇事理智了。所以, 对待这类学生, 理解比批评更重要。

3. 父亲般的严爱。

有些学生自制力差, 如果只是一味的宽容, 效果不明显, 这时就要对他们严厉一些, 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有些学生, 写作业总是想偷工减料, 第一次、第二次, 我只是提醒一下, 如果到了第三次, 我就会把他叫到办公室, 让他当场再写一次作业, 然后两次作业一对比, 让他意识到, 他能做好, 只是爱偷懒。然后再严厉地告诉他, 偷懒的结果会更麻烦。这样, 他们会知道不认真写作业, 在老师这里是过不了关的, 以后也就不会有侥幸的心理了。对待这些学生, 父亲般的严爱会更好。

总之, 无论在教学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 用最真诚无私的爱, 因材施教, 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摘要:作为一名住宿学校的班主任, 肩上的担子更重。在数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发现初中的住宿学生, 正是一个关键的转化时期, 一方面他们刚刚脱离家庭的照顾, 需要自己面对新的生活, 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另外一个方面, 他们从小学生成长为一个初中生, 心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开始关注自我, 希望自己能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 希望自己能得到理解和尊重。

让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 篇5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 根据《思想政治》新教材生活化的特点, 我常常布置一些小调查、小考察、小走访之类的研究性作业, 学生兴致很高, 我也自我感觉良好, 可没想到这次小强却不愿意做。事后经过了解, 我为自己的疏忽而感到内疚。小强家境不好, 爸爸身体欠佳, 妈妈有病, 平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何谈投资?反思当初, 我为何一定要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投资情况, 为什么又不能调查亲戚或邻居家的情况呢?

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同时也主张注重差异, 尊重个体, 关注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是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 也都有独一无二的丰采。但无论是听话的、成绩好的学生, 还是顽皮的、成绩差的学生, 他们都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考, 也有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体验, 那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为什么非要强调统一、强化一致呢?又为什么一定要由教师主导一切、安排一切呢?我们为何不能听听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有所选择呢?

一、让学生选择

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 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智能的差异, 改变全班统一的作业形式, 实行让学生有所选择的不同的“作业套餐”, 这样, 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作业, 收到较好的效果。

让学生自选作业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行新课程后, 作业的内容、形式, 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间, 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智能、情感、体验等因素, 都要给个别学生预留个性作业、特殊作业, 我们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接受不同、智力有别的学生都能得到巩固、锻炼。所以作业应当在统一中有个性, 在相同中有区别。当然, 我们最好也能像梁桥小学那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作业套餐”, 让学生有所选择、有所取舍, 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

二、听听学生的意见

我想起了一个《先听听乌龟的意见》的小故事。

女权主义运动领导者兼作家格洛丽亚·斯坦姆在学生时代的一次地理考察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 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 经过一段土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是继续前进, 随时有被汽车轧死的危险。同是地球上的生物, 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 连拉带拽, 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 它不断愤怒地想咬我一口。”

“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 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 并对我说:‘你知道吗, 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 那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 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哎, 我当时懊恼极了。不过, 在后来的岁月里, 我发现那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 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的意见。”

格洛丽亚·斯坦姆从“乌龟”事件中得到了教训, 作为教师, 我们从她经历的这件事中又能得到什么呢?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落实表现在很多方面, 而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观点, 则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了解学生的情况, 听取学生的意见, 知道学生的想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 浮于表面, 而应渗透到教育实践中, 体现在教育行动中。在教学中, 无论是提问、讨论, 还是考试、作业, 都要因人而易, 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即便是考试和作业, 有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差别, 也该了解学生, 问问学生, 知道学生的情况。我们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心中无学生、眼中无差别、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 在布置作业前多了解学生的状况、多听听学生的意见, 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允许学生说不

叶澜教授说过, 要从生命的高度,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确,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师者, 而是和学生平等的引导者、合作者, 教育也成了师生双方一起参与、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因此, 教育中的每一道环节, 每一个细节, 都不是老师的单边行为, 都应在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师生双方互动、交流、商讨和探究,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既然师生是平等的,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交流, 那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就不该要求学生一定要服从教师, 就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也要听得进学生的不同意见, 甚至允许学生持反对意见, 允许学生说不。有时候, 如果学生能有勇气对教师大胆地说不, 也就有了挑战精神和创新意识, 也许课堂就是真实的课堂和民主的课堂了。

总之, 世界因不同而多彩, 学生因个性而美丽。布置作业看似是一个平常而普遍的教育环节, 但它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憧憬的生命。因此, 作业应少些统一, 多些个性、少点标准多点选择。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篇6

一、“争星”活动, 培养良好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强调了态度对成功的重要性, 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是成功的基础, 学习也是如此。如何让学生拥有自觉端正的作业态度, 一丝不苟地完成学习任务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谁都不喜欢被过多的作业所牵制。针对这一特点,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争星”活动。这一活动着眼于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数量的联系, 根据作业的不同质量分别记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 星越多所要做的部分抄写作业就越少。如此一来, 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星多起来而争取少做作业的奖励, 就会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不必担心学生因少做了一些作业而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 因为学生高质量的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通过“争星”活动, 学生一方面享受到了少做甚至可以不做作业的轻松快乐, 更重要的是, 促使学生逐渐养成书写端正、仔细检查等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自主作业, 展示丰富个性

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所做的作业一般都是由教师布置的, 这在学生心理上会有一种“任务感”“压力感”。心理学原理指出的:“兴趣导致欢乐, 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 浓厚的情趣又会促发强烈的求知欲, 出自内心的迫切需要而学习, 学习中的艰辛再不感到苦了。”

在教学中, 我常常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奖励———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由于这种奖励是基于作业质量较好且作业的量已经非常少的基础上才有的, 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奖励。同样是要求学生写作业, 因提出的方式不同学生在接受时表现出的态度也完全不同。由于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机会, 学生会把它当成一种特权来享受, 因而倍加珍惜, 倍加努力!

由于学生的能力限制, 对作业的布置尚显迷茫, 此时, 教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有层次的作业。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甚至得不到发展。让学生自主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立不同要求的作业, 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可以引导设计巩固型、积累型的作业:如针对课文中的形声字、多音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简单的组词、辨析字形、课文填空等基础习题, 抄一抄优美的句段, 品一品、写一写感受等。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阅读探究性作业或创造性作业。如, 学完《三亚落日》, 课后对比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可以摘录片段, 感悟不同的写作方法;学完《莫高窟》, 按文中构段方式、表达特点进行仿写、小练笔等。总之, 随着自编作业经验的积累, 学生布置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越加丰富、精彩!学生不再感到作业是一项“重任”, 而是展示自我才华的一个舞台。学生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体验到的是自主的快乐、创作的快乐!

三、多元评价, 实现生命价值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 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在评价方式上, 应提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评价。

1. 自评

作业自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方法、情感、态度等。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可以给自己的作业定恰当的等级, 也可以为自己的作业作出语言评价。如, 有鼓励自己良好表现的:“哇, 你真了不起, 一字不错, 继续努力!”又如, 有反映自己在作业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差一点就不想做这道题了, 这次我战胜了自己!”从学生极富个性的自评中, 一方面能让教师发现作业背后的小细节和思想的闪光点,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享受到作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同时, 也实现了自我教育。

2. 互评

这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重在相互间的激励和约束。有的学生在作业本上设计一个“××小语”的栏目, 用来听取同学的评价。被荣幸地聘请为评价人的学生或毫不掩饰地赞扬, 或直言不讳地指出不足, 都能从一定的角度作出客观的评价。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自然是一件让学生享受的事情, 这种自我管理作业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互评也让学生彼此之间得益不少, 能使其他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的同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3. 点评

教师的评价是必要的, 它应该是高屋建瓴, 能起到不可置疑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亮点, 教师要认真地发掘, 及时地在班级中展示。一方面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示范,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最佳肯定方式,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以更加热情的态度投入到作业中。

实践证明,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作业,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 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学生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完成作业、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并积累了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摘要:很多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 出现这样的状况以后, 学生就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如何改变这个尴尬, 在激励方式、作业形式、评价模式上谈了一些观点, 充分挖掘了语文作业的乐趣, 让学生享受作业的快乐。

让学生爱做作业 篇7

1.机械抄写过多

对字词的认知和学习, 抄写往往能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以字词抄写作为作业的重要部分。反复操作式的训练有助于记忆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 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会对抄写作业产生厌倦, 对语文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

2.重统一、轻分层

为了布置和评价作业的方便,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统一的, 不分层。事实上, 每位学生都有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整齐划一的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未能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只能让有的同学很快地完成而无所事事, 有的同学则苦不堪言, 甚至抄袭了事。如此一来, 这就和布置作业的初衷相去甚远。

3.作业数量较大

小学语文是主科之一, 家长、学校都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 课上课下各种名目的作业数不胜数。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力求面面俱到, 认为学生作业做得越多, 对他们能力的提高就越有帮助, 无形中就会增加学生的疲劳度, 导致他们厌恶以致放弃作业。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1]因此, 作业的设计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有创造的欲望。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 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 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起来”[2], 力求让学生认为作业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可以在完成过程中产生自我满足感的趣味活动, 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2.个性化原则

学生在学习速度、效率、反应等方面是有差别的。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教师必须接受的事实, 因此, 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不能一刀切、齐步走, 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设计有梯度的作业, 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擅长与喜欢的领域中有所收获。

3.习惯性原则

少年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习惯一旦养成, 便不用借助记忆也能够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习惯, 这一神奇的力量可以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而培育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而是让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培养美好情感、张扬个性与发展能力。

1.想象性作业

想象性作业是指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目的, 通过不同方式丰富学生想象力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 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 鼓励学生发散、变通, 致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

第一种是对课文进行续编或改编。例如, 人教版语文五 (下) 《草船借箭》一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诸葛亮听了周瑜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会说的话, 周瑜又会有怎么样的回应,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又如, 人教版语文六 (下) 《凡卡》一文, 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凡卡不幸遭遇的描写, 深刻揭露沙皇时期童工的黑暗生活和悲惨命运。在原文的结尾处, 凡卡寄出那封饱含希望的信件, 怀着甜蜜的希望熟睡了。这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凡卡醒来会发生什么?凡卡的信件会被成功投递吗?凡卡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续写凡卡梦醒后的故事, 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又能达到练笔的目的, 学生对凡卡的同情、理解、关爱和对自己当下所拥有的幸福的珍视等情感也会在作业中得到升华。

第二种是对生活进行想象。这类题材的作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因为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朋友、父母、师长都有较为充分的了解, 对这个世界也有自己的感知和认识, 有能力也有意愿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想象性的“解读”, 这样写出来的作业不仅充满童真童趣, 而且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例如, 人教版语文二 (上) 《黄山奇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天然的山石画卷, 学完课文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为“黄山奇石”写一段解说词, 尝试用自己的话介绍“奇石”, 或根据课文描述发挥想象, 画出心中“奇石”的样子。这样的作业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调动他们进行奇思妙想的积极性。

2.实践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4]同时, 这也要求“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 提倡多读多写, 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学会学习”[5]。现在, 我们面临的困境恰恰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但是一离开课本、课堂和实验室, 当面对着一个纷繁芜杂的常识世界时, 所学的一切似乎都与现实格格不入, 找不到它应有的位置”[6]。实践活动型作业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它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 强调把书本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 实现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本内容改编为剧本并进行表演。如人教版语文五 (下) 《将相和》、《晏子使楚》等都是很好的表演题材类课文。对这类课文进行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代礼仪文化, 还能使学生对书本人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或创造更合情境的言语, 或拓展深入人物内心的语言, 把书本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同学。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限于课本中, 更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从课堂外的世界中吸取营养。学生或是游览名山大川, 或是回归乡间田野, 增长见识, 开阔胸襟, 领略自然的神奇、伟大、平凡和朴实, 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 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在语文中学会生活,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会积极生活。”[7]

例如, 人教版语文五 (上) 《海上日出》一文,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详写了天气晴好时海上日出的景观, 同时还略写了白云飘浮和薄云蔽日两种自然条件中的海上日出景观。学生若没有见过大海, 很难体会日出时的那种壮观与伟大、庄重和恢宏, 对文章中作者向往光明的感情自然不能很好地把握。但是如果学生有机会亲眼见证与经历海上日出这一景观, 再来学习课文, 一定能引起彼此的共鸣。而且,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城市日出的作业, 通过观察, 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 还能通过观察比较城市日出与海上日出“美”的不同点。

四、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1.充分开发当地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 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8]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 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因此, 教师要摒弃狭隘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充分地利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实施教育。这种课程资源不仅包括课内的教材、教室、教师等, 也包括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第一, 利用语文教材, 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第二, 倡导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 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进课堂。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 开办班级语文角活动, 举行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 还可以指导他们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第三, 开展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 深化语文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例如, 北京的教师可利用长城、卢沟桥、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鸟巢、水立方等景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还可以通过感受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包围的胡同里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叫卖声、天桥上渐渐消失的卖艺老把式等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参观感悟写成随笔,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作业要体现课文重点

语文作业的布置要始终坚持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原则。布置课外作业时, 教师要先考虑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灵活地实现重点目标。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深入理解、巩固和运用, 不能千篇一律地抄生字、组词语, 重复无意义的机械操作。

在设计作业时, 教师可以进行方向层面的引导, 做到有的放矢。教学重点集中在识字与写字上, 作业的布置应该引导学生识记字的形、声、义, 通过笔顺书写确保学生写字时不漏笔、不错笔、不倒笔。教学重点体现在语文知识的掌握上, 作业的布置要针对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篇章结构等进行训练。假如教学重点是领会文章蕴含的人文精神时,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让学生注重作品的意境想象、人文情怀与价值叩问等。

例如, 人教版语文三 (下) 《翠鸟》一文对翠鸟的介绍是这样的,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描写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首先, 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 然后, 从上到下地介绍翠鸟的头、背、腹部羽毛的颜色, 那么, 教师布置描写作业时要向学生强调, 在描写某一个对象时, 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局部描写要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又如, 人教版语文四 (下) 《趵突泉》中有“有的像大鱼吐水, 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 走到中途又歪下去, 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 大、扁一点, 慢慢地, 有姿态地摇动上来, 碎了”这样包含排比和比喻的句式, 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对句式“有的……有的……有的……”的运用, 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向学生说明, 这个句式是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是玩花样, 只有扣紧教学训练的重点, 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育提供的内容要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教者有心, 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只有高效、有启发性、生动活泼的作业设计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使学生愿意进行自发探究, 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从而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即人生之初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著.郑文樾, 张佩珍, 冯天向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 2006 (1) .

[3]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5) .

[4][5][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

上一篇:CFD仿真下一篇:长大隧道通风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