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2024-08-05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精选12篇)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1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培养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如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等教学内容,都是这种联系的充分体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整合语文和美术欣赏两方面的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整合既是可行的,也是中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融合教学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综合数学、语文、音乐、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有趣生动的欣赏活动中,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和美术欣赏之间的教学整合,能够使学生在单纯的画面中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让文字和形象、色彩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各个学科间的知识相互结合与渗透,是延伸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在传播美术文化的过程中,使用文字来形成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多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的学习,既能够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满足学生审美方面的精神需求,对学生的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内容

(一)一致的教学目标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单单是美术技巧技能的训练,而更看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联系

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理念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统一,既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又为学生的行为提出了规范。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将自身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能够成为一篇文学随笔。其次,在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方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大人国与小人国》这一节课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语文教学中,在讲解《天上的街市》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想象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说话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及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采取口头表述的方式将自己所想展现的内容表达出来,利用语言的广泛性和形象性来实现学生创作激情的激发和拓展,从而使课堂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探讨,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赞许和肯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升,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学生绘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对日记进行注释、画插图等。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一件事进行说明,也可以对某种景物进行描述,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加文字的形式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示,将自身的心情和感受画出来,然后配以文字来对画面主题进行说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生活中的感受,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增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美术教学均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鉴赏和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视其学习能力和个人品格的提升,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马洪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 2011 (7) .

[2]杨开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新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 2010 (6) .

[3]覃娟凤.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33) .

[4]许福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9) .

[5]于建华.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 2010 (2) .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2

我不会溶进大海里。

我会停在那片荷叶上,

聆听小鸟的欢叫声,

聆听小鱼的悄悄话,

聆听小花的唱歌声,

聆听世界万物的声音。

假如我是一道小星光,

我不会埋没在星海里。

我会用自己的力量,

把点点滴滴的光芒汇聚在一起。

虽然没有太阳般的辉煌,

虽然没有月亮般的清澈,

但也能把梦幻般的光芒划过天际,

让人们许下美好的愿望。

假如我是一颗尘埃,

我不会深藏在大地里。

我愿意和我的伙伴们

铺成一条五彩的路,

看看蔚蓝的天空,

闻闻春天的芳香,

听听人们忙碌的脚步声。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不会停留在枝头上。

我会飞到天空里,

俯望那雄伟的万里长城,

俯望那川流不息的长江,

俯望那祖国大地的一片繁荣与富强。

作者:吴晟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农村小学;教学现状

新课程标准表明,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在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弊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

一、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1.音乐欣赏没有得到重视

音乐欣赏在旧有的教育观念里往往被忽视了其本体的学习价值,不被关注。在课堂上音乐老师也对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缺乏明确的主题。如此的教学课堂会使学生被动地参与音乐欣赏,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厌烦感。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由于农村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堂不是很规范。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老师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导致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从而使學生对音乐学习自主性不强。

3.师资队伍紧缺,音乐素质水平不高

教师的素质水平高低是影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小学大部分音乐老师都是非专业的,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针对教学现状进行的反思

1.改变观念,重视音乐教学

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音乐教学。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能力,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形成自主意识,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是学生的参考对象。所以,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强化责任心,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音乐欣赏教学在农村小学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素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南霞.聆听音乐叩响孩子的心灵: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聆听能力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4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概述

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而音乐欣赏则是通过听去感受音乐,在感受过程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教育的初级阶段,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音乐欣赏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两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领略到音乐作品的魅力。音乐欣赏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第二,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题材和形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第三,通过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使学生对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才能使他们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深入调查, 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音乐欣赏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欢快活泼的音乐供学生欣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跳圆舞曲的小猫》、 《狮子王进行曲》、《天鹅湖》等音乐作品,因为大多数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都会很感兴趣,教师这些音乐播放的同时做一些趣味性地解说,这样不仅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二)有层次地选择,逐步提高欣赏水平

因为小学生的认能知力非常有限,所以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有层次地选择学生和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而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水平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对着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品的提高,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不断提高。如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将《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 等作品作为学生的欣赏对象,这些作品相对比较简单,而且节奏活泼欢快,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初级阶段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则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如可以让学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在钟表店里》等。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的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三)视听结合,合理选择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充分利用,不断丰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手段,如对多媒体设施的利用。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比较差,而利用多多媒体设施,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将音乐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片段,可以从《人与自然》中截取,与此同时,让学生欣赏《动物狂欢节》音乐作品,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评价,系统总结

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进行及时的评估总结,非常必要, 这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如在欣赏《春到沂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版本,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春天的沂河所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和,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然后对其中更贴近作品主题的观点进行表扬性的点评,而针对其他观点,教师要给予鼓励性的点评,但是决不可严厉批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经验进行积极总结,将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改进,一切从学生出发,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则以此为论述重点,首先通过简要介绍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展示,然后分别从兴趣激发、层次选择、视听结合、评价总结等方面入手,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邱云英,李晓春.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J].音乐大观,2012,03.

[2]崔海鹏.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有效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4,23.

写物小学生诗歌欣赏:电扇 篇5

小电扇,小电扇,

你辛苦了,

给我们带来凉爽的风,

小电扇,小电扇,

你累了吗?

我给你扇扇风。

妈妈薛雪版 电扇

呼呼,呼,呼呼,

小小的电扇

费力地旋转着,

每一下都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

抬头看着它斑驳的身影,

笑了一下,

唉,它也老了。

自从嫁人那天,

这台电扇就陪伴着我,

看我喜,看我忧,

它就这么一直转着,

一直转着,

默默无语。

在我潸然泪下之后,

在我奋笔疾书之后,

猛然回头,

竟发现了它,

老电扇,

在背后,默默地注视着,

就这么注视了几十年,

谁能想到一台电扇的温柔吗?

唉,

老了老了,

大家都老了,

摸着它锈迹斑斑的身体,

像爱人一般,

为它擦洗干净。

这么多年了,

任劳任怨,

默默付出,

也该给它放个假了。

轻轻的,

把它放在风景最美的角落,

谢谢你了,

老电扇。

小作者:王嫚婕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 新课改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6-02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事业首当其冲是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要依靠鉴赏大量优秀作品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理解的层次,从而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思维。拥有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减缓学生的课业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气质。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尤为重要。

一、影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因素

1.教师缺乏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育的方向倾向于应试教育,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音乐、美术这类培养学生课外兴趣的“副课”不被重视,对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监督管理松懈,导致音乐教师对其本职工作的工作态度差强人意,在音乐课堂上随意应付,缺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调查,使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教师对音乐欣赏的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授课态度成为影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因素。

2.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慢

由于学校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慢,导致教学条件差[1]。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音乐教育时,因教学设备更新速度慢,教学设备过于陈旧,导致大量音乐设备缺少后期维护,出现走音和损坏现象,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难以使用音乐设备进行音乐作品的演绎,导致学生缺少亲身体验的机会,从而迫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逐步倾向于唱歌技能的积累与增长,而不是欣赏能力的培养。

3.学科主次划分根深蒂固

虽说小学教学压力不如初高中学校压力大,但是学科主次划分根深蒂固,加上越来越丰富的教学内容导致部分音乐课堂形同虚设,随意占用,使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变得难上加难,导致音乐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

二、发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

1.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心,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兴趣度,从而达到从音乐欣赏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汲取的转变。教师在音乐课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音乐知识的教育,尽可能多的引用小学生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感兴趣的例子,运用生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欣赏中融入其发展的音乐历程,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音乐的熏陶。

2.遵循音乐欣赏教学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应遵循相应的音乐欣赏教学原则,使教学方法逐步适用于实际教学要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3]。寓教于乐其目的在于减轻课堂带给学生的约束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使音乐欣赏课堂充满欢乐,在音乐欣赏中渐渐体会音乐的无穷魅力;其次是遵循情感体验原则。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应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知识中去影响学生,“以情传情”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将作品创作背景与爱国之情注入在歌曲的演唱中,使学生感受到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达到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最后音乐教学要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小学生其个人发展与个性变化存在着无数可能,但其能力和天赋也同样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音乐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进行音乐知识讲述中,不仅要顾及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目标,也要照顾个别接受能力较差或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真正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3.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由于小学生因其自身知识储备的欠缺,联想与独立思考能力未培养成形,所以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单纯依靠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说、唱、看等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基本情况,有的放矢,调整教学方法。将“听”“看”“说”“唱”四方面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小学阶段音乐欣赏的基础便是“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次分段播放歌曲,并在播放歌曲过程中提出相应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引导学生去感受,找出问题答案,形成自己的音乐感悟。教师通过音乐设备的演绎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通过视觉的刺激积累和巩固音乐感受。此外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进一步丰富学生视觉感受。在对音乐进行“听”与“看”两方面的引导下,教师通过课前预设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说”出听后感,进一步增加对音乐的印象。音乐课堂不仅有音乐欣赏,还有音乐教唱。“唱”的过程既增加了学生对歌曲所表达情感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歌曲演唱的方法与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发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在全面了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现状,发挥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体地位,遵循音乐欣赏中寓教于乐、情感体验、因材施教的教学三原则,进而培养学生“听”“看”“说”“唱”的音乐欣赏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可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5,04(01):181.

[2]丁仕友.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J].学周刊,2013,01(02):136-137.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7

一、优化设计, 调动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努力激发学生愿学、乐学、好学的强烈欲望, 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 巧妙引导, 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新颖的导入形式。如以《雷鸣电闪波尔卡》的导入为例, 可先从自然现象入手, 给学生播放雷雨的自然音响, 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声音?有几种声音?并可让学生利用自制乐器创编雷雨的音响, 然后再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这样学生就有机会从亲身体验中体会音乐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良好的开端, 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住, 并能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二) 音乐游戏, 增强对音乐的愉悦

如《可爱的动物》的欣赏教学中开展了“听音乐, 走、跑、跳”的游戏, 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 随着音乐的情绪、节拍、节奏, 寻找自己的空间模仿动物走、跑或跳, 并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各走各的, 音乐停即静止, 听老师语言提示摆出各种造型, 如打呵欠的狮子, 甩鼻子的大象, 等等, 在走、跑、跳的游戏中既训练了学生听觉的反应, 又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了审美表现与创作所带来的愉悦。

二、凝神静听, 培养良好习惯

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可见, 只有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 多听、反复听, 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有句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听音乐的过程也是如此。无论是欣赏的初级阶段, 还是欣赏的高级阶段, 都要让学生倾听音乐。只有多听, 反复听, 而且广泛地听形式多样的音乐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 学生才能在日积月累的听的过程中, 提高音乐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从而提升音乐的感受力。

(二) 带着分析听,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如欣赏钢琴独奏《捉迷藏》时, 听前教师出示几个准备好的问题, 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怎么变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虽然问题很简单, 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凝神静听,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 并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音乐的思维火花也就在倾听的过程中被点燃。此外,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和不同的音乐片段, 能够进一步感知音乐。

三、多种手段, 丰富教学内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需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 拓展辅助手段, 通过为学生搭建多层次的感受平台, 才能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下, 由兴趣成为音乐的主人。

(一) 音画结合, 体验音乐意境美

在《小青蛙》欣赏教学中, 在完整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教师设计了故事情节“小青蛙在美丽的田野上欢快地蹦跳。天渐渐暗下来, 乌云密布, 刮起了风, 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狂风呼啸, 雨越下越大!┆┆┆电闪雷鸣, 小青蛙在同暴风雨搏斗。一声鸡叫天亮了, 雨过天晴, 小青蛙战胜了暴风雨跳得更欢了。”在简单介绍后, 教师用简笔画组成了一幅形象的“音画”, 从而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对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音舞结合, 表现音乐动感美

如《春节序曲》是一首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里欢乐喜庆祥和的音乐, 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聆听或教师讲述,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会变得死板乏味。而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参与到表现喜庆的情景中, 设计一些“舞龙”、“敲锣”、“打鼓”等场面, 用扭秧歌、舞红绸的形式来表达欢乐的心情, 将欣赏、律动、表演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学生所获得的音乐体验与感受就远远比教师的说教来得生动活泼。

四、营造氛围, 激发主动参与

(一) 动手动脑, 激发主动参与

在教学《春雨沙沙》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利用各种课外学习手段开展查找有关春雨的自然风兴, 自制表现春雨音响效果的乐器, 创编表现春雨的舞蹈等活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大家准备了诗歌、故事、歌曲、舞蹈……每个同学都充分利用自己已获得的资料参与表演, 一展自己的风采。在学生参与下, 课堂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沉浸在美的学习氛围中。

(二) 听中创, 创中编, 施展创作才华

如执教《击鼓传乐》的录像课时, 在欣赏完《鸭子拌嘴》后, 教师让学生用小镲表现出小鸭吵嘴的情景。先用手掌模拟小镲, 两人一组演一演,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了情节, 学生的创作表现得更加活泼生动, 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表演, 既从创作者的角度理解了音乐, 也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能力。

总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一切可利用的感官, 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或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倾听、感受、体验音乐之中, 最终达到培养欣赏兴趣、养成欣赏习惯、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从而走进音乐欣赏的广阔天地。

摘要:在小学阶段, 由于学生年纪小, 阅历浅, 缺乏生活经验, 要求他们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是困难的。如何组织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呢?我们可以从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乐学环境出发, 从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入手, 采用多种手段, 丰富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逐步从走近音乐欣赏到真正走进音乐世界。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8

一.创设活动,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创设一些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 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既让学生消化文言知识, 接受审美鉴赏方法, 也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使他们徜徉其间, 学会感动和欣赏。

如为了落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我借鉴“开心辞典”节目形式, 组织了几次知识抢答活动。由各小组出题 (题型为字词释义、语句翻译、句式判断等) , 然后以组为单位抽签决定主考官和应考者, 最后以组为单位记总分, 胜出者给以奖励。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热情, 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是“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为此, 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诗歌朗诵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诗歌单元中一首或几首诗进行朗诵, 可辅助以其他任何手段来突出朗诵效果, 更充分地表现诗歌情感与意境。结果显示, 学生的创造力超乎我的想象:

第一组选的是《将进酒》, 他们在朗诵中穿插演唱。用《Sand dream》来配乐朗诵, 富有激情;组员们自己依据《将进酒》创作歌词并进行深情地演唱。

第二组选用《虞美人》, 形式是歌曲串烧加小品剧。她们将《虞美人》配上几首流行歌曲的曲调, 并将它们串起来。之后她们还自创了李煜被俘后的小品剧, 再现当年沦为阶下囚的君王的凄苦境地。

第三组选的是《春江花月夜》, 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由一位同学配乐朗诵, 其他五位组员在要求观众闭上眼睛后开始在黑板上作画。当诗歌朗诵完时, 学生睁开眼睛, 看到的是一幅已经完成的“春江花月夜”粉笔画, 山水相间, 明月当空, 完全将诗中的意境展现出来, 创意非凡, 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第四组以配乐朗诵和情景剧的形式为大家重现了《琵琶行》中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识过程, 最出人意料的是扮演琵琶女的女孩用琵琶演奏了《十面埋伏》。他们的配乐与旁白、朗诵、表演搭配得很和谐, 将整个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这样将朗诵与音乐、歌唱、写作、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使学生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 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 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可谓一举多得, 效果明显。

二.因材施教, 用心取舍

针对这门选修课容量大、课时紧等特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 即对教材的处理因“文”制宜, 用心取舍, 做到“详略”得当, 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合各单元教学目标及各篇目内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方法。

比如第四单元教学重点在于从形象性入手赏析散文, 而《过小孤山大孤山》虽列为“赏析示例”, 但文章词句障碍不多, 所附赏析清楚, 所以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充分预习记忆的基础上要学生完成一套课内练习题, 达到“以练代讲”的目的。

而我把《庖丁解牛》列为精讲篇目, 从对庖丁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描写及与其他厨师的对比等方面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庖丁的形象特点、他独到的“解牛经”, 从而循循善诱, 让学生明白文本的思想内涵。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鉴赏分析使学生掌握鉴赏散文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项羽是学生非常熟悉且喜爱的一位历史人物, 再加上这篇古文文字理解上障碍不多, 难度不大, 我便布置了学生自学《项羽之死》。具体过程下文将详述。

这几篇课文的教学安排, 既传授了知识技能, 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突出。选修课教学要更多地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是教师备课的策略, 更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开设“百家讲坛”, 鼓励个性化解读

本课程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 为此我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形式,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执教《项羽之死》, 我在班内开设学生“百家讲坛”,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 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提供平台。

我在上课之前先布置预习要求:围绕“项羽形象”这一主题每人写一篇鉴赏文章, 可以就局部的描写做深入赏析, 也可就全文对项羽做全面的分析评价, 篇幅、形式不限,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选出三篇左右在课堂上朗读。在后来的汇报课上, 学生的赏析不仅深入, 而且很多文章感情饱满, 对项羽或褒扬或贬抑或惋惜, 读来很有感染力。异彩纷呈个性鲜明的文章, 使课堂高潮迭起。摘录几段文字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当漫漫长夜和着四面的楚歌送来末路的讯息,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吟唱出这首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勇猛无敌的大丈夫面对注定的结局, 面对忠心跟随的江东子弟, 面对最宠爱的女人, 他也会多情善感, 也会潸然泪下。悲壮而又哀婉的《垓下歌》, 为这位曾所向披靡的汉子增添了一份柔情, 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 随着那一剑挥去的悲壮, 融入了乌江之水而流传了百年、千年。

叹英雄末路, 慷慨悲歌, 万丈豪气中星星点点的柔情, 让项羽离我们更近。

———沙诗怡《从〈垓下歌〉透视项羽的性格》

我们用现代人的理性去审视项羽:哈,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连分析内因外因都不会, 还想在乱世中独占一席?回家洗洗睡吧。诚然, 失败是决策的失误还是天意的捉弄, 答案不言而喻。但我宁愿相信, 他是不愿看清。试想, 曾经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叱咤风云的男人, 会承认如今的落魄吗?他只能把满腔的无奈与痛苦归咎于天, 以保存自己最后一丝骄傲:

你知道么, 虞, 我命不久矣, 我的江山, 我们的承诺, 都将化作尘埃。但我想在最后一刻打一场快战, 横扫千军威震四海。我曾经是英雄, 现在是, 将来也是。只有战场能撑起我卑微的骄傲, 我要让我的敌人在飞扬箭矢中为我折服。天黑了, 我们来打仗。即使我死了, 也要人会记起, 我曾经是王, 是那个英姿勃发、谈笑间灰飞烟灭的王。

——袁小也《天黑了, 我们来打仗》

我想, 他便是这样一个王者, 在生命的最后一缕血色滑入汹涌的乌江之后, 在漫长无止境的黑夜里用仅存的勇气去快战一场的王。

此次尝试的成功, 使“百家讲坛”成为了我教学中常采用的特色课堂形式, 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不同的学生极富个性的文本解读时常会给老师意外的惊喜, 给同学以智慧的启迪。

四.转换角色, 学生争当小老师

我的选修课教学大都以学生为主体, 大胆放手,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诗歌单元教学, 放手让学生来讲, 先由学生申报所讲课题, 然后在充分备课反复修改教案的基础上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诗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一位同学讲解《旅夜书怀》时写的“教案”, 节选两段如下:

天地间一只不屈的沙鸥

———浅析《旅夜书怀》的人物形象

胡学文

细草微风, 月朗星稀, 诗人漂泊寄居于一叶扁舟之中, 不得安睡。安史之乱未定, 国家时局未稳, 自己又失去依靠, 不得不再次离开安逸的草堂, 顺江漂流。星光低垂, 旷野无边, 江水奔涌, 冷月无声, 面对茫茫宇宙, 诗人归程无处, 悲愤难平。他曾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济世报国之志, 可是在生命的壮年之时便失去了问鼎功名的机会。即使因诗文超群, 声名远播, 但终不是诗人本意。“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与其说是写“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 不如说是突出诗人自身的渺小、前程的无依。尾联“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这只沙鸥曾经有翱翔蓝天的梦想, 然而在这个旷野无边的暗夜里, 沙鸥失群, 漂泊无依, 天地何其大, 沙鸥何其小, 多么悲苦孤寂!可是透过全诗, 我分明看到的是诗人在孤独中的不屈。诗人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 可他对自己无辜被黜始终愤难息, 意难平, 这冷嘲热讽中不正透露出诗人虽然被朝廷遗落于江湖但是大济天下的梦想他却从未弄丢过吗?

《旅夜书怀》浓缩了诗人一生悲苦却又时刻不忘梦想的不屈的高大形象。历史虽已远去, 但是因为《旅夜书怀》我看到了一个贫穷但“未敢忘忧国”的杜工部。

这份特别的“教案”足见学生态度之认真, 思考之深入, 见解之独到, 实在难能可贵。他探究思考的精神, 他对一个伟大诗人所倾注的满腔热情, 让人感动。听了胡学文这篇文章后, 其他讲诗的同学纷纷效仿, 使得这项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教师做好导演的角色, 给学生足够的舞台, 他们就能够演好“老师”这个角色。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9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许多年, 为什么选修课教学没有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为什么语文教师在教学选修课时还要篇篇精讲而不愿进行专题教学?在经过调查分析后, 我们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选修课教材虽然在编排上异于传统教材和必修教材, 这些文本也足够经典, 但依然是文选式的。这种文选式架构, 与教师在必修课教学中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教师自然也保持着因循旧有模式的巨大惯性, 特别是当选修课教学由理想走向现实后, 老师们在观望和迷惘中, 渐渐失去了革新的冲动。二是选修教材编写本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让教师无所适从。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的三个专题, 它们本身并不能完全孤立, 欣赏一首诗歌要“知人论世”, 也要“置身诗境”, 还要“因声求气”, 这三种鉴赏方法并不能断然隔开, 按哪一种主题进行专题教学都会顾此失彼。而散文部分也存在着“示例”不够典型及选文与专题主题不匹配的问题, 前者如第四专题所选的陆游作品《过小孤山大孤山》, 无论是在中国古代散文中, 还是在陆游的作品中, 这篇作品都缺少代表性, 因而也难以承担“示例”的作用;后者如第五专题所选的苏洵作品《六国论》及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这两篇文章是史论文中的典范, 形制规整, 把它们列入“散而不乱”这个专题中显然让教师们摸不着头脑。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教师对于选修课一直抱有不敢放手的想法, 宁愿求全求深, 唯恐挂万漏一。其实, 选修课自有其特点,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自主性、灵活性远远地超过了后者。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形式的呈现以及难度深度的把握上教师是有自主权的。教师可以综合考虑教情学情等要素, 科学而富有实效地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突出重点, 去除枝蔓, 连缀成线, 以使教学思路更清晰, 学生视野更开阔。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的一些做法, 谈谈如何对这一模块进行专题重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的选修模块之一, 编者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 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六个专题, 且诗文分列:诗歌部分三个专题, 依次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涵咏诗韵”;散文部分也是三个专题, 分别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这种以文本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知识或方法为标准建构的专题, 不仅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 而且能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诗歌散文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但确如前文提到的那样, 教材编写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教学, 我们对这一模块进行了一系列的重构。

一是对与专题主题不契合的个别文本进行替换。如“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专题的“示例”《长恨歌》, 该文主要是从讽喻的角度对诗人创作的意旨和作品的主题进行探讨, 其他方面如白居易的生平事迹、诗歌创作的背景等均未作介绍, 只是建议学生“根据作品本身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出自己的理解”, 而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既可以是歌颂李、杨爱情, 也可以是讽喻当时李氏荒淫误国, 还可以是爱情讽喻相结合, 这种多义性使得对本文的鉴赏即使是介绍了创作背景, 这种背景与诗歌的主题关系也不大, 这种情形造成了专题目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方法在本诗鉴赏过程中的明显缺位。再如第五专题“散而不乱, 气贯中脉”中的《六国论》, 这篇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总论点“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而后两个分论点紧跟上:“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接下来, 第二段论证对应第一个分论点, 第三段论证对应第二个分论点, 该文论证非常严密, 何来“散”呢?又怎么能作为“散而不乱”的代表?“示例”的作用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若教材的例子不足以全面概括单元学习的重点, 教师则可以另选作品作为赏析示范, 如白居易的《秦中吟》、欧阳修的《泷冈阡表》, 用它们作为“知人论世”和“散而不乱”的“赏析示例”代替《长恨歌》、《六国论》则是很有示范性和典型性的。

二是对不太合理的专题进行整体重构。本模块第四专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是需要进行重点改组的部分。《教师教学用书》在这一部分的“说明”中指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都很重视形象, 但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 常常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 诗歌的形象非常发达, 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 句式散化, 篇幅可长可短, 表情达意不受格律限制, 可以兴之所至, 自由挥洒, 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按照这个说明及本专题的主题, 这一专题的选文应该诗文对举, 以进行对比赏析, 但是教材却不是这样。从“赏析示例”的《过小孤山大孤山》到“自主赏析”中的《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再到“推荐作品”的《西门豹治邺》、《大铁锤传》等, 全是散文作品。那么, 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单篇形式还是专题形式, 都无法让学生明白在“创造形象”方面“诗文”是“有别”的。为此, 我们对这一专题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重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学生们在初中学过的散文, 在简要分析后, 把杜甫的《登岳阳楼》、《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一两首拿来作为“赏析示例”对比阅读, 使学生明白在描写岳阳楼方面诗歌散文在创造形象时是各有特点的, 然后在自主赏析《项羽之死》时, 引导学生把它与杜牧的《题乌江亭》、胡曾的《乌江》、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咏项羽》等一起来阅读;学习《阿房宫赋》时, 把它和胡曾的《咏史·阿房宫》一起比较赏析。这样的重构不仅能突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主题, 让学生明白“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 但各有特点”, 而且能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是打破原有专题甚至是教材的限制, 依一定的标准选择相关篇目重构专题。主要是同类文本的共性阅读赏析或比较赏析, 分析这些篇目的共性与个性。如按照同一体裁建构专题, 在学习《项羽之死》时, 把它和《西门豹治邺》、《大铁锤传》、《种树郭橐驼传》组合成人物传记专题;按照同一题材建构专题, 在学习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时, 把它和谢灵运及王维、韦应物、储光羲、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同类诗歌集于一处, 形成“山水田园诗赏析”专题;按照表现手法建构专题, 在学习李白《越中览古》时, 把它和其本人的《苏台览古》、刘禹锡《石头城》、韦庄《台城》、岑参《山房春事其二》合在一处形成“诗词中的对比技巧运用”专题;以流派或风格为标准建构专题, 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 把它和温庭筠《菩萨蛮》、李煜《虞美人》、周邦彦《苏幕遮》、姜夔《扬州慢》建构“婉约词欣赏”专题;以时间断代为标准建构专题, 把陆游、辛弃疾、岳飞、陈亮等诗人的作品集结构成“南宋爱国诗词赏析”专题;以作家属地为标准建构专题, 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作品集在一起, 形成“古代江西籍作家诗词赏析”专题;以某一作家个人的作品为主建构专题, 学习杜甫的诗歌, 我们选择杜甫的一些作品建构“沉郁顿挫———杜甫与杜诗”专题, 当然也可以将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如建构“李白与杜甫”、“苏辛豪放词”等专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选修教材精心选择了中国古代诗文发展的主要时期、重要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集中编排,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认识中国古代诗文的特征, 掌握诗文鉴赏的基本规律, 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穿起来, 从整体上获得对古代诗歌散文发展流变的初步了解。欲达到上述目标, 围绕专题主题的单篇精讲教学固然是不能完全摈弃的, 但在选修课教学中如果一味墨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教学惰性的表现。我们认为, 在当前选修课教学不甚理想的背景下, 教师应有专题意识和课程意识, 并在继承必修课教学传统中促进选修课教学的发展, 在守正中不断创新。当然, 这种创新是以建构主义哲学作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知识, 这个过程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与重组。而另外一方面, 选修课教材的设计是给教师和学生留有了改造与重组的余地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编者在“前言”、“致同学们”中分别指出:“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 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列举一些作品, 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章节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的阅读和理解运用中, 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 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 几个平台, 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所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篇与篇的组合、单元专题的整合, 由点入手, 以点带面, 步步扩展, 纵横联系, 使单篇课文成为专题乃至模块整体架构中的有机部分, 以发挥整体效应, 帮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获得对诗歌散文的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妍.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及实施建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8 (5) .

[3]张妍, 龙胜祖.选修不是全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8) .

[4]吴俊.走出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误区,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9 (12) .

[5]徐思源.单篇单元模块——谈选修课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 (7) .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10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 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根据个体思维的发展水平, 思维方式分为三种:动作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方式。动作思维方式, 是以实际动作为基础展开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方式, 运用直观形象开展思维活动;抽象思维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等多种方式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动作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为主。

教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设置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堂活动。

关于思维方式的问题, 崔永和认为:“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内容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规约和影响, 因此基于个体的差异思维的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人的心理倾向、科学文化、精神理念、价值取向等, 都无不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民族性、社会特征。” (2) 思维方式不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思维方式同时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 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同时不同年龄段的人, 思维方式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 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发展变化, 思维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 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

小学生以动作思维方式和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小学生对动态化、变化快的画面特别感兴趣。动画片以动态事物和画面为主, 带给小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因为小学生思维方式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动态的画面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所以小学诗歌教学, 应该为学生描绘诗歌的画面, 中国古代诗歌以情景交融为主要表现手法, 多以写景和抒情为主。小学四年级人民文学版语文课本, 选用六篇古诗;刘禹锡的《望江庭》、元稹的《菊花》、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韩翃的《寒食》、王安石《泊船瓜洲》。这六篇古诗都是以写景为主, 并且自然流畅。“千枝万枝压枝低”形象、生动、如画;“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蝴蝶的舞动的翅膀, 黄莺婉转的歌声, 给人以视听享受,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天的月光, 无风之时湖水透彻如镜。刘禹锡的妙笔把大自然的美写得惟妙惟肖。语文课本, 结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选择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并茂的诗歌, 既是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有效传承, 又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可以以诗歌的形式欣赏到自然的美。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不应以死记硬背为主, 或者以PPT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画面, 或者让同学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待发展, 其抽象思维方式以联想思维为主要表现形式。联想的思维方式主要有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联想的方法以类比法和移植法为主。“儿童能够想象事物的对立面, 并能够认识到这样的逻辑后果时, 我们就可以说, 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4) 诗歌以其形象化与情感化为主要特征。在教学实践中, 联想想象传神的词语;对作品语句的联想与想象, 包括再现事物生动的形象、浮现事物丰富的色彩、想象其情境、想象其心境、想象其感受等;对作品段落的联想想象;对整篇文章的联想想象。月亮与思念故乡之情, 枫叶与秋天、秋天与悲凉之感。诗歌中的情感是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或渲染的, 培养学生以联想的方式体会和领悟诗歌的情感内蕴。培养学生联想思维方式必须建立在对诗人的写作背景充分了解基础之上,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为学生讲述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中国传统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美学风格, 例如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寒食这一节日的相关民俗, 古代诗人的性格特点和文化人格, 等等。

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 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学思结合, 寓学于乐。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鉴于小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方法应以生活化、趣味化、体验化教学为主。

生活化教学, 中国传统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 更是实践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即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使之导向社会化。教育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教学的生活化, 培养学生感悟人生和生活的能力。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 当洒扫、应对、进退, 则可矣。抑末也, 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 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 区以别矣。君子之道, 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 其惟圣人乎!” (5)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曰:“人生八岁, 则自王公以下, 至于庶人之子弟, 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6)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开创实用主义教育学,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以活动课程为主, 受教育者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倪文锦提出语文教学要以“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为前提以最终适应社会生活对语文能力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7) 。

小学诗歌教育也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诗歌来源于生活, 诗歌鉴赏与学习也应回归生活。一年级课本中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组织学生去河边或者湖边观看鹅在水中的姿态和动作, 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认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组织学生干家务活或者去农田体验生活, 在具体的劳动生活中感受作者在诗歌中传达出的信息。

趣味化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 对外在的世界有强烈的求知欲, 对未知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设置悬疑诱发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起更多的对话。与人物对话的教学形式, 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与诗歌中的人物说话。尽可能想象合理的细节, 如情景描写、心理描写等。与诗人对话可结合生活体验, 督促学生试着写成一篇白话文诗歌或者散文, 体会其中的乐趣。诗歌以韵律化的语言写成, 可以把诗歌改编成歌曲的形式, 让学生在聆听和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或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拼字词等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达到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改编成母子离别的小话剧, 让同学即兴表演, 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领会其意。在诗歌教学中, 穿插作者的奇闻逸事或者中国古代诗人写诗、唱和的佳谈, 如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王昌龄、王之涣听曲的故事, 苏轼与苏小妹的故事, 等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体验化教学, 好的教育不仅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而且应该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辛勤耕耘的过程和收获的成就感, 让学生参与其中, 以身体之, 以心察之。体验是指从客观事物、客观情境中获得亲身经历的情感过程, 所引起的内心感受等。中国古代诗歌流传的优秀诗篇, 大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对大自然美的客观描绘, 其思乡之情, 羁旅困顿之情, 欣喜之情无不与诗歌中的景致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创设虚拟的情境, 为学生细心讲解作者写作的心情和社会背景, 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境遇。孟子曰:“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当以作者当时的心态读诗。《枫桥夜泊》中的羁旅之情, 诗中的愁绪, 在客观景物的渲染下更加浓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带学生去郊外观赏秋天枫叶满山的景致;《江畔独步寻花》惊喜地发现和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都需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

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 教育者应当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 具体分成五个步骤, 称为“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因而, 教学过程也应该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地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检验这些假设, 有效地把教学方法与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

总之,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做中学,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根据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 教学方法以生活化、趣味化、体验化教学为主。具体到诗歌教学活动, 要把握诗歌的审美属性和解读方法。

摘要:小学诗歌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小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 应以生活化、趣味化、体验化的教学方法为主。

关键词:小学诗歌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①张承芬, 宋广文.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7) :70.

②崔永和.思维差异与社会和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5.

③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797:323.

④[加拿大]Guy.R.Lefrancois, 著.王全志, 等译.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 :356.

⑤杨伯峻.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⑥[宋]朱熹.四书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10) :1.

小学诗歌教学与欣赏 篇1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欢谑/虐待 寂寥/荒谬 彻底/雕栏玉砌 荠麦/雨雪初霁

B. 诽谤/滂沱 舟楫/作揖 讴歌/老妪能解 高亢/引吭高歌

C. 感慨/概括 溽暑/被褥 国殇/曲水流觞 烽燧/顺心遂意

D. 潦水/镣铐 诀别/联袂 天崩地坼/金柝 撰写/钟鼓馔玉

2.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A. 披靡 踌躇 锱珠必较 繁文溽节 嫔妃媵嫱

B. 精粹 滥觞 瓮牖绳枢 挤挤一堂 有恃无恐

C. 胁迫 瑕疵 光耀门眉 彪形大汉 恣意妄为

D. 聒噪 铿锵 豆寇年华 沧海一栗 估名钓誉

3. 下列各句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王先生的文章笔力充沛,写人物入木三分,评时政切中肯綮; 又善作奇警之思,绝不用陈言滥语。

B. 他已经厌倦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所以,当还有第二种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挂冠而去。

C. 据报道,先后有53家设计机构报名参加了珠海歌剧院概念设计方案的竞争,入围候选的两个方案各有特色,一时难分伯仲。

D. 毕业十年,相隔千里,昔日睡一张床吃一碗饭的同窗好友彼此之间早已断了音讯。如果日后能再相见,这一对被时间和距离分开的好友能否破镜重圆?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B.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窥

D. 客奋椎左右击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A.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B.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C. 戍卒叫,函谷举

D.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6.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B.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二、阅读理解(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山东为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 期:约定

B. 与其骑会为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聚集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 若非吾故人乎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好像

8. 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项王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 以下各项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说明,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善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如项羽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了他不愿承认自己失误而归咎于天命、极端自负的性格。

B. 项羽在阴陵迷路时问道于田父,而田父的回答却让项羽身陷大泽中。这一情节显示出项羽以武力得天下的做法并不得民心,项羽的失败实为必然。

C.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D. 这三段文字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项羽一生最后的阶段,由垓下被围、乌江自刎两个片断构成,也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有悲剧性的一幕。

10.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用“/”在需标点处标出)(6分)

(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者白乐天叙京兆元居敬集烛下讽读凄恻久之恍然疑居敬在傍不知其一生一死也题诗集后余不觉三叹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填写下面空白处的名言名句。(5分)

(1)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3)____________________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3.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4分)

什么是幸福的人生?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几乎都离不开这样的几个要素:幸福的人生中,应该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应该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幸福的人生中,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仿照《阿房宫赋》中的下列句子,从所提供的图景中任选其一,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4分)

图景:

(1)雷电暴雨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松梅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分析下图,找出原因,给出建议。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原因和建议均不超过20个字。(4分)

(1)原因 a. 能源消耗巨大,导致工业污染加剧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写作(共40分,共1题)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鸟儿是怎么使用的。

鹰说:“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对我毫无用处,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

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什么?”

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于我翅膀,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可以达到翅膀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观念上重视结果,忽略学习的过程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很多美术教师只是让学生学着画画,忽视了画画过程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力。即使欣赏美术作品,也只是让学生看一遍,只是注重审美的结果,没有注重审美的过程,学生只学会了画画,并没有获得美术审美的体验。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用的方法不恰当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画好画而教学,教学上多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形式比较死板,课堂上缺乏活力。

(1)图片教学应用不当。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了大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教学。但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模仿图片画画, 没有对图片的内容以及应用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没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教学应用不当。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情况,对学生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因而学生在回答时比较仓促,教师未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3)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大量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理解,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也很少进行交流。因而,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开展欣赏教学的作用

1.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美术是一门有着丰富知识的学科,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地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名家作品进行教学。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彩陶、绘画、 雕塑以及各种工艺和建筑艺术,学生可以充分地领略到绘画艺术的精髓,既能扩大学生文化视野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2.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是对艺术的欣赏,是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艺术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获得文化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美好的精神体验,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增加自身的思想文化与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3.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道德教育

美术的欣赏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情感上获得升华, 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同时在进行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道德情操深入学生心底。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策略

1.以教材为本进行小学美术教学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是每个学生都拥有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教学的作用,把教材中可以引用的一些图片或者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路,寻找每一个艺术品特有的个性,把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中比较突出、能够凸显其本质、最感人的因素充分调用出来,增加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

美术教学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在欣赏艺术作品中获得巨大的震撼力,会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换句话说,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就是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美术教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3.结合教学的背景,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对作家或者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景,了解作家的生平和经历、所属的教学流派、 在艺术方面所持有的观点,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方面。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作品和作家做出客观的评价,发散学生的思维。

4.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地对欣赏过程进行完善

欣赏的美术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进行思考,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5.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把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还要经常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情况。美术欣赏是一个发现、探索、求证以及获得启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之间交流获得的知识通常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还要多,教师要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在学习中会对知识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并适当地给予肯定。教师要用一种平等、 理解与宽容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如美术学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听比较古典的音乐,可以引用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创造力,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

7.联系实际生活环境进行教学

欣赏是一种能够改变学生主观世界的活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带学生到博物馆对文学名著进行参观,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文化遗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我们没有挖掘到的文化事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盯着书本来学习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结合各门学科进行综合教学

审美教学活动不仅仅涉及美术这一门学科,还涉及语文、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音乐、书法等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在应用欣赏教学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多个感观上的体验,而且可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教师要认识到综合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到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提升整个审美活动在整体上的审美价值,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的诗词进行教学等。

四、结语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这需要把欣赏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推广。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教学之余还得学习各类课程的知识,教师在很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教学体制也将变得更加完善。

摘要:欣赏教学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地理解和欣赏美术,可以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欣赏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几点教学措施。

上一篇: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下一篇:可靠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