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肥

2024-12-26

微生物菌肥(共11篇)

微生物菌肥 篇1

微生物菌肥是根据土壤微生态学原理、植物营养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出来的一种无毒、经济、环保的新型肥料。近年来,随着菜农对生物菌肥认识的提高,生物菌肥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增施微生物菌肥,能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结构,消除土壤板结,提高蔬菜品质等作用。这是因为微生物菌肥能活化土壤,分解被土壤固定的养分,从而提高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同时微生物菌肥中的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植物生长素,刺激作物生长,从而改善蔬菜的品质;其次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还能抑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对根结线虫病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蔬菜在合理施用微生物菌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菌肥必须保存在低温(最适温度为4~10℃,最好不要超过20℃)、阴凉、通风、避光处,以免失效。有的菌种需要特定的温度范围,如哈茨木霉菌需要保存在2~8℃的恒温箱内,有效期为一年,而一些芽孢杆菌要根据生产质量高低,主要是看芽孢化水平,芽孢化高的能保存一年半甚至更久,芽孢化不好的达不到半年就失效,所以菜农应谨慎选择菌肥产品。不可以贪图便宜选择过期产品,这样的生物菌含量很少,失去功效,一般超过两年的生物菌肥要慎重选择。没有低温贮存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购买生物菌肥后应在短期内使用。

2 使用方法要得当

要想提高生物菌肥的使用效果,一要了解生物菌肥的特点,适用作物用及施用方法。生物菌肥可作基肥,撒施、沟施或穴施;也可作追肥,灌根、冲施、喷施等。生物菌肥穴施效果较好,生物菌可以迅速在蔬菜的根系周围形成强大的菌群,保护根系。如果土壤中病原菌积累较多,如种了十几年的老棚,建议采取先普施后穴施的方式以增加土壤中生物菌的数量,增强防病效果。生物菌肥有一种施用方法一直没引起菜农重视,这种施用方法就是蘸根。据了解,用生物菌肥蘸根不仅有促进蔬菜根系生长的作用,而且对抑制蔬菜根部病害的发生也有显著的效果,比如茄子蘸根。茄子根部病害一般最易在茄子生长前期发生,因为此时茄子根系较弱,很容易被病原菌侵染。而茄子长成成株后,根系健壮庞大,抗病能力强,很少感病。因此,要避免茄子根部病害,就应在茄子苗期做好预防措施,而在定植前采用生物菌肥蘸根。二要提倡“早、近、匀”的施用技术,即施用时间要“早”,一般作基肥、种肥与苗肥施用;施入地点离作物根系要“近”;种子与苗肥要拌“匀”。

3 物菌肥肥效发挥条件

菌肥中的菌种只有经过大量繁殖,在土壤中形成规模后才能有效体现出菌肥的功能,为了让菌种尽快繁殖,就要给其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3.1 调控好地温

一般菌肥中的生物菌在土壤18~25℃时生命活动最为活跃,15℃以下时生命活动开始降低,10℃以下时活动能力已很微弱,甚至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冬季大棚蔬菜施入菌肥后,调控好地温至关重要。而在冬季要想保持较高的地温,首先要控制好大棚内的气温,以气温促地温回升。一般棚内气温白天应保持在25~30℃为宜,夜间棚内温度低,为避免地温散失,维持地温恒定,除了采取地膜覆盖外,在操作行内覆盖作物秸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2 调控好土壤的湿度

微生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因此必须注意及时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适量的水分。冬季大棚蔬菜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因这段时间内浇水有利于地温的恢复和棚内湿气的排除。浇水时要注意浇小水,切忌大水漫灌。

3.3 保持良好的土壤通气性

生物菌肥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气性的,如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磷细菌等。因此,施用菌肥必须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3.4 适宜的土壤PH值

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较差,如硅酸盐细菌需要在PH7~8土壤中生存,所以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强微生物的活动。

4 尽量减少微生物死亡

施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蘸根时加水要适量,使根系完全吸附,蘸根后要及时定植、覆土。生物菌肥不宜与杀虫剂、杀菌剂及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的包衣种子合用或混用,使用菌肥后不要再用农药灌根,以免将菌肥中特定微生物杀死。有些杀虫剂、杀菌剂也具有专一性,但必须经试验对菌肥中微生物没有杀灭作用时才可混用。

5 注意施足有机肥

有机质是微生物的主要能源,有机质分解还能供应微生物养分。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肥施用不足,生物菌就会因食物缺乏而使用效果不良。如果土壤中的有机质供应充足,生物菌肥中的益生菌就会大量的繁殖,从而增强对有害菌的抑制。因此,施用生物菌肥时一定要注意施足有机肥。

6 与其他肥料搭配施用

微生物菌肥本身养分含量低,必须与其他肥料搭配施用。在施用微生物肥料时,由于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具有固氮、解磷、解钾、抑菌、活化土壤、提高养分利用率的作用,因此施用这类肥料后,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有些菜农认为,菌肥不能与化学肥料混用,混用后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会杀灭菌肥中的有效活性菌,因而致使菌肥失去效果,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菌肥除了不宜与碳酸氢铵等化肥混用外,与其它化肥混用还有不少好处。如过磷酸钙施易被土壤固定而失效,与菌肥混合后施用,减少了化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养分的固定,同时化肥也可以被菌肥吸收保蓄,减少养分流失。单独施用较大量化肥或化肥施用不均匀时,容易对作物产生毒副作用,若与菌肥混合后施用,则不会发生此类问题。

7 注意适量施用

土壤中施入较多的菌肥,虽然不会出现烧根烧苗现象,但也并不是施得越多就越好。盲目大量施用生物菌肥,虽然不会向化学肥料那样造成蔬菜烧根死苗,只是蔬菜植株体内盐类积累增加,有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恶化土壤质地,但最起码增加了肥料投入成本(因为生物菌肥价格较高),降低蔬菜的栽培效益。因此,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地确定生物菌肥施肥量,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土壤状况比较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以亩(667m2)施用生物菌肥80kg左右为宜。如果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可适当增加生物菌肥的施用量。一般根据土壤的盐渍化程度高低,每亩(667m2)可适当增施10~20kg为宜。

8 不宜将多种生物菌肥同时使用

一般不同的菌肥产品所含的主要有益菌种不同,应用生物菌肥时最好只使用一种,不宜将含有不同有益菌的多种生物菌肥同时使用,更不应经常更换使用不同种类的生物菌,这是因为生物菌肥要发挥作用,需要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才能发挥作用。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互生、共生和对抗三类关系,其中对抗关系又包括拮抗、寄生、竞争、捕食等多种类型。要注意不断补充新的菌肥,如基肥中用过后,可多次追同一种生物菌肥,以壮大菌群,提高防效。

微生物菌肥 篇2

生物菌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其在我国已有近50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细菌肥料——微生物肥料,从名称上的演变已说明我国微生物肥料逐步发展的过程。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微生物肥料的看法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一种看法认为它肥效很高,把它当成万能肥料,甚至扬言可以完全取代化肥;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它根本不是肥料。其实这两种都是偏见。国内外多年试验证明,用根瘤菌接种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提高共生固氮效能,确实有增产效果,合理应用其它菌肥拌种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非豆科农作物也有增产效果,而且有化肥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它是肥料,又与传统化肥和有机肥在概念和内涵上不同。

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它肥料是以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为基础。正因为微生物肥料是活制剂,所以其肥效与活菌数量、强度及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包括温度、水分、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原生活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排斥作用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应用时要加以注意。

微生物肥料还有一些其它肥料没有的特殊作用。现简介如下: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作用。

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其利用率不断降低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说明,仅靠大量增施化肥来提高作物产量是有限的,更何况还有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提高化肥利用率达到平衡施肥、合理施肥以克服其弊端的途径。微生物肥料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有独到的作用。所以,根据我国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采用微生物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既能保证增产,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质,减少污染。

2、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来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要求不用或尽量少用(或限量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它要求肥料必须首先保护和促进施用对象生长和提高品质;其次不造成施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微生物肥料基本符合以上三原则。近年来,我国已用具有特殊功能的菌种制成多种微生物肥料,不但能缓和或减少农产品污染,而且能够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3、微生物肥料在环保中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分解发酵城市生活垃圾及农牧业废弃物而制成微生物肥料是一条经济可行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应用的主要是两种方法,一是将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作为原料经处理由工厂直接加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工成微生物有机复合肥料;二是工厂生产特制微生物肥料(菌种剂)供应于堆肥厂(场),再对各种农牧业物料进行堆制,以加快其发酵过程,缩短堆肥的周期,同时还提高堆肥质量及成熟度。另外还有将微生物肥料作为土壤净化剂使用。

4、改良土壤作用

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产生糖类物质,占土壤有机质的0.1%,与植物粘液,矿物胚体和有机胶体结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和减少土壤颗粒的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所以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 生物菌肥项目总论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背景

一、生物菌肥项目名称

二、生物菌肥项目承办单位

三、生物菌肥项目主管部门

四、生物菌肥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生物菌肥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生物菌肥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九、生物菌肥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生物菌肥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生物菌肥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准入政策

三、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 生物菌肥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规划

二、生物菌肥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生物菌肥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四、生物菌肥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生物菌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生物菌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 生物菌肥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生物菌肥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生物菌肥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生物菌肥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 生物菌肥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臵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臵和运输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总平面布臵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 生物菌肥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生物菌肥项目的地理位臵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生物菌肥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生物菌肥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生物菌肥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生物菌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 生物菌肥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生物菌肥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臵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生物菌肥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生物菌肥项目筹资方案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生物菌肥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生物菌肥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生物菌肥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生物菌肥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生物菌肥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生物菌肥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五章 生物菌肥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第六节 环境风险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生物菌肥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 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四、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生物菌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生物菌肥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生物菌肥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生物菌肥项目位臵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生物菌肥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生物菌肥项目总平面布臵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生物菌肥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果树专用全营养生物菌肥” 篇3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与上海环恳生态科技公司结合环保项目,按照省工省力的原则,研制高效能的有机肥。利用餐厨垃圾和油菜秸秆等物料经过亚临界水处理,处理后物料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质被降解成氨基酸、脂肪酸、腐殖酸、多糖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被植物根系快速吸收,复配适当的微生物菌剂和营养元素开发成肥料,目前定名为“果树全营养生物菌肥”。

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谱尼测试等机构分析化验,“果树全营养生物菌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为70%以上,总养分(N+P2O5+K20)含量为4%~6%,氨基酸含量≥20%,腐殖质含量≥45%,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含量≥0.5%,pH值4~6,为偏酸性肥料;重金属、抗生素、多氯联苯及其他有害物质远低于国家限制性标准,蛔虫卵死亡率100%,未检出大肠杆菌及其他有害生物群。

从有机质特别是腐殖质的含量判断,可以认为本肥料属于高效能的生物有机肥;从氨基酸的含量判断,可以认为其属于速效性高浓度含氮有机肥;由于添加了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可分解利用土壤中残留的秸秆和残根等,也可视为生物菌肥。

在河南省内的苹果、梨、葡萄、桃、石榴、樱桃6种落叶果树生产园中进行了“果树全营养生物菌肥”的肥效试验。试验地点分别设在原阳县桥北乡谢小正苹果园、梨园、开封县兴隆乡张军葡萄园、温县朱××桃园、荥阳市刘沟村刘根山石榴园、开封县范村乡钟全富樱桃园等。试验处理设亩施100千克、150千克、200千克3个处理,以每亩施3方鸡粪作对照。结果表明,该肥料与鸡粪相比,能够提高果园土壤通透性,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图1、2);能够提高果树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叶片光泽度、提高枝条粗度,增强果树树势(图3、4);能够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着色,改良果实品质(表1)。

2 2013年果树专用全营养生物菌肥在石榴树上的试用

试验设在荥阳市兆丰公司石榴生产基地的3年生突尼斯软籽石榴上。该基地石榴株行距为2米×3米,每亩定植110株。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树体作为试材,3株为一处理小区,每处理3次重复。施肥量分别为每株0、0.7千克、1.4千克、3千克、5千克5个梯度,施肥次数分为1次或2次施完。若1次施完,即3月23日,2次施完即3月23日、6月3日。处理设计如表2。

果实采收之前调查各处理单株坐果数,9月25日按照处理分别采收调查果,测定其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并根据单果重推测单株产量。

微生物菌肥 篇4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在研究区主要种植模式中, 引入微生物菌肥, 测定生物菌肥对燕麦生长的影响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为微生物肥源部分替代化肥、抑制燕麦病害及后续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二、试验设计

1. 试验地

设在乌兰察布市农科所院内试验基地, 前茬作物为胡麻, 肥力中等。参试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坝莜八号, 亩播种量30万株;当地化肥施肥量:二铵10千克/亩。

2. 试验处理

试验设3个处理, 每个处理3个重复, 共9个小区 (随机排列) , 小区面积6×5=30平方米左右, 株行距33厘米, 区播种量0.40千克。 (1) 处理A: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0.45千克二铵) ; (2) 处理B:菌肥+75%化肥 (0.04千克菌肥+0.34千克二铵) ; (3) 处理C:菌肥+50%化肥 (0.04千克菌肥+0.23千克二铵) 。

三、调查记载

1. 株高

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每个处理随机取10株, 测定株高, 求其平均值 (表1) 。

2.成熟期种子产量和产草量

成熟期在每个处理中随机选取1平方米的样方, 收获样方内燕麦地上部分, 将穗部取下, 种子脱粒后晒干至含水量15%左右, 称重, 计算成熟籽粒产量 (表2) ;将穗部剩余部分, 即茎秆秆和叶片于70℃下烘干至恒重, 称重, 计算成熟期燕麦产草量 (表3) 。

四、结果分析

1.燕麦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调查显示, 处理B (菌肥+75%化肥) 、处理C (菌肥+50%化肥) 均高于处理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

2.燕麦开花期地上部分鲜重, 处理B (菌肥+75%化肥) 高于处理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12%, 处理C (菌肥+50%化肥) 高于处理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16%。

燕麦灌浆期地上部分鲜重, 处理B (菌肥+75%化肥) 高于处理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5.7%, 处理C (菌肥+50%化肥) 高于处理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11.4%。

3.燕麦成熟期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的是处理C (菌肥+50%化肥) , 平均4066.9千克/公顷;最低的是A (全量化肥, 不用菌肥) , 平均3366.8千克/公顷。燕麦成熟期各处理产草量最高的是处理A (全用化肥) , 平均9000.5千克/公顷, 最低的是处理C (菌肥+50%化肥) , 平均8433.8千克/公顷。

4.各生育期病害发生情况。燕麦分蘖期各个处理均未发生病害;燕麦抽穗开花期、灌浆期的病害主要是红叶病和叶斑病, 未发现其他病害。红叶病发生情况:处理B (菌肥+75%化肥) 最高, 处理C (菌肥+50%化肥) 最低;叶斑病发生情况:各个处理的发病情况差异不明显。

微生物菌肥 篇5

[关键词]生物茵肥;玉米;应用

玉米是双城的主栽作物,年种植面积在28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在650kg以上,总产在182万t,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和各项配套技术的集成组装,玉米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肥料的应用上尚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盲目施肥,买啥肥用啥肥,不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性能科学合理施肥,造成施肥量偏高或不足;二是对新型肥料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开展生物菌肥的试验,该生物菌肥是山东省农业大学生产研发的,为验证该肥料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在双城市进行田间试验。目的是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土壤类型和理化性状

试验地点:双城市同心乡同德村农户张继利试验地。

土壤类型和理化性状:该地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土壤质地为重粘壤,土壤有机质2.846%,全氮0.152%,有效磷33.5mg/kg,有效钾117.6 mg/kg,pH7.8,前茬玉米。

试验地点: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莫大洪试验地。

土壤类型和理化性状:该地为黑钙土,土壤质地为重粘壤,有机质2.868%,全氮0.144%,有效磷46.6mg/kg、有效钾112.5mg/kg、pH7.6。前茬作物为玉米。

2.肥料种类

磷酸二铵(贵州宏福)、尿素(大庆尿素)、氯化钾(美国产60%)、生物菌肥(山东省农业大学生产研发)。

3.指示作物

供试作物,玉米,品种,郑单958。

4.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大区直接对比法,无重复试验,试验面积为1亩。

处理1:亩施磷酸二铵12kg、氯化钾4kg,做种肥一次施入。亩追尿素20kg。

亩施生物菌肥2kg,与磷酸二铵、氯化钾,混办均匀做种肥一次施入。

.

处理2:(ck常规施肥区):亩施磷酸二铵12.5kg、氯化钾4.5kg,做种肥一次施入。亩追尿素20kg。

二、田间管理及调查

1.田间管理

2个点次试验的田间管理均为两铲两趟。肥料的施用方法为机播,施于种子下方7~12cm处,与种子同时施入,尿素做追肥在苗.期施用。在播种时进行坐水,坐水量为4t/亩。

2.田间调查

从田间调查结果分析,双城市同心乡同富村5月15日播种,处理区与对照区,出苗时间和拔节时间相同,抽雄期提前1d,吐丝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5月16日播种,处理区与对照区,出苗时间和拔节时间相同,抽雄期提前2d,吐丝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详见表1)

三、结果与分析

1.对玉米生物学形状的影响

从考种表看出,双城市同心乡同富村试验区,处理区较对照区,在穗长上增加0 4cm,在穗粒上增加17.2粒,在百粒重上增加0.5g,在秃尖上减少0.28cm。.

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试验区,处理区较对照区,在穗长上增加0 9cm,在穗粒数上多33.0粒,百粒重增加0.86g、秃尖减少0.18cm。

表明生物菌肥具有增加穗粒數和减少秃尖的作用。(详见表2)

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玉米考种表看出:双城市同心乡同富村,处理区平均亩产703.2kg,对照区平均亩产669.0kg,亩增产34.2kg、增产率5.1%;双城市幸福乡久援村,处理区平均亩产638.1kg,对照区平均亩产583.5kg,亩增产54.4kg,增产率9.3%。

四、结论

生物菌肥,做为新型肥料,在玉米上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1.生物菌肥能够促进生育进程,抽雄期提前1~2d,吐丝期提前2d,成熟期提前2d。

2.生物菌肥对玉米生物学形状有一定影响。生物菌肥与对照相比,在穗长上增加0.4~0.9cm,在穗粒上增加17-2~33.0粒,在百粒重上增加0.5~0.86g,在秃尖上减少0.18~0.28cm。

微生物菌肥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汶上县汶上镇姬沟村姬脉坤户大棚内。试验地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浇水、排水条件良好。供试土壤为潮褐土, 质地为中壤, 有机质14.9g/kg, 碱解氮94.6mg/kg, 有效磷31.21mg/kg, 速效钾165mg/kg。种植模式为1年3熟 (西红柿—油菜—番菜) , 前茬为油菜。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三一”牌微生物菌肥 (分经过发酵处理和未经过发酵处理2种) 、腐熟好的鸡粪、复合肥 (氮磷钾总含量为45%) 、尿素 (含氮46%) 。供试作物为西红柿, 品种为金棚一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 处理1:腐熟好的鸡粪75t/hm2+复合肥1 275kg/hm2+未经过发酵处理的微生物菌肥1 200kg/hm2;处理2:腐熟好的鸡粪75t/hm2+复合肥1 275kg/hm2+经过发酵处理的微生物菌肥1 200kg/hm2;处理3:腐熟好的鸡粪75t/hm2+复合肥1 275kg/hm2, 以处理3为对照。小区面积133.34m2, 种植采取大小行, 大行60cm, 小行40cm, 株距35cm, 密度约为57 150株/hm2。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08年1月3日至6月25日进行。2008年1月3日育苗, 3月10日移栽, 移栽前将试验用微生物菌肥1 200kg/hm2与腐熟好的鸡粪75t/hm2一起撒入大棚后耕翻;同时施用复合肥1 275kg/hm2作为底肥。移栽后浇水。5月初开始收获时, 每收1次果追施尿素75kg/hm2。所有田间管理措施, 如浇水、整枝、防病防虫等各处理严格一致。

1.5 调查及测产方法

调查并记录西红柿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产量测定采用小区单收单打累计计算和样点抽查测产相结合的办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生物菌肥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微生物菌肥能够明显促进西红柿的生长发育, 表现为生长旺盛, 叶色深绿、油亮, 叶片肥厚, 茎杆粗壮;抗病性强;开花大;果实着色好、色泽亮丽。

2.2 微生物菌肥对西红柿经济学形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 施用微生物菌肥后, 西红柿平均单果重提高。处理1、2分别比处理3提高了4.82%、5.26%。施用微生物菌肥的西红柿个体大小均匀, 而对照区的西红柿略显参差不齐。

2.3 微生物菌肥对西红柿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 与对照相比, 施用微生物菌肥西红柿单产平均分别提高24.61t/hm2、29.92t/hm2, 增产幅度分别达到23.80%、28.94%。经过统计分析, 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1) 施用微生物菌肥能够明显促进西红柿的生长发育, 表现为长势稳健, 茎杆粗壮, 叶色深绿、黑亮, 叶片肥厚, 抗病性增强;果实着色好, 表皮光滑、色泽亮。能够提高西红柿单果重量, 增产效果显著。

(2) 微生物菌肥在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的保护地栽培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为改善蔬菜品质和蔬菜种植环境, 进一步提高保护地栽培的经济效益, 在保护地栽培中进行了微生物菌肥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 能够明显促进西红柿的生长发育, 提高西红柿的单果重量, 增产效果显著。

微生物菌肥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香4;供试肥料为“底肥王”生物菌肥、45%复合肥 (15-15-15) 。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为生物菌肥区, 施用“底肥王”;对照区, 不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小区面积为0.1hm2。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全椒县六镇镇草安村塘西村民组韩帮铜责任田, 土壤类型为黄马肝, 土壤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油菜, “底肥王”生物菌肥于2009年6月1日同基肥混合均匀后一起施入田中。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15kg/hm2, 基肥都是15-15-15的45%复合肥, 施肥量为375kg/hm2。基肥、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大田管理措施按习惯进行, 并且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区和不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空白对照区的大田管理措施完全相同。

1.4 观测记载

定期对水稻生物学性状进行跟踪调查, 收获前测量水稻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等。于9月11日对试验田块进行测产。产量测量方法: (1) 选点。在每个试验小区用对角线法取3个点。 (2) 公顷穴数。每点连续量取21株, 测量株距;每点连续量取21行, 测量行距, 求平均值, 换算成穴数。 (3) 有效穗数。每点连续数10穴, 其平均值为每穴有效穗数, 根据穴数, 计算有效穗数。 (4) 结实率。每点取穴穗数为平均穴穗数的2穴计算结实率。 (5) 千粒重。数1 000粒晒干后称重。所得产量按0.85折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底肥王”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水稻在同时播种、同时移栽的情况下, 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区比不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的对照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都有所提前, 其中拔节期提前2d、抽穗期提前3d、成熟期提前4d。可见, 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能够促进水稻提前成熟。

(月/日)

2.2 施用“底肥王”对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均比不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的对照区有所减轻, 水稻倒伏明显减少, 抗倒能力显著增强。这是因为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增加土壤中缓效态磷、钾的释放, 增加土壤中有效性磷、钾的供给, 从而增强植株抗虫、抗病、抗倒伏能力, 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2.3 施用“底肥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株高为124.2cm, 比对照123.8cm高出0.3%;穗长为27.5cm, 比对照26.9cm高出2.2%;实粒数为188.6粒, 比对照172.8粒高出9.1%;结实率为86.4%, 比对照82.5%高出3.9个百分点;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区实际产量为8 731.5kg/hm2, 比对照8 179.5kg/hm2高出6.7%。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 减少氮肥的挥发损失和反硝化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增加氮肥的有效供给, 从而增加产量。

3 结论

通过试验可以得出:水稻施用“底肥王”生物菌肥, 对增加水稻抗病、抗虫、抗倒伏能力, 提高水稻抗逆性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 促进水稻提前成熟效果较为显著, 并对后期水稻产量的增加具有一定作用。

摘要:在水稻上进行了“底肥王”微生物菌肥施用效果试验, 结果表明:施用“底肥王”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肥料利用率, 促进水稻提前成熟, 增加水稻产量。

关键词:“底肥王”,微生物菌肥,水稻,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玉珍, 安志刚, 张玉红, 等.活性微生物菌肥在大庆苏打盐碱地造林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6 (7) :17-19.

[2]刘洪亮, 赵风梅, 黄琴.微生物菌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垦科技, 2005 (3) :47-48.

[3]李保会.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矿质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0 (3) :44-47.

[4]夏振远, 李云华.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产效应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 2002, 23 (3) :28-30.

[5]李兰晓, 王海鹰, 杨涛, 等.土壤微生物菌肥在盐碱地造林中的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 (4) :60-63.

微生物菌肥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通育255, 供试肥料为健晨·微生物菌肥。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田, 地块肥力中等偏上。共设6个处理, 分别为处理1:一叶一心期喷施健晨·微生物菌肥5倍液3 000 m L, 处理2:一叶一心期喷施健晨·微生物菌肥10倍液3 000 m L, CK1:一叶一心期喷施清水3 000 m L, 处理3:幼穗分化期喷施健晨·微生物菌肥5倍液10 000 m L, 处理4:幼穗分化期喷施健晨·微生物菌肥5倍液10 000 m L, CK2:幼穗分化期喷清水10 000 m L。处理方式均为浇地, 3次重复, 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 每个处理面积3 m2。

1.3 试验方法

4月18日出苗, 4月22日一叶一心期第1次浇地, 5月22日插秧, 行间距30 cm×20 cm, 2株/穴, 6月25日幼穗分化期浇地。本田处理秧苗来源苗期处理苗, 独立排灌, 其他管理同常规大田。

1.4 调查项目及方法

秧苗素质调查:秧龄25 d时, 各处理取长势一致秧苗10株, 调查苗高、叶片数、单株叶面积 (单叶面积=长×宽×0.75) 、根数、最长根长、根冠比等秧苗素质指标[4]。

室内考种及测产:成熟后根据田间的长势长相, 在各处理小区内选取有代表性连续5穴植株, 风干后室内考种。小区剩余植株按穴收获风干后测产, 计算标准水 (14.5%) 单产[5,6]。

统计、方差分析应用DPS7.05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由表1可知, 处理1、2根数、最长根长显著高于CK1, 二者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苗高显著高于CK1, 处理1苗高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叶片数、根冠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2第四叶面积极显著大于CK1, 处理2单株叶面积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 处理1与CK1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 苗期施用适宜浓度健晨·微生物菌肥具有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叶片早发、增加光合叶面积的作用。

2.2 产量性状

由表2可知, 处理3、4有效穗数显著高于CK2;处理4穗实粒数显著低于CK2, 处理3与CK2无显著差异;处理4结实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处理3与CK2无显著差异;处理3单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分别较处理4、CK2增产4.4%、4.9%, 处理4与CK2无显著差异;穗长、饱满千粒重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 施用适宜浓度健晨·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 提高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一叶一心期施用适宜浓度健晨·微生物菌肥, 可以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叶片早发, 增加光合叶面积, 为高产打下基础, 本田期试验也证明这一点。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 幼穗分化期施用健晨·微生物菌肥5倍液增产效果最明显 (4.9%) , 增产原因是穴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对于苗期不同时期以及本田期不同苗、不同生育期施用该微生物菌肥对水稻生育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试验。

摘要:在水稻一叶一心期、幼穗分化期施用新型健晨·微生物菌肥, 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苗期施用适宜浓度 (5、10倍液) 健晨·微生物菌肥, 具有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叶片早发, 增加光合叶面积的作用。幼穗分化期施用健晨·微生物菌肥5倍液, 增产效果明显 (4.9%) , 增产原因是穴有效穗数显著提高。

关键词:水稻,健晨·微生物菌肥,产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国, 张睿, 吴凯.“富靠奇”微生物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J].北方水稻, 2010 (1) :59-60.

[2]叶国彬, 邓应忠, 吕艳君.生物固氮菌肥肥效试验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 2002 (2) :43-44

[3]姚爱国, 周奶第, 顾慧芳, 等.微生物菌肥在有机水稻上的应用技术研究[J].栽培与耕作, 2010 (4) :19.

[4]侯振清.水稻应用“富靠奇”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J].北方水稻, 2013 (1) :67-68.

[5]陈明桂, 杨德金.“底肥王”微生物菌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27.

微生物菌肥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地点为山西省曲沃县磨盘岭设施蔬菜基地。供试黄瓜品种为本地主流品种津优35, 由天津科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培育,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提供。供试化肥为复合肥, N、P、K含量均为15%;供试有机肥由堆肥腐熟制成 (鸡粪∶牛粪=1∶1) ;供试菌种为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Ash) 、侧孢芽孢杆菌 (Bacillus laterosporus) 、丁香苷链霉菌 (Streptomyces syringini) 与解磷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均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室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营养钵育苗, 待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期后移栽大棚, 常规管理。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化肥组 (CF) 、有机肥组 (OF) 、微生物菌肥组 (BOF) 。其中, 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均按0.4 kg/m2施加, CF组等量添加化肥, 不足的部分以尿素、硫酸钾及过磷酸钙补足。3次重复, 完全随机分布, 小区面积50 m2, 株距25 cm, 行距60 cm。

1.3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

将类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丁香苷链霉菌与解磷黑曲霉单独发酵, 其中类芽孢杆菌与侧孢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为NA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48 h, 丁香苷链霉菌与解磷黑曲霉的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30℃培养48 h。制得的菌悬液按1∶1∶2∶2的比例混合均匀, 然后按5% (V/W) 的接种量接种到有机肥中, 低于45℃的条件下发酵6 d备用[6]。

1.4 评价指标

黄瓜成熟期, 各处理组随机选取3株植株根际土壤样品, 混匀后检测土壤理化指标;各处理组随机选取3株黄瓜植株, 每株选取5片叶片, 混合样品检测理化指标;各处理组随机选取3个黄瓜, 混合样测定品质指标;各处理组随机选取10个果实, 进行果实横径、纵径、单瓜质量和产量的测定。

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指标, 包括土壤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 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检测完成。

黄瓜叶片理化指标, 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与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 测定方法参见文献[7]。

黄瓜果实品质, 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测定方法见文献[8]。

黄瓜果实横径、纵径的测定利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 相比于化肥与有机肥处理, 施用微生物菌肥后黄瓜植株根际土壤的平p H值 (7.15) 、有效磷 (21.34 mg/kg) 与速效钾 (299.37 mg/kg) 均有显著提高;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处理CF, 与处理OF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处理OF所有指标均高于处理CF, 仅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施用新型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改善黄瓜根际土壤的性质。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下同。

2.2 对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 在3个处理中, 处理BOF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处理OF与处理CF相比, SOD活性提高不显著, 而POD与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处理CF。处理CF的SOD、POD和CAT活性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低[8]。

(g/V·min)

2.3 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处理BOF中, 除可溶性固形物外, 可溶性糖、VC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个处理中均为最高且差异显著。处理OF可溶性糖、VC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都高于处理CF。说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明显提升黄瓜果实的品质。

2.4 对黄瓜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施用不同类型肥料对黄瓜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 相比于其他处理, 处理BOF黄瓜果实的各项指标均为最高且差异显著, 产量达到84 661.80 kg/hm2, 比处理CF高出9 929.55 kg/hm2, 增产效果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黄瓜作为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 是我国种植业中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实现黄瓜的绿色产业化生产迫在眉睫[9,10]。施用微生物菌肥, 将功能微生物与有机肥的优势相结合, 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 是设施蔬菜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11]。该试验结果表明, 在黄瓜种植过程中施用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微生物菌肥, 既可以改善土壤环境, 又可提高黄瓜品质, 且增产效果显著, 能很好地解决黄瓜生产过程中超标施用化肥农药, 残留严重的现实问题, 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贺丽娜, 梁银丽, 高静, 等.连作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6 (5) :155-159.

[2]孙光闻, 陈日远, 刘厚诚.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 2005, 21 (增刊1) :184-188.

[3]MUHAMMAD F.Evaluation of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Streptomyces goshikiensis YCXU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J].Biological Control, 2015, 81:101-110.

[4]解静, 杨凤丽, 陈丽萍, 等.施用不同微生物菌肥对设施连作西瓜农艺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4 (11) :1709-1711.

[5]赵佳, 梁宏, 黄静, 等.微生物菌剂处理重复利用基质的研究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4) :204-205.

[6]陈巧玲, 胡江, 汪汉成, 等.微生物菌肥对盆栽烟草根际青枯病原菌和短短芽孢杆菌数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5 (1) :75-79.

[7]罗佳, 赵爽, 袁玉娟, 等.施用微微生物菌肥对棉花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3) :89-91.

[8]谢秀芳, 廉华, 马光恕, 等.磷素对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5, 21 (6) :60-63.

[9]王东凯, 杨威, 吴凤芝.不同栽培模式对设施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43 (7) :95-99.

[10]马云华, 王秀峰, 魏珉, 等.黄瓜连作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 (11) :2149-2153.

微生物菌肥 篇10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基本情况 田间试验设在鲁西南保护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邹城市看庄镇。试验前按五点取样法取土样,土壤深度20厘米,按常规法测定土壤基本性状。土壤酸碱度采用pH计测定,水、土比例为2.6∶1.0;土壤有机质采取酒精燃烧法测定;全氮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效磷用0.5摩尔/升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1摩尔/升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试验地水解氮198.31毫克/千克,有效磷157.12毫克/千克,速效钾436.71毫克/千克,有机质11.27克/千克,土壤pH值为5.23。

2.试验材料 试验用马铃薯品种为荷兰15号,三代脱毒种薯;肥料有总含量45%硫酸钾复合肥、商品有机肥、生物菌肥等。

3.试验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按照当地常规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处理B在氮磷钾三要素与当地常规施肥量保持一致,不再施用任何商品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生物菌肥80千克;处理C每亩单独施用木质素菌肥120千克;对照(CK)不施用任何肥料。试验小区面积为50米2,随机排列,3次重复。施肥方法均为播种前沟施,将肥料与土壤均匀混合后再播种。播种方式为一垄双行,垄距90厘米,小行距15厘米,株距28厘米。播后覆土、喷除草剂并覆盖地膜,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栽培。

4.数据调查 马铃薯生长期间,各处理随机选取面积为10米2固定调查点3处,重点调查植株生长势,叶片厚度、颜色,以及马铃薯常见病害如根腐病、茎基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的发病率(发病株数除以调查的总株数)。马铃薯收获时调查定点小区产量以及折合亩产量、商品率等,根据统计数字计算出增收与投入比。

二、结果与分析

1.生物菌肥对马铃薯生长势的影响 保护地马铃薯根系生长状况与植株上部形态表现密切相关,从植株上部生长势强弱即可判断出根系生长是否健壮,我们从保护地马铃薯出苗后10天开始定点调查其生长势,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植株叶片颜色同施肥种类和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处理A常规施肥方式,叶片绿色、较厚;处理B叶色浓绿、厚实;处理C叶片厚度虽然等同于处理B,但是叶片颜色比处理B淡;3个处理同对照相比,叶片颜色和厚度表现最为理想的是处理B。

植株徒长与植株节间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节间长是判断植株徒长的主要指标。薯芋类作物出现徒长,薯块膨大慢,商品薯少。保护地马铃薯最为理想的平均节间长度为7.2厘米左右,超过8.5厘米即表现轻微徒长,超过9.5厘米即定位严重徒长,平均节间低于6.5厘米植株生长不良。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处理中同CK相比节间长度最为适宜的是处理B,其次为处理C,处理A接近徒长;CK由于肥料不足,植株长势不良。植株生长势强弱与茎秆粗度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表1的结果,同CK相比,处理B茎秆最为粗壮,其次是处理A、处理C。

2.生物菌肥对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影响 马铃薯常见病害的发生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安全生产。从保护地马铃薯现蕾期开始,我们跟踪调查了药剂防治前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生物菌肥对保护地马铃薯病害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是马铃薯根腐病、青枯病及晚疫病。处理A根腐病发病率为4.13%,同对照CK 4.34%相比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处理C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0.75%、1.22%,同对照CK 4.34%相比分别低3.59%、3.12%。青枯病发病规律与根腐病基本一致,同对照相比,所有处理中发病最重的是处理A发病率为5.10%,同CK 6.32%相比低1.22%;发病率最低的是处理C为0.46%,稍高的是处理B 0.47%,同对照CK相比分别低5.86%、5.85%。晚疫病是保护地马铃薯发病最频繁且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在所有处理中,同对照相比,防治前晚疫病发生最重的是处理A为8.73%,处理B与处理C发病率分别为4.33%、4.27%,较对照CK发病率9.15%分别低4.82%、4.88%。茎基腐病致病菌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2.0厘米处,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作用在2.0厘米土层以下,因此对引起茎基腐病的致病菌抑制效果不明显,从发病情况看,各个处理与对照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大,茎基腐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K 3.42%、处理A 3.27%、处理C 3.20%、处理B 3.12%。

3.生物菌肥对保护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4月26日保护地种植的马铃薯开始收获上市,我们同一天收获了不同处理3个试验小区定点调查的10米2,当场计产,统计出差异性(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处理同对照产量2993.48千克/亩相比,增产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B增产33.58%、处理A 18.49%、处理C 14.92%。商品率最高的是处理B为94.2%,比对照高出9.9%;其次是处理C 91.5%,同比对照高出7.2%;最低的是处理A 89.7%,同比对照高出5.4%。

4.肥料增收投入比 在销售价格一致的情况下,保护地马铃薯生产效益因子由其他因子所决定,如单产、肥料投入、农药投入、耕作灌溉费用以及劳务投入,由于我们试验的是肥料,在这里只统计肥料投入。2014年马铃薯田间地头收购价为2.4元/千克,结合表3统计出的增产情况,算出肥料增收与投入比(详见表4)。

表4 增收与投入比

从表4可以看出,肥料及防治病害每亩费用合计处理A为863.5元,处理B为753.4元,处理C为434.9元。增收与产出比即为每亩商品薯同对照商品薯的增量乘以当时的马铃薯千克销售价所得的价值与投入之间的比值。从统计结果看,增收与投入比值3个处理中最大的是处理B为3.96,其次是处理C为3.44,处理A最小为1.83。

三、讨论

土壤与肥料是所有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对生长期短、产量高的经济作物马铃薯来说尤其重要,然而由于偏施化肥现象较为普遍,土壤状况变差,土传性病害频繁发生,增产不增收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通过施用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传性病害,从而达到实现增产的目的。通过目测以及统计数据分析,处理B在每亩施用硫酸钾复合肥(15-15-15)的基础上,施用80千克生物菌肥,保护地马铃薯综合抗性强,增产率达到了33.58%,增收与投入比为3.96,是3个处理中最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273500)

生物菌肥促生机制研究 篇1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种: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 megaterium) 、胶冻样芽孢杆菌 (Bacillus mucilaginosus) , 均由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保藏中心提供。植物材料取样地点:无锡市滨湖区。

1.2 试验方法

1.2.1 菌肥的配制。

将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菌斜面分别接种于1 000m L的摇瓶, 振荡培养16h后, 再接种于200L发酵罐, 通气培养约24h, 芽孢形成率>80%后, 终止发酵, 以灭菌草碳为载体, 配制成每克含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各2亿的菌肥。

1.2.2 拌种。

将试验作物种子用菌肥拌种, 按每千克菌肥与单位面积地所需种子量的比例拌种后播种。在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有关指标测定, 与未进行菌肥拌种的对照作物比较, 观察菌肥效果。

1.3 测定项目

土壤有效磷, 叶片N、P、K、Ca O、Mg O的测定[1];土壤有效钾、植物根系活力测定[2];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系数的测定[3];植物激素由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叶片呼吸作用及生长速度的测定[4];植物激素的作用测定[5]。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肥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在试验地中5点取样, 每点取3个样, 即离植株5cm处取地表下5cm深处土样数克, 测定其有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 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 施用菌肥所有作物中的有效养分均有所增加, 有效磷增加最高可达80.9%, 有效钾增加最高可达66.3%, 说明菌肥可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2.2 菌肥对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

通过测定作物次生根的数量、根长, 以及根活力, 可衡量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测定时5点取样, 每点3株, 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菌肥对作物次生根数的增加和次生根的增长均有显著作用, 并使次生根的活力具有较大的增长, 结果使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

2.3 菌肥对作物营养的影响

为了解作物自身的营养状况, 对植物叶片所具有的氮、磷、钾、钙、镁成分进行分析。按5点取样, 每点3株, 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施用生物菌肥, 几种作物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显著增加, 钾、钙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镁增加有利于叶绿素合成, 增强光合作用。

2.4 菌肥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强度与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呈正相关, 与生物产量高低直接相关。因此, 对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系数进行测定, 了解菌肥的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系数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 试验作物叶绿素含量与叶面积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可增强光合作用, 提高光能利用率, 增加作物产量。

2.5 菌肥对作物呼吸强度的影响

对不同作物5点取样, 每点3株, 测定作物的呼吸强度, 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 参试作物呼吸作用均比对照降低10%~23%, 表明供试作物消耗减少, 产量增加。

2.6 菌肥对作物生长的刺激作用

利用水稻芽进行生长速度测定, 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 菌肥溶液对水稻芽生长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表明菌肥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 能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作物产量。

2.7 菌肥发酵液中植物激素含量的测定

菌肥发酵液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如表7所示, 可以看出, 两菌发酵混合液含有多种植物激素, 总量达到66.27μg/m L, 由于拌种时激素作用的浓度范围为0.01~0.000 1μg/m L, 该菌肥发酵液稀释600倍后, 依然可以发挥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μg/m L)

3 讨论

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是目前我国菌肥生产的主要菌种。由试验可知, 微生物菌肥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提高土壤中可吸收钾与磷的含量, 将无效钾、磷转变为有效钾、磷, 供植物吸收。如果土壤中原本没有钾、磷元素, 菌肥也不可能产生这些元素, 即菌肥不能代替氮、磷、钾肥料, 只能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使用菌肥后, 仍需要施用常规肥料, 才能保证作物的营养需求。

促成作物增产的另一因素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生成的植物激素, 通过激素作用, 作物根系活力增强, 光合作用效率提高, 使作物获得充分的营养成分, 最终提高产量。要使这些功能更好地发挥, 施加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必需成活。因施加于土壤中的总菌数一般为75 000亿个/hm2, 总菌重约为7.5g。在土壤中微不足道, 如不大量繁殖, 则不能产生明显效能。而要保证菌能在土壤中存活、生长和繁殖, 则土壤中必须有供给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成分, 如糖类、有机氨等。在有机质较丰富的土壤中, 该菌的效能将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严旭升.土壤肥料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8.

[2]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3]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

[4]华东师大生物系.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上一篇:山西煤炭资源论文下一篇:卷烟零售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