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2024-10-11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共12篇)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1

一、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DEC-MS) 的概述

一个功能完善的在线考核系统, 对教师、学生、教辅人员都是非常必要的。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Digital Examination Center-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DEC-MS) , 是依托校园网, 以在线考核为主体的一个管理系统, 实现网上完成在线考核任务, 它将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有机地连接起来。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DEC-MS) 是为了降低考试管理过程的人力成本, 降低考核的复杂度, 而提供的一个便利的在线考核方式。其目的是初步实现考核的智能化管理, 提高效率, 降低资源浪费, 增加考核的趣味性、实用性。

DEC-MS基本功能包括:在线的日常考试、技能考试、证书考试、知识竞赛等全程考务工作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考试、复习、个性化学习等, 其成绩可以计入学籍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出题、题库编辑修改、成绩评定、进修学习等。管理员可以进行题库的维护, 信息发布, 监查考核过程等。

扩展功能可以加上心理测试、修养园地等项目, 可与趣味竞赛、时事学习、修身养性相结合, 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在线考核服务平台。

二、在线考核的必要性

考试、考查、测验、测试是任何一个教学单位必须进行的工作, 是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在线考核通常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所进行的实时性的考核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随着在线考核软件功能日臻完善, 这一考核形式也逐步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1从学科角度看在线考核

对于一个学院来说, 考核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其特点是多学科、多种形式、多种特殊情况并存, 存在对综合性要求很高的考核需求。以北京某职业学院中的艺术分院为例, 设置专业有钢琴调律、电脑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很多专业及子专业。不同专业的考核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考试中需要很多的图片、声音、影像等素材, 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还会常出现因外出学习、外出实习、特殊培训等等, 不能及时到校参加考核的情况。学院中多种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模式、多种考核模式并存, 其复杂性决定了在线考核方式的必要性。

2从师生需求角度看在线考核

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角度看, 需要多种生动有趣的考核方式, 这正是在线考核方式的优越性。在线考核方式还可以设置自学、复习等功能, 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的重修、选修, 不在校情况及其他特殊情况出现的时候, 更能体现在线考核方式的优越性。

教师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 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线考核丰富了教师教学及考核手段, 很多新专业的考核已经不适用纸质试卷的考核方式了。采用在线考核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编辑试题, 内容更加新颖有趣, 效果更好。

在线考核方式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解决了多种特殊情况下的考核需求。例如教师可以在国外进修时通过网络进行试题的编辑, 并进行考试过程的监控;教师自身的培训也可以采用在线考核方式。

日常管理中常出现特殊考核需求, 如当前重要文件的学习、节日在线联谊活动、重要业务考核等等, 此时在线考核方式将是最适合的考核方式。

三、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DEC-MS) 的设计

DEC-MS的设计采用B/S (Browser/Server) 结构, 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其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实现。服务器推荐配置为:CPU P4 2.8G以上, 内存2g以上。软件开发工具采用C#, 数据库平台采用sql。

1功能设计

(1) 主界面的设计

设计中力求简洁、美观, 符合校园网中相关网页的习惯用法。基本的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注意事项, 考试信息项目中提示:请按身份登陆, 输入密码并确认, 并给出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选择。

常用链接项目中给出相关的几个常用链接如:

知网:http://www.cnki.net/

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http://dy.bjedu.cn/cms/

英语学习新东方:http://www.xdf.cn/

电子科技职业学院:http://www.dky.bjedu.cn/

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www.cern.net.cn/

(2) 功能模块设计

功能模块中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不同的模块。通过身份登陆选项进行分别登陆。

教师登陆基本项目有:

题库浏览:通过学科选择选到不同的库, 例如A英语、B党建。

题库修改:通过学科选择选库, 再修改记录。

出考试题:通过学科选择选库, 可采用人工、自动方式出题。

题库录入:通过学科选择选库, 也可以另建新库。

进修内容:管理员给教师出题

返回:返回上一级

学生身份登录基本项目有:

知识学习、考试、成绩查询、返回

其中知识学习项目是通过对相关知识库的浏览功能实现。成绩查询项目可在考试结束后看到成绩及正确答案。

2库结构设计

不同子库分类

题库编号:如A001140901, B001140901

学科:如A英语, B党建, C语文, D数学

课程名称:English, 党建

建库日期:例140901 (14年9月1日)

库结构设计见表2。

四、难点及展望

1数据库的维护工作

数据库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类, 数量会较多, 更新起来任务量会很大。很多学科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的频率很快, 如计算机学科, 需要进行及时的数据补充、数据更新。需要有专门人员及时组织相关的教师进行数据库的维护。

2个性化的设计

DEC-MS中, 设定了可选的模块, 如心理测试、知识竞赛, 修养园地等。主要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系统会记录每个人的不同情况, 提供不同的课程链接, 学习、进修内容由用户自己设定。系统主要起到提醒、帮助和督促的作用。

3成绩的自动处理

一门课的总评成绩一般为:考核成绩加上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由作业、平时测试、学习态度、出勤等组成。由于算法复杂, 所以成绩的自动处理, 一直是个难题。目前还是要靠教师进行最终的成绩处理。DEC-MS得到的成绩, 要想自动导入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成绩表中也是很困难的, 同样需要教师的手工操作。成绩管理系统与DEC-MS的衔接问题, 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结语

DEC-MS是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提供了先进有效的在线考核方式, 改变了传统考核手段, 实现了自动出题、自动评分、及时更正错误, 减轻了考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一个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系统, 同时还有许多的细节问题等着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校园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逐步趋于成熟。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DEC-MS) 就是基于数字校园环境, 以校园网为背景提出的一个实用性的系统。提供了一个在线考试、在线考务处理、在线进修、在线趣味竞赛的平台。本文将围绕着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的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DEC-MS,在线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学明.计算机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理论和算法研究[C].重庆大学, 2003.

[2]梁德添.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C].广东工业大学, 2007.

[3]万宇翔.Java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8.

[4]陈祖明.南方学院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工商学院毕业论文, 2011.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2

“一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约束失效。

“三级教育”:进公司(厂)、进项目部(车间)、进班组。

“三级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事故(3-9人)、特大事故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四口”: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教育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

“五临边”:阳台周边、屋面周边、框架工程周边、卸料外侧边、跑道、斜道边

“五查”:查思想、查责任、查制度、查措施、查防护、查设施、查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防护用品使用、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五定":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五检查”: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开复工检查、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

“五标志”:指令、禁止、警告、提示、电力安全

“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牌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六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司法考试路上的数字情结 篇3

2005年,我从部队申请转业。突发奇想,凭着对法律的爱好,很想尝试一下这个所谓的“中国第一考”。于是,趁转业还未安排工作的“待业”期,考前三个月我买来了考试书籍,准备与司法考试来一次亲密接触。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些感兴趣的数字印入了脑海:第一次听说我国古代婚姻成立有“六礼”、婚姻解除有“七出”、“三不去”;了解到“十恶不赦”渊源于唐律的“十恶”、“八议”;知道了古代罗马国家有个“十二表法”;偷笑于司法考试资料中所说的“三国”竟是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第一次仓促应考,考前连书都没能看完,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也没答完,结果可想而知,296分。

2006年,是我转业到北京市丰台区统计局工作的第一年。面对上年的惨败,面对500多万字的考试书籍,感到通过司法考试对我来说依然遥不可及。这一年,在兼顾工作的同时,考试书籍总算完整看了一遍。最后结果,314分,平庸中略有进步。

2007年,经历前两次失败的我,纠结于坚持还是放弃?一考友说:“幻想在两三个月内突击通过是不现实的,何况还要兼顾工作。通过司法考试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是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我要坚持考下去。这一年,首都图书馆的自习室是我除了家和单位以外最常去的地方。这一年,单位同事根据统计原理在众多的高校中帮女儿选择高考志愿,北京电视台《数说北京》栏目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来解说数据、解读数字,都给了我很大启发。原来,司法考试中对大量数字的记忆,其实也需结合案例进行理解掌握,不可死记硬背。比如生活中常说的诉讼时效1年、2年、3年等,不同的法律条文对这些数字就有着不同的规定。为便于记忆,我把这些数字统计成表格,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这一次考完后,对照参考答案,我预估分数在320分左右。而实际查询结果,356分,与合格线360分仅差4分,意料之外的4分之差。

2008年,也就是从这年起,我对通过司法考试信心大增,相信征服它绝不再是梦想。对新法的关注是每位考生在复习中必须重视的,尤其是当时历经13年起草、8次审议终获通过的《物权法》。在将能考虑到的重点均一一复习之后……可是,因种种原因,这一年考试结果又和我开了个小玩笑,353分,反与合格线差了7分。

2009年,已经是我参加司法考试的第5个年头。此刻,在复习之前,我必须静心反思:为什么有信心通过,却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呢?一番探究下来,我认为原因仍在于基础不牢、功底不够。这一年,我决定沉下心来,专心备考。考前三个月,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我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晚上封闭到一间小屋学习至10点,休息日全天待在首都图书馆。单位领导、同事也很照顾,安排我在考试前休工龄假,给了我更多复习的时间。这一次,我信心满满!

然而,就在感觉最具优势的第一场考试中,我却出现了严重失误:由于片面强调准确率,并习惯于全部做完答题后再涂答题卡,以至于最后15分钟提示铃响后我仍坚持做完剩余的答题,并相信10分钟内可涂完答题卡。事实上,10分钟只是听起来很长,那时的我无比地紧张、慌乱,加之监考老师的催促,只感到手用不过来、眼瞧不过来,直至交卷铃声响起时仍有20道题未涂在答题卡上,“1分钟,只要1分钟!我就能涂完这20道题”。此时,懊恼、沮丧的心情滚滚袭来,预测这次离360分的合格线至少会差30分,无论如何是通不过了。到了该查询分数时,自己都没心思去查,只是委托同事顺便帮忙看看。当从电话中听同事一字一顿地说“卷一91,卷二103,卷三99,卷四86,总分379,比合格线360超出19分,通过”时,简直不敢相信!经再次核实,这次的总分的确是379分,悲喜交集的“379”!

时光虽然无情地飞逝,但有关于司法考试的那些数字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回顾我的5年司法考试之路,其实没有什么经验或智慧可谈,有的就是经历和磨炼,以及一种感悟: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必须都要有实实在在的付出!

数字电视中心播出集中存储系统 篇4

北京电视台新数字电视中心技术系统分为视音频系统和制播网络两大部分。其中视音频系统主要负责节目生产工艺流程中系统间的视音频信号的处理与交换;制播网络部分主要负责节目生产工艺流程中系统间的视音频文件的处理与交换,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必要的连接,以实现无磁带化的节目生产方式。播出系统是电视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电视台承担的任务不同,设计技术系统时,考虑的侧重点也不同、用到的关键技术也不同,本文以数字电视中心播出集中存储系统为例,向大家介绍我台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考虑的。

播出系统网络由播出集中存储、播出服务器存储与播出节目、素材迁移、元数据信息管理及播出控制等子系统组成。新中心以播出集中存储为核心,建立了两级播出网络节目存储体系:第一级为播出服务器本地存储,第二级为播出集中存储。

播出网络系统特点是以播出集中存储为核心,建立高效的从媒资备播库到播出集中存储、播出集中存储到播出服务器、播出节目紧急上载到播出服务器的节目数据传输链路。播出集中存储负责保存15天的节目,播出服务器负责保存3天节目,上载服务器存储需保存3天节目。图1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播出系统总体框图。

·技术分析·

2 编/播网络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归纳为:立项(代码)→制作→编排→备播(导播准备的工作)→在播→播后(数据统计/收视率调查)几个关键环节。在办公网里,节目立项,产生唯一的节目ID标识。图2给出了播出系统工作流程。

媒体文件标准流程:节目在制作网络完成编辑后,形成一节目工程文件。在制作域通过审查后,合成/转码迁移至媒资播出库,进入备播流程。在媒资域再次进行节目审查,合格后迁移至播出集中存储、播出服务器进行播出。

3 播出集中存储系统

建立播出集中存储系统,目的为了缓解媒资播出库存储的压力,提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制作、媒资生产系统直接与播出核心服务器系统进行直接操作,作为节目制作与节目播出业务之间的缓冲带。图3给出了播出集中存储系统框图。

3.1 播出网络存储系统技术特点

1)采用主/备设计,确保播出集中存储无单一崩溃点,系统配备了集群文件管理手段;

2)提供网络共享存储管理软件,包括多节点负载均衡、节点热切换和系统监控等功能;

3)存储区设备采用开放的、通用的存储体结构,支持标准的文件系统,便于实现与媒资网络系统的连接;

4)数据网关有4台,每台提供不少于4口千兆以太网接口。

3.2 系统的可靠性

1)系统关键设备,如服务器(存储管理、迁移)、交换机、连接控制单元(存储控制器)、I/O板卡、电源、风扇等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系统无单一崩溃点;

2)系统设备便于技术维护,关键部件如存储硬盘、风扇、电源等支持热插拔,并当遇到系统检修或关断电源后重启时,系统数据应具有较快的重建恢复时间。

3.3 系统的可扩展性

1)播出集中存储作为节目交换中心,随时可以从媒资播出资料库中接收待播节目,并将待播节目向播出服务器传输;

2)可以通过扩展盘塔和增加网络上的数据网关服务器增加传输带宽,可单独扩充存储容量,不影响安全播出,为今后系统扩容提供可能;

3)存储磁盘阵列支持不同容量磁盘的混插,并可有效使用所有磁盘存储容量。

3.4 系统总带宽设计特点

1)节目素材传输采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方式,且播出集中存储为节目素材迁移预留至少160 Mbit/s有效存储访问带宽;

2)从播出集中存储到播出服务器系统:播出集中存储输出带宽,必须能够满足每天在8 h以内,完成同时向主/备/备播出服务器进行文件迁移;

3)存储完成主备数据镜像(允许采用异步方式),满足在1 h内完成将传输至主存储的节目素材到备存储的传输,且不能占用输入输出的数据传输带宽;

4)存储主备空间对外透明(主/备卷),外部FTP服务器可以对主/备存储空间进行管理,并实现主/备存储空间的数据拷贝控制。

3.5 播出集中存储至播出服务器数据传输特点

1)上载服务器集群至存储

传输任务(单向):若媒资系统无法提供待播出节目,则需要将待播节目通过上载服务器集群上载并传输至播出集中存储,其极限情况是所有播出节目全部由上载服务器集群传输至播出集中存储。传输数据量:传输量与“媒资系统至播出集中存储”传输量要求相同。此部分与媒资备播库到存储的带宽互补。

2)播出集中存储至播出服务器

传输任务(单向):播出集中存储向播出服务器群传输的不重复数据量与媒资系统接收的节目总量(每天)相同,则存储向主备播出服务器的传输总量是其接收节目总量的3倍(主、备、二备各1份,共计3份)。

3.6 系统内部镜像技术特点

采用了HP Storage Works EFS系统,该系统通过光纤交换机直接连接到主备存储上,对每台EFS网关而言,主备存储是其机器上的不同硬盘,因此文件镜像相当于将文件从一个硬盘拷贝到另外一个硬盘,不占用输入输出的FTP数据带宽,仅占用每台存储的总带宽。其带宽要求与从媒资备播系统到播出集中存储的写入带宽是一致的。

4 系统技术选型时的考虑

4.1 存储虚拟化技术

数字电视中心播出网络存储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存储虚拟化方式。存储虚拟化的基本概念是将实际的物理存储实体与存储的逻辑表示分离开来,应用服务器只与分配给它们的逻辑卷(或称虚卷)打交道,而不用关心其数据是在哪个物理存储实体上。

只有网络级的虚拟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储虚拟化。目前存储虚拟化的发展尚无统一标准,从存储虚拟化的拓扑结构来讲主要有两种方式:对称式与非对称式。对称式存储虚拟技术是指虚拟存储控制设备与存储软件系统、交换设备集成为一个整体,内嵌在网络数据传输路径中;非对称式存储虚拟技术是指虚拟存储控制设备独立于数据传输路径之外。

存储虚拟化依然脱离不了软件和硬件两大类。这种划分也体现在存储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的区分上,存储厂商一般根据各自所掌握的核心技术来提供自己的虚拟存储产品。表1给出了惠普、HDS和IBM这3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点。按照实施层次分类方式,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网络虚拟化、基于存储虚拟化和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等3类。

1)基于网络虚拟化

在网络层实现存储虚拟化有利于将存储网络上的各种品牌的存储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可以集中管理的存储池(存储池可跨多个存储子系统),并在存储池中按需建立一个或多个不同大小的虚卷,并将这些虚卷按一定的读写授权分配给存储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服务器。

基于网络虚拟化适用于由与存储网络(一般是SAN)联接的存储子系统提供的资源,通常把若干个磁盘阵列合并成一个池、由此创建虚拟(逻辑)磁盘提供给服务器使用[1]。这些虚拟磁盘可以由像HP Storage Works企业虚拟阵列(EVA)那样的虚拟存储子系统来提供。注意,不同的虚拟化途径可以组合在一起实现希望的结果(如可用性、性能和物理位置等)。在网络中创建的虚拟磁盘可以提供给与网络联接的任何服务器使用,它们可以以与服务器独立的方式安全地提供使用。数字电视中心采用的HP Storage Works EVA8000企业虚拟阵列就是基于上述方式。

基于网络的虚拟化可以在交换器内和与网络联接的专用服务器内实施。交换器实施可以在交换器操作软件中完成,同时在交换器内置的刀片中运行的软件经常能够提供更强的交换器内功能。基于专用服务器实施可以分为“界内”和“界外”两类。HP Storage Works SVS200作为池化资源和访问它们的服务器之间的多个智能的逻辑桥联接网络和服务器,它们在数据路径内,因此是“界内”的专用服务器。“界外”专用服务器间接地工作,它们执行虚拟化任务,对数据路径只有很少的干扰。基于网络虚拟化的用途包括:同时在多个阵列间进行数据迁移;创立异构阵列的存储池,供集成的多层存储环境使用;创立大容量池,容纳巨大数据集合[2]。

2)基于存储虚拟化

适用于单个存储子系统或“框架”中的部件。在这一途径中,以软件或半固件实施的虚拟化技术留驻在子系统中。虚拟化的对象(磁盘、磁带驱动器等)可以提供给任何能够直接或提供网络联接访问子系统的服务器使用。RAID、快照、分区和控制器故障切换软件都是基于存储虚拟化的基本功能。当前,许多存储厂商正在继续发展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技术,提供高级的自愈、资源供应、数据保护和其他功能。基于存储虚拟化是独立于服务器的,能够对任何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提供同样好的支持。它也往往具有较低的延迟(虽然这也许意味着对控制器处理器和内存有较高的要求)和像非虚拟化存储一样安全地提供应用使用。基于存储虚拟化技术往往对每个存储系统(或系列)单独设计。

3)基于服务器虚拟化

基于服务器的存储虚拟化是由在一台服务器中运行的软件实施的。该软件可以留驻在操作系统或者驱动程序中,或者是一个上层的应用软件。基于服务器的虚拟化可以适用于服务器可见的任何存储,包括物理上在服务器内的直接联接存储(DAS)或与SAN联接的设备。这一灵活性能够从离散的存储创立一个池,联接技术是基于服务器虚拟化优势之一;另一个优势是与操作系统集成的水平高低,这允许OS专门的优化和提供能够方便和透明实施的功能。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包括:在多种存储设备如外接阵列和DAS RAID之间镜像数据;创建能够提供给联网客户机的文件系统;支持从嵌入磁盘驱动器创建RAID组;支持从较小的单个磁盘驱动器创建较大的卷;提供多个SAN联接(HBA)之间的服务器故障恢复路径;在多个SAN联接之间执行负载平衡。

上述3个层次的虚拟化技术各有其优缺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虚拟化技术。表2为比较3个层次的虚拟化技术优缺点。

4.2 虚拟磁盘阵列的技术特点

经过测试、比较后,本台选择了HP Storage Works EVA8000作为系统的核心存储设备。与传统的存储结构相比,此解决方案能够节省时间、空间和成本,有功能强大且简单易用的成套管理软件为其提供支持,生产效率很高。同时它支持72 Tbyte的存储容量(光纤磁盘),并可通过全新的控制器来增加其吞吐率。

虚拟化是对物理资源的一个抽象。存储虚拟化技术创立一个与物理部件不同的存储逻辑视图。存储容量资源被放入池中、聚合在一起,以有用和有意义的方式封装其资源和功能。这可以认为是提供一个基础,把存储功能作为服务来部署、管理和供应。因此,可以说存储虚拟化产生可以按需供应和管理的虚拟存储资源池。

存储虚拟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基础设施中每个存储部件所具有的复杂性(如不同厂商的磁盘,SAN或NAS等不同结构的存储等),通过标准化提高效率。标准化消除了各个实体(如不同的磁盘)之间可见的差异、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存储设备利用效率和灵活性。虚拟化有助于简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业务应用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讲:工作负载平衡可以优化池内部件的容量分布;工作负载性能分布可以优化池内资产的负载平衡,可以减少满足应用需求所需的阵列控制器的数量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规模;整个存储网络中的工作负载分布和优化可以减少LAN/SAN/WAN网络的开销。

4.3 HP Storage Works企业文件服务(EFS)集群网关的技术特点

HP Storage Works EFS集群网关是数字电视中心播出集中存储系统的另一个特点。EFS集群网关由一系列处理节点、来自一个SAN中阵列的存储容量以及在每个节点中运行存储应用组成。图4给出了HP Storage Works EFS集群网关典型示意图。

在这一系统中,与任何节点相联接的网上客户机访问的文件系统,其数据可以整体地存储在一个SAN中。此处,除了利用虚拟存储提供容量外,系统还虚拟化了多个节点之间的多个访问,及对文件系统的处理。优点体现在:很高的CIFS和NFS性能;方便和可靠的存取,把节点、存储和应用聚合在一起,从客户机访问角度来看,文件系统被虚拟化成一个单元;简化管理,EFS集群网关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把它作为单一系统来管理;非常高和可预测的可靠性,只要有节点和存储可供使用,用户就可以访问他们的文件;系统中节点越多,可靠性也就越高,同样,如果一个节点出故障,性能只下降1/节点数。

5 小结

数字电视中心播出集中存储系统采用主、备两套HP Storage Works EVA8000企业虚拟磁盘阵列为存储单元,配置为:42U机柜,双控制器,2个磁盘柜,14块/柜,500 Gbyte FATA光纤硬盘,采用RAID方式,系统总有效存储容量大于19.8 Tbyte。数字电视中心播出集中存储系统具体配置见表3。

参考文献

[1]雷振甲.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5

为科学、有效地管理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机房,保障数管中心网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请遵照执行。

1、保持机房内清洁、卫生,需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包括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电力系统、网络设备等)。

2、严禁与业务无关的人员进入机房,严禁携带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和强磁物品以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3、机房管理人员要做好防火、防水、防盗等安全工作,机房内要配备专门的消防器材,机房管理人员要做到熟练使用,定期检查。

4、机房管理人员要注意随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保障网络安全,并且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安检。

5、机房管理人员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对于服务器的各种账号要严格保密,对于系统数据要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

6、机房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在确认数据或程序受到破坏时应及时做好恢复工作。

7、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将网络设备挪作它用,在调度设备时,机房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记录。

8、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意更改网络设备及软件配置。

以受众为中心的数字营销新风潮 篇6

广告的核心是将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既然通过媒介属性寻找受众越来越困难,那么,能不能换一种思路,绕过媒介,直接寻找目标受众呢?

6月8日,中国受众网络—2011悠易互通新品发布会在北京JW万豪酒店圆满落幕,发布会就“中国受众网络”的新概念展开了激烈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受众碎片化的形势下,悠易互通适时提出“中国受众网络”概念,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思维,开辟了新的营销逻辑,技术驱动下的中国受众网络是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行标。

“中国受众网络”的核心价值是拥有庞大鲜活,并且实现了分类化管理的网络受众数据库。营销逻辑不是通过媒体属性研究受众的喜好,而是直接分析数据库中受众的基本属性、媒介接触习惯及消费行为,进而锁定目标受众,进行广告投放。

悠易互通提出“中国受众网络”概念,正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库。截止2011年6月,悠易互通所拥有的用户互联网访问记录总样本数达到5亿,其有效样本数达到2.6亿,覆盖国内网民总数的50%以上。悠易互通总裁刘竣丰表示:“悠易互通的数据库不光追求数量,更关注品质。首先,我们定义的有效样本是指在4周内有10次以上互联网访问行为的用户,如不符合要求,将被系统剔除。另外,我们通过搜索引擎、云计算、SVM技术,分析数据库中每一个cookie的网页浏览记录,提取正文中的关键词,找到用户的兴趣关注点,进行细分管理。只有实现了分类化管理的数据库才能在锁定目标受众、制定媒体策略时发挥作用。”

“以2.6亿受众数据库为依托,悠易互通的产品线目前已经延展出受众洞察、精准定向及优化、整合媒介购买、精准用户关系管理和分析报告5大产品。”悠易互通产品运营总监凌晨介绍到,从前期圈定目标受众,到中期投放广告,再到后期增值服务,悠易互通5大产品基本涵盖了广告链条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广告主不同的营销需求。

全球广告网络正在经历快速发展,中国的广告网络市场更是竞争激烈,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显示,2010年底仅品牌广告网络就达到9.6 亿,同比增长速度达到56.9%。而网络广告的生态关系也变得更具挑战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及央视市场研究(CTR)整合传播总经理刘会召均表示,受众碎片化导致媒体投放的浪费,市场要求必须聚合碎片,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广告推送,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受众网络平台,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处于优势。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7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于2008年7月建立数字化城管中心,2009年4月9日《太原市数字化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正式验收并实施运行,使太原市城市建设管理步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公司作为市政基础设施也部署了数字化城管终端,列入数字城管网络,终端设在客服中心。

2008年4月《客服中心呼叫系统》进行了软件升级改造,修正了原有的软件系统的缺陷和修复了来电显示、来电录音等功能;并在实施中预留了网络接口,为实施《客服中心数字化协同办公管理平台》打下基础。客服中心处理来电业务已经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展开。

为使公司对外服务能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个形象对外,有效地解决公司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的脱节、互相推诿的问题,树立公司对外形象,响应社会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我们结合客服中心实际工作流程,把现有的客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拓展,建立以客服中心为中心的协同办公管理平台,使营销部、供水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同客服中心进行联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办公。

2 项目内容

2.1 设计目的

客户服务中心主要用于提供公司的政策咨询、受理问题投诉、建议,接收12315,12319服务热线以及数字化城管中心的网络信息。目前,客户服务中心使用三路呼进外线电话,按照客服中心提出的业务需求,同城北、城南、河西、小店4个营销部以及供水部等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远程联网办公,实现数字化协同办公。

客服中心目前采用的计算机设备是2001年配备的电脑,使用年限8年,并且常年24 h不间断运行,部分计算机和服务器设备已经出现老化,经常掉线和死机。建议升级现有的计算机设备。

2.2 “3094444”服务中心协同管理平台系统解决方案

2.2.1 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结构图见图1。

2.2.2 硬件设备选型

1)语音系统服务器。提供来电显示功能、语音录入功能、来电转接功能。2)座席耳机电话、电脑设备。每个人工座席员配备一部头戴耳机电话,方便座席员使用。座席办公用计算机进行设备升级改造,安装Window XP操作系统和座席管理软件。3)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放客户信息档案、业务咨询资料库、客户咨询投诉信息等资料。需新增配专用数据服务器和冗余备份服务器,安装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2005。4)外围设备:客服中心和营销部配备办公计算机进行联网,需修改原有的网络结构和设置。

2.2.3 软件平台

1)语音服务器平台。2)座席办公平台。3)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4)营销部等部门的二级协同管理办公平台。

2.2.4 系统结构说明

客户拨通3094444服务中心热线电话,首先通过模拟中继线(3条)接入到服务中心语音服务器中,系统自动应答并给客户播放提示语音。客户选择自助服务后,系统根据客户的操作要求,使用语音报给客户。若客户选择人工服务后,系统自动给空闲的座席电话发振铃。待座席员接起电话后,系统把客户电话与座席员电话接通。这样座席员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客户打电话进入3094444服务热线人工服务,一级平台呼叫中心在受理市民电话或者其他方式求助的同时,该中心就可根据它的主叫号码到客户信息资料数据库中提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市民的居住区域、居住地址、电话等,也包括以往的电话记录,以及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将市民此次求助信息以及基本信息转移给二级平台营销部,下达指令。二级平台营销部根据信息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抢修队伍到达抢修地点,事件处理完成之后,及时反馈,在解决客户问题的同时,向有关监督部门发出相同信息,利于督办落实。

2.3 客服“3094444”系统业务功能

业务功能流程分为:受理、派单、二级处理、反馈、督办、二次派单、办结。客户的投诉、建议首先由座席服务人员受理记录,服务人员可以直接进行派单,给相关职能部门(营销部)下达指令;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网络获取到中心的业务派单,及时安排部门的处理人员执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录入软件中,客服中心通过网络就可及时得到处理结果。中心人员及时对受理案件做办结处理。这些过程完全通过数字化网络得以处理实施。部门领导通过协同平台能够及时获得中心受理派单、处理信息,对于“未派单信息”“未办结信息”能够及时做出批示。同时可以了解责任部门对受理事项处理的中间详细过程、及时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协同管理平台是为相关的职能部门(营销部、供水部等)提供管理需要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内部局域网络或远程VPN网络及时接收客服中心的派单处理指令,利用网络快捷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录入系统软件中,通过网络及时通知客服人员。

2.4 系统运行流程

通过客服中心座席管理系统,来接受用户和12315,12319来电,并把来电内容录入系统中。来电振铃响后,系统自动弹出客户来电号码,提示客服人员。客服人员通过软件可进行查询历史信息。协同管理办公系统二级处理平台,通过网络及时得到客服传达的派单信息,不再需要电话通知,通过网络传达到各个指定的部门,电话成为辅助设备。 同时,相关部门领导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得到需要处理的派单信息以及派单处理的中间结果和办结结果、满意度等,并能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处理信息到客服中心(见图2)。

3 结语

客服中心协同管理办公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我公司从“文字处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升级为以“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可以极大的改变和提升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有效地提高公司的业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对外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和服务效率。

摘要:详细阐述了太原市自来水公司客服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其实现的目标,说明了客户服务中心开展实施网络化、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指出客服中心协同管理办公平台的建立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客户服务,信息化,数字化,CRMS

参考文献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据中心,数据共享

0、引言

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是数字城市的灵魂,在数字城市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位于基础层的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1]。

数字城市的数据资源包括了各个行业部门的专题数据和由面向公共基础数据形成的主题数据库(如空间数据库、人口数据库等),在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城市数据资源的管理将由城市数据中心来完成[2]。本文结合郑东新区数据中心的分析与设计的思想和部分省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运行实施的经验,从数据中心的框架结构、专题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等方面探讨了对城市数据中心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1、框架结构

由于数字城市的数据资源管理高度集中在数据中心,除了少量部门的业务系统以及相应专题数据库外(如公安部门、城建部门等),其它大量的部门业务系统以及相应专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资源服务系统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综合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等全部包含在数据中心平台里面。数字城市的数据中心功能框架图如图1所示。

数据中心建设目标是实现对公共数据资源的获取、存储、备份、预处理等, 并能够支持各种应用系统,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与数据资源管理的一系列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关的信息法规、信息技术、信息人才、数据规范体系。综合数据平台的基础设施由分布式系统有机组成,实现存储与加工的地域分布以增强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存储的安全性, 建立一个高质量、规范、准确性强、属性编码统一、现实性强的综合数据平台。其建设内容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场地的建设、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数据资源的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建设等。

2、组成与功能

2.1 专题应用系统

专题应用系统主要是指由专门的行业和部门负责,在数据中心中进行托管的应用系统,要求各个应用系统的运行必须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其数据信息的使用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仅限于行业部门内部业务,不能直接共享。其数据的共享需要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平台来完成。

数字城市规划的专题应用系统一般来说可以包括有数字城管系统、平安城市系统、安全监察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公众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教育平台、电子医疗平台等。

针对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依托相关部门现有的应用系统来进行建设,也可以根据数字城市的具体情况,在符合政策法规和上级部门要求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独立建设,但是其规模大小、设备布局也要符合数据中心的统一规划。

2.2 数据资源建设

在数据城市建设中,其数据资源包括有基础数据库、各个行业部门的专题数据以及在此之上的元数据库、数据仓库等。由于各个行业部门的专题数据和相应的应用系统由国家各个职能部门独立建设,以下对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进行说明。

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指的是数字城市中的各个主题数据库的建设,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来满足数字城市的各种应用需求,其数据是从各个行业专题数据库中抽取并依照相关法律和法规实现数据的共享,故此,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应在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开始建设。依据相关政策,基础数据库先行建设的有空间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经济信息数据库。

2.3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是城市数据中心系统的核心[3],是管理数字城市信息资源目录、支撑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基础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需要参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有关标准进行建设,采用数据整合、数据交换、资源目录等技术实现。

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应提供数据接入、数据适配、数据传输、数据转换和路由、交换过程监控、平台配置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3、实施要素

数字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数据需求和服务需求,要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坚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高水平、高品位的进行规划与实施;

2.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协调共享的原则"。

3.数据标准和规范以及政策法规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针对这一点要有着充分的认识和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

4.应该设置独立的机构或部门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和建设,并考虑这个机构的长期规划。

5.在数据中心的实施过程可以先行开展部分专题数据库的

建设(如数字城管、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等),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再着手进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先从数据规范的制定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体等方面做起。

6.本地备份系统和相应数据库系统同步建设,容灾系统可先做规划,在条件成熟时再启动。

4、结束语

本文是从实际的数字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出发,提出并描述了数据中心的功能框架结构,分析了数据中心的组成与功能,并对其专题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的功能与实施进行了阐述。文中提出的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对于我国现阶段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该设计实施方案作为郑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专题,专题应用系统的建设达到了初步的效果,整体工作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徐晓林, 数字城市政府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04, p54-55

[2]廖鲁海、谢霞, 关于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J], 情报科学, 2004 (5) , p21-22

[3]张增茂、肖波、王承梅, 市民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研究[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5年11期, p14-17

[4]柴华、周兴社、杨刚等, 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8.04, p116-120

[5]万军, 河南省信息产业测度及指标查询系统的建立[D],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9

1. 关于“数字化”技术。

对于所谓“数字化”, 一般可以理解为是将信息转变为数据, 而这些数据的表达、传递和交互式流动等行为的发生, 都是以数据被数字量化和以数字排列组合为前提的。所以, “数字化”首先代表一种对原有信息的新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信息可以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关于数字的代码, 进而以这种代码的存储、编排、提取、识别、传递和交换等行为替代原有的信息存储、排列、检索和交换的方式。或者, 世界万事万物包括文字、图像和声音在内的一切信息都可以通过某种函数以最单纯的数字“0”和“1”的排列组合去表示, “0”和“1”组成的不同字符串可以与不同的信息形成对应关系, 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软件、硬件的处理实现对各类不同事物和行为的描述。所以“数字化”代表一种结果或者方式。“数字化”是现代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构成原理, 也是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另外, 当模拟信号被数字信号进一步取代之后, 信号处理又存在编码、解码、压缩、加密、纠错、扫描和格式转换等多个技术环节。信息的“数字化”, 其众多的处理设备也逐渐发展为一种以计算机为技术主导和核心的全球范围的电子技术和相关产品的革命。

2.“数字化”管理体系及其特点。

“数字化”管理既包括信息的存储、编排、提取、识别、传递和交换等, 同时也包括被“数字化”的信息的收集整理、保管维护、鉴定统计和提供检索、利用等活动。或者说, 信息的“数字化”所形成的主要就是电子文档, “数字化”管理也就突出地表现为对电子文档的管理。而对于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所逐渐形成的体系也有自身运行的规则、方式、方法、原则和制度等作为保证, 该体系之特点具体表现为。

(1) 电子文档在制作形成的过程中, 根据其各种不同的用途, 其编排、整理的方式均有所不同, 预先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审视、检测才能保证其正常检索、提取和使用, 或者允许其在规定的权限内被方便地操作。

(2) 原有的纸质文档的传递和使用只能同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 而完成一次传递和使用的时间也是较长的。现代电子文档的传递和使用一般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 可以实现在“秒”及更小单位以下进行的资源共享, 这种信息传递、使用的方式也大大改观了原有受时间、空间制约的落后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 如何传递才能将电子文档快捷地传送到预定地点, 如何传递才能不被其他人截获而顺利将电子文档送达接收人的手中, 以及电子文档在传递前后的保真问题, 电子文档使用过程当中的保密、备份、转送等环节的处理。虽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下, 纸质文档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逐步被电子文档所取代, 但电子文档本身也不是怎样拖拉都可以, 要适合于传递和使用的技术、设备, 适合于传递和使用的制度和规则。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纸质文档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了, 其存储空间的有限性和保存的难度相对较大等, 为其发展带来了空前的不适应。但是电子文档代替纸质文档之后, 电子文档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实际的需求越来越多, 如一定程度上和条件下对于电子文档的质量及所承载信息量的无限追求, 对于现有存储方式和资源使用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K、M”到“G或T”甚至更高级别仍不能满足某些电子文档的存储和使用要求。另外, 此种情况下, 文档本身的保存和维护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根据其安全需求级别、人群指向等, 使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技术都是需要斟酌的。

二、当代考试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

1. 考试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

(1) 考试电子档案的策划阶段:第一, 考试题目及考试要求的拟定。试卷在拟定阶段就必须保证其电子版原件和复制版本仅在测试者的范围内传阅, 而不能让被测试者得知。参与出题的人员提供足够的题量供筛选, 最终选定的具体题目要严格保密, 最终选题人的通信、外出及其他人身自由权等, 视其考试类型和级别等予以相应的或较为严格或较为宽松的限制。一般限制的时间从考试准备阶段开始到考试结束时而终止, 也有视其情况而有不同安排的。第二, 考试电子文档内容的基本要求。考试电子文档所涉及的内容应该严格与考试的要求相符合, 能达到考试本身对符合并进入应试者范围的人员以某种标准进行检验的基本目的。如考试本身是达标型的, 就应该视应考者的能力大小, 选择适合的题目和题量, 最终考试成绩达到某个分值可视为及格, 达到某个分值可视为优秀, 未达到某个分值可视其为不及格。有的考试则是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 考试内容就必须有相应的调整, 以考试成绩达到某个分值作为录取标准, 或者以应试者对电子文档内容的某些识别、调整或感受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第三, 考试题目及考试类型要适合于电子文档的试卷形式。一些科目适合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考试, 如考试的内容完全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或者一些考试甚至不需要应试者以任何的文字参与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的科目的考查则不适合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 如绘画的内容多要涉及对应试者的手绘或材质驾驭能力的测试, 电子文档只适合于对其进行一些理论性的考试。第四, 考试电子文档的保存要做好严格的保密工作, 考试电子文档的具体内容及其相关数据的知情人要限定在一定的人员范围内, 制定严格的制度以保证在考试前及考试进行过程当中其答案内容不泄露, 同时也要保证在该考试及其相关工作最终完成之前, 考试电子文档的任何已经成型而无更改要求的具体内容保持精确无误、不被人为篡改或丢失。一般来说, 考试电子文档要经过加密处理, 几个管理员分别同时持有密钥的不同部分, 只有几个管理员同时在场时才可对该考试电子文档进行成功解密和提取。

(2) 考试电子档案的形成和使用阶段:第一, 组织参加测试者在指定的时间到达一定的场所, 宣布考试电子文档内容的测试时间段、相关考试规则等, 在该场所实际环境、测试时间和其他条件等允许的前提下, 对准备测试人员进行电子文档内容的测试。第二, 使用适当的设备向参加测试者展示电子文档,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以文字的形式完成对电子文档空缺内容的补充, 或以点击的形式对文档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这是电子文档开始使用的阶段, 在使用的全过程当中, 被测试者的行为要接受测试者的监督, 任何与考试规则不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第三, 测试者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则将被测试者手中的电子文档回收, 回收的过程须多人在场并接受正常监督, 所回收的电子文档的保存要严格履行保密程序, 在考试后直到对其使用仍未结束之前, 保证考试电子文档不被恶意删改或丢失。考试电子文档的存储设备必须是正常运转的和具有相应级别保密性能的, 经过存储或再次提取的过程, 文档本身的完整性、安全性及正常使用不受任何影响。第四, 考试电子文档回收之后, 经过建档、整理和分类处理, 保证在阅卷过程前被回收电子文档无删改和歪曲, 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被测试者的水平, 保证各个被测试者之间成绩的公正、公平。经过阅卷过程的考试电子文档仍然要进行严格的保密处理, 以备在必要时对试卷进行的复查核实工作的公正和有效。第五, 在测试者和几个管理员共同监督确认有效的情况下, 由专人负责进行被测试者成绩的登记和汇总工作, 此时对原考试电子文档的提取和归档工作的过程的保密性和准确性均需认真监管。

(3) 考试电子档案的公示或查询阶段:第一, 现阶段的考试电子档案一般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1) 试题电子文档; (2) 考试成绩电子档案及查询系统。一般在此阶段, 对试题电子文档要进行归档和保存处理, 在经过监督复查核实或被测试者的查找复合工作后, 试题电子文档将被封存或保密管理, 在一些情况下也进行试卷的考核标准、相关规则、精神的网络公示等。第二, 考试成绩电子档案。考试成绩电子档案一般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出现的, 其具体内容包括有:被测试者姓名、性别、考试编号、报考类别及其科目、各科成绩等信息。第三, 成绩查询系统设置及使用。

2. 考试电子档案的优势所在。

第一, 考试电子档案信息将采用虚拟形式, 其实体不是固定在某一载体之上, 考试档案的存储将不再受到具体的存储场所的限制, 档案资源可以同时分布于不同的地点, 或者可以实现不同地点、时间内对同一场馆的考试电子档案资源进行灵活调取, 为大大提升考试电子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创造了基础条件。第二, 考试电子档案的操作手段也将是多样化的, 可以通过将档案信息数字化为某种数据, 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传递, 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提取、维护、加工等, 与此同时, 文本、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等多种电子文档形式也将出现在考试电子档案当中, 无论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安排考试电子档案的各个环节及其细节。第三, 考试电子档案的时效性将进一步被增强, 档案的制作形成、完成对其管理、每一次使用等“周期”也都将被尽可能地缩短。考试电子档案形成之前, 档案本身的管理或者使用都是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而且极易于出现错误, 并且一旦出现错误对档案资料的纠错工作也必然是一项浩大工程。而考试电子档案由于新技术的采用, 较之传统其提取、整理、修改等环节都是非常方便且高效的。第四, 考试电子档案的管理及其使用的成本较之以前降低了, 风险也降低了。传统的考试档案多数是“纸质的”, 必须依靠手工录入或打印、复印、传真等, 或者通过邮寄、再装订等每年所耗费的资源都是十分惊人的, 而考试档案被数字化之后, 不仅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而且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环节的同时大量节约了管理和使用的成本, 真是一本万利。第五, 考试档案的形成、管理等环节都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完成, 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诸多讹误, 无形当中为考试档案的管理和资源共享等创造了便利。第六, 考试档案信息最终是为社会各部门或相关用户服务的, 将其数字化也为使用环节创造了更为开放的、更为人性化的交流平台。

所以, “数字化”技术在当代考试当中的应用, 代替了原有的纸质档案, 完全由数据构成的电子文档其管理工作可以包括电子文档的策划、形成以及相关数据库内容的存储、维护、提取等活动, 也包括所涉及的相关设备、技术、管理及使用等因素的程序规划、监督、安全措施等环节, 不管管理还是使用都是十分便利快捷的, 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档案形式改革。

参考文献

[1]高金宇, 唐明瑶.档案管理实务[M].科学出版社, 2010.

[2]徐磊.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技术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肖秋惠.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10

1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主体数字化架构的形成

在设计阶段初期, 我们首要的工作是根据世博中心建筑平面的设计, 严格按安防国家规范、上海公安技防主管单位的要求及世博局安保部门的规定进行细致的监控点位布局设计。由于该项目的功能多样化, 其内部设有各种会议室、新闻发布厅、多功能厅、宴会厅、办公区、屋顶花园以及大型车库等相关配套设施;同时建筑物对外出入口极多;外加室外总体面积开阔, 最终我们需要布置的摄像监控点达到了841处。这个结果意味着我们将要在世博中心内建立一套规模很大的视频监控系统。要很好地完成上述任务, 需要处理好如下的几个问题:

◆如何保障大规模监控系统的控制灵活性? (包括日后在目前尚无法确认的场合增设若干分控中心, 并为这些分控按特定的要求设置监控范围及系统操作权限等)

◆如何保障大规模监控系统的可扩展性?如何实现大规模监控系统可低成本扩展, 同时系统在扩展后性能 (包括图像质量、控制实时性、图像调度灵活性等) 不会下降?

◆如何实现如此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可靠存储?如何管理这些存储设备?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存储空间?如何对这些海量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的检索、管理?

◆如何因地制宜的实现监控点接入和线路部署?由于大规模监控系统覆盖的范围很广, 监控点的接入和线路部署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如何与世博中心的其他业务系统集成?现在, 几乎所有的行业应用系统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 模拟方案自然无法与之完全整合集成, 传统的数字监控方案中, 很多都有设备级的API开放接口及SDK开发包, 但是却鲜有平台级的API开放接口和SDK开发包。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发现无论是模拟监控方案还是当前常用的“DVR/DVS+流媒体服务器”方案, 都无法很好地加以解决。为此, 设计方和建设方经过反复地权衡比较, 也征询了多名业内专家, 最后得到共识:基于IP寻址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势头强劲, 监控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已经普遍展开, IP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 世博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在技术上采用了数字网络化的解决方案。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选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原理如图1所示。

在这个视频监控系统中, 前端采用模拟摄像机, 所有摄像机通过分布在楼层各处的弱电间接入层网络设备 (如果摄像机离所属汇聚机房距离小于250m, 则用同轴电缆直接联入汇聚) , 分别连接进入相对应的弱电汇聚机房 (世博中心根据建筑形态设有东区、西区、地下室及总体三个汇聚机房) 进行数字编码压缩和本地数字视频存储。消控中心通过网络交换设备对所有前端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控制, 并对汇聚机房的视频录像资料进行调用观看。

该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网络编解码器、网络视频存储设备、工作站、智能控制键盘、视频管理服务器以及网络交换机等组成。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为确保IP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带宽, 提供给使用者一个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和畅通的使用平台, 本项目建立了一套独立的安防系统专用网络, 并作了如下的网络承载力计算:

(1) 接入交换机接入能力计算

接入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 根据最终确认的施工方案, 最密集的弱电间将接入34路视频图像, 按照每路视频实时码流2M计算, 存储码流也按2M计算, 占用带宽为:34× (2+2) =136M, 相比于上行千兆带宽使用率仅为13.6%, 对网络不构成压力。

(2) 汇聚交换机接入能力计算

汇聚交换机采用万兆交换机, 由于存储在汇聚层本地存储, 因此存储流不占用汇聚交换机上行带宽。

西区共接入317路图像, 占用带宽为317×2=634M, 相比于上行万兆带宽使用率仅为6.34%, 对网络不构成压力;

东区共接入371路图像, 占用带宽为371×2=742M, 相比于上行万兆带宽使用率仅为7.42%, 对网络不构成压力;

地下室及总体共接入153路图像, 占用带宽为153×2=206M, 相比于上行万兆带宽使用率仅为2.06%, 对网络不构成压力。

(3) 主控室解码器处接入交换机能力计算

该处采用的交换机上下行均为1000M接口, 共有72路视频接入交换机, 解码码率设置为2M, 则入口带宽为72×2=142M, 相比千兆接口实用率为14.2%, 对网络不构成压力。由此可见, 整体网络承载力的余量是富裕的。

当上述这样的系统运行在一个专用的、同时承载力又有充分余量的网络上时, 我们就可以较为满意地解决原先受到困扰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这个网路的任意位置上添设控制工作站或解码器+显示器, 来方便地给系统增设分控中心, 并能为这些分控按特定的要求设置监控范围及系统操作权限。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在这个网路的任意位置上添设编码器及存储设备, 从而方便地实现系统规模在监控密度及地理区域上的扩展, 而且系统在扩展后性能 (包括图像质量、控制实时性、图像调度灵活性等) 不会下降。

我们可以利用磁盘阵列来获得高性价比的海量视频信息存储, 并借助IPSAN的快存储技术达到更迅速、更人性化的录像检索及回放的功能。

原先因深受施工现场条件制约而令人伤脑筋的大量视频线缆的敷设工作, 在这类系统中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相对轻松的网络延伸。

另外, 这样的系统在与世博中心其他的业务系统集成时, 可以方便地以平台级API开放接口和SDK开发包等工具进行实施。

那么, 这样的一个基本基于数字化的视频监控系统是不是就能成为世博中心的实施方案了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这样的较为纯粹的数字方案并不完全符合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在世博期间, 在园区内统一联网控制及监控实战的要求, 因此该方案还需要做进一步必要的调整。

2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补充模拟架构的形成

当我们把一阶段形成的世博中心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方案上呈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相关领导及专家团队进行审批时, 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首先, 出于系统安全可靠性及实战要求的监视画面高质量等原因, 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统一规划的针对场馆的园区监控视频联网体系是模拟的, 世博中心的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难以向上与园区指挥中心联网并顺利受其统一调用控制。

其次, 由于数字化系统在视频的传输、交换、显示、存储、回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编、解码处理, 这个步骤会对图像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伴随着些许额外的延时。因此, 数字化系统提供的实时监控及录像回放视频画面在质量上不能完全满足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的实战要求。

再有, 由于数字化系统在视频的传输、交换、显示、存储、回放的全过程均需要网络的支撑, 这种对于网络的过份依赖性使得系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方面的隐患。这对于必须万无一失的世博园区监控来讲也是不能接受的。

在审批过程中, 审批团队非常体谅我们世博中心项目在实际应用上的复杂性功能需求, 也赞同世博中心作为应用复杂的大型单体建筑采用数字化方案在系统灵活性、扩展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但明确表示数字系统面临的三个问题一定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否则该系统在世博实战期间将无法顺畅地应用。

就连我们自己也觉得审批团队提出的要求相当的合理, 这些要求确实是要很好地加以重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能良好匹配工程项目单体需求的数字化系统本身几乎不可能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左右为难, 几乎陷入僵局。

好在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相关领导在关键时刻及时指出:数字化、网络化就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一定是个正确的方向, 虽说目前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些问题, 但在世博这个提倡“技术创新”的舞台上, 为使一些成熟的数字监控技术在特殊的场馆内得到应用, 大家应该就世博安保实战具体需求和技术方案进行一些深入沟通探讨, 力求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鼓舞下, 我们和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的同志, 会后多次友好交流沟通, 终于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 正是这个共识使得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得以继续推进。在交流沟通中我们获知世博安保实战中重点关注的监控点集中在世博中心的出入口、通道、总体、地下室等建筑物与园区的结合部位, 对于建筑物内部的功能区监控主要还是由世博中心自身的安保人员实施。在公安技防及世博安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双方共同逐一落实了世博中心项目中受园区关注的监控点, 一共有227个。我们针对这些监控点作了如下处理:摄像机在接入数字系统的编码器前, 将先经过视频分配器分为三路模拟视频:一路接进编码器纳入世博中心的主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另一路接进配置在本地弱电间内的数字硬盘录像机, 进行本地24小时25帧4CIF视频录像, 并于24小时后按要求作每秒2帧的194天图像抽帧记录, 所有硬盘录像机工作状态纳入园区统一管理;最后一路将直接接入消控中心设置的专用288进32出的模拟视频矩阵, 该矩阵的操作控制权在世博期间全权由园区指挥中心接管 (包括227路视频的切换的全权及其中云台变焦摄像机的优先控制权) , 矩阵输出16路模拟视频按园区统一规划要求上联 (以光端机方式由园区安保视频光纤专用网联入) 。

这样一来,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实际就由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共同组成 (它们共用了前端的摄像头) :

(1) 主体数字系统:管辖841路监控点, 以IPSAN阵列存储、由专用的网络承载、监控中心设在世博中心消控中心, 系统由世博中心安保人员管理;

(2) 补充的模拟系统:管辖227路监控点, 以硬盘录像机存储、由专用的模拟矩阵切换、监控中心设在园区指挥中心, 系统由公安及世博安保部管理, 世博期间拥有模拟矩阵的唯一操作权 (包括227路视频的切换的全权及其中云台变焦摄像机的优先控制权) 。

至此, 世博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既满足建筑本身功能, 又基本符合园区安保部门的应用, 而且针对项目中最要紧的227个监控点以数字、模拟两套可独立运行的系统做了几乎完全的备份, 提供了真正万无一失的可靠性保障。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系统就是完全合理完善了吗?回答依然是否定的, 因为这样的数字和模拟的系统组合过于独立, 应用上融合性欠缺。

3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数、模架构的融合

当世博中心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有了补充的模拟架构组合以后, 已经基本可以符合园区安保部门的应用了, 但是系统与园区联网的功能并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园区指挥中心不能监视到世博中心项目内另外的614路监控视频 (841-227=614) 。为此我们仍然需要对上述系统加以适当的调整, 使其尽可能以简单和经济的方式弥补掉这些方面的缺陷。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了下列三个措施:

(1) 世博中心的消控中心机房内, 从主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解码器输出, 接入监视墙的模拟监控视频有64路 (64台单路解码器) , 我们选取其中约定的16路经视频分配处理一分为二后, 同步接入专用的288进32出的模拟视频矩阵。这样, 园区指挥中心可以通过矩阵输出的上联同步调看投影在监视墙上的世博中心监控画面, 这种方式下虽然矩阵本身没有直接的视频选择权, 只是被动的“收看”被投影的64路图像中的16路, 但如果约定的是世博中心数字系统的报警视频或现场安保重点关注的视频, 那对于园区实时掌握世博中心内部应急状况而言还是有价值的。

(2) 世博中心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额外配置了8路专用解码器 (8台单路解码器) 输出模拟视频信号单独接入专用的288进32出的模拟视频矩阵中, 矩阵系统可通过该8路专用解码器来调看世博中心全部的841路监控图像中任意被授权可以观看的实时视频图像。这涉及到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控制信令互通的问题, 该问题是通过矩阵联网控制模块实现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为矩阵配置了专用的矩阵联网控制模块。该模块接入世博中心的视频监控专用网络, 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管理服务器实现协议互通。当园区指挥中心需要矩阵输入端由数字系统的某一路编码器接入视频时, 通过联网控制模块发送命令给视频管理服务器, 该服务器将接收到的命令下发给相关设备, 此时编码器将图像推送到相应的解码器上, 完成了矩阵模拟视频的输入, 图像即可出现在指定的与矩阵相连接的世博园区指挥中心的监控电视墙相关位置上。

(3) 世博中心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额外配置了2台操作客户端, 世博期间将放在世博园区指挥中心, 以C/S方式实现远程控制。

这样的操作客户端可借助园区统一的安保管理网实现沟通世博园区指挥中心和世博中心视频监控专网。

由于这样的C/S结构实际是跨越了2个局域网, 因此实际上也并不能实现世博园区指挥中心和世博中心视频监控专用IP网络的组播互通, 世博园区指挥中的操作客户端无法如世博中心操作客户端一样通过组播接收世博中心数字视频图像, 所以我们在世博中心消控中心特意放置媒体管理服务器。该服务器具有实时视频流的转发、分发功能和视频历史数据的VOD点播功能。

如此一来, 媒体管理服务器接收数字系统编码器发出的组播媒体流并通过园区统一的安保管理网以单播方式转发到世博园区指挥中心的单台操作客户端上。如该处的2台客户端需要接收同一路视频信号, 则媒体管理服务器可以通过点播方式发送图像给它们。

当园区指挥中心的客户端需要获取历史图像时, 方式则与世博中心消控中心的操作客户端相同, 均直接从IPSAN获取, IPSAN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以单播方式获取同一路视频。

该客户端在权限许可情况下, 可以通过客户端的相关操作窗口对球机的云台进行操作。

远程控制方式不影响消控中心内其他设备采用组播方式接收编码器视频图像。

在世博园区指挥中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如图2所示。

至此为止, 世博中心视频监控的数、模结合系统算是比较令人满意了。

4 结束语

世博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以主体数字化技术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复杂多变的灵活性、扩展性需求;以补充的模拟技术符合公安技防、世博安保部门的园区统一监控的实战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数、模技术在系统层面的融合, 互为备份、相得益彰, 使得世博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灵活性、扩展性、可靠性、先进性等方面得到各方好评。

数字考试中心管理系统 篇11

1 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园应用环境不断优化

1.1 硬件资源高起点

学校结合千载难逢的学校易地新建机会,按智能化学校体系制定切合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际的规划,提出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学校反复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新校数字化实现高配置。新校班班有空调、电子白板,室室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人手提电脑办公与教学。现有教师专用电脑113台,各种专用管理电脑24台,学生计算机房4个、用机196台,学生专用电子阅读计算机24台。配置高规格的网络控制中心,百兆校园网络覆盖所有学校教学及办公等场所。

1.2 软件资源高配置

学校实现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社区联系数字化目标。学校网站有管理员专门负责,定期更新,第一时间发布学校最新消息,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了解学校情况的一个窗口,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素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平台。学校努力构建高水平资源平台。学校点播系统提供教学实录、各项活动、教学应用等音视频资源,为学科教师提供共享资源。网络硬盘为教职员工提供网络存储空间,避免移动存储安全隐患。论坛与博客提供了教学研讨、交流和学生学习的平台,搭建了内部交流信息、管理和教学研讨的平台。照片资源库对学校各项工作、活动照片进行管理,并为师生提供浏览下载服务。学校电子图书馆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近2万册的电子图书,并有部分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供学习。多功能演播室可以录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自制视频资源库,为学校师生学习、教学自我诊断、学校宣传工作等提供支持。学校管理系统的建设,涵盖了教务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等模块,这为学校工作的过程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带来帮助。

1.3 教育资源高开发

教育资源开发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外结合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基本做法。通过自己开发、采集資源,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上网搜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数据等各种素材,组建资源库;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利用资源工具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视听素材等。还通过交流、购买一些专业的信息资源为己所用。扩充多个大容量的服务器,建立起全校统一的大容量的资源库。同时还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2 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规范

为了深化教育装备管理,努力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装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学校适时制订《教育装备管理绩效评估方案》。评估方案分“设备、场馆装备管理评估细则”与“信息技术装备管理评估细则”两部分,每部门具体项目有制度建设、台帐资料、器材管理、场地管理、成本管理、使用管理、效益成果。与此同时,学校制定《装备管理教师绩效评估方案》。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室场管理,图书、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学校根据学校实验员、图书管理员和各室场兼职管理教师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具体为实验员绩效评估考核、图书管理员绩效评估考核、专用教室管理员及兼职管理员绩效评估考核。教师考核的基本程序是:每月教师自查设施设备使用状况,物品摆放、保管到位情况;学校考核组进行设施设备使用状况,物品摆放、保管到位情况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确定教师考核等次,当面交流意见;对考核结果,在年终的绩效考核中体现。学校构建完善的校本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管理教师为学校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3 着力实践,整体助推高雅学校建设

3.1 着力师生发展,加强有效培训

学校作为加拿大斯马特技术(中国)公司教育研究中心的交互教学示范校,努力加强各种方式的有效培训。学校进行了面向全体教师的家校互动平台注册使用培训、网络注册使用培训、电子图书馆使用培训、教育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等,进行了面向全体的校园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学校分管领导负责专属网络板块的管理培训、网络监管专业技术培训等。多次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SMART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在全国各地的电子白板教学研讨活动。学校信息中心教师与个别教职员工实行个别指导与培训,及时解决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培训做到技术先行,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努力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3.2 着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依托,大力培养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种子教师,以点到面,以赛促长,鼓励教师应用白板交互技术,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学校教师借助SMART网站学习基本的白板技术应用。教师在校内研修讨论,还可通过SMART示范校平台,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加大探究力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每年都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展示研讨活动,带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申报了信息技术实验课题“在信息整合中交互式教学实践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强调如何通过变革教学模式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研究的重要目标。以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来推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科研向纵深方向发展。

3.3 着力学校特色,强化品牌建设

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市、区、校和网络相关资源开展学习、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并在学校主站建立市、区、校相关资源链接,特别突出建立各学科学习资源的链接,为学科教师学习参考提供方便。学校教师利用资源平台进行师训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学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信息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时间与空间。教师通过网络实时听课,再利用学校论坛《且行且思》平台进行研讨,真正实现时间与空间的拓展,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在学校创建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中构建了学校各种创建专题网站,制作了创建宣传片,资料的电子化有序整理等工作出色,为高分成功创建首批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小学作出突出贡献。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 篇12

关键词:互连互通,节目代码,节目编排

1 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技术特点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主要为全台的节目播出进行整体规划,结合节目选题、宣传计划、广告编排,制定各频道的周节目单与日节目单;同时,还依托媒资系统,负责为播出网络系统提前汇总各种成品节目,并负责播出节目的准备工作。

1.1 统一节目代码管理

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中,将为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中的节目分配统一的、唯一的节目代码,作为节目管理、节目统计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节目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关联的依据。节目代码产生于节目单编排之前,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产生的方式有所区别。对于首播节目,包括自制(含节目宣传)、外购节目,在节目选题计划申报过程中统一分配节目代码。对于重播节目,如无修改直接采用原有节目代码,如有修改重新分配节目代码。对于广告节目,直接引用广告业务系统产生的广告节目代码。广告节目代码是指每个时段的广告节目代码,而非广告时段内单个广告条目代码,具体可参见广告节目编播网络系统相关部分。

在节目代码产生后,节目单编排环节将此代码作为节目串联单组成部分之一,对应到每个节目的编排信息中。节目制作环节将此代码作为节目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之一,添加到每个节目中。图1为节目代码参考图。

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中具有同一个节目代码,通过此代码建立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关联。为节目备播、内容审查提供基础。

1.2 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的关系

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播出节目准备工作。图2给出了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关系参考图。在节目迁移、上载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后,会将节目准备信息写入到媒资数据库。在日节目单编排环节,将以此节目代码为依据查询媒资数据库,提取节目准备信息,建立日节目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日节目单审查环节,根据已建立的对应关系,直接通过节目串联单,读取媒资播出资料库中的播出节目,进行日节目单审查与节目内容审查。审查通过后,发送日节目单,并迁移节目到播出二级存储,完成节目备播工作。

1.3 网络系统部署

在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与媒资系统紧密结合的方式。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利用媒资系统的网络交换设备,实现内部网络的连通,利用媒资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相关节目编排信息,并直接访问媒资播出资料库,读取相关节目信息,用于节目单编排、节目准备[1]。图3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部署参考图。

1.4 办公网桌面业务

在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中,为了综合利用办公资源,方便节目单编排,将部分节目编排业务模块部署在办公网系统。图4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分布式部署参考图。

在办公网的桌面终端上部署节目单编排的业务模块,采用B/S方式访问高安全区的Web服务器,建立与制播网的联系。采用此部署方式,可满足不同的节目单编排任务环节,可在不同部署区域完成。例如:周节目单编排可在办公网进行,日节目单编排在制播网内完成。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在制播网络内也部署了部分周节目单编排站点。当办公网与制播网连接出现故障时,直接在制播网内进行周节目单编排。

1.5 互连互通的要求

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作为数字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遵循业务支撑平台所提供的接口规范,接入到制播网络系统中,完成总体工作流程中的相应业务环节。在接口规范方面,要求:1)至少提供消息队列接口、WebService接口、组件接口中的一种;2)与其他系统交互的元数据必须采用标准的XML格式。在业务功能方面,要求:1)规划全台的播出节目内容,制定节目串联单;2)汇总各业务子系统节目生产计划,并将汇总结果分发给各业务子系统;3)提供备播节目的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功能;4)统计、分析播出数据,指导以后的节目生产。

2 主要功能

2.1 节目编排管理

1)节目串联单编排包括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频道播出串联单编排2个组成部分。2)具备节目代码管理功能,实现对节目代码的统一管理。3)可采用C/S与B/S方式编排节目单。4)提供脱机编辑功能,紧急情况下可不依靠网络环境在本地完成编排工作。5)可将目前的编排系统数据转化为新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文件。6)可依托媒资系统,查询节目准备状态。7)针对节目增减、时长变化等日常编排操作提供智能化调整。8)编排结果查询、发布网络化,并且提供发布结果可定制化的方式,只对需要的部分进行发布。9)提供网络化的节目审查方式。10)可按照节目单自动准备节目,同时具备手动调整功能。11)具备紧急情况下的节目替换功能。12)具备内部信息通信功能,例如:内部邮件、BBS、消息通知等。

2.2 资料管理

1)传统磁带管理与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结合,把传统磁带作为节目内容的一种存在形式,进行统一管理。2)具备与其他资料库统一的检索、查询接口。3)对传统磁带查询、借用请求,可在桌面终端完成。4)具备版权管理属性,可对节目资料的版权进行登记、修改、查询。5)具备空白磁带管理功能。6)具备条形码管理功能,包括:条形码编制、输出等。7)支持图形显示功能,以图形模拟磁带在现实库房中的存放位置。

3 业务流程

节目单编排流程分为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与频道播出串联单编排。频道节目串联单编排流程完成周节目单编排,频道播出节目单编排流程完成日节目单编排。周节目单编排过程中可查询历史日节目单,日节目单编排以周节目单编排结果为基础。周节目单编排源来自5个方面,分别为周节目单模板、节目选题计划、广告编排周计划、节目宣传计划、检索重播节目。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周节目单模板是根据节目编播方案制定流程的结果,图5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节目编播流程参考图。

根据广告方案、宣传方案、节目中心方案以及本年节目编排方案作为节目编播的信息源。经总编室、编委会审核后,建立周节目单模板。周节目单编排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直接调用周节目单模板或者新建模板,然后汇总其他编排信息源编排周节目串联单。

节目选题计划申报流程确定各中心首播节目和重播节目计划,作为周节目单编排信息源之一,图6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节目选题计划申报流程参考图。节目选题计划申报需经节目中心、总编室审核,确定周播出节目计划。对于首播节目,需返回节目代码给各节目中心,作为节目生产、管理的依据。对于各节目中心安排的重播节目也需按此流程申报,但不再返回节目代码。

广告编排计划、节目宣传计划都是节目编排信息源之一。对于总编室自行安排的重播节目,通过检索媒资历史资料库中的节目信息,作为节目编排信息源之一。

在汇总以上编排信息后,进行周节目单编排。在审查通过后,进入频道播出节目单编排流程,并且发布周节目单。对于紧急节目调整的情况,可在周节目单编排环节完成,然后直接进入日节目单编排流程。

日节目单编排以审查后的周节目单为基础,调用广告日播出单、结合节目备播信息进行日节目单编排。审查通过后,发送日节目单到播出,进入节目播出流程。

日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流程相关联,日节目单编排过程中会实时查询节目备播状态。日节目单审核与节目备播流程中的节目审查相关联,在节目审查与日节目单审核都通过后,发送频道播出串联单到播出。

节目备播流程从节目准备状态查询开始,首先判断是否是首播节目。对于首播节目,如果采用网络送播,从制作生产资料库合成/迁移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如果是以磁带方式送播的节目或者广告节目,直接上载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对于重播节目,由系统查找节目存储位置,根据节目存储位置反馈信息,完成相应的节目迁移。节目迁移、上载完成后,进行技术审查与内容审查。审查通过后,从媒资播出资料库迁移到播出二级存储。审查未通过,返回节目制作流程。

传统磁带管理流程分为节目/素材带入库、节目/素材带查询/借还、空白磁带管理3个组成部分:

1)节目/素材带入库流程从提交入库申请开始,经审查通过后,磁带入库保存。对于需要编目的磁带,进行必要的编目。对于需要播出的节目,进入节目备播流程,进行上载等操作;不用于播出的,上架保存。

2)节目/素材带借还流程分为借用与归还,在借用申请审查通过后,借出磁带。归还磁带时,进行必要检查后,注销借用记录。

3)空白磁带管理流程从提交借用申请开始,经审查通过后,借出空白带。在借出空白带后,进入财务相关流程。使用后的空白磁带,需回库。回库方式有3种情况:以节目/素材带入库方式实现回库、以空白带的方式回库、以直接报废方式回库。完成回库操作后,注销借用记录。

4 系统设计及网络结构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规模,主要考虑其处理能力能够满足16个频道的节目单编排/审查。在其规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媒资系统中的设备,实现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业务功能。根据数字电视中心规划,分析节目编排单的工作量、工作效率设计参数、节目审查工作量等指标。表1汇总了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依据。

按照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业务功能、工作流程以及规模设计依据,总编室设备数量及技术指标规划见表2。

4.1 网络管理

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网络管理是业务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负责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内部管理,并可与业务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管理之间交换相关管理数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功能[2]:1)可对系统基础参数进行配置,例如:节目单模板、节目期次基础参数配置。2)具备用户管理功能,能新增、删除、修改用户,设置以及更改用户权限。3)具备系统日志管理功能。4)遵循SNMP规范。

4.2 系统接口

在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中,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3,4,5]的数据交换都是通过业务支撑平台进行,此处主要是说明各系统之间交换的数据,并汇总交换这些数据所需要的软件接口。图7给出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接口参考图。

1)与新闻类节目制播网络系统:接收节目选题计划申报单,并根据审核情况返回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2)与非新闻类节目制作网络系统:接收节目选题计划申报单,并根据审核情况返回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3)与广告编播网络系统:接收广告节编播单/播出单、广告节目代码。发送周节目单。4)与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系统:浏览检索播出格式、制作格式的视频文件。发送周节目串联单。5)与播出网络系统:发送日节目串联单。6)与业务支撑平台:存在身份认证信息、时钟校正信息、公用服务信息、业务运行管理信息交互。

根据以上系统接口说明,表3汇总了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接口。

5 结束语

由以上论述,可看出,为解决各生产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业务数据交换及统一管理,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采用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为制播网络中各生产业务系统提供了标准化软件接口、通信协议,以开放的平台方式支持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业务数据交换,为制播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雷振甲.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TANENBAUM A.计算机网络[M].潘爱民,译.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卢英锁.新北京电视中心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J].电视技术,2009,33(3):62-63.

[4]卢英锁.数字电视中心播出系统的关键技术[J].电视技术,2008,32(3):64-67.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堂下一篇:软件学习共同体